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建築2018畢業展覽冊子

Page 1

-

i n g



-

i

n g


引言 今年東海建築系的畢業設計,總共有44個學生提案以及 24位老師共同指導。 我們即將面對(也已經面對)建築設計的價值趨近多元 化,也擔負超越只由建築設計可訴說的區塊。所以我想 ,建築設計的專業到底可以帶我們走到哪裡? 本屆的學生面對的挑戰也並不是任何新的挑戰,只是亦 步亦趨的讓原本話題的存在成為真實的存在;存在設計 的表現中,也存在評圖場上的對話裡。 對話的本質重在溝通,溝通的善意與教學的善意應是一 致的,這一年面對人數較以往多的學生跟指導群也讓我 不停學習跟思考,非常感謝這樣的機會。 接下來,就來看看學生們如何透過展覽與各位對話。

東海建築102級畢業設計召集人 謝宗諺


S 王

方嘉譽

李蘭若

呂逸帆

蔡昱孟

吳宗軒

蔡雨筑

林達偉

林允中

陳為鴻

張振緯

徐凱威

歐慕樺

M 吳東穎 陳

呂秉容 敏

林昌融

陳奕安

林彥廷 施妙蓉

賈昌建

劉子瑜

胡嘉濠

詹承昕

謝堯竹

鍾翊昀

L 尤致文

黃孜謙

吳秩瑋 黃祺修

林姵汝 溫治宇

周子傑 趙曉晗

張約盛 黎卓思

張凱鈞曾品淵 蘇仁德


#主體意識 #觀念地看 #本質 #描述 #象徵 #超越性 #天地人和

對我而言,表演藝術與好的建築的皆指向著「天地人和」這樣的終極理想。

觀 念 地 看

我們要能對自身的生活意識與認知擁有整全性與意義的掌握,即是「主體意識

以表演藝術本質活化艋舺的河水生活

的作用」,進而提起「觀念地看」的能力,期望我們能不只依賴具體事物去認 識事物,而更自由且主動地不斷思考事事物物其「本質」。 我的設計是一個市場、一個練習跳舞的地方、一個讀詩的地方、一個沉思的地 方、是個「看」到河的地方。是一個經由豐富象徵去為我們留下空間讓各個主 台北, 南艋舺直興市場

體意識能自由作用的一座建築。

1


#seeyounextyear #notgraduation

{我們不能完全出於一己之私毀滅和破壞所見的一切,或者支配現實世界。/ /然而在遊戲世界中,我們可以做到這一切。}

遊戲、慾望與都市 東 海 微 夜 市

遊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龐大的生活壓力底下 為我們尋一個出口,滿足我們某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慾望,我們可以通過遊 戲得到救贖,藉著相較於現實社會更簡單的規則及條件,我們可以在遊戲世界中達 成我們在現實世界所想要的體驗、快感...等,各式各樣的慾望及衝動。 而過去遊戲一直被法規規範或是種種因素在一個遠離社會的空間與時 間,無論是遊樂園或電子遊藝場或夜市,它們都存在一個專屬的特殊時空中。 現在遊戲已經藉由資訊化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伴隨在我們的日常 生活中,如果遊戲本身已經逃離了被限制的環境,那隨著遊戲而生的那些設施、設 備,又該被如何定位在現在的社會中呢?

2

台中, 東海別墅夜市


#偏鄉 #公共場域 #變動中的恆存 #液態空間

移動式偏鄉共享 社區中心

3

台灣偏鄉, 公路沿線公共空地

: 李蘭若

如果說鋼筋混凝土與柱梁系統給了工業革命後人們生活空間的靈活和自由,那 麼在這個交通發達資訊大量流動的時代,什麼才是當代的建築形式呢?我將這 一系列變化的過程放置在一個動態的系統中,探詢機能-形-基地之間流動的變 化關係。

指導老師 : 林昌修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設計者

雖著科技的進步千百年來建築師所追求的「永恆」已經越來越遙不可及,嶄新 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又轟然倒下,都市更新推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城市記憶, 離家的遊子心中家鄉早已是物是人非。而建築看似堅固的殼之內的東西也並非 一成不變,改朝換代的人或許早已不是當初設想的使用者,使用的改變逐漸回 饋到建築上改變著它的容貌。人與容器的關係變成了流動的液態,建築的皮和 肉都在不斷的變動著適應著。


