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h in Hand: Chinese FDI in the US and Germany (Mandarin version)

Page 1

持币观望 中国对德国和美国直接投资

许婷, Thieß Petersen,王天龙


致谢 此报告承蒙各位同仁和专家指点,我们特此对所有参与此报告编写的人士深表谢意。向贝塔斯曼基金会和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的各位同事为本研究项目所作贡献致谢。我们特别感谢德国贸易和投资协会的Cao Yi女士,为编写此报告所提 出的看法和见解。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贝塔斯曼基金会的研究员Yi Liu女士和Daniel Arp先生,感谢他们的深入研究和政策建议。


目录

持币观望 中国对德国和美国直接投资

许婷, Thieß Petersen,王天龙

II. 摘要 II. 导论

4 5

III. 第一章: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和趋势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演变过程 • “走出去”战略 • 中国政府审批和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 • 中国政府鼓励对外投资的服务和政策演变过

6 6 11 14 15 16 17

IV. 第二章: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1. 近年来快速增长 2. 绿地投资和并购 3. 中国投资、 就业和增值的影响

18 18 26 29

V. 第三章: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32

VI. 潜在挑战和未来发展

41

VII. 未来发展建议 VIII. 统计数据附录 IX. 研究方法附录 X. 参考文献

48 51 57 59


4

摘要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中国对两个发达国家(德国和美国)直接投资情况。分析数据显示, 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迅猛。这种发展趋势表明,中国对像美国和德国这样 的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将对未来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数据也表明当前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依旧有限:中国对德和对美投资 不足这些国家所接收对外投资存量的0.2%,这与三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极不 相符。因此,本研究报告分析了德国和美国的相关政策,以及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政策和监管方面的主要问题。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与德国相比,美国对接收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相对严格, 而德国具有税收优惠、低廉劳动成本、对中国投资更宽松的优势。当前中国对美投资高 于对德投资,鉴于两国不同的投资环境,未来对德投资极有可能超过对美投资。随着中 国FDI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在美国和德国经济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改变将产生 重大影响。因此,美国需要在当前基础上,采取措施吸引中国投资者。 其次,两国应减少基于政治原因以及公共舆论对中国FDI的抵制,这种现象在美国非常明 显,在德国也存在。对两国来说,应坚持客观、无歧视和透明的标准,审核FDI的安全性 以及主权财富基金的使用,应充分认识到,大部分投资有益于本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机会。 第三,建立更佳的多方合作、协调机制。三国官员和企业人士应共同努力,树立中国FDI 正面的公共形象,美国和德国领导人对中国投资者应发出强烈的欢迎信号。合作可以包 括建立更多的直接互动平台,比如建立美-欧-中投资洽谈会,以及三方定期举行投资协议 签订洽谈咨询活动等。 最后,因为FDI测量标准的不一致,导致不同国家FDI数据存在差异,数据差异是研究 分析境外投资的一大障碍。数据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不全面或者错误的政策决策。因 此,三个国家需要合作,基于公认的标准,提供可比较的数据。


导论

持币观望: 中国对美对德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持续上升,根据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外汇局的统计(2011) 的数据,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为688.1亿美元,较去年565.3亿美元增长了21.7% (MOFCOM等,2011),该数据比2000年10亿美元增长近了70倍(见图1)。中国经济的 快速增长带动对外投资达到高潮。根据亚洲协会(2011)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外投资 流量将达到1万亿至2万亿美元(Rosen and Hanemann 2011)。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1世界投资报告》,2009年至2010年,全世界对外 直接投资流量为1.24万亿美元(UNCTAD 2011)。根据该报告,2010年中国FDI流量占全 世界FDI流量的5.1%,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超过日本和英国的对外投 资之和。中国也成为首个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500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的发展趋势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加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众多 学术研究重点研究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趋势。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关注中国 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本研究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原因和政策依据。在 中国所投资的发达国家中,我们选择了德国和美国,着重分析中国对德国和对美国的直 接投资。对比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这两个经济体中的作用。根据对比得出的结 论,我们详细揭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整体情况、未来趋势和发达市场对中国直接投资的 需求。

5


6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和趋势 首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和活力。即使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下,中国经济依旧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企业国际投资合作的增加,带动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流出额达到565.3亿美元。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量达到688.1亿美元。2002 年至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增幅达49.9%(MOFCOM 等. 2011)。

图1: 1990–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 (单位:十亿美元)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其次,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虽然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 资中的份额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国有企业在总量上依旧是最大的投资者。国有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左右,且这一比例仍在持续增长。民营企 业因为在资金、技术和市场影响方面的劣势,其对外投资能力依旧有限。根据中国商贸 部(MOFCOM)2011年发布的数据,国有企业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66.2%,占最大份额( 比前一年减少3%),紧随其后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占23.6%(比前一年增加1.6%),股份 有限公司占6.1%。其它份额分别为股份合作公司1.1%,私营企业占1.5%,外国公司0.7% ,集体所有制企业0.2%,香港-澳门-台湾投资企业占0.1%,其它公司占0.5%(见图2)。 在中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中,中央企业占77%,地方国有企业占20.3%(比前一年增加 3.2%)。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图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投资者分布 2010年国家级和地方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地方公司 23%

国家 公司 7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有者结构 香港-澳门-台湾投资公司 0.1% 集体所有制公司 0.2% 其它 0.5% 外国公司 0.7% 私人公司 1.5% 股份合作公司 1.1% 股份有限公司 6.1%

有限责任公司 23.6%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国有企业 66.2%

7


8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第三,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增长迅猛。虽然绿地投资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对外投资方式, 近年来,跨国并购数量不断上升。2009年,跨国并购投资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34%,2003年仅占18%。 2010年,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占总投资额的 43.2%(见图3)。为了获取新的能源和技术、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和国际多样化运作,企 业涉外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未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但 中国对外国企业的并购也给被并购企业带来了很大好处。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消息,中 国汽车生产商吉利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公司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吉利 集团在收购瑞典品牌沃尔沃一年后,沃尔沃实现了盈利,销售增长15%,员工满意度到达 十年来最高水平(84%),新聘请员工1500人(Zhang 2011)。

图3: 并购占总FDI比例 50 45 43%

40 35 34%

30 25 20 15

18%

10 5 0

2003

数据来源: 2003年,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2009

2010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图4: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单位:十亿美元) 租赁和商业服务

30.281 8.627

金融业

6.729

批发和零售 矿业

5.715

交通、仓储和邮政服务

5.656

制造业

4.664

建造业

1.628

房地产业

1.613

科研和科技服务, 以及地理勘探

1.019

电力和公用事业

1.006

农业、林业、畜牧业 和渔业

0.534

信息科技

0.506

家居服务和其它服 务

0.321

家居和餐饮贸易

0.218

文化、运动和 娱乐

0.187

水、环境和公共设 施管理

0.072

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

0.034

教育

0.002 0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5

10

15

20

25

30

35

9


10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图5a: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流出地分布 大洋洲 3% 北美 2% 欧洲 5% 非洲 4%

拉丁美洲 14% 亚洲 72%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图5b: 中国对欧洲和北美投资占总对外投资的比例 15% 3.81% 12%

9.82%

9% 2.69% 6%

5.93%

3% 0.65% 1.57% 0%

2008

北美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2009

欧洲

2010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第四,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构成逐渐多样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向全球扩张,中 国对外投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租赁和商业服务、矿业、 金融、批发和零售、制造、交通、仓储和邮政服务业占全部投资的90%。金融业增速最快 (见图4)。 第五,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近年来,对欧洲和北美洲的投 资量增长迅猛。2010年底,中国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投资分 别占总投资的72%,14%,4%,5%,3%和2%(见图5a)。相对稳定的政局、较少政策 和法律变动风险、发达的消费市场和其它有利因素,使得中国在欧洲和北美的直接投资 不断增加。2010年中国对这两个地区的投资达到95.4亿美元,几乎是2009年49亿美元的2 倍,2004年(22亿美元)的四倍。2010年,中国对欧洲和北美洲的直接投资占中国总对外 投资额的近14%,而2年前仅占百分之二点多(见图5b)。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几乎占中国 全部对外投资的10%,2010年对欧投资增长迅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I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种猜测,引起世界关注。然而,实际原因可简单归 纳为中国国内和国外的有利环境、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 国对外投资的目标也是多元化的:追求经济利润、获取自然资源、减少生产力成本、获 得新技术、专利技术、商标和有经验的劳动力、获取国外新业务市场、减少货币储备、 资产多样化和优化投资回报,以及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储备实力。 在执行对外投资战略中,三个因素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第一是当前和 平的国际环境。虽然地区冲突不断,但尚无重大战争影响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第二是 国际金融危机,很多国家为了解决危机引发的信贷收缩而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 因此促进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另外,中国外汇储备从2000年底的1655.7亿美元增加 到2011年6月的近3.2万亿美元(SAFE 2011)。外汇储备的增加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 良好和必要条件。当前,大部分中国货币储备投资在政府债券上,特别是美国国债。另 外,中国也开始投资欧洲负债国家。收购外国公司可以使投资组合多样化,优化投资回 报(Sohn 2010, 525)。第三个因素为国内“走出去”的战略,此战略不仅鼓励中国企业积累 投资经验,并且为中国政府放宽对外投资项目审批提供了依据。

11


12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中国企业发展失衡是中国国有企业主导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经过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和 开放,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经过不断改革发展,中国国有企 业提高了竞争力和整体质量,涌现了一大批大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2002 年,只有11家国有企业总资产超过1千亿美元,2009年达到53家。2009年,30家中国国有企 业入选全球财富500强(SASAC 2009)。 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跨国运作和全球扩张能力 不断改善。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采取多样化战略以实现增值、扩大国际市场以及 应对激烈竞争。相反,中国私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私有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和管理人才。而且,国内市场能满足中国中小企业的盈利需求,这些企业也缺少对外投资 的动力。 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增加是因为中国企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了竞争优势。绿地投资 依旧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部分,但跨国并购的比例不断在升高,主要是因为利益增加的 先进制造技术和延伸价值链需求。根据Yao和Li(2011)的研究,中国制造业广泛参与跨 国制造生产网络。但是中国制造业和出口绝大部分是贴牌生产和依靠中间贸易比如香港, 而无自己的外部市场网络和服务分配渠道(Yao和Li 2011)。中国企业高度依赖外部市场,不 具有强大的国际销售渠道,而面临外国投资风险和生产扩大风险。随着中国出口企业的壮 大,这些企业日益希望能控制风险和未来投资利润,需要拥有自己的外部市场网络和服务 分配渠道。跨国并购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捷径,和其它国内外公司合作,优化了产业结 构,增强竞争实力。 为了稳定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中国企业需要扩大海外能源投资。世界矿资源丰富但分布不 均。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能源资源而满足其生产制造的需要。中国已经成为 一个“世界工厂”,生产供全球消费所需的各种产品。同时,在地区和全球生产网络中,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能源密集型生产,高污染的生产技术,附加值低,资本和技术要 求低。中国自身能源资源禀赋无法满足作为“世界工厂”的能源需求,因此中国需要使用 全球能源资源以保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由少数公司垄断,国际能源 问题日益被政治化。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和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大量能源金融衍生产 品。随着投机的增多,能源价格已经脱离供求关系,价格波动大幅增加。为了减少国际能 源价格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中国企业用FDI的形式来建立合资企业、收购或购买海外能源 勘探、开发和生产企业的股份,这也导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加。 国际投资需求决定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地理分布。根据英国学者Cantwell的研究(Zhou 2009)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顺序为: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的国家和地区、临近国家、其 它发展中国家,最后才是发达国家。中国的FDI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企业还不 具备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的实力,目前为止,中国企业主要依靠低人工成本和低价格的 优势。另外,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是因为这些国家需要中国的资金发展经济。但 是,随着中国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加。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同时,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已经给中国造成重大环境问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收 入水平的提高,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低廉劳动成本的优势将很快消失。中国的经 济政策鼓励产业向国际价值链上游移动,对发达国家投资帮助中国公司获得科技和管理 知识、知名产品和技术以及利用接收国强大的消费能力。比如,德国科技和品牌在中国 享有盛誉,FDI是引进这些技术的主要手段(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2009, p. 9)。而且,德国拥有大量高素质工人,对德投资帮助中国企业在劳动力上获利。 同时,德国消费者购买能力强。基于以上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FDI转向发达国家比如美 国和欧洲(见图5b)。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演变过程1 随着中国政府逐渐放松对外投资管制,中国的对外投资政策经历了从开始时重点吸引国外 投资,到现在同时兼顾流入和流出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 哈佛教授Hollis B. Chenery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双缺口”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 投资政策的调整(Chenery 1969, 446-9)。当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开放时,主要问题 是资金短缺,包括缺少国内存款和外汇。这两个缺口可以通过吸引外国投资来解决,政 府控制海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防止缺口扩大。90年代末,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外汇储备增 加,“双缺口”模式逐渐变成“双过剩”模式: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过剩。中国政府适时 根据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政策。自2000年开始,中国进入同时兼顾流入和流出投资发展 的阶段。虽然中国对外投资未制定战略性政策,但中国政府确实开始逐渐放松对外投资的 管制。对外投资的放开表现在三个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放松对外投资严格的审批 程序和管理制度,以及实施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

