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X科技新體驗

Page 1

!

1



目錄 引言 銀髮產業新機會 2

活動報導 跨越國際與專業的學習體驗 5

單元課程(一) 從智慧人生到智慧生活 12

單元課程(二) 打造銀髮智慧生活 18

特別報導(一) 實習場域觀察與體驗 27

特別報導(二) 跨國學習新體驗 35 學生成果 電腦嘛ㄟ通 40

我有話要說 學生心得 45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引言 – 銀髮產業新機會 口述/顏慶全教授、 陳惠姿副教授 撰稿/黃秀文

目前全球人口正快速的老化,各國都無可避免的面臨這波人口結構轉變 的浪潮,依據聯合國報告,2000年全球老年人口達6億人,佔全球人口 10%,預估至2050年將增至20億,老年人口比例將達21%;而未來50 年,老年人口將增加近四倍,尤其是80歲以上老年人增加的速度會更 快,可能將近五倍。1993年臺灣正式進入聯合國界定之高齡社會,也就 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因此有關老年人的衣、食、住、 行、康復保健,還包括老年人學習、娛樂、休閒、理財和保險等等,都成 為公私部門非常重視的重要議題。 隨著老年消費者在社會消費中的比例不斷提高,企業界和社會服務業都應 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為他們提供有品質的服務和產品,不可諱言,這

2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產業具有許多新的商機及開發潛力。因此,為老年人設計合宜的服務與產 品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設計新領域。 此次七月份為期三天的「T型人才工作坊——智慧人生×生活新體驗」於7 月16至18日假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舉行,共有來自北部地區不同大學院校 共計約30名同學報名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以老人福祉為中心主題,進行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的特色由⼀一位教師帶領同學們對長者生理特性及其 生活背景的理解;另⼀一位教師則引導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希望能在三天 的工作坊課程中,對長者生活中的需求設計出有創意及實用性的服務、產 品或概念等成果。

3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雙 教 師

陳惠姿 副教授

顏慶全 教授

輔仁大學護理學系

新加坡國立大學工業設計系

在為長者規劃產品與服務之前,是否夠了解他們的限制與需要?工作坊 ⼀一開始,由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副教授分享老人學的相關議題,讓同學 對我們所服務的對象有概括性了解;實作部分則由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 顏慶全教授擔綱。 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不僅教師跨國合作,來自新加坡大學的研究生和臺灣 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四位同學也⼀一同擔任分組助教。這次T型人才 工作坊在新、臺兩國雙教師與雙助教的合作下,彼此觀摩、互相學習,對 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學習體驗。 (活動時間:2012年7月16-­‐18日) 4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活動報導

跨越國際與專業的學習體驗 撰稿/黃秀文

工作坊⼀一開始,由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副教授分享老人學相關議題, 而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顏慶全教授則負責實作部分。顏慶全邀請四位新 加坡大學的研究生擔任分組助教(facilitator),顏慶全強調,之所以用 facilitator而不用teaching assistant來稱呼助教們,是希望他們在工作坊中 扮演促進者的角色,而不是領導者,這樣才能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T型人 才工作坊的精神,產出真正屬於團隊的成果。 為了促進新加坡與臺灣兩地T型人才的互動與交流,此次智齡聯盟也邀請 臺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四位同學共同擔任助教,其目的除了促進兩 地設計人才的創意思考交流之外,也能夠增進兩地研究生透過帶領工作坊 的分組討論,進⼀一步學習團隊合作的過程與經驗。」

課程規劃 第⼀一天上午由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教授進行以「智慧人生」為題的演 5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的資料顯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比例中的老 年人口將達到35%,其中老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前三名國家為新加坡、臺灣 與日本。陳惠姿指出,目前針對老人的生涯規劃及延伸教育部分,內政部 與教育部已推動「長青大學」、「松年大學」以及「樂齡大學」等課程, 提供長者提升生活品質、增進社群互動的學習機會。接著陳惠姿播放了 〈Travel into the future〉的短片,講述⼀一位工業設計師為了能為老人相關 產品做出人性化的設計,她親自喬裝成老太太,親身體驗到社會普遍對待 老人冷漠與不友善的過程;設計師也在肢體上增加束縛,讓行動變得遲 緩、困難,更了解長者們在實際生活中的不便與困難。 接著顏慶全教授以〈design for the elderly〉為主題,介紹數個有關概念成 型之前相當重要的思考方法,如Diamond 9、Empathy map、How-­‐might-­‐ we quesFons、What-­‐if、5 ways、idea 360…等方法。此外,顏慶全教授也 分享為過動兒設計搖椅的實例,設計其功能時,同時考慮了過動兒好動、 無法集中注意力的面向,並將益智遊戲板與搖椅結合,結果成品深受過動 兒童喜愛。 兩位教授演講完後,助教們帶領同學分成四組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及分 享,同學們雖來自不同背景,有設計、電機、外文、心理、公衛、藥學、 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護理、土木、生物科技…等系所,在進行討論時很 快就打成⼀一片,氣氛相當融洽。 6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機構參訪~新莊社區大學 下午時,主辦單位安排兩個長 青機構讓同學進行實地參訪, 同學們分成兩組,⼀一組到新莊 的「新莊社區大學」;另⼀一組 則到三芝的「雙連安養中 心」。 新莊社區大學部分由陳惠姿帶 領同學們到新莊松年大學訪問 上過電腦課的長輩們,他們不 畏風雨特地來到社區關懷據點等待同學們到 來。同學們觀察老人家們熟練的收發e-­‐mail、 瀏覽youtube聽老歌、運用skype視訊聊天、或 上陳惠姿推廣的「健康幫」網站,登錄基本健 康資訊,進行日常健康監測。長輩們靈活的運用電腦,使用的 各項服務都跟生活緊密結合,讓同學們看到老人家學習的熱情絕不會輸給 年輕的⼀一代。 近年來,松年大學在多方努力經營之下,參與的同學越來越多,為了讓長 輩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方世宗總幹事廣募資源來 增設電腦教室設備,例如添購手寫板幫助不擅長使用鍵盤的長者輸入文 字,或利用放大鏡軟體幫助長者克服閱讀的不便,同時也招聘志工來幫助 長者提高學習的成效。

機構參訪~雙連安養中心 另⼀一組由顏慶全教授帶領前往雙連安養中心,這裡目前有432位長輩入 住,園區環境清幽、設施齊全,同學們利用時間跟長輩們話家常,觀察長 者們學習電腦和居家生活情形,並探索長輩們可能的需要是什麼。 7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機構安排兩位研究員引領同學參觀活動區,蔡芳文執行長熱情地歡迎同 學,在百忙之中抽空跟同學們座談,回答同學各式各樣的問題。訪談結束 前,蔡執行長很訝異的表示,「工作坊的同學雖然觀察時間不多,但所提 的都是非常核心及重要的問題,在許多前來參訪的學生團隊中,幾乎是程 度最好、最會問問題的⼀一支隊伍了!」執行長在簡單了解同學的背景之 後,期望同學們將此次工作坊的訓練做為起點,歡迎有志趣的同學們日後 能加入老人服務團隊。

創意大激盪 到了第二天進行深入討論觀察結果及概念構成。每組同學在新、臺兩位助 教的帶領下,分享參訪心得及照片,並結合兩位教授所講授的內容及觀念 進行創意的發想。同學們非常認真的參與討論,進入收斂去蕪存菁的階 段,是真正關鍵的時刻,同學們認真思考可行性、使用者需求、創意、概 念競爭或結合等等面向的問題,過程中時而停滯、反覆討論思考、再發想 形成⼀一個循環的迴路,即使到了茶點及用餐時間,仍不願稍做休息,聚精 會神的討論與記錄,投入的程度相當令人敬佩。面對不同的意見,同學們 8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能夠以360度的面向去思考「設計師 供給」與「使用者需求」之間的關 係,並考量理想到現實面的可行 性,不會堅持己見互相衝突,以團 隊精神為優先,非常值得讚許。 經過兩天課程,很快就要進行成果 發表,各組助教跟同學都非常盡 力,希望能呈現最佳的成果。第三 天⼀一早,工作人員發現有些同學們 比起前兩天要早到許多,為了設計 實體化的報告,把昨天熬夜想出來 的成果先做好預備。有些同學以畫 圖文字的方式來呈現產品或服務的 設計;有些組做模型;有的組請工 科同學以3D軟體將創意具體呈現, 各組成果都非常用心出色。到了準 備發表的階段,同學們開始分工, 有的製作Power Point簡報檔、有的 製作道具及海報、有的討論小短劇的進行與排演、有的開始背發表的稿 子,非常熱鬧。環顧工作坊場地四周,貼了滿滿的便利貼,桌上有許多照 片、電腦、工作草稿、水杯、文具,望眼所及都充滿同學們的創意及努 力,這樣的熱鬧跟凌亂,像極了⼀一個創意研究室的縮影,四處散發著同學 們熱烈的創意及用心。

