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空間 × 智齡樂行

Page 1

賴 仕 堯

/19 7&1

/1 015/1

2

助 理 教 授

!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城 鄉 所

智 齡 樂 行

×

張 玉 玲 助 理 教 授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心 理 系

友 善 空 間



目錄 前言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 整體報導

高齡友善候車空間設計 4 成果發表

打造貼心候車亭 13 學員訪談

跨領域學習樂趣 21 助教訪談

做好溝通橋梁的角色 24 教師訪談

在創意實驗場中交會 26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2

前言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引⾔言/陳淑英

智 齡 聯盟最後⼀一場T型⼈人才⼯工作坊將在〈友善空間×智齡樂⾏行〉裡劃下 精彩句點。這場⼯工作坊的主題,從過去注重⾝身體、⼼心理、精神層⾯面的需 求,到設⾝身處地考量到⾏行得安全、等得放⼼心、坐得舒適的⼤大眾運輸服務。 學員們在臺灣⼤大學⼼心理系張⽟玉玲助理教授和臺灣⼤大學城鄉所賴仕堯助理教 授的帶領下,先了解⻑⾧長者在等公⾞車、上公⾞車、坐公⾞車時的經驗感受,再從 不⾜足中,尋找需要改善的空間;⽽而空間的規劃,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 個⽅方位的考量,都會影響⾞車輛、⾏行⼈人、⾃自⾏行⾞車的⾏行進動線與周遭環境的關 係,因此,城鄉所講師帶來交通法規的要求、參照國外成功案例,作為學 員創意發想的素材,並將創意構想做出候⾞車亭的具體模型,讓學員從實體 中,再做討論修改! 超⾼高齡社會已經迫近,公共空間、交通設施、各種服務模式也需提早做準 備!透過這次⼯工作坊的摸索與學習,是個起點,期待能培養更多學員未來 在⾏行進之間,也常將⻑⾧長者的感受放在⼼心裡,並思考如何運⽤用⾃自⾝身的專業來 改進⽣生活環境,讓⻑⾧長輩能⾏行得安全、出⼊入能更安⼼心!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3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課程表

1/17

:1

1/19 8

4

2

8

I 3

5

0 9 5

675 675

*1/17 19:00~21:30 為課前實習以及⼩小組分享。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4

整體報導

高齡友善候車空間設計 講師/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張⽟玉玲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城鄉所賴仕堯助理教授 報導/林智偉

空間的佈局、⾊色彩、設計會牽動影響到 ⼈人的⼼心理,對於⾼高齡者來說,規劃友善的空 間環境、佈置貼⼼心的細節格外重要!⾯面對未來 超⾼高齡社會,銀髮空間設計,是不能忽視的⼀一 環。這次的T型⼈人才⼯工作坊,將從⼼心理學出 發,帶領學員分析使⽤用者的感受,並從城鄉所 教授學習空間規劃的⽅方法。這次主題鎖定在 「友善⾼高齡者的公⾞車亭」該怎麼設計?究竟友 善的候⾞車亭空間,有哪些需要留意的細節?這 次⼯工作坊將挑戰學員的想像,從關懷⻑⾧長者的⼼心 出發,設⾝身處地為他們打造貼⼼心舒適的候⾞車亭!

老化體驗:參與情境劇 設計,要從認識使⽤用者為起點,體驗使⽤用者的情境,找出他們的需要來做 設計。在正式課程前⼀一晚的預備課程,講師請學員穿著⽼老化體驗裝備,包 括限制關節活動的護具、增加四肢負荷的重物、模擬視覺受損的眼鏡等 等,然後嘗試搭公⾞車,體會這段路程⽼老⼈人會碰上什麼問題。 在體驗活動中,每組有四個⾓角⾊色讓學員分別扮演:除了⽼老⼈人之外,還有照 護者、不耐⻑⾧長輩動作慢的催促者、紀錄過程的觀察者。⽽而⾓角⾊色設定,從健 康狀況良好的⼋八⼗十歲⽼老伯伯到慢性病纏⾝身虛弱的九⼗十歲奶奶都有。 「⾝身體都這樣了還⾛走樓梯,擋到⼈人都不會不好意思噢?」扮演催促者的學 員故意嚷著,但照護者不以為意,仍慢慢、謹慎地扶著⻑⾧長者下樓梯。總算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5

⾛走到⼈人⾏行道上,但因駝背關係,視野 受限,照護者必須時時提醒年⻑⾧長者閃 避路⼈人或障礙物。 公⾞車到來,但公⾞車底盤跟⼈人⾏行道有⼀一 段⾼高低差,得踏兩步才能站上去,站 穩後伸⼿手進⼝口袋想拿悠遊卡,卻因戴 ⼿手套關係,⼿手指僵硬、觸覺遲鈍,難 以辨識哪張卡才對;在搖搖晃晃的公 ⾞車 上 , 只 能 抓 握 ⿑齊 腰 的 欄 杆 ⽽而 無 法 拉 吊 環 。 學 員 更 深 體 會 到 博 愛 座 對 ⽼老 ⼈人 的 重 要。 回到教室就定位後,各組的「⽼老⼈人」開始 發表整趟體驗路程的感想,並將⼼心情寫在 學習單上。臺⼤大⼼心理系的謝曜名說:「這 個⻘青光眼的眼鏡讓我只能看到⼀一⼩小點,讓我變得很依賴照護者的 指⽰示。」另⼀一組的年⻑⾧長者臺⼤大⼟土⽊木⼯工程所周侑德補充道:「我沒辦法看到 公⾞車站的到站提醒、公⾞車來到我也不確定是不是我要搭的。」 ⼤大部分學員都只提外在環境,講師臺⼤大⼼心理系張⽟玉玲助理教授更深⼀一層問 道:「你們多半聚焦在外在環境的困擾,有沒有⼈人試著揣摩年⻑⾧長者被催促 的⼼心情?」臺⼤大⼟土⽊木⼯工程所葉承翰說:「因為⾏行動速度蠻慢的,但會很急 著想跟上前⾯面的組別,就有點危險,需要照護者幫忙提醒。」學員寫下⾃自 ⼰己的感想,也討論年⻑⾧長者在「搭公⾞車」這個情境會遇到哪些困難。

高齡心理怎麼看? 透過體驗活動,學員對年⻑⾧長者的⾝身⼼心狀況已有初步認識。但還有很多⽼老⼈人 沒說出來的東⻄西,需要透過⼼心理學的知識把它挖掘出來。接著,講師張⽟玉 玲介紹⼼心理學上的感官與認知兩個範疇,幫助學員掌握⾼高齡者的⼼心理層 次。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6

