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視盟年度報告 AVAT Annual Report

Page 1


藝術的社會影響力 2021 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際駐村交流被迫中止、展覽和藝博會取消或延後、畫廊 和美術館暫時或永久性關閉。秉持信念,當疫情在緩解和變異之間擺盪,進入後疫情時 代,視盟靜默而堅毅地讓藝術繼續發生(聲),撫慰世界。在社區,「中山好融異」虛 實並行,讓藝術家和在地商圈合作共創,讓民眾在疫情的日常中透過藝術稍稍喘息。到 偏遠學校,「想像的重啓-藝術教育實驗所」以「藝術實驗」為主題結合社會、環境、 生物及科學等不同學科經驗,為國小孩童帶入突破對於既有藝術教育的想像。挺進世界, 發起「全球災難共同體-與疫情共存的未來」線上對談,國際藝文非營利組織全球連線, 共商面對巨變,藝術工作者因應之道。 「台灣當代一年展」歡慶二十週年,也在展覽數位轉型、虛實整合的挑戰中渡過,陪伴 了上百位堅持創作的多元領域藝術創作者,線上線下進行發表,而運用網路和數位媒體 的特性,時空消失,時空延伸,讓一年展首度達成全天候開放、無國界、不打烊、無所 不在(ubiquitous)的營運夢想。線上導覽作品、線上直播導覽、多元培力主題,積極 運用網路在線上和觀眾們做各式互動活動,秘書處創新地提出區塊鏈運用的概念,更落 實推進視盟對於藝術家權利的關懷。 政府政策對視覺藝術高度低估,致使面對疫情的藝文政策窘境畢露。文化統計資料顯示 視覺藝術衰退 15% 在文化創意產業排名第 4 名,然而政府對重創的視覺藝術卻僅只提 供 4% 的紓困補助,尤其深刻影響視覺藝術佔比最高的獨立藝術工作者!對此,視盟積 極倡議,向政府發聲,爭取紓困,要求無差別對待藝文工作者,督促政府正視視覺藝術 工作者的權益與生計。同時提供藝文產業相關利害關係人各項諮詢,主動投入協助紓困 申請,視盟協助的對象,不以會員為限,更擴大到整體藝文產業,因為,視盟堅信面對 疫情,所有領域工作者的苦難,都是一致的,唯有一同渡過困境,才會有未來。 視盟更加堅定相信,藝術與社會的關聯,深切影響藝術的發展。後疫情的頓悟,藝術非 營利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必須被估算,藝術對社會實際效益的評估方法亟待發展。我們需 要支持藝術創作,也需要鼓勵真心的藝術鑑賞,視盟相信對藝術之愛做為基礎,對藝術 大數據的理性運用,都將有助於藝術支持體系健全發展。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理事長 Upholding a strong belief, while the pandemic fluctuated between mitigation and mutation and the world has stepped into the post-pandemic era, we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AVAT) quietly but determinedly devoted ourselves to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voice of Art, letting the power of art to comfort the world. Visual arts are highly underestimated by our government, which has exposed the dilemma of arts and 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face of the pandemic. AVAT actively advocated to speak out to the government, strive for relief subsidies, demand that arts and cultural workers be treated indiscriminately, and urge the government to face up to the lack of protection to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isual arts workers and their livelihood. AVAT firmly believes that in the face of the pandemic, artists and workers in every field are all suffering. We won’t have a better future unless we stand together and face the difficulties. With the epiphany inspired by the pandemic,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art relat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ust be estimated,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actual benefits of art to society needs to be developed urgently. AVAT believes the love of art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Big Data in the Arts all contributes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support system.

SU Yao-Hua Chairperson of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 in Taiwan


目錄

Content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P.04

空間經營

P.10

福利社

P.11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P.16

展覽

P.22

台灣當代一年展

P.23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1.

Space Management

FreeS Art Space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2.

Exhibition

TAIWAN ANNUAL

2021 臺北數位藝術節

P.33

研究推廣

P.40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P.41

4.

教育培力

P.46

5.

公共藝術計劃

P.54

6.

拓展交流

P.60

7.

合作

P.70

8.

公共事務

P.76

9.

財務報告

P.86

2021 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

3.

Research & Promotion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

Art Education Project

Public Art Project

Development & Exchange

Collaboration

Public Affairs

Financial Report


主要任務 1. 提供視覺藝術工作者於生活福利、專業資源資訊、法律諮詢等相關服務事項及保障。 2. 開發、整合並監督視覺藝術環境現有資源。 3. 建立視覺藝術工作者與政府間的諮詢與溝通管道,促進雙方良性互動。

社團法人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簡介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是一個中介型非營利機構,又稱視 覺藝術聯盟,簡稱視盟。自 1999 年成立至今,以服務藝術社

4. 增進政府、民間企業及社會大眾對藝術文化的認知,改善台灣文化長期發展的條件。

國家文化政策 監督與溝通

視覺藝術環境 資源整合

當代藝術資料庫 推廣與研究 服務 藝術社群

群為主要宗旨。創會之初即招募到許多視覺藝術創作者、策展 人、藝評人、藝術研究者、藝術行政工作者與藝術教育工作者 加入成為會員,協會成長拓展的過程中,陸續有理念與藝術專 業範疇相同的同好及團體相繼加入,包含有畫廊與藝術經紀公 司、畫會團體等,匯集了視覺藝術專業中的各種從業者。 視盟致力於開發並整合視覺藝術環境現有資源,監督政府文化

視覺藝術文化 推廣

國際文化事務 拓展交流

政策,支持或規劃相關視覺藝術與創新計畫,為個人、團體和 機構提供專業諮詢,組織或貢獻各種專業。透過規劃展覽、講 座活動,並推動國際交流計畫,進行社區及藝術教育,與建置 資料庫等多項內容,促進藝術的參與和教育,鼓勵擴展藝術交 流與對話。 主要工作包含經營「福利社」與「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兩大展 覽空間、建置「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執行「台灣當代一年 展」、辦理「國際交流計劃」、實踐「社區與藝術教育」,進 一步擴大與嫁接藝術從業者與社會間的聯繫,實現視盟一直以 來所堅持的核心價值,與藝術家站在一起,創造更健全的藝術 從業環境。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AVAT) Established on 6th February 1999,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AVAT) is an intermediary cultural organization with members of artists, curators, art critics, art theorists, art managers, art educators, art galleries, art agencies, and artist groups. The missions of AVAT are assisting and supporting artists through art projects also with professional consultation regarding the welfare of artists, accessible resources for their professions, as well as legal issues arised in their research or practice. It helps develop, integrate, and manage the existing resource of the visual art industry in Taiwan, and provides a communicational channel between art professionals and the government. AVAT is a catalyst for the mut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eneral public,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for the purposes of elevat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rts, and creating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long-term cultural development. AVAT has made great effort to speak up for the right of artists and is active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policy development, including art laws, and governmental funding of art projects and art events.

視盟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AVAT

成員總人數

1,641 人

舉辦展覽數

19 檔

參展藝術家

282 組

展出作品數

790 件

舉辦活動數

128 場

交流機構數

45 組

交流國家數 *

21 國

Total Members

Total Exhibitions

Participated Artists Total Artworks Total Events

Participated Units Participated Countries

總參觀人數 Total Visitors

* 土耳其、中國、日本、印度、匈牙利、克羅埃西亞、 孟加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俄羅斯、突尼西 亞、泰國、烏克蘭、敘利亞、荷蘭、喬治亞、斯里蘭卡、 奧地利、塞爾維亞、摩洛哥、韓國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4

112,365 人次

2021

5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組織章程 會員

第一章 總則

理事

監事

常務理事

常務監事

以上會員申請時應填具入會申請表,經理事會通過

理事長 視盟秘書處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第一條 本會名稱為「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以

並繳納會費。

下簡稱本會)。

第八條 會員(團體代表)有表決權、選舉權、被選

第二條 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以

舉權與罷免權,每一會員代表為一權。

促進視覺藝術生態環境之健全發展為宗旨。

第九條 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決議及繳納會費之義

第三條 本會以全國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並得依法設

務。

立分級組織。

會員未繳納會費者,不得享有會員權利,連續二年

第四條 本會會址設於主管機關所在地,會址於設置及 變更時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政策組

展務組

學術組

募款組

發展組

視盟第十三屆理監事 AVAT 13th Board Members

理事長 Chairperson 蘇瑤華 SU Yao-Hua

副理事長 Vice Chairmen 常務理事 Executive Director 吳垠慧 Ericamigo WU 郭奕臣 KUO I-Chen 常務理事 Executive Director 陳擎耀 CHEN Ching-Yao 賴香伶 LAI Hsiang-Ling

理事 Director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尚邕 WU Shang-Yung 李明學 LEE Ming-Hsueh 0 彼勇•依斯瑪哈單 Biung Ismahasan

林裕軒 LIN Yu-Hsuan 胡欣妤 HU Shin-Yu 常 陵 CHANG Ling 張暉明 CHANG Huei-Ming 黃志偉 HUANG Chih-Wei 黃琬玲 HUANG Wan-Ling

常務監事 Executive Auditor 楊茂林 YANG Mao-Lin 6

前項分支機構組織簡則,由理事會擬定,報請主管機

何孟娟 Isa HO 陸先銘 LU Hsien-Ming 張美陵 CHANG May-Ling 蘇匯宇 SU Hui-Yu

視盟第十三屆秘書處 AVAT 13th Secretariat

秘書長 Secretary-General 范宇晴 FAN Yu-Ching

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 鄭琬儒 ZHENG Wan-Ru

福利社經理 FreeS Art Space Manager 王宥云 WANG You-Yun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執行長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黃博志 * HUANG Po-Chih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陳湘汶 CHEN Hsiang-Wen

行政組長 Public Relations Manager 張靖瑜 CHANG Ching-Yu 行政專員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 簡慈憶 CHIEN Tzu-Yi 蘇庭儀 SU Ting-I 展覽專員 Exhibition Executive 楊竣傑 YANG Jyun-Jie 技術專員 Technical Specialist 林哲宇 LIN Che-Yu

2021 臺北數位藝術節 專案統籌 Project Manager of DAFT 2021

張懿 CHANG Yi

* 吳尚邕執行長於 2021 年 2 月底離任,新任 執行長黃博志於 3 月接任。

以上未繳納會費者,轉為成員身份。 會員經出會、退會或停權處分,如再申請復會或復 權時,應繳清所積欠之會費。

關核准後行之。

第十條 會員(團體代表)有違反法令章程或不遵守

會址及分支機構之地址於設置及變更時,應報請主管

會員大會決議時,得經理監事會決議,予以警告或

機關核備。

停權處分,其危害團體情節重大者,得經會員大會

第五條 本會之任務如下: 監事 Auditor

四、永久會員一次繳交 20 年會費者。

決議予以除名。

一、提供藝術工作者生活福利、專業資源訊息、法律

第十一條 會員喪失資格或經會員大會決議除名者,

諮詢等相關服務事項及保障。

即為出會。

二、開發、整合,並監督視覺藝術環境現有資源。

第十二條 會員得以書面敘明理由向本會申請退會。

三、建立視覺藝術工作者與政府間的諮詢與溝通管道,

第三章 組織及職權

並促進雙方良性互動之關係。 四、增進政府、民間企業及一般社會大眾對藝術文化 的認知,以改善國內文化長期發展的條件。

第十三條 本會以會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會員大

第六條 本會之主管機關為內政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行職權;監事會為監察機構。

依章程所訂宗旨、任務主要為文化部。目的事業應受 各該事業主管機關之指導。

第二章 會員

會員(團體代表)人數超過三百人時,得分區比例 選出會員代表,召開會員代表大會,行使會員大會 職權。會員代表任期二年,其會員代表額數、分區 比例及選舉辦法由理事會擬定,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後行之。

第七條 本會會員申請資格如下:

第十四條 會員大會之職權如下:

一、個人會員:贊同本會之宗旨之國民,及符合政

一、訂定變更章程。

府主管機關相關規定之外籍人士。

二、選舉與罷免理事、監事。

二、學生會員:贊同本會之宗旨且持有國內各公私

三、議決入會費、常年會費、事業費及會員捐款之

立大專院校核發有效學生證之人士。

數額及繳納方式。

三、團體會員:贊同本會宗旨之公私立機構或團體,

四、議決年度工作計畫、報告、預算及決算。

並推派一名成員為會員代表。

五、議決會員(會員代表)之除名處分。 六、議決本會之解散。

行政總監 Executive Team Leader 簡逸君 CHIEN Yi-Chun

7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組織章程

組織章程 七、議決財產處分。

常務監事因事不能執行職務時,應指定監事一人代

八、議決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其他重大事項;其

理之,未指定或不能指定時,由監事會推一人代理

重大事項之範圍由理事會訂定之。

之。

第十五條 本會設置理事十五人,監事五人,由會員

常務監事出缺時,應於一個月內補選之。

(會員代表)選舉之,分別成立理事會、監事會;

第二十條 理事監事均為無給職,任期二年,連選得

選舉前項理事監事時,依計票情形得同時選出候補 理事五人、候補監事一人,遇理監事出缺時分別依 序遞補之。本屆理事會得提出下屆理事監事候選人 參考名單。理事、監事得採用通訊選舉,但不得連 續辦理,通訊選舉辦法由理事會通過,報請主管機 關核備後行之。 第十六條 理事會之職權如下:

連任;理事長則不連任。 理事監事之任期自召開本屆第一次理事會之日起 算。 第二十一條 理事監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即解 任: 一、喪失會員(會員代表)資格者。 二、因故辭任經理事會或監事會決議通過者。

一、選舉及罷免常務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

三、被罷免或撤免者。

二、議決理事、常務理事及理事長、副理事長之辭

四、受停權處分期間逾任期二分之一者。

職。

第二十二條 本會置秘書長一人,承理事會之命處理

三、聘免工作人員。 四、擬定年度工作計畫、報告及預算、決算。 五、其他應執行項目。 第十七條 理事會設置常務理事五人,由理事互選 之,並由理事就常務理事中選舉一人為理事長、兩 人為副理事長。

本會事務,其他工作人員若干,由理事長提名經理 事會通過後聘免之。 第二十三條 本會得設各種委員會小組或其它內部作 業組織,其組織簡則由理事會擬定,報經主管機關 核備後施行,變更時亦同。

理事長對內綜理督導會務,對外代表本會,並擔任

第四章 會議

會員大會、理事會主席。 理事長因事不能執行職務時,應指定副理事長代理 之,未指定或不能指定時,由常務理事互推一人代 理之。 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出缺時,應於一個月 內補選之。

第十九條 監事會置常務監事一人,由監事互選之, 監察日常會務並擔任監事會主席。

8

六、其他收入。

四、財產之處分。

第三十條 本會會計年度以曆年為準,自每年一月一

五、本會之解散。 六、其他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重大事項。 本會辦理法人登記後,章程之變更以出席人數四分 之三以上同意或全體會員三分之二以上書面之同意 行之。本會之解散以全體會員三分之二以上可決 之。 第二十七條 理事會每二個月召開一次,監事會每 二個月召開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聯席會議或臨時會 議。 前項會議召集時除臨時會議外,應於七日前以書面 或電子通訊通知,會議之決議各以理事、監事過半 數之出席,出席人數較多數之同意行之。 第二十八條 理事應出席理事會議,監事應出席監事 會議,不得委託出席;理事、監事連續二次無故缺

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三十一條 本會每年於會計年度開始前二個月由 理事會編造年度工作計畫、收支預算表,提會員大 會通過(會員大會因故未如期召開者,先提理監事 聯席會議通過),於會計年度開始前報主管機關核 備。並於會計年度終了後二個月內由理事會(請參 第十六條理事會職責)編年度工作報告、收支決算 表、現金出納表、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送監事 會審核後,造具審核意見書送還理事會,提會員大 會通過,於三月底前報主管機關核備(會員大會未 能如期召開者,先報主管機關)。 第三十二條 本會於解散後,剩餘財產歸屬所在地之 地方自治團體或主管機關指定之機關團體所有。

席理事會、監事會者,視同辭職。理監事會議必要

第六章 附則

時得以網路或視訊方式召開,唯其議事規則及會議 紀錄均需依前述規定確實辦理。 理事會議及監事會議得以視訊會議召集之,理事或

由理事長召集,召集時除緊急事故之臨時會議外,

訊會議。

應於十五日以前個別以書面或電子通訊方式通知

第三十三條 本章程未規定事項悉依有關法令規定辦 理。 第三十四條 本章程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 報經主管機關核備後實施,變更時亦同。 第三十五條 本章程經本會於一〇五年三月十二日第

之。

第五章 經費及會計

定期會議每年召開一次;臨時會議於理事會認為必 要求,或監事會函請召開時召開之。

五、其他應監察事項。

五、委託收益。

三、理監事之罷免。

舉、補選、罷免、訂定組織辦法事項,不得採行視

一、監察理事會工作之執行,需定期召開會議。

四、議決監事及常務監事之辭職。

四、捐款。

二、會員(會員大表)之除名。

第二十四條 會員大會分定期會議與臨時會議二種,

要,或經會員(會員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書面聯名

三、選舉及罷免常務監事。

三、事業費。

一、章程之訂定與變更。

監事出席各視訊會議時,視為親自出席;但涉及選

第十八條 監事會之職權如下: 二、審核年度決算、財務報告、稽查報告。

項之決議以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行之:

第二十九條 本會經費來源如下:

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並報經內政部一〇五年 四 月 二 十 九 日 台(105) 內 社 字 1050022790 號 函准予備查。

一、入會費:個人會員新台幣壹仟元,團體會員新

第二十五條 會員(會員代表)不能親自出席會員大

台幣伍仟元,出示有學生證之會員新台幣伍佰元,

會時,得以書面委託其他會員(會員代表)代理,

於會員入戶時繳納。

每一會員(會員代表)以代理一人為限。

二、常年會費:個人會員新台幣壹仟元,團體會員

第二十六條 會員大會之決議,以會員(會員代表)