創意展現 到了成果發表階段,除了顏慶全教授及陳惠姿教授外,主辦單位還邀請了 世新大學資管系胡碩誠教授以及吳明珊設計師⼀一同參與,分享同學三天來 的創意過程並給予不同專業面向的回饋。四組同學發表的成果都不同。 9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第⼀一組〈母語鬥陣猜〉是⼀一種透 過母語、簡單遊戲及ICT產品概念 的組合,長輩們以母語出題,透 過ICT產品自拍上傳Youtube後, 由年輕人點閱及解謎並回傳,長 輩其他社群網絡的朋友都可以共 同參與,拉近不同世代間的距 離。 第二組則以〈智齡電腦〉為主 題,將鍵盤字體放大、操作簡 便、體感觸控的老人簡易電腦。 由於透過紙模型將電腦實際的大 小及功能做清楚的展示,幾位評 審老師都認為該作品照顧到使用 者的需求面,是相當不錯的作 品。 第三組的成果以名為〈Open Circle〉的空間規劃服務為主,希望藉由私人 的公共空間設計,促進自然的互動,讓入住的老人家都能夠有家的感 覺。 第四組的成果為⼀一具懷舊精神的通訊設備,結合廣播、通訊、唱歌、揪 團等具有SCD功能的收音機。 看完各組同學精心的成果,幾位評審老師相當讚許同學們在短短時間內 就能夠完成如此具體可行的設計雛形。顏慶全在總結時表示,T型人才工 作坊這活動非常有意義,讓他更相信跨領域人才的合作⼀一定會有更精彩 的創意成果。他觀察到不僅同學收穫很多,幾位新加坡來的助教也都目 睹臺灣學生的認真與熱情,他們也學習到很多,知道如何在團隊中扮演 好促進者的角色。

10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後語 原本顏慶全還擔心短短三天內可能 無法兼顧過程及成果兩個學習目 標,然而在看完同學的成果後,原 來的擔心是不需要的。T型人才養 成的活動非常有意義,他感謝主辦 單位臺灣大學智活中心的用心,並 提議日後在成果發表時若能邀請幾 位老人家⼀一起參與成果講評,同學 們可以得到來自使用者直接的意見 與回饋,工作坊效果⼀一定會更好。

11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單元課程(一)

從智慧人生到智慧生活 授課老師/陳惠姿 副教授 輔仁大學護理系 撰稿/王品涵

根 據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臺灣早 在1993年即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而2018年 後,65歲以上的人口更會佔總人口的17%。 同時,以科技島為目標的臺灣,網路的普及 率是亞洲第五。然而,目前的ICT產品,卻少 見以熟年族作為目標族群。陳惠姿觀察到此 ⼀一問題,欲和T型人才工作坊來自不同系所的 同學們相互激盪,找出設計熟年族ICT產品的 各種可能。

認識人口變化的趨勢 在開始之前,陳惠姿先問了同學兩個問題:家中長者使用ICT產品的比重 為何?經驗是好或不好?接著分享己身的經驗:陳惠姿說服母親使用 skype與遠在北京的小妹談話。原來,早先老人家雖想念女兒,卻礙於高 額的國際電話費,而無法暢所欲言。在經歷了skype此⼀一ICT產品所帶來的 優勢(免費並可視訊通話)後,不僅接受了這項新科技,更推廣給同齡的 親朋好友。ICT產品為陳媽媽帶來的,是生活品質的進步。 接著,陳惠姿秀出⼀一張投影片,上面標誌著臺灣、日本、新加坡、義大 利、法國、瑞典、美國與韓國等8個國家的高齡人口佔全體人口比率的年 度變化圖。陳惠姿舉出新加坡作為對照,指出新加坡和臺灣雖然在今年 (2012)的高齡人口比率差不多,但到了2050年,臺灣將成為圖中僅次於 日本的高齡社會。陳惠姿要求同學們想想,到了2050年時,自己將會在做 12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什麼?有些同學說自己那時正當壯年,有些則表示他們是可以開始使用熟 齡產品的年紀了,所以現在最好開始研發相關產品,以期到時能開始使 用。

熟齡與壯齡的差異 熟齡和壯齡間有什麼差異呢?主要分為幾個方面:神經傳導的速度、腎功 能、心肺功能、肌力、視力衰退等。神經傳導的速度,在80歲時,不到30 歲的80%。這也是為何老年人動作與反應較慢的原因。陳惠姿並據此解釋 了為何老年人看電視時不喜歡快速轉台的原因,因為他們來不及接收資 訊,會造成頭痛。腎臟是排泄我們身體廢物的重要器官,但到80歲,其功 能剩不到80%。因此,老年人的代謝會非常遲緩。心肺功能到了80歲,則 剩不到60%。所以老年人因為心肺功能不佳、攝入的氧氣不足,而容易疲 倦。肌力則差不多剩下50%,所以不夠強壯去操作⼀一些事情。 視力的部份,則在40歲左右開始衰退,50歲左右開始對強光敏感,到了65 歲左右大部分人的水晶體調節能力已逐漸消失,此即老花眼的原因。到了 70歲以上,對周遭景物細微變化的辨識能力也會慢慢下降。同時,捕捉動

13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態的影像不像年輕時看那麼清楚,對光影深與淺的感覺也會減退,顏色的 感覺與對比敏感度也遜色許多。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之後對光線明暗改 變的適應也變慢,因此對於從明亮至灰暗,或反過來的情況,很容易因不 適應而產生危險。是以,設計給老年人的產品,應注意要有高對比,但不 要有過大的亮度變化差異。諸如此類的身體差異,是在設計熟齡ICT產品 時,開發者應多加注意的地方。

長者抗拒ICT產品的心理因素 儘管ICT產品為老年人帶來許多方便,如skype可讓兩地相隔的家人面對面 通話、生理指數監控可讓子女安心出外工作等,但許多長者對於ICT產 品,卻抱持著抗拒的態度。這樣的抗拒,並非全然出自於對科技的陌生, 更大的因素,往往是擔心子女以此作為理由,不再前往探視。亦即,長者 其實是擔心在使用ICT產品後,會失去親人的關注與看顧。其拒絕的並非 產品本身,而是隨之而來的被親人忽略的 可能性。陳惠姿認為,在設計ICT產品時, 這樣的心理因素必須加入考慮之中,以提 高老年人使用ICT產品的意願。

天下的老人不是一樣的:熟齡人口 的「世代差異」 儘管65歲以上就屬於熟齡人口,但你知 道嗎?其實在熟齡人口之間,也存有所 謂的「世代差異」。仔細想想,身邊的 長輩是否因年紀與地區的不同,而有不 同的應對表現呢?陳惠姿舉母親為例, 說明現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出門時 會堅持穿正裝,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而 14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55歲以上的長者,則喜歡 到社區大學再進修等。 結合先前討論到的心理因 素,陳惠姿舉手機作為例 子,從正反面來討論老年 人在使用ICT產品與否的 可能考量。首先,由於手 機的設計並未特別針對熟 齡顧客,是以他們會覺得 此種商品雖然方便,卻也並非必須。其次,對於電磁波在健康方面的影響 顧慮、電話聯絡對其並無急迫性,以及手機費仍較⼀一般市話為貴的印象 等,皆是老年人不願意使用手機的理由。再來,由於年長者所熟悉的使用 邏輯,與現代年輕人可能有段差距,故在使用技術方面,也會遇到⼀一定的 困難。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 然而,陳惠姿指出,這樣的想像或許適用於80歲以上的長者,但對於5、 60歲以上的熟齡族,卻不見得如此。新世代的熟齡族,指的是戰後嬰兒潮 世代(1949-­‐1964年生),將在未來的兩三年間逐漸開始符合老年人的定 義。這群熟齡族,其特點是長壽、消費能力強、知識經濟水準高、高自尊 需求、對生活品質要求高與對數位資訊產品的適應力強。是以,在設計熟 齡ICT產品時,要設計給哪個世代的年長者,也需要事先納入考量。

