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ontent 推荐序 另类的变态心理学 推荐序 实用的心理治疗指南 自序 掌握“心”的方向 精神官能症 心灵点滴,解忧良方 阿拉斯加夜未眠 运用心像,战胜愤怒 工作让你累了吗? 尖子生的失败与伟大
推荐序 另类的变态心理学 推荐序 另类的变态心理学 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 吴英璋 这是一本很“怪异”的“变态心理学”,它让我想起1962年台湾北区初 中联考的作文题目:“如果教室像电影院一样”,当时曾引起相当两极的争 议,也让一群乖巧且信任作文样本的好学生“跌入谷底”。本书试着将许 多的电影角色(与故事)装进变态心理学的框框里,搅和一番,于是两者 水乳交融,呈现另类新鲜,却也有迹可寻的偏差行为的学科知识;说不定 会再度展现四十多年前的联考作文题对社会的影响,使赞成者与不赞成 者均借由其催化,对变态心理有进一步的“体会”。 德彦似乎一直不断在做着令我讶异的事,诸如硕士毕业前就得到所 服务的精神医疗单位对其“专业”的信任,口试时独特的报告形式,以及 粗壮的外表却能写出如此细腻的“另类变态心理学”。 这本书的主要轴线是:“某部影片的主角特色(及其电影故事)及描写 →抓出核心概念(变态心理学的重要知识)→让该部影片的主角特色(及 其故事)陪衬或彰显出核心概念”。他所举的影片我大部分没看过(不晓得 德彦怎么那么厉害,部部影片都那么熟悉,应该要看很多遍吧!),而就 少数我看过的影片而言,我觉得德彦的做 法就如同将电影带入教室,以活生生的“实例”说明抽象的知识。我 很喜欢这种做法,因为它可以让一个人毫不费力地学习抽象的知识。 或许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尚无法以这种方式较完整且有系统地呈现 变态心理学领域的知识。不过,德彦并不是没有努力做这项尝试,读者可 以从他所拟定的章节看到“系统的结构”,相信德彦继续 “看电影学变态 心理学”,终有一天会把这本心理学写得很完整的。 有幸先读这本另类的变态心理学,德彦嘱咐我为这本书写序,立刻 把所激起于心中的荡漾快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推荐序 实用的心理治疗指南 推荐序 实用的心理治疗指南 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精神部主任 胡海国 “精神”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精神疾病”是一般人所恐惧的;“精神疾 病患者”是一般人所排斥的。可是,所谓的精神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 只要有头脑就有精神,因为精神是脑的生理功能,就如消化作用是肠胃 的生理功能。 在这种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面对精神疾病形成了三种现 象:一、不认识什么是精神疾病,当有精神疾病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去寻 求专业医治;二、当警觉到有精神疾病时,不敢或不愿意去寻求专业医 治;三、不能体会精神疾病患者生活情境中的困难,也不能体会精神疾病 患者努力克服疾病的奋斗过程。 这样的局面使得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他人的鼓励与爱护,而不能 及早就医,使人们丧失平时追求精神健康,也丧失免于精神疾病之可能 性。 韩德彦先生有系统地整理一系列展露精神疾病患者追求痊愈的电 影,也整理了和精神健康、心理卫生相关的电影情节,汇整为《心理治疗 DIY》一书,我有幸先睹为快,发现韩德彦先生笔触明亮,以丰富的精神 健康与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对电影情节做清楚而简要的分析,读起来轻 松,又有丰富收获。我相信这本书,将使读者能明确掌握精神健康与心理 卫生的道理与原则,对个人追求精神健康、力行心理卫生的工作,有相当 助益。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大众对“精神”的认识、对“精神疾病”的了解,也能 体会“精神疾病患者”努力追求痊愈的历程,极具启发作用,我十分乐意 向各位读者推荐。
