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目錄
Content
01 緒論 第一節
/
/ 第二節
05 案例分析 計畫緣起
/ 第一節 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64
議題探討
/ 第二節 山西平遙古城 66
02 基地概述
/ 第三節 香港海防博物館
/ 第一節
基地區位 9
/ 第二節
舊城脈絡 10
/ 第三節
舊城紋理 13
68
06 規劃構想
03 相關計畫與法規 / 第一節
上位計劃 20
/
第二節
相關計畫 23
/
第三節
相關法規 27
04 基地調查與分析 / 第一節
空間環境分析 34
/ 第二節
人文環境分析 48
/ 第三節
自然環境分析 58
/ 第四節
課題與對策
63
/ 第一節
關於願景
72
/ 第二節
規劃構想
74
/ 第三節
規劃策略
78
06 規劃設計 / 第一節
分區定位
83
/ 第二節
平面配置
85
/ 第三節
分區設計
86
1
緒論 / 如何掌握文化遺產保存的關鍵? / 文化與歷史空間再生下的窘境
2
/ 如何掌握文化遺產保存的關鍵? 古蹟本身,之所以有價值,並不僅僅是因為被保存了幾百年,而是它與人之間的連結, 而這個連結,並不只是過往時跟上代人的歷史連結,也包含了跟現代人的生活連結。 要比古這個概念,博物館內的東西最古,可是古物連結的卻是現在的人,換言之,沒有 靈魂的死物,應該是為人而存在的。從博物館的古物,,這些古蹟的存在與保存,幾乎 都是為了現在的人而存在。
歷史的傳承與延續 文化遺產之所以有意義,是被當代人「賦予」的。其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這份脈絡 、在於人和文化資產間的「關係」。我們應該要保護的是這份「關係」,而不
是那些變成樣板與標本的文物、古蹟、遺址。只有認真去反思當代人與遺產間 的關係,才能掌握文化資產保存的精髓,進而做出最佳的決策。
在文物保存上的難處,臺灣的情況又是如何? 相較於中國大陸,臺灣擁有更多元的價值折衝空間,但我們也有屬於自己的難題, 就是「認同」(identity)。
「文化遺產」的概念是流動的,也是一個製造(in the making)的 過程,很可能一次政黨輪替,定義就發生了微妙的質變。
3
城市的文化資產保存,在一般民眾眼裡,只是抽象的、見仁見智的美感。雖然民眾可以模 糊地認知到,背後或許有龐大的開發利益,但由於程序複雜、溝通門檻高,以致於往往淪 為「邪惡開發商」與「文青小確幸」的二元對立,政治人物的政治責任則消失在輿論的視 野中。是以,就出現了政治人物在選舉時大開支票、好話說盡,選後再隱身於文資審議會 背後推卸跳票責任的空間。
紐約市還是當代最進步的城市之一,但這並非犧牲各種歷史的遺跡而來,而是在各個不同 的時期、文化中,找出新跟舊可以並存的方法。過去,台灣在歷史建築的保存上還有很多 進步空間,我希望未來的台北市,是一座追求發展過程中,也不遺忘歷史的城市。
4
習慣成「自燃」:那些年我們被破壞的古蹟 巴黎聖母院大火震驚世界,不少國人也突 然想起,過去幾十年台灣被燒毀的古蹟之多, 可以說是世界奇觀。而且,不像法國古蹟被 燒民眾痛心疾首,在台灣,有些建築一被指 定爲古蹟,便有不少相關人士燒之為後快, 讓古蹟消失在大家的記憶中。 古蹟火災原因大致有幾個,在國外大多是配 電系統或電線走火,導致沒有防火建材和滅 火設備的古蹟燒毀。在台灣,人為縱火的機 率高了很多
屋主的心聲:為什麼不想指定古蹟 屋主A: 現在房地產價格這麼高,如果賣地、 蓋屋可以賺好多錢,為什麼要特地把自己家 變成古蹟,讓政府管呢?►我重視房地投資, 開發>保存 屋主B: 這是我家的祖厝,我們都住在裡面, 被指定成古蹟我們沒意見,但是老房子想整 理得比較好住,想增建卻有很多限制...►我認 為法規限制利用、害怕受罰 屋主C: 我希望祖厝可以被指定成古蹟,永 遠的流傳下去,但是我只有一部分產權,政 府的獎勵方式與實際的房地價值不符,導致 其他人不同意...►我認為古蹟價值與實際獲利 被火焚燒的陽明山美軍宿舍
不相符
文化資產的保存,並非經濟利益可衡量 5
文化與歷史空間再生下的窘境 歷史空間再利用的趨勢 這幾年,不只台灣,遍佈全球,從公部門到 私人民間企業、團體,無不嘗試以「文化」 之名,創造城市的「再生」或「再發展」。 而談到再發展與再生,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 是如華山、松菸等舊廠域再造的文化展演的 空間在這趨勢下,文化成為了近年發展的關 鍵字,而與之相對的歷史空間則成為了其發 展的溫床。
文化是門好生意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文化是門好生 意」。遇到經濟停滯時,文化力頓時成為 「發展」的關鍵字。城市大搞空間再生、觀 光行銷。文化,是商機、是美學行銷,但是 文化同時也牽涉了社會群體的記憶、認同、 意義和生活方式。因此,文化總是難以馴服, 再生出來的文化往往也都與在地沒有關聯。
缺乏與在地連結的意義 地方政府在文資保存的壓力下,將古蹟也就是歷史空間指定為歷史建物,保存 下來後的發展,但對於空間想像卻過於貧乏,要不是文創園區,就是展演空間。 而其營運後吸引加的商業空間,也都只披著表面的歷史,無對古蹟與文化空間 的實質意義。原本文化與歷史空間的性質不負,破壞歷史空間真正的涵義。 6
/ 議題探討
基地調查與分析
7
2
基地概述 / 基地區位 / 舊城脈絡 / 舊城故事
8
/ 基地區位 研究範圍範圍 包括舊城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城牆及城門)、護城河、龜山、整體城內空間及周 邊聚落,面積約51.28公頃。
台灣
舊城 左營
9
/ 舊城演變
基地調查與分析
清代帝國遠距統治理念與臺灣在地社會形構的複雜,鳳山縣舊城的紋理可從官變動方不築 城政策、民變頻生、遷往新城、官倡民捐興築石城等歷史過程可見一斑。
1622
以前
1940
清代舊城
左營大路、勝利路開闢
埤仔頭街、新莊仔路
町 村 道
一等道路
城內道路〈北門入口
一等道路
小路
田地
聚落
二等道路
雙城古道、城內道路 〈東、西門段 沼田
鐵道
聚落
軍區
鐵道
建石城決定「圍龜放蛇」,把龜山放進城內、
年 1786 10
水田
蛇山圍在城外,這也就是著名的「圍龜放蛇」
朱一貴事件築土城,興隆庄被佔領,
林爽文事件時,遂使得鳳山土城崩壞。
萬 丹 港 周 邊 駐 防 屯 墾左 衝 鎮、 右 衝 鎮、 後 勁 鎮
墓地
左營大路、埤仔頭街 、新莊仔路、勝利路 城內道路、雙城古道
二等道路
基地調查與分析
1950
城內劃設為軍區
四米↑道路
1980
光復眷村人口移入
左營大路、埤仔頭街 勝利路
國道 省道
城內道路、雙城古道 2-4M道路
水田X蔗田
軍區
聚落
鐵道
其他道路
水田
綠地
聚落
東區發展,西區沒落
國道10 號
1990年代重劃後,東部開始發展,因東側龐大重劃區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北高雄之新興商業核心,住宅大
台17線〈翠華路
樓及人口密度相當高,醫療設施及醫院相當完善,,明誠路和裕誠路一帶已經形成北高雄密集的餐飲商圈。目
左營大路、勝利路、 埤仔頭路
前高雄市重心發展的區塊,與以西之舊部落已有很大的差異。
鐵道〈雙軌
重現舊城地區歷史人文風貌
古蹟本體於民國 78 年開始修復,民國 80 年完工 經此次修復完成後,開放供民眾自由參觀。
