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rkshop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人才工作坊
!
李世 新 佳大 學 玲 廣 播 電 副 教 授
影 電 視 學 系
影 音 典 藏
×
王臺 灣 秀大 學 槐師 資 培 教育 中 授心
生 命 季 節
目錄 前言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2 整體報導
鎖住生命季節的動人時分 4 作品評析
故事鋪陳祕技 11 教師心得
課程操作的反思與回顧 17 學員、助教訪談
經驗提煉 20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2
前言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撰文/陳淑英
人生該從哪個角度沈澱、回顧,好掬⼀一把深刻的浮光掠影,在影音世界 裡說人生?這場工作坊從自我生命的探索出發,尋找生命中動人的片段, 在微電影錄製過程中,在自己與家人的生命歷史的交匯中,孕育出最精粹 的感動與生命意義! 生命季節的千般滋味由臺灣大學師資培訓中心王秀槐教授帶領學員體會、 尋找各自生命的樣貌;但如何呈現家族傳承的歷歷情境,則由世新大學廣 電系李佳玲副教授從訪談、拍攝、剪輯教導影片製作技巧!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3
課程表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7/30 19:00 % % 21:00% % % 21:30 % % 09:00 % % 10:30 % % 12:00% % % 13:00% % % 16:00% % % 17:00% % %
!
07/31
08/14 %
%
%
%
%
%
%
%
% % % % % % % % 9:00 % % 10:30% % % 12:00% % 13:00% % % 14:20% % % 16:30%
%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4
整體報導
鎖住生命季節的動人時分 授課/王秀槐教授(臺灣大學師資培訓中心) 李佳玲副教授(世新大學廣電系) 撰文/陳淑英、林智偉
「 生 命季節×影音典藏」T型人才工作坊,學員們將在生命長河中淘金 揀砂,從生活之外再「詮釋」生活,省思屬於自己人生的價值、探索生命 循環的歷程,再回頭審視自己的生命從家族中牽引出哪些傳承?這⼀一系列 生命四季的體會,將透過簡報製作,敘述自己的故事,以及以微電影形式 呈現家族傳承的點滴。
生命四季的遞嬗與循環 還在人生春天的青年學子如何體會生命冬天那絢爛後的寧靜?人生旅程還 在初始點,如何透析生命不同階段的風景與任務?王秀槐選擇以聆賞優美 的音樂,帶領學員體會四季不同的聲音、風貌。從流瀉的音符中,也讓自 己沈澱⼀一下,每個人生階段想追求的、想成就的、想典藏的是什麼?王秀 槐⼀一步步引導學員,將這些體會寫在學習單上,「如果從人生冬天想回 來,你會希望這季節是什麼顏色、然後秋天、夏天、春天依次繪出你心中 的顏色並記錄想追求、完成、典藏的目標!」學員們先低頭回顧人生各階 段的大小事,輕快的春、迸發的夏、莊嚴的秋、悠閒的冬⋯⋯,然後用⼀一 個個的形容詞將感受寫下,進而想像自己人生青壯中老四階段的模樣,寫 完之後,各組學員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 接著,王秀槐鼓勵各組推派⼀一人跟全體學員分享組裡討論的心得共識,⼀一 位正值夏天的同學說:「青壯年時要多培養自己的能力與技藝,然後在職 場上取得成功;中老年時要能多用自身資源回饋世界社會。」不過⼀一位已 屆秋冬的學員覺得未必如此,他說:「我也還在學習!想去很多地方見 識,我不覺得自己步入秋冬了。」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5