#木#竹#稻#土#構築#自給自足#自然觀

田居

回歸自然,回歸建築 木、竹、稻、土,自給自足

嘉義, 中埔鄉農村

虛心所,法自然

4


#progression #scenario #sensation

交通革新後,鐵道不再作為南北向的主要運輸工具,海線上幾個小車站,車班與進 出人次少,在面臨廢站的問題同時,如何重新詮釋這些擁有特殊地域性的海線車 站 ? 我將以最基本的建築元素 : 車站、月臺、天橋、等候室,重新想像這些空間的

月臺儀式_ 海線鐵道的敘述與重生

屬性與活動,並回到自然環境、人、地景的尺度,去強化海線車站的特性。竹南到彰 化分為山線與海線,過去因為地勢起伏,貨運不便,才在沿海鋪設海線。由北到南, 南段隨著靠近台中地區規模越大,而剩下北段幾個規模極小的站,談文、大山、龍 港、新埔…,這些仍然存有日治時期的木構站體,漸漸變成無人站。他們位在主幹 道上,有整個線性上的關係卻又與大城市有一定程度的隔離,地勢上因為丘陵地 西部海線鐵道 談文、龍港、新埔站

形的擠壓導致腹地窄,離海岸非常近,形成特殊的場域。

5


#rural #celebration #social connection

遶竟 傳統農村的居民在特別的時節聚集在一起 , 每年一次以慶典的方式營造集體歡騰

埒內農博再生計畫

的氛圍,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持續不斷的凝聚對居所的認同感。但在農村人口持 續往都市遷徙的趨勢下,農村集體行動的血液正在被都市抽乾。我以虎尾鎮埒內社 區為基地,透過舉辦農博的契機,吸引青年回到農村,並在過去的基礎上建立新的 公共場域,期望將新來的年輕人和原本的居民連繫在一起,將傳統農村互助的精神 傳承下去。 雲林, 埒內社區

6


#erase#rebirth #EOTM

抹拭與再生 水陸邊界的再定義

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看作是許許多多皮層所構成的,皮層與皮層比次覆蓋交錯 ,締造出這個豐富的世界。抹拭與再生,面對基地週期性的淹水事件,最表面 的皮層歷經抹拭的試驗,然而,在抹拭的背後,同時也是再生的開始 宜蘭, 新南村農田

7


#皺褶城市 #多元文化 #日常生活經驗 #介面 #皮層

I

II

III

IV

V

an unfolding panorama of places, buildings and people 馬來西亞多個地區因為種族的問題,而產生了分區發展,各自為政的區塊(英

VI

VII

inter-FACadE

殖民時期的族群區分政策)。馬六甲曾經是個港口城市,從殖民時期就匯集了 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每一個宗族都保持了各自的文化特質,也有專屬的節慶 ,他們本該是衝突,沒有交集的。但是在馬六甲的和諧街(Harmony Street )就打破了文化上的排斥,一條街有三種宗教場所,各族群的鄰里生活都在這 一小小的街道或區域。他們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只是只有表面上的重疊,還包括 了各種背後的習性,地理空間關係,各種複雜的疊合。這是一個跨越族群、地 區與宗教限制的現象。在這樣沒有鮮明的區域分界的情況下,多元文化的對抗 或消融,形成了這城市的主要特色。

8

馬來西亞, 馬六甲_和諧街


#abandoned #redefine #stories #playing

校長總說不要接近這裡,水泥剝落會掉下來 他站在圍牆外,看著高聳的水塔,卻想著: 一定是因為這是城堡的堡壘,裡面藏著秘密,才不能接近。 大園配水池位於桃園市大園區大園國小校地內,70年代為供應桃園國際機場緊 急用水而興建。2016年除役並成為桃園市歷史建築。水塔與國小在地理位置上緊密 ,兩者中間卻是施工圍籬。我思考的是,水塔與校園之間的封閉,並非單一指水塔 是封閉,而是兩者互相的封閉。 而我所要做的"打開",對於水塔、對於校園,又有著如何的意義? 藉由觀察電影中場景運用與跑酷運動,人體在服務性空間中,藉由敘事與連續 行為重新定義巨大或狹小的非人使用尺度,將不被注意的基礎設施打開於自己與觀 眾眼前。 而在大園國小中,有什麼故事,將讓學生重新定義這巨大而神祕的水塔。