新建左營軍港,開闢左營大路,拆除西門、南門,
北門大半城牆,部分居民遭強制遷出
11
2019
/ 舊城故事 舊城起源 鳳山縣舊城,又稱左營舊城,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由於清代左營地區劃歸鳳山縣管轄, 故稱為鳳山縣城。左營舊城為全臺保存較完整城池中年代最早(1825年)及保存面積最廣 之古城,空間場域堆疊史前遺址、清領、日治、戰後國民政府各時期的文化遺跡。左營舊城 主要包含東門、北門、西門、南門及城內空間五大部分。
舊城演變
12
/ 舊城紋理 舊城興衰 從聚落發展與歷史面向來討論左營鳳山舊城的發展歷史,早期鄭氏來台,左營因有萬丹 軍港的軍事地位,因此在此實施屯墾,左營之名由此而來。鳳山舊城之名則因清領設縣 治於鳳山興隆庄,爾後因衝突而另闢鳳山新城,原本的城成了舊城。
聚落發展 因萬丹港軍事定位,康熙末年鄭氏屯墾於此,聚落成形,此後清領時期也設縣治於此, 帶動了地方的發展。早期隨著遷城,舊城失去行政與生活機能,開始沒落,日治時更因 軍事因素,人口遷離至一甲至七甲的舊聚落,光復雖帶來大量眷村人口,但也因地方沒 落無法發展人口外流,舊城的故事最後也慢慢褪色
13
/ 舊城概況
/ 東門 / 雙城往來門戶 東門又稱「鳳儀門」,城門洞,內門大,外 門小,外門小利於防禦匪徒進入。城門上有 九個「雉堞」,雉堞中間缺口叫「箭孔」, 雉堞中的小孔稱「窺孔」。東門的護城河也 是曹公圳的灌溉溝渠,稱為「龜頭涵圳」, 「六角船形」橋墩是便利水流通過的設計。 城牆下設有排水設施,稱為「水關」,隔有 三條花崗石條,防止敵人由此爬入城內。
/ 北門 / 全台唯一有門神看顧的城門 北門又稱「拱辰門」,北極星古稱「北辰」,。北 門最特別的是門洞兩側塑有一對門神,是臺灣古城 牆中的孤例。至於為什麼會有門神,據推測,可能 是北門為正門,從臺南府城來視察的官員由北門入 城,因此雕塑了門神,莊嚴縣城入口。
/ 南門 / 孤立於圓環中的城門 南門又稱「啟文門」,古人認為南方主文運, 有「開啟文人仕途」的意思。城樓兩邊城牆在 大正9年(1919年)興建縱貫道路(左營大路) 時遭拆除,改為圓環,民眾可在圓環邊眺望位 於中間的南門城門。
14
/ 西門 / 隱沒後再現的城門及城牆 又名「奠海門」的西門,其遺址在自助新村內。 前些時候該新村開闢巷道時遭拆毀,僅存一百 餘公尺之城牆。附近之住戶在牆的一端建一階 梯,以供攀爬之用。這段殘餘之牆垣就在水塔、 遮雨棚交錯下苟延殘喘,其上方雜草叢生自是 無人理睬。
/ 護城河 / 位於東門城牆外的護城河寬長約300多公尺,是 台灣現存古護城河最長的一段,,護城河是曹 公圳的灌溉溝渠,稱為「龜頭涵圳」,「六角 船形」的橋墩是便利水流通過的設計。城牆下 設有排水設施,稱為「水關」,隔 有三條花崗 石條,在以前為防止敵人由此爬入城內。
/ 城內空間與遺址 / 城內瑰寶的所在地 百年來舊城城內空間有重大改變,如今已難看 出當年熱鬧風貌,但仍依稀探詢其脈絡。透過 調查研究目前可確定位置的寺廟有興隆寺、天 后宮、關帝廟、慈濟宮、廣濟宮、火神廟、先 農壇以及開彰聖王廟等,這些廟宇有的遷到城 外,有的消失。 市定遺址「左營舊城遺址」位於龜山西南邊, 面積約有三千坪,地底下滿佈舊城的遺跡寶物
15
舊城內的龜山 日治時期,為打通左營大路至舊城驛(左營舊火車站)孔道,鑿穿龜山頸部並拆除 部份城牆,開闢了勝利路,龜山就此一分為二。龜的頭部今日稱為小龜山(龍虎塔 邊),身軀部份稱為大龜山(海光停車場旁)。
龜山風景秀麗、項語花香,北邊可遠眺蓮池潭及半屏山,為規劃區內極佳的 賞景點之一,供民眾登山賞景使用。
由高雄物產館環潭路旁看龜山,龜的頭部朝右,彷彿伸入蓮潭中喝著水,栩栩如生。 龜山而建,結果莊大田軍隊翻越龜山進城,為了記取教訓,這次建石城決定「圍龜放 蛇」,把龜山放進城內、蛇山圍在城外,這也就是著名的「圍龜放蛇」
16
埤子頭震洋隊 隱藏70年得二戰秘史 2014年,西自助新村誉舍折除現場,發現 十幾底大型防空壕,經研究後證寶從1944 年至1945年,此地駐防三個日軍自殺艇部 隊一「埠仔頭震 洋特 攻隊」,約有官兵 540人,區域內有防空壕、指揮所、士官 兵營房、餐鹿、廚房、浴室、衛哨所等, 且挖空西門砲台當倉庫。西門段城糖馬 道上發現的卵石平台,後來證寶為日本神 社「震洋神社」之基座,並發現有手水缽、 神社參道遺構。
鎮福社與拱辰井 位於城外得舊城古蹟 鎮福社,左營人稱「七甲土地公廟」或「埠仔 頭土地公廟」。傳說明鄭時期已有績福社,最 初為土均結竹蓋成。道光5年(1825年),鳳山 縣石城建造時,特别撥款整修,建廟材料與石城 相同,農暦8月15日舊城竣工日,也是續福社土 地公生日。因廟地狹小,1984年主神已遷至埠 東等里聯合活動中心三棲供奉,稱為「鎮福 廟」。拱辰井位於舊城北門外,勝利路與埠仔 頭街交叉口的路上,堪稱是「全臺灣最平」的 國定古蹟。1980年左右,勝利路擴寬後,拱辰 井剛好位在路中央,屢有填平之議。1986年, 拱辰井遭撞毀,後來拆除井棚,加覆「鐵蓋」, 蓋上鑄有「鳳山縣舊城拱辰井」字樣。
17
考古遺跡 城內瑰寶的所在地 百年來舊城城內空間有重大改變,可遍想城內種種遺跡。 目前可知曾位於城內空間之寺廟有興隆寺、天后宮、闊帝廟、慈濟宮、廣濟宮、火 神廟、以及開彰聖王廟等,這些廟宇有的通到城外,有的消失了。市定考古遺址「左營 舊城遺址」,位於龜山西南邊,面積約三千坪,2004年經考古學家劉益昌教投團隊試提 研究,發現有距今約5000年之史前及歷史時期等重要文化層
小結 鳳山縣舊城一直是以環狀建築為發展範圍,直至受到都市計畫影響而 遭受破壞及拆 除,呈現今日東、西、南、北四處被切割為不同之發展現況, 再加上長期處於模糊 定位的狀態,周邊環境隨著土地權屬、使用者、管理單位及其他計畫發展,久而久 之形成城池與環境脫離的現象。未來應從各城門現況分區著手,已上述分析為基底 配合城門,規劃舊城空間。
18
3
相關計畫與法規 / 上位計畫 / 相關計畫 / 相關法規
19
/ 上位計劃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計畫 計畫概述 鑒於龜山地區之發展歷史與左營舊城建城歷程密不可分,龜山與左營舊城應被 視為一 體,進行整體保存、保育及遊憩系統發展規劃,故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於 2013 年度辦理「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左營舊城風貌重圕規劃暨遊憩區細部計畫研擬 案」,藉 由左營舊城風貌重圕規劃案,引導大小龜山遊憩區與左營舊城地區之遊憩資 源進行整 合,研擬出具生態觀察賞景與人文古蹟導覽活動之生態旅遊模式,創造保 存、保育與 遊憩發展多贏之局面。
計畫目標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緊鄰市區與海岸,與市民生活遊憩緊密相關,在本次通盤檢討 「環境保育、環境教育、歷史再造」之計畫定位下,以「山、景、城」作為壽山 國家自然公園未來發展構想,並透過輕軌、捷運、鐵路捷運化後之雙鐵車站,配 合觀光接駁公車、海上渡輪、人行步道,串連區內、區外活動與資源,由南而北 分別與駁二藝術特區、哈瑪星文化園區、亞洲新灣區、內惟埤文化園區、鳳山縣 舊城南門等活動節點串連,亦與旗津海水浴場、鐵道公園、中都濕地公園、愛河、 蓮池潭等藍綠生態系統連接,同時與園區周邊社區產經活動鏈結,實踐里山精神。
20
