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江竹刊
第一六九期
厚德大帝慈勉
期
PIN JIANG MAGAZINE 厚德心語 前人語勉
本期專題 刊上法會 緬懷先賢
年 月出版
2 0 1 7
11
一貫道生活雜誌 2017 年 1 1 月出版
安東道場全球資訊網 http://www.andong.org.tw/
本期特稿
只要默默的修,靜靜的做, 天上的花自然枝幹肥厚, 花開得美,祖德同沾光。
九份~ 九份是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個地區,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興盛,礦坑挖掘殆盡 後一度沒落。1990年代後,因電影《悲情城市》於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 地及風情透過此片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很 受歡迎的觀光景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69
清淨本體 無為應事(二) 關鍵時刻發大心 三施並進成大愿 師道 仁者的畫像─《斌凱老人禪心慈語》之我的解憂心語 君子三畏 靜德儀範-敬悼安東道場陳點傳師月清大德
│開闡十方 │◎宏宗總壇道務組提供
安壇福音 共築彌勒大愿 「白陽末期,災難重重起,眾生飄泊在茫茫人海裡,誠心勤修道,快把 寶船造,別讓狂風暴雨吹倒。只要日夜勤渡航,縱然沒有大輪船,小船一樣 載人上天堂,只要時刻把道傳,縱然沒有高樓房,茅屋就是大佛堂。心裡有 條船,小心把舵掌,一齊航向彼岸。」 寶船勤渡航,安設佛堂造福人間多少快樂與幸福。不管佛堂的大小,蒙 沾天恩師德,恩師尊、師母的大德,渡化眾生超生了死,這是何等殊勝。感 念天恩師德與老前人輩、前人輩、各位點傳師為化眾生的悲愿,以及壇主辦 事積極成全鼓勵下,道已揚帆開啟到世界五大洲近九十個國家,為提倡安設 佛堂的開闡力,綜整近期安壇之福音,與道親讀者共勉共成,達成家家老 殿,戶戶彌勒院的白陽大愿。
安 東 道 場 2017 年 佛 堂 安 設 資 料 區域
│厚德心語│
佛堂名稱
安壇日期
負責人
地區
宏萬分壇/洛杉磯區
鍾 氏 佛 堂 2017年9月9日
宏萬分壇/奧地利區
林 氏 佛 堂 2017年10月1日
宏萬分壇/泰善區
SILABUNPHENG氏佛堂 2017年10月8日
鍾奮強前賢 美 國 林 雄前賢 奧 地 利 吳相芬前賢 慈虔荳前賢 泰 國
宏萬分壇/西馬區
張 氏 佛 堂 2017年10月8日
張 濟 頌 前 賢 馬來西亞
宏萬分壇/德州區
宏 敦 公 共 佛 堂 2017年10月15日 顏淑華點傳師 美
宏教分壇/教勇B區
謝 氏 佛 堂 2017年10月10日 謝 統 文 前 賢 新 竹 縣
國
※備註:以上資料截至2017年10月31日,圖文資料尚未收齊者,後續再補刊。 宏萬分壇
宏萬分壇
宏萬分壇
清淨本體 無為應事 (二) Clean and True Responses With No Intention (II)
2017年9月9日
美國/洛杉磯區
鍾氏佛堂(王
名壇主)
恭錄老前人大德於七十九年四月三十日壇辦班慈勉
2017年10月8日
馬來西亞/西馬區
張氏佛堂(張濟頌前賢)
奧地利/奧地利區
2017年10月8日
泰國/泰善區
林氏佛堂
SILABUNPHENG氏佛堂
(林雄前賢、吳相芬前賢)
(慈虔荳前賢)
宏萬分壇
A speech by the Senior Grand Master at the Temple Hosts and Staff Training Session on April 30, 1990 資料整理:編輯室 英譯:黃怡淑、陳郁賢、鍾依真、陳碧玲
2017年10月1日
宏萬分壇
2017年10月15日
美國/德州區
宏敦公共佛堂(顏淑華點傳師)
宏教分壇
2017年10月10日
新竹縣/教勇B區
謝氏佛堂(謝統文前賢)
No.169 期
2017‧11
現在是一個享受與物質競爭的時代,一切要讓人看得起我的時代,所 以在這時代都是欲望,不管任何人都是欲望,生活在欲望裏,但欲望愈多, 痛苦就會愈大,所以老師才會說:「汪洋孽海無沿邊,醉生夢死苦流連」, 就是體會到現代科技進步,但人心卻不古了。 The current age is so much about enjoyment, materialism, competition, and proving one’s value to others. In this age, people are indulged in desire; however, more desire leads to greater suffering. As the Holy Teacher said, “The sea of suffering has no shore, and people float in it without knowing it.” Although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considerably, people lost the most essential thing in our mind. 前面提到孟子那個時代人心變了,而我們現代人也迷失在這裏,忽略 這個,不懂得看回真善美的這個,人在生活裡,才會愈吵愈對峙,才會結冤、 結仇、顛倒,無路可解脫,所以老師才會傳這個給我們,傳真正能解脫的 東西,人人具備一個不與人爭的東西。孟子說我們要「安」於這個裏面, 自己有一個很好、很偉大的這個「大」。 As Mencius said that in his time, people’s mind were not pure anymore, we modern people also lost our pure mind. We overlooked the true, good, and beautiful thing we have. We continue to fight with, confront against each other. All these confrontations lead to evil karma and adverse thoughts, which we have difficulty in getting rid of. That is why the Teacher transmits the thing that can actually relieve us from the confrontations. Mencius said that we should settle ourselves inside because we have greatness in us. 有大了,那怎麼做小呢?「微小」,自己覺得自己微小,不是自卑, 感覺自己像是世上一個小點,愈這樣,心才會愈小、愈平、愈無,一切愈 無心,有了無量的無,才會愈大。什麼是「大」?大的心,無量的發心。 你必須常常縮小自己,不要以為自己能力強、高人一等,擴大自己,要知 道會藐小自己,才能彰顯出真正的大。與人比高低,這樣即是小,而不是 真大。像釋迦牟尼佛、佛祖、老祖師不與人比長短,別人要我起立,我就 站起來,別人吐口水在臉上,任它自然乾掉,難道祖師不會、無力、怕他、 不會神通?不是!因為祂有大,真實的大,不會與表相上虛幻短暫的好壞、 是非、比較混在一起,不必跟別人爭輸贏。 With the greatness, we should also know how to be small. Being small is being humble but not feeling inferior. We should feel as if we were a little spot in the world to minimize, flatten, and empty our ego. Only when we are
1
厚德 心語 egoless can we achieve the greatness. Then, what is greatness? Greatness is the heart that is devoted infinitely to goodness. We have to minimize our ego all the time. We shall not think that we are competent or superior, nor bloat our being. We must understand that only minimizing our ego can we manifest the true greatness. Comparison is what keeps us from the true greatness. For example, Gautama Buddha and Maitreya Buddha never compete with or confront against others. When someone asked them to stand up, they did so. When someone spit on their face, they even left it to be dried by air. Did these happen because the Buddhas were incapable, fear the spitter, or knew nothing about using mystic power? No, definitely no. They accepted all of these things because they possess the true greatness in them. They did not confuse the greatness with superficial and transient illusions, good or bad. Competing with people over these superficial things is unnecessary. 可是為什麼老師傳這麼好的東西,我們還在往外找,總是因為不甘寂 寞,不甘被人看扁,不甘被人輕視,都是一種意氣作祟,這就變小、變造業、 變不對,落入因果輪迴,所以,對世相的真與假,大家要認清楚。 However, although we have received the fairly good thing from the Teacher, we are still trying to look outward. We often feel unsatisfied and are reluctant to be underestimated because we try to protect our ego. Such thoughts lead us to true smallness, evil karma, wrong doings, and continuous reincarnation. Therefore, we must identify what is true and what is not in this world. 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句話,心如山一樣大,身如須彌山大, 非心才是大,釋迦牟尼佛說非心,不是這個肉體,不是這個心,是明師指 點的這個道心,母子連心,是佛心,這才是大。 In Diamond Sutra, Gautama Buddha said that the heart is as large as a mountain and the body is as large as Mount Meru; nonetheless, “non-heart” is the thing that is really great. The “non-heart” referred to by Gautama Buddha is not the body nor the heart; instead, it refers to the heart of Tao pointed out by the Teacher, the heart connecting Laomu and us, and the heart of Buddhahood. This is true greatness. 以前常比喻有一座小山,在海裏常被水沖,這樣沖、那樣沖,一直沖 擊小山,小山想:為什麼這樣常欺負我、沖我呢?一天小山想通了 - 我比 它大,我的身體比海大。表面上我被海所包圍,但我的底,是所有地球的 海底,這個海再大也沒有地球那樣大,為何要與它爭呢? 2
No.169 期
2017‧11
I have heard a metaphor that there was a small mountain bathing in the ocean and scoured by sea water all the time. Constantly scoured and impacted by sea water, the small mountain did not know why sea water continuously impacted it. One day, the small mountain understood that it was larger than the ocean. Although the small mountain appeared to be surrounded by the ocean, the bottom of the mountain was extended across all oceans. No ocean is as large as the planet as a whole. The small mountain then forsook the thought of competing with the ocean. 所以心要真安,不要與世俗炫耀自己多能,這是無恥、憨慢,不值得, 與人比大小,與人比高低,不要這樣,老師說你有一個最好、最好的,因 此不要看輕老師傳的「這個」,要知道根就在這裏,要懂得回歸,自然能 離開未來、過去,明明白白這個,靈靈明明不動神,不隨境轉,清清楚楚, 這才是! Therefore, we must settle our mind in true serenity. We shall not deliberately demonstrate our abilities. Such unblushing deeds are not worthwhile. We shall stop comparing ourselves with others or competing with people. As the Teacher said, we already have the best thing. We shall never overlook “the thing” transmitted from the Teacher. We know that the root is here and should learn to return our mind into this place. Consequently, we shall be able to be free from the thoughts of the future and the past. We must understand this clearly, this spiritually immobilized clarity, and stick to it despite the changes outside. Remember this! 要明白,一定要看回,不要看外面,看外在漂亮不漂亮,不看外相, 要看回,明師一點,歸一的心就在這裏。要照顧這個,常常看這個,我走路, 身心放下,做事時,神要看回來不亂跑,要常常照顧自己的心,像母雞孵蛋, 不敢離開,離開就難以成型了,保持這種精神,是清清楚楚的東西,要時 時體察。 We must know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return our mind to the point. We must not look outward for the outer beauty. No, keep off the outer beauty and return to what is inside us. The one point by the Holy Teacher indicates the place our outgoing mind shall stay. We shall take care of this thing and often look back to this. When we walk, we rest our body and mind. When we work, we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work. Taking care of our mind is always essential. For example, a hen will not walk away when she is hatching eggs. Once she leaves, the eggs will not grow into chickens. We must bear this in mind and practice constantly. This is the thing we must be clear with and observe all the time.
3
目錄 No.169
厚德心語 贈閱
1989年9月創刊│2017年11月出版
1 清淨本體 無為應事 ( 二 )
/編輯室
恭錄老前人大德於七十九年四月三十日壇辦班慈勉
前人語勉 《萍江竹刊》乃 厚德大帝 ( 高老前人 大德 ) 親自賜名,期望此刊能像「浮萍 的果實」一般珍奇而有高格,萍浮於人 生江海中,讓有緣佛子能隨時擷取,品
6 關鍵時刻發大心 三施並進成大愿 /編輯室 本期特稿
8 師道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理事長
嚐清涼的彌勒法味,更要使它如新生之
本期專題
竹般的高風亮節,不斷茁壯,為道綻放
13 仁者的畫像─
出無限光芒。 《封底》乃攝自宏宗聖堂道學院佛堂中 的「無極燈」及「苦海金舟」浮雕。無 極燈代表天地萬物的本源 明明上帝, 浮雕上則為 老前人大德所題「奮勇志、 不能停、繼天立極接力行」之訓勉,代 表前賢們在苦海浪濤中,逆水駕金舟, 挽救沉淪眾生的大菩薩行。