天下的老人是不一樣的:熟齡人口的「地區差異」 除了世代的差異外,熟齡人口其實也存有地區差異。根據內政部的調查, 65歲以上的老人,其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活動項目包括「與朋友聚會聊 天」、「從事養生保健」及「從事休閒娛樂活動」。這之中,高雄市、中 部及東部老人以「與朋友聚會聊天」最重要,而北部區域與臺北市老人則 以「從事休閒娛樂活動」為主。 15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異中求同:老人擔心的問 題與對生活的期望 根據內政部的調查,臺灣老 人對老年生活擔心的問題, 依序為「自己的健康問 題」、「經濟來源問題」與 「自己生病的照顧問題」。 對老年生活的期望,則依序 為「身體健康的生活」、「能與家人團圓和樂的生活」與「經濟來源無虞 的生活」。從這樣的調查,即可以大致勾勒出吸引老年人的ICT產品雛 型:以健康照護為基礎的ICT產品,並且採「輕負擔」的方式銷售,應該 是最能受到老人族群的青睞。

吸引老年人的ICT產品 除了上述的健康產品外,吸引老年人的ICT產品,還有哪些可能呢?意外 地,電腦運作快速、節省時間的優點,對老年人來說並非必要,「因為這 和他們慢活的理念不同」,陳惠姿說。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網路購物上。 儘管方便快速,但老人家可能更傾向能親手摸到實體、⼀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的購物方式。儘管如此,但這並不意味老年人對網路就全然無感。以社群 網站為例,由於可以從中獲得與人互動的感受,老年人對社群網站的分享 功能其實興致勃勃。透過張貼文章與網路上的回應,老年人不僅可以抒發 自己的心情、分享自己的興趣,更能透過這樣的分享,滿足自己的社交需 求。

隱而不顯的年齡歧視 在討論了這些議題後,陳惠姿接著講述的,卻是⼀一個不愉快的事實,即社 會的年齡歧視。如同其他種類的歧視⼀一般,年齡歧視往往也是隱而不顯 16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的。⼀一位工業設計家因為⼀一個機緣巧合,設計了⼀一連串的社會實驗。透過 系列的社會實驗,她親身體驗了這樣的歧視。她以特殊化妝,扮成年長者 逛街時,售貨員對她的態度幾乎可以以不聞不問、敷衍了事來形容。然而 當她回復原本年紀,問⼀一樣的店員類似的問題,卻得到相當熱心的解答。 這即是所謂的年齡歧視。有了這樣的經驗,她開始從使用者端設身發想, 最終創造出”easy street”這樣對年長者友善的產品。裡面的設計無⼀一不考 慮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目標是讓失能的長者也能獨立生活。這套 產品,目前已經行銷到世界各醫院,廣受好評。

負面教材的正面價值 最後,陳惠姿鼓勵同學,從工設 家的例子,可以發現即使是負面 的感受與體悟,換個角度去思 考,卻也可能成為創造正面價值 的契機。事實上,所謂負面感 受,其來源往往是「需求沒有被 滿足」。而這也就成了創新與發 想最好的靈感來源。同時,來自於各領域的創意激盪與不同的思考角度, 也是解決這些負面感受的利器。而這即是T型人才工作坊舉辦的宗旨所 在。陳惠姿坦言,製作老人輔具是相當辛苦的⼀一項工作。除了構思發想 外,還需要教導使用者使用,再從中取得經驗回饋,是⼀一連串繁瑣複雜的 工作。這些工作雖然辛苦,卻是不可逃避的。儘管本次的T型人才工作坊 不會進行到實作的階段,但陳惠姿鼓勵同學,從構思階段開始傾聽老人的 心聲,才能提出最具有產品化可能的設計。她開玩笑的說,再過兩年,自 己也要進入熟齡時期,屆時歡迎同學攜帶產品來找她試用!

17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單元課程(二)

打造銀髮智慧生活 授課老師 / 顏慶全 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工業設計系 撰稿/黃秀文、陳淑英

正 式 上課以先,顏慶全簡短介紹了他的背 景。可別以為身材瘦高、膚色黝黑的顏慶全 是新加坡人,錯!其實顏慶全在研究所之 前,是 正港在彰化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跟你 我有同樣的教育經歷與經驗。他研究所畢業 後曾在明志工專教書,⼀一段時間後,才到英國攻讀工業設計,返國之後在 長庚大學任教,直到2002年才轉到新加坡任教,⼀一轉眼,在新加坡也已經 歷十年時間。

顏慶全提到,在臺灣的教書經驗與在國外非常不⼀一樣。在新加坡,學校訓 練的方式常會將幾個設計團隊放到使用者的環境中,重新進行全面思考及 觀察;而臺灣的設計教育比較重視從技術層面出發,較不是全面發展的模 式,因著對臺灣故鄉的熟悉與情感,顏慶全希望透過此次工作坊,讓臺灣 的同學們體驗另⼀一種不同的模式,同時也讓新加坡的助教們了解臺灣同學 的設計思考模式。

好的設計靈感來自細膩的在地觀察 課程⼀一開始,顏慶全向同學們提到,設計的好壞所產生的結果有極大的差 異性(Good design enables!Bad design disables!)他以聯合國文教基金會在 非洲的⼀一個案子為例,說:比方,非洲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問題,究竟要如 何取得充足的水源呢?有的企畫案是採取傳統的方式尋找水源,透過抽 18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取、運送及儲存方式來進行,但這些做 法得投入龐大成本。而有創意的公司可 以花很精簡的成本就達成目標,他們在 靠近水源處為兒童們設計旋轉椅(merry go round)遊樂設施,當小孩子遊玩時, 即可將旋轉椅轉動的能量傳導到水車, 將水直接抽上來,這兩全齊美的辦法, 讓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而當地居民也 有水可用,,不需耗費更多資源。上述 例子,讓顏慶全聯想到他學生時期,曾 看過⼀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得獎作品。設 計主題也是在欠缺水資源的地區,希望 能找出方便提供日常用水的模式。當時 很多先進國家建議運用高科技方式,透 過海水淨化或離子分離模式等方式來進 行,然而最後得獎的概念,竟是從臺灣 紅樹林(水筆仔)特有結構得到靈感來 設計的。如果把水筆仔拆開,它本身就 是個天然淨化器構造,可把海水過濾變 成淡水。 同學們在設計時,可參考的方法及理論 非常豐富,若沒深入調查,真正去了解 使用者現有的能力、資源與限制,很難 得到成功的結果。顏慶全希望同學們藉 由參與工作坊活動,能瞭解使用者需 求,並透過使用者需求來了解社會的變 遷,進而達成目標。

19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銀髮世代的挑戰 顏慶全提到,目前低生育率造成勞動人 口下降,可提供服務及照顧的人數越來 越少;而高的平均餘命顯示高齡人口越 來越多,服務需求者比例增加,兩者之 間形成不平衡的現象。從這現象可以觀 察到其中蘊涵的挑戰及機會,可預見的 挑戰是老齡化社會基礎設施、醫療照護 的不足、生活品質下降、個人經濟負擔 以及工作需求等問題。而將挑戰轉化成 的機會在於老人們居住、飲食、終身學 習、金融服務、購物、美容、健康產 品、休閒、電子商品等可以以老年人為 使用者中心來提供的各項服務。 他以陳惠姿副教授提到的二次世界大戰後嬰兒潮為例,這群人已邁入老 年,對現今社會將形成怎樣的狀況與影響?許多人認為老人家需要的用品 及設施應跟年輕人不太⼀一樣,事實上,目前老人家使用的東西很多跟我們 ⼀一樣,他們買的車子,說不定比我們買的更貴、更時髦。因此,工作坊的 目標之⼀一是要了解使用者的行為需求,這必須透過參訪,才能找出長輩們 真正的需求所在?並進⼀一步尋找可運用的科技,來達到最適合高齡化社會 的成果。