2010高雄重大都市建設發展目標 計畫概述 本計畫區擁有山、海、河之優渥自然資源,以往工業城市之都市印象已經由市府近年 改善環境、整治河川、減低汙染之多重政策下,逐漸邁向可居城市風貌;高鐵、捷運、 高速公路等運輸工程陸續完工,為高雄邁向綠色交通城市提供重要原動力;因此在原 高雄市致力於平衡城鄉發展、串連綠色網絡推廣綠色運具、擴大綠色產業空間之各項 發展目逼標下,本計畫之都市發展願景定位為區域整合、資源共享、環境共生、經營 永續,追求人本大眾運輸為導向之「人本、永續、創新大高雄」。
計畫目標 1. 建構北高雄生活城建設計畫,調整住宅及產業需用土地 2. 打造左營高鐵樞紐經濟中心計畫,增加商業區土地 3. 復原鳳邑舊城,增加廣埸及公園用地 4. 推動北高雄山水生態廊帶復育及生活計畫,串聯半屏山,將保護區變更為公園 用地,增加公園綠地及園道面積 5. 產學研合作有利企業創新能力
北高雄空間發展策略
21
高雄鐵路局,鐵路地下化計畫 計畫概述 行政院於 98 年 2 月 16 日院台交⫿第 0980004845 號函正式核定「高雄鐵路地下化 延伸左營計畫」案。 (一)計畫期程:107 年 8 月完成鐵路地下化通車。 (二)計畫範圍:自臺鐵新左營車站以南至葆禎路之間興建臺鐵單孔雙軌隧道 一座 長約 4.13 公里。 (三)工程內容: A. 興建臺鐵單孔雙軌隧道一座。 B. 復設車站:內惟站。
計畫目標 A. 消除兩側地區的阻礙、均衡都市發展。 B. 改善列車行車噪音問題、改善市容。 C. 改善市容景觀,整體發展鐵路廊帶周邊地區,塑造花園綠帶或其他景觀 意象, 提昇都會區生活機能及生活環境品質。 D. 提昇都市土地利用價值及經濟活動力。 E. 新增通勤車站(內惟)提供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另一種選擇。 F. 有效解決高鐵通車所帶來之地區交通問題。 G. 整合高鐵左營站至高速公路間之園道系統。
22
/ 相關計畫 變更高雄市(左營地區)細部計畫(配合左營海軍明建新村眷 村文化保存計畫(第一階段) 計畫概述 高雄左營眷村為南臺灣規模最大、歷史最久、區塊最完整之海軍特色眷村,其中 根據特殊之文化價值及時代意義,又以明德新村最具特色,因其建物保留完整及 擁有 私人較大的區塊,故將其分配給官階較高之軍官使用,並皆為獨棟獨院之寬 敞眷舍, 居民亦多為一般海軍高階將領,戰後至今本村住戶九成以上皆為海軍高 階將領,故有 「將軍村」、「眷村中的豪宅」之美稱。
計畫目標 本計畫再利用策略,主要基於保存眷村特有文化,其理念如下: 1. 左營海軍眷村之固有特色與其精神應予以延續 2. 以不違背原有眷村生成紋理下進行再利用 3. 依照原有眷村建物有機生成的特性,做適時的空間變動使用 4. 將原有封閉私人領域打開,成為人人皆可參與的保存空間 5. 期望以不斷注入新的能量,將左營眷村之豐富人文特性持續
空間發展構想示意圖 23
再造歷史現場【高雄市】左營舊城見城計畫(105-113年) 計畫概述 高雄市的發展歷史深深地影響到城市空間紋理與文化資產樣貌。此次藉由再 造歷史現場 專案計畫之契機,將檢討文化政策,從整體城市歷史書寫與市民集體 記憶的角度出發, 強化市民對高雄在地歷史與文化之認識;以「再造歷史現場」 強調有形空間結合無形記 憶之方式,以文化治理的高度協調民政、交通、都發、 產業發展的市政工作,建構高雄 這個城市發展的願景。
計畫目標 「見城計畫」預計在未來達成「重建臺 灣第一石城」、「縫合龜山串接蓮潭」、 「歷史堆疊城市考古」、「舊城門戶重 塑再造」、「貫穿古今散步舊城」等五 大子計劃目標。以有形配合無形文化資 產的保存策略,冀望達成重建並重見舊 城歷史現場的願景。
計畫效益: A. 有形文化資產價值必須加以延伸,再現歷史文化空間場域為目標 B. 「見城館」以互動式遊戲、數位多媒體、擴增實境等科技設施, 詮釋重現舊城。 C. 縫合龜山串接蓮池潭
24
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計畫概述 文化部105年6月17日提出文化資產新策略-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 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納入「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行政 院於106年7月10日核定,106年至109年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編列64億元。
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規劃從單點的文化資產保存,結合地方文史、文化科技、各部會 發展計畫或各地方政府整體都計計畫,推動「線」或「面」的區域保存;藉由「虛」 (無形的歷史文化記憶)與「實」(有形生活空間、場域)、軟硬體的整合,以文 化治理帶動城市或區域發展,再生產空間並復育文化生態,讓歷史記憶回到生活, 重建人與土地、人與人的連結。
計畫目標 1. 透過以文資為核心的空間策略,經營有魅力且宜居的高品質城鄉環境 2. 藉由以臺灣史地為本的人文地景,厚實文化創新之底蘊 3. 以文化資產作為國家品牌(national branding)重要環節,創造臺灣 經典 4. 結合科技與文化資產,擴大文資的應用場域,建構具深度的加值內容 5. 完備從地方到中央的文化保存整體政策,提升政府文化治理能量
25
以住代護計畫 文化局於民國103年獨步全國首創以住代護計畫,由文化局向軍方代管眷舍,導入民間 參與,透過公私協力為眷村文化保存盡心力,「以住代護」計畫至今已辦理六期供民眾 申請進駐,計畫範圍也從鳳山黃埔新村擴大到左營建業新村,分別有居住創作型態的「以 住代護.人才基地計畫」、自住自修的「以住代護.全民修屋計畫」與住商複合的「以住代 護.眷村民宿計畫」, 現有眷村區域為政府做為以住代護計畫施行區,但目前僅有建業新村施行,而明德新村 則作為886眷村文化園區使用。其餘眷村目前無用途。
26
/ 相關法規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計畫
人文史蹟資源及文化遺址之保護規定
鳳山縣舊城為人文史蹟資源及文化遺址保護對象之一,除依國家公園法第十三條、 第 十五條與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其施行細則規定函以保護外,本計畫另規定如下。 1.劃入史蹟保存區之土地,得視計畫需要依法撥用公有土地及徵收私有土地,交由管 理處管理之。 2.其他非史蹟保存區者,於發現有特殊重要性之文化資產時,應立即停止原有之開發 行為,待評估其重要性後,訂定適當之保護管制規定。 3.區內於不損及古蹟、遺址之前提下,得由管理處配置適當景觀、解說或其他必要設 施,以提供國民環境教育、育樂之需。 4.古蹟、遺址及原有建築物之修繕或、改及修建應保存其原有形態,由管理處擬訂計 畫提請內政部許可後實施。 5.經管理處同意之學術機構得從事考古研究。 6.除解說設施外,不得有廣告招牌之設置。 7.區域內除為考古及實施外,禁止敲擊或挖掘等破壞行為。 8.禁止於古物、古蹟上函畫或函刻文字、圖形及損壞古物、古蹟與遺址等之行為。
國防文物及軍事遺址管理實施辦法 第3條 本辦法所稱國防文物,指具國防教育意義而不屬檔案性質之文物,包括建築、碉堡、雕 像、紀念碑、航空器、戰場、軍事裝備、武器、視聽資料、照片、地圖、手稿、勳(獎) 章、服飾、旗幟等物件。前項國防文物之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複製及監製或其他 應遵行事項,準用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相關規定。
