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城市记忆

Page 1

南 开 大 学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色彩与城市记忆——天津市中山 路街道改造色彩规划系统研究

培养院系:文学院 一级学科:艺术学 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 论文作者:姚叶 指导教师:李军 副教授 学

号:2120071025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2009 年 5 月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 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间: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最长 5 年,可少于 5 年)

秘密★10 年(最长 10 年,可少于 10 年) 机密★20 年(最长 20 年,可少于 2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方兴未艾。在建设过程中, 由于经济利益的导向和发展意识的匮乏,城市正在以远离文化性、差异性的方 式失去记忆。具体表现在城市改造中,风貌建筑和历史遗迹的肆意拆毁,城市 环境和建筑形态的混乱不堪。城市越来越无序的建设趋势使得人们开始觉察到 文化特色和历史遗存的重要性。 城市记忆是城市的文化基因,是城市建筑历史依存的环境和信息。对城市 记忆的保护,看似是对于传统的回归,更是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筑 是城市记忆的最重要载体,覆盖在建筑上的色彩更积淀着城市的历史。因此, 城市记忆的传承需要对记录历史文化的建筑遗存进行保护和修缮,需要挖掘传 统建筑色彩并将其扩大化,以达到还原历史和矫正现代建筑无序状态的目的。 适逢城市改造热潮,近年,天津大规模城市建设与整修也如火如荼。其中, 天津河北区力图打造以海河为依托、以商贸服务业为龙头、以文化旅游业为特 色的海河北岸经济带。作为河北区的主干线,中山路曾经是天津政治、经济、 文化和商业中心,在天津城市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题以创新的 视角和实用的目的,对中山路提出一套色彩规划指南,以期减少现代化建设与 历史保护工作的矛盾,缓解色彩水平和建设水平的脱节,使详细规划、建筑设 计、施工等下续改造工作有据可依。 关键词: 城市记忆 旧城改造 色彩规划

I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modernizat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i n our country is in the ascendant. In the process, city loses the memory in the sense of apart from culture and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conomical benefit and the lack of consciousness of development. To be specifically, in the process of cit y re-construction, the scene architecture and the ashes were demolished irresponsibly, and the city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configuration were extremely disorder ed. The trend of these disordered city construction makes people be aware of the imp ortance of culture trait and relic. City memory is the culture gene of the city, the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on whic h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is depending. It seems to egress to the tradition; however, to protect the city memory is actually the basic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cities. Architecture is the fundamental carrier of city memory. The co lor covering the architecture deposits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The inheritance of city m emory needs to protect and repair the architectural relic which records the historic cul ture, dig and extend the color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hist ory and rectify the disorder of modern architecture. Recently, the large scale build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Tianjin city is like a raging fir e. Hebei district is trying to build the economy region on the north of Haihe River, wh ich relies on the Haihe River, commercial service (the leading industry) and the cultur al tourism (the feature). As the main route of Hebei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was th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commerce center of Tianjin city. It was very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ianjin city. This article brings a color programme directo ry in the sense of creative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it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onsist ency between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history protection, the disjoint of th e level of col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make the detailed plan, design and constr II


abstract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Key Wordsďźš city memory, reconstruction of old city, color programe

III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2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 3 第一节 城市记忆解读 .............................................3 2.1.1 城市记忆是什么 ................................................ 3 2.1.2 城市记忆的载体 ................................................. 4

第二节 城市需要记忆 .............................................5 2.2.1 城市记忆具有文化价值........................................... 5 2.2.2 城市记忆具有人性价值........................................... 7

第三节 失忆的城市 ...............................................8 2.3.1

历史文化断层 ................................................. 8

2.2.2 文化亮点的缺失 ................................................ 9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 11 第一节 城市中的色彩 ............................................11 3.1.1 城市中的色彩构成 ............................................. 11 3.1.2 城市建筑的色彩 ............................................... 11

第二节 色彩承载城市记忆 ........................................12 3.2.1 色彩体现历史文脉 ............................................. 12 3.2.2 色彩体现城市特色 ............................................. 13

第三节 不同城市的色彩之旅 ......................................13 3.3.1 色彩对城市感知的影响力........................................ 14 3.3.2 国外城市的色彩运用............................................ 14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 19 III


目录

第一节 我国城市“色彩病” ......................................19 4.1.1 我国城市“色彩病”............................................ 19 4.1.2 色彩病的根源 ................................................. 21

第二节 城区改造中的记忆保护 ...................................22 4.2.1 建筑遗产保护的误区 ............................................ 22 4.2.2 历史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两难问题 ................................ 23 4.2.3 色彩在城市改造中的作用........................................ 24

第三节 色彩规划从寻找记忆开始 ..................................24 4.3.1 城市色彩规划的宗旨............................................ 24 4.3.2 城市色彩规划的具体原则........................................ 25 4.3.3 城市规划分区进行 ............................................. 26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 28 第一节 蒙塞尔色彩体系 ..........................................28 5.1.1 蒙塞尔色立体 ................................................. 28 5.1.2 色相色调体系 ................................................. 29

第二节 色彩形象坐标 ............................................30 5.2.1 色彩心理轴 ................................................... 30 5.2.2 配色及语言形象坐标............................................ 32

第三节 配色技巧 ................................................34 5.3.1 配色基本方式 ................................................. 34 5.3.2 配色规律 ...................................................... 35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 37 第一节 昔日中山路 ..............................................37 6.1.1 中山路的缘起 ................................................. 37 6.1.2 中山路的记忆评价 .............................................. 38

第二节 中山路色彩规划指南 ......................................41 6.3.1 中山路色彩规划重心............................................ 41 IV


目录

6.3.2 中山路色彩调查 ............................................... 42 6.3.3 中山路的用色范围 ............................................. 48 6.3.4 中山路色彩形象体现............................................ 51

第三节 主要节点色彩设计方案 ....................................55 6.3.1 普乐照相馆旧楼 ............................................... 55 6.3.2 造币总厂 ..................................................... 56 6.3.3 中医宣传栏 ................................................... 57 6.3.4 达仁堂 ....................................................... 57 6.3.5 宇纬路与宙纬路以西的中山路段 .................................. 58 6.3.6 中山路食街 ................................................... 60 6.3.7 十月影院 ..................................................... 61 6.3.8 北站建筑群 ................................................... 62 6.3.9 城市家具及商业标识............................................ 65

第七章 综述 ............................................. 67 参考文献 ................................................ 68 致谢 .................................................... 69

V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本章简要讨论城市发展与整体规划中城市记忆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说明城市 色彩与城市记忆的关联性,以使今后城市改造中的色彩规划有的放矢, 有章可 循。