9

高塔、遊戲、探索路 大園配水池與大園國小重構

桃園, 大園國小


#tunghai #thesisdesign #graduation#traintravel#escaping#relaxing

FULONG

JINLUN

當今的生活推崇我們崇拜超人主義,由於有限的資源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們不 斷地逼迫自己去競爭,同時置身於難以想象的壓力中,不知何時我們如身陷囹圄

LINNEI

0:00 to platform 9-3/4 假 日 都 市 逃 离 計 劃

,心靈在壓力的折磨下疲憊不堪,據調查,目前都市約有三成的人口臨渙憂鬱症 前的症狀,焦慮/失眠/食欲不振等。我們在自由的牢籠中徘徊,找不到出口。 我企圖為困頓在都市中的人們創造一個逃逸的旅程,以放鬆爲主題,我企圖以火 車作爲這段旅程的載具,如《癲狂的文明》中的愚人船,以火車站作爲主要的出 發點,并且透過一定的安排與組織,串聯臺灣重要的車站和天然地理資源,這段 旅程就像一場稍縱即逝的夢,令人在其中獲得新的空白的機會,讓身體到心靈能 得到充分的舒壓。

臺鐵環綫, 福隆站/金侖站/林内站

10


#安全感#家 #內向#陰翳#台北#我

《肉體與石頭》中有一句話說:一旦某人能夠破解迷宮,他或她就可以撤退到 迷宮的中心,而不用擔心會被輕易的找到。當窗外下著大雨時,全家人窩在房

安全感的家

子裡讓我特別有安全感。雨規律而平穩的下著,使人能感受到天地的脈動。我 和家人們被雨包圍在屋內,相聚在一起。 當熟悉、理解不安全的環境時,將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域。此時,不安全就成為 保護層。迷宮不再是迷宮,而是安全的家。 我想以安全感來討論建築。當居住空間作為人最基本的歸屬,住宅可以作為一 台北, 松山區

種甚麼角色來回應、提供一個有安全感的場所。

11


#otaku #derivative work # reconstruct

二次創作(同人創作)是一種藉由自身對於某個作品的想法重新創作出一個以原 作品為基礎的作品,不同於抄襲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與熱情。 御宅族的同人創作並且是御宅族間表現自我的方式,有著高生產與不斷複寫的

御宅二創 同人基地新中心

特性, 面對這個越來越廣泛的興趣,台灣目前並沒有針對御宅族的生產面向的空間, 因此將二次創作基地作為設計題目。 而基地位於台中市中區,一個曾經繁榮的城市,如今可以見到的只剩過去充滿 行人的街道與不再使用的大樓; 藉由將設計置於城市步行的中心,藉由將御宅族這個高生產高消費的族群引入 來連動周圍的使用。

12

台中,中區 綜合大樓+舊遠百


#primaryschool #neighborhood #reconstruction

新和國小 寧可讓兒童一個字也不識,也不要使他為了學到這一些學問而把其他有用 的東西都犧牲。 - 盧梭 《愛彌兒》

小學空間再定義 介 入 與 共 存

教育對於人來說是會改變一生的事,而小學教育在其中又扮演著更重要的 一個角色,隨著教育方式的更新,小學的空間應也要有配合的改變。 南機場社區小學 - 忠義國小,在面臨廢校危機後,得來了成為國小x捷運 共構樓的機會,利用這個機會,創造小學生與社區的居民的相處、學習機會。 台北市中正區, 忠義國小

13


#Regionalism #Flowdesign #Tea industry

茶產業在現代化、小規模的生產中,因器具、建築形式改變,使的茶產業的地 域性減弱,但在發酵室所需的時間長短、烘焙的溫度......等等,都是透過當 天的天氣、當季的氣候調整,人與自然環境在茶產業中的關係是無可取代的地 方抵抗力。 “科技大量進入農戶的同時,茶農也需要發展出新的感官能力與經驗,以駕馭 這些科技,因而現代科技引起的轉變,最主要的是製程中大部分的手工為機器 取代,但各工序時間點、下手輕重的調整上,仍仰賴師傅們的判斷;其結果, 是茶葉「現代風味」的出現,而非傳統技藝的消失;或也因此,製茶全面生產 線的規劃只出現於茶改場的實驗階段,不曾真正運用於部分發酵茶的生產上。 ” 節錄自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臺灣人類學刊 11《台灣凍頂烏龍 茶之工匠技藝科技與現代性》