王寶宗
《斌凱老人禪心慈語》之我的解憂心語 /曾清炎
刊上法會
17 君子三畏 /李清勳點傳師 緬懷先賢
24 靜德儀範 /編輯室 ~敬悼 安東道場陳老點傳師月清大德
發行所\ 財團法人台灣省新竹市宏宗聖堂道學院 地 址\ 新竹市長安街 99 之 2 號 電 話\ (03)5213168 傳 真\ (03)5213169 E-mail \ pj5213168@yahoo.com.tw 網 站\ http://www.andong.org.tw 宏宗聯健康有限公司 網 站\ http://www.andong.org.tw/htl/ 郵政劃撥帳號\ 50024775 郵政劃撥戶名\宏宗聖堂道學院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省誌第 746 號
道場紀聞
31 十方英賢繼師志 四海一家齊行愿 /編輯室 一貫人才專修苑第 14 屆開學典禮報導
34 緬懷師恩展道範 傳承師志勇向前 /編輯室 ~安東道場緬懷恩師尊成道 70 週年暨 29 週年堂慶報導
36 銀光閃耀慶重陽 /宏世分壇文書組 ~記宏世佛院重陽敬老活動
38 敬老樂活 活力晨光 /宏尊分壇 陳佩妤 ~宏尊分壇孝親感恩活動
孝親迴響
41 莫嘆欲養親不待 及時行孝方無悔
中華郵政中台字第 0712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
/宏尊分壇 于立蓓
新竹郵局許可證新竹字第 0494 號
道場紀聞
4
43 清淨家園 一貫道不缺席 /編輯室
道場紀聞 45 進階敦化班花絮
創辦人\高斌凱 社 長\張永泉
/編輯室
46 十方英賢繼師志 四海一家齊行愿
編輯組\陳德志、曾妤姍 /編輯室
一貫人才專修苑第 14 屆開學典禮花絮
社務委員\
48 緬懷師恩展道範 傳承師志勇向前 /編輯室 安東道場緬懷恩師尊成道 70 週年暨 29 週年堂慶剪影 十步芳草
50 慈善行之生命教育 道場紀聞 52 道場活動花絮
洪延銀(教美區)
鍾麗華(教仁區) 魏信有(教勇區)
/編輯室
歐燕慧(教定區) 吳雪慧(教慧區) 溫鳳玉(教力區) 呂國壽(教慈區)
淺談修道
56 仁心行政─普惠眾生 /天孝區 吳銘修 聞思修 58 天的智慧
陳榮樟(教善區)
陳世欽(教孝區)
53 幕永不落下 /李家同 校長
陳貞純(教真區)
洪聖恩(教志區) /宏宗社工組
心鏡集
編譯組\鍾依真
陳妙如(教全區) 陳明淼(化真區) 陳采卿(化善區)
/三也
蘇茜林(化美區)
60 覺海紅塵 /龍津 修道小品 62 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的修道觀
徐玲珠(教捨區)
鍾蕙竹(化志區) 黃牡丹(化孝區) 魏瑞英(化勇區) /朱怡菁
64 說不清楚的感覺 /教定區 張峻豪 心得寫作
66 漣漪波光 /世善區 吳志豪 參學見聞
68 厚德國際學校夏令營參訪心得 /戴素娟 參班心得
70 親子幸福家庭營花絮及學員分享 /編輯室 78 功德芳名錄
鄭雅心(化定區) 邱秀美(化力區) 丁智韡(天真區) 吳源發(天善區 ) 朱怡菁(天美區) 林秀娥(天志區) 吳銘修(天孝區) 廖培伶(天仁區) 柯淑玲(尊真區) 歐陽穗芳(尊善區) 蔡文錫(尊美區) 李慧蘭(尊志區) 王姵茹(尊孝區)
封底
陳秀雲(尊勇區)
九份 ~ 九份是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個地區,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 興盛,礦坑挖掘殆盡後一度沒落。1990 年代後,因電影《悲情城市》 於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地及風情透過此片吸引國內 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很受歡迎 的觀光景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焦海濤(尊定區) 徐秀雲(世真區) 曾淑惠(世善區) 葉祐成(世美區) 吳鳳英(世志區) 葉宴伶(世孝區)
5
前人語勉
關鍵時刻發大心 三施並進成大愿 日月運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光飛荏,時刻不斷,敬愛的厚德大帝在 明 (2018) 年歸隱已然近十年,在這十年中安東子弟不無時無刻的追思緬懷著敬 愛的老前人,思懷著他老人家句句的教誨與鼓勵,啟發著我們修辦道不變的真 理,讓我們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明 (2018) 年是我們安東道場很重要的關鍵點,因為我們必須轉變我們十年 來的思念,將追思緬懷化作進步的動力。在這十年來我們都知道厚德大帝雖然 歸隱了,但化作無數分身在世界各地搭幫助道從不間斷,不管是泰國、美國、 奧地利或是馬來西亞等等,都常常聽到道親在當地佛堂見到老前人依然不斷的 協助每個國家道務的推動,也不斷的和道親結緣,可說是未曾停歇,這是厚德 大帝疼惜後學們,深怕我們道念 了、道心走了,而枉費大家真心修道的苦心。 十年過去了,大家要能有一個轉變,為什麼我們會說是一個關鍵點呢?因 為安東彌勒山的建設,在上天恩典與厚德大帝及安東諸賢的護庇下,依法通過 水土保持進入建照的申請程序,我們一切按照法規來鋪陳,圓滿我們安東道場 的新希望,後學知道進度一定會受到影響,但這也是老人家交待我們一切要依 法辦理,才能讓道親安心不會有所恐懼與忿懥,安心的在修辦道的過程中盡心 了愿。 在明 (2018) 年的 4 月 29 日我們將在安東彌勒山舉辦「紀念厚德大帝成道 十周年暨精勤金仙成道 40 周年的感恩活動」,因此將來有許多來自海內外的道 親前賢回來參與,而活動籌備也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籌備活動也越來越精緻, 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周全。但每一次的大型法會也好、活動也好,都需要大家 的投入與支持,每一個人都得要放下、歇下,多投入,多盡心,更要多求上天 慈悲,讓我們共同開智慧,迎接安東道場這關鍵的時刻。 在紀念厚德大帝成道十周年與精勤金仙成道 40 周年的同時,相信安東彌 勒山在上天的恩典下也趨近動工時程;後學有時常想,越接近每一項時程都會 讓我們感受到壓力越大,但這壓力越大卻也表示我們可以進步的空間越大,宛 如一顆球拍得越大就能跳得越高,這中間當然會有更多的考驗給我們,但相信 這些考驗也是給我們在進德修業中更上一層樓最好的引證。 在這考驗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起心動念,彼此要能多安頓,不要有煩悶、 煩躁的心情起來,而總壇分壇各區間或是海內外道場間,更應相互支持與呼應; 像這次在泰國宏泰道務中心成立 20 周年的千人宴當中,我們看到了泰國道親他
6
No.169 期
2017‧11
們的真心,有些道親前賢雖然經濟並不寬裕,但為了響應安東彌勒山的建設,依然 發心參與建設基金的籌募,他們都相信那怕僅是小小的心愿來支持,上天都會有著 大大的回饋於他們;相同的在台灣或是全世界各地我們也看到許多前賢如接龍般的 彼此呼應著,不管財施的多寡,這份力量讓我們看見了安東彌勒山未來的希望。 當然,籌建安東彌勒山不只是財施而已,我們更希望在這關建時刻,人才亦能 輩出,才能落實厚德大帝「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一貫村精神,所以 希望總壇各組都能籌劃各項相對應的方案,如道務方面,老前人成道十周年了,是 否能成全更多的道親發心,鼓勵大家能安佛堂或清口茹素,代天宣化立愿了愿,以 感念天恩師德與各位老前人大德開道闡道的恩情。同時教育理念的提昇與規劃,如 何讓我們的青年才俊或者是如何在學、修、講、辦、行上能精進,未來一貫人才的 培育要如何再提昇,都是我們必須配合與努力的。 總務團隊要成全道親來了愿是越了愿越盡心越有品味?什麼品味呢?要成全道 親當志工不僅是來做事,來佛堂做任何的志工都是在修道,即是修道就要從做中學 會往內觀,而非只有表像的做而已,行功立德就是要我們在盡心了愿中有把道的真 義展現出來。 既然是展現道的真義,就是一份感恩的心,用感恩的心來學習,就不會有是非, 更不會埋怨,才能在「做中學、學中做」之中迎向生命的光明。所以總務工作是細 細麻麻,越要經得起考驗,就如道德經上所說「持大國如烹小鮮」般,凡事僅慎小 心,越行功越立德,我們起要謹言慎行,更要回觀反照。 「聰者聽人,明者反觀」,學道要能多聽他人言、多反觀自照,如果沒有的 話,那還是修在外面,做了很久,行功了幾年,可是不知道修道在修什麼?就的確 可惜了。因此藉著每一場法會或活動,總務團隊更要感受到有品質、有品味,不管 是國內或國外的道親前賢,我們都要讓他們有回到彌勒家園的感覺,歡喜了愿的去 解說、去接待,謙恭有禮的學習了愿,展現一貫道的禮儀風範,才能接引十方大德。 後學曾經有一次到對岸去參加一場法會,這場法會當中,每一個人整整齊齊, 如果在前面位置上有一個人要去上洗手間,就空一個位置,後面的人都會往前補, 等一下那個人回來就坐在最後面,很自動的、很自然的、悄悄的、沒有聲音的,自 動往前挪,往前挪,就不會上完洗手間要跨到他的位置很難入座,從中看到了什 麼?就是品質!所以從現在起大家要團結一心,全力以赴,讓安東道場的禮儀風範 都能如謙謙君子般,令所有道親前賢都歡喜共創未來。 每一場法會大家都要挹注許多財力和人力,所以一定要團結一心,凝聚所有 人的力量來建設安東彌勒山,把老前人一貫村的理想真正的從我們每一個後學的身 上、口中、行為都展露無遺,讓外界看到一貫村宗教園區的理想,這才是真正老前 人一輩子的希望,奠定修辦道的基礎和典範。
7
│本期特稿│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理事長
王寶宗
最近熱門的新聞,不外乎是補教名師陳星的「狼師事件」,簡言之,就 是一個補習班老師誘騙女學生的事件,但因二者皆具有高知名度,陳星是有 名的補教名師;女學生則是名醫之女,再加上是一名女作家,最後自縊身亡, 引起了社會的軒然大波,故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變成了有如八點檔的劇 情,每天都有新的故事被報導,這也大大傷害了「老師」的形象,故後學想 和各位前賢談談「師道」的重要。 「老師」在東方社會之中,一直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例:我們在獻香 時有「天地君親師」,祭師即祭聖人,源於祭聖賢的傳統,具體指作為萬世 師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開創的 儒學傳統;還有「一日為師,終身 為父」把老師拉到父親的地位,是 要我們把老師當成父親般來對待、 尊敬這樣的傳統當然是從孔子而 來。 孔子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 教師,透過教育將「小人」轉化為 「君子」,並鼓勵有德無位之君子 出仕而成為德位兼備之君子,故韓 8
右二為王寶宗理事長
No.169 期
2017‧11
愈在《師說》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簡單幾個字不僅 將教師的角色突顯出來,亦透露其內涵實是任重而道遠。後學之感想如下: 首先,老師 ( 亦可指君子、前賢與長輩 ) 之所以可以作為學者學習之典 範,乃是因為老師深知教學之興廢,影響是學生,更甚至是社會的風氣,故 不可不慎。 《禮記.學記》講的是「大人之學」,所謂的大人之學即是全人教育、 德行教育,載:「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
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 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 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不者,教之所由廢也。」 譯之如下:「大學施教的方法:在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止,叫做 預防;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 徵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互相取長補短,叫做觀摩。這四點,是教學 成功的經驗。當邪惡的念頭已經發生,然後再來禁止,因為錯誤的觀念已經 堅不可拔,教育亦難以勝任。適當的學習時期過了才去學,雖然努力苦學, 也難有成就。東學一點西學一些,卻不按照進度學習,只是使頭腦混亂毫無 條理而已。沒有同學在一起研討,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單落寞而少見聞。結 交不正當的朋友,會導致違背師長的教訓,不良的習慣,會荒廢自己的學業。 這六項,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又云:「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譯 之如下:「君子既能知道教育興廢的緣由,又可以透過教育來導正學生的觀
9
│本期特稿│ 念與行為,然後才可以當人師。……老師既知學之難易美惡,又能博喻,所 以,老師可以作為學生的典範。」 這讓後學想到一個佛教故事,引之如下:「《阿彌陀經》中的十六大阿 羅漢之一周利槃陀伽尊者,與兄長摩訶槃特一同出家為佛陀弟子,因為稟性 魯鈍愚笨,被人稱之為『愚路』( 有如現代所謂的智障兒 )。對於佛陀開示的 經文背了上一句就忘了下一句,常常被哥哥唸,感到很苦惱。佛陀知道了他 的煩惱與障礙,就不再要他記誦經文,反而教他誦念『拂塵除垢』一語,令 他在拂拭諸比丘的鞋履以及掃地時反覆念誦。周利槃陀伽依教奉行,老老實 實修行,從『掃土地』逐漸領悟到『掃心地』,終於水到渠成而開悟,而後 證得阿羅漢果,具足神通,變化自在。」老師是能依據學生的資質,隨之指 點。 復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對老師的尊敬,是因為他的背後承 繼著道,道使人尊。 後學再引盛前人的故事:「有一位是哈爾濱的盛前人考斌。這位前人原 來是哈爾濱的首富,家裏環境很好,開了三家麵粉工廠。他以前信佛教,在 佛教裡就是佈施,做好事,大家都曉得他是一個大善人。後來機緣成熟,天 道傳到哈爾濱,求了道以後,他有一次到佛堂去,仙佛開沙,剛好是老師到 壇慈悲:『大捨大得,不捨不得。』他回去就跟女兒講:『我們要大捨大得。』 於是將麵粉工廠通通賣掉,自己一文不留,把錢全部拿到佛堂來,交給他們 的邱前人。 那時候邱前人在哈爾濱,一看這麼多錢,不得了,就好像我們現在講多 少億,不知道怎麼辦,就把錢拿到天津交給胡道長。這位盛前人,以我們現 在來講,如果有一個人行了這麼多的佈施,一定是很風光,到那裏去,大家 都奉為上賓。可是,他到佛堂來,他的前人跟他講:『你到佛堂來,要從打 毛巾開始學。』他就在佛堂門口學打毛巾、端茶,來的都是他的工人,他照 樣打毛巾、端茶給他的工人。盛前人全捨財產後,便常住佛堂之中服務,刻 苦耐勞,對新道親一視同仁,自己斟茶打毛巾招待成全,親切感人,哈爾濱 道務因有盛前人的領導,大大地宏展開來。盛前人雖然為道盡力,備嚐艱辛, 但從無怨言,他有慈悲心腸與精進修養,無論視聽言動,都一絲不苟,可說 德高望重,成為後學們的模範。 民國三十七年大考突起,盛前人奉張老前人之命至天津。民國卅八年, 10
No.169 期
2017‧11
三聖像(中:金公祖師、右:天然古佛、左:中華聖母) 共產黨來了,把哈爾濱的道親抓起來,一萬多人,有一些前人輩也在其中。 共產黨就說『跑掉一條大魚』,意即跑掉一個盛前人,他們要抓這個人。盛 前人那個時候快七十歲了,人在天津。他聽到此事悲痛不已,就跟他的前人 稟告:『前人,我有一個心愿還沒了。』前人說:『你有什麼心愿還沒了?』 他說:『我想要回哈爾濱。』他的前人說:『不可以,出了火坑不可再進火 坑,因為去那裡必死無疑。』他說:『我要去救他們出來,有好幾個前人在 裏面,我要去說明,跟他們沒有關係,是我的事情。』於是他就跪下來求, 他的前人還是不同意,後來他請來幾位前人幫他求,求到張老前人沒有辦法 了,眼淚掉下來,點頭哭著答應了:『好吧,你既然要這樣,就去吧 !』前 人答應,這位盛前人馬上站起來,高興得不得了,他說 :『太好了,太好了 ! 我這麼大的年紀了,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我還有這麼好一個機會,去行這一 個功。』 香港的吳前人說,那天他幫盛前人拿行李,送他去天津火車站,吳前人 在後面揹著行李,盛前人在前面走。吳前人一面看一面哭,這麼一個老先生, 一輩子為道犧牲,到最後還要自己去送死,很難過地哭了起來。盛前人回頭 看一看說:『你真傻,哭什麼,你應該要替我高興,我有這麼好一個機會可 以了愿。』上了火車以後,吳前人把行李交給盛前人,盛前人拿了行李,跟 11
│本期特稿│ 吳前人交待一句話,他說 :『我們以後就見不到面,你修道了,要注意一點, 生死要拉平,生死不拉平,不能修道!』什麼叫不拉平?貪生怕死叫不拉平, 生死要拉平,也就是看得一樣重。結果,這個盛前人就坐上車去,一到哈爾 濱,就到共產黨的總部去報到:『你們要抓盛考斌,我就是盛考斌,我回來 啦。不過我來投案有一個條件,這一萬多人跟他們沒有關係,把他們都放了, 都是我的事情,我一個人扛!』聽說因此放了一半以上,有三個前人本來要 判死刑的,因為盛前人都頂下來,那三個前人就改判成勞改。共產黨抓著他 在哈爾濱遊街,道親跪著滿街送,有的用三寶,有的哭,有的磕頭,知道這 個前人是個大好人。盛前人後來講出來這個話,他說:『感謝大家來送我, 我們將來天上見!』盛前人又講了這八個字:『大家不要難過,【殺頭槍斃, 告老還鄉】」這樣很瀟灑、很了不起,是不是啊?這個話帶起一個風氣。到 了民國三十八年、三十九年、四十年,一直到四十五年,槍斃了很多很多點 傳師,這些點傳師都講他的話『殺頭槍斃,告老還鄉』,他是第一個講這個 話。後來有從哈爾濱出來的人講,盛前人要槍斃的時候,狂風大作,下雨打 雷,共產黨不信鬼神,可是看到這個,也有點害怕,所以,停了一下。然後 公審三次,叫道親去那裡問:『這個盛考斌是不是該殺?是不是有罪?』沒 有一個人說有罪,大家都跪下。共產黨一看不行,公審了三次,都沒有一個 舉手,於是就派了一些共產黨的幹部,夾雜在裏面,再問:『是不是該殺?』 裏面就有人說:『是』,這樣才槍斃。槍斃之時,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是 有感應。」註 (1) 俗話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盛前人行所當行,為所當為,是一種「雖 千萬人,吾往矣」、「視死如歸」的行為,是道的示現,令人為之動容。 現今社會價值紊亂,眾生行為失序,更需要老師來導正觀念與行為,其 所依憑著不是什麼,就是「道」。我們一貫道講師的職責與使命亦是如此, 活佛師尊說:「所謂代天宣化,就是我們明白道理以後,講給別人聽。」簡 言之,就是將正知、正念散佈於群眾之間,使他們能夠由此「正覺」,風行 草偃,使社會上有一良好的風氣,人民純樸善良,這才是所謂的「師道」。 後學有感於師道蒙塵,希望所有一貫道道親能依憑天命,發揚師道精 神,淨化人心、世道。 註 (1)