第一节 选题背景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建设风格却大同小异,城市面貌的趋同即意味着 城市记忆的消失。这种现象是全国性的,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城市记忆构成元 素受到损坏乃至毁灭后而产生的综合性后遗症所致。诸如:城市建设忽视了城 市的地理环境,照搬照抄外来模式;城市不分规模、性质,原有的文化基调、 人文环境全被当作过时了的东西而抛弃;城市环境雕塑由于缺少严格把关,往 往在造型、尺度、色彩、质感乃至加工工艺、基座处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直 接影响到了人们对城市文化品格的印象;对旧城区不作具体分析,均当作城市 发展的绊脚石统统毁掉;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看齐,城市轴线拉得尽可能长,为 了气势而不顾周边环境一律采取对称格局;把高层、超高层当作城市现代化的 重要标志,硬撑硬上,致使城市轮廓线混乱无序,并对城市生态景观造成难以 弥补的破坏,等等,问题俯拾皆是。 在经过了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组成, 它的各个要素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既往时代传递下 来的信息,是历史记录的真实载体,文献记载无论多么详实动人,在客观上都 无法比拟历史遗物的真切实在。承载与拯救、存留与跨越、追溯与见证,城市 未来的脉络其实就保存在城市的记忆中。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 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城市色彩作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 体。它可以体现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平,同时更能作为校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 重要手段。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然 而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色彩的失控现象屡见不鲜。表面上看似是城市 美化运动中对色彩问题的忽视,实则色彩出现问题根本并不在色彩上,而在城 市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的把握上。在缺乏历史感的城市化激流中挖掘有色记忆, 是对现代城市问题的反思,更表达了城市人一种文化和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 通过城市整体及区域色彩规划,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唤起城市的公众 记忆将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有趣的课题。它可以增强公众历史保护意识,提高对 城市的热爱和归属感,并使城市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本文创新点: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相关联,在旧城改造中利 用色彩规划挖掘城市记忆。旨在提取既有的传统色彩,并将其放大,一方面可 以体现历史遗存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使城市建筑色彩的无序状态得到改善,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课题以中山路为设计对象,对老城区改造中的色 彩规划问题提出理论依据和具体原则,为今后类似改造项目做出范例性的指导。

2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方兴未艾。在建设过程中, 由于注重经济效益,进而忽略了对城市的特色塑造,忽略了对城市历史的传承, 发展思路存在误区。国民收入快速提高,我们对于居住空间、办公空间、消费 休闲空间、公共空间的面积要求无止境的贪欲扩张,迫使整个城市十几年来建 筑体积呈几何倍成长。当我们都还来不及思考古迹人文历史、风土景观时,众 多记载城市历史的建筑与环境就在在这一过程中悉数尽毁。致使整个城市就像 全新的城市,可是在规划上却基本保留着原先的格局,导致了这种要新不新的 混乱都市建筑形体景观,一直说不出所以然的乱,一种几乎没有历史记忆的城 市,我们也只能苦涩的说这也是我们的特色。

第一节 城市记忆解读 “记忆”一词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时常被提及,尤其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 城市改造中,记忆越来越执着的冒出来。看似普通的词汇在城市变革中却令人 感到异样、不解,更让那些想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们感到十分反感。现代化的 城市不该愈新、愈便捷、愈高科技愈好么? 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只为附庸风雅„„ 既不繁华又不实用,把破破烂烂堆在那里„„ 城市的主基调是现代,老房子摆在那十分不和谐„„ 诸多百姓甚至许多知识分子的类似想法仍然存在。那么城市为什么需要记 忆?什么是城市记忆?记忆又有什么用?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急需普及和传播。

2.1.1 城市记忆是什么 提到记忆,我们首先会想到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从胎儿期开始就有了 记忆。从生命伊始直至终老这一生命过程中,人将经历的事务、获取的信息全 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形成记忆。存在人脑中的记忆是无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们可能会淡忘那些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愫,只能通过珍藏的老照片、久违的文 3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字、动态的影像„„这些事物唤起人的念想。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 的今天,这一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 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城市历史遗存的痕迹以其特有的 方式记录或贮存了各种信息,走近城市我们时常看到过去的回忆。城市记忆是 人们对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所产生的集体记忆,是 城市内涵的缩影,是一股从远古吹向未来的心灵之风。作为独立的生命有机体, 城市以它特有的方式保存记忆。

2.1.2 城市记忆的载体 城市记忆是一个复杂的组成,它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 的物资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形态之中,更记录在城市 博大的文化遗产中。 首先,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有形的城市记忆载体,它包含了城市自然的地形 地貌,以及体现城市独特文化气质的历史风貌建筑和文物遗存,这在一定程度 上又决定了城市人的民居生活。其次,城市人的民俗活动、行为生活方式、传 统的演艺形式及口头遗产等无形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民族情调和 历史变迁。

城市记忆

物质文化遗产

地形地貌

居住形态

风貌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

民族情调

传统表演艺术

文化气质

图2.1 城市记忆载体 4

口头传统

行为生活方式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从空间体量上看,一个城市的形成、变化和演进轨迹和印痕深深的烙刻在 民族赓续绵延的物质载体中。其中,建筑作为城市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城 市记忆的最大载体。当一切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缄默不语的时候,只有作为城 市年鉴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在诉说曾经的历史。 城市情感浸润在一方水土滋养的民风和人气中,而城市记忆就刻在那些留 存下来的风貌旧物里。西方哲人说“建筑是凝固的史书”,那么,历史古建筑 更是一本记录荏苒岁月的无字书,它们见证了尘世沧桑,记录着先人对生活的 追求,记录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北京的市井胡同,南京的秦淮旧影,杭州的西 子湖畔„„人们在先人留下的文化浸淫和熏陶下,创造着新的文化。 城市与建筑上历史遗存的痕迹,它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或储存了各种信 息。历史遗存的城市与建筑储存的信息,能使我们想起许多东西,发现许多东 西。因此,城市记忆是城市建筑文化的丰富宝库,需要我们去认识它、体验它。

第一节 城市需要记忆 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城市漫长的成长过 程中,他总是一边创造,一边销毁,还要不断的改造与扩大,在加上包括战争 与自然灾害的破坏性的变故,城市记忆总是不断丧失的。这正如人类自身的记 忆,我们对于那些松散的、非刻意的记忆留存,不论是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 也具有一任自然的感性色彩。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是不自觉和非理性的。 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的人们只把城市看作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 的,没有看到他的个性价值与文化意义。然而,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需要 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的记忆需求。记忆的文化价值和人性价值是不可估 量、不能再生的,因此城市与建筑万万不能随意丧失记忆。