第4條 本辦法所稱軍事遺址,指經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具有歷史意義之軍事遺跡及景觀。 前項軍事遺址之指定及廢止審查、監管保護或其他應遵行事項,準用文化資產保存法之 相關規定。
27
第5條 國防文物之保管機關(構)應建立文物之調查、研究、蒐集、整理、建檔、典藏、保存 維護、展示、應用及其他管理作業。 第6條 軍事遺址應由管理機關(構)建立調查、研究、發掘及修護之完整個案資料並加強展示, 其應遵行事項,準用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相關規定。 第7條 本法各級主管機關應訂定國防文物及軍事遺址保存科技研究計畫,提高文物遺址保存之 科學技術,促進文物遺址保存科技成果之推廣和應用;並加強文物遺址之保存宣導及教 育工作。
國家公園法 第8條 1.國家自然公園指符合國家公園選定基準而其資源豐度或面積規模較小,經主管機 關依 本法規定劃設之區域。 2.國家自然公園計畫〆指供國家自然公園整個區域之保護、利用及發展等經營管理上 所 需之綜合性計畫。 3.遊憩區〆指適合各種野外育樂活動,並准許興建適當育樂設施及有限度資源利用行 為 之地區。 4.史蹟保存區〆指為保存重要歷史建築、紀念地、聚落、古蹟、遺址、文化景 觀、古 物而劃定及原住民族認定為祖墳地、祭祀地、發源地、舊社地、歷史遺跡、古蹟 等 祖傳地,並依其生活文化慣俗進行管制之地區。
第9條 國家公園區域內實施國家公園計畫所需要之公有土地,得依法申請撥用。
28
第13條 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左列行為 1.焚燬草木或引火整地。 2.狩獵動物或捕捉頄類 3.污染水賥或空氣。 4.採折花木。 5.於樹林、岩石及標示牌函刻文字或圖形。 6.任意拋棄果皮、紙屑或其他污物。 7.將車輛開進規定以外之地區。 8.其他經國家公園主管機關禁止之行為。
第14條 遊憩區內,經國家公園管理處之許可,得為左列行為 1.公私建築物或道路、橋樑之建設或拆除。 2.水面、水道之填圔、改道或擴展。 3.礦物或土石之勘採。 4.土地之開墾或變更使用。 5.垂釣頄類或放牧牲畜。 6.纜車等機械化運輸設備之興建。 7.溫泉水源之利用。 8.廣告、招牌或其他類似物之設置。 9.原有工廠之設備需要擴充或增函或變更使用者。 10.其他頇經主管機關許可事項。
第15條 蹟保存區內左列行為,應先經內政部許可 1.古物、古蹟之修繕。 2.原有建築物之修繕或重建。 3.原有地形、地物之人為改變。
第22條 國家公園管理處為發揮國家公園教育凾效,應視實際需要,設置 專業人員,解釋天 然景物及歷史古蹟等,並提供所必要之服務與 設施。
29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 本條例所稱國軍老舊眷村,係指於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興建完成 之 軍眷住孛,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 1.政府興建分配者。 2.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捐款興建者。 3.政府提供土地由眷戶自費 興建者。 4.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 本條例所稱原眷戶,係指領有主管機關或其所屬 權責機關核發之國軍眷舍居住憑證 或公文書之國軍老舊眷村住戶。
國軍老舊眷村土地及不適用營地之名稱、位置,主管機關應列冊報經行政院核定。 主管 機關為執行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或做為眷村文化保存之用,得運用國軍老舊眷村 及不適用 營地之國有土地,興建住孛社區、處分或為現況保存,不受國有財產法有 關規定之限制。 前項眷村文化保存之用,應由直轄市、縣(市)政府選擇騰空待標售且尚未拆除建物之 國 軍老舊眷村、擬具保存計畫向國防部申請保存々其選擇及審核辦法,由國防部會 同行政 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定之。 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於前項辦法公布後六個月內提出申請, 申請期間不得再依文化 資產保存法之規定指定相關文化資產々其經國防部核准申請後, 不得撤銷、變更、 廢止保存計畫。 主管機關辦理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應按眷村分布位置,依條件相近者採整體 分區規 劃,並運用既有眷村土地、不適用營地或價購土地,依規定變更為適 當使用分區或 用地,集中興建住孛社區。 興建住孛社區之土地,以非屬商 業區且單位地價公告土地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者為 限。 前項單位地價公告 土地現值之一定金額,由主管機關定之。
本條例第三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軍眷住孛,其使用人不具原眷戶身分而領有房屋所有 權 狀者,比照原眷戶規定辦理之。
30
文化資產保存法 第3條 本法所稱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資產: 一、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建造物及 附屬設施群。 二、遺址: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所遺留具歷史文化意義之遺物、遺跡及其所定著 之空間。 三、文化景觀: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 空間及相關連之環境。 四、傳統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藝美術及 表演藝術。 五、民俗及有關文物: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信仰、 節慶及相關文物。 六、古物: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器 物及圖書文獻等。 七、自然地景:指具保育自然價值之自然區域、地形、植物及礦物。
第4條 前條第一款至第六款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 物及古物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以下簡稱文建會) ;在直轄市為直 轄市政府;在縣 (市) 為縣(市) 政府。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 第2條 1.古蹟及歷史建築為年代長久且其重要部分仍完整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凿括祠 堂、 孝廟、孛第、城郭、關圔、衙署、車站、書院、碑碣、教堂、牌坊、墓葬、堤 閘、燈 塔、橋樑及產業設施等。 2.聚落為具有歷史風貌或地域特色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凿括原住民部落、荷西 時 期街區、漢人街、清末洋人居留地、日治時期移民村、近代宿舍及眷村等。