無障礙空間的發展 這幾年,⼀一些科技先進國家為高齡化社會所設計的產品,大多以使用者中 心(user-­‐ centered)為主要概念。過往與老年人有關的服務設計,是從探討 無障礙空間開始,並未以老齡世代為焦點。當時的設計師和服務提供者的 想法不在擴張新市場,而在探討如何幫助這群人。因二次世界大戰後,歐 美國家有許多因戰爭導致殘障的人士,各國政府及民間希望以各種方法減 20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低社會照顧成本,設計無障 礙空間,讓這群在大戰受傷 的人有辦法行動。 可是,相關問題慢慢浮現, 這樣的設計卻加重社會成本 的負擔,臺灣也面臨同樣問 題。因為,所花費的社會成 本,只為特定的殘障者提供 服務,成本相對提高,無法擴大經濟效益。但並非從此就不做無障礙空 間,而是要達到真正可以使用的效果。 顏慶全建議可以實地去觀察殘障人士進入捷運站的狀況,也許會發現導盲 磚及無障礙設施的設計也許有錯誤,浪費了資源。如何才能使設計發揮成 本效益,不致造成錯誤與浪費?之前新加坡做過⼀一項研究,由⼀一位學生跟 著⼀一位輪椅使用者上街去購物,他們發現2002年政府所做的無障礙規劃, 某些地方輪椅可以進得去卻出不來,回轉空間不夠,得倒著出來;或廁所 空間太窄,輪椅進不去。這也是顏慶全所強調的,表面上雖做了無障礙空 間,卻不⼀一定暢行無阻。 顏慶全在英國留學期間也觀察到,學校建築物翻新時,無障礙設施做得非 常好,輪椅可以自由進出,但若要從校外進到校園內,還是得經過幾階台 階,結果輪椅還是無法順利進出校園。即使花了很多錢,把公共設施做得 非常好,但使用者根本無法使用,只會造成閑置浪費。由此可見,不良的 設計會產生很大問題,導致社會成本提高。

貼近使用者需求 如何貼近使用者真正的需要?顏慶全舉了⼀一個有趣 的例子說:有個人的貓咪走失了,他難過地告訴朋 友這件事,由於朋友是從事商業設計的,為幫他尋 回貓咪,主動設計了⼀一張非常商業化、有設計感的 21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尋貓海報,但整張海報只看見設計手法,卻模糊了尋貓才是主要焦點。他 告訴朋友,這不是他想要的海報,於是朋友將海報修改成強調丟了貓的感 受有多傷心。他告訴朋友:我不需要別人知道我有多傷心,我只需要找到 貓。他朋友再次修改,為了抓住路人的目光,他放了⼀一隻非常可愛的貓在 海報上;這人看了說:「我希望別人看見的是我的貓、不是別人家的 貓….」整件事聽起來雖像個笑話,卻點出設計者是以自己的想法作設計, 還是真正了解使用者的需要、同理他的感受。 在新加坡有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0%的老年人並不會使用3C產品。他們 為了提供老年人電話掛號、簡訊掛號服務,開始發想如何將服務需求與3C 產品作連結。事後遺憾的發現,老年人根本不太會發簡訊。想設立⼀一個用 簡訊掛號的服務,若沒有先了解老年人使用簡訊的習慣,後續就會出現大 問題。 為了真正了解使用者的需要,避免主觀的想像,工作坊利用下午時間安排 同學到老人機構實地觀察參訪,顏慶全希望同學們盡可能去了解他們,關 心他們的生活情形,結合課堂上老師所分享的概念,這樣⼀一來,才能提出 有意義的設計概念。有些設計師、工程師會主觀的以為自己已經了解使用 者想要的是什麼,但事實上,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關 鍵。 22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常用的設計流程 顏慶全提到目前最常用的就是所謂的4D設計流程—發現(discover)、定 義(define)、發展(develop)、傳遞(deliver)。 ‧.發現(discover) 顏慶全建議同學到安養中心訪談時,多觀察老人家對事物的反應與行為, 從中可看出其好惡傾向為何?顏慶全提醒同學:訪談時,談的多半是過去 經驗,但不代表未來也有同樣需要,所以如何抓準未來需求?是同學最重 要觀察與學習的焦點。因此,如何問問題非常重要,整個過程要在「如 何」、「為什麼」兩個問句中反覆詢問,打破沙鍋問到底,把原因追根究 柢問出來,才能真正找出需求點。 「現象學」是新加坡最常使用的觀察方法。顏慶全說:「很多人都在做觀 察,但經常視而不見。」他說:「當我們觀察時,是否想過該物品為何要 有這配件、環境為何如此規劃?能夠突破表面現象,了解深層原因,就是 現象學」。

23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顏慶全以⼀一張在高架道下的行人步道照片為例說,這裡明明有條人行道, 但很多人習慣走旁邊的草皮,草地上自然形了⼀一條步道。顏慶全要他新加 坡學生到那地方作觀察,把這條步道形成的原因找出來。結果同學觀察 到,當太陽照射時,步道全曝曬在斜晒的陽光底下,反倒是步道旁因高架 道遮蔽而形成了⼀一片陰影,所以行人多半會走這塊涼爽的區域。顏慶全藉 由這例子教同學透過現象的觀察,找出好的解決方式。 ·•定義(define) 當觀察、訪談、拍照、資料收全以後,顏慶全要同學們每個人講兩、三個 觀察到的實例,但不需要陳述老人家的成長故事,只要敘述生活狀況即 可。比如,觀察老人家如何透過網路操作股票?電腦使用情形如何?也瞭 解使用或不敢使用電腦網路的原因? 分享完之後,各組可選取最適合的方式作歸納,同學可先把照片全貼出 來,分享照片內容,再從中抓取重點。接著以同理心地圖標示老人家說了 什麼、做什麼事,以及這些現象背後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比如,老人家 使用電腦時,上半身為何向前傾?因他們看不清楚,不知道螢幕可以調整 放大。如果這部分資訊沒掌握到,會很難往下⼀一步走。 在分析資料、決定要設計什麼產品時,有些方法可以運用。比如,多數決 的方法(Post-­‐it voFng),多數人的意見很重要,因我們自認為很好的設 計,若不被大家接受,做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普遍被使用。另⼀一個方法叫 「Diamond of Nine」就是把重要優先順序排出來,好決定哪個項目是老人 家最迫切需要被設計的。或從動機、刺激(MoFvaFon and Irritants)部分

24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去歸類。設計本身是很靈活的,這 些工具都可以自由應變運用。 ·•發展(develop) 當分析、歸納出結果時,小組可以 進行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用「5 Whys」方式⼀一層層深入提問 時,可把成果往下收斂;或用 「What-­‐if」方式問,若做這件事, 結果會如何?過程中也可引用 「How-­‐Might-­‐We」方式提問。顏慶全特別介紹「Idea 360」的思考方式, 也就是每個人用5分鐘時間,把設計概念與想法畫出來之後,轉交給下⼀一 位,讓構想繼續延伸。因設計師看到的角度與物理、工程背景的人的看法 有很大不同,當構想轉⼀一圈回來之後,可能已不是原本的構想,它已發展 出不同的結果。 ·•傳遞(deliver) 當構想確定,要讓想法轉換成可用、可嘗試的東西,讓使用者⼀一目瞭然。 這麼模擬出來的實品必須很直覺、是大家熟悉的經驗、且功能清楚。 顏慶全讓同學們看⼀一段影片,⼀一個使用過ipad的小寶寶伸出他的食指,在 紙本雜誌上⼀一直左右滑動,這動作跟使用ipad時是⼀一樣的。很多時候,我 們認為已經了解對方,然而人類的閱讀行為,從這⼀一兩歲小孩所反映的已 完全不⼀一樣,他們生活在ipad的年代,跟過去看書本雜誌翻頁的動作已大 不相同。小孩子認為滑動手指按某個鍵就會出現另⼀一個畫面,但在實體雜 誌上當然行不通,因此小朋友出現了不安及不耐的反應。相對的,老人家 的情況也是另外⼀一種我們不能只憑想像就自認為已經能夠理解。

高低起伏的發想過程是設計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的分組討論,顏慶全總是不停的在各組間駐足旁聽,面帶微笑,很 25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少介入同學的討論,即使發 現哪⼀一組進入到所謂的撞牆 期,他也只是輕鬆的跟同學 聊聊設計過程的各種經驗及 甘苦,而不會涉入其中來 「解救」同學們。帶領討論 的4位助教都是顏慶全⼀一手 帶出來的,但他們各自用不 同的方式啟發同學,顏慶全 解釋說:「因為設計的方法 不是僵化制式的,每⼀一組都要根據不同的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這就是 以人為本的精神…我不插手同學的討論,是要讓他們去體會設計過程中的 起起伏伏,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體驗,我們⼀一介入,就剝奪他們體驗的機 會。」 到了第三天成果發表之前,顏慶全⼀一⼀一看過各組模型,他看到⼀一位臺大土 木系的女同學正以3D繪圖軟體做模型,由於不是顏慶全團隊用過的軟 體,除了好奇該軟體的用法及難易度之外,也立即召集各組助教過來觀 摩,討論日後回新加坡使用這軟體的可能性。

結語 課程進入尾聲時顏慶全表示,這幾天的觀察下來,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參 與,他發現同學們不同專業背景之間沒有溝通障礙,反而激盪出很多讓人 驚喜的火花,他非常期待同學們的成果。此外,顏慶全也認為參與T型人 才工作坊,四位新加坡助教首次與非設計背景的同學們組成團隊⼀一起合 作,他們所學習、經歷到的,絕不會少於參加的同學們!

