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隆潮藝術導覽手冊

Page 1



2022 基隆潮藝術: 未來島航 錨定歷史,在地導航,航向未來

作為一場想像基隆海洋文化與港灣未來的藝術行動,「 2022

餐,讓藝術季自視覺實際轉化為行動體驗。精彩紛呈的作

聯漁會正濱大樓、海上美術館及阿根納造船廠,通過在地職

流光溢彩。

基隆潮藝術」以「未來島航」為命題,從地域跨越時間,串

人、居民鄰里與藝術團隊彼此動態而有機的交融,共同回溯 當地漁港的過往,進而展望基隆海港未來的形貌。

有別以往,2022 基隆潮藝術貫穿錨定歷史、在地導航與航 向未來的三大子題,由歷經百年風華的日治時代建築「漁會

正濱大樓」為起點,透過在地紋理的縱向深耕,連結到歷

史時間的線性張弛。藝術創作者李明璁 × 向陽、陳淑強、 程 仁 珮、黃榮智、Nicolas Da Fonseca 紛繁地轉譯基隆特有

的氣候、飲食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鄒

曉葦刻劃出歷年藝術家們在海港晝夜間的多維視角;郭月女 將港埠景緻不斷遞變的狀態幻化為沉浸式的體驗場域;紙上

行旅與 AMCP Studio 相異的作品語彙,最終一致的匯聚在

自然存續的憧憬中。今年更特別邀請飲食作家葉怡蘭與盧怡 安攜手策劃「海味食堂」, 首次集結在地食源、當代美學與

社區參與,透過在地媽媽的說菜演繹,每日販售限量藝術套 4

品將帶領觀眾走進基隆海港的時空進程、思辨海洋永續的 隨 著 腳 步 漫 步 至 港 岸 邊 際 的「 海 上 美 術 館 」, 作 品 們 與 考 古學所秉持的實證法則相映成趣,除了粼粼波光映照在吳

季禎關係美學的作品中,陳建智在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 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展區也點綴著蔡潔莘、LUA RIVERA、許廷瑞歷年繽紛的趣味之作,它們既象徵著海港

文化的典藏,更指涉著島嶼價值的構築。當暮夜到來,「阿 根納造船廠」將以基隆港為據點,百年遺構所承載的閱歷,

在張方禹的詮釋下化作一道道光束,串綴居民的記憶、重 構遺址的現在進行式,再冉冉劃過城市天際向未來航行。

2022 年,基隆潮藝術薈萃 17 位藝術家與 17 件作品,與居

民、職人協力疏理基隆這座城市的點滴、港口集體記憶的脈 絡,期待每位觀眾在徐徐海風中,認識基隆最真實的面貌, 甚至是臺灣海島文化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5


2022 Keelung Ciao : Sailing to the Island of Future Anchored in History, Native Navigation, Sailing Toward the Future As artistic action that imagines the future of maritime culture in Keelung and of harbors, 2022 Keelung Ciao takes the theme "Sailing to the Island of Future", linking chronology with locales, connecting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Ar t Museum at Sea, and Agenna Shipyard. With concer ted efforts from local residents and artists, starting from this local fishing port, we explore possible futures for the ports of Keelung. With three themes - "Anchored in History," "Native Navigation," "Sailing Toward the Future," 2022 Keelung Ciao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connecting to historical time by diving deep into local contexts, starting with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a century-old Japanese-era building. Artists Lee Ming-Tsung , Xiang Yang, Chen Shu-Chiang, Cheng Jei-Pei, Huang Jung-Chih, and Nicolas Da Fonseca elaborately translated Keelung's unique climate, food, lifestyle, and literature. Tsou Hsiao-Wei depicted the many viewpoints of past artists on the harbor's days and nights. Kuo Yueh-Nu turned the harbor's changing scenes into an immersive experience. The disparate vocabulary of Teng Yu and AMCP Studio merge in a vision for sustainable nature. Also featured this year is the "Sea Taste Restaurant" created by food writers Yeh Yi-Lan and Lu Yi-An. Local ingredients,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nd communical engagement come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e culinary interpretations of local mothers, as limited meals that transform the 6

sights of the art festival into hands-on experiences. The range of works will take visitors on a journey through Keelung's history and explo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ocean. At the "Ar t Museum at Sea" on the waterfront, the wor ks and archaeological empiricism reflect each other. Besides ocean waves reflected upon Wu Chi-Chen's work of relational aesthetics, Chen ChienChih explored the coexistence of humanity and coastal islands between movement and stillness. The venue also presents colorful past works by Tsai Chieh-Hsin, LUA RIVERA, and Hsu Ting-Jui, which symbolize classics in harbor culture while referr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slands' values. As night falls, "Agenna Shipyard" standing upon a century of history at Keelung Harbor, turns into beams of light in the hands of Aka Chang, connects the residents' memories, reconstructs the present of the site, and sails into the future over the city. 2022 Keelung Ciao gathers 17 artists and 17 works, exploring Keelung's stories and collective memories with residents and artisans. We hope for visitors to meet the real Keelung, along with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aiwan's island culture, in the ocean breeze.

