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

Page 1

自動化砌築 磚藝展覽館 三和瓦窯二館設計

1 0 7 3 3 3 2 0 劉 俐 欣

1 0 7 3 3 3 1 5 謝 佳 文


1-1設計動機

3-1基地選址

1-2設計目標

3-2基地分析 3-3結論

2-1設計議題

4-1使用者

2-2磚瓦窯產業與文化

4-2使用者需求

2-3特殊參數化砌作法操作

4-3使用者分布

2-4結論

4-4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4-5使用者行為時間軸 4-6結論


5-1磚的基本條件

7-1設計概念

5-2窯的需求與特性

7-2設計對應策略

5-3空間組織的案例

7-3評圖問題與檢討

5-4結論

6-1空間組織 6-2空間定性定量 6-3相關法規檢討



1-1設計動機 1-2設計目標


1-1 設計動機

1.台灣傳統「磚瓦窯產業」沒落,面臨轉型危機。 2.響應環保,建築廢棄物「磚」再生循環利用。 3.參數化未來,思考「磚」參數構築的可能。

1-1


1-2 設計目標

維護

1.保存台灣傳統「磚窯文化」 藉由新型態瓦窯工藝館的設立,延續三和瓦窯產業鏈的發展。

2.思考磚工法新的發展可能性

創新

生活化

將磚的表現形式換成各種工法即排列的可能性,建築空間本身是砌築空間 的展示。

3.行為與磚 行為與磚的進一步討論,對於材料的研究進一步體現在生活上。

1-2



2-1設計議題 2-2磚瓦窯產業與文化 2-2-1台灣傳統磚瓦窯產業發展 2-2-2台灣傳統磚瓦窯產業價值 2-2-3現今磚瓦窯產業發展 2-2-4高雄大樹磚瓦窯文化推動與發展 2-2-5三和瓦窯沿革 2-2-6磚瓦窯產業的未來發展

2-3特殊參數化砌作法操作 2-3-1紅磚未來式 2-3-2參數化磚構造探討

2-4結論


2-1 設計議題

議 題

此次設計規劃以三和瓦窯二廠來規劃。其目的主要為增進磚瓦產業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分析當地產業與文化、日常生活及自然紋理,發展出新型態磚窯工藝館,因此本次

探 討

2-1

題目探討的議題:

1.磚的數位構築實踐 2.串連既有產業的延伸 3.順應自然條件的設計嘗試


磚的數位構築實踐

串連既有產業的延伸

順應自然條件的設計 嘗試

產業 生態

產業

生活 生態

生活

2-2


磚的數位構築實踐

藉由本次設計突破對傳統 建材磚舊有的印象框架, 呈現磚材應用的嶄新面向 ,站在建築構造的角度, 希望更多人能以使用磚作 為出發點思考,創造磚與 現代建築結合的可能性。 運用參數化的計算與排列 ,嘗試做出多變的造型與 紋理。我們將加入數位化 的技術,例如:機械手臂 ,來討論磚的結構與合理 性。體驗磚千變萬化的排 列可能,引發人們對磚無 限的想像。

2-3

串連既有產業的延伸

順應自然條件的設計嘗試


磚的數位構築實踐

串連既有產業的延伸

順應自然條件的設計嘗試

紅磚文化不僅在大樹鄉也 在整個台灣逐漸沒落,我 們希望重新發展當地磚窯 產業,讓更多人了解磚。 三和瓦窯作為這個城市傳 統產業節點。瓦窯廠與瓦 窯歷史象徵這個地方民眾 記憶的城市座標,其空間 語彙與歷史故事都是無法 抹滅的重要,透過研究, 將其結果萃取為設計元素 。

2-4


磚的數位構築實踐

串連既有產業的延伸

順應自然條件的設計嘗試

此次設計規劃位在台灣高 雄大樹鄉,基地依山傍水 ,鄰靠台灣最大的人工濕 地-舊鐵橋濕地公園、及大 樹鄉僅存的瓦窯廠-三和瓦 窯廠。我們將探討如何連 結當地人文歷史、自然環 境與傳統產業,打造與當 地文化、紋理相呼應之建 築,讓人們不僅是參觀一 間瓦窯工藝館,而是踏訪 大樹鄉的自然之美及歷史 故事。

2-5


2-1 設計議題

.結論 本次設計目的為為磚的維護、創新 與生活化所打造的自動化砌磚 工藝展示館。加重對於在地化與數 位化的研究,可以使我們的設計更 充實且更具價值。藉由磚在空間中 的發展。找到新的空間維度。

結。

2-6


2-2 磚瓦窯產業與文化

台灣傳統磚瓦窯產業發展

past

題 探 討

上圖為1954年台灣瓦窯產業分布圖

2-7


台灣傳統磚瓦窯業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一.荷據時期、二.明鄭時期、三.清領至 日治初期、四.日治時期、五.光復後、六.民國六十六年後,六個時期:

一、荷據時期 台灣漢人燒陶始於受雇燒磚。荷據時期,荷蘭人入主台灣,起初荷人自中國大陸購進磚塊,後來因需求量大,乃雇 閩人在台灣取土燒磚,建立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等五座碉堡。此燒磚技術,為台灣先住民所未有,而此項燒磚工業隨 荷人離去而中斷。 二、明鄭時期,陳永華教民取土燒瓦 漢人在台燒陶的第二步是紅瓦的燒造。永曆十九年,鄭氏入台第四年,鄭經軍師陳永華引進閩南窯業,蓋瓦窯,教 民取土燒瓦,使簡陋的草厝得以改建為瓦頂,生活水準大幅提升,稱之「易茅以瓦」。 三、清領至日治初期,窯業結構演變 原先瓦窯分散各地,群匠遊走其中,技術無法穩定發展與提升,後因社會結構發展越來越繁密,磚瓦窯業開始鎖定 土源充足品質穩定的地點,瓦窯進而集約化,許多有名的陶業重鎮皆由瓦窯先燒起始,如鶯歌、苗栗、台南六甲、南投 、高雄大樹等。 四、日治時期,新技術傳入 日人因公共建設與都市規劃,對磚瓦的需求量極大,此時尚無專門燒製紅磚的窯體,而日人發現用瓦窯燒製磚塊成 本過高,因而將簡易、粗糙、量大、成本低廉的製磚技術引入台灣,如彰化花壇原也是瓦窯密集之地,應市場需求,日 治時代改以八卦窯燒製紅磚。日人先引進登窯,專燒陶器與磚,後引進八卦窯,屬輪窯,專門製磚,此後磚窯產業邁入 工業化。 五、光復後磚材大興,瓦業沒落 民國 40 年至 60 年,擠壓機與製磚機逐漸普及,取代傳統手工壓模,產量大增。民國 60 年代隧道窯實驗成功, 許多集約磚窯紛紛拆除需要大場地的八卦窯,磚窯業邁入自動化。瓦業因環境資源改變與需求減低,技術停滯不前而逐 漸沒落。 六、民國六十六年後,磚瓦窯業沒落 此後建築材料多數轉變為紅磚與鋼筋混泥土共構,所以仍保留紅磚的需求量,但磚業自此由盛轉衰、趨於沒落;而 屋瓦已被水泥平頂取代,瓦窯業生路幾乎斷絕,銷售出路只剩古蹟修復用材及傳統民居古厝屋瓦修補。

2-8


2-1 磚瓦窯產業與文化

議 題

台灣傳統磚瓦窯產業價值 歷史價值 中華民族的磚瓦燒製技術,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有相當 高超的製作技術,不僅作用於傳統建築結構的基礎組成, 更在磚雕裝飾藝術,達到相當的水平而台灣傳統建築,屋 頂採用紅瓦為材料,早期紅瓦均由大陸海運來台,直到清 代末葉人口激增才有瓦窯的設立。

建築歷史

探 產業文化

技術傳承

2-9


商業價值 紅磚建材與一般建材的比較 火

白蟻

腐蝕/生鏽

凹陷

剝落

變形

油漆

紅磚

不可燃

不需要

木材

可燃

需要

彎曲變形

需要

融化

需要

鋁皮/ 金屬皮 玻璃纖維/ 塑膠板

紅磚與其他產品特性比較 防火時效(小時)

隔音性(dB)

隔 熱 性 (U=W/m2.K)

紅磚1/2B (15cm)

耐七級震度

>2~2.25

>50

2.5

RC牆1/2B (15cm)

耐七級震度

2

50

3.5

白磚

耐七級震度

2

30~50

0.17

石膏磚

耐七級震度

2

38

0.17

ALC板

耐七級震度

1~2

40

0.17

磚板材系統

耐震性

資料來源:妹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與營建署

2-10


2-2 磚瓦窯產業與文

議 題 探 討

2-11

現今磚瓦窯產業發展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工商活動極為熱絡,昔日之高聳入雲的煙囪與廠房逐漸走進人麼記憶深處。其探究沒 落的原因有以下六點:

建築形式的改變

人才的缺乏

環保設備

建築形式的改變隨著建築形式的改變,建材 使用也隨之變化新建或改建的房屋,逐漸採 用新的建材,如:鋼筋混泥土,夷泥,白磚 ,水泥瓦,琉璃瓦,石棉瓦,鋁鐵皮,塑膠 ,以及現代的釉面磚。這些材料有的以堅固 取勝,有的以期施工便利,有的則因價格低 廉,使得傳統產業一年比一年減縮,在在消 費市場幾乎完全絕跡。修澹經營、銷售困頓 ,隨之產生許多問題;銷售不易,隨之降價 求售,利潤降低:為了平衡成本不得以降低 品質,且傳統磚瓦日漸乏人問津,需求不高 ,銷售方面沒有太多通路管道而遭遇瓶頸, 因此訂單不穩定,造成「設備閒置」或「原 材料之存量太多,增加成本」。

目前台灣傳統窯師還具備完窯技藝越來越少 ,技藝有失傳的危險。除有技藝失傳危機外 ,瓦窯廠的磚瓦製造過程還是多以人工操作 方式為主,以三和瓦窯為例,由於之前加工 區與各個工廠的設置,區位又鄰近高雄工業 區,造成人工缺乏。 工資自然提高,成本 也就跟著提高。三和瓦廠目前員工有13人, 大多都是上年紀的阿桑們,雖然算來還是頗 有人手,殊不知其中的隱憂;年輕人們不願 意學習這冷門而日趨萎縮的技術,導致三和 瓦廠問題日甚。

傳統性之生產事業,因無力提昇環保設備, 雖具備文化資產價值而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仍遭環保單位,以造成「空氣污染」為 名,開單處罰。文化的保存價值最終仍抵擋 不住水土保持的聲浪與興起環保意識抬頭。 但事實上,從永續經營自然環境資源的角度 來看,磚瓦的製造與使用,才能夠達到符合 建立綠色環境的良性循環目標。為了解決台 灣目前所面臨的工程開採廢土、廢棄物、飛 灰即可燃性垃圾的減量與回收利用,並改善 目前建築環境劣化的現象,重新思考磚瓦素 材的特性與創新運用,將是台灣人立即面臨 的一個重要議題。

原料與供應成本

結構的安全性

外來品競爭

高品質的黏土,已被挖得所剩無幾,有著土 源缺代的危機。加上水土保持及水源地保育 政策,限制擅自取土。過度的開發,導致許 多地方表層黃紅色酸性土質大幅減少,多屬 黑中帶綠鹼性土壤層,不好中和。而原料進 口關稅又過高,影響生產成本。再加上 W TO 稻 米 開 放 進 口 , 種 植 稻 米 的 比 例 變 少

1999年921大地震,讓紅磚背負著不安全 的「污名」,當年地震過後,電視不斷播著 在磚塊堆裡受困被壓的畫面,使磚構造在普 遍大眾心中留下陰影。 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921大地震建築震害 分析與統計: 1.加強磚造及鋼筋混凝土造的建築物其受損 比率相近 2.加強磚造及鋼筋混凝土造的建築物抗震能 力較其他結構強

目前市面上一片瓦的單價約在5~6元之間, 以傳統工法與材料製成的瓦片在10~20元 之間,「大陸貨」則不會超過3塊錢。站在 消費者的立場,誰願花一倍以上的代價買國 貨,更別說傳統瓦窯了。

資料來源:三月初春,產業深秋--夕陽中的紅瓦


紅磚(千塊) 2000000

1500000

紅磚銷售量 逐年下滑

1000000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紅磚(千塊) 2000000

1500000

紅磚生產量 逐年下滑

1000000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磚產量出自 : 經濟部統計處

2-12


2-2 磚瓦窯產業與文

議 題 探 討

高雄大樹磚瓦窯文化推動與發展 在清領末期,隨著大量人口移入原本荒陌遍野的台灣,閩式紅瓦厝漸增,台灣瓦窯磚廠也隨著急遽增多,從台南六甲一路到高 雄旗山、大樹,瓦窯廠密布,尤其下淡水溪沿岸因為水源豐富,當地又是最適合燒瓦製磚的像黏土的黑土層地質,加上二側丘 陵地出出產的相思樹和菅芒,提供窯廠無虞的薪材。光是大樹一地,最盛時期就有上百條瓦窯同時日夜冒著熊熊烈焰,這裡出 產的磚瓦品質好色澤佳,聲名遠播台灣各地。 三和瓦窯 「三和瓦廠」位於大樹區竹寮里,原名「順安煉瓦廠」,現在已接棒經 營至第四代。現存的三座傳統瓦窯,中國北方稱為「饅頭窯」,台灣北 部稱為「包子窯」,台灣南部則稱為「龜仔窯」,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目前仍維持傳統窯燒方式,生產各類磚瓦製品與顧客訂製特殊尺寸磚瓦 。隨著時代轉變,除繼續生產傳統建材外,並積極將傳統磚瓦雕刻工藝 ,轉化為文化商品,一方面保存傳統窯燒技術與磚雕技藝,另一方面推 廣磚瓦產業文化。 共益磚窯廠 大寮窯業工藝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共益磚窯廠所擁有之登窯、工寮等生 產設備,有可能是延續自日治末期既存的小規模煉瓦場。民國38年( 1949)蕭氏家族接手後,民國40至民國50年代之間逐漸擴大經營規 模,包含擴大承租用地、增建員工宿舍等附屬建築,並將登窯改建為八 卦窯等等。 中都唐榮磚窯廠 位於三民區愛河沿岸,是高雄第一間磚窯廠,建於1899年(台灣日治 時期),原名「鮫島煉瓦工場」,在當時設有三座傳統的目仔窯,會選 擇該處目的就是能就近取得愛河的黏土製磚,另一方面也能直接由鄰近 的柴山獲取燒磚所需的木材;到了1913年日人於台北成立「台灣煉瓦 株式會社」後,於整併全台磚窯廠時將鮫島煉瓦工場整合為台灣煉瓦株 式會社打狗工場,直到打狗更名「高雄」後,工廠也跟著改名為「高雄 磚場」,並因生產所需從俗稱「蒸籠窯」的一號窯開始,陸續增建了二 號至六號窯並被稱為八卦窯。

三和瓦窯 共益磚窯場

中都唐榮磚窯廠

上圖為高雄瓦窯產業分布圖

2-13


溯源高雄大樹鄉的傳統磚瓦產業已有百年歷史,當地人以從事磚瓦業為榮,社區經濟主要命脈,隨著經濟環境轉變與新建築材料開發,磚瓦產業逐漸凋零沒落, 磚瓦廠一家家的關閉,窯傾倒了、剷平為建地,傳統磚瓦產業幾近走入歷史,但磚瓦與生活習習相關,新式建材建物所帶來的文明病,觸動重新省思傳統建材之 優點,磚瓦復古之風也重新刮起。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人文教育、環境景觀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在文化教育方面,除了以導覽解 說方式帶領民眾實地參觀瓦窯之 外,亦到學校推廣磚瓦文化教學, 紮根於下一代,以期增加一般大 眾對傳統建材與建築的欣賞認識 以及窯燒技術的認識。 在創意產業方面配合社區製作大 型磚雕作品,以台灣傳統磚瓦建 材成為展現社區意象的藝術創作 。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希望朝向結合「產業、文化、教 育、休閒」的多角化型態發展, 再創瓦窯新生命。

社區簡述

高雄縣大樹鄉由於高屏溪流經, 具備充足水源及黏性細緻的土質 ,是台灣早期磚瓦窯集散地之ㄧ ,極盛時期有20幾家業者130多 條窯。然而隨著鋼筋混凝土及鋼 骨結構成為建築主流,瓦窯業市 場急速萎縮風光不再,整個南台 灣只剩下大樹鄉三和瓦廠還在生 產。三和瓦廠的三座傳統龜窯至 今近百年歷史,已被列為高雄縣 歷史建築。為了保存傳統瓦窯產 業乃由三和瓦廠結合地方志同道 合人士於96.04.11成立瓦窯文 化協會

2-14


2-2 磚窯產業與文化

議 題 探 討

2-15

三和瓦窯沿革 大樹區位於高雄市東南隅,呈南北狹長的形狀,東臨下淡水溪(高屏溪),北有旗山鎮,西邊有燕巢鄉,大社鄉,仁武鄉 ,鳥松鄉及南邊的大寮鄉,而磚瓦窯則集中在大樹,竹寮兩村。 台灣傳統建築屋頂採用紅瓦為材料,早期仰賴大陸,直到 清末在人口激增下才有瓦窯的設立。 南部瓦窯分佈佈在台南市六甲區,高雄市旗山區溪洲及大樹區境內大樹,竹寮兩裡。 戰後,大樹區的紅瓦業達到顛峰,曾擁有二十幾家窯廠之多,後期因建築營建技術的改變,以至於目前僅存竹寮里高屏鐵 路大橋下的三和瓦窯”。 三和瓦窯所屬「下寮」的「崎頂」地區,屬地勢較高之處,除可避開下淡水溪之水患外,並位於黑土(沖積土)與紅土( 紅棕土壤)的交界帶上,加上丘陵地形亦可提供作為燃料之材料,使區域內成為設置瓦窯場之便利地點。 若依地方普遍之 分法,得將三和瓦窯所屬之大樹區竹寮裡(竹仔寮)之土質分為三種類型之土壤,分別為:砂質黃土(頂寮),Q土(中 寮)及沙土(高屏溪沿岸溪埔地),「Q土」為地方上窯業普遍之慣稱,其因位於黑土與紅土區之交界而成形。 「Q土 」位在中寮盆地底下,或稱為「黏土」「水田土」,為在自然作用力下,將山上之「紅土」與高屏溪的「沖積土」交相混 合而形成之土壤,為優良之陶土原料