31
第3條 1.遺物,指下列各款之一 (1)文化遺物指各類石器、陶器、骨器、貝器、木器或金屬 器等過去人類製造、使 用之器物。 (2)自然遺物指動物、植物、岩石、土壤或古生物 化石等與過去人類所生存生態環 境有關之遺物。 2.遺跡指過去人類各種活動所構築 或產生之非移動性結構或痕跡。 3.遺物、遺跡及其所定著之空間,凿括陸地及水下。
第4條 文化景觀凿括神話傳說之場所、歷史文化路徑、宗教景觀、歷史名園、歷史事件 場 所、農林漁牧景觀、工業地景、交通地景、水利設施、軍事設施及其他人類與自 然 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32
4
基地調查與分析 / 現況土地分區 / 空間環境分析 / 人文環境分析 / 自然環境分析
33
/ 現況土地使用 現況土地使用 基地周遭用地以公園綠地、軍事、住宅及文教為主,左營大路北側出現住商混合型態之使 用。
住宅用地 大致上分為傳統聚落及眷村為主,傳統聚落多位於北門附近,眷改居民則居住於東門外的 翠峰國宅與南門外的果貿新村,西門則是原有眷村組成之住宅群,基地周遭也有大型藍帶 及綠帶,區域內有包含舊城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及蓮池潭等自然空間,非常宜人
文教用地 舊城周邊早期為軍眷學子而設立的海青工商、永清國小等中小學,現況多為為住商混合區 因此在周圍有許多國中小作為教育用地所使用
軍事用地 因從古至今左營有著重要的戰略位置,且地方也沿著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發展,所以直至 光復後到現在,國防部雖有釋出部分土地,但左營西側沿岸仍為海軍使用,軍區背景也造 就左營特殊的都市紋理及特質。
國土計畫
34
現況就舊左營、新左營調查 高雄左營區依發展脈絡大致以翠華路和半屏山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區塊。我們主要關注西 邊的舊左營地區,包含閩南舊聚落及眷村 社區。舊左營隨著眷村建、人口老化流失及消費型 態的改變,整個區域的發展似已停滯
35
基地調查與分析
舊聚落位於北門周遭早期為舊城生活場域,遷出舊城後居住於此,以古厝、眷村為主, 現況周遭聚落分為眷村(以住代戶)、舊聚落、國宅(原眷村住民)三大族群,可看出基地周遭擁 有不同的民族與生活圈。
舊左營 舊聚落原為城內居民,因早期軍事因素搬出城外,沿著左營下路由北至南,一甲巷至七甲 巷範圍內,分佈著不同姓氏的閩南式建築,形成左營地區具有文化特色的舊聚落
新左營 蓮池潭以東為新社區,隨著都市開度發高樓林立,也是新左營生活核心
36
基地調雜與分析
交通系統調查分析 主要動線 基地交通位址佳,具有多條區域級道路,聯外交通便捷
翠華路〈50m〉道路屬於省道台17 線一環,為高雄南北向主要連接要道 之一,往北銜接國道10號。 中華路〈60m〉道路屬於省道台17 線一環,為左營地區往返高雄市區重 要幹道。 左營大路〈20m〉道路銜接鼓山三路, 為北高雄地區來往市中心之主要道路, 兩側為舊左營主要商業地帶
次要動線 新庄仔路、城峰路都為〈10m〉道路,圍繞舊城周圍主要道路。為左營地區東西向交通主要幹 道但因路寬宰,車流常回堵勝利路 勝利路〈15m〉道路基地內相當重要的 東西向連接道路,於龜山下與新莊仔路 和海光停車場交叉交集,車流複雜。 店仔頂路 x 左營下路〈10m〉道路連接 左營大路與勝利路之主要道路,聯繫甲 頭聚落與蓮池潭、舊城之要道。 其餘道路〈10-15m〉道路基地外環連 接要道,車流量較上述道路小,多為地 方民眾使用道路。
37
基地調雜與分析
主要道路系統節點 吸引旅客與居民聚集處定義為人文節點,通常為觀光景點、廟宇、學校等;交通節點則是重 要交會處。道路
G
B D
C F
A E
A
D
B
C
E
F
38
G
基地調查與分析
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系統 蓮池潭環潭自行車道路線:龜山停車場→舊城國小→拱辰門→北極殿→孔廟→龜山停車場,總 長約4公里。大小龜山鄰近的步道系統由於道路的切割,造成連接介面斷斷續續和需直接行走於 馬路的景象,未來須強化區域步道之無障礙結。
C
A
D
B
現況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較為單一, 舊城內動線單一重疊,僅於蓮池 潭觀光區有較完善的步道串聯
A
舊城外步道
C
蓮池潭自行車道
B
周遭人行道
D
蓮池潭自行車空橋
39
基地調查與分析
大眾運輸系統 本計畫區鄰近高鐵左營站、台鐵左營站,周邊設有公車站牌及公共腳踏車租借站,擁有 多樣且便捷大眾運輸資源。 多樣的交通運輸系統,使計畫範圍內部與聯外交通便捷,是南部新交通樞紐。 但自行系統多在基地外圍,基地內缺乏連結。
舊城火車站
高雄市共享單車
高鐵左營站
40
基地調查與分析
道路層級分析 基地周邊的道路系統依使用行為及路寬來分類,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觀光道路 〈10M以上〉:主要為左營大 F
路、翠華路、勝利路、新庄仔路所組成的交通 路網,路寬較寬闊,路肩設有步道系統。
A
A
C
B
B
D E
二、聚落聯絡道路〈5-10M〉:主要道路支線,以城峰路、必勝路、介壽路為主,散佈居 住場域及學區中,路肩設有步道系統。 C
D
三、聚落生活道路〈5M以下〉:主要為、東門路、翠華路601巷、義 舊城巷、左營大路六巷、埤仔頭路,為民眾日常生活動線。 E
F
41
民巷、
/ 基地現況調查
基地調查與分析
基地周遭現況空間 基地周邊以居住空間為主,且周遭綠地面積廣,教育系統完善, 左營大路兩側多為商業 及住家混合架構,為舊左營主要商業空間
A
G J C
H
F
B
E
D
I
42
基地調查與分析 北門-周遭居住空間
城內-永清國小
A
B
城內-綠地 城內-綠地
東門前-國宅
D
C
東門前方空地
海光俱樂部
F
E
考古遺址空地
海青工商
H
G
果貿新村
西門眷村空地
J
I
43 43
基地調查與分析
現況停車空間 現有停車場多半規劃在蓮池潭周遭,對於舊城服務範圍較有限,無法有效地引導民眾進 入舊城內。
D
C B
A
A
B
C
D
44
/ 清領時期歷史疊圖
基地調查與分析
透過文獻考究、各類圖面與古圖套疊後,比對城內現地空間與田野訪察等 資料,彙整 出「清代官署區」、「東門官廟區」及「左營舊城遺址」等重要而明確之歷史空間 今日仍保留的清朝鳳山縣石城已大部分被拆除和倒塌,目前只剩下三個城門、數段城牆及遺構, 皆屬國定古蹟,為開放性空間平日供民眾自由參觀。
典史署 縣署
關帝廟 慈濟宮
城牆範圍
火神廟
護城河範圍
45
古道
廟宇
官署
基地調查與分析
日軍龜山遺跡 / 舊城內 龜山軍事設施遺跡日據初期,日本人為築左營軍 港,以龜山是制高點,在龜山上設置掩 體及防空指揮所、庫房隧道等軍事設施。光復後, 國軍在龜山上大量新建營房,整修掩 體、砲壘等設施,掩體、碉堡數達二十 餘個,留下目前所見的舊城龜山軍事遺跡
碉堡
坑道營房
砲台
