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17. 5
專訪“放牛斑”澳門區店長石光宏先生
“點亮星辰2017”系列活動
勞校
早餐篇 生記
首先介紹的第一間早餐店——“生記”(現做包類、麵 食類),位置處在勞子弟學校門口斜對面小街,相信讀過勞 中或正在就讀的你一定不會忘記“生記”,那是許多學生必 去報到的早餐店,每天你都可以看到滿滿都是穿著校服的學 生站在店前排隊,即便快遲到,也要去點一個剛出爐的包, 然後藏進書包偷帶進課室,等待下課後與同學在課間聊著天, 吃著麵包(即使課室禁止吃東西,但還是有許多學生依舊不 改這個習慣)。此外,生記的食物除了早餐時段大受歡迎, 不少學生的午餐也是那裡解決的呢!
鴻發
第二間早餐店——“鴻發”(包類、麵包類),這間麵 包店其實與“生記”在同一條街,只不過隔著幾間店鋪而已, 只提供麵包類,然後還有些饅頭、肉包、菜包、花卷等中式 包點,也很受到學生們青睞,如果你想早餐吃得簡單點的話, 不妨去試一下他們家的麵包,價格實惠,而且口感也不錯, 屬於那種咬下去一口後,你會想繼續咬下的感覺。老闆娘還 非常熱情友善呢!
根記
第三間店——“根記”(現做包類、公仔麵)位置處在 勞校面對維他奶公司走向青州圖書館方向的一條小街的小巷 裏,這間早餐店不單單有勞校學生光顧,也受到附近其他學 校的學生歡迎,它家的辣魚包非常出名的,小學生更愛在這 裏點一碗公仔麵,大快朵頤。而這間店從早上開到下午六點 左右,有時候下午放學後還可以去那裏買個包當下午茶呢! 綜合以上三間早餐店,其實如果你都去過的話,你會發 現這些店並沒有裝修得十分華麗,即便有許多顧客光顧,但 依舊維持著簡樸的裝潢,也許是老闆們不願裝修,也許是老 闆們想維持著舊回憶,小編也猜測不了,但沒有精緻的外表 卻依舊吸引著新老顧客的光顧,這也許是因為他們一直在用 心做美食,所以不用多華麗的包裝,實力就擺在那。
06 Our Macao | 校園美食地圖 —— 勞校、鏡平、坊眾篇
鏡平、坊眾 前面介紹了不少親民可口的學生早餐店,在經歷了一天
美食篇 FRESH
的“折磨”,終於放學啦!在飽受中英數史地物化生的摧殘 後,作為學生哥的我們也可謂是精疲力盡,需要及時找點食 物補充能量。接下來就說說鏡平中學、澳門坊眾中學附近有 甚麼好吃的吧。 大家都知道在這兩間學校中間有一個信託廣場,如果你 認為這是一個公園,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廣場的四周都 被美食圍繞,而且最近還有新的商戶進駐,又為我們的美食 街添了一份新意,給我們這些學生提供了多一個選擇。 這條美食街最近開了一家名叫“FRESH”的店,專賣雞 蛋仔,有多種口味,小編就嘗過這家店的原味雞蛋仔,和平 時我們買到的雞蛋仔不太一樣,它的口感比較結實,很有嚼 勁,而且味道也不僅僅只有甜味,還有鹹鹹的牛油味,挺特 別的。這家店的雞蛋仔還可以選擇“鴛鴦”口味,就是說你 可以自由搭配,這種新式的店不僅僅吸引了學生,還把附近 的老師也吸引了過來,可見這家店的威力了吧。
葡茶
在“FRESH”的另一邊是“蘋果小食”,這家小食店大 多數是賣油炸食品,連魚蛋都是炸的,小編第一次進去買的 時候也是震驚了一下。聽同學說,這裡的炸魷魚很好吃,老 闆娘給的魷魚很多,價錢很實惠,雖然有時味道會偏重,但 整體來說還是很有滿足感的,畢竟這附近沒有炸魷魚呀。 再走前一點有一家奶茶店,“葡茶”在澳門並不像其他 連鎖台式飲料店一樣隨處可見,所以知道的人並不是太多。 但這家店最出名的就是蛋糕奶茶,沒錯,你沒聽錯,就是把 蛋糕加在奶茶里,小編在澳門還沒見過別的店這樣做呢。蛋 糕奶茶的口感有點像奶蓋奶茶,但又不像奶蓋一樣順滑,還 能感受到一顆顆的蛋糕的形狀,是十分新奇的口感,值得一 試哦。 07
勝誠酸辣粉 買完喝的,有些同學甚至會想在附近吃個晚飯再回家。這完全沒問題, 附近有麵店、茶餐廳等,但不得不提的就是“勝誠酸辣粉”,這家酸辣粉在 幾年前開業,一開業就吸引了不少學生。處於青春期的我們都喜歡“刺激”, 而酸辣粉就真的是夠刺激了,香辣再加酸爽,吃完之後整個人都“清醒”了, 或許叫到“麻辣”等級的時候,心中的成就感也會有所提升,因為這裡的辣 可不是人人受得起的。而且這裡的酸辣粉不僅僅有我們平常見到的桂林米粉、 薯粉,還有粉絲(細米粉)、土豆寬粉等。很多人都知道薯粉很難咀嚼和消 化,但土豆寬粉就不一樣了,它的口感很像薯粉,但比薯粉易嚼,也沒有薯 粉難消化,所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家店門口常常有許多人排隊呢,人氣 爆棚。 雖然今次的校園美食地圖只擇例挑選了三間中學,所介紹到各區的美食 也不盡一樣,但同學仔在經歷一天的學習“摧殘”之下對美食的追求和滿足, 卻都是一樣的呢,吃飽喝足再奮鬥,不就是大家的日常嗎?
