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 雲端科技整合
特色 課程
葉在庭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 主辦單位:智齡聯盟 指導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臺大智活中心 指導教授:劉佩玲、 康仕仲、王秀槐 撰文:陳淑英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1
要培養跨領域人才,讓學生分別修兩門不同領域的專業,並無法將雙領 域的概念與合作模式整合。因此,輔大臨床心理學系結合資訊工程學系, 將資訊科技的功能帶入老人睡眠與健康需求的概念裡,共同為即將到來的 超高齡社會設計健康照護系統。這是輔仁大學第⼀一次嘗試跨領域共同授 課,迸出的火花相當精彩、課程規劃與進行的挑戰也相當大。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2
跨領域合作教學
設計⼀一套評估老年人記憶的平台,
近幾年來,由於社會變遷,只擅長
將老年人的檢查資料放在雲端,照
單⼀一領域的人才已不敷業界需求,
護者就可以知道他的記憶有沒有逐
全球排名第四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校
漸退化,幫助醫護人員進行早期失
長漢那斯表示:「思考20年後的人
智症篩揀。這需要結合醫學、心理
才需求,在重要的議題或領導力培
學、資訊科技和雲端,所以葉在庭
養上,愈來愈要求跨領域的訓練與
寫⼀一部分計畫、梅興也寫⼀一部分,
整合,才能解決問題。過去我們傾
兩人再將計畫做整合。有了跨領域
向於訓練專技人才,現在我們除了
的合作經驗,讓葉在庭思考:「由
要求專長之外,更強調溝通、跨領
老師這方來整合,不如讓學生來整
域合作的能力。」各大學也紛紛開
合。學生如果能夠擁有兩門知識的
設跨領域學程、鼓勵學生修輔系來
話,他們會發揮得比老師更有創
培養第二專長,但葉在庭發現,這
意!所以我們開了這門課。」
樣的學習方式還是難以將兩個領域 的課程整合在⼀一起。葉在庭解釋: 「譬如說,我修中國文化,再去修 程式設計,這樣⼀一來,我跨了不同 領域,學到中文跟資訊的知識,可 是兩個專業並沒有整合在⼀一起。」 因此,臨床心理系的葉在庭和資訊 工程系的梅興兩位副教授,決定在 這門「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 科技整合」裡合作。葉在庭說: 「這門課,試著整合心理跟資訊工 程,學生除了要有心理學、醫學知 識外,也需學習資訊軟體設計、認
跨領域課程設計 這門課不僅老師跨領域合作,學生 也是兩科系學生各半來參加。葉在 庭說:「這門課非常有趣,兩個科 系都必須去涉獵對方的領域,我們 沒有考試,重視的是創意激發、小 組討論、團隊合作,期末再作成果 報告。而且每堂課都有討論時段, 這要感謝教育部,讓我們有資源能 聘到好的助教⼀一起在課堂上帶討 論。」
識醫學類器材。」 兩位老師能夠
修這門課的多半是大三、大四學
⼀一拍即合,因他們也曾在另外的跨
生,兩科系學生各⼀一半,分組也各
領域研究計畫裡合作,該計畫是要
⼀一半。由於他們已接受過本科基礎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3
訓練,也正在為出社會作打算。葉
備課上,比如,我講心理健康與睡
在庭希望透過這門課的訓練,幫助
眠部分,不能講太深,資訊系同學
學生將來出社會可以跟其他專業人
會聽不懂,若講太淺,臨心系同學
士溝通、對話。葉在庭說:「我看
會覺得無趣;資工系的梅興老師也
學期末學生的心得,發現資訊的人
跟我⼀一樣,講太淺,資訊系的會打
會說『哇!原來臨心系都在修這些
