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Page 1

T-workshop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王長楊大 同 庚 明大朝大 學 學 旭 工 陽 工 業 業 設 設 講 師

人才工作坊

!

計 學 系

助 理 教 授

計 學 系

療 傷 系 創 意

×

蔣長 庚 宜科 技 倩大 學 護 助理 學 理系 教 授

養 生 繫 護 理



目錄 前言

飲食歷史×嘴上工夫 2 整體報導

用體貼的心,設計的情打造銀髮 好生活 4 學生心得

跨領域合作創新銀髮產品 10 助教心得

教,也是種學習 12 教師心得

教師甘苦談 14 成果發表

樂活創意 19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2

前言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撰文/陳淑英

這次的T型人才工作坊結合護理與工業設計領域,共同為高齡族群規劃 更便利的醫療照護設計。課程從認識高齡社會需求開始,透過老化模擬體 驗,感受高齡者行動的不便之後,接著進行設計思考的討論與實作。 三位老師全程陪伴學員經過腦力激盪、凝聚想法的難關,鼓勵學員勇於創 新與嘗試,在分秒必爭的課堂上,每位學員都竭盡所能丟出想法、激盪出 最棒的創意。並將設計概念透過3D立體印刷製作成原型,讓學習看得到成 果;本課程強調拍攝影片,從情境選擇、角色互動與使用成品的情境中, 讓整組能共同發覺「不合理」的地方再做修正。T型人才工作坊讓學習在 合作、衝突、調整與修正的過程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學習成長經驗。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3

課程表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4/19

4/26

8:30 % % 9:00% % % 10:30% % % % 12:00% % % % 13:00 % % % 15:00% % % % % 16:00 % % % 17:00%

!

8: 0 % % 9:00 % % % % % 10:00% % % % % % 12:00% % %

%

%

%

% %

13:00% % % % 15:30% % % % % % % % % 17:00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4

整體報導

用體貼的心,設計的情打造銀髮好生活 授課/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 蔣宜倩助理教授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 楊朝陽助理教授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 王明旭講師 撰文/林智偉

三位 老師如何搭起⼀一個跨領域體驗課程?發 現問題之後,如何運用設計方法將創意化作實 體呈現?設計發想脈絡該怎麼推展?這場T型 人才工作坊在「有原則的開放式創意」下,助教、 講師跟學員通力合作,形塑出銀髮族產品設計的Best Way!

輕鬆上手!簡明設計史 設計概念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平常匆忙的日子裡,人們鮮少注意設計 的存在。在這次的T型人才工作坊,楊朝陽首先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娓娓 道出設計產業的沿革與發展。 現代設計的根源,最早可說是從工藝美術而來。十九世紀時,工匠們打造 精緻的藝品,並非強調物品的實用性,而是著重於優雅、美麗的外觀。經 典的例子莫過於新藝術風格的建築與室內設計,看著螺旋狀階梯扶手彎曲 弧度的線條美,從現代眼光看來已屬華麗取向,其實在當時是對傳統藝術 的反抗。 不過當工廠產品逐漸以大眾為主要客群,如此華麗的設計未必能虜獲大眾 的心。⼀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知名的包浩斯設計學院提出的眾多理論中,有 ⼀一條現今設計產業仍不斷應用──「功能決定外型」。楊朝陽說:「有句話 大家應該很常聽到,就是『少即是多』。」外型設計訴求精簡,但必須呈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5

現完善功能,這體現在包浩斯設計的建築、家具中。「不過,設計師也發 現,外型並非表現出功能就好,還可以做很多事情!」楊朝陽補充道。 包浩斯之後,關於外型設計的討論還有很多後續,不過設計師逐漸發現應 該將焦點回到客戶身上。於是,像「情感設計」、「使用者情境設計」便 在這樣的趨勢下被提出。楊朝陽說:「這便是大家熟悉的設計,重視喚起 使用者經驗及使用欲望。」「但請大家不要忘記,產品的核心仍是功 能。」 現代科技發展同樣不能忽視,⼀一系列多功能整合的3C產品已然出現。不 過楊朝陽提醒:「當你們的設計走到這⼀一步,還是要回頭再試試看。」畢 竟科技並非萬能,且想將功能通通「收納」進來,使用上也未必方便。 透過設計的歷史發展,讓學員稍理解設計師的思 考方式,但要能體會「設計是什麼?」還是得透 過工作坊的實作過程。接著,工作坊將帶領學員 前進到使用者的心中,藉此反向關照「設計」。