2.2.1 城市记忆具有文化价值 我们看一个城市,不可只看图解看不到记忆,要解读其丰富的内涵。应该 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所谓的理性记忆是人类赋予它的。为此,自觉 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 5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非理性的惯性中。保护城市记忆,是为了不忘却历史,为了文化的传承。 2.2.1.1 城市记忆是文化的积淀 “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 蜿蜒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如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无数的城市史告 诉我们,城市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 间和时间中的岁月的痕迹。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城市文化是千百年 历史的沉淀,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物质条件,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躯干和骨骼, 但是城市文化是内在的灵魂,我们有责任为后人把他们保护好。绝不可一味追 求城市的功能而把文化毁弃,保护文化的差异性可以使人类生存的世界丰富多 彩、各具特色,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更能为城市的进一 步发展铺平道路。城市记忆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更是我们创造未来的资源。 2.2.1.2 城市记忆是传承城市文化的接力棒 城市记忆担负着经年不衰的文明,它是永恒不堕的传奇,激发了我们对自己 生活的重新思考。在这种思考中,才能更深更大的进步。记忆与思维、形象是息 息相关的,通过这种关系,我们才能从单纯的保护历史遗产的行为跳到更高的层 面上,更好的考虑现在的建设,未来城市的发展。 一座城市如果缺失了精神脊梁,在繁盛的奢华生活,也只会流于纸醉金迷的 物质浮华。城市曾经的辉煌令人感动,城市过去的屈辱更令人反思。在对城市 空间贪婪的欲望驱使下,有人以“耻辱建筑”为由来拆建筑,这是磨灭历史的 不义之举。这点看来上海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楷模,遥望上海外滩,曾是 昔日英国殖民者的别墅如今变成普通的沙逊饭店,功能的转变并没有抹杀老建 筑的留存。面对那些记录着岁月和历史的建筑,不论他是代表屈辱的还是象征 繁荣的过去,我们能否更宽容一点? 2.2.1.3 城市记忆能够加强城市人的归宿感 城市建筑激发所有人热爱城市生活,是加强城市主义归属感的装置,它能 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城市,使我们更热爱自己的家乡。心理学研究证明, 一个已经长期存在并被人们习惯和熟知的物质环境,会令人的心理产生某种程 度的依存和平衡关系,给人归属感和放松感,而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关系,则会 在一段时间里给人带来紧张感和排斥感。 6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2.2.2 城市记忆具有人性价值 回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得不由衷感叹:在很多时候,忘怀其实是一种超 乎我们所能负担的奢侈,而忽略则是一种来自心灵的虐待。城市文化价值不能 丧失,城市的历史文脉不能断裂。城市记忆从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来认识,是为 了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她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 情感可触可感。从根本上说,城市记忆更是人性价值的体现。 任何一个城市,对于每一个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来说,似乎都有一种可 以引起回忆的东西。每一幢年代久远的建筑,都是一件记忆历史的遗存,它们 见证了尘世沧桑,历史和民族的沉淀使之产生引力,发散魅力。越来越多的旧 街老巷,还有散发着传统气息的老房子,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改造而 迅速灰飞匿迹,在高楼林立,日趋格式化的都市里,它们消失的身影让人们心 生怀念。意大利影片《天堂电影院》中一个场景引人发省,当 Paradise Cinema 被炸毁的一刻,每一位在那里生活过的年迈老人都留下了发自内心的泪水。 曾几何时,中国民间的历史建筑风貌正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而日渐消失, 我们精美的戏楼坍塌了,身边的老宅消失了,熟悉的老街道破落了,那清澈的 了河流,湛蓝的天空,儿时的歌谣,也慢慢远离我们而去。城市的发展是无可 非议的,地球在转动,社会要进步,我们决不是要回到旧时代,然而我们失误 的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拆除”,现在人们所谓的旧城改造就是拆掉旧房建新 房,由于对那些珍贵的遗存,对历史城市、历史街区的价值缺乏认识,人们普 遍缺乏必要的知识,缺乏必要的历史文化修养,于是在“大发展”的浪潮下, 我们过去的那些遗存、那些历史的印记渐渐变成了支离的碎片甚至陡然消失, 而这种消失却永不再生。 时至今日,书店出现了不少的老照片画册,用老照片来定格那一张张城市 的老面孔,立此存照以慰后人,然而消逝的城市记忆无法复原,毫无生命的老 照片只能使人们更加伤感。无数的文艺作品中都曾出现过这样的场景,游子老 去,多年以后,故地重游,看到的竟是面目全非的样子,在惊叹城市发展的同 时有种无以名状的失落。因此,即便不讲发展大观,为对百姓多一份人文关怀, 记忆保护的意义也足见其深刻。一个越来越讲求情感诉求的人性化社会需要我 们对保护城市记忆的工作引起的重视,为了安抚自己恐慌的心灵,我们正努力 寻找行动的答案。 7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第二节 失忆的城市 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然而,随着城市更新速度的 加快和城市化浪潮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城市 就像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正在以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方式失 去记忆。

2.3.1 历史文化断层 面对许多城市,我们时常感觉无奈和无力。我们不少城市的建设都是采取 大拆大建的方式,推平了原有的建筑,从零开始,从新建开始,而且在拆建的 过程中即使有文物、有古迹、有值得纪念的东西,拆建者往往也在所不惜。很 多城市目前仍然在重复这种做法,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 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向的文脉,被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 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 深入到老街区,就像逛古玩地摊市场,时常能淘到宝——优秀的历史建筑 和文物古迹。遗憾的是,这样的宝常常是在拆迁的时候才发现,这说明我们对 于历史遗存的仍不够关注、不够重视。当然,我们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多少是 有一些,只是被保护下来的永远是少数,多数的历史建筑就在经济车轮碾过的 时候烟消云散了。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我们正在迅速的失去我们的历史,失 去我们本流传千古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到了将来,不晓得我们要怎样向后代介 绍自己居住的城市的历史。 冯骥才先生在“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录”里写道:“在上世纪 90 年代 的巨变之后,从俄罗斯到东欧诸国都进入了经济开放与开发时代,但是他们并 没有紧于改天换地,没有推掉老屋和铲去古街, 没有吵着喊着让城市亮起来。相反,他们精心 对待这些年久失修,几乎被忘却的历史遗存, 一点点把它们从岁月的尘埃里整理出来。联想 到前两年在柏林,我参观过一个专事修复原东 德地区历史街区的组织,名字叫“小心翼翼的 修改城市”,单这个名字就包含着一种对历史 文化遗产的无上虔敬。于是,从圣彼得堡到柏 8

图 2.1 布拉格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林、华沙、布拉格和卡洛维发利,都已经重新焕发了历史文化的光彩,并成为 当今世界上重要文化名城。从布拉格回到维也纳的路上,我暗自神伤,因为我 想到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古城正迅速地变为新城”。1 中国是拥有 5000 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国,单就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讲我 们便有 100 余个,只有少数几个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护,除了山西平遥、陕西 韩城和云南丽江等,其他的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有的甚至面目全非、名存 实亡了。有些历史文化名城,甚至连一片较完整的历史城区也难以找到。至于 我国的大城市,更是彻底的退出世界古城行列。像罗马、巴黎、佛罗伦萨、京 都这样的大型古城都保存完整,中国无一可与之比较。就连伦敦、纽约这样的 现代化都市,历史城区的保佑面积和保存质量也远远超过我们熟悉的北京。中 国现存的有形文化遗产数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失去了许多 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历史文脉,文化遗产对城市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忽略不 计。因此,用文化断层来形容我国现代城市的建设似乎并不为过。

2.2.2 文化亮点的缺失 城市的文化遗产纵向的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的展示着它宽广而 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所有的历史 遗产都反映着城市的历史人文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 不能再生的,因此显得更为重要、更长远、更可持续。我们常说要打造城市的 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的历史人文特征。由于城市大规模的 无序拆建,一些有意义的传统生活场景被破坏,城市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城市记忆受到损坏乃至毁灭后而产生的综合性后遗症所致。 我们的城市建设忽视了地理环境,照搬照抄外来模式;不分规模、性质,抛 弃原有的文化情调、人文环境;把高层、超高层当做城市现代化极为重要的标 志,并对城市生态景观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居住建筑或是密密麻麻像大兵营, 或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居住文化氛围;城市的典型性 建筑也都加入到了“赶时髦”的行列,建筑形象与城市的气候条件、历史文脉、 人文环境等都毫无关联;好大喜功再加上“无主心骨”的设计,往往使得城市广 场、公园、纪念碑等只有“气魄”、“架势”而缺乏场所感与归宿感,诸如此类, 1

《城市,有多少记忆可以重来》 来源:解放日报 9


第二章 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不胜枚举。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城市面貌越来越趋同。 史入 21 世纪,以统一和分裂、有序和失序、进步和衰落轮流交替的模式为 特征和标志的中国城市,已经走到了一个需要反思和再反思的阶段。

10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色彩。建筑是城市 的重要主体,同时是城市记忆的载体,城市色彩主要取决于城市建筑的色彩。 追求一座城市、一幢建筑物的个性特色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永恒目标;而一个城 市形象的好坏,建筑色彩的艺术感首当其冲,特别是城市当中的一些大型公共 建筑、富有代表性的社区住宅建筑,其自身色彩都具有地方特色。