46
基地調查與分析
國定古蹟 依照文不同層級盤點左營的文化資產,分為國定古蹟、市定古蹟、歷史建築、市定遺址 舊城除了城內有大小龜山自然公園外,臨近尚有左營蓮池潭、龍虎塔、孔廟等景觀區, 外圍亦有左營海軍眷村及古厝聚落等人文景點,觀光資源相當豐富。
D
C
B A
城門 A
城郭 B
西門遺跡 C
47
郭家古厝 D
/ 人文環境分析
基地調查與分析
文化景觀成因 在地信仰 / 甲頭文化 左營在地擁有許多廟宇,雖然日治軍管時期將舊城內的孝廟拆除,但舊城外的廟宇相 當爐火興盛。五百公尺內擁有二十餘座寺廟,為其自古以來一直作為過渡區域所帶來 的地方特色,在地有著由早期甲頭制度所延伸的甲頭文化,而各甲皆有一個甲頭守護 神,甲頭神與其舉辦的聯合遶境,也就是萬年季的起頭。
48
基地調查與分析
/ 觀光遊憩資源 歷史文化的資源中包含文化古蹟、傳統古厝、宗教孝廟等,舊城範圍及其周遭富有重要的 古蹟,其中鳳山縣舊城之北門、東門、南門以及北門外之鎮福社登錄為國定古蹟,是重要 的觀光遊憩景點。左營舊城發展較早,以舊城為核心的聚落也隨之發展,至今還尚存許多 重要的傳統古厝,是見證舊城聚落歷史的建築。
49
基地調查與分析
周邊文化資源豐富: 舊城周遭有許多文化資源,從舊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從軍事遺跡、歷史古蹟,百年 古厝,然而有些被看見而有些被遺忘,從這些歷史資中找尋機會,塑造出歷史景觀 空間
50
基地調查與分析
聚落記憶 舊聚落裡仍保存清代城鎮聚落中的空間形式,聚落與廟宇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已是 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早期由於為於軍區周邊有著建物禁建的規定,也無形中得以保存許多 閩南風貌的傳統合院建築,又稱「古厝」。古厝做為一種外來移入的形式,反映了數百年 來人民表現的生活樣貌,是左營移民史與開發史的縮影,也是台灣重要的人文資源。
眷村文化 眷村
民政府戰後大批軍眷移入左營,興 建眷村與附屬的軍方俱樂部。近年 眷村改建,計畫區內曾存的海光三 舊聚落
村、勝利新村及鄰近崇實新村、西 自助新村等眷舍已陸續拆除不復存。
眷村
國宅
51
古厝分布 左營舊聚落傳統合院及廟宇,多面向蓮池潭的方向,可能和風水形勝有關 左營傳統聚落以「甲」為區域劃分單位。「甲」源自於過去保 甲制度的組織,有一甲到七 甲。在民間宗教信仰上,各甲都有自己的守護神, 左營傳統聚落以廓後薛家古厝、七甲黃家、三甲黃家、五甲郭家、七甲謝家、七甲 陳家、 四甲蔣家、七甲曾家、一甲余家等為代表。都仍保存著濃厚的鄉土文化特色,其 中以廓後 北里海平路 40 號的薛家古厝,規模最大,格局與其保維護亦較為較完整。
薛家古厝俯瞰
薛家古厝內部
薛家古厝外部
52
廟宇與左營七甲文化 廟宇群聚現象是左營舊聚落的主要特色之一。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到民國戰後眷民大量來 台,使舊城的人口遽增、城鎮的興貣、經濟的發展,使之民間對信仰的對象增函許多,雖然日 治軍管時期將舊城內的孝廟拆除,但舊城外的廟宇相當爐火興盛。 北極玄天上帝
元帝廟
孔子廟
鎮福廟
龍虎塔
慈德宮
慈濟宮
啟明堂
左營為保甲制,從前依地緣分一 甲到七甲,各甲信仰的神明都不 一樣。最早最早、在聚落開發初 期 時,現在各甲所奉祀的主神全都一起供奉在位於四甲的元帝廟內。而後各甲的信徒有能力籌建新廟後, 才將各自的神明迎回去奉祀。這也因此元帝廟所供奉的 僅有二甲至五甲的神明,一甲的 神明供奉在豐 谷宮,而六、七甲的神明則是供奉在店仔頂的慈德宮。各甲的神明都與元帝廟有深 厚的淵源,所以元帝 廟為一甲到 七甲的的公廟。
一甲中壇元帥
二甲臨水夫人 三甲福德正神 四甲朱府千歲 五甲北極玄天上帝 六甲天上聖母 七甲福德正神
53
參拜時,可以找找看各甲在各廟裡的線索。
慈德宫前廟堤設置之酬神用 戲台
節慶祭典 左營遊客人數部分,由於 2001 年開始舉辦的左營萬年季,提升了左營蓮池潭風景區週邊的遊 客人數,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 2013 年全臺遊憩區觀光人數統計,萬年季所舉辦的十月總人數 為一百五十萬人次,占整年總遊客人數為三分之二,可見其他月份遊客相對不平均的。
54
在地工作坊 / 協會 在地也有著許多工作坊,最久的就是舊城文化協會,他們已在舊城深耕20年之久,目前多 進行如舊城考古、城內、舊聚落導覽以及配合周邊中小學讓學生們也能成為導覽員的工作。
協會積極推展古蹟導覽活動,宣揚左營文化特色並參與左營區文化建設工作。 推廣「左營舊城」歷史、人文、在地產業等文化內涵與故事,透過活動行銷推廣等方式,讓 民眾更為瞭解左營舊城歷史,進而行銷「再造歷史現場─左營見城計畫」內容與進程
小結 在地工作坊對在地的想法多元,且經訪問後都有進行深入在地生活的探討與對未來舊城活化的想 像,居民們也與工作坊熱絡交流,但卻因目前城內無妥善規劃而導致舊城活化成效不彰。
55
人口結構 在居住人口方面,左營區分為三大範圍,由歷史開發之先後順序為:環蓮池潭十九個 里,稱「舊左營」或是「左營舊聚落」;第二,位於左營區西邊,為左 營軍港與眷村 所在;第三,位於左營區東邊,也就是翠華路以東,稱為「新左營」
左營區總人口約為十九萬,不過有大部分 的人口數都集中在新左營地區,也就是左 營區以東的地區,人口數差距極大。
56
基地調查與分析
左營舊城周邊使用者活動行為 依據舊城周遭活使用者活動調查,觀光客和在地居民活動空間重疊性高,活動行為過於相似, 使空間模糊,未來整體規劃,導正空間性質,提供多元化的空間活動
57
/ 自然環境分析
基地調查與分析
藍綠系統分析 基地現況藍綠帶豐富,周遭綠帶分別有龜山、半屏山、壽山,藍帶則有著名的蓮池潭、洲仔 濕地,且基地位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計畫中,生態資源豐富,未來配合右側鐵路綠廊,將能 連接破碎的綠帶系統,完善綠色基盤網絡。
舊城蓮池潭空景
蓮池潭與龜山
58
基地調雜與分析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位於高雄市西南區,範圍包括壽山、半屏山、龜山、左營舊城及旗後山 等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地形與人文史蹟,不但是高雄都會區難得的綠帶,也是一座極為 珍貴的自然寶庫。
柴山
半屏山 龜山
59
基地調查與分析
植栽物種分析 壽山國家公園海拔低,易受人為干擾,在長期軍事管制之下,意外成為蘊藏豐 富動植物生態的自然寶庫。西海岸地區存有數處獨特的植被特徵,包括有台灣 地區面積最大、密度最高的山豬枷密灌叢、台灣海棗群落主要分佈點、還有台 灣密度及數量最高的細穗草,且國家公園還是台灣魔芋與密毛魔芋這兩種台灣 特有種的孕育地。
60
基地調查與分析
基地周遭生物 壽山地區保有極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其中哺乳動物壽山地區發現有12種,其中依野生動 物保育法公佈列屬保育類野生動物者有臺灣獼猴、白鼻心、山羌等。另外,穿山甲已久未 發現,其他較常見之哺乳動物則有赤腹松鼠、褐鼠、錢鼠及家蝠。 臺灣獼猴是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內哺乳動物的代表物種,也是民眾對壽山的印象動物。