高齡怎麼看;怎麼看高齡? 臺灣已處於高齡社會,並逐漸邁入超高齡社 會,但年長者面臨的許多問題年輕世代常常不 清楚!蔣宜倩說:「很多年長者的疾病你們⼀一 定都聽過,像視力昏花、腰酸背痛,或糖尿病 之類的慢性病。而病症之間常常都有連帶關 係。」高齡者身體機能變差,許多慢性病經 常相互影響,如何從源頭改善是關鍵課題。 例如糖尿病常導致高血壓,而高血壓又連帶 導致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視力減退等等。而 年長者的視力退化,如青光眼、黃斑部病變, 跟高血壓同樣脫離不了關係。介紹完老化造成 的疾病,蔣宜倩提醒同學:「等⼀一下同學在做

!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6

設計時有兩個方向給大家參考。第⼀一是,產品必 須符合老人的身體機能;第二就是改善機能。」 了解這麼多病症之後,該如何從設計幫助年長 者?許多學員仍有疑惑。這時就需轉化腦子裡 的知識,變成「體驗」。蔣宜倩將老化體驗裝 備發給各組,包括增重物、關節綁上限制的護 具、模擬青光眼的眼鏡,並交代學員必須完成⼀一 些基本的生活任務。「哇喔!好重!」學員驚呼道。想不到,戴上模擬老 化裝備後,連倒藥水都倒不好、掏個零錢也極為困難! 「我相信大家都體會到了!各種身體機能衰退結合起來,做很多事都挺不 方便,到時,設計⼀一定要盡可能兼顧老人的五感。」蔣宜倩補充道。接著 學員要做的,便是將體驗加入不同的時空要素,看看會出現什麼情境。到 底設想與實際的狀況有沒有落差?有的話,就是問題的所在。

創意需要「錘鍊」 設計思維的延伸需有個起點,現行設計的趨勢便是以使用者為中心。而銀 髮族有什麼樣的生活需求?另⼀一位講師王明旭先說明設計思考流程,再請 學員歸結三個解決問題的方向,再聚焦為三個產品概念,而工作坊最後, 要實作出⼀一件產品模型來。 「大家要有個觀念,好的設計不可能⼀一蹴可及。這方法是幫助你們聚焦想 法。」 學員在絞盡腦汁擠出許多點子之後,歸納出三個大方向:提升行 動安全、增強身體復健、去除老年標籤。接著是最困難的階段,學員不但 得構思好的產品外型,也要思考如何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 「想解決浴室滑倒的問題,市面上都採用防滑墊,但老人還是會跌倒,為 什麼?你們可以思考看看。」解決行動安全的第六組,構思出可以輔助老 人在浴室中行動的滑軌,楊朝陽相當讚賞「主動」的性質,但仍有些地方 需調整。「很多老人真正跌倒的原因反而是自己昏倒,該怎麼辦?」設計 時未注意到的盲點,還是須由客觀的眼睛來幫忙尋找。