三和瓦窯

三合瓦窯區域航照圖

分析 大樹區是曾經的瓦窯產業中心,雖然現今僅存的只有三和瓦窯 ,但瓦窯產業的架構依然存在,左圖為1941年瓦窯產業分布, 可以看出本次計畫未於瓦窯產業中心之交匯處,曾經也是一家 瓦窯廠。 分析 1.設計強調連結地方歷史與文化 2.產業發展的分布與用途

2-16


2-2 磚窯產業與文化 磚瓦窯產業與未來發展

議 題

根據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工場名簿》所載,三和瓦窯之前身「順安煉瓦工場」創建於正8(1919)年7月,其第一任經營者為許安然 ”。而三和瓦窯初期經營者李意則為後期向許安然購置窯廠後,將其改名為「源順安煉瓦工廠」。 同樣根據《工場名簿之記載,源順 安煉瓦工場創建於昭和10(1935)年11月,調查研究初步藉由日治時期之地籍與土地台帳以初步釐清三和瓦窯在日治時期之創建脈 絡。 三合瓦窯歷任經營者演變圖示

探 討

第一代經營者 (大政8年7月)

第二代經營者 (昭和10年10月)

第三代經營者

第四代經營者

許安然 (順安煉瓦工場)

李意(父) (源順安煉瓦工場 、三和瓦窯)

李玉柱(子) (三和瓦窯)

李俊宏(姪孫) (三和瓦窯)

三和瓦窯第一代之經營者為李意,其年輕時期曾在屏東,海豐,火燒潭頭客莊,社皮萬丹等地販賣鳳梨,而後在約25、6歲時再轉行 作魚商,擔漁貨(鹽魚)至旗山地區,裡港,鹽埔,萬丹等地販賣至27歲時再轉行作豬畜行商,爾後方在九曲堂市場內做豬肉商販。 李意透過上述之行業逐漸致富,於29歲時當上了竹子寮之保正,並開始與日人進行樹材之買賣,直至約略41歲時,才開始轉作瓦窯事 業。 而後,便於原「順安煉瓦工場」經營者許安然之手中,透過買賣的方式取得經營權,並改名為「源順安煉瓦工場」”。 根據陳亮岑於《高雄縣竹子寮窯業生活空間變遷研究》所述”,在竹子寮的瓦窯多為家族產業,但在地緣關係上多屬外來者,並由高 雄,屏東兩地來此設場,唯一在地的經營者是接手「順安煉瓦場的李意”區域內初期開設窯場幾乎皆為外地而來,並中在下寮一帶, 像是三和瓦窯第一代之經營者,即為屏東市海豐人。 戰後,源順安煉瓦工場改名「源順安製瓦工場」,直到後來改名為「三和瓦場」 而沿用至今。 李意在晚年,將瓦窯交給兒子李玉柱,成為繼許安然,李意之後第三代之經營者。 當時,李玉柱於屏東縣擔任警察,只 能間接管理,直到五十歲左右,發現瓦業音建築材料轉型而沒落,他不願看到這項傳統生產技術失傳,遂辭職回竹寮繼承父業。 而後 ,區域內之瓦窯相繼關閉,而後約略在民國80(1991)年間,三和瓦窯亦將盤山而建的兩併窯(位於今台21線省道,竹寮路之西側 )拆除”,而三和瓦窯則在李玉柱先生苦心經營下,努力維持三條瓦窯的生產線。李玉柱先生而後因健康因素,由姪孫李俊宏代為管 理。李俊宏即今三和瓦窯之經營者,其原來亦在銀行上班,後來為了延續祖傳家業,辭掉了銀行高薪工作,接下了經營瓦廠的重擔。

2-17


位於舊鐵橋園區旁的三和瓦窯,前身為「順安號煉瓦工廠」,歷經四個世代、二次更名的長久歲月,依然屹立不搖。在大樹區, 磚窯產業巔峰時期曾達二十多家,沒落後現今雖僅存三和瓦窯,但經結合地方文史,並搭上文創風潮,開發各種DIY及瓦窯產品 ,深受遊客喜愛。

目前僅存三和瓦窯的三座仍在運作進行,三和瓦窯除了繼續生產傳統的磚瓦供古蹟修復使用外,已漸漸開始進行轉型,往「休閒 、產業、文化、教育」的多型態發展,希望再創瓦窯業新生命。 。

2-18


2-3 特殊參數化砌作法操作 「磚」窯未來

-紅磚未來式

議 題

台灣曾經瓦窯產業發展繁盛,但因為種種因素導致現在逐漸被台灣建築界淘汰;對比 世界目前正新起智慧營建產業新革命的熱潮 ,運用機械手臂及機械化砌磚,打破傳統 垂直水平的結構發展。 透過數位化、機械化與自動化的引入,我們可以發展出新型態的瓦窯工藝產業。

探 討

2-19


參數化構造探討

學習

01.磚的現代化砌築方式

02.磚的傳統砌築方式參數化

目標

Pirouette House

建築師/ Wallmakers

建造時間/ 2020

建築面積/

樓層高度/ 9M

主要建材/ 窯磚 混凝土 木

位/

Thiruvananthapuram

196 平方公尺

2-20


2-3 特殊參數化砌作法操作

01.磚的現代化砌築方式

無眠空斗磚砌法(rat trap bond)

題 斗子砌

探 討

2-21

法式砌法

無眠空斗磚砌法

無眠空斗牆砌法 無眠空斗牆砌成了一系列傾斜的牆體,像波 浪一樣左右搖擺,並在屋頂上匯聚成直線, 支撐起預製鋼絲網水泥拱形殼體屋面(MMT ferrocement shell roof)。這種屋面有 效 厚 度 僅 為 2 . 5 c m , 其 強 度 高 達 1200kg/m2,有著與鋼筋混凝土樓板相同 的荷載能力,同時降低了40%的水泥消耗量 和30%的鋼材消耗量。


構造曲率測試-

以法式砌磚為例

CURVE R=2000,G=10

BRICK WALL R=0,G=10

BRICK WALL R=2000,G=10

CLASH R=2000,G=10

OVERLAP R=2000,G=10

SURFACE R=2000,G=10

GALAPAGOS R=1364,G=79.5

2-22


2-3 特殊參數化砌作法操作

02.磚的傳統砌築方式參數化

議 題 探 荷式砌法

1F

2-23

2F

法式砌法


磚的排列方式可能性延伸

丁砌法

順砌法

Surfce

Curve Attractor

G=6.2,A=-45

G=5,A=-45

G=5,A=-45

G=7,A=-45

Point Attractor

Clash

Galapagos

G=5,A=-45

G=5,A=-45

G=5,A=-45

G=5,A=-45

G=5,A=-45

G=5,A=-45

荷式砌法

法式砌法

美式砌法

2-24


2-3 特殊參數化砌作法操作

議 題

磚的排列方式可能性延伸

[小結] 1.建築元素的大小可以從應用的磚塊單元中計算出來。

2.一方面,磚創造了形式之間的和諧和關係,另一方面,磚仍然保持 著“Brick says, 'I'd like an arch.'”背後的奧秘。 3.積木製定了自己的規則。磚和關節(灰縫)在模式中結合在一起 4.磚石結合的尺寸系統及其必要的角解決方案,就像在思考一種邏輯

遊戲 5.用磚的表面接縫創造更大的線條圖案,磚結構就會隱藏尺寸和比例 ,但其仍具支撐力

2-25


特殊形式發展

磁磚型式

結構磚型式

2-26


2-4 結論

議 題 探 討

本次設計可以解決問題

建築形式的改變 隨著建築形式的改變,建材使用也隨之變化新建或改建的房屋,逐漸採用新的建材。 在科技進步下,磚的構造形式可以有非常多種變化。結合特殊的排列與砌築模式,打造適合現代機能的建築物。

人才的缺乏 目前大樹鄉的窯師只剩一位五師傅。還具備完整完窯技藝,但無門徒所以後繼無人。 在對於傳統文化與技藝人才延續方面,我們能做到的只有推廣及保存。但透過工藝館及教學空間的營造,可以培育出 更多對於磚有興趣的人。

環保設備 傳統瓦窯廠無法解決空氣汙染問題。 我們將用小型的電窯及瓦斯窯來解決傳統磚窯所會造成的空氣污染及環境危害等問題。 根據我們的研究,傳統紅磚與市面紅磚的差異主要在於原料與燒成溫度。對於用何種瓦窯與何種燒成方式並無太大影 響。

結構的安全性 雖然紅磚在以前曾作為主要結構使用,但紅磚在結構上其實並不適合作為高樓層或地震帶的主要結構。 所以我們還是會以鋼筋混凝土作為主要建築結構,紅磚重要作為建築修飾面。這樣不僅解決結構問題,不用承重的紅 磚也會有更多可以變化的空間。

2-27


future 台灣曾經瓦窯產業發展繁盛,但因種種原因逐漸被淘汰,透過 數位化的引入,發展出新型態磚窯工藝館。

2-28



3-1基地選址 3-2基地分析 3-2-1山水格局 3-2-2區域結構 1.產業/生態/生活 2.土地使用分區 3.環境涵構

3-2-3周邊環境 1.視野 2.車流 3.人流 4.鄰近建築設施 5.噪音

3-2-4物理環境 1.日照、溫度 2.雨量 3.風向 4.地形

3-3結論


3-1 基地選址

基 地

1.選址緣由

XXXXXXXX

分 析

紅磚未來式的延續,將會是結合自然、人文與產業

3-1

交會的中心,這也是凝聚一個聚落最好的開始。


2.基地介紹

基地位置 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路 基地地形 平地 基地建築 空地、浪板商場 都市計畫使用分區 農業區、綠地、綠帶 基地面積 12560平方公尺

大 樹 區 ( 臺 灣 話 : Tu ā - t s h i ū - k h u ) , 為 高 雄 市 的 區 , 位 於 高 雄 市 西 南 方 , 與 旗 山 區 、 燕 巢 區 、 大 社區、仁武區、鳥松區、大寮區以及屏東縣的屏東市、九如鄉相鄰,有水果之鄉的美譽,因佛光山及斜 張橋坐落於此而聞名,另外高雄知名景點義大遊樂世界亦位於此區。 高

3-2


3-2-1 山水格局

基 地 分 析

3-3

傳統瓦窯廠一般不會分佈在溪流附近,原因是在制磚的原料需要開採帶有黏性的原土層,而 溪流所沖刷的土壤富含沙粒,不利於塑造磚瓦;但高雄大樹卻不一樣,這塊基地東鄰高屏溪 西靠烂埔山。雖然鄰近溪流,但由於地勢陡峭,造成烂埔山上的原土層堆積與溪流侵蝕達成 平衡。讓瓦窯廠得以用山上沖刷下來肥沃的原土來制磚,源源不絕的溪水則用於練土,造就 了高雄大樹鄉得天獨厚的瓦窯文化。


3-4


3-2-2 區域結構

1.產業/生態/生活

在這個章節我們將先探討大範圍區域結構與議題之間的關聯性,主要分成下列三個方向做分析:

1 . 產 業 : 主要以瓦窯及二級產業的分佈為主,讓我們對於基地周遭的產業結構有一個基礎的認識。 2 . 生 態 : 我們以水資源來勾勒出當地的自然紋理。大樹鄉的水質在台灣數一數二,因此也培育出了高品質的農產

品更孕育出了豐富的濕地生態環境。

3 . 生 活 : 近年高雄市政府推動以自行車網路來連結的綠色生活,自行車將各式各樣的人們及當地居民引入空間。

析 生態 生活

3-5

產業


產業

生態

生活

(傳統產業聚落)

(濕地水文環境)

(自行車綠色網絡)

3-6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7

1 . 產 業 / 生 態 / 生 活 -產業(傳統產業聚落)


在基地周遭,我們鎖定紅磚產業,雖然目前僅存還在營運的只有三合瓦窯。但根據我 們實地訪談與文獻回顧,發現淺色部分都是曾經發展過瓦窯廠的基地。

3-8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9

1 . 產 業 / 生 態 / 生 活 -生態(濕地水文環境)


水造就了大樹的開始。 良好的水質,不僅造就了大樹濕地豐富的生態環境,甘甜的泉水也讓大樹有水果之鄉的美名。 早期因地處低窪。大樹區雖然擁有良好的水資源,卻也常被洪水侵犯。 而在這演變過程中,大樹區設立了大量的取水站與配水池,不僅抵擋了天災的危害, 在水資源的利用與教育下也更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3 - 10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 - 11

1 . 產 業 / 生 態 / 生 活 -生活(自行車綠色網絡)


在生活的大環境下透過腳踏車來連結綠色生活網路,基地周遭的則是濕地公園與鳳梨田 延續綠色生活。

3-12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1 . 產 業 / 生 態 / 生 活 -結論

我們以台29線作為區域結構的分割。台29線本身是一條連結高雄南北向的重要產業 道路,周遭產業分佈十分密集,是以產業為主的結構型態;台29線以西主要分佈學校 及市場,是以生活為主的結構型態;台29線以東是高屏溪及台灣最大的人工濕地,擁 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是以生態為主的結構型態。

分 析

我們以台29線做為區域結構的分割,道路以西代表著生活;道 路本身代表產業間的串聯;道路以東則是自然生態環境。

3-13


人文

高59

自然

3-14


3-2-2 區域結構

2.土地使用分區

土地使用分區

地 分 高59

農業區 綠地

我們的基地位於都市計畫的邊陲地帶,目前為農業用地。我們將向政 府提出更改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為乙種工業用地,來符合本次設計 機能的規劃。本次設計將最大限度保留原本的地景以及增加對自然綠 地的保留與營造,盡可能維持原本土地使用分區的價值。 可以看到為在基地正下方黃色區塊外框所框出之區塊,也是由農業用 地變更成乙種工業用地,顯示此區對於工業用地還是有一定需求,所 以有成功變更的經歷。

3-15


規劃範圍容積管制

變更高雄市大樹

(九曲堂地區)都市計 畫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通盤 檢討案計畫書 107.02

項目

乙種工業區

地號

新興段48、49、50、37 地號

面積

0.85公頃

土地使用分區

案都市計畫法高雄實施細則辦理

開發方式

都設會審議

開發定位

1. 研發、推廣、教育解說、實作體驗及服務辦公室 2. 倉庫、員工單身宿舍、幼兒園、生產 實驗室、員工餐廳 、訓練房舍及環境保護設施。 3. 與從事製造、加工或修理業務工廠有關產品或原料之買賣、進出口業務

項目

乙種工業區

面積

1.256 公頃

建蔽率

60%

容積率

300%

允許容積

46680 平方公尺

土地使用管制

依都市計畫法第27條第1項第4款規定:「為配合中央、直轄市或縣(市)興建之 重大設施時」(於108年7月11日簽准同意),辦理都市計畫個案變更。

規劃項目

工藝產業中心、實驗室、展覽場(館)、餐廳、教學空間 3-16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3.環境涵構

大樹區位於高雄市東南隅,成南北狹長的形狀,東鄰下淡水溪(高屏溪),北有旗山鎮,西 邊有燕巢鄉、大社鄉、仁武鄉、鳥松鄉及南邊的大寮鄉。而磚瓦則集中在大樹、竹寮兩村。 大樹區的文史與生態資源皆很豐富,為此本次設計以分析基地周遭五種區域型態結構,來介 紹其與基地之間的關係。我們將以:文化據點、交通、產業、生態、生活五個層面來分析。

分 析 文 化

3-17


SITE

D A

B

E

產業

C

文化據點

生態

交通

生活

3-18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 - 19

3 . 環 境 涵 構 -文化據點

西元1839年曹公圳完工,使原本屬於看天吃飯的鳳山平原,一躍變成可以不分四季耕種的 水田。1907年九曲堂車站完工,旗美地區的農作物得以倚賴鐵路運輸出來。1913年高屏溪 的水源逐漸成為大高雄都會區的重要水脈。是故興建了竹寮取水站 。 隔年位於屏東縣和大 樹區之間的下淡水溪鐵橋,促使屏東平原經濟再創高峰。經濟發展的許可下,1918三合瓦 窯創立,如今已被列為歷史建築、是國內難得一見、南台灣僅存的紅瓦窯。1925大樹的鳳 梨栽種面積與罐頭工業曾稱霸全台,當時在一個小小九曲堂村庄中就擁有七家鳳梨工廠。雖 然些引領大樹經濟命脈的歷史,都已走向沒落,但這讓我們更想重振大樹區輝煌的時代。


SITE SITE

C A

B

D

E A 九曲堂火車站

B 鳳梨觀光工廠

D C

舊鐵橋

E 竹寮取水站

三和瓦窯

文化據點

3 - 20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21

3 . 環 境 涵 構 -交通

• 交通位置:離屏東市約15分鐘;高雄市區約25分鐘車程;台南至大樹1小時車程即可到達 ;交通十分便利。 • 汽車機車:台1線、台22線、縣道186,都可接台29線。 • 火車1. 由九曲堂火車站下車2. 於九曲堂火車站搭車,往南可至屏東、花東地區,往北可 至高雄火車站,即抵高雄市區。 • 公車:高雄市橘7公車往來本區及建軍站 • 自行車:姑山倉庫產業文化休閒園區-舊台21線綠色隧道-佛光山-斜張橋-高屏溪低 水護岸自行車道-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入口公園


SITE

省道-台29

火車站 自行車道

交通

3 - 22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23

3 . 環 境 涵 構 -產業

台灣傳統民間建築的屋頂以紅瓦為主要的材料,早期均由中國海運來台。直到清領末期,人 口激增才有瓦窯的設立。據大樹文史協會羅景川老師的調查,南部的瓦窯分佈在台南市六甲 二鎮、高雄市旗山區溪洲及大樹區大樹、竹寮兩里。大樹區部份在巔峰時期曾達二十多家, 產品銷遍高雄、澎湖、屏東、台南四縣市。因建築材料的革新,目前僅剩高屏舊鐵橋北方的 三和瓦窯三座窯。由於三和瓦窯東臨下淡水溪,汲水方便、土質細緻、沒有雜質,濕度黏度 洽到好處,燒出的磚瓦不過水,可以燒薄瓦、油面磚、厚尺仔等此較高級的建材。


SITE

三和瓦窯 (現今僅存)