除了這些人生大目標之外,王秀槐笑說:「我很驚訝大家的規劃都這麼 『正經』!其實還有很多面向大家都沒提,像是愛情。大家都是年輕人, 怎麼沒好好規劃呢?」學員笑而無語,彷彿有千般難處。或許每個世代關 注點不同,人生也未必會照藍圖走,然而──心態可以決定你的季節。 為什麼要回想流逝的過去、遙測未來?王秀槐說,「人與動物最大不同, 就在人有主體性、反思性,會思考人生發展。世上的物質有限,有天都會 消失死亡,但人卻精神永恆、心靈不滅。因為人是由身心靈組成的。」因 此,在不同人生季節、在人類社會節奏下,各自發展出不同任務,「春天 是萌芽階段,身體、心靈都還在發展,這時候最需要受教育。到了夏天, 身體發展達到巔峰、心靈也逐漸成熟,開始建立事業與婚姻。而秋天邁入 初老季節,各方面漸趨成熟與穩定,將進人生下半場,需更深認識生命意 義,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到了人生的冬天,身體、心智衰退,從社會角 色逐漸退位,但靈性會有更深追求與探索的需求。」 王秀槐總結人生四季的探索,她說:「人⼀一生,最重要就是學習說三句 話:謝謝、對不起、再見」說來簡單,但真要做好,並不簡單。
生命傳承的記號與價值 敘述生命長河緩緩流淌的故事,追本溯源,家族如何造就今天的我們?代 代傳承間,是否有被塵封、不受注意卻意義深邃的重要痕跡?透過工作坊 主題的設定,學員們將從自己的家庭去 尋找傳承的精神及故事。 在任務進行以先,王秀槐分享了圖畫 書、動畫及電影有關傳承的題材,讓學 員先體會傳承對個人的意義、回想家 中長輩是否留下物件?它有何意義? 從《傳家寶被》、《光之塔》到《喜 福會》都表達了兩代之間情感的牽繫 與精神傳承。王秀槐特別挑出幾個畫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6
面與象徵物件與學員討論,你們看到了什麼?比如,《光之塔》中,孩子 的船越開越大艘,象徵事業越做越大,父親⼀一直都在殷殷等待,但當父親 陷入沉睡,燈塔開始發光。王秀槐問道:「我想請大家思考,《光之塔》 的『光』代表、象徵什麼。」 許多學員湧上心頭的,是父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扮演嚮導的光;以及在 自己事業有成後,指引回家路途的光;「我覺得燈塔的光代表⼀一種守候。 每座燈塔的光都是專屬的,這樣孩子回家就知道方向。」「燈塔的光在父 親死去的時候發亮,有沒有可能是代表把家族延續下去?」 王秀槐:「你們都詮釋得很棒!有人覺得燈塔是守望、有人覺得是指 引。除此之外,動畫裡像是小時候⼀一起彈鋼琴、或者父子魚雁往返……這 些在⼀一個人的生命中都佔有份量。」 「現在可以想想看,自己的生命中是不是也有 這些同樣佔有份量的東西?」 沉思之後也要珍藏回憶,把它記錄下來是最好 的方法。課堂預備了家族記憶學習單,可將族 譜、傳家寶描述紙上,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甘 苦。「關於家族,我記憶裡幾乎都不是好事。 我父母兩邊家族的個性截然不同……爺爺跟母親 關係很不好。這些問題到現在都還沒解決。」 聽見學員回答,王秀槐回應道:「如果是負面 的記憶,那想想看,你能如何處理、面對它? 如此⼀一來,負面的事務也別具意義。」 另⼀一位學員說:「雖然我們家從祖輩有留東西 下來,但幾次搬家都丟光了。不過我們家⼀一 直以來都滿互相幫助的,每次在家都很有凝 聚的感覺。」 「那很好。只是該怎麼樣把抽象的東西精確地 描述出來?你們可以討論彼此覺得最有可看性的⼀一段故事,然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7
後試著用⼀一件具體的物品去串連影片的 劇情。」王秀槐回答道。 經過討論與分享,兩組在生命長流中 找到了好故事。第⼀一組決定以⼀一位學 員「阿嬤的私釀」來述說年長者特別 的技藝與經驗;第二組決定拍攝「客 家飲食」。再來,則要學習說故事。
「微電影」拍攝初體驗 「微電影」能夠以小製片傳達大理念,因為門檻低,可說是現在正熱門的 敘事方式。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李佳玲副教授扼要說明拍攝技巧、 並教授Premiere後製剪接軟體幾款基本操作方式;她並未給學生太多規 範,該如何組織畫面全看學員的題材與創意。但在投入創作之前,李佳玲 特別叮嚀:「拍片很難重來,事前的準備⼀一定要做好。」 l
團隊攝製基本流程