08 Our Macao | 校園美食地圖 —— 勞校、鏡平、坊眾篇
當我們面臨選擇和行動,我們的生命正在開出一朵 不一樣的花來。
他們相聚。沒有秒回的信息,不能馬上回應對方迫切的 需要,慾望和思念都被疾病和距離撕扯開來,而又是加 重了雙方的感受,緊密了他們之間的聯繫的。正如當飾演
俄羅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和他的演員妻子奧爾加•
契訶夫的葉嘉文說出他的妒忌、說出他對克尼佩的各種親暱
克尼佩在短短六年中,逾八百封的書信往來,讓人對愛
的小稱呼,裡面充滿了歡欣、憤怒、無奈而又溫柔的愛
情更加嚮往、更加憧憬。一行行文字就是一封封情書,
。直白的文字敘述,信紙一張張被訴讀而最後又化成折
訴說著內心的思念、分離的痛苦、工作的快樂、糾結和
翅的彩蝶,零落人間。
生活的日常。由於契訶夫的身體狀況和克尼佩的工作原 因,他們分隔兩地。但也就是在這短短的六年,他們相 遇、相知、相愛,最後,把愛化成永恆——“記住我……”、 “記住我……”正如王家衛電影裡所說——當你不能夠 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而這裡,契訶夫離開時所能擁有的,就是希望克尼佩的 不要忘記,當然,他也等來了她的那句“我會等你”。
這,或許就是他們生命之花。
大多數以書信的語言來表達劇情的場景裏,音樂雖 然沒有從一而終地貫穿,但適時地出現很好地烘託了氣 氛。正如在克尼佩失去小格莉莎那一幕,悲愴的音樂與 黯淡的燈光結合,巧妙地捕捉到演員內心的掙扎、失去 孩子的痛苦和無助,在那些生動感人的細節裡,讓我們 更加體會到契訶夫和克尼佩的孤獨和內心那一團對雙方 有著無限思念熾熱的火焰。鏡子下的麥克風、光與影的 重合、文字的獨白,將人物深層次的心理刻畫得豐富細
微弱的燈光透過穿過舞台空間的白紗,營造出一種 悲涼而又平和的氣氛。凌亂的書彷彿被灑滿了回憶:他
膩,愈發昏暗的燈光,只有一盞被搖晃的火車上的燈, 彷彿在黑暗中等待著,等待著他們的離別與重逢。
們時而奮力地奔跑,時而歡喜時而絕望,面對著同一片 天空而又不能相見的痛苦 …… 這些在他們與書信中文
另一方面,演員和角色之間的轉換也讓我大吃一驚。
字相遇的那一剎那裏,都有了理由,也有了存在的意義。
原來,演戲不僅僅演的是一個角色。女主角的扮演者胡
他說:“我好妒忌妳每日著住嗰件大褸。”她說:“點解
美寶,職業本來是一個演員,而在這一次表演中,她也
我哋唔可以用另一個身份相遇呢?”時代讓他們分離,又讓
扮演一名演員,她不僅以克尼佩的角色出現, 更 會 在
10 Around us | 孤獨的聯繫——《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劇評
某些時刻,把觀眾拉回現實,以她自己的角度來看待戲中契訶夫和克尼佩的愛恨別離。在短時間內進行角色和演 員的轉換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如何讓觀眾明白當中的變化而又不顯得突兀呢?帶著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對戲 劇、對人生的思考在這角色轉換之間尋找一個自己的立足點。原來,我們看的劇場不僅僅會有劇情所給予的震撼,還 有演員所帶來的思考。這些,的確是意外的收穫。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劇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他自己的存在,當你完全沉浸入某個角色,或許在某一個 角落,你還是會發現自己。劇中的人是孤獨的,當兩顆孤獨的心找到了彼此的聯繫,他們擦出了愛的火花,即使 最後沒有像童話般王子和公主開啟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之旅。但,不管是契訶夫還是克尼佩,他們都找回了自己, 能夠接受自己的孤獨,能夠有自己的回憶。於我們,同樣也是。縱然是片刻,要相信,我們的回憶、我們存在的 意義,不管是消失還是浮現,我們與這個世界,仍有著緊密而深刻的聯繫。
