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意識所

Page 1

現象意識所 源

/

生活中的

美好時光。。。



一.前 言

二.共 同 的 生 活 記 憶

三.塔 & 亭 、 臨 時 憩 所 的 可 能 性

四.尺 寸 、 尺 度 、 向 度

14

五.工 法 & 工 序

22

六.主 架 構 & 附 加 物

30

七.R e f e r e n c e

32


2


3


一.前 言 人的意識分為三個層次 『現象意識』 當下經驗,即生物的主觀經驗:視覺、聽覺、嗅覺、痛覺 『反思性意識』 思考當下及過去的經驗,解決問題、學習、計畫 『自我意識』 「我的經驗屬於我自己」,自我擁有的感官經驗 以作品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營造出不同感受下的情境,使 用者觸碰、停駐其中、攀爬而上、注視···

將活動、行為中產生的經驗歸結為記憶,因此意識的主體 未必是使用者,作品也透過材料和空間的物質性載體傳遞 訊息表述,使用者則透過言語、文字、身體經驗的物質性 &非物質性載體給予回饋。 而在創作的過程中,並非是單向的規劃並執行,而是將主 體架構確定後讓創作者也化身為使用者置身其中,以使用 者的角度將體驗與創造連結,衍生出不同場域下會有的附 加物成為一個獨一無二,完整的作品。

4


關鍵詞的界定 源起:即是起源,事情發生的根源。 緣起:任何事物都因為各種條件的相互依存而處在變化中 一切隨因緣而出現、變化、消失之物都是和合而成的。

作品的存在起源於人們在大樓中的共同記憶,在那個特定 的時刻、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位置喚起了心中的感動,因 而出現了登高可以望遠的創作動機,在萬物逐漸隱沒黃昏 中如何將人們凝聚在一起? -

想像:亦是想像力,形成意象、知覺&概念的能力,存在 於心靈上的層面。

嚮往:思慕而神往,與束縛的程度恰好相反,愈是侷 限就愈是嚮往。 跳脫一般人視線高度的至高點,若無親身體驗就不會 理解在當下視角的感受,在空間中創造懸挑的極限、 高度的延伸性視為想像。

5


二.共 同 的 生 活 記 憶 一切都從頂樓上感動人的剎那為起點...

發想的基地位於台科大RB大樓的頂樓,就正好就緊鄰於 7.8.9樓建築系的上面,對於學生來說頂樓是一個非常適 合吹吹風、看風景透個氣、紓解壓力的好地方,而其中最 不可取代的活動就是-觀夕。

6


頂樓可以抽菸、聊天、烤肉喝酒﹑看夜景,但是夕陽出現 的時機獨一無二,唯獨只有那個天氣晴朗的某一天下午5 點半至6點短短十幾二十分鐘會出現的場景,緣於此想透 過黃昏的美景作為此建築想傳遞的當下經驗而後化作此時 此地此刻的場景記憶,塔與亭的結合,是否還能夠作為一 個臨時居所,一個日落後的歇腳處。

7


三.塔 & 亭 、 臨 時 居 所 的 可 能 性

8


塔結構 以電塔結構為主要參考對象,高壓電塔主要分為張力塔(Tension Tower)與懸吊塔(Suspension Tower,左圖)張力塔能 夠承受的水平與垂直負載較大,設置於地形變化較大或遇障礙 需轉彎的位置,而懸吊塔單純只承受輸電線因重力而產生的拉 力,兩者主要差異為結構上掛線的位置,此種桁架系統是以節 點封閉為原則,跨距較小者直接呈現一X型桁架、跨距較大者

高壓電塔基本架構

49.2

136.4

186.3

647.3

96.3

179.1

則呈菱形格狀再增生次結構。

(cm)

9


「亭」的想像

10

屋頂上之既有物-屋突

1.14m

0.98m

1.84m

主結構

屋頂上之既有物-圍牆


50

120

170

200

230

以觀賞日落的活動來說,由於圍牆已經高過一般人的身高,人們 幾乎都會站上屋突觀景,或坐或站的聚集在一塊,但始終沒有一 個遮蔽處可以讓人們有更長的停留時間,因此以發呆亭作為「亭 」的發想起點,一張椅子的高度和平台一樣高、緊鄰身驅的空間 尺度、平坦的休憩平台和觀景屋頂,希望把感受黃昏景色和人們 聊天、小歇﹑喝酒的日常生活結合。