自序 掌握“心”的方向 自序 掌握“心”的方向 韩德彦 “抑郁情绪挥之下去,怎么办?”“创伤烙印内心深处,无法摆脱,如 何是好?”“工作疲乏,失去动力,我能做什么?”“长辈退休在家,生活了 无目的,要如何帮助他?”不管是在学校、医院,或是文化中心,每次演讲 完,总有许多人抱着一大串问题求教,使我深深感受到民众对于心理咨 询、治疗与精神医学的殷切需求。他们有些人请教家庭问题,有些人提出 工作、人际困扰,最常见的一种问法是:“我有一个朋友,他如何如何…… 请问要怎么办?”事实上,他们问的常是自己的问题,只是开不了口罢 了。 寻求心理卫生咨询或精神医疗协助,竟是如此困难!大家害怕被当作 异类,担心他人指指点点。曾有强迫症患者告诉我:“我这个不断洗手的 症状,从不敢让人知道,憋在心中十多年了,今天总算一吐为快,感觉好 舒畅!” 身为一个精神科的临床心理师,我经常有机会聆听个案内心深处的 苦痛,我清楚知道:光鲜亮丽的外表并不真实,老是羡慕别人不是办法, 唯有掌握好自己的方向,才能拥有安详踏实的生活。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电影呈现的往往才是最真实的人生,许多日 常生活中看不到的精神疾病,却能在大银幕里一览无遗。电影集合七大 艺术于一身,是雅俗共赏的一种传播媒体,我尝试通过电影,介绍精神医 学与心理卫生知识,甚至希望人们能因为欣赏电影,产生部分“治疗效 果”,降低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危害。 例如:有躁郁症的人,可以看《爱情季候风》,明白不是只有自己才有 这样的症状;罹患精神分裂的人,可以看《美丽心灵》,效法克服疾病的毅 力与精神;想自杀的人,可以看看《心灵点滴》,思考如何超越忧伤;愤怒 难以克制的人,可以看《茶水男孩》,学习如何以“心像法”制怒。
您若是有精神健康方面的困扰,可以将这本书买回家,配合影片欣 赏,相信您会有所收获,进而改善症状。您若发现亲戚朋友有类似需要, 也可以送他这本书来表达关心,让他爱惜大脑,免于苦恼。当然最重要的 是,有问题时不要不好意思求助。 非常感谢指导教授陈淑惠老师,引领我进入临床心理学的世界。同 时深深感谢吴英璋教授与胡海国教授,不仅在过去给予我许多学习上的 启发,如今更在百忙之中为我拨冗赐序,让这本书增加不少光彩;他们一 位是临床心理学大师,另一位是精神医学界泰斗,我是何其有幸,能亲炙 他们做人为学的典范! 我的未婚妻刘郁薇,对我总是贴心备至,百般容忍;谨以此书献给 她,感激她无怨无悔的牺牲奉献,并将此书作为我俩山盟海誓的终身见 证。
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 现代社会压力紧绷,步调快速,罹患精神官能症的人愈来愈多—— 有人得了失眠症,连睡个好觉都成奢望; 有人罹患强迫症,对安全、卫生毫无弹性地吹毛求疵; 严重恐惧症影响了日常生活功能; 虑病症患者则成天害怕病魔缠身; 抑郁症更是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有抑郁倾向的人超过15%,严重者 甚至放弃生存希望。 这些抑郁与焦虑症状,都与现代人的生活形态息息相关,我们必须 确实了解、寻求解压良方,才能保有心田宁静,远离这些文明病的侵扰。 爱自杀的抑郁金鱼 抑郁症状 抑郁症患者内心常感到悲伤、空虚,并伴随着强烈的罪恶感与无价 值感。他们认为自己很差劲,不是个好人,没有人会原谅自己,或是人生 根本就没有意义。 电影 天使爱美丽(Amélie,2001) 主演:奥黛丽·塔图、马修·卡索维茨、多明尼克·皮诺 马英九曾说,他家的“马小九”得了抑郁症。你觉得狗会不会得抑郁 症呢? 狗不会讲话,它不会开口告诉你说:“我很抑郁,很沮丧。”你也很难 知道它是否有“自杀意图”或“自杀计划”。在做精神疾病的诊断时,医疗人 员除了采用问诊方式了解案主之外,案主*周遭亲友的“行为观察”,也经 常是协助诊断的重要信息。譬如:儿童或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常会改以生 气、易怒的方式呈现,父母师长的行为观察,便显得尤其重要。除了中医 称之为“哑科”的儿童问题外,老人也常以身体不适的方式,来呈现他们 的抑郁症状。他们可能常常提到胸口闷、恶心或浑身不舒服,却又查不出
