鳳凰非梧桐不棲是美麗的傳說,古琴以梧桐木製造而成就了傳奇; 在詩人筆下梧桐是離愁,在我的心裡卻如同法國梧桐飄洋過海到上海….是一種鄉愁!
梧桐樹----美麗的錯誤 很多事情都是在不經意中來到面前,只是你要不要伸手去抓住他 2008 年藝文團體參訪的機會,第一次踏上上海、杭州、蘇州,在杭州西泠印社大門外,導 遊精彩得簡介西泠印社的歷史時,不經意看見它 ( 這是我與梧桐樹的第一次偶遇 ) ,大大 的枯黃葉子,散落在地上,還有斑駁脫落的樹皮露出光滑青綠的內層,老與青的層次,粗 大的樹幹延伸向上,伸展出的枝幹在天空中疏篩陽光,當陽光灑落時,細碎的拼貼出抽象 的圖像,婉轉延展至街道的盡頭,任你的想像飛翔。同行的友人告訴我,它叫做「梧桐樹」。 導遊還開玩笑得說,在中國叫作法國梧桐,在法國叫作中國梧桐,在上海滿街都是。一路 上盤算著回到上海應該去看看,但苦於行程緊迫無法從容觀賞,就跟 上海 中國 拜別。但是 我還記得由蘇州回程上海時,在車子經過延安高架橋時看著旁邊高聳林立的大樓,心裡總 想著:希望能再有機會到上海看看,再仔細一點得看。
願望與現實好像沒有界線. 2009 年 6 月應徵了上海琉璃工房工作,第一個周末,同事帶我瀏覽上海,在衡山路終於再次 與它見面,走在熙嚷的街道上,享受著周末的陽光,初次踏上上海的新鮮感還多了些許期待的 心情,酷熱的夏天,梧桐樹就像是街道的洋傘,高大茂盛從道路兩旁延伸幾乎覆蓋了整個天空, 散步其中,一點也沒有熱氣,白花花的陽光透過隙縫灑落一地,暖暖的光線加添逛街的興致。 接著幾個周末,我都會到附近轉轉,有一次我看見工人在修剪梧桐樹,路旁放了一堆剪下來 的樹枝帶著葉子還有果子,我好奇的走向前仔細看看,葉子翠綠比巴掌大,難怪這麼遮蔭,順 手摘了幾葉作紀念。心想應該可以夾在書中做成回憶。 這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接觸,也是一個故事的開始。
留住美麗的東西豈止是記憶而已 接下來要提起一個人,他啟發我如何與人、與這上海親近。當我確定要到上海工作後,有位長 輩祝賀我的新工作到來,送了我一個很特別的禮物,是他親手寫”吉祥”的書法小品,篆體,字 如其人,古意且親切。他笑笑跟我說到上海如果遇到熟人或幫助你的人可以送給他,然後就一次 給了我 10 張,每張都用信封裝著吉祥、裝著他的關心;我到了上海三個月就送完了,三個月後 回台灣我又跟他要了一些,當然因為實在太受歡迎沒多久也就沒了,連我自己都沒留著。但是要 想再跟他索取似乎太貪心,心想以後再要送人家見面禮的一點心意就沒辦法了,何況我實在很 感謝他老人家,讓我深刻感受到老祖宗留傳下來誠懇的待人之道,可是也只好擱下了。 有一天再看梧桐時忽然靈機一動,我可以送這梧桐葉,很上海。記得曾在電視上看過,旅遊節
目介紹農家樂的時候有教小朋友把葉子拓印在布上的作法,覺得可以試試。於是買了布及工具試 了幾次終於成功了。翠綠的顏色,清晰的葉脈和輪廓,還有淡淡的香味,透著光還可以看到深淺 的層次,我終於找到它的美和保存它的方法!