26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特別報導(一)

實習場域觀察與體驗 撰稿/ 黃秀文、王柔蘋

一項卓然優異的產品或設計概念產生之前,得先對使用者的想法進行了 解,才能將社會趨勢、新興科技與使用者需求,完整地結合,規畫出最好 的設計構想與產品。為了更貼近使用者的想法,觀察其需要,T型人才工 作坊安排同學兵分兩路,前往雙連安養中心和新莊松年大學實地參訪。

雙連安養中心 臨行前,霎時天昏地暗、雷雨大作,撐傘也不管用,每個人都淋濕了。在 大雨中,原本不太熟悉的同學夥伴因互相幫助,自然地熱絡起來。雖然雨 勢沒有減緩跡象,但⼀一點也不影響同學們的昂然興致,他們⼀一心希望能將 上午所學的知識與待會兒的觀察作連結。 前往雙連安養中心參訪的行程是由顏慶全教授帶領,⼀一行人搭捷運前往淡 水,淡水站外不遠處就有雙連安養中心的接駁巴士,車上除了同學之外沒 有其他乘客,風趣的顏慶全笑稱:這班是T型人才工作坊參訪專車。

27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滂沱大雨中終於抵達目的地,下了公 車,工作人員親切的招呼大夥到行政 大樓會議室中稍作休息,隨後由中心 的副研究員和社工員為同學們做簡介 以及參訪解說。

中心簡介 1993年起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雙連 長老教會原先為關心老年事工,於 1988年開辦社區松年大學,參與相當熱烈,教會看見老人生活照顧的需 要,便決定附設雙連安養中心,規劃具有安養照顧、輕度養護、重度養 護、長期照護、失智症單元式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顧,以及社區照顧 關懷據點等多功能、多元化、多層級、連續性的⼀一所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另外也延伸承辦社區式及居家式的照顧服務。目前安養中心約有400個床 位,提供安養照顧、輕度養護、重度養護、長期照護、失智症單元式照護 服務,其中安養的老人家占大多數。聆聽完中心簡介後,社工員帶領同學 們參觀各項設施以及長輩們活動的情況。 隨著年齡增加,大多數老人家的記憶力都會衰退,容易忘記錢放哪裡,加 上住在中心,個人使用金錢的機會並不多,因此中心提供掛帳服務,老人 家們有購物需要時,不⼀一定要以現金作交易,可以先記帳隨後再以月結方 式結清,這些都是以長輩們身心狀況為考量的⼀一項貼心服務。 這時不遠處傳來陣陣笑聲,原來是物理治療師帶領⼀一群老人家們正在進行 趣味遊戲競賽!臺大智活中心特別為雙連安養中心長輩們打造「智活公 園」,裡頭除了舉辦團體活動之外,也可以認養園藝作品、並安排以書易 書的二手書交流分享,讓長輩和家屬可以在此充電、交流情感。同學們細 心的觀察智活公園的陳設及各項機能,以及老人家使用的情形,⼀一面拍 照、⼀一面記錄,創意構想正在腦海裡蘊釀、發酵。

28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安養中心硬體安全設施的設計 也非常值得留意,每個階梯處 的設計都十分人性化,考慮到 長輩們行走時抬腳的跨度及重 心,除了設有安全把手外,也 設計了提供輪椅上下的小斜 坡,讓老人家們無論是自己操 作或由照顧者、外傭來推行輪 椅,行進都非常容易及安全。 ⼀一樓交誼廳空間非常寬敞明亮,大面扇玻璃窗的視野非常開闊,讓老人家 們在室內⼀一樣可以享受到綠意,長輩們兩三好友聚在花園,⼀一起散步、聊 天或發呆。讓我們體會到,無論任何年齡及性別,都非常需要社交活動與 陪伴,這就是馬斯洛所說,⼀一種具有普同性、根本性的情感需求。 接著我們來到長輩的住房區,其房間內家具的擺設、後走廊的安全設計等 等同樣延續以老人生活起居需求為中心。有些老人家會在房門口櫃子上種 小盆栽或養小水族箱;有些則貼上自己的畫作、剪紙,相當個人化的風 格,設計概念不輸給年輕同學呢! 來到住房區的地下層,同學們驚奇的發現⼀一種意想不到的桌遊:四位長輩 們正聚精會神在「玩麻將」。社工員向同學們解釋,麻將也是種對老人益 智有幫助的活動,只要不涉及金錢,凡是對老人家們身心有益的活動,中 心都很樂觀其成。而餐廳區的設計很像美食街,入口處⼀一旁張貼每週菜 單,看起來非常美味營養。雖然長輩們在訪談中提到,對餐廳的飲食不是 很喜歡,口味太淡吃不慣,但也知道這都是中心的用心,畢竟健康與營養 均衡才最重要!

銀髮電腦使用狀況 結束中心的參訪路線後,中心安排⼀一位周奶奶為同學們示範操作「銀髮電 腦」的簡易功能。周奶奶是個親切可愛的長輩,笑容非常燦爛,還梳著很 29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流行的麻花辮子包頭,分際線還是閃電造型,非常清爽俏麗。周奶奶因家 人在美國,透過這台銀髮電腦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的和女兒孫子們聊天,遠 端的視訊功能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活動。奶奶⼀一面操作、⼀一面解 釋,同學們對奶奶清楚又步驟分明的說明感到不可思議,原來周奶奶退休 之前是老師,這就難怪了! 其實銀髮電腦操作介面非常簡單,它的 設計考量到老人家對電子產品的恐懼及 陌生感,以及生理功能的限制,因此每 個畫面及功能鍵都很大、淺顯易懂。看 到周奶奶非常熟練的操作,用視訊⼀一⼀一 跟工作人員聯絡,示範遠距通訊,覺得 很有趣又有成就感,非常喜歡使用,可 見產品設計很成功。訪談中奶奶⼀一直強 調這台電腦對她的重要性,奶奶說,每 次和家人聯繫,都是她最最開心的時 刻。目前中心裡其他長輩雖然仍不習慣 使用,但周奶奶很有信心要將這麼好的 設備介紹給中心內的好朋友們,希望她 們也能從操作電腦中獲得樂趣。 在周奶奶示範使用電腦的過程中,同學們細心觀察、記錄奶奶的動作及表 情,留意奶奶對產品使用的情形。同學們除了關照這些可見的動作及反應 之外,也很想知道奶奶使用電腦的原因、心得與內在層次的感想。由於周 奶奶有點重聽,同學們跟奶奶說話時,要不就提高音量讓奶奶聽得清楚、 要不就向前蹲下,說話時靠近奶奶的耳朵,同學們設身處地的舉動非常貼 心。對同學而言,周奶奶不僅僅是位未來產品或服務潛在的消費者,也是 位需要我們關心、貼近、理解與尊敬的老人家。透過這次的參訪活動,同 學們除了專業學習之外,也拓寬了生命的視野與敏銳度,內在的情感面同 時也受到感動及啟發。「對於自己的爺爺奶奶、爸媽、甚至自己的未來也