1 作者从Yao和Li (2011)研究报告中受益匪浅。

13


14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 “走出去”战略 中国政府很早以前就开始将对外投资纳入战略性商业计划。早在1992年,中国政府建议 积极扩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1997年,在十五大上提出中国政府鼓励能够发 挥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稳妥地进行对外投资。在1999年和 2000年的中国政府报告中,同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进行 海外投资,发展全球加工贸易”。这些建议当时仅是雏形。2000年10月,“走出去”战 略作为一项国策提出,鼓励各个行业有条件的中国企业从事以下五种投资活动:(1)扩 大国际金融能力和技术运作;(2)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国内技术、产品、设备 和劳动力的出口;(3)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缓解国内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 (4)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技能和人才资源;(5)提高中国企 业国际竞争力,加速进入国际市场。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指出将继续鼓励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重点放在满足吸引 外国资本和对外投资需求,以及更加安全、高效地利用国内和国外市场和资源。“十二 五”规划没有非常明确的中国对外投资支持和鼓励措施,但强调中国政府按照市场导向 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表明中国企业在国际 投资策略上有更多自主决策权。中国政府在以下四个方面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1)深化国际能源开发和制造业合作;(2)支持海外技术研发合作,鼓励制造企业进 行有效海外投资,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世界知名品牌;(3)扩大国际农业合作,扩展国 外承接工程和劳务合作,帮助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4)稳妥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和金 融机构发展,提升国际业务的能力。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 中国政府审批与管理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障碍包括严苛的外汇管理制度和繁琐、甬长的审批手续,这些障碍严 重限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政府适时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完善对外投资审批 和管理制度,推动了对外投资发展。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标志着对外投资政策的重大转变。该文件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对外投资由审批制改为登记 制。2008 年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规定外汇结算由强制结 算改为自愿结算。 中国政府简化和完善审批和登记制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海外投资额度大幅提高。2004年以前,对外投资项目超过1000万美元必须经国务 院或相关部门批准。2004年以后,发改委授权批准3000万至2亿美元的资源类投资项目, 以及1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的非资源类投资项目。国务院负责审批超过2亿美元资源类 的项目和超过5000万美元非资源类项目。对于3000万美元以下资源类项目和1000万美元以 下非资源类项目,中国国有企业只需向发改委备案,无需中国政府审批。自2011年2月以 来,发改委已经将矿资源投资限额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3亿美元。根据2009年3月商务部颁 布的《对外投资管理办法》,1亿美元以下的对外投资无需商务部批准,地方企业对1千 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对外投资项目只需经当地商务部门批准。 第二,中国政府缩短了对外投资审批时间。新规定对外投资审批须在20-30日内完成。对 于1000万美元以下的非能源、资源类对外投资,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核准和审 查时间由原来的15~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15


16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来源国

第三,外汇使用更加自由。2009 年7 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 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根据该规定,中国企业和机构可以使用以下五种资金来源进行境 外投资:自有外汇资金、符合规定的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无形资产及投资者留 存境外的投资所获利润。同时,外管局取消对境外投资审查。新制度极大简化了中国企 业和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程序。

• 中国政府鼓励对外投资服务和政策演变 中国对外投资服务制度逐渐完善。“十五”计划提出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在金 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实施‘走出 去’战略创造条件。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服务内容着重强调了加强对境外投资 的协调和指导。2005年开始将服务体系分为(1)信贷、保险和外汇等支持手段,以及 (2)协调和指导这两方面的内容。“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 系。除了继续强调协调之外,还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十二五”规 划的建议中,关于服务体系的内容,除了“协调”和“风险管理”外,又增加了“加强 投资环境研究”和“维护海外权益”两方面的内容。 2000年开始,中国政府先后推出四项涉及促进境外投资的政府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 业“市场开拓专项资金”(2000 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2005 年)、“ 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2005年)、“纺织业‘走出去’专项资金”(2006年)。 这些资金的规模也普遍较小。1998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设立了四个基金,即中瑞 合作基金(1998年)、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2003年),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 资基金(2004年)和中非发展基金(2007年)。前三个基金的规模都非常小,中非发展基 金也只有50亿美元的目标规模。


中国对德和对美投资存量

17

近年来快速增长 根据不同数据来源,我们收集了多种中国对美投资数据,包括中国统计公报、美国经济 分析局和一些学者从下至上收集的资料。尽管绝对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无论用何种测量 类型,最近几年中国对美投资增长迅猛是非常肯定的。根据中国官方统计,中国对美投 资2003年为6500万美元,2009年增长至9.09亿美元。其它数据来源显示,2009年投资额是 官方数据的2倍。比如,Rhodium集团数据显示2010年投资额为52亿美元(见图6)。过去 十年,美国是中国投资最大接收国之一。2003年至2007年,美国在接收中国投资国家中排 名第四,仅次于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而后面2个地方更多的是基于避税目 的,而非投资目的)。据测算,2007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至少增长了3倍,2010年投资 额为110亿美元(见图6)。

图6:中国对美投资存量(单位:十亿美元)– 对比来自《中国对外投 资统计公报》、美国经济分析局和 Rhodium集团 中国投资监测数据库 的数据 12

商务部

10 8

经济分析局(头寸)

6

中国投资监测/ 亚洲协会

4 2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数据来源:2003-2010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经济分析局数据库; 中国投资监测数据库


18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对德和对欧洲投资与对美国投资相似。从1993年至2003年,中国对德国对外投资保持相对 稳定。但从2003年至2010年,存量增长了约五倍,从1.56亿欧元增长到7.75亿欧元(见图7) 。1998年至2010年,中国对欧盟投资存量增长迅猛,从3.68亿欧元增加到67.28亿欧元,特别 是2005年后(见图7)。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增长了450%以上。

图7: 中国对德投资存量和欧盟-27 (欧盟-15数据至2000, 欧盟-25数据 为 2001–2003 欧盟-27数据从2004年起),单位: 百万欧元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德国

欧盟

德国数据来源: 德国中央银行, Statistik “Zeitreihen“ (下载: 2012年4月30日). 注意: 德国中央银行境外投资包括外国投资者绿地投资、外国并购和 外国信贷或借款。欧盟数据来源:Eurostat, “ 国际收支统计“,(下载:

但是,虽然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欧盟投资增长迅速,但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投资在这些 经济体中依旧影响甚微。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投资接收国,2010年美国FDI存量高达2.58万 亿美元(CIA概况)。中国投资占美国引进投资的份额确实增长迅速:2003年至2010年增 长了5倍(见图8)。但中国在美国外国资本中依旧仅是极小部分。有学者认为,大量中 国投资通过香港启动平台(投资香港)流入美国,因此实际投资应大于所统计数据。但 是,即使算上香港对美投资,在最高峰时,中国大陆和香港投资之和依旧不足美国吸收 外国投资额的0.5%。 这与传统欧洲工业发达国家,包括小型经济体和日本对美投资对比 悬殊。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图8: 中国投资占美国总接收外国投资比例 (历史成本法头寸/存量)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2000

2001

2002

中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香港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BEA)

图9: 根据历史成本法2010年美国外国投资头寸投资国分布 加拿大 8.80%

香港 0.18%

法国 7.89%

其它 19.27%

中国大陆 0.13%

德国9.09%

日本10.98% 卢森堡 7.73%

英国18.46%

荷兰 9.26% 瑞士 8.21%

数据来源: 经济分析局 (BEA)

19


20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虽然中国对德和对欧投资增长迅速,但依旧占极小份额(见图10):从1989年到2004年, 中国投资占德国吸收外国投资存量比例约为0.05%。随后,中国所占份额逐渐提高。到 2010年,中国占0.15%,达到5225亿欧元(见表2)。增速醒目,但依旧落后于德国的主 要投资国,比如荷兰、卢森堡和美国。对欧盟投资也一样,2010年中国投资仅占欧盟吸 收外国投资总额2.964万亿欧元的0.23%(见图10)。另外,香港对德投资更是处于边缘地 位,小于对美投资。实际上,香港在德国的投资活动甚至小于中国大陆的投资(见图11 )。从整个欧盟来看,有略微差异。如果算上中国大陆和香港投资,在欧洲吸收外国投 资总量的份额也很小,在1%至1.6%之间(见附件中表8)。

图10: 中国投资占德国和欧盟总接收外国投资存量之比(欧盟-15数据至 2000年, 欧盟-25数据为2001–2003年欧盟-27数据从2004年起), %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德国

欧盟

德国数据来源: 德国中央银行, 根据Statistik “Zeitreihen“数据 (下载: 2012年4月30日)自行计算。注意: 德国中央银行境外投资数据包括外国投资者新投项目、并购项目和外国信贷或借款。欧盟数据来源: Eurostat, 根据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下载: 2012年3月15日)自行计算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图11: 中国大陆和香港对德投资存量 (合并直接(“unmittelbare”)和 间接(“mittelbare”) 投资) (单位:百万欧元)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国

香港

数据来源: 德国中央银行 Statistik “Zeitreihen“ (下载: 2012年4月30日). 注意: 德国中央银行境外投资包括外国投资者绿地投资、并购和外国信贷或借款。

• 中国对美对德投资特点变化 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美国和德国在行业投资和投资活动划分上各有不同。根据德国中 央银行的数据,包括绿地投资和并购,2010 年在德国只有 44家中国企业。这一数据太 小,德国中央银行未进行行业和投资活动划分。但是,德国外贸和投资署根据绿地投资 项目划分了行业和投资活动分布。另外,中国商务部最近公布的对外投资数据也显示出 中国对欧投资的一些趋势。商务部的数据没有划分具体的国家,但重点分析了德国。综 合所收集的数据,对比中国对德和对美投资,我们发现一些共同特点。

21


22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图12: 欧盟成员国流入投资存量: 中国和香港投资存量 (欧盟-15国数据 至2000年止,欧盟-25国从2001–2003年,欧盟-27国从2004年起, 单 位: 百万欧元)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国

中国

数据来源: Eurostat,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 (下载: 2012年3月15日).