年長者的感官 關於感官,張⽟玉玲提到,「我們常 把感覺(Sensa(on)與知覺 (Percep(on)混淆,但在⼼心理學的 內涵上是有差別的」;感覺是客觀 的接受刺激的⽅方式;知覺是我們主 觀組織、理解感覺帶來的訊息所產 ⽣生的對外部的意義。「雖然有五感, 但我只講解感知上外界最常使⽤用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張⽟玉玲說 道。 聽覺:到六⼗十五歲,⼤大約有⼀一半男性、三成⼥女性聽⼒力受損。在聲⾳音頻率及 分⾙貝上,最適合年⻑⾧長者的範圍⼤大約是五百到兩千赫茲的⾳音頻、超過六⼗十分 ⾙貝以上的⾳音量。設計時,⾳音量跟⾳音頻要在⽼老⼈人能接收的範圍內,提⽰示⾳音要 平穩。 視覺:只要⼈人活得夠久,就⼀一定會有視覺問題。除了⽼老花眼,常⾒見的⽼老化 症狀還有視野縮減、難以對焦、暗視野調整時間變⻑⾧長、顯⾊色功能異常(顏 ⾊色對⽐比變差、視野偏⿈黃)。設計時,畫⾯面⼒力求減少雜訊、凸顯主題,像是 加強對⽐比、少使⽤用冷⾊色系配⾊色與太⼩小的字體。 觸覺:雖然觸覺衰退的個案差異很⼤大,但普遍來說,年⻑⾧長者⼿手部末梢的敏 感度較差,較難以摸出觸感、溫度差異。另外,⽼老⼈人對「動」的感覺⽐比較 遲鈍,必須耗⽤用更多的腦⼒力去處理。設計時,按鍵等要盡量設計明顯、⼤大 顆好按、按壓反彈的程度要強。

年長者的認知 ⼼心理學上定義的認知,是指⼤大腦對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做再利⽤用(例如建 構概念、儲存)。⽽而瞭解認知,對於設計議題有何幫助?張⽟玉玲說:「設 計最好不要違反我們平常已經熟習的認知狀況,這樣使⽤用者便不需要耗費 太多精⼒力在學習操作上。」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7

記憶:記憶的種類可依⽤用途區分成短期、⻑⾧長期、語意、前瞻、程序記憶等 等,狀態良好的年⻑⾧長者,部分功能並不輸年輕⼈人,設計時可善加利⽤用。反 之,不要妨害衰退不少的記憶功能。像是表達資訊時盡量先整理組織過, 年⻑⾧長者較容易接收;⽽而語意記憶部分,會衰退較多,設計時不要違背平常 慣性,例如開關就符合往上扳是開、往下壓是關的原則;程序記憶年⻑⾧長者 較弱,設計時避免複雜的操作⽅方式。 注意力:同樣可區分多種。其中,年⻑⾧長者的選擇性注意⼒力、視覺搜尋能⼒力 跟動態注意⼒力衰退⽐比較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像是沒有察覺關鍵路標⽽而 迷路。設計時,要掌握資訊簡單、清楚的原則,也要避免像是跑⾺馬燈、閃 爍這類的設計,雖然訊息提⽰示強烈,但年⻑⾧長者卻不易吸收資訊。吸引注意 ⼒力的設計不能多,否則就喪失原意了。 文句理解:⾯面對⻑⾧長篇的段落或語句,年輕⼈人可以⼀一⺫⽬目視之;但年⻑⾧長者往往 必須拆成好幾個⼩小單元再重新組合理解意義,這是由於短期記憶負荷過重 所造成。設計時,如有操作或提⽰示字樣,務必簡省語句、⽂文字要流暢,讓 年⻑⾧長者⽅方便閱讀,且盡量使⽤用年⻑⾧長者熟悉 的字詞。 空間:空間認知會隨年紀逐漸衰退。對於 年⻑⾧長者來說,把平⾯面的地圖轉換成三維空 間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資訊同時應 ⽤用平⾯面與⽴立體呈現,對年⻑⾧長者來說,反⽽而 會造成困惑。因此設計路線圖,最好精簡 成提供站名資訊即可,否則年⻑⾧長者可能會 迷失在複雜的地圖上。 張⽟玉玲補充說:「你們在設計公⾞車亭時, 外型上可想想感官、資訊呈現時就想想認 知。」從⼼心理學⾓角度切⼊入設計,需常在⼼心 中有⾃自覺的⾃自我提醒。但設計不只解決問 題,還有什麼可以延伸的空間?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8

以宏觀角度看空間設計─都市公共交通規劃 雖然主題圍繞在公⾞車站,但臺⼤大城鄉所賴仕堯助理教授進⼀一步從我國的建 築法規中關於友善設計的法條、台北的路網整合、以及⽇日本富⼭山市轉型的 例⼦子做討論。賴仕堯說,這些資訊雖然未必直接跟主題設計相關,但從宏 觀觀點來看設計,或許對學員有不同的 啟發。讓我們看看官⽅方做了哪些 友善設計的努⼒力。

公共交通:台灣的法規與台 北路網 我國的無障礙設施法規:建設規 章未必有針對⾼高齡族群訂定,但 「無障礙」條款早存在內政部營 建署的規定裡。對於公共交通, 注意政府要求哪些規格?⼈人⾏行道必須要有無障礙坡道、在⾼高低差處要設警 ⽰示帶,⽽而坡道的坡度不能⼩小於⼀一⽐比⼗十⼆二、淨寬不能⼩小於九⼗十公分。「公⾞車 亭有屬於公共交通的道路範圍,這要納⼊入設計的考量裡。」賴仕堯說。 台北的路網整合:台北市的路網整合⼀一直在進⾏行。賴仕堯說:「這些並不 是特意為年⻑⾧長者設計的,然⽽而整合的確有效幫助年⻑⾧長者移動。」提到此, 賴仕堯不禁回想起還沒有公⾞車聯營時的台北:「每條公⾞車路線的公司都不 太⼀一樣,轉⾞車都得分開買需要的路線才⾏行。」現在台北的公⾞車甚⾄至有專⽤用 道,配合⼤大規模的交通系統如捷運、⾼高鐵、台鐵,的確有效讓使⽤用者⽅方便 移動。

公共交通─日本富山市之例 許多國家都有⼈人⼝口往⼤大城市集中現象,⽽而⼆二、三線城市⾯面臨⼈人⼝口減少、⼈人 ⼝口⽼老化導致稅收不⾜足的問題。⽽而公共建設需要⼀一定的⼈人⼝口規模才有可能相 對降低成本,像是⼤大眾運輸系統、學校等等。富⼭山市便是⼈人⼝口不斷外移, 整個城市喪失活⼒力的例⼦子。「像是都市發展這種字眼,很難跟⽼老⼈人兜在⼀一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09