12
引之於:http://www.cd.org.tw/becute/big5/cd/10/cd_10_5.htm。
No.169 期
2017‧11
│本期專題│ ◎曾清炎
仁者的畫像─
《斌凱老人
禪心慈語》 之我的解憂心語 「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煩惱……」那應該是人人嚮 往的地方,我們也許會說那個地方,是佛堂,是道場,這樣的回答都是正 確的,但 厚德大帝 高老前人更提醒我們,這個地方是在每個人自己內心本 性的地方,每個人懂得找回自己的「良心本性」,「只要當下識得本心, 認清了自我的面目,當下就是清淨、無漏,完全圓滿」註 (1)。清淨、無漏, 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的人生,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圓滿生活,但是,容易 嗎?
「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煩惱……」其實是 2017 年 10 月台灣上映的日本電影《解憂雜貨店》的廣告主題詞,《解憂雜貨店》 是日本推理大師東野圭吾在 2012 年推出的懸疑小說,這本書一推出時,便 造成轟動與好評,也長期占據了各國的小說類暢銷書銷售排行榜,在台灣 也是從 2014 年到 2016 年連續 3 年持續進入排行榜前 10 名,《解憂雜貨店》 全球累計讀者超過 800 萬人,也就是近 800 萬人在本書的 5 個短篇故事中, 找到自己煩惱的投射與故事療癒的緩解。當代小說常常反映出那個時期社 會人心的一種現象,例如書中幾個故事情境:男友罹患不治之症,陷入愛
註 (1)
《斌凱老人禪心慈語》, 厚德大帝 高老前人斌凱著,至中出版社,2009 年 5 月,p29。
13
本期專題 │ │
情與夢想兩難的女孩;一心想成為音樂人,不惜離家又休學,卻面臨 理想與現實掙扎的魚店老闆兒子;爸爸的公司倒閉,打算帶著全家捲 款潛逃,在親情與未來之間游移不定的少年;努力奮鬥終於成功,急 於報恩的孤女,卻突然被搶劫一空……這樣的人生困境,常常反覆出 現在我們周遭的生活當中,很多學者專家、小說家亦或是電視名嘴都 試圖說明解決這些困境,但為何還是不斷困擾著這世界上的芸芸眾生 呢? 《解憂雜貨店》是東野圭吾令人感動落淚的作品,結局有創意且 出人意表,讓現代讀者拍案驚喜,療傷又鼓勵讀者積極向上,的確是 值得一讀的感人小說!但我們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幾年後呢?真的 看完此書或電影,就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的煩惱嗎?後學覺得它確實可 以緩解我們現時的煩惱,產生某些共鳴與給人們重新思考自身煩惱的 解決之道,因為在生活困境中,有時我們要跳脫己身的困境,抽離自 己的角色,從正面積極的書本、電影、音樂來給我們一些紓解與省思, 後學個人覺得這些名著,仍居教化的層次,而我們學習修道,總希望 找到究竟解決人生輪迴不已的苦,還是要從心性上再下深一層的功夫, 後學推薦的就是《斌凱老人 - 禪心慈語》這本書,後學把它當作是自 己的「解憂心語」,也算是隨時可以請領的一帖「解憂劑」。 從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令人感動落淚的故事中,讓我們再度 感受到人世間環境與人倫的無常,與世俗人與生命奮鬥的艱辛,作者 要人們永遠保持陽光正面、積極向善的力量,書中三個誤入歧途的年 輕搶匪,在「浪矢雜貨店」中誤打誤撞、穿越時空為人解憂,從他人 的遭遇當中,體見良心,在心情與意志的抉擇上,最後反省自己行為 的缺失,勇於認錯,在時空穿越下,終於理智臣服老店長浪矢雄治的 勸說與鼓勵:「給無名氏,迷途的羔羊,手上沒有地圖,自由掌握在
自己的手中」、「我衷心祈禱你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生命」, 最後三位年輕人勇敢歸還偷來的東西,並且自首。這本書在近幾年感 動近 800 萬讀者,足見現代急於解決自身煩惱的人數之多與渴盼解憂 14
No.169 期
2017‧11
的緊急程度,在世俗諦 註 (2) 的面向來說,《解憂雜貨店》是一部精彩的心 理療癒小說,但從《斌凱老人 - 禪心慈語》書中,我們更可以看到樸實不華、 信解實用的聖義諦 註 (3) 智慧。在道場我們常常說「道」不是「教」,在這裡, 後學的理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每一個當代的作家或觀察家會觀察當代的 社會現象,尋求解釋或解決的方法,化成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 這些作品還是值得當代人閱讀討論,但認真面對人生真諦的探討時,還是 要回歸到「經典」的聖言量,徹底清除我們煩惱的根源。 我們的心念因為有妄求,才會產生煩惱,被「貪、嗔、癡」遮蔽了的 妄心,讓我們產生煩惱,失卻「真心」, 厚德大帝 高老前人說:「什麼是
『真心』,真心就是革除本來所沒有的惡根,拿出誠,所呈現出來的是簡單、 容易、親切、活潑的」註 (4),更說「『心、佛、眾生』本無差別。一念迷是 眾生,一念悟就是佛,迷失和覺悟就在當下,覺悟了馬上可以轉念,馬上 就可以改變…此心可以成佛,此心亦可成魔,心念一念『定』就是佛,天 天的覺悟、看破、容忍是佛的境界,一念邪是魔,天天的爭、氣、恨、挖 苦,這些將來都是魔道。大家要了解,『即心即佛』並非外找的佛,而是 本自具足,所以才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註 (5)。現在在台灣,經濟狀 況不如以前成長得好,很多人都要到外地或大陸內地去工作,在生活與工 作中與人相處的模式變化更多,要適應各地文化差異,在言語、行為的接 待之中,確實更需要「真心」來對待,有了真心,才能表現出「仁」的德 性,因為仁的德性要從生活待人接物中彰顯出來,這就是道的「實用」性。 如果自己的內心不夠肯定自性,容易產生懷疑,一有懷疑,一堆妄心就滋 生出來,煩惱就接踵而至,《解憂雜貨店》中的 5 個故事的各種煩惱就是
註 (2)
世俗諦講的是世間的真理,有時候把世俗諦叫做「相」,有時候又把世俗諦叫做「事」,解 釋世俗諦就是現象。 註 (3) 聖義諦講的是出世間的真理,有時候把聖義諦叫做「性」,把聖義諦叫做「理」,聖義諦就 是本體。出世間的解脫,斷煩惱,證到真實的境界,我們都叫做聖義諦或真諦。 註 (4) 《斌凱老人禪心慈語》,p27。 註 (5) 《斌凱老人禪心慈語》,p27。
15
本期專題 │ │
這樣困擾著書中人物,沒有辦法回歸上天賦予我們每個人的「天理良 心」,我們就彰顯不出「良心本性」,諸事考慮各種利益得失,就會 被各種困境所圍攻,無法自拔。所以在《斌凱老人 - 禪心慈語》中特 別有一章談「道用」,厚德大帝 高老前人說:「『道場』- 過去我們
都以為修道應到深山古洞裡去,找到清淨才能修行,錯了!現在我們 要把道場搬到我們的工作場所來、搬到家庭中,搬到我們休息的地方 來,在此中『轉凡成聖』、『轉識成智』,落實的去體驗祂,印證祂, 這才能發揮道的大用。」註 (6) 遇到生活的困境,我們總是想反抗、征服,往往搞得自己遍體 麟傷,就因為我們不認命,不認命是因為不知命,每一個人只要肯 定自己,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認清自己的本份,不做逾矩的事情, 盡心做好自己的本份事,就沒有遺憾,不生煩惱。厚德大帝 高老前 人說: 「知道天命本源的珍貴曰知命,不被環境擊倒曰認命,有了認
命的覺醒之後,再去開創未可知的將來,那就是立命。」有了自己安 身立命的信念,就不會被人事物的環境困境所惑,不生起本份外的 妄心,就少有煩惱,沒有煩惱,自然就不必尋找解憂雜貨店,所以 聰明的前賢,要在平日多閱讀《斌凱老人 - 禪心慈語》,修剪自己的 稜角,檢視修行者真正的標準,在煩惱的減少與否,煩惱是否減少 才是評定一個人是否為真正修行者的主要標準,修行目的在於減少 蒙蔽心性的煩惱,最後將煩惱連跟拔除,往自性圓滿的光明大道邁 進。 所以後學在 2017 年年底推薦大家可以看看《解憂雜貨店》這本書 或電影,當做是辦道務後的緩解休閒,了解當代的閱讀作品;當然更 推薦大家在夜深人靜時,慢慢地閱讀 厚德大帝 高老前人的《斌凱老人 禪心慈語》,深層觀照自己的良心本性,相信自己殘餘未解的煩憂, 能透過這帖「禪心慈語」的解憂劑,得到最好、最究竟的療效。 註 (6)
16
《斌凱老人禪心慈語》,p62。
No.169 期
2017‧11
│刊上法會 │ ◎李清勳點傳師
君子三畏 今天的主題是《論語.季氏篇》君子 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 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當時的君 子必需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有才,第二個 有德,第三個有學識,符合這三個條件才 算君子。有才是指才華,君子要有各方面 的才華,有德是道場上最需要的,正人君 子就是要有相當高的德性和有學識。
孔子以仁德行道,無為教化 在孔夫子的時代,有機會讀書嗎?有沒有學校?在以前要含著金湯匙、 含著銀湯匙出世的官家子弟才有機會去國家設的學校讀書,一般老百姓是沒 有機會讀書的。夫子後來發現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他也是官家子弟,爸爸 當官,所以他有機會讀書,但後來他當到魯國的司寇,就離開了,夫子是大 司寇,就像現在行政院院長兼司法院院長,文官排列他排第一個,魯君不上 朝他就得請,但他也不能進去,就請太監傳話,說他四點才入睡,不能吵他。 第一天這樣,第二天這樣,第三天還是這樣。俗話說上台靠機會,下台也要 有智慧,這該是我下台的時候了,就辭官位,烏紗帽還給你,三天不朝就離開, 從此開始雲遊四海。
17
│刊上法會 │ 這個道是自古以來就有,道不在君相,不在領導人階層當中,會在哪裡? 不在朝一定在野,禮失而求諸野,在朝庭上找不到,只好到鄉下民間地方去找。 就展開了教學,講道德說仁義,到處去遊學,這過程當中,孔夫子發現,全天 下那麼多人,能讀書的是少之又少,不到百分之一,老百姓當中很多是很優秀 的,我該怎麼辦?我要把自己所學的好好交給年輕的弟子們,這樣才有一個傳 承,於是他展開私人教學。夫子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沒規 定一學期要交多少學費,束修指肉干、肉條,一個代名詞,你要準備禮物來。 夫子說要私人教學,很多人就來了,有文化以來,孔夫子是第一位「補習班班 主任」,有教無類,有三千弟子,七十二位賢人。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夫子也講過理財,「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 則屢中。」賜不受命,我很想把天命的傳承交到子貢你手上,可是他不受命。 每個學生都有才能,不同的才華,子貢的才華在貨殖焉,就是作生意,當時就 有期貨的觀念,什麼是「億」?明年可能會欠收,農產品大豆可能會欠收,便 宜時低價買進,明年少的時候,物以稀為貴,物價自然會高漲才賣出,他來平 衡物價,不是為了賺錢,只是比平時多賺一點點錢而已,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不 一樣的才華。 夫子有三千個弟子,七十二賢人,整個社會結構像金字塔,君子是屬金字 塔頂端階層的人,很優秀的 TOP 族。但有三件事情必需要敬畏,第一個天命, 公理正義,公道自在人心。第二畏大人,日本時代看到警察會說大人到,代表 公權力。第三畏聖人之言,聖人說過的話要敬畏,人再能幹,有上天作梗,天 沒看到,但有聖人代表天,所以聖人德行最好,而德性好的人,鬼神都親,他 是有天命的。他們會認,因為有天命的點傳師還沒有到,他們就跪下去了。
聖賢經典之言,啟發智慧 後學曾經做個實驗,後學請道親回去讀讀地藏經,他們問:「為什麼要讀 地藏經?」後學反問:「你為什麼不讀地藏經?老前人叫你們讀就會讀,點傳 師叫你們讀你們就不讀。」他們說:「當然呀!級數不同。」後學知道年輕人 不懂事, 「後學民國 52 年就求道,跟著道場一起長大的,超過半個世紀在道場, 什麼事情沒碰過,你都沒有機會跟老前人一起叩首,後學還幫老前人夾菜。」
18
No.169 期
2017‧11
回首來時路,感恩這當中後學學會了,不但把我執去掉,還知道怎麼侍奉老人。 婆媳之間有沒有問題?五千年沒得改,要怎麼改,男生要擔起來,你要怎麼圓 滿?在媽媽面前要說媳婦有多好有多好,在老婆面前要說婆婆有多好有多好, 把好的訊息,正面的力量傳給他們,自然家裡就圓滿了。偶爾還會有一些不滿 意,我們就安慰他,老人有一些固執,要尊重老人,《孝經》告訴我們安慰敬 順,順老人家的意就圓滿了。 為什麼要讀地藏經?經中有提到,讀地藏經可以獲得二十八種好處,佛祖 講的。做坤道很苦,要幫人家生孩子,讀地藏經可以得男身,如果有來世的話 可以出生當男生,也告訴你如何改變心性,如何不要當女生,活菩薩不得已, 自己發願來做女生,觀世音菩薩就是了,媽祖也是。道場沒學到的,到宗教研 究所全部都看到。聖人講的話要敬畏,仙佛菩薩在世就像聖人一樣,所以要敬 畏他們。「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小子嗚鼓攻之可也」。做一件不好 的事,嗚鼓攻之,要去責問他,要去討伐他,小子就是小人。一般老百性不知 道有天命,所以不會怕。「狎大人侮聖人之言。」狎,太親近的人,侮聖人之 言,不相信聖人講的話,輕忽、怠慢了。
天命金線,共辦三曹收圓大事 後學印證一下天命,一般人不相信也沒看到,但能夠處理靈界事情的人還 真的沒幾個,他們講我不找你找誰,他們有冤情沒得訴,他們去閻羅王那裡取 到追捕令,三曹對案,三曹指有天曹,有人曹,有地曹,人曹和地曹有了,天 曹就有濟公老師擔,他指定後學是他的代表人,才有資格幫忙處理事情,他也 在旁看我處理對不對,有沒有符合天意。 假設有一天我們當大老闆,有任務交給員工,員工做得七零八落,你會再 交任務給他嗎?不可能的事情,起碼要做到六十分及格分數,就會愈來愈多, 愈來愈重。後學還有處理過前世今生,臺南有位大少爺,後學看著他往生,又 親眼看著他來轉世。 民國 85 年的光復節,剛好是農曆秋季大典,連續放三天假,有一位黃姐, 她引渡一位王姐,王姐有直腸癌第四期,存活的日子不多了,因仁愛醫院離後 學家近,就請王姐跟醫院請假,秋季大典來後學家叩首。大典要請壇,乾道好
19
│刊上法會 │ 多學長四季大典會回來,大概有一、二十個人,坤道也是一、二十個人。有些 家庭佛堂遇到大日子,禮拜的時候都沒有人要來拜,因為你沒有成全人,因為 你不精彩,你的花沒開沒香氣,誰要來。花開了,不用打電話人家自動會來, 還會帶水果來拜,到現在都是這樣。道有道氣,你道氣展現,人家接收到,知 道這是好的,這是對的,他自動就來。 連續三天假,王姐來了,她胸口有導管不能跪,身體傾斜度超過十五度血 會噴出來。她問:「點傳師慈悲,人死了要去哪裡?」她的來日不多,醫生請 她做準備了,很顯然,求道時沒有聽清楚,她沒有來參加開班,根本不曉得道 場在做什麼。後學就用同情的眼光,關愛的眼神看著她說:「既然有求道,不 管是誰,就算你都沒有來開班,沒有做什麼功德,一樣可以帶業往生去到天佛 院。」 我們有求道沒有功德的,回去要過三關九口,過哪一關哪一口受何處罰? 一樣有,只是沒那麼血腥,一樣有審判。到天佛院補修學分。虎頭蛇尾的人怎 麼補修學分?有兩個洞,距離五公尺,一邊有水就請在這邊修行,把這邊洞裡 的水倒在另一邊的洞,另一邊的洞滿了,這一關就可以畢業了,掏水總是要有 容器,這容器是竹籃子,「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滿就不能畢業。家裡有佛 堂卻不拜的,去那邊罰學禮節,但跪下去就飛起來,跪都不能跪,因為在凡間 該作都沒有做就得受罰,講難聽是在被整,整自己的心,因為心還沒有降伏下 來。 話還沒講完電話又響了,趙姐:「點傳師慈悲,鬼魂又來上我弟弟的身 了。」「怎麼會這樣子,不是某兩位點傳師去處理好了嗎?」趙姐:「就是呀! 好奇怪,又來了。」「有兩位點傳師已經到現場,但是鬼魂說一定要請你來, 事情才能解決。」這是難得的經驗,不去事情沒辦法解決。「但鬼魂說你還沒 有來之前他先退竅,等你來了才要上身。」 小朋友交給阿嬤帶,老婆余姐陪著去處理。客廳跟佛堂間有一個拱門,後 學先到佛堂參駕,參完駕看到趙兄衣衫襤褸,躺在拱門下面,就請趙二姐叫她 弟弟起來,說點傳師來了,有什麼話講清楚,但他不理會。鬼魂十點半就來了, 後學燒完香整理完過來已經凌晨一點才到。他側身躺著,上半身在佛堂,下半 身在客廳,後學拍拍他的肩膀,說:「趙兄趙兄,後學已經來了,有什麼事情
20
No.169 期
2017‧11
起來說個清楚。」他也不理我,想說可能太累了,十點半就來,不讓人家點佛 燈,不讓你們禮拜,鬧得全家人都很生氣。 後學就轉身回坐位,才一轉身他就起來了,第一次看到鬼魂附身,好可 怕,眼睛是往上吊,只看到白眼球沒看到黑眼球,嘴巴變四方形的,口水一直 流。趙兄是台灣人,做黑手,起來就說「哪有那麼便宜,讓他那麼容易睡著」。 鬼魂是北方人,是個男生,起來就開始看,被看到的都躲在廚房、躲在廁所, 後學坐那剛好最後一個,一邊看一邊指著說 :「害我在地府受苦…害我在地府 受苦。」 看著看著看到後學,驚訝了一下,躡手躡腳然後像棒球滑壘,五體投地滑 過來,後學知道要安撫他,摸摸他的頭,你起來把事情講清楚方便替你處理。 他慢慢起來說話,但聲音很小,就算低著頭,還是聽不清楚,坐中間比較資深 的陳點傳師說:「你講話講大聲一點,話含在嘴巴,怎麼聽得到。」鬼魂惹火 了,他不管你是不是點傳師,就拿東西甩在茶几上。走到後學面前趕快跪下來, 「發脾氣也發夠了,總可以講個清楚,是怎麼回事?」他講都講不清楚,都扯 東扯西的,大家都受不了了。 趙大姊看了不行,兩個姊妹聯手過來,一個站左一個站右,「你說你是什 麼人?」仙佛菩薩和鬼魂來一定會報名字,仙佛菩薩來一定有鎮壇詩,看上面 四個字就知道是誰。鬼魂來沒有寫,他也會報我是誰,「我叫做邱宜蔇」,全 部人都跑進來,全家人指著趙兄大罵。 他說當時有三個鬼魂,一個是坤道,那時渡了 27 個人給她,時間到就去 轉世了,後來有兩位乾道鬼魂,一位叫邱宜蔇,一位叫葉少凱,這兩個要求 一百個渡人功德,有兩位點傳師來處理,先後總共辦了 105 個,多五個算利息 給他們。 「當時迴向給你們各五十個,多五個算利息給你們,為什麼你們還要來 附身?」鬼魂說:「你說有,我卻沒有收到,請點傳師作主。」因為當時不是 後學處理的。兩邊吵起來,後學就說:「不要吵,後學來問。」聽到後學問他 馬上就跪下來。後學說你要把話講清楚。他說當時掛號單有三十八個人,結果 只有三十七個人,三十七個人的功德全部給葉少凱拿走了,現在轉世到趙家裡 面,出生做趙兄的兒子。