以往,中国公司对美和对德投资通常是建立销售处和产品供应服务分支机构。近60%的对 德绿地投资在销售、营销和售后服务领域,2010年底 35%的中国对美投资在销售、租赁 和商业服务领域(MOFCOM等 2010)。 制造业是中国对美和对德投资的重要产业。2010年和2009年,制造业分别占对美总投资的 25.4%和41%(2010年,制造业占中国对外投资的27%)。2009年,制造业占中国绿地投资 的9%,这个数据可能并不全面,因为很多制造业投资是通过收购当地生产厂家实现的。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10年制造业占对欧投资存量的24.6%, 占总流量的33.9%。德国也 是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接收国之一。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中国对德和对美投资都着重于工业机械、汽车交通以及信息和通讯科技等领域。每年在 这些领域,对美投资存量都有变化,投资额也各异。但毫无疑问,这些领域是近几年吸 引中国投资最多的领域。特别是对工业机械领域投资最多,2009年为16.42亿美元,2010 年为10.28亿美元(中国投资观察, 2011)。在对德投资中,30%的绿地投资在汽车、工 业机械和设备领域。第二大行业是电子和半导体(16%),其次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包括软 件(13%,见图13)。 美国拥有丰富的资源,能提供德国无法提供的化石燃料和化工产品。近年来,中国对美 投资在化石燃料、钢铁和化工产业大型投资项目增多。特别是2010年,在这些领域的投 资占了中国对美投资的最大份额(见图14)。另一方面,德国吸引了大量中国再生能源 投资。虽然当前份额不大,低于2%,但近年来中国投资在这一产业投资增长迅猛。2在慕 尼黑中国再生能源投资者聚集的办公区域被称作“太阳能街”。 同时,大量中国对美投资流向金融服务业,2008年金融业占总投资额的46.1%,2009年为 15.5%,2010年为9.6%。2010年,中国对欧洲金融业投资存量占11.6%,而流量只有5.4% 。2010年,中国对德金融业投资排在英国、卢森堡和法国之后。

中国在汽车行业的投资 虽然中国汽车出口量依旧不大,但中国通过次发达国家的市场进入国际汽车市 场。中国主要目标市场有阿尔及利亚、伊朗、越南、叙利亚和埃及。为了增强在 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购买了专有技术。收购了全球生产商包括路虎、 萨布和沃尔沃等。另外,中国还收购了一些零件供应商。最大汽车零件供应商— 拥有4万员工的万象集团,拥有至少10家美国汽车配件供应商的股权,包括生产车 轴、传动轴、轮毂和转向系统。据目前所知,中国仅收购了1家德国汽车零件供 应商,即2007年福耀玻璃集团从海尔布隆收购Furmotec GmbH(详细信息见 Söhn 2010).

2 采访德国贸易和投资署

23


24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图13a: 中国在德投资项目行业分布 (2003–2009) 其它行业 3% 酒店、旅游、娱乐 1% 可再生能源 2% 交通、仓储物流 2% 汽车、工业、机械和设 备 30%

化工、塑料和纸张 3% 纺织 5% 商务和金融服务 5% 能源、矿产和金属 6% 医疗、医药、生物科 技 6% 消费品 (包括食品和饮料) 8%

信息通信科技和软 13%

电子和半导体 16%

数据来源: fDi Markets, 2010年10月 注意:境外直接投资项目指新建和扩建投资项目,不包括并购项目。

图13b: 中国对德投资业务分布 (2003–2009) 物流、流通和交通2%

其它 4%

设计、开发和测试 3% 零售4% 商业服务4% 制造 9%

总部 18%

数据来源: fDi Markets, 2010年10月 注意: 境外投资项目指新建和扩建投资项目,不包括并购投资。

销售、市场 和支持服务 58%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图14: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单位:百万美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其它

2003

2004

2005

2006

信息科技

金融和商业服务

2007

2008

工业机械 消费品

数据来源: 中国投资监测数据库, Rhodium集团

清洁能源

2009

2010

化石燃料和化工 航空、汽车和交通

http://www.rhgroup.net/china-investment-monitor/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私人投资者对美投资多于国企投资者。比如,“中国投资监 测”发现2009年私人投资交易为40宗,2010年为45宗,而政府投资的交易2009年为14 宗,2010年为45宗。但是,政府投资规模大于私人投资。2010年,政府投资交易平均规模 为2.62亿美元,私人投资仅为1500万美元。

绿地投资和并购 中国对美投资形式日益多样化和成熟。以往,中国公司看重绿地投资,但并购能帮助公 司快速获得当地技术和市场,并购已经在中国对外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25


26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图15: 绿地投资和并购 绿地投资图 35

1600

30

1400 1200

25

1000

20

800 15

600

10

400

5 0

2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

绿地投资交易金额 (单位:百万美元)

绿地投资交易量 并购图 40

6000

35

5000

30 4000

25 20

3000

15

2000

10 1000

5 0

2003

2004

2005

并购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投资监测数据库, Rhodium集团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

并购交易金额 (单位:百万美元) http://www.rhgroup.net/china-investment-monitor/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并购投资额从1999年的6000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2亿美元,占中国总对外投资的 54%。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都增长迅猛(见图15)。截至2011年第 三季度,中国公布对美绿地投资项目147个总资本支出32.6亿美元。并购投资额增长瞩 目。2003年,美国并购交易额达1.32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增长到49亿美元。中国 在美并购交易平均大于新建交易(见图16)。 我们没有找到中国对德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的具体数据。但2010年底和2011年初的初始数 据显示,中国对欧投资战略似乎发生了改变。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中国公司和银行 在欧洲投资了640亿美元于新建项目、并购、以及贸易和合作协议。虽然这些数据包括多 种商务活动,而不仅是直接投资,其增长速度依旧惊人。640亿美元的投资额意味着“自 2008年初以来,过半数投资和贸易流向欧洲”(Godmen 和Parello-Plesner 2011, 4)。Godmen 和Parello-Plesner因此得出以下结论:“不可否认,这些数据包括软贷款和已经签署但尚未 实施的交易,因此数据有可能高估。但并购规模表明,美国和欧洲突然间已经超过亚洲 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入国。”

图16: 每宗交易平均交易额 (单位:百万美元)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3

绿地投资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并购

数据来源: 中国投资监测数据库, Rhodium集团

http://www.rhgroup.net/china-investment-monitor

2011

27


28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中国投资, 就业和增值影响 有关中国投资对德国和美国的影响,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投资在德国和美国经济中仅发 挥微弱的作用。如果中国对德和对美投资存量快速增长,但所占份额不大,中国投资对 两国的影响也甚微。 在德国,中国投资作用微弱但重要性日益增强。同样,外国投资者拥有公司的数量、就 业人数和销售额也是如此。根据德国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2010年外国投资者在德国开办 企业14,000家,只有44家企业是中国投资者投资的(见附件表格1)。这14,000家企业共聘 用250万员工。中国投资的44家企业共聘用3,000名员工(见附件表格2)。2010年,所有在 德外国投资企业销售额为1.26万亿欧元,中国公司销售额为15亿欧元(见附件表格3)。

图17: 中国投资和日本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左轴为中国,右轴为日本 700

5.0 4.5

680

4.0

660

3.5

640

3.0

620

2.5 2.0

600

1.5

580

1.0

560

0.5 0.0

中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日本

单位: 千 数据来源:经济分析局

http://www.bea.gov/international/di1fdibal.htm

2008

2009

540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图18: 统计和估计就业人数对比 (单位:千人) 25

20

15

实际 计算

10

5

0

2002

2003

2004

2005

数据来源: 经济分析局统计就业数据

2006

2007

2008

2009

http://www.bea.gov/international/di1fdibal.htm

图19: 增值 (总产量; 单位:百万美元) 400

90000

350

80000 70000

300

60000

250

50000 200 40000 150

30000

100

20000

50 0

10000 2002

中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日本

数据来源: 经济分析局

http://www.bea.gov/international/di1fdiop.htm

2008

2009

0

29


30

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存量

因为中小企业在德国发挥重要作用,德国中央银行统计数据低估了在德外国企业的数量 和其雇员数量。因此,我们增加了其它来源的一组数据,该组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小于 300万欧元的公司。根据此定义,中国投资者在德国投资了700家企业,聘请了6,600名雇 员(见表1)。其他专家甚至认为在德国中国投资公司达1,000家,不包括中餐馆和旅行社 (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2009,11)。但是,即使扩大投资的定义,中 国投资项目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依旧十分小。2003年以来,单项投资项目创造最多就业人 数为100人(见附件表4)。 同时,中国投资对美国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一样。美国贸易署估计每50万美元的中 国投资将直接或间接增加10个新工作岗位。根据此计算,中国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将 略微大于BEA的报道(见图18)。用此标准对比可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同增加投资额一 样,中国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呈上升趋势。但此数据与其它投资伙伴和2009年美国 附属外国公司创造的共520万个工作岗位相比,依旧微不足道(见图17)(美国商务部数 据)。与就业情况相类似,中国投资所创造的价值保持了10%的年增长率,但对美国整体 经济贡献微弱(见图19)。

表1: 2010年在德外国公司和雇员 国家

公司数量 (约)

雇员人数 (约)

荷兰

8000

476000

美国

6200

741000

英国

5200

303000

法国

3700

328000

瑞典

1300

151000

西班牙

1100

71000

日本

980

95000

俄罗斯

950

4600

中国

700

6600

加拿大

390

18700

波兰

370

4700

印度

280

13000

捷克共和国

250

2100

韩国

125

4700

数据来源: 德国贸易和投资署, 德国主要投资伙伴– 中国,柏林/波恩 2011, p. 12.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如前所述,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国管制政策的放松和国内良好经济发展势 头。但是,美国作为中国投资的主要投资国却不是偶然的。美国拥有开放和极具吸引力 的商业环境。美国的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吸引力指数排名第一(德国第十),科尔尼信 心指数排名第二(德国第五),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创新力竞争力排名第四(德国排第 五),世界银行2010经商便利报告排名第五(德国第二十二)。对于寻求扩大当地消费 的公司来说,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劲的消费者市场。对于寻求技术创新的公司来说,全球 34%的研发中心设在美国,以及拥有50%全球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OECD)。 这些条件为美国吸引海外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9/11事件后,美国不断调整国 家安全政策,同时努力确保市场开放。这就产生了一系列吸引海外投资的鼓励政策的出 台,以及确保国家安全的新规定。 根据《2002年贸易法案》,美国政府公布商务目的名单,明确其接收国外投资政策。名 单旨在指导美国商务谈判人员减少或消除妨碍外国投资人为或贸易扭曲壁垒。《法案》 明确了八种方法,减少投资障碍、明确政策标准和改善争议处理(Jackson 2010)。 2007年,在国际贸易管理署的领导下,布什政府推出了一项新投资美国计划。2011年6 月,此计划与奥巴马总统的“选择美国”计划合并。当下主要的美国政府机制是通过促 进业务查询和为投资者提供政策指导,来吸引外资。消除商务质询为投资者提供政策指 导。“投资美国项目”在美国国务院、农业部、国家安全和环境署机构间发挥协调监督 作用。该项目也举办某些活动,宣传各州投资计划。比如,该项目发布了联邦投资优惠 和计划指南,包括清洁能源生产税收优惠,中国英利能源公司享受了450万美元的税收优 惠。该项目还在路易斯安那州举行了吸引投资活动,和中国公司见面。路易斯安那州将 中国公司视作重要投资者(投资美国)。 德国吸引外国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创造就业、有利于德国境外投资,出口和金融机构。 应对德国人口结构改变,培养后继优秀企业。因为德国本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向外 国投资者开放对实现互利互惠特别重要。若德国控制海外投资特别来自某些国家,比如 中国,