起。⼀一般⼈人的認知會以為⽼老⼈人就是沒有活 ⼒力,但富⼭山市卻⾛走⼀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 賴仕堯說。 ⾯面對上述嚴峻的挑戰,富⼭山市決定⼈人⼝口不增 加、不減少,不向外地流出的策略;並且思 考如何吸引⽼老⼈人定居。在公共交通規劃上, 富⼭山市以「丸⼦子串」為構想,規劃多個徒步 區(丸⼦子)⽤用輕軌「串」聯。再來把輕軌改 建並與都市中⼼心的室內電⾞車聯結,透過低地板、降低震度,再搭配怡⼈人景 ⾊色,達成舒適的乘坐體驗。希望藉由運輸活化,搭配醫療服務、退休產業 提升都市活⼒力。 「交通是都市的⼼心臟。回到主題來說,好的公⾞車亭可以成為都市印象的⼀一 部分。」賴仕堯說。宏觀的概念必須從⼩小地⽅方做起,例如公⾞車亭。⽽而在設 計實務上,公⾞車亭有哪些可以展現創意的地⽅方?

著手於細節上─分析公車候車亭 分析案例之前,賴仕堯要學員試著描繪出公 ⾞車站的形貌:棚頂、有椅⼦子可坐著休息。前 ⽅方要有公⾞車牌、背板要有⾏行⾞車資訊,最好有 垃圾桶可以丟垃圾……「你們畫的都蠻詳細 的,⼤大家的細節好像都不太⼀一樣。」魔⻤⿁鬼藏在 細節裡,看看設計師們如何變化基本要素。 動線與設施帶:公⾞車亭位於⼈人⾏行道上,就要從整個⼈人⾏行道的空間配置去考 量。賴仕堯:「樹⽳穴、變電箱、停⾞車格……這些東⻄西是會影響動線的。」 圖⽚片上顯⽰示了倫敦、台北較新的公⾞車亭。現⾏行的趨勢是亭柱離道路較遠、 棚⼦子往道路延伸,不做額外⽀支柱避免影響通⾏行。 氣候因應:氣候如何影響公⾞車亭的設計?賴仕堯:「你們看這個挪威的公 ⾞車亭,它⽤用玻璃包起來是為什麼?」學員⾺馬上掌握到是因應下雪。「沒有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0

玻 璃 圍 住 的 話 , ⼈人 很 可 能 會 凍 死!有的甚⾄至還需要暖氣。」另 ⼀一個⽤用玻璃的考量是能夠透光, 在冷天可以讓等待者⽐比較舒適。 資訊傳達: 通常⼀一個⾞車亭要有醒 ⺫⽬目的站名、路線、⾏行⾞車資訊;進 階⼀一點的有電⼦子看板顯⽰示來⾞車時 間。「我個⼈人很喜歡巴黎公⾞車亭 的⾏行⾞車資訊呈現,⼀一條路線除了把 每⼀一站標出來以外,還有周邊地圖,元素很精簡、資訊卻很充實。」賴仕 堯說。⾏行⾞車資訊跟電⼦子看板放在亭裡,站名與路線編號則可以放公⾞車牌 上。 空間感:設計時要考量景觀、商家、建築等等公⾞車亭位於⼈人⾏行道上可能會 遮蔽到的地⽅方。「透明背板的好處就是不會遮蔽到⾵風景,⽽而像是在店舖前 的話就要考慮商家意⾒見。可以看看這個店舖前的例⼦子,他亭裡有保留⼀一點 通道可以直接往後⾛走、背板⾯面積也⽐比較少。」 形式:有創意的形式能夠傳達在地特⾊色訊息,賴仕堯從英國的例⼦子提到: 「這是倫敦某⼀一處古蹟的⽩白⾊色的公⾞車亭,它的造型相當復古典雅,跟旁邊 四百多年的古蹟看起來蠻⼀一致的。」「這個是⽤用廢棄的校⾞車重新做成公⾞車 亭,⼤大家⼀一看就知道附近有學校。」不過這算是較進階的課題,賴仕堯 說:「單純做⼀一個簡練的外觀也是很好的。」 未來趨勢:現在⾏行動通訊設備的互動介⾯面發展⽇日新⽉月異,國外已有不少應 ⽤用於公⾞車亭的例⼦子。「這是巴黎⼀一個為期五個⽉月的公⾞車亭實驗。四個背板 有兩個是觸控式的,可以看到⾏行⾞車資訊,另外兩個則可以看鄰⾥里新聞。除 此之外會提供分類廣告,然後有WiFi可以上網。」賴仕堯說。已經不少結 合圖書、販賣機、無線網路、健⾝身設備、腳踏⾞車等等服務的公⾞車亭案例。 不過還是得考量,這符合乘客需求嗎?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1

「這些都只是設計的⽅方向,實際情形是很 複雜多變的。為⾼高齡者設計公⾞車候⾞車亭 時,記得要運⽤用你們設定的情境,這樣會 ⽐比較有著⼒力點。」賴仕堯說。接下來,便 是學員實際製作模型的時間。

往「和諧的設計」前進 設計不只是解決問題,但必須從解決問題 出發,還必須受客觀環境的限制。這次的模型製作,賴仕堯出 了幾道客觀的限制給學員:公⾞車亭位要考慮對向來⾞車;⼈人⾏行道上除了候⾞車 亭外,還要有⼀一些基本設施:兩棵路樹、⼀一盞路燈、⼀一個電信箱、⼀一條⾃自 ⾏行⾞車道。⽽而設計出來的公⾞車亭,要有基本的便利、安全性,還要能讓⾼高齡 者樂於出⾨門。 從⽼老化體驗中,學員對於上公⾞車的不便有深刻印象。「公⾞車與⼈人⾏行道間的 ⾼高低差真的蠻危險的。」對於此問題,第三組的學員構想在⼈人⾏行道周邊設 置橡膠材質的防護邊,讓公⾞車司機⽐比較不會顧慮公⾞車磨損⽽而停得近⼀一些。 「想法很不錯,你們也有調查低地板公⾞車的⾼高度。不過材質的耐受度跟更 換週期到多久?這個雖然很專業,但也不妨想⼀一下。」賴仕堯說。 另外⼀一點是,不確定來⾞車是不是所要搭的公⾞車,深怕錯過。學員注意到此 細節,都同意⾼高齡者看不清楚⼩小字必須放⼤大、⽤用對⽐比⾊色強調站名。視覺調 整之外,也有學員想透過電⼦子資訊來解決這問題,他們想到的點⼦子是從公 ⾞車司機這邊著⼿手。 「我們的設計是像下⾞車鈴⼀一樣,在公⾞車亭設置招呼按鈕,有⼈人按按鈕的 話,司機就知道這⼀一站有⼈人要上⾞車。」第⼆二組的學員⼤大同⼤大學⼯工設系林宛 蓉解說他們的設計,第四組也提出類似的概念。整合司機與乘客兩端的資 訊、互相提醒,讓年⻑⾧長者不會錯過公⾞車。「我蠻喜歡這些系統的。提醒你 們要注意,很多動態的電⼦子看板或者跑⾺馬燈並不是這麼友善。」評審⽼老師 台⼤大⼼心理系葉怡⽟玉教授說道。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2

