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rt Aging Alliance
目錄 引言 部落新體驗 2
部落巡禮 金岳部落,話說從頭 5
檢視既有成果 新闢山路或沿路而行? 13
目標任務 為部落打造美好未來 17
尋找創意焦點 訪談實況紀實 21 學生成果 成果分享與講評 28
我有話要說 學生心得 35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引言 – 部落新體驗 整理/陳淑英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需要跨領域的力量來解決各層面議題。「智齡 聯盟」便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產生,以臺灣大學智活中心老人研究學群為中 心,結合其他夥伴學校與機構,共同承接教育部培養跨領域人才的使命, 彌補高等教育注重專才教育的不足,為迎接高齡化社會盡⼀一份心力。 人才培育計畫首創「T型人才工作坊」,以新型教學方法授課。結合多面 向「設計思考」和「觀察體驗」兩方面的專業講師共同規劃課程,以雙領 域齊下的授課方式,整合既有之設計、教育、照護及工程領域等專業,連 結融入各夥伴學校內部教學架構,讓各校學生皆有修習之機會。並在主題 上統整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與實際場域待改進的問題,讓學生可深入議 題,透過高度互動的學習歷程,深入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再結合其專業和 觀察,探索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可能性,並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法。
2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工作坊主題十分多樣,主要對象為非設計系學生。希望透過學生團隊的建 立、課堂活動的經營、團體討論等操作方式,在過程中訓練其熟悉非原本 專業的思考模式及溝通方法,進⼀一步培養跨領域人才。 這次部落T型人才工作坊,乃以臺北醫學大學「在地老化研究」課程為基 礎,結合中華大學電機所的專業,試圖以口述歷史與田野調查方式找出滿 足部落在地老化的服務設計與科技需求、以及重建部落文化的確切方案。 因此,投入部落課程的教師群,除了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蔡篤堅教授外, 還包括交大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呂欣宜副教授、中華大學電機系許騰 仁助理教授、交大建築研究所侯君昊教授、還有遠從對岸來的北京大學腫 瘤醫院李潔醫師,與金岳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營造員陳芃伶,合力為這 次T型人才工作坊打造豐富的學習經驗與成果。
3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部落生活進階班
教 師 群
蔡篤堅 教授
許騰仁 助理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人文研究所
中華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侯君昊 助理教授
李潔 醫師
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消化科 4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部落巡禮
金岳部落,話說從頭 撰稿/陳淑英、林祖祺
2011年8月10日,台新金控林克孝總經理墜崖身故的消息震驚社會,各大 媒體無不強力放送。⼀一個正值盛年殞故的金融人才,倒栽於他所鍾愛的那 片山林,令人不勝唏噓。民眾無不好奇,是哪座山、哪個部落讓林克孝深 深著迷?事件背後,再度把塵封已久「沙韻之鐘」的故事重新搬出來,這 個單純的少女失足落水事件,曾被渲染成愛國事件、又被電影包裝成愛情 故事,在日據時代曾在媒體喧嚷⼀一時。 金岳部落火紅事件不僅如此,這個遠在世俗外的泰雅部落似乎不甘寂靜, 部落裡的林慶台牧師因飾演《賽德克.巴萊》裡的抗日英雄莫那魯道而成 為家喻戶曉的明星。而金岳子弟執導拍攝的《不⼀一樣的月光》電影再次把 金岳沙韻之鐘的故事與風貌呈現在大眾面前。讓這個南澳最小、住民才兩 三百人的金岳部落,⼀一再再成為傳奇焦點。 5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金岳部落的過去~認識歷史 金岳部落究竟是怎樣的地方? 它正式地名是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坐落於大南澳北溪右岸與鹿皮溪匯聚 西北方約⼀一公里處,環山面海,景色秀麗。部落建築沿坡砌成,放眼望 去,多半是⼀一兩層樓高的建築,而矗立於哥德式尖塔頂端的十字架,是部 落精神中心。 「金岳部落」是國民政府起的名,但居民至今仍習慣稱自己的部落為「流 興部落」;部落所在地仍沿用「鹿皮」這舊稱,但在行政標示上,它已被 改為「金岳村」。 地名的更易,昭示了時代變遷的軌跡。原來,金岳村居民是由老武塔以及 流興兩部落族人遷入組成。日據時代,由於瘧疾傳染以及謀生所需,老武 塔部落居民遷居山下,部分居民輾轉遷到鹿皮,而鹿皮在地部落名為「流 興」,但因新部落附近山區產礦,政府便將之更名為「金岳部落」。 ⼀一樣是泰雅族,但金岳部落有別於其他泰雅部落的特色在於房屋形式和西 部泰雅族不盡相同。由於宜蘭冬天頻受東北季風吹襲,夏季又有颱風,便 採取半穴式建築,將房子下挖⼀一米二至兩米深,約兩階至六階階梯高度, 6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加上屋頂空間有三米 高。屋外看似矮小,但屋內空間十足。為了穩固地基,柱礎墊以石塊,並 利用石頭緊密堆積內牆角落,阻擋泥土與雨水侵蝕。由於鄰溪產石板緣 故,所以也和排灣、魯凱和布農族⼀一樣,採用石板作為房屋建材,整體具 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由於宜蘭多雨,茅草屋頂不堪長期受雨水侵刷,以致日漸枵薄,後來部落 因種香菇改善收入之後,紛紛改以水泥磚瓦來築屋,屋子雖然堅固,卻少 了冬暖夏涼的舒適感,相較之下,老⼀一輩部落居民,還是想念住傳統屋的 日子。金岳社區發展協會為了讓下⼀一代子孫認識先祖的傳統屋舍,便在社 區入口處蓋傳統屋,也顯出保存傳統文化的努力。