3 《法案》明确了8种方法,包括减少或消除国民待遇原则之例外情形;自由汇转投资资金;减少或消除业绩要求,强制 技术转换和其它不合理障碍妨碍投资设立和运作;建立征收标准和征收补偿标准;建立公平和平等待遇标准;提供有 效程序解决投资争端;改善政府和投资者争端处理机制;以及确保纷争解决机制最大程度的透明化。

31


32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那么受限制的国家也会限制德国的出口。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对于 以出口导向型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意味着高成本(见Dohse 2011)。因此,为更好进入外 国销售市场,德国对来自中国的投资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同时,即使德国未陷入债务 危机,但融资也不容易,特别在当前欧债危机的环境下。因此,像中国这样财力雄厚的 伙伴在近几年特别受欢迎。 为了支持外国投资者,吸引海外投资,德国政府建立了一个专门组织“德国贸易和投资 署”,是联邦德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机构。该机构负责宣传德国的商业和科技实力,向外 国投资者介绍投资机会。德国贸易和投资署支持国际公司进入德国市场以及建立企业, 这样可以增加德国就业机会。为实现此目的,机构秉承公平待遇原则:无论投资者或其 投资规模、投资行业、或来自哪个国家,每个投资者享受同等待遇。德国的接收外国投 资政策平等对待每个投资者。德国投资法明确表明德国投资政策不针对任何国家。 虽然德国对国外投资不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但德国东部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出 的“新地区”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投资补贴、减税、完善基础设施、金融补贴等)。无 论德国或外国投资者都有权享受这些优惠,中国投资者在这项政策中受益匪浅。2011年 7月,中国的纷美包装有限公司(前身为泉林包装)在哈雷(Saxony-Anhalt)建立了生产 车间,投资额达5000万欧元,2013年年底新增110个就业岗位。在众多原因中,SaxonyAnhalt政府的资助是促成这项投资的主要原因(Expo Real 2011)。对比整个中国在德投 资,此项投资规模较大(见表2):2010年,此投资存量为7.75亿欧元,约占中国对德投 资总额的6.5%。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表2: 德国境外投资存量 (合并直接(“unmittelbare”)和间接投资 (“mittelbare”) 投资来源地区/国家

2009境外投资存量 (百万欧元)

欧洲

440019 荷兰

121925

卢森堡

77206

英国

44931

法国

44523

北美

51270 美国

49096

加拿大

2174

中美洲

3607

南美洲

283

亚洲

24015 日本

14541

韩国

4060

伊朗

1337

沙特

1023

中国

775

其它国家

3335

总计

522529

数据来源: 德国中央银行, 2012, p. 48–54. 注意: 德国中央银行境外投资统计包括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新建 项目、并购和外国信贷或借款。

案例分析: 杜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德国比勒菲尔德) 始建于1860年,杜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是位于东威斯特法伦地区的一家中型缝纫 机生产商。2005年6月30日,中国上工申贝集团认购了其大部分股权。在经历数十 年不断裁员,比勒菲尔德厂员工人数从约2,500人下降到450人。中国投资者收购 此家公司的目的在于希望长期占领欧洲市场,以及进入世界缝纫机市场。希望凭 借德国品牌的知名度而增加销量。另外,上工申贝集团缺少国际经营的经验,因 此,希望借助杜克普阿德勒公司的国际化管理提升自身实力。之前员工们担心因 并购而失去工作,实际上,比勒菲尔德厂没有减少一台机器,员工们也没有失去 工作。3年来,员工数量从450人增加到550人(详情见Sohm, Linke和Klossek 2009, p. 16 to 19 以及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2009, p. 12)。因此,这项 投资让双方同时获利:中国投资者和德国工人。

33


34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美国和德国境外投资法规和担忧 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也更加严格。其中,美国外国 投资监管机构—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被广泛关注并时常引起争议。CFIUS的 根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国防制品法》。《1950年国防制品法》第721条款《埃克森—弗 罗里奥修正案》于1988年被采用,主要用于应对日本在美投资。该法案给予总统权力, 可以阻止任何拟进行或进行中的有可能妨碍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国收购或兼并。但该法案 并未明述总统应采取什么样的适当行动,对国家安全也未明确定义。911袭击后, 国会 通过了《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 of 2001)。某些行业被确认为对国家安全至 关重要的行业,包括电信、能源、金融服务、水、交通和某些虚拟和实体基础设施服务 (Jackson 2010, 6)。国会阻止了迪拜环球港务收购半岛东方轮船公司,该公司是一家英国公 司,其美国分公司经营数个重要美国港口。CFIUS批准收购交易后,国会以国家安全的名 义投票否决了该交易,总统则威胁否决国会的决定。2006年底,布什政府向法国公司阿 尔卡特收购美国朗讯科技投资项目施加额外条款,而使境外投资审批发生重大变化。若 投资公司违反国家特别安全规定,CFIUS可以在任何时候重新审核该交易,取消以前的批 复。2007年,《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被实施,明确规定CFIUS审批过程和关 键国家安全审核要素,加强国会对境外投资的监督(Fagan 2008, 10)。此法案也改变了原先 对外国投资无害的预先假设,要求CFIUS调查所有由外国人持有或由外国政府控制的境外 投资项目,无论其商业性质(Jackson 2010, 11)。 CFIUS对中国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航空技术公司欲收购Mamco制 造公司,一家西雅图飞机部件制造商。该收购被CFIUS认为有重大国家安全风险,因此被 美国总统布什否决。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以185亿美元的现金购买美国石油公司优 尼科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受到CFIUS严格审查,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和政治考虑,该 交易受到国会的强烈抵制。最后中海油退出了竞标,其出价比最后赢得投标的雪佛龙公 司高出10亿美元。2009年,中国电信巨头华为也未能说服CFIUS,并购美国网络设备制造 商3Com,以及2001年未能收购服务器科技公司3Leaf,这些交易均不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 的威胁。像这样中国公司失败的投资案例很多,集中在能源和资源、银行或高科技领域 (Rosen和Hanemann 2011)。这些案例使得中国投资者认为,中国投资者在美国受到不公平 待遇,中国的并购交易受到最严格的审查(Fagan 2008, 9)。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媒体对CFIUS对中国投资审查所引起的争议给予了极大关注。但是值得指出的是CFIUS 仅有权调查外国投资者控制或购买大部分现有美国公司的股权,但无权监控绿地投资。 另外,CFIUS并不是基于国家安全对境外投资进行监管的唯一机构。比如,建立于1993 年的“美国国家工业安全项目”负责保护美国政府所委托的承包商、被许可人或受让人 持有的有关国家安全的工业信息的安全。2006年,由国防部官员代表组成的战略物资保 护联合会成立,负责审核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物资,向总统建议保障重要物资供给的战 略。其建议可以阻止任何与重要物资相关的外国投资,比如某特种钢材(Jackson 2010, 8)。 另外,出口控制法规也可以影响美国某些行业的外国并购投资。比如,商务部颁发的《 出口管理条例》规定“双重用途”的物资限制向中国出口。国务院颁发的《国际武器运 输条例》规定出口或转口“出口或运输军品管制名单”上的物品到中国均是违法行为。 财政部所管辖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负责各种制裁项目,规定任何在美外国公民或海外 美国公民与制裁国家进行贸易或金融财务交易均是违法行为。这些规定使得中国在美投 资更加复杂,中国很多出口业务受制于此规定,很多当前中国的贸易伙伴是受制裁的国 家,比如缅甸、古巴和伊朗。所以,但中国企业想收购美国公司或从事绿地投资于与前 述规定相关的某些敏感行业,就会受到美国当局的严格审查。 美国对中国投资的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中国企业为中国政府所有或公 司负责人有军方背景,若投资涉及某些美国高科技行业(比如航空)

35


36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这是美国主要担心反对的方面。第二个担忧是在某些行 业,比如电信,中国公司可能会渗透入美国政府或国防系统搞破坏。第三方面的担忧是 中国公司可以控制对美国国家安全有影响的核心能源,比如石油。最后的批评声音是中 国获得超廉价贷款,在美国市场上和美国公司形成不平等竞争。比较国有企业,对中国 私营企业的质疑可能会少点,但中国私营企业也被视作获取美国知名品牌的掠夺者。在 实际中,某些担忧有更多的理由。 很多美国专业人士意识到新增中国投资对美国经济的好处。有人责备美国政治对境外投 资审查的干涉,是为了保护经济竞争中的某些特别利益或用“保卫美国”的方式捍卫 国家安全。他们建议需要一个更开放、排除政治影响的投资环境欢迎中国投资(Rosen和 Hanemann 2011)。也有人认为,增加的中国投资是为美国投资获得更多中国开放市场的 必要和互惠条件(Graham和Marchick 2006, 130)。同时,媒体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遭遇困 难的大量报道也造成中国投资者觉得中国投资是不受欢饮的。各种投资争议也被大肆宣 传,成为两国高层会谈的重要话题。2011年中美安全和经济对话中,中国官员要求美国 以欢迎的态度对待中国投资,特别是平等对待中国的国有企业。4 抵制境外投资常见的一种看法是,外国投资者接管公司会对原公司的生产和就业产生负 面影响。实际上,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这种担心是毫无道理的。通过对德国的研究发现, 外国投资者收购公司对原公司并无任何实质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这也同样 适用于任何工业化国家(见Gorg 2011)。比如,根据永安会计欧洲投资监测,2010年境外投 资在德国新增12,000个就业机会(Ernst & Young 2011, p. 16)。因此,德国并不担心中国的投 资。同样也适用于欧洲。根据《欧洲投资监测》,境外投资在欧洲创造了137,000个工作 岗位(Ernst & Young 2011, p. 16)。在一篇关于欧洲国际投资策略的文章中,欧盟委员会阐述 说,“相反,大量流入欧洲的投资,投资状态良好,在提供就业、优化资源分配、科技 和技能转化、增强竞争力和促进贸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欧盟成员,像世 界上其它国家一样,致力于吸引外资”(欧盟委员会 2010, p.3)。