場景:事前勘景,確認場地符合主題、光源良好。以及先行試配分鏡是否 可行。另外,現場收音是否會有問題?可進行彩排,確認走位環境,並盡 量讓受訪者感到舒適。 訪談:針對主題蒐集資料,設計訪談題目,要先自問能否問到議題核心? 正式訪談前,先讓受訪者知道訪題,讓受訪者有準備,可進行預訪,因為 ⼀一旦正式錄製,談話要能流暢。訪問過程,也要保證能尊重被訪者隱私, 讓受訪者放心暢所欲言。 拍攝:盡量選擇好的圖素與尺寸。手機的話用橫拍,長寬比例才符合剪輯 軟體。角度要有變化,若都是單⼀一畫面的長鏡頭容易讓觀賞者覺得無聊。 構圖與鏡頭:利用構圖交代資訊與營造氣氛。例如,採用仰角創造莊嚴或 不安的感覺,使用剪影或背向方式讓受訪者保持神祕感等等。 後製:使用Premiere軟體支援聲音、畫面素材的調整,也有濾鏡等特殊效 果,調整不要過量會顯得不自然,注意檔案大小與格式。剪輯的素材,不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8
單截取自己拍攝的畫面,也可善加利用網路免費授權的畫面,讓視覺變化 更豐富! l
專題討論
在介紹摸索過Premiere軟體之後,學員在家可以再操作,李佳玲已設計清 楚的操作流程影片,讓學員可以在家練習!這次工作坊,除了以簡報方式 呈現個人生命四季之外,小組也要共同合作拍攝⼀一部傳承的微電影。在小 組討論完有共識之後,李佳玲宣布:「現在讓我們來想想該怎麼拍這兩個 主題。要拍些什麼呢?」 ※〈阿嬤的私釀〉 第⼀一組的學員郭鳳英(北醫大高齡健康管理 學系)分享她多才多藝的阿嬤:「我阿嬤會 不少技藝。除了主題的私釀,還有繪畫跟⼀一 些特殊料理,相信很有可看度。雖然那些技 術我不會,不過她做那些東西用心的程度讓 我受益良多。」 「那應該掌握的重點是什麼?」李佳玲問道。「你們有看過日本介 紹『職人』的節目嗎?我們要以訪問為主軸,如果現場能直接重現 那些工法是最好的。」 組員也有不少想法:覺得應該要像拍電影⼀一樣有劇情的起承轉合來 交代阿嬤的故事,也有人覺得要著重在技藝,用類似烹飪節目的方 式解說私釀的步驟等等。討論到最後,第⼀一組決定以技藝的畫面組 織影片,呈現阿嬤的用心;再用訪談的方式帶出這些技藝對阿嬤與 家族的意義。 「你們有抓到重點了!其實形式不必綁死,也可以反過來,在訪談 時運用音畫錯位(畫面非受訪者身影)來達成畫面的豐富感。」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09
※〈客家飲食〉 談起客家飲食,多數人會想到其節儉精 神。第二組學員邱素菊(實踐大學家庭研 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專班)說道:「過年 時爸媽都會弄很多客家菜,像艾粄、客 家小炒、梅干扣肉這⼀一類的給我們吃。 ……那些東西還挺費工費時的,很難得 吃到,每次過年我跟兄弟姊妹都很開心。」 如何呈現,第二組組員的想法分成兩種:覺得應以客家文化為底,不特別 強調家族故事。用知性旅遊節目的感覺,⼀一邊帶出食物的歷史由來、工 法、精神傳承;⼀一邊則希望用短劇的方式編排阿嬤與親子的互動,再從中 慢慢帶出客家飲食、精神。 「雖然第⼀一個聽起來不錯,但有點偏離主題。」李佳玲提醒道。⼀一番討論 後,第二組決定採用第二種方式來拍攝。 在正式拍攝之前,李佳玲再提醒:「組員之間的聯絡很重要!前兩三天可 以開始先想劇本、勘景,不然到時候絕對做不完。」預言般地,兩週之 間,第二組組員因協調問題而無法攝製影片;最後只有第⼀一組完成拍攝出 〈阿嬤的私釀〉。
生命故事展演 工作坊第二天,每個人正以照片或繪畫製作簡報的同時,也有學員在為拍 攝的影片做後續加工。成果展現的第⼀一階段,學員們逐⼀一上場,用簡報呈 現自己的生命故事;有學員以人物畫呈現人生四季風貌、也有以照片整理 成大學生的小四季;甚至有人顛覆了四季的順序,認為自己生在秋天,目 前正值盛夏。每個人對生命的詮釋,都帶出不⼀一樣的精彩!在所有學員逐 ⼀一發表完自己的故事之後,老師請學員之間互選出三部生命敘事,要在最 後的成果發表中向評審再講述⼀一遍!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0