莎韻之鐘~披上傳奇色彩的單純事件 ⼀一位名叫莎韻的少女落水事件,是金岳部落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它發生在 流興舊部落。中日戰爭爆發後,由於日軍兵源不足,便開始徵召各地的日 本青年從軍,當時被日本統治的臺灣,有相當多擔任警察的日籍青年也被 徵召到中國戰場上。當時在南澳蕃童教育所從事日文教育的警手田北正 記,接到徵召令後立即離職準備下山前往戰場,十七歲的泰雅少女莎韻與 另外10人協助日本老師搬運行李下山,但由於颱風來襲,溪水暴漲,莎韻
7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在橫渡武塔南溪時,不幸於便橋上失足落水失蹤,至今遺體仍未尋獲。當 時的報紙僅以單純的少女失足落水事件刊登此消息。 而後,金岳部落歌舞團受邀前往台北公會堂演出,深得當時的臺灣總督長 谷川清讚賞,席間,有人向總督提起這部落的少女莎韻為了向日本教師送 行而犧牲,日本總督大受感動,決定表揚莎韻⼀一番,於是將她的事件渲染 成具有愛國精神的事蹟,並以此作為皇民化教育的宣導教材,同年頒贈了 ⼀一座刻有「愛國少女莎韻之鐘」的銅鐘給部落,「莎韻之鐘」的故事便流 傳開來。隨後出現了⼀一連串紀念活動,甚至譜出《莎韻之鐘》日本歌曲 (後翻唱為《月光小夜曲》)以及電影等等,莎韻⼀一開始被形塑成愛國少 女,故事版本到了電影導演手中,被改編成與日籍老師的師生戀故事。日 本人利用莎韻宣傳皇民化運動以及號召臺灣人從軍,臺灣原住民因而組成 高砂義勇軍。至今,人們依舊偶然地從⼀一本書、⼀一首歌、⼀一部電影,聽聞 著莎韻的故事。 當時的莎韻之鐘已佚失,流傳在世人印象中的莎韻,可能是愛國情操或愛 情傳說,但對於莎韻的族人而言,這段故事是他們真實不過的歷史,但記 念的並非莎韻少女,而是與這口鐘連結的生活記憶與情感。在金岳部落傳 8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統屋旁佇立⼀一座由莎韻家族及族 人共同建造的「莎韻之鐘」,部 落也成立「莎韻文化故事館」, 訴說著在地歷史、在地的故事。
金岳部落的現在~發展推手 不管是傳統屋、莎韻鐘以及《莎 韻之鐘》的故事,都是金岳社區 發展協會努力營造的成果。協會 藉由宣傳莎韻的故事,達成宣傳 部落的目的。 金岳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84 年,由當時的村長草創而成。到 了民國94年,開始積極推行社區 營造工作,舉辦重回舊部落活 動、部落重建,至民國98年重現了舊部落的面貌以及文化,藉由訪問耆老 記錄下來的部落故事和繪製的部落地圖,使得金岳部落社區發展的歷史脈 絡有了根基。 重返舊部落的行動,如今已成為部落每年度最重要的文化活動,族人們回 到舊部落、探訪遺址、以及重現祭祀祖靈的儀式,凝聚了共同的族群記 憶,也連結了舊部落與新社區間的文化脈絡。 到了民國99年,在原民會支持下,金岳部落終於能聘任全職社區工作者來 進行社區營造,更多部落青年留下來從事耆老訪談、母語教學、傳統手工 藝等文化傳承活動,讓族人藉由實際參與,更加了解以及認同部落。 除了金岳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的社區營造以及文化推廣,部落居民也用自己 的方式讓國人認識金岳部落。同樣是金岳居民的陳潔瑤導演藉由拍攝《不
9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一樣的月光》這部電影,讓更多 人看見莎韻的故事、金岳部落的 美以及泰雅族人的情。 在金岳部落每逢重要活動或辦喜 事,必定舉辦殺豬活動,殺豬是 他們相當慎重的慶典儀式,殺豬 之後會將全豬各部位分給左鄰右 舍,所以怎麼切、怎麼分都不能 馬虎,還需有周到的圓融智慧, 這其中也蘊含著泰雅文化的分享 精神。
機會在哪裡? 金岳部落的社區營造範圍除了保留重要的文化資產,也積極展開生態資 源調查。部落附近有座金岳瀑布是溯溪的絕佳地點,每逢假日,戲水遊 客與溯溪團讓安靜的溪谷格外熱鬧,但瀑布吸引來的人潮對當地並未挹 注任何商機,反倒人煙散去後留下的垃圾讓族人疲於清理。 除了金岳瀑布,在金岳社區範圍內還有⼀一處經政府檢測為優良泉質的碧 猴溫泉,目前還是野溪溫泉形態,政府已開始規劃開發這地的溫泉帶。 但在經濟與環境保護雙邊衡量下,該開發到哪種程度,尚無定論。原以 為金岳部落是低開發的山坡地,地質應當穩固無虞,豈料蘇拉颱風重創 南澳山區,土石流⼀一路奔騰決斷了金岳部落的聯外道路,滾滾泥流沿著 社區馬路衝入住戶家裡,讓金岳部落頓時成為孤島。因此,商機與環保 如何兼得?未來的規劃還很漫長。 除了天然資源,部落主要產業是種植小米與香菇。小米酒、小米醃肉都 是別具特色的泰雅美食;而椴木香菇是金岳部落重要的經濟作物,部落 裡家境殷實的人家,多從種植上等椴木香菇受益。因此如何結合當地食 10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材發展泰雅美食,也是部落社區媽媽 們不斷嘗試的方向,為此,社區發展 協會特地規劃泰雅美食廚房,除了提 供切磋廚藝、上課之外,也包辦外鄉 遊客的伙食,讓平地住民有機會飽啖 ⼀一頓泰雅風味餐。 金岳社區發展協會期望未來能結合產 業、建築、生態、手工藝、部落景觀 與歷史人文等,發展深度旅遊。除了 舊部落的地景外,希望能夠以「文 化」為核心,串聯「生產」與「生 態」,推動部落文化觀光發展,促進 部落經濟,提供原鄉部落居民就業機會。
群山間的原鄉部落~老人需要如何照護? 金岳部落總人口雖登記為600口,但實際住民約200~300人左右,其中大 部份是老人與小孩。 部落裡只有⼀一間小診所,每週醫生固定來註診兩天,其餘時間,都需搭車 到南澳村上就醫,部落住宅位於坡地,對於腿骨痠疼的老人家,外出串門 子就是趟艱辛的過程,許多老人家索性不出門,天天坐在家門口,望山、 望雲、望訪客。又因年輕人到外地工作,照顧孫子的責任便落在二老身 上。部落裡經濟較弱勢的老人家只能有⼀一搭沒⼀一搭地開伙,孫子也就有⼀一 餐沒⼀一餐地過。部落青年多半靠打零工維生,生計來源不穩,連帶家庭關 係也不健全。 小小的金岳部落貧富懸殊差異極大,生活優渥的人家,能讓孩子受高等教 育、在山上也能享受網路資源,出入有汽車代步。整個部落幾乎是親屬、 同袍關係,彼此認識,互動卻不熱絡,但因著社區發展協會的成立與推動 11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各樣活動,關係才漸漸凝聚起來。但如何讓部落力量更凝聚、讓老人、小 孩可以過得更無憂無慮,還有很多規劃與做法需要提出、嘗試與修正。
挑戰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蔡篤堅教授長年以金岳部落為在地老化的生活實體實 驗室,他率領醫科背景與科技背景的大學生們上山作觀察、提出想法,讓 金岳社區發展協會能從外地人的想法中,碰撞出讓部落未來更美好的火 花!