⽽而對於讓⽼老⼈人樂於出⾨門這個課題,第六組以「⾃自然」的意象為主題來設計 公⾞車站外觀,「我們的公⾞車亭跟樹⽊木結合,棚頂可以集⾬雨灌溉樹⽊木。然後 ⽼老年⼈人可以在這邊養電⼦子樹。」第六組助教北醫⾼高齡健康管理系彭⼦子芙說 道。「你們的主題很完整,可是有點忽略休憩的成分,椅⼦子不太夠。」社 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說。看來,把出⾨門的趣味跟搭 乘的便利性、安全性融合的做法還必須再調整。

公共交通:台灣的法規與台北路網 我國的無障礙設施法規:建設規章未必有針對⾼高齡族群訂定,但「無障 礙」條款早存在內政部營建署的規定裡。對於公共交通,注意政府要求哪 些規格?⼈人⾏行道必須要有無障礙坡道、在⾼高低差處要設警⽰示帶,⽽而坡道的 坡度不能⼩小於⼀一⽐比⼗十⼆二、淨寬不能⼩小於九⼗十公分。「公⾞車亭有屬於公共交 通的道路範圍,這要納⼊入設計的考量裡。」賴仕堯說。 台北的路網整合:台北市的路網整合⼀一直在進⾏行。賴仕堯說:「這些並不 是特意為年⻑⾧長者設計的,然⽽而整合的確有效幫助年⻑⾧長者移動。」提到此, 賴仕堯不禁回想起還沒有公⾞車聯營時的。

回顧與結語 從設計構思、修正⼀一路到成果發表,學員體貼⾼高齡者的創意讓評審驚艷。 不過講師賴仕堯與張⽟玉玲發現道:「有些好的東⻄西,我們只是給予建議, 不要全然放棄它。像是結合復健活動的設計本來有兩組,結果最後都消失 了。」掌握各個功能的協調性,但也不要放棄每個創意的可能。或許下次 給予建議時,能夠提醒學員注意。 「我還注意到,設定的使⽤用者⽐比較極端⼀一些。」張⽟玉玲說。這可能是課程 設計的問題,不過設計也的確不能忘記這群使⽤用者的存在。兩位講師也⼀一 致同意,雖然學員的概念或許還很初步,但已經拓開不少發展的可能性。 在臺灣⼤大環境變遷迅速、⼈人⼝口⾯面臨⾼高齡化的問題,能夠帶得⾛走的思維⽅方法 才是最重要的。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3

成果發表

打造貼心候車亭 評審群/賴仕堯助理教授(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張⽟玉玲助理教授(臺灣⼤大學⼼心理系) 涂⼼心寧(社團法⼈人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 葉怡⽟玉教授(臺灣⼤大學⼼心理系) 整理/陳怡君

在兩 天課程裡,學員先從寫⼀一個「空間的劇本」,再畫出草圖,設定需求者 的⾏行為情境、調查都市交通設施情況,最後要完成⼀一個以⽼老⼈人為使⽤用主體的公 ⾞車候⾞車亭模型。究竟⾼高齡友善都市應該是什麼樣⼦子?在⽣生活圈之間移動的動線 如何做貼⼼心的改善?種種問題都是學員思考的⽅方向。透過跨領域的討論激盪, 學員會產出怎樣的學習成果,⼀一起來看看!

Stop亭 角色設定 在晚上,85歲、患有關節炎、⽼老 花、輕微失智的⽩白奶奶(155cm/ 48kg)要去拜訪朋友,⾛走到公⾞車 站,抬起頭要看路線圖,確認要 搭哪輛公⾞車,公⾞車進站時無法爭 先,只能慢慢⾛走。 設計內容 站頂有寫上站名的LED燈,⾞車來會閃紅燈,搭配廣播,提醒乘客⾞車將⼊入 站。 這座設有兩個⽉月台的公⾞車亭⾮非常⻑⾧長,⽽而且雙邊都能搭⾞車,⽤用閘⾨門來規範動 線,使乘客分流、排隊上⾞車,免於搶快。閘⾨門可以防⾬雨天濺⽔水,上⾯面印有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4

公⾞車代表數字,讓司機按位置進站,也讓過⾺馬路的⾏行⼈人遠遠就知道⾃自⼰己要 在哪等公⾞車。 站內的路線圖版可以上下滑動,讓⽼老⼈人不⽤用抬頭瞇著眼睛看圖,⽽而且椅⼦子 不⽤用時,可收起來,也⽅方便輪椅有臨停的空間。設有服務鈴可撥外線問 路。 評審講評 考量到使⽤用者的安全,特別規劃畫⾏行⾞車動線和許多休息位⼦子,值得讚賞。 不過,賴仕堯認為因應⾼高齡者⾏行動⽅方便,對⾏行⼈人動線應有更簡便的設計, ⽽而不是設太⻑⾧長的公⾞車亭和閘⾨門。另外⾞車站兩邊只各放兩張地圖,⼈人擠在⼀一 起查路線也不太理想。葉怡⽟玉建議,多輛公⾞車同時⼊入站會有的混亂這點也 要列⼊入考量。⽽而涂⼼心寧理事⻑⾧長觀察,可收式椅⼦子蠻便⺠民,但要注意材質。

User Interface 角色設定 72歲、眼睛不好的陳奶奶⼀一⼤大早 準備搭⾞車去菜市場,只能靠顯眼的 ⼤大標誌來找公⾞車站。過⾺馬路時,幸 好紅綠燈顯⽰示的秒速還充裕⽽而能平 安通過。到了公⾞車亭,確認⾏行⾞車資 訊就可以⼼心安地等⾞車。 設計內容 公⾞車站整體由醒⺫⽬目的藍、⿈黃⾊色構成。站頂有明顯的公⾞車站標⽰示,讓⾏行⼈人⼀一 眼就注意到,⽽而屋簷還特別加⻑⾧長,讓公⾞車可以開進屋簷,⾬雨天時乘客就不 ⽤用忙著開傘收傘。以透明玻璃材質做牆⾯面,下⾬雨時變成觀賞⽤用⽔水幕,成為 都市景觀裡的⼩小⼩小點綴。⽽而地圖放⼤大佔半⾯面牆,⽅方便確認搭⾞車資訊。 站內設有扶⼿手椅⼦子,且扶⼿手配合⼈人體⼯工學有⼀一弧度,坐著的⼈人可依⾃自⼰己逐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5

