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

Page 1

課程 訪談

設計思考

陳國珍副教授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系系主任

主辦單位:智齡聯盟 指導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臺大智活中心 指導教授:劉佩玲、王秀槐、康仕仲 撰文:陳儀蓁



設計思考 1

藝術設計背景出身的陳國珍,第⼀一次籌辦 輔仁大學老人學程的跨領域課程「設計思 考」。陳國珍認為,設計領域注重創新, 而創新因子其⼀一是科技水平,另⼀一個是產生差異化。現今 物質科技蓬勃發展,科技水準普遍提升,如何滿足後者,讓產品和服 務更能凸顯其立基點和優勢,便是重要關鍵:「而設計,就是⼀一種能 產生差異化的方法。」以蘋果電腦為例,將獨特設計與科技結合之 後,產生新型態和操作模式、甚至進⼀一步影響人際互動方式,激發更 多想像和可能。這次課程吸引來自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透過了解設 計思考,能為其領域和產業提供⼀一個激勵性質的基底,開創新思維和 運作模式。


設計思考 2

可能造成割傷,所以,設計思考結 合了想法和實作,讓更多創意能真 正落實和應用。

新手入門: 邊做、邊問、邊嘗試 參與設計思考課程的學生除了擁有 ⼀一份對老人照謢議題的關心,也來

設計思考: 中國塔式、螺旋式思維 「設計思考」即利用「創意」解決 問題,而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思考 模式。陳國珍將設計思考過程比喻

自相當不同的背景。例如食品營 養、兒童家庭、法律等。這些領域 能對老人照謢議題開發不⼀一樣的產 品和服務,而設計思考能協助學生 們建立跨領域團隊和創意激發。

為中國塔:下盤較大、上盤較小,

這門課程以四個週六全天共36小時

依循不斷收放的原理而達到最高頂

的工作坊型式教學,目前有六位同

點。在思考過程中,⼀一個步驟能刺

學分成兩組進行設計企劃,陳國珍

激許多想法,將之反覆地去蕪存

認為學生們都能以既有生活經驗發

菁、收斂,就能達到最終目的,

掘老人生活問題,而延伸發想的同

「不會有絕對的答案,但有⼀一種相

時,也需要傳達⼀一個課程的重要概

對的好。」

念——反思:「當你設計出東西之

另⼀一方面,設計思考也是種螺旋發

後,真的要問需要或不需要。」

展的思考方式,從問題思考到嘗試

課程有安排學生到雙連安養院參

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夠操作實

訪、並在輔大校園裡與長者接觸、

驗,若只著重思考容易迷失方向,

訪問等更了解目標族群的機會。陳

從模型建立、材質選擇等實驗和嘗

國珍舉例,起初有學生推測老人需

試,才能確實掌握問題要點。例如

要時間感,但透過聊天訪問之後,

產品厚度和材質,如果很薄的材質

有長者表示已經退休,反而不需要


設計思考 3

這樣的思維;而有⼀一組同學設計⼀一

腦力激盪和奔馳法討論預防和解決

個平安符造型的手錶,結合老人生

之道。也許有些報導內容較偏醫學

活需求而發展。例如鑰匙收納、

領域,但產品和服務要如何介入和

GPS定位、隨時量血壓等功能,長

創新,接觸多面向的問題能夠有更

者看到設計模型之後也給予肯定。

完整的發想。

另⼀一組同學設計放大鏡,以捲尺作 為發想,拉長變直會成為放大鏡 桿,打在手上又可以變成手環和時 鐘,甚至附有LED燈協助夜晚照 明,讓長者隨身攜帶。

陳國珍安排同學到雙連安養院參 訪,由該院執行長兼場域專家分享 其服務長者的經驗、老人生活常遇 到的問題。例如,失智症老人容易 走失等。院方對於產品服務的設置

與長者溝通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們

和需求,另外安排同學進行長者訪

努力學臺語、長者也樂於回答問

談,沒有預先設定研究主題,而讓

題,陳國珍覺得這是課程很活潑的

同學在聊天過程中發現可能創新的

部分,她也表示:「除了鼓勵同學

機會點。「順著觀察和訪談發現問

觀察和體會之外,邊做、邊問、邊

題,需求放在前面,東西自然就成

嘗試,才會很真實地切中要點。」

形。」過程中有同學發現,雙連安

她認為,發現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

養院的長者常隨身攜帶⼀一大串鑰

題的能力更重要。

匙,這串鑰匙有點重、也容易被忘 記,同學為此設計⼀一個綜合需求的

從觀察中認識使用者需求 陳國珍將課程內容以「從零開始」 為指導方向,先學習概論、練習思 考,將抽象的設計概念轉化為實務 和成形,了解設計思考的活動和模 式,以及帶來的成效和未來助益。 接著進行案例分析,從報紙等媒體 發掘社會問題和缺失,尤其針對老 人生活部分,進而以小組討論透過