14

凍頂茶記 風_氣流_茶產業地域性

南投, 凍頂山彰雅村


#tower #leaving #tale

我們不必在林中待太久便能感受到我們極其渴望更深入地走向無止盡的世界裡 ,一旦我們不知往何處時便不知身在何處 。_Gaston Bachelard 1.離開敘述了兩種主體與場所上的關係_身體與心智。 借由移動,實際場所的差異性開始提供刺激,我們因而區別了"這裡"與"那裏 ";而當我們在地景上對於方位(這與那)有了想像,主體與對象物(塔)的關係 便開始不受限於此時的時間與場景,而開始意識到遠方。 2.塔在本質上是成為一個定位點。 塔標定出了事件的發生或方位的存在,遠方的意象則藉由塔的存在來到了我 們面前並標記出對於遠方未知的想像;塔成為了他方的指涉與想像的參照。

15

離開的寓言 以塔的意象討論居住與場所

台中, 大肚山


#中區 #散步日常 #共享 #開放空間 #更新

「 把鳥籠鎖好 / 鳥 / 就飛不進我們居住的籠子 」 _ 蔡仁偉〈 籠子 〉

慢 漫 台中舊城更新

潛意識裡我們會迴避相對不安全、不穩定的場所,「舊」市區就是一個典型的 代表,非但有事否則不輕易接近的地方,它被排除在多數台中市民的生活之外 ,然而,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舊」城區擁有的歷史性與文化性,堪比古蹟, 其中蘊含真實生活的高潮迭起,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契機重新認識、親近這塊被 台中, 中區萬春宮街廓

疏離的都市孤島。

16


#politic #cultural #polemic #parade #rally

和諧下的反動 「空間是政治的,因為資本主義合理化空間,由統治階級或國家製定城市政策

Macau city hall

,努力鞏固矛盾和矛盾 這種強制性的正常性通常會引起爆炸性的反對。」

設 計

Henri Lefebvre

「建築是一種佈滿意識形態的體制。」 Manfred Tafuri

17

澳門, 愛都酒店


#Sanctity #Transition #KTV #Church

面對到目前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壓迫的現況中,我嘗試以畢業設計去詮釋中 面對到目前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壓迫的現況中,我嘗試以畢業設計去詮釋中 國溫州家庭教會的「神聖性」,嘗試在當地基督徒聚會經常使用的量販KTV 國溫州家庭教會的「神聖性」,嘗試在當地基督徒聚會經常使用的量販KTV

解 孲放 㛍與 厖救 㛠贖 庥 ġ /İ ġ 暫 㠺時 㟑的 䠓神 䫭聖 凥性 ㆶ

18

中國溫州, ѣുⓡᐔθ 百家樂量販 Ⲵᇬ‸䠅䋟 KTV

ᕫᥥ㐥

中,因著信仰暫時的感知經歷教會神聖救贖的存有。

᤽ቄ㘷ᑡ ᷍ਁለ

式、時間的不同,在世俗的量販KTV背面用一種內部的、隱晦的且暫時的方 式、時間的不同,在世俗的量販KTV背面用一種內部的、隱晦的且暫時的方 式,將神聖的教會空間置入。 式,將神聖的教會空間置入。 在空間的操作上,使用當地傳統教會建築的形式與世俗KTV的的古典裝飾語 在空間的操作上,使用當地傳統教會建築的形式與世俗KTV的的古典裝飾語 彙、空間形式的疊合,將教會沒入世俗之中,在一種解放空間所塑造的封閉 彙、空間形式的疊合,將教會沒入世俗之中,在一種解放空間所塑造的封閉 中,因著信仰暫時的感知經歷教會神聖救贖的存有。

䁣䀾㘻

中,利用中國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世界觀的差異與量販KTV和教會使用者、方 中,利用中國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世界觀的差異與量販KTV和教會使用者、方


#常民日常

#劇場

#巷弄編號1.5

#生活厚度

space

#立面厚度

加建,或者說普遍被使用的『違建』,是一種以建築手法的方式來詮釋使用的

The

過程;或者說是因為需要才加以改變房子最初樣態,來間接的表達日常生活。

practice-日常生活劇場

立面,或者說鐵窗、開口、鐵皮加建外推、門口堆放雜物,立面不是只有一道 牆面分隔室內外,它同時被外掛滿足日長的物件,形成有厚度的生活痕跡。 在2018年的現在,最平凡的事物或許才是最值得被關注,因為生活的點滴、因 為懷抱著豐富的理想生活,在過去還殘存有厚度的生活中,情感的連結是我們 被城市生活所漸漸沖淡的。因此,我想以劇場的方式來看待巷弄中常民生活。