這次邀請的評審老師有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王明旭講師、世新大學廣播電 視電影學系葉基固助理教授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瑜君講師。 他們看了學員第⼀一階段挑選出來的三份作品之後,分別從各不同專業給予 回饋意見。 而唯⼀一的⼀一支影片〈阿嬤的私釀〉由於畫面用了很多長鏡頭,身兼導演與 教師的葉基固建議:「用太多長鏡頭,很容易讓觀眾睡著。除非如侯孝 賢、蔡明亮那樣,畫面經過設計、有要表達的主題。所以他們的作品有很 高的藝術成份!」 對歐洲歷史文化領域通曉甚深的王瑜君則說:「文創是現今的趨勢,能讓 年長者出來教那些失傳已久的絕活,結合社區大學、地方再造來推行。」
結語 銀髮族的生活,在許多科技的努力下已改善許多,不過軟性的層次還待補 充。以生命敘事與家族記憶的微電影製作作為體驗 生命與學習新媒介的起點,充滿挑戰又饒富趣味, 盼學員能從中獲得啟發;再啟發他人。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1
作品評析
故事鋪陳祕技 評審老師/王明旭講師(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 葉基固助理教授(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王瑜君講師(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 整理/陳淑英
一部作品,從設計、社會學與電影學的角度分別來看,相當具啓發性與 參考價值,學員在設計的當下沒看到、沒想到的問題,以及可以加強、加 深的學習,都在講評過程中留下寶貴意見,過程中也領略跨領域學習、交 流的精妙!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2
生命敘事評析 學員們在作品發表的第⼀一階段,每個人 精彩呈現了反思生命的簡報,聽完每位 組員的分享之後,組員投票、互選出三 部作品,在第二階段的作品賞析中,向 評審作介紹。
Life Stream 第⼀一部作品是長庚大學工設系的賴鈺昕所 繪製,她以優美精緻的人物畫,勾勒出四季不同的風格與個性,搭配莎士 比亞的旁白,讓生命四季遞嬗的精華,透過文字發出深具意義的對話。 評審講評 王明旭:他們是我學生,這些年看他們成長很多!這活動對他們來說,很 棒!我們很少停下來看看自己過去做了什麼,⼀一直都在往前衝,但這門 課,可以讓他們看看自己缺了什麼、多了什麼,人生是不可預期的,但可 以回憶、珍惜。 王 瑜 君 :這樣精細的畫風與精確的文字,鈺昕的功力可以到誠品開專櫃 了。視覺上是很大享受! 葉基固:鈺昕我想問你,「你心理是不是承受很大壓力?」「很大嗎!非 常好!我給你兩個字『冷靜』」!我很難想像⼀一個用色、構圖這麼激烈的 人,講話可以這麼冷靜!就敘事學角度來看,你用第三人稱來表達,你壓 抑可以講得很澎湃的情感,只平淡地娓娓道出春夏秋冬。你表面風平浪 靜,但裡面波濤洶湧!你的layout設計的非常強烈。你有「兩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layout 跟構圖表現得非常突出,將來在電視台裡,你會是個 非常出色的特效剪輯。我對你有這把握,因為我以前在電視公司帶後製組 的,你的layout構圖做得非常好!第二個亮點是。你才20歲,但用色很壓 抑、不是很亮。色彩會決定⼀一個人的心境,你畫了很多美少女,我覺得你 對愛情有憧憬!(笑)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3
生命長河,人生四季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陳珊婕的〈生 命長河.人生四季〉不在鋪陳整個 人生,而是截取大學學習的過程, 回味不同成長與變化,細細品味每 個陪在身邊的友伴與家人。作品以 生活照安排呈現。 評審講評 王瑜君:用大量的團體照、生活照,會有個問題是,大家生活經驗都差不 多,故事都很類似,如果想表現出特殊的經驗跟敘事,可以穿插⼀一些特別 的、印象深刻的東西;甚至是看到⼀一本書、跟同學吵架之類的生活經驗都 可以成為素材,用來補充你想說的故事。像國外的作品,會坦誠的表現衝 突;但在台灣,大部份作品看來都是表面和諧,但卻不深刻。像德國有句 諺語:「每個家庭的地下室裡,都藏了好幾具屍體」,正如我們的話「家 家有本難念的經」;而德國的文學、藝術都是從挖「屍體」開始的。