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Page 1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智齡聯盟2014期中訪視紀實

活動 報導

承辦單位:臺大智活中心 主辦單位:智齡聯盟 指導單位:教育部 指導教授:劉佩玲、康仕仲 、王秀槐、邱佳慧 報導:陳淑英 排版:王柔蘋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1

智齡聯盟2014期中訪視紀實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報導・整理/陳淑英 2014年期中訪視委員: 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暨電機工程系 蔡明祺教授 新北巿政府經濟發展局 林劍秋專門委員 觀微科技 陳正然執行長 大同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陳永裕教授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藍曼琪科長/副研究員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胡郁芬小姐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葉玟芳小姐

「智齡聯盟」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藉由教育部期中訪視機會,將三年半 以來發展的軌跡逐⼀一整理,從成立、成長到成熟的發展脈絡,藉由時間縱 軸鋪展開來,留下的記錄與歷史圖片,讓土木研究大樓的⼀一樓變成藝廊, 展示的不僅是⼀一幀幀生動的畫面,也是⼀一條創新教學發展的軌跡!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2

回顧,花團似錦 回溯這條來時路,留下哪些成果? 計畫主持人劉佩玲特聘教授,以她 工程人富結構與邏輯的思維,逐⼀一 說明整個計畫產生什麼樣的績效? 既然這是個科技計畫,劉佩玲說, 「我們就以科技計畫管考的方式來 檢視,看政府的投資到底值不值 得?」劉佩玲教授也曾銜命審查他校所執行的政府計畫,了解國家在管考 科技計畫績效時,主要會看以下幾個構面,比如input:投入多少?過程 怎麼進行?output:執行了哪些項目、初級產出如何?outcome:產生什 麼好成果?和impact:最後會帶出什麼樣的影響?

投入(Input) 首先,從經費、人力、時間來看,智齡聯盟經營3年半,教育部投入將近 5000萬經費,共有20間學校、11個單位參與。集合了79位老師、13位業 師,還有178位教學助理! 執行過程分別從兩件大事來看:⼀一、既是個「聯盟」,那聯盟該怎麼經 營?二、智齡聯盟所執行的是「人才培育計畫」,該怎麼開課? 一、聯盟怎麼經營? 從2011年開始,每個月舉辦1-­‐4個活動,包括:月會、教學工作坊、新知 講堂、論壇、推廣展示等;另外經營「智齡聯盟網站」與「T型人才工作 坊facebook」,隨時方便聯盟教師們線上找資源、互相學習,讓聯盟更有 向心力! 二、人才培育計畫怎麼開課? 智齡聯盟的課程,分「特色課程」和「T型人才工作坊」兩部分。 T-­‐workshop是聯盟共同開發出來的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由於課程效果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3

良好,已彙整經驗編成〈標準作業流程〉手冊。從2個月前開始籌備,到 每週該執行的細節,都清楚地說明!

產出(Output) 智齡聯盟三年半以來的產出,包括:課程、學生與教師培訓、評量工具、 教材彙整、經驗擴散、宣傳展示等。總共開了31場T型人才工作坊,共 765人參加,培訓學員超過400位(有些人重複選課),產出110件模型。 特色課程則開授了67門,修課學生接近2000人次。此外也舉辦4次產業學 習,共有17家廠商參與、49位學生參與實習。教師培訓部分,共辦了26場 新知講堂,11場教學工作坊。另外還有⼀一項重要的產出是「教學評量工 具」;人才培育課程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有多大,透過評量工具的質化、量 化研究,可以有更具體的參考指標!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所開的課程與活動都做了記錄,目前電子書有82 本、影片45支(陸續增加中)。還有網站跟臉書兩個宣傳平台,分別有15 萬、30萬人次的瀏覽量!而宣傳展示共參與7場,也接受媒體報導、舉辦 兩場較大型的論壇,參加人數超過500人。劉佩玲迅速回顧之後,接著說 道:「這些只是初級產出,最重要的還是要看outcome跟impact。」

成果(Outcome) 三年半的成果有多豐碩?劉佩玲帶大家從「學 生能力提升」、「社群形成教師成長」、「建 立教學模式」和「T型人才操作工具書」,四 部分來看: 學生能力提升: 每門課、每場工作坊都有進行教學評量。特色 課程在五大核心能力*的評量結果:101學年進 步12%、102學年則進步12.7%!T型人才工作 坊在102年進步9.3%,到103年進步16.4%。 *註:五大核心能力是:觀察體驗、反思回饋、跨域合作、創新設計和應用科技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4