61
基地調查與分析
龜山地質 龜山植被屬熱帶風林,地屬石灰岩、泥岩,土壤貧瘠, 其態體系與壽山類似,氣候乾燥, 植被之檀物屬耐旱性較多。
龜山天然植群的特性為多藤蔓、淺根性之自然植被,山丘上之原始植群大致可分為二 種優勢社會。構樹優勢社會主要分佈於大龜山配水池周圍,為最常見之植物相,相思 樹優勢社會則主要分佈於大龜山北部及東南部。
62
/ 課題與對策
63
5
案例分析 / 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山西平遙古城 / 香港海防博物館
64
第一節 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項目簡介Project Statement 項目將動態的農業生產過程作為景觀體驗來設計,使埋沒於偏遠貧困地區達數十年之久的 城頭山遺址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不僅保護了古城遺址的完整性與真實性,而且還將其發展 成為了具有旅遊休閒價值的參觀和體驗區。 作品展示了景觀設計是如何將一個湮沒無聞的考古遺址轉變為一個能給當地發展帶來效益 的集教育性、娛樂性、生產性及經濟性於一體的文化遊覽區。
挑戰與目標Challenges and Objectives
設計策略Design Strategy 將生產過程作為景觀體驗
1979年,城頭山遺址被意外地發現,並被鑑定 為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古城池遺址,也是水稻種
首先,對中部的古城遺址本身做最
植的發源地,被譽為“稻作之源,城池之母”。
少限度的干預,除了一條架空木棧
由於位於貧困及偏遠的農村地區,可用來耕種的
道和與之相結合的環境解說系統外,
農田極其珍貴,現在這片土地卻被定義為遺址保
對考古遺址現狀不做任何干預。在
護區,並禁絕耕種以免遭到破壞。在經過三十多
一圈相對完整的護城河的環繞之下,
年的消極保護之後,當地政府終於做出決定,通
考古遺址猶如一個空闊寧謐的劇院,
過將這一地區轉變為旅遊景點,促進當地經濟發
人民遊客遐想曾經在這裡上演的歷
展,使負擔變為福祉。
史劇情。
65
場地內設計了一座架高4米的玻璃廊橋,供遊客登高遠眺,使得公園北部的考古遺址盡 收眼底。用玻璃作為橋面材料,可以使陽光穿透,保證其下方的農作物有充足的日照。 如此
用各種濕地植物及林帶,對環繞古城遺址的護城河外側水岸進行生態修復。核心區以外的公 園的主體部分,被重新設計為農田,成為了一個戶外的稻田博物館。一年兩季、多品種的水 稻在這裡輪作;作為農田景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水塘、水渠和濕地分佈其中,生長著茂盛的 鄉土植被,這些濕地和水系像海綿一樣,收集雨水,調節旱澇,同時吸收和過濾從稻田中流 失的營養物質。
66
第二節 山西平遙古城 (一) 發展背景 平遙古城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級城市之一。1997 年,因其所保存的城市與建築 特徵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而載入世界 文化遺產名錄,繼而持續開展了古城的整體保護。然而,古城內 4 萬多當地居民的生活狀 況仍處於較低的水平,如何協調遺產保護與有效改善生活環境成為了新的問題。
(二) 規劃手法 鑒於古城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帄遙縣委員會以及有關單位以「古城存在 的唯一性, 古城保護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點的多樣性,古城內 部的混合性」這一 概念,達成「保護與開發並行,建設與管理並重」的目標。帄 遙古城保護與旅遊發展的 做法主要有下
1. 堅持保護為主的原則,全面夯實旅遊發展的基礎 帄遙縣在發展旅遊產業的過程中,始終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 利用,函強管 理”的原則,牢固豎立“保護文物尌是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 的意識,堅持“保護 文物尌是發展旅遊”的觀念,全方位函強文物保護工作。
2. 實施依法保護 1998 年(民國 87 年)11 月,山西省人大常會頒發了《帄遙古城保護條例》, 這是第一個 針對文化名城和遺產保護的省級立法,這一條例成為古城保護的法 律依據,也是制定縣 城建設規劃、古城保護規劃、旅遊發展規劃和古城保護管 理制度的大綱。近幾年來,根 據這些規定,堅持“修舊如舊,以存其真” 的原則,帄遙先後對古城內主要街道兩側的 房屋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了維 修,拆除了不協調建築,保護了古城完整的歷史風貌。
67
(三) 計畫效益 2000 年(民國 89 年),山西省調整產業結構 的項目中,將帄遙古城列入全省 旅遊業發 展的十大景區之一。1993 年(民國 82 年), 晉中市開始實施雙百項目, 帄遙古城旅遊 業項目和帄遙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連續 兩年被列入全市雙百項 目,總投資 9.41 億 元。2004 年(民國 93 年),山西省旅遊產業 工作會上,將帄遙 古城作為全省旅遊產業 重點發展的兩大龍頭之一。2005 年(民國 94 年),接待遊 客 80 餘萬人次,門票收入 6500 萬元。2011 年(民國 100 年),接待 遊客 130 餘萬 人,門票收入超過 1.45 億元。
68
第三節 香港海防博物館 軍事遺跡活化再利用案例 (一) 發展背景 香港位處珠江口,為中國南端海路的交通要衝。因此,早在英國人到來之前, 香港已 是軍事要圔。英國自 1841 年(道光 21 年)年佔領了香港島後,亲在境內興 建了為數 不少的軍事設施,當中有砲台、堡壘、軍營、船塢等,以防範敵人的入 亰。海防博物 館的前身鯉頄門砲台和軍營尌是其中一個例子。到了 1930 年(民國 19 年)代,鑑於日 本對外擴張的野心日熾,英軍遂於香港增設防禦工事,凿括函 建防空砲台,以至有系 統的軍事防線。戰後,砲台已失去防衛作用,但仍被英軍 用作訓練基地,至 1987 年 (民國 76 年)始全部撤走。
(二) 設計手法 中國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前身為鯉頄門砲台,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前市 政局鑑於 鯉頄門砲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於 1993 年(民國 82 年)決定將之修 復,並改建 成一所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今天,砲台已改建為博物館, 保存和展示香 港六百年的海防歷史。博物館以現代化的博物館設備,展示香港自 明清兩代、英治時 期、抗日戰爭以至回歸以後的海防歷史。除了文字及圖片說明 外,還展出 400 多件 歷史文物, 再配合多媒體視聽節目,使參觀者對香港海防歷 史有進一步的認識。
69
昔日依山沿建的炮台
堡壘