故事的延伸 為此我又上網查了關於梧桐樹的資料,發現有很多人談到梧桐樹,有一篇文章寫到:「 在沒 有空調的年代裏,梧桐樹蔭就是我童年時期的“自然空調”了。… 在我的眼裏和記憶中,柏油 馬路是那個年代的現代化標誌,而柏油馬路邊上的梧桐樹蔭下,還飄動著我童年的回憶…… 。」另 一篇有一首詩形容梧桐花:「夾道春花不勝錦,不見桐花笑春風,不俗媚眼發暗香,點滴便知桐 花否,春風不忘遺落痕,催得桐花半醒來…… 。」还说:在故鄉,無論誰家,只要生了個女兒, 便總會在屋前屋後栽種數棵梧桐,以求女兒成鳳凰時,將有梧桐棲,或者女兒們長大以後,用 梧桐木做嫁妝。這梧桐還真有一段歷史。不過最驚訝的是豐子愷先生也有一篇散文是描寫梧桐樹: 「在寓樓的窗前有好幾株梧桐樹。這些都是鄰家院子裏的東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為它 們和我隔著適當的距離,好像是專門種給我看的。」………唐人詩云“山遠始為容”。我以為樹亦 如此。自初夏至今,這幾株梧桐在我面前濃妝淡抹,顯出了種種的容貌…………………。文章後 接著是一段賞析:《梧桐樹》通過寫梧桐從新桐初乳到綠葉成陰,直到黃葉辭枝,在平實、質樸、精 細的描摹中,一枝一葉總關情,抒發了作者淡淡的讚賞、欣喜和感歎,不經意間也為我們揭示出 了生活的某種哲理( 象徵意義 )。 心裡揣想著這些資料應該可以在我送給朋友梧桐葉拓時,多一些話題和感性。而梧桐樹能得豐 子愷先生的欣賞這一段,正是造就梧桐與我入鏡上海的故事延伸。
當你知道錯了,的確也學會如何去做對的 2010 年夏天又來了,又可以再做梧桐葉了,我的老婆幫我刻了兩個章,一個是”上海”、一個 是我的名字,我把它們蓋在梧桐葉拓印上,這樣更有意義了。6 月時,一位台灣的朋友來上海, 陪他在陝西南路逛逛,濕熱的天氣令人厭煩,即使是號稱上海裡子的陝西南路,有著許多名人 的故居和梧桐樹的林蔭大道,似乎都給這天氣打敗了。無趣的逛著,忽然朋友看見有”豐子愷故 居”的牌子,對中國近現代史及文物收藏有研究的朋友,覺得有趣,於是轉進去看看,寫著”長 樂村”的小區,第二間就是豐子愷故居,小小的一間,外面種了一些樹,最大一株是銀杏,走近 門口一看才發現參觀時間已過。於是約好下次再來。雖然敗興而歸,好運卻接踵而來。台灣的朋友 有位乾姐姐也來上海,她與任教松江大學城的朋友約好了參觀,並邀約我們一起前往,難得機 會多認識朋友,就欣然赴約。那是在上海西南的郊區,有 6 所著名大學聯合一起的大學城。盡覽 了全區的優美風光之後一起用餐,適逢主人生日,大家為他祝賀,我正好帶著剛完成的梧桐葉 拓印,而因緣做為生日禮物。 席間,因為禮物隨興談起梧桐樹,也說到豐子愷先生的散文,說明文章關於梧桐樹的描寫 ,在座的另一位教授忽然說他認識豐子愷先生的親戚,是豐子愷先生的外甥宋先生,以前還任 教於他們學校,目前已經退休了,不過他有電話可以幫我查。如願我記了電話,最後,賓主盡歡 樂悠悠的在回城的車上,忽然覺得該如何打這通電話啊!用什麼理由才不會冒昧呢?回家之後, 決定說明希望能看看豐子愷先生的原作,並能前往拜訪。
第二天怯懦的打給宋先生,老實說明了理由,宋先生熱情地邀請我參觀豐子愷先生的故居, 於是我也約了台灣朋友一起前往。隔天 10 點我們到了豐子愷先生上海故居外面,先行找了一下 梧桐樹,結果在院子周圍並無所獲,於是心生懷疑,正好可以請教宋先生,進了門宋先生知道 我們來意之後,告知我們說該篇梧桐樹文章原稿不在了,但是有出版,他熱心幫我找關於梧桐 樹的文章的書,另外介紹了故居的環境,尤其是豐先生寫作的書房及他用過的文物,簡樸而素 雅,當然很多已不是當時原狀,不過窗明几淨,視野中似乎能依稀回憶。宋先生還介紹閣樓 (日 月樓)的故事,那是豐子愷先生與女兒豐一吟在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到家裡來批鬥的經歷。豐一 吟女士目前很健朗,今早還有來故居,可惜沒見到面。簡單重點說明後,我為表示禮貌,也帶了 一片梧桐葉拓印給宋先生當作紀念,他欣然接下並邀約拍照留念,我想這應該是最大的收穫。由 於陸續有訪客,於是我們就先告辭,到樓下時又拍了一些照片並交換一些想法,言談之間有一 位老先生經過,問我們進去參訪過了嗎?我們說有啊,我忽然興起,問老人家這個院子以前是 否有梧桐樹?老先生就住在斜對面,熱心得告訴我們是有過,但已經移走改成現在的銀杏,並 告知我們當時並不是種植“法國梧桐”而是“中國梧桐”,樣子是不太一樣。 