7


8

9


10

11


永續資料庫( 漁會正濱大樓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 Sustainable Database

透過藝術與歷史對話,回應基隆近百年的漁業文化


〈潮來潮往〉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Tides

環保回收的廢棄漁網、複合媒材、動力、燈光 依照現場狀況調整,2022

參照基隆漁會正濱大樓的中庭構成與歷史脈絡,利用環保回收的廢棄 漁網為主體,進行的現地創作。創作前期會在當地探尋切合本次藝術

季精神的創作素材,挖掘屬於基隆的人文記憶,透過藝術創作來展現。 以期能將過往所累積的涓滴,匯流成奔向未來的浪潮。

01

陳淑強

CHEN SHU-CHIANG

藝術家簡介

喜歡使用自然材質從事創作, 像是久經海水淘淨的白

骨、 粗 拙 的 石 頭、 鏽 蝕 的 鐵 塊 等。 有 某 些 感 覺 潛 藏 在 我 心 中, 也 許 那 是 某 些 事 件 的 遺 跡, 或 者 是 某 些 情 感、 某 些 思 想 的 殘 骸, 經 過 時 間 的 沉 澱, 它 們 成 為 各 自 占 據 心 靈 一 角 的 質 量。 平 常 不 為 人 所 見, 然 而 在 某 些 時 刻 它 會

浮 現, 以 一 種 混 沌 的 姿 態, 盤 旋 在 我 可 視 心 靈 的 上 空。 於是,我創作。

15


〈明日之境〉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Land of Tomorrow 複合媒材

長 700 x 寬 450 x 高 350 cm,2022

西元 2249 年,福爾摩沙海洋歷史博物館特展中的「淺海扇刺棘魚」 震撼重生。隨著世界關注數位科技趨勢、生活體驗價值之際,暗處瑟 縮嘆息的生態物種持續凋零磨滅。這座沉睡超越 200 年的遺骸,自基

隆正濱旁的八尺門漁港出土,牠骨骼的磨痕、碳化與礦物質的填充, 猶如一本海洋編年史,如實地記載了這片豐饒之海的綻放與末路。

創作團隊檢索文獻發現,由於 2022 年漁業過度捕撈、消費端食物大

量浪費、海水增溫全球暖化等景況,造就海洋生態極度失衡,甚至在

其後 15 年已有 105 種魚種走向滅絕⋯⋯。通過 DNA 重組技術,團

隊再現滅蹤的魚類物種,並將落址基隆的漁會正濱大樓中的「標本室」 轉化爲一處虛擬的未來博物館,藉這樣的形式將海洋生態過往的繁華 以及今日瀕臨的危機呈現給民眾。 特別感謝文本撰寫人:黃彥樵

藝術家簡介

AMCP Studio 是一間設計師和創意領導者,涉足室內設

計、 視 覺 營 銷、 藝 術、 品 牌 和 平 面 設 計。 我 們 設 計 過 程 植 根 於 特 定 地 點 或 主 題 研 究, 旨 在 為 客 戶 提 供 定 制、 創

新 和 環 保 的 設 計 解 決 方 案。 創 始 人 Annie 常 駐 臺 北 和 紐 約,2006 年 起 在 巴 黎 學 習 服 裝 設 計 與 人 文 科 學,2011

02

AMCP Studio

年在艾未未北京工作室工作並於 2012 年開始擔任臺灣愛

馬仕管理設計視覺營銷,這也啟發了 Annie 的全球設計 敏感性。

17


03

李明璁 × 向陽

LEE MING-TSUNG, XIANG YANG


〈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

Take a Catnap on a Rainy Day for Dreaming of Sea 複合性媒材、多媒體及空間裝置,依現場狀況調整,2022

在英文語境中,a rainy day 不只是物理性的下雨天,也隱喻著某種生 活困局或不如意狀態。入春基隆,冬季才刷新下雨天數的歷史記錄,

卻無論如何有著面朝大海的壯闊樂觀。其實氣象與地景、現實與夢境, 都像潮浪起伏,循環相生而綿延不絕。為了讓作品房間像是誘引各種

潛意識浮現的容器,這是一個沒有具體「作品型態」的空間 / 身體化

作品。組合了詩句、影像、聲音和家具,讓「雨」和「海」的種種經 驗及感受,能交織混融地再現。據此邀請人們從表面 / 景象的觀看, 轉入裡面 / 心像的冥想。於是這個創作終極的作者,就不只是產出作 品元素的我們,而是每一位走進來或坐或臥、為了夢見海而彷彿在雨 中小睡片刻的你。

20

藝術家簡介

李明璁:社會學家。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博士,探照 文化執行長。主持節目與主編刊物獲金鐘、金鼎獎。現 執教北藝大。

向陽:本名林淇瀁,政大新聞學博士,集作家、學者與 文 化 推 動 者 於 一 身, 獲 國 家 文 藝 獎、 臺 灣 文 學 獎 等 殊 榮。著作等身。

楊芷菱:畢業於北藝大動畫系。興趣廣泛,遊牧各種創 作間。

沈宣萱:音樂創作者,曾為公視節目與各大型專案製作 配樂。

創作構成:李明璁 × 探照文化 / 詩:向陽 / 影像:楊芷菱 /

音樂:沈宣萱 / 作品協力:眠豆腐

21


〈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A Salty Taste

角材、南方松、海鹽、管線、鋁盆、燈泡、霓虹燈管、 環氧樹酯、透明輸出、船造型物 依照現場狀況調整,2022

我們如何來認識感知甚至回應一個地方?現場藝術家透過海鹽與安置 在天花板的管線,讓水不斷的滴落海鹽上,海鹽因為水的滴落不斷的 改變形狀,觀眾在行走的過程中也能感知到由展場散發的獨特味道,

屬 於 海 洋 的 獨 特 氣 味。 這 裡 也 試 著 開 啟 觀 者 視 覺 以 外 的 不 同 感 官 經

驗,並思考關於地方獨特的味道,及味道所牽引出有關地方的歷史、 記憶、流變,和訪客如何觀看這個地方的方式。這次展出的作品散布

在三個不同的展間,每個展間的內容都試圖透過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回 應一個地方。

04

黃榮智

HUANG JUNG-CHIH

藝術家簡介

從 事 於 當 代 藝 術 的 創 作 及 教 學。 目 前 在 美 術 館 工 作 對 於 藝術場所的機制運作感興趣。早期創作關注生活物件與 場 所 的 對 話, 透 過 水 的 生 命 元 素 來 與 生 態 環 境 對 話, 並 與 不 同 領 域 的 工 作 者 合 作, 進 行 跨 學 科 的 盲 域 探 索。 教 學上關注在當代藝術的發展內容如何與教學現場產生聯 繫,進行多年的教學實踐。

23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暗光〉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Darklight 光雕投影、珍珠板、鐵件

