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 / 未定下的次序 若以時間來比喻,時間可分為時刻與時距。 時刻則為掩蓋的雲霧;時距則為被遮掩畫面
時距 時刻
時距 時刻
時距 時刻
時距 時刻
| 死亡跟新生 如同 結束與開始
時距
時間 = 時刻 + 時距
時刻
時刻
時刻
之間
輕
生命的結束:可以指個人生命的解脫,亦指自然生命的脫離。
短暫的消去
面臨三個層面的脫離,即 1.身體的脫離, 2.社會角色的脫離, 3.社會價值的脫離。
轉換過程
抽離 真空 凝結 滯留
當這三個層面交雜在一起就構成了臨終整體性的處境。 包含世俗層次的人生意義與高度精神性或宗教性層次的終極意義。 褪去面具、包袱、行囊,什麼也不攜帶; 從框架被釋放,以一種全新而切身的視角重新認識自己的連續過程。
與自然同步消長 某些時刻,被如此深刻的感同身受震懾: 原來我們竟是彼此氣息相連著, 風是我、溪流是我、那座山也是我,而你我都是那座山。 整個靈修過程的開始就在一系列連續不斷相接的狀態下結束⋯⋯
|靈修空間? 行走在雲霧中,身體與空間之間不斷產生不同的空間狀態, 空間密度不斷地產生變化。 有時一片晴朗,有時卻幾乎看不到前方。
a
b
面對未知領域下的迷走⋯⋯ 身心靈的感知被放慢,一步步小心的探索環境、面對自我 成為靈修過程中的重要儀式。
樹林的矗立在霧中建立座標系統 於起伏地景中導引並指示出方向
vs
弱界面 強介質
靈性修行使我們與「死亡與再生」的奧秘有最親密的接觸。 因為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生活在許多「結束與開始」的連續過程中 - Jack korfield
30 c
10 m
0m
時距
o
冷熱交織的霧,一消一長 軟介質在強介面中留下時間沈澱的痕跡 馬槽溫泉泉溫在40℃~90℃之間, 溫熱的水氣向上蒸騰,遇到冬天山上僅10℃的冰冷空氣, 立刻凝結成我們看到的「霧」,飄散在空氣中
雲霧帶的高度變化 氣溫若是升高,形成霧的高度隨之上升。
5 c o
霧,在環境中不斷的疊加,產生不同透明狀態⋯⋯ 當霧散去後,如何短暫的記憶這樣的特性?
/對抗
重
section a
section b
section c 茄苳
樹高12m 至樹冠8m
榕樹
紅楠
樹高15m 至樹冠9m
樹高10m 至樹冠7m
青楓
青楓
樹高9m 至樹冠6m
樹高7m 至樹冠4m
矢竹
樹高12m 至樹冠8m
矢竹
紅楠
九芎
青楓
桂花
柳杉 茄苳
樹高15m 以上
樹高12m 至樹冠8m
樹高8m 至樹冠5m
樹高12m 至樹冠8m
樹高12m 至樹冠7m
樹高4m 至樹冠2.5m
樹高3m 至樹冠2m
九芎
樹高7m 至樹冠4m
茄苳
榕樹
樹高12m 至樹冠7m
柳杉
樹高15m 以上
柳杉
a
青楓
section b
樹高7m 至樹冠5m
柳杉
矢竹
樹高20m 以上
紅楠
柳杉
樹高9m 至樹冠5m
柳杉
樹高15m 以上
九芎
樹高9m 至樹冠6m
九芎
樹高8m 至樹冠6m
青楓
榕樹
樹高10m 至樹冠7m
樹高20m section 以上
樹高15m 以上
榕樹
section a
茄苳
section c
樹高7m 至樹冠5m
樹高8m 至樹冠5m
九芎
樹高8m 至樹冠6m
偶然的意外
e
陽明山夏季常態之午後豪雨 意外地將基地原有窪地沖積成水塘
d
突然的收穫,雨水沈積下雨周圍景色的照映 對應到進入基地一明一暗,或壓或縮的空間感受 重新思考建築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