老先生還跟我們 繼續說了些話,詳細描述附近環境 ,我們說從台灣來,還請他留下名字作為紀念,我們感覺收 穫特豐富,但是回家後幾番思量不禁自問:豐子愷先生描述的梧桐樹是法國梧桐嗎? 豐子愷先生描寫梧桐樹的文章是 1935 年出版 ,可是到上海定居是 1952 年 ,所以文章裡描寫 梧桐樹應該不是這裡( 這還是台灣朋友提醒我的 ),那……是在哪裡?, 於是隔天我就打電話請教宋先生,他很確認告訴我梧桐樹是中國梧桐,而且不是在上海 是在 家鄉浙江。於是我又再仔細看一下豐子愷先生的文章,他形容梧桐樹的葉子像豬耳朵,法國梧桐 怎麼看也不像,又查了一下資料,中國梧桐會開整串喇叭形的花,所以可以確定是中國梧桐不 是法國梧桐,而且是在浙江老家。因此我終於了解這一切 。所以一切都錯了。現在要彌補這個錯 誤就是找到中國梧桐,拓印下來再送去給宋先生。可是上網找也無所獲,不知上海何處有中國梧 桐?滿街都是上海梧桐樹。難道要去植物園找嗎? 台灣朋友回台灣前提醒我應該找到中國梧桐葉,將它拓印兩分再送去給宋先生 其中一份作為 紀念,另一分請轉交豐奶奶幫忙提個字,這樣才能讓這過程圓滿。還是請老天爺幫忙吧!我心裡 這麼想著,就這麼巧,有一天早晨,到附近公園跑步,下意識沿途注意一下說不定有中國梧桐, 大慨跑了有半個小時,就在右側坡上一排松樹旁有兩棵不一樣的樹,心想怎麼種的這麼不整齊, 不過大大的葉子,似乎有點像隻豬耳朵,還開了整串像喇叭的小花,樹幹綠綠直直的,這會是 中國梧桐嗎!?於是停下腳步,仔細瞧瞧。還在懷疑時,有一位先生正好經過問我在做什麼?我 直接回問這是中國梧桐嗎?他說是啊!還說了他跟法國梧桐不同,我的腦海忽然確認真的就是 它了。接下來就是兩個人繞著這個梧桐樹說了起來,幾乎欲罷不能。最後他說時間不早了,他要 去接他愛人同志在公園另一邊練太極拳,我還沒來得及說謝謝,他轉身就離開了。於是我順利找 到中國梧桐葉,也做好了拓印,送去給宋先生。
美麗的句點 暑假家人來滬相聚及短暫旅遊,與家人再次拜訪豐子愷故居而且及時一睹豐奶奶的題字。前一 天還跟太太在猜,豐奶奶可能會用簽字筆還是毛筆簽名,結果還是我太太說對了,一定用毛筆。 聽宋先生轉述:豐奶奶很高興,所以磨了墨 一筆寫下 ”故人今夜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應 是豐子愷先生畫中用過的題詞,不過高興之餘把日期 2010 誤寫為 2001,於是加註一行 ”錯將 10
書 01 彷彿回到九年前” 也許是好事多磨吧!卻也幫這一切錯誤畫下最美麗的句點,我相信這應 該是最完美的題詞了。 能得到這麼珍貴的禮物,也算是不虛此行,宋先生希望我能把這過程描述一下,我想這是應 該要試試的,不是一種刻意要作什麼,也應該是一種簡單的方式表達對豐子愷先生的敬意。
意外插曲 在送中國梧桐葉拓印去豐子愷故居當天還發生一個插曲 我跟家人送完拓印後在鄰近一家上 海餐館吃午飯,我們點了幾道菜,用餐期間進來一家三口外國人媽媽帶著一雙子女,聽著服務 員困難的解釋他建議得菜,服務員束手無策問看看四周是否有人能幫忙說明?我就起身過去看 看能幫忙什麼,雖然英文不是頂好,他們點的是牛柳、雞、青菜,還有另一道魚。媽媽還問我目錄 上其他是什麼菜,我看了一下,我說是地方的特色菜,辣的,他說要點雞爪,我就幫他跟服務 員說,還加點了鴨舌,是小孩要吃的,服務員確認後,於是幫他們開始準備,他跟我說謝謝, 我表示不客氣,接著我就回座位。忽然靈機一動,我將隨身帶的一個梧桐葉拓印拿出來,給了媽 媽,跟他說這是我的小小紀念品,希望他會喜歡,我攤開包裝告訴他,就是外面路邊樹上的葉 子,他知道是法國梧桐,並且臉上充滿驚喜的感覺。然後說要留資料給我,正巧他們從法國巴黎 來,停留一個月,好像是為兒子的學習來的。她找不到名片,就拿了一個小冊子,撕下一張小紙 寫下 e-mail 跟她的名字。還有巴黎的電話,希望我去巴黎可以跟她聯絡,她可以幫我點餐。我也 留了我的 mail 給她。我心裡想這是要感謝她的祖先,先種下法國梧桐樹,讓我們後人可以有美 麗的回憶還能在夏天乘涼消暑。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美意啊!新添一個美好的經歷, 老實講從豐子愷故居,所延續的經歷還真豐富啊……! 最後感謝宋先生,他給了我這一個”美麗的錯誤”的題目!