新台幣伍仟元,出示有學生證之會員新台幣伍佰

過半數出席,出席人數較多數同意行之。但下列事

元。

修訂日期:中華民國一〇八年三月一日

9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01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於 2013 年成立,由視盟與悍圖社秉持著為藝術 公民服務與回饋藝術環境的初衷,開放空間大部分的展覽檔期供藝術家與策 展人申請,期望經由展覽空間的介面,呈現更多元嶄新的藝術與展覽想法, 試圖促進台灣新一代藝術家對於藝術的深度探討、藝術視野的開啟與創作風 氣,從而擴展藝術對話及交流。 02

從 2020 年開始疫情持續延燒了 3 年,使空間的展覽檔期被迫改期,2020 年 度展覽檔期也受到不小的影響而延至 2021 年初。 故 2021 年度第一檔展覽順 延至 4 月開始展出,5 月至 7 月因疫情暫停開放,7 月底福利社恢復正常開放,

01 2021 年度展覽集錦 02 福利社空間

順利完成 5 檔展覽的展出,包含 4 檔藝術家個展及 1 檔聯展。 在 2021 年個展展出中,入選的藝術家橫跨多個世代,但可以透過各世代藝 術家的個人生命經歷去看出現今當代藝術家們是如何表現與表達自身對於日 常經驗及當代社會的觀察。黃崧菀關注人與世界之間流動的關係,從曾經前 往越南、捷克兩地的行動中,她嘗試描繪出我們對於接收到資訊與親身感知 經驗的落差。包含如何閱讀一顆瑪德蓮模型、轟炸機墜落的場所、粽子的形 狀與包裝紙……等,畫面上的形狀模糊或相互熔接,帶有即將形變的姿態,讓 觀者去閱讀及臆想畫面中依稀可辨認的物件與人,將連結意義的空間交予觀 者,透過轉譯視覺經驗,將人們與物件之間的意義重新連結。林育正自 1999 年於台藝大雕塑學系的實驗藝廊舉行首次個展,創造上特別專注於動力雕塑 (Kinetic Art) 領域,並融合劇場舞台、公共藝術等跨領域實務。在〈恍惚流轉 的小城雜碎〉、〈弱音〉等系列作品中,他將創作停駐在對當代城市的細膩 的感受,在方體演算本身的寓意上,邀請觀眾思考藝術的功能,以及如何以 10

主觀賦予物件生命,在內在空間中持續前進的動力。

11


展覽

作為新生代的藝術創作者,吳瑋庭以自身在疫情期間長時間待於家中的觀察,

Exhibitions

以及選擇鄰近福利社空間的大佳河濱公園綠地進行採集創作,放大檢視並描 繪枯草、嫩葉、花瓣等未知的物質輪廓線於展場牆面,在展覽中將其重新描 繪於牆上使觀眾與作品進行擦拭互動,或是以引導的方式使觀者改變觀看的

「視之所繫」—黃崧菀個展

視角來看到作品真正的全貌,觀者介入後作品才算是完成,以此呈現「所有

2021.4.24—2021.5.15

In Sight of the Connection — HUANG Sung-Wan Solo Exhibition

事物都未完成」的核心概念。同樣作為新生代創作者的彭思錡與楊祐丞,在 他們的雙個展之中,透過「家屋」的概念,兩個人透過陶瓷、銅條、水泥、 動力裝置等等不同媒材,各自玩轉了屬於家屋中私密的感官經驗,同時也巧 妙地藉由生活痕跡的想像,去貼近與延綿彼此交會的瞬間。 年末推出的聯展「悍圖行動」中,繼去年推出「+1 黛」再度邀請藝術團體悍 圖社前來福利社舉辦。此次參展藝術家依年紀排序,依序為楊茂林、吳天章、

04

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連建興、楊仁明、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 常陵、陳擎耀等 13 位藝術家。本次由策展人林郁晉策劃,反思悍圖社二十多 年在藝術實踐中的征戰經驗,重新將「悍圖」作為一種行動,不再只是追求 普世性,或同一性的暴力反抗 ,而是將敏感纖細,且多樣的創作感受放大, 將時間拉長作為抵抗產生意義,同時抛躑出一個在龐雜的歷史軸線下,所有 議題 / 族群皆均等的想像, 創造一個屬於社會場域的異質性空間,所謂的「悍 圖行動」最終成為一種觀念。

03

2022 年度公開徵件於 2021 年 5 月完成評選,共收到逾 36 組申請案,經書

05

「方體演算」—林育正個展

面審核及線上面試兩階段評選計有 6 組計畫獲得展出機會,獲選率 16.6 %。

2021.7.24—2021.8.21

Calculation in Cuboid — LIN Yu-Cheng Solo Exhibition

依排定之展覽檔期依序為張文菀個展、傅寧個展、溫佳寧個展、溫晉豪個展、 蔡尚孚個展及彭韋個展。

FreeS Art Space

福利社統計數字

FreeS Art Space is named by AVAT and HANTOO Art Group, it means ‘being free for boundless possibilities of “studio”, “space”, “soul” and more’, committed to serve art community and society. In regard to how the space could be utilized, in addition to the projects of AVAT and HANTOO Art Group, it is available for artists as well as curators. We hope this space could inspire more art presentations with new and different concepts, encouragi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o expand creative perspectives and carry out profound discussion, exchanges and dialogues of art.

舉辦展覽數

5檔

參展藝術家

18 組

展出作品數

107 件

舉辦活動數

7場

參觀總人次

1,052 人次

Statistics of FreeS Art Space

Total Exhibitions

Participated Artists Total Artworks Total Events

Total Visitors

07

06

08

03-05「視之所繫」展場 / 06-08「方體演算」展場

12

13


「悍圖行動」—林郁晉策展

「事物未完成」—吳瑋庭個展 2021.8.28—2021.9.25

everything is incomplete — WU Wei-Ting Solo Exhibition

2021.12.25—2022.1.22

The Hantoo Movement — Curated by LIN Yu-Chin

10

09

11

「隔壁的 A 口 / 微軀」—楊祐丞、彭思錡雙個展 2021.11.13—2021.12.11

Echo Next Door / Whish — A Duo Exhibition by Randy YANG & PENG Si-Qi

15

13

12

09-11 「事物未完成」展場 / 12-14「隔壁的 A 口 / 微軀」展場

14

16

14

17

15-17 「悍圖行動」展場

15


2021 年以本中心與鹿特丹影展、國藝會三方共同支

在藝術人才培育部分,今年度完成三期的實習生招

持的,臺灣藝術家蘇匯宇與鄭先喻跨域表演計畫「復

募,共計 12 名完成實習計畫,實習生在中心透過行

仇現場」作為第 1 季的亮點節目,除了使民眾有機

政人員的引導,對藝術產業及數位藝術有更多的認

會更加認識國內外優秀藝術家作品之外,同時希望

識。此外,在藝術與社區合作面向,中心也嘗試將

落實培養藝術家的初衷,與年輕藝術家交流。整年

展覽帶入社區商業空間,形成與社區之間良好互動,

度展覽策劃方向包括:1. 館內策展:以各年度主題

例如今年度與附近商家「見麵公寓」、「巨禮音響」

發想策展方向,展覽搭配相關論壇與演講,發展論

合作,洽談運用商店櫥窗電視展出「神秘臺灣人之

述厚度。2. 文化平權規劃展:邀請臺灣藝術文化平

補間牢騷」藝術家楊朝皓的動畫作品。未來 DAC 期

權團體與數位藝術家聯手合作。3. 國際交流展:邀

許能持續作為一個 HUB 節點,透過不同議題、從研

請國外策展人或藝術家,帶來現在國外與 DAC 所設

究到展演方法,累積更多專業合作形式的連結。

定 之 年 度 主 題 相 關 之 藝 術 內 容。2021 年 共 計 舉 辦 「99% 的真實—馬維元X林哲志聯展」、「復仇現 場」、「泰式波霸撞奶微微—臺泰新媒體藝術交流 計畫」、「Adaptation 吳宜曄個展」、「人與人的 連結」、「啟發性的未來 II:推測、醫學、身體與 性別」、「2021 年第臺北數位藝術節- DAC 平行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展」共 7 檔展覽,吸引破萬人次參觀;教育推廣活 01

動方面,共舉辦近 30 場相關講座、工作坊等活動, 超過千人參與。期待觀眾在參與的過程當中,能夠 吸收更多關於數位藝術的學習與體驗。

自 2018 年 4 月起視盟營運臺北數位藝術中心,2021 年屆滿 3 年,回顧第 1

在面對普遍化數位/科技藝術機構林立的現況,卻

個 3 年,首先著重將館內展覽空間重新整頓為符合數位藝術展示需求之硬體

尚缺少具社會學或反身性觀點的科技藝術討論平臺,

規格,為來到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的藝術計畫做好準備,向大眾呈現高完整度

2021 年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嘗試著重在「人文觀點的

的展覽。另方面也透過大量的推廣活動,以及從展覽內容發想的文化平權活

數位藝術」發展,將過去兩年累積的文化平權以及

動,希望重新將人潮帶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AVAT) has undertaken the operation of Taipei Digital Art Center (DAC) since this April. The team of AVAT leverages on its deep-rooted artistic resources and experiences to contemplate over ways to supplement the necessary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enter and local communities, so as to become a platform of pragmatic energy. As a pioneer to innovate the center, DAC aims to re-open the physical space of the center, to re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enter, and to re-create new possibilities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art and digital elements. Facing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long with putting reality into consideration, we look forward to using the concept of “Re-” “Extra-” and “Neo-” to approach the diverse needs, update the quality of our services, and to allow the center to start a brand new chapter.

教育推廣活動,繼續發展,並探討當下數位藝術或 數位文化帶給人們的影響,科技與藝術發展的重點

2021 年度主題擬定為「accessibility」,accessibility 一字在不同情境下帶

不應只有工具進步論,也應該有專注於社會學觀點

有不同的意思,在探討電腦使用者介面時,accessibility 所談的是網站設計如

的論述。

何友善閱讀障礙、視障、或文盲者能順利使用網站資源。而當我們在討論藝 術時,accessibility 一詞則是友善不同族群並且親民的,空間上則是無障礙

數位藝術如何反映當代社會中數位文化發展的進程,

的。部分對數位藝術的印象是不可觸碰、易故障的、須高背景知識的閱覽門

並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身體知覺,以及人們重新

檻的,然而隨著網路藝術或是微型電腦的普及,以及開放數據與軟體資源的 管道,數位藝術的挑戰應當是技術普及化的情境下,藝術家如何展現其社會 學式的思考。

Statistics of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理多類的教育推廣活動,從平權系列活動、專業技

舉辦展覽數

8檔

術與議題的交流到歡迎社區里民參與類型的活動,

參展藝術家

29 組

雖然 2021 年受到疫情影響,實體展演活動遭受前

展出作品數

28 件

舉辦活動數

37 場

參觀總人次

10,518 人次

活動總人次

5,618 人次

形式發生。面對疫情,DAC 除了直接運用數位技術 01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入口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統計數字

塑造世界的方式。本年度持續與進駐藝術家合作辦

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卻也激盪出更多樣的線上展演 輔佐將實體展覽、工作坊講座等活動移轉至線上發 生,同時也製作了「DIGITALK@DAC」 PODCAST 節目、設立 DAC LINE 官方帳號,希望開拓更多元 的自媒體宣傳管道及討論數位藝術議題的媒介。

16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Total Exhibitions

Participated Artists Total Artworks Total Events

Total Visitors

Total Event Participants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2021

17


展覽

Exhibitions 2021.02.20 - 2021.03.20

99% 的真實—馬維元X林哲志聯展 99% Truth—Wei-Yuan MA & Zhe-Zhi LIN Joint Exhibition

2021.04.06 - 2021.04.24

復仇現場 Revenge Scenes

泰式波霸撞奶微微—臺泰新媒體藝術交流計畫 Tai-Thai Boba Milktea Wave Wave — Taiwan and Thailand New Media Art Exchange Project

2021.05.15 - 2021.06.13 2021.08.21 - 2021.10.17

Adaptation 吳宜曄個展 Adaptation — WU I-Yeh solo exhibition

2021.09.04 - 2021.11.14

人與人的連結 Person-to-person Connection

2021.10.23 - 2021.11.06

神秘臺灣人之補間牢騷 Mysterious Taiwanese — Murmuring in Between the Extra FPS

啟發性的未來 II:推測、醫學、身體與性別 Provocative Futures II: Speculation, Medical Science, Human Body and Gender

2021.12.10 - 2021.12.19 2021.12.10 - 2021.12.19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16th 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 02

03

04

07

08

05

06

09

10

02 「99_ 的真實—馬維元X林哲志聯展」 / 03-04 「復仇現場」/ 05「泰式波霸撞奶微微—臺泰新媒體藝術交流計畫」/ 06「Adaptation 吳宜曄個展」

07「人與人的連結」 / 08「啟發性的未來 II:推測、醫學、身體與性別」/ 09「神秘臺灣人之補間牢騷」 / 10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臺北數 位藝術中心展區

18

19


活動

Events

數位藝術實驗室 Digital Art Lab

提供數位藝術與各類型藝術創作者跨界實驗場域資源,促進各式 藝術創意交流與合作,展現臺灣具前衛、原創的藝術可能性。 2021 年度共有 5 組發展不同類型之藝術創作團隊於中心進駐。

葉廷皓、施懿珊|進駐期 2020 年 5 月 葉廷皓作品多聚焦在聲音與影像之間的關聯,融合預製與即時發生的聲音與影像, 並以錯誤美學為出發,企圖尋找屬於新媒體時代的諧擬與辯證。施懿珊作品主要探 討科技、藝術、新媒體、文化現象與神秘動物學,曾以長達九年的網路社會實驗, 進行田調、建檔、(網路)地緣剖繪、建構關係網絡。本次進駐計畫通過兩位藝術 家所發起之「科技物件/網路文化/生成技術」計畫,進行相關研究、轉譯與解構, 藉由一連串工作坊、研究與討論,推展「藝術轉譯」與「創作輸出」等執行面向。

11

鄭宜蘋 Betty Apple |進駐期 2020 年 5 月 -

12

13

Y 世代前衛藝術家,為電子音樂、聲音藝術、LiveArt、DJ、藝術 RAVE 策劃等,作 品受銳舞派對、次文化、前衛劇場、新媒體電影及後網路藝術影響,實現「身體政治」 之創作理念。近年提倡現場藝術 (LiveArt),以身體與物件即興作曲的「陰性聲音」, 表徵「完美精準」的科技父權聲音壓抑面。透過「身體政治」與「操演性」為架構, 從自身生長的「後殖民」網路世代取材,將媚俗文化,消費社會的象徵性物件挪用 為發聲元素。

複耳工作室|進駐期 2020 年 5 月 「複耳工作室」由藝術家馮志銘、戴向諶組成,是以圍繞聲音相關製作與聯動藝術 家發想計畫的藝術團隊,以聲音多維度的立體面向作為核心發想,嘗試聲音介面的 多種可能性連結和實驗。曾與電影聲音製作、當代藝術家錄像聲音製作、公部門行 銷影片聲音製作、與相關工作坊企劃執行;製作範圍涵蓋前期聲音規劃、錄製,後 期聲音設計、混音、配樂、通路平台與介面製作整合(CD,磁帶,雲端音樂串流平 台)等。 14

三明治工|進駐期 2021 年 1 月 - 12 月 以藝術結合公益進行跨域合作,累積與不同機構及庇護工廠的合作經驗,期透過 DAC 的空間能實驗「創作 + 製造 + 展出」的合作方式,推廣文化平權。除公益合作, 也在不同的計劃中引入數位製造的設計和體驗,包括展場設計、藝術裝置等面向將 藝術變「好玩」,吸引社區大眾能與數位藝術輕鬆相處,更期待融合環境與人,有 更多接地氣的火花發生。 15

16

11 「外出採集 - 北投在地影音短片工作坊」邀請藝術家林羿綺擔任講師 / 12 DACX 三明治工於 2021 年合作「數位文化平權共融系列活動」,第一場邀請 到藝文工作者許家峰分享「一名視障者的非視覺導覽行動-新媒體篇」 / 13 2021 年 DAC 新製作 podcast 節目第二集邀請 John Yuyi 擔任主講來賓 / 14 因應疫情,2021 年中藝術家開放工作室以線上平台邀請藝術家共同佈置線上工作室空間,並邀請民眾一同上線參與 / 15 DAC 與鄰近商家「巨禮音響」、 「見麵公寓」進行櫥窗合作,放映藝術家「神秘台灣人之補間牢騷」楊朝皓作品 / 16 2021 年度 DAC 線上講座「酷液 跨演 性」,邀請主持人游量凱, 與談人藝術家余政達、BETTY APPLE

20

沉浸式聲像實驗室 X MidiMall |進駐期 2020 年 1 月 - 12 月 致力於向大眾介紹當代最前沿的空間化聲響技術,探討更具沉浸感、包覆感、更高 真實度、更為自然鮮活的聲響,及其在文藝娛樂行業等各領域的發展現況與趨勢, 和如何進行新型態自然聲響體驗環境的沉浸聲音響系統搭建(針對耳機和喇叭)。

21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01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簡稱一年展)多年來聚焦於藝術平權、 多樣開放及國際交流,致力於提供一般以畫廊為單位的藝術博覽會機制之外,另一 種開放的當代藝術展覽平台,展現台灣當代藝術界的多元可能性。2002 年以「台 灣藝術家博覽會」為名創立,2016 年更名為「台灣當代一年展」,2021 年喜迎 二十週年紀念,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的狀態下配合世界局勢、首次數位轉型,努力為 策展人與藝術家開創不同以往的表現可能,也為觀眾帶來更多全時性觀展機會。 今年的「台灣當代一年展」各展區相加起來超過 150 位國內外創作者,匯聚 11 組 國內藝術機構/團體與 4 組國外藝術機構/團體,同時提供一場實體特展、一場線 上展覽以及 37 場線上藝術活動,同步於福利社(臺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 82 號 B1)以及 2021 年展覽專網 taiwanannual.org 展開。 2021 延續 2020 展區轉型能量,經典展區「一年聚焦」展區不以創作類型及展示 形式限縮與分類,今年共有 92 位不同背景和職業的藝術家投件參與,同時推出「一 年一秀」計畫,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共同參與線上展覽,並且持續邀請 9 位藝術產業業界各項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團包含吳介祥(文化評論)、吳垠慧(藝 術文字工作者)、林珮鈺(就在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姚瑞中(藝術家)、范曉嵐 (千鳥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高森信男(獨立策展人)、陸潔民(畫協資深顧 問)、賴香伶(獨立策展人)與蘇瑤華(學者),評選出 20 件評審團獎入圍作品, 並舉辦「一年一會」與「評審團獎」一名予以 2022 年度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展覽機會,促進創作者更多未來發展。今年更特別與主題座談的圖靈證書跨界合作, 頒發台灣當代一年展 20 年來首次的區塊鏈評審團入圍與得獎證書。 22