4 在2011年5月举行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上,包括商务部部长和副部长等中国官员提出此问题。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但是,2007年德国对是否需要保护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种争辩起因是中 国宣布将部分中国外汇储备转换为主权财富基金。在2007/2008年经济年报中,德国经 济学家委员会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阐述此问题,最后决定不需强化在德投资控制。数月 后,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篇报告《主权财富基金—欧洲统一的方法》。该报告得出相似 的结论。主要结论是“有关主权财富基金涌现了各种观点。有些人建议,欧盟效仿美国 的做法,整个欧洲统一的审查机制或对非欧盟国家采取“黄金股份”的机制。这些建议 将会发出一种错误的信号——欧洲违背其开放投资的体制。这与欧洲法律和国际协议相 违背。因此,欧盟委员会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促进互惠国之间的合作。主权财富基金及其 赞助国共同建议一系列原则保证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责任感。“为 保护公共政策和公共安全,欧盟及其成员国已经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跨境 投资,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可能引起的风险或挑战”(欧盟委员会 2008,p. 7-8)。总 之,无论德国或欧盟均未加强对主权财富海外投资的限制。 德国对境外投资的政策主要基于3部法律:《欧洲条约》、《德国国际贸易和收支法》以 及《双边投资条约》(见Hirdina和Jost 2010, p. 4)。 作为欧盟成员,德国的境外投资政策基本沿用欧洲条约的框架。如前所述,欧盟委员会 认为,境外投资对欧洲的就业、生产力和可持续经济增长都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欧洲的 发展。因此,欧盟委员会接收境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见欧盟委员 会和欧洲议会2011, p. 5)。《欧洲联盟运作条约》第206条和207条是欧盟接收境外投资政 策的主要法律依据。根据这些条款,境外投资是欧盟独有优势。2011年3月欧洲议会的一 份报告,对欧盟未来境外投资政策提出了建议,所建议政策的四个主要原则是(见欧洲 议会,p.7-12):

37


38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 吸引长期投资,吸引境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就业和经济发展。 • 保 护投资者,是投资协议的重要内容,包括消除歧视、公正公平对待、防止直接或间 接征收。 • 同 时,欧盟也要增强实力,防止侵略性境外投资。欧盟委员会可以根据每个案例,决 定需要特别保护的行业,不包括在未来协议中。这些行业对国家安全有战略意义以及 敏感行业,比如文化、教育和公共卫生。 • 可 持续性投资,是欧盟议会建议欧盟未来境外投资政策应该鼓励的方面。可持续性指 环境和高质量工作环境。 《德国国际贸易和收支法》是监管境外投资的主要法律。至2009年,德国仅限制在武器 制造方面的外国投资。外国资本投资此类公司需要批准,此项申请可能会被联邦经济部 为保护国家安全或德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或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的名义而禁止(见Thal and von Eyb 2011, p. 4)。2009年4月,德国颁发了境外投资法规修正案。根据此修正案,境外投 资只有在公共次序和安全受到威胁,以及外国投资者持有该公司至少25%投票权该投资者 来自欧盟及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和瑞士时才可以被禁止(见Thal and von Eyb 2011, p. 4)。在此背景下,德国和美国一样,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非常宽松,未指明特别需要审查 的行业(见 Marchick and Slaughter 2008, p. 37)。除这些规定外,没有特别限制。没有对来自 中国或主权财富基金的境外投资由任何限制。实际上,大部分公司拥有的主权财富基金 少于25%。另外,德国无意拒绝境外投资。因此至今,德国政府尚未使用此法规禁止中国 投资者并购德国公司(见Söhn 2010, p. 531).


解读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所采取的政策

另外,《双边投资保护协议》是德国境外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总体来说,该条约 是为了吸引和促进海外投资。2005年8月,中德两国签署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国鼓励 和互惠保护投资协议》。该协议为缔约方见的投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最重要的条款包 括条款2(促进和保护投资)和条款3(投资待遇)。这些条款明确规定,双方“应该鼓 励缔约方在另一缔约方境内进行合法的投资活动”,“任何一方的投资者应受到另一方 的保护”,“任何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武断或歧视的措施,妨碍另一方的管理、维护、使 用、享有及处置其投资”(条款2)。另外,德国和中国同意“一方的投资者应在任何时 候在另一方境内享有公正和平等的待遇”,以及“任何一方给予另一方投资及活动的待 遇应等同于本国投资人的待遇”(条款3,将Bundesgesetzblatt 2005, p. 734)。虽然此双边 协议是为了保护德国在中国的投资—特别是在征用时获得及时、足额和高效的赔偿,也 同样保护中国在德国投资享有公平或公正的待遇(见欧盟委员会2010,p5)。 鼓励两国相互投资公正的待遇在2011年6月底在柏林召开的中德政府咨询会上再次被明 确。在此次会议上,中德签署了相互鼓励投资宣言。双方表示欢迎中国公司对德投资, 旨在增加德国就业,进入德国和欧洲市场。另外,双方考虑建立“一站式”服务方便投 资。(见 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11).

39


40

可能挑战和未来发展

中国投资数量和未来发展 虽然中国对德对美投资已经引起高度关注,但中国投资仍不足两国总接收境外投资的 0.2%。 这种情况与这三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符。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 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对美对欧洲投资将快速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发展趋 势意义深远,特别是对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金融机构将继续 去杠杆化,对于那些陷入债务危机正在复苏的国家,中国投资将发挥更大潜能和作用。

数据收集 中国、德国和美国三方都缺乏详细的数据。首先,中国对美投资的绝对数差异非常大( 见图6)。一种解释是美国仅记录直接投资来源的数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未计算中国通过 其它国家进入美国的投资。全部季度和年度数据统计仅包括公司资产、年销售额或年净 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的公司。其它数据计算,比如中国投资监测采用从下至上的调研方 法,包括某些投资被美国经济分析局忽略的投资项目,因此两者数据相差很大。但是, 中国投资监测仅包括2003年以后中国对美投资项目,中国官方数据也只采用这段时间。 至于德国数据,最重要的官方数据来源是来自德国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我们分析也以 此数据为主。但是,这些数据未包括资产小于300万欧元的投资公司。鉴于中小企业在德 国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必要将资产小于300万欧元的投资公司纳入分析。同时不同机构收 集境外投资数据着重点不同,使得无法对比行业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比如,德国投 资和贸易署收集数据,着重于中国绿地投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能创造就业,其对国家 排名是根据项目数而不是投资额。根据这种计算,2010年德国比美国吸引了更多中国投 资。因为不同国家间缺少统一数据,使得对比分析中国对美和对德投资幅度和特点非常 困难。随着中国对工业发达国家投资的增加,解决这一问题更显意义重大。


可能挑战和未来发展

美国和德国对中国投资采取的不同态度 美国和德国在对待中国投资态度不同,特别在某些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比如电信。对 比美国的严格控制政策,德国似乎并不担心境外投资对国家安全的负面影响。与美国不 同,德国境外投资管理没有多少限制,尚未发生投资否决案例。根据经合组织境外投资 限制指数,德国比美国更开放,在开放性方面排名第8名。2010年限制指数采用4种测量 指标对48个国家进行了对比。这4个标准是:外国资本限制、审查和批准条件、对关键人 士要求和其它对外国公司运营方面的限制,比如购买土地的限制以及利润和资本汇回国 内的限制等。美国排名第33(详情见Kalinova, Palerm和Thomsen 2010)。 因为德国和美国所采用的不同监管政策,以及安全考虑和对敏感行业的控制不同,中国 企业在美国和德国的投资发展和待遇大为不同。美国对待中国投资缺乏透明度,中国 高层已经注意到此问题。2011年5月,中国商务部长公开质疑美国投资审批程序的公正 性。“即使被拒绝的案例是少数,美国的做法已经吓跑了拟打算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 业。我们希望美国政府和调解机构清楚告诉我们哪些方面我们是可以投资的哪些领域我 们是不能投资的”(财新新闻2011)。这样的投诉在对德投资上却很少听到。

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 CFIUS的审批程序缺乏透明度—特别对禁止投资行业缺乏清晰的定义或缺少一套可信的标 准指导评审—给投资者造成巨大困惑,限制了一批对双方都有益和互惠的中国投资。媒 体对CFIUS否决投资案的宣传也造成一种负面宣传,美国不欢迎中国投资。2008年至2010 年,CFIUS共调查313项投资,其中,包括16项中国兼并项目,91个英国项目。可以看出 中国公司受到严格审查,在同一时期日本审查数目和中国相当,而荷兰和芬兰加起来还 少于中国(CFIUS 2011 18),而这些国家对美投资量都远大于中国(见图9)。

41


42

可能挑战和未来发展

即使这样,大部分中国投资还是通过了CFIUS审查未发现任何问题。虽然2005年中海油未 能收购优尼科公司,但2009年成功收购墨西哥湾海上油田,2010年成功完成数十亿美元的 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投资。同样,华为未能收购网络制造商3Com,但CFIUS批准联想收购 IBM个人电脑业务。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功获得CFIUS批准,收购美国飞机制 造商Cirrus公司。 美国对中国投资战略思想不明确。中国投资者并不是清楚地知晓哪些行业的投资是受欢 迎的,哪些是禁止的。同时,某些对中国投资的质疑是带有政治目的。比如,50名美国 国会钢铁连线的成员要求CFIUS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发展公司14%股权的绿地 投资项目(Visclosky 2011),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此项目会造成美国工人失业和国家安全 问题。但是,这项绿地投资并不是CFIUS的管辖范围,CFISU只负责审查并购项目。这项 投资预计将新增1000个建筑工作岗位和150个长期工厂工作岗位(Zhang 2010)。这与德国欢 迎任何以新增工作岗位或稳定就业为目的的外国投资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 同样,很多中国国有企业具备海外并购的实力,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发现国企身份是他们 进行海外投资的一个大障碍,投资国怀疑其投资动机。美国质疑中国国企拥有不平等的 竞争优势,这与20年前质疑日本大型企业得到政府支持一样。那些担心日本公司可能摧 毁美国经济的担心最后证明是毫无根据,现在这些大公司在美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为其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价值(见图17-19)。中国国企和大公司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 力军,某些大公司的发展背景与中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必要澄清中国国企的 构成和性质,并取得一致认同。同样,随着中国私营企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私营企 业参与海外投资,在投资监管方面,他们应与国企区别开来。


可能挑战和未来发展

即使并购投资非常成功,中国国企在对德和对美投资中遇到各种挑战,包括与当地企业 融合的困难,最终导致各种并购运营问题和投资失败。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 调研,中国境外投资面临一系列困难,包括缺少融资能力、信息不对称、缺少国际人才 和中国政府政策支持(见表3)。这些挑战是中国未来增加境外投资的最大障碍。

表 3: 中国海外投资主要障碍 障碍

占企业经历问题%

融资能力不足

62.395 %

信息不对称

35.93 %

缺少国际人才,包括外语人才

31.19 %

缺少中国政府政策支持

27.37 %

企业领导没有自主权

25.54 %

缺少海外投资扶持政策

24.77 %

投资过程中管理方法差异和文化差异

24.01 %

投资国高壁垒

20.64 %

严苛的中国外汇管理制度

15.44 %

复杂的中国贸易和投资规定,延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13.91 %

投资国对中国企业缺少信任

11.93 %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与研究中心调研数据

德国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投资接收国吗? 在吸引中国投资方面,美国面对来自像德国这样其它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作为吸引境 外投资最大投资流入国,美国缺乏动力和紧迫感变革当前的投资环境。而德国有可能凭 借其对中国投资宽松的政策,而代替美国成为中国投资最大流入国。随着中国海外投资 不断增加,美国和德国经济对中国投资的依赖,这样的改变意义重大。当前,中国对美 投资大于对德投资,然而,有证据表明德国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在德国外 国直接投资项目数量方面,中国近来已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德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 达827个,其中中国投资158项,美国投资110项,瑞士投资91项(见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 署2012)。德国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加强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对中国投资更开放, 德国产品和科技享有与美国一样的声誉,对比美国,德国单位劳动成本更低,实际资本 收入税更低。