21
│刊上法會 │
在地府很苦,天天跪在地藏古佛那邊聽經,真的很苦。他看到有一位比較 年輕的點傳師,跑過去一拳揍下去,管你是不是點傳師。點傳師就站起來跑到 客廳和佛堂一直繞著跑,當鬼魂跑到後學面前時,後學就喊一聲不得無禮。他 馬上定住,很多人看到他自己把左手往背後擺,右手往後貼在左手上面,後面 好像有一隻大腳踹下去,他就趴下去,那隻大腳往他身上踩著,手和腳可以動, 身體不能動,一直喊放開我放開我。躲在廚房、廁所的人都跑出來看怎麼回事, 感覺上有人踩著他,「鬼神聽旨,切莫冥頑」,濟公老師他們都在旁邊看,應 該是護法神把他壓下的。 後學走過去說:「你不要再鬧了,時間也不早了,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你要 的是什麼?」你起來說,他就說:「葉少凱轉世做阿德,我還在地府,我每天 手拿著白色蓮花跪在那邊聽經,連動都不能動,今天還是偷跑的。」「現在要 我怎麼處理?你先說你的意見。」他說:「當時葉少凱來轉世,是渡了 37 個, 要把功德重新分配,要寫一份疏文,你怎麼說上天都會答應你。」心想:「這 麼神,我怎麼說上天都會答應,我自己都不知道。」「好,要寫疏文給上天不 是問題,可是重新分配有問題,看起來 19 個就夠了,沒關係我請他們給個整 數。」 兒子被附身,趙爸爸在旁邊,「希望你在兩個禮拜內渡 20 個人功德迴向 給他,好不好?」趙爸爸說:「當然好。」他有開設道教的宮,有很多的信徒, 把道教的信徒帶到一貫道,人家一定會聽你的。趙兄就點點頭,就退竅了。 總算告一個段落了,回到家一看四點半,還好是三天假期,起床是早上 十一點,後學想提醒要渡 20 個人,就打電話去,趙大姊說:「你回去之後, 那鬼魂又來。點傳師說要渡 20 個人,鬼魂說不用啦!我不用那麼多。」他站 在門口,裡面是爸爸開門,「點傳師慈悲給我 20 個,其實不用啦!我時間快 到了,我要去轉世了,事實上我只差 7 個。」爸爸說:「真的嗎?如果真的是 這樣,一個禮拜內我渡 10 個人功德迴向給你。」他說好。 想說好就回家睡覺,結果他自己又跑進去,叫爸爸留下來,問說 :「你說 10 個,你要渡誰?」爸爸說:「渡人是我的事。」他說:「誰說是你的事情, 是我的事,你說你要渡誰,我去他家托夢給他。你說你要渡誰?」爸爸說:「隔
22
No.169 期
2017‧11
壁阿伯 93 歲了。」他說:「那個要死了不用 渡了,叫他吃素不可能,沒牙齒還愛吃雞肉, 咬一咬還吐掉,沒用了。要渡有力氣的,要能 宏展道務,可以影響渡更多的人。」 不然某某人,那對夫妻可以很發心,但是 他們是發一道場的,就算讓你渡來了,在基礎 道場不會發揮,跟誰結的緣都註定好了。後來 講到一個我才知道,明明是 38 位,為什麼他 說 37 位,剛好講到一位,他是走宮廟的,宮 廟有很多刺龍刺鳳的,本性不一定壞,只是年 輕人喜歡刺青,他就說那個人不行,刺龍刺鳳 來求道,只能算一半。不是完整功德。 後學想到當時渡的當中,有人刺龍刺鳳 的,或許有兩個人,但是只能算一個人,這是理由之一,比較合理的解釋。他 還講說,你要渡 10 個給我,很感恩你,但是我願意把 10 個當中的 1 個給二樓 的一位阿婆,死掉屍體發臭,人家才知道。老阿婆魂都沒走,都在樓梯下,點 傳師來的時候,他拿著黑雨傘躲起來。 聽起來他還算有善良的心,葉少凱來要功德的時候說我不退竅,我不離 開,我在佛堂外面等,趙爸爸說早上六點後我馬上去渡人,渡完人以後,馬上 通知點傳師來辦道。兩位點傳師回去還沒有休息,就不可能來辦道,就請一位 謝點傳師,剛從印尼回來,聽到辦道就去,沒有做功德迴向,鬼魂在外面等, 點傳師說辦的功德都要給他,因此有此顯化。所以功德要說清楚,有一位功德 要給樓下的阿婆,其它功德是要給邱宜蔇的。 後學從南部回來已是晚上十二點,打電話去問:「今天還順不順利?」趙 大姊說:「一定很順利!點傳師你猜猜看辦了幾個人?」總共辦了 28 個,她 分析給後學聽,7 個是他欠的,1 個是給阿婆的,點傳師你拍板定案說要給他 20 個,所以總共有 28 個。點傳師說的話就算數,諸神護法一起配合,這是天 命,一貫道最殊勝的。
23
年輕時期的陳點傳師
│緬懷先賢│ ◎編輯室
靜德儀範 ~敬悼 安東道場陳老點傳師月清大德 清淨法愛人間行,修身養性真理傳。溫厚樸實,謙沖自牧,對後學耐心 包容、慈心柔軟、不慍不火、不急不徐的諄諄開導,以身示道,栽培後進,一 生清修,無為應事,功成弗居,佛在心中,道在實踐的修辦行誼,開啟安東聖 脈在新竹紮根傳揚的先機,安東道場清修典範陳點傳師月清大德一生的行誼風 範,永為後學傳頌與效法。
苦心、勞心 明師一點明心志 陳 點 傳 師 大 德 民 國 26 年 10 月 8 日出生於新竹市,為家中的次女;民 國 106 年 7 月 27 日於家中蒙
恩召,
回返理域,享年 81 歲。 點傳師在日據時代出生,於台灣 光復間成長。民國 40 年間大陸國民政 府撤退來台初期,在新竹關東橋成立 了新兵訓練中心,還有許多作戰序列 的部隊,每到休假時總有很多的軍人 到市區看電影。點傳師當時正好在國 民戲院 ( 現為影像博物館 ) 擔任售票 員,由於售票室的活動空間極為狹小, 再加上許多人不斷的湧進戲院看戲;又因來看戲的人,看到一位小姐坐在售票 間裡,常會以言詞來佔便宜,或者逃票看霸王戲,所以造成當時才初入社會的 點傳師常有情緒,時常對著這些人怒罵,久而久之也造成脾氣的不穩。
24
No.169 期
2017‧11
當時已求道的媽媽看到自己的 女兒被社會染著,非常的不捨,也 很擔心,於是曾經二度要點傳師來 到佛堂求道,但最後都因為當時點 傳師的情緒而做罷。媽媽只能不斷 到佛堂叩求上天慈悲加靈,能讓女 兒求得先天大道,開啟智慧的法鑰。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母愛,終於 陳點傳師早年在國民戲院擔任售票工作
感召上天恩典,在民國 46 年間於高
真佛堂求道,開啟了點傳師慧命及在道業上不平凡的因緣。 本就根基深厚的點傳師在求道的當下即刻心地光明,法喜充滿,清淨數 月,感受道真、理真、天命真的寶貴,並認真發願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和壞脾氣, 對於經典的內容自然而然的就能讀誦,契入「大乘金剛經」經意,默默的修持, 認真的學習,很快的將不好的習性修正,讓自己除了能體悟人生的真義之外, 更感受高老前人大德 ( 厚德大帝 ) 和柳老前人大德 ( 精勤金仙 ) 傳道的苦心, 而發心幫辦道務,廣渡有緣。
職場是最好修行的道場 求道明理後的點傳師,渴望著能參與佛堂的研究,但總 因為戲院工作的時間與一般上班族不同,是午間上班至午夜戲 院散場才休息,所以當前輩們給道親們研究時,她總跟不上,配 合不來,為此高真佛堂的李忍老點傳師 ( 圓慧菩薩 ),每每在她 得空到佛堂時,請她自行燒三炷結緣香拜老 ,並將自己今天在 柳老點傳師那聽得的「每日一句」口傳心印的唸誦給點傳師聽,於是日 積月累之下,這兩位精進的大德自然而然成為解行並重的修道人。 由於點傳師在職場及社會上染著了一些習氣,因此李老點傳師慈勉點傳師 修道藥方無他,就一個「來則應,去則靜」六字訣,就是遇到事情好好的去應 對,辦好了就不要再去想那些事,沒事的時候就把心放下,好好的修煉。於是 點傳師就以票房當禪房,護持著上天所降三寶正念,若遇邪念來擾,則一一應 對,老老實實的「終日煉神光」,久而久之功夫自然純熟了,竟然達到心鏡明 鑑無礙,用即了了分明,運用便知一切的境界。
25
▲
陳點傳師與壇辦同修合影
有了這功夫,點傳師不再急 或亂,而能對照著自己清靜之心, 來應對在工作上,即便隔著售票 處的小窗口,也能照見外頭等待 買票的人還有多少人,不急不徐 的劃位子、接錢、找錢,成就精 進修為,應了「在家菩薩智非常, 鬧市叢中做道場,心若平等無罣 礙,高山平地總西方」的詩句,顯見點傳師在吵鬧喧囂的職場環境中,心境依 然穩若磐石般的鎮定,而這「來則應,去則靜」的功夫,更是日後修辦道後學 同修心中的典範。
明白真道 正己成人 漸漸的明白道的寶貴,點傳師體悟到「正己成人」的重要,改變後覺得應 要讓更多的親朋好友知道「道」的寶貴,感恩與慈悲力源源不斷的與日俱增, 念念不忘的就是感恩-感謝老
降道,祖師、師尊、師母的一脈相傳之恩,她
更感恩老前人離鄉背井,將道帶到台灣來,讓她這個平庸的人也能有履踐真道 的機緣,於是發愿開始渡人,分享修道後的喜樂。 思忖後的點傳師想自己的同事林秀美小姐,每天和她一起工作,就先從渡 她開始。而同時林小姐也發覺點傳師改變了很多,一直想著為什麼原本個性如 辣椒的點傳師,可以這麼快的轉變成溫文儒雅,從出口成髒的環境中變成真正
26
陳點傳師與修德菩薩(王絨老壇主)合影
老前人與坤道點傳師合影
No.169 期
2017‧11
民國 78 年佛堂擴建,蒙濟公活佛親賜堂號「慈聖」公共佛堂
的出口成章,柔聲語謙,這股力量太不可思議了,便在點傳師的邀請下到佛堂 來求道,讓好同事也是好朋友的林小姐一起登上彼岸,日後雖然林小姐因嫁到 比較遠的地方,但依然保持連繫,期盼著道苗發芽茁壯之時。 在 5、60 年代,道考熾盛之際,點傳師潛心修持,了悟不生不滅的自性本 體,因此,決心發大心愿清修捨辦,終生以渡化眾生為己任,開啟了立身行道 的方向。正當發心之際,正巧一位原來經營私娼的道親王絨 ( 後來在道場發心 立壇主愿,歸空後得證「修德菩薩」) 也正好開始進入道場,由於無知、無明 下所犯的罪、過、錯牽絆,造致身體欠佳而患有肺結核 ( 俗稱肺癆 ),不得一 絲寒風吹拂,只要出門禮佛,返家即咳血不止,肺部有如操勞過度般的大龜裂, 須得躺上五、六天才止血,較不痛時,才敢再出門,自然心裏有許多怨歎與無 奈。
不畏不懼 救拔有緣 點傳師當時正發大心愿渡化眾生,為了救拔這位可憐的老人,不怕自己被 感染,真心渡化感天,無二念的關懷,因此,一位當時三十初頭的小姐和一位 五十餘歲的老人家,宛如忘年之交般,無所不談。尤其老壇主吹不得風,窗戶 封得緊密,整個房間霉味、藥味五味雜陳,如果沒有一點愛心和耐心的有修持 的人,勢必腳未踏入即奪門而出,但點傳師卻無人、我、眾生相,不曾間斷的 來到王絨老壇主的家,給予愛的關懷。
27
陳點傳師慈和化導每一位壇辦道親
七月天老壇主還必須封著口罩,頭繫髮巾,藏在棉被裏,外套雙層、蚊 帳緊掛,以避免吹到風。點傳師為了成全鼓勵她,只要來到老壇主家,一定依 著她的環境,鑽入蚊帳內,雖然滿身大汗依舊為她說法,幫助老壇主轉念,但 老壇主個性固執又頑強,加上病魔牽制,點傳師耐心、包容的慢慢教她調心, 當她氣脈虛弱時,不眠不休的為她護全氣息,為了成全一位道親渾然忘我的德 範,實為吾輩修道人學習與效法。 點傳師對老壇主無微不至的細心關照,贏得了老壇主的尊敬,因此舉凡 家中大小事,都會講給點傳師聽,一次老壇主表示不滿媳婦之意,點傳師隨即 責備她:「為何總將眼睛盯在別人身上,而不看回自己?要守住老師傳給我們 這個『真人』。」老壇主聽了之後,有如棒喝的反觀自照,專心的看回自己, 二六時中不住功,很快的她興奮的說:「點傳師呀!前人慈悲這歇下、觀照的 功夫真的很管用,後學現在都很高興,沒有事的,感謝天恩師德呀!」之後即 發心效法點傳師奮不顧身為法忘軀的精神,為前輩分憂解勞,帶動慈聖區 ( 點 傳師領命後開辦一方之單位 ) 道務拓展,成為近三十年來新竹地區安東一脈相 傳不可或缺的源流之一。
領受天命 闡發道務 民國 64 年在上天恩典及高老前人大德與當時的前輩點傳師們的努力下, 為能接引更多的大眾,在新竹市長安街成立了財團法人台灣省新竹市宏宗慈善 堂,同時陳點傳師亦因修道辦道的盡心與用心,在上天慈恩普被之中領命為點 傳師,不只襄助高老前人大德推展社會公益,亦協助前輩點傳師辦理開闡道 務,讓安東道脈在新竹紮下厚實的基礎。
28
No.169 期
2017‧11
點傳師在領命後即在宏宗慈善堂常駐,每天早晨都會有十幾位阿婆來打 掃佛堂、燒早香,跟她們講述經典,而且都會歸納重點,讓老菩薩們能明理 達義,例如 -- 老老、長長、恤孤的絜矩之道。也就是說「所惡於上,毋以使下, 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 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的踐行『孝、悌、慈』。」讓許多老菩 薩能豁然開朗,在自我修持上下功夫。 每每後學們請教她:「我很木訥,不會表達,應如何來渡人,成全道親?」 點傳師都會很細心的分析「渡人要先做給別人看,讓人肯定你。成全道親則 在契機,與完全投入的關心」。做中學、學中做的真理,讓許多道親理解凡 事要「正己成人」才能真正的渡化眾生。有時同修間難免產生一些磨擦,來 向點傳師傾訴解紛時,點傳師總是苦口婆心的以「說人是非,即是製造是非 者」的理念來調整道親的心念,讓許多道親不只感佩於點傳師的氣度,更相 信求道「改毛病去脾氣」的真理。
世代交替 道闡新機 民國 77 年嶄新的宏宗正式在青草湖畔落成啟用,新竹地區的道務如雨後 春筍般的闡發;而原陳經理區在點傳師的帶領下,期盼一艘區中心的大法船 也能接引更多的眾生,於是在點傳師與壇辦們一同籌劃,終在民國 78 年 11 月 26 日於新竹市中華路四段 246 巷 46 號興建完成,並蒙濟公活佛親賜冠頂詩「慈 陳點傳師於負責宏天分壇期間, 為親子園遊會開場致詞
29
陳點傳師與宏宗社工群至各地做急難救助
悲喜捨法船掌,聖道復興才德先。」勉勵,並以詩句前一字「慈聖」為公共佛 堂的堂號,點傳師更以大體為重,為能做世代的傳承,特將產權移交宏宗,讓 道務能一致性的向前邁進。 民國 82 年為因應道親日漸增加,以及時代的變革,老前人大德頒布了「安 東道場組織與執行細則」,新竹地區原有的歐經理區、慈聖區 ( 陳月清點傳師 負責 )、仁厚區 ( 吳麗雅點傳師負責 ) 合併為宏教分壇,成立初期由歐點傳師 與陳點傳師負責,俟後點傳師因道務需要於 84 年 10 月 8 日奉派至台中成立「宏 天分壇」並擔任協導經理,促使中部道務更加宏觀,至民國 88 年交接由廖述 檳點傳師續任。 陳點傳所栽培的後進人才,每一位修道都是至誠不已、精進好學之士,而 且對老前人大德的慈勉都能拳拳服膺,都緣自點傳師真心修道而成就;時刻銘 記天恩師德,對老前人大德的教誨更是奉行不渝。在點傳師感恩、推恩的精神 帶動下,只要四季大典、逢年過節,點傳師都會引領道親去晉見老前人大德, 報告各自的修持、省思,讓道親與老前人大德的心能連成一脈,上下合德同心, 年終也會前往向老前人做一整年的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並請老前人大德慈 勉,成就敬上念下的和合道場。 原慈聖區在世代交替後,開枝散葉為教仁區與教善區。道親不斷的增加, 目前已有上百間的佛堂設立,渡人風氣和道務開闡上均呈現蓬勃的朝氣,顯見 陳點傳師在四十年的開闡中涓滴細流苦心與奉獻,也奠下安東道場在新竹發展 的先機。近年來,點傳師雖大半部的時間在靜養,但也常關心道務的推動,並 常帶領總壇社工群前往各地急難救助,把上天的法愛,老前人大德的慈心傳揚 至有需要的眾生,展現「慈眼視眾生,悲心化有情,喜聞無上法,捨盡道方成」 的慈悲喜捨的道情法愛,也印證了點傳師一生「來則應,去則靜」的靜德風範 修辦精神,永為後學緬懷。
30
│道場紀聞│ ◎編輯室
No.169 期
2017‧11
十方英賢繼師志 四海一家齊行愿 一貫人才專修苑第 14 屆開學典禮報導
一貫道安東道場於西元 2017( 民國 106 年 ) 年 09 月 03 日於宏宗聖堂道 學院舉行「一貫人才專修苑第十四屆開學典禮」,前人、各分壇點傳師、各區 點傳師、壇主、辦事及家人逾三百人參與,而此次共有 32 位學員投入三年精 進學習的行列,期望三年後能報恩了愿,繼往開來,荷擔彌勒收圓健將之使命。 於 2 日晚間,第十三屆學長姐精心設計安排了一場迎新晚會,歡迎學弟 妹加入學苑大家庭,使學弟妹卸除內心的緊張,相見歡打破彼此的陌生感, 也初步了解學苑的生活與信心喊話。隔天一早,第十三屆學長姐幫學弟妹進 行別胸花儀式,並列隊歡迎 貴賓及家人的蒞臨。 前人慈勉同學要解行並 重,回歸本體,老實修道, 如實行功立德,三年裡要實 踐早起、耐煩與有恆的態度, 充實學習,而要將老前人的 德澤普披全世界。總壇高維 31
陽點傳師慈勉同學要好好珍惜享受三年時光,不要空過,並感恩師長培育之用 心,真修實參,立身行道,文烹武煉,真正做個收圓健將。 宏宗禪修協會理事長蔡水發點傳師慈勉同學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三 年之中,要好好努力學習,謹記學道非學術,培養道德的修養,福慧雙修,而 從中體悟與成就。 宏教分壇謝德勝點傳師給同學勉勵要體驗人生,擴大胸懷,離開習慣的環 境去學習承擔,在顛沛造次之中鍛鍊心智,並憑著本心與人合同,從體悟、體 驗、體證去創造人間淨土世界。
32
No.169 期
2017‧11
宏化分壇黃建文點傳師慈勉同學學習定心不慌忙亂,安頓周遭人事物, 理念要真,要踏實與勤勞,遵守學苑各項規則,聽從師長教誨,突破一切困 難瓶頸,主動積極學習,有疑必問,精進不懈。 宏天分壇林秀鳳點傳師慈勉同學要確認人生修道方向,勿蹉跎光陰,飲 水思源,真正落實修辦的真義,讓無明剝落,荷擔彌勒聖業,將道傳遍每一 個地方,落下道的種子。 宏尊分壇湯嵐淇點傳師慈勉要同學把握三年學習時光,遇到問題心不能 隨境轉,隨便起心動念,要腳踏實地,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並要將困難轉 為愿力,發愿向前,將道脈傳承永續。 宏世分壇黃火玉點傳師慈勉同學要學海無涯,唯勤是岸,要自我要求, 勤做筆記,從做中修、修中覺、覺中悟,身體力行,體驗道的可貴。宏萬分 壇點傳師尹彥人點傳師慈勉同學要將內在生命提升,無論年紀與學歷,三年 學習都是解行並重重要的環節,將壓力化成動力,有始有終,並要朝成聖成 賢的方向去實踐。 同學們感念天恩師德,謹記前人、各位點傳師的慈勉以及與會壇辦親友 的祝福,滿懷感恩的合唱「宏宗之歌」、「班歌」與「為學樂」,整場活動 在大合照後圓滿落幕。
33
傳承師志勇向前
~安東道場緬懷恩師尊成道
編輯室 │ ◎
緬懷師恩展道範
道場紀聞 │
週年暨
70
34
週年堂慶報導
29
一貫道安東道場民國 106 年 10 月 4 日於宏宗聖堂 道學院舉行緬懷恩師尊成道 70 週年暨宏宗聖堂道學院 29 週年堂慶,有來自全省各分壇壇辦前賢道親五百餘人 參與,前人慈勉感恩各位老前人的開道之恩,才有如今 國內外各地道務蓬勃發展的道場,後學們要本著「奮勇 志,不能停,繼天立極接力行」的志向,承先啟後,積 極開闡,安壇渡眾。而「願於前人,成於後學」,並落 實彌勒大同世界的理想,讓兼具文化、教育、慈善及傳 道等社會教化功能的安東彌勒山宗教園區,引領大眾邁 向有道的人生。 前人於上午 7 點半帶領點傳師及壇主辦事代表,遙 祭恩師尊老大人之聖靈及敬獻祈福感恩表文,祈求上天 庇佑國泰民安,道揚萬國九洲,同登法航。