社群形成、教師成長 把特色課程跟T型人才工作 坊 所 開 的 課 , 依 「 單 ⼀一 領 域、同校跨領域和跨校跨領 域」的分類來比較! 特色課程,第⼀一年83%課程 是「單⼀一領域」老師開授、 第二年48%、第三年26%。 比例逐年降低。而「跨領域」 課程,第⼀一年有17%、第二年52%、第三年74%。跨校課程在第⼀一年⼀一門 也沒有!但到了第二年就有4門(14%),到第三年增加為9門,有1/3課 程是在聯盟學校之間跨校上課!可見,智齡聯盟是真正的聯盟,聯盟老師 之間已合作⼀一起開課。 而T型人才工作坊本來就是跨域合作,單⼀一領域選項不存在。但跨域、跨 校也逐年成長,到第三年有90%的課,是跨校老師共同開設! 建立教學模式 跨校開課的困難度很高,但大家願意嘗試,就呈現出兩個事實:⼀一,聯盟 社群活絡;第二,老師們願意跨出來跟大家⼀一起合作!比如,弘光科技大 學資訊工程系童建樺副教授說:「在這裏接觸到很多不同領域的老師,可 以學的就更多,越覺得好玩,所以我把這種模式帶回學校,讓學生嘗試跟 不同領域學生合作、找出需求。」臺大職能治療系毛慧芬助理教授曾提 過,「帶過T型人才工作坊之後,把經驗帶回自己的課堂上,帶來很不錯 的效果。比如,盡量壓低演講的比例,多安排到相關場域觀察,讓學生親 身經歷,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果。」而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楊朝陽助理教 授也因參加智齡聯盟受到啓迪,以更重視的心情看待自己的專業:最妙的 是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資訊技術組張慰慈助理研究員原本來教學生電子 積木,但學生卻讓他開了眼界,不再讓專業能力限制了創意與視野!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5

T型人才操作工具書 劉佩玲列舉了三年半來的統計與研究數據,最後總結說:「從這些回饋、 驗證與分享,證明智齡聯盟所建立的創新教學模式是有效的!因此最後⼀一 年,會把這些有效的教學方法整理成專書,它將是⼀一本提供工具和案例分 享的工具書,並非理論著述。」

影響(Impact) 最後,劉佩玲說:「智齡聯盟所做的就像在播種,三年半下來已看到計畫 成果外溢、而且生根。」 就外溢而言,北醫邱佳慧老師和長庚王明旭老師在北醫合開了「服務科 學、志願服務訓練」工作坊!課程依T型人才工作坊來設計,學生滿意度 極高!這樣課程模式也進到台北市和平高中(機器人工作坊)、和宜蘭蘭 陽女中。 而生根部分,有世新大學以T型人才工作坊模式開了「智慧生活科技應用 學程」。而臺大也將推動d-­‐school,其核心精神即「X+design」。臺大欠 缺設計系,但有很多很強的X!「d-­‐school設計創新學位學程」即是將T 型人才所強調的觀察體驗與設計思考加進來,讓專業加值!d-­‐school預計 2015年6月啟動,目前已送申請! 智慧聯網課程(世新) 智齡聯盟這三年半結出的果實不是中心學校自己 說了算,世新大學資管系胡碩誠助理教授也說 明,世新資管系加入智齡聯盟後,就開始籌劃智 慧生活學程!尤其智慧聯網這門課,融入智齡聯 盟跨領域人才培育的概念,不只偏重寫軟體程 式,也安排體驗活動、設計觀察作業、分組腦力 激盪、訓練助教、最後展示時,也請評審專家來 講評!而課程內容該聚焦哪些主題來設計,世新 也多方參考其他學校的做法,漸漸成型。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6