12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檢視既有成果
新闢山路或沿路 而行? 撰稿/王品涵
由 於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學生上學期已進入金岳部 落,從醫學領域出發,企圖為部落長者尋找讓生活更便利安全的輔具點 子、並設法改善遠距就醫的不便問題。他們分組訪談了部落長者,實地了 解長者的需求後,得到⼀一些創意點子,這些點子設想是否周到?可以再延 伸運用、還是重新出發?在進行「發現需要」的任務之前,蔡篤堅教授先 請同學們報告上學期成果,再請在場的中華大學電機所同學與交通大學客 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呂欣宜副教授給予建議,藉此讓同學吸收有關人類 學與社區營造基本觀念。蔡篤堅也補充,同學們必須先了解老人家們的 「生命邏輯」,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需求的產品。。
第一組:安心住居 第⼀一組同學在參訪中,首先注意到老人意外事故的發生。同學舉出衛生署 的統計數據,指出跌倒是臺灣老人在家中最容易發生的意外事故。除了⼀一 般的意外跌倒之外,尚有因骨質疏鬆、失智症、關節炎等症狀,而容易跌 倒的族群。儘管如此,目前社會上,除了在特別潮濕的區塊(如浴室)有 特別設計防滑磁磚與扶手等協助工具外,其他生活區域都缺乏針對此問題 的產品。 有鑑於此,第⼀一組同學觀察了對燈光、家庭擺設與地板設計,提出易使老 人跌倒的元素,並以此作為設計方向,藉紅外線科技營造出老年人可以安 心居住的環境。整體來說,第⼀一組將心力放置在紅外線感應器的各式運用 13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上,提出許多應該裝設紅外線感應器 的區域,方便老人夜間出入。由於老 人家多早睡淺眠,熄燈時間較早,但 睡眠過程中卻也常有起身至洗手間的 習慣,是以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睡眠與 方便行走間取得平衡,就成了⼀一大課 題。 同時,紅外線裝置除了可控制照明 外,也可加上其他配戴式感測器(如 在手錶上加裝感應器),即時偵測身 體情況與是否有意外發生,並在意外 發生時,通知預設對象,如醫院或鄰 居等,以儘速安排相關醫療處理。這 些裝置除了監測生理機能外,同時也可以擔負起提醒老人家照護自己身體 的角色,例如以聲響提醒今日運動量不足、尚未服藥等,可說是全方位的 照護儀器。 對於第⼀一組的觀察,老師們則認為對紅外線感應器的應用概念相當不錯。 此外,第⼀一組透過與長者的訪談,也深入探索了「參與式設計」的可能 性,使得其設計不僅著眼⼀一端,同時顧及了多重使用的可能,是以,此產 品不僅在概念上極為出色,在實際的執行方面,也具有相當的潛力。 然而,講評老師也提出,在提案的細節部份,例如與醫院連線或與鄰居連 線,部落方面的人力是否足夠?有人類學背景的呂欣宜副教授也提到,此 ⼀一設計概念實際上是將老人與環境對立起來,將環境視為危險的,而將老 人視為會受到危險環境危害,才需要科技的幫助來克服危險環境。但此⼀一 概念是否能與部落傳統生活相契合?部落生活中,環境真有那麼危險嗎? 戶外其實是老人居家的⼀一部分。紅外線感測器對此能作些什麼?這些都是 之後需要進⼀一步討論與考慮的問題。此外,老師認為在這次的參訪中,其
14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實可以看到部落資料很多都是透過智慧科技呈現的,期待同學之後能將健 康測量以這樣的概念融入,創造更實用的居家照護系統。
第二組:智慧社區 第二組同學在報告時,不同於第⼀一組同學是由「老人」這個普遍性的概念 入手,而是以「部落」作為切入點。他們認為,部落最大的問題,主要是 青壯人口外流,導致獨居老人眾多而缺乏照護,同時,居住於外地的親 人,也因無法即刻得知長輩的身體狀況,而苦惱不已。而獨居長者除了身 體之外,更大的擔憂其實是來自於社區安全的問題。 部落的第二個問題,則是隔代教養眾多,在資訊爆炸的現代,長者們⼀一方 面要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一方面要顧及孩童的教育,可說既勞心又勞 力。在兩天的見習中,同學們看到了這些面相,遂在mycasa的基礎上,提 出進⼀一步的身心照護
與教育訓練方案。 具體來說,第二組同學提出了涵蓋「自我 教育」與「分析管理」,以電腦為中心, 監視器為輔助,使遠方的照護者與家人可 以即時得知長者的生理狀況與住家的安全 狀態的系統。此系統若偵測到異狀,就可 以提醒長者記得前往就醫,或由保全出動 查看。同時,由於電腦可傳遞大量的資 訊,也可透過定時舉辦社區互助會等活 動,學習新知之餘,更可利用如mycasa 這個系統,定時進行自我健康檢測。當 長者們習慣這些系統之後,可能就不需 要大量的專業人員介入。同時,這也可 以作為社區營造的⼀一環,使得個人與社 區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其終極目標,
15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並非止於健康照護,而是 納入整體社區營造,與社 區發展協會、醫院與教會 等 合 作 , 成 為 其 中 的 ⼀一 環。 對於第二組同學的切入 點,講評老師們都表示相 當讚許。認為他們的設 計,是從將自己視為當地 人開始,從當地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運用在地的語言去講述設計理念,而 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工作。第二組同學不僅注意到健康照護,同時也注意 到自身介入時所應採取的立場──並非成為部落的決策者,而應該僅是擔任 溝通橋樑的角色,此點相當值得鼓勵。 除了了解自身立場外,第二組同學的設計內容,也巧妙地與現有的mycasa 系統相結合,在健康照護的需求之外,提出了可同時營造出社區整體性的 計畫。這樣的切入角度相當值得加以發展與注意。
結語:展望未來 本次工作坊到此,其實才進行到⼀一半,但無論哪⼀一組,都具備了細膩的觀 察與務實的發想,也讓人倍加期待跨領域團隊經更進⼀一步的學習後,日後 所能激發出的設計能量!