No.169 期
2017‧11
活動內容由宏世分壇帶來「心手相連」手語帶動唱,以道棒相承、古早 的誠心兩首歌與台下觀眾前賢互動,從中學習古早的修辦精神,上下心手相 連,將前人輩的修辦精神傳承永續,發揚光大。接著由宏天分壇天美區以民 歌表演,演唱外婆的澎湖灣 + 夕陽伴我歸組曲、阿美阿美,愛情 ( 組曲 ) 及 小草,以歌倡道,立身行道,專業優美的歌聲演唱,輕快柔和,耐人尋味。 總壇負責點傳師高維陽點傳師以「安東之光」為題進行專題演講,追溯 古往今來老前輩們開荒闡道之苦心,期許安東後學要飲水思源,肩負道脈薪 傳使命,勇往向前。宏尊分壇帶來「緬懷響唱」的合唱表演,以孔子紀念歌、 火金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與師尊訓語四首歌曲,合唱出清靜的內心,搭配 著動人的旋律,唱出了感動人心的歌曲。 宏化分壇以功夫扇演出「歷史的驕傲」,浩瀚莊嚴,氣勢磅礡,願我們 都能把愛轉小為大,真誠慈心悲願,有著遇考不退的精神。宏教分壇則帶來 一連串的「國樂萬花筒」,以北京有個金太陽、追追追、喜慶鑼鼓與願做菩 薩那朵蓮四首奏出扣人心弦的和諧演奏,如同欣賞萬花筒一樣的五彩繽紛。 壓軸由一貫人才專修苑帶來「穿越時空的誠心」的話劇演出,以古今穿 越創意情境的方式,演譯出古早前輩來台開荒的苦心。最後全體道親在聚沙 成塔,倒功德袋護持安東彌勒山建設下,圓滿完成。
35
│道場紀聞│ ◎宏世分壇文書組
銀光閃耀慶重陽 ~記宏世佛院重陽敬老活動 「秋」,是慶賀豐收的季節,一群充滿人生智慧的耆耆 長者,也許經歷戰亂洗禮,也許經過無數風霜的考驗,也許一 生茹苦含辛,也許……。今天在宏世佛院,且讓我們用最真最真 的祝福,祝福您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只因為;您們是我們 這個家恆久的寶貝。 這個年,宏世分壇就兩次慶典,一次是宏世佛院周年慶,大家齊祝佛院生 日快樂,另一次就是重陽節敬老。誠如點傳師所慈悲引用百孝經:百行萬善孝 為首,當知孝字是根源。告訴了我們重陽敬老不凡的意義。 10 月 22 日 ( 農曆 9 月 9 日 ),重陽節前夕,這一天的天氣有點秋天的涼意, 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們在宏世佛院,為老菩薩們預先慶賀重陽,為了這一天, 宏世分壇從點傳師到我們這一群小後學們,莫不盡心盡力,主持人葉壇主和戴 姐,不斷地練習再練習、包裝漂亮禮物的、準備美麗胸花的,還有同學們一次 次的排演,以及所有零零總總的事前工作,無非就是希望,我們的老菩薩們能 有個快樂難忘的重陽節。
36
No.169 期
2017‧11
早上八點半,獻供求慈悲,祈求上天慈悲,讓今天的活動能圓滿順利。原 本預定九點半左右開始報到、入座。怎知老菩薩們早早就來到佛院,所有文書、 招待也都提早開始勤務,看著老菩薩們興奮的神采,眼神晶亮地看著專屬於他 們的名牌和胸花,「老」這個字離他們實在太遙遠了。十點典禮準時開始,首 先是讀經班的小朋友,為爺爺奶奶們帶來讀經,平時不易管控的,讀經班小朋 友們依序上台,朗朗讀經聲清亮迴盪,場面頓時熱鬧起來,然後小朋友唱遊「阿 爸牽水牛」,台上的小人兒映照台下的老人兒,畫面真是溫馨就像家人。接著 黃點傳師為大家慈悲,黃點傳師一再強調提醒,安東家訓「孝、悌、慈」,並 勉勵老菩薩們要好好保重身體多運動,因為保重自己就是對子女最大的慈悲。 壇辦組成的舞蹈班,為老菩薩們載歌載舞,三德歌和客家歌謠四季花開, 為了這個表演,壇辦們可是卯足了全力,重編新的舞碼,不間斷地集結練習, 才有今天舞台上的精采表現。頒獎又是另一個重頭戲,別只看禮物包裝得金光 閃閃,每份禮物都是壇辦精心設計採買包裝,都有著濃濃的祝福,老菩薩們從 點傳師手中接過禮物,各個笑得燦爛如花,禮物是否貴重是其次,那份真誠的 心最珍貴。 話劇擁抱孝悌慈,則是青年班偕高大班同學們的獻禮,內容是三段發生在 宏世分壇,壇辦的真人真事,把道的殊勝與寶貴展現的淋漓盡致,同學們演繹 起來絲絲入扣,令人感動。最後在大合唱「阿母的手」歌聲中,圓滿這一場。 午餐是烹飪團前賢們的用心,所有的食物都是軟 軟的嫩嫩的,因為這一天的主角,是我們的老菩 薩,是我們這個家不變的寶貝。 典禮有盡,祝福卻是無限,就像阿母的手, 雖然滿佈皺紋,卻最美麗溫柔。在這美麗豐收的 日子裡,我們別無所求,只祈祝我們的老菩薩們 歲歲年年,圓圓滿滿,健健康康,歡歡喜喜,快 快樂樂。
37
│道場紀聞│ ◎宏尊分壇 陳佩妤
敬老樂活 活力晨光 ~宏尊分壇孝親感恩活動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百善孝為 先,安東道場宏尊分壇於民國 106
38
在慈愛之光裡,感受回到家的歸屬 感。
年 10 月 15 日 假 南 部 道 務 中 心 晨
「孝悌人生,樂活人生」,大
光公共佛堂舉辦孝親感恩活動,提
家以一份喜悅的心情參與盛會,而
倡孝道尊親,弘揚「敬老崇老」之
分壇的每一區點傳師與壇辦們更是
精神。宏宗聖堂道學院董事長謝德
用心籌劃敬老活動的節目表演。一
勝點傳師與總壇道務組莊銘勳點傳
開場由主持人帶來一段俏皮話祝福
師特地蒞臨,宏尊分壇負責湯嵐淇
現場的與會嘉賓:「吃瓜子,給你
點傳師、各區點傳師以及壇辦前賢
好日子。吃菜頭,給你好彩頭。吃
道親逾 200 人共同來關懷這群道場
龍眼,予你賺錢若海湧,吃甜甜,
的寶,讓老菩薩們回來彌勒家園與
乎恁大賺錢。吃柿子,乎恁事事攏
老 、仙佛及道親歡聚一堂,沐浴
如意。吃花生,乎恁好年老。」
No.169 期
2017‧11
敬老活動是在推崇厚德大帝提倡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大願景。活動中有校園讀經班的「曲笛 傳音敬孝親」表演,也有老中青少三代同 堂的手語表演,充分展現出大手牽小手的 修道模範。亦有戲劇「敬老尊賢之博愛座」 演出,提醒大家要將心比心,把敬老尊賢 的美德落實於生活當中。 中華文化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有 歷代的聖賢長輩們,將他們的智慧與經驗 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而孝道是古往今來 歷代聖賢所共同提倡的美德,也是讓人類 走向幸福、社會更加祥和的不變法則。宏 尊壇辦們展現「中華經典頌,孝親感恩三 德行」的表演,中華民族的血脈綿延到永 遠,中華智慧之果,是民族的精神家園,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唯我中華經典。 最讓人為之動容的是,宏尊樂齡班的 老菩薩們,他們從 70 歲一直到高齡 90 多 歲,利用每週二的早上課程時間練習,為 大家帶來「感謝天,感謝地」和「阿母的 手」二首手語表演,每個肢體動作整齊一 致,他們的精神讓全場的參與人員都深深 感動,……同時讓我們感受到所謂的「活 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抱持人生七十才 開始的樂觀心態,孜孜不倦,熱忱認真的 學習精神,使大家對他們更加的尊敬感 佩。 39
│道場紀聞│
透 過 每 年 的「 敬 老 活 動 」 來
「 學 道 辦 道 在 佛 堂, 修 道 行 道 在
做文化的傳承,可凝聚人間,道親
家庭」。沒有先天老 ,哪有後天
間的向心力,並使得道的理念得以
子民?沒有歷代祖先,哪有後代子
綿延無限。台灣社會中的孝親感恩
孫?沒有目前的爹娘,哪有現代的
觀念是否隨著世代交替、忙祿科技
兒女?期望透過道場的感恩敬老活
的工商社會而逐漸消失,而成年子
動,積極提倡在家修、聖凡兼顧,
女的孝親感恩觀念是否可落實?幸
家家觀世音、戶戶彌勒院!感謝天
好,我們安東道場的修持以「孝、
恩師德!有了孝親感恩彌勒眷屬的
悌、慈、誠、敬、信」為個人及家
努力,才有未來大同世界實現的可
庭的修持中心。厚德大帝臨壇特別
能。
慈訓「安東家風誠敬信,安東聖脈 孝悌慈,有上有下存道念,奮勇前 進齊心前,孝順無違有智慧,大展 孝道多講點……」,充分再再提倡
40
│孝親迴響│ ◎宏尊分壇 于立蓓
No.169 期
2017‧11
莫嘆欲養親不待 及時行孝方無悔 10 月 15 日,是一年一度宏尊分壇孝親感恩活動,也是後學第二次帶著媽媽 來參加,看著台上壇辦們盡心表演的節目,即便與第一次參加時的日期相隔不遠, 但這次卻讓後學感觸良多。 這段時間,後學媽媽經歷了一場生死交關的考驗,一場意外讓她腦部受傷, 造成顱內嚴重出血,必須立即接受開腦手術,但手術成功機率只有 30%,甚至非 常有可能從此成為植物人。在醫院的手術室外,後學止不住得發抖,第一次感到 如此強烈的無助及悔恨,後學非常害怕如果媽媽就此離開了,後學即便還有千百 句話想對她說,卻再也沒有機會……什麼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此時此刻的後學 深刻的體會到。 我們一直都認為,要唸書找工作,要打拚買房子。然後賺很多很多錢,給父 母過上最好的日子,才是孝道。但根據研究指出,讀書工作後,僅有 34% 的人可 以每年回家陪伴父母 30 天,20% 的人陪不到 30 天,14% 的人陪伴 7~9 天,12% 的人陪不到 7 天,就算是跟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花四小時陪伴父母,一年加起來 大約是 1460 小時,大概兩個月又多一點點。一年當中只有兩個月是真真切切紮 紮實實的和爸媽相處。更遑論如果是在外求學工作打拚的人,就又更少了。我們 當然都希望父母能健健康康的長命百歲,但在無常的因果輪迴下,我們真的太渺 小了,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自己或親人會發生什麼事,而所發生的事也不是我 們能面對及處理的。 所幸天恩師德,上天讓媽媽活下來,開始一連串漫長辛苦的復健,而在護理 之家照顧媽媽的這段時間,後學幫著媽媽洗澡如廁,幫著媽媽翻身拍背喝牛奶, 即便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小事, 但真的實際身體力行後,才會 明白,原來父母要的不是我能 拿多少錢給他們,讓他們去獨 自過上多富裕的生活,而是我 們能陪在他們身邊,參與他們 的生活,一起面對生活,享受 生活。 尤其是我們現在小家庭 居多,大多只有一兩個兄弟姊 41
妹,甚至是獨生子女。我們從小獨享著父母的寵愛,也代表著我們必須負起照顧 父母的責任。我們必須奉養父母,孝敬父母,把我們所有的愛都給父母,就像他 們從小到大對我們的一樣。 我們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多久沒跟爸爸媽媽說說心事了?有多久沒跟爸媽 說聲謝謝、我愛你了?有多久沒在出門或回家時給爸媽一個擁抱?或更甚者,親 親他們的臉頰了?從小熟讀的《弟子規》裡,所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 勿懶,出告反面等,我們真的都有做到嗎? 曾經後學也不在意這些基本禮儀,認為太枝微末節,但就在媽媽受傷,讓後 學感受過瀕臨失去至親的痛時,後學才真正醒悟,所謂孝道,就是要從這些基本 禮儀做起,而且越早做越好,不要等到來不及了,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就如同 每個父母都不願意缺席我們的成長一樣,我們也不應該缺席他們的衰老。親情不 應該只是看著彼此漸行漸遠的背影,漠不關心,而是應該讓父母知道,你養我長 大,我陪你變老。 經過這場意外,不只後學受到啟發,媽媽也有所轉變。儘管復健的路如此漫 長而痛苦,但媽媽從來沒有抱怨一聲,不管是換藥、消毒、抽痰、練站,媽媽常 閉眼手持合同,即便她沒有唸出聲音,後學在旁就可以知道,她在心裡持三寶, 如此的平心靜氣,連護理師都驚訝於媽媽的忍耐力,甚至回診時,醫生也對媽媽 不同於一般需要長期復健的病人,會感到厭世及忿恨,仍然可以和我們談笑風生, 坦然面對接受考驗而印象深刻。倒不是說媽媽持了三寶就完全感受不到苦痛,而 正是因為持了三寶,喚醒她心中自性的主人,使她在面臨考驗時不會落入無止盡 的怨懟,並永遠保持著對未來的正面力量。 最後,後學感念天恩師德,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 與!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我們知道要感恩父母的恩情,不僅要盡小孝,奉養父母, 不忤逆他們,更要行大孝,出來立身行道,替父母積善累福,更重要的是,作上 天的事情,在大孝的層次中,以道來度化父母。就如同點傳師常慈悲我們的,天 辦人事,人辦天事,只要我們以有限的人力盡力貫徹大孝的精神,從身邊小事開 始,做好自己的本分,替父母行功了願,無形中積功累德,上天自然會幫我們照 顧父母,自然能替父母消災躲劫,增福添壽,自然就會在大孝中替我們圓滿小孝 42
的實踐。
│道場紀聞│ ◎編輯室
No.169 期
2017‧11
清淨家園 一貫道不缺席 頂著寒風細雨,安東道場宏宗聖堂道學院董事長謝德勝點傳師及新竹市一 貫道協會理事長曾文池點傳師,106 年 10 月 21 日上午帶領著一貫道環保志 工 300 餘人參加新竹市環保局在幸福沙灣舉辦的秋季淨灘,共有 27 個團體近 千人響應,並採用國際淨灘行動海洋廢棄物監測方式,詳實記錄所撿拾的垃圾 分類,當天共計清除 5 公噸垃圾。 市長林智堅感謝環保尖兵挽袖彎腰撿拾沙灘廢棄物,還給海洋清淨面貌, 守護海洋生態,讓世代共享美麗豐富的海岸資源。並表示,特別感謝新竹市的 企業及民間團體,長期認養及清除海岸線的垃圾,歡迎大家帶著愛護海洋的 心,陪孩子們騎車、賞鳥、吹風,享受十七公里海岸線的無敵夕陽與美景。 環保局長江盛任指出,海洋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維生的根本,不論觀光休 憩、漁業捕撈、資源開發或氣候調節,都與人類關係密切。特別呼籲提醒,千 萬不要任意丟棄飲料瓶罐等垃圾,因為海岸沙灘上被隨意棄置的塑膠瓶罐,經 過風吹日曬與海岸潮汐沖刷後,會逐漸分解,最後再變成細碎且難以徒手清理 的小塑膠片,然而塑膠在自然界中並不會消失,導致這些小塑膠碎片會隨著潮 汐進入海洋,再因食物鏈的循環體系,進而影響到人類的食物及身體健
43
康。根據專家學者統計,漂流於海上的海洋廢棄物約 13 億公噸,這些垃圾不 只造成海洋污染,也會造成海洋生物因誤食或遭垃圾纏繞而死亡,例如被吸 管穿刺鼻孔的海龜、身體內滿是塑膠的海鳥、背著塑膠殼的寄居蟹等,這些 都是由海洋廢棄物造成的生態浩劫。 江局長並表示,經統計今(106)年 1 至 9 月期間,新竹市 17 公里海岸 線經認養或非認養團體參與淨灘,總計 8,438 人次參與,清除 33.72 公噸廢 棄物及 2.56 公噸資源物,其中一貫道道親也不缺席的共計約一千人參與了新 竹市海灘的淨化。 宏宗聖堂道學院董事長謝德勝點傳師表示,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起源, 美麗的海岸及自然景觀是臺灣得天獨厚的風景,一貫道道親本著仁民愛物的 精神,對於環保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每每講到淨灘,道親們便奔相走告, 揪團一起來參與這身為地球一份子的責任。新竹市一貫道協會理事長曾文池 點傳師也說,每年二至三次的淨灘及許多的環保志工活動,都是我們每年既 訂的工作重點,更是責無旁貸的實踐每一次能服務眾生的機會,在未來我們 會更認真的落實環保工作,隨手將自身或身旁的垃圾完全帶走,並做好垃圾 分類及資源回收,還給生態及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環境,才能達到身心靈健 康的修道準則。
44
進階敦化班
花絮
│道場紀聞│ ◎編輯室
↑↗前人偕同總壇負責高維陽點傳師、主班莊銘勳點傳師以及壇辦和所有班員獻供、請壇、拜 香、求慈悲,祈願上天護佑開班順利圓滿。
↑↓前人和總壇負責高 點傳師慈勉大家萬緣放 下來參班,好好學道修 道和行道,未來人生必 定是光明幸福的。
↑↓班長們用心關懷每位班員的上課情形及生 活起居,班員們倍感溫馨。
↑學習持三寶-靜坐,認識自己的良心本性。
每位講師都為進階敦化 班課程做再深入的闡 述,使班員心領神會, 有更進一步的體悟。
以戲劇、舞蹈、 分組討論、夜市 蔬食等活潑方式 給班員不同的課 程體驗。
→經過三天的課程洗 禮,全體法喜充滿合影 留念。
45
道場紀聞 │
↑兩位主持人的服裝裝扮與幽 默言談皆很有爆點,帶給現場 觀眾無限歡樂。
一貫人才專修苑第
編輯室 │ ◎
十方英賢繼師志 四海一家齊行愿
↓↘14屆學弟妹歡喜參與學長姐為他們準備的迎新晚會。
以復古風呈現 活潑熱情的開 場舞,炒熱現 場氣氛。
屆開學典禮花絮
14
↑同 學以 另類 搞笑 方式 ,演 出學苑生活的一天。
←13屆學長姐示範如何摺出漂 亮整齊的棉被,並請同學實地演 練。
在晚會結束前,以勵志歌曲帶動學弟妹, 歡迎加入學 苑大家庭, 並一同努力 向前邁進。
↑以團康來帶領同學,強調在三年裡, 聖業、家業、事業兼顧的重要性。 →烹飪組精心準備了豐盛的 餐點,在晚會時可餐敘。
46
前人及各位點傳師之慈悲 法語,皆殷切期盼同學們 在三年裡精進不懈,肩負 白陽收圓健將之使命。 ↑↗學苑13屆學長姐幫14屆新生別胸花,並列隊迎接貴賓及家長蒞臨觀禮。
前人、各位點傳師、 學長姊、全體壇辦前 賢家長與新生一同合 唱宏宗之歌、班歌與 為學樂。 14屆同學們皆抱著一份緊張與 期待心情,加入三年共修學習 行列。
→第14屆專 修苑學員與前 人及各位點傳 師合影,開啟 進德修業的新 旅程。
47
│道場紀聞│ ◎編輯室
前人慈悲感謝老前人開道之恩之 餘,要承先啟後,積極安壇渡 眾,並落實彌勒大同世界的理 想。
總壇負責高維陽點傳師以「安 東之光」為題專題演講,緬懷 師恩及前輩們開荒闡道之苦 心,期許後學能飲水思源肩負 道脈薪傳使命。
安東道場緬懷恩師尊成道70週年 暨29週年堂慶剪影
宏世分壇的心手 相連帶動唱,學 習老前輩們修辦 精神,道棒相 傳,發揚光大。
宏尊分壇緬懷響唱,唱出 感動人心的歌曲。
宏天分壇以民歌演唱,專業優美歌聲演唱 輕快柔和歌曲,耐人尋味。 48
宏化分壇以功夫扇演出歷史驕傲,多 元精彩的表演,象徵道的莊嚴浩瀚與 遇考不退的精神。
宏教分壇以國樂萬花筒,演奏扣人心弦歌 曲,如同萬花筒一樣五彩繽紛。
一貫人才專修苑 以古今穿越創意 情境方式,演繹 出古早前輩來台 開荒之行誼。 活動在前人帶領各位點傳師 和壇辦前賢聚沙成塔倒功德 袋下,圓滿結束。 49
│ 十步芳草│ ◎宏宗社工組