30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多了很多想法及感受。」⼀一位同學語重心 長地說道。 參觀完中心及周奶奶的電腦使用示範後, 同學們利用20分鐘時間在園區內走走,跟 其他長輩們進行簡短的訪談。同學們跟爺 爺奶奶聊天時,很容易就聊得很開心,爺 爺奶奶看到跟孫子同齡的年輕人,疼愛有 加知無不言;同學們也都很認真的傾聽與 回應。⼀一頓飯、⼀一場桌遊、⼀一個舒適的空 間、⼀一台電腦所帶來的快樂,與子女兒孫 的探訪與團聚相比,哪⼀一個才是老人家最 重視、最喜歡的呢?這些聰明、認真的同 學們,各自心中都有了初步的答案,相信這 樣的觀察心得在日後的設計成果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同學提問精采 隨後安養中心蔡芳文執行長也蒞臨參與會後座談,親切的回答同學各項問 題。同學們關心的問題很多,包括:目前入住的等候名單、入住老人家的 背景及資格、中心內各項服務專業人員比率、社會福利補助狀況需要養護 及失憶症老人的生活情形、就醫頻率、中心收費標準、長輩們日常相處問 題、飲食營養及口味取捨、生離死別的態度、社團學習狀況、長照法未來 的發展趨勢…等等。蔡執行長很訝異於同學們精彩的問題,從個人到群 體,從實務到政策面都有很敏銳的觀察。執行長好奇問:「同學們是哪些 學校、什麼科系的,你們問的問題幾乎是我遇過最精采、最核心的問 題」。大致了解同學們的背景後,蔡執行長提到雖然本身在學校教書,也 接待過很多來參訪的大專院校,他對這梯次的同學有很高的評價與肯定。 執行長提到未來長照法通過後,老人相關行業勢必是個大有潛力的市場,

31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同學們如此具有人文關懷及熱誠,將來都是非 常適合從事老人照護領域的人才。 整個參訪的行程,由於同學們認真投入,比原 先預定的時間超出許多,在暮色中步出雙連安 養中心。院子裡的老人們,由外傭或家人推著 輪椅,往住宿區回去,在夕陽餘暉中臉上盡是 平靜安詳。在這隱身世外桃源的安養中心裡, 長輩們得到良好的照顧,年紀相仿的夥伴,⼀一 起聊天散步,忙碌⼀一輩子終於安歇。對子女而 言,能放心的在工作及家庭間取得平衡,以⼀一 種更好的方式來盡孝道,讓老人家真正「安 養」。

新莊松年大學 這次參訪的另⼀一地點是新莊松年大學。新莊松年大樓是⼀一幢獨棟的舊房 子,外觀看來頗像機器廠房,冰冷不起眼,走近⼀一看,內部裝置⼀一排排電 腦設備,原來這房子是間電腦教室,主要提供給營盤社區的爺爺奶奶們使 用。我們跟著社區總幹事與陳惠姿副教授走進教室,發現電腦桌前坐著等 候已久的爺爺奶奶們,他們不畏風雨特地來到社區關懷據點,等待我們, 準備跟我們聊電腦! 訪談之間,同學們忙著消化聽不慣的外省口 音,或用不輪轉的台語,努力跟長輩們溝通, 「游標」、「功能列」、「首頁」等平常慣用 的電腦用語。為了能夠順利表達,大家想盡辦 法用更簡單語言來替代,才能了解長者的使用 需求,好為這次T型人才工作坊的課題想想新點 子。耐心溝通、同理心,便是設計的第⼀一課。

32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溝通逐漸順利,同學們見識到長輩們的電腦功力後,都驚呼連連,因平常 在家中,爸媽都不太會用電腦,更別說爺爺奶奶了,許多同學都曾試過許 多方式想讓家中長輩學會使用電腦,但成效不彰,除了字太小、不會使用 滑鼠、鍵盤等問題,印象中,長輩們對於電腦的邏輯性似乎也相當不適 應。但在松年大學,這裡的長輩可是相當厲害,看著長輩們熟練的收發e-­‐ mail、上you-­‐tube聽聽老歌、運用skype視訊聊天、或上陳惠姿推動的「健 康幫」網站,藉由登錄基本的健康資訊,自行做日常健康監測等,長輩們 靈活的運用電腦,且跟生活有了緊密結合,讓大家開了眼界,誰說,電腦 是專屬於年輕⼀一代的?

跨世代交流 活到老,學到老,可說 是松年大學的最佳寫 照,松年大學在方總幹 事的努力經營之下,逐 漸茁壯,同學越來越 多,為了讓長輩們有更 好的學習環境,方總幹 事在經費有限的情形 下,利用各種方式籌備 電腦教室的軟硬體設 備、招募志工,希望克服長者們學習電腦的障礙,像是添購手寫板,幫助 不擅長打鍵盤的長者進行文字輸入、利用放大鏡軟體幫助長者克服閱讀字 體等障礙,盡量讓每台電腦都有齊全的設備,讓長者放心學習。據了解爺 爺奶奶們學習電腦也都相當勤奮,常常在每週兩小時的課程結束後,回到 家裡跟孫子搶著用電腦繼續練習。 近距離跟長者聊電腦,⼀一直到預定的訪談時間結束,長者們還想跟同學多 多討教電腦問題,有些同學們也跟長輩交換e-­‐mail、拍照留念,雖然這次 33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只是短暫的拜訪,但是透過這次工作坊,也建立了跨世代的友誼,期待同 學們回到臺大智活中心,除了能夠設計出更方便長者使用的產品,也別忘 了這天下午在松年大學認識的爺爺奶奶朋友們。

結語 台灣已然進入高齡化社會,在社會少子化的衝擊之下,面對日益增加的老 人安養需求,以及如何增進老人們的生活品質,都是我們亟須思考的問 題,也是T型人才工作坊課程希望同學們能夠獲得的珍貴學習體驗。

34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特別報導(二)

跨國學習新體驗 撰稿/黃秀文

此次 「T型人才工作坊——智慧人生×生活新體驗」,除了邀請新加坡大 學工業設計系顏慶全教授擔任設計課程的主講人之外,也邀請到顏老師研 究生團隊的四位優秀學生來擔任這次助教,幫助這些非設計背景的同學們 也能運用設計的專業知識來完成以老人福祉為主題的設計成果。 這四位優秀的助教們分別是鄭思琦(Angela Tay)、鄭至涵(Clement Zheng)、 李偉強(Felix AusFn)以及林思琪(Silvia Lim)。在非常辛苦紮實的三天工作坊 結束之後,我們邀請新加坡到四位助教⼀一起來分享這次參與「智齡聯盟」 台灣大學智活中心所舉辦的T型人才工作坊的心得及感想。原本希望能夠 讓四位助教⼀一⼀一談談不同的感想,感情很好的他們建議不妨⼀一起來吧,真 不愧是非常能夠發揮團隊精神的設計高手喔!

緊張與擔心 偉強(Felix)率首先分享,這次參與T型人才這次工作坊的心情,其實很緊 張也很擔心,因這是他們第⼀一次以facilitator身份參與工作坊,再加上來到 35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臺灣,新角色加上新環境,緊張得睡不太著,擔心能否扮演好帶領同學的 角色。出發前,顏慶全教授提到,工作坊的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校系,大部 分沒有設計背景,因此他們都在思考,是不是需要針對這次任務設計新的 方法給同學。 除此了前面的擔心之外,思琪(Silvia)同時也思考著帶領同學的方式。若是 自己介入太多,擔心同學們無形之中受影響無法盡情發揮;若太放手又擔 心同學們可能不懂方法,無法順利完成任務。 思琦(Angela)則擔心語言溝通問題。「因我本身不太會看繁體中文,加上 新加坡習慣用英文,會擔心⼀一時之間無法找到合適的中文詞彙來應對。」

適應與調整 之所以會擔心是來自希望完成目標的自我期許,在參與過程中,我們可以 感受到四位助教們的認真態度。難道來到臺灣沒有感到新鮮好奇的興奮, 反而因工作坊的任務牽掛,會不會太辛苦啦?四位助教笑說,當工作坊開 始進行時,所有的擔心都漸漸消失了。至涵(Clement)非常肯定臺灣同學 們的學習態度,積極進取又非常有信心,超乎他們原先的想像,根本不需 太擔心。其他三位也非常肯定同學們積極的態度。偉強(Felix)提到,第⼀一 36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天結束前,他特別提出幾個讓同 學可以回家先想⼀一想的重點,因 此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同學們完 全不會因為時間到,就有種要回 家不管了的心態,仍然繼續熱烈 討論。而思琦(Angela)擔心的語 言問題也迎刃而解:「幸好有臺 灣助教居中幫忙溝通,加上他們 對設計也非常熟悉,幫了我們很大的忙」。