43


44

可能挑战和未来发展

30多年来,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公布世界竞争力报告,以对比不同经济体的生产力和 竞争力。2005年以来,全球竞争力指数包括12个指标,从机构设置、基础设施、教育到 市场效率、市场大小、科技实力和创新等各种方面。2011-2012年全球竞争报告评估了 142个国家。根据该报告的评比结果,美国和德国竞争水平相当:1-7个级别中,7是最 高竞争力,美国总体得分为5.43,排名第五,德国总体得分5.41排名第6。但近3年来, 美国排名显著下滑,德国排名则保持上升(见图20)。2001年,德国排名第17位,2003 年和2004年第13位,2006-2007年排名第7位,现在排名第6位。另一方面,2001年至2009 年,美国均排名第一或第二。2010-2011报告中,美国第四,在今年报告中排名第五5。 全家竞争力排名是一个国家投资吸引力的风向标。若当前美国和德国排名趋势继续下 去,德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对境外投资更具吸引力的国家。

图20: 美国和德国全球竞争指数 5.59

5.37

2009

5.39

5.43

5.41 5.43

美国 德国

2010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5 详细内容见世界经济论坛2011, 特别是14页-24页, 184-185页,以及362-363页

2011


可能挑战和未来发展

另外一个有利于德国的条件是过去15年单位劳动成本的下降。自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 一直是个高工资国家,但新千年初期以来,德国工资增长明显慢于其它发达国家。各种 工资限制规定是导致德国单位劳动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也减弱了德国工会的谈判力 度。1990年,工会有1100万成员,到2011年,此数据下降到615万。另外高失业率也是工 资下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6年,德国失业率保持在9.5%至 11.5%。仅在2007年有所下降至7.7%,2011年为7.1%。因此,从1996年至2008年,单位劳 动成本保持稳定。单位劳动成本用指数表示(2000年值为基数=100),从1995年至2000 年,德国单位劳动成本仅增长五个百分点。对比之下,美国单位劳动成本在同一时期几 乎增长了30%(见图21)。所以,在劳动成本方面,德国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图21: 各国不同时期单位劳动力成本 (指数: 以2000年=100为基数单位劳动成本)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经合组织 数据来源: OECD, 根据劳工研究学院 (IZA), 波恩数据自行计算。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45


46

可能挑战和未来发展

同样,德国税收比美国更有优势。2000年,德国企业税高达50%以上。2001年至2007年, 企业税为40%,2008年下降到30%。美国企业税保持在40%(见图22)。虽然当前美国拟 将企业税率下降7%,但美国综合税率还是高于德国,在实际税率方面也是如此。德国 资本收入实际税率也大大低于美国 6。一项调研研究1995年至2007年15个国家的实际税 率,Mathias Trabandt和Harald Uhlig发现这些税率在32.9%至38.3%之间,平均在36.4%。德 国税率在21.6%-27%之间,平均税率23.4%(见Trabandt和Uhlig 2009,见附录图9)。

图22: 对比主要FDI流入国企业税 60 50 40 30 20 1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Proposed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数据来源: The Guardian Datablog

最后,德国凭借其在欧洲的中心地位和欧盟经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德国对于希望打 入大欧洲市场的投资者极具吸引力。

6实 际税率是指考虑所有税收因素后的综合税率,比如法定税率、税收减免和税收抵扣。不同经济活动的实际税率的计算 是总税款除以某项目(比如资本)作为课税基数(比如国民账户的资本收入,详见欧盟委员会 2011,p. 392)。


未来发展建议

首先,实证研究证明境外投资会导致就业减少的论断是毫无根据的。相反,境外直接投 资为大多数工业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三国的官员和企业家们需要为中国投资建立一个正 面的形象,同时,美国和德国领导人应发出强烈信号欢迎中国投资者。 其次,建立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以便中国投资者了解投资环境,这需要美国、德国和 中国贸易促进机构进一步加深合作。增强信任,鼓励中国投资,促进对各国不同经济和 社会管理模式、治理概念和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沟通非常重要。 • 美 国政府应该扩大联邦政府的作用,吸引境外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直接的交流 平台。美国很多州政府已经制定了各种贸易促进计划,而一直缺乏一种联邦政府级别 的合作机制整合各种鼓励境外投资政策。近年来,“选择美国”计划可以看作是建立 这种合作机制和增加预算的第一步。吸引投资计划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以加强各州之 间的合作与境外投资者之间的联系。美国政府可以加强美国跨国公司和其中国合作伙 伴间的交流,通过采取合作措施,帮助和指导外国投资者在美国的运作。 • 中 国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对外投资促进机构,在德国和美国建立分支机构,支持中国投 资者。该机构可以帮助中国投资者更好理解美国和德国商务、法律和政治环境的差 异。比如:中国投资者应协调国会在投资政策制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志投资美国 的中国企业需要更好了解美国立法和行政机构在制定境外投资政策中相互影响的作 用,特别是立法机构比行政机构自主权更高。中国企业应采取更积极的战略对待国 会,现有在美公司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美国政府也需要向投资者 提供一个更好的机制,帮助投资者了解立法机构的职责和作用。同时,中国投资者应 根据熟悉美国和法国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资源。这有助于让中国公司遵守当地法律,保 护其长远投资。

47


48

未来发展建议

• 中 国政府和公司应明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与政府的关系。国有大型企业是中国境外 投资的主体,也是接收国的担忧所在。明晰国企与政府的关系对中国投资在美国和德 国建立信任获得支持至关重要。同时,中国应该制定政策,支持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 企业的境外投资(比如提供政策信息、放松资本控制等)。这可以帮助扩大投资范 围,促进中国与目标市场间的跨境投资。 第三、美国、德国和中国应进一步明确各自投资市场的各种规定。 • 三 国应合作建立一个公认标准,提供可比较的数据。如同公认会计准则一样,三国需 要公认的境外投资统计数据。随着中国境外投资的增加,因为三国缺少统一的境外投 资的数据,从而无法进行准确和有效的数据分析,有可能导致制定欠缺或错误的政 策。 • 德 国应减少来自公众对控制主权财富基金的压力。主权财富基金引发一场大争论,在 各自辩论中,有人建议要求严控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德国不应采纳这样的要求,因 为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限制有悖于开放的投资机制,开放投资对德国至关重要。另 一方面,德国需要谨慎对待有关在欧盟建立一个类似CIFUS的机构的建议,因为这样的 机构无法从应得利益中消除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在欧洲。 • C FIUS应该制定并公开战略行业名单和投资目的指南,增加安全威胁的可信度。尽管有 极端案例,现实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并购并无安全风险。CFIUS应加速制定 审核标准,避免耽误安全的投资项目。重点应放在行业分析—关键要素包括行业聚集 度和准入困难—既要保护国家安全,又要在审核中避免仅根据投资公司的来源国进行 判断,消除政治对审查的影响。最后,三国应该运用双边及多边渠道改善投资环境。


未来发展建议

• 美 国应该消除监管障碍,积极改革签证规定、税收政策和报告要求。为获得境外投资 的好处—包括增加和改善就业—美国应放宽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吸引更多投资。当前 重启双边投资保护协议谈判,可以视作改革监管环境,提高可信度的一个出发点。 • 各 国贸易促进机构可以考虑定期召开美-欧-中投资贸促会,积极邀请潜在投资者、项目 经理、法律专家和其它人士参与。促进多边贸易的经验显示,多边投资贸促会为投资 者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增加投资交易。 • 展 望未来,美国、中国和欧盟应该考虑开启定期咨询机制,进一步加强美国-中国、 欧盟-中国双边投资谈判。三方可以考虑建立“中国-美国-欧盟境外投资条约”,在平 等、互惠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各国境外投资标准和法规的差异。

49


50

统计附录

表 1: 在德外国公司数量 (绝对数字) 年份

所有国家总计

美国

日本

中国

1989

10664

1851

445

16

1990

11475

1913

485

20

1991

12271

1940

545

21

1992

12783

1984

597

22

1993

11741

1875

579

28

1994

11795

1850

575

31

1995

11866

1890

566

32

1996

11906

1909

563

32

1997

12093

1940

547

30

1998

12458

1994

540

28

1999

13343

2090

527

36

2000

13818

2059

520

35

2001

13979

2034

505

34

2002

9462

1429

388

19

2003

9300

1338

378

18

2004

9225

1278

366

18

2005

9605

1237

373

17

2006

10213

1226

374

25

2007

12629

1409

392

27

2008

13646

1459

416

33

2009

14234

1484

421

40

2010

14094

1428

421

44

数据来源: 德国中央银行, Statistik “Zeitreihen” (下载: 2012年4月30日)。注意:德国中央银行境外投 资数据不包括公司收支小于300万欧元,外国投资者持有10%以上的股权或投票权。


统计附录

表2: 在德外国投资企业雇员人数 (单位:千人) 年份

所有国家总计

美国

日本

中国

1989

1674

486

74

0

1990

1789

505

78

1

1991

1871

510

53

0

1992

1861

503

56

0

1993

1758

484

56

0

1994

1686

469

52

0

1995

1684

486

52

0

1996

1662

480

51

0

1997

1706

495

49

0

1998

1745

487

52

0

1999

1998

530

50

0

2000

2130

506

51

0

2001

2165

501

50

0

2002

2143

475

48

0

2003

2162

450

47

0

2004

2280

518

43

0

2005

2196

388

45

0

2006

2331

349

43

1

2007

2560

332

42

1

2008

2664

346

49

3

2009

2587

314

50

3

2010

2565

296

49

3

数据来源: 德国中央银行, Statistik “Zeitreihen” (下载: 2012年4月30日)。注意:德国中央银行境外投 资数据不包括公司收支小于300万欧元,外国投资者持有10%以上的股权或投票权。

51


52

统计附录

表3: 在德外国投资企业销售额 (单位:十亿欧元) 年份

所有国家总计

美国

日本

中国

1989

732.7

219.3

49.5

0.6

1990

806.2

237.2

55.3

0.3

1991

886.4

254.7

52.8

0.5

1992

903.0

263.6

57.6

0.7

1993

879.0

256.1

53.6

0.9

1994

919.2

269.4

52.3

0.6

1995

965.0

285.6

57.8

1.0

1996

993.4

292.9

60.5

0.7

1997

1086.0

314.7

61.3

0.7

1998

1142.9

296.9

68.5

0.8

1999

666.1

150.8

32.7

0.3

2000

762.9

146.4

36.8

0.5

2001

795.1

159.0

39.8

0.5

2002

808.2

147.0

36.3

0.4

2003

845.5

133.7

36.7

0.6

2004

953.3

187.6

36.0

0.6

2005

1030.1

142.6

38.8

0.7

2006

1134.1

132.0

40.1

0.9

2007

1261.0

132.6

40.4

1.3

2008

1346.0

143.2

45.8

1.5

2009

1180.4

117.2

42.7

1.2

2010

1263.0

139.1

40.2

1.5

数据来源: 德国中央银行, Statistik “Zeitreihen” (下载: 2012年4月30日)。注意:德国中央银行境外投 资数据不包括公司收支小于300万欧元,外国投资者持有10%以上的股权或投票权

表 4:自2003年以来,为德国创造最多就业机会的十大中国投资项目 公司名

投资地点

提供工 作岗位

行业

新疆金凤科技股份公司

萨尔州

100

轮机和涡轮机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公司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80

商业机械设备

中远

汉堡

80

交通

华鹏集团

勃兰登堡

46

工业机械设备工具

杭州东华链条集团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40

金属

中兴通讯公司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30

通信

三一集团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30

工业机械设备工具

中强电动工具公司

巴伐利亚

20

工业机械设备工具s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公司

莱茵兰-普法尔茨

17

工业机械设备工具

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

莱茵兰-普法尔茨

15

工业机械设备工具

数据来源: 德国贸易和投资署, 德国主要投资伙伴 – 中国, 柏林/波恩 2011, p. 17.