!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7

第六組決定增加腰帶來防止年長者使用時向後跌倒。「但增加腰帶畢竟穿 戴上又多了⼀一重負擔,我希望你們想想,如何把這個負擔減到最低?」王 明旭說。學員想方法解決問題後還得再精煉,哪⼀一種保護裝置對年長者比 較好?最後,第六組採取折衷方式,將腰帶改為靠背,用吊臂繫在扶手 上,讓產品更安全。 而設計方向為協助進行復健的第⼀一組,希望用設計過的坐墊幫助訓練股四 頭肌。市面上已經有訓練器材,要如何凸顯特色?⼀一開始的構想為利用有 磁力的護膝來幫助收縮肌肉,搭配⼀一組搖椅,要使其搖動,就會牽動到股 四頭肌的肌肉。蔣宜倩提醒:「你們的想法是對的,但從現有產品看來, 老年人的使用意願並不太高。」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便是增加回饋機制。 「我們後來決定不用護膝了,專心把搖椅設計好。其實外型很早就確定, 不過起初我們用灰、白、黑等比較陰暗的色系,後來修正成木色,整個外 型就親和溫馨許多。」「最後還多了腳踏墊 加強支撐。因老師說,如果股四頭肌沒 有維持收縮⼀一段時間的話,是沒有訓練 效果的,所以我們就做⼀一個腳踏墊,讓 使用者可以重新在上面把腳蹬起來。加 強支柱則是顧慮到安全性。」再之後的修 正,第⼀一組學員注意到外觀上的舒適性。 經過學員的巧手,還把搖椅圓弧形的特色 做加強。 多方考量觀點、謹慎注意細節,體現在學 員逐步修正設計的時候。「我不希望同學 速成,速成對他們而言不是好事,必須 讓他們經歷這樣的過程。」蔣宜倩說。 構思有了原型還得不斷錘鍊,才能達到 最佳成果。雖然偶有卡關,但琢磨的過 程中,設計的敏銳度才能培養出來。

!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8

影片非拍不可─使用者情境模擬 高齡者面對高科技產品,常顯得不知所措,問 題所出何在?本次T型人才工作坊,講師群希 望學員藉由拍攝影片介紹產品使用情境過程, 來刺激大家「想」這個問題。影片能夠是有趣 的行銷、產品解說,也是種自我檢視。「等⼀一 下拍好影片,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自己是怎麼使 用產品的。」楊朝陽微笑說。 ⼀一部好影片要如何產生?構思劇情、繪製分 鏡、尋找場景,各組就像製片群,依據每個組 員的長才分工合作。「應該就是⼀一般的家庭場 景……然後模擬照顧老年人會碰上的情境。」 學員開始想像,產品會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出 現,讓使用者得到幫助。 「老人對溫度不敏感,常常發生意外。」第五 組學員這時變身為記者,報導年長者泡溫泉以 及冬季寒流來時常見的情況。「保庇三溫暖」 是個可以偵測環境溫度變化的護身符,提醒年 長者注意溫度,避免溫泉泡過久或出入溫差大 的環境時提醒留意。模擬泡溫泉的情境,學員 找到⼀一處石頭造景,頭上纏著毛巾坐在裡頭煞 有其事,大同大學工設系系主任看到學生的創 意不禁驚訝道:「原來我們校園可以這樣使用 啊!」另⼀一種常有的情況,便是車內外溫度相 差很大。「欸,阿嬤,你用這個測⼀一下車外 有多冷。」定睛⼀一看,想不到車子的情境居 然是用教室窗戶呈現車窗情境! 「我很欣慰大家拍出這麼有趣的影片。不過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09

有些組的產品發生的狀況,你們在拍影 片時自己應該有看出來。」楊朝陽說。 如第三組設計的傘包,主打包包上有著 120度的軟墊可讓手臂輕鬆放。「但影 片裡,要從包包拿取東西時,似乎卡卡 的 有 障 礙 , 要 怎 麼 調 整 還 得 再 想 ⼀一 下。」蔣宜倩講評道。 「大家回家後,請不要忘記這次的經 驗。多想想產品還可以如何發展、延伸?不要忘記你 們有這樣⼀一群好夥伴!」王明旭說。雖然設計還有修正空間,但工作坊已 來到尾聲。T型人才工作坊只是體驗的起點,最重要的「跨領域合作」, 相信學員已經把握其中要領,面對台灣的高齡化趨勢,將是多元多工的問 題,需要各領域⼀一起合作解決問題,而T型人才工作坊讓學員們進入社會 之前,先體驗跨領域多元分工又合作的情景。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0

學生心得

跨領域合作創新銀髮產品 採訪/林智偉 整理/馮天昱

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移師至大同大學舉 辦,吸引很多來自大同大學、長庚大學的 學員參加,加上其他學校來的夥伴,各路好漢碰 在⼀一起,究竟會擦撞出什麼樣的創意與學習火花?對於嶄新的T型人才教 學模式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呢?