c
00
38
白色地景 _
a
b
地處山區,天氣變化劇烈,經常在午前艷陽高照,午後的雲層則突 然降得非常低,起著濛濛白霧,開始陰雨綿綿,甚至下起暴雨,這 樣的天氣在大部分的時候會一直持續到天黑,基地上一日之中的雲 相的變化非常戲劇性。
00
39
f
00
40 b
而因為地形與鋒面的作用,則在基地另一側七星山產生「地形霧」, 因為大氣壓力帶動空氣順著山坡往上流動,遇到山頂低溫結成霧氣 雲霧再向地勢較低之處下降,因此白霧經常覆蓋於基地當中。
約 1.4ha
c
00
42
d
a
於海拔五百多公尺高的陽明山馬槽溫泉區,基地南座大屯山脈, 北向鹿角坑山谷,雖然在這裡依然可以看見四周環山,山上長滿 了蒼鬱的原始森林,但因為有了地形上高差的斷裂,動、植物相 的生態斷裂,水泥、柏油與森林的兩種材質斷裂,所以形成兩個 對立的空間氛圍。 f
基地中的白
七星山脈的濃霧
大屯山脈的濃霧
00
41
axis & mapping scale=1:300
公共浴池
單人 c
*6間
6間
6間 b *
食堂 公共
單元
衣室 女更
住宿
tion
sec
單元
a*
雙人
單元
住宿
住宿
廚房
衣室
雙人
男更
男澡堂
section a scale=1:100
-240
多 功 活
-280
能 動 使 用
tion
sec b a
b1f
0
)
-36
空間
浴池
0
室
靈修
靈修
公共
覽(
tion
sec
展 霧氣
室
) 態展 (靜 空間 展覽
靈修 -36
0
-25
場域
靈修
窪地
現況
靈修 公共澡堂
堂
空間
女澡
行政
堂
男澡
section b scale=1:100
單元
住宿
入口
雙人
d d tion ection c e s s
6間
a* 接待空間
儲藏空間
展覽空間
住宿空間
更衣室
section c scale=1:100
當霧散去後,如何短暫的記憶這樣的特性?
素燒陶盆的透氣性很好,孔隙率、吸水率較高的素陶,能回應且適應環境中的水氣。
回應陽明山馬槽溫泉區對水氣極度敏感 的特性,在材料上,必須選擇能夠和水 氣產生各種對話;水氣皆能短暫的停留 於材料本身,且最後被材料所吸收⋯⋯
b1f plan scale=1:100
1f plan scale=1:100
2f plan scale=1:100
材料測試: 變形重組仰合瓦的施工方式,讓霧氣能夠 透出;用於牆面創造間隙,陶質具吸水之 特性,光/霧/苔癬。
梳理過與原始混凝土的對抗 vs. 山景 prototype 靈修空間+既有窪地 下沉兩米左右之窪地,未積水前為裸露土地及雜草廢木堆疊地,此原型開始思考地、人 、天、光,以玻璃盒子光滑、抽象介入粗糙之地。
靈修空間 scale=1:50
馬槽溫泉溫度約40~90度,溫泉的水蒸氣充斥於由20mm厚的玻璃牆所構成的空間, 戶外的低溫與氣壓變化與被霧填滿白色空間,想試圖創造一種真空抽離的狀態。 prototype
人們隔著這些玻璃上的水氣,感受空間中的朦朧與沉靜。
住宿空間
縫、間、隙 基地拾起的樹皮上 潮濕、陰暗、苔癬 prototype 澡堂 下沉地脫離 質地的脫離
section a scale=1:100
因為光的相互作用而產生 澆灌的混凝土 它每次的流動凝固都是偶然下的姿態
澡堂空間 scale=1:50 住宿空間 scale=1:50
住宿空間
靈修場域
公共澡堂
section D scale=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