寬 100 x 高 200 cm,2022

〈 暗光 〉的故事帶觀眾踏上抽象的旅程,穿越時空,在日夜間不同時段 探索基隆的不同場域,在黑暗與光明之間。此 3D 光雕投影採用動態

質地、3D 視錯覺及視覺效果的混合。女性漂浮面孔的雕塑為視覺帶來 支持與對比,表現出基隆市區及其周邊自然環境的接近性、面海城市

的反差。〈暗光〉的創作目的為娛樂並驚艷其觀眾,為家人、朋友間 帶來可一同觀賞的視覺體驗。

藝術家簡介

05

Nicolas Da Fonseca

目前於日本京都工作的法國設計師。於加拿大蒙特利爾 展 開 事 業 以 來, 在 進 行 各 種 裝 置 藝 術、 電 視 節 目、 現 場 活 動、 演 唱 會 及 廣 告 等 設 計 工 作 的 同 時, 他 的 好 奇 心 及 混 合 媒 體 的 能 力 不 斷 提 升。 在 其 創 意 構 想 的 驅 使 下, 他

有 機 會 居 住 在 很 多 國 家, 包 含 臺 灣, 也 在 此 受 到 創 作 上 的啟發。

25


〈流變空間〉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Fluid Space

聚醋酸乙烯酯(PVAC,樹脂)、LED 燈管、ARRI 燈、乾冰機、壓克力鏡 依照現場狀況調整,2022

結合物件、裝置繪畫性來營造超現實情境,材質因時間不斷生長繁衍

變異的意象,由固態持續轉變成脆弱性、暫時性、流動性「皮層」的 後現代迷惘之衍異境域。正如包曼(Z. Bauman)「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的比喻:「在液態現代社會,不再有永恆的關係、紐帶, 人際間互有牽連,但不再著重緊密扣緊,在於可以隨時鬆綁」。當身

體姿態藉物質材料聚醋酸乙烯酯(PVAC)來繪畫書寫,形塑痕跡、疊 痕所構做出通透符碼,媒材觸及皮膚、身體,擴延至空間場域並包覆

著在地物件,迷境跨越虛實疆界,光、霧運作交融動態的構築,建物 與身體多重感知互存,引領觀者進入其中,體驗一個反覆、程式化、 滲透,深淵既光明的新存在異化空間,也意味著在地文化環境因社會 實踐而不斷變動,藉由作品皮層流變包裹著觀者身軀與之對話,提供 重塑地理位置故事的力量和重構人與流變空間的存在關係。

06

郭月女

KUO YUEH-NU

藝術家簡介

藝 術 創 作 多 為 多 媒 體 材、 空 間 裝 置。 嘗 試 著 對 多 元 材 料

的 媒 介 與 運 用 來 進 行 不 同 實 驗 性 創 作 手 法, 去 催 化 材 料 原 被 隱 藏 潛 質 的 可 能 性 加 以 思 考; 換 言 之, 在 日 常 經 驗 和 感 知 質 能 中, 傳 達 不 同 物 質 材 料 及 空 間 的 構 築。 作 品 多以皮層、身體感知空間及物質狀態為主要探討核軸。

27


〈從海而來的餐桌風景〉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Table Landscape From the Sea 金屬裝置、數位影像輸出

金屬裝置 長 100 x 寬 280 x 高 60 cm /數位影像輸出 長 100 x 寬 750 cm 燈具裝置 長 200 x 寬 60 x 高 60 cm,2022

懸掛於展場中的五組巨型連幅食物攝影,四組是藝術家採訪當地攤商; 一組為藝術家對於這座城市的觀察回應,食物攝影所建構的是關於食 物與回憶間的再製畫面。

此次新作為從空中延展到地面的巨型影像裝置,為藝術家對於基隆這 座城市的回應,搭建出基隆從高地到港邊的地貌剖面,表達自身觀看 基隆這座城市的抒情視角。

窗景襯托著文字來閱讀當地攤商的回憶故事,並在藝術家的轉譯之下, 與 基 隆 的 歷 史 結 合 而 成 短 篇 文 章, 一 同 在 這 座 城 市 的 日 常 風 景 相 互 映照。

特別感謝:八斗邀友善餐廳、中正路 437 號門口李小姐石花凍、阿祿咖哩沙茶專

賣店、陳怡蓉導演、曹恩韋先生、曹銘宗老師、擇食居酒屋、謝富羽先生、藍媽 媽和平島青苔水餃。(按筆畫順序排列)

藝術家簡介

07

程仁珮

CHENG JEI-PEI

創 作 形 式 以「 參 與 式 藝 術 」 與「 行 動 藝 術 」 為 主, 從 環 境 與 人 文 議 題, 研 究 飲 食 文 化 在 當 代 的 姿 態。 作 品 探 討

的 飲 食 文 化, 囊 括 其 背 後 的 構 成 因 素, 如: 物 產 種 植、 食 材 運 輸 與 加 工、 產 業 歷 史、 政 治 性 食 物、 民 族 遷 徙 等

項 目。 在 法 國、 芬 蘭、 日 本、 越 南 和 菲 律 賓 多 次 駐 村 經 驗 中, 探 討 各 地 民 族 遷 移 和 飲 食 風 俗 間 的 關 聯 性, 並 聚 焦在飲食文化和歷史記憶。

29


〈基隆潮藝術回顧展: 天光之間〉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The Doorway to Keelung’ s Day and Night 複合媒材