設計×醫療護理的激盪 透過不同專業領域的火花與思辯,能迸出意想不到的創意新想法!這正是 工作坊主要目的之⼀一,那麼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學員又是如何相互學習的 呢? 馬偕醫學院護理系高若涵表示:「這次有不錯的機會和主題,可以結合我 們所學護理專業,在工業設計領域上,有些東西平常是看不到的,讓我學 到了很多。」 另⼀一方面,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的洪心穎提到:「老人與銀髮產業非常特 別,和醫療照護領域的朋友⼀一起激發想法,大家都可以發表各自的意見, 正是團隊合作的表現!」 臺灣大學哲學系的顏宜汶認為,「由於護理系的專業能讓設計系所做的東 西有所依據,對產品設計來說,最重要的在其功能,也就是幫助到了什 麼,解決了什麼困難。」對此,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董則靈同學補充,護 理系同學主要依據自身專業在臨床上提出欲改善老人行動或生活不便之 處,例如市售的產品都有這類型的功能設計,只是在學術領域⼀一直無法接 觸商業發展的脈動。他認為,這次發現許多產品能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創 造出來,而不只是依靠企業內部的研發。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1

新視野×新突破 至於平常設計系同學上課、設計作品的情況,與參 與工作坊相較有何不同?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尹弘 鈞說:「因為系上都是在設計個人的作品,比較偏 向設計美感方面;但參加工作坊時,增加了未來想 像與跟別人合作的機會,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學 習模式。」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高鈞瑩表示,「⼀一開始老人行 動體驗提供了實際體驗的機會,藉此更能體會銀髮 族的生活障礙,護理背景的同學也幫忙補充⼀一些論 點和知識。」 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系的葉湘文則提到,他 們小組原先有兩個發想方向,其中⼀一個是藥品相 關產品,經蒐集資料過程發現市面上已有類似 產品;我們也發現關節退化對長者的生活造成 相當的不便,因此和老師討論後決定以這主題 出發,幫助老人解決惱人的問題。

T型跨域×銀髮新希望 尹弘鈞提到,參加T型人才工作坊主要是因 老師推薦下,才接觸到此種新興的教學模 式。他認為,T型人才包括橫向跟直向的內 容,不僅單純從設計思維來學習知識,更有機 會從不同角度來看我們所學的知識。透過工作 坊的跨領域團隊合作,看到設計背景與醫療照 護專業的學員共同參與、創造出能改善未來銀 髮生活的利器!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2

助教心得

教,也是種學習 採訪、整理/林智偉

這 場 T型人才工作坊在發想與實作上,由兩位工 業設計系老師及兩校助教群共同指導,協助同學從 ⼀一開始逐步走到最後。期間有艱辛、也有有趣的地 方,在成果發表後回顧這兩天的種種,助教群坦言 內心甘與苦的感受。

討論:放手進行或是居中協調 這次工作坊花相當多時間構思產品,因學員不同的 專業背景,討論起來總是有些小摩擦。助教群該如 何打破僵局? 吳鈺渟(長庚大學工設系)提到,整組討論的情形 很融洽,過程中,雖然有人比較堅持己見,後來在 設計修正階段請講師來分析,這位同學後來也欣然 接受建議。而第二組⼀一開始討論就陷入僵局,助教 蕭碩薇(大同大學工設系)說:「最後老師提醒我 們可以往功能方向發展,因著護理系學員的建議, 我們才決定做個能輔助半側偏癱患者復健的產 品。」 T型人工作坊最大考驗,是合作的氣氛。當狀況有 必要,還是得由講師分析利弊給學員聽,才能在緊 湊時間內確立方向。在課堂上,王明旭也說明,學 員應該試著挑戰助教。永遠沒有最好的設計,但在 助教與學員⼀一來⼀一往之間能夠往較好的方向邁進。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3

呈現:分工&各擅其才 這次的工作坊學員必須拍攝產品示範影片。看見每組有效率地進行分工並 完成呈現,講師驚艷於學員的創意。助教群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們這組最後是用動畫格式的方式呈現影片,設計系的主要負責影片特 效處理,其餘同學幫忙擺玩偶的姿勢以及製作布景……」吳承誼說道。 不過在影片創意背後,仍有些問題值得再調整。許維麟說:「在影片後製 的階段,學員常常沒辦法幫上忙,多少有些失落。」雖然已經盡量讓學員 各擅其才,但助教群也建議T型人才工作坊在學員分組時可以更加細緻。