01 2021 台灣當代一年展 主視覺

23


二十週年年表

去年由「主題/影展策展區」轉型的「一年培力」 展區,公開徵求青年策展好手的創意提案,今年邀 請到策展人游崴擔任計畫顧問,計畫入選者林郁晉 推出「鏡水樓台」計畫,探討「網路迷因」發散式 的水平文化移植,其脈絡上的跳躍與斷裂、文化現 象的存續與擴散。「鏡水樓台」同時與四年一度的 世界博覽會、民間自發「群眾的國家館」合作,以 數位方式創造出完整的世界,向全球推展屬於台灣 的文化 。 同 時, 視 盟 持 續 深 耕「 藝 術 機 構 」 展 區, 自 2018 年 以 來 熱 情 推 動 的 西 亞 南 亞 國 際 交 流 計 畫, 今 年 Britto Arts Trust( 達 卡, 孟 加 拉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提比里斯,喬治亞)、 Mahal Art Space( 丹 吉 爾, 摩 洛 哥 ) 以 及 Open Place(基輔,烏克蘭)於虛擬展間與 11 家國內藝 術單位「instant 42」、「引爆火山工程」、「去攝 影」、「众藝術」、「竹圍工作室」、「星空間」、 「絕對空間」、「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新樂園 藝術空間」、「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X 三明治工」和 「窯座」聯合呈現其計畫或作品,同時提出「影展 播映計畫」,證明藝術在疫情當中的跨域連結能量。 「公共藝術計畫」展區是由三明治工、林晏竹作為 主持人的「逾期日常- 2021 中山好融異」思考疫

20th Anniversary Chronology

TAIWAN ANNUAL As the largest art workers’ aggregate in Taiwan,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AVAT) upholds the faith of freedom, diversification, and open-minded equal rights since 1999. The Artist Fair Taiwan (former TAIWAN ANNUAL), which was organized in 2002 and renamed in 2016, has been exhibited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s, historical districts, department stores, and Taipei Expo Park. It is committed to connect creators with art lovers, professional art comm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art networks. As an annual exhibition focuses on equal rights, the Focal Annual section has open-called for many years without restrictions on identity and media, the Foster Annual section supports curatorials, and the Jury Prize promotes futu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creators, The Public Art Area and the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s (TCAA) Area invite everyone to thin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and art. In addition, we hold various activities and talks via international networks that the alternative, experimental or alternative art spaces are connected to perform together. Since 2002, TAIWAN ANNUAL has experienced drastic social evolution with everyon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Internet has comprehensively affected our lives and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virus has changed our live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s that it made us realize more about the power of art is not depending on the physical or virtual existence, but is the inner essence re-examining, and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rt in the chaotic era, which equip us with stronger mutual sensibility of an uncertain future.

 ⺐ⴰ㎜꤀ꦁ䇗㷤 䖌㎬炙䡗环 ㎜㳄姍䡗环



䏳⪚䡗环

꺙㷋舧ⴰ紈轱晥

 꺙埠㣜㶻事ꦁ䇗㷤⺐想귈 ㏇㏑㴨꿨䡗环

琉㎠䄄⛼㲝䡗环

亏嗝㎧諡轱狞ꝴ䡗环



嫚荈僎䡗环



舧ⴰ䄬环紈轱귈䡗环

  

舧想鉮㌅ ㎜环舧想紈轱귈䡗环 ⚊鵡⪝㎧䡗环 谝⪝㳻䡗环



ꄇ氬⺭㱄鷠

舧ⴰ丩⛤諡轱╈䑐 䐟艅庤䄄⛼㲝䡗环





둛榻紈轱귈䡗环

炙㎯嫏☕⺐想釲鈫諡轱⶜僎䡗环





釲沾꺙㷋諡轱㳄ⶥ鈮僎 亦虓㸔懃匤鿰䊰艈鰾

♓僎⿦艃亏☕諡轱㳄憡╚ 4"34搸氪

⺐ⴰ㎜꤀諡轱兎䡗环 ⺐亏諡轱晥䡗环



瑮◅㷋諡轱㳄ⶥ鈮僎



瑮└㷋諡轱㳄ⶥ鈮僎

亏㘎瓁㷤☕諡轱㳄⹉㷤縖䈴鐸 亏⺐◐稘䡗环

䴺㛻舘虓㸔㍌鵿参諡轱㛻轵艃懃匤鿰䊰

 諡٬哗厬釲沾諡轱㳄ⶥ鈮僎

諡轱Ⱚ⛼ꝧ䷒ⶆ釲沾╚갭ⶆ㴨꿨꧇䏆庶塠ⶆ

 $‫ס‬烰⺐想㛡㨨냇諡轱㷤釲沾諡轱㳄ⶥ鈮僎

ⶠ宿諡䉺䡗环

⺐想绮釲㞒㛻釲沾諡轱㳄ⶥ鈮僎 ㎜諡僎瓁㷤㵬勈クⳂ

꺙䈲僗亏㨨냇諡轱╚갭傪艃諡轱䄬꥘



♓亏㨨냇諡轱憡╚ 姢隵諡轱䡗环



⺐想諡轱㳄ⶥ鈮僎䷊⯆憡⺐想樧♏┉䇗㷤㞒踅佄諡轱鵴轵銷樔 -JHIUCPY䶕䏆㎬債㲝䡗环 阁霛☻괋諡轱㎯냇䡗环 ⺐想諡轱㳄ⶥ鈮僎

㘎ⱶ諡轱䇖垷ⶆⰪ⛼銷樔ⶆ䖌㎬炙㷤ⶆ䏆㷤艃╚갭瓁㷤ⶆ 꺙埠亦菍ⶥ撏荐귈㷤⭴

꺙䈲ꦗꝧ舧ⴰ艈鰾 *OTUBHSBN

舧ⴰ菍ⶏⶥ鈮僎

㎜諡僎瓁㷤☕㓸ⱱ紈轱귈㵬勈

㵏調䃪㎜꤀諡轱兎5SFBTVSF )JMM "SUJTU 7JMMBHF䡗环 环亡銷樔狞ꝴ䡗环

⺐ⴰ樧♏諡轱╈䑐䡗环



瑮ⶇ㷋諡轱㳄ⶥ鈮僎⪔㏑䃿鳷㷤 艃亏宖澰꯽껦◅攑ⶆ⺭⛼

舧ⴰ䄬諡轱Ⱚ⛼縖绹哅䄄僎䡗环



䧏箜䐍舘㍕橻䗯⹦寕㎜㛛嚂啶 ⺐想諡轱㳄ⶥ鈮僎Y亏⩞└飉

艃亏⩞└飉⺭⛼亦⟔紶"""艈车 └┉⪚鷠Ⳃ

ꁄ㷒諡轱㎯꣣䡗环 ⺐想諡轱㳄ⶥ鈮僎

亦舧ⴰ舧ⶠ⪔㏑㷤鈮 焱⮵炙諡轱狞ꝴ䡗环 磿㵴諡轱狞ꝴ䡗环 狞㕙諡轱纻蛾䡗环

諡䘶UFOꝧ TFF V OFYU 釲沾諡轱㳄ⶥ鈮僎

'BDFCPPL

=?? TJHIU諡轱㳄ⶥ鈮僎

⺐想諡轱㳄ⶥ鈮僎䷊憡ր⺐想樧♏┉䇗㷤ց

⺐想諡轱㳄ⶥ鈮僎亏㘎㎜㛛嚂啶艃㎯냇

雖汷諡乄⽾귈䡗环





舅䍛鞔䩄编䡗环

虓㸔䡗憡諡乄孨Ⳃ㕙㏑



 舧想樧♏乄⴫㴨꿨㕙䡗环



舧想꺙埠䷓럖魹僂

 ㏑ꧡ

 냖꥓䄬环紈轱귈䡗环 㛿䣒黁㴨꿨냇䡗环

諡⚀⺭⛼⛼⿁鴞⪌り哅狞ꝴ 宿껊鳷⩞樔䉺䡗环

75 "SUTBMPOꪞ䅻䊮諡乄狞ꝴ䡗环 ⺐ⴰꦁ䇗㷤

㛉諡浊釲沾諡轱㳄ⶥ鈮僎 XFJCP

釲鈫諡轱绤沾盇⤔僎

 ㎜㳄乄⴫諡轱㓹ꄌ僎䡗环





䣒ꝧ樧♏諡轱䄄⛼珇䡗环

◟孚ꄌ踅겨倽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the charm of ar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have only increased. TAIWAN ANNUAL sincerely invites you to join the journey of contemporary visual art development for the next 20 years!

情影響下的世界,人類的活動迎來另一階段,物質

 ⺐ⴰ樧♏諡轱귈ꝧ귈

瑮ⶇ┉㷋諡轱㳄ⶥ鈮僎⪔㏑䃿鳷㷤

亦舧╈乄Ⱚ㎧ⶆ舧ⴰ册虭乄Ⱚ㎧ⶆ⪔㏑㷤鈮 ㎜諡僎杯霆債㴵 釲鈫諡轱㵬勈

㎜諡僎釲鈫瓁㷤㵬勈亏㘎⪔꣬夀適Ⲃ꣬夀



⺐想樧♏┉䇗㷤䇗鮺㑔憡稘┕㷤



$07*% 搸氪

舧ⶠ䄬环紈轱귈䡗环

㎜꤀鑝㙑倧ꪂ䇗瓁㷤䄄⛼㏵

㎜諡僎╚鰾舧ⴰ䄬环紈轱귈╚鰾 环亡銷樔狞ꝴ瓁ⱁ

⪯調"35PVDI邯⛼瓁㷤㵬갭 疒럅諡轱狞ꝴ䡗环

♓꺞艃舧想⪦⺱⺭⛼╯諡轱狞ꝴ



⺐想樧♏┉䇗㷤㘎ⱶ瓁㷤┉䇗㓸ⱱ嚂⯆ ⸊諡轱䇖垷ⶆ䷊⯆憡┉䇗纻扦

瓁㷤ⶆ䷊⯆憡┉䇗㓸ⱱ╯瓁㷤㓸ⱱ嚂⯆ 鵡鷪վ乄⴫諡轱晥Ⲃ卋❆⟣塜蔉勈տ ㇚紶䄬环紈轱귈䡗环 磿㵴䷒鴞諡轱鍑鑝

亏熕瓁㷤☕㓸ⱱ銷樔

一年聚焦

身體受到限制,生活與工作遭遇挑戰,技術鏈結接

Focal ANNUAL

管人際關係,城市作為討論公共性所在,我們該如 何理解、如何認識變異的生活,同時經由藝術作出 想像與回應。 本展盼以 20 週年作為承先啟後的契機,與諸位共 同 打 開 心 胸、 迎 接 更 多 跨 界 與 科 技 合 作 的「New

台灣當代一年展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TAIWAN ANNUAL

Normal 新常態未來」,積極面對人文藝術在 21 世

參展藝術家

近 200 組

紀新一波數位衝擊下,更多的發展可能。

展出作品數

近 600 件

舉辦活動數

37 場

參觀總人次

14,349 人次

交流單位數

12 組國內

Participated Artists Total Artworks Total Events

Total Visitors

Participated Countries

4 組國外 02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2021

02 線上 3D 虛擬展間 24

25


一年培力

Foster ANNUAL

03

04

05 08

09

06

07

03 展間 B01 張菀玲作品〈GOODAY〉

06 展間 B04 吳瓊華作品〈女性系列 – 禁錮的青春 -2〉

08 鏡水樓台主視覺

04 展間 B02 李品誼作品〈公館的一家人〉

07 展間 B05 高錫麟作品〈荷塘天光雲影-小園-光影非光影〉

09 虛擬展間整體照

05 展間 B03 張景祥作品〈漫遊島〉 26

10

10 展覽期間線上座談 27


國內外藝術機構團體 / 公共藝術計畫 Art Institutions and Groups / Public Art Project

14

11

11

15

12

12

13

13

11 絕對空間展覽「貼層」顏珮珊作品〈陰燠熱巷〉X 众藝術展覽「看雲──關於能動性的想像」 12 新樂園藝術空間展覽「做伙來𨑨迌 樂園連動計畫」 X 窯座展覽「都是門的走廊」 13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覽「翻頁」 X Britto Arts Trust 展覽「ShohorNama」

28

14

15

16

16

14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 展覽「Responsive University Reserch」 X instant 42 展覽「卦山力藝術祭」 15 Mahal Art Space 展覽「What Dies Last」 X 星空間展覽「這個世界怎麼了?」 16 引爆火山工程展覽「引爆火山工程」X Open Place 展覽「 Underground of Heaven」

29


一年一秀

Show ANNUAL

22 17

18

19

20

21

24

23

25

17 竹圍工作室展覽「蕭麗虹的世界」 / 18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X 三明治工「2021 平權共融系列活動」 / 19 國際影展 Film Project / 20 逾期日常 Outdated Daily / 21 去攝影展覽「扭轉漩渦流流」陳揮龍作品〈渾沌之境〉 30

22-25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VCD OMAN 31


活動

Events

26

27

28

29

2021 臺北數位藝術節 2021 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

01

2021 年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無邊庇護所」為題,邀請包含臺灣、奧地 利、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等 21 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和團體參展,同時規 劃 2 場演出及 6 場線上講座,以回應當下疫情帶給世界的深遠影響,並探討網 際網路出現後,數位藝術創作歷經 20 年演變,呈現出當下網路社會的多元豐富 樣貌。 30

31

今年臺北數位藝術節 12 月 10 日晚間在西門紅樓揭開隆重序幕,十六年以來臺 北數位藝術節已經累積充沛的臺灣藝術能量,也成為臺灣數位藝術與國際接軌 的平台,今年數位藝術節除了首次來到西門紅樓展出外,也透過線上線下串聯, 並結合遊戲的方式,讓更多不同族群能夠接觸數位藝術。開幕活動特別邀請到 金曲歌王「Leo 王」結合「做事設計」共同帶來精彩演出。隨著演出進行,觀 眾通過擴增實境(AR)軟體,欣賞特效場景及動畫內容,在觀眾拿起手機拍攝 的同時,現場民眾手持手機互動的畫面,將會同步投放至大螢幕中進行直播; 32

33

透過程式控制,讓畫面和動畫特效相互交織,也同步帶出「Leo 王」的音樂特 色及風格,呈現線上與線下的有趣對話關係。 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在疫情之下,採行線上及線下同步展出方式,重新思考並 定義數位藝術活動。讓如同「無邊庇護所」的網際網路世界成為人類最大的庇 護所。網路世界不僅實現藝術家的各種想像,也挑戰既有的文化活動樣貌。藝 術節展出的部分作品結合了遊戲和電玩形式,讓數位藝術相較於以往專業的創

34

01 2021 臺 北 數 位 藝 術節主視覺

35

26 -29 年度座談共四場 / 30 一年培力 podcast / 31 二十週年座談 / 32 公共藝術座談 / 33-35 國內外藝術機構團體座談 32

33


展覽與活動

作內容,體現出更能親近民眾的豐富樣貌。除了在 展場中可體驗互動的實體藝術作品外,活動也開放 民眾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官方網站,於線上觀賞精 彩作品;期待在線上與線下同步探索網路世界,以 多元的視角回應現今數位藝術的發展,邀請各方觀 眾能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盡情探索數位藝術進行中 的演化。 除 了 展 出 前 衛 數 位 藝 術 作 品 外, 也 以 徵 件 展 鼓 勵 新 秀, 挖 掘 潛 力 藝 術 家,12 月 11 日 由 藝 術 團 隊 SUPERADD 帶來《臥室播放清單》派對演出,透過 燈光以及聲音的交匯演出,創造如同在私密臥室空 間的冥想狀態,帶領觀眾一起實驗各種感官可能性。 另外也舉辦 6 場線上講座,與談人涵蓋藝術家、研 究者、藝評人、媒體專家、遊戲製作人等不同領域 專家學者,透過多向度思考,引領觀眾從不同角度 閱讀作品,深入瞭解藝術家所關注議題與個人創作 特質。 2021 第 16 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展期自 12 月 10 日至 12 月 19 日止,作品分別於西門紅樓和臺北數位藝 術中心展出,同時線上展區於展期期間 24 小時不斷 電,提供對數位藝術有興趣的民眾另類體驗。雖然 疫情尚未停歇,但數位藝術不受疫情影響,期許民 眾透過線上及線下體驗能對數位藝術有更多元豐富 的瞭解及想像,本屆藝術節兩地實體展區,加上線 上觀展,合計共吸引 7 萬多人次共襄盛舉。

2021 臺北數位藝術節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2021 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

參展藝術家

21 組

展出作品數

21 件

總參觀人次

76,180 人次

舉辦活動數

14 場

活動總人次

2,733 人次

Participated Artists Total Artworks Total Visitors Total Events

Total Participants

交流國家數 *

Participated Countries

2021 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

Exhibitions and Events

The human race experienced their first great migration from reality to virtual space when the Internet emerged. The invention broke the third wall and revamped the whole concept of “world.” Th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arch engines that expanded the “virtual universe,” every reality of the modern world has been intertwined and became symbiotic with the Internet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Digital artists also coexisted and favored this vast, complicated system. From web crawlers to 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loud community culture to virtualization and cyber gaming, the aesthetic creations have escaped the traditional format and created a drastic different look of our era. After 2020, the epidemic unexpectedly caused a new wave of virtual migration. The new gold rush under the pandemic includes praises for e-commerce, digital currency, and online gaming. Meanwhile, due to the real world’s limitations and disease precaution, all art expression has to turn to the Internet. The borderless web has then become our largest shelter that not only realizes artists’ all kinds of imagination but also challenges the existing social and cultural norms. Today, photography and 3d animation portray a world nearly no different than the conscious “reality” perceived by our human eyes. Nevertheless, the digital natives baptized in the internet era have drastically different viewing habits than previous generations. The former group is accustomed to digital space and interactive game scenes, almost living the virtual world as reality; however, the latter only perceive virtual spaces as an alternative or extens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in specific contexts. Most artists participating in “Borderless Shelter” belong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Always immersing themselves in innovative media and interfaces, the artists are ready to bombard their audiences with vivid and unique imagin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game interface, real-time interaction, and video installation, “Borderless Shelter” also explores how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and intimacy vary and transverse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aspects and groups. The virtual avatars not only provide millions persona the gamer can customize themselves, but also disintegrate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based on economic capitals and consumption power in real life. In Borderless Shelter, we can temporarily put aside the stereotypes and burdens based on our identity in real life, enjoy the fluidity of a new persona, and explore our creativit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bels or online communities.