16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目標任務
為部落打造美好未來 撰稿/王品涵
工 作 坊⼀一開始,蔡篤堅首先幽默的表 示:「各位同學,你們不是實驗用的白 老鼠,因為科學家都會設定好白老鼠的 死亡方式,但我們今天沒有這個東西。 你 們 比 白 老 鼠 還 要 哀 傷 ⼀一 點 噢 。 」 接 著,蔡篤堅請同學先講述⼀一下在前⼀一堂 課的心得,以及本次工作坊希望達成的目標。同學們多認為,繼續參與營 隊,是希望能夠再接續、深化上⼀一次的討論,以能真正實行計畫、幫到部 落為目標。這次進階班除了學員之外,還有幾位嘉賓,分別是由北京大學 醫院前來的李潔醫師,與交大建築研究所的侯君昊教授。這不⼀一樣的陣 容,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著實令人期待!
要往何處去?部落的未來規劃 剛開始,蔡篤堅請同學們分享上次工作坊結束後的心得,以及對此次工作 坊的期望。中華大學的同學表示,希望這次能夠繼續深化上次的討論、帶 給部落更有建設性的討論成果。臺北醫學大學的同學,則希望能汲取上次 工作坊結束時,教授們給的建議,在本次工作坊中予以改進。對於同學的 心得分享,蔡篤堅表示,這些想法都與金岳部落的未來規劃有關。遂藉此 機會,與同學分享往後金岳部落的未來規劃。 金岳部落擁有「莎韻之鐘」的故事與好山好水,期望未來能深化觀光產業 的經營,以便發展深度旅遊。由於金岳部落是台北醫學大學長期耕耘的在 地老化生活實體實驗室,中興保全透過北醫與社區發展協會引薦,為十位 老人設置老人遠距照護系統。蔡篤堅期許未來,本地將成為專業的老人照 17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護示範據點,成為結合老人照護與智慧 生活的雙重平台。
我們可以做什麼? 蔡篤堅指出,同學們在上次課程結尾所 提出的報告,都是相當好的觀察。是 以,本次工作坊的重點,即在將上次所 觀察與預想到的小系統,與整體智慧生 活、老人照護環境的大系統配合起來, 作⼀一統整與運用。蔡篤堅表示,老人照 護在過往是勞力密集的產業,本次工作 坊,即意在扭轉此⼀一面向,而將之改造 為社區互助,乃至於成為內需產業的⼀一 環。「除了國家由上而下的醫療體系 外 , 我 們 還 有 ⼀一 個 由 下 而 上 的 社 區 營 造。」透過家庭、社區與醫療體系的結 合,形成⼀一個能讓老者有尊嚴、能安心 的在地老化理想社區。蔡篤堅舉丹麥為 例,該國希望長者在過世前兩星期都還 能享有某種程度的社交生活,而這也是 本次計畫所預定努力的目標。 根據上⼀一次的觀察,金岳部落的長者們 多少已經做到「自給自足、不假外求」 的目標。然而,如同蔡篤堅所指出的, 部落長者多半有慢性病的困擾。希望藉 由簡單的科技應用,降低部落長者在這 方面的困擾,從而提升社區內互助之效
18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率,使此⼀一「不假外求」更為具 體,便是本次課程的⼀一大目標。 要達到此⼀一目標,具體來說,即 是架設平台,引入科技產品,例 如家庭內設置的通訊器材,就能 成為協助社區健康營造之⼀一環。 另外,在醫療協助方面,則由鄰 近的羅東聖母醫院提供協助,支 援附近的衛生所與診所,形成⼀一 完整的區域醫療網與串流,並提 供健康照護評估。有了這樣的⼀一 個外圍輔助,平台於是在基本的生理量測之外,另外囊括了居家訪視、視 訊、復健功能的強化、藥事服務與緊急呼叫等功能。蔡篤堅說,是以,上 次同學們設計的模組,包含居家照護、遠距照護與社區關懷等,結合了通 訊科技與醫療照護,已經做的很好,可以添加到此⼀一平台上,讓平台更具 有多樣性的功能,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個人化網路管理平台。此平台由於 可整合社區個人的資料,可使醫療體系針對此社區作⼀一社區化的醫療照 護。搭配由國家認證的照護服務員體系,使整個互助系統更為完善的同 時,也能開拓社區內部就業的市場。
文化整合與互動參與 除了醫療與科技的整合外,蔡篤堅也談到部落文化的議題。現代科技要做 出什麼樣的變革,才不會破壞固有的部落文化?現代科技可以如何幫助社 區營造,乃至於保存文化?文化議題,乍看之下與科學技術互不相干,但 內在實有相當強大的連結。究其因,在於文化即為群體固有之生活方式, 而新科技的進入,則勢必對既有的生活方式造成衝擊與改變。如何讓衝擊 減到最低、讓改變往對部落文化有益的方向邁進?就是本次工作坊的另⼀一 大目標:希望同學們將本地獨特的文化環境與系統作⼀一結合,設計出⼀一理 19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想之營運模式。據此,口述 歷史的重要性將會大幅提 升,這也是本次進階班希望 同學能夠精進研析之處。 除了藉由口述歷史,讓部落 的文化更為大眾所知悉外, 蔡篤堅另外提出了「生活資 料庫」的構想。此⼀一設置, 是在社區已有的文化資產與環境資料的基礎上建置的。它不僅包括了金岳 部落這⼀一個社區,也包括了與之鄰近,具有地緣關係或經濟文化合作的其 他社區。 無論是健康照護、文化建制與地區聯盟,最不可或缺的,其實是參與者本 身的主動參與。蔡篤堅再次強調,我們不能忘記最核心的目標,是以分享 的方式,讓家庭成員可以自助助人。而健康照護、文化維護與地區聯盟等 建制,是為了讓老人回復到⼀一個自然的、完整的生活方式。
20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尋找創意焦點
訪談實況紀實 撰稿/ 林怡廷、陳淑英
在了解這次進入部落的任務後,同學們為了深入觀察部落居民的生活現 況、認識長者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他們在社區發展協會安排下,分別與長 者、協會幹事進行訪問。第⼀一階段的訪問,先以口述歷史方式進行,同學 必須先放下預設立場、以開放心胸傾聽部落裡的生活經驗與生命邏輯,從 中發現需要。蔡篤堅教授提醒:「必須把故事探索得完整,才能設計活 動。」所以第二階段的訪談,是議題式的訪談。從訪談中,要直接了解活 動與服務的適切性,才能繼續發展構想,設計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泰雅母語初體驗 有組學員探訪金岳部落唯⼀一還在操作織布機的吳華美奶奶。⼀一群人坐在家 門外陽台上,⼀一旁的織布機還掛著尚未完成的鮮艷布幔。與奶奶⼀一碰面, 才知她只會聽、說泰雅族語時,學員們顯得不知所措,幸好有孫女協助翻 譯,只要學員們提出問題,便詳盡、耐心地回答,並搭配生動的肢體語 言,化解訪談中尷尬的陌生氣氛。