瞌睡,下堂課就不想來了,但對臨
領域,課業量非常重,他們習慣⼀一
心系而言,仍很吃力,因他們沒有
步步思考,跟我們的思考方式很不
基礎。所以,如何將難度講得剛剛
⼀一樣』;臨床心理系的也發現:
好,又可以激發學生想法,這是未
『資工系軟體部分真太厲害了,但
來整合兩個領域時需著力的方
如果能再加上我們的點子會更
向。」
棒!』顯然,這是可以繼續走下去
跨領域團隊默契除了課程難易度需
的教學模式。」
拿捏準確外,跨領域默契的建立, 也是另⼀一個挑戰。葉在庭說:「剛
跨領域教學的挑戰 跨領域教學在課程設計上需要與另 個領域教師作整合、溝通、共同設 計,備課與授課所花的精神遠比傳 統教學複雜很多,尤其面對跨領域 的學生,在教授技巧上,也需拿捏 得宜。葉在庭笑說:「全輔大大概 只有我們兩個老師敢做這樣的 嘗試!」 教材預備跨領域課程對學生來 說,是非常新鮮、有趣的上課 體驗,但對老師來說,卻是相 當花心思的挑戰。葉在庭說: 「跨領域教學最大的挑戰是在
開始他們真的不太容易契合,我們 從第⼀一週就幫他們分組,前五週, 讓他們彼此認識,剛開始大家都很 生澀,不知怎麼跟其他系同學討 論,到第六週,互動才漸入佳境, 慢慢了解對方的語言。當然,出席 率也很重要,缺席少了些人,團隊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4
默契就不容易凝 聚。如何提升出席 率?我們還在嘗 試。對於討論的主 題,很難投每個人 所好,但至少要有 ⼀一半以上的人感興 趣,那少數覺得沒 興趣的,若也願意參
他在小組裡投入程度有多少。除了
與討論,小組的默契與向心力就容
同學互評之外,助教與老師也都會
易建立起來。因此如何激發主動學
打分數。」所以,分數是個人的、
習的意願,是這門課的第二個挑
不是整體齊頭的,就可消弭些不平
戰。」
之鳴。但同學互評的分數,也會拿
分數公平性團隊另⼀一個要面對的問
來做個別了解學習情況的參考,葉
題,是分數的公平性!⼀一組裡,總
在庭說:「若有人比較沉默、甚至
有出力多、出力少的差別,但整組
不來,我們會去了解原因,之後會
分數若每個人都⼀一樣,難免有怨
做調整,讓每個組員知道,他們的
言。葉在庭認為,這是跨領域教學
參與、意見對小組而言都是很重要
第三個挑戰。尤其,小組在完成成
的。」
果之後,總會有人在意自己做太
專業加強
多、別人做太少;小組裡有些人參 與程度可能百分之百,但有些人也 許才做百分之十或二十,怎麼辦? 葉在庭說:「我們的解決方法是, 讓他們互評,譬如說,從『參與 度』、『查考文獻程度』、『實作 參與程度』、『討論的主動性』等 等,以這幾個指標讓他們互評,我 們再把互評分數做平均,就可算出
短期間要在課堂上教授完整的專業 內容,對跨領域雙教師都是難題, 因此,葉在庭想到⼀一個作法,她 說:「我們要求學生要做共同筆 記,譬如,上關於老人智力發展、 變化、認知功能下降的過程,整組 人就要額外找資料分享給大家;我 們總共分八組,每組大約七~八個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5
人,每節課輪流做共同筆記,並將
兩個專業,來面對未來社會科技或
他們額外找到的相關資料放在雲端
文化發展的各樣需求,這是門啟示
網路平台上。」這個作法,還有個
性的課程。」
非常有智慧的細節,葉在庭說: 「如果我們要上臨心領域的課,就 請資工系同學寫共同筆記,這等於
單領域與跨領域教學比較
強迫他要去熟悉有關臨心的知識;
若要比較單⼀一領域與跨領域教學的
如果是資工系老師上的課,就請臨
異同,葉在庭說:「教自己系上的
心系同學負責寫共同筆記。當他可
學生當然比較輕鬆!我可以請他們
以把別的領域的專業知識寫出來
不懂就查資料,而且很快就能掌握
時,表示他已消化過這些資料,而
他們哪裡不足;但如果是跨領域教
不是單方面接收。放在雲端上,其
學,他們用心的地方,你不見得知