17

18

19

The Taipei Digital Art Festival Borderless Shelter, formatted into both online and physical exhibitions at The Red House and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t 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twenty years ago. The exhibited works combined video games and interactive features to delve into the topic of art as “escapism” under the pandemic and the potential “action power” of online rallying.

5國

* 日本、美國、韓國、奧地利、中國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2021

20 34

35


22

21

23

26

27

24

28

29

25

30

17 ( 左 ) 格雷森・厄爾勒〈為何警察不打警察〉( 右 ) 武子楊〈美西去了哪裡?〉/ 18 市原悅子&渡井大己〈慶典虛擬雙子〉/ 19 全面拒絕〈羽落〉 / 20

26 莊培鑫〈David〉/ 27 黃昱晨〈不能結果,也能結果〉/ 28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線上展區 / 29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量子繪景 _ 光束版〉 30

早川翔人〈晚上八點左右見〉/ 21 武子楊〈美西去了哪裡〉/ 22 洪以諾(洪鮭魚)〈網路 _ 社會觀察學院:鮭魚之亂〉/ 23 涅所開發〈ID0〉/ 24 鳳梨三

劉張妙齊〈新人類運動學〉

明治〈瞧〉 / 25 涅所開發〈ID0〉 36

37


開幕及特別活動

導覽

Opening and Special Event

Guided Tour

31

35 35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策展人陳湘汶開幕導覽

線上系列座談 Online Artist Talk

32

33

36

37

36 2021 臺北數位藝術節 線上系列座談「判讀網路數據 : 假訊息的全球觀察」X 游崴—李又如—劉致昕 37 2021 臺北數位藝術節 線上系列座談「藝術家座談 # 03 」X 林裕軒 | 莊培鑫—武子楊

34

31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開幕合影 / 32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Leo 王開幕演出 / 33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開幕由 Leo 王X做事 設計合作 AR 動畫 / 34 2021 第十六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臥室播放派對」 38

39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01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 「 台 灣 當 代 藝 術 資 料 庫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簡稱 TCAA)以一雲端平台呈現,作為台灣當代藝術 的脈絡梳理與自我展現的最佳載體,由視盟自 2013 年 7 月籌畫 建置,2014 年 2 月 19 日正式上線至今。其中所規劃的項目和 蒐錄資料已逐漸涵蓋台灣當代藝術的各類型發展,並定位為無償 提供公眾使用的線上整合型平台暨工具。除藉由其中收錄的英文 資料發展國際連結,向國際藝術產業即時且具體呈現台灣藝術的 當代發展狀況,同時,亦有助於學術研究和策展實務之利用。 資料庫以普遍認知的藝術類別作為資料搜尋的架構,包含行為藝 術、錄像藝術、新媒體藝術、裝置藝術、攝影藝術、繪畫藝術和 雕塑藝術,另有策展人與藝評家等共 8 大類。再透過關鍵字功能 串聯所收錄的資料,勾勒出藝術家、作品、展覽、事件等所論述 議題的輪廓。資料庫為一長期且持續性的建置計畫,目前收錄的 內容僅是階段性成果,未來將持續新增並擴充其中的收錄對象和 內容,並拓展藝術關鍵字之功能,有利於學術研究者或是策覽展 畫之各項工作,以期使用者能擁有最為完整與即時更新的資訊。 2021 年度計畫共分成「內容實充暨擴增計畫」,「 網站系統介 面更新」,「關鍵字撰寫與建置研究」,「學術加值計畫」,「資

About TCAA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 (TCAA)"- a cloud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 in Taiwan (AVAT)". The preparation of TCAA began in July 2013 and it inaugurated on Feb. 19, 2014. TCAA is a free online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with sections covering the growing genres of Taiwan’s contemporary art. It is an integral database connecting local artists to the international art society as well as the academic world. From researchers to curators, any user of TCAA will be in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contemporary art. The Index of the databas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only accepted art categories, including performance art, video art, new media art, installation art, photographic art, painting art, sculptural art, and curators/art critics. The keywords of each section help outline and connect artists, their works and exhibitions, art events, art discourse among other issues. The Archive is a lasting long-term project, it kicked off when the objectives of the early phase has achieved and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its content. Users are provided with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updated materials for their academic or curatorial work.

料雙語化工程」以及「社群行銷與推廣」等六大重點;在疫情期 間更透過各項計畫及多元管道,持續加強推廣資料庫。 01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官方網站

40

tcaaarchive.org

41


網站介面工程

行銷與推廣

關鍵字撰寫與建置研究

Website Interface Engineering

Marketing & Promotion

Keywords Composition & Research

資料庫網站自上線以來,僅歷經一次改版,考量

在 網 路 推 廣 上, 透 過 Facebook 粉 絲 專 頁 與

「台灣當代藝術關鍵字」提供使用者另一種閱讀資料庫的方式,建置方向分別以與在地的脈絡相關的詞彙,串

到現行網站在資料更新及讀取速度上有諸多不變,

Instagram 於每週固定時段發布貼文,分享資料

連資料庫中的藝術家,如展覽、空間或事件等,呈現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另外則整理全球常見的當代藝術概

在架構上也應與時俱進,因此在網站上進行大幅

庫現有資料,並以英文為主要撰寫語言、中文為

念或用語在台灣的運用,提供國際認識與研究台灣當代藝術的路徑。而以後者為主軸編寫的關鍵字詞彙,研究

度調整,新增「藝術家後台系統」,新版網站將

輔。透過社群主題標籤 (#hashtag) 將貼文依主題

員除了詞彙介紹,更加入台灣在地的發展脈絡,藉由此整理、研究與書寫的過程,以期待更貼近台灣在地藝術

於 2022 年測試上線。未來網站資料將可望由收錄

分為「一週一位藝術家」、「藝術關鍵字」、「媒

生態。

之藝術家 / 策評人自行更新,提高藝術家頁面更

材寶典」等,以期引起國內外藝文追蹤者對台灣

新速度及正確率。

藝術的興趣和關注,在瀏覽圖文的同時,引導點

台灣當代藝術關鍵字(2021)

入資料庫網站進行探索,建立點閱資料庫之習慣。

1. 藝術介入 Art Intervention

14. 鐵道藝術網絡 Railroad arts network

另 外, 有 鑒 於 部 分 關 鍵 字 的 年 代 可 能 跨 級 不 同

另外,2021 年度也透過與典藏 ARTouch 合作,

2. 檔案 Archive

15. 1994-2001 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 1994-2001 the adaptive

區間,新版網站將關鍵字重新分類為「空間 / 場

以資料庫及關鍵字的研究內容、活動作為主題,

3. 藝術銀行 Art Bank

reuse of the discarded spaces

域」、「文件 / 出版」、「組織 / 團體」、「概念

發布 3 篇圖文報導,內容涵蓋研究員撰寫關鍵字

4. 生命政治 Bio-politics

16. 操演性 Performativity

/ 思潮」、「實踐 / 形式」、「事件 / 展演」及「其

的工作心得、關鍵字在資料庫的實務應用,及兩

5. 頓挫藝術 Art of Frustration

17. 小草藝術學院與文化大學美術事件 Spring Grass Art and

他」共七大類。在進行歸類的同時串連關鍵字、

場國際交流座談的活動後記,皆獲得不錯的反響。

6. 民族誌轉向 ethnographic turn

Student Movement

藝術家,冀求透過此次改版,讓使用者能從另一

在推廣資料庫的同時,亦可將其視為本年度活動

7. 公共性 Publicity

18. 酸屋 Acid House

種管道閱讀資料庫,更加了解台灣當代藝術生態。

座談和關鍵字研究的總結及未來參照,冀期以更

8. 新世代 New Generations

19. 臺北國際藝術村 Taipei Artist Village

多樣化的管道,觸及新的國內外目標群眾。

9. 政治藝術 Public art

20. 空場 Polymer

10. 喃喃自語 self-absorbed

21. 前衛藝術在台灣 Avant-garde Art in Taiwan

11. 寶藏巖聚落 Treasure hill settlement

22. 裝置 Installation

12. 景美人權園區事件 The event of Jing-Mei

23. 新媒體藝術 New Media Art

White Terror Memorial Park

24. 美國文化中心 American Cultural Center

13. 公共藝術 Public Art

25. 臺北雙年展策展人制度(1996-2010) Taipei Biennale

資料雙語化工程

學術加值計畫

Data Bilingualization

Academic Upgrading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資料雙語化工程可說是資料

為了提高資料庫的學術利用價值並讓其有更多元

庫重點項目之一。國際使用者可以從雙語化的檔

的應用,2021 年共舉辦 5 場資料庫、關鍵字相關

案和網站獲得與中文網站等量的資訊和研究內容,

議題之講座。在大眾參加講座的同時,學習在各

除了減少因自行翻譯而造成的困擾及疏漏,也可

層面的應用方法。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活動皆

提高相互參照英文版資料進行國外資料的探索,

轉為線上,力求在沒有實體活動的情況下,仍然

並帶來較好的使用者體驗。雙語化工程優先以該

能讓觀眾參與討論。同時藉由舉辦校園推廣講座

年度撰寫之關鍵字為翻譯文稿,除拓展在地內容

持續與學術機構合作,推廣學術性質之應用並培

的學術價值,亦希望向英文使用者推廣台灣當代

養深度探索的研究,以未來藝術工作者作為服務

藝術發展現況,增進本資料庫的內容豐富度和學

對象,以期促進資料庫使用概念的流通,並透過

術價值。完成的雙語化資料已經陸續隨中文部分 上線,透過中、英文資料各自獨立的頁面分流, 友善服務不同使用者。資料雙語化除了有效助益

巡講和使用者互動交流。

Curator Administration (1996-2010)

內容實充暨擴增計畫 Content Enrichment & Expansion

年度新增之藝術家/策評人共有:太認真、王瑀、何彥諺、吳家昀、 林裕軒、林盈潔、林子桓、洪鈞元、孫知行、陳俊宇、馮馨、楊季涓、 盧冠宏等十三組。

Statistics of TCAA

收錄藝術家

479 位

藝術作品數

5,592 件

圖片 / 影片

27,742 件

關鍵字條目

125 組

Total Artists

Total Artworks

其上列收錄之藝術家類別分佈於現有網站架構的八大類組之中。除藝 術家個人簡介、經歷外,亦收錄作品圖片、影片連結等影音資料,及

Total Images / Videos Key Words

作品資訊、創作論述等文字內容。在決定收錄名單的過程中,資料庫 團隊曾就全台主要藝術獎項進行研究,並分析各獲獎之藝術家的創作

資料庫本身的國際行銷推廣,也同時回饋到台灣

狀況,未來是否具有持續活動的潛能。透過定期新增、更新藝術家 /

整體藝術環境,形成正向的資料循環。

策評人資料及作品介紹,以期展現台灣當代藝術環境活躍的創作樣貌。

42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統計數字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2021

43


國際交流講座 Exchange Talks

專家講座 Expert Talks

本年度首度展開國際間的交流討論,規劃了兩場講座分別邀請到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in India, 簡稱 AAA in I)以及拉達克藝術與媒體組織(Ladakh Art and Media Organization,簡稱 LAMO),分別從 20192020 TCAA 建置與編寫的關鍵字中 2 至 3 個詞彙作為座談主題,討論相同關鍵字於不同地區的在地詮釋,並由關鍵字 研究員李奎壁擔任主持人。

2003 - 2007 頓挫藝術與政治性在台灣當代藝術的展現

第一場講者 AAA in I 的高級研究員 Sneha Ravagan,便從 TCAA 建置的關鍵字目錄中挑選出「亞洲觀點」以及「跨領 域藝術」兩個詞彙作為討論主題,並以現階段 AAA in I 執行的兩個計畫,討論該詞彙的在地實踐。第二場講座由拉達 克藝術與媒體組織(LAMO)的藝術專員慈仁莫頓(Tersing Motup)主講,以「藝術與社會的交往」為主軸,從資料 庫所挑選出三個關鍵字「新類型公共藝術」、「社群藝術」以及「社會參與式藝術」,以此展開在地觀點的討論。

「亞洲觀點」與「跨領域藝術」: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的案例研究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自 2019 年重整「藝術關鍵字」研究方法後,每期由研究員們提選詞彙,進行文字整理與書寫,希 望透過關鍵字串連藝術家,逐步譜寫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網絡。本次研究員們針對「喃喃自語」、「頓挫藝術」、「赤 裸人」、「COQ」與有關之策展人、藝評人對話,冀望藉由跨世代間的討論,重探該組詞彙在現今台灣藝術發展的脈 絡下所代表的可能意義。自 2003 年王嘉驥〈臺灣學院裡的當代藝術狀態〉發表後,與林宏璋「頓挫藝術」的提出,試 圖為過往政治性在台灣當代藝術中的處理方式提出觀點。此外,展覽「COQ」及「赤裸人」作為當時兩種截然不同的 美學實踐方式,也展現出同一時代裡政治的不同態度。數十年後的「喃喃自語」和「頓挫藝術」,似乎不再指涉特定 時空背景下的特定類型創作,而是橫跨不同世代的政治傾向,座談透過梳理當年的脈絡,作為邁向未來的參照。 地點:線上/主持人:楊傑懷(TCAA 研究員)、陳韋綸(TCAA 研究員)/ 與談人:林宏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 術跨域研究所教授)、陳泰松(藝評 人)、簡子傑(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 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李奎壁(TCAA 研究員)、劉文琪(TCAA 研究員)

10/16 16:00-17:30

1998 年自「亞洲觀點」一詞出現在第一屆台北雙年展的相關文章後,隨著 2007 年第一屆「亞洲雙年展」在國立臺灣 美術館的舉辦,與各式以亞洲為名的討論及活動逐漸增加,「亞洲」逐漸成為人們試圖脫離過去自歐美出發的論述自 身策略。在這場講座中,來自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的研究員 Sneha Ragavan 選擇了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台灣當代藝 術關鍵字」計劃中的「亞洲觀點」與「跨領域藝術」作為演講主題,從印度藝術家 Nilima Sheikh 在亞洲藝術文件庫 的線上檔案出發,討論其藝術實踐中對於亞洲傳統、歷史系譜及世界主義的關注,與背後凸顯的國家框架的複雜性, 並以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正在進行的出版計畫做為討論「跨領域藝術」實踐與機構的關係。

雲端資料庫的檔案管理與未來

地點:線上/主持人:李奎壁(TCAA 研究員)/與談人:Sneha Ragavan (印度亞洲藝術文獻庫高級研究員)

藝術與社會的交往 : 拉達克藝術與媒體中心的藝術實踐

11/27 14:00-16:00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自 2014 年上線以來,曾經是以維基的共同編寫為方法,而現在主要由資料庫團隊進行藝術工作者 與作品的更新及資料維護;在這樣一個數據開放與共同編輯的知識結構下,我們該如何在擴展知識和確認其權威的情 況下平衡?本場座談由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計畫主持人林裕軒擔任主持人,曾任資料庫專案人員的獨立策展人蔡秉儒 與談,並邀請 Wikimedia Taiwan 的秘書長王文岳擔任主講人,由維基臺灣行之有年的共編發展結構出發,來檢視台 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的未來模式,討論共同編輯者(資料庫團隊和藝術家)之間的邊界為何?因應時代的改變,這個知 識的結構體應該又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10/23 14:00-15:30

地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主持人: 林裕軒(TCAA 計畫主持人)/與談人: 王文岳(Wikimedia Taiwan 秘書長)、 蔡秉儒(獨立策展人 )

拉達克藝術與媒體組織位於印度拉達克的高原,致力於在地的歷史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當代藝術的推動,其 位於拉達克的基地是由該機構修復的 17 世紀古建築。有感於在全球化底下當代藝術的邊緣性格,LAMO 透過跨領域 及不同型態的展演方法連結在地社群,並創造與不同地區的對話。本次講座邀請 LAMO 針對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的「台 灣當代藝術關鍵字」計畫進行討論,選定了與社會實踐相關的「新類型公共藝術」、「社群藝術」與「社會參與式藝術」, 就過去的實踐案例與對於該類型藝術在當地的發展及實踐方式提出觀察。

10/17 16:00-18:00

從資料庫來看藝術分類

12/04 19:00-21:00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從建置至今,期間曾就藝術分類和作品媒材進行多次的討論。除了因應資料庫檔案管理與 維護的需求外,也試圖提供使用者理解藝術作品 / 展覽的另一種觀看角度。​本場座談將在台南節點藝術空間 進 行,邀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蔡佩桂老師,以及台灣藝術田野工作站發起人蔣伯欣老師擔任主 講者,並由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計畫主持人林裕軒擔任主持人。座談將從教育、策展、田野與研究 ...... 等面向 地點:線上/主持人:李奎壁(TCAA 研究員)/與談人:Tsering Motup(拉 達克藝術與媒體組織藝術專員)

出發,爬梳建構台灣藝術史料所需的「分類」為何?並進一步從現今各獎項和補助項目中,檢視這些藝術分類 與作品現場所產生的距離。​

地點:節點藝術空間/主持人:林裕 軒(TCAA 計畫主持人)/與談人: 蔡佩桂(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 長)、蔣伯欣(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 發起人) 44