19

彰化, 彰化市_永樂街

of

daily


#人造秩序 #自然週期 #夏至 #冬至 #循環

鯤鯓海岸重塑 _ 人造秩序與自然秩序 不完美是宇宙的規律,是自然之法。 面對基地不斷消退的沙灘以及產業活動留下的自然材料,我的畢業設計探討的是 人造秩序如何面對這些不斷變動的自然紋理。 相信時間能夠為建築累積價值,使其在安靜平直的海岸裡質樸的存在而隨著時間 循環消長。

20

台南, 黃金海岸


#非正式性 #市場 #集合住宅

市場場域_ 非正式性都市空間 該如何看待非正式性的空間在都市的關聯?非正式性的空間可能長存、可能消失, 也可能成為”新的正式性”,類似第三空間(Third Space;《Bhabha for Architects》- Felipe Hernandez)的游移的性質,在兩者之間浮動,不一定具有具象實體的空間狀態,人的 流動、活動的熱度才是非正式性空間的本體。 透過重新設計新的大龍市場,延續上述市場類型學的整理與非正式性的觀察, 將 臨時市場遷回原址,新的市場介於公有市場與攤販集中場之間, 是符合台灣人的 消費習慣, 有公有市場般的完整的空間規劃、但又同時具有攤販集中場空間那種 非正式性的變動彈性。

21

台北, 大龍市場


#高維 #廈門 #金門 #兩岸 #會議中心

我們是否可以如同蜥蜴跳脫二維書頁一樣跳脫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進入更高 維的世界?

高維場域的實維展演 Hyperdimensional Space

高維度的空間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是否會打破我們原有對空間的認知的桎梏? 若將更高維的空間觀念應用在建築上,又會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出現? 藉由高維空間的觀察角度建立一套新的空間觀念和詮釋空間的方式,提出高維 空間五宣言,并應用在我們所處三維世界的建築當中 為了掙脫三維空間的桎梏,選擇位於邊界地帶充滿衝突又易被選擇性忽視的地 方發展設計,即三維世界的邊緣,作為高維空間的隱喻及具體實踐的地點 基地選在廈門島與小金門島之間不知名的中介島嶼 通過高維的詮釋建築方式,在這不知名的小島上設計一座高維的會議中心

22

廈門/金門 不知名島嶼


#memorial #landscape #scenario

「人是向死存有的,當人意識到自己終將一死, 會深刻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_海德格

傷 痕 的 凝 視 紀念場域切片重構

場域伴隨著記憶,我們在面對場域中的傷痕時,慣於用抹平、覆蓋的態度,或 是用強行拔除的手段,讓記憶斷裂、讓它死去。 我認為空間不應該只是創生,而更應該安排它如何退隱。正視死亡的過程,而 不是一昧的追求生產。 我的畢業設計想討論關於在快速更替的時空下,被強行拔除紋理的地方,該如 何重構當地人與外來者對於場域的記憶。相較於不斷更替與取代,是作為一個 凝結的轉捩點,承接過去的痕跡,並用空的機能蟄伏著,等待將延伸的未來。

23

高雄, 鼓山水泥廠


24


#bath #thaichung #mobile workers

Baths of Déjà vu

浴室,

都市既視浴所

原是移工們轉換下班心境的 [ 儀式性場域 ], 不大的住宿空間中,浴室成為更為狹小簡陋的存在, 它逐漸喪失切分俗世的力量, [ 個體 ] 的歸屬將會失焦, [ 群體 ] 再地方上亦受排斥。 我將從台中最被歧視的地方,透過 [ 浴所 ] 扭轉開來。 ----被遺棄的建物,將成為 ﹝ 個人再社會化 ﹞﹝

接軌群體 ﹞的天堂。

25

台中, 東協廣場


#Taipeimetro #MRT #mindtheGAP

在大眾運輸系統內,幾分鐘的轉乘路程之中,旅客的經驗是空白的,就算每天 上下班經過同樣的空間,卻對空間沒有印象、沒有注意,這些被忽略的過程及 空間,我將他稱之為「空白」。