11


臨時憩所的可能性 亭之遮蔽性希望可以使人停駐其中,但是在觀察現況後發現人們 常常會坐臥在屋凸上、屋頂上也幾乎沒有可以讓人倚靠的空間型 態,因此希望「亭」也能夠作為一個臨時居所,成為人們可以午 睡小歇之處,將主結構單元與座椅之元素結合,藉由空間與使用 型態之間的相互介入探索其他可能性。

參考照片/取自建築繁殖場網站

12


主結構單元衍生出的次結構營 造一個可躺可坐的活動場域, 塔下的空間便成為一個靜態活 動的空間節點(午睡、倚靠著

70

休息),亭內的空間連結爬梯 與入口營造一個動態的活動介 面,便有機會成為一個臨時憩

230

所。

13


五﹒尺寸、尺度、向度

14


+5.0

+2.3

+0.6 +- 0

剖面圖(Scale=1:40)

15


+5.0

+2.3

+0.6 +- 0

16

正向立面圖(Scale=1:40)


+5.0

+2.3

+0.6 +- 0

側向立面圖(Scale=1:40)

17


320

100

220

500

140

50

250

145 180

18

平面配置圖(Scale=1:40)


面積&人的承載

4平方公尺

3平方公尺

5.5平方公尺

16平方公尺(不含 懸挑為11平方米)

總面積=28.5平方公尺 預估可以乘載25人

19


20


21


五﹒工法&工序

2 inch*4 inch 北美杉、歐洲雲杉 S.P.F 杉木角材(未經防腐處理)

選用此種材料之動機: 結構強度足夠、二夾一工法可延伸、可製作L型或T型斷面增大強 度,常民親民簡單好用、亦可作為鋪面、重量合理(單人可獨立搬 運與施作),因此以此種工業材料搭配快速工法建構情感性空間。

二夾一工法 不使用傳統木工之榫接 (Finger joint)強調材 料本身而不是設計者

選用此種工法之緣由: 為了保有物質的延續性、搭接的合理性選擇此工法,材料上為軟 木且不做榫頭,減少材料強度所受影響,結合插枝接枝的概念使 結構系統具有衍生性,形成一桁架系統。

22


工序(1)主結構立起後加次結構

(1)在平面上確立角度,製作單片 結構單元並且以此單元重複製作兩 片,此步驟最重要的是需避免梯形 因夾角歪斜而呈現等角四邊形

(2)將兩片單元立起,先以長料製 作假支撐暫時固定兩片結構單元, 再逐一鎖上T型、L型斜撐,最後將 假支撐卸掉,此步驟主結構完成

(3)主結構確立後開始預製爬梯、 預切斜撐,依照斜撐、鋪面下主結 構、爬梯的順序施工,最後再將鋪 面鎖上。

23


24

實際組立情況照片(紅色部分為假支撐)


25


26


已經暫時立起的結構因為太高,可以固定住的假支 撐範圍有限,使得頂部懸挑太多,風大時會造成整 體的扭轉更為嚴重,最後在強風的吹拂之下扭轉倒 塌造成主結構有許多地方損毀由此可以得知在面

對比人體大上將近三倍的尺度時運用此工法並 不恰當。

27


工序(2)暫時性木料確立斜度後立起主結構

(1)先以單支木料的系統製作一組 確定角度的暫時支撐架,高度大約 2米~2.5米,以方便單人施工。

(2)以暫時支撐架為基準面將主結 構體逐一組立起來。

(3)主結構確立後開始預製爬梯、 預切斜撐,依照斜撐、鋪面下主結 構、爬梯的順序施工,最後再將鋪 面鎖上。

28


29


六﹒主架構&附加物

30


31


七•Reference

(1)建築繁殖場:http://www.interbreedingfield.com/index.html

(2)聚落的100個教誨/原廣司著

(3)意識的意向性分析─胡塞爾意識現象學初探/黎耀祖

(4)邏輯研究-純粹邏輯學導引/埃德蒙特·胡塞爾

(5)城市的生命/謝宏昌

(6)空間詩學/加斯東.巴謝拉,譯者: 龔卓軍

(7)建築是什麼?:關於建築本質的快思慢想/瑞斯慕斯

‧沃恩, 傑特‧敏果德

(8)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諾伯舒茲

32


那些共同的 生 活 記 憶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