「陶器」工場 「磚/瓦」工場

產業

3-24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25

3 . 環 境 涵 構 -生態

沿著狹長高屏溪而建的舊鐵橋溼地生態公園,從高屏大橋至舊鐵橋以北高灘地,面積廣達 120公頃。規劃有戶外廣場、劇場、人工溼地、親水空間、景觀綠帶、自行車道等設施,是 高雄縣政府重塑高屏溪沿岸景觀意象,以及維護河濱生態的一項重要工程,竣工後是大高雄 地區最佳的自然生態親水公園。舊鐵橋下的人工溼地是高屏溪河畔最佳的賞景點,數漥以自 然生態工法營造的水塘,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是親子巧扮觀察家的好地點。


SITE

高屏溪

舊鐵橋溼地公園

生態

3-26


3-2-2 區域結構

基 地 分 析

3-27

3 . 環 境 涵 構 -生活

「 半日陶作,捏出生活的一百種樣子。 」高雄市大樹區是南台灣的「窯鄉」,各式窯體在 此百花齊放,大致歸類為燒製建材為主的磚瓦窯,與燒製生活陶的蛇窯,隨著社會變遷,傳 統窯業沒落,大樹僅存三和瓦窯維繫磚瓦窯歷史,蛇窯已銷聲匿跡,僅剩蛇窯的老藝師林昭 地,仍不斷的傳述「生活陶」。


SITE

林昭地陶藝陳列館 高屏溪舊鐵橋 學校 市集

生活

3-28


3-2-3 周邊環境

1.視野

對內視野

對外視野

XXXXXXXX

分 析

接受視野多

接受視野中

接受視野少

3-29

西向

南向

東向

北向

(農友種苗)

(霆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濕地公園)

(地下水站)


視野

分析

結論

西向

東向

(農友種苗)

(濕地公園)

基地西向前方為產業道路(台29 線省道),對向為農業用品販售 及實驗樓(農友種苗)。因基地周 遭缺乏人行道設施,所以對內視 野主要來自車流及對向人流。

分析

結論

1.西向為接觸視野的主要面向,可以置入行銷來吸引客群。 2.主要建築立面應展示於此處。

分析

結論

基地東向為面對濕地公園之方向,東北向 可眺望到下淡水溪鐵橋;東向濕地公園位 置較低,與基地的高差約有八公尺。 基地連接濕地公園的坡地上雜草叢生,與 溼地公園之間的視野被雜亂的竹林、樹木 、灌木叢...等阻擋。

1.在基地東北方設計較高的瞭望台與休憩區。以便於提供觀賞九鐵橋及濕地公園之風貌。 2.整頓基地坡道上的植栽,並嘗試讓溼地公園與基地做連接。

南向

北向

(私人農地)

(地下水站)

地勢較低窪,視野內皆為雜草、 樹林。

1.可以將較不需要對外視野的機能設於此處,例:儲藏室、浴廁...等。

分析

結論

基地北向面對取水站。因中間有樹林阻隔 ,基地與取水站之間的視野是無法互通的 。

1.可設計矮牆或庭院作為中介空間。

3-30


3-2-3 周邊環境

2 . 區 域 結 構 -磚窯產業分布

分析

地 分 析

3-31

大樹區是曾經的瓦窯產業中心,雖然現今僅存的只有三和瓦窯,但瓦窯產業的架構依然存在, 左圖為1941年瓦窯產業分布,可以看出本次計畫未於瓦窯產業中心之交匯處,曾經也是一家瓦窯廠。

結論 1.設計強調連結地方歷史與文化 2.產業發展的分布與用途


磚窯產業分布

1

三和瓦窯(李意)

2

內地瓦(黑瓦)窯場

2

3

4 3

吳設瓦工場

6

5 磚窯場(現今僅存)

4

陳四駐四興利陶器工場

磚窯場

5

共販合同會社

陶器工場

6

陳水灌硘仔窯場

7

4

1

9

10

7

李萬合順興瓦工場

8

林昭侯、林昭地硘仔窯場

9

黃讎瓦工場

10

吳燦然金益興瓦工場

11

鐘益瓦工場

8

11

3-32


3-2-3 周邊環境

2 . 區 域 結 構 -車流

分析

主要分為四個層面的使用者區位,分別為產業、教育、生活、觀光 結論 結: 論基 地 鄰 近 臺 2 9 線 , 因 設 立 與 產 業 相 關 的 機 能 , 方 便 與 地 方 的 使 用 者 做 連 結 。

分 析

3-33

結論 1.主要分四個層面的使用者區位

A

B

C

D

1.產業

2.教育

3.生活

4.觀光


車流

A.臺29線是臺灣的一條省道,全長約112公里。是連接高雄東西向的 重要產業道路。這條路為四線道寬廣道路,平時車多且車速快,較少路 人能行走及停留,且是連結基地的唯一道路。 此道路為基地主要接觸視線的面向,但因車兩往來頻繁,不適合做為主 要出入口,我們考慮在此面置入行銷、宣傳手法。 B.九曲路為兩線道道路,平時車數普通不易雍塞,上下班時間有較多的 車輛,為大樹教學區進出的重要路段。此路段人流豐富,為居民與學生 主要步行路線,有考慮提供生活相關據點做連結。 C.久堂路為九曲路的延伸,也是兩線道道路,沿路有大型購物中心及市 場,人潮較多元,為居民主要活動區域。

A

D. 復 興 街 為 兩 線 道 道 路 , 是 目 前 觀 光 客 移 動 的 主 要 路 線 , 沿 路 有 九 曲 堂 車站、鳳梨觀光工廠、九曲堂綠廊道等景點。 北向為地下水站,雖與基地相接,但建物與基地之間相隔很多樹林。

C

D

高59

B

3-34


3-2-3 周邊環境

2 . 區 域 結 構 -人流

分析

根據人流分析的結果,基地附近的人流其實十分稀少,主要原因是產業道路車流量龐大,阻斷居民通往 基地。基地也未妥善規畫人行道及自行車道。

結論 1.設計天橋避開產業道路把居民引入。 2.把居民的主要出入動線設在基地後方以躲避車流。 3.重新規劃人行道及自行車道,提供居民使用。

A

3-35

B

C

D

E


人流

匯集大量人流的地方,主要是在A、D處,舊鐵橋入口處的美食攤及生態濕地公 園,觀光客與居民的人數皆眾多,其次則是C處的九曲路與台29線的交叉路口。 而B處基地前方因為車流量大,又無妥善規畫人行道,所以鮮少有人經過;E處基 地後方為自行車道,雖說居民使用還算頻繁,但卻沒有停留的據點。

D

A B

E

C

3-36


3-2-3 周邊環境

2 . 區 域 結 構 -鄰近建築設施

分析

地 分 析

3-37

基地附近以產業設施居多,擴大範圍往九曲堂火車站方向移動重要以文教設施居多,而生活相關設施則 集中在九曲堂火車站後站。

結論 離基地越近,周遭人流與經濟活動越頻繁。


周邊環境

車站以西多以生活相關設施居多,例如:餐廳、市場等等;車站與台29線 之間以文教設施居多,例如:學校、體育館等;鄰近東西向的台十九線旁 以產業居多,三合瓦窯、農友種苗及多數二級產業皆設立於此處。

3-38


3-2-3 周邊環境

2 . 區 域 結 構 -噪音分析

分析

地 分 析

3-39

主要噪音都來自於西向的產業道路(台29線省道),其次則是浪板商場。

結論 1.我們考慮將較吵雜的機能設置在靠近道路的面向(西向)。主要為與產業相關機能,例:工廠、機房...等。 2.生活與環境相關機能設置在靠近濕地公園方向(東向)。例:活動教室、戶外活動空間...等。


噪音 低

3-40


3-2-4 物理環境

3 . 物 理 環 境 -日照、溫度

分析

地 分 析

3-41

大樹區的日照時數很長,僅次於恆春地區,年平均溫度落在攝氏25.4度。7月為每年溫度最高的時候, 平均溫度最高可達攝氏29.4度。

結論 1.大樹區的日照時數及溫度相較於整個台灣是屬於溫度偏高的地區。在設計上會需要增加遮陰、通風...等 機制作為輔助,讓基地在炎熱地區營造出舒適的環境。


日照、溫度

平均氣溫 高雄

19.7

1月

20.7

2月

23.7

3月

25.7

27.8

4月

28.9

5月

29.4

6月

28.9

28.5

7月

26.9

8月

24.5

9月

21.2

25.4

10月

1991-2020

11月

12月

40

1月

4月 20 0

最高氣溫>=30℃日數 高雄

0.0

0.5

3.4

13.0

24.2

26.4

28.9

27.2

27.6

17.9

4.3

0.3

173.7

1991-2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5

1991-2020

最高氣溫<=10℃日數 高雄

7月

0.4

0.0

0.0

10月

3-42


3-2-4 物理環境

3 . 物 理 環 境 -雨量

分析

地 分 析

3-43

大樹區每年平均降雨量為1968.2毫米,其中以八月平均降雨量512.4毫米最高;2月17.4毫米最低, 顯示大樹區雨量集中,且在雨季時雨量龐大。 大樹區地處低窪,在雨季時容易淹水,近年設立大量蓄水池與取水站才有所改善。

結論 1.可以利用基地本身的坡度來引導水流,增加基地的排水效益。


雨量

降水量(平均)單位:毫米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44


3-2-4 物理環境

3 . 物 理 環 境 -風向

分析

地 分 析

3-45

根據調查結果,基地在夏季時吹西南季風,但因附近大樓阻擋,風向略偏東南方向;冬季則吹東北季風。 因基地位在坡地上,坡地下又鄰近濕地,坡度上溫度偏高,坡度下溫度偏低,在高差的影響下,進而產生 坡度風。

結論 1.東北方向設計牆面以阻擋東北季風 2.可以在東向設立開口引入坡地風,使室內空氣產生對流。


風向

N

W

E

S

基地冬季吹東北季風,夏季時因附近大樓阻擋,風向略偏東南方位。

3-46


3-2-4 物理環境

3 . 物 理 環 境 -地形 地形坡度 分析

地 分 析

3-47

基地本身十分平坦,整體為向北(取水站 方向)傾斜的極緩坡(坡度3°)及向東(濕 地公園方向)傾斜的陡坡(坡度30°)。

結論 1.可以依附地形來設計,營造半地下室 或較低矮的建築設計,與周遭環境自然 融合。 2.創造不同高度的出入口引導人群


地形

高程變化 服 務 取 自 : DT M A P I

60 50 40 30 高度 (m)

20 10 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350

400

450

距離(m) 基地位置

高程

60 50 40 30 高度 (m)

20 10 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距離(m) 高程

基地位置

3-48


3-3 結論

基 地 分

規畫自行車道及人行道 產業相關空間

析 城市休憩空間 主要出入口

3-49


結論 1. 主要基地入口應設置

於基

地東向以躲避車流。 2.較吵雜的機能可設置在基 地西向。 3.增加遮蔭及通風設計。 4.機能以與產業相關為主。 5.重新規劃基地附近自行車 道與人行道。 6.規劃城市休憩空間供居民 使用。

結。 3-50



4-1使用者 4-2使用者需求 4-3使用者行為分布 4-4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4-5使用者行為時間軸 4-6結論


4-1 使用者

使 根據使用者活動性質及目的,將使用者分為以下四類:

用 者

產業

觀光

處理行政事務

居民

分 析

多以休憩、商業、餐 飲為目的

產業

外地人,以參觀為主

觀光

其他

居民

含遊客、學校戶外參 訪、學術研究調查人 員

使用者數量

其他

使用者活動形式

單人

4-1

使用者分布

以在地人為主

部分遊客自行搭車,多與家族

早上老年人活動與主婦聚集

成員一同前來

中午或傍晚時購買餐點者亦多

多於下午傍晚時刻活動

家庭

假日最多,在地人亦多以群體 形式前往參觀 由早上開始前往基地

團體


4-2 使用者需求

根據觀察及分析結果,此結統整出對於三和瓦窯周遭活動,作為附屬建築所需提供之機能及空間,以回應使用者活動所需,並提出一些誘因讓未來附屬建築的活動更加平凡多彩。

行政 作為產業發展單位,在進行大型展覽空間或教學活動時,須提供合適 的行政空間做為討論使用。

藝文 以磚為主題,規劃磚在時代發展下的常設展,以及瓦窯產業歷史及創 新數位發展等,吸引目光。

餐飲

商業

目前考慮規劃小型開放性空間,考量在地及觀光的流動人口,提供簡

可以結合餐飲販售當地農產及特產,亦可販售磚灶生活小物、紀念

易餐飲服務。

品或文創商品,擴大商機。

服務

休憩

對於和數位構築有興趣之人員,提供特殊磚尺寸客製化的服務。

由於人們集中在中下午時段前來,適合的休憩空間可為使用者提供

附屬建築主要應提供和市公廁數量、廟車停放空間及接待空間等。

遮陰與互動,而平日則為在地人閒暇時願意前來的在地社交場所。

教學 設立教學教室,提供親子及團體體驗活動。

實驗 延伸磚建材的使用價值,實際參與創作與實驗。

4-2


4-3 使用者行為分析

使

使用者行為分布

用 者 分

A.市場/商場

B.農友種苗

C.三和瓦窯

D.九曲堂車站

E.大樹國中/九曲國小

F.舊鐵橋溼地公園

農瓦工作人員

觀光客

學生

居民(無業)

高齡者

※顏色越深,代表與基地使用客群越相近

4-3


4-4 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A. 市場/商場

B. 農友種苗

C. 三和瓦窯

人文

高59

D. 九曲堂車站

E. 大樹國中/ 九曲國小

F. 舊鐵橋 溼地公園

自然

4-4


4-5 使用者行為時間軸

使

平日使用者行為時間軸

A. 市場/商場

B. 農友種苗

C. 三和瓦窯

D. 九曲堂車站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E. 大樹國中/九曲國小

F. 舊鐵橋溼地公園

4-5


假日使用者行為時間軸

A. 市場/商場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0

3

6

9

12

15

18

21

24

B. 農友種苗

C. 三和瓦窯

D. 九曲堂車站

E. 大樹國中/九曲國小

F. 舊鐵橋溼地公園

4-6


4-6 結論 00

使

21

03

瓦窯產業工作者停留時間最長,其工作 型態獨特,需考量符合需求之工作空間 。

在地居民族群多於中午、下午時段較活 躍,主要活動空間為附近觀光景點及商 家,可為其規劃休憩空間,避免於豔陽 下長時間曝曬。 06

觀光客與前往之族群,可透過未來附屬 建築之藝文、餐飲、教學、商業...等空 間設置,來引人留駐。 在地人活動時間較彈性,主要多為老年 人於周遭活動。未來將設計一部份生活 相關機能空間,規劃以在地人為主要族 群之社區教一空間,期望任何年齡段的 民眾都可以於閒暇時刻前來休憩、與他 人交流互動,回復昔日熱絡的常民文化 。

析 15

09

12

農瓦工作人員

觀光客

學生

居民(無業)

高齡者

※顏色越深,代表與基地使用客群越相近

4-7


平日

再調查基地附近後,我們發現基地附近平日的使用者,普遍都是 當地的居民,居民主要來自九曲堂火車站後方的市場及基地後方 的自行車道。假日則以觀光客居多,主要來自於附近著名景點:舊 鐵橋溼地公園、三合瓦窯等,再來則是從火車站來的觀光人潮。

結論:

市場/住宅

自車道

1.設立適合當地居民之機能

以居民為主

2.有效管理開館時間來引導人流 3.增加開放性空間與戶外空間

假日

舊鐵橋

火車站

以觀光客為主 4-8



5-1磚的基本條件 5-2窯的需求與特性 5-3空間組織的案例 5-4結論


5-1 磚的基本條件

空 間 需 求 的 研

1 . 磚 的 種 類 -以三和瓦窯為例 依顏色分類: 紅磚(普通磚) 生 產 磚 時 一 般 用 大 火 將 磚 坯裡外燒透,然後熄火,使窯和磚自然冷卻。此時,窯中空氣流通,氧氣充足,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氧化氣氛,使磚坯中的鐵元 素 被 氧 化 成 三 氧 化 二 鐵 。 由於三氧化二鐵是紅色的,所以也就會呈紅色。 青磚 如 果 待 磚 坯 燒 透 後 , 往 窯 中不斷淋水,此時,由於窯內溫度很高,水很快變成水蒸汽,將會阻止空氣的流通,使窯內形成一個缺氧的環境,磚中的三氧 化 二 鐵 便 被 還 原 成 氧 化 亞 鐵,並存在於磚中。由於氧化亞鐵是青灰色的,因而磚就會呈青灰色。 等級分類(CNS): 抗壓強度

一等品

>150kg/c㎡

<15%

承重牆

二等品

>110kg/c㎡

<19%

非承重牆

5-1

吸水率

許可差 <±1.5% ±2%

6C M

良好紅磚的要件: 1 . 尺 寸 大 小 一 致 : 磚 面 平直,磚角方正,無歪扭變形等缺陷。 2 . 顏 色 均 勻 一 致 : 外 表 顏色均勻,色澤一致且具光澤,無斑點裂痕雜質等, 用 磚 鎚 擊 會 發 出 鏘 清 脆 金屬之聲。 3 . 抗 壓 強 度 1 5 0 kg / c m 2 以 上。 4.吸水率低於15%以下。 吸水率=

適用範圍

項目等級

吸 水 後 重 量-乾燥時重量 乾 燥 時重量

23CM 11CM

×1 0 0 %

5 . 質 地 堅 硬 比 重 1 . 5 ~ 2 . 0 ,標準型紅每塊約為2 ~2 .5 kg 。 6 . 比 重 : 真 比 重 約 2 . 4 ~ 2 .6 。鬆比重若為高溫燒成者為2 .1 ~2 .2 ,普通溫度 燒 成 者 2 . 0 , 低 溫 燒 成 者 1 .6 ~1 .8 。 7.單位重: ( 1 ) 每 個 磚 之 平 均 重 量 約 2 ~2 .8 kg 。 ( 2 ) 磚 之 單 位 體 積 重 約 為 1 9 0 0 kg / m3 。

紅磚之CNS標準規格


三和瓦 窯 目 前 所 生 產 之 瓦 磚 製 品 , 多 以 供 應 古 蹟 ,歷史建築,或其他古厝,寺廟等之修復或興建時之材料。 曾提供如:林家花園,中研院民族研究所、、新竹南園,台灣民俗 村,懇 丁 青 佳 活 動 中 心 , 甚 至 是 金 門 , 澎 湖 等 地 ,多採用其瓦傳做為材料。 瓦案目前仍延續創建初期之窯體形制,並的依古法生產如:紅瓦,清水磚,火頭磚,土明磚,燕尾 磚,六 角 磚 , 油 面 磚 及 壁 傳 等 , 亦 生 產 有 各 種 造 型之花格窗,像是柳條,金錢,龜型,梅花等。 另外,亦有民俗陶器之創作,像是:油罐,筷子籠,花器等,並與在地之陶藝 師傅合 作 發 展 各 式 之 陶 藝 品 ” 尺寸(公分)