第一节 城市中的色彩 在构成城市特征的各个因素中,色彩无疑成为建立个性化城市的基本条件之 一。城市中的色彩是指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色彩,包括城市中所有能被感知的色 彩总合。

3.1.1 城市中的色彩构成 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 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 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 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 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 永久性色彩;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 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各种音乐喷泉、特 色路灯、市民广场的建成,加上合理利用照明技术,如泛光灯、激光灯,使城 市的夜色更加绚丽多姿。

3.1.2 城市建筑的色彩 城市的色彩表现于所处的大自然环境、植被、道路、广场、公共设施、建筑、 交通工具甚至是人们的衣着,其构成关系是相当复杂多变的。在众多的因素中, 建筑无疑是构成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大师们曾说过,建筑是凝固 11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的音乐,色彩是建筑的霓裳。建筑本身更离不开色彩,色彩是表达建筑心情最 直接的方式。那么城市建筑色彩对于城市起到了主导型的作用。本课题所提到 的色彩主要指运用在城市建筑上的色彩,当然,城市基本构筑物的色彩也在讨 论之列。

第二节 色彩承载城市记忆 城市建筑附盖着色彩,城市建筑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因此,色彩与城市记忆 早已落下了不解之缘。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色彩便承载着记忆,并可起到传承 记忆的作用。

3.2.1 色彩体现历史文脉 城市的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虽不能决定一切,但是世代相传, 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 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 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 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 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 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 国城市的红瓦黄墙, 便是城市的传统色 图 3.3 科隆大教堂

彩。无论白墙灰瓦

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 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 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 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 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 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

图 3.4 巴黎圣母院

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 12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 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 持其城市传统色彩,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3.2.2 色彩体现城市特色 不同城市的色彩构成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特色,这可以从世界上各 大城市的形象中得到印证。即使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城市色彩的我国,仍然有 众多城市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北京的浑厚沉稳、上海的时尚繁 华、厦门的浪漫明快„„无不与其特有的城市主色调关系密切。 城市的色彩构成反映着城市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色,这能从世界范围 内不同地域的城市形象中得到印证。例如,有“购 物天堂”美誉的德国的科隆市,巧妙地把城市的 商业特色与色彩有机结合,通过缤纷的色彩表达 出了城市的经济特色,渲染和营造出了一种人气 旺盛、热闹非凡的商业氛围。又如:由粉绿、粉 红、粉蓝、粉紫、粉橙和浅灰色的砖体构成的奥 地利萨尔茨堡(如图 3.1)的彩色墙体,充分体

图 3.5 萨尔茨堡的彩色墙

现出了作为音乐大师莫扎特、现代指挥家卡拉扬 的故乡,以及电影《音乐之声》的外景拍摄地的特色。其城市色彩充分体现出 了“音乐之都”的内涵和特征。 在我们中国也是如此。以老北京来说,灰墙、灰瓦和绿树构成了北京城市 色彩的基调,透出古都浑厚、朴实、宁静的文化底蕴,也衬托出紫禁城金碧辉 煌的帝都气派。而深圳的高楼和道路构成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强烈的现代 色彩,颇有视觉冲击力。厦门以碧蓝色的大海为背景,带有装饰性的建筑色彩 鲜艳,三角梅点缀在大街小巷,显出城市的特殊魅力。

第三节 不同城市的色彩之旅 城市中没有浮华夸张,没有迅速惊艳,却有着故事般的一目了然。故事似乎 从平时起步,直接从颜色表达个性以色彩唤醒表情,视觉只有被触动才会有记 13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忆的存储,岁月是块囤积了许多灰尘的玻璃,那时的心情就是当时颜色的拷贝 那颜色的写照无外是关于心情的记录。

3.3.1 色彩对城市感知的影响力 所有的城市都有着自己的色彩,当置身其中,不同的城市色彩会带给你不同 的心理感受:有的和谐,有的怪异,有的明亮,有的黯淡,有的令人喜欢,有 的却令人生厌„„正如日本的色彩设计家吉田慎吾所说: “色彩本身并不存在美 与丑。主要问题是怎样去运用色彩。”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 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 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 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 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 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 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的确,美好的城市 色彩能使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贴切的色彩能使人们明确对城市的印象; 反之,则会造成视觉环境污染和认知上的困难。2

3.3.2 国外城市的色彩运用 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把握极大地借助于色彩带来的印象,当我们一提起那些具 有鲜明特色的、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脑海中随之浮现出来的往往就是对该 城市的色彩联想。那么,就让我们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走走看看,来直观不 同城市的建筑色彩运用,体会不同色彩形象中的文化底蕴。 3.3.2.1 法国 巴黎城市建设是由新旧两个城区组成。 巴黎老城区主要是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 各个时期的老建筑为主。在色彩上,无论 是历史古迹还是普通民宅,除个别现代建 2

引自《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杨曾宪 14

图 3.6 巴黎老建筑特色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筑物,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等外,建筑墙体基本是由亮丽而高雅的奶酪 色系粉刷,而建筑物的屋顶以及埃菲尔铁塔等则主要是由深灰色涂饰。为此, 奶酪色系与深灰色系就成为了巴黎的标志色彩。 许多老建筑都装饰着璀璨耀眼的金色,如亚力山大桥上的人物雕像,拿破 仑墓的拱顶,卢浮宫和凡尔赛的门栅栏等,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它们更是 金光灿灿,并与建筑用色相互辉映。金色的应用,也把巴黎曾经作为法兰西历 代皇城的辉煌历史展示得淋漓尽致。为体现华贵和法国人的浪漫,从凯旋门到 罗浮宫,建筑色彩大都是红砖顶或金顶、 白色大理石墙、红铜色或绿色门窗。 城西北部有个叫做拉德方斯的工业 新城,色彩则以现代感、工业化的白色、 蓝色、灰色为主,并以现代风格的城市雕 塑作为点缀。值得一提的是新城中的城市 雕塑大多取材于老城中的华丽色彩,这使 得拉德方斯为代表的工业新城和以香榭 丽舍大街为代表的老城既有色调统一,又 图 3.7 现代化的拉德芳斯

有色彩区别。

3.3.2.4 荷兰 阿姆斯特丹的色彩比起其他欧洲城市色彩来,明显色度偏深,色相偏暖概 括起来主要是由欧洲人一直就极为钟爱的咖啡色、酒红色、棕橙色等组成。由 于这些颜色总体趋于暗淡,所以整个城市的色彩感觉就像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 男子——成熟、富足、安逸,充满无穷的魅力。而且在此建筑墙面色彩的基础 上,使用白色油漆勾勒门窗和楼层衔接处,致使 阿姆斯特丹的建筑没有因色调沉暗而显得老气 横秋,相反的却是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这 一感受也符合当代荷兰开放、民主的国际形象。 因此,在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色彩当中,我们也能 够感到这个城市所拥有的巨大的社会包容力。另 外,寒冷阴凉的气候也使暖调构成的城市色彩具 15

图 3.8 荷兰阿姆斯特丹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有了一层地域性的应用涵义。 3.3.2.5 美国 美国城市的中心大多是商业中心, 因此建筑色彩都比较商业化,通常采用 蓝色、绿色、黄色等。城市中住宅楼整 体色彩基本趋于一致,外墙很少用涂料 和贴面砖,大部分采用彩色水泥装饰砖, 基本颜色以灰色、浅棕色等为主。 纽约的曼哈顿金融中心整体色调为 蓝色,因为大部分建筑外墙采用了蓝色 玻璃幕墙,其目的是要突出曼哈顿金融中心的商