他組同學也可以看得到,這可彌補
道,他們在學習上還缺哪⼀一塊也無
授課時間有限的問題。學生到了大
法完全掌握,因我不是資訊工程
三、大四,不能只依賴老師們課堂
的;梅老師也不是臨心的。但我的
上給的知識,要能主動找相關資
課他都會來聽,這讓我蠻感動,當
料。」
然,他的課我也會去聽。」
葉在庭雖然對同學能主動學習有期
雖然跨領域教學有許多不確定性,
待,但她明白每個人情況不同,不
但葉在庭認為,還是有它有趣的地
見得都能在這門課投注更多時間,
方。她說:「為讓專業理論能讓另
她說:「以前在I(單⼀一領域)的教
⼀一個領域理解,我會用比喻的方
育體制下,能得到的資源有限,但
式,讓資工系同學能聽得懂、覺得
這門課可得到兩個資源,如果現在
有趣;但對臨心系同學當然會覺得
沒找更多相關知識也沒關係,至少
太淺白,但藉此可以激發他們思
修過這門課後,會知道怎麼跟其他
考,如何在小組討論時讓資訊系同
領域的人對話,就會有基本收穫,
學能聽懂,我覺得這滿有趣的。現
當然,若能主動蒐集資料,收穫會
代社會,有許多領域已在做整合,
更大。未來他就要面對不同專業間
知識深或淺都沒關係,能整合出符
的合作,去理解別的專業,再整合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6
合大眾需求的東西,人是最重要
⼀一,但到期末,討論、實作會越來
的。」
越重要。」
在這門課裡,兩位老師除了上對方
至於梅興老師部分,葉在庭也觀察
的課,藉此多瞭解對方領域之外,
到:「他會根據學生的需求作調
也請專家來演講!葉在庭說:「我
整。比如,學生這禮拜需要多⼀一點
們請設計的專家來補足我們設計的
討論,就會把時間多挪⼀一點給他
不足,也請醫院的臨床心理師,來
們。」最後兩週,都是成果發表,
補睡眠醫學的不足。」
但在此之前,還會有四次check的 機會。葉在庭說:「第⼀一次,讓小
課程設計
組先討論他們的主題,再上台報 告,我們就看這主題會不會有執行
跨領域課程該怎麼規劃設計?葉在
上的困難、要不要改?或叮嚀要注
庭說:「這是門三學分的課,前⼀一
意什麼;大概到十二週時,是第二
到八週,由我先講基本的心理領域
次,主題已確定,接下來要怎麼
的課,中間安排演講,後半段則由 梅興老師上雲端科技。而我 這部分,有四週需要實 作,他們要先學會操作、 評估受試者,譬如,玩臨 床心理系常用的魏氏記憶 量表、還有智力測驗,這樣 ⼀一來,他們才能如何評估⼀一 個人的健康或能力狀況?透過 這些實作,同組的人彼此也會更熟 悉。在⼀一堂課裡,我會用2小時講 課、1小時讓他們操作,助教也會 從旁協助。到第六週,才會進入討 論共同筆記以及課堂主題,所以講 授大概佔三分之二,實作佔三分之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7
走,我們會要求每組都要寫書面報
設計食物控制的功能,假設長者有
告;第三次,構想的雛型已經出
糖尿病或高血壓,在選擇食物以
來,會先設定⼀一個虛擬人物,並設
先,只要輸入要吃什麼,手機系統
想這人物需解決哪些問題、需要哪
馬上能幫忙算出熱量,讓使用者判
些配備,把需要找出來,最後拍出
斷吃這食物是否沒問題、以及該注
模擬情境;第四次,到第十七、十
意的點。他們把想法發散出去,但
八週時,作品已成型,小組時間會
發現可行性不大,後來就忍痛割
比較多,我請每組彼此給意見,他
捨,最後單單聚焦在食物,因他們
們已經過共同創作的過程,當別組
有作調查,發現長者對食物滿在意
在設計上遇到困難時,可以很快給
的,尤其中國人很重視食療養生,
些意見。」課程到最後階段,老師
覺得食療比用藥好,那組最後就找
的角色就像主持人,觸發他們多思
到他們可以使力的地方,我覺得還
考、能發酵、產生成果,讓產品的
不錯!」
創意能更突出。
整個課程,還只是在概念上操作, 並未發展出實際成品,因為跨領域