品名 紅瓦

1公斤、20兩、12兩(3種)

筒瓦

12×12×1.3、21×11×1.3、21×10×1.3(3種)

花磚

四種基本款,其餘如萬或壽,自等需另外訂做。

紅磚

清水磚、顏只磚,21.5×10.5×5.5、21×10×4.7...等尺寸 ,尺寸多種(古蹟尺寸皆不同)。

燕尾磚

24×12×4、23×11×4、23×10×3.5(3種)

土埆磚

22.5×33×14等多種尺寸 尺寸多種

(A)30×20×4 (3) (B)32×21×4 (3) (C)24×16×3

8吋磚

一尺磚:30×30×1.5、30×30×2、30×30×3 尺二磚:36×36×2、36×36×3 尺四磚:42×42×2.4

斗子(仔)磚

地面磚(油面磚)

土埆

土埆磚

尺磚

斗子砌磚

紅鋼磚

紅瓦

耐火磚

清水磚

勾頭

五孔花格磚

六角磚

花磚

斗子砌

灰瓦

灰地磚

灰梅花窗

岩面陶磚

老磚片

灰磚片

筒瓦

雉蝶磚

滴水

青磚

陶磚

對角×邊×厚度 六角磚

其他

42×21.5×3、40×20×2(3)、36×18×2(3)、33×16.5×2(3)、 30×15×2(3)、25×12.5×2(3) 養瓦、魚鱗瓦、穿瓦衫、圓柱磚(1/3圓、1/4圓)

氣窗

素燒花窗

綠釉花窗

樓梯磚

養瓦

燕尾磚

5-2


5-1 磚的基本條件

2.磚的砌法 磚 塊 疊 砌 型 式 - 紅 磚 之 各 種尺寸

間 整磚

半磚

二五磚

七五磚

半條磚

小半條磚

砌磚形式 順式砌法

丁式砌法

英式砌法

各 皮 均 以 順 面 ( 2 3 c m × 1 1 c m) 露白之 砌築方式。

各皮均以丁面( 1 1 c m × 6 c m) 露白之砌 築。

第一皮於牆轉角處,應以半條磚砌築為 要件,其上一皮順磚,一皮丁磚,為較 常採用的砌磚法。

求 的 研

美式砌法

荷式砌法

法式砌法

疊砌時每三~五皮交雜一皮不同方式之 疊砌。

採用一皮順磚,一皮丁磚,轉角處使用 全磚、七五磚相互交替疊砌。與英國相 似,不構成井字縫,亦為我國常用之砌 法。

每皮皆以丁磚及順磚交互排列。

5-3


灰縫形式 灰縫俗 稱 磚 縫 , 乃 指 磚塊 與 磚 塊 之 間 的 砂 漿 厚 度 。 水平方向的灰縫稱為橫縫,垂直方向的灰縫稱為豎縫,兩者灰縫各為10mm。磚牆砌造完成後,磚面和灰縫不再加以粉刷者, 而須需 要 作 勾 縫 處 理 者, 稱 為 清 水 磚 。 常 用 的 勾 縫 形式如下:

平縫:

凹平縫:

內凹縫:

上斜縫:

其特點是勾縫時施工容易, 但磚縫缺乏立體感。

其特點是美觀,勾縫時施 工容易,雨季時磚縫會微 微滲水。

其特點是勾縫時施工容易 ,磚縫深度容易控制,很 有立體感。

其特點是勾縫時傾角施工 不容易一致,防水效果佳 ,磚縫陰影效果佳。

下斜縫:

凹圓縫:

V形縫:

凸圓縫:

其特點是灰縫不積水又美 觀,勾時施工不容易,磚 縫陰影效果佳。

其特點是勾縫時施工須用 特殊勾縫工具,磚縫容易 控制,立體效果佳。

其特點是灰縫不積水又美 觀,勾縫時施工不太容易 ,角度難求一致性,容易 脫落。

其特點是勾縫時傾角施工不 容易一致,防水效果欠佳, 磚縫陰影效果佳,因此較少 使用。

3.磚的結構與運用 在磚造 建 築 中 為 增 加 磚 牆 承 載 荷 重 與 穩 定 能 力 , 以 及增進牆面外表之美觀,砌磚時應該遵循規則疊砌。疊砌磚 塊時上下皮之豎縫不能相互重疊成一直線,否則便形成『對縫』, 至少上 下 皮 之 疊 壓 部 份 須 超 過 磚 長 1 / 4 以 上 , 稱 為『 交丁』或『 破縫』。此種疊砌方式經過荷重傳遞方式所 推理的最佳強度。各種砌磚形式的疊砌形式如下:

順式砌法

丁式砌法

英式砌法

美式砌法

荷式砌法

法式砌法

5-4


5-2 窯的需求與特性 台灣傳統磚瓦窯體概述

空 間 需

1. 依 燒 成 作 業 分 類

台灣傳統 窯體分類一覽表:

間 歇 式 窯 爐 ( Pe ri od i c k i I n ):頭窯、蛇窯 裝窯,燒窯,出窯等程序,一個步驟完成後才能接續下一步驟,而所有流程 完成後,能進行下一次作業。 半 連 續 式 窯 爐 ( S e m i - C on t inuous ki I n):登窯 在裝窯作業進行一半時,便可進行燒成作業只要將煙道暫時阻隔就可以進行 其 他 窯 室 的 裝 窯 作 業 , 同 樣 地出窯作業也可以分批進行。 連 續 式 窯 爐 ( C o n t i n u o u s ki I n):輪窯、隧道窯 不需停火,裝窯,燒窯,出窯作業可以在不同的點同時進行,有利於快速大 量的工業化生產流程。

窯種

項目

包仔窯

蛇窯

登窯

四方窯

八卦窯

引進 時間

約明鄭 時期

約明末 清初

日治時期 (1 897)

日治時期 (1 91 1 )

日治末期

外型 分類

包仔窯 龜仔窯 饅頭窯

蛇仔窯

目仔窯 間仔窯 崁仔窯

四角窯

八卦窯

燃料 分類

芒草梗

石炭

煤炭粉

火焰 分類

半倒焰窯

橫焰窯

倒焰窯

倒焰窯

燒成 時間

約4 5天至 2個月

約5-7天

約8-1 1 天

1 0幾小時

連續窯燒 不停火

產品 ( 稱呼 )

磚瓦等建 築用陶 (瓦窯)

日用陶器 (石回仔窯)

日用陶器 、紅磚

瓷器、耐 火產品

紅磚 (磚仔窯)

2. 依 燃 料 分 類

求 的 研

窯爐依據本身的地理環境與成本的考量,會使用各種不同的燃料來燒成,這 些不同材質的燃料由於熱效能的差異,也會影響到燒成的成果。早期台灣的 窯爐大都就地取材,以芒梗,稻殼或山區的雜木做為燃料,後來研發出以天 然氣或煤礦為燃料後,許多窯爐便改用這兩種既方便且燃燒效率高的燃料。 其中日治末期所引進的四方窯,即以煤炭或重油做為燃料,而八卦窯則以煤 炭 粉 為 主 要 燃 料 。 現 代 之 爐窯演變採用重油,液化瓦斯做為燃料,或以電力 製 造 熱 能 , 因 而 有 「 煤 炭 窯 」 ,「瓦斯窯,「電窯」之稱。 3. 依 燒 成 目 的 分 類 素 燒 窯 ( Bi s c u i t k i I n ) , 本 燒窯(Glaz e kiln),烤花窯(Dec o rat ing k i l n ) , 熔 塊 窯 ( Fri t k i l n )和樂燒窯。 除 了 上 述 之 分 類 外 , 窯 爐 一 般亦以「外形」命名。 4. 依 火 焰 進 行 的 方 向 分 類

究 直焰窯

5-6

半倒焰窯

橫焰窯

半倒焰窯

倒焰窯


三和瓦窯窯體現況概述

窯頂 通氣窗 節氣孔 窯門

進封 口

燃燒室

窯室

窯頂

煙囪

窯床

煙道孔

火膛

三和瓦窯窯體說明及火焰進行方向示意圖( 以北座窯體為例)

南窯

中窯

北窯 民國80〜86(1991〜| 1997) 年間

創建

昭和1 0 (1 9 3 5 )年間

昭和10(1935)年間

尺寸

高約即4 8 2 c m。

窯內長1100cm,寬尺寸500cm 高約447cm。 ,高437cm。

容量

容量約同中窯。

可生產212,800〜281, 600片 瓦片。

特性

兩側窯壁因受南北兩窯鞏固,保 修窯時生,熟磚交錯,保溫性較 溫性佳,為主要使用之窯體,因 中窯差。 不常使用,因此所耗費 常以此窯輪燒,有餘熱,可縮短 燃料與時間較長。 窯燒時間並節省燃料。

容量約同中窯。

因窯壁有鬆動現象,連帶窯頂的 密合度受損,故保溫性不佳,不 常使用。

5-7


5-2 窯的需求與特性 三和瓦窯磚瓦之生產程序及燒成技術

空 間 需

瓦窯燒製流程與空間配置關係

磚瓦燒製流程與時程 以二和瓦窯所使用的三座龜仔案為例,生產步驟分為七大步驟,依序分別為煉土 (2-3天),製坯與陰乾(30天),入案(8天),燒窯(40天),降溫(40) 出 窯 ( 5 天 ) 。 整 體 製 程 約 需 四個月的期程,其中封窯後開始燒製,到冷卻後成 品出案的期間共約80天,與現代磚廠燒製時程相較,雖然製程相當漫長,但成 品 品 質 相 當 優 良 , 非 現 代 磚 廠製品可比擬。 然而近年來窯場的磚瓦訂單主要來 自少數新建案以及逐漸稀少的古蹟歷史建築修復用之磚瓦需求,因數量不多,難 以 滿 案 , 導 致 剩 餘 窯 體 之 空 燒成為營運的成本負擔。

練土

採土

黑土(沖積土)

坳土

陳腐

製胚

踏實

柴灰(火乎)

擠壓

空氣抽出

陰乾

曝曬

瓦埕

陰乾

瓦寮

入窯

入窯

排列

封窯

封閉窯門

燒製

小火

牛相鬥

大火

坳土區(場): 採土 1

工、瓦寮: 製胚

求 的 研

起火/ 攻火/ 牽火

3

龜仔窯: 入窯、烘乾、攻燒、冷卻、出窯 5

冷卻

出窯 5-8

<450℃

開信窗

窯後加工

<350℃

補窯

開窯門

工寮: 煉土 2

瓦寮: 陰乾、入窯 4

成品放置區: 出窯 6


4

G F G E

D

2

5 6

A

B

A. 北 窯 B. 中 窯 C . 南 窯 D. 中 型 瓦 窯 E . 瓦 斯 窯 F. 小 型 瓦窯 G . 電 窯

C

3

5-9


5-2 窯的需求與特性 三和瓦窯現況分析

空 間

現況分析 三和瓦窯以三座窯體為中心,週邊均為工作區域,其中窯體南北兩側為戶外工作區,同時也是原料與成品的臨時堆置空間,因此 運送相關物料之車輛均在此處進出,形成工作區的主要出入口動線;窯體東側為窯門,連接棚架覆蓋範圍,一旦進入窯燒階段, 此處也形成工作熱區。瓦窯南側6m即為製作磚瓦生壞之東西軸向附屬建築,東端為文創商品製作與販售區,連接遊客進入三和 瓦 窯 之 入 口 。 遊 客 動線穿越文創商品區後往西延伸至生壞製作區參觀,最後往北進入瓦窯週邊。 目前三和瓦窯在供遊客參觀時最大的問題在於遊客參觀動線在瓦窯東側與工作動線重疊,不但造成工作上的不便,也影響遊客參 觀 過 程 的 安 全 性 與 舒適度。 而短期再利用計畫即是以解決此一問題為出發點 ,藉由增加適度的設施來改善此一動線重疊的問題 。

需 求 的 瓦 窯東側工作區往南之空間樣貌

高架平台往南之空間樣貌

研 究 高 架平台入口處往北之空間樣貌

5-10

磚瓦生坯製作區


5-11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1.「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相似機能

學習

01.傳統建材與精神如何展現

目標

03.磚的現代化砌築方式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間 需 求 的 研 究

5-11

建築師/ 朱培

建造時間/ 2020

建築面積/ 10400平方公尺

樓層高度/ 9M

主要建材/ 窯磚 混凝土 木

位/ 中國 江西 景德鎮


案例簡介

設計操作

01.水平交錯排列 02.內外連結穿梭 03.南北長向自然通風 04.新老窯磚混和砌築 05.三明治結構系統 06.複合材料結合

景 德 鎮 “ 因 窯 而 生 , 因 瓷 而 盛 ”, 磚 窯 不 僅 是 景 德 鎮 城 市 的 起 源 , 更 是 人 們 賴 以 生 存 的 生 活 與 交 往 空 間 。 和 其 他 傳 統 城 市 中 住 宅 作 為 城 市 主 導 類 型 不 同 , 在 景 德 鎮 , 燒 瓷的窯或許是先於居住而存在著的,可謂景德鎮城市精神的一種提煉。 “保存著與這座城市的生命不可切割的記憶溫度。夏季,歇窯期間,磚窯所散發的濕冷空氣更 是孩童玩耍、年輕人交往、老人納涼的好去處。

5-12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空 間 需

01.傳統技術與精神如何展現

瓷窯獨特的東方拱券原型,窯磚的時間與溫度的記憶,塑造出窯、瓷、人的血緣同構關係。

利用再生窯磚建造房屋和各類建築物是景德鎮的一大特色, 因為磚窯每隔兩三年就要拆除一次,以保持窯爐的一定熱工 性能。整個城市被回收的窯磚所覆蓋。這些磚塊記錄著溫暖

,與城市的命脈密不可分。 博物館的材料以磚為主,回收的舊窯磚與新磚混合,體現出 當地的建築文化。

不僅窯爐作為建築類型融入了城市的歷史,修建窯爐的材料“磚”也是可知可感的 。在達到一定生 命週期蓄熱性能衰減後窯磚被從窯爐上替換下來,又可以成為修建居住建築的材料。窯爐早已成為 景德鎮文化記憶和城市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順理成章成為了御窯博物館的空間類型。

研 究

5-13


色彩計畫

BG>BD>BB>JF

15%

BB>BC>DK>FD

副 色 調

00,17,36,16

01,00,03,28

00,35,45,40

主 色 調 85%

U_ k ]

材質計畫

紅磚

混凝 土

屋頂/ 紅磚拱狀排列 立面/ 紅磚搭配木結構 地板/ 混凝土、清水磚 [小結] 由新舊磚塊的結合所展現的兩個不同歷史階段的交織,必然會引起人們 的興趣和好奇心,產生新的問題,並給出新的答案。過去無法抹去,但 可以通過敘述一種新的認識來重寫。

5-14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教育機構

間 固定展覽借助於一個密閉的水平上下

環路完成,兩個臨時展廳可以同時或 分別併入環路,融入到整體展覽之中 ;也可獨立存在,因為它們有著自己 獨立的出入口。

辦公入口位於整體建築的東南側相對 獨立的拱的北端,安靜、隱蔽。貨車 可以從該拱的南端倒入拱內,封閉、

安全裝卸貨。

主/次入口通道

研 究

5-15

產品通道 外框範圍

文化產業

政府機關

基地位置


前廳 咖啡廳 展示空間

空間多功能架構

辦公空間 儲藏空間 垂直動線 庭院

水池 庭院 戶外 劇場

儲藏 室

咖啡 廳 機房

博物館建築分為地上、地下兩層,門廳位於地 上層。這樣的佈置不僅僅會讓人們在走向它時 感到體量的親和感、感受到它的尺度和城市中 現存的建築保持接近,更重要的是人們進入它 的空間經驗與過去工匠在此勞作燒瓷的經驗十 分類似。

修復 室 展覽 空間

辦公室 多功 能室

休息 室

5-16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空間定性定量分析

垂直動線

前廳

咖啡廳

展示空間

辦公空間

儲藏空間

衛浴空間

庭院

水池

需 求 的 研 究 1F

5-17

私密空間

中介空間

公共空間

01辦公空間 02儲藏空間 03衛浴空間

01展示空間 02咖啡廳

01前廳 02水池 03庭院

10%

60%

30%


垂直動線

B1

前廳

咖啡廳

展示空間

辦公空間

儲藏空間

衛浴空間

庭院

水池

私密空間

中介空間

公共空間

01辦公空間 02儲藏空間 03衛浴空間

01展示空間 02咖啡廳

01前廳 02水池 03庭院

20%

60%

20%

5-18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03.磚的現代化砌築方式

地面上拱體的灰空間,不僅可以遮陽避雨,更可以捕捉夏季南北的主導風向,讓涼風魚貫而入,自然通風。多個大小不一、下沉的 垂直院落,大多都種竹,不僅為地下空間營造了充滿詩意、自然光線的環境,且具有很強江西意象。也塑造了煙囪效應,就像當地 民居中的垂直院落一樣,實現良好自然通風。

需 求 的 研 究

5-19


磚牆(新)

混凝土 磚牆(舊)

建築拱體的結構近似三明治,內外兩層磚中間為混凝土,混凝土拱為主體結構,以抵禦地震時的側推 力,外部採用新老窯磚混合砌築,映射當地傳統建造方式。

5-20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2.「河北省衡水植物園」

-相似機能 學習 目標

01.空間由內到外的轉化

間 需 求 的 研 究

建築師/ 區

5-21

Inter val Architects

位/ 中國 河北

建造時間/ 2018

建築面積/ 2065平方公尺

樓層高度/ 30M

主要建材/ 窯磚 混凝土


案例簡介

設計操作 01.空間由內向到外向的轉化 02.環形拱廊與陳列空間的重合 03.定性定量分析 04.材料與光影變化 05.景觀體驗 06.複合材料結合

該項目始於一個廢棄的霍夫曼磚窯。窯址位於衡水濕地公園和衡水市區。它以前是附近工廠用來排放污水的地方。作為濕地唯一的建築,磚窯的煙囪極具辨識度。然而 ,由於國家政策禁止用粘土燒磚作為環保措施,霍夫曼窯逐漸被廢棄。建築狀況最終下降到倒塌狀態。隨著政府將濕地轉變為植物園的新計劃,該項目要求在該地點設 計一個植物藝術中心。我們決定,舊窯的記憶和歷史必須用新的建築來回憶和記住。我們希望將這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與項目聯繫起來。