图 3.9 纽约曼哈顿特区

业氛围。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夜色下时代广场那 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 波士顿被称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它以承载着历史的暗红色为主调;华 盛顿灰白的花岗岩色与湛蓝的天空色构成了首都华盛顿明朗的主色谱;芝加哥 则给人高档西装般沉稳、高雅的灰色调印象。

图 3.10 波士顿、华盛顿、 芝加哥色彩形象

3.3.2.6

印度

印度是一个色彩绚丽的国家,印度人对色彩的痴迷,往往会导致某种颜色 在不经意中演变为一座城市的标志。在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就有四座单一颜 色的城市,共称“印度四城”。 在拉贾斯坦邦的西部沙漠地带,有一座土黄色的城堡——杰塞梅尔。这座城 堡在绵延沙漠和蓝天之间,黄色使得城堡在古朴苍凉中增加了宏大气势。金黄 色颜料的来历显得十分奇特和神秘,它来自牛尿。牛在印度教文化中是神的化 16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身,把这种从牛身体里酿造出的金黄颜料勾勒在神像上,也使画面附着上了神 力。

图 3.11

神圣的杰塞梅尔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乌代布尔是印度拉德斯邦最浪漫的城市,在 漂亮的皮秋拉湖上,刷得雪白的建筑物、大理石宫殿、湖畔花园、庙宇和 传统住宅,构成融和的灰白色调。

图 3.12 温婉大气的乌代布尔

斋浦尔城是全印度最美的城市之一。有法律规定面街房屋必须定期用粉红色 粉刷,这种粉红基调是有渊源的。据说曾经为了欢迎王子归来,王公下令将城 市所有沿街的一面刷色。当时有绿、黄、粉红等好几种颜色候选,最后选择了 粉红是因为在拉其普特人的色彩语言中,粉红代表着好客。

图 3.13 好客的斋浦尔

17


第三章 色彩与城市记忆

焦特布尔在 the Great Thar 沙漠边缘, 是 Rajasthan 省的第二大城市。因 为当地房子的外墙大多漆上蓝色,所以 Jodhpur 被称为蓝色之城“The blue city”。 漆上蓝色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从蓝色防蚊的作用考虑,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 当地人信奉的神 Brahmin 的皮肤是蓝色。

图 3.14 迷人的焦特布尔

当世界各国都在追求全球化的今天,为了突出自身的亮点和提高国际吸引力 与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文化感 受。正如美国城市规划专家伊利沙尔所说“: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 我就能 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科学有序的运用城市色彩, 可 使城市个性鲜明, 和谐悦目, 让人流连忘返。以上城市的色彩运用中都突现了 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色彩营造了每一座城市的特殊印象和城市记忆,是为色彩 在城市运用中的经典范例。

18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在城市化急速增长的今天,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营建大量的新建筑并将 老旧的建筑进行改造。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效率大幅提高的负作用之一 就是建设者们失去了精细推敲的耐心。不少城市主色调不明显,城市特色急剧 丧失,杂乱和失控在曾经以建筑和城市之美著称的中华大地上蔓延。这些不仅 伤害了居民的本土记忆,也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失所望。

第一节 我国城市“色彩病” 从前些年开始,换新色彩如同数量惊人的新建建筑一样自北京延展至全国。 不少成熟小区和老旧公共建筑纷纷用新鲜的色彩把已经脏旧的外皮粉饰一新, 希望通过这一较为明显有效、省时省力、简单易行的手段使老建筑焕发出新的 生命力,提高人们居住景观的质量。从最初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不 错的计划。可是随后的具体工作匆忙上马,缺乏有力的统一规划、管理。尽管 建筑墙体及路面的色彩新鲜丰富了,可其中的无序却让人心烦意乱。

4.1.1 我国城市“色彩病” 从近年来我国的的城市建设看,色彩问题普遍存在:许多城市不知道用什 么色调来表现自己的传统、特色、个性。另外,城市缺少整体协调,建筑物色 彩失控。建设开发中,建筑选用什么色调基本上多是由开发商或设计师自己说 了算,赤橙黄绿青蓝紫, 爱用什么色彩用什么色彩,有些随心所欲。城市如同 患上了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愈传愈多,难以控制。 4.1.1.1 城市“大花脸” 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小区,高楼无处不在,而且越盖越多, 有的楼盘出于商业目的或者仅仅是单纯的为了引人注目,采用正红、鲜黄、天 蓝等极其鲜艳的色彩,魄力十足。尤其在广告色彩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 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地置放到城市建筑的屋顶、立面或街道 19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挂上花花绿绿广告,将整个城市色彩切割的 七零八落,怪艳无序。商店门头简陋的灯箱广 告,形状不一、怪色突起,既破坏了原有建筑 的色彩,又造成了严重的噪色污染,给人以喧 嚣和紧张之印象。这种完全不去考虑是否和谐 的融入城市的大环境之中的商业色彩,像强盗 破门而入一般硬是闯进人的视野,污染着所在 地段及整个城市的视觉神经,熏蒸着毫无选择 权力的接收者的心。另一些建筑的外部色彩采 图 4.1 城市“大花脸”

用明度非常低的调和色,或许其本意是想营造 沉稳古朴的效果,但颜色的选择上又缺乏修养,

结果是让人觉得肮脏陈旧。还有的索性将互撞的补色放在一起运用,但是又不 进行合理的搭配,甚至见到过这样的住宅楼——粉红色的外墙、翠绿色的窗户、 棕红色的屋顶,看上去就像小丑一样滑稽可笑。

4.1.1.2 “光污染”和色彩“实验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城市、尤其是一些中 小城市改变自身形象、打造“标志性建筑”的愿 望非常迫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缺乏先进理 念,为了彰显“现代性”,盲目地贪大求洋或互 相攀比,将一些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初期流行的元 素照搬过来。许多开发商从显势露贵心理出发,

图 4.2 光污染

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一些金色玻璃幕墙建筑 会昂然屹立在灰调建筑群中;一些绿色琉璃瓦装饰建筑,也跻身在银色高楼之 中。反光建筑材料的过度使用极易造成“光污染”。 另有专家指出,部分城市甚至有变成城市建筑色彩“实验场”的倾向,建 筑投资商为争夺色彩话语权,利用与众不同的色彩来体现建筑单体的个性,却 忽视了和周边景观色彩的协调性。以天津为例子,老的小区新的小区面对面却 无法手拉手,仅隔着围堤道的两个小区,一个粘土砖已经快要掉渣,另一个却 色彩新鲜,形成强烈反差。让人们无法想象这里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 20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4.1.1.3

千城一面

城市建筑大量采用人造色彩替代原有的自然石材、木材等材料的颜色。时 尚涂料一次次地“抹”去了天然之色,也“抹”去了传统文化的底色。此外, 由于城市色彩设计追求新奇时尚,不顾整个城市自身的文化背景,盲目追从其 它城市,使得城市色彩缺乏文化底蕴。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最早最多去的地区和国家是香港、日 本和美国,这些地区和国家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建筑及色彩便被视为楷模,就像 到处仿造高架桥一样(欧洲城市几乎都是由隧道解决交通问题的),我们城市 的色彩也步入了误区,并经过国内城市相互仿学,便形成了种种时髦倾向。致 使我们走在不同的城市也时常难于辨清自己在哪。