21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過程中,奶奶與孫女曾熱情地邀請學員:「要不要進家裡看看泰雅族最傳 統的織布機?」學員們太過拘束沒有答應邀約,錯過了⼀一個絕佳互動的機 會。訪談並非只有言語上的交流,還能從行動、物件與空間的觀察、互動 開展,這種「生活中的訪談」更能了解奶奶生活的全貌,也可藉此打開新 話題、尋找重要的切入點。
在日常生活中訪談 另外⼀一組拜訪蓮花奶奶的學員則為「生活中的訪談」做了絕佳示範。原本 大夥兒只坐在客廳裡聊聊奶奶的陳年往事,突然間,奶奶⼀一時興起,帶領 學員們參觀住屋環境,舉凡眼見的事物,如:山溝邊新採的野菜、牆上的 照片等,都成為她的話題。學員們也懂得把握機會,以話家常方式,深入 了解奶奶與環境、生活互動的關係,例如經過樓梯時,便詢問:「奶奶二 樓有什麼啊?」「二樓有廁所啊!」學員緊接著問:「那妳上下樓梯會不 會不方便?」「慢慢走啊,樓梯扶手很穩固!」光坐在客廳訪問,是得不 到這些寶貴經驗的。在活絡的氣氛下,奶奶甚至高興地唱起莎韻之歌、跳 起莎韻之舞,彼此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 只不過在訪談的最後,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但學員仍高高站著,這樣的 訪問距離,讓她得拉長脖子跟學員們說話,容易讓老人家的頸椎有負擔, 22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若是學員也能壓低姿勢就座,還可以讓訪談的氣氛更沒有距離,是訪談時 需特別注意的細節。
抓住輕鬆的訪談步調 社區發展協會的⼀一角,19歲的豊櫻子與學員坐在協會門口對談。她是社區 發展協會的工作人員,當初之所以會到這裡工作,是因為「高中放暑假沒 事,協會離家又近,就過來幫忙囉」,當她在協會中聽著耆老細說部落過 去,讓她漸漸喜歡這份工作,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尋根之旅,「跟著 部落耆老的步伐,徒步爬了五天的古道,才發現原來我們有這麼多古老的 儀式還有故事」。 19歲的她,與學員們年齡相仿,應可把握這種優勢,了解更多。不過,學 員們似乎有點緊張,有些問題浮在表面,只得到大概回答,沒有繼續追蹤 細節,立即就跳到別的方向上。也有些問題看似切入核心,但讓受訪者無 法深入回答,比如:「從小到大,你覺得部落有什麼改變?」畢竟,受訪 者太年輕,還感受不到時間造成物遷境移的變化;相反地,若讓她訴說從 小到大的人生故事,便不難從中了解部落在各個層面所歷經的變化。
23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從人生故事了解部落 在社區發展協會外的木椅區,同時有另⼀一組學員正在進行訪問。受訪者同 為社區發展協會的工作人員──烏瑪。烏瑪是位健談的受訪者,只要學員拋 出問題,都能侃侃而談,她回憶:「幾十年前,大家都很團結。這家要收 割,全部人就過來幫忙、下週換另⼀一家收割,全部人就去幫那家,那時大 家都很熱心,但現在若要找人幫忙,都得送個東西作交換。現在,人跟人 的關係變得愈來愈遠,我還是懷念以前,比較有人情味。」 烏瑪在協會工作感觸頗深的是,「現在協會辦活動,滿辛苦的,很需要大 力推廣,以前我們有活動,大家都很熱 情、穿著傳統服裝就來參加,很熱鬧 的!協會做的事,有些居民不了解,甚 至對協會提出不友善的質疑,都需要⼀一 ⼀一解釋。」烏瑪道盡對部落現況的無 奈,也正因如此,他希望在協會多盡點 力,把過去美好的傳統找回來。 但較為可惜的是,話題多圍繞在部落整 體發展上,雖然這部分很重要,但話題 若能延伸訪談她的生命經驗,更深入去 了解丈夫車禍後帶給家庭的影響,因這 對以父系社會為主的泰雅部落而言是很 大的衝擊,若能深入著墨,將能從微觀 角度對她、對部落文化有更深刻瞭解。
不同目的的訪問層 日落之際,各組紛紛返回社區發展協會熱烈討論。接著,各組依序簡述受 訪者的人生歷程,而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營造員陳芃伶則從口述歷史的角度 與對部落居民的了解,給予訪談建議,他提醒學員,有些訪談還未進入受
24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訪者的生命經驗,口述歷史的陳述不 足,這些長輩背後有⼀一長串經歷可以挖 掘,但學員似乎缺少了探究到底的好奇 心。比如,為什麼石蓮花奶奶會跳莎韻 之舞?泰雅織布紋路有何象徵意義等? 掌握這些小細節,對了解部落文化將有 助益。就如蔡篤堅教授所言:「要從部 落居民整體生活經驗中,見微知著,了 解社區的需要。」 隔天的課程,⼀一樣安排訪談行程。但與 前⼀一天不同的是,第⼀一次訪談,學員們 必須以口述歷史方式去聆聽長輩說故 事、了解當地居民生活經驗的邏輯與發 展脈絡;第二次訪談,將根據前⼀一天訪談到的生命故事去抽絲剝繭、發掘 這樣的生活經驗有何缺乏與不足?社區該怎麼整合、剩餘人力該怎麼運 用?或需要帶進哪類科技或服務,能讓部落老人家生活更便利、提高自主 行動能力、成就在地快樂老化的願景?第二次訪談,學員要能看見需要、 發掘出機會點,訪談方式得更聚焦,以議題式訪問找出與部落文化營造和 健康促進相關的創意點子。蔡篤堅教授說:「你們剛好是醫學系搭配電機 系,未來在社區營造架構之下,是有能力把科技運用模式創造出來。所以 下次上山時,就要提出,你們打算為部落做什麼?」