是什么原因。 另外,也有一些想要自杀的成年人或青少年,他们可能什么都不说, 丝毫不肯透露到底什么事情让他情绪抑郁。这种情形发生时,常会让身 边周遭的人既担心,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抑郁症(depressivedisorder)患者,内心常感到悲伤、空虚,并伴随着 强烈的罪恶感与无价值感。他们认为自己很差劲,不是个好人,没有人会 原谅自己,或是人生根本就没有意义。这些内在症状所反映出的外在表 现,则是闷闷不乐、常常哭泣,思考能力与专注能力下降,即便是简单的 事情都很难决定;甚至每天看起来都很疲惫、行动缓慢,一副有气无力、 无精打采的样子。有些人可能会从早到晚都在睡觉,有些人则辗转反侧 难以入眠;有的人会茶不思、饭不想,有的人则大吃大喝以降低抑郁感。 他们不再从事以往会感到有兴趣的事情,也甚少以笑脸迎人。这些都是 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外显症状。其实,这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去看看精神科 医师了。 庄子与惠施曾对“鱼是否快乐”,有过一番哲学性的对话。庄子说:“你 看,鱼在水里悠游自在,多么快乐呀!”惠施反驳道:“你又不是鱼,你怎么 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又说:“那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是否知道鱼 快不快乐?我们回到一开始吧,当你问我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 否快乐’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现在我告诉你,我正是 在这河边,体会了鱼的快乐!” 早在几千年前,庄子就懂得运用行为观察法,来了解其他物种的心 理状态。电影《天使爱美丽》中,女主角艾米莉家中的金鱼,似乎得了抑郁 症,动不动就出现跳出鱼缸的自杀行为,虽然戏剧多半有些夸张,但这也 提醒了我们,众生皆有情,动物应该也有七情六欲。起码狗儿见到主人就 会摇尾巴、活蹦乱跳;而主人不要它了,它就垂头丧气、不吃不吠,成了丧 家之犬。我们可以很确实地感受到狗儿是否快乐。 学会了一些抑郁症的行为观察法,相信我们也可以知道鱼儿快不快 乐、狗儿抑郁不抑郁。除了关心家里的小狗,也关心一下家里的小孩、老
人,或是有心事却不愿意讲的人吧!说不定他们得了抑郁症,正需要你 的注意与关怀;也说不定因为你的留心,就预先防止了一些不幸事件的发 生。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让抑郁症不再成为21世纪心理健康的头号杀 手。 电影处方笺 由于人类的宠物多半样貌可爱、充满活力,因此抑郁沮丧的人,常会 因为这些宠物的帮忙,情绪逐渐好转。“宠物疗法”在国外已行之有年,某 些医院甚至有“狗医师”的编制,让宠物狗陪伴病患,以减轻生病的痛苦。 电影《28天》(28Days,2000)中,甚至有“马术治疗”的一个场景:戒瘾 患者必须与马建立良好关系,才有办法为它换上新的马蹄铁;而马也可以 感受到患者的情绪状态,因此通过马,能让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真实情绪, 达到某些治疗效果。宠物疗法已逐渐引进台湾地区,相信在未来也会是 一项可供选择的治疗模式。
心灵点滴,解忧良方 心灵点滴,解忧良方 抑郁症 “不要限制在问题上面,才能见到人所未见。”如果无法摆脱抑郁的 侵扰,或许跳脱原本的视野,把注意力放在关心别人之上,就能挥别忧 伤,迎向光明。 电影 心灵点滴(PatchAdams,1998)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莫妮卡·波特 罗宾·威廉姆斯所主演的《心灵点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一 部电影。片中主人翁帕奇·亚当斯,早年因罹患“抑郁症”,吞药自杀住进 精神病院,然而院方不重视患者需求,也未提供适切治疗,整个医院弥漫 着一股严肃、冰冷的气氛,患者也呈现慢性“机构化”(institutionalization) 的特性。 医师虽然对帕奇实施个别心理治疗,却徒具形式,甚至有违医疗伦 理,可说是会谈治疗的错误示范。例如,治疗者漫不经心一边泡着咖啡, 一边进行治疗,盯着书面资料看,几乎从不抬头看患者一眼;此外,治疗 者在主动探索患者年幼丧父的早期伤痛后,未做适当处理即草草结束会 谈,也让帕奇感到错愕不已。 有明显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通常有必要住院接受治疗,然而精 神科病房中各种奇怪的人、事、物,常会让人们难以适应。帕奇一开始也 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不过在细心聆听并了解这些病友后,他发现他有 助人的天分,不仅带给大伙儿许多欢笑,同时也让自己忘掉忧伤。于是他 毅然决然出院,并在数年后进入医学院就读,以服务人群、散播快乐作为 终生职志。 帕奇认为做一个医师,不只要治病,更要治人,充分展现了对患者的 尊重与关怀。一次主治医师巡房,直接在病床边以专业术语和学生们讨 论患者病情,且以诊断名称指称病人,只有帕奇重视患者叫什么名字,这