漸起⾝身的⾼高度,順著扶⼿手弧度將⾃自⼰己撐起來。特別配置了⼀一臺資訊整合系 統,按下預定搭乘的公⾞車鈕,就可提醒公⾞車司機此站有⼈人搭⾞車,⽽而且不⽤用 重複按鈕,有⼈人先按過就可以。另外,還可以提供其他轉乘或者路線資 訊,⾮非常便⺠民。 評審講評 對於景觀和整體設計有完整想法,⽽而且延伸屋簷和有點斜度的⼈人⾏行道都增 加⾼高齡者⾏行動上的⽅方便。但賴仕堯建議,⼈人⾏行道⾼高度的數據宜更精確,背 牆可以有再發揮的餘地,不⼀一定為了美學需要⽽而空⽩白。 張⽟玉玲注意到扶⼿手設計⾮非常友善,但由⾼高到低的⽅方向,有點違反直覺。 涂⼼心寧提醒⾼高齡者坐下時,⾸首要注意腳的⾼高度,⼀一定要讓他們的腳落地, 以免站起時跌倒。⽽而葉怡⽟玉思考的是,資訊整合系統雖然有三⾯面⾼高⼀一⾯面低 以⽅方便⾼高齡者使⽤用的設計,但其機器⼤大⼩小和介⾯面是未來需改進和發揮之 處。

友善候車亭 角色設定 有近視、⽼老花眼和⼿手腳無⼒力的張 奶奶想坐公⾞車去朋友家。但接近 公⾞車站斜坡時,⼿手腳無⼒力,⾛走起 來有點吃⼒力。等⾞車時看跑⾺馬燈, 光線太刺激,使她視線模糊不 清。搭⾞車時,⼿手抓握無⼒力、也舉不太⾼高,不時有Ubike在⼈人⾏行道上穿梭, 令⼈人膽顫⼼心驚。這些問題,如何設計、解決? 設計內容 為使低底盤公⾞車盡可能靠近⼈人⾏行道上的候⾞車亭,邊緣將材質改為橡膠,讓 司機可以放⼼心靠近,乘客也不⽤用先下⼈人⾏行道再抬⾼高膝蓋,⾟辛苦爬上公⾞車台 階。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6

外觀是透明屋頂,可享受⾃自然的光影、樹蔭,融⼊入⾃自然的街景。試著以⾏行 道樹區隔⼈人和⾃自⾏行⾞車的活動區塊,公⾞車亭寬2公尺、⼈人⾏行道寬2.5公尺、⾃自 ⾏行⾞車道則寬1.5公尺。 公⾞車亭內部有觸控⾯面板,可查詢公⾞車路線資訊,還有及時顯⽰示進站資訊、 改道通知的跑⾺馬燈⽴立牌。另搭配廣播提醒乘客注意將⼊入站公⾞車。 由於乘客在公⾞車站內停留短暫,除了椅⼦子外,増設多⼀一倍的椅靠,增加休 息位⼦子。 評審講評 融⼊入⼤大⾃自然景觀,讓陽光透過屋 頂照下來,⼼心情得到舒緩,這點 得 到 評 審 ⼀一 致 讚 賞 。 賴 仕 堯 建 議,都市光源雖⾜足夠,但⾞車站內 部⾃自⾝身的光源可以再加強,讓遠 ⽅方的⾏行⼈人或乘客都可辨識公⾞車站 位置,也讓看到的⼈人感受到光線 的溫暖。葉怡⽟玉也讚賞減緩膝關 節負擔的設計,對乘客很友善。 另外,涂⼼心寧提醒,⾼高齡者若出⾨門購物,多會拖著⼀一輛置物⾞車,這樣的空 間也可以考慮進去。對於空間設計的最⼤大疑慮,恐怕是站體本⾝身過⼤大 (15m),牆⾯面中間無開⼝口,在站前、站後移動起碼要多繞6公尺,空間動 線和使⽤用上都不夠順暢。

Maru站 角色設定 92歲⽼老⿊黑是柺杖使⽤用者,獨居,年事已⾼高的他有多重慢性病,有時會去兒 ⼦子家拜訪,這次兒⼦子有事無法載他,晚餐後他便⾃自⼰己搭公⾞車回家。但從尋 找公⾞車站到確認搭⾞車資訊,都需要更清楚簡便的輔助和標⽰示。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7

設計內容 以「匯集」為主題延伸出樹狀候⾞車亭, 兩側標⽰示清楚的站名,⽅方便旅客快速找 到對的候⾞車站。站體打上⿈黃光,予⼈人溫 暖感受,樹狀空⽩白處採玻璃材質,讓光 線 透 過 。 站 體 內 外 會 跑 不 同 顏 ⾊色 L E D 燈,提醒乘客公⾞車即將到站,同時光線 也成為城市景觀⼀一部分。 經過此站的公⾞車路線都設有各⾃自停靠位置及代表⾊色,以分流乘客⼈人群。 ⼀一到站,站前欄杆類似拐杖,幫助乘客依靠,還會顯⽰示公⾞車何時到站資 訊。⽽而內部整⾯面牆都是觸控⾯面板,設有公⾞車到站提醒系統,按鈴就會亮 燈,搭配廣播提醒,公⾞車進站會停在亮燈所在。觸控⾯面板上還可選擇動態 路線圖,說出⺫⽬目的地,輕輕⼀一點,就能找到所要搭乘的路線,以及該班公 ⾞車的即時動態。結合互動功能,讓等待變得不無聊。另外公⾞車站設有AED 急救裝置,以備不時之需。 評審講評 這組設計得很完整,空間感和結構都很強,但評審對於隔在公⾞車站和公⾞車 中間的那組欄杆有些疑慮。 葉怡⽟玉認為欄杆中間等於只設⼀一個⾨門,反⽽而限制乘客動向。⾼高齡者所持輔 具有不同形式,有單⾜足或四⾜足,甚⾄至以輪椅代步,這些都要納⼊入考量。 學員則反應,發現⽇日本公⾞車站設有欄杆當椅靠讓乘客休息。賴仕堯回應, 這個設計⽴立意良善,但臺灣國情不同,公⾞車停靠位置、到站時間、乘客動 向都不固定,可能需要再做調整。⽐比如不放兩組欄杆,只放⼀一組在中間, 減少移動困擾。 最後張⽟玉玲稱讚學員提供的資訊服務很簡要,LED⾯面板也不會提供過多細 節,混淆視覺。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8