停滯與突破 第⼀一天參觀完老人機構之後,第二天⼀一回到工作坊,同學們就要開始腦力 激盪的過程,助教們原本準備了很 多方法要跟同學分享,但第二天實 務操作下來,發現有些地方仍然要 發揮即時創意,自己去摸索新的方 法,這對他們而言,幫助更大。 思琪(Silvia)觀察到她小組成員都比 較安靜,相較之下,沒那麼積極主 動的討論,因此她不斷拋問題來刺 激組員們的想法及意見。「原先我們這組得出的結果沒那麼特別,我跟臺 灣的TA就在想,要用什麼方法來突破這個僵局。直到最後⼀一天早上,我們 退回到原點,在短短⼀一兩小時內重新討論,沒想到聰明的臺灣同學竟能在 短時間內提出新的想法,令全組人都很滿意,也更加聚焦。」 至涵(Clement)提到他那組同學從頭到尾都討論得很熱切,意見不同時也能 相互溝通達成共識,實在令人驚嘆。他觀察到同學最後呈現出來的成果, 都能夠滿足老人家們的需求,能分辨包裝、設計及需求間的比重,並且有 37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興趣在工作坊結束之後再深 入發展這方面概念,讓他覺 得很高興。 偉強(Felix)則細膩得觀察到 組員的心理反應,他提到在 創意停滯期時,組員曾對他 提出有趣的疑問。組員們問 他:「為什麼不跳出來跟他 們說應該怎麼做?」偉強沒 多做解釋,到最後⼀一天早上,同學們終於暸解為什麼他沒有第⼀一時間跳出 來。因為⼀一般人在發想階段,會把很多功能加在⼀一起,因此必須讓他們自 己去發現問題,如果這時候跳出來提供意見請他們把想法收斂聚焦些,也 許同學會難以理解。工作坊的目的是讓學 生理解,而不是將自己的主觀想法加諸在 使用者身上。當發想過程中加入太多功 能,以致失焦。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偉強 (Felix)提出兩個思考點。第⼀一,如何向使 用者介紹你的產品?賣點在哪裡?第二, 如果你是老人,需不需要這東西?同學經 過這樣的思考後,終於發現使用者真正的 需求在哪裡。他認為臺灣學生很聰明,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很快 從使用者需求的角度來審視其設計功能是否符合真正需求,從而修正原本 的設計,成為非常有用又精簡的設計。

建議與感謝 「這三天中有些行程似乎有點太緊迫了。」偉強(Felix)提到,像第⼀一天到 雙連安養中心參訪,交通上花太多時間,沒法充分跟老人家好好聊⼀一聊,

38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是很可惜的地方。「以我們的 經驗,觀察需要⼀一、兩個禮拜 時間,若只有兩三個小時,恐 怕有些什麼東西沒看到。」 這次工作坊每組約6-­‐7個人,人 數適中有助於互動。不過助教 們也提到,工作坊場地若能再 大⼀一點,讓各組有獨立空間, 對同學們而言會比較安心舒適,可以無所顧忌的暢所欲言。 最後四位助教都有志⼀一同的感謝臺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四位同學與 他們⼀一起擔任助教,他們表示,若沒有臺灣這邊助教們的幫助,真的無法 承擔這樣龐大的壓力。不僅幫忙翻譯,又可以輪流接手設計創意的啟發, 兩邊不同設計背景的研究生⼀一起討論練劍,不僅學到很多,也多認識了將 來⼀一同努力的同行與好友! 這梯次的學員們受到來自老師、機構負責人及助教們諸多稱讚,相信工作 坊的目標—T型設計人才的整合肯定發揮功用,才能順利讓每位學員都達 成理想中的目標。從四位助教的訪談中,了解到設計過程有如人生縮影, 有順境也有逆境,如何不放棄的堅持下去,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尊重與理 解,都是產生好作品產生的重要關鍵。T型人才工作坊讓同學與助教們都 經歷理解了⼀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產生有了新的體悟,這是T型人才工作 坊是⼀一項最珍貴的成果。

39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感受

學生成果

電腦嘛ㄟ通 撰文/林怡廷

七 月 份T型人才工作坊,在雙教師的制度外,還讓學員們走出教室、走 入場域,有的進入電腦學習中心、有的拜訪雙連安養院。這讓他們的眼界 大開,更從觀察環境、了解行為、訪談長者中發現各種需求。在跨校系組 合下激盪各種創意,讓新科技、新服務與高齡者間不再有所距離。!

40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主題:母語鬥陣猜 問題需求點: 電腦中心裡幾位長者正專心看著電腦螢 幕、握著滑鼠,準備跟朋友分享有趣的 影片。其實,長者們喜歡分享,這讓他 們得到成就感。不過,他們剛接觸電腦 時,並非如此得心應手,甚至感到害 怕,怕學不會使用這個新科技,而有挫折感。 設計內容 為讓長者克服使用新科技的恐懼,以長者們最熟 悉的「母語」做為學習的觸發點,再結合他們 好分享的特性,設計「母語鬥陣猜」。只要長 者輕鬆按下按鍵,便能錄影、並上傳自創的母 語猜謎影片,如:以閩南語問「顏色青青、放在蚵仔麵線上

的東西,係啥密?」這時,其他平台使用者也能⼀一同參與猜謎活動,還設 置討論區,彼此互動。另外,不論電視、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只要接上插 頭,都能使用此裝置播放影片。無形間,他人能從中學習母語,而長者則 在分享、互動中感到備受重視。

評審講評 短短三天,便能從觀察到中激發創意構想。改變傳統長者僅是資訊接收者 的角色,轉為資訊貢獻者,以最擅長的「母語」與他人分享、互動,無形 間提升了長者使用科技產品的成就感。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可以思考除了 母語外,還能融入哪些元素,增加活動的趣味、延展性。另外,為了方便 長者操作,此組學員設計了「簡易上傳裝置」,這個概念立意良好,但是 如何運作還需再詳細說明。