結語:瞭解他者觀點,返回自身經驗 參加T型人才工作坊的跨領域教學,對助教群而言,有何體會? 「我覺得T型人才工作坊很好,能從不同系所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也知道 別的系所怎麼理解我們的專業。」許維麟說。蕭碩薇緊接著補充:「護理 系的同學在看設計這件事,想法跟我們蠻不⼀一樣的,我在帶組後才親身體 會到。」 其實,助教也是學員的⼀一份子,而T型人才工作坊本身也是⼀一種設計,能 夠更加瞭解相當不同的彼此、進而合作,就有能量推動創意成形!

!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4

教師心得

教師甘苦談 採訪、整理/陳淑英

短短 兩天的T型人才工作坊,對教師 與助教而言,都相當辛苦!工作量並不 亞於籌備⼀一學期的課程,回顧來時路, 老師們有哪些體驗與想法?

教師群 蕭雅竹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兼技術合作處處長、國交中心主任 李文淵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系主任 蔣宜倩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楊朝陽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王明旭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請問兩位評審老師,從您在學校辦跨領域工作坊的經驗來看T型 人才工作坊,有何相仿、相異之處? 蕭 雅 竹 : 我們在學校已有跟王明旭老師合開 「護理創新實務」這門課,不同領域的老師⼀一 起合作,確實帶來不同的想法。以往我們雖有 想法,但做不出來,跨領域合作開課的經驗滿 好的,像T型人才這樣,學生來自不同科系, 更具多元性!未來我除了鼓勵學生來上T型人 才工作坊之外,也想嘗試跨校選修課,讓不同 科系學生加進來,對學生的創意會更有幫助。

!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5

李文淵:其實我們系上本來就有跨領域課程, 老師和學生都來自不同科系,也常舉辦短期工 作營,國內外都有。但我覺得你們的課程,比 我們做的專題還深入,我們較著重發想,卻發 散得太廣泛,沒有專業領域的教師幫我們聚 焦。而T型人才工作坊有專業領域老師直接來 幫助學生,有專業知識導入,讓整個設計案更 有深度。而且工作坊有明確的主題(老人議題 非常重要),整個概念很完整。我覺得這樣的 課程,不僅要做,更應該擴大舉辦,對社會真的會有幫助!

因為T型人才工作坊只有兩天時間,三位老師在課程設計上,如 何協調、安排課程內容規劃? 楊 朝 陽 :我們只講綱、不講本,主要先抓住要做出什麼樣的成果這大原 則,然後在每個課程階段邊走邊調整,在彈性原則下運作。因幾次經驗下 來,我體會到工作坊若要能持續下去,老師不能太生硬,規劃太細,在執 行上,反而造成負擔,在這種狀態下會趕不上變化。 蔣宜倩:我是第⼀一次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能與不同的人才⼀一起合作、學 習,對老師、學生的幫助都很大。但坦白說,工作坊對我而言,壓力很 大,因過去上課只面對護理系學生,但在這裡,要面對各種領域的學生, 教材的內容與深度也得調整,我花滿多時間研究、琢磨,才能把課程做比 較完整的呈現。 王明旭:這次課程是把過去在長庚科大的合作經驗帶到T型來,但不同的 是,面對的學生更多元。這次工作坊,我們採取「有原則式的開放式創 新」,因時間很短,學員只要想錯,就回不去了,所以必須在⼀一個框架內 告訴他們,要做出什麼成果?但裡面保持開放性思考,不設限任何議題, 在運作上,掌握度會比較高。工作坊時間雖然緊迫,但對創新而言,本來 就是會有時間壓力。必須走得快、走得對。所以在框架內去做設計、創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6