5-22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XXXXXXXX

需 4F

求 08

09

03 10

07

02 03

03 02

01

06

04 09

10 03

05

11

1F

5-23

01 接待門廳

08餐廳包廂

沿著拱形的拱廊,提出了幾個庭院,打破了空間的空間連續性,創造了景觀與建築、內

02展廳

09衛生間

部與外部之間的模糊界限,同時也將內部中央庭院與更大的環境連接起來。裙樓的屋頂

03室外庭院

10廚房

花園也將建築打開,向外營造出獨特的觀景體驗。庭院也被提議在建築物的北端和南端

04辦公室

11設備間


基地面積/ 19600平方公尺

建築面積/ 2065平方公尺

總樓地板面積/ 2065平方公尺

私密空間

01接待門廳 - 4% 02 辦公室 - 2% 03 衛生間 - 1% 04 設備間 - 1% 05 廚房 - 6% 14%

中介空間 01 展廳 - 10% 02 餐廳 - 8% 03 餐廳包廂 - 4% 04VIP 門廳 - 2% 05VIP 餐廳 - 5% 29%

公共空間 01 室外庭院 - 10% 02 景觀塔 - 8% 03 4f 景觀平台 -8%

26%

5-24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3.「Pirouette House」 -設計手法 學習 目標

01.傳統建材與精神如何展現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間 需 求 的 研 究

5-25

建築師/ Wallmakers

建造時間/ 2020

建築面積/

樓層高度/ 9M

主要建材/ 窯磚 混凝土 木

位/ Thiruvananthapuram

196 平方公尺


案例簡介

設計操作 01.左右搖擺的傾斜牆 02.內外連結穿梭 03.東西長向交叉通風 04.Rat trap Bond 05.垂直砌磚 06.複合材料結合

這 棟 造 型 優 美 的 清 水 磚 屋 , 坐 落 在 印 度 特 里 凡 得 琅 ( Tr i v a n d r u m ) 市 區 的 繁 華 地 段 , 地 塊 面 積 很 小 , 四 周 被 鄰 居 家 住 宅 所 包 圍 , 為 了 保 護 隱 私 , 建 築 朝 向 漏 斗 形 的 中 央庭院,牆面沿東西走向,形成最大化的穿堂通風。 皮魯埃特住宅(Pirouette House)以「最後的莫希干人」燒磚為特色,向勞里·貝克致敬,以曲面磚牆創造出的純淨幾何形狀與圖案,營造出優美的空間形態,使得 建築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5-26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空 間

01.傳統建材與精神如何展現

1. 捕鼠器粘結砌築用燒製磚 XXXXXXXX 捕鼠器粘結是由喀拉拉邦的勞里貝克 (Laurie Baker) 引入的一種磚砌牆 體施工方法,其中磚塊垂直放置而不是傳統的水平位置,從而在牆壁內形 成一個空腔(空心空間),從而提高熱效率並減少磚的數量。

2. 廢木 切割的木屑已連接到地板的一部分。

3. MMT Ferrocement 殼 這些類似晶片的結構是鋼筋拱形殼,有效厚度為 2.5 厘米,它們承受各自 R.C.C 板的相等載荷。它們有效地減少了 40% 的整體水泥消耗量和 30% 的鋼材消耗量。它們取代了屋面中的 R.C.C 板,因為它們的強度高

達 1200 kg/m2 4. 廢棄的樓梯和格柵腳手架管

這座房子的樓梯和格柵完全由焊接到位的廢棄腳手架管製成。 5. 氧化物 地板和選定的牆壁已經用灰色和黃色的氧化物完成。

6. 藤條 藤條經過處理並在格柵之間編織在一起,作為隱私的局部屏風。

5-27


色彩計畫

00,17,27,70

15%

00,02,66,47

副色調

00,11,32,09

02,00,03,16

00,49,68,21

主色調 85%

CMYK

材質計畫

紅磚

混凝 土

屋頂/ 鋼筋水泥 立面/ 紅磚、藤條、木 地板/ 混凝土、清水磚 [小結] 不丟棄任何東西作為廢物是 Wallmaker 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運用當地環境的各種素材,提倡節約的精神。融合自然、 傳統參數化建築的美學。

5-28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間 需 求 的

該場地位於特里凡得瑯擁擠的城市中心,是一塊小地塊,四面八方的其他住宅項目 都讓這個地塊窒息。 這座住宅的想法是建造一座朝內的房子,所有空間都通向一個 漏斗的中央庭院。 房子在東西方向對齊,開口有利於最大程度的交叉通風。 傾斜的牆面形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有趣空間,使得面積不大的豐富。在入口處是

一個二層通高的半室外玄關,兼作停車區。上下交錯的傾斜磚牆,營造出具有視覺 衝擊力的入口立面。 02

5-29

05

06

07


11

15

16

17

18

5-30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4 . 「 T H E N AT U R E G AT E 」

-基地相對位置 學習 目標

01.基地與周遭環境互相之對話關係

間 需 求 的 研 究

5-31

建 築 師 / A t e l i e r E n tr o p i c

建造時間/ 2021

建築面積/

4800平方公尺

樓層高度/ 6M

主要建材/

混凝土 木

位/ Barcelona


案例簡介

設計操作 01.2 個體量組成 02.重新塑造建築環境 03.創造性的使用 04.帶狀類型 05. 環境響應 06.複合材料結合

在設計混合建築時,研究了每個項目的不同空間要求和特點。為了匹配足夠的參數並提供最大的用戶舒適度,該建築由 2 個體量組成,每個體量都根據其功能 完美定制。這些體量連接在一起,形成了通往森林的大門,在地塊的其餘部分新發現的公園,同時創造了屋頂遊樂場和禮堂的入口點。

5-32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01.基地與周遭環境互相之對話關係

XXXXXXXX

需 求 的 研 究

5-33

基地環境與機能設計 圖書館沿著阿斯尼卡街展示,有助於街道的吸引力和建築物的能見度。它還最大限度地減少了 對現有人口稠密樹木的干擾。該建築向城市化一側和公園/森林開放。幼兒園位於地塊的深處, 保證了孩子們的安全和與綠地的互動。所有教室都面向森林,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日光條件。


基地機能分布 基地範圍

交通

自然環境

基地呈長條型。基地西南方向為公園,西北方向為道路,鄰近公園方向多設立互愛活動空間與生 活空間,鄰近馬路部分,則規畫自行車道、人行道等交通設施。

The NatureGate

[小結] 與本次設計基地相較,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The NatureGate前方的道路也是省道,容易阻 擋人潮進入基地,但經過妥善的機能配置與動線規劃,卻能巧妙地引入人群。 可考慮參照的機能配置分配來做設計。

基地面積

基地座向

自行車路線

機能

道路

自然環境

基地地形

基地形狀

The NatureGate

4800平方公尺

面東北

基地前方

幼稚園/圖書館

省道

公園

平地

長條形

本次設計

8550平方公尺

面西

基地後方

生活/產業

省道

濕地公園

平地

長條形

本次設計選址位置 5-34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如何解決人流動線問題? 室外動線

室內動線

套用本次設計相關機能來解讀

間 需

自然造景

幼稚園

圖書館

生態

生活

產業

二樓

1. 設有一條廊道接幼兒園(生活)與圖書館(產 業)。

2. 服務性空間皆靠道路方向,居民的使用空

間則靠近公園方向。

一樓

1. 幼兒園(生活)空間往後移,遠離馬路,確 保安全性。

2. 規劃人流動線,有效區隔通往幼兒園(生活

)空間與圖書館(產業)空間的人流。

3. 一條貫穿基地的道路,讓居民可以直接通 向後方公園(濕地)。 人行動線

5-35

自然造景

幼稚園

圖書館

垂直動線

服務性空間


如何解決停車空間問題?

垂直動線

停車位

無障礙停車位

基地面積:4800平方公尺 垂直動線

停車位

無障礙停車位

停車位數量:55 格 無障礙停車位數量:4 格

[小結] 1. 此基地面積4800平方公尺所含的停車位數 量總數為59格,本次設計基地面積為8550 平方公尺,推斷應須停車位約105格(其中 無障礙停車位佔7格)

2. 透過良好的機能分配及有效的分流,把車輛 引道至目標地。

5-36


在基地機4800平方公尺下,總停車位 數59格。本次設計基地大小約7130, 我們所需停車格約88格(其中無障礙提 車位約6格)。 妥善分流,引導汽車進入相對應的機能 空間。

5-3 空間組織的案例

小結 學習目標 01.傳統建材與精神如何展現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03.磚的現代化砌築方式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01.傳統建材與精神如何展現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02.磚的現代化砌築方式

Pirouette House

04.磚的傳統砌築方式參數化

01.基地與周遭環境互相之對話關係 如何解決人流動線問題? 如何解決停車空間問題?

5-37

The Nature Gate


學習成果 02.空間機能架構之配比與分布

01.傳統建材與精神如何展現

紅磚

新舊融合/色彩計畫/傳統型態再現

03.磚的現代化砌築方式

混凝 土

就地取材/古法施工/自然色彩

木 垂直化空間架構/各機能空間的串聯

04.磚的傳統砌築方式參數化

磚牆(新)

混凝土 磚牆(舊)

構造曲率測試/磚的排列方式可能性/特殊形式發展

06.基地與周遭環境互相之對話關係 良好的機能分配及有效的分流/ 停車位數量估算/ 服務性空間皆靠道路方向,居民的使用空間則靠近公園方向

5-38



6-1空間組織 6-1-1空間機能定位 6-1-2基地配置模式

6-2空間定性定量 6-2-1空間總泡泡圖 6-2-2磚/陶實驗室 6-2-3產業自動化構築展示區 6-2-4磚/陶實踐教學場域 6-2-5藝文展覽場館 6-2-6城市休憩場域 6-2-7設置需求定性定量

6-3相關法規檢討


6-1 空間組織

1.空間機能定位

創新

維護

生活化

間 計 畫

私密空間 產業自動化 構築展示區

紅磚展示空間

城市休憩場域

研究磚瓦

透過機械手臂,

以展覽形式作為宣

提供居民使用

從磚/瓦的製作過程

實現更多砌築模

傳及推廣

-餐廳

中剖析需要的研究

式的可能性。

常設展區-歷史推廣

-活動中心

特展區-新型態砌磚

增加綠色空間

發展

-景觀造景

磚/瓦實驗室

形式。

6-1

開放空間


2.基地配置模式 城市休憩場域 城市休憩場域 藝文展示空間

產業自動化構築展示 磚/瓦實驗室 藝文展示空間

產業自動化構築展示 城市休憩場域 藝文展示空間

6-2


6-2 空間定性定量

1.空間總泡泡圖

接待處

間 計

儲藏室

接待處

休憩空間

工作區 窯烤區

用餐區

陰乾區

會 儲藏室

陰乾區

煉土區

休息區

演講廳 洽談室 接待處

廚房

儲藏室

儲備區

冷藏室

手臂室 辦公室

廁所

6-3

員工休息區

窯燒區

討論室


儲藏室

儲藏室

接待處

展覽

辦公室

會議室

資料室

展覽

材料實驗室

前置作業區

儲藏室

留樣室 主視覺

控制室

集塵室

員工 休息室

辦公室

資料室

辦公室 設備室

儲藏室

化學實驗室 儲藏室

物理實驗室

6-4


6-2 空間定性定量

2.磚/瓦實驗室

間 計 畫

6-5

磚/瓦實驗室


展覽視線方向

磚/瓦實驗室泡泡圖

儲藏室

資料室 材料實驗室

辦公室

留樣室 集塵室

物理實驗室 化學實驗室

廢棄物處理區 6-6


6-2 空間定性定量

磚/瓦實驗室配置圖 1749

間 顯微鏡 列印機

冷氣

鑲埋機

水槽

計 真密度儀 多功能離子減薄儀 辦公室 電窯 儲藏室

材料實驗室 沉降粒度儀 等離子清洗儀 推車

衝擊試驗機

929

檔案室

砂紙研磨機

砂輪切割機

多樣品 溫譜頻譜 測試系統

高溫熱膨脹儀 拉伸試驗機

落錘式衝擊 試驗機

剪力試驗機

失量網絡分析儀

柏式硬度機 化學實驗室

留樣室

集塵室

洛式硬度機

物理實驗室

x射線衍射儀

蕭式硬度機

掃描探針顯微鏡

拋光機

拋光機

疲勞試驗機

水槽

高溫爐 廢棄物處理區

6-7

挫曲試驗機

扭轉試驗機

彎曲試驗機


磚/瓦實驗室動線規劃圖

工作動線

實作路線

遊客路線

1749

1 辦公室

儲藏室 材料實驗室

4 929

檔案室

6

留樣室

5

集塵室

3

化學實驗室

2

物理實驗室

廢棄物處理區

6-8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磚/瓦實驗室使用者需求

前置流程

計 事件

客戶端

來源

客戶需求

輸入 既有產品

資源 資訊

活動

辦公室/洽談室

生產製造

新產品 設計開發 實驗

物理實驗室 化學實驗室 材料實驗室

需求 輸出

接續流程

6-9

輸出者

既有產品 之成品 倉管

樣品

業務與客戶

儲藏室/資料室/ 留樣室


磚/瓦實驗室使用流程圖

化學/物理實驗 原料

材料實驗 粉碎

秤重

化學成分分析

粒度分析

物理性質試驗

異雜物混入檢查

粒度檢查

燒成試驗

水份檢驗

水份檢驗

成品

化學成分分析

重量校對

混練

燒成

溫度校對

乾燥

練性檢查

成型

龜裂檢查

尺寸、重量檢查

物理性質試驗

打音檢查

外觀檢查

外觀檢查

水分檢查

打音及角度檢查

6-10


6-2 空間定性定量

磚/瓦實驗室設備需求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間 112

冷氣

扭轉試驗機

113

99

1

彎曲試驗機

112

1

檔案櫃

125

6-11

11

137

1

高溫 熱膨脹儀

48

62

剪力試驗機

1

36

46

81

小水槽

1

62

水槽

63

50

1

62

87

1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名稱

1

掃描探針 顯微鏡

規格

44

1

65

40

1

x射線 衍射儀

20 30

21

1

35

1

失量網絡 分析儀

31

真密度儀

多功能 離子減薄儀

30

20

1

50

多樣品 溫譜頻譜 測試系統

1

40

25

等離子 清洗儀

數量

31 21

36

沉降粒度儀

實體照片

1

6-12


6-2 空間定性定量

磚/瓦實驗室設備需求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間 76

62

顯微鏡 列印機

105

拉伸試驗機

1

64

1

鑲埋機

1

63

1

68

疲勞試驗機

63

137

87 101

拋光機

99

6-13

1

挫曲試驗機

63

50

87

砂輪切割機

2

63

1

50

砂紙研磨機

1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20 101

1

46

洛式硬度機

1 176

衝擊試驗機

16

1

15

蕭式硬度機

75

89

電窯

1

75

1

63

高溫爐

20

20

莫式硬度機

1

落錘式衝擊 試驗機

62

125

1

6-14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計 畫

6-15

磚/瓦實驗室情境圖


磚/瓦實驗室人因分析 空間類型

使用者

設計注意事項

辦公

內部人員

業務處理空間須移並考量通道留設

實驗

內部人員

機械運作安全距離、作業高度

儲藏

內部人員

檔案開啟後通道寬度

A

E

B

C

F

A B C D E F G

不同工作形態下立姿工作桌面高度 立姿下作業檯面工作範圍 可調式工作站參考尺寸 不可調式工作站參考尺寸 終端機顯示作業環境 平台式工作台 操作行工作台

D

G 6-16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計 畫

磚/瓦實驗室安全規範 實驗室需有必要且標準的安全設施或設備,略述如下 : 出口或逃生門:如果空間超過 1000 平方英呎,則必須有兩個以上之出口,且其中一個必須可直 接通往逃生門。通道及逃生門必需保持暢 通無阻,嚴禁堆積雜物或上鎖;出口處應有明顯標示並 定期檢測緊急照明燈充電完全,實驗室需張貼逃生圖及標示逃生路線。 消防設備及警鈴:最好裝設有煙霧偵測器及自動洒水裝置或海龍設施,至少要有足夠之滅火器或 消防栓。附近要有自動警報或火警警鈴啟 動系統,警鈴聲必須每處角落都可聽到,包括庫房、冷 房、暗房等。需定期檢測消防設備適當堪用。 洗眼器及淋浴設備:裝置於每間實驗室之適當位置,並懸掛明顯之指示牌。洗眼器放置地點應選 擇於人員 10 秒鐘內可到達或距離危害點 100 英呎(30 公尺)處配製一部。需定期保養測試,確 保出水正常且乾淨。 個人防護具及急救箱:包括合適之防護衣、手套、口罩及護目鏡(安全眼鏡)等。實驗室中穿著 實驗衣(防護衣)是最基本的需求,以避 免遭受潑濺污染。接觸強酸或強鹼時,穿戴防酸鹼手套。 佩戴護眼可以防止液體飛濺,亦可防止煙燻或氣體。實驗室需備有醫療急救箱, 並明顯標示放置處。 化學抽氣櫃或生物安全櫃:在使用有機溶劑或有害化學藥品如會產生惡臭味、腐蝕性或毒氣的操 作檢驗時,須在化學抽氣櫃中進行,絕對 防止物質或氣體飄逸污染實驗室。抽氣櫃必須定期保養、 定期檢測風速、更換濾網並記錄。在使用生物危害、高度感染性、有毒的、致癌 性 的 或 放 射 性 檢 體 或 物 質 進 行 檢 驗 時 , 須 在 生 物 安 全 櫃 中 進 行 。 生 物 安 全 櫃 必 須 定 期 保 養 檢 查 風 速 、 風 量 、 密 閉 度 及 H E PA 過 濾 器 性 能 試驗、更換濾網並記錄。 溢洩處理設備及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事先購置合適之洩漏吸附劑 ) (毯)置存於適當場所,並 明顯標示。各種化學藥品及危害物 質之物質安全資料表必需放在員工容易取閱之處。無論是化學 物質(chemical spills)、水銀(mercur y spills)或生物性污染( biological spills)之溢洩濺灑,都 需依據標準操作程序除污,並應將簡易步驟張貼於顯眼處。 其他安全設備:收集廢液及廢棄物之廢棄桶、防爆性化學藥品儲存櫃或高壓消毒鍋等。 安全衛生標示 61 8.1 緊急出口:明顯標示之緊急逃生路線圖及疏散方向指示牌。 危險區域標示:工作區域應限制授權人員之出入使用;危險的警告,危險的說明和進入的限 制應張貼在危險的實驗室門口。 警告標示:實驗區域應張貼禁止人員飲食吸煙的標示。所有的試劑組及器材必須貼上內容如 下的標籤: (1)內容物名稱、容量、濃度等(2)保存方法(3)啟用日期或配製日期(4) 有效期限。所有的危險試劑必須貼上內容如下的危害標 示:(1)名稱,若有圖示更佳(2) 主要成分(3)危害警告訊息,如有毒的、可燃性、腐蝕性、致癌性等(4)危害防範措施, 如避免 皮膚接觸、不可口吸、遠離火源(5)意外事件的指導,如洗眼、淋浴、濺灑清理等。 所有高度危險及傳染性,如愛滋病毒、肝炎病毒的 檢體必須清楚地被劃分為生物學上的危 險,加以標示。 實驗室應設置獨立的不會被污染的休息或飲食空間。