Mind the GAP 台北大眾運輸系統的空白展演

「空白與間隙」是城市中獨有的空間狀態及經驗,我希望藉由這些「空白」去 呈現都市的其中一種樣貌及經驗,提供一種新的閱讀城市的角度及方式。將空 間本身及周遭環境皆視為「展品」,引導人們以不一樣的姿態更貼近、了解、 並經驗城市。 以光線作為時間性的元素,去呈現空間與經驗上的「空白」,並將各個空白串 台北, 兒童育樂中心舊址

連,作為「台北大眾運輸系統的空白展演」。

26


#underground #metrostation #thirdspace #trainstation

中壢火車站,作為台鐵日流量第三大 (57,240人/日) 的車站,在都 市計畫下將轉變成地下化鐵路,並且接通桃園機場捷運(A23),成為機場捷運線最 南端且連通台鐵的車站。 而舊中壢火車站因為地面的鐵道長期分割土地,使得「前站」為熱鬧 的商業區;「後站」則為寧靜的住宅區。但是當鐵路地下化之後,前後站的概念應 該被拋棄,並且重新藉由這片土地進行與都市的連結。 過去火車站只能靠地下道連接彼此。當火車站一路從桃園地下化時, 究竟如何才可以塑造出到達中壢的感覺?在連續的黑暗中隔絕了外界的時間甚至空 間,徒留下「中壢站」的招牌與廣播讓人感知道空間的轉變。 藉由將光線引入地下,創造出中壢的到達感,讓下車的人可以體驗到 新的中壢都市生活空間,並且塑造出一連串連續性以人為主的活動,將地面的空間 還給都市。Station City,服務了外來遊客以及當地人,不管你是要來工商洽談還 是放鬆休閒,在這裡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場所。

27

Station City 微型都市中壢火車站

桃園, 中壢火車站


#歷史層積 #時間 #新舊介面 #城市共生

1/44 南頭 古城

「城」與「城」 一個是被認為只有短短三十多年歷史,從南海小漁村爆發崛起的“新城”;一個 是淹沒在密集樓宇裡面漸漸瓦解的千年古防城。不斷地被損毀,外遷,棄置,又 復建。在歷史和現實的時空交疊之中,曾經的古防城是城也是村,既非城也非村

一部南頭古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完整濃縮的深圳城市發展史,更見證了近三十余 年中國高速城市化的過程。而今新城持續不斷地膨脹擴張,故城則在漸漸地瓦解 消逝。我們又該如何去保衛這個珍貴的城市文化樣本?如何去探尋其中蘊藏的古 老歷史的空間線索和時間記憶?

28

1/44 古防城保衛戰

深圳,廣東 南頭古城


#knowledges #research #share #participte #urban public

「博物館作為城市文明符號與主要象徵是重要的公共空間,具有重要的文化價 值,從物理與心理上拓展了城市生活的限制與疆界。」 _Lewis Mumford 科博館透過四期計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內聚且封閉型態的學習場所,是過 去對於科學知識系統的一種詮釋,是以物件展覽為導向將知識傳遞給民眾。

CO-EXHIBIT _ 科博館第五期計畫

隨著資訊以及科技的快速成長,人們學習知識的方式產生了改變。我們不再是 生活在每樣東西都區分得很清楚的世界,而是一種不同領域之間的界線開始模 糊,知識間的傳遞以及交流也有了變化。 而除了正確的知識之外,那些新的知識,也許是尚未被建立清楚的訊息,將會 是以不同於現在科博館的內容有所區別。而我所提出的第五期計畫,是與科博 館的架構有所區別,並試圖透過建構這些訊息的方式,改變人們對科博館的既 定印象,以及與都市之間的關係。

29

台中, 綠園道


#horizontal #sedimentary #evolution

以食為齡|

<一個如雕像般的老人。> 那名老人就坐在旋轉梯一出來通道口的金屬車阻上,枯瘦的手交疊倚著拐杖。 從中午到無名巷開始鼎沸,老人身上唯一會動的物事只有雙目裡倒映出的人來

南機場共齡學習社區

人往,攤販的吆喝聲也不足以撼動他分毫。 <沒有過去的城市。> 它們只是踩著同樣的土地。我無法聯想到那棟更新過的高樓和周遭低矮步登公 寓的任何關係。人們想不起過去的樣子,也找不到過去的影子。重複重複著單 元像籠子一樣,隔閡人與人的關係。我們無法藉由這種方法將痕跡留住,也更 難去製造痕跡 。