统计附录

表 5: 2010年欧盟最重要的投资伙伴:由欧盟投资国投资的欧盟外来直 接投资股市(十亿欧元) 欧盟27国(总计)

2964.150

美国

1201.378

瑞士

365.425

加拿大

143.069

日本

129.056

新加坡

67.346

巴西

67.322

挪威

64.508

香港

42.228

俄罗斯

41.994

澳大利亚

29.627

来源欧盟:欧盟统计局,“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下载:2012年3月15日)。

图6: 2008年底欧盟境外投资存量(欧盟流入投资)经济活动分布 (单位:十亿欧元) 农业打猎和渔业

1.4

矿业和采石

40.0

制造

330.3

食品

53.3

纺织和木材

33.2

石油、化学、橡胶以及塑料产品

124.5

钢铁和机械产品

46.1

装备、计算机、硅胶、通信

14.1

汽车和运输设备

22.9

电力燃气和水

18.2

建筑

13.4

2088.4

服务 商贸和维修

139.0

酒店和餐馆

13.4

交通和通讯

41.8

金融中介

1356.9

房地产和商业服务

514.3

其它服务

23.0

其它产业 总计

30.7 2522.3

数据来源: Eurostat: 境外投资依旧受危机影响, Statistics in focus 25/2011, p. 6.

53


54

统计附录

表 7: 2009年和2010年某些国家FDI密度 (= 一个国家流入和流出平均投 资额除以该国的GDP) (% GDP)

2009

2010

欧盟-27国

2.3

1.0

西班牙

0.6

1.7

希腊

0.7

0.2

葡萄牙

0.8

–1.5

意大利

1.0

1.0

德国

1.8

2.3

英国

2.7

1.9

法国

2.6

2.3

瑞士

5.7

8.1

爱尔兰

11.8

10.7

卢森堡

417.4

365.8

美国

1.6

1.9

日本

0.9

0.5

数据来源: 欧盟统计局,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 (下载: 2012年5月3日).

表8: 中国大陆和香港对欧盟-27国投资比例 中国大陆投资比

香港投资比

香港和大陆所占比例

1998

0.057  %

0.274  %

0.331  %

1999

0.058  %

0.418  %

0.477  %

2000

0.047  %

0.973  %

1.020  %

2001

0.049  %

0.865  %

0.914  %

2002

0.041  %

0.930  %

0.971  %

2003

0.033  %

0.521  %

0.554  %

2004

0.108  %

0.799  %

0.907  %

2005

0.066  %

0.916  %

0.982  %

2006

0.177  %

0.862  %

1.039  %

2007

0.193  %

0.696  %

0.889  %

2008

0.224  %

1.045  %

1.269  %

2009

0.211  %

1.037  %

1.249  %

2010

0.227  %

1.425  %

1.652  %

数据来源: Eurostat, 根据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自行计算 (下载: 15 March 2012年3月15日)


统计附录

表 9: 资本收入实际税率 (各国在不同时期资本收入税率)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国

37.8

37.3

37.1

37.5

37.3

38.3

36.1

32.9

33.6

34.0

36.4

36.4

38.2

欧盟-14 国

29.6

30.9

32.6

33.3

35.2

34.7

33.7

31.7

30.6

31.0

32.7

34.8

34.4

德国

23.1

22.8

22.8

23.9

25.9

27.0

21.6

21.4

22.0

21.6

22.3

24.4

24.8

法国

27.9

30.3

32.2

34.9

37.5

36.9

38.0

36.0

34.6

36.6

37.1

40.1

39.2

法国

32.7

34.0

36.2

32.3

35.1

32.2

33.7

32.9

31.7

31.8

32.8

37.4

39.1

英国

40.3

39.9

42.8

45.9

47.4

52.1

52.5

45.8

42.4

42.5

46.9

49.2

45.1

奥地利

20.4

23.5

25.6

25.6

24.0

23.6

28.7

24.4

24.0

23.6

22.9

22.3

23.2

比利时

38.1

40.4

41.9

44.9

44.9

44.3

46.6

45.3

42.8

41.4

40.8

40.5

39.6

丹麦

43.3

44.6

44.9

52.5

47.8

46.2

49.5

50.7

51.5

52.3

57.3

58.3

59.3

芬兰

28.2

32.0

32.4

33.3

33.3

39.2

31.4

31.1

29.3

29.5

30.1

28.4

29.3

希腊

NaN

NaN

NaN

NaN

NaN

20.1

17.1

16.7

15.0

14.8

15.5

14.5

14.5

爱尔兰

NaN

NaN

NaN

NaN

NaN

NaN

NaN

17.5

19.0

20.3

21.0

24.2

22.5

荷兰

27.6

30.4

30.3

30.9

31.4

30.3

31.3

29.5

26.9

27.4

30.8

28.2

26.1

葡萄牙

18.9

20.6

21.2

21.0

23.4

26.1

24.4

25.2

23.4

23.2

24.0

25.6

27.6

西班牙

NaN

NaN

NaN

NaN

NaN

25.9

24.8

26.6

27.1

29.1

32.6

35.0

36.2

瑞士

30.1

36.2

39.0

39.8

41.5

49.8

47.2

40.4

40.3

40.7

44.0

40.8

41.8

数据来源: Trabandt and Uhlig 2011. 补充文件. p. 19.

55


56

方法附录

因为缺乏统一会计标准,FDI数据较难比较,FDI统计数据也各异。在此报告中,我们数 据来源有:

美国 美国FDI数据主要有2个来源: 测。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数据和Rhodium集团中国投资监

• 美 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数据: 经济分析局数据是根据对外国公司调查,按照国家和 行业区分加总并公布。但季度和年度调研仅对资产、年销售额或年度净收入超过2000 万美元并外资持股超过10%的公司。经济分析局也区分实益所有权和外国母公司投资— 后者仅统计外国投资者直接资本投资,前者包括通过控股公司的间接投资。两组数据 都予以公布.7 除了外国投资头寸数据,经济分析局编辑一系列有用的金融和运营数据, 包括研发经费、增值、就业和工资。但是,对于这些数据缺乏近两年的数据。 • R hodium集团中国投资监测统计数据: 这是一个新数据库,根据商业数据、新闻报道和 Rhodium集团通过在中国联络处所收集的中国公司并购和绿地投资数据。该数据库优势 在于能提供全面实时数据。但是,只有2003年以后的数据,而且只有中国对美投资数 据,对于其它国家投资,此数据库无可比性。

中国 FDI 统计数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编辑整理,包括境内投资者持有外国公司10%或以 上的现金、固定资产或无线资产的统计数据。数据由地方部门收集,

7 根据经济分析局数据,中国通过实益所有权投资是通过外国母公司投资的2倍。我们正在研究其中的原因 – 利用在避税天堂国家的控股公司进行投资究竟对造成这两者差异有多大的影响。


方法附录

然后由商务部汇总,基本办法是要求合乎条件的公司定期填写统计表。国家外汇管理局 负责外汇投资的金融统计。商务部、统计局和外管局也经常通过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德国 德国FDI数据的主要来源来自德国重要银行(»Bundesbank«). 另外, 我们还参考了FDI数据库 的fDi Markets: • 德 国中央银行统计(»Bundesbank«): 一方面,德国中央银行对FDI定义广泛。FDI存量包 括外国投资绿地投资项目、并购和外国信贷或借款。另一方面,德国中央银行FDI统计 仅包括资产至少300万欧元的公司,以及外国投资者持有10%以上的股权或投票权。另 外,德国中央银行区分直接(“unmittelbare”)和间接(“mittelbare”) FDI。直接FDI包括 外国投资者和德国公司之间直接的资本联系:投资者持有自己的股份或向自己借贷。 间接FDI包括外国投资者和德国公司之间间接的资金联系:股权通过独立控股公司持 有。 德国中央银行合并直接和间接FDI投资(见德国贸易和投资2011, p. 5)。根据特别法 令规定(“Außenwirtschaftsverordnung”),资产达300万欧元及以上的公司必须向德国中 央银行报告相关信息,若外国投资者持有该类公司10%或以上股权或投票权(见德国中 央银行 2012, p. 65–66)。 • f Di Markets FDI数据库 (商业数据库): fDi Markets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全世界FDI数据(官方 来源、投资者信息、新闻发布)。FDI项目包括绿地投资项目(新运作)和扩建投资项 目(扩建和再投资项目)。此数据库FDI 不包括并购和外国信贷或借款,该数据库FDI 小于德国中央银行数据。另外,fDi Markets对资产或股权或投票权持有比例不受限制, 在这一方面,其FDI范围大于德国中央银行。

57


58

参考资料

Außenwirtschaftsgesetz (http://www.gesetze-im-internet.de/bundesrecht/awg/gesamt.pdf). Bertelsmann Stiftung (ed.): Ageing and the German Economy – Age Structure Effect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Gütersloh 2010. Bundesgesetzblatt: Agreement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Encouragement and Reciprocal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s, Bundesgesetzblatt Jahrgang 2005 Teil II Nr. 17, Bonn 2005, p. 732–742 (http:// www.bgbl.de/Xaver/text.xav?bk=Bundesanzeiger_BGBl&start= %2F %2F* %5B %40attr_ id %3D‘bgbl205s0732.pdf‘ %5D&wc=1&skin=WC). 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Gemeinsame Erklärung des Bundesministeriums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s Ministeriums für Handel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über die gegenseitige Erleichterung von Investitionen, Berlin 2011, (http://www.bmwi.de/BMWi/ Redaktion/PDF/C-D/china-gemeinsame-erklaerung-gegenseitige-erleichterung-von-investitio nen,property=pdf,bereich=bmwi,sprache=de,rwb=true.pdf). 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China investiert in Deutschland, in: Schlaglichter der Wirtschaftspolitik, Monatsbericht Mai 2009, P. 8–13 (http://www.bmwi.de/BMWi/Redaktion/PDF/Publikationen/Monatsbericht/ schlaglichter-der-wirtschaftspolitik-05-2009,property=pdf,bereich=bmwi,sprache=de,rwb=t rue.pdf). Caixin News. 2011. “Chen Deming: U.S. Screening on Chinese Investment Should Become More Transport. (In Chinese).” May 10. (http://economy.caixin.cn/2011-05-10/100257310.html). Chenery, Hollis B. 1969. “The Two Gap Approach to Aid and Development: A Reply to Brut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9 (3):446–449. China Investment Monitor, the Rhodium Group. 2011. (http://www.rhgroup.net/chinainvestment-monitor/).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A common European approach to Sovereign Wealth Funds (COM (2008) 115 final), Brussels 2008,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 M:2008:0115:FIN:EN:PDF).