4.1.2 色彩病的根源 不得不申明,中国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不在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问题, 主要原因也不在其色彩本身,关键是建筑规划失范。城市不注意老旧优秀建筑 的保护和修缮,大量拆旧建新。在新建筑建造上,又盲目追求西洋化,模仿欧 美建筑形式,并以此作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建筑景观,或作为旅游景区和“现代 城市”的典范。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城市定位 上,忽视了建筑色彩的地方特色及建筑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使人对现代城市产 生了混杂的感觉。 建设是百年大计,是需要重金打造的,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成 功的建设项目不仅不能反映城市的文明,更成为一个难以弥补的败笔。譬如, 从北京西站步行到长安街,扑面而来的巨无霸建筑,挟带着各类怪异色彩并肩 而立,压迫着的人们视觉,甚至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我们要理解,新并不就 是美,经济强势不等于文化发达。建筑有时代性,而盲目追随仿效的建筑时髦 倾向本身,却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同样,建筑乃至整个城市色彩的 时髦倾向,也是违反城市色彩美学及文化本性的。

21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第二节

城区改造中的记忆保护

我们应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现代化 的必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路,而是要求 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在历史文本 上重新变造新时代的内容更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何况可以做“ready-made” 的历史素材仍唾手可得。所以,不论从历史文化角度还是眼前实用的角度,城 市记忆的保护都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化建设的在极大满足人们使用的同时,应 该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的保护工作上还存在误区和难以化解的矛盾。

4.2.1 建筑遗产保护的误区 对于城市,建筑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呈现出了 实际效果,然而又出现了负面效应。很多人一味考虑这些遗产作为发展旅游的 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保护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赚钱。著名的丽江古镇是 经过七级大地震而没有被摧毁的城镇,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传统大木构体系 建筑,呵护了丽江古城;中国山西的应县木塔,天津的独乐寺观音阁都经历了 多次地震仍巍然完好耸立。从经济角度来讲,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取得了很大 的旅游效益,但保护历史遗产不只是为了赚钱,这中间保存有高超的科学技术, 有人与自然和谐的真理,有高超的艺术创造。而历史传统全被近代的功利需求 所淹没,我们今天若不留存这些实物和资料,我们的后代就全不知道了,而其 中肯定有今天还不为人知的科学和技艺秘密。 历史古建筑转化为新生活环境后无疑为公众的消费增加了历史文化上的附 加值,这时的 “历史”的确像是对历史性事务或事件的一次当前消费。为了功 利性,建设往往急于求成,做表面文章,结果适得其反。比如:1986 年北京的 琉璃厂拆掉了原来明清留存下的老街,而新建了一条仿古文化街,它一建成全 国各地引以为榜样,许多的古城都建了明清一条街,以为这就是保护了;还有 更可笑的是徐州沛县建了“汉街”,岂不知唐代以前中国城市中还没有出现商 业街这种事物,到宋朝才从固定的商市发展出街市。 22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新生的古旧对于今人的娱乐性作用是不争的事实;今人为了商业的需要而 去有意识的制造历史更是不争的事实。早年拆掉了城墙,最近又纷纷地重新修 筑。然而这些都背离了保护原则,这是造假!上海就曾经提出过要重新打造一 个老上海,报纸上还大字标题地登载。七宝就重新打造了一个新的七宝古镇, 有些人只看到旅游很旺,也受人们欢迎,要知道这是误导。对于打击和反对伪 劣商品、卖假货大家都深恶痛绝,但造假古董、造洋古董还有人提倡,只能说 明我们的文化观念存在缺失,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很畸形。

4.2.2 历史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两难问题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有其深厚传统的,包括它的色彩表现。有非常稳定的风 格和秩序的特征。城市和建筑发展的极度膨胀,使得城市历史文化特性的保留 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这对矛盾更加激化,造成难以调节和无法逆转的混乱格局。 当一个强势的经济与技术浪潮夹杂外族文化扑面而来的时候,本土的传统 文化就显得出奇的脆弱,就会受到重创,甚至被摧毁。而摧毁者不是外族的力 量,恰恰是本族自身的成员。就建筑而言,新形式的建筑以其经济、实用、流 行和高容积率等积极因素出现的时候,那些被怀疑的传统建筑模式就非常容易 被扬弃。而且由于被压抑的求发展心态在改革开放时期终于得到宣泄,除了一 些学者和怀旧的人群外,人们几乎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个健康文化环境形成所必 经的过程,不顾传统文化在都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迫切希望呈现现代化的 城市风貌。于是,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殊不知,失去自身历史、 文化内涵的设计纵然强调了跟上了国际脚步,却因忽略了对本国传统的借鉴, 恰恰成为“没有根基的风格”。更甚者,能够操纵发展的人的“现代梦”并没 有一个统一的定式,色彩,当然也是这个“梦”中一个抢眼的要素,于是五花 八门的理想都寄托在这些拔地而起的建筑上,于是五颜六色的建筑也就屹立在 具有历史文化传统国度的城市中了。而具有数千年文化滋养起来的传统特色就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加速度褪色。 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就越重要。当 我们顿悟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又总在保护与发展问题上摇摆不定,认识与实施 上也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我们所做的各种新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往往因为要考 虑保护的因素而被束手束脚,同时只要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上有所作为, 23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又势必造成对原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多向发达国 家学习先进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和规划意识,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大局中做以思 路清晰,方向明确的战略部署,以求在发展与保护中达到一种平衡。

4.2.3 色彩在城市改造中的作用 “心理学试验测定,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 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 此,色彩对于一个城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于视觉及心灵的要素,同时, 它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形象构成要素。”3 显然,因建筑规划失控而产生的遗留问题不是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 但是换一个角度讲,正因为今天我们已难以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现有建 筑了,从城市色彩角度寻找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可以尽可能的校正城市建筑 无序状态,修补因城市规划失控所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还原城市特色,这也 是不失为一种亡羊补牢的方法。 一栋楼的色彩应用不当还比较容易弥补,而整个城市没有色彩规划,等到 形成恶性循环,再修正的代价就昂贵的多,往往需要花至少双倍的资金进行再 建设,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色彩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视觉面貌、梳理城市环境秩序、营造城市文 化特色,增进城市场所精神,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

第三节 色彩规划从寻找记忆开始 我国正处于大幅度的旧城改造过程中,目前建设的态势是:三年改造一个 旧城市,扩大一倍新城区。在旧城改造中,更要注意历史的保护,这看似是对 于传统的回归,其实这更是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4.3.1 城市色彩规划的宗旨 “色彩规划”在城市中,从来不是一个大涂抹的方案,他们只是对既有色 彩的尊重和保护,以法律文本的方式加以规则化和科学化而已。色彩规划对于 3