註:文章按“評地”刊出的版本所修訂: http://reviews.macautheatre.org.mo/theater/2017/03/1948/。 節目名稱: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 演出:葉嘉文、胡美寶 主辦:卓劇場藝術會 時間:2017.2.25 15:00 地址:澳門舊法院黑盒劇場
11
中文
中文
中文是一種力求精明幹練、不喜冗餘拖拉的語言。但在英語裏,卻認為特定的詞彙需要攜帶冠詞才能使 之有意義,比如前文的“the father”,在中文就是“爸爸”,不會說“那個爸爸”,這可能是以中文為母語 的人最不能理解的一點。在比英語更複雜的拉丁語系語言裏,他們把冠詞發展得多姿多彩——無論是人亦或 是物體都要分清楚性別(陽性和陰性)。比如說“the father”在西班牙語是“el padre”,這裡的“el”不 僅強調的是那位爸爸,而且還強調了爸爸的性別——是男的!同理可推媽媽是“la madre”——女的!再來看 物體,一般來說以“o”結尾的是陽性,以“a”結尾的是陰性:一張桌子是“la mesa”——女生,一隻眼睛是 “el ojo”——男生哦,小狗是“el perro”——這自動默認為雄性,如果小狗是母的話就要變為“la perra”!這 也就是為甚麼西班牙語、葡語這些拉丁語系語言和英語的語速會這麼快,因為他們的信息量不大,需要把語 速提高才能達到在一定時間內表達出和中文一樣的意思。這樣就造成了我們常跟不上他們說話速度的結果。
18 Around us | 中文到底是不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語言?
總的說來,有千萬種語言就有千萬種表達方式,即使每個語言所攜帶的 信息量和他們效率各有高低,但這並不能說明語言的優劣性,因為語言沒有 好壞之分,在效率之外,語言還帶着文化的身份及價值,其存在和形成也融滙 了各地的文化風俗。如今,為了適應個人和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輕忽 自己的母語,以通曉各種外語為榮,並着意將之教授孩子,忽略本土文化的教 育;然而失去了立足的根本,這又怎麼可使人安心?語言說到底也只是交流 的工具之一,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卻是不單止其語言所能解釋,要融入另一 種文化還要依靠更多的努力和決心。但肯定的是,瞭解不同語言的差異可以 增進對各種文化的瞭解,擴闊了眼界之餘也能思考自身不足之處,而這,才是 我們對學習語言所應有的根本認知。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14-01/09/content_31142093_10.htm http://conlang.org/language-creation-conference/lcc6/lcc6-relay/1-ithkuil-initial-text/
19
Around us
“編輯委員會”為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屬下的其中一個委員會,主要負責編輯 及出版工作,早於1950年便已出版《澳門學聯報》(即現時的《澳門學生》)。 現時編委會定期出版《澳門學生》與《求學澳門》,及各種有益於澳門學生身心發 展的刊物。 《澳門學生》歷史悠久,陪伴每名澳門學生的青春,見證着每名年輕學子的 成長,並提供最大的自由和空間,讓學生抒發所見所聞,發掘本澳獨有的趣事、 奇事,亦抓緊時代脈搏,致力發掘本澳社會、學園新鮮事,擴闊同學們的眼界見 識,引導其思考澳門今日及未來變化,洞悉社會風潮、新聞軼事。
長期徵稿 要 求:題 材 、類 型 、風 格 不 限
《澳門學生》歡迎評論、攝影、畫作、遊記、小說、散文、繪本等各類型的作 品。來稿請註明撰稿者的真實姓名、筆名、就讀學校、聯繫方式。 稿件請交至澳門亞利鴉架街9號容永大廈二樓A,B或電郵至macaostudents@ gmail.com,標題請註明“《澳門學生》編輯部收”。 編輯部將在尊重作者觀點和創作風格的前提下,有權對來稿的內容作出適當程 度刪改,如稿件版權有所爭議,責任概由作者自負,稿件版權歸本會所有。 來稿刊出一個月內撰稿者可憑證件到學聯會址領取薄酬,同時可獲取該期 《澳門學生》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