古蹟徑
堡壘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修復後
今天,這些軍事遺跡仍然保存下來,經過適
以特製的帳篷覆蓋,位於園區地勢最
當的修復後,開闢為古蹟徑, 讓參觀者置身
高處,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常設
具百年歷史的遺跡中,感受昔日鯉頄門砲台
展覽廳,陳列常設展覽「香港海防六
的軍事力量,利用路 徑規劃手法串聯園區內
百年」, 上層為專題展覽廳,並設有
遺留之軍事遺跡。
兒童角,可讓兒童自由創作,寓學習 於遊戲。入口 處另有禮品店,供遊客 選購書籍及紀念品。餐廳及洗手間則 設於堡壘後方一幢 新建築物內,遊客 在參觀展覽後可在此稍作休息,一邊 享用美食,一邊飽覽海 港景色。
70
6
規劃構想 / 課題與對策 / 規劃目標 / 規劃策略
71
/ 關於願景
基地調雜與分析
舊城左營定位
舊鳳山城位於左營鐵路以西的區域, 因早期軍事定位,一直作為不同時期 人們的過渡地區,周邊的眷村、舊聚 落、國宅不同的三個聚落展現了不同 時期,移民來此的生活文化,目前雖 因早期遷城與軍事的因素與後來興建 的縱貫鐵路,和鐵路以東發展產生斷 層,舊城持續沒落,卻也因沒落因禍 得福,保留了舊時的歷史紋理,與特 殊的生活聚落 相較於其他舊城,舊城的獨特之處除了台灣第一石城 之外,即是保有較為完善的城牆與城內空間,其他舊 城雖也擁有許多充滿味道的老街區與城門,但皆為巷 弄空間,無法體會真正城內空間。
左營作為高雄最早開發的地方, 在地脈絡深厚,記錄著高雄整體 脈絡,1990後左營以東一帶開發, 成為高雄新興商業核心,擁有三 鐵共構、巨蛋商圈等優勢。
72
基地調查與分析
相較於文化建築所帶來的遊客與文化能量,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高美館、衛武 營),舊城擁有的是具有實質意義的文化地景,與在地的連結更為深厚,不同於文 化建築僅能感染內部場域的人們,文化地景則能無限擴散感染周邊。
73
/ 規劃構想 以在地社群為主,分別從歷史人文、居住環境、空間資源三大層 面著手操作,在發展同時提升在地生活環境亦建構城區空間氛圍,重 塑舊城風貌,帶動城區再生。
規劃目標
舊城的形式與地方聚落息息相關
•
重塑展現舊城風貌獨特價值
•
喚起文化認同
•
提升城區整體觀光價值
•
串聯地方意識
•
改善在地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
帶動城區發展 古蹟節點 特色文化
聚落特質
文化扎根 發展潛力
凝聚共識
發展帶動 在地民眾
74
基地調查與分析
「保存」左營舊城風貌 針對保存左營舊城風貌空間資源,單點文化遺址、遺跡等透過不破壞本體的手法 加以保護,提供教育性質
「活化」左營舊城風貌 透過空間再利用手法將左營舊城風貌延展至大左營地區。
「再現」左營舊城風貌 重塑舊城歷史景觀,恢復具有歷史記憶之景觀
75
目前西左營發展僅以蓮潭觀光、果貿等眷村較為人知,雖觀光在發展下固然重要, 但我們希望能讓在地有觀光外的第二選擇。 未來的舊城區,能以在地文化扎根,翻轉,同時兼具著西左營在地人、文、地、產、 景的風貌。以文化作為發展主軸,將帶動整個西左營,不再是過渡城市,而是文化核 心,是能傳遞在地文化、技藝、或使人流至此創業,能以新人流與舊社群的碰撞不斷 更新的文化核心
76
空間定位 文化即生活,是過去生活經驗的積累。 傳統技藝是民間生活積累,扎根於生活,也流傳於生活
在地文化皆由舊城而生,以舊城作為展現在地傳統文化的場域,透過在舊城內傳承技藝,使民 眾能重新認識他們在生活周遭的在地文化,提升舊城與在地的文化價值
發展構想 整合周邊生活街道與不行動線,並於街道中加入相關的文化元素,串聯舊城及聚落間有意義的 文化節點,再現地方消失的文化資產,使舊城文化能重新於人們的生活中出現
77
在地元素萃取、故事空間營造
78
規
文/流+社
劃
置入共構場域 → 導入社區劇場
策
略
規劃發展
規 劃 策 略
79
/ 體驗活動 左營的歷史是臺灣史的縮影,無論地上的古蹟,地下的考古文物,甚至無形的生活 內涵與故事,都是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此活動藉由現地導覽與動手作體驗活動,串接 人民與土地的關係,讓左營舊城歷史文化深入參與活動者的生活之中。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泥磚手做 清水
黏土
稻稈 放入模具敲打夯實
攪和成泥漿
拆模風乾完成
金紙手做
金箔
竹紙
膠水接合竹紙與金箔
攤開風乾
蓋上紅印完成
拓碑體驗 刷子
白笈水 拓包
+
墨汁
宣 紙
貼合於石碑上
石 碑
+ 沾墨拍抹
80
揭紙完成
81
7
規劃設計 / 機能分區 / 平面配置圖 / 分區設計
82
/ 分區定位
東來記憶生活 透過既有空間及建物從新產生記憶, 新舊時空因場域產生對話,重塑人、 事、時、地、物連結關係
83
84
再譯鳳山城平面配置圖
85
官 署 廣 場 / 考 古 遺 址
以官署元素架構出體驗空間,另外配合遺址空間結合戶外教室可作為多用途使用,由古地圖確認位置,首先我們萃取官署形式設
置體驗空間,於內設置手作與體驗教室供周邊學校們作使用,並考古遺址空間的講述官署及舊城歷史的由來。
舊城考古區
官署遺址
官署體驗空間
遺址考古區
86
屯 墾 意 象 空 間
藉由屯墾地井地景重塑歷史景觀透過,配合戲台廣場提空再地傳統技藝活動,增加場所感染力,恢復舊城記憶
87
眷 村 地 景
此區主要機能為服務介紹空間遵循原有的眷村的配置型式,因其鄰近服務空間和舊城銜接甲頭與東萊聚落的門戶,將在此設置故
眷村故事牆
事牆簡單介紹聚落與舊城的文化及歷史,吸引人們在遊逛完城內時也能繼續前往另外兩個軸線深入了解在地文化。
休憩涼亭
88
南 門 節 點
重塑城門節點空間,使民眾能延續舊時路徑連結舊城,以舊時步道串聯打破空間隔閡,透過將周邊生活場域、學區帶入舊城, 使民眾能重新以城內空間做為生活核心,增進與舊城的連結
南門圓環地下道
南門活動廣場
89
北 門 節 點
縫合北門前鎮福社及拱辰井,串流人行動線及甲頭故事巷,將重新設置拜亭與廟埕空間使人們能沿著兩側人行步道前來,增加此區 人氣,並在旁設置故事巷弄,從甲頭最早的鎮福社帶領人們了解甲頭聚落與廟宇文化。
甲頭故事走廊
北門鎮福廟前空間
東 門 節 點
東門節點將重現早期雙城古道的門戶地景場域,於城門兩側設置早期的護城植栽刺竹,前庭廣場及周邊人行道也以築城基底枯老石作為
護城意象使用。而於東門前僅存的護城河現況只能讓人們於兩側行走,未來我們將會退縮陸地,設置親水空間加深東門節點的趣味性。
護城河水岸
透過手機AR虛擬實境回顧舊城故事
91
碉 堡 遊 憩 空 間
日治碉堡早期多位於龜山之上,藏匿於林木與土壤之間,我們希望此區能以碉堡這個軍事元素作為發想,於其中 透過防空洞與林間穿梭,作為主要遊憩行為,體驗日軍當時於龜山上活動之情形。
防空草丘遊憩場
林間穿梭遊憩場
92
民 俗 劇 場
此區的主要機能為傳承文化與技藝的展演空間。因為周邊的文化主要是以在地信仰作為發展,既然有信仰那就有酬神活動,而周邊
市集空間
也有需多特色陣頭,因此我們希望能將這些由城內而生的文化再次帶入舊城內展現傳承,並賦予此區的主要機能為傳承文化與技藝 的展演空間。因為周邊的文化主要是以在地信仰作為發展,
民俗表演
93
老樹地景休憩區
護城河岸戲台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