節能樂齡巴士站 角色設定 75歲的李伯伯每天都會搭乘公⾞車,但 駝背、⻘青光眼加⽩白內障,膝蓋⼜又無⼒力 的他,搭⾞車時常有困擾。該如何改善 站體設計,⽅方便像李伯伯這樣⾝身體機 能退化的使⽤用者呢? 在晚上,85歲、患有關節炎、⽼老花、輕微失智的⽩白奶奶(155cm/48kg)要 去拜訪朋友,⾛走到公⾞車站,抬起頭要看路線圖,確認要搭哪輛公⾞車,公⾞車 進站時無法爭先,只能慢慢⾛走。 設計內容 站頂有寫上站名的LED燈,⾞車來會閃紅燈,搭配廣播,提醒乘客⾞車將⼊入 站。 站頂設有太陽能板,可⾃自⾏行供給電⼒力。⽽而站頂、正⾯面、側⾯面都有標⽰示站 名,且使⽤用鮮明、對⽐比強的顏⾊色,增強辨識度。候⾞車亭側⾯面設有資訊看 板,內外皆可看到公⾞車資訊,對外可提醒司機、⾏行⼈人或欲乘⾞車者,對內可 提醒乘客。背牆是透明牆⾯面,可看到背後景觀,並放置公⾞車路線圖,其中 開了⼀一扇⾨門,讓進出空間動向更順暢。 地⾯面設有到站警⽰示燈,⾞車進站前閃燈,地⾯面也有到站顯⽰示燈,不⽤用抬頭、 轉頭看公⾞車路線圖,就可接收到站資訊。另外設有諮詢台,可依使⽤用者需 求來服務。 評審講評 評審多認為這組設計整合度⾼高,每個細節環環相扣,很有質感。張⽟玉玲認 為地⾯面LED到站顯⽰示燈是個好設計,但要注意反光問題。涂⼼心寧另外提 醒,坐輪椅者坐下的⾼高度約90cm,加上陷⼊入椅⼦子的深度,能夠伸⼿手碰到諮 詢台的⻑⾧長度是有限的。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19

生森不息 角色設定 83歲有駝背、重聽、⻘青光眼的謝 爺爺,平常⾏行⾛走,⼿手杖⽤用得還順 ⼿手,但搭公⾞車時,還是很困擾。 ⽐比如⾬雨天撐傘收傘不便、⼈人⾏行道 和⾃自⾏行⾞車道沒有分流,很怕被撞 到,甚⾄至在公⾞車站內找乘⾞車資訊 時,路線圖和電⼦子動態系統的⾼高度、顏⾊色也阻礙他辨識,增加他的焦慮。 設計內容 於⼈人⾏行道有更完整的設計。⼈人⾏行道、腳踏⾞車道(柏油路)和公⾞車等候亭 (紅磚道)以⾏行道樹分開,另畫上斑⾺馬線,強調⼈人⾏行道和公⾞車等候亭的空 間區隔。 站體⾼高度約三公尺,呈曲線形,將⾏行道樹巧妙地安置在曲線凹處,並在凹 處設置感應燈,如此公⾞車亭內有⼈人等⾞車時就會亮燈,提醒司機到站停靠。 屋頂向樹⽊木傾斜,成為集⾬雨式屋頂,可灌溉樹⽊木,和樹共⽣生,傳達「森森 不息」的概念。 站內有三⾯面牆,中間設有電⼦子動態看板,不斷更新即將進站的公⾞車資訊, 並搭配廣播做到站提醒。兩邊牆設有椅⼦子,提供乘客短暫休息。另外有養 電⼦子樹互動的集點遊戲,提升候⾞車的趣味性。 評審講評 賴仕堯稱讚其主題完整,能灌溉樹⽊木的集⾬雨式屋頂和養電⼦子樹的概念讓⼈人 印象深刻。他也進⼀一步建議,候⾞車亭不要做太⻑⾧長,動線和空間分布都不容 易規劃。⽽而分隔概念是好的,但不需要做⼀一整⽚片植栽,其有效寬度會被限 縮,可以在某個地⽅方做個分隔標記即可。 涂⼼心寧則認為,位⼦子設計恐怕太少,⼀一個⼈人坐下所佔空間約60cm,這個候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0

⾞車亭所能容納的⼈人數不到⼗十個,明顯不夠。早上九點到⼗十⼀一點是⻑⾧長者搭⾞車 的尖峰期,⽽而下午兩三點是逛街回來的尖峰期,此時再加上其他乘客便顯 擁擠、不適。 ⽽而葉怡⽟玉則建議,電⼦子動態看板資訊太紛雜,能盡量簡化就簡化。當公⾞車 資訊⼀一直跳動,會造成視覺疲勞,反⽽而阻礙資訊取得。

總結 在兩天緊湊的課程中,學員⼀一開始能掌握的,都只是⼀一個個零散的概念、 或是⼀一張構圖、⼀一個實際案例,但經過許多精彩討論、構圖和修正,以及 兩位講師提供協助,加上六位助教的技術⽀支援,學員終於將各種材質的材 料組成⼀一個有模有樣的公⾞車亭模型,呈現在評審⾯面前。主題掌握和實作能 ⼒力都值得給予掌聲!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1

學員訪談

跨領域學習樂趣 整理 / 陳怡君

如何營造友善⻑⾧長者的乘⾞車空間?這次⼯工作坊學員 從⼼心理系講師了解⾼高齡者的⾝身、⼼心限制,以及從城 鄉所講師認識都市公共交通設施的規劃要點。兩個 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領域,為這次⼯工作坊搭起了「友 善空間×智齡樂⾏行」的創意⽕火花,不同領域的學員⼀一起觀察需求,找出友 善候⾞車空間的元素,並加以具體化,這樣短暫、豐富充滿挑戰的學習歷 程,學員們有何體會?

關心高齡者的新視角 這次⼯工作坊學員有來⾃自⼼心理系、⾼高齡健康管 理系、⼯工業設計系、⼟土⽊木⼯工程學系等,以及 ⻑⾧長期參與⽼老⼈人照護的社會⼈人⼠士也來當⼀一⽇日學 員,和⼤大家⼀一起思考何謂以「⾼高齡使⽤用者」 為中⼼心的設計原則,並加以運⽤用。 不同領域的⼈人會激發出新的思考⾓角度,臺北 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系的⺩王品淳說,「⾼高 齡者有很多不同的關懷⾓角度可以切⼊入,因系上 對⾼高齡者的⾝身體⽐比較了解,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促進他們⾝身⼼心健康,但公 共領域的空間設計較沒涉獵,這次從公共建設的⾓角度去思考,可以了解更 多,增廣視野。」 ⽽而⼤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的李⾼高魁認為,「臺灣已漸漸邁⼊入超⾼高齡社會,這 次課程的主題(通⽤用活動空間或設施)未來會越來越重要,我們將來也會 ⾯面對這樣的問題,所以想多涉獵。」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2