依照現場狀況調整,2022

認識一個地方的方式不止一種。因為時間、天氣、心境、溫度、氣味、 遇見的人,地方帶給我們的感受都會不同。作品將基隆漁會正濱大樓

的兩個連接展間作底紙,在空間內拼貼,進行現地創作。以白日寧靜、 晚上熱鬧的基隆崁仔頂漁市為發想,利用光線對比,描繪基隆的兩種

面貌 ── 白天的漁港與黑夜的漁市。白天展間採自然光,直接感受當 下基隆的光線與濕度。採集在地元素、撿拾漁港周邊廢棄物、五金零

件,收集歷年潮藝術展覽藝術家作品象徵物件與精神進行拼貼回顧。 邀請參觀者在門裡門外、窗內窗外自由穿梭於基隆的天光之間。

特別感謝:丁培倫、九九魚舖、大宇五金李師傅、王亮鈞、正成集團、阮榮、阿

德叔叔、陳純純、陳穎亭、正濱里林耀基里長、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基隆市 環境保護局

08

鄒曉葦

TSOU HSIAO-WEI

藝術家簡介

使 用 不 同 質 地 的 回 收 紙 張、 現 成 物、 廢 棄 物、 自 然 有 機 物 等 複 合 媒 材 拼 貼 重 組, 探 索 素 材 的 多 種 樣 貌, 使 舊 物

件 有 新 的 個 性, 棄 物 再 生, 詮 釋 日 常 意 象。 希 望 作 品 能

帶 給 觀 看 者 在 留 白 之 間 自 由 想 像, 好 奇 人 事 物 的 多 種 面 向, 開 放 更 多 向 外 思 考 的 可 能。 改 變 角 度 觀 察 平 凡 而 理

所 當 然 的 發 生 ,將 每 一 種 情 緒 視 為 一 種 放 大 ,作 為 討 論 。 31


09

&

10

紙上行旅

TENG YU


〈透抽的指引〉

Follow the Thàu-Thiu 魚棚油漆彩繪、電梯 PVC 輸出

魚棚彩繪作品長 14,800 x 寬 1,760 cm、電梯作品長 1,485 x 寬 1,505 cm,2022

隨著時間推進,堆疊累積而成的風俗民情,蘊藏了長久以來人們在不 同環境思索出的生活模式。

在基隆,傍水而生的居民們摸索出一套與海洋共生的方法。如今,依 循著同樣的脈絡,或許可以走出一條永續且獨特的路,在失速的生活

步調中,思考自身與環境間的關係,理解大自然給予的指引,朝著共 好的未來邁進。

小至食、衣、住、行,大至產業鏈,文化之所以獨特是因其置身的環

插畫藝術創作| 紙上行旅 現場藝術執行| 小李顏料行

臺 灣 插 畫 家、 平 面 設 計 師。2013 年 成 立 個 人 工 作

室 Te n g Yu L a b 與 插 畫 設 計 品 牌 紙 上 行 旅 Pa p e r Tr ave l , 著 有 〈 紙 上 行 旅 的 移 動 風 景 〉 、 〈 回 家 〉 和

〈勇敢挑戰未知〉 等圖文作品。喜愛紙張與印刷。

小李顏料行成立於 2016 年,由潮流藝術家李承道召

集 的 視 覺 藝 術 組 織 。 跨 足 低 眉 藝 術 ( L ow b r ow A r t ) 與商業影像,為國內少數的大型繪畫執行團隊,具有 硬底的技術與風格強烈的作品遍及世界。

境在無形中的影響。透抽象徵著自然環境,其頂部的三角形如同巨大

箭頭,彷彿給生活其中的人們指引了方向。隨著海流浮動的泳者,順 應著潮流勇往直前,展現海居居民的韌性。高高的燈塔亦追隨著透抽 的方向,為其他人展示了可能的道路。

34

35


〈海味食堂〉

漁會正濱大樓( 永續資料庫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Sea Taste Restaurant

食 物 是 理 解 一 座 城 市 最 親 切 的 方 式, 也 是 深 入 當 地 文 化, 最 直 覺 的 引誘。

「海味」兩字並不只限於澎湃的海鮮滋味;「海味」指的也是,基隆作 為一座悠久的海港城,海上往來人們的生活之味,以及百年來經由海

路帶來,福州、南洋、日本等不同文化交織在此處的,混融之味。這 一切都源自於海。

海味食堂以「歷史記憶傳承」、「在地特色翻新」、「飲食工藝創新」 及「年輕潮流力量」四個維度,呈現基隆的海味。不僅展示基隆過去 的混融歷史,也發掘當前風起雲湧的新趨勢。

從過去的前衛混融,到當前的翻湧創新,期待於此展間呈現基隆獨特 飲食文化,使人越嚐越理解與喜愛。

特別感謝:阿祿咖喱沙茶專賣店、陳食滋味、小市場咖啡、旭家私廚

11

盧怡安

LU YI-AN

藝術家簡介

飲 食 作 家 , 從 fi n e d i n i n g 到 市 場 小 吃 , 熱 愛 飲 食 , 也 愛 動 手 做 菜。 市 場、 小 鎮、 新 奇 的 食 材 總 會勾 起 好 奇 心。 攝影、寫作、策展、食譜設計,參與領域總無法定義。

2 0 2 1 年 《 Ta t l e r 》 雜 誌 選 為 亞 洲 最 具 影 響 力 的 2 5 0 位

Ta s t e M a ke r 之 一 。 出 版 《 秋 刀 魚 一 條 半 》。 現 為 香 港 明 報周刊《不在市場,就在廚房》專欄作家。

37


未來考古學( 海上美術館 ) Art Museum at Sea : Future Archaeology

遠洋漁船透過在地考察,導航未來航線


〈進行島〉

海上美術館( 未來考古學 ) Art Museum at Sea : Future Archaeology

Land+ing 金屬、現成物

長 2,000 x 寬 400 x 高 500 cm,2022

日誌:這座移動島或是停泊船,也許是目的或是目的地。我(們)即 將開始這過程,如果你正在發現或已發現了我(們),加入或被加入 時請記錄這歷程,就像我剛來時 ⋯⋯。這件事正在發生中,關於登島

或登船、停駐或移動,我們正面臨或加入抽象的未來,即現在、當下、 過 去 的 時 間 軸 關 係。 現 下 需 仰 賴 一 切 感 官 與 這 具 體 的 場 域 空 間 打 交 道,嘗試加入它、成為他,或許才能發現正進行著甚麼。