让对方感到十分温馨。 当时医学界普遍的看法是,直呼患者名字可能产生反移情作用,进 而影响诊疗时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患者经常不被当作“人”看待;但帕奇坚 持要给予患者最人性化的服务,他甚至常抽空到儿童病房充当小丑,只 愿欢笑常留医院。 帕奇的同学凯琳,内心深处也有难以抹去的伤痛。她非常羡慕蝴蝶, 因为毛毛虫一经蛹化,便能摆脱过去、振翅高飞,幻化出崭新的生命;可 是,长久以来她一直视男人为梦魇,只想与男人划清界限,直到感受到帕 奇的助人热情与无私奉献,看到周遭人们的改变,她才总算敞开心胸,接 受帕奇。 可惜好景不长,凯琳在随后的一场意外事件中被人杀害,帕奇感到 极度自责,又再度陷入抑郁泥沼,甚至想从悬崖边一跃而下。所幸就在他 内心不断挣扎之时,一只蝴蝶翩翩飞来,他突然领悟到:坚持自己的理 想,继续为世人服务,所有悲伤才能得到超越! 四根手指如何能看成八根?当年与帕奇一同住在精神病院的老病友 说:“不要限制在问题上面,才能见到人所未见。”当帕奇把焦距放在老病 友脸上,不再关注手指有几根的时候,他赫然看到八根手指头! 如果无法摆脱抑郁的侵扰,或许跳脱原本的视野,把注意力放在关 心别人之上,就能挥别忧伤,迎向光明。 电影处方笺 身陷抑郁泥沼的朋友,可以去看《心灵点滴》,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所忧伤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与帕奇、凯琳有何异同? 二、帕奇超脱忧伤的关键是什么?我是否可用类似的方法战胜抑 郁? 三、将四根手指看成八根手指,到底透露了什么样的“禅机”?我能 否参透它而有所“悟道”?
阿拉斯加夜未眠 阿拉斯加夜未眠 失眠症 在烦恼未解决前,暂时服用助眠药物,让自己有精神去处理事情,是 解决失眠问题的正确方法;可是一定要依照医师指示服用,否则甚至可能 有生命危险。 电影 失眠(Insomnia,2002) 主演:阿尔·帕西诺、罗宾·威廉姆斯、希拉里·斯旺克 由阿尔·帕西诺、罗宾·威廉姆斯所主演的电影《失眠》,描述一位患有 严重失眠症状的警探,在阿拉斯加高纬度地区办案的故事。该片英文原 名“Insomnia”就是“失眠症”的意思,片中情节也充分呈现了失眠患者的种 种痛苦。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有一个章节提到“睡眠性疾患”(sleep disorders),其 中“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指的是:患者抱怨难以入睡、无法维 持睡眠,或睡醒后仍觉得很累,其总期间超过一个月以上,造成强烈痛苦 或生活功能下降,而且此种情形并非是药物或其他精神疾病所造成的结 果。然而,大部分患者所罹患的不是这种“原发性失眠症”,而是由其他因 素所导致的“次发性失眠症”(secondary insomnia)。 “次发性失眠症”的诱因有很多种,股票直落让人夜不成眠;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也会让人辗转反侧。此外,焦虑症患者时时刻刻紧张兮兮,抑郁 症病人一天到晚唉声叹气,也一样多多少少都会抱怨失眠困扰。甚至精 神分裂病的初期症状,也是以失眠形式呈现。因此,失眠问题并不是小问 题,超过七成以上的精神科门诊病患,都有失眠的困扰。 失眠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严重呢?以下有9个与失眠有关的问题, 如果与你符合的情形超过三个以上,那就表示你需要注意睡眠的健康管 理了。
