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tang kao protfolio

Page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or t f ol i o 20122015


高苡

Yi tang ka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er portfolio 2015

Current address: No.32, Singlong 5th St., Jhongli Dist., Taoyuan City 32058, Taiwan (R.O.C.) (+886)910117718 candy4224938@gmail.com


EDUCATION

2015/09-now Postgraduate master in urban plann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國立成功大學 2011/09-2014/06 Master degre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中原大學

EXPERIENCE

2015/07-2015/09 北京聯華建築上海分公司實習 2014/07-2014/09 英法荷西自助旅行60天 2014/04 台灣台東縣太馬里拉勞蘭部落參訪交流 2013/07 台灣澎湖縣七美島體驗營 2013/06-2014/06 中原景觀系學會副會長 2013/04 中國蘇州園林參訪 2012/07 台灣嘉義縣社區規畫師 2012/04 台灣台東縣金峰鄉嘉蘭部落、蘭嶼鄉參訪交流 2011/11 台灣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參訪交流

HONORS AND AWARDS

2015/08 2015兩岸大學生城市景觀文化工作坊邀稿畢業作品 2014/09 2015新一代產學二代公園入圍(高苡瑭X黃宇茗) 2014/09 2014中原大學築夢標竿計畫最佳人氣獎 (高苡瑭、黃宇茗、周禹晴、吳沛昀 、魏樂成、林欣誼、黃瑜嬪、邱韻婷) 2013/10 2013全國景觀競圖-孔荒 佳作(高苡瑭X周禹晴)

SOFTWARE

Autodesk_Autocad/天正 Autodesk creative suit_Illustrator,Photoshop Sketch up and Vray Lumion

LANGUAGE

Chinese Taiwanese English



Bio/about/profile/resume

相當喜歡旅遊及接觸新事物的我,選擇了就讀景觀設計學系,當 初對於”景觀”完全沒概念的我,如今了解”景觀”是從我們身邊的 環境涵蓋至整個地景的觀念,定義相當廣泛,我們致力於關心環境與 社會,有種莫名的使命感及抱負,我也擁有相當多的參訪、實習機會 ,也在全國景觀競圖得到佳作的好成績, 畢業設計也得到的兩岸交流 的邀稿機會,喜歡與不同專長的人合作、熱衷於在設計議題上找到解 決方法,在面對不同的考驗時,我會思考並且勇於嘗試,積極表現出 最好的狀態。 喜歡交友的我,也得到好人緣,幸運地擔任系上的副會長,擁有 許多舉辦活動的經驗,必須協調組織,也有很多的突發狀況,必須在 經驗的累積與夥伴的合作,才能順利舉辦活動,也有很累的時期,但 看到成果時,一切都值得!就像做設計一樣,熬夜不睡,就是為了呈現 最好的成品。 如今畢業的我,在畢業設計的考驗下,發現我勇於探索、嘗試, 雖然過程也有過徬徨無助,但走過一輪後,才發現自己”原來”能做 出這樣的作品,在突破的同時,也會慢慢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因 此在未來的工作上,我也期許自己能擁有積極的態度,學習實務經驗 ,實際的案子該如何落實理念?紙上談兵和實際是大不相同的,希望未 來自己能成為有相當好的理念,並且能落實的設計師。


CONTENTS


01

Micro-realms approach to public spaces Location: jhong jheng park,Taoyuan Final Year Project 2015

02

澗澗繫水 Location: Lao-Jie River,Taoyuan School Design Training 2014

03

孔荒 Location: Cimel Abalone Grid TILA the 8th student award 2013

04

Construction drawing Location: Shanghai lianHua Interns experience 2015

05

Sketch and Model


Number of people: 3 Activity: sit Tree:1

Number of people: 2 Activity: calisthenic Tree:2

Number of people: 1 Activity: qigong Tree:1

Number of people: 2 Activity: kiteflying Tree:1


01 Micro-realms approach to public spaces Designer:高苡

Introduction “一個無邊界的景觀而非依過於標誌的限定的場地”(by Alex wall 經觀察研究分析後,發現有許多非功能性的空間(flexible space),如 彈性的廣場、樹下的空間,都能讓使用者自發性地展開各式各樣的活 動。

因此希望能利用環境當作program,將都市與公園關係互相滲透 ,連結都市活動、社區互動,讓空間並非產生單一性的功能,而是多 樣且靈活的豐富活動。 在畢業設計的這一年,我選擇大量的觀察、研究、分析,希望能 用摸索的方式,找出不同的規則,用微觀的感受,將空間設計做出新 解釋,更關注人本設計。


Road

Space

Building


+Analysis Space

Time

Plan

Section

Activity area

Conclusion 1-Activity range

2-Crosswalk r=1m-5m

r=6m-8m

r=8m-20m

3-Directivity


+Pavement research Ceramic tile

Sand+Grass

More human intervention

Grass

Less human intervention

Dry

Wet


+Tree form 分析基地上的樹型,將樹下空間的彈性空間,在基地內部找出隱藏住的樹下彈性空間。


+Plaza observation

Space

Human behavior

Spatial enclosure

Surface texture

Space

Human behavior

Spatial enclosure

Surface texture

Space

Human behavior

Spatial enclosure

Surface texture


+Speed analysis

Human behavior

Walk

Stroll

Sit

Spatial enclosure

Surface texture


Existing conditions

Observation conditions

Design system

+Plant

Old tree New tree

+Water

Flow Water

+Plaza

A B C D E F G

+Path

Major Secondary

+Building

Original

Plaza

Community

Tree



Pavement design

SectionAA’