設計思考 4

裝置,不過,當其功能過於多元, 長者反而會退卻而不願意使用。 陳國珍認為:「物質條件和消費者 意願的協調過程非常有趣,年輕同 學能體驗目標對象的感覺和需求, 對產品也才會是很務實的操作。」 設計思考整體課程平均著重討論和 實作,隨著課程進行到預定進度的 三分之二,陳國珍表示每週六全天 的教學時間稍嫌不足,有加課的考 量,也期待同學在這次課程產出的 作品。

達到融合和平衡點。」整體課程著 重最前面發想的步驟,老師群會盡

跨領域教學,因材施教 設計思考課程執行到現在,陳國珍 不斷嘗試、期望找到更好的課程規

量協助之後的實際操作部分,也用 不同於本科系學生的標準來要求學 生表現。

畫。這次課程沒有設計背景的學生

第⼀一次進行跨領域授課,陳國珍謙

參與,她也表示,設計科系學生和

虛地說,自己是戰戰兢兢。這門課

其他領域學生的本質有所不同,前

要在很短時間內將自己的專業教授

者對於風格型態的認識較完整、長

給⼀一群非本科背景的學生,又怕涉

期接受手繪表達能力的訓練,很快

入太多學生可以發揮的空間,期許

能著手製作自己偏好的作品;對於

學生能透過自行觀察激發更多想

非本科系學生,她著重以客觀的問

法。當學生們進入製作模型階段,

卷和訪談等方法,例如了解目標對

老師也鼓勵他們從材質選擇、採買

象需要的顏色、或外觀耐看程度等

和處理等過程中,實際動手做。

等,藉由蒐集數據和資訊,讓學生

「這對將來跨領域組織和服務模式

更全面了解設計需求。陳國珍表

的建立,都是很好的學習過程,也

示:「也許,科學數據和設計可以

可以推及到更廣的面向。」


設計思考 5

對於課堂中的表現,陳國珍和兩位

孩建立周全的照顧,卻鮮少關心老

助教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也有許

人的需要,「孝敬長者是種美德,

多心得和收穫。他們表示,臺灣學

但社會很少為他們設想,以為年紀

生⼀一般說來比較害羞、不敢表達或

大了最好不要動、會受傷,把老人

怕講錯話,而在前期的腦力激盪,

想得太脆弱,但這是錯誤的循環,

學生對於許多想法常常容易礙於現

長者越不活動、不做事,可能退化

實條件,而不會把想法留住,透過

得更快、社會成本將付出更多。」

課堂中不斷的激勵,漸漸灌輸學生 ⼀一個觀念:「不是這個想法不好, 也許與其他想法結合就會有新的方 向。設計沒有侷限、可以很寬 廣。」

陳國珍以北歐社會為例,在北歐生 活的長者是受到許多激勵,有勇氣 去挑戰⼀一些運動、活用四肢,他們 健康老人的比例非常高。因此,發 展老人議題應先從環境設計和看待

陳國珍認為,老人設計是很好、且

老人的觀念改變起,如何提供更適

很新的計畫,但因宣傳時間不夠

合長者的環境設施和服務,甚至延

長,學生還不太了解這門全新的課

伸到價值觀的轉變,延緩老化,整

程,前來參與選課的人數比較少,

個社會就會更健康。

其實很值得繼續推廣,也希望計畫 能長久進行下去。

現在的設計, 是為了明天的我們而做 陳國珍本身對老人設計十分感興 趣,並認為加入「教育部智慧生活 人才培育老人福祉整合創新跨校教 學聯盟」(簡稱:智齡聯盟)對研 究很有幫助,也有機會認識更多 人。「我覺得臺灣對老人議題的探 討太少了,」她認為現今社會為嬰


設計思考 6

「現在的社會鼓勵競爭、努力向

服務,不是為了什麼而去做,而是

上、追求成功,但追求成功之餘,

能夠預期到需求才去做。」

到底什麼樣的成功才叫成功?家庭 常會被忽視,這才是更大的社會問 題。」「我們現在的設計,是為了 明天的我們而做的。」陳國珍認 為,開始照謢老人和關心老人議 題,許多價值才會被建立,而她也 正努力透過智齡聯盟計畫和課程, 將概念落實為社會教育。 陳國珍鼓勵不同科系同學能跨領域 學習進入設計之門,學習從設計師 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就像是在暗室裡的操作,摸 到什麼、感覺到什麼,慢慢就會亮 出來、然後成形。」而她更強調設 計的實用價值:「發展⼀一個產品或

而對於設計思考的概念,陳國珍以 ⼀一句話來形容:「設計思考在訓練 和培養每⼀一個人都可以設計師的角 度去做有利於社 會 的 善 念 設 計。」也期許更 多人能加入老人 設計的推廣行 列。


Note


Note



智齡聯盟 教育部智慧生活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 劉佩玲 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 共同主持人 王秀槐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康仕仲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專案助理 葉湘如、彭靖文、陳淑英 聯絡電話:(02)3366-­‐3366#55201 .電子信箱:silverstaff@caece.net .郵寄地址: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電輔組610室) .聯絡地址: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88號610室

智齡聯盟網站:http://t-edu.tw

智齡 聯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