*躺在床上,超过一个小时才能睡着。 *自觉睡得很浅。 *没有特殊原因,半夜醒来两次以上。 *频频做梦,自觉苦恼。 *很早就醒来,无法再入睡。 *睡醒后,仍感到十分疲惫。 *要经过一番挣扎才能起床。 *白天精神恍惚,反应力不如别人。 *需要专心的时候却打盹。 不过根据研究显示,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有很大差异的;例如, 拿破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可能却得睡上10个小时,而不论哪一种状 况,都是正常的。因此,在失眠严重度的诊断上,并没有说睡眠少于几个 小时就表示很严重。此外,以上九项只要其中有一项让你感到十分痛苦, 你就可以到精神科找医师做进一步的咨询与诊疗。 一般而言,改善睡眠环境(光源、声音、床褥舒适等)、睡前少吃刺激 食品、避免剧烈运动等,都可以帮助入睡;另外,也有些人会采用SPA、静 坐或按摩等方式,让自己放松,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可说是一 般性的睡眠卫生原则。如果以上种种方法都尝试过,却仍然睡不着的话, 那么就应该依照医师指示服用助眠药物,否则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生活作 息与品质。 很多人对安眠药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安眠药一旦吃了就会上瘾,长 期吃下去会伤肝伤肾,万万吃不得。事实上,许多新上市的安眠药成瘾性 弱、对身体的伤害性低,所以并不需要对安眠药有那样强烈的排斥感。不 过,要提醒你的是,正确的用药态度很重要,一定要依照医师的指示服 用,绝不可私自加减药量,或是配酒服用,否则有时候甚至会有生命危 险。 在烦恼的事情尚未解决之前,短期内服用助眠药物,让自己有精神 去处理事情,是解决失眠问题的正确方法。否则,若像阿尔·帕西诺饱受
失眠之苦,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最后付出惨烈代价,那将是非常划不来的 事情! 电影处方笺 失眠者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处理失眠困扰: 一、减少午睡时间。 二、中午过后不再饮用茶或咖啡。 三、每日安排适当运动时间。 四、练习放松技术。 五、适时寻求精神医疗的协助。 六、找出导致失眠的因素,并尽可能排除。 七、培养一种失眠时可从事的休闲活动,以打发时间。
运用心像,战胜愤怒 运用心像,战胜愤怒 情绪管理 当引发愤怒的刺激出现时,在心中想象一个“心脏正吃力工作”的画 面,通过心像引导提醒自己要注意照顾心脏,再“推己及人”想想对方的 处境,怒气自然就会消散。 电影 变线人生(ChangingLanes,2002) 主演:本·阿弗莱克、塞缪尔·杰克逊 电影 茶水男孩(TheWaterBoy,1998) 主演:亚当·桑德勒、凯西·贝茨 《变线人生》是由本·阿弗莱克与塞缪尔·杰克逊共同主演的一部电 影。片中他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发生擦撞,两人因为都在赶时间,情绪控 制不佳,行事失去理智,接下来便相互使用一连串卑鄙手段恶整对方,一 个被弄到银行信用破产,妻儿离异;另一个则轮胎螺丝被拔,在高速公路 上险些丧命,互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各自饱尝苦果。 塞缪尔·杰克逊饰演一位情绪暴躁又爱喝酒的大老粗,动不动就以暴 力解决问题,例如:得知信用破产后,盛怒之下竟砸毁银行电脑泄愤;与 人沟通产生挫折时,就把先前在酒吧认识的两位老兄,当作出气筒痛殴 一顿。他长期通过酒精排解情绪,因此参加“匿名戒酒协会”,学习控制情 绪、戒除酒精的方法与技巧。 情绪控制不佳而经常发怒的人,除了人际关系不好、做事不易成功 外,身体的健康状况其实也饱受威胁。近年来,医学新兴领域“心理神经 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迅速发展,已有大量研究发现情绪与 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自主神经系统可直接对淋巴细胞及巨 噬细胞产生作用,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在心脏病患者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患者的愤怒情绪,可使心脏搏动 效率降低7%以上,进而导致心肌衰弱缺血。过去研究“A型性格”的身心