6-17


磚/瓦實驗室定性定量

空間類型

實驗室

空間名稱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辦公室

內部人員

行政作業、討論

檔案室

內部人員

留樣室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電腦桌椅、資料櫃、 檔案櫃、影印機

4

12㎡

檔案存放、查詢

資料櫃、檔案櫃

2

4.2㎡

內部人員

樣品存放、查詢

資料櫃、檔案櫃

2

9.3㎡

廢棄物處理區

內部人員

處理廢棄物

廢棄處理箱

2

28.4㎡

儲藏室

內部人員

樣品存放

資料櫃、收納櫃

2

17.4㎡

材料實驗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實驗器材

2

52㎡

集塵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粉塵實驗器材

1

10㎡

物理實驗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實驗器材

2

19㎡

化學室驗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實驗器材

1

10.4㎡ 總面積

162.7㎡

6-18


6-2 空間定性定量

3.產業自動化構築展示區

間 計 畫

6-19

產業自動化構築展示區


手臂室泡泡圖

儲藏室 展覽視線方向 手臂室

前置作業區

演講廳

辦公室

討論室 洽談室 控制室 資料室

6-20


6-2 空間定性定量 工作動線

手臂室配置圖 1879

887

無人 搬運系統

293

無人 搬運系統

無人 搬運系統

機械手臂

955

儲藏室 停車場

畫 手臂作業區

736

212

移動式 機械手臂

會客室 演講廳

6-21

實作路線

控制室

討論室

遊客路線


手臂室動線規劃圖

工作動線

實作路線

遊客路線

806

紅磚切割機

無人 搬運系統

雷射切割機

3D列印機

焊接機

934

前置作業區

雷射切割機

382

資料室

辦公室 控制室

1004

940 960

361

6-22


6-2 空間定性定量

手臂室立面圖 A

A 1879

887

806

無人 搬運系統

無人 搬運系統

293

無人 搬運系統

雷射切割機

雷射切割機

無人 搬運系統

紅磚切割機

B’B

3D列印機

焊接機

934

955

儲藏室 停車場

前置作業區

B’

手臂作業區

移動式 機械手臂

212

B

機械手臂

382

資料室

辦公室 控制室

1004

940

736

960

361

會客室 演講廳

討論室

控制室

A’

A’

A - A’ 剖 立 面 圖 6-23


B-B’剖立面圖 6-24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手臂室使用者需求

前置流程

計 事件

諮詢階段

需求

接待處/洽談室/ 討論室/研究室

專案

設計階段 藝術

競賽

個案

資源 資訊

活動

教育活動 設計開發 產學研究

成果

原型實踐

手臂室/控制室/ 前置作業區

需求

接續流程 6-25

產出

成果展覽

研究發布

小批量產

儲藏室/展示空間/ 演講廳


手臂室運作流程

繪製3D圖

討論需求

圖面規劃 初次提案

材料進貨

驗收

流程規劃

成果檢討

材料確認

了解預算

諮 詢

儲藏室/展示空間/ 演講/手臂室

控制室/ 前置作業區

接待處/洽談室/ 討論室/研究室

設 計

結構運算

實驗

實 踐

機械手臂操作 機械手臂監控

圖面修正

發 布

過程展示 研究發布

確認參數 原型開發

簽設計約 報價

6-26


6-2 空間定性定量

手臂室設備需求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規格

名稱

實體照片

數量

80

80

機械手臂

2

31

30

3D列印機

2

140

1

雷射切割機

2 1

120

移動式 機械手臂

69

124

115 46

2

無人 搬運系統

52

64

62

45

天車

6-27

44

1

焊接機

58

紅磚切割機

53

75

1


什麼是工業機器手臂? 工業機器手臂普遍可以理解為“一種固定式或是移動式的機器,其構造通常由一系列相互鏈接或相對滑動的零件組成,用以抓取或移動物體,能夠實現自動控 制、可重複程式設計、多自由度(軸)。其工作方式主要通過沿著X、Y、Z軸上做線性運動以到達目標位置。”

工業機器手臂主要由主體、驅動系統和 控制系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通俗的講 ,機器手臂的三個基本部分主要用途可 以通過人體的三個器官來形象理解:

主體即為“身體”,它有著手臂、手腕 和手,通過主體可以把任一物件或工具 按空間位置進行移動。 驅動系統相當於身體內的神經組織和血 液,為身體活動提供動力支持。 控制系統起到大腦的作用,發佈運動指 令,使“身體”可以按照輸入的指令編 碼執行運作,完成作業要求。

6-28


6-2 空間定性定量

機械手臂工作模式

間 計 畫

6-29

單軸定位裝置

線性軌道

乘載力: 4,000 kg 軸數: 1 重複精確度: 0.0023° 安裝位置: 地面 旋轉範圍: +/– 185° 轉動時間 (180° / 360°): 3.9 s / 6.9 s

乘載力: 4,000 kg 軸數: 1 重複精確度: ± 0.02 mm 安裝位置: 地面、天花板 速度: 1.89 m/s 防護等級: IP 65

自走車 乘載力: 10 kg 軸數: 6 重複精確度: ± 0.02 mm 自走車停車精度: ± 10mm 安裝位置: 無 空車運行速度: 0.02 – 1.0 m/s 載物後運行速度: 1.0 m/s 旋轉半徑: 固定點 最佳半徑 r = 1.4 m

吊頂式 乘載力: 12,000 kg 軸數: 3 重複精確度: ± 0.02 mm 安裝位置: 地面、天花板 速度: 1.20 m/s 電機扭矩: 70,5 Nm


機械手臂活動安全範圍與危機處理

機械手臂活動安全範圍 機器人移動時範圍為 1m (綠色區域);當機器人到達站點時自身

危機處理 操作人員

周遭可動範圍為 1.5m (紅色區域),黃色區域為協同作業空間, 參考下圖。

線上人員通報

機器人偵測警報

通知值班 操作人員

能否處理

能 值班操作人員 結案

不能

維修保養人員 通知值班 維修保養 人員

能否處理

值班維修 保養人員 結案

不能

委外交付 原廠人員處理 6-30


6-2 空間定性定量

機械手臂選擇

工作區圖形

間 計 畫

有效載荷圖

KR IONTEC系列 編號: KR 20 R3100 負載: 20 kg 最大作用半徑: 3100 mm 結構形式: 標準 環境設計型: 標準 安裝位置: 倒置, 地置, 壁掛, 夹角 防護等級: IP 65

6-31

KR 20 R3100 設計用於額定負載為 20 kg, 以優化機器人的動態性能。最大有效載荷 23.6 kg。 僅當重心位置為 0 mm 並且安裝了針對載荷情 況優化的附加載荷時才適用。


機械手臂運作流程

任務規劃/監督

抓取規劃器

材料選擇

設計規劃

堆放區

路徑規劃器

軌跡規劃器

3D模型

操作實驗

軌跡控制器

手臂

成本計算

抓取 感測器資料

置動器

立柱

成品區

6-32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計 畫

6-33

手臂室情境圖


手臂室人因分析 空間類型

使用者

設計注意事項

辦公

內部人員

業務處理空間須移並考量通道留設

操作

內部人員

機械運作安全距離

會議

內部人員、廠商

作息安排與通道留設

儲藏

內部人員

檔案開啟後通道寬度

A

C

A B C D

閱讀或辦公空間的走道 檔案櫃空間與通道 機械手臂運作範圍 座位區與通道

B

D 6-34


6-2 空間定性定量

手臂室安全規範 工業用機器人危害預防標準

第1條 本標準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六條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第2條

本標準用詞,定義如下: 一、工業用機器人(以下簡稱機器人):指具有操作機及記憶裝置(含可變順序控制裝置及固定順序控制裝置),並依記憶裝置之

訊息,操作機可以自動作伸縮、屈伸、移動、旋轉或為前述動作之複合動作之機器。 二、操作機:指具有類似人體上肢之功能,可以自動作伸縮、屈伸、移動、旋轉或為前述動作之複合動作,以從事下列作業之一: (一)使用設置於其前端之機器手或藉吸盤等握持物件,並使之作空間性移動之作業。 (二)使用裝設於其前端之噴布用噴槍、熔接用焊槍等工具,實施噴布、噴膠或熔接等作業。 三、可動範圍:指依記憶裝置之訊息,操作機及該機器人之各部(含設於操作機前端之工具)在構造上可動之最大範圍。 四、教導相關作業:指機器人操作機之動作程序、位置或速度之設定、變更或確認。 五、檢查相關作業:指從事機器人之檢查、修理、調整、清掃、上油及其結果之確認。 六、協同作業:指使工作者與固定或移動操作之機器人,共同合作之作業。 七、協同作業空間:指使工作者與固定或移動操作之機器人,共同作業之安全防護特定範圍。

6-35


手臂室定性定量

空間類型

空間名稱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手臂作業區

內部人員

操作手臂

機械手臂、機具

2

300㎡

手臂停車場

內部人員

停車

自走車

10

42㎡

儲藏室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

10

235㎡

演講廳

內部人員、記者、 廠商

演講、發布、聆聽

演講桌、椅子、影 音設備

18

132㎡

會客室

內部人員、廠商

討論、休憩

沙發、桌椅

4

47.5㎡

討論室

內部人員、廠商

討論

桌椅、投影幕

6

40.5㎡

前置作業區

內部人員

實驗、模擬

實驗器材、桌椅

5

105.5㎡

控制室

內部人員

監控、操作

機械控制台、電腦

4

53.5㎡

辦公室

內部人員

行政作業、討論

電腦桌椅、資料櫃、 檔案櫃、影印機

5

50㎡

資料室

內部人員

檔案存放、查詢

檔案櫃、資料櫃

4

19㎡

手臂室

總面積

1025㎡

6-36


6-2 空間定性定量

5.紅磚展覽空間

間 計 畫

6-37

紅磚展覽場館


展覽空間泡泡圖

接待處

儲藏室

常設展區

會議室

主視覺

休憩空間

特展區 員工 休息室

辦公室

設備室

儲藏室 儲藏室

6-38


6-2 空間定性定量

展覽空間配置圖 入口

導覽機台×1

接待處

常設展區 (紅磚童年回憶場景)

電子螢幕海報×1

廊道

後勤空間

常設展區 (磚的砌築模式發展)

休憩區

儲藏室

洗手間

會議室

導覽區 (展覽介紹資訊牆)

女洗手間

廊道

常設展區 (磚/工/陶藝靜態展)

主視覺 (展覽介紹資訊牆)

辦公室

管道間

裝置藝術 (參數化-磚的循環材料應用)

休憩區

儲藏室 茶水間

特展區 (參數磚實驗構築) 管道間

無障礙廁所 男洗手間

特展區 (花格磚鑲嵌參數)

電子螢幕海報×1

員工廁所 休憩區

員工辦公室

常設展區 (磚的歷史演進)

設備室

管理室

收納櫃×8

6-39

設備室

特展區 (參數磚實驗構築)

中庭 (開放空間)

廊道

儲藏室

廊道

入口

服務空間

展示櫥窗


工作動線

展覽空間動線規劃圖

實作路線

遊客路線

入口

導覽機台×1

接待處

常設展區 (紅磚童年回憶場景)

電子螢幕海報×1

廊道

後勤空間

常設展區 (磚的砌築模式發展) 休憩區

儲藏室

洗手間

會議室

導覽區 (展覽介紹資訊牆)

女洗手間

常設展區 (磚/工/陶藝靜態展)

主視覺 (展覽介紹資訊牆)

辦公室

管道間

儲藏室 茶水間

特展區 (參數磚實驗構築) 管道間

廊道

裝置藝術 (參數化-磚的循環材料應用)

休憩區

無障礙廁所 男洗手間

特展區 (花格磚鑲嵌參數)

電子螢幕海報×1

員工廁所 休憩區

員工辦公室

常設展區 (磚的歷史演進)

設備室

管理室

收納櫃×8

設備室

特展區 (參數磚實驗構築)

中庭 (開放空間)

廊道

儲藏室

廊道

入口

服務空間

展示櫥窗

6-40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展覽空間使用者需求

前置流程

計 事件

規劃

企劃

接待處/辦公室

專案

主題 藝術類

歷史類

其他

常設展覽/特展/儲藏室/ 裝置藝術/設備室/休息區/ 導覽區

資源 資訊

活動

教育 學習 體驗 導覽 想像

成果

藝文展覽

需求

接續流程

6-41

行銷

藝術資源

知名度

文化價值

主視覺/小型影視廳


展覽內容規劃

常設展覽

特展

藝術品

單元

動態持續

手臂砌築

固定牆面

歷史演變

中央視覺

主視覺

裝置藝術

砌築模式

單元

大型物件

裝置藝術

紅磚回議場景

不斷抽換

裝置藝術

主要展覽形式

固定牆面

實驗室

特殊元件

6-42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計 畫

6-43

展覽空間情境圖


展覽空間人因分析 空間類型

使用者

設計注意事項

展示

內部人員、遊客

理想觀看角度、商品擺放位置、通道 留設

A B C D

展架高度 理想觀看角度 展台通道留設 帶展示功能走道

B

A

A

C

D 6-44


6-2 空間定性定量

展覽空間燈光分析

直接照明

洗牆照明

間接照明

透射發光

重點照明

近距離照明

間 計 畫

6-45


展覽空間定性定量

空間類型

展覽空間

空間名稱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接待處

內部人員、遊客

接待、引導

桌椅、沙發

25

50㎡

後勤空間

內部人員

儲備

儲藏櫃、架子

5

42㎡

會議室

內部人員

討論、籌備

桌椅

10

30㎡

特展區

內部人員、遊客

觀賞、布置

展架、展櫃、底座

50

500㎡

特展儲藏室

內部人員

儲存

儲藏櫃

10

215㎡

常設展區

內部人員、遊客

觀賞、布置

展架、展櫃、底座

200

1500㎡

常設展區儲藏室

內部人員

儲存

儲藏櫃

10

132㎡

辦公室

內部人員

行政工作

桌椅、資料櫃

4

30㎡

設備室

內部人員

操作設備

桌椅、儲藏櫃

5

30㎡

員工休息區

內部人員

休憩、聊天

桌椅、沙發、流理 台

6

50㎡

廁所

遊客

化妝、廁所

洗手台、馬桶

20

50㎡ 總面積

2,629㎡

196 6-46


藝文展覽場館

6-2 空間定性定量

6.城市休憩場域

間 計 畫

6-47

城市休憩場域


休息區

餐廳泡泡圖

窯烤區

冷藏室

展示區

儲備區

用餐區 廚房

接待處

廁所

前台

員工休息區

6-48


6-2 空間定性定量

餐廳配置圖 用餐區 窯烤體驗區

休憩區

廊道

展館介紹區

冷藏/儲物室

進出貨路線

儲備區

製作區 窯烤區

女洗手間

展館介紹區

用餐區

管道間

送餐區

無障礙廁所

茶水間

管道間

男洗手間

服務櫃台 用餐區 員工休息室

等候區

6-49

入口


工作動線

餐廳動線規劃圖

實作路線

遊客路線

用餐區 窯烤體驗區

休憩區

廊道

展館介紹區

冷藏/儲物室 進出貨路線

儲備區

製作區 窯烤區

女洗手間

展館介紹區

用餐區

管道間

送餐區

無障礙廁所

茶水間

管道間

男洗手間

服務櫃台 用餐區 員工休息室

等候區

入口

6-50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餐廳使用者需求

前置流程

計 事件

來源 員工

顧客

前期準備

選擇

輸入

資源 資訊

接待處/櫃台/休息區

使用者需求

活動

內用、外帶 帶位、點餐、烹調 用餐

需求 成果

接續流程

6-51

座位區/等候區/廚房 儲藏室

後期行銷

收銀

付款

評論、利潤、建立口碑

儲藏室/半空空間/留樣室


餐廳服務藍圖

顧客行為

進門

找座位

櫃台點餐

吃飯

離開

帶位服務

提供餐點

送上餐點

謝謝光臨

員工訓練

互動線

前台服務 可視線

廚房

後台服務 內部活動線

內部活動

行銷策略

POS系統 員工訓練

員工訓練

員工訓練 倉儲管理

招牌設計

原物料供應 動線設計

空間設計 傢俱選用

空間設計 餐具選用

外部活動線

6-52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計 畫

6-53

餐廳情境圖


餐廳人因分析 空間類型

使用者

設計注意事項

餐廚

內部人員

櫥櫃高度與烹飪平台尺度

用餐

遊客

座席空間須一併考量通道寬度

收銀

內部人員、遊客

收銀台高度與通道寬度

休憩

遊客

座椅高度與活動範圍

A

D

B

A B C D E

收銀區縱向空間基本值 餐桌參考尺寸 圓形餐桌參考尺寸 餐桌活動空間參考尺寸 用餐區域參考尺寸

C

E

F

6-54


6-2 空間定性定量

空 間 計 畫

餐廳安全規範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雇主對於廚房及餐廳,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餐廳、廚房應隔離,並有充分之採光、照明,且易於清掃之構造。 二、餐廳面積,應以同時進餐之人數每人一平方公尺以上為原則。 三、餐廳應設有供勞工使用之餐桌、座椅及其他設備。 四、應保持清潔,門窗應裝紗網,並採用以三槽式洗滌暨餐具消毒設備及保存 設備為原則。 五、通風窗之面積不得少於總面積百分之十二。 六、應設穩妥有蓋之垃圾容器及適當排水設備。 七、應設有防止蒼蠅等害蟲、鼠類及家禽等侵入之設備。 八、廚房之地板應採用不滲透性材料,且為易於排水及清洗之構造。 九、污水及廢物應置於廚房外並妥予處理。 十、廚房應設機械排氣裝置以排除煙氣及熱。 設置標準依餐廳規模與所在樓層而有所不同 一、位於建築物地上層之餐廳須設置之器材 1.滅火器:餐廳須設置滅火器且步行距離超不可超過20公尺。 2.緊急照明燈:餐廳須設置緊急照明燈。 3.標示設備:餐廳須設置出口標示燈及避難方向指示燈。 4.室內消防栓: 1-5任一樓樓面積大於500平方公尺者。 6樓以上任一樓樓面積大於150平方公尺者。 5.自動撒水設備: 10樓以下任一樓面積大於1500平方公尺者。 11樓以上即須設自動撒水設備(若已設有效之水霧、泡沫、二氧化碳、乾粉 滅火設備則可免設自動撒水設備)。