九月底,時近中秋佳節,涼意未至,延續著夏日的熾熱,宏宗總壇負責點 傳師高維陽帶領社工組一行人,頂著烈陽前往新竹縣尖石鄉探慰十二件個案。 先至鄉公所拜訪鄉長,了解鄉土民情及發展概況,再實地走一遭山區環顧同胞的 疾苦,從中思及《佛說八大人覺經》所言之「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 漸離生死。」靜觀自得,這真是生命教育的最佳體證!身體有恙時,心可能被身 困,力不從心,身心皆憂苦,因此有健康之身時,當做心之主人,及時行孝行 善,真心修辦了道。對於生老病死及外在環境變異我們皆無法掌控,唯有把握當 下,愛惜自己,關懷他人,並共同珍愛環境,方能共存、共好、共榮。
75歲
案主未婚,年輕時獨自在外工作生活,年邁 返回老家,生計以零工維持。因急性心肌梗 塞住院月餘,費用全由出嫁姐妹負擔(弟另 有家室且弟妹罹有肝腎痼疾,住院費仍未結 清)。現 於妹妹家 休養,經 濟困窘, 需 要 援 助。
案主夫月前在自家外面跌倒往生,遺有一位 幼兒及未出世之子。平日生計原由亡夫以山 區零工維持,雖不富裕亦能自足,先生往生 後,後續 之生活所 需陷入困 境,需要 援助。
個案四
個案三
陳○萍 23歲
個案二
個案一
50
蔣○明
張○福
54歲
案主為單親,有一女兒就讀國中。服刑中,但 因罹患肝硬化末期多次進出醫院急救,現無保 就醫中。日常生活由出嫁妹協助,原有意轉介 安養中心,因 自付額龐大而 作罷,病情較 好時就暫返自 宅休養。生活 困苦,需要援 助。
林○雄
46歲
案主舅舅(鄧○程)單身,因中風臥床多 年,生活無法自理,全由案主夫妻協助照 料。家庭生計原以案主在幼兒園打零工維 持,近來案 主因心臟疾 病而暫辭工 作 在 家 休 養,經濟陷 入困頓,需 要援助。
55歲
個案六
案主因中風右邊手腳癱 瘓,行動不便近十年,生 活無法自理需人協助,現 由出嫁女就近照料。生計 以政府之殘障津貼及偶有 善心人士補助維持,生活 清苦,需要援助。
個案七
個案五
林○貴
劉○花
84歲
曾○涵
28歲
案主與夫育有四位年幼子女, 分別為三年級、二年級、一年 級與二個月大。現與離異婆婆 同住,日常生計由夫以零工維 持,婆婆因覺家庭經濟壓力 大,於溫泉區幫傭,生活困 苦,需要援助。
案主年邁多病且失智三年, 生活瑣事需專人照顧,平 日由出嫁女照顧(為照顧案 主辭去工作)。家庭生計由 女兒及獨子以山區零工維 持,兒子另有家庭及子女要 養育,無能力幫忙,生活清 苦,需要援助。
葉龍○珍 84歲
羅○美 個案九
案主因攝護腺腫瘤及肺炎 住院治療多日,現返家休 養中。平日與失婚女及二 位外孫共同生活,其中一 孫為重度殘障。生計僅靠 女兒及長孫以山區零工 維持,生活困頓,需要援 助。
64歲
案主與夫育有一子二女。因 腦溢血致半身不遂,生活需 專人照料,現與夫及失婚女 及孫共同生活。案主領有殘 障津貼,僅夠支應個人之醫 療用品,日常生計由女兒在 溫泉會館做清潔零工維持, 生活清苦,需要援助。
案主夫早年因意外往生。住 家先前因土石流淹沒而遷居 現址,平日與子媳孫等多人 共同生活。生計由子以零工 維持,因收入不穩定又家庭 人口多,經濟常陷困窘,需 要援助。
58歲
案主早年喪偶一 人獨居,獨力撫 養一子(另有家 庭),平日以鐘 點看護維持生 計。案主因肺炎 住加護病房治療月餘,住院前,住家曾四個月內 失火三次,財物受損,無力負擔醫療費用,故住 院費用是由善心人士支應。於月前案主住家再度 失火,現極需協助重建。
布施專戶: 財團法人台灣省 新竹市宏宗聖堂道學院
關懷弱勢,讓愛發光
個案十二
個案十一
羅○秀
個案十
個案八
陳○昭
57歲
張○光
61歲
案主與妻離異多 年,膝下無子 嗣。現因腦中風 而半身不遂,無 工作能力,且生 活需專人照顧, 現由兄長協助照料。平日生計由兄負擔維 持,生活清苦,需要援助。
布施帳號: 1243717209200 銀行名稱:合作金庫北新竹分行 捐款專線: 03-5204537
51
│道場紀聞│
◎編輯室
2017.9.2 基礎忠恕瑞周天曉單位蒞臨賜導
2017.10.2 一貫道世界總會李玉柱理事長 暨海內外學者蒞臨安東彌勒山賜導
52
No.169 期
2017‧11
│心鏡集│ ◎李家同 校長
幕永不落下 張義雄說:「你可以說我在演戲,可是演這一個角色,沒有台上 台下,沒有前台後台,要演這個角色,幕就會永不落下。」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是如何認識 張義雄的。
電話到附近的派出所去,告訴他們 這位老太太的消息,巧得很,老太
有一天,我開車經過新竹的光
太的兒子正好到派出所去找人,他
復路,忽然看到一位年紀非常大的
立刻趕到醫院來了。所謂兒子,也
老太太在路上滑倒了,而且顯然不
已七十歲了,可見老太太是九十歲
能站起來,我停下車去扶她,正好
左右的人。
有一個年輕人騎機車過來,他也停
就在我四處打電話的時候,張
了下來幫我的忙,我們兩人一同將
義雄寸步不離地看顧著老太太,並
老太太抬進了我車子的後座,我請
也緊緊地握住她的手,他的另一隻
年輕人在後座照顧老太太,他立刻
手一直在輕輕地拍拍老太太,老太
答應,這位年輕人就是張義雄。他
太有時好像也在講一些話,我們誰
陪我送老太太到省立新竹醫院去。
也聽不懂她在說什麼。她的眼光幾
在路上,我從後視鏡看張義雄, 我發現他有一種特別溫柔的表情,
乎沒有一分鐘離開過張義雄,張義 雄的眼光也從不離開她。
他輕輕地扶著老太太,讓老太太斜
老太太的兒子來了以後,我們
靠在他肩上,他也握住了老太太的
就離開了。我送張義雄回到光復路
手,雖然沒有講話,可是很顯然的,
去牽他的機車,在路上,我的好奇
他在安慰她。
心來了,我問了他是不是一位神職
到了醫院,老太太被安置在一 張床上,急診室的醫生說沒有任何 問題,她只是老了。我於是設法打
人員。他如此有耐心,如此地溫柔, 普通年輕男孩子是很少會這樣的。 張義雄聽了我的話,非常高興。 53
│心鏡集│
他說,他不是神職人員,而是藝術
令我吃驚的是,張義雄居然要
學院戲劇系的學生,最有趣的是,
去做神父了,如此活潑好動的男孩
他告訴我他在演戲,因為最近他要
子,肯去做神父,我當然感到很好
扮演一個神父的角色,所以他一上
奇,後來和他爸爸聯絡的結果,知
了車就開始扮演神父。他問我對他
道張義雄由於演戲的原因而認識了
的演技印象如何。我當然告訴他說
一些神父,也因此就變成了天主教
我一點也不知道他在表演。
徒,對於他決定去做神父,也不太
張義雄又告訴我一件有趣的事,
意外,因為他知道張義雄雖然看上
他說雖然他一開始在表演,可是到
去嘻嘻哈哈,其實是一個很認真,
了醫院以後,就不再演戲了,因為
很嚴肅的人。
老太太對她的依賴和信任,使他一
很多年以後,我應邀去參加張
分鐘也不敢離開她,何況她又緊緊
義雄的祝聖神父大典,典禮莊嚴隆
地握住了他的手。他覺得他在醫院
重,有一段時光,張義雄要完全伏
裡的這一段時光,是他的一種新的
在地上,看上去極為戲劇化。我當
經驗,也會給他非常美好的回憶。
時心中在想:「張義雄,張義雄,
張義雄是那種話很多的人,他 告訴我他爸爸是清大資訊系的教授,
我知道張義雄一開始的工作是
原來我和他爸爸是朋友,天下就有
替大專同學服務,他會唱歌,會彈
這麼巧的事。
吉他,大專學生當然很容易地就認
以後,我好幾次去看張義雄的
同了他。一年以後,他忽然說,他
表演,我是外行人,沒有資格說他
希望將主耶穌的光和熱,帶到世界
是不是非常好的演員,只是覺得他
最黑暗的角落去,因此他已得到了
演什麼像什麼,他爸爸告訴我張義
主教的首肯,要去監獄傳教了。他
雄很認真,演神父以前真的找了一
也曾寫信給我,說他要努力地扮演
位神父和他住二個星期,也研究了
一個好神父的角色。他知道這個工
教義。又有一次,他要演一個築路
作是很困難的。
工人,這次他真的去做了一個一星 期的苦工,難怪他演得不錯了。 54
你不要又在演戲了。」
我常和張義雄的爸爸聯絡,他 說張義雄雖然非常認真,非常努力,
No.169 期
2017‧11
卻不能為很多受刑人所接受,他們
當我離開的時候,張義雄送我,
對他的反應可以用「冷淡」兩個字
和我殷殷道別,我問他為什麼這次
來形容。
成功了,他說,他這一次扮演的是
可是前個星期,我在報上看到
耶穌基督本人,他想了很久,終於
一則消息,說張義雄神父如何地受
想通了, 如果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
到監獄裡受刑人的歡迎,好多人就
界,他不會高高在上地講道,他一
是喜歡參加他做的彌撒。
定會謙卑地替大家服務,因此他決
我打通了關節,讓那所監獄的
定做一個工友,從洗廁所做起,而
典獄長請我去參觀,我的最重要目
且他全天候地住在監獄裡。很多受
的,是要看看那位張神父,究竟是
刑人都離開了監獄,只有張神父幾
為什麼能受到如此的歡迎。
乎永不離開。連除夕夜,也留了下
參觀到一半,我看到一位工友 模樣的人在洗廁所,他抬起頭來,
來。年初二,他回家去和家人團圓, 可是立刻又回來了。
忽然叫了起來,「你不就是李教授 嗎?」我也立刻認出他來,原來我
我問他:「你是不是又在演戲 了!」
們的張神父在洗廁所。我當時幾乎 講不出話來。 典獄長告訴我,張神父的確變 成了監獄裡的工友,我發現他什麼
張義雄說:「你可以說我在演 戲,可是演這一個角色,沒有台上 台下,沒有前台後台,要演這個角 色,幕就會永不落下。」
事都做,洗廁所、掃地、擦玻璃窗、
要離開監獄,必須要走過好幾
修剪花木。他住在監獄裡,和受刑
道門,有一道鐵門,是受刑人絕不
人一齊吃飯,當然他是一位神父,
能越過的,張義雄就在這道門前停
每天都做彌撒,而且監獄裡安排了
了下來。我走了出去,他留了下來,
時間,使他下午都在替一些唸書的
他在裡面向外面的我揮手道別,我
受刑人補習功課,他也在晚上講道。
終於瞭解「 幕永不落下 」是什麼意
雖然他是神父,他也是不折不扣的
思。
工友。
55
│淺談修道│
◎天孝區 吳銘修
─普惠眾生 記得幼時,觀看媒體報導或者茶餘飯後的時段,不難看到長輩們爭 先恐後地發表對施政者與其政策的評論,往往交換意見討論不到一下子, 情緒反應就變得激烈了起來,有的破口大罵也有的各執立場不肯退讓。小 時候不明白,總覺得現在生活不是過得好好的嗎 ? 為什麼大人們總要為了 不同執政者的施政方針吵鬧不休,這樣的口舌之爭到底能為生活改變些什 麼 ? 長大後才了解新聞裏頭報導的政策,原來跟自己的生活與權益息息相 關。這些政策左右了國際間發展的局勢、國家建設的方針,更直接地影響 了百姓生活的模式。因此,掌握政權者不僅僅只是權力的使用,更是人民 福祉的依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夫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 《論語.顏淵》季康子向孔子問為政治國的道理。夫子回答說: 正?」 「政, 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首先奉行正道,做臣民的表率,那麼在 下的人,還有誰敢不遵循正道呢?」政治對夫子而言,並不是一種特定 用來界定國土領域、行政管理、執行績效等名詞。夫子之政,有為政即為 人的概念,在上位言行舉止得正,即是風行草偃。子曰:「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也就是說夫子的政治 首要的是管理自己,使自己合乎中道、仁德兼備,則其他的作為也就依循 正道而生了。如同北極星不動而眾繁星圍繞著它,真理不變,所有的萬事 萬物都會遵照真理而生發、運作。夫子之教即便談論為政之道仍是以仁心 貫穿,彰顯內德光明自己為根本。內在光明了私慾盡除,自然而然流露公 心一片,念念皆為眾生。 反觀自己,有幸在道場學習承擔教育組職司,但是十多年過去了卻 未見學子走進道場欣欣向榮的景象,仍在計算著課程該怎麼安排,活動該 怎麼策畫才能吸引年輕人了解道場,主動探索自我與人生的真諦,承擔白 56
No.169 期
2017‧11
陽天使重大且神聖的使命。越是絞盡腦汁往往成效都不如預期,漸漸地後 學才體會到,在道場我們聽了許多道理,往往聽完了之後不是拿來反省自 己實踐了多少,而是拿來當做教導別人的教材。在這資訊量爆增的時代, 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機自己搜尋需要的資訊,何必聽人嘮叨呢 ? 年輕人不愛 聽人嘮叨,而長輩們看不慣現代人的行事風格,總要當起老師指導個幾 句。造成隔閡越來越深,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趨嚴 重。但仔細回顧眾多道親分享的經驗裏頭,不難發現真正成功改變這些問 題與人際關係的方式,都是自己先做好自己的本分,當自身的改變依照正 道而行的時候,他人一定也能夠受到感召,而不是習得了什麼樣高深的技 巧來操控這些局勢。後學反思,自己這些年究竟在道場做了什麼?為了什 麼而做?是掌聲?是形象?是別人的肯定?還是為了交差了事應付應付 而已? 這些年,台灣的道場慢慢浮現出遲滯的現象,常有人說:「怎麼辦 來辦去,老是這幾個?」覺得活動變化太少講課內容了無新意,於是開始 降低來道場的頻率,時間一久就不見蹤影了。似乎忘了,我們是為新鮮感 而來還是為了覺悟自己的本心,了自己的業力而來 ? 厚德大帝住世時慈悲 法語要我們先立乎這個「大」,也就是我們的仁心擺在前頭。後學這才了 解到,後學正是因為私心大過仁心,所以迷失了本。道場既然是道場,應 該是將道場的精髓光大地發揚出去,讓眾生受到天恩師德的感動,而不是 擺在活動的流程、表象,讓眾生僅僅只是受到活動氛圍的影響。前者的感 動是讓人延續、精進不斷的,後者的影響僅僅只是兩、三天的活動期間而 已。道場是修道的地方,因應世間的「變」能夠活潑化,但也要將精神和 氣度立於「不變」眾星才能拱之。 政是眾人的事情,治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就是政治。我們雖然 沒有執政者管理的實權,但我們都是政治的實踐者,因為眾生仍然待渡, 身為老師弟子的我們必須管理。而所謂管理眾人的事,即是管理好自己, 真心為了普惠眾生來,眾生方能受到浩瀚天恩的感召。也唯有體會上天垂 憐的恩典,這條路才能走得挺立不搖。 57
│聞思修│
◎三也
天的智慧 我 們 常 說「 天 生 我 才 必 有
望著香蕉樹結果低垂;再看著前
用」,造物主在創造每一種物種
邊藤爬滿地的南瓜,心想為什麼
時,必定有其智慧,而這個智慧
香蕉要長在樹梢上,而南瓜卻又
並不是只有我們表面上看到的,
要長在地上爬著藤一顆一顆的長
而是深入的去發覺,必定有著天
出來;想說為什麼不是香蕉長在
生的哲理。例如生命有長有短;
蔓藤上,這樣它可以不用那香蕉
距離有近有遠;味道有香有臭;
樹背負著,而減去香蕉樹的負
聲音有高有低等等,而這就是蘊
擔,香蕉應該可以長的更豐盛。
含在萬物眾生點點滴滴之道了。
而南瓜這麼大顆,卻長在那
小時候,跟著父母親種著許
看似無力的蔓藤上,如果長在香
多植物,總覺得不久後又有絲
蕉樹上,或許可以不受地表的影
瓜、南瓜、刺瓜、生薑、蕃薯等
響而長得更大顆,但想著想著,
植物可以吃了。但隨著父母親過
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上
世後,自己也隨著記憶去種植,
天安排好的。想著想著,中庸不
才發現原來一顆顆的果實,其實
是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
是得來不易的,而且每一種植物
育焉」,也就是說上天在造物時
的生長方式都有著很有趣的內
必定將每一個物種都安頓得適
涵,或許這就是長輩們常說的
切,才能中和而美。
「呷果子拜樹頭」的意思。
58
如果香蕉長在地上,那麼鐵
有天獨自坐在自家院子裏,
定無法長得一串一串的,因為隨
輕鬆地享受難得的暫時寧靜。遠
時會被動物踏踩,但它長在樹上
No.169 期 不只和香蕉樹形成了美感,也因
有時想想,如果每個孩子都
為可以閃避動物的踏踩,而能長
給予一樣的教育,他們會一樣
成一串串美味的蕉果;南瓜不也
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是一樣
一樣嗎?長在地上隨著蔓藤成
的」,因為他們都有著他們的優
長,雖然蔓藤可能無法支持著它
劣處,但優勢又不一定是一定的
那碩大的果實,但造物主卻讓它
成功,而劣勢也不一定是一定的
依托在地上,讓它能不需憂慮的
失敗,因為優劣勢都得靠努力來
成長,一顆一顆圓滾滾的南瓜長
成功和翻轉,這就是上天給我們
在地上,也有著一種和諧的美,
最奧妙之處,也是最美之處了。
也不用擔心自己變大還沒成熟,
難怪老子會在道德經第二章述說
樹幹就支撐不住而倒下,所以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上天真的是聰明的造物主,各按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
其司,各有所用。
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
每次在種植時,總是在想,
高 下 相 傾, 音 聲 相 和, 前 後 相
造物主太厲害了,因為祂不只創
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
造了各式各樣的萬物,而且還賦
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
予了它們懂得自己的優劣勢,像
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南瓜藤蔓細小無法負重,但它懂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即給了
得趴附在地上,讓大地承受南瓜
我們上天造物最美好之處,也訴
的重量,它只需將養份不斷不斷
說著箇中的道理了。
2017‧11
的傳送到南瓜裡,讓它不斷的長 大,而人身為萬物之靈,不也一 樣嗎?孩子小時候也要依附在父 母身邊長大,但卻也賦予每個父 母教育孩子的功課。
59
│聞思修│ ◎龍津
覺海紅塵 這紅塵是覺性的法海,苦樂逆順道在其中,萬事萬物蘊涵般若 空性,故吾人須藉萬事萬物體證萬法。 解深密經云:「若諸菩薩能於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無相之法, 則能斷滅雜染相法;若能斷滅雜染相法,則能證得一切清淨相法。」 依他起相就是因緣會遇所生的心相,亦即「思惑」(貪瞋癡慢 疑的雜染相)見惑(身見邊見 邪見 見取見 戒盡取見)起惑造業受 苦謂之輪迴。 故達摩祖師破相論:「三大阿僧祇劫即三毒心」,人的念念當 中三獨之念如無量恆河沙數;一念一劫不能不慎,三大阿僧祇劫由 此而來。 大般涅槃經 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天人之中,誰為繫縛?」 答言:「憍尸迦!慳貪嫉妒。」 又言:「慳貪嫉妒,因何而生?」 答言:「因無明而生。」 又言:「無明,復因何生?」 答言:「因放逸生。」 又言:「放逸,復因何生?」 答言:「因顛倒生。」 又言:「顛倒,復因何生?」 答言:「因疑心生。」 若能於世間紅塵以心對境,不起雜染,護持本心,便能「翻將覺海 做紅塵」以「有情覺有情」!