本作品計畫透過未知載體的登陸,開展一個發現與觀察的行動,模擬 在此生活與工作。面對既有的環境,發掘與理解變動場域中各類事物 的差異,以此轉化參與者觀看作品的方式。

12

陳建智

CHEN CHIEN-CHIH

藝術家簡介

一 位 來 自 建 築 訓 練 的 實 驗 實 作 者, 透 過 創 作 摸 索 與 實 踐 著 對 於 未 知 領 域 的 感 受 與 認 識, 以 直 覺 與 想 像 力, 及 身

體 作 為 媒 介 下 所 引 發 的 轉 化 機 制 整 合 的 行 動 力, 在 一 次 次 實 體 尺 度 的 作 品 創 作 中, 來 回 於 抽 象 與 實 體 中, 精 神 與身體彼此穿越滲透,藉此理解認識自己的道路。

41


〈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

海上美術館( 未來考古學 ) Art Museum at Sea : Future Archaeology

As the Lone Island Sails Forth PVC

直徑 300 cm /直徑 200 cm,2022

映射出接收到的一切 透過球面上的文字

與觀者進行無聲的互動

當文字碰撞到自身的時候 反射出各種面向的模樣 持續累積棄於大海之中 所有非自然的物件

甚至是情緒都將經由碰撞回到自身 所有曾經發生過的都再一次浮現 讓文字轉譯地方的時間與空間 過去現在未來又屬於誰 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

13

吳季禎

WU CHI CHEN

藝術家簡介

作品以文字及影像為主

喜歡影像因爲每個人背後的經歷不同而帶來不同的感受 再加上文字時常造成他人的誤解

當影像與文字結合時所引起的雙重誤解 如同人生/生命/生活那樣矛盾

43


港灣觀測站( 阿根納造船廠 ) Agenna Shipyard : Harbor Observatory

以雷射光建構多維度空間,連結現在過去與未來


〈港邊的煙與結構〉

阿根納造船廠( 港灣觀測站 ) Agenna Shipyard: Harbor Observatory

Smoke & Structure by the Harbor 雷射光陣列、煙霧、電腦程式 依照現場狀況調整,2022

光依附著煙穿過遺構,朝向正濱漁港流去。光依附著煙越過造船廠, 在阿根納的天空盤旋列隊,看著當年曾經的繁忙與喧囂,對岸的人們 則遠眺著當代的光構,並且可能懷抱著對明日的想望。 舊的崩解中,新的冉冉而去。 〈港邊的煙與結構〉是一座大型的雷射陣列裝置。應用阿根納遺構的三

大座牌樓格狀結構體作為光結構發生的載體,取遺構中相對較完整的 第二棟建築體上,在二、三層樓面上製作雷射光束與煙霧陣列,由遺 構的中心向外左右放射,連結解體中的建築,而人的視線與想像則賦 予縹緲的光生命。彷彿是擴增而出的虛擬建築體,光束將三棟空心的 結構體連結而起,為遺留下來的百年遺址注入新生能量,而冉冉升起 的煙霧,也喻示著百年至今阿根納曾經的繁忙與喧囂。 特別感謝:台灣電力公司、台灣糖業公司

14

張方禹

AKA CHANG

藝術家簡介

光 之 藝 術 家。 專 注 於 各 種 發 光 媒 材 的 質 地 與 溫 度 感 知, 應 用 光 的 媒 材 形 塑 結 構, 涉 及 空 間 與 聲 音 之 間 的

關 係。 開 創 首 個 以 中 文 書 寫 的 VJ 資 訊 平 臺「 燧 人 氏

Zuirens」, 是 臺 灣 當 代 VJ 文 化 興 起 的 重 要 推 手。 作 品

《奧 斯 陸 的 雨 林 》 入 選 臺 北 數 位 藝 術 獎(2008)、 音 像 交互作品《六月球兒》入選 2020 高雄獎。

47


潮的典藏( 正濱漁港 )

Chen-Pin Fishing Harbor : Collection of KEELUNG CIAO

一則則港邊索引,編纂屬於海風的篇章


〈大地,穿著〉

正濱漁港( 潮的典藏 )

Chen-Pin Fishing Harbor : Collection of KEELUNG CIAO

Wearing Like the Weather 玻璃纖維、烤漆/ 140 x 60 x 20 cm(彩虹)、60 x 70 x 20 cm(衣服)、 90 x 130 x 60 cm(小男孩),2017

2019 潮藝術 展出作品 仿效大地,回歸自然,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願景,也是向大地致敬的 方式。

「 今天是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我來穿上翠綠的青山。」

「 下雨了,也有陽光,說不定會有彩虹,趕快披上我的彩虹。」 「 夜深了,大家晚安,夜裡希望我仍像星星一樣發亮。」

將作品中的人物化作小精靈,穿戴自然的景象,守護我們的大地。 穿著(ㄓㄜ ˙ )如大地最自然舒適的穿著(ㄓㄨㄛ ˊ)! 依我們最熟悉的生活,向大自然學習, 用我們最拿手的方式,愛我們的地球!

