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Page 1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

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課程 訪談

蔡篤堅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醫學人文科

主辦單位:智齡聯盟 指導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臺大智活中心 指導教授:劉佩玲、王秀槐、康仕仲 撰文:王品涵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1

智齡 聯盟特色課程「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授課老師,是計畫核心人 物之⼀一的蔡篤堅老師。滿頭白髮的蔡篤堅,臉龐卻意外的年輕,頗有 武俠小說中「鶴髮童顏」的武林耆宿之感。事實上,蔡篤堅給予同學 們的建議,也每每有打通任督二脈的關鍵性作用。他的專業橫跨醫學 與人文領域,其創新教育的概念,更讓人有種集合畢生所學後,經融 會貫通而創出獨門絕招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原因,令蔡篤堅走向醫學 的道路?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並未按照⼀一般醫學生的道路前進, 而是另闢蹊徑,進而獨創門派?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2

誤打誤撞,闖入杏林 「會唸醫,還是因為大學填志願 時,父母要求的。」聊起為何踏上 醫學的道路時,蔡篤堅給了這樣意 料之中也意料之外的回答。意料之 中,因為即便是在今日,依父母之 命而選擇科系的情況依舊時常可 見;意料之外,則是對於武藝精湛 的丐幫武林大老居然也有不願習武 的過去感到訝異。蔡篤堅說,當時 因為受到大園空難的影響,認為醫 生比較是後勤人員,而他想做⼀一些 對社會有直接貢獻的事情,例如把 機械設計的更精良。因此,本來想 選讀的學科其實是工程類。但在父 母的壓力之下,最後還是選填了醫 學系。「但後來覺得,當作認識社 會 的 ⼀一 個 媒 介 , 醫 學 也 未 嘗 不 可。」蔡篤堅補充道。

「認識社會」這樣的說法,聽起來 哲學意味相當濃厚。「沒錯。」蔡 篤堅說,「我現在覺得,醫學其實 不是服務業,它沒有服務到什麼,

它應該是教育業,教病人怎麼對待 自己的身體。」蔡篤堅舉了泰國醫 療業作為例子。他說,泰國的醫生

花在教育上的時間,比花在治病上 的時間要多。透過社區營造,泰國 打造出⼀一個相當健全、且不用太多 醫師就能運作的醫療體系;而透過 泰皇在泰國人心中的權威,泰國醫 療界令許多疾病,如精神病、痲瘋 病等,得以去污名化。此⼀一互助體 系的成功,甚至為其國內政爭提供 了⼀一個新的思考平台。「這個情況 其實和臺灣在戒嚴時期所遭遇到的 情況很類似。」蔡篤堅說。在戒嚴 早期,許多建設基本上是停滯的, 但臺灣醫療界依舊進行了根除瘧疾 與推動節育等等的計畫,在政治力 量以外,以民間的公共力量讓社會 持續運行與進步。這就是以醫學認 識社會的方式,蔡篤堅說。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3

深思熟慮,走入山林 以醫學認識社會後,要怎麼以醫學 回應社會,是蔡篤堅面臨的下⼀一個 問題。「回國之初,是有人問我要 不要進衛生署工作。」蔡篤堅回憶 道。面對這樣⼀一個許多人求之不得 的機會,蔡篤堅卻毅然決然的拒絕 了。「我想,如果我⼀一回國,就這 樣進入衛生署去當高官,那和我之 前質疑的人有什麼不同呢?」本著 青年的熱血,蔡篤堅決定投身部 落,以醫學作為方法,親近與了解 臺灣這塊土地,以及其上的居民。 「但我現在是國家科學顧問。人生 的際遇真的很難說」回首前程,蔡 篤堅不無感慨。透過走入部落,蔡 篤堅建立了⼀一套地區互助體系。這 套體系,在九二⼀一大地震與SARS 兩項震驚全國的災難時,適時地派

上了用場。而也正是這些貢獻,讓 蔡篤堅從山林走入了殿堂。 部落的經驗,讓蔡篤堅學習到無法 從西方觀點中獲取的在地知識,即 是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人與人之間 的互動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建立並 維持的。透過這樣的知識,蔡篤堅 於是能設計出最符合本地需求的互 助體系,即透過醫療體系進行口述 歷史,再藉由口述歷史形塑出共同 的地方意識。藉由此⼀一循環所產生 的社區共識與互助行為,便是在災 難來臨或離去之後,使倖存者得以 繼續生活的⼀一個動力。而地方意識 更會進⼀一步地凝聚為公共意見與社 會共識,地方共同體由是得以建 立。這樣的模式,即是蔡篤堅先前 所提到的,在政府的力量以外,其 他推動社會的民間力量。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4