新,學習的過程對學員而言才會 是開心的。

學員在討論時,我發現有組 別的意見撞牆了,您們怎麼 解決?身為老師介入的程度 該怎麼拿捏? 楊朝陽:我會講些「瘋話」逗樂 大家,轉換心情,這很重要,如果 問題⼀一時突破不了,太陽穴會很緊,但心情轉換了,想法會豁然開 朗、產生新的做法。我們常不自覺鎖在⼀一個點,以為問題只能這樣 解,但若輕鬆下來,比較能接受不⼀一樣的想法。 蔣宜倩:這確實是滿囧的,當想法沒有聚焦時,學生慌、老師也會 急。我多半會引導他們回頭想,有沒有哪些議題,討論到後來不見 了,給他們思考方向,但不幫他們做決定,因速成對學生而言不是 好事,必須讓他們經歷這樣的過程。 王明旭:坦白說,我還沒有遇過工作坊是完全順利的,總是會有⼀一 兩組卡住。楊老師的方式很好,輕鬆面對、會帶他們走出來。氣氛 很重要,讓他們能動⼀一動,比如拍影片,可以走出去拍。而老師們 的參與也很重要,讓學員覺得有人陪他們思考,但不替他決定。 蕭 雅 竹 : 我們也不幫學生做決定,老師若介入太多、成果反而不 好,學生不僅受創,師生關係也會差。所以老師要能放手,最後才 能放心。 李 文 淵 : 我帶過幾次工作營的經驗是,不預設⼀一定要有漂亮的成 果,過程其實更重要。⼀一旦卡關,我最常做的事是,反問學生: 「你的初衷是什麼?」其實,他們⼀一開始的初衷都非常單純、非常 棒。但過程中收集太多雜蕪的資訊,以至迷糊了初衷。而老師的功 能就是把他拉出來,讓他回到初衷,去想為什麼做這題目?學員通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7

常會恍然大悟說!當他回頭,就能把想法去蕪存菁。

這次工作坊老師堅持一定要拍影片,重要性在哪? 蔣宜倩:我⼀一定要先講,我們學校開這種創新課程起步較晚,所以我們也 到處去觀摩。過程中發現「情境模擬」非常重要。而拍攝影片的方式,更 能很快抓住情境感覺,從拍攝過程中,學員就會看到合理、不合理的地 方。影片能讓產品構想有更清楚的呈現,這也是我在兩位老師身上學的。

情境模擬,一定要拍攝影片嗎?可否用演戲代替?其差異點在哪 裡? 楊朝陽:透過影片,學員才能看到自己、做自我檢測。拍影片過程,會更 清楚看到不合理之處,也許是講故事的 「說辭」或「邏輯」不清楚,再來 做修正。除了情境之外,拍影片最重要的作用是,讓整組人都不能置身事 外!大家不得不參與、參與之後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外,透過影 片,也能訓練他們在短短⼀一分鐘內掌握產品精髓的訣竅。 王明旭:拍片跟演戲的差別在,演戲跟拍片邏輯不⼀一樣。拍片時,必須設 法找出模擬的情境,過程中得思考到使用它會產生哪些問題,再做修正。 拍片能讓他們自己掌握、自己最清楚。我們不預設成果,模型好不好看、 影片拍得好不好,不是我們預期的,而是學員如何去表現自己內心的想 法,這是我們規劃的重點。

工作坊的助教角色非常重要,您們如何訓練他們能承擔此重任? 楊朝陽:助教要能煽動好的氣氛,這對創意好壞的走向,滿重要的。有氣 氛才能投入、有投入才有討論,有討論才產生成果。但這部分,似乎需要 ⼀一點天份!這部分我們也還在學習。 王明旭:擔任T型人才工作坊的助教壓力真的很大,要有能掌握突發狀況 與做事的能力,助教真的不好找!事先我們會跟助教溝通,他們的工作很 重要,但只是配角,不要做主導。 李文淵:工作坊的TA最好本身曾參加過工作坊,才有同理心去轉換角色、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8

輔導學員。所以TA最好的培訓方式是,找以 前參加過的學員來擔任TA,會比較能了解整 體要面對的是什麼狀況。

參與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整個過程,您 最感動的點是什麼? 王 明 旭 :這次讓我感動的點是:卡關的人活 過來了!第二個感動,是看到學員願意自我 挑戰。我們並沒教他們該怎麼做影片,只幫他 們借了鐵人兄弟道具,結果看見他們自己搭浴室、捏馬桶,他們自己在創 造創新的思考,這都不是我們給的,這就是開放性思考,所以每組拍出來 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梗、有他們想表現的方式,這是讓我感動的兩點。 楊明旭:我感動的是,從⼀一開始亂七八糟,到最後,漸漸匯聚出⼀一個中心 想法來,團隊也能融合出自己的氣氛、熱絡交流。他們能喜歡上這件事, 我覺得就已達到目的。 蔣宜倩:六組同學對他們的產品都非常有自信,這是讓我感動的部分。像 傘包那組,⼀一開始卡關,但最後的成品比⼀一開始的構想多了許多創新想 法!這些突破的經驗,應該是工作坊最大價值。