医学专家也发现,容易生气、缺乏耐性、行事匆忙、时时竞争的人,罹患 心肌梗塞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两倍。但后来进一步的研究 报告指出,问题并非出自“A型性格”生活紧张、个性冲动的特性,而是这 种人通常对外在事物怀有很深的“敌意”,太容易身陷暴怒之中。 由于情绪信息从视丘送往杏仁核的路径很短,因此生气的生理反 应,如肌肉紧张、血流加快等,可能比察觉生气情绪的心理反应更快发 生。我们可以利用生理反应作为情绪觉察的线索,降低暴怒发生的几率。 当引发愤怒的外在刺激出现后,我们会有一种血脉贲张、脸红脖子 粗的感觉,进而产生想要骂人、摔东西的冲动。这时,在心中想像一个“心 脏正吃力工作”的画面,通过心像引导,可以提醒我们要注意照顾自己的 心脏。接着再从自己的心脏“推己及人”,理解对方的心情,想想对方的处 境,一旦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事情,怒气就很容易自然消散。 “心像法”能有效控制我们的情绪,电影《茶水男孩》也充分展现了这 种方法在橄榄球场上所发挥的奇效。主角波比将敌手想像成过去曾经欺 侮他的人,拉抬心中愤怒,提升身体爆发力,因此每次都能冲锋陷阵,克 敌制胜。 现代社会不容许人们使用蛮力解决问题,因此现代人更需要学习各 种方法与技巧,调节愤怒所造成的生理反应:心像法正是这种可以克制暴 怒的好方法。 电影处方笺 经常生气的人可以看《变线人生》这部电影,想想以下几个问题: 一、剧中人生气的代价为何?过去我曾因为生气,付出过何种惨痛 代价? 二、剧中人生气的原因为何?我常因什么缘故生气? 三、这些外在事件是否值得自己生气? 想学习心像法的人可以看《茶水男孩》,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的例子 可供参考。心像法需要经常练习,效果才会愈来愈好。开发右脑潜能,启 动图像式的能力,将可使我们战胜各种压力,生活悠游自在!
工作让你累了吗? 工作让你累了吗? 工作疲乏 工作上遇到瓶颈是很常见的事,这时向资深同事讨教过来人的经 验,或是跟咨询辅导专业人员谈谈,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是一味埋头苦 撑,对大家都不好。 电影 穿梭阴阳界(BringOuttheDead,1999)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帕特丽夏·阿奎特、约翰·古德曼 《穿梭阴阳界》是一出有关急救医学的电影。男主角尼古拉斯·凯奇在 戏中饰演一位驾驶救护车的急救人员,由于一连好几次,他都没能即时 把人从“鬼门关”救回,于是开始出现了一些“工作疲乏综合征*”,包括焦 虑抑郁、暴躁易怒,以及长期失眠、疲倦,无法面对工作等问题。他把各 种事假、病假都请光了,最后向上司提请辞职,上司却以人力不足为由, 要求他继续撑下去。 面对生老病死的医护人员,长期累积沉重压力,也常常会遇到工作 上的瓶颈,而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例如急诊室里的医师,必须时时刻刻 保持警觉,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因为人命关天,丝毫不能 懈怠;又如精神科里的护士,常常得面对精神病患肢体上的攻击,或口头 上的威胁,这种压力也会让人心生“不如归去”的念头。 立即性的压力,经常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候慢性的压力,反而 真正折磨人。安宁病房的缓和医疗团队,就常常必须面对来自患者本身、 亲友家属,甚至自身信念的慢性压力。 有些患者在住进安宁病房时,内心还无法完全接受疾病无法治愈的 事实,医护人员必须很小心地与患者谈论生死。另外,患者对老天的愤 怒,经常会转嫁到医护人员身上,使得他们在身心各方面都饱受挫折;照 顾了几个月下来,日久生情,等到患者去世,他们又会产生一种不舍的感 觉,而必须面对分离后的感伤。
有时候,患者家庭的“心理动力”比较特殊,做子女的不但不为父亲 把屎把尿、拍背按摩,反而将全副精力放在“对付”医疗人员之上,一方面 嫌医师技术不好,药物副作用太多;另一方面又嫌护士不尽心,没有妥善 照顾他们的爸爸。他们生怕被人批评不孝,只好通过这些“孝行”,来彰显 他们对父亲的“孝心”。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做“生命回顾”时,会听到一些患者可能一辈子都 不曾跟人说的故事,有时也会在心中产生很大冲击。例如,特别同情患者 的悲惨际遇,忧伤天地不仁,为他难过不已;或是为患者的善良心疼万 分,无法理解老天为何要把这样的好人带走。有时候还有一些更为隐讳 的状态,连医护人员自身都无法察觉到,他们或许会把患者当作过去生 命中的某一重要他人,将许多伤痛的情绪转移到患者身上,有时甚至导 致错误的治疗行为。 工作上遇到瓶颈,是很常见的事情。