具體實現創意觀點 在兩位講師的課程結束後,學員從通⽤用設計原則的⾓角度出發,設計出⼀一個 既有社會關懷、功能性⼗十⾜足的公⾞車候⾞車亭。學員們留意觀察⾼高齡者出⾨門搭 公⾞車,要過⾺馬路、查詢公⾞車路線、等公⾞車、排隊、上⾞車這⼀一連續過程中, 會⾯面臨什麼困難?如何透過空間設計來解決? 卓維真(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研究所)想做的是,改善公⾞車司機到站的停靠 ⽅方式;他們在討論過程中,注意到⼀一件重要的事:臺北公⾞車不會盡量靠近 公⾞車停靠處,這對⻑⾧長輩要上下⼈人⾏行道和公⾞車極不⽅方便,尤其對於膝關節退 化或輪椅使⽤用者來說,會降低他們出⾨門的意願。⽽而待過京都的她發現,⽇日 本在⾯面對⾼高齡化社會都會加強對都市⽣生活空間的規劃,但國內卻沒有因應 的配套措施。因此在設計時,便特別注意上下階梯對⽼老⼈人膝關節的負擔。 ⺩王品淳(北醫⾼高齡健康管理系)及組員想到的也是上、下⾞車動線的問題, 他們的設計⽅方向是「要讓⾼高齡者停在對的地⽅方,有固定上、下⾞車的⾏行動模 式,不要讓他們跑來跑去追公⾞車。這組計畫⽤用GPS偵測器,告知哪⼀一班公 ⾞車會來,以及來⾞車先來後到的次序。」設計過程,賴仕堯提醒,⼼心中要有 ⼀一張「我不要這樣的⽣生活環境」的刪去清單,再將現實可改善之處轉化成 新的空間概念。

互相合作所帶來的人文影響 學員之中,有⼈人開始感受到,跨領 域交流讓他們得以將⾃自⼰己的知識、 經驗具體輸出為關⼼心社會的契機。 ⺩王品淳(北醫⾼高齡健康管理系)便 對 ⼯工 業 設 計 系 的 組 員 印 象 深 刻 : 「我們這組有⼯工業設計系、⼟土⽊木⼯工 程系,也有⼼心理系。像⼯工業設計系⽐比較 會畫平⾯面圖、俯視圖或是透視圖;⽽而我的部分,是幫忙去假想情境,說明 這個公⾞車亭的設計是針對怎麼樣的⻑⾧長者。每個⼈人都會注意到不同的東⻄西,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3

互相補⾜足,互相討論,慢慢修正出結果。雖然有時候會卡住,這時⼯工業設 計系的同學就會幫忙畫圖,把問題具體化,幫助我們思考。」 臺灣⼤大學⼼心理系的謝曜名分享他兩⽇日來的經驗:「在系上修課時,學習的 知識⽐比較廣泛,很少針對⼀一個族群,去探索其⼼心理上的機制。我覺得來這 裡上課收穫很⼤大。不但了解⽼老⼈人的⼼心理機制,也學會如何去分享這些知 識,進⽽而和他⼈人合作,最後產出這樣的成果。」這次課程中,對他⽽而⾔言也 是⼀一次絕佳的內省經驗。「像我⾃自⼰己感興趣的是,知覺和認知⽅方⾯面的議 題,所以我會提供⽐比較多的這類的資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需要再加 強。⽐比如⽼老⼈人動線規劃,或他們在公⾞車站時的空間感受,這些地⽅方的思考 和觀察都要再加強。」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4

助教訪談

做好溝通橋梁的角色 整理/陳怡君

T型⼈人才⼯工作坊助教的⾓角⾊色相當吃重,不僅要帶動跨領域團隊的氣氛、 引導討論⽅方向、還要協助動⼿手實作,是講師課堂上的左右膀臂!在參與跨 領域課程、與學員有更多互動過程裡,他們有何⼼心得與建議?

合作可刺激思考 在訪談中,助教紛紛提到,這次組內 學員的互動和以往不同。 陳姿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 所)說,摸索和建構模型的過程,改 變了他原有想法。「原本預期分⼯工會 很清楚,結果是⼤大家攜⼿手合作。製作 模型對於⼯工業設計系學員來說,很快 就可以上⼿手,反⽽而是醫學和⼟土⽊木領域,⽐比較想不 太到東⻄西,參與不進來。」 ⽽而詹品丞(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則認 為,即使建築、空間設計是專業領域,但⼤大家 互相觀察、討論會帶來更多刺激。「⼤大家都會 ⽤用⾃自⼰己的專業、常識去發掘概念,然後把⼤大家 想到的點⼦子組合起來,攜⼿手合作,完成⼀一個作 品。」

給我們更多互動時間 趙瑞怡(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認為,實作課程需要更多互動時間。「我們 課程是報到之後,就開始上課,⼤大家都不太認識,如果能有⼀一些時間,留 給⼤大家交流⼀一下,會⽐比較好。特別是這次同系同班的⼈人⽐比較多,認識的⼈人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5

就會靠得很緊,剩下的⼈人就不知道怎麼加⼊入 他們。」 ⾼高婕(臺灣⼤大學⼼心理學系)也表⽰示:「我這 組因⼈人少,討論起來很⾟辛苦,兩天課程裡,學 員流動⼤大,很難討論,學員其實會有負擔。」 未來希望透過繳保證⾦金的⽅方式,降低學員無故 缺席的情況,維持課程品質。

助教幫忙 拉近學員的心 這次友善候⾞車亭模型的製作,助教們為此付出不少⼼心思,兩天課程下來, 他們埋頭苦幹做勞作,為了搶時間,才能給學員更多討論和修正機會。 彭⼦子芙(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參加過數次T型⼈人才⼯工作坊, 這次從學員變助教,她認為助教⾓角⾊色有無發揮對⼩小組的影像很⼤大,所以更 要求⾃自⼰己時時掌握⼩小組進度和動態。同時, 對於助教⾓角⾊色的定位,她也很留意是否有過 度涉⼊入的情況。但她也表⽰示:「以往參加⼯工 作坊的經驗讓我覺得,助教如果沒有掌握學 員的進度,⼩小組員很難弄出什麼成果,⽽而且 學員會感到很無助。希望⾃自⼰己可以協助⼩小組 成員凝聚向⼼心⼒力讓⼤大家⼀一起有更好的互動以 及討論成⻑⾧長。」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6

教師訪談

在創意實驗場中交會 講師/賴仕堯助理教授(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張⽟玉玲助理教授(臺灣⼤大學⼼心理系) 涂⼼心寧理事⻑⾧長(社團法⼈人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 葉怡⽟玉教授(臺灣⼤大學⼼心理系) 訪談、整理/林智偉、陳怡君 總結/陳淑英

