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專家觀點:臺灣綠建材標章發展與未來展望 - 北科大建築系 邵文政副教授

前言

臺灣自2000年開始已經具體形成綠建材、健康住宅的概念。這些概念緣起於室內空氣品質對居住者的影響,課題雖然不大,若不當使用建材卻足以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危害到全體國民身心健康。 近年來,除了居住空間的室內空氣品質(IAQ)之外,更開始討論能源消耗、友善環境設計、循環型設計、被動式設計等等,隨著這些課題的研究與討論,臺灣的綠建材產業也正積極邁向能夠符合健康、生態、高性能與再生的循環經濟效益,並探討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Advertisement

▲ 建築材料和人體健康有密切關係

室內空氣品質研究源起

回想最初在踏入室內設計行業時,曾經裝修過一個較密閉的空間個案,雖然有開起分離式冷氣,但無外氣引入,因此就在驗收當天,業主和我就在室內兩人淚流不止,不是感動於設計,而是辛辣刺激的空氣和高濃度的噴漆味道讓眼、鼻、咽喉不適。這經驗讓我很衝擊,明明設計、選材、施工、清潔,每個環節都按照正確的流程和方法操作,但最後的成品竟是讓待在空間中的人如此受罪!直到進入博士研究時,我了解到當時不被人們重視的「新房子的味道」對人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也成為我開始研究「室內空氣品質」、「建築材料逸散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後續的檢測、管制方式的契機。

▲ 建材 VOC 逸散速率試驗檢測儀器 ( 小型 )

綠建材標章與產業發展

綠建材標章是從2004年,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依據建材生命週期的資源採取、製造、使用、廢棄再生等階段制定四大範疇,分別訂定「生態、健康、高性能、及再生綠建材」四個標章認證。這四種標章有共同需要遵守的通則,申請認證的產品除了必須符合通則中的一般要求以及限制物質規範之外,再根據申請的標章種類,達成該標章基準的各項要求。

搖籃到搖籃概念導入綠建材標章

我想一定有人會認為搖籃到搖籃 (C2C) 的概念太過於理想化了,但不能否認,它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全部的產業都應該努力去往這個方向前進;基於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若要與自然共生並生生不息,就要仿照自然的運行模式,即萬物環環相扣的循環模式。面對全球極端氣候、資源短缺的問題,人類在生活層面的經營上應該要選擇開始收斂了,一改過去不斷擴大的模式。日常生活製造出來大量的工業產品與材料,就應該好好地把它們留下來,不斷循環再利用;而我們向自然取用的這些材料,也應讓他們無毒無害的回到自然循環之中。

綠建材標章之未來展望

綠建材標章即是一個以臺灣氣候條件與文化背景訂定的標章,隨著近年循環經濟概念在各產業中發酵,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開始執行「創新綠建材評估系統與驗證制度之研究」計畫案,可望在現有的綠建材標章制度中,調整現有評定項目以及將國際重視的其他面向列入考量,包括:創新設計、碳足跡、水足跡、企業社會責任及循環概念等。

綠建材標章制度的未來調整方向仍在積極研究,當然還不一定能達到最理想C2C的循環境界,但它代表著現階段產官學研各界取得的「共識」,而且是適合臺灣發展「因地制宜」的作法。未來將更朝著目標邁進,適當的限制廠商對能資源的利用、鼓勵設計者用創新方法兼顧環境及產品實用性、保障產品品質合乎現今全球市場需求。讓整個建築產業鏈,用對人體健康及友善環境的方式,共同創造符合循環經濟的建材。

▲ 國際上從對室內空氣品質 IAQ 的關心 , 已進一步擴展至 IEQ 室內環境品質

(欲查看完整內容請點選下方連結 - 2018策略聯盟刊物 )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