設計 要能觸動人,就是要把人性挖出來。 葉基固:我從電影學的角度來分享,你們示範了自己的青春歲月,特別有 意思!這才是你自己,繼續深化這些經歷,你有可能變成10把刀! 珊婕的作品從電影學的敘事角度來看,他是用第⼀一人稱在講述自己的故 事。他的照片沒有刻意構圖、選取,我看到他以面對自己的方式在講自己 的故事。所以,作品充滿情感。 我給他四個字:「兩個佩服」!第⼀一個佩服,用四季變化連貫大⼀一的歷歷 點滴,⼀一開始,充滿青春的激情,進入秋天,開始有生命的對話,這層次 拉得很好!最後,來到家庭的呼喚,情感非常飽滿。儘管中間有停頓、害 羞,形式粗糙反而是你最大亮點!呈現故事的真實,沒有虛應作假! 第二個佩服是,故事要講情節,但拍電影還要講細節。你到後來在講自己 家裡照片時,會讓人回想自己的家人,就像讀小說⼀一樣,情感是觀眾自己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4
去彌補的。整體敘述得很好說,但較缺 乏影像感,這很重要。
Angus 9 ⼀一樣是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尹弘鈞 將大⼀一生活用四季的情境來表達,從 ⼀一入學充滿新鮮與挑戰、到進入學習節 奏後彷彿像夏日盡情燃燒;後來面對第⼀一個關於死亡的經 驗,帶來生命的衝擊與反思,沈澱後重新出發邁入全新旅程。 評審講評 葉基固:這作品非常性格。第⼀一張封面的佈局就很強大!我給你「兩個觸 動」;你的作品如果從電影學來講,叫形式內容兼具。像珊婕的作品沒有 形式,因為照片不夠看!但你有形式,幾張layout設計得很抽象。layout是 形式,活動照片是你的內容。可是我認為很「錯位」,因為你形式感很 強,但照片又這麼普通,如果沒透過你的敘說,很難轉場。你的抽象感會 啟發觀眾的想像空間,但又跳到很生活化的照片,寫實跟寫意不斷在撞 擊,但撞擊過程角色上沒有做很好處理。⼀一開始像從第三人稱進入,彷彿 導演跟編劇透過很強的layout讓觀眾期待這可能是很特殊的故事,可是, 內容⼀一下跳到第⼀一人稱講迎新、轉學考,所以我不斷地錯位!這叫敘事的 轉換,從寫意到寫實,要把它理順!而從你的作品帶給我的另⼀一個觸動 是:當你說到你18-‐19歲第⼀一次面對死亡,對生命起了反思而設計出傷芋 這樣的作品,很有畫面感,這是從你強烈的情感挖出的東西。你的形式跟 內容兼具,但在轉換時,少了點潤滑。
生命敘事小結 個人如何敘事?葉基固導演的分享,給學員開啟⼀一扇新的視窗,重新審視 人生經驗對創作的意義。他說:「挖故事,要從自己的生命開始,即使有 個傷痕是你不願再去碰觸、面對的,但觀眾要聽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我 認為大家並沒有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都只有片段,這可以拍成『微電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5
影』,但無法拍成『電影』。18年前,我參加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碩士班考 試,考官只給⼀一張白紙,然後直接念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 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請用這20個字,畫15個分鏡(說故事要影像呈 現)、再寫成2000字的故事。各50分!這就是說故事的開始。10分鐘要講 ⼀一個故事,流暢度要夠、⼀一貫性要有。如何使用語言、套用照片,成為⼀一 個故事?當你會講故事了,接下來就要想,怎麼把故事影像化!」