60
No.169 期
2017‧11
曾有一出家法師以為咱在家居士不懂佛法。對三位在家坤道說:「你 知道嗎?出世做女生業障是很重的!」 其中兩位坤道低頭自卑,另一位則回答:「這位法師!佛陀不是這 樣說的,佛陀說:『不論男女,若能俱備四法,當下即是丈夫: 一、近善知識;二、能聽法;三、思惟義;四、如教修行;若你是 男生不具備此四法,則不能稱丈夫;若你是女生,當下具備四法, 則稱丈夫。』」那位法師當下啞口無言,馬上改口:「不錯嘛!你 善說無礙!辯才無礙!」如果沒這位前賢的明理,那我們修的道豈 不被踐踏!所以明理很重要,理路清楚很重要!教化一切更重要! 現今修行要做到 一、菩薩行處(菩薩到的地方,救苦救難) 二、般若生活(修道生活化,生活修道化) 三、法界融合(五教合一) 四、創造歡喜(以歡喜供養十方) 真正有大眾化,平等性,一生只做一事又何妨-行菩薩道。 祖師云:「逆順相爭是為心病。」心病一起心魔必侵! 所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大悲心陀羅尼經觀世音菩薩對諸天 天人及十方菩薩言:「大慈悲心就是平等心,就是無為心。就是無 染著心,就是空觀心,就是恭敬心,就是卑下心,就是無雜亂心, 就是無見取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大慈悲心就是心的相貌。」 本心的相貌是大慈悲心!本心的相貌是「於一切法中絕不起煩惱, 絕不惱一眾生」。覺則清淨大海,迷則恩怨人生。 紅塵滾滾翻滾著眾生輪迴的恩怨人生,而我等同修,因為有道,因 為有覺,無為無相,佛佛道同以有情覺有情,翻將覺海作紅塵-從 無為而來回向無為而去。 但願同修大德以此共勉,藉此而有法喜共鳴。
61
朱怡菁 │ ◎
皆有所養的修道觀 鰥寡孤獨者
修道小品 │
人的一生如同海浪一般時而平靜,時 而洶湧,我們都無法預料明天會有怎樣的 遭遇,生、老、病、死,這四個階段是我 們必經的過程,但在這過程之中有更多的 狀態是上天給我們的關卡,如同《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 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 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在這一段 述說著年老無妻的稱做鰥夫,年老無夫的 稱做寡婦,年老無子的人稱做獨,年幼喪 父的稱做孤,這四種人,分布在世界各處, 滿腹苦衷無處訴說,甚至窮困潦倒。當時 齊宣王詢問了孟子要如何實行仁政,孟子 分享了從前文王的故事,這四種人,都是 天下有苦無處訴說,真是窮困的人,所以 文王發布政令,施展仁德,一定先顧念到 這四種人。如果有認真的觀察我們的社會 有許多的福利政策以及福利設施都是為了 要照顧弱勢,讓我們發揮同理心,去體諒 他人的切身之痛,或許我們沒有經歷過, 只需一份善心去對待,用溫暖的心去讓對 方感受,世界會越來越好。 中華文化經典眾多,我們光讀經典詞 句本身吸收聖言量以外,資訊眾多的時代, 我們當聽到一句話的背後所屬的涵義是什 麼?孟子也提到《孟子.萬章下》:「頌
62
No.169 期
2017‧11
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
「不得已」。許多尖銳的話語背後,
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朗誦古
可以了解這個人受了多少的委屈,
人的詩句,研究閱讀古人的著作,
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背後,多一點
而不知道他的為人可以嗎?我們更
體諒,明白大家來這世上都有屬於
要去考證論述古人的時代背景和身
自己的課題要去突破,以及自己的
世言行,這就是和古人交友了。其
關卡要去面對學習接受。文字片面
實後學是感受到當我們聽到老前輩
上 說 得 可 真 輕 鬆, 前 輩 常 提 的 轉
開荒闡道的經歷,如同後學在堂慶
念、放下,到了要面對的時候要落
聽到維陽點傳師分享在內地的一位
實可真是不容易,這都是我們要學
壇主老淚縱橫的說「生為安東人,
習的功課。
死為安東魂」砥礪自己,這句話後
厚德大帝的愿力,屬於大家的
學回想了安東道場從厚德大帝發大
家「安東彌勒山」,就是要創造老
願把道傳到台灣的經歷,留在內地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的人必須戰戰兢兢地吃了我們想像
幼的「世界一貫村」,讓鰥寡孤獨
不到的苦,還能到現在不退志的說
者皆有所養。就是要我們去善待身
了這句話,後學在台下聽得眼淚直
邊的每一個人,如同家人一般的對
流,修辦道的起心動念、身心俱疲,
待才是真正的道親,讓所有的人來
要如何與安東的老前輩相比,我們
到彌勒山如同回到家一樣,並持著
有老前輩們當初的修辦精神嗎?
總壇的目標去落實,立身行道,讓
台灣是個 包 容 性 很 強 大 的 國
我們成為上天的化身,把道傳到世
家,可以包容很多不一樣的聲音。
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人知道
聲 音 和 文 字 的 背 後, 有 多 少 的 時
我們有一個上天的家。
代背景以及經歷是會變成這樣的文 化,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對和錯,只 有角度的不同。如果只有理性,那 世界只剩下對錯,就看不見別人的 63
│修道小品│ ◎教定區 張峻豪
說不清楚的感覺 在這一年之中,多次來回新竹-彰化之間,除了年節的塞車,還有開車 開到睡著之外,猶記得幾次奔馳在國道三號上,儀錶板數字持續加速進行中, 突然間引擎沒有馬力,踩下油門完 全沒有反應,但是播放的音樂還在 繼續,也忍不住又跟著唱了兩句, 所 以 證 明 電 瓶 還 有 電, 沒 有 油 門 的情況下,只能跟著減速的車身慢 慢滑行至路肩暫停,這樣的情況就 有發生了幾次,還不只是發生一次 而已,很巧的是幾次熄火都是在同 一路段附近,避開了車流量,後方 也沒什麼來車,停到路肩之後,又看到內車道多了好多車在超車, 以往行駛 在高速公路上,都是看到別人的車子拋錨,在路邊停車閃雙黃燈,在路邊等 待救援,沒想到,有一天會是自己發生這種事情,這種事情真的很難形容, 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如果熄火的時候睡著了,也許人生就如此的 SAY GOODBYE,這真的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 在國道上睡著的情況,當然也不只有一次,常常都會在彰化系統國 3 轉 國 1 路段就塞車睡著,這也是常有的 事。在塞車前,常常都會先到清水服 務區休息片刻,喝杯咖啡,享受返回 監獄前的悠閒,但進入塞車路段,還 是會想闔上眼。有時候時間比較倉促, 連清水服務區都沒時間停留,經過大 甲眼皮就開始沉重,回想起來常常會 說:「睡一覺醒來就到彰化了。」自
64
No.169 期
2017‧11
己睡意盎然,肯定上天會幫你抓穩方向盤,真的是把生命全部交給上天了,完
全沒有會意無常的可怕。 自從車子開始會熄火之後,回彰監的路上完全沒有了睡意,開始戰戰兢 兢,隨時注意路況,認真面對世事的無常變化。就像我們的身體,如果突然停 止心跳,還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再繼續跳,應該要讓生命更有價值。人生沒有太 多的彩排,唯有靠自己把握當下的精采,如《老師的話》「這世間什麼是有保 障的?肉體只不過是暫時借用的,不可太執著。如果你愛你的肉體,就要讓它 發揮善的功能,使你的生命活得有價值,那才是真正愛你的肉體。世事是無常 的,何時會發生什麼事我們都不知道,因為你們智慧未開,所要的、所愛的、 所迷的太多,煩惱也多,所以才會對真理不得而知。」 車子熄火,重新轉動鑰匙就可以再次發動,但人生無法重頭再來過,時 間和生命都只會向前,就像很多老人在監獄裡因病而終,就這樣到了盡頭,生 命沒辦法再次啟動,時光不回頭,人性的轉變在監獄的這一年當中看了許多。 有幸能夠修辦道,借假修真,藉著這個假體立愿了愿,那是多麼殊勝的,過了 一年等著退役的那一日,按下汽車遙 控開門,發動引擎即將踏上《歸鄉》 的路途,不禁唱出了幾句:「我生長 在這時代裡,有幸求道和修道,明白 了道,肯定了自我,才知生命有古老 的家鄉,肯定老
尋找我培育我的苦
心,使我不落六道,不戀天堂,抱持 著三寶直達理天,快樂無阻的面見老 娘。」彷彿這一次踏出來監獄大門, 即將回到了老
的懷抱,十個月在監
獄裡的生活,完。 就在退役之後,進入了一貫人才 專修苑 13 屆,展開三年的學苑,也是 三年的學愿,不過這就待續了。 65
│心得寫作│ ◎世善區 吳志豪
漣漪波光 水滴落鏡,漣漪陣陣,圈圈光環,漾漾波光,漣漪外散,如同佛堂上的無 極圈,平平順順,散發光芒,指引我們光明的道路,洗淨我們的心靈。在一個 下著雨的午後,後學有這樣的感觸,雨水滴落地面,漣漪陣陣,向外擴散,一 圈一圈,相互碰觸而融合,如同佛堂的大家庭,彼此從互不相識至相遇在這片 和諧世界,不論我們接近佛堂的目的有無相同,但總能因這個光明的園地互相 學習、共同成長,而顯得美好,使佛堂裡學的知識更貼近生活。 後學相信一個人的影響力可以帶動更多人接近佛堂,共同參與。此時想到 上回和家人回到印尼娘家時,在離台灣千里遠的地方,在路上偶然見到後學熟 悉的佛堂,很巧的,車上的司機也已茹素多年,司機表示有時來自台灣的前賢 會到這裡,將佛堂的文化與精神傳承下去,如似一圈圈的漣漪,雖淺淺飄於水 面,卻擴散深遠,我們亦是如此,藉由前賢們的引導與關心,使我們認識這純 淨多元的境地。這一年來,光陰似水,不再復返,後學可清楚感受佛堂也和我 們一樣,逐漸成長茁壯。人會成長,總會走出社會,面對千千萬萬種人們,已 升大三的後學,無不對未來生活感到徬徨與迷茫。 後學接觸佛堂後,在部分課程中,討論到各種壓力問題,分成當下及尚未 發生的事,我們並不知道前方的路是否曲折,每道岔路皆是不同的選擇,結果 當然無法預測,總總未知的人生旅程,使容易想得多的我難免感到徬徨,但也 聽過許多前賢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後學可以從中得知「活在當下」的真諦, 佛堂如同一艘航行於海上的船,在不同的碼頭,總有追尋夢想或想解開疑惑的 人們登船,來自不同碼頭的人們,各有所長,彼此鼓勵協助,傳達知識與善念, 共同將這艘船耀眼的航行在廣闊的世界,陪伴我們度過高低起伏的人生旅程。 這次出外旅遊後,更覺自己其實很渺小,我們都是獨特的個體,當彼此 相遇時,也清楚意識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某次經由語婕壇主介紹,認識了敦化 班,佛堂內各自有不同小組,大家都為同一件事情付出,後學接觸了打字這項
66
No.169 期
2017‧11
勤務,在資訊室裡,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當下氛圍輕鬆愉悅。在打字的過程中, 也可間接聽到講師的經歷分享,可謂身心靈充分滿足,正因為我們經歷的事物 不相同,能夠在這裡聽見對方的處事態度或方法,隨之豁然開朗,原來,我們 也可以這樣做,在生活中落實、心中轉念,隨緣而圓。 後學二十之初,轉變大人的過程不太真實,在現實社會裡,也將面對不同 的人事物,人生無法近乎完美,我們應該學習佛堂中前賢們的樂天精神,後學 本身較追求完美,在過程當中,似乎忘了發自內心的快樂,有時在佛堂中,看 著叔叔阿姨們真誠地為這個大家庭努力付出,溫暖而有溫度的笑容體現了叔叔 阿姨們享受其中。後學長大後,或許在忙碌之餘,忘了自己何時已沒有發自內 心的歡喜微笑,在這溫馨的大家庭中時時提醒後學,真誠地享受一件自己熱愛 的事是很幸福地,不自覺的笑了,保持赤子之心,時時感恩身旁陪伴我們的家 人、朋友,因為你們,後學過得很好,我們如同漣漪般,彼此相聚融合,散發 漾漾光采,雨後的天空,湛藍天清。 漣漪波光,光照大地,相連融合,和氣為人,孝已流傳,順名遠播,因為 你,因為我,彼此建立在同一件事情上而更靠近了,我們持續航行在廣闊海洋 中,共同努力掌好舵,朝著光明而去,人人心中自有佛,心內明光照映身,指 引彼此人生路。感念天恩師德,前賢慈悲。
67
│參學見聞│◎戴素娟
厚德國際學校 夏令營參訪心得 感念天恩師德,祖師鴻慈,厚德大帝聖靈護佑,經理慈悲 提拔,讓後學有機會到柬埔寨茶膠省的厚德國際學校參訪學習 夏令營活動,茶膠省市位於柬埔寨的南部,擁有得天獨厚的自 然美景,8/5 當我們一行人搭機到金邊機場,踏出去的那一剎 那,便嗅到了純樸的人文氣息,當蘇莘林壇主來機場接我們去 享用在柬埔寨的第一餐 - 午餐時,馬路上的場景讓後學印象深 刻,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機車、三輪車都互不相讓的快速地奔 馳。一台機車可以乘坐 3-5 人,一台廂型車更是可以容下十幾 二十位,景象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十年前的生活及經濟條件更 貧苦,可想張松煙點傳師剛到柬國開荒時之艱辛,憑點傳師不 放棄的開荒精神,克服了一切,才有現在的一片大道場。 車子開了近兩個小時從金邊到茶膠,來到了厚德國際學校 彷彿來到人間淨土,當學校的點傳師、壇主、辦事、學生親切 的接待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但讓後學印象最為印 象深刻的是學生展現出從容莊嚴的佛規禮節,大家進佛堂前都 會將拖鞋脫在佛堂外面,赤腳進佛堂參拜 ( 聽說當地佛教認為 赤腳進佛堂是一種尊敬神的行為 ),首先是他們在拜香前整理 佛堂,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拜墊也是一一的擦過然後整齊擺放, 絲毫不馬虎每一個動作,而學生整齊乾淨的服裝儀容也讓後學 讚嘆,制服都很整齊看不到有皺皺的,這代表對上天的敬心。 68
No.169 期
2017‧11
接著是他們的執禮與讀誦經典,雖一年級不會說流利的中 文,但是執禮與誦經卻是莊嚴又清楚。每天五點起床,五點半 拜早香,早香後是一千五百叩首,叩首後是誦經點 ( 彌勒救苦 真經、心經、百孝經、濟公活佛救世真經 ),誦完後就是靜坐, 非常的充實。嚴謹的佛規禮節展現出挺立的修辦道精神,蘇壇 主說這是入學的標準,可見學生求知上進之心,讓人感動及反 省,在佛堂的學生都是笑容滿面做任何事,沒有怨言沒有偷懶, 真誠的奉獻並勇於承擔,想想在台灣的我們,是否因為太過人 性、生活太安逸而變成太隨性?雖民情不同,但大家都在修辦 道,讓後學深知自己該好好的加油。 點傳師常慈悲:「人才是上天的辦事員,是道中的棟樑」, 所以道場在培育人才不遺餘力,要我們低心下氣、謙卑有禮、 勇於承擔並積極負責、更要以身示道做標竿,我們都是有渡化 眾生的使命,在柬國看到人才的培育及落實禮節並積極辦道, 使我們深深明白在台灣的我們要加倍的努力向上,要自律來要 求自己,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此行參訪非常充實有 意義,也敬邀前賢們若有機會必前往護持厚德國際學校,將會 有在台灣無法體驗的感受及感動。
69
│參班心得│
親子幸福家庭營 花絮及學員分享 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好的老師是家長
「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好的老師是家長」-覺證文教基金會於內 地以中國傳統文化及經典教育來內化每個人的內在,並於各地舉辦親子幸福家 庭營已有十年之久。本次活動由李晏林經理所規劃,並邀請覺證文教基金會來 台舉辦,由中華宏宗傳統文化推廣協會協辦,原汁原味在台灣呈現。時間於民 國 106 年 9 月 9 日及 9 月 10 日,地點在桃園渴望會館。這次活動很特別的是, 家長必須夫妻二人共同參與,還必須帶著小孩來參加二天一夜的親子幸福家庭 營。所有的講師均從香港、中山等地,不遠千里而來,有的講師是在參加覺證 文教基金會所辦的活動後所感動而轉為志工,想讓更多的家庭能夠受此活動的 影響而有不一樣的體悟。 70
No.169 期
2017‧11
以下是班員及工作人員之分享:
1. 教勇A區--羅沛濘 後學來自台灣新竹,43 歲,職業美容美髮設計師。後學有了一個女兒現 在國小四年級,她在幼兒園就被老師發現有學習遲緩,當下我不相信,後學就 帶她去醫院評估,社會組也來協助,然後評估出來說要治療語言,我只知道跟 小孩說話我們兩夫妻都用猜的,因為她的表達方面不好,讓我們沒辦法可以知 道她要的是什麼、說的是什麼,現在上了兩天的課程後,讓我知道怎麼跟小孩 子互動與溝通,不會一直因為小孩的不是又跟爸爸吵架。課堂上有很多都是談 到我跟老公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在打醒了後學,讓後學也更容易和女兒相 處,聽了講師分享內容幫助我的家庭,改善了我們夫妻的負面陰影,讓我現在 過得很幸福生活,真是功德無量。後學老公聽完課真的改變好多,現在都會注 意自己的行為脾氣, 不愛亂發脾氣,不然 他一發脾氣,我跟我 女兒心情就不好,有 時候女兒也會害怕, 課程真的可以幫助我 們的家庭和諧,在安 老師、尹老師、高主 席的引導之下,所有 的講師分享以及老師 71
分享,讓後學、老公、小孩受益良多,回家後生活品質提高了,有了好想法, 思想都不同。高主席教導我們如何放下、夫妻的良好溝通,以及兄弟姊妹的 和諧等,受益良多。後學要好好珍惜相處在一起的時光,這是上天給我們的機 會,也是最好的禮物。愛的傳遞讓我知道要改掉我的毛病,老師給了我正面的 方法,我回家就照著去做,真的很有效果。比如說叫小孩子起床的時候,要她 眼睛張開等一下再下床,給她愛的抱抱超讚的。講師終於解開我心中的結了, 我也知道該去怎麼面對事情,感覺現在好像長大了也懂事了,不然我很幼稚所 以才會跟老公吵架,後學上完兩天課,我跟老公和好了,不跟老公計較很多芝 麻小事,也就是因為上完課幫我化解我以前的不是,例如鬧情緒,講話太大聲 自以為是,現在後學過得很幸福的生活,希望我的幸福能帶給大家幸福圓滿。