6-55


餐廳定性定量

空間類型

餐廳

空間名稱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用餐區

遊客

吃飯、聊天

桌椅

30

262㎡

接待區

內部人員、遊客

接待、帶位

櫃台、沙發

3

50㎡

廚房

內部人員

煮飯、備餐

流理臺、冰箱

5

77.4㎡

員工休息室

內部人員

休憩、聊天

桌椅、沙發

10

21.6㎡

冷藏室

內部人員

儲存

層櫃、架子

2

33.8㎡

儲備室

內部人員

儲存

收納櫃

2

15.3㎡

窯烤區

內部人員、遊客

窯燒、煮飯

2

34㎡

休息區

遊客

觀賞、休憩

桌椅、沙發

2

18.2㎡

展示區

遊客

觀賞、布置

展架、展櫃、底座

10

76.4㎡

廁所

內部人員、遊客

化妝、廁所

洗手台、馬桶

10

50㎡ 總面積

649.7㎡

6-56


6-2 空間定性定量

7.設置需求定量

空間類型

空間名稱

間 實 驗 室

計 畫 磚 /瓦實驗室

行 政 空 間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辦公室

內部人員

行政作業、討論

電腦桌椅、資料櫃、檔案櫃、影印機

4

12㎡

檔案室

內部人員

檔案存放、查詢

資料櫃、檔案櫃

2

4.2㎡

留樣室

內部人員

樣品存放、查詢

資料櫃、檔案櫃

2

9.3㎡

廢棄物處理區

內部人員

處理廢棄物

廢棄處理箱

2

28.4㎡

儲藏室

內部人員

樣品存放

資料櫃、收納櫃

2

17.4㎡ 52㎡

材料實驗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實驗器材

2

集塵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粉塵實驗器材

1

10㎡

物理實驗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實驗器材

2

19㎡

化學室驗室

內部人員

實驗、紀錄、開發

實驗器材

1

10.4㎡

辦公室

內部人員

行政作業、討論

辦公桌椅、沙發、茶几、櫃子

5

60 ㎡

接待室

內部人員

接待、諮詢

沙發、茶几

6

40 ㎡

外賓休息室

內部人員

休息、討論

桌椅、茶水設備

6

20 ㎡

會議室

內部人員

討論、開會

桌椅、投影設備

10

20 ㎡

陰乾區

內部人員

收納、儲藏

收納櫃

5

47㎡ 50 ㎡

煉土

桌椅、水槽

8

茶水間

內部人員、遊客

休憩

飲水機、收納櫃

5

25 ㎡

廁所 (男/ 女)

內部人員、遊客

盥洗、廁所、化妝

小便斗、馬桶、洗手台

8

73 ㎡

無障礙廁所

內部人員、遊客

廁所

煉土區

準 備 區

個人工作室

內部人員

專業人員

創作、研究

馬桶、洗手台、無障礙設施

桌椅、資料櫃、檔案櫃

2

6㎡

2

50 ㎡

廢料維護區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

4

50 ㎡

存放室(室內/外)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

4

50 ㎡

混拌區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機具

5 總面積

6-57

30 ㎡ 674.4 ㎡


城市休憩場域

空間類型

產業自動化 構築展示區

空間名稱

手 臂 室

儲 備 區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手臂作業區

內部人員

操作手臂

機械手臂、機具

2

300㎡

手臂停車場

內部人員

停車

自走車

10

42㎡

儲藏室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

10

135㎡

演講廳

內部人員、記者、廠商

演講、發布、聆聽

演講桌、椅子、影音設備

18

132㎡

會客室

內部人員、廠商

討論、休憩

沙發、桌椅

4

47.5㎡

討論室

內部人員、廠商

討論

桌椅、投影幕

6

40.5㎡

前置作業區

內部人員

實驗、模擬

實驗器材、桌椅

5

50 ㎡

控制室

內部人員

監控、操作

機械控制台、電腦

4

53.5㎡

辦公室

內部人員

行政作業、討論

電腦桌椅、資料櫃、檔案櫃、影印機

5

50㎡

資料室

內部人員

檔案存放、查詢

檔案櫃、資料櫃

4

19㎡

廢料維護區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

4

50 ㎡

存放室(室內/外)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

4

50 ㎡

混拌區

內部人員

存貨、備料

收納櫃、機具

5

50㎡

總面積 空間類型

藝文展覽 空間

空間名稱

展 覽 空 間

1019.5㎡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接待處

內部人員、遊客

接待、引導

桌椅、沙發

25

50㎡

後勤空間

內部人員

儲備

儲藏櫃、架子

5

42㎡

會議室

內部人員

討論、籌備

桌椅

10

35㎡

特展區

內部人員、遊客

觀賞、布置

展架、展櫃、底座

50

500㎡

特展儲藏室

內部人員

儲存

儲藏櫃

10

215㎡

常設展區

內部人員、遊客

觀賞、布置

展架、展櫃、底座

200

1500㎡

常設展區儲藏室

內部人員

儲存

儲藏櫃

10

132㎡

辦公室

內部人員

行政工作

桌椅、資料櫃

4

30㎡

設備室

內部人員

操作設備

桌椅、儲藏櫃

5

30㎡

員工休息區

內部人員

休憩、聊天

桌椅、沙發、流理台

6

50㎡

洗手台、馬桶

20

廁所

遊客

化妝、廁所

總面積

50㎡ 2,629㎡

6-58


6-2 空間定性定量

7.設置需求定量

空間類型

空間名稱

間 計

餐 廳

畫 城市休憩場域

商 業 空 間 服 務 空 間

休 憩 空 間

使用者

使用行為

設備需求

人數

單位面積

用餐區

遊客

吃飯、聊天

桌椅

30

262㎡

接待區

內部人員、遊客

接待、帶位

櫃台、沙發

3

50㎡

廚房

內部人員

煮飯、備餐

流理臺、冰箱

5

77.4㎡

員工休息室

內部人員

休憩、聊天

桌椅、沙發

10

21.6㎡

冷藏室

內部人員

儲存

層櫃、架子

2

33.8㎡

儲備室

內部人員

儲存

收納櫃

2

15.3㎡

窯烤區

內部人員、遊客

窯燒、煮飯

2

34㎡

休息區

遊客

觀賞、休憩

桌椅、沙發

2

18.2㎡

展示區

遊客

觀賞、布置

展架、展櫃、底座

10

76.4㎡

廁所

內部人員、遊客

化妝、廁所

洗手台、馬桶

10

50 ㎡

磚賣店

遊客

消費、逛街

展櫃、架子、櫃台

30

100㎡

儲藏室

內部人員

儲存

層櫃、架子

2

50㎡

進駐商店

遊客

消費、逛街

展櫃、架子、櫃台

30

50 ㎡

大廳入口處

內部人員、遊客

公告、等待、諮詢

諮詢櫃台、資訊牆

20

100 ㎡

社區交誼廳

遊客、居民

聊天、休憩

桌椅、茶水

10

50㎡

資料檢索區

遊客

資訊公告、檢所

服務台、沙發、茶几、公告欄

5

20㎡

廁所

內部人員、遊客

化妝、廁所

洗手台、馬桶

10

50㎡

半戶外座位區

遊客、居民

用餐、聊天

桌椅

50

100 ㎡

書報室

遊客

聊天、閱讀

桌椅、書報架

5

10㎡

廣場

遊客、居民

聊天、休憩

10

200㎡

育嬰室

遊客

休憩、哺乳

洗手台、尿布台、沙發椅

1

10㎡

總面積

6-59

1389.7㎡


空間類型

主要使用者

使用行為

人數

磚/瓦實驗室

內部人員

研究

15

674.4 ㎡

產業自動化構築展示區

內部人員

建造

20

1,019.5 ㎡

藝文展覽空間

遊客

觀賞

150

2,629 ㎡

城市休憩場域

遊客、居民

休憩

50

1,389.7㎡

合計

合 計

基地面積

15,560㎡

建蔽率60%

9,336㎡

容積率300%

46,680㎡

預估面積

預估面積

235 人

5,712.6 ㎡

9,140 ㎡

廊道空間+造型空間: 5,712.6 ×(1+0.3+0.3)=9,140

6-60


6-3 相關法規檢討 使用類組檢討

使用項目舉例

使用類組 供商品批發、展售或商業交易,且使用人替換頻率高之場所。

B-2

1. 百貨公司(百貨商場)商場,市場(超級市場,零售市場避販集中場),展覽場(館),量販店,批發場所(倉儲批發,一般批發,農 產品批發)。 2. 樓地板面積在500m以上之下列場所:店舖,一般零售場所日常用品零售場所。 供不特定人餐飲,且直接使用燃具之場所。

B-3

1.飲酒店(無陪侍,供應酒精飲料之餐飲服務場所,包括啤酒屋)、小吃街等類似場所。 2.樓地板面積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之下列場所:餐廳、飲食店、飲料店(無陪侍提供非酒精飲料服務之場所,包括茶藝館、咖啡店、冰果 店及冷飲店等)等類似場所。 供儲存、包裝、製造、檢驗、研發、組裝及修理一般物品之場所。

C-2

1.倉庫(倉儲場)、洗車場、汽車商場(出租汽車、計程車營業站)、書庫、貨物輸配所、電信機器室(電信機房)、電視(電影、廣播 電台)之攝影場(攝影棚、播送室)、實驗室等類似場所。 2.一般工場、工作場、工廠等類似場所。 供參觀、閱覽、會議之場所。

D-2

6-45

1.會議廳、展示廳、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水族館、科學館、陳列館、資料館、歷史文物館、天文臺、藝術館等類似場所。 2.觀眾席面積未達二百平方公尺之下列場所:體育館(場)及設施、音樂廳、文康中心、社教館、集會堂(場)、社區(村里)活動中 心等類似場所。


使用類組規定項目檢討標準表 01 防火區劃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使用類組

B-2 B-3 C-2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七十九條規定。

D-2

防火構造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在一、五○○平方公尺以上者,應按每一、五○○平方公尺,以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與該 處防火構造之樓地板區劃分隔。防火設備並應具有一小時以上之阻熱性。 前項應予區劃範圍內,如備有效自動滅火設備者,得免計算其有效範圍樓地面板面積之二分之一。 防火區劃之牆壁,應突出建築物外牆面五十公分以上。但與其交接處之外牆面長度有九十公分以上,且該外牆構造具有與防火區劃之牆壁同等以上防火時 效者,得免突出。 供儲存、包裝、製造、檢驗、研發、組裝及修理一般物品之場所。

C-2 D-2

防火構造建築物供左列用途使用,無法區劃分隔部分,以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與該處防火構造之樓地板自成一個區劃者, 不受前條第一項之限制: 一、建築物使用類組為A-1組或D-2組之觀眾席部分。 二、建築物使用類組為C類之生產線部分、D-3組或D-4組之教室、體育館、零售市場、停車空間及其他類似用途建築物。 前項之防火設備應具有一小時以上之阻熱性。2.一般工場、工作場、工廠等類似場所。

6-46


6-3 相關法規檢討

02 分間牆 使用類組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八十六條規定。

間 計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B-2 B-3 D-2

畫 C-2

分戶牆及分間牆構造依左列規定: 連棟式或集合住宅之分戶牆,應以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及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與該處之樓板或屋頂形成區劃分隔。 二、建築物使用類組為A類、D類、B-1組、B-2組、B-4組、F–1組、H-1組、總樓地板面積為三○○平方公尺以 上之B-3組及各級政府機關建築物,其各防火區劃內之分間牆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但其分間牆上之門窗,不在此限。 三、建築物使用類組為B-3組之廚房,應以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及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與該樓層之樓地板形成區劃 ,其天花板及牆面之裝修材料以耐燃一級材料為限,並依建築設備編第五章第三節規定。 四、其他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指定使用用途之建築物或居室,應以具有一小時防火時效之牆壁及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與該樓層之 樓地板形成區劃,裝修材料並以耐燃一級材料為限。 防火區劃之牆壁,應突出建築物外牆面五十公分以上。但與其交接處之外牆面長度有九十公分以上,且該外牆構造具有與防火區 劃之牆壁同等以上防火時效者,得免突出。 建築物外牆為帷幕牆者,其外牆面與防火區劃牆壁交接處之構造,仍應依前項之規定。

符合總樓地板面積為 三百平方公尺 以上者應為防火構造或使用不燃材料建造。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八十六條規定。

03 內部裝修材料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使用類組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八十八條規定。

B-2 B-3 C-2 D-2

建築物之內部裝修材料應依下表規定。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除下表(十)至(十四)所列建築物,及建築使用類組為 B-1、B-2、B-3 組及 I 類者外,按其樓地板面積每一百平方公尺範圍內以具有一 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與該層防火構造之樓地板區劃分隔者,或其設於地面層且樓地板面積在一百平方公尺以下。 二、裝設自動滅火設備及排煙設備。

建築 類別 B2 B3 C2 D2

6-47

供該用途之專用 樓地板面積合計 全部

內部裝修材料 居室或該使用部分 耐燃三級以上

通達地面之走廊及樓梯 耐燃二級以上


04 直通樓梯步行距離 使用類組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三條規定。

B-2 B-3 C-2 D-2

直通樓梯之設置應依左列規定: 一、任何建築物自避難層以外之各樓層均應設置一座以上之直通樓梯 (包括坡道) 通達避難層或地面,樓梯位置應設於明顯處所。 二、自樓面居室之任一點至樓梯口之步行距離 (即隔間後之可行距離非直線距離) 依左列規定: (一) 建築物用途類組為A類、B-1、B-2、B-3及D-1組者,不得超過三十公尺。建築物用途類組為C類者,除有現場觀眾之電視 攝影場不得超過三十公尺外,不得超過七十公尺。 (二) 前目規定以外用途之建築物不得超過五十公尺。 (三) 建築物第十五層以上之樓層依其使用應將前二目規定為三十公尺者減為二十公尺,五十公尺者減為四十公尺。 (四) 集合住宅採取複層式構造者,其自無出入口之樓層居室任一點至直通樓梯之步行距離不得超過四十公尺。 (五) 非防火構造或非使用不燃材料所建造之建築物,不論任何用途,應將本款所規定之步行距離減為三十公尺以下。 前項第二款至樓梯口之步行距離,應計算至直通樓梯之第一階。但直通樓梯為安全梯者,得計算至進入樓梯間之防火門。

05 緊急進口設置 使用類組 B-2 B-3 C-2

D-2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零八條規定。 建築物在二層以上,第十層以下之各樓層,應設置緊急進口。但面臨道路或寬度四公尺以上之通路,且各層之外牆每十公尺設有窗戶或其他 開口者,不在此限。 前項窗戶或開口寬應在七十五公分以上及高度一‧二公尺以上,或直徑一公尺以上之圓孔,開口之下緣應距樓地板八十公分以下,且無柵欄, 或其他阻礙物者。

6-48


6-3 相關法規檢討

空 間 計 畫

6-49

06 樓梯及平臺淨寬、梯級尺寸 使用類組 B-2 B-3 C-2 D-2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三十三條第二欄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三十三條第三、四欄。但設置二座以上符合。該條第四欄規定之樓梯者,視為設置一座符合其第三欄規定之樓梯。 建築物樓梯及平臺之寬度、梯級之尺寸,應依下列規定: 用途類別

樓梯及平臺寬度

小學校舍等供兒童使用 學校校舍、醫院、戲院、 電影院、歌廳、演藝場、 商場(包括加工服務部等 ,其營業面積在一千五百 平方公尺以上

級高尺寸

級深尺寸

十六公分以下 二十六公分以上

一點四零公尺以上 十八公分以下

地面層以上每層之居室樓 地板面積超過二百平方公 尺或地下面積超過二百平 方公尺者

一點二零公尺以上

第一、二、三款以外建築 物樓梯

七十五公分以上

二十四公分以上 二十公分以下 二十一公分以上


07 防火構造限制 使用類組 B-2 B-3 C-2 D-2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六十九條B類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六十九條C類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六十九條D類規定。 下表之建築物應為防火構造。但工廠建築,除依下表 C 類規定外,作業廠房樓地板面積,合計超過五十平方公尺者,其主要構造,均應以 不燃材料建造。 應為防火構造者

建築物使用類組 類別

組別

B類

商業類

C類

工業、倉儲類

D類

休閒、文教類

樓層

三層以上之樓層

總樓地板面積

樓層及樓地板面積之和

三○○○平方公尺以上

二層部分之面積在五○○平方公尺以上

一五○○平方公尺以上( 工廠除外)

變電所、飛機庫、汽車修理場、發電場、廢 料堆置或處理場、廢棄物處理場及其他經地 方主管建築機關認定之建築物,其總樓地板 面積在一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二○○○平方公尺以上

-

6-50


6-3 相關法規檢討

08 避難層出入口數量及寬度 使用類組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條規定。

間 D-2

直通樓梯於避難層開向屋外之出入口,應依左列規定: 一、六層以上,或建築物使用類組為A、B、D、E、F、G類及H-1組用途使用之樓地板面積合計超過五○○平方公尺者,除其直通樓 梯於避難層之出入口直接開向道路或避難用通路者外,應在避難層之適當位置,開設二處以上不同方向之出入口。其中至少一處應直接通向 道路,其他各處可開向寬一‧五公尺以上之避難通路,通路設有頂蓋者,其淨高不得小於三公尺,並應接通道路。 二、直通樓梯於避難層開向屋外之出入口,寬度不得小於一‧二公尺,高度不得小於一‧八公尺。 建築物外牆為帷幕牆者,其外牆面與防火區劃牆壁交接處之構造,仍應依前項之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條、第九十條之一規定。