結論 跨領域工作坊對學員與老師而言,都⼀一樣感到新鮮,而透過這次訪談,無 形中促成了老師們切磋、交流的機會,讓初接觸跨領域課程的老師們,也 受到教學創新的啟發。T型人才工作坊課程預備過程雖然吃重,但這種課 程也讓老師們著迷,因為有成就感!願意來參與的學員多半是自發性的想 要學習,從學員們各自帶來的專業,讓參與其中的不管是老師或學員,都 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19

成果發表

樂活創意 整理/林智偉

護理與工業設計的結合,在跨領域的互動與構思下,能為年長者勾勒出 哪些「樂活」產品?這場腦力、體力、創意力的限時賽程,激盪出的成 果,讓評審放棄評出⼀一二,因每組的構想都是⼀一場可貴的學習歷程,都值 得得到相同的鼓勵!

Unbaglla 問題需求 老人家出門買菜,忽然下大雨需要撐傘。⼀一邊拎 著大小包、⼀一邊撐傘,這平易的動作對於老年人 的手臂是很大的負擔,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一次 達到撐傘省力又方便收納物品的需求呢? 設計內容 這組結合收納與支撐手臂的需求,設計了 Unbaglla傘包。在收納東西的側肩包裡,除 了設計雨傘夾袋之外,為了減輕撐傘的負 擔,調整了靠近手肘側肩包的袋口。上頭 鋪上舒服的軟墊,位置較低,讓手臂舒適 的呈現120度的彎曲靠在上面。 評審講評 120度的舒適感是很好的構想,不過從拍攝的影片中看來,奶奶的 手肘沒有呈120度?所以側肩包的帶子長度得重新思考。且奶奶似 乎沒辦法把買的蔬果輕鬆放進袋子裡,這部分還要再多思考!

!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20

甲你攬牢牢 問題需求 考量獨居老人進出浴室的安全性,預防滑倒或無預 警地昏倒!目前居家即便鋪設止滑的塑膠墊或增加 許多扶手,似乎都沒有辦法預防危險發生,如何提 升使用浴室的安全性、減少恐懼感?是這組設計的 焦點。 設計內容 從環境改善,效果都不彰,因此考慮從年長者本人著手。經過多次的設計 修正,從滑軌得到靈感。主要分為軌道、扶手、護腰三部分。在行進範圍 的天花板安設移動軌道,下方以滑軸連接扶手。T型扶手可雙手或單手按 按鈕使用,而其使用時須配戴連接的護腰防止昏倒的狀況發生。只要稍微 教學阿公阿嬤使用,便可在居家中來去自如。 評審講評 設計相當完善、理念也不錯,而實際執行上難度滿高,且需要不同領域的 整合。包括,工業、建築、室內設計三者需有良好溝通,這項產品才會有 其效用,很多機制的學理與運作應該沒想像中容易。不過這也表示,它很 可能會在安養機構、老人公寓等整體的規劃設計中實現。很佩服你們用逐 格動畫呈現產品,這非常累,不容易。

Living Chair 問題需求 這組觀察到,老人家從座位上起身或行走時經常駝 著背,這是因為股四頭肌退化造成!雖然醫生會建 議需要經常復健,但長者常因復健累、又無聊而打 住。該如何把復健變有趣,讓年長者樂於行動呢? !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21