有所準備,再出發 九月初,進階班學員再次回到金岳部落。⼀一進部落,就多了點緊張氣氛, 因在廿四小時後,各組必須提出產品或服務計畫,這對學員而言,是項艱 鉅的挑戰。為了讓學員們能激盪出更多創意火花,蔡篤堅教授依照各組的 初步構想分成兩大組:健康議題與文化議題。彼此提出觀察到的問題、目 前解決之道,並相互給予意見。同時,在授課教師與評審的引導下,討論 25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從發散、漫無頭緒,到逐漸聚焦、主題軌道 逐漸浮顯。 午後,學員們第三次拜訪部落居民。其中⼀一 組學員在出發前重新思索「該怎麼問問 題」,兩人相互詢問,期待找出沒有預設立 場、不限縮答案的訪問法。但不少組別在訪 問部落居民時都面臨同樣狀況:「這問題之 前問過了」、「多次訪問後,受訪者顯得興 致缺缺」、「好像沒問題可以問了」。蔡篤 堅教授看出學員們陷入膠著的窘境,⼀一組組 地聆聽他們的問題,試圖幫學員們解套!他 提醒學員:「訪談時不要預設立場,把問題 鎖死。要去想,該怎樣把科技語言轉換成在 地語言,且從在地人的觀點去思考,設身處 地站在當地人的立場去理解。」 兩次上部落日期之間,有二週時間,蔡篤堅 要學員們查詢「參與式設計」的關鍵字,鼓 勵學員們利用時間多蒐集資料、充分做準 備,好提出更詳盡的產品或服務創意,以便在第二次上山時徵詢居民意 見。 除了充分準備的務實態度之外,主動、積極與由衷的態度更能得到意想不 到的收穫,其中有組學員在訪談結束後,還積極地訪問社區營造的重要推 手陳芃伶社區營造員,並翻閱協會內相關資料,相當用心。
顧問團鼎力相助 夜晚時間滴答、滴答地流逝,成果發表時間逐步逼近。各組無不上緊發 條,開始⼀一連串的討論。這時的社區發展協會,宛如工作室的縮影,學員
26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們全副「武裝」,拿著紙筆圈圈畫畫、並在鍵盤上敲敲打打,不時還傳來 熱烈的討論聲。加上⼀一群「顧問團」穿梭其間;蔡篤堅教授站在部落角度 給予意見,不僅重視居民生活經驗的價值,還強調文化網絡的關係。中華 大學電機系許騰仁教授則從電機專業,提供產品設計的建議,不過他提醒 學員,不要落入「科技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盲點。同樣地,交通大學建築 所侯君昊教授也指出,「文化並不是數位化便能完整保存,而是要先了解 蘊含在其中的美、意涵,還有跟人的互動關係,這樣數位化才有意義!」 特別的是,還有位來自北京大學附屬醫院的李潔醫生參與其中,她除了從 醫科專業角度切入外,也以她初次接觸台灣部落文化的感受給予回饋。 教師團隊的語重心長,紛紛道中學員們的盲點,讓學員能從錯誤中學習, ⼀一次次修改產品與服務方案,期望隔日的成果能符合目標──創造⼀一個能融 入部落居民生活模式的資通訊科技系統,讓互助營造、健康照護更有效 率。蔡篤堅也提醒:「我們把知識用在地語言導入。我們只扮演橋梁的角 色,要把重要的⼀一切留在部落,才有永續性。」
27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學生成果
分享與講評 撰稿/林怡廷
前言: 經過幾回的觀察、訪談、討論、修正與再訪談,學員的觀察點漸漸聚焦, 有些組別看見部落老人健康上的需要;有些則從部落營造方面試圖重建美 好的技藝傳統,讓早期的部落生活回憶能轉化成現代模式繼續傳承。學員 們的成果像初萌芽的幼苗,蔡篤堅教授認為學員們的想法非常不錯,很多 組有興趣的話,可以再繼續發展下去,都是非常好的題材。
主題:金岳健康平台 ·•問題需求點 金岳部落位在宜蘭南澳鄉的山坳間,雖已開通外道路,可是到醫院的車程 還需四十分鐘,這對患有慢性疾病、必須經常來回醫院的長者而言,仍是 不方便。除此之外,部落居民雖然會關心自身的健康,可是執行力不足, 無法戒除既有習慣,同樣對健康造成威脅,蓮花奶奶的女婿便是如此,知 道不能喝酒但仍抵擋不了誘惑,最終過世。 28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設計內容 為了提升部落的健康意識、促進健康行為,設計⼀一套能整合資訊、溝通性 與參與性的「金岳健康平台」。在健康資訊上,透過既有廣播系統宣傳, 或舉辦活動推廣健康知識。接著,提供贈品或免費健檢,獎勵居民參與健 康活動,或透過成功案例的分享,讓部落居民見證其改變,進而激勵自 己。長此以往,部落居民會從關心自己開始,拓展到家人,甚至是街坊鄰 居的健康,期望金岳部落成為⼀一個具有濃濃人情味又健康的社區。 ·•評審講評 從部落居民的角度發現需求,並整合個人、家庭與社區網絡的力量宣導健 康資訊、促成健康行為,這是既有中興保全系統所缺乏的部份。不過,平 台的設置過於理想化,其目標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衡量協會、部落的 現況,循序漸進發展而成。另外,還須規劃實際的操作程序,像是:平台 設計、操作方式、後續配套措施等,建議能再查找相關資料,補足這部分 便能讓計畫有畫龍點睛之效。
29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主題:智慧藥盒 ·•問題需求點 金岳部落中,有著「不勞動,就是懶惰」的觀念,再加上部落裡的長者多 習慣農作生活,儘管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若還⼀一點行動能力,⼀一有空便會 到果園、山林裡耕作,而⼀一趟便是整個上午或下午。在這些長者中,有極 高比例的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其他慢性疾病,卻常常忘記帶藥出門, 或是覺得不方便而沒有按時服藥,這對健康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設計內容 「智慧藥盒」設有提醒器,⼀一到服藥時間會發出聲音,甚至閃著亮光, 避免長者耳朵不靈光而沒聽到;若長者提前或延遲吃飯,那麼藥盒的提醒 時間也會跟著改變。盒身設計則為可分離式,當長者要外出時,便可以拆 解部分藥盒,夾著或掛在身上。除此之外,還建立資訊平台,整合部落長 者的病例與用藥情況,藉此了解整體社區的疾病情況、比較不同藥物的差 異等。期望在不影響生活型態的情況下,讓生活更便利、居民更健康。 ·•評審講評 這組學員從部落長者的生活模式發想,期望能不打亂既有生活步調而做出 改變,是個很棒的出發點。不過,就算藥盒設計得再完善,⼀一旦與長者的 日常生活脫離,仍會忘記吃藥,這時便必須深入了解他們的日常行為、習 慣,更能達到效果。舉例來說,要觸及年輕人,臉書是很好的管道,他們 每天必上臉書;同樣地,這組學員還可以再了解部落長者有著什麼樣的習 慣,再將智慧藥盒的設計融入,提升用藥情況。