SectionBB’


A

A a

B C

A

B

C

b c

a

B C

b c


Detail design

+Diagram


將廣場上的人們分類成穿越、徘徊、停留,並且將這些空間 做圍蔽程度的觀察,重整分析後,將廣場上人們移動速度做 漸進式的重組。

停留—通常會設置座椅,使 人們可在座椅上停留、望遠, 通常也會在樹下的陰涼處。

徘徊—空間較小,微小的地 形變化,使人們在此談天、徘 徊。

穿越—較為空曠且圍蔽空間 少,留給人們較多空間移動。


+Activity

Exhibition

Passive area

Playground

Flea market




02 澗澗繫水 Designer:高苡

X 陳映璇

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老街溪,歷經滄桑,從孕育的溪流至加蓋成 為不被注意的下水道,直到如今,開蓋後並且重見光明。 與都市的互動增加了,但與在地的中壢連結卻是薄弱,因此,我 們探討 雨水、河水、紋理與老街溪的關係,讓在地的”澗仔壢”重 生。


+Process

1904

1923

1978

2003

+Site analysis

土地使用分區

綠帶

交通

雨水、汙水流向

由於老街溪周遭擁有商業區 、文教區,擁有人潮的潛力, 以及捷運站的興建。目前公 園綠地分布在周圍,基地的 潛力將成為串聯綠地、成為 新的生態系統。現況的水質 仍然呈現中度汙染的狀況。


+Concept

Before

雨水經由下水道直接流入管線,再流 入河川。

After

建立城市街道植栽槽,增加雨水下 滲率,流入土壤。


+Strategy

School

Stormwater planter

Unit

System

21%下滲率


+Rain water collection

Before

After

+Rain collection system

1

1

4

街道家具植栽槽

瞭望台雨水收集

2

5

雨水淨化池

屋簷植栽槽

3

6

綠屋頂收集雨水

植栽群淨化雨水

2 3

4 6

5



+Design analysis 土地公廣場 商特一水廣場 石靈宮廣場 戲水廣場

河岸商特二廣場 捷運入口廣場

上層動線 下層動線 上層停留點 下層停留點

雨水花園入口廣場 植物群淨化 植栽淨化池 遺跡廣場瞭望台 土地公親水廣場 榕樹 樟樹 楓香 小葉欖仁 烏臼


+Detail design

行道樹座椅

都市農耕

廣場座椅

1

3

2

4


老街溪

河畔咖啡廳

捷運入口廣場

捷運地下層連接廣場

捷運出口

AA’

植栽群淨化雨水區

淨化集水區

老街溪

草坡

石靈宮廣場

瞭望台

商場

BB’

遺跡廣場瞭望台

CC’

雨水滯留池

老街溪

平台

水岸廣場

廣場


雨水花園入口廣場

植栽群淨化雨水


遺跡廣場眺望橋

植栽池淨化雨水區



03 孔荒 Designer:高苡

X 周禹晴

參與了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第八屆全國競圖,主題為”變遷中的地 景”,因有在七美生活了兩個月的經驗,因此選擇了七美島嶼作為發 展的基地。 在生活兩個月的經驗當中,發現七美的沿岸,充斥著一格一格空 空蕩蕩的養殖格,因此對於這個地景的樣貌,我們開始調查七美養殖 九孔的歷史及興衰。 因疾病導致九孔接連死亡,就像連鎖效應般,曾經為七美帶來繁 榮的經濟,如今只剩下一兩家養殖九孔業者。 我們開始思考九孔格、七美當地的旅遊產業、當地居民文化、海 岸線,交叉思考著擁有什麼樣的機會,能讓空蕩的九孔格重新擁有新 的契機,不只是改變的使用狀態,也能與七美的當地文化緊緊相扣並 且增加場域讓人們匯集並且更親近海岸。


1981 七美的九孔養殖在1990 年代,曾經為七美帶來 經濟利益。

2005 養殖業破壞了數百年以 來的沿岸地景,但也同 時塑造出新的人文地景。

2013 隨著九孔養殖業的沒落 ,使平和村居民生活陷 入困境,而荒廢的養殖 棚架同時造成了視覺衝 擊。



+Strategy

隨著三種不同的旅遊行程,體驗到七美 這個兼具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潛力點。


+New life style





04 Construction drawing

2015/07/05-2015/08/20上海北京聯華建築的實習經驗,訓練我們, 將30年前的手繪施工圖,轉換成cad,方便未來的改造,也因此讓我學 習到了和以往的景觀設計相當不同的觀念,方正、較制式的樑柱該如何 放置,才能支撐建築的結構,以及相當多的實務畫圖理念,因此完成了 不同樓層的平面以及立面的100比施工圖。





05 Sketch and Model

擁有相當多旅行與參訪的經驗,我將把握這樣的機會拿起紙筆, 畫下當時的感觸,無論是尺度、感受、場所氛圍。中國園林、歐洲英 西荷法、、等,不同的地點,就會有不同的文化與體驗,從現實生活 中發掘及觀察,是最真實的感受。 無論是在旅行或是參訪,我在做設計時,也會不時拿起筆,用手 繪思考,等高線、建物、廣場空間、材質,不斷的嘗試,與吸收新知 ,用相當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每一次前來的挑戰。


克萊蒙費朗放牧

克萊蒙費朗放牧


西班牙巴塞隆納藍布拉大道

手繪透視訓練


手繪觀察記錄


鳳凰古城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