引自《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与原则》 24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现有城市色调进行归纳和提炼,并且形成文本之后,对新建或新涂装的建筑有 约束作用,其用意在于保护城市既有色彩调性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对一个城市而言, 如何才能建设一个色彩丰富、和谐有序的美好家园, 为 投资者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呢?笔者认为为突出城市特色, 要尽可能地体现城 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城市的历史和文脉都保留在城市记忆中,那么,具 有悠久历史的老城色彩建设就要把握住城市发展的脉搏,从寻找记忆开始。我 们说,色彩规划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塑造期待的未来形象,换言之, 当前色彩规划宗旨就是“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4.3.2 城市色彩规划的具体原则 首先,色彩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肤浅的装饰艺术上,对于人的情感需求关照是 色彩规划的重要使命之一,色彩规划应当具有更深远的情感沟通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抛弃”的社会,人们往往重于新颖而轻于经过证明的价 值;重于花哨绚丽而轻于真正的实用,人们已经忘记如何去关照物体,已经忘 记物体是“精神思维和身体劳动的结晶”,是艺术产品。因此,设计师的设计意 识就是换回历史的记忆,着重挖掘我们自身的文化特色,还原我们独有的城市 色彩。 其次,设计者应了解设计对象的特色,并将其融入色彩规划。 色彩是构成都市环境风貌的重要元素,也会成为构建都市个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上海的都市感觉,北京无法复制,而北京的政治文化历史气息,上海也很 难拷贝,这也成为都市独特的风格沉淀。比起北京,很多外国人更喜欢上海, 问他们为什么,有的回答“小资感”、“更繁华”、“更商业”,也有的回答 “让人放松,不容易紧张”等。从环境色彩学的角度去研究,你会发现,很多 感觉的直接来源首先还是视觉,是色彩。 一个城市要真正找到自己的色彩风貌,需要幡然醒悟从本土本地区的人文传 统出发,去思考这款土地上造出来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色彩。城市色彩一旦 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 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 文化古迹周边,其建筑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据说,北京皇城根一带 25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 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诚然,保护城市特色并不是单纯保守的去怀旧,保留记忆更能促进城市的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城市的形象走向趋同,文脉让人们 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的亮点,但如果对城市建筑色彩仅仅处于维持 状态,它的光辉只会逐渐地减损、消失,这种保护只是维持一种自然的衰败。 实际上人们可以采用一种积极变换角度的思维过程——巧妙的注入传统色彩符 号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延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色彩语言的感染力;同时并不 一味的墨守成规,要采用个别的新的组合关系与传统色彩进行协调,是它既能 被大众理解又更加新颖动人。 这也是色彩规划中的敏感和难点部分,色彩设计者要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好 平衡,避免在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从形式和单一色彩层面上具 象传承,而要从更深层的文化美学上去寻找交融点,设计中对色彩把握的得失 成败取决于所掌握的“词汇”的丰富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将传统色彩 语言运用于编译,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拥有新的活力,并为建筑注入新的色 彩,以色彩实现技术与新旧比例搭配手法使新老建筑色彩协调共生,最终表现 出地域文化的精髓。

4.3.3 城市规划分区进行 “规划就其大的原则说,一是讲总体,二是讲长远,三是讲区域,四是讲 专项。„„建筑和环境、今天和明天等等,都有机相连。不能单打一,不能顾 此失彼,不能想了现在忘了未来。搞建筑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人能活多少年? 汽车能用多少年?但,建筑不出问题可以保存上百年、上千年。有些建筑过一 百年、几百年是什么样子,是文物还是废物,是财富还是包袱,很值得研究。 大城市为什么不好管?就是因为大。我有个笨说法,叫把大城市变成小城市管。 横的切块,竖的切段,大变小,长变短,就好管了。”这是李瑞环在《辩证法随 谈》第四编中,就城建、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旧城改等问题提出的切实 可行做法。 适逢我们天津市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提取出一个局部进行城改工作的案例 26


第四章 “回到过去寻找未来”

分析,以点带面地研究城市发展中的记忆保护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是 十分有价值的。本文就以天津中山路为实际案例,再街道改造中提出具体色彩 规划方案,从色彩角度上,对历史文物进行动态保护,并通过色彩设计来规范 这一街区的建筑景观色彩,使整个中山路既体现出历史主义特色又适应新的功 能需要,为达到文化的传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的而努力。

27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为了详细说明中山路色彩规划指南,先介绍需要的基本色彩理论。有了这些 理论支持和规划依据,后续工作才能更明确和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以理服人。

第一节 蒙塞尔色彩体系 5.1.1 蒙塞尔色立体4 蒙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示 法。他的表示法是以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为基础。 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 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DG)、蓝紫(PB)、红紫(RP)成 为 10 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再把每一个色相详细分为 10 等分,以各色相 中 央第 5 号为各色相代表,色相总数为一百。每种摹本色又取 2.5,5,7.5,10 等 4 个色相,共计 40 个色相,在色相环上相对的两色相为互补关系。

图 5.1 蒙塞尔色彩表示法

4

来自网址 http://www.shenmeshi.com/Art/Art_20070616011003.html 28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蒙塞尔色立体,中心轴为黑、白、灰无彩色,共分为 11 个等级,最高明度 为 10,表示白,最低明度为 0,表示黑。1-9 为灰色系列,V=10 表示扩散反射 率为 100%,即色光做全部反射时的白;V=0 则表示全部吸收。事实上这两种情 况不可能存在,只是理想中的。 有彩色的明度与相应的中心轴一致,因此如将色立体做水平断面,其各色 彩(不管色相与纯度)明度均相同。纯度垂直于中心轴,黑、白、灰的中轴纯度 为 0,离中心轴越远纯度越高,最远为各色相的纯色。同一色相面的上下垂直线 所穿过的色块为同纯度,以无彩轴为圆心的同心圆所穿过的不同色相也是同纯 度。

图 5.2 蒙塞尔色立体

5.1.2 色相色调体系 根据蒙塞尔色立体,把像红、橙、黄这些有色彩的有彩色与像黑、白、灰 这些无色彩的彩色分开对应来看,将具有色相和色调的差异有彩色作为色彩体 系,有序组织成网络。下面以 10 种色相为基础,并将每一种色相按照明暗、浓 淡、鲜艳、朴素的色感做不同色调的排布。

29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图 5.3 色相与色调体系

图 5.3 中可清晰地看出色相与色调的变化过程,并对每种色调进行了细致 的划分,包括代表鲜艳色感的锐调(V)、强调(S),代表明亮的明调(B)、淡 调(P)、最淡调(Vp),代表朴素的淡弱调(Lgr)、弱调(L)、涩调(Gr)和钝 调(Dl)以及代表沉暗的浓调(Dp)暗调(Dk)和最暗调(Dgr)。 其中又将这 12 种调子分为清色色调与浊色色调以及心理学上的浊色色调。 无彩色中,白(N9.5)、黑(N1.5)是清色,灰色(N9-N2)是浊色。同理,属 清色的有彩色中掺加灰色则成为浊色。清色色相与晴空万里的清澈感觉相关, 浊色形象让人联想到阴天的灰暗或带有暗淡的稳重感觉。不同的想象,将成为 各色调的个性基础,是配色的有利参考。

第二节 色彩形象坐标 5.2.1 色彩心理轴 不同的色相、色调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 30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和软硬感受。 5.2.1.1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主要指色彩结构在色相上呈现出来的总印象。我们看到青,绿, 篮一类色彩时常想到冰,雪,海洋,蓝天,产生冷 寒的心理感受,通常就把这类色界定为冷色,而看 到橙,红,暖黄一类色彩,就想到温暖的阳光,火, 夏天而产生温热的心理效应,故将这一类色成为暖 色。由于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和生活经 验的积累,使我们在看到某些色彩时,就会在视觉 与心理上产生一种常常是下意识的联想,产生冷或 暖的条件反射。这样,绘画色彩学中便引申出“色 彩的冷暖”,应用到实际视觉画面上去之后,也构 成了可感知的色彩的“冷暖调”。5