45


04

教育培力

Art Education Project

想像的重啟—藝術教育實驗所計畫

Imagination Restart–Artistic Education Experimental Plan

01

「想像的重啟—藝術教育實驗所計畫」以「藝術實驗」為主題,運用日常生活 中,常見的元素與題材,透過課程引導與互動,廣納並結合各種學科與議題, 我們期待能將藝術教育的實驗推廣至資源相對較少的偏遠地區,鼓勵並活絡偏 鄉藝文發展。 此計畫主要是一針對國小學童所研擬的藝術教育實驗課程計畫,以「藝術實 驗」為主題,著重於跨域性的藝術教育與實驗,諸如結合社會、環境、生物及 科學等各種不同學科與學校當地之周邊議題,冀求突破既有對於藝術的想像, 脫離往常、傳統之教學與學習經驗,帶入不同概念與視野,加強創造性的思考 與觀點,開啟國小學童對於藝術文化的全新想像,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元 素與題材,透過課程引導與互動,廣納並結合各種學科與當地議題,讓藝術介 入、與之發生關聯,開啟國小學童及老師對於藝術文化的全新想像,體驗有別 於日常生活中,炫目、商業化的藝術與美學內容,深入淺出地去了解生活與藝 術之間的關聯與不同可能性,同時透過與學校教師的會議與互動,將不同的教 學設計,散播至當地教師的手上,成為藝術介入後退場機制的關鍵。 藉此計畫學習國小學童及教師們的視野及其對傳統藝術教育可能的疑惑,並突 破傳統「美術教學」的勞作範疇,帶領小學生及學校教師認識藝術教育的可能 性,分享生活充斥的藝術,以及藝術與各種學科、生活議題之間的關聯性,領 略其中的迷人趣味,引導認知、帶領創作,透過藝術重啟想像力,並帶來更多 省思。

46

01 想像的重啟—藝術教育 實驗所計畫主視覺

47 47


由於今年適逢疫情,執行期間因三級警戒而使得中間一些時程必 須延後以及需考納疫情的因應。使得執行時間變得較為緊湊,且

三年級 第二課「快抓住蟾蜍王的影子朋友!」

增加課程的設計考量。另外,授課期間已降為二級警戒, 實為萬

課堂中,三年級的同學們如同其他年級,會在圖片和問答中,展開對蟾蜍的基本認識,包括蟾蜍的外觀、遇敵策略、 出沒習性等,隨後,每個同學會拿到一張圖畫紙,上頭有著一隻邀請專業設計師先畫好的蟾蜍影子,另外,還有一塊 輕黏土、一支奇異筆,以及一支小手電筒。接下來就是一系列的「抓住影子朋友」任務挑戰啦!首先,同學們會在熄 燈後的昏暗教室,獲得第一個任務:「小朋友,請你們請用手上的輕黏土為圖畫紙上的蟾蜍影子找回他的身體」,同 學們可以運用手上的手電筒,確認這個身體的影子就是紙上的那個影子沒錯。也許是在這麼昏暗的美術教室創作的經 驗很新鮮,手上還有酷炫的小手電筒,任務雖然有點挑戰同學雙手的的協調,但看起來大家仍舊是玩的、捏黏土捏得 很樂在其中。

幸, 在希望課程依然保持多元跨域且富有創造力下,讓小學生改 以獨立創作但使用多元媒材與題材來達到跨域性的課程,諸如結 合社會、環境、生物及科學等各種不同學科與學校當地之周邊議 題,使學校學童在疫情期間仍能對當代藝術創作有更進一步的認 識。 藝術進入校園,需要許多的調查與溝通 ; 此次計畫執行上,花了許 多時間在於地方的踏查、研究與跨單位的溝通,希望能成為接下 來執行計畫累積的素材與養分,藉此促進各族群及不同對象平等 的文化近用權利,培植藝文人口,以鼓勵平等參與文化活動為目 標,致力彌平文化落差。並透過藝術工作者的現場分享與教學, 使學校學童與教師對當代藝術創作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培養 其概念與觀念,提升未來對藝術文化之喜好與消費意願,使得接

想像的重啟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Imagination Restart

課堂活動數

6場

總參與人次

121 人次

Events

Total Visitors

下來計畫的執行能在前面的基礎上進行。

課程 Class

二年級 第一課「從河裡到手裡的蟾蜍石」

05

五個班級中年級最小的二年級,是講師在課程規劃中最為忐忑的班級。年紀越小的孩子,在課程設計上越得考量手作 能力、專注時間、課程資訊量等等不同面向,但幸運的是,二年級的課表有兩堂課的時間(總共 80 分鐘)可以授課, 也就是說在創作之外,還能設計多一些引導和體驗。於是在二年級的課堂中,我們以伸手就能觸摸、把玩的扁石為底, 先帶學生們進行恐怖箱的觸覺體驗後,將蟾蜍的模樣和牠背部顯眼的粗糙顆粒都畫在石頭上,完成一顆顆比蟾蜍石更 像蟾蜍石的蟾蜍石!

06

03

02

02-04 二年級 第一課「從河裡到手裡的蟾蜍石」 48

04

07

08

05 小朋友熱情搶答/ 06 講師帶領與指導/ 07 小朋友發揮想像課程創作/ 08 課程執行成果 49


四年級 第三課「從前從前…有一隻非常愛唱歌的蟾蜍」

六年級 第五課「出乎意料的關鍵台詞!」

在四年級的課堂中,同學們在有了對蟾蜍的基本認識之後,每人會拿到三張不同性質的牌卡,像是角色卡、地點卡、 物件卡、事件卡或聲音卡,但為了鼓勵同學們運用剛吸收的蟾蜍小知識,故事的開頭是這樣子的「從前從前……有一隻 非常喜歡唱歌的蟾蜍,有天,他在___大聲的唱著歌…….」並且,徵求一位同學打頭陣,用手中的牌卡為故事揭開 序幕,故事有了開頭,一切的挑戰與有趣隨之而來。接著同學們一邊按耐著興奮仔細聆聽上一位同學的故事,一邊準 備搶答故事的下一步發展。

課堂中,同學們會先欣賞各種不同字體的表現手法,建立「字體也可以很有表情」的概念,接著便會一人拿到一張學 弟妹的「蟾蜍王和影子朋友」作品。才拿到毛筆、墨汁、宣紙和作品,就有好幾位同學迫不及待的下筆,筆下的畫面 豪邁,像奔跑在大地上的小獸,但偶爾,也會出現「下筆了就無法回頭」的構圖小失誤,諸如「寫不下了!」的小狀 況同學們便也能很快意識到,接著就會在和老師們的討論中,展開第二張作品的繪製,並明顯有了更多對作品中「劇 情」的想像,在「揮毫」前的構思也更加完整。整堂課,有點像故事的即興創作,又像字體設計的初階課程,談笑、 交談和畫字之間,六年級的這班同學果然又是創造力充沛。

10 15

16

17

15-17 課程創作揮毫過程

想像的重啟—經驗分享座談會 09

11

09 小朋友專心聽講課程介紹/ 10 講師帶領與指導/ 11 小朋友發揮想像課程創作

五年級 第四課「配音練習」

帶領小學生以不同於傳統教程的藝術教學設計,運用生活中常見的元素與題材進行教學後,為補足更多元的藝術教育 經驗光譜及想像,此次的經驗分享會也特別邀請到此次合作的石碇和平國小湯智達老師、新北市貢寮國中曾品璇老師、 花蓮縣壽豐鄉水璉國小高韻軒老師、曾任教於新北市前鶯歌尖山國中的詹媁媁老師,從藝術教育中的共創與人際連結、 部落傳說與光影偶劇場、時尚設計表演的角度分享他們的教學經驗,而漂鳥演劇社則是分享體制外的青年劇場教育, 如何成為異地的青年相互理解的起點。

為了降低課程中學生參與的門檻,我們將四年級課程故事接龍的道具牌卡分為幾個大類,分別是角色、空間、事件和 物件,除了參考牌卡遊戲「從前從前」中組成故事的基本元素外,也呼應著故事接龍課程中額外的「錄音體驗」,牌 卡中有一類全屬聲音的「音效卡」,藉此讓手持音效卡的同學,能自然而然的描述出故事中的聲音。接著,在這層故 事文本的基礎上,緊接著在隔日的五年級課程,就可以進行配音練習課啦!課程中,同學們會擔任「聲音設計」或「配 音師」的角色,為四年級同學的原創故事,量身打造特色音效。

18

19

20

21

13

22

18 經驗分享會開場紀錄/ 19 新北市石碇和平國小 教學組長湯智達 分享/ 20 新北市貢寮國中 美術老師曾品璇 分享/ 21 經驗分享會現場紀錄/ 22 中場 CAWI' 兒童光影偶戲團影片欣賞

12

14

12 小朋友專心聽講課程介紹/ 13-14 運用唾手可得的日常生活小物「創造」意想不到的聲音 50

51


課程 Class

第一堂: 不只是製作展覽─什麼是策展(學)? - 鄭慧華 綜觀當代視覺文化與藝術的生產,從歷史角度、專業養成方法與制度等不同面向,來解析策展人 在文化生產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探討什麼是策展學?

第二堂: 展覽執行的十個關鍵 - 王俊傑 要打造一檔精彩的展覽,展覽團隊應具備的條件有哪些?如何幫展覽爭取到最多的資源,計畫撰 寫的關鍵又是什麼?透過執行流程的每個環節,揭開展覽運作的關鍵。

第三堂: 策展方法的關鍵與流程(工作坊)- 陳湘汶

2021 全青年藝術學院 - 策展培力計畫

前半場將從實際案例出發,探討展覽的形式、內容及其可能性,說明策展的關鍵流程。後半場將 以台灣常見的策展脈絡,進行策展實作演練,並與講師相互討論、思辨。 01

從台北雙年展、台灣雙年展、大台北雙年展到亞洲藝術雙年展,雙年展以藝術作為媒介探討特定 議題,而成為傳遞訊息的關鍵載體,其發展趨勢與自然環境、政治局勢與社會議題而有所連動。 然籌畫雙年展時該如何決議策展母題?如何因應世界局勢變化,表現其高度的能動性?

台灣策展培力機制將要二十年,常以徵件計劃作為策展實踐契機,雖為青年策 展人創造一展演平台,卻仍缺乏完整的培育機制,並且排除對策展有興趣、卻

第五堂:藝術節策展的遊戲規則與趨勢 - 林昆穎

總是苦無其門而入、待發掘的未來策展新星。視盟提出一整合計畫、無藝術學

從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台中花卉博覽會、臺南藝術節-府城流水席、白晝之夜到 2021 臺灣文博 會等,後疫情時代國旅的崛起,各地藝術節迎來更多群眾關注及參與,逐漸打開台灣藝文參與新高 度。而藝術節策畫規模盛大、統籌與整合不易,其中是否有模式可循?籌組策展團隊後的共識如何 達成、溝通的困境如何突破?理想藝術節的規劃要點、關鍵及其未來發展的可能與想像又為何?

院背景、只要你對策展充滿好奇,即可加入「全青年藝術學院─策展培力」計 畫,涵蓋「策展概論─案例分享─實務操作」一系列課程規劃、工作坊討論與 展覽執行等全面性課程內容,持續為台灣藝術生態注入源源不斷的策展新血。 為培養台灣當代藝術專業人才,台灣視覺藝術協會(以下簡稱視盟)自 2018

第六堂 : 藝術策展的專案管理指南或左支右絀的策展 生存實錄(工作坊)- 蔡佩桂

年開始籌辦「AVAT 藝術學院」,該計畫關注藝術生態發展並持續培育藝術工 作者,以「培育具競爭力的藝術專業人才」為目標,不侷限參與者具備相關背

分享涕淚汗交織的策展經驗,面對時間、人力與經費都有限的狀況下,如何同時與團隊、藝術家、 佈展相關工程、公務機關等協調合作,(階段性地)完成計畫,並不忘初衷,趨近一種或可稱為「藝 術策展中的專案管理指南」的狀態。

景與經驗,「零門檻」出發,給「正在」、「將要」、「想要」投入策展相關 藝術工作的人們,一個建立專業產業知識與專業視野的管道。

第七堂 : 展覽空間規劃與想像(工作坊)- 范曉嵐

本計畫邀請產業內頂尖的專業師資開設課程,內容涵括基礎觀念、實務分享及

如何將展覽概念在實體空間中呈現?不同屬性空間又如何呈現展覽?作品動線又該如何規劃?作 品之間的協調性如何拿捏?將以千鳥藝術既有案件為例,說明如何配合策展人、館方及藝術家, 在不同空間中規劃展覽動線及安置作品,讓展覽主題呈現出期望的調性,以及讓作品與作品之間 有更好地觀看與閱讀方式。

工作坊演練,除了協助青年策展人循序漸進掌握藝術展覽的多種面向與關鍵, 建立專業視野,同時看見台灣目前各個行業對於展覽的需求日漸多樣化,因此 希望將藝文界最新的、專業的策展觀念與做法,透過知識分享,增進大家對於 藝文產業的了解、提升各種藝文活動辦理品質,擴大當代藝術的文化影響力。

第八堂 : 文化推廣的行銷策略與社群思維 - 葉家瑜 01 師資與課程內容宣傳圖

52

第四堂 : 雙年展的發展趨勢與策劃執行 - 林

以社群行銷操作、品牌經營、平台推廣為重點題目,針對文化推廣內容進行實例解析,從如何訂 定目標開始,全面拆解行銷策略規劃的流程與關鍵,傳授行銷必學思維與工具。

53


「逾期日常」— 2021 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

01

Zhongshan Hao Rong Yi art projet—Outdated Daily

「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自 2013 年舉辦,積極推廣藝術活動,培養社區 藝術能力,活絡中山街區獨特多元的藝術文化。今年度以「逾期日常」為 題,由三明治工、林晏竹策展,以城市作為映照的場域,企圖以藝術呈現 傳染疾病與資訊共構出的各種變異,從個體到社群、私領域到公共性,乃 至時間感知與世界觀因病毒威脅而產生的嶄新經驗:物質的滯流狀態,形 成系統與網絡的非物質的轉向;而人的滯流狀態,則讓我們得透過窗扉與 視窗與世界連結;實體與虛擬的分野,形成新的感知與關係需求,有待不 斷開發的線上世界,引領我們打造與進入新的境界。 策展團隊及藝術家透過與地方、組織、社福單位調查及合作,將踏訪、調 研糅雜感性,在城區裡展現各種現實與想像混生的情節,並梳理成三條情 景軸線:「疫情下的城市」、「舉牌欲想介面」、「城區的異體幻夢」, 在台北市中山街區蔓延展開。

01 「逾期日常」2021 中山 好融異藝術計畫主視覺 54

55


展覽

情景一:疫情下的城市 丘智華以作品〈絕域微光〉作為展覽的初現,呈現尤 如遙遠他方的都市中,個體的孤獨與抽離處境。汪紹 綱則在城市的流光下,以〈她與她的她〉捕捉酒店公 關兼服裝設計師黃蛹,其在身份間的拉扯,以及他者 的異常觀看。 情景二:舉牌欲想介面 三明治工〈天眼計劃〉在天橋上高舉眼球,塑造隱晦 迷離的巨型生物與途人互動,探討當下視覺超載的疫 情生活。倪祥以〈Your Turn〉重新審視與解構舉牌機 制,人人都有能成為舉牌手,書寫當下心中想望。吳 芊頤的〈任意窗〉,則以信仰與心中夢想之地為圖景, 在假日移工聚集的公園中,展示出一個讓我們得以通 往窗中彼端的美好境地。

2021 Zhongshan Hao Rong Yi Art Project

Exhibition

The 2021 Zhongshan Hao Rong Yi ( 中 山 好 融 異 ) art project— Outdated Daily curated by Sandwishes Studio and LIN Yen-Ju, takes the city as the field of reflection, in an attempt to demonstrate through art the degrees of transforma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nformation together, from individuals to communities, private to public spheres, as well as the perception of time and worldview experience under the threat of the virus. While the immobility of material circulation allows the turn to nonmaterial-based systems and networks, humans fixed to the spot are forced to connect with the world through windows and screens. New ways of perceptions and relational conditions spring from the border of physical and virtual, with the constantly advancing online world bringing us to create a new realm. Working with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welfare units, the curatorial team and participating artists of Outdated Daily have sorted out three scenarios—the city under the pandemic, the interface of hope with placarding, alien fantasies in the urban setting—based on visits, close studies as well as imaginations of the urban life, unfolding in Zhongshan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03

04

05

06

情景三:城區的異體幻夢 蔡宜婷〈讀者文摘#中山篇〉在晴光公園的佈告欄公 告社區的小敘事,以個人私密性話語反轉公眾與私人 領域。在晴光市場裡,馮志銘〈刺身紋理〉以商圈的 燈箱裝置,放送東南亞歌曲的口述聲音與滯留影像, 敘述文化間難以轉譯的切片樣態,李承亮作品〈猩猩 椅子〉則呈現揉合科幻想像的「疫城」想像。快遞藝 術公司以〈快遞藝術計畫──平行時空的旅程〉中的虛 擬現實影像,使我們在過去、現在、未來進行時間中 跨越。沃手工作〈Everything is Fine AR 發聲計畫〉 以民眾不同時刻的面孔,敘說群眾的聲音,彷彿預言 我們將得到安定與希望。 策展人:三明治工、林晏竹 參展藝術家:三明治工、丘智華、吳芊頤、李承亮、 汪紹綱、沃手工作、林暐智、倪祥、翁哲川、馮志銘、 蔡宜婷

07

08

09

10

11

12

合作單位:人生百味、酒與妹仔的日常 公共藝術計畫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2021 Public Art Project

參與藝術家

11 組

展出作品數

10 件

舉辦活動數

10 場

參觀總人次

1,810 人次

Participated Artists Total Artworks Total Events

Total Visitors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03 藝術家李承亮作品〈猩猩椅子〉在晴光市場展出 / 04 藝術家馮志銘作品〈刺身紋理〉在晴光市場展出 / 05 快遞藝術公司〈快遞藝術計畫—平行時空 的旅程〉在恆安里里民活動場所展出 / 06 藝術家吳芊頤作品〈任意窗〉在撫順公園展出 / 07 沃手工作作品〈Everything is Fine AR 發聲計畫〉在晴光公