如何進行討論 跨領域的討論⼀一開始就是很發散的 方式,如何幫助學生從發散到收 斂?葉在庭的做法是:「問他們問 題。我覺得創作發想過程,不需叮 囑他們趕快收斂回來,他們的想法 能夠發散出去,其實滿不錯的,如 果碰到瓶頸,自然會慢慢收斂回 來。」葉在庭舉例說:「有⼀一組同 學希望能設計手機app,但他們發 現,若把健保資料、就醫記錄通通 輸入,資料會太大,雲端可能沒辦 法處理。於是,他們想辦法,單純
共學光是醞釀默契,就需⼀一段時 間,因此,葉在庭也跟資工系梅興 老師討論,下學期要不要繼續這樣 的課程?若從課程操作的複雜度來 說,他們覺得不要申請比較好,但 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已走出第⼀一 步,若不繼續進到第二步似乎有點 可惜,畢竟學生已設計出雛型,如 果下階段學生,能根據這些構想, 再把介面設計、儀器設備整合進 來,說不定,下學年的學生就能做 出具體的成品來。
睡眠健康與老人心理之雲端科技整合 8
學生成果
他用了哪些藥,且避免重複或錯誤
讓葉在庭印象深刻的學生作品,除
用藥。等於顧慮到用藥安全,因為
了前面提到的飲食控制app之外。
混和用藥⼀一直是長者滿重要的議
還有⼀一副特別的ICR眼鏡,設計構
題,這構想也讓葉在庭印象深刻。
想是,鏡眶直接嵌入攝錄影,可以 像iPad⼀一樣打卡。也可以有通訊功 能,而眼鏡中間那塊,裝置能偵測 地面是否平坦,為預防長者跌倒。 我覺得這很有創意,只是大家也討 論說,這眼鏡會不會很重?眼鏡⼀一 旦重,就沒人要戴,所以這些都還 需要克服。
給學生的建議 如果想在這門課裡獲得更大收穫, 葉在庭建議同學們,最好先修完基 礎課,再跨進另外⼀一個專業裡。另 外,態度上也要樂意認識不同領域 的同學,就算對方專業背景不⼀一 樣,還是可以溝通,而且願意參與
另外,有組是做智慧藥盒,因長者
討論,如此在這個小組裏,才能夠
用藥多,有時候過了時間忘記吃藥
激發想法,讓小組討論更豐富。
或藥物過期,所以他們設計了⼀一個 小小的,類似機器的東西,把醫生
參與智齡聯盟的感想
處方輸入、再放藥進去,用藥時間
葉在庭也肯定智齡聯盟為老師設計
到,會像鬧鐘⼀一樣提醒長者,而他
滿多教師工作坊,可以讓時間方便
所有的用藥紀錄也會存在裡面。用
的老師有選擇性參加,我覺得滿好
藥狀況甚至可以放到醫療院所的雲
的;像T型人才工作坊我也鼓勵同
端,看診時,其他科醫生也可知道
學參加,參加過的都覺得很棒,因 有些學生沒辦法來修跨 領域的課程,但可以參 加T型人才工作坊來補 足跨領域的學習,我覺 得滿好的!
智齡聯盟 教育部智慧生活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 劉佩玲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 共同主持人 執行長 康仕仲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教學評量 王秀槐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產學合作 邱佳慧 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案助理 葉湘如、劉佳林、陳淑英 聯絡電話:(02)3366-‐3366#55201 .電子信箱:silverstaff@caece.net .郵寄地址: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電輔組610室) .聯絡地址: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88號610室
智齡聯盟網站:http://t-edu.tw
智齡 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