15

蔡潔莘

TSAI CHIEH-HSIN

藝術家簡介

慣用紙漿作創作,喜歡給人樸直又厚實的溫度,而紙漿 呈現的拙趣感,很貼近作者想表達「簡單」、「原初」 的美好與感動。

51


〈祖母的海膽〉

正濱漁港( 潮的典藏 )

Chen-Pin Fishing Harbor : Collection of KEELUNG CIAO

Grandmas Urchins 金屬、編織品

長 150 x 寬 1,200 x 高 600 cm,2020

2020 潮藝術 展出作品 〈祖母的海膽〉主要紀念基隆當地的海鮮食物以及傳統捕魚技術。「海

膽」也代表著當地可食用物種的減少以及基隆海域婦女傳統生活方式 的消失。

此件作品以金屬和織物編織而成,附著於港口前鈑金房屋上,從港口

的不同角度和距離都可以看到該裝置,也提醒著大家基隆在地的討海 生活之美。

藝術家簡介

墨 西 哥 藝 術 家 L u a R i ve r a 善 於 探 索 和 運 用 跨 領 域 資 源 去 創 作, 嘗 試 消 除 學 術 之 間 的 界 線, 促 進 其 之 間 的 自 由 互 動並轉化使展覽超越了空間中的限制。

作 品 風 格 包 含: 介 入、 拼 貼、 錄 像 和 編 織 並 持 續 與 搜 尋 和使用多種資源創作,在 2016 年取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

16

LUA RIVERA

(M FA ), 畢 業 後 展 開 國 際 駐 村 的 旅 程 , 被 竹 圍 工 作 室 邀 請為 2017 年的創藝進駐藝術家,臺灣是她第二個駐村的 國家。

53


正濱漁港( 潮的典藏 )

〈呼吸〉

Chen-Pin Fishing Harbor : Collection of KEELUNG CIAO

Breath

鋼鐵、複合媒材

依照現場狀況調整,2019

2019 潮藝術 展出作品 我們將港區的廢鐵及廢棄物汽油桶作為媒材。鎖管跳出海洋,又是豐

收的夜晚。每一口用力的呼吸,趨光的閃耀是大海的喘息。是大自然 的美好也是海洋的訊號,適度喘息韻律的呼吸,希望表達對於生命的 關懷與自然資源的珍惜。

藝術家簡介

17

許廷瑞

HSU TING-JUI

1986 年 出 生 於 臺 中, 曾 獲 選 為 文 化 資 產 局 臺 中 20 號 倉

庫 12、13、14 屆 駐 村 藝 術 家 及 勤 美 誠 品 Lab 第 一 屆 駐

店藝術家。擅長大型金屬雕塑及空間裝置。於 2014 年獲

選為《Shopping Design》雜誌臺灣百大創作職人。作品

本 質 提 倡 創 作 的 純 粹 和 社 會 環 境 議 題, 目 前 同 時 擔 任 臺 灣 獨 立 音 樂 飛 行 約 翰 樂 團 主 唱, 藉 由 各 種 形 式 的 創 作 記 錄每一個時期真實的樣貌。

55


海味食堂

用舌尖,開始了解基隆。 基隆食物獨具一格的特色是什麼呢? 是混融。

有因為作為一座海港城市,船舶往來,而帶來不同地理區域混融在一 起的口味。例如南洋沙茶疊加日式咖哩的基隆咖哩麵;有因為不同食

材,併在一起,而形成的混融新口味。例如用魚漿將包肉餡的油豆腐 封住,成為基隆才有的「豆干包」;有福州風格的無肉臊乾拌麵,配 上海港城市特有的各式海味小菜。例如吉古拉,混融成基隆獨有的麵 攤文化。

作為一座有煤礦與船業的傳統城市,餐點容易吃得快、又能吃得飽, 也是基隆食物的美妙特色。

推廣活動

ACTIVITY

透過「海味食堂」的定食與餐盒,品嚐這些混融而獨特的料理,感受 基隆多層次的港口文化。

期間限定:每日上午 11 點開賣,限量販售,售完為止。

菜色規劃:飲食作家 盧怡安 / 觀點指導:飲食作家 葉怡蘭 57 57


推廣活動

內用套餐餐點內容 石花凍 tsioh-hue

吉古拉

在 基 隆, 金 屬 管 裹 上 魚 漿、 烘 烤 製 成, 吉 古 拉 比 日 式 竹 輪 要 薄, 卻 更 有 嚼 勁、 香 味, 成 為 獨 特 的 基 隆 名物。

chi-gu-aa

肉鬆甜甜圈

bah-soo tinn-khoo-á 小卷油飯飯糰 sió-k ń g-á iû-png png-uân 吉古拉 chi-gu-aa

咖哩麵

近 年 基 隆 有 了 日 式 的 甜 甜 圈 專 賣 店, 卻 不 忘 傳 統 的,裹上了令人懷念的,手 炒 肉 鬆 。滋 味 同 樣 樸 實 , 但多了奶油的香氣、煉乳的 滋 味 。 基 隆 的 咖 哩 麵, 加 入 了 幾 乎 等 量 的 沙 茶 。 傳 自 日 本 水 手 船 員 的 日 式 咖 哩 和 源 於 南 洋、 發 展 於 潮 汕 地 區 的沙茶,在基隆這座海上樞 紐 要 道 之 城 相 聚 。

Ka-lí-mī

蛋腸

將 均 勻 的 蛋 液 灌 在 腸 衣 裡 蒸 好, 截 成 小 段, 燙 煮 後, 腸 衣 受 熱 收 縮, 讓 蛋 擠 得 從 兩 頭 膨 出 來, 像 是 淡黃色的馬卡龍,只在基隆 吃 得 到 !

kiok-hue-tn̂ g

咖啡紅茶

早 年 美 軍 停 靠 基 隆 港, 所 帶 來 的 咖 啡 文 化 , 造 就 了 基隆港周遭咖啡館聚集的生態。享受一杯咖啡,或 把咖啡加入紅茶,混調出獨 特 的 口 味 。

ka-pi âng-tê

外帶菜單餐點內容 小卷油飯飯糰

Activity

肉鬆甜甜圈 bah-soo tinn-khoo-á

sió-k ń g-á iû-png png-uân

小 卷 是 基 隆 美 味 的 特 產, 捕 小 卷 的 船, 會 點 亮 船 上 一 盞 盞 長 型

的 燈, 吸 引 小 卷 靠 攏。 捕 小 卷 的 燈 光, 是 基 隆 海 面 上 迷 人 的 夜

咖哩麵 Ka-lí-mī

蛋腸 kiok-hue-tn̂ g

間風景。

石花凍 tsioh-hue

南 有 愛 玉, 北 有 石 花 凍。 石 花 菜 是 基 隆 的 特 產, 四 到 六 月 是 其 盛 產 季 節, 在 晴 朗 的 日 子 來 到 基 隆 八 斗 子, 就 能 看 到 大 片 曬 石 花菜的風景。