2021

02 街區藝術地圖 56

園展出 / 08 藝術家蔡宜婷作品〈讀者文摘 # 中山篇〉在晴光公園展出 / 09 藝術家倪祥作品〈YOUR TURN〉在晴光公園展出 / 10 三明治工〈天眼計劃〉 在林森民權人行陸橋上展出 / 11 藝術家丘智華作品〈絕域微光〉在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展出 / 12 藝術家汪紹綱作品〈她與她的她〉在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展出

57


活動

Events

13

14

19

20

15

16

21

22

17

18

23

24

13-14 開幕茶會暨藝術家交流座談會,由策展人和參展藝術家進行展覽說明及作品介紹,藝術家也分享在疫情之下的生活及創作型態,討論如何回到公共

19-20 街區藝術導覽,展覽期間共舉辦 4 場導覽活動,由策展團隊帶領民眾走讀街區(福利社及晴光市場周邊區域)、認識在地特色及藝術家的創作,瞭

場域與大眾對話,特別邀請到藝評人陳泰松進行交流對談。

解此藝術計畫及作品背後的意涵。

15-16 藝術家交流座談會,由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進行進行展覽說明及作品介紹,討論城市中異常中的公共性,以及與多元社群的虛實面,將如何反映於

21-22「聲音採集—流水燈箱工作坊」,從馮志銘參展作品〈刺身紋理〉的創作手法延伸,由藝術家帶領工作坊學員書寫及錄製聲音,創作屬於自己的音

個人與社群間的藝術實踐,特別邀請到藝評人簡子傑進行交流對談。

樂作品。

17-18 街區藝術導覽,展覽期間共舉辦 4 場導覽活動,由策展團隊帶領民眾走讀街區(福利社及晴光市場周邊區域)、認識在地特色及藝術家的創作,瞭

23-24「拼貼任意窗—紙膠帶街景藝術工作坊」,由藝術家吳芊頤在線上帶領工作坊學員,藉由簡單的拼貼方法、手作練習,在疫情期間透過紙膠帶,構

解此藝術計畫及作品背後的意涵。

築出心中的理想窗景,製造一處自由的意識空間。

58

59


西亞南亞交流計畫

West & South Asia Culture Exchange Program

01

台灣對「亞洲當代藝術」的認知及相關討論,基於地緣與文化關係上的緊密關聯, 連帶多年與鄰近東北亞、東南亞國家交流的積累,著墨於亞洲其他國家的比例相對 薄弱——如地理位置不遠但文化背景與歐陸相近的北亞國家、又或是西向與南境的 亞洲地區國家,在缺乏足夠接觸與了解的侷限下,亞洲藝術世界的多元發展與豐富 內涵尚未完整呈現。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簡稱視盟)自 2013 年起,與來自台灣、中國、韓國、香港 與澳門共六個獨立藝術空間,共同組織「亞洲獨立藝術空間連線」(AIA Asia in Independent Asia,以下簡稱 AIA 連線),此一連線期望的是能帶動整個亞洲的 藝文空間交流,與彼此分享亞洲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或藝術家空間 ( artist-run space) 的經驗及特有的發展脈絡。 組織 AIA 的動機與精神,視盟四年間陸續和來自東亞、東南亞約 30 個當代藝術空 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活動,2015 年,視盟主辦之台灣當代一年展,開始規劃「國際 當代藝術空間」展區,以國際規模的大展型態,邀請環西太平洋國家的獨立藝術機 構/替代空間來臺交流,於會場進行約一週的展覽。 台灣逐漸將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亞洲西部版圖,西亞、南亞地區藝術的現狀得以被更 多人認識與理解,這些游離於美術館與畫廊之外的藝術單位、非營利組織,是否跟 我們存在或迥異或同質的特點?以當今全球國家不論社會變動或個人價值觀彼此都 會連結影響的情況下,這些單位對於自身在當地的定位、對於外部環境的回應與看 待世界的觀點是否產生更多的詮釋和想像? 60

01 2021 亞洲當代藝術共策 計畫 _ 主視覺

61 61


2021 亞洲當代藝術共策計畫 自 2018 年開始,視盟連續兩年透過「亞洲認識論西 移-當代藝術空間探查」西亞南亞交流計畫,邀請 來自俄羅斯、印度、尼泊爾、孟加拉、伊朗、烏克蘭、 喬治亞、土耳其等地共計 13 個西亞、南亞國際當代 藝術空間,將既有國際事務交流合作平台延伸至東 亞以外的亞洲地區,透過邀請受邀單位參與「台灣 當代一年展」展出,以及進行藝術沙龍、藝術論壇、 台北藝術空間參訪等交流活動,受邀單位以及臺灣 藝術機構在交流非營利運作的同質經驗中,得以分

此交流計畫因應外部環境而出現的的轉變,以及視

西亞南亞獨立藝術空間 / 團體

盟累積數年經驗結合今年現況的對應調整,凸顯出

Independnet Art Spaces / Group from West & South Asia

遠距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國際交流合作中相互流動 的可能性。國際/國內藝文單位若能突破距離上的 限制,秉持互信、共融原則,相關作業及討論透過 網際網絡運作,連同藝術作品展出及相關活動皆以 網際網路為橋梁完成,進行線上轉型,將有效拓展 藝術創作、藝術活動往往僅供實際參與或體驗的空 間與時間限制,更彰顯出未來的國際交流模式或有 更多可能。

享各國藝文生態、共學非營利的營運策略。 同時,視盟亦逐步爬梳並建置西亞、南亞的當代藝 術空間名單,將資訊編纂與整理後更新至網站頁面 上,期許藉由持續性的向外盤點與向內共享,協助 台灣勾勒出更清楚、更完整的亞洲當代藝術樣貌, 也將獲取的知識與經驗回饋至台灣自身,促進本地 藝術生態的發展可能。 2021 年的交流計畫因疫情影響首次線上轉型,交 流方式亦有所調整,Britto Arts Trust(達卡/孟加 拉)、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提比 里斯/喬治亞)、Open Place(基輔/烏克蘭)、 Mahal Art Space(丹吉爾/摩洛哥)等 4 個受邀 單 位 改 為 以 虛 擬 展 覽 的 方 式 參 加「 台 灣 當 代 一 年 展」,與來自台灣的藝術單位聯合展呈;4 個受邀單 位亦同時擔任 2 場線上座談的講者,在不同的時空 場域中,以「共感未來」為命題,分享各自的看法 與經驗,展開與台灣藝術單位的對話。 此外,視盟更首次向國際藝術空間/團體提出雙向 交流的想法:突破以往單方面邀請國際藝術空間/ 團體來臺參與展出、投入活動與參訪國內藝術空間 /團體等項目,期許以今年為基點,主動創造出更 多合作方式與藝術交流的可能,並持續與國際藝術 空間/團體聯繫,目標未來能形塑出穩固的「國際 夥伴關係網絡」,深化國際友好,維持更為長久的 互動與夥伴關係。最終視盟成功與 Britto Arts Trust (達卡/孟加拉)、Mahal Art Space(丹吉爾/ 摩洛哥)兩個年度夥伴提案,籌備在當地舉行的實 體展出發表,目標嘗試突破地域的疆界與時空的差 異,在當地展出彼此合作的現階段成果。 62

West & South Asia Culture Exchange Program Since 2018, through the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South and West Asia West, which are supervis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AVAT) has invited 13 groups of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or organizations from Russia, India, Nepal, Bangladesh, Iran, Ukraine, Georgia, and Turkey. Through this program, the AVAT is able to exte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cultural affairs outside East Asia to other areas of Asia. AVAT has also sorted out and established a list of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in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and invited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Taiwan Annual exhibition, which includes salons, forums, art space visits and many other activities.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the invitees and Taiwanese art institutions are able to exchange mutual experience in non-profit operations, sharing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various countries, learning non-profit operating strategies from one another, events that will eventually promote multi-party dialogue and connection. In 2021,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the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exchange program will be streamed online. Under the name of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 2021,” four international art groups, including Britto Arts Trust (Dhaka, Bangladesh),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 - Tbilisi (Tbilisi, Georgia), Mahal Art Space (Tangier, Morocco) and Open Place (Kiev, Ukraine), jointly exhibited their plans, productions and works in virtual exhibition booths with 10 Taiwanese art groups, bringing the artistic energy of many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cities.

2018 西亞南亞交流單位 Britto Arts Trust(孟加拉 / 達卡) Back Art Foundation(孟加拉 / 達卡)

2021 西亞南亞交流計畫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2021 West & South Asia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

Niv Art Centre(印度 / 新德里)

交流國家數 *

4國

TIFA Working Studios(印度 / 浦那)

交流單位數

4組

Sazmanab(伊朗 / 德黑蘭)

舉辦活動數 *

4場

國際藝術空間地圖建置

5組

Va Space(伊朗 / 伊斯法罕) LASANAA @ NexUs(尼泊爾 / 拉利特普爾)

Participated Countries Participated Art Spaces Total Events

International Art Spaces List

* 孟加拉、烏克蘭、喬治亞、摩洛哥。

2019 西亞南亞交流單位

Meanwhile, AVAT specially planned two online seminars with the theme of “Mutual Sensibility to Future,” the inviting organizations jointly shared and thought about how to shape a multi-aspect and creative fu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pandemic and other unstable conditions and changes.

1 Shanthi Road Studio / Gallery(印度 / 班加羅爾)

AVAT expects to continue the results of year 2018 and 2019 to gradually complete the roster of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in Asia, and contact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n Taiwan to compile the lis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ith which they have interacted with, to outline a more complete map of Asia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Meanwhile, we look forwar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utual communication model, forming a solid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network, which is expected to create a conne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world.

Open Place(烏克蘭 / 基輔)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2021

Shunya Collective(印度 / 孟買)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喬治亞 / 提比里斯) Elektrozavod Gallery(俄羅斯 / 莫斯科) Torun(土耳其 / 安卡拉)

2021 西亞南亞交流單位 Britto Arts Trust(達卡/孟加拉)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提比里斯/喬治亞) Mahal Art Space(丹吉爾/摩洛哥) Open Place(基輔/烏克蘭 ) 63


參與展出 2021 台灣當代一年展

交流活動

2021 TAIWAN ANNUAL Participation

02

05

Cultural Exchange Events

03

06

04 14

15

16

17

18

19

07

08

09

10

11

12

13

02-03 Britto Arts Trust 參與 2018 一項大型跨國聯展「Topography of Mirror Cities」的展覽「ShonorNama」/ 04 Britto Arts Trust 與台灣的新浜碼頭

14-17 10/16( 六 ) Open Place、Britto Arts Trust 與新浜碼頭藝術空間、instant 42 的線上座談 / 18-19 10/17( 日 ) Mahal Art Space、Center of

藝術空間聯合展呈 / 05-06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 分享長期計畫「Responsive University Research」中的紀錄檔案與作品 / 07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 與窯座、引爆火山工程的線上座談

Contemporary Art-Tbilisi 與台灣的 instant 42 聯合展呈 / 08-09 Open Place 帶來「Underground of Heaven」系列創作,探討時間的固定性、實際行 動與當代社會等議題 / 10 Mahal Art Space 與台灣的星空間聯合展呈 / 11-12 Mahal Art Space 以「What Dies Last」為題,從本地角度探索當前全球共 同面對的議題,同時希望大眾關注年輕藝術家並反思當代摩洛哥如何支持他們 / 13 Open Place 與台灣的引爆火山工程聯合展呈

64

65


20

21

全球災難共同體—當代藝術機構對談計劃 Art Community in Global Pandemic 2020-2021 AVAT Art Exchange Online Forum

01

2020 年,COVID-19 疫情大爆發,從亞洲蔓延到歐洲、美洲,世界各地每 天皆有確診案例傳出。各國政府紛紛下達「禁足令」,關閉國門以阻擋疫情, 影響的不只經濟層面,藝術界也因場館停止營運、藝術活動被迫取消或延期, 受到很大的衝擊。視盟在多年的國際交流經驗上,創造出許多深長久遠的國 際合作關係,在此種困境下,為不間斷台灣與國際藝術界接軌的機會,視盟 試圖延續過往經驗,透過線上重啟連線,提出「全球災難共同體」當代藝術 機構系列對談計畫,由蘇瑤華理事長擔任本次計劃的主持人,邀請來自土耳 22

其、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孟加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俄羅斯、突尼西亞、 烏克蘭、敘利亞、斯里蘭卡、塞爾維亞、摩洛哥等 12 個國家、18 位全球非 營利藝術空間、組織或團體代表交換寶貴意見,一同討論 COVID-19 疫情對 各國藝術產業的衝擊,分享從「應變」到「共存」的營運策略,同時也關注 對藝術與社會的影響。由於此次交流的主題為共同性的全球災難,參與機構 紛紛表示深有同感,積極交流對災難的應變經驗,後續更表達未來與台灣持 續交流的意願。 本計畫共分為兩階段,共計舉辦 6 場線上對談。第一階段主題為「我們如何

23

24

因應、紓困及復甦」,從面對全球性災難的現況談起,以「因應」、「紓困」、 「復甦」等三階段課題切入,討論線上新型態展演計劃,非營利藝術機構與 組織在政策限制或協助下的紓困之道,以及在疫情尚未平息的未來,又該如 何復甦,共同討論在出不去也難進來的國際交流困境下思索解決辦法。第二

20-21 10/17( 日 ) Mahal Art Space、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 與窯座、引爆火山工程的線上座談 22 兩檔雙向交流成果之一 What Dies Last: Mahal Art Space X AVAT(2021.12.04~2022.02.12) 集結當地藝術家 Mohamed Haïti、Ahmad Karmouni、 Rahma Lhoussig、Réda Boudina、Diyae Bourhim、Mehdi Ouahmane、Imane Zoubai 與今年一年展評審團獎之一鄭雅璇聯展 / 23 鄭雅璇〈Sound

階段則以「與疫情共存的未來」為題,分別從社區藝術實踐、藝術教育推廣 及駐村交流等進行主題式討論,探討後疫情時代藝術機構面臨的挑戰。

01 全球災難共同體—與疫情共 存的未來 主視覺

Search〉/ 24 兩檔雙向交流成果之二 Group Exhibition: Britto Arts Trust X AVAT 將於 2022 年 3 月展出 66

67


在病毒危機之後,全球流動仍混沌未明、停滯不前 的狀態下,藝術機構如何「與疫共存」,找出「新 常態」下的生存方式。即使有些人認為疫情帶來的 只是一時的危機,而我們終將回到所謂的「日常」 中,然而在疫情之後我們仍需要的是轉換現階段的 思考方式,轉換我們對藝術與藝術生產在當代的觀 念。 每 場 對 談 以 英 文 為 主, 影 片 經 剪 輯、 翻 譯 並 添 加 雙語字幕,發表於視盟官方 YouTube 頻道及國際 交 流 資 源 共 享 平 台 -「 藝 術 放 送 中 Art On Air」 Facebook 粉絲專頁,目前總累計觀看數已達千人 以上。藉由網路使國內外藝術單位及與會觀眾能持 續交流,掌握國際藝術產業現況,探討面對災難的 因應方法、未來能運用之嶄新的模式及思維,同時 也與 Art Press 、非池中藝術網等媒體合作,製作側

Art Community in Global Pandemic 2020-2021 AVAT Art Exchange Online Forum Art Community in Global Pandemic art exchange online forum launched by AVAT in 2020 & 2021. The forum consists of 6 sessions, and you can watch all the videos on YouTube and Facebook. We invite panelists who are oper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in art institutions or groups from Turkey, Hungary, Croatia, Bangladesh, United Arab Emirates, Russia, Tunisia, Ukraine, Syria, Sri Lanka, Serbia, Morocco and Taiwan to share their opinions. In first phase, we mainly focus on the issues which art institutions respond to the pandemic in three stages: React, Relieve and Recover. All of us face a dilemma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e invite panelists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to discus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second phase: Future scenarios for the Arts after pandemic, we mainly focus on the impacts of pandemic with arts and society, with the topics including socially engaged art practic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on art and culture, and the future of art residency. Su Yao-Hua, who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art exchange and manages art space in Taiwan, will be the moderator of the forum. We look into how art organizations/groups try to find a way out during the "new normal era" after the outbreak.

session 1 因應 REACT : 與 談 講 者:孟加拉 Back ART Foundation 總監 Shubho Saha、 斯里蘭卡 Theertha Artists Collective 理事長 Godwin Constantine、「失聲祭」策展 人賴宗昀,首場座談主題聚焦於藝術機構於疫情期間進行的線上藝術計劃, 邀請與談人分享 2020 年因應疫情推出的線上藝術計劃。

session 2 紓困 RELIEF:

2021.01.14

與 談 講 者:阿 拉 伯 聯 合 大 公 國 Maraya Art Centre 總 監 Dr. Nina Heydemann、摩洛哥 Mahal Art Space 總監 Nouha Yebdri、打開—當代藝 術工作站站長羅仕東,第二場座談從各國的紓困方案出發,邀請與談人共同 討論非營利藝術機構在疫情衝擊下如何尋求資源,及重新擬定營運方針。

session 3 復甦 RECOVER:

記報導,為座談留下完整紀錄,並做為國內後續相

2020.12.17

2021.02.04

與 談 講 者:土 耳 其 Apartment Project 創 辦 人 Selda Asal、 突 尼 西 亞 El

關研究資料。 全球災難共同體統計數字

此交流計畫因應外部環境而出現的的轉變,以及視

Statistics of Art Community in Global Pandemic

盟累積數年經驗結合今年現況的對應調整,凸顯出

交流國家數

12 國

交流單位數

18 組

活動場次數

6場

Participated Countries

遠距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國際交流合作中相互流動

Participated Art Spaces

的可能性。國際/國內藝文單位若能突破距離上的 限制,秉持互信、共融原則,相關作業及討論透過

Total Events

網際網絡運作,連同藝術作品展出及相關活動皆以 網際網路為橋梁完成,進行線上轉型,將有效拓展

記錄時間

2020-2021

Record Time

藝術創作、藝術活動往往僅供實際參與或體驗的空 間與時間限制,更彰顯出未來的國際交流模式或有

Warcha 創辦人 Benjamin Perrot、竹圍工作室副執行長陳彥慈,第三場座談 旨在談論藝術機構歷經疫情衝擊後的復甦計畫,未來將如何預防災害,建立 良好的防災體質。邀請與談人分享跨國藝術機構在後疫情時代的風險管理策 略。

session 4 社會參與式藝術的重新想像 Re-imagination of Socially Engaged Arts:

2021.05.14

與 談 講 者:烏克蘭 Open Place 創辦人 Yulia Kosterieva、敘利亞 coculture 創辦人 Khaled Barakeh​、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發起人陳政道,第四場座談 針對疫情摧殘後的世界,藝術機構將採取何種方式回應社會政治,促進社群 交流及參與,邀請與談人分享疫情下社會參與式藝術計劃的執行與轉變。

更多可能。

專題主持人—蘇瑤華

session 5 疫情下的藝術教育轉向 The Turns of Art Education:

蘇瑤華為藝術經理人、策劃人、教育者,具有多年

與 談 講 者:匈 牙 利 Varsányi Szirének 團 員 Eszter Kállay、 克 羅 埃 西

國際交流與空間經營經驗。曾策畫主持多場國際研

亞 Drugo more 創辦人 Davor Mišković、「義家藝館」教育性藝術計畫策展 人吳岱融,第五場以「藝術教育」為題,針對藝術教育此刻的意義及帶給人 們的價值進行討論,邀請與談人分享藝術教育計畫在執行上的轉變,以及未 來的實踐方向。

討會,包括策畫 2012 年大學博物館國際合作論壇 「大學博物館的新啟蒙運動」、主持 2014 年「集 結台北想像力,共創城市新價值」創意城市國際研

2021.06.11

討會計畫;主持 2016 年第一屆藝術資料庫國際研 討會。

session 6 持續性的當代藝術流動策略 Sustainable Strategies of Art Flow:

Moderator—SU Yao-Hua

與 談 講 者:俄 羅 斯 St. Petersburg Art Residency (SPAR) 總 監 Anastasia Patsey、塞爾維亞 Belgrade Art Studio 創辦人 Baxx Vladimir、「聽說」創 辦人張惠笙,第六場座談旨在討論在國際流動的停滯狀態下,駐村空間的營 運策略是否有所轉變,藝術進駐計畫的實踐形式是否有更多的可能,邀請與 談人分享疫情下藝術駐村的因應策略。

SU Yao-Hua is an art manager, curator, and educator. She ha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space managing. Moreover, she has planned and hosted multiple international seminars,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Museum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um in 2012, the Creative Ci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roject in 2014 an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 Archives in 2016. 68

2021.07.09

69


福利社 × 2021 ART FUTURE FreeS Art Space × 2021 ART FUTURE

01

「ART FUTURE 藝術未來」係於 2019 年創辦,結合當代藝術博覽會與國際獎 項,推廣亞洲年輕藝術家的藝術盛會。由「Young & Emerging Section 當代 新銳藝術展區」、「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Section 現當代藝術展區」 及 「 ART FUTURE PRIZE 亞洲新星獎」等三大計畫組成,以亞洲當代藝術視 野為基底,培力亞洲新銳藝術之平台。視盟受邀以「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替代空間身分參與,呈現吳瑋庭、黃崧菀、陳為榛 3 位新銳藝術家的精選作品。 陳為榛的創作是以瓷磚形象作為作品形式元素,並因其與數位網格圖像的相似 性,在圖形上作一個程度的擬仿。瓷磚的排列結合電腦軟體工具列中複製、貼 上、重疊、傾斜、透視、漸層等元素的設計,或是視窗拖曳延遲的軌跡畫面, 將圖像安排朝數位的語言趨近。試圖以物質材料擬仿數位圖像,然而從二維轉 換到三維中無法被堆疊的圖層,以及無法抹去的物質痕跡,使數位化的感官與 材料的物質性彼此衝突出新的視覺。 黃崧菀的繪畫作品關注在人與世界之間流動的關係,特別反映在線條與平面空 間的經營,及複合媒材詩性的使用,引導觀者遊走在空間中,讓圖像與物件互 相啟發。 吳瑋庭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以黏貼附著於草皮表層在日常被忽視既不被關注的塵 / 粒子及草,並重新檢視。行為者同時扮演譯者身份對於雜亂訊息量再造句。當 界域改變強調生存和人類混合的複雜狀態,城市灰草原綠在既有建築與環境間 的依存關係,實現綠地與實際綠地的差異性。處理差異性的同時,延伸綠地鋪 設與人類行為空間的比擬。

70

01 福利社 X 2021 ART FUTURE 宣傳主視覺

71


FreeS Art Space × 2021 ART FUTURE 2021 ART FUTURE art fair will be held at Grand Hyatt Taipei from 6th-7th,Feb,2021. This time, it’s expanded to a wider space to exhibiting more masterpiece for celebrating the 10th years after of YOUNG ART TAIPEI since 2009. Here have much more participating galleries showing art lovers the potential arts. FreeS Art Space is honored to be invited as an alternative space, joining 2021 ART FUTURE and bringing the works of three young artists Chen Wei Chen, HUANG Sung-Wan and Wu Wei-Ting.

前人種樹—藝術減碳串連

Planting Trees for Shades in the Future 03

01

「前人種樹—藝術減碳串連」是「2020 台北雙年展」參展計畫〈儲回大地的 藝術〉第三階段的台灣延伸行動。在「2020 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 由法國藝術家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éphane Verlet-Bottéro)發起,與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以及獨立策展人/藝術家蔡明君共同策劃執行。 2021 年的計畫主要目的是希望成為藝術永續環境的資訊共享平台,並預計邀 請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與個人加入串連,透過相關的量測與執行、線上平台的 登錄與監測、知識與技術的建構、以及每年度舉辦聚會分享檢討等方法,確實 落實發展台灣永續的藝術環境。並期待在未來,除了碳排放的自體檢討與改進 外,也讓藝術工作者與相關機構能夠成為以自己為案例,傳遞永續環境觀念的

02

04

重要媒介。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以下簡稱福利社),受邀與另九組藝術機構、藝術 家個人和團體,包含鳳甲美術館、毓繡美術館、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TASA、十

02 陳為榛參展作品 03 黃崧菀參展作品 04 吳瑋庭參展作品

2021.2.6—2.7

查,提供福利社 2020 年度碳排放量數據資料,呈現解決環境生態問題的迫切

參展藝術家

3組

展出作品數

25 件

Participated Artists

2021 ART FUTURE 藝術未來

方藝術空間、本事藝術、耿畫廊、席時斌、蔡佳葳、侯怡亭合作進行碳足跡調

ART FUTURE 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ART FUTURE

Total Artworks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性,2021 年雖受疫情影響工作坊研討會及工作坊活動改為線上舉行,但福利 社仍積極參與並於 2021 年 9 月 5 日與多位藝術機構、藝術家個人和團體共同 線上討論。

2021.2.6-2.7

台北君悅酒店 10F-1013 01 福利社 X 2021 ART FUTURE 宣傳主視覺

72

73


此次的研討會中更邀請到了零碳行動有限公司執行 長陳楊文、SGS 工程師 洪翠萍、宜蘭縣環保局 湯翊 羚、台灣新創平台原點社會企業執行長 黃暐程、台 灣永續聯盟秘書長 陳建志、農委會 林試所研究員王 巧萍共六組講者分享不同的經驗、資源與觀點。闡 述藝文機構的環境承諾,並分享如何制定及採行環 境永續的政策。透過多場講座與專家對談,來呈現 現今文化行動者所意識到氣候變遷的議題、因應方 式及責任,形塑國際思考。接續研討會的多元觀點, 下半場的的分組工作坊則進一步邀集國內各類型藝 文機構和藝術工作者,由研討會中的專家講師引導 參與者建立問題意識,發表對於自身碳足跡的思慮。 再搭配環保實務工作者,給予在地務實的減碳方案, 並分享如何透過數據的計算實際了解問題的根本, 進行碳補給和復育行動。 氣候變遷的挑戰是全世界都應正視的危機,作為小 型藝術空間代表的參與者之一,福利社也期望藉由 持續監測碳足跡的方式找出調整方案,以不浪費的 方式逐漸汰換非環保碳排高的燈具及與補助單位爭 取更換舊型用電系統,以減少環境迫害。在活動最 後,與其它藝文機構共同發表並簽署集體宣言,體 現藝文界力行減排的意願,以及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前人種樹—藝術減碳串連統計數字 Statistics of Art Community in Global Pandemic

參與機構數

Participated Groups

記錄時間 Record Time

74

10 組

2021.9.5

Planting Trees for Shades in the Future “Planting Trees for Shades in the Future” is the three-phase-extended movement from “2020 Taipei Biennial” exhibit plan "ARTS OF COMING DOWN TO EARTH" in Taiwan, which was initiated by the French artist Stéphane Verlet-Bottéro, being co-planned and co-executed by Margaret Shiu, the founder of Bamboo Curtain Studio, and independent curator/artist Ming-Chun Tsai as well. In 2021, the plan was to become an information commons platform of artistic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and was expected to invite more art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to launch together. Through relative measurement and execution, registration and monitoring on online platforms,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nd annual gatherings to share reviews, and finally brought about a sustainable artistic environment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self-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in carbon emissions, we hope that in the future, art workers and related institutions can be important agents for convey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while taking themselves as examples. FreeS Art Space (FreeS below for short), was invited to collaborate with other nine art institutions, individuals or group including Honggah Museum, Yuhsiu Museum, Taiwan Art Space Alliance (TASA), GALERIE OVO, Solid Art, Tina Keng Gallery, Shih-Pin Hsi, Charwei Tsai, and I-Ting Hou, evaluate carbon footprint, provide the 2020 annual carbon emission data and show the urgency of solving environmental & ecological problems. Given the impact of COVID-19 pandemic, most workshops and seminars were held, FreeS still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plan and discussed the topic together with members of them online on September 5, 2021.

02

In this seminar, we even sent out invitations to the CEO of corporate “CarbonZeroToo”, Yang-wen Chen, SGS engineer Cui-ping Hong, Yi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Yi-Ling Tang”, the CEO of Taiwan’s startup platform“CircuPlus Ltd”, Wei-cheng Huang,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aiwan Sustainability Union Jian-zhi Chen, and the researcher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Qiao-ping Wang, six lecturers in total. They shared different experiences, resources, and views, elucidated their environmental promise as art institutions and shared opinions on how to enact and implement policies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rough multiple lectures and expert talks, it presented the issue, ways of coping and responsibility regarding climate change from cultural actors nowadays, and thereby shaping international thinking. Following diverse viewpoints in the seminar, the second half of the group workshop further invited various types of domestic art institutions and art workers. The participants could build problematics and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bout carbon footprint while guided by the experts. Together with environmental practitioners, it suggested local practical carbon reduction plans, shared how to clarify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through data calculations, and carry out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action.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is the crisis that the whole world should face up to.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mall art space, FreeS expects to find an adjusted strategy through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arbon footprint, while gradually replacing nonenvironmental high carbon emission lamps in an unwasted way and strive for subsidies to replace old-type electricity systems with, so a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damage. At the end of the event, FreeS coannounced and signed collective declarations with other art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embodying the willingness for carbon reduction and the commitment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arts & the cultural sector.

02 前人種樹 網路截圖 03

03 前人種樹 網路宣傳圖,竹圍工作室提供

75


政策倡議 Policy Initiative

「文化藝術工作者承攬/委任契約指導原則」研擬規劃案諮詢會議 2021年09月02日

「藝文工作者身分認定」 意見諮詢座談會 2021年09月09日

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自 1992 年公布施行以來,除 2002 年修正公共藝術相關條文外,迄今未曾修正, 本年度 4 月 30 日三讀通過修正條例,以符合當現代藝文風潮。此外,文化部邀請視盟與相關藝文組織、學 者對此提出意見,增訂協助藝文工作者參加現行勞工相關保險、強化職業災害保障、急難協助,以及制定契 約指導原則、勞動資訊宣導及法律諮詢等規定,以保障藝文工作者權利。

COVID-19疫情紓困政策相關反應作為 2021年 -

文化部公告藝文事業 營運損失補助專案

2021

5/11

針對雙北市升級 3 級 防疫及各界對於藝文 事業營運補助專案意 見,文化部回應將儘 速啟動藝文紓困 3.0 全 面支持藝文產業

5/14

5/15

臺灣升為 二級警戒

針對文化部 5 月 14 日 藝文事業營運損失補 助專案,視盟呼籲不 應框限特定類別藝術 工作者申請,同時針 對視覺藝術工作者展 開疫情衝擊問卷調查 開始申請

76

視盟理事長參與「藝文 工作同心抗疫 紓困資源 同步到位」線上記者會 ; 文化部承諾藝文紓困 3.0 將涵蓋「各領域、 各類型」藝文工作者

5/17

5/20

6/3

視盟發佈「建議文化 部增進紓困4.0第一 線承辦窗口政策理解 度」新聞稿,以落實 紓困照顧紓困方式開 始申請

7/10

視盟與社團法人中華 民國畫廊協會、台灣 藝文空間連線,共同 籲請文化部承諾無差 別待遇 藝文振興方案

7/24

8/16

2022

文化部宣布藝文事業 營運損失補助專案線 上申請系統正式上線 視盟發佈「非日常的 未來」新聞稿,呼 籲政府秉持整體性視 野,完善規劃未來應 變系統與紓困方式開 始申請

視盟與臺北市現場演出幕後 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台北 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台 灣藝文空間連線Taiwan Art Space Alliance、國際劇評 人協會(台灣分會)、中部 美術協會、新樂園藝術空間 SLY art space、臺北市藝 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共同發佈 「千人連署,同心抗疫」聯 合聲明

文化部繼藝文紓困4.0 後推出「積極性藝文 紓困補助」,該日至 9 月 22 日受理線上 申請

77


【千人連署,同心抗疫】聯合聲明

「藝文採購法規暨配套措施修正草案」諮詢會議 2021年03月03日

【藝文工作同心抗疫,紓困資源同步到位】線上連

我們同時要呼籲行政部門,相較於去年藝文紓困 2.0

2020 年視盟參與多項著作權相關倡議活動,如與紀錄片工會及立委蘇巧慧委員共同主辦之「你的著作不是你

署自 5 月 20 日至今逾一周,已有超過 1,300 名藝

,疫情較為緩和,藝文工作者仍可以順利取得工作

的著作?政府機關 vs 藝文創作者」,主張政府機關無須要求創作著不行使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應有合

文工作者參與連署。粗略劃分截至今日連署人所屬

單位開立之紙本書面證明書來申請紓困。但是自今

藝文工作類型,涵蓋:表演藝術 (34%)、視覺藝術

年 5 月中,全台陸續進入疫情三級警戒,藝文場館

理之約定,呼籲公部門全面檢討。本年度,視盟受文化部邀請參與修正草案會議,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交流

(14%)、 幕 後 技 術 (21%)、 聲 音 藝 術 (11%)、 影 視

紛紛停業、實施居家辦公。藝文工作者若是要申請

媒體 (7%)、設計 (4%)、策展評論 (3%)、藝術行政

紓困,已經很難取得單位主管本人親簽之書面證明

(4%),以及藝術領域師生 (2%) 等,遍布各藝文領

書。就算可以取得,親自出門辦理紓困文件,也會

域,其中不少人具跨領域身份。

使自己暴露在疫情風險之中,同時更可能造成群聚

見解及提出建議,持續為各領域藝文工作者權益發聲。

「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草案」文化部公聽會

風險。我們仍希望政府能考量疫情嚴峻的特殊情況,

2021年08月10日

連署人多數為自由接案的獨立工作者,部分小企業

在即將公布的藝文紓困中,納入電子簽章等簡便申

為保障文化藝術家創作權益,促進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友善文化藝

及工作室經營者,不分領域及身份的面臨演出、接

請措施。

術生態環境,我們需要一部能夠真正落實保障文化藝術家工作者及

案、展覽、課程、市集的停工 / 延後,也因停工以 至於案量驟減、執行成本提高,且多數人完全零收

希望政府能看見受疫情衝擊下藝文工作者的困境,

入,即便有所屬公司的正職人員,也可能面臨留職

我們溫和而堅定地對政府提出三點訴求:

停薪。在這樣的衝擊下,停工的成本、家庭日常開

一、行政院在分配紓困預算時,應重視文化藝術產

銷、房租房貸、員工薪資及高價器材,不會因停工

業所面對的衝擊,給予文化部足夠的紓困經費。

就有所改變。多數人願意全力配合政府防疫,生活

二、文化部應比照藝文紓困 2.0 「挺事業、顧員工、

卻日益緊張,只能吃老本,甚至賣掉生存工具、負

護自雇」,保障各類型藝文事業及接案、承攬 case

債,眼看就要斷絕所有經濟來源,卻不隸屬現行任

的自然人都可以提出申請。

何紓困方案。

三、考量未來疫情衝擊無法預測,文化部應將紓困 經費優先投入紓困工作,待疫情確實趨緩再以其他

文化部長李永得於 5 月 15 日承諾,「文化部會盡力

預算進行振興工作。

爭取行政院紓困預算,紓困一定會擴大照顧所有藝

事業的著作權辦法。文化部預告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 辦法草案」,影響層面廣大,將成為日後政府機關(構)、公立學 校、公營事業(以下併稱機關)及政府捐助設立之財團法人、行政 法人等,辦理文化藝術事務的採購、補助或徵件,有關文化藝術工 作者/事業或徵件參與人的著作權規定及影響合約約定內容。

「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草案」社團法人臺灣文化法學會座談會 2021年09月18日

各界人士包含有著作權法學專家、教授、律師、各類別藝術工作者 等等主動發起本場座談,企圖回應文化部上個月的公聽會,視盟由 本屆郭奕臣副理事長(圖左一)代表參與。延續2020年馬世芳「乙方