希望梧桐不再只是傳說或傳奇,也不再是離愁或鄉愁, 它可以是充滿驚喜的、是美麗的、是遊子創作的泉源……
《 延伸閱讀 》
教人立盡梧桐影
吟螢
“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多少年來,每一想到這詩句都會 由心中泛起一種惆悵無奈的美感。豐子愷曾將這兩句詩繪成漫畫,在一株梧桐樹 的投影下,立着一個負手翹望的人,用墨不多,卻寫盡了梧桐的風致。 記得我家故居的後園有一株梧桐,樹幹挺拔而高聳,每到夏天,濃密的樹 葉長滿了枝頭,那時我只覺得它比其餘的樹木高大,顯得落拓不群。而且記得在 梧桐樹上鳴叫的蟬,極難用麥筋去粘捕;因為樹太高,而且樹葉茂密,不易發 現它的藏身位置;又因為它的樹幹挺直,沒有彎曲的枝椏,所以無法攀登。但將 它和別 的樹比較時,卻能顯出一種孤絕的美。 我真正欣賞梧桐,是後來讀了一些與它攸關的詩文,並且欣賞了一些圖畫 後,才體認出它的風骨,才了然於畫家為甚麼要借它的孤標來烘托人物。而在拋 下了故鄉的田園,失去了故居後園中的那株老梧桐之後,便更為它的瘦影而魂 牽夢縈。梧桐,是最為使我懷念的樹木。 梧桐是國畫家偏愛的少數樹木之一,它特別適於寫在簷前或窗畔,因它修 長的身影,能予仕女人物以高雅的氣質,能給撫琴的高士以更多的音樂感,給 握 卷行吟的詩人以清越的共鳴;頎長的梧桐木不但能調節畫面的佈局美,而且 賦畫中人物以志節與神韻,這倒是連梧桐自己也想不到的。 梧桐除適於入畫外,它也是一種非常音樂的樹木;由於它的木質很鬆脆, 敲起來頗有音韻,是共鳴的好材料,可以製瑤琴或其他的樂器。其實梧桐本身就 是一種音樂,當夏日午後的急雨打在梧桐葉上,濾過了窗紗,像敲打樂的音符, 丁丁然地落在枕畔,最是盛夏解暑的妙品。 梧桐不像其他的樹木,不宜群植,只在屋畔栽上一兩株,便能撐高庭園的 空間,而帶給你滿園的詩思,若種了整院的梧桐,反而失去了它獨特孤標的美。 它與松柏不同,不以蒼勁豪邁見長,也不像柔若無骨的楊柳,可以種滿了堤岸。 它的特質是淡遠而清奇,所以畫梧桐時,不必用太多的顏色,只用淡墨描出它 的輪 廓,再輕輕地着上幾筆靛青,便能使畫面空靈;甚至你只蘸出幾片桐葉, 它修長的樹幹便能在空白的畫紙上投影。梧桐是一種音樂的,詩的,畫的,而且 是非常中國 的樹木。 今夜,月色依舊,我獨自徘徊在空庭中,低吟着那詩句,卻不見故居後園 中那株老梧桐的卓然獨立的身影。
《 附圖 》 豐子愷先生之梧桐樹文章出版-1
豐子愷先生之梧桐樹文章出版-2
法國梧桐樹: 中國梧桐樹:
豐子愷先生上海故居
與宋先生(右)合影
中國梧桐葉及豐奶奶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