微電影評析 阿嬤的私釀 鏡頭從搭車開始。歷經長途車程終於見到阿嬤, 帶領入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以長鏡頭拍攝的煮米 粽、釀酒的過程。最後拿起畫筆,在紙上揮舞色 彩,原來這也是阿嬤的絕活。多才多藝的阿嬤不 僅很會煮肉粽,也將吊掛肉粽的草桿精心編上美 麗的繩結,像親情的依偎、在錯綜複雜的世界裡 仍深深連結;她細心的活兒,還不只灶間的這些 炊事,愛學習、善手作的阿嬤,累積不少她個人 的作品,銀髮生活就是⼀一盅濃鬱溫潤的美酒! 評審講評 王明旭:題材非常好,但感動不足,能賺人眼淚的 洋蔥太少!這代長者,經歷日治時期,在文化與語言上,有很多交會衝 擊。從每個老人家的故事,都可以學習到很多。生命有限,若能激發出對 生命、社會關懷,把生命價值放大會更好,希望以後可以加很多洋蔥! 王瑜君: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這代老人家所處的是最酷的時代,很 多年輕人開始呼籲下鄉種植,加上食安問題,手作更顯可貴。長輩的故事 不是只能往泛黃的記憶裡走,現在他們的東西才是最夯的!如果我拍,會 希望打造成文創的文宣品,邀請阿媽出來教,銀髮族也可以接上台灣轉型 契機,成為新興產業的招牌。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6
葉基固:在視覺跟聽覺上,你們運用很多長鏡頭及旁白。我們看侯孝賢、 蔡明亮的長鏡頭畫面有力量,因裏面包括演員表現、場面調度的設計;但 學生的長鏡頭是沒有力道的,因不會運鏡。這也是要先堪景、彩排的原 因。建議拍攝長鏡頭畫面時,可以補拍不同的角度作切換,請阿嬤再煮⼀一 次,從不同角度拍,這樣就有前景、中景、近景、特寫。長鏡頭不是漫無 目的的,要去思考,為何需要這個鏡頭。 在聽覺部分,你們以配樂襯底,但如果能現場收音反而更好!影片的聲音 處理是:拍劇情片的話,旁白跟對白要最清楚;第二是環境音,能傳達現 場的真情實境,比如,雞叫帶出農舍村景的真實感;第三是音效,比如加 入雷聲,創造出環境的氣氛。最後才是音樂,這是人工加料,尤其拍攝記 錄短片,不要都是音樂! 至於敘事結構上,你們的做法很工整。但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拍?我會先 拍奶奶的手繪本,拍完之後,用第⼀一人稱說⼀一個故事,用這寫意的畫面, 製造觀眾想像的空間,然後才引出主角上場,拍攝他還會裁縫、然後開始 煮粽子的畫面。觀點很重要,從阿媽的觀點出發,用長鏡頭捕捉人物互動 的細節,以及配合環境天候的變化與動作,說出某種體悟、心情,帶出對 生活的看法、與生命傳承的對話,就結束!
微電影作品小結 學員第⼀一次嘗試拍攝微電影影片,礙於時間緊迫,有許多細節並未考慮、 設計得周全,整體看來質樸粗糙。但在行家葉基固導演眼裡,他認為: 「創作沒有輩分,我們的才華不見得比你們好!今天拍攝的對象,已能造 成觀眾的移情作用!你們能在當下記錄家人那⼀一刻,是很幸福的。」葉基 固從專業角度來的批判直接、犀利,他笑稱,他已經收斂了⼀一把刀!但他 內心溫暖的感受力強烈,最後也站在教育者立場提醒學員:「拍片真的很 難,團隊會⼀一路吵,到底該聽誰的?拍片過程很容易有挫敗感,但經過之 後,就學到包容跟學習看到對方優點!這是最有價值的!」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7
課程操作的反思與回顧
不被框架限制!向學員學習 老師/王秀槐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李佳玲副教授(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王明旭講師(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 葉基固助理教授(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王瑜君講師(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 採訪、撰文/陳淑英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是智齡聯盟第二次開設人 文議題的工作坊。聯盟的主題⼀一向聚焦於設計能提 升老人生活品質、自主行動能力的輔具與智活科 技;但心靈層面也會因社會參與的萎縮,而衍生許 多精神情緒問題,因此,如何挖掘生命意義,讓長 輩能在人生敘事之間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也是很重 要的⼀一環。而這兩次課程,在設計規劃上,有何出 入與檢討?