兩天課程來到尾聲,參與課程及實作的兩位講師及評審分享他們對跨領 域教學⼯工作坊的感想,並期望未來⼯工作坊能

夠 借 這 次 難 得 經 驗 ⽽而 持

續進步。

心理和建築設計的交會 ⼼心理學和建築設計兩個領域,究竟會交會 出怎樣的⽕火花? 對建築與空間設計⼯工作者來說,要將材 料形塑成符合環境、使⽤用者需求的空間 量體,對於⼈人類⼼心理、⾏行為也必須要有 ⼀一定程度的了解。賴仕堯認為,建築師 不會只談設計,也會去思考建築空間對 ⼼心理的影響,只是過去沒有很認真去連 結這兩者。他認為,「在建築領域,有 很多研究可以和⼼心理學⼀一起發展。有些 東⻄西只會存在於建築師的想像,⽐比如說做 ⼀一個很⾼高很特別的造型,可是⼈人們那東⻄西的反應是怎麼樣,實際情況有時 候,未必跟建築師的想法⼀一樣。」對他⽽而⾔言,⼀一個好設計是「要讓⼈人喜歡 ⽤用,空間對使⽤用者來講才有意義,這就要體驗過使⽤用過程才能理解,使⽤用 !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7

者是如何在空間裡⾯面營造他⾃自⼰己的⽣生命歷史,或創造感情。」 ⽽而⼼心理學是理解⼈人類⾏行為及⼼心理歷程的⼀一⾨門科學,產出許多對於感官認知 的學術成果。對於怎麼設計課程,讓學員對⽼老化有更清楚的概念,張⽟玉玲 坦⾔言有些難度:「相關知識在⼼心理學做很多,可是怎麼樣跟這次運輸主題 扣在⼀一起,這部分對我來講是挑戰。因為要把研究的 新發現轉化成應⽤用的⾓角度,再傳達給學員,中間 要花⼀一些⼒力氣去思考。⼤大家對⽼老化都有基本了 解,⾄至於更詳細的認知,⽐比如記憶⼒力,要講多少 很難掌握分⼨寸。但這在設計過程中⼜又是重要的參 數。所以要怎麼談呢,我是會給些⽣生活上的例 ⼦子。讓⼤大家更了解,我們所談的對象,是⼤大家都 沒經歷過的歷程。」

對課程的回顧和反省 張⽟玉玲說,學員其實有⼀一項「與⽼老⼈人訪談」課外作業,⼀一來好收集資料, ⼆二來也幫助學員建⽴立完整的使⽤用者⾏行為情境,然⽽而受限於時間,只有⼀一組 有去探訪⽼老⼈人,她覺得很可惜。另外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設定的主要使⽤用 者是「正常⽼老化」的⻑⾧長輩,但最後成果發表時,學員所設定的使⽤用者「有 部分朝向特殊極端的⽼老化例⼦子,⽐比如輕微失智。」顯⽰示她和學員對⽼老化議 題的關⼼心⾓角度有些差異,這點未來也可再做修正。 ⽽而擔任成果發表評審之⼀一的臺灣⼤大學⼼心理系葉怡⽟玉教授認為,學⽣生在兩天 課程中表現不錯,不過有些細節需注意。「這次看到他們多鎖定在極端使 ⽤用者,⽽而⾮非⼀一般正常⽼老化者,他們在⼈人物誌的設定上(此指對使⽤用者原型 的描繪)還是帶有某種程度的刻板印象。」未來⼯工作坊若有機會再辦⼀一次 這樣的課程,可以考慮涂⼼心寧評審所提到的,2014年她在中國清華⼤大學設 計系主辦論壇體驗到⼀一種新的設計課程,是以使⽤用者為主的設計思考,不 像以前只看硬體。最佳例⼦子就是他們找了場地,讓學⽣生⽤用材料搭建⼀一個空 間,去直接探討⼈人使⽤用這空間,會造成什麼樣的⼼心理效應,還有模擬動 線。就像賴仕堯⽼老師所說的,這樣「建築設計就可以⽐比較趨近於讓使⽤用者


友善空間×智齡樂行 28

覺得是好的,⽽而不是建築師覺得是好的。」 葉怡⽟玉再補充:「以後⼯工作坊可以考慮,⽤用⽊木 板、⽊木箱當材料,找⼀一個⼤大場地,讓他搭蓋⼀一 個空間,實際去模擬動線,這次我們學員的 設計很多都太電⼦子化了。如果不實地模擬, 很難了解⾃自⼰己的操作有沒有顧及到流暢性。 但以使⽤用者體驗來講,流暢性反⽽而是最關鍵 的,背後其實就是要考慮到認知阿,⾝身體限 制等等。」

結語 設計符合銀髮⻑⾧長者活動的空間情境,是智齡聯盟三年多來第⼀一次嘗試設計 這麼⼤大的主題,由於受限於兩天的課程設計,課程預備與材料選擇上,都 得遷就於既定時間,如果這樣的主題,能繼續在整學期課程做延伸,在知 識經驗與動⼿手實作上,⼀一定能帶出更精彩、深刻地學習。 T型⼈人才⼯工作坊期待透過這樣的體驗課程,點燃學員對於營造友善⽣生活空 間的重視,並能繼續往下探索、扎根;同時在跨領域互動與學習裡,打開 更寬廣的學習格局,多了解別的領域的概念,並從差異中找到彼此能互幫 互補的合作契機。 ⾯面對未來⾼高齡社會的種種考驗,培養跨領域合作的能⼒力相當重要,這能⼒力 無法透過專業課程來培養,但在跨領域專題課程裡,是很好學習的機會! 這類課程,沒有評量與測驗,⾃自主學習的動機很重要,學習成果就是對⾃自 ⼰己的評量,投⼊入得越多、學習的感受與收獲就更精彩。 最後⼀一場T型⼈人才⼯工作坊正式落幕,但這些年建⽴立起來的教學模式,仍會 在各相關科系與學校裡延伸,畢竟跨領域學習已是跨進未來時代的趨勢, 它的精神在新的⼀一期計劃裡,將以更完整、更具深度的樣貌在學校正式課 程裡落實!期待創新教學的⽕火花,可以不斷在揣摩、轉型中,發展出有效 教學經驗,為培養國家⼈人才開闢成功的路徑! !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教育部智慧⽣生活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劉佩玲主任/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 執 ⾏行 ⻑⾧長:康仕仲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教育研究:⺩王秀槐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產學合作:邱佳慧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規劃:劉佳林課程企劃/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採訪編輯:陳淑英(主編)、馮天昱、林智偉 版⾯面編排:陳淑英、⺩王柔蘋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