醫學與人文的結合,竟然可以做到 這樣的地步,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然而,這樣的結論,卻並非是憑空 得來。八八風災這個慘痛的經驗, 讓蔡篤堅認知到,若缺乏系統性的 規劃,僅憑著零散的努力,無論是 社區營造又或是急難救助,幾乎難 有所成。也因此,蔡篤堅決定回到 部落、引入新的溝通科技,藉由打 造⼀一個完整的體系,提出新的社區 營造模式。這,就是金岳部落系列 計畫的開端。

同的觀點則得自於不同的知識養 成。金岳部落計畫並非是要將他個 人的思考模式強加給每個學生,或 要求學生們去關懷他所關懷的議 題,而是希望透過這樣的互動與討 論,讓同學理解到有更多看待世界 與議題的方式,進而去思索什麼樣 的東西,才是當代年輕人所必須回

山林杏壇,合而為一 金岳部落系列計畫是⼀一個相當獨特 有趣的計畫,它的參與者不限於當 地人,更引入了「教育」這個視 角。學生作為社區營造的⼀一環,並 不是什麼獨特的舉措──如臺大城 鄉所與寶藏巖聚落,即是相當知名 的例子。然而,與臺大城鄉所不同 的是,金岳部落計畫引入的學生, 其來源更為分散。他們的科系從醫 學、工學到人社學院,不⼀一而足。 為什麼要把這麼多不同背景的學生 湊在⼀一起?背後是有什麼樣的考量 嗎? 「異質性才是最重要的。」蔡篤堅 沉吟了⼀一下,然後說。他認為,思 考的火花來自於不同的觀點,而不

應的課題。「在東方,解放的力量 比傳承的力量,要來的可貴。」蔡 篤堅說。儘管這樣的方式相當可能 造成討論無法聚焦,然而卻也是讓 同學去思考如何在短時間內尋求出 眾人共識的機會。「這才是教育的 目的,不是嗎?給他們釣竿,而不 是給他們魚。加上這些同學其實都 已經是高年級或研究所同學,因 此,他們對於健康、對科技,以及 對部落都有初步的概念。這部份,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5

是讓部落的文化,成為眾人對話的 基礎,學習如何拋棄自己學科與專 業訓練的本位主義。……部落提供 了⼀一個讓點子滋生的土壤,老師們 給予⼀一些導引,讓學生感受到這些 知識背後的脈絡。那之後如果他們 能夠去寫論文或者去設計,那這個 種子就是結果了。如果不是往這個 方向,那也沒關係,至少同學們有 體會過用不同的觀點來觀看世界的 方式。」

此刻,鏡片的反光,讓他看起來不 再像是武林耆宿,而是更像是暢銷 奇幻小說《哈利波特》裡面那個表 面上沒個正經,實際上⼀一行⼀一言都 富有教育意義的頑童巫師鄧不利

多。而金岳部落,正是實踐他教育 理想的霍格華茲。 以魔法世界來說,J˙K˙羅琳可說是 有計劃地帶領讀者在七冊中循序漸 進地體驗整個世界;對於帶領學生 探索金岳部落,蔡篤堅是否有類似 的規劃?「事實上是有的。」蔡篤 堅說。「這學期的課程,應該比較 算是進階的部份。過了單純認識的 階段,應該要對部落更為熟悉、更 能進入部落的內核掌握部落的需 求。」而這樣的進階課程,其理想 是老學員可以帶領新學員,快速地 進入整體狀況。藉由「任務導向」 的設計模式,希望學員在山下就能 將方案設計好,到部落時就可以運 作,這樣的狀況是最為理想的。 然而,儘管概念有如魔法學校,卻 不代表「霍格華茲」的運作,就會 ⼀一帆風順。在金岳部落的教學,可 曾碰到什麼困難?蔡篤堅哈哈的笑 了兩聲,又嘆了口氣:「應該是第 二次的部落教學吧,我想不只是 我,應該在場的老師都有同樣的感 覺。」什麼感覺呢?「太發散 了。」蔡篤堅說。「跨領域工作坊 是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夠帶出自己領 域的專業與專長,幫助其他同學走 出自己科系的本位主義,但這並不 意味著在設計發想可以沒有焦 點。」講到這邊,蔡篤堅鏡片後面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6