課程主題設計的反思 這次課程,設計了兩大主軸:⼀一是從個人生命談人 生四季;接著,擴大到更深的視野,從人生長河的 軌跡,去追尋傳承而來的生命價值。 ⼀一開始,王秀槐如同往例,從音樂、文字與影像去 詮釋人生四季,但看過學員的個人生命四季分享之 後,她驚喜地說:「從你們的分享,我發現我的傳 達比較制式,春夏秋冬就是人的⼀一生,就是依序 走,但同學的詮釋非常多面,我從你們也學到多重 詮釋。」而另⼀一個傳承主題,不管是學員跟老師都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8
承認,要回顧家庭記憶、代間傳承,確實有困難!王秀 槐檢討說:「也許現代社會都是小家庭生活,三代同堂 的家庭較少、互動也少!我們多半活在個人世界,可以 談如何經營個人生命、但要拓展到家族經驗,就有限制 跟障礙。」 如果下次要再帶同樣的題材,王秀槐說:「我們在短時 間內無法講那麼大的東西,得針對具象的人來做,從身 邊的家人著手,帶著學員思考,他們傳承給我們什麼? 然後再拓展到個人身、心、靈層次的發展,這是我在課 程設計這塊學到的。」 因這次只有⼀一組學員做出微電影影片,李佳玲不禁思 考:「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覺得不⼀一定要用微電影的 方式去拍,因為短時間內,要呈現拍攝、剪輯的成果, 技術上畢竟比較難。也許可以用其他形式呈現。」 認真負責的李佳玲其實已把教授範圍縮小,只讓學 員學幾個基本功能來運用就行,也提供軟體操作簡 報與影片,讓學員回家練習,所以無法期待他們在 運鏡、走位、剪輯、後製能⼀一次到位!李佳玲感嘆 說:「我們做了太大的挑戰!」 但葉基固導演卻很正面看待,他認為,「學員已經 做得很棒了,才兩天課程誰來做都不可能做得很完 美。我們是花四年來訓練學生,才稍見⼀一點成果。 如果兩天課程,他們就能做得很棒,那世新真的要 關門了!」葉基固導演第⼀一次參與T型人才課程, 就識出T型人才的精髓,他說:「這門課是要能開 啟他學習的亮點,他⼀一旦有興趣了,就會繼續往下 走!」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19
跨領域激盪的精彩 在講評過程,加入三方不同專業的激盪,也讓老師收獲頗豐,王秀槐聽完 評審講評,興奮地說:「我真的感受到跨領域學習的樂趣,特別是接觸了 平常少有機會接觸的觀點。我們都是電影的消費者,很少聽到電影實作者 的想法,今天給我很大震撼,感受到不同媒介的力量,也給我新的學習目 標。」 跨領域學習最直接受益的,當然是學員本身,李佳玲回應王秀槐老師的感 受,接續說:「我也很感動不同領域老師所帶來的觀點,王老師給我們歐 洲派批判性的觀點,這對東方而言,是較不習慣的,但卻是很好的思考方 向!而導演的表達是動態的思考、不是靜態的思考,也給我們新的開啟! 而最重要的是跨領域的討論跟嘗試,其實⼀一天的剪接是沒有品質的,但學 習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 課程主題討論完,這股跨領域交流的熱力繼續延續到課程結束後,原本不 相識的老師,熱絡聊起台灣設計教育的瓶頸以及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的限 制,以及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教育方式,讓老師們話匣子⼀一開,樂此不 疲!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20
學員、助教訪談
經驗提煉 訪談、整理/林智偉
「 省 思與回顧」是提煉人生精華的重要過 程,對於實驗性的T型人才工作坊來說更如 是。第⼀一天上課、第二天成果發表、中間隔兩 週予學生拍攝、剪輯影片,課程緊湊之外,更 多的考驗在小組協調──或許製作過程也如影片般栩栩如生。
關於「自我認識」的心得 「引導學員整理出珍藏的回憶」這是講師王秀槐 帶來的〈生命四季/家族記憶〉課程的目標。在 藝術創作的引導下,工作坊的學員有什麼感悟? 就像課程⼀一般,工作坊成員細細回溯兩日的成長。 助教蔡佳琳(世新廣電系)說:「我們廣電系其實 接觸不少類似的題材,說真的有點麻痺。不過實際上課,聽到這麼多不同 背景的人分享故事,看待自己的生命歷程好像面向更多了。」 學員胡哲綸(臺大法學院職員)表示:「平常生活都是忙碌的往前衝,很 少有機會能夠往回看。這⼀一次課程勾起我蠻多回憶的,整理之後也才發現 自己擁有這麼多。」 生命季節課程提供的省思回顧得到不少正向的讚美,現代人周旋於課業或 工作上,常常忘記如何定義自己,我們的確需要⼀一個沉澱的空間。 不過助教賴鈺昕(長庚工設系)表示:「我覺得生命四季跟家族記憶這兩 個主題,對於多數學員還是太難想像。現在台灣很少有真正的『家族』; 生命四季,許多學員距離秋與冬的階段還很遙遠,總不能都說用展望的 吧?」