2. 化力區--彭湘怡 感念天恩師德,祖師鴻慈,老前人大德聖靈護佑,感恩各位壇主、辦事、 前賢們慈悲成全,讓後學可以參加第一屆幸福親子家庭營,後學跟孩子很少有 機會可以共同學習的時間,在這次機會讓我們彼此都成長許多,教育的問題常 圍繞在我們做父母的腦袋,總是聽聽這個專家講,那個專家講,但在這次的學 習找了到答案。過去學校老師總是問孩子未來要成為什麼?是工程師,律師, 醫生……溫金海老師點破這只是職業,並不是人生的價值,讓後學開始重新思 考,應該教育孩子的「心」,從父母做起,透過讀經典的方式,能讓我們找到 做人處事的依歸,用「愛」與「感恩」的方式來與孩子相處,孩子在這氛圍中 潛移默化,養成為正面積極的想法,能對社會能有所貢獻。活動結束回到家, 72
No.169 期
2017‧11
後學發現能更有耐心可以跟孩子溝通,後學學習心得分享給朋友們,也得到很 多回響,姐姐不時還會唱著營隊教的歌,內心充滿歡喜,感恩這次的學習。
3. 教全區--蕭國良 開始聽到有這個親子幸福家庭營的時候,就覺得一定是很棒的營隊。當聽 到岳母說起有這個營隊,要我們夫妻一起參加的時候,後學是二話不說,而且 充滿期待。 後學是巨蟹座 A 型男,是從小就對「家」是非常有美好憧憬的人。當自 己在家庭還只扮演兒子角色的時候,還沒有特別感覺家庭和諧有多困難,ㄧ直 到自己成家之後,自己身邊正式多了一個成員,身份除兒子之外,開始多了個 丈夫角色也需要扮演,才覺得經營一個家庭是這麼不容易,況且我的小家庭成 員還沒有孩子,僅有夫妻,是非常單純的組合而已,經營起來,就覺得不容易。 所謂每個家裡都有一部經,好念歹念都是得念。 來營隊之前,在檢視自己現在的夫妻關係,覺得自己身為一個丈夫,做得 很失敗,後學太太與我的原生家庭一起生活,可想而知,太太才開始加入我的 世界,開始適應新家人、新工作及新的生活環境,面對未知的壓力可想而知, 唯一熟悉的只有我而已,當太太有一些情緒有一些意見,當然只能跟我表達, 在感受到太太的壓力或是要求,身處太太與我原生家庭橋樑的我,當然非常想 要體貼我的太太,當然要有包容,但是覺得自己做得並不夠好,沒有把橋樑搭 好,未能使我的太太融入到我的原生家庭裡。
「體貼別人的感受 是我不自覺習慣的溫柔 可是遷就到失去自我 心裡說不出有多難過 表達不同的感受 容易被誤會是批判什麼 我在用心地不停摸索 如何不激動也能溝通」 這首歌的歌詞,精準的表達我最真實的感受。 不喜歡發脾氣,卻只能接收別人的負面情緒,立場不同,一句無心的話也 能引發戰火。 73
所以,更感謝來自香港的主辦單位覺證文教基金會能舉辦這次的親子幸福 家庭營,讓後學覺得幸福家庭的理想並非妄想,而是踏實可以實現的。高主席 一堂和諧之道,從自身經驗,告訴透過傳統文化的學習,從孝道開始做起,更 是從自己的身心和諧開始做起,自然可以以自己為圓心開始去和諧夫妻關係, 慢慢擴大和諧其他的關係。 另外,一堂鄧斌老師的課,在老師身上看出鄧老師對於經典的體會與深 入,來自於每天踏實的研讀,生活無處不是道,經典的內涵深化在自己的內 心,落實在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上,能像鄧老師力行經典的話,那哪裡還不是道 場呢? 最後,更要談一 下安老師的「愛的動 力與家庭溝通」這堂 課,強調愛的傳遞方 式(表達愛的方式), 要有高效率的傳遞愛 的訊息,是要講方法 的。安老師分享愛的 語言,要肯定言語、 要珍惜相處、要精心禮物、要服務的行動等等非常受用的方式,雖然安老師說 這是一堂親子教育的課,但我感覺安老師教我們這些愛的語言與方法,應該適 用在每一段關係上,用心就會有感受,可以提升給愛的效率,也提升對方接受 愛的能力。後學也認為人事間最重要的就是愛,是我們一輩子都需要探究的課 題,而經典的背後告訴我們的就是愛,就是一種愛要怎麼做的教科書,也是愛 具體的行動方針。 74
No.169 期
2017‧11
能參加這個幸福家庭營真的是太棒了,感受非常的深刻,我相信如果每 個家庭都能接受到這樣的營隊課程,能一起來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是可以帶給 我們身心和諧、夫妻和諧、家庭和諧。如果都能家家讀經,依照經典的方式去 付出愛,那每個家庭一定都幸福快樂,若每個家庭都能幸福,那我們的社會國 家怎麼可能會不安定呢!希望以後可以增加舉辦的頻率讓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 與,如果需要協助,後學也會全力護持這個營隊,真心希望能給每個家庭都能 幸福圓滿。
4. 教全區--孫詩婷 九月九日的早晨,帶著一顆輕鬆愉悅的心至龍潭渴望會館參與第一屆親子 幸福家庭營。此課程資格要求為「親子」,後學和先生還未有孩子,是託後學 妹妹小孩的福氣,以乾媽乾爸的名義參與之。在後學參與過的佛堂課程中,這 是第一次不在佛堂辦,移至外面的飯店辦,為了就是讓平常較少接近道場的家 庭,不因地點而感覺有所拘束。 一進飯店大廳,一如往常地,有很多前賢親切的接待著我們,只是我們通 通變成了「老師」, 因三人行必有我師 焉,所以連小小朋友 也都變成了老師。大 部分的家長都以為, 所謂的「親子營」應 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 上關於親子互動的課 程,沒想到一去就拆 75
成了父母和孩子兩個 班進行課程,但兩天 課程下來,家長學習 慢慢放下、放手讓孩 子成長,父母和孩子 雙方因此而能有效的 吸收學習。 此次營隊主旨為闡發中國傳統文化,從自身歸零、家庭溝通、企業管理至 現代社會剖析,皆是環繞著傳統文化去闡述,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層的認 識及體悟。第一天晚上的影片欣賞,主題是「母雞打鳴」,讓後學邊看邊覺得 慚愧,主講人談到她內心的種種偏差的念頭,怎跟後學的壞念頭這麼的如出一 轍。在後學這個年代,不但已男女平權,甚至慢慢走向女性主義至上,後學也 盲從的認為現代女性不是為了先生和孩子而活,應有自己的一片天。因觀念有 所偏差,而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先生,傳統文化中所講的女德,任一 德後學都沒有落實。 感謝這次營隊老師遠從中山、香港至台灣,用心課程安排及善念的感染, 讓後學可歸零學習,從中對照自己的心,即使是親如父母或先生,也需謙卑尊 重,更要學習如何察覺身邊人的優點,進而去稱讚。參班中的感動若無法持續 不斷,那只是曇花一現,由自身做起勇於突破及改變,相信善是能感染我們周 遭的每一人的。
5. 工作人員--蔡語庭 於西元 2017 年 9 月 9 日到 9 月 10 日,宏教分壇舉辦了一個突破以往,並 選在桃園渴望會館,舉行為期兩天一夜的「親子幸福家庭營」活動,人數有近 百餘人之多,更是從古至今未有的類型活動。 很感恩上天慈悲、各位點傳師厚愛,讓後學有機會參與這次營隊的工作, 回想起整個籌畫過程,將近快半年的事前準備,從無到有到結束,每一位都是 如此盡心、認真,是第一屆所以特別戰戰兢兢,是期許未來每年都辦,所以認 真思量每個環節。 76
No.169 期
2017‧11
感恩協辦單位 - 中華宏宗傳統文化推廣協會全力支持,感恩主辦單位 - 香 港覺證文教基金會全力支援,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中,都有滿滿的感恩與感 動,每一位都付出了許多愛心、關心、用心,整個籌畫過程非常齊心,並一起 營造出許多歡樂、溫馨的氣氛,沒有覺得疲累、沒有覺得辛苦,只有滿心的歡 喜,大家就像一家人,共同為營隊付出,互相關心、扶圓補缺、盡心承辦。 此營隊雖已結束,卻是另一個開始,我們還有許多相關的活動接續承辦, 例如:女德班、茶道課程等等活潑課程,我們也期許未來的每個活動,都能有 不同的突破與發展。
後學有幸在此活動擔任組長的任務,也是禮儀小組成員,維陽經理特別交 代我們,要對每一個人,即使是小孩子,也要大聲問好(老師早上好、老師辛 苦了),因為不論是大人或小孩,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落實「三人行必 有我師焉」之理念。有一堂「孔子與現代社會」溫金海主席認為,「不能讓小 孩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誤導大家許多年,人生不是短跑,而是像跑馬拉松一 樣,我們要贏的是在終點,而不是一直偃苗助長。 鄧斌老師一堂「傳統文化與企業管理」,聽起來二者似乎是衝突的,但鄧 老師源源不絕的經典論述,沒有深厚的深入研究是達不到的。還有最受大家喜 愛的「愛的動力與家庭溝通」,安風濤老師說明,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 錯誤的表達,沒有讓我們做家長的這份愛,傳遞到小孩身上,往往小孩無法體 會,而造成誤會,甚至發生憾事。聽到這句話後學非常震憾,因為後學真的就 是如此,感覺小孩離後學越來越遠。聽完這堂課後學改用不一樣的說話方式, 女兒不只是聽懂了後學想要的,也感受到後學對她的愛,改善了我們的關係。 最後要謝謝主辦單位及協辦單位能夠舉辦這麼優質的活動,並且期望活動 能夠每年繼續辦下去,有賴各位前賢廣邀有志之士,將這份感動能傳遞給更多 人、更多家庭,讓更多家庭能更和階,關係更緊密。
77
功德芳名錄
黃新富
400
曾士哲
1,500
蕭鴻明
200
張嘉益
400
高鈺穎
100
黃晟哲
300
曾銀貞
200
易筠銣
100
謝德祥
2,000
張容彰
200
高誠澤
100
陳劉懿慧
張瑞鳳
200
高鈺頵
100
陳沛鈞
200
趙信義
2,000
柯慶宗
2,000
鍾佩玲
200
李楊剩
1,000
楊文堯
1,000
鍾易男
200
(功德迴向林蘇紫梨)
陳世仁
1,000
曾玉貞
200
曾琬婷
300
金秀雅
1,000
曾韻文
200
曾琬喻
300
莊竣崴
1,000
曾韻仁
200
林侑誠
3,000
吳佳儒
1,000
張容彰
200
蔡維慈
150
林秀瓊
500
(助印經典)
曾進雄
150
200
曾逸祥
200
(助印經典)
林明達
300
張瑞鳳 李忠峻 . 李文家 李岱瑾
36,000 (功德迴向)
(功德迴向) 林萬勝
2,000
3,000
(功德迴向亡父母) 藍悅瑄 . 藍紫榕
1,000
作木鐵有限公司 陳煌文
1,000
陳梓維
1,000
曾文良
1,500
曾國棟
1,500
曾國樑
1,500
曾淑芬
1,500
本欄之功德記錄,自 106 年 9 月 1 日至 106 年 10 月 31 日止。感謝您的發心,由於您的贊助, 使天道福音傳遞十方,眾生普獲法霖。祈祝上天垂慈,諸佛護佑,光明無量。
78
仟
佰
拾
萬
仟
佰
拾
元
◎寄款人請注意背面說明 ◎本收據由電腦印錄請勿填寫
郵政劃撥儲金存款收據
萍江竹刊係贈閱性質,歡迎各界賢達贊 助護持,以永續流傳,功德無量。
帳號 戶名 姓名
收款帳號戶名 存款金額
通訊處 電話
電腦紀錄 經辦局收款戳
各地十餘個國家,與天涯佛子廣結法緣,因此,祈望各方前賢大德共襄盛舉,參贊助印。
萍江竹刊更歡迎公司行號、企業團體及個人的助印或認捐,將這份法喜與世界各地道親前
賢好友共同分享,這即是「弘法心、報恩行」,功德無量。並歡迎加入「萍江之友」。
79
郵政劃撥儲金存款單
(小寫)
金額 新台幣
提供您方便至郵局劃撥。
98-04-43-04
5 0 0 2 4 7 7 5
經辦局收款戳
財團法人台灣省新竹市宏宗聖堂道學院 寄款人
虛線內備供機器印錄用請勿填寫
為使道親前賢便於助印,每一期附上劃撥單,
萍江竹刊是贈閱性質的刊物,感念天恩師德,創刊迄今已逾百期,每一期都發行至海內外
「施比受更有福」
茲匯此款作為:(請打 ) 1. 贊助安東彌勒山專款 2. 助印萍江竹刊 3. 加入萍江之友 4. 寄感謝狀 5. 不寄感謝狀 6. 寄萍江竹刊 7. 或其他請註明
通訊欄(限與本次存款有關事項)
2017‧11
No.169 期
郵 局 收 訖 章 者 無 效。
列印或經塗改或無收款
係 機 器 印 製, 如 非 機 器
三、本 收 據 各 項 金 額、 數 字
郵局辦理。
填妥之查詢函向各連線
時, 請 檢 附 本 收 據 及 已
二、如 欲 查 詢 存 款 入 帳 詳 情
保 管, 以 便 日 後 查 考。
一、本收據請詳加核對並妥為
注意事項
郵政劃撥存款收據
2 本聯由儲匯處存查 210×110mm(80g/m 模)保管五年
交易代號:0501、0502 現金存款 0503 票據存款 2212 劃撥票據託收
域存款,需由帳戶內扣收手續費。
八、帳戶本人在「付款局」所在直轄市或縣(市)以外之行政區
七、本存款單帳號與金額欄請以阿拉伯數字書寫。
寫,以利處理。
符;如有不符,各局應婉請寄款人更換郵局印製之存款單填
。帳戶如需自印存款單,各欄文字及規格必須與本單完全相
六、本存款單備供電腦影像處理,請以正楷工整書寫並請勿摺疊
五、本存款金額業經電腦登帳後,不得申請撤回。
四、本存款單不得黏貼或附寄任何文件。
三、倘金額塗改時請更換存款單重新填寫。
二、每筆存款至少須在新台幣十五元以上,且限填至元位為止。
;抵付票據之存款,務請於交換前一天存入。
一、帳號、戶名及寄款人姓名通訊處各欄請詳細填明,以免誤寄
請 寄 款 人 注 意
徵求各分壇或各區 ﹁非常態性﹂的活動報導
80
讓地球村每一個角落與道有緣的人共同分享您的法喜, 也為道場活動留下珍貴的回憶。
願以此功德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慧圓成勝善報
│開闡十方 │◎宏宗總壇道務組提供
安壇福音 共築彌勒大愿 「白陽末期,災難重重起,眾生飄泊在茫茫人海裡,誠心勤修道,快把 寶船造,別讓狂風暴雨吹倒。只要日夜勤渡航,縱然沒有大輪船,小船一樣 載人上天堂,只要時刻把道傳,縱然沒有高樓房,茅屋就是大佛堂。心裡有 條船,小心把舵掌,一齊航向彼岸。」 寶船勤渡航,安設佛堂造福人間多少快樂與幸福。不管佛堂的大小,蒙 沾天恩師德,恩師尊、師母的大德,渡化眾生超生了死,這是何等殊勝。感 念天恩師德與老前人輩、前人輩、各位點傳師為化眾生的悲愿,以及壇主辦 事積極成全鼓勵下,道已揚帆開啟到世界五大洲近九十個國家,為提倡安設 佛堂的開闡力,綜整近期安壇之福音,與道親讀者共勉共成,達成家家老 殿,戶戶彌勒院的白陽大愿。
安 東 道 場 2017 年 佛 堂 安 設 資 料 區域
│厚德心語│
佛堂名稱
安壇日期
負責人
地區
宏萬分壇/洛杉磯區
鍾 氏 佛 堂 2017年9月9日
宏萬分壇/奧地利區
林 氏 佛 堂 2017年10月1日
宏萬分壇/泰善區
SILABUNPHENG氏佛堂 2017年10月8日
鍾奮強前賢 美 國 林 雄前賢 奧 地 利 吳相芬前賢 慈虔荳前賢 泰 國
宏萬分壇/西馬區
張 氏 佛 堂 2017年10月8日
張 濟 頌 前 賢 馬來西亞
宏萬分壇/德州區
宏 敦 公 共 佛 堂 2017年10月15日 顏淑華點傳師 美
宏教分壇/教勇B區
謝 氏 佛 堂 2017年10月10日 謝 統 文 前 賢 新 竹 縣
國
※備註:以上資料截至2017年10月31日,圖文資料尚未收齊者,後續再補刊。 宏萬分壇
宏萬分壇
宏萬分壇
清淨本體 無為應事 (二) Clean and True Responses With No Intention (II)
2017年9月9日
美國/洛杉磯區
鍾氏佛堂(王
名壇主)
恭錄老前人大德於七十九年四月三十日壇辦班慈勉
2017年10月8日
馬來西亞/西馬區
張氏佛堂(張濟頌前賢)
奧地利/奧地利區
2017年10月8日
泰國/泰善區
林氏佛堂
SILABUNPHENG氏佛堂
(林雄前賢、吳相芬前賢)
(慈虔荳前賢)
宏萬分壇
A speech by the Senior Grand Master at the Temple Hosts and Staff Training Session on April 30, 1990 資料整理:編輯室 英譯:黃怡淑、陳郁賢、鍾依真、陳碧玲
2017年10月1日
宏萬分壇
2017年10月15日
美國/德州區
宏敦公共佛堂(顏淑華點傳師)
宏教分壇
2017年10月10日
新竹縣/教勇B區
謝氏佛堂(謝統文前賢)
萍江竹刊
第一六九期
厚德大帝慈勉
期
PIN JIANG MAGAZINE 厚德心語 前人語勉
本期專題 刊上法會 緬懷先賢
年 月出版
2 0 1 7
11
一貫道生活雜誌 2017 年 1 1 月出版
安東道場全球資訊網 http://www.andong.org.tw/
本期特稿
只要默默的修,靜靜的做, 天上的花自然枝幹肥厚, 花開得美,祖德同沾光。
九份~ 九份是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個地區,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興盛,礦坑挖掘殆盡 後一度沒落。1990年代後,因電影《悲情城市》於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 地及風情透過此片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很 受歡迎的觀光景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69
清淨本體 無為應事(二) 關鍵時刻發大心 三施並進成大愿 師道 仁者的畫像─《斌凱老人禪心慈語》之我的解憂心語 君子三畏 靜德儀範-敬悼安東道場陳點傳師月清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