参考资料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 2010.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2009 Calendar Year).” (http://www.ofii.org/docs/2009_CFIUS_Report.pdf). Deutsche Bundesbank: Statistik “Zeitreihen” (http://www.bundesbank.de/statistik/statistik_ zeitreihen.php). Deutsche Bundesbank: Statistische Sonderveröffentlichung 10: Bestandserhebung über Direktinvestitionen – April 2012, Frankfurt/Main 2012 (http://www.bundesbank.de/ download/statistik/stat_sonder/statso10.pdf). Dohse, Dirk C., Wie soll der Westen auf den globalen Expansionsdrang chinesischer Unternehmen reagieren? IfW Fokus 104, Kiel 2011 (http://www.ifw-kiel.de/medien/ fokus/2011/ifw-fokus-104). 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Europea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licy, Brussels 2010 (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10/july/tradoc_146307.pdf). European Commission: Trade topics – Investment, Brussels n. d. (http://ec.europa.eu/trade/ creating-opportunities/trade-topics/investment/). European Parliament: Report on the future Europea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licy (2010/2203(INI)),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Rapporteur: Kader Arif, Strasbourg 2011 (http://www.europarl.europa.eu/sides/getDoc.do?pubRef=-//EP//NONSGML+REPORT+A72011-0070+0+DOC+PDF+V0//EN). European Commission: Taxation trends in the European Union, 2011 edition, Luxembourg 2011. Eurost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lows still influenced by the crisis, Statistics in focus 25/2011, Authors: Goncalves Elsa, Istatkov Radoslav, Luxembourg 2011, (http://epp.eurostat. 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KS-SF-11-025/EN/KS-SF-11-025-EN.PDF). Eurost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atisticy (FDI)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 page/portal/balance_of_payments/data/main_tables). Expo Real. 2011. “GA Pack Baut Europawerk Im Industriegebiet Hall-Saalekreis an der A 14.” October 4–6. (http://expo.wirtschaftsregion-leipzig-halle.de/index.php/nachrichten/ items/56.html).

59


60

参考资料

Fagan, David N. 2008. “The U.S.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FDI.” Deloitte. (http://www.vcc.columbia.edu/pubs/documents/FaganFinalEnglish_001.pdf). Germany Trade & Invest: Germany’s Major Investment Partners – China, Berlin/Bonn 2011. Germany Trade & Invest: Deutschland ist für ausländische Investoren hochattraktiv, Pressemitteilung vom 15.03.2012, Berlin 2012. Godement, François, and Jonas Parello-Plesner: The Scramble for Europe, Policy Brief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London, July 2011 (http://www.ecfr.eu/page/-/ ECFR37_Scramble_For_Europe_AW_v4.pdf). Görg, Holger, Keine Angst vor ausländischen Multis, IfW-Fokus 92, January 28 2011 (http://www.ifw-kiel.de/medien/fokus/2011/ifw-fokus-92). Graham, Edward M. and David M. Marchick. 2006 “US National Secur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ttp://bookstore.piie.com/book-store/3918.html). Hirdina, Ralph, and Thomas Jost: German outward FDI and its policy context, Columbia FDI Profiles, April 2010, New York. Jackson, James K. 2010.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urrent Issue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February 11. (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39257.pdf). Kalinova, Blanka, Angel Palerm and Stephen Thomsen: OECD’s FDI Restrictiveness Index: 2010 Update, OECD Working Papers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2010/03, OECD Publishing (http://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ownload/fulltext/5km91p02zj7g.pdf?expires=1315 845031&id=id&accname=guest&checksum=4256F39F06681E5DCAA9E88AE57EDD89). Marchick, David M., and Matthew J. Slaughter: Global FDI Policy – Correcting a Protectionist Drift, Council Special Report No. 34, June 2008,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New York 2010.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FCOM),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BC),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2011. “2010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eptember 16. (http://hzs.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9/1316069604368.pdf).


参考资料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FCOM),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BC),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2010. “2009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eptember 13. (http://hzs.mofcom.gov.cn/accessory/201009/1284339524515.pdf).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FCOM),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BC),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2009. “2008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eptember 25. (http://hzs.mofcom.gov.cn/accessory/200909/1253868856016.pdf). Pete Visclosky. 2011. “Steel Caucus Urges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Investment in American Steel Industry.” Congressman Pete Visclosky Blog, March 4. (http://visclosky.house.gov/2011/03/ steel-caucus-urges-investigation-of-chinese-investment-in-american-steel-industry-1.shtml). Rosen, Daniel H., and Thilo Hanemann. 2011. “An American Open Door? –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ia Society and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May. (http://asiasociety.org/policy/center-us-chinarelations/american-open-door). Sachverständigenrat zur Begutachtung der gesamtwir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 Das Erreichte nicht verspielen, Jahresgutachten 2007/2008, Wiesbaden 2007, chapter 7 (http://www. sachverstaendigenrat-wirtschaft.de/fileadmin/dateiablage/download/gutachten/jg07_vii.pdf). Söhn, Stefan: Der Appetit ist ungestillt – Chinesische Outbound-Akquisitionen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Automobilindustrie, in: Mergers and Aquisitions, 11/2010, p. 524–531. Sohm, Stefanie, Bernd Michael Linke and Andreas Klossek: Chinese Companies in Germany – Chances and Challenges, ed. by Bertelsmann Stiftung, Gütersloh 2009, (http://www. bertelsmann-stiftung.de/cps/rde/xbcr/SID-F3EDA195-FAC62897/bst_engl/xcms_bst_ dms_27517_27534_2.pd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AFE) Database. Accessed September 29, 2011.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_en/index.jsp?id=6).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SASAC),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9. “2009 Review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61


62

参考资料

Thal, Steven H., and Florian von Eyb: Auslandsinvestitionen und nationale Sicherheit – ein politischer und rechtlicher Balance-Akt, Frankfurt/M. and New York 2011 (http://www. martindale.com/members/Article_Atachment.aspx?od=354110&id=1303850&filename= asr-1303854.pdf). Trabandt, Mathias, and Harald Uhlig: How Far are We from the Slippery Slope? The Laffer Curve revisited,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2009-005 of the Milton Friedman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s, Revised April 2011 (Original Version: August 2009), Chicago 2011 (http://mfi. uchicago.edu/publications/papers/how-far-are-we-from-the-slippery-slope-the-laffer-curverevisited.pd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2011.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1.” July 26. (http://www.unctad.org/Templates/Page.asp?intItemID=1465&lang=1).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1-2012, Geneva 2011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CR_Report_2011-12.pdf). Yao, Zhizhong and Zhongmin Li. 2011.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ends and Policy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Zhang, Qi. 2010. “Anshan Cements Steel Moves in US.” China Daily, September 16. (http://usa.chinadaily.com.cn/2010-09/16/content_11311165.htm). Zhang, Xiaoqi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1. Speech fro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Strategy Seminar.” September 8. Zhou, Shengqi. 2009.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urrent Status, Trends and Policy (In Chinese).” East Asia Study, September 18. (http://www.eai.nus.edu.sg/CWP75.pdf).


63


64

作者简介

许婷出生于中国四川,贝塔斯曼基金北美全球项目部高级项目经理。长期研究亚洲在全 球治理中的影响,其文章多次发表在大西洋各大论坛中。研究领域包括:全球经济失衡 和中国所扮演的角度;中国-美国-欧洲关系以及联合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作用。 早年曾就职于电通(Dentsu Inc.)公司会计主管。在加入贝塔斯曼基金会前任职于世界银行 咨询师,负责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曾是世界银行2008年汶川地震紧急援助和重建小组 成员。许婷女士曾在华盛顿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亚洲发展银行东京机构工作。 许婷女士有着丰富的媒体经验。曾在法国24电视台、半岛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 金融时报》、《财经》杂志等媒体上阐述有关美国、中国和欧洲战略和经济关系的观 点。其作品发表在《东方早报》、《外交官》、《全球政策》、詹姆斯敦基金《中国简 报》、《亚太公报》等刊物上。 许婷女士是世界科学和艺术协会会员、CSIS太平洋论坛Handa会员,曾是联合国协会研究 生会员。许婷女士拥有北京师范大学商业管理学士学位,以及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高级国 际关系学课程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Thieß Petersen 出生于德国Flensburg,德国Gütersloh贝塔斯曼基金高级项目经理。Petersen先 生是海德应用科技大学和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的经济学助理讲师。 当前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化和外贸、欧元危机、公共财务和人口改变带来的经济影响。 Petersen先生是德国基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同时拥有“Diplom Volkswirt” (相当于经济学硕 士)。1992年至1996年,曾任基尔大学经济系研究助理。1997年至1998年,于海德应用科 技大学讲授经济学课程。1998年至2004年,Petersen先生在一家非盈利教育机构担任总经 理职务。


65

Thieß Petersen在经济领域发表了25本专著和100篇文章(研究课题包括国际贸易、全球失 衡、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货币经济学、劳工市场、增长理论、收入分配、公共财务、 社会市场经济、经济观点历史、人口学、移民和气候变化等)。 王天龙, 出生于中国辽宁。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研究部国际经济处副处 长,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曾 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 Germany)经济学院留学一年,为北京师范大 学与比勒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经济学博士。 王天龙先生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个人著作 1部:《总量的逻辑——宏观经济学解读》,于2010年在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译著 1部:《对称的历史》,于2011年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收入上海世纪出版集 团“开放人文”系列丛书。参与编著著作10 余部。2008年以来,在《经济学动态》《宏 观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企业 经济》《财经》《上海证券 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等核心期刊和重要报纸上发 表文章近百篇。曾参与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 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单位课题三十余项。


66

印刷 © 2012 贝塔斯曼基金 贝塔斯曼基金 Carl-Bertelsmann-Straße 256 33311 Gütersloh 德国 www.bertelsmann-stiftung.de 贝塔斯曼基金 1101 纽约大道, N.W., Suite 901 华盛顿, D.C. 20005 美国 www.bertelsmann-foundation.org 负责人 许婷 ting.xu@bertelsmann-foundation.org 设计 Nicole Meyerholz, Bielefeld 图片 Artville by Getty Image



联系地址 许婷 贝塔斯曼基金 1101 纽约大道, N.W., Suite 901 华盛顿, D.C. 20005 美国 电话 +1-202-621-1721 传真 +1-202-384-1984 ting.xu@bertelsmann-foundation.org Thieß Petersen博士 贝塔斯曼基金 Carl-Bertelsmann-Straße 256 33311 Gütersloh 德国 电话 +49 5241 81-81218 传真 +49 5241 81-681218 thiess.petersen@bertelsmann-stiftung.de 王天龙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CCIEE) 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中国北京 100017 电话(86)-010-63093996 wtl-0131@126.com

www.bertelsmann-foundation.org www.bertelsmann-stiftung.d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