30

台北, 南機場公寓


#Principles #Local Community #Metabolism

都市街道,夾雜於建築街廓與城市交通架構之間,它是一種城市剩餘的虛體。 在現代都市之中,是經常忽略的空間環節,卻是許多都市人文發生之處。

地 域 公 共 圈 住 商 混 合 代 謝 都 市

未來的都市形態,不該只看見以所有權去界定「完全的公共」與「絕對的私有」, 面對愈加孤立的都市生活,或許可以在街廓內創造新的地緣關係。 我希望提出有別於大範圍的都更,是一個街廓內,小區域、分期但有關聯地變動, 讓街廓保有靈活代謝的可能、社區性的置入,且擺脫大樓式改建的盲目崇尚。 當社區生活拉近自己的居住地,開始讓住商混合的建築產生質變。 我們依舊保有屬於自己的窩, 在家與都市之間不再是鎖著的一道大門, 它產生了厚度, 是街廓的地域社會。

桃園, 中壢三仙巷

31


#onebigroom #kulumah #pasikau

KULUMAH︰巴喜告生活、生產、文化地景

〔One Big Room〕

KULUMAH是布農族語「回家」之意。焦點並不在開創新的路徑,而是在舊有的

KULUMAH︰巴喜告生活﹑生產﹑文化地景

地圖上找回失去的傳承。曾經參與的人也許都知道,可是部落還有一些人對回 家是陌生的。 KULUMAH不只是要回到原本的家,更是要找回與自然相依、共生的精神,以及 與土地連結的記憶。透過內本鹿的尋根之旅,布農族人試圖拼湊出傳統的部落 家園,重建家屋。而如何重新建構關於生活、生產與文化的部落地圖正是我所 著力的。

32

台東, 延平鄉桃源村


#lust for future(s) #rat race underground #sex #carmobility

B-B’剖面圖 scale 1:300

預期深處

RAT RA CE UNDERGROUND 當代的身體資本消費(性買賣)呈現的形式遠遠超乎規範與定義。 性專區合法化存在悖論,為了要納管規範不了的事 : 現金換"鮑鮑"非法;包包換"鮑鮑"卻無法可管。 法規納管後讓產業估值降低進而造成剝削。 身體資本的買賣卻隨著模式擴張而超賣增值。

33

台中, 七期惠來里


#幻想#公共#mixture #infrastructure #bridge#integrate

City Paradise 「全都是我的,但無一為我所有/無一為記憶所有/只有在注視時屬於我。」

論幻想與公共

__Wislawa Szymborska ,〈旅行輓歌〉

在資本主義的城市結構中,消費空間逐漸逐漸取代大型的公共空間成為城市中 重要的節點與都市場域。 然而,市民作為都市組成的主體,市民利益必須是公共空間滿足的首要考量, 而公共空間的意義絕對不只是資本場所所提供的那樣單薄,我們需要一個都市性公 共場所,來提供肩負起這樣的角色。

34

台中, 七期新市政特區


#馬勞 #海關 #邊界 #荒謬 #紀念碑

馬勞, 越過新柔长堤到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 每一天,這25萬人必須經過一個叫海關的地方.在既有的制度/空間模式下, 大量的個人時間被浪費.面對這個問題,國家機器卻沒有做出改變,讓馬勞變

雙關 - 邊界之間 社會流動的紀念碑

成一種被時間與社會制度綁架的機械工具.這些個人的故事被集合起來,在邊 界上形成一部現實社會荒謬劇. 社會流動的紀念碑,紀念那些個人的自由被剝削的狀態.被突顯的荒謬在這裡 重新構成新馬兩國之間的邊界.由此讓人們意識到現實社會的荒謬,提醒現實 的不真實,以及反思當代資本主義下個人應該要有的基本自由.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

超現實的現實,也許才是最真實的現實.