跟资深同事谈谈他们过来人的 经验,通常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一味埋头苦撑,对大家都不好,或许跟咨 询辅导或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谈谈,会有新的契机出现! 电影处方笺 任何人都可能碰上工作疲乏的问题。当你出现类似情形时,建议观 看《穿梭阴阳界》一片,并仔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引起男主角工作疲乏的事件是什么?引起我工作疲乏的事件又 是什么? 二、男主角的哪些负面思考,加深了其工作疲乏?我又有哪些负面 的思考习惯? 三、男主角跳脱出工作疲乏的关键是什么?我可以采用哪些可行方 案,来解决我的工作疲乏问题? 希望你也能早日脱离工作疲乏的窘境。
尖子生的失败与伟大 尖子生的失败与伟大 天资优异 从统计观点而言,天才儿童也是一种“反常”,人们通常只看到他们 的优异表现,经常忽略他们在其他生活层面的各种问题。孩子常被塑造 成“小大人”,根本没有机会思考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电影 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2001) 主演:吉恩·哈克曼、格温妮斯·帕特洛、本·斯蒂勒 《天才一族》这部电影,是描述美国一个天才儿童家庭的真实故事 ——大儿子查斯从小就有商业头脑,十几岁开始炒作不动产并投资宠物 育种,每天忙到没时间吃饭;收养的女儿玛戈,国中时获得编剧比赛大 奖,同时学习芭蕾与摄影,才华出众;小儿子里奇连续三年拿下全美青少 年网球冠军,极具网坛巨星架势,在绘画方面也展现长才。当年,他们的 母亲还出书阐述天才儿童的培育之道。 然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天才们在经过二十多年后,个个都出了问 题。 查斯在一次空难事件中失去了妻子,从此以后他每天惶惶不安,极 端讲究安全,经常进行火灾逃生预演,并要求两个孩子每周运动16次。 玛戈吸烟、离家出走,再也写不出好的剧本,婚后每天躺在浴缸里看 电视,一待就是6小时。 里奇因爱恋玛戈,在她出嫁后再也无法专心打球,只好乘坐邮轮漂 泊海上,后来甚至尝试割腕自杀。 这三位当年的天才儿童,由于各方面未能均衡发展,以致长大后无 法躲过抑郁、孤独与焦虑的侵扰。查斯太早投入经商理财,14岁那年父亲 偷了他的债券,他因而一状将父亲告到入狱服刑。玛戈因父亲长期刻意 强调她的养女身份,自我认同产生困扰,因此出现吸烟、离家出走等偏差 行为。里奇则因无法摆脱对玛戈的爱,内心十分痛苦,再也无法发挥运动
潜能。 从统计观点而言,天才儿童其实也是一种“反常”,人们通常只看到 他们的优异表现,经常忽略他们在其他生活层面的各种问题。大人们觉 得孩子在某方面已有专长,就误以为他们在各方面都会表现得像个成 人。孩子常常被塑造成“小大人”的模样,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这是不是 他们想要的生活。 许多天才儿童在人际关系上也出现问题,他们缺乏友谊,常常感到 孤独;由于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被不断学习新事物挤占,他们没空去发展人 际、自省、道德、压力调适等方面的能力。像查斯就是这样牺牲了品尝生 命中美好事物的权利,而里奇则是无法与家族外的人建立亲密关系,遇 到瓶颈时只知以死解脱。另外,天才儿童承受来自外界的极高压力,他们 做得好是应该,做不好是偷懒,像玛戈在剧本写作上,就从来没得到过父 亲的赞赏。 其实,很多表现优秀的正常人,也会有类似的心理困扰,有时甚至到 了必须寻求心理治疗的程度。他们把升官发财、晋级获奖视为生命中唯 一的目标,健康、家庭、友谊等全都抛诸脑后。目标没达成时,他们失落 苦恼;而目标达成时,他们还是一样失落苦恼。试想,赚得全天下,最终却 被焦虑抑郁、失眠恐慌或其他慢性疾病纠缠不已,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 意义?或许,平凡踏实,知足常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电影处方笺 家有尖子生或极端盼望家里出个天才儿童的家长们,请抽空欣赏《天 才一族》并认真思索以下几个问题: 一、尖子生的人生,是否就一定幸福快乐? 二、是我希望孩子成为尖子生,还是他自己希望成为尖子生? 三、要如何让孩子得到身心健全的发展,避免生活只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