智慧生活創新設計課(弘光) 智齡聯盟辦活動幾乎每會必到的童建 樺副教授(弘光科大資工系),以感 性的口吻說:「這⼀一、兩年的教學, 像在收割!課堂上從過去動不動就技 術、規格,到現在聽古典樂、做芳香 精油、也會討論東西值不值得做?讓 我很有成就感!」這個轉變是來自智 齡聯盟的啟發!因每個月跟不同領域 老師聚在⼀一起、互相激盪出豐富的思維、產生新的合作機會!童建樺在學 校開的兩門課「智慧生活創新設計課」與「專題實作」,即參考T型人才 工作坊的課程步驟,並學習把想法講得清晰明白!透過這種創新的教學模 式,也讓學生的創作得到全國老人創新設計金牌獎。童建樺說:「這都是 參加聯盟,讓教學變得更多彩多姿,學生也不再硬邦邦!」 T型多重面貌體驗(大同)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王明旭講師雖是中途加入智齡聯盟,但操作T型人才 工作坊經驗可說相當豐富!他認為:「工作坊跟上課不⼀一樣,兩天內要做 好多事。但學習成果非常美麗,這成果不是最後產出,而是學員的參與、 歡笑聲,讓我們有信心繼續努力。」在工作坊中,曾與多位不同專業老師 配搭、進入部落探索、同時教台灣和芬蘭學生、遇到學員吵架、助教失靈 等各種情況。雖然已有過五、 六次經驗,每次備課仍戰戰兢 兢!但王明旭卻認為相當值 得,他說:「我得到很多教學 相長跟焠鍊的機會,跟不同人 合作都像在學習,摸索著如何 把不同專業整合在⼀一起,也因 此感受到跨領域人才培育的價 值。」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7

期中訪視,鼓勵與建議 在聽完聯盟教師們的短跑接力賽後,四位訪視委員與教育部代表,就先 前已送交審查的期中報告⼀一⼀一回應。 委員們高度肯定第三年所做的,讓成果可以聚焦起來。所執行的課程設 計、串連各校、助教訓練、核心能力評量等都很重要,而最後彙整的工 具書可將效益做後續推廣,這部分很值得做!至於需要加強的部分,多 位委員都認為與產業界應有更多連結與合作,畢竟學生的創意要能落 實,還是需要業界資源! 對於委員們的意見,劉佩玲補述:「大家對最後怎樣走到產學合作這步 都有期待,但以⼀一個大聯盟的定位來說,執行上較困難,因為要招聚散 在各個學校的成員回來繼續執行並不容易,必須回到單⼀一學校來做。像 臺大要推的d-­‐school,課程會階段性的由淺入深,學生能夠⼀一步步上 來,熱情才容易聚集激發起來,往下走就 比較容易,但課程機制需要再設 計!」 康仕仲教授也從他擔任臺大產學合作 中心副主任的行政角度來看學校與國際 的思維,他說:「關於產學合作,傳統 想法是將老師們研發出來的技術 轉給廠商做;但現在的做法主要 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即使 他未來不創業,進到入公司 後,也要能在那裡創造出新的 價值、或做出新的產業創新, 這已是全世界的趨勢!我們花 三年半才把跨域創新教學模式 走出來,無法在短期內做太 多,但可以當接口,把這樣的思維接續到下期計畫發生。」


枝展葉茂・傳承軌道 8

結論 最後,總辦公室的蔡志宏教授做總結說:「大家對智齡聯盟都抱高度肯 定,下半年只剩幾個月時間,有幾件事要繼續做:除了把課程執行完,每 個學校也要為自己的課程、計畫做好記錄,這很重要,會連結到接下來的 計畫。完整的記錄對於結合業界資源和校內聯繫,都是重要基礎,希望趁 時把重要成果留下來,做後續應用。因此,出書真的很重要,會有擴散效 果!即使資源不夠,這件事還是應該讓它成型。總辦這邊可以幫忙,可以 以專案來討論!或以政府出版品形式出版!」 智齡聯盟到2015年1月,四年的人培計畫將接近尾聲,但三年多來播撒的 教育創新種子,未來將在各個聯盟學校生根、成長!我們為凡走過的,都 留下記錄痕跡,這些將成為未來教育創新的土壤,讓更美的教育創新果 實,可以在已耕耘的土地上成長發展!



智齡聯盟 教育部智慧生活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 劉佩玲 教授 (臺大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執行長 康仕仲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 教學評量 王秀槐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產學合作 邱佳慧 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案助理 葉湘如、張喬惠 聯絡電話:(02)3366-­‐3366#55201 .電子信箱:silverstaff@caece.net .郵寄地址: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電輔組610室) .聯絡地址: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88號610室

智齡聯盟網站:http://t-edu.tw

智齡 聯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