設計內容 復健器材總是冷冰冰的,讓長輩不愛使用!於是在產品的設計上,用色及 造型強調溫暖、溫馨的感受,並以弧線增加柔和度。Living Chair是⼀一木製 的搖椅,坐墊不是平的而有V字型讓坐的人大腿內側緊縮,為了增強復健 效果,搖椅前方有⼀一踏墊可讓使用者支撐。使用時搖到前方高位處,踩住 踏墊維持⼀一段時間便可鍛鍊。 評審講評 外型設計相當到位,頗有家具設計的風格。雖然復健效果可能比不上⼀一般 復健工具,不過趣味性是有的。但還不夠,可以試著增加更多的獎勵回饋 機制。而安全性有些讓人擔心,底部基座及懸吊的方式是否夠堅固?建議 可以說明材質。

美麗與Eye愁 問題需求 老花眼鏡雖然便利,但長輩用起來,常會影響自 尊心。尤其看同行友人都保養得這麼好,擔心戴 上眼鏡會承受同情眼光、或太俗,不願戴。該如 何讓長輩戴上眼鏡後,反而更年輕、有活力呢? 設計內容 改造老花眼鏡外型,設計著力於「年輕」要素, 賦予眼鏡成為潮流配件。在不使用時,為⼀一皮紋 質感的手環;若要使用,可將手環打開變成眼鏡 戴上。去掉傳統老花眼鏡雜色的邊框,整體以素 色為主;線條也做精簡,不採用鏡架而用服貼於 耳部的方式。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22

評審講評 眼鏡很有設計感,讓長輩年輕好幾歲。但如同影片中呈現的,人承受眼鏡 重量的地方只有鼻子,雖然有服貼耳部的設計,但手環材質的計算非常困 難,鏡片材質也要做選擇才有可能承受手環的曲度,舒適度也得再想想。

保庇三溫暖 問題需求 每次寒流來襲,室內外溫差大,常導致有心血 管疾病的病人意外猝死,尤其以老人居多; 或因泡溫泉而導致昏迷情況發生。有沒有什 麼方法能夠防止憾事發生?是這組共同努力 的目標! 設計內容 這組將測溫功能與配件相結合,設計出「保庇三溫暖」。它是⼀一 條項鍊,但內藏數據儀,為貼近年長者的生活符號,以傳統信仰 的平安符作為外觀樣式。數據儀包括三種模式:時間顯示、溫度 偵測、溫差偵測,可旋轉切換。另外也有泡湯計時功能,為預防 在熱池浸泡太久昏迷,先設定十五分鐘為警戒。若超過⼀一定時 間,未出浴,則會自動啟動鍊子上的安全氣囊,讓穿戴者頭部維 持在水面上。 評審講評 這項產品運用到的技術都不難。很欣賞數據儀的設計,用顏色區 分不同程度的溫差是好方法,視覺上也好看。不過有個疑慮是, 安全氣囊會不會反而將使用者勒死呢?安全性考量得經過測試才 知道。加上產品的賣點不太夠,可能要多強化⼀一些特色顧客才願 意買單。忍不住要說,我們都沒想到學校的園林造景也可以變成 影片中的溫泉場景!這創意我們這年紀大概都想不到。


養生繫護理×療傷系創意 23

推手 問題需求 針對有半側偏癱的症狀,必須對偏癱部位進行復 健,否則會日益萎縮,甚至導致攣縮的可能……但 讓行動不便的長者必須於家裡跟醫院間舟車勞頓, 讓復健易願降低,這樣的狀況要如何改善呢? 設計內容 如何解決復健舟車勞頓的困擾?最好的方式 是,能夠在家中進行復健。因此設計推手自 助復健器材。它的設計是兩個連接起來的手 環,利用可活動的手臂帶動偏癱側的手進行 活動來達到復健、抗攣縮的效果。為了強化 固定,手穿過去之後按下按鈕充氣即可。取「推手」這 名,是期望外型能以太極鬆、慢、勻匀、柔的特色做外型 設計。 評審講評 「推手」的意象很好,融合傳統是相當好的行銷方式。 而在復健實作部分,似乎回饋機制不夠、動作變化也不 夠多,可能還要開發其他的使用方式。


!


!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教育部智慧生活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劉佩玲主任/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 執 行 長:康仕仲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教育研究:王秀槐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產學合作:邱佳慧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規劃:張喬惠課程企劃/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採訪編輯:陳淑英(主編)、林智偉、馮天昱 版面編排:王柔蘋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