文工作者,包括個人,補助時間會回溯至 5 月 11 日

共同發起團體:臺北市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

開始」。文化部將「挺住所有藝文工作者」,共同

業工會、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AVAT、台北市電影戲劇

活動」與「暗黑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追求文化藝術創作權益保

度過疫情難關。我們贊同文化部長迅速回應藝文工

業職業工會、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Taiwan Art Space

障的精神,歷經長年以來身受不當著作權合約壓迫的吶喊、反抗、

作者需求,相較於其他部會,文化部已是最迅速提

反思,以及接棒「文化基本法」、「文化藝術採購辦法(藝文採購例

出紓困政策的部會。

外)」、「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尊重保障文化藝術價值。

5 月 31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提高紓困振興

「文化部淨零排放路徑評估規劃」焦點座談會

特別預算上限至 8400 億元。媒體報導行政院將快

2021年10月12日

速於 6 月 3 日院會通過特別預算,第一波紓困 4.0

近期全球致力達成淨零排放的倡議持續升溫,如同全球多

資金 6 月 4 日即可開始發放。我們將上千位藝文工 作者的心聲傳達給行政院,呼籲行政院在分配紓困

數國家,臺灣正務實規劃邁向 2050 淨零排放的轉型路徑,

預算時,應重視文化藝術產業所面對的衝擊,給予

在行政院統籌下,各部會已開始評估及規劃可能路徑,文

文化部足夠的紓困經費。讓文化部有充足資源,保

化部邀請視盟與各領域專家學者參與淨零排放評估規劃座

障各類型藝文事業及接案、承攬 case 的自然人都可 以度過難關。

78

談會,視盟於會中分享過往參與「儲回大地的藝術」之經 疫情聯合聲明

驗供政策參考,宣示藝文界建立永續低碳的生態之決心。

79


視盟聲明 Press Release

聲如:「無薪假或資遣」、「活動延期延後簽約,連帶影響撥款期程,也就是工作需要繼續執行 但毫無收入,骨牌效應之下結案也面臨困難」、「器材所需有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 5 月

針對文化部 5 月 14 日藝文事業營運損失補助專案 視盟呼籲不應框限特定類別藝術工作者申請

11 日升級肺炎疫情警戒,文化部 5 月 14 日公告「藝文事業營運損失補助專案申請須知」當中, 只針對「表演藝術展演」、「流行音樂演出」、「電影國片商業映演」進行補助之缺失,視盟當 日即發表相關聲明,更於 5 月 20 日會同臺北市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臺北市藝術 創作者職業工會、台北市電影戲劇職業工會,召開聯合記者會,提出三點訴求,呼籲政府以全面

2021.05.1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 5 月 11 日升級肺炎疫情警戒,藝文產業受衝擊,文化部 5 月 14 日公 告「藝文事業營運損失補助專案申請須知」當中,只針對「表演藝術展演」、「流行音樂演出」、

性視野,給予文化部足夠的經費,優先從事紓困工作,比照藝文紓困 2.0「挺事業、顧員工、護 自雇」,確實保障各類別藝術工作者權益,疫情趨緩再行振興事宜。

「電影國片商業映演」這 3 大類別進行補助。文化部迅速提出紓困方案值得肯定,然而,綜觀本

另亦蒐集到藝界建議如:「如果政府要補貼,建議配合其他產業(部門)做整體性思考,不要各

補助案內容,實未能顧及整體生態環境之發展,視盟呼籲文化部正視疫情衝擊的廣泛性,應包含

產業單獨撒錢,社會之間沒有連結」、「閉館期間,場館能夠針對未來發展更明確的整體營運方

個人藝文工作者及並擴展現行紓困補助類別。

向,也持續思考如何維持社會互動性如:數位資源的盤點與開放」、「承上,除了直接的展覽補 貼,也可以提供優惠或免費的數位職能進修課程,增強未來整體的疫情應變能力」等等。

現行補助方案只提供立案之法人、非法人團體或負責人具我國國籍之商號(如個人工作室等)申 請,缺乏對於 (1) 獨立藝文工作者,與 (2) 藝文事業單位員工工作權之相關保障(可參考:2020

此外,問卷回覆內容也暴露另一層隱憂:主辦單位同樣是疫情受害者,目前多數無法給予藝術工

年「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衝擊產業事業補助 2.0 方案」)。

作者確切的後續工作規劃。「閉館」、「延期」與「取消」,除了成本問題,藝術創作成果的社

視盟刻正進行藝術社群受創現況的調查,同時呼籲文化部 :

會能見度降低,或職涯發展的未來能量受到折損,這將會對藝術界整體發展產生不利。

1. 疫情升溫,藝文產業受衝擊不分類別,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文化部所屬於台北市和新北 市的場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等公立館舍,已陸續公佈暫停 對外開放的情況下,民間單位極可能跟進,此次疫情可能影響程度目前尚難以評估,文化部更應 全面性思考藝文產業不同面向,協助各個產業共度難關。

視盟理事長蘇瑤華在聯合記者會中表示:「看待紓困要有新視野,應當無差別正視藝文產業中營 利或非營利的需求,妥善規劃藝文紓困 3.0。視覺藝術在本次營運損失被列在『其他』類,這種 文化政策的傾斜,業界非常不樂見再次出現,政策重點策略應該建立在『對藝文環境具備整體性 的了解』之上。衷心建議未來紓困 3.0 平衡各產業各類工作者的情況,否則將對藝文工作生態產 生一定傷害。」

2. 針對申請文化部、文化局與國藝會補助之非營利單位與機構,對於疫情升級警戒標準期間,延

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天災(含疫情等)對於藝術產業造成的衝擊影響,我們當下的非日常狀

期、取消的各類藝文活動,應從寬補助,不因延期 / 改期,或觀眾數量未達預期等量化指標,取

態也將成為日常,藝文工作者如何在經常性「非日常」的情況下有一個保障基準,建議文化部應

消或扣除補助款、從寬核銷 ( 以領據核銷 ),減輕繁瑣的作業程序,以實際達成紓困之目的。

規劃一套完善的應變方式,而不是臨危才急就章紓困方式,不僅政策完整性不夠,也無法對症下

呼籲文化部對於疫情相關之紓困政策,應進行全面性考量,俾訂定出符合實際需求的協助方案,

藥、真正解決問題。

實質保障各類別藝文工作者權益。

視盟建議文化部增進紓困 4.0 第一線承辦窗口政策理解度 增進核件效益 以落實紓困照顧

非日常的未來 視盟呼籲政府秉持整體性視野 完善規劃未來應變系統與紓困方式 2021.07.10

80

2021.05.26

台灣自疫情爆發以來,5 月開始全島處於三級警戒近二個月,對藝術產業從業者的工作與生活造

視盟 5/14 即展開滾動式更新疫調,截至 5/26 為止(調查仍在進行中)統計藝術產業受衝擊者,

成極大影響。視盟為了解藝文產業工作者的需求,針對文化部 6 月 4 日施行藝文 4.0 紓困展開

以個人工作者為最(48.5%),其次是藝文空間(35.1%)與展覽製作公司 / 廠商(8.2%) ; 活

使用者調查,其中 57% 藝文工作者認為本政策「有待加強」,68.4% 認為藝文紓困 4.0 未落實

動影響以取消為最(40.0%),次為延期(34.6%)與改線上(10.8%)。各類別工作者表達心

對於「視覺藝術產業」各領域、各類型藝文工作者之通盤性政策照顧。細究主因發現各承辦窗口

81


對政策內涵定義理解不一,致使許多藝文工作者即使提出證明卻遭遇退件,兩方之間存在溝通落

產業「人才不流失、創作能量不中斷」,維持視覺藝術產業永續經營價值,創造國家未來競爭力。

差。為減少紓困孤兒現象,視盟建議以下兩點改善: 共同發起團體: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1. 文化部應確保各類別窗口對政策內容具備全盤性、統一性的理解 根據文化部所頒布之「藝文紓困 4.0 補助 - 自然人從事各類型藝文產業事業參考說明」可以發現 「視覺藝術」類身分認列,除了從事創作者,藝術行政工作者、繪畫 / 攝影等各類獨立藝術教師 等非創作類從業人員,也包含在審核對象中。唯問卷調查發現許多一線線承辦窗口對政策了解不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事件下一步?】

一,產生片面解釋回覆如視覺藝術必須為「創作者」身分,「藝術行政」與「藝術教學」並不是 「展覽 / 演出」,因此退件。身處視覺藝術產業,即使提出工作取消證明,卻因非創作者身份, 被駁回申請,可見承辦窗口缺乏專業、整體性對於藝術產業之組成與運作認知。

2021.08.30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與藝術家楊俊之間的展覽爭議,看似屬於機構與藝術 家個人間的展覽糾紛,但事件不斷延燒,相關人士先後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個人聲明,事件還猶

2. 審查緩慢,未能救急

如羅生門的情況下,卻已重創台灣藝術界形象,然而,遲遲未見治理機構

藝文紓困 4.0 自 6 月 7 日開放申請至今,在自然人申請即將截止之時,仍有藝文工作者尚在漫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文公開回應外界疑慮,採取放任、消極不作為的方式,

長的補件、審核的循環中。紓困補助本為救急現金,可體諒初期案件數眾多,處理不及,但相較

實有卸責之虞。

其它部會漸漸改善審核效率,文化部各部門窗口對藝術產業特質、從業人員情形缺乏實際了解, 使得後續許多退件、補件耗費心力,也無法回應藝文工作者迫切的生計需求。

針對當代館該展覽事件,新舊館長交接不能成為館務推動的漏洞,顯然當代館過去運作機制和 內部溝通出現問題,視盟呼籲,已屆 20 年的當代館,應儘速建立展覽行政機制流程 SOP,避

視盟呼籲文化部秉持全面性與客觀性的政策實行精神,增進內部對政策的深入理解並加強審查速 度,方能真正落實紓困效益,與藝文產業工作者共度難關。

免日後再度發生館務銜接不良的爭議,或讓諮詢委員會的同儕檢視(PEER REVIEW)淪為館務 的橡皮圖章,以昭公信。 此外,北市文化局作為台北市最高的文化機關,應負起監督輔導之職責,基於城市藝術文化治 理給予明確方針,健全當代館營運機制,及其藝術文化生產的功能,進而回應市民期待。

「藝文產業,同業一命」 視盟、畫廊協會、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共同籲請文化部承諾無差別待遇藝文振興方案 2021.07.24

針對文化部部長李永得於 7 月 23 日「藝文活動防疫管理措施說明線上記者會」會中提到,現階 段文化部正在研擬補助藝術產業及團隊受疫情影響的損失,並進一步表示,文化部將提出振興方

當代館是全台首座以「當代藝術成立成立美術館,更背負推展城市藝術文化的使命。然 而,本 事件卻凸顯出,根基於北市文化局所屬之文基會轄下的當代館,在營運方面至今 仍未能建立起 展務運作的正式機制,讓包含館長在內的工作人員可茲依循,例如:展覽經費超過百萬以上, 卻沒有任何一只正式官方文件作為證明保障,也因此創造了各方理解和解讀上的模糊空間、以 及各說各話的羅生門困境對於一個邁入 20 年的半官方美術 館來說,現階段的當代館於機構治 理、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上,都無法達到專業美術館公共性的角色,也因行政流程的瑕疵,不 僅讓後續環節失去對外公信力,也對台灣視覺 藝術產業造成倒退、難以彌補的傷害。

案支持藝術產業。視盟、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及台灣藝文空間連線對於文化部逐步解封,放寬藝 文活動管理措施,並積極籌劃藝文產業「精進與研究升級方案」給予高度期待。我們在此呼籲政

此外,造成此次爭議事端的諮詢委員會,本身的法定職責為何?是否具有決策展務的權力?還

府持續作通盤性考量,扶植藝術產業復甦、創新及提升,提供實質協助效果。

是僅供意見作為館方決策參考?在前後任館長目前揭示的文字紀錄當中,顯示 兩造對諮詢委員 會的定位認知有落差,更出現當事人說法前後不一的情況,導致外界霧裏看花。因此,視盟呼

本年度 5 月爆發疫情升級警戒以來,藝文產業不論是營利事業、非營利事業單位或是獨立工作

籲當代館應公開與本次事件相關之所有文字紀錄,並解釋 7 月 31 日聲明稿之諮詢委員部分,

者,和表演藝術、影視產業一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如同李部長援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

是否有誤導之疑,以利還原事件全貌。

提到在疫情中藝術文化的集體治療與安撫作用,期待政府秉持「藝文產業,同業一命」無差別關 懷精神,以健全產業生態視野為前提,提出準確對應項目,讓未來的振興方案有效協助視覺藝術

82

基於上述,文基會、北市文化局作為主管機關,不應只做壁上觀,調查本次事件始末之外,也

83 83


應儘速協助當代館建立更體制化、健全化、效率化的行政流程,以達專業治理機構的初衷。呼 籲當代館儘速公佈 2019 年至 2021 年間(即橫跨兩任館長與三任諮詢委員會)與楊俊展覽相 關人員之聯繫紀錄公文、會議紀錄與相關人員出席名冊;諮詢委員會之投影簡報、議程與會議 紀錄。以上資料,乃是所有爭議之源頭與討論基礎。基於這些證據,才能開展有意義的對話與 建設性的提議。 未來,基於保障所有藝術家的權益,並穩固各機構與藝術工作者的普遍性交往通則,本案可被 視為一重要轉折。當代館的爭議與檢討,將有助於:授權倫理、明確化專業範圍與權力行使、 MOU 概念的建立、合約進度的合理性與預算的合理性等為人忽視的基本條件,開創一個更具 有法律保障與各界共識的良好環境。 在各相關單位公開事件始末外,視盟也呼籲此次爭議之際,應再重新審視檢討當代館現今運作 的體制面問題,期待未來建立組織化、結構化的營運模式,館舍才能長遠運作下去,進一步以 公共機構的身分回應社會議題,才是當代藝術館長久運行之道。

撒古流涉妨害性自主案 視盟籲請檢視國家文藝獎與國際參展等資格 2021.12.21

有關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遭傳疑涉妨害性自主爭議,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視盟) 針對此事件提出三點聲明: 一、撒古流・巴瓦瓦隆為第 20 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獎者。國家文藝獎旨於彰顯創作者的藝 術成就,及其貢獻獲得專業領域的高度肯定。然,藝術本應奠基於尊重、平等原則之上,今得 獎者傳出涉及對他人身心自主之脅迫與侵害,若屬實,籲請撤回國家文藝獎殊榮。 二、撒古流為 2022 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藝術家,今涉入性侵疑雲,其代表台灣藝術界 參加大型國際雙年展資格之適切性,主責機關台北市立美術館應謹慎評估。 三、撒古流獲選第 15 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台灣參展者之一,在真相未釐清之前,暫停任何公 共資源的持續投入與資助。 基本人權不分身分、職業、性別和族群,理應受到保護;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及德國卡塞爾文 件展皆為國際當代藝術發表的重要場域,藝術家當以最高標準看待之,在真相未能釐清之前, 相關單位更應謹慎以對。

84 84

85 85 85


財務報告 Financial Report

項目

110年度收入決算金額

1. 自政府單位爭取之收入

Funded Project Income

(2) 委辦營運/計畫收入(DAC) Commissioned Project Income

External Business Income

(2) 捐贈收入 Sponsorship Income

(3) 會費收入 Membership Revenue

3. 其他收入

6,184,200

26.49%

15,000,000

64.27%

112,680

0.48%

1,206,497

5.17%

198,422

0.85%

Taxable Income

(2) 其他收入 Miscellaneous Income

(3) 利息收入 Interest Income

收入總額合計 Total Income

(2) 委辦管所人事支出(DAC) DAC Personnel Expenses

(1) 行政支出(AVAT) AVAT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2) 委辦管所行政支出(DAC) DAC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0.51%

514,662

2.21%

4,635

0.02%

23,340,489

100.00 %

2,463,892

10.93%

5,065,858

22.48%

595,539

2.64%

1,325,584

5.88%

3,495,178

15.51%

9,592,185

42.56%

22,538,236

100.00 %

收入總額合計 23,340,489

本期餘絀 802,253

Business Expenses

AVAT Business Expenses

119,393

決算總額比例(%)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1) 業務支出(AVAT)

Other Income

(1) 應稅收入

AVAT Personnel Expenses

3. 業務支出

110年度支出決算金額 Personnel Expenses

(1) 視盟人事支出(AVAT)

2. 行政支出

Income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1) 業務收入

項目

1. 人事支出

Income from the Public Sector

(1) 補助收入

2. 自民間爭取之收入

決算總額比例(%)

(2) 委辦管所業務支出(DAC) DAC Business Expenses

支出總額合計 Total Expenses

110 年度收支餘絀 SURPLUS FOR THE YEAR

−支出總額合計 22,538,236

*應稅、其他收入包含:作品、出版品、廣告販售與器材租借等。

86

87


特別感謝 蕭麗虹、譚精忠 視盟顧問 胡朝聖、陳文祥 友好夥伴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非常廟藝文空間、悍圖社、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合作贊助 BIOS Monthly、DFUN、Morocco World News、非池中藝術網、 典藏藝術家庭、崑山科技大學、台灣圖靈鏈股份有限公司、 dosomething studio、社團法人臺灣文化法學會、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全興資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Extra Mineral-Taiwan、 Accolade Wines、台北當代藝術館、李氏文物修復有限公司 山茶花騎士 王台英、朱宜虹、李彥良、李梅、余彥良、洪輝堅、胡永芬、胡朝聖、 徐佩勝、孫玉霞、陳添順、陳錫文、莊普、張增偉、張巍懷、廖修平、 蕭麗虹、劉沁垣、駱魏鳳鸞、譚精忠

感謝所有幫助過視盟的人們

編輯:第十三屆視盟秘書處 序文翻譯:徐梅軒 美術設計:陳毓庭

電話 Tel | +886-2-2585-7600

傳真 Fax | +886-2-2585-7679

E-mail | avat.art.tw@gmail.com

官網 Web | avat-art.org

地址 Address | 104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 82 號 B1 B1, No.82, Sec.3, Xinsheng N.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Taiwan 捐款帳戶 Donation Account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元大銀行 圓山分行 (806) 00108267323213 8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