吉古拉 chi-gu-aa 59 59


藝術沙龍 6.12( 日 )14:00-15:30

我所喜愛的基隆滋味 地 講

點|漁會正濱大樓 講座空間(107 號室 ) 者|葉怡蘭 - 飲食作家

主持人|盧怡安 - 飲食作家

引言人|羅健毓 - 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

出生於臺南的飲食作家葉怡蘭,近年頻繁造訪基隆,在過程中 發現了基隆小吃的驚喜,幾乎次次都被基隆小吃的澎湃、獨特 與豐富多變給收服。並發覺其中融合好多不同文化的能量:從

南洋傳來的沙茶、雜揉四方的乾麵形貌、來自日本的咖哩和幾 乎無處不在的各式魚漿料理……等,都匯聚在這裡。

同樣被基隆小吃的無窮活力給深深吸引的飲食作家盧怡安。除

了想將過去不同文化融合而成的食物:咖哩麵、豆干包的由來 與大家分享,還想把近年新迸發出的年輕飲食活力 ,也介紹給 大家, 於是有了「海味食堂」。

從過去的前衛混融,到當前的翻湧創新,不私藏地分享自己鍾 愛的基隆滋味,兩人也將一起暢聊關於基隆獨特飲食文化,如 何使人越嚐越理解,到逐漸愛上。

60

推廣活動 Activity

6.19( 日 )14:00-15:30

當我們不是瀨戶內 臺灣藝術季如何介入地方創生 地 講

點|漁會正濱大樓 講座空間(107 號室 )

者|龔卓軍 - 策展人 / 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副教授兼所長

龔書章 - 建築學者 /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吳達坤 - 策展人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當代藝術平臺總監 引言人|羅健毓 - 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

三年一度的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多年來透過不同藝術

家 / 創作者理念的交匯,並與在地居民、商家的組織相互合作, 將人口老化與外移情況嚴重的小島重新建構出全新風貌。

而在臺灣,各縣市地方藝術活動逐漸蓬勃,亦有鄉鎮開始以藝

術推動地方創生。若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作為「藝術進入 地方」的一種典範,我們該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融合各地歷史、

風土、文化與生活,啟動可以永續的地方創生模式,藉由文化 擴散的力量為地方加值?

61


推廣活動 Activity

美學導覽

正濱散步地圖

/ 每場上限 20 人

圖們咖啡

6.10( 五 )- 6.19( 日 ) 周一至周五:14:30-15:30

(02)2462-8727

周六及周日:10:30-11:30、14:30-15:30

集合地點|漁會正濱大樓正門口(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391 號) 散步地點|漁會正濱大樓(集合) 海上美術館

漁會正濱大樓作品導覽

件,待收到信件後,才算報名成功;優先報名者 先行錄取,未成功報名者,不會另行通知。

活 動 報 名

推出潮藝術限量飲品

憑手冊消費享 9 折優惠

週四公休,每日 11:00 –18:00

小島走走

每日 10:00 –18:00

寂人甜食 n/a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539 號 B1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505 號 3 樓

週二 13:00–18:00

週五至週二 13:00 –18:00

週三至週日 11:00 –18:00

憑手冊消費送 Mini 布朗尼

Casa Picasso (02)2463-3789

週三、四公休

憑手冊消費折 20 元 同一組(桌)人限抵一次

河豚很多 (02)2463-5857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527 號

基隆市中正區正濱路 88 號

週三至週五 12:00 – 21:00

週三至週一 11:30–14:00

憑手冊消費滿 1,000 元 可享美式咖啡買一送一

憑手冊消費享 9 折優惠

週一、二公休

週六至週日 12:00 – 22:00 (一桌限領一份,假日、連假不適用) 62

(02)2463-1088

基隆市中正區正濱路 1-2 號

週一公休

動場次,我們將於三個工作天內寄發成功報名信

喜舍咖啡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551 號

0928-794-452

請掃描 QRcode 後填寫表單,選擇您欲參與的活

/ 詳細優惠資訊以店家公告為準

週二公休

17:00–21:00

63


潮漫遊 6.10( 五 )- 6.19( 日 )

2022 基隆潮藝術|藝術集章活動

推廣活動 Activity

限量 100份

永續資料庫 ( 漁會正濱大樓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Sustainable Database

1F

2F

3F

2022基隆潮藝術期待大家 探索展區間的每件作品, 因此展覽在各個展區皆設 有活動印章,邀請觀眾探 索其中。只要跟著手冊地 圖踩點,便可集滿所有活 動印章。優先集滿的朋

友,可至服務資訊站兌換 潮藝術紀念商品壹份。歡

未來考古學 ( 海上美術館 ) Art Museum at Sea: Future Archaeology

港灣觀測站 ( 阿根納造船廠 ) Agenna Shipyard : Harbor Observatory

迎各位將潮藝術限定好禮 帶回家!

圖 片僅 供 參 考,以 主 辦 單位 實 際贈品為主。

活動方式

活動辦法|參觀民眾集完 8 枚活動印章,至服務資訊站兌換紀念商品 ⸺

潮的典藏 ( 正濱漁港 )

Chen-Pin Fishing Harbor : Collection of KEELUNG CIAO

「 2022 潮藝術限定 T-shir t 」。紀念商品每日限量 10 件,兑完為止。( 請憑身份 證明文件兌換,每人僅限兌換 1 次 )

活動時間| 2022.06.10(五)- 06.19(日)

兌換時間|活動期間每日 10:00-18:00,逾時不候。

活動地點|漁會正濱大樓、阿根納造船廠、正濱漁港。

兌換地點|服務資訊站( 漁會正濱大樓/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391 號 1 樓 )。 64