6-51

C-2

建築物於避難層開向屋外之出入口,除依前條規定者外,應依左列規定: 一、建築物使用類組為A-1組者在避難層供公眾使用之出入口,應為外開門。出入口之總寬度,其為防火構造者,不得小於觀眾席樓地板 面積每十平方公尺寬十七公分之計算值,非防火構造者,十七公分應增為二十公分。 二、建築物使用類組為B-1、B-2、D-1、D-2組者,應在避難層設出入口,其總寬度不得小於該用途樓層最大一層之樓地板面積 每一○○平方公尺寬三十六公分之計算值;其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時,三十六公分應增加為六十公分。 三、前二款每處出入口之寬度不得小於二公尺,高度不得小於一.八公尺;其他建築物 (住宅除外) 出入口每處寬度不得小於一‧二公尺,高 度不得小於一‧八公尺。


09 避難層以外樓層出入口寬度 使用類組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一條規定。 避難層以外之樓層,通達供避難使用之走廊或直通樓梯間,其出入口依左列規定:

B-2 D-2

一、建築物使用類組為A-1組部分,其自觀眾席開向二側及後側走廊之出入口,不得小於觀眾席樓地板合計面積每十平方公尺寬十七公分 之計算值。 二、建築物使用類組為B-1、B-2、D-1、D-2組者,地面層以上各樓層之出入口不得小於各該樓層樓地板面積每一○○平方公尺 寬二十七公分計算值;地面層以下之樓層,二十七公分應增為三十六公分。但該用途使用部分直接以直通樓梯作為進出口者 (即使用之部分 與樓梯出入口間未以分間牆隔離。) 直通樓梯之總寬度應同時合於本條及本編第九十八條之規定。 三、前二款規定每處出入口寬度,不得小於一‧二公尺,並應裝設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防火門。

B-3 C-2

無限制規定。

10 設置兩座直通樓梯之限制 使用類組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五條規定。

B-2 B-3 C-2

D-2

八層以上之樓層及下列建築物,應自各該層設置二座以上之直通樓梯達難層或地面: 一、主要構造屬防火構造或使用不燃材料所建造之建築物在避難層以外之樓層供下列使用,或地下層樓地板面積在二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一)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 A-1 組者。 (二)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 F-1 組樓層,其病房之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者。 (三)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 H-1、B-4 組及供集合住宅使用,且該樓層之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四○平方公尺者。 (四) 供前三目以外用途之使用,其樓地板面積在避難層直上層超過四○○平方公尺,其他任一層超過二四○平方公尺者。 二、主要構造非屬防火構造或非使用不燃材料所建造之建築物供前款使用者,其樓地板面積一○○平方公尺者應減為五○平方公尺;樓地板 面積二四○平方公尺者應減為一○○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四○○平方公尺者應減為二○○平方公尺。 前項建築物之樓面居室任一點至二座以上樓梯之步行路徑重複部分之長度不得大於本編第九十三條規定之最大容許步行距離二分之一。

6-52


6-3 相關法規檢討

11 設置兩座直通樓梯之限制 使用類組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八條規定。

直通樓梯每一座之寬度依本編第三十三條規定,且其總寬度不得小於左列規定: 一、供商場使用者,以該建築物各層中任一樓層 (不包括避難層) 商場之最大樓地板面積每一○○平方公尺寬六十公分之計算值,並以避 難層為分界,分別核計其直通樓梯總寬度。 二、建築物用途類組為A-1組者,按觀眾席面積每十平方公尺寬十公分之計算值,且其二分之一寬度之樓梯出口,應設置在戶外出入 口之近旁。 三、一幢建築物於不同之樓層供二種不同使用,直通樓梯總寬度應逐層核算,以使用較嚴 (最嚴) 之樓層為計算標準。但距離避難層遠端 之樓層所核算之總寬度小於近端之樓層總寬度者,得分層核算直通樓梯總寬度,且核算後距避難層近端樓層之總寬度不得小於遠端樓層 之總寬度。同一樓層供二種以上不同使用,該樓層之直通樓梯寬度應依前二款規定分別計算後合計之。

B-2

計 畫

6-53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B-3 D-2

C-2

無限制規定。


12 走廊淨寬度 使用類組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二條規定。 走廊之設置應依左列規定: 一、供左表所列用途之使用者,走廊寬度依其規定: 走廊配置用途

B-2 B-3 C-2 D-2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D-3、D- 4、D-5組供教室使用部分

走廊二側有居室者

其他走廊

二‧四○公尺以上

一‧八○公尺以上

建築物使用類組為F–1組 三 其他建築物: (一) 同一樓層內之居室樓地板面積 在二百平方公尺以上 (地下層時為 一百平方公尺以上) 。 (二) 同一樓層內之居室樓地板面積 未滿二百平方公尺 (地下層時為未 滿一百平方公尺) 。

一‧二○公尺以上

一‧六○公尺以上

一‧二○公尺以上

二、建築物使用類組為A-1組者,其觀眾席二側及後側應設置互相連通之走廊並連接直通樓梯。但設於避難層部分其觀眾席樓地板面 積合計在三○○平方公尺以下及避難層以上樓層其觀眾席樓地板面積合計在一五○平方公尺以下,且為防火構造,不在此限。觀眾席樓 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下者,走廊寬度不得小於一‧二公尺;超過三○○平方公尺者,每增加六十平方公尺應增加寬度十公分。 三、走廊之地板面有高低時,其坡度不得超過十分之一,並不得設置臺階。 四、防火構造建築物內各層連接直通樓梯之走廊牆壁及樓地板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並以耐燃一級材料裝修為限。

6-54


6-3 相關法規檢討

13 直通樓梯改為安全梯或特別安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使用類組

間 計 畫

6-55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六條規定。

B-2 B-3 C-2 D-2

下列建築物依規定應設置之直通樓梯,其構造應改為室內或室外之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且自樓面居室之任一點至安全梯口之步行距離應 合於本編第九十三條規定: 一、通達三層以上,五層以下之各樓層,直通樓梯應至少有一座為安全梯。 二、通達六層以上,十四層以下或通達地下二層之各樓層,應設置安全梯;通達十五層以上或地下三層以下之各樓層,應設置戶外安全梯 或特別安全梯。但十五層以上或地下三層以下各樓層之樓地板面積未超過一百平方公尺者,戶外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改設為一般安全梯。 三、通達供本編第九十九條使用之樓層者,應為安全梯,其中至少一座應為戶外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但該樓層位於五層以上者,通達該 樓層之直通樓梯均應為戶外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並均應通達屋頂避難平臺。 直通樓梯之構造應具有半小時以上防火時效。


14 特定建築物之限制 使用類組

B-2 B-3 C-2 D-2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十八條第二款、同編第五章第三節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同編第五章第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十八條第二款、同編第五章第五節規定。三節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 前條建築物之面前道路寬度,除本編第一百二十一條及第一 百二十九條另有規定者外,應依下列規定。基地臨接二條以 上道路,供特定建築物使用之主要出入口應臨接合於本章規 定寬度之道路: 一、集會堂、戲院、電影院、酒家、夜總會、歌廳、舞廳、 酒吧、加油站、汽車站房、汽車商場、批發市場等建築物, 應臨接寬十二公尺以上之道路。 二、其他建築物應臨接寬八公尺以上之道路。但前款用途以 外之建築物臨接之面前道路寬度不合本章規定者,得按規定 寬度自建築線退縮後建築。退縮地不得計入法定空地面積, 且不得於退縮地內建造圍牆、排水明溝及其他雜項工作物。 三、建築基地未臨接道路,且供第一款用途以外之建築物使 用者,得以私設通路連接道路,該道路及私設通路寬度均合 於本條之規定者,該私設通路視為該建築基地之面前道路, 且私設通路所占面積不得計入法定空地面積。 前項面前道路寬度,經直轄市、縣(市)政府審查同意者, 得不受前項、本編第一百二十一條及第一百二十九條之限制 。

W1,W2=特定建築物面前 W1

W’

道路寬度。 W’=私設通路寬度 若L≦特定建築物面前道路 寬度(W1,W2))兩倍且未逾

L

30公尺且W’>6M時或 W’>特定建築物規定之 寬度(W1,W2)實則主要出入

W2

口可向私設通路開設。 L=私設通路開設

6-56


6-3 相關法規檢討

空 間

15 最低活載重 使用類組 B-2 C-2 B-3 D-2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構造編第十七條第五欄規定或建築師安全鑑定書簽證符合規定。 符合建築構造編第十七條第三欄規定或建築師安全鑑定書簽證符合規定。 建築物構造之活載重,因樓地版之用途而不同,不得小於左表所列;不在表列之樓地版用途或使用情形與表列不同,應按實計算,並須 詳列於結構計算書中:

計 畫

樓地版用途類別

載重(公斤/平方公尺)

一、住宅、旅館客房、病房。

二○○

二、教室。

二五○

三、辦公室、商店、餐廳、圖書閱覽室、醫院手術室及固定座位之集會堂、電影院、戲院、歌廳與演藝 場等。

三○○

四、博物館、健身房、保齡球館、太平間、市場及無固定座位之集會堂、電影院、戲院歌廳與演藝場等。

四○○

五、百貨商場、拍賣商場、舞廳、夜總會、運動場及看臺、操練場、工作場、車庫、臨街看臺、太平 樓梯與公共走廊。

五○○

六、倉庫、書庫

六○○

七、走廊、樓梯之活載重應與室載重相同,但供公眾使用人數眾多者如教室、集會堂等之公共走廊、樓梯每平方公尺不得少於公斤。 八、屋頂露臺之活載重得較室載重每平方公尺減少五○公斤,但供公眾使用人數眾多者,每平方公尺不得少於三○○公斤。

6-57


16 停車空間 使用類組 B-2 B-3 C-2 D-2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都市計畫法令及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五十九條第一類規定。 符合建築構造編第十七條第五欄規定或建築師安全鑑定書簽證符合規定。 符合都市計畫法令及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五十九條第三類規定。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依都市計畫法令或都市計畫書之規定,設置停車空間。其未規定者,依下表規定。

類別 B類 C類 D類

都市計畫內區域 樓地板面積 五百平方公尺以下部分 超過五百平方公尺部分 五百平方公尺以下部分 超過五百平方公尺部分 五百平方公尺以下部分 超過五百平方公尺部分

都市計畫外區域 設置標準 免設

每一百五十公尺設置一輛 免設 每二百公尺設置一輛 免設 每二百五十公尺設置一輛

樓地板面積

設置標準

五百平方公尺以下部分

免設

超過五百平方公尺部分

每三百公尺設置一輛

五百平方公尺以下部分

免設

超過五百平方公尺部分

每三百五十公尺設置一輛

五百平方公尺以下部分

免設

超過五百平方公尺部分

每三百五十公尺設置一輛

6-58


6-3 相關法規檢討

17 通風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使用類組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四十三條規定。

間 計 畫

B-2 B-3 C-2 D-2

居室應設置能與戶外空氣直接流通之窗戶或開口,或有效之自然通風設備,或依建築設備編規定設置之機械通風設備,並應依下列規定: 一、一般居室及浴廁之窗戶或開口之有效通風面積,不得小於該室樓地板面積百分之五。但設置符合規定之自然或機械通風設備者,不在 此限。 二、廚房之有效通風開口面積,不得小於該室樓地板面積十分之一,且不得小於零點八平方公尺。但設置符合規定之機械通風設備者,不 在此限。廚房樓地板面積在一百平方公尺以上者,應另依建築設備編規定設置排除油煙設備。 三、有效通風面積未達該室樓地板面積十分之一之戲院、電影院、演藝場、集會堂等之觀眾席及使用爐灶等燃燒設備之鍋爐間、工作室等 ,應設置符合規定之機械通風設備。但所使用之燃燒器具及設備可直接自戶外導進空氣,並能將所發生之廢氣,直接排至戶外而無污染室 內空氣之情形者,不在此限。 前項第二款廚房設置排除油煙設備規定,於空氣污染防制法相關法令或直轄市、縣(市)政府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18 屋頂避難平台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使用類組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九條規定。

B-2

B-3 C-2 D-2

6-59

建築物在五層以上之樓層供建築物使用類組A-1、B-1及B-2組使用者,應依左列規定設置具有戶外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通達之屋 頂避難平臺: 一、屋頂避難平臺應設置於五層以上之樓層,其面積合計不得小於該棟建築物五層以上最大樓地板面積二分之一。屋頂避難平臺任一邊邊 長不得小於六公尺,分層設置時,各處面積均不得小於二百平方公尺,且其中一處面積不得小於該棟建築物五層以上最大樓地板面積三分 之一。 二、屋頂避難平臺面積範圍內不得建造或設置妨礙避難使用之工作物或設施,且通達特別安全梯之最小寬度不得小於四公尺。 三、屋頂避難平臺之樓地板至少應具有一小時以上之防火時效。 四、與屋頂避難平臺連接之外牆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開設之門窗應具有半小時以上防火時效。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九十九條規定。


19 防空避難設備 使用類組 B-2 D-2 B-3 C-2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四目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二目、第四目規定。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三目規定。 凡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指定之適用地區,有新建、增建、改建或變更用途行為之建築物或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應依本編第一百四十一 條附建標準之規定設置防空避難設備。但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建築物變更用途後應附建之標準與原用途相同或較寬者。 二、依本條指定為適用地區以前建造之建築物申請垂直方向增建者。 三、建築基地周圍一百五十公尺範圍內之地形,有可供全體人員避難使用之處所,經當地主管建築機關會同警察機關勘察屬實者。 四、其他特殊用途之建築物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核定者。

20 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 使用類組

檢討標準 / 設計注意事項 符合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百七十條或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提具替代改善計畫。

B-2 B-3 D-2

C-2

新建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設施及設備。未符合規定者,不得核發建築執照或對外開放 使用。 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至少於其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樓梯、升降設備、哺( 集)乳室、廁所盥洗室(含移動式)、浴室、輪椅觀眾席位周邊、停車場等其他必要處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其項目與規格,由中央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其相關法令或依本法定之。 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之無障礙設備及設施不符合前項規定者,各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令其所有權人或管理機關負責人改善。但因軍 事管制、古蹟維護、自然環境因素、建築物構造或設備限制等特殊情形,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確有困難者,得由所有權人或管理機關 負責人提具替代改善計畫,申報各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並核定改善期限。 無限制規定。

6-60



7-1設計概念 7-2設計對應策略 7-3設計圖面 7-4評圖問題與檢討


7-1 設計概念

Design Concept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1

重生-台灣「磚」窯曙光再現

老窯慢慢 瓦成藝


磚 仔 窯 窯 燒 火 煙 囪

燃 煉 拓 印 流 竄

7-2


7-1 設計概念

設 計 構 想 與

Brick Surfaces Structure

Brick Pattern

Brick Detail Directly poured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RC column

Yokosuji Curved Reinforcing Ribs at the Angle Limit Reinforcement part filled with concrete

Fill the corner with concrete

Longitudinal

brick textures

brick textures

Curved Reinforcing Ribs at the Angle Limit Yokosuji Fill the corner with concrete Reinforcement at the end of the wall monitor

7-3

It is able to install heavy bricks on glass surfaces by control the brick textures on the main structure in ord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inuous foundation


Brick Space Concept

Brick Exhibition Space

Circular Arch

Brick Factory

Elliptic Arch

7-4


7-2 設計對應策略

設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5


動線改善

入口

工作動線

產業動線

參觀動線

居民動線

參觀動線

遊客動線

7-6


7-3 設計圖面

設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7

海報附圖


7-8


7-3 設計圖面

設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9


7 - 10


7-3 設計圖面

設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 - 11


7 - 12


7-3 設計圖面

設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 - 13


7 - 14


7-3 設計圖面

設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 - 15


7 - 16


7-4 評圖問題與檢討 第一次評圖09/28

提出老師

計 構 想 與 策 略

7-17

曾國維 老師

問題 1. 題目重點沒有標示出來 窯業生態聚落,是要設計生態聚落?還是傳產共創基 地? 2. 傳產共創基地的概念是甚麼? 所謂的概念就是,這樣的組織是如何形成的?這樣的 組織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具備甚麼樣的功能?這些事 情都缺乏聚焦 3. 這個課題大概是甚麼,未來有哪些內容或發展方向 ,所謂磚窯業的產業共創基地是在做甚麼,除了展示 以外機能的構思還有甚麼?有生產嗎?這個共創基地是 怎麼被創造?這個組織是甚麼型態?(誰要進駐、誰要營 運、給誰使用) 4. 列舉了很多名詞(在地族群活化、傳統技術再現)太 虛了,現在提的這些名詞,在未來要做甚麼,如何連 結,這些要交代清楚 5. 磚沒落有它的原因,磚構造的房子對台灣來講是危 害。 6. 先務實地看這塊基地,這塊基地的周邊是在尬麻? 這附近的人、產業、商業活動、生活型態,在地化的 活動或觀光發展,重新包裝然後定位,做一些有趣的 課題。不一定要是產業才能跟磚做連結。

回復 1. 產業共創基地-發展磚的新使用 - 與三合瓦窯合作, 做創新產業連結-新型態瓦窯工業工藝館 2. 台灣曾經瓦窯產業發展繁盛,但因為種種因素導致 現在逐漸被台灣建築界淘汰;對比世界目前正新起智 慧營建產業新革命的熱潮 ,運用機械手臂及機械化砌 磚,打破傳統垂直水平的結構發展。 透過數位化、機械化與自動化的引入,我們可以發展 出新型態的瓦窯工藝產業。 3. 機能構思 主題實驗室、共創工作空間、藝文展演場館、社會教 育基地、國際進駐場域、城市休憩場域 進駐/營運: 環保藝術業者、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使用者: 民眾 4. 議題 如何將磚帶入空間設計: 磚的特殊形式演化、排列模組 與建構方法。呼應當地環境(生態、生活與產業)的空 間: 基地位於高雄大樹,位於濕地旁,有豐富農業及磚 窯業歷史 5. 使用複合材料與現代技術 6. 商業活動: 建置自行車租賃系統(U-Bike)(生態+生活) 建立生物廊道、棲地或生態綠網(生態) 濕地保護及生態池建置(生態) 推動低碳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生態+產業)


7-1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