30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主題:念織,再織 ·•問題需求點 織布,對泰雅婦女而言是尊貴的象徵。但日據時期,這項技藝遭禁止。不 過,吳華美奶奶對織布的熱忱不減,只要抓到機會就偷學,直至現在仍推 著織布機織出繽紛的布匹。不過,織布是⼀一項浩大「工程」,有著各種繁 複的操作步驟,還很注重細節,再加上吳奶奶只會以日語或泰雅母語傳承 這項技藝,讓許多後輩紛紛放棄學習的念頭,很是可惜。 ·•設計內容 為喚起族人對織布文化的認同,並保存這項美麗而傳統的技藝,發想「念 織,再織」。從訪問耆老、編撰教材開始,為傳承做足準備。接著,建立 編織教室,平時部落婦女在此學習,每逢寒暑假則開辦營隊,讓部落孩子 們從體驗中學習、了解文化。再來,設立網路平台,放上教學影片外,還 開設討論區,彼此能上傳展示作品、切磋編織技藝。接著,還能朝向觀光 發展,讓觀光客從實做中體會泰雅文化的歷史與美麗。 ·•評審講評 從訪談對象的人生故事帶出問題,很吸引人。雖然計劃中懷抱著偉大的願 景,卻沒呈現文化傳承的根本核心:對織布文化的探究。織布文化的美, 是顏色與圖騰交織而成的故事,如果沒有深入了解背後意義,只照著教 材、影片步驟編織,便是複製,而非傳承。除此之外,文化活動不能老是 天馬行空,雖然可以規劃長程目標,可是還得衡量社區與協會現有力量, 進而構思短程的操作程序,像是暑期營隊的人 力、編織教室的建置、網路平台的形式等。最 後,要鼓勵學員「要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 雖然發想、執行會 遇到重重困難,可 是只要把握現在的 每⼀一步、慢慢地拉 入資源,便能逐漸 達成目標。
31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主題:計步呼叫器 ·•問題需求點 從流興部落遷到現今的金岳部落,是靠著部落長者在幾十年前的努力:他 們得揹著石頭、木頭上坡又下坡,⼀一點⼀一滴開拓而成;部落建成後,則是 揹著農作、物資,上坡又下坡,持續了好些日子。不過,隨著年紀漸長, 有些人的膝蓋因先前的磨損而開始使不上力,行動能力受到侷限,只能在 住家附近走動或甚至不運動了。另外,不少長者感嘆部落從過去的共享、 互助,轉變為你我關係清楚劃分的社會,對於過往那段日子很是懷念。 ·•設計內容 為了讓部落長者能維持適度的運動量,並增進部落間人與人的互動,構思 了「計步呼叫器」。當長者外出時,可以將此配備戴在腳上計算步伐,同 時將數據上傳平台;每週二衛生所人員前來健檢時,便會公布每位長者當 週總步伐,期望在相互激勵下,能帶動運動風氣。另外,計步器上還設置 緊急呼叫按鈕,⼀一旦長者跌倒或遇到緊急狀況,便會發出呼叫聲,讓意外 能獲得適當的處理。 ·•評審講評 從觀察與訪談中歸納需求,讓「計步呼叫器」看似小設計,但能發揮極大 效益。不僅鼓勵長者適度運動,還結合社群力量促成整體運動風氣;甚至 在發生意外時能相互照應,落實的可能性較其他防跌偵測來得高。如果能 順利發展,將可以產品化。只不過還有些細節需要注意,像是造型設計、 用電需求等,雖都是小細節,但是會產生大大的影響。
32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主題:民族文化與現代 ·•問題需求點 金岳部落裡,少見年輕人,他們在高中後,多半到外地求學、工作。正因 為少在部落裡生活、不常與耆老們互動,對部落的認同感大不如前,而對 部落歷史、文化更是⼀一竅不通,甚至快失去聽、說泰雅母語的能力。為了 讓部落文化能繼續傳承,金岳國小在課程安排上會教唱部落歌謠,可是效 果有限,孩子們還是喜歡聽、唱流行音樂。 ·•設計內容 抓住部落居民愛唱歌的天性,發想出「民族文化與現代」,希望藉著學唱 歌謠、學習母語進而認識部落文化。⼀一開始,廣為蒐集部落裡的傳統歌 謠,並深入了解每首歌的意涵。接著,由耆老或懂母語者教導孩童、青少 年學習傳統歌謠;同時,以數位化方式保存歌曲,如:錄製影音檔,並以 羅馬拼音呈現歌詞。過程中,則讓青少年發揮創意,運用各種樂器伴奏, 在傳統中創新,在保持文化的活力外,還能創造價值。 ·•評審講評 文化傳承,是份艱鉅的任務;要做好文化傳承規劃,更是困難。規劃者必 須站在族人的角度思考,幫他們搭建舞台、讓他們當主角,如此才能永續 發展。這組學員便是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期望部落裡的年輕人能找回 失去的母語。這樣的立意良好,可是學員對部落歌謠、文化卻是⼀一知半 解,而從都市人的眼光規劃,便無法執行,例如:部落歌謠並不是單純使 用西方制式方法-Do、Re、Mi便能記錄下來,該怎麼解決還得深入了 解。另外,規劃內容較缺乏創意,保存、記錄到創作是⼀一般常見的方式, 所以還可以再發揮創意、結合文化,讓金岳的母語傳承能受到重視。
33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主題:「口述歷史活起來」 • 問題需求點 幾十年前的金岳部落,還保有濃濃人情味。不過,在對外道路開通後,生 活型態改變。居民紛紛向外發展,開始以金錢衡量利益,關係不再緊密, 也不再重視部落歷史與文化,對部落的認同感也逐漸薄弱。社區發展協會 有感於這樣的變化,從耆老口述歷史、文化尋根之旅開始,希望將失去的 文化找回來,可是這些努力僅止於「記錄」,無法推廣地更深、更遠。 • 設計內容 「口述歷史活起來」讓耆老的口述歷史不只是紙本上的記錄,而成為有趣 生動的實品。抓住時下年輕人喜歡的形式,以漫畫或繪本方式呈現部落歷 史,以電影「賽德克巴萊」為鏡,透過影音作品傳達金岳部落的故事;甚 至以部落為背景,寫成神話、小說,或研發相關遊戲;更能參照雲門舞集 的九歌,發展出動態舞蹈。創作者可以廣為徵詢,不限於部落在地人,可 以是網路素人或專業人才,期望將傳統與創意結合,讓部落文化再生。 • 評審講評 「口述歷史活起來」讓部落居民的口述歷史字字句句變黃金。未經整理的 原始素材難以向世人展現它的面貌,而創作作品才容易被人看見、有所記 憶。抓住這個特點,發想出平面、影音、舞蹈等創作形式,極具創意。未 來還可以設計資訊平台、制定共同的管理規則,讓居民能主動分享故事、 照片等,以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另外,學員在過程中會不斷翻閱協會裡 的資料,從歷史、文化等最根本的生活型態了解部落,⼀一遇到問題還會主 動詢問老師、協會人員,這樣的精神值得嘉許。