柔佛海峽

35


#infrastructure #publicspace #void #movement

台中是個以同心圓由內而外逐漸重劃而生的城市,因此城市機能的分區明顯。 重劃讓城市裡機能的集中分區,機能的距離被拉開,開始仰賴汽車的使用,台

環城之路

74線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建立的,拉開之後移動經驗開始只是純然的移動,移 動與停留是分離的,街廓是一座座孤島。 沒有漫遊式的移動,只有出發點與目的地,過程是空白的,城市裡的移動經驗 是破碎的切片,也是少了他人或公共性的介入的疏離狀態。 74線這樣巨大的基礎設施切斷了城市的連續性,但不是城市裡的每個人都使用 這個基礎設施。快速道路的架空與流動是非地方性的川流,穿過城市卻不屬於 台中, 台74線快速公路

城市,對許多人來說那只是個與你無關的水泥構造。

36


#$%

#軍事遺跡 #紀念物 #資訊霸權 #反威權 ( 14.16

13.67

#$% 4 9

$

13.58

#

7

14.50

)*+,-./0 12)3 13.30

8

# 4 13.54

456

13.68 10.76

13.92

456

9

14.08

7

4

11.00

$ 14.06

13.24

7

46

456

p

4

(

13.42

13.52

p

!

" &

'

"

'

p p

p

#$%

p

" p

!

' '

"

!

p

p

!

p

"

p

“一定有人誣告了約瑟夫 K,因為他沒做什麼壞事,在一個早晨,他卻突然被 逮捕了。” <審判> 法蘭茲·卡夫卡

監控的紀念場所 隱藏威權空間揭示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老大哥在看著你” <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

潛藏的威權可能無所不在的控制自己,我們生活是否生活在監控中而不自知? 上個時代威權的秘密設施退役之後,研究原有的空間歷史與紋理脈絡,試圖置 入揭露當代資訊威權的空間與活動。橋接過去與現在的隱藏威權紀念空間。

37

高雄, 鳳山日本海軍無線送信所


#islandscape #discourse #topography #oceanic forces #metaphor

羅蘭巴特的船是一種封閉的符號,意味著將自己封閉起來的喜悅,你深深的認為 對於地誌學的眷戀,正如其說,是一種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的喜悅。 所謂地誌,即是對於某個地方的記述,關於場所的實踐,同時,也可以說是一種 沒有用的地理學跟不能用的地圖學。 你意識到身處環境中,島嶼之間存在一種不可見的力道,周遭的群島共構起城市 的起源經驗。[島嶼]成為你言說的主體。 你認為島嶼不僅僅是一個地質學上的名 詞,而是一種環境與身體間的關係,是空間生發的方式。你認為一個奧德賽式的 荒島並沒有什麼意義, 而是介於城市現實與[自然狀態]的夾縫中的島嶼, 是和海有 百分之百關係建構起的生活感知。如果將會有一個[新]的島嶼,作為一個隱喻( 島嶼的隱喻),它提供了一個邊界(島嶼與自然的邊界和討論的邊界) 你的畢業設計,圈定廈門島西南角死去延續的避風塢,開始關於島嶼地誌的實踐

38

島 嶼 地 誌 The Topography of [Islandscape]

廈門島, 島嶼南岸沙坡尾避風塢


#草根社區 #劏房、籠屋、天台屋 #侷住 #公共場所私人化 #離地城市

在居住密度高、「地少人多」的香港,土地問題形成了居住空間的壓縮,私人 空間只能提供睡覺的機能下,公共空間成為可以再創造的可能性。面對於現有 的公共空間,分為三種類型,商業掛勾的公共間、傳統獨棟的公共大樓、活在

未能發揮到極致的程度。

助的角色,非完全斷裂的關係。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侷住」的生活中 ,找到同舟共濟的日子。

39

再織公共 , 凝聚草根社區

縫隙的非正式公共空間。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勻的情況下,公共空間的使用率也

嘗試將公共空間分解,並重新在都市中重組,讓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是一個互

香港, 深水埗舊區 元州街至基隆街


#camouflage #parallel #landform

/ 每個文化或者社會族群,都建構著異質空間;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彼此間有所差異,也可能有所矛盾或關聯 / 依據其所在之文化的共時狀態(synchrony),會具有不同的功能

消失的異域稜谷間的平行地景 PARALLEL LANDSCAPE

/異質空間中所進行的異質時間(heterochrony)是一種時間切片的累積, 可以是時間的堆疊連結,也可以是瞬時的時間片斷 “於異質場域置入都市中之異質空間,相互活化地域性與常民對於負性空 間的觀感,以軍事偽裝技術探討空間趨於隱性的存在”

40

土城, 彈藥庫營區


贊 助 Sponsor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