的眼睛突然帶上了笑意。「但這也 不是說完全不好。沒有挫折反而很 奇怪,而從挫折與錯誤中,我們可 以學到更多的東西。比如說部落從 這次經驗裡面,就發現他們可以有 不同的想像。他們可以更主動的去 形塑自己想要的樣子。因為部落有 ⼀一個比較年輕的發展協會,我想這 個經驗,不僅是對科技的運用,包 括對日後部落的走向、永續發展的 範圍等等,也是相當有幫助的。我 覺得很值得作後續的評估,也可以 再帶同學繼續做後續的觀察。」蔡 篤堅緩緩的講出他的思考。他認 為,未來是個知識爆炸的年代,知 識的取得不再困難,困難的反倒是 與人的互動與思考。而這樣的⼀一個 計畫,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 足。

立足山林,放眼世界 儘管本學期課程剛開始時進行的不 甚如意,但蔡篤堅對於成果卻並非 不滿意。「其實我覺得在這麼短的 時間內,同學們後來所呈現出來的 東西,非常有創意。這也讓我開始 思考,我們的教育制度是不是扼殺 了很多創造力。」蔡篤堅繼續說道 「也讓我開始覺得,老師不只是需 要成長,他的成長某種程度上也是

依靠著學生的發展。透過學生的創 意,讓老師得到更多的啟發、獲得 更多的共識。這是和傳統的學校文 化並不相同。」也就是說,老師們 的創意,被學生所激發;而學生們 的創意,則根源於當地的文化。 「這會是⼀一個新的學習模式,邊做 邊學的模式。」秉持著⼀一貫大氣的 世界性思考,蔡篤堅將話題拉昇到 ⼀一個非常高的層次。「這個模式, 我認為日後可以推展到第三世界國 家,用這個方式,很快地獲取最新 的概念。當然中間還需要很多理論 化的過程才能夠順利的推展,也是 ⼀一個困難的工作,但這更是⼀一個值 得推廣的方向。我相信這絕對比關


挑戰僵化的教育制度~在地老化行動研究新嘗試 7

在象牙塔裡埋頭唸書要來的有效 率。當然過程中可能──不,應該 是必然──會遇到⼀一些挫折,但是 那些挫折,到頭來也會是⼀一部分的 助力。」習於正面思考的蔡篤堅 說。 辦過活動的人就知道,要成就⼀一個 團隊,其間的辛苦簡直無法計算。 蔡 篤 堅 是 如 何 克 服 這 ⼀一 點 的 呢 ? 「其實臺大Insight團隊幫了我非常 大的忙。沒有他們堅實的行政支 援,以及扮演的溝通管道,任何人 都無法完成這件事。」蔡篤堅謙虛 的說道。「儘管我和中華大學的老 師早就認識,但若沒有insight團隊 擔任資訊整合與溝通的輔助角色, 我想我們應該也不會有這樣的團隊 合作。」蔡篤堅說,其實他很驚 訝,沒有料想到這個團隊將計畫視 若珍寶。「我想,這也是跨領域計 畫的收穫吧。我們不僅培養 了學員,其實也培養了⼀一批 中堅的工作人員。」蔡篤堅 臉上的笑容,顯示他對計畫 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很是 欣喜。「我想,這個模式也 可以⼀一併推廣到其他國家, 特別是第三世界的國家。重 點就是醫療、科技、人才與 想像的結合。」但是蔡篤堅 並不以此為終極目標。他所

念茲在茲的,其實是更大的圖像, 是人類對個體精神的自我深化。社 區營造與醫療科技僅是⼀一個手段, 其目的是為了引導學員察覺到不同 於學科規範的思考模式。而透過不 同的思考模式,蔡篤堅期望學員們 能夠從中察覺到觀看世界的不同方 式、學習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社 會,最終再藉由自我的理解去影響 社會中的其他人,進而達到理念與 觀點的多元化,避免狹隘的本位主 義阻塞了未來的無限可能──儘管 起點是小島上的山林,然而蔡篤堅 的眼界卻是面向世界。 這,恐怕是當年那個遵循父母之 命,在志願卡上劃記了醫學院的男 孩,所始料未及的發展吧?跨領域 人 才 工 作 坊 作 為 ⼀一 個 更 「 非 體 制 性」的制度,日後是否會帶給社會 更多驚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智齡聯盟 教育部智慧生活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 劉佩玲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 共同主持人 王秀槐 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康仕仲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專案助理 葉湘如、彭靖文、陳淑英 聯絡電話:(02)3366-­‐3366#55201 .電子信箱:silverstaff@caece.net .郵寄地址: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電輔組610室) .聯絡地址: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88號610室

智齡聯盟網站:http://t-edu.tw

智齡 聯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