!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21
賴鈺昕接著提到:「不如用台灣的傳統文化當作主題,感覺大家的連結與 記憶比較多,也更有分享的基礎。」 主題適不適合學員,也應納入開課的 考量。
共事的共識 ─ 預料之外的狀況 兩週的製片時間──最初設計的用意是讓學員合作完成,在第二天做最後的 剪輯修正。要能在短時間內產出成果,不禁令人好奇學員的合作情形。 第⼀一組的紀錄片《阿嬤的私釀》呈現了學員郭鳳英(北醫大高齡健康管理 學系)老家阿嬤的各種技藝傳承。同組的胡哲倫說:「我們其實⼀一直都沒 有約好共同的時間。後來只有我跟她週末有空,可以跟助教⼀一起去老家拍 攝。」這支影片並非全員協助拍攝,算是個小遺憾! 至於後續的剪輯事務,助教高鈞瑩(長庚工設系)表示:「第二天時我快 忙翻了!看到學員處理大量的剪輯檔忙不過來我就接手,後來剪了好久。 即便學員已經上過⼀一個下午的Premiere軟體課程,但要實際操作仍不太順 手。 而第二組學員最後並未產出成果。問起原因,學員曹祐瑜(弘光科大資工 系)回答道:「本來大家約好要⼀一起到深坑取景,結果後來都連絡不上, 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是提供構想與故事的主角的學 員未到,其餘組員也無可奈何,然而時間已不足重新 規劃。
建議 面對這些無法預期的突發狀況,如果可以重來。助教 蔡佳琳表示:「理想情況是要讓來參與的學員有積極 投入拍攝的共識,但說實在才見面⼀一天有困難。是不是直接把拍攝的工作 天也規劃進課程裡比較好?畢竟大家都有工作或其他外務在身,要再額外 約出共同的時段非常困難。」 助教賴鈺昕則建議:「其實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學Premiere真的不太夠。這
生命季節×影音典藏 22
在學校教大概都要規劃成⼀一個學期的課程。我持相同意見,再多⼀一天熟 悉、實際製作會更好!不然,就是要先確定好助教的角色。」
省思與評量 課程就整體而言,助教尹弘鈞認為:「課程把生命教育結合影視專題,大 家歷練、經驗都不同,當初來很期待。雖然說發生很多狀況,但以這樣有 限的時間來說,我覺得學員的成果很不錯。大家的個人簡報感覺都有架構 與組織,也有找到貫串解說的主軸。」 助教高鈞瑩回應:「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剪輯影片還不夠好!畢竟以⼀一個 助教的身分來說,我實在不太應該參與製作,要放手讓學員做才對。」助 教蔡佳琳則說:「主要還是影音的課程真的太短。」
結語 ⼀一項目標沒達成,對於講師與學員而言,總是遺憾!在課程的最後回顧, 兩邊最大的共識是,若工作坊要加入影片製作課程,軟體教授的時間⼀一定 要再拉長,也許多擴充出⼀一天課程,比較不會那麼匆忙!至於,學員拍攝 的意願,也許可以在課程報名時明示,必須參與拍攝實務,否則臨陣脫 隊,對全體師生都造成很大困擾!但是,堅持留下到最後的,也從課程的 層次與豐富度中,獲得電影拍攝知識、技能與品味生命的收獲。這堂課讓 大家稍停頓, 整理自己、參 考別人,然後 繼續往前經歷 自己的人生四 季!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教育部智慧生活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劉佩玲主任/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 執 行 長:康仕仲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教育研究:王秀槐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產學合作:邱佳慧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規劃:劉佳林課程企劃/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採訪編輯:陳淑英(主編)、林智偉 版面編排:王柔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