34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劉威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要解 決問題之前當然要先了解問題, 這次從金岳部落開始認識與了解泰雅文 化,雖然是以外來人的立場,但對金岳的 過去、現在有進⼀一步的認識。此外,老師 強調訪問技巧、要以當地人角度出發、以 當地人生活歷程為基礎的概念都在在影響了我。例如,老人活了80歲都沒 有跌倒問題,那還有必要設置監控系統嘛?這就有賴訪問過程中了解在地 居民所有的能力,當然也要檢視自己有的能力,最後就是不要被科技所框 架,雖然過程中屢屢撞牆,不過很高興能有這樣超脫的腦力激盪,這是很 特別的學習經驗。 這次和中華大學的學長姐們合作很愉快,當然也發現彼此學習歷程不同, 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太⼀一樣,他們對於科技方面有⼀一定的專業,但我們在蔡 篤堅老師的帶領下對於人的反省有較深刻的體驗,當然我們是共同要去解 決問題,最終也都要回歸人的立場,這方面也就容易達成共識,不過科技 方面好像和預期的有落差,能介入的不多,⼀一開始焦點有點模糊,以為智 慧生活⼀一定要從「科技」出發,⼀一經訪談後發現,部落老人健康方面不太 需要科技來改變他們原本已有的生活習慣。總之,理想和實際有落差。 很謝謝每個人都很辛苦,當然我不太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學生還是要做些 甚麼?我對自我的了解還很有限,老師也強調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是甚麼? 各方都有專業人員,就我們學生來說能做的是學習?是幫助?還是媒介? 有時候覺得金岳已經很好、生活機能也有⼀一定水平,我們只來這4天就想 要改變甚麼嘛?這部分我還是會困惑。
35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葉騰尹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這次 工作坊,我學習到最多的是部落文 化與口述歷史的溝通技巧。四天工作坊讓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訪問池奶奶了,在莫 約4小時的訪問過程裡,不敢說能透徹了 解他的生命歷程(這也是我目前所欠缺的 口述歷史技巧),但也看到池奶奶過去的 歷史以及對部落的想法。或許說學習到部 落文化有點托大了,但是能傾聽池奶奶的 聲音,試圖去了解池奶奶的過去、現在與 外來,我想多少有碰觸到⼀一點文化的精神吧。而口述歷史的技巧則是由無 到略懂,不過我想離真正能實戰應用應還有段距離。 參加部落工作坊對我而言,最能擦出火花的應該是人際互動!畢竟是第⼀一 次接觸而且又都大學生,滿容易聊起來的。不過跨領域的部分比較少有火 花產生,在科技領域上,我只能放手,因為我完全不懂,所以我們討論的 議題往往是在釐清師長所教導的概念,所以沒產生太多的跨領域碰撞。
36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徐千富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因 為 這次上部落學習的知識與技能 都是學校沒教的。大部分台灣的學校 教育都侷限於填鴨式的講授教學,比 較少實際操作演練,因此我認為工作 坊藉由訪談、小組合作等方式完成作 業,學習到的東西遠比課堂上多。 由於我們這組計畫以傳統文化為主, 無論是田野調查或口述歷史訪談,不 論哪個領域的同學,⼀一樣都得從頭學 起,因此這次合作時,「北醫」和 「中華大學電機所」雙方的專業領域並沒有派上用場。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這次工作坊讓我學習到最多的是溝通能力吧!由 於我的個性十分慢熟,⼀一開始都不太敢提出什麼意見,主要都是中華大學 的學長在主導討論及不斷提出想法。還記得在報告的前⼀一天晚上,我們的 主題遇到瓶頸,反覆討論許久還是無法得到結論,最後我鼓起勇氣跟他分 享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的想法,學長聽了之後覺得不錯,鼓勵我可以更早 提出來討論。我想經過這次經驗,以後與人討論,我會更勇於發言吧。
37
T型人才工作坊 部落生活進階班
我有話要說
學員心得
林幸德 中華大學電機所
參加 部落T型人才工作坊,有機會讓我們 不同領域的人帶著不同的知識來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感覺非常新奇,可以 學到滿多東西。因以前在學校修課,沒參與過這樣跨領域的課程,能與不 同領域的同學討論,獲得滿多收獲與成長。 這次來金岳部落顛覆我對偏遠部落的想法,雖然它位置偏遠,但部落自主 性很高,自成⼀一格,滿進步、也滿現代化。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訪問技巧 上覺得比第⼀一次更熟練。我們念電機的,主要都是在作實驗,能有機會學 習口述歷史、學習跟人溝通,覺得自己在溝通上有進步。
學員心得
我有話要說
李京樺 中華大學電機所 這次參加部落T型人才工作坊雖有機會與別系 同學合作,但討論時,鮮少從自己專業的立場來聊,只聊個人觀感,是比 較可惜的地方。 以前也有到醫院、機構實地訪談老人家的經驗,看他們在學習新科技產品 上有困難,在都會區的教學醫院尚且如此,何況部落,恐怕更難把科技帶 入他們的生活,⼀一定要發揮創意、設計簡單的東西。在部落我也觀察到他 們的生活形態很難改變,訪談結果,科技很難在部落落實,上個梯次的設 計,後來幾乎都在設計活動或部落資源整合,我發現科技很難帶進來。 38
Note
Note
http://t-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