65


交通資訊

Traffic

2022 基隆潮藝術:未來島航

2022 Keelung Ciao: Sailing to the Island of Future

6.10( 五 )- 6.19( 日 )

展區皆可徒步抵達,步行時間約 10-15 分鐘(行走時間因人而異) 未來考古學 潮的典藏 港灣觀測站 建議參觀動線:永續資料庫

All exhibition areas of "2022 Keelung Ciao: Sailing to the Island of Future" can be reached within 10-15 minutes by foot. Suggested tour route: Sustainable Future Archaeology Collection of KEELUNG CIAO Harbor Database Observatory

永續資料庫 Sustainable Database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1 0 : 0 0 - 1 8 : 0 0

未來考古學 Future Archaeology

開放時間

展區位置|漁會正濱大樓(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391 號) Location |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Opening hours|1 0 : 0 0 - 1 8 : 0 0

展區位置|海上美術館(永鴻發 88 號漁船) Location | Chen-Pin Por t (Yonghongfa No. 88 Fishing Boat)

視現場人潮或天候狀況提前停止排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Entr y will be restricted or temporarily held when the venue reaches capacity or the severe weather.

港灣觀測站 Harbor Observatory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1 9 : 0 0 - 2 1 : 3 0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1 0 : 0 0 - 1 8 : 0 0

展區位置|阿根納造船廠(作品最佳觀賞點:和平橋上) Location | Agenna Shipyard

交通資訊

潮的典藏

Collection of KEELUNG CIAO

展區位置|正濱漁港(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455 巷) Location | Chen-Pin Fishing Harbor

TRAFFIC

67


自行開車 Drive

城市博覽會 CITY EXPO 起點城市—接駁路線

Dr ive on the freeway No.1(Dr ive along Keelung Tr ain Station / Keelung Miaokou Night Mar ket)→ Get off the exit and connect to Zhongzheng Rd. → All location is on Zhongzheng Rd.

行經 ABCK 四展區 尖峰班距 :10-15 分/離峰班距 :15-20 分

國道 1 號(依循基隆火車站 / 廟口夜市方向)下交流道接往中正路/基金公路/ 北部濱海公路(臺 2 縣)行駛。

停車場資訊 Parking Info.

1. 漁會停車場:接近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393 巷 1 號(平假日單日計次 40 元, 停車� 100 席)。 2. 和一路停車場: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 42 號(停車費用:8:00-20:00 每小時 30 元、 20:00-8:00 每小時 10 元,停車位 302 席)。 1. Chen-Pin Fishmen's Association Par king Lot: Near No. 1, Lane 393, Zhongzheng Road, Zhongzheng Dist., Keelung City ( NTD 40 per time, 100 par king spaces ) . 2. He 1st Rd. Par king Lot: No.42, He 1st Rd., Zhongzheng Dist., Keelung City ( 8:00-20:00, NTD 30/hr, 20:00-8:00, NTD 10/hr, 302 par king spaces ) .

臺灣鐵路 Train

下車站「基隆火車站」參見市內公車路線搭乘。

Passenger s get off at Keelung station and transfer to City Bus → Refer City Bus Route.

國道客運 1579A 路線 Taipei Intercity Bus 1579A 下車站「中濱里」。

Passenger s get off at Zhongbin Village stop.

市內公車 City Bus

1. 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搭乘經中正路的 101、103、104、109 號公車 , 於 「漁會正濱大樓站」下車。 2. 阿根納造船廠:搭乘 101、109 號(經中正路)公車,於「和平橋頭」站下車。 1.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Chen-Pin Fishing Harbor : Take No. 101, 103, 104, 109, Get off at Chen-Pi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Building stop.

2. Agenna Shipyard:Take No. 101, 109, Get off at Peace Bridge stop. Passenger s get off at Chungchen Road and Chengbin road inter section. 68

交通資訊

Traffic

城博 1 號線 9:30-18:30 港西街發車 港西街

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校官眷舍) 漁會正濱大樓

八斗子漁港 A 區停車場

八斗子漁港 C 區停車場 海科館(碧水巷)

望海巷(八斗子車站)

望海巷發車

望海巷(八斗子車站) 海科館(碧水巷)

八斗子漁港 C 區停車場 八斗子漁港 A 區停車場 漁會正濱大樓

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校官眷舍) 海洋廣場 港西街

城博 2 號線 9:30-22:00

城博 3 號線 18:30-22:00

尖峰班距 :10-15 分/離峰班距 :15-20 分

班距 :10-15 分

行經 ABK 展區 港西街發車 港西街

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校官眷舍) 基隆要塞司令部

原住民文化會館(正濱色彩屋)

和平島發車

原住民文化會館(正濱色彩屋) 基隆要塞司令部

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校官眷舍) 海洋廣場

行經 BC 展區 望海巷發車

望海巷(八斗子車站) 海科館(碧水巷)

八斗子漁港 C 區停車場 八斗子漁港 A 區停車場

原住民文化會館(正濱色彩屋) 八斗子漁港 A 區停車場

八斗子漁港 C 區停車場 海科館(碧水巷)

望海巷(八斗子車站)

港西街

69


2022 基隆潮藝術:未來島航 指 導 單 位|文化部

主 辦 單 位|基隆市政府、基隆市文化局 協 辦 單 位|基隆區漁會

執 行 單 位|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特 別 感 謝|台灣電力公司、台灣糖業公司

參展藝術家|小李顏料行、吳季禎、李明璁 × 向陽、紙上行旅、張方禹 郭月女、陳建智、陳淑強、程仁珮、黃榮智、鄒曉葦、

盧怡安、AMCP Studio、Nicolas Da Fonseca(按照筆畫順序) 執行團隊 總

劃|羅健毓

專 案 經 理|陳君文

藝 術 企 劃|簡于庭

活 動 企 劃|邱嫄珺 主

覺|曾玄翰

視 覺 設 計|芳安、劉曉綺、盧彥瑋

現 場 執 行|林千瑋、陳宥羽、鄭凱仁 特 別 感 謝|吳達坤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