41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主題:智齡電腦 問題需求點: 打開電腦,收發信件、視訊或看影片, 對年輕人來說得心應手,可是想像七十 歲的爺爺會怎麼操作?花了大半時間找 到開機鍵,卻忘了下個操作步驟是什 麼;桌面上無數個圖示,總搞不清楚各 別的功能。好不容易進入電子信箱,準備回信給老友時,得先從鍵盤上密 密麻麻的符號找尋,要輸入「ㄋ」時,怎麼出現「S」,這時又得絞盡腦 汁轉換輸入法。兒孫⼀一回家,便跟爺爺搶電腦用,練習時間更少了。 設計內容 以簡易操作、方便高齡者使用為核心概念。掀開螢幕便直接開機;桌面功 能簡化,僅有九格圖示,可依長者的使用習慣客製化,放上信箱、影片、 新聞等常用功能;而當游標移到圖示上,會直接放大。另外,採用虛擬液 晶鍵盤,左側有「1」、「ㄅ」、「a」三個按鈕,按下「ㄅ」便能輕鬆轉 換輸入法,且只會出現注音符號,不同於傳統佈滿各種符號的鍵盤,減少 眼睛負擔,特別的是,打字時還會發出聲音,以聽覺輔助視覺。機身則有 耳機孔、USB插槽,採用長者習慣的收音機形式,設計音量轉輪。 評審講評 在學員們熱情介紹、生動演出,又運用各種道具的呈現下,陳惠姿老師讚 嘆道:「感覺便宜又好用,可不可以讓我買兩台!」不只表現過程豐富有 趣,其產品設計也令人驚艷。從觀察、互動中,發現長者在使用電腦所遇 到的種種習慣或困難,進而發揮同理心,將概念轉換為實體產品。其中,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介面融合「體感操作」,如:打字以聽覺輔助視覺 等,讓設計更符合人性、對簡易操作帶來極大幫助。最後,評審們建議, 雖說「智齡電腦」的設計雛形已大致完成,若要上市,還須邀請不同長者 進行使用者研究,經過幾次磨合,將會有更進⼀一步的成果。 42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主題:OPEN CIRCLE 問題需求點: 在安養院裡有寬敞空間,卻缺乏「家」 的感覺。雖然機構常舉辦活動,但互不 認識的長者們,沒有同伴,參與熱忱降 低。長廊上,長者們鮮少停下腳步談 天;走累了,到大廳坐著,間隔遙遠的 桌椅,讓互動距離更拉長,缺少客廳的歡鬧氣氛。回到房間,只有床與廁 所,沒有供他人坐下、聊天的桌椅擺設;當厚重的鐵房門⼀一關,更封閉了 人與人的交流。可是卻不難發現長者們希冀分享、有伴的感受。 設計內容 Open Cycle從改善空間開始,為安養院的長者們設計「私人性的公共空 間」。房間除了既有的床、廁所外,還設置花圃、掛勾牆與桌椅,讓長者 享受照顧花草的愉悅、掛置書畫跟他人分享,或邀朋友到房裡談天。透明 玻璃門讓陽光能透入,取代沉甸甸、有距離感的鐵門,並讓封閉、零互動 的走廊,搖身變成寬闊的空間。在空間改善、彼此更熟絡之後,進而延伸 到制度面的思考,如:成立自治會、各小組相互照顧、共同參與活動等, 讓雙連安養院,有家的歸屬感。 評審講評 學員的觀察極細膩,發現安養中心裡人的距離較遙遠,而從實體與制度面 提出改善方案。實體面上,學員們將T型人才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從心 理、護理與土木等角度,觀察、討論長者生活起居與空間上的互動關係, 甚至利用軟體工具畫出3D模擬圖。而在空間配置上,若能再依長者們的 興趣組合、分類,將讓空間與服務的關係更為完善。制度面上,則是更高 層次的思考,藉由設計,改變長者們的行為模式。不過,由老人學角度來 看,有時「Stay Alone」是他們的習性;而從安全配置的角度看,鐵門、 走廊為防火設計,因此,還要考量族群特質,以更符合需求。 43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主題: 收音呼叫器 問題需求點: 在雙連安養院裡,長者們多獨自走著、 或在房裡,彼此幾乎零交談。只有長者 握著話筒與遠方家人的談話聲、笑聲, 會偶爾打破這裡靜悄悄的氣氛,而這正 是長者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因此,每 個房間,都裝設電話與觸控式視訊產品各⼀一台。不過他們不習慣使用新科 技、認為操作過於繁雜,還是傾向使用傳統電話與家人聯繫;可是傳統電 話無法隨身攜帶、也鮮少撥打給其他長者。 設計內容 為了同時解決長者間零互動、不習慣使用新科技產品的問題,設計「收音 呼叫器」。收音呼叫器的外觀設計會因應時代而做出改變,就目前的長者 而言,收音機是他們熟悉的產品,因此,「收音呼叫器」的外觀、操作便 如同收音機,轉開按鈕便能與遠方家人通話、甚至與安養院服務中心連 結,接收或傳送訊息。舉例來說,想唱歌的爺爺透過「收音呼叫器」將訊 息告知服務台,再藉由廣播讓有興趣者可⼀一同參與,其隨身攜帶的特性, 讓外出散步的長者也能接收訊息。這種透過媒介產品、服務平台與人之間 的三角關係,讓人與人間有更多交流與互動的機會。 評審講評 這組以逆向思考,點出「新科技不見得最適合長者」的概念,讓人印象深 刻。運用長者熟悉的產品-收音機,整合新科技系統,不僅拉近產品與長 者的距離,還提升其價值。另外,評審們指出,這項產品還有⼀一大優勢 「可攜、可行動式」。由於雙連安養中心裡多為定點服務,此產品能為長 者提供即時性服務,如:跌倒呼救等。可惜的是,此組學員沒有點出這個 重要的Value Statement,而這正是臺灣學生常忽略的部分:從⼀一個角度切 入後,便以為是事物的全貌,卻沒想到,換個角度看,能發現更多價值。 44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生活×科技新體驗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林品婷 臺灣大學土木系

我 會 參加工作坊是因為康仕仲 副教授在我們工程圖學課時強力 推薦,所以知道這次的T型人才工 作坊。這次的工作坊認識了新加 坡的助教們,在他們的帶領下, 除了圓滿達成任務,也體驗了有別 於國內的學習方式,以不同的方向 來思考問題,也更全面的找出問題 點。 此次任務是透過參觀安養院,與爺爺奶奶訪談過程中找出需求,設計出適 合他們的便利產品。在接觸助教們之前,我們會有自己預先設想要設計的 物品,助教們則會用不同的方向來引導我們思考,想想長輩們真正的需求 是什麼,接著利用同理心,從不同立場來考量,想像如果我們是長者,該 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我本來對T型人才不太了解,但經過這次工作坊,瞭解到從尋找問題然後 再去設計,這是平常校內課程不太會有T型「觀察體驗」的經驗,我覺得 還蠻不錯的。

45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王秋霞 臺灣大學經濟系

之所以參加T型人才工作坊,是透過同學 介紹,再自己上網搜尋智齡聯盟的網站而 得知。這次工作坊,兩位老師專業領域不 ⼀一樣,由不同的方向切入,顏慶全老師教 我們從設計的角度來進行產品設計發想、 如何觀察;陳惠姿老師,則是帶領我們從 心理層面,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設身處 地的去體會長者的處境。 以前我並不是很了解設計領域,設計術語 也聽不太懂,但經過新加坡助教群的帶領,才漸漸了解如何將想法具體表 達出來;而且可以和不同領域的同學接觸,這也和我們⼀一般在學校參加活 動有很大的不同,像第二天開始進行小組腦力激盪,我學到如何開始思考 才能有新的想法出現、怎樣去刺激身邊的人思考,以及該怎麼讓我們的想 法變成可行的點子,當中會發現大家的思考和觀察的切入點都不相同,令 人印象深刻。 藉由這次工作坊,我了解到設計並非從自己主觀思考而來,而是設身處地 從使用者的角度去觀察,才能夠有好的設計。 三天下來,因第⼀一天早上上課之後、下午便冒雨外出參訪,所以實際進行 產品發想時間不到兩天,我們小組提出了許多構想,過程當中也更易過, 感覺上時間不夠用,希望討論時間可以再拉長⼀一些。

46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溫翔翎 輔仁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因為指導教授推薦與研究室同學的 分享,感覺相當有趣,所以我報名 了此次的T型工作坊,三天下來,我 覺得最大的困難點是如何在短時間 內了解同組不同領域夥伴們的想 法,可能因為專業背景不同所以大 家想法的切入點也不同,在討論過 程中有時會不了解他們的思考點在 哪裡,常常要請他們重複講解,而 自己反覆聆聽嘗試了解。 討論過程當中,我們小組運用參訪機 構時蒐集來的照片來輔助我們進行產品發想,有時大家選擇的是同⼀一張照 片,但是創意的著眼點卻完全不同,因此最後設計出來的產品,是經過溝 通,將大家的想法融合在⼀一起,才製作出來的。 透過這次小組團隊合作,讓我收穫良多,因為組內有位心理系同學,她觀 察很細微,會從許多心理層面、環境影響來思考,這和我平時在學校製作 專題或是寫作業時,並不會去想太多,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老師們來自不同背景,課程上也有所不同,像陳惠姿老師的課比較像 是提供⼀一個老年的概念。顏慶全老師則提供我們如何去發想然後設計出⼀一 個產品,內容差異很大,但是對我們很有幫助。

47


7月T型人才工作坊 智慧人生×科技新體驗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黃偉鑫 中華大學電機所

因 緣 際會下,學校老師看到智 齡聯盟的網站,便推薦我們報名 這次的T型人才工作坊。 我認為這三天最大的收穫是,有 機會跟不同領域的學員做深入討 論,接觸不同的想法。困難點則 是在整個觀察結果討論完之後, 該如何將大家的想法做整合,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各有各的好處,可是若 以需求者的角度來看,卻很可能不是他們所需要的,意見整合這方面我覺 得是最困難的部分。 我們這組的新加坡助教Clement,他很有耐心的為我們做講解、介紹,他 先從自己的觀點講起,再詢問我們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引導我們提出來,雖 然過程可能耗時比較久,但可以讓我們充分思考。 這次兩位老師⼀一起做課程設計,跟平常學校老師總是在堂前⼀一直授課的填 鴨式教法有很大不同,以顏慶全老師為例,他會先從設計角度切入,然後 慢慢導入想法,讓我們了解;而護理背景的陳惠姿老師,則從人的角度去 思考,會有不同的感受,雖然這樣授課節奏比較緩慢,但是至少不是填鴨 式教學,讓我們都很有感受。

47


Note


!

5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