图 5.4 冷暖色相环

5.2.1.2 色彩的软硬 把等大而重量相等的 3 个物体,分别涂上灰、黑、白三色,给人的感觉一 定是涂黑色的显得最重,灰色的次之,白色的最轻。如果分别涂红、黄、蓝黑 色,则发现,涂蓝黑色的物体显得最重,涂红色的次之,涂黄色的最轻。色彩 的轻重感觉,是物体色与视觉经验而形成的重量感作用于人心理的结果。决定 色彩轻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 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从色相方面色彩给人的轻重感觉为,暖色黄、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冷色蓝、 蓝绿、蓝紫给人的感觉重。 此外,物体的质感对色彩的轻重感觉也具有相当的影响。有光泽,质感细 密,坚硬的物体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物体表面结构松软,给人感觉就轻。同样, 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入的感 觉均硬而有收缩的感觉。 日本 NCD 色彩研究所根据色彩的冷暖和软硬心理,制定了二维的色彩轴分 析图,并将不同种原色、复色放入色彩轴相应的位置,作为色彩形象坐标理论

5

http://www.shenmeshi.com/Art/Art_20070616011003.html (什么是色彩的冷暖) 31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的色谱依据。

图 5.5 色彩坐标轴

图中由白到灰、黑做构成的无彩色的形象轨迹在从软到硬的冷平面上被表 示成弧形。坐标的中央是浊色的、温和的颜色,而周围是清色、清晰的颜色。 以中心的原点作为基准,向左右、上下延伸,形象地程度按照由弱到强的趋势 逐渐增强。

5.2.2 配色及语言形象坐标 古今中外色彩的搭配多种多样,按照暖冷轴、软硬轴为基础对色彩进行分 类,并且以 16 种色彩形象图案为标准,可以尽可能的用少数的形象模式来代表 全部的配色。配色可分别与语言形象想对应,将其一一定位在色彩形象坐标上, 这样配色的形象差别便一目了然。

32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图 5.6 五色配色形象坐标

配色形象坐标的观察方法: 相互间有距离的配色是异质的,具有相反的形象。相近的配色具有类似的形 象。 坐标的周边清色配色多,中央能经常看到浊 色配色。 图 5.6 将配色形象与语言词之间进行关联, 就是蕴含于人的内心的感性数据化了的心理上 的关联。坐标的左侧可爱的、闲适的、动感的、 豪华的、粗犷的给人以华丽的形象,中间浪漫的、 自然的、精致的、雅致的、古典的、考究的、古 典&考究的、正式的形象模式给人以稳重的感受, 33

图 5.7 形象坐标的有效对象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而右边清爽的、冷·闲适的、现代的则给人以清爽的感受。 形象坐标上的有效对象不限于色彩,以形象词汇作为线索,可把外形、图案、 素材或物质等所有的“感性的”东西进行心理上的整理,把握其整体形象,从 而赋予其意义、价值。这种认识形象的应用程序在色彩工作实际中是最有效的, 后文对城区的色彩规划也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五色配色把 5 种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灵活运用色相效果和色调感觉来塑 造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必要的配色技巧将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第三节 配色技巧 在城市规划色彩设计的环节中,有目的的使用配色技巧来推进配色工作是 很必要的。用不同的色彩配色,意味着传达一种新的意义,还能适度地把人与 物,物与物,人物与环境联系起来。下面逐一介绍实用的配色技巧。

5.3.1 配色基本方式 5.3.1.1 色相配色 以不同的色相进行配色,常以多种暖色配以黑色,冷色系不宜多。用高彩 度的色调(V、S、B、Dp)搭配更加引人注目,具有丰富、富有朝气、充实及成 熟的感觉。 5.3.1.2 色调配色 用少量的色相创造多种色调的搭配,通过调节明度使色调发生微妙变化, 常使用无彩色调节明暗。色调的渐变更能创造出和谐统一,并呈现出韵律和平 衡效果。常用来表现闲适的、雅致的、稳重的以及古典和考究的形象。 5.3.1.3 统调 利用相同或者近似的色相、色调进行统一,浊色色调或清色色调之间更容 易构成统调配色。统调配色常常加入柔和的灰色,利用色彩渐变或色彩分隔更 能体现效果。要注意高彩度的锐调(V)、明调(B)色调的搭配,由于色相之间 的反差,很难出统调效果。这种配色方法经常用来表现闲适的、精致的、清爽 的地形象。 34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5.3.1.4 突显 补色和对比色相的运用可产生突显的效果,对比色调营造明度差异也可产 生效果。运用到白色和黑色,明暗鲜明的色彩分隔,暖色中配以冷色的色彩分 隔或强调,效果更明显。突显的配色方式常用于表现闲适的、清冽的、休闲的 动感的、现代的形象。 5.3.1.5 色彩渐变 主要是按照色相、明度和纯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列来体现色彩渐变。亦或, 同时改变色相和色调,可以加入无彩色。同为浊色系或者同为清色系的搭配作 为一种色彩渐变的配色,也很容易上手。色彩渐变以稳重的形象为主,在柔和 的区域形象塑造中是一种有效的配色方法。 5.3.1.6 色彩分隔 所谓色彩分隔,就是暖色与冷色、暗(硬)色欲明(软)色相间排列,表 现出颜色的对比感和明度差,可以加入白色、黑色,使色彩分隔的效果更明显。 或者直接将对比色相、对比色调按明-暗-明或相反的顺序排列,给人以清晰分 明的感觉。这种配色技巧适合于表现随意、轻松、动力十 足或古典、考究等形象。 5.3.1.7 清色配色/浊色配色 属清色的有彩色与白色、黑色搭配,是一种清澈的清 色配色。那么属浊色的有彩色与灰色搭配,就是沉暗的浊 色配色。此外,冷色系给人以倾向于清色的印象,暖色给 图 5.9 清色/浊色配 色形象分布

人以浊色的感觉。在素材表现上,浊色欲自然素材的质感 相融合,清色更适用于表现人工素材的光泽感。

5.3.2 配色规律 5.3.2.1 基调·强调

35

图 5.11 爱丁堡某文具 品店门口


第五章

城区规划的色彩理论导入

基调·强调配色的规律关键在于面积比的问题。通过色相的对比方法很容 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轻松体现节奏感。 用色相来创作基调时,一般应该统一用冷色或暖色系,基调色应体现色调 效果,会突出强调色。如果想引人注目,可以增强色相的对比感或者扩大明暗 的差别,这样会有一种从背景中突显出来的效果,可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导至 视觉中心,如图 5.11 所示。 5.3.2.2 色彩呼应 互为异质的颜色,通过第三者单色或配色的介入,建 立某种联系,削弱和良种颜色的对比感,达到一种视觉上的 平衡。 常常利用黑、白、灰等无彩色作为媒介来使用,力图 创造出色调效果。或者在两色之间加入同色相不同色调的 两色产生色彩上的联系,达到一种如同色彩接龙的美观视 觉效果。

图 5.12 法国某窗口 色彩呼应效果

5.3.2.3 韵律和平衡

韵律感、平衡感是形态的问题,他们在营造更好的效果,搭配更好的色彩 形象方面,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配色作用。 通常通过色调的明暗、浓淡、强弱的重复来制 造节奏感,给人以分隔感觉和韵律感。 色相的节奏适用于相似形态连续出现或者左右 对称的景观中,通过节奏的变化可以弥补形态的单 调,欧美国家常使用这一配色技巧增添轻快的视觉 效果。 另外,利用色彩分隔与色彩渐变的配色技巧, 可通过微妙的色调变化会营造出细腻的均衡感。

36

图 5.13 英国街景色彩的韵律感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天津,地处华北海河两岸,渤海之滨,是华北的重要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 易口岸,同时又是中国第二批经审定通过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年来在市政府 带动下进行的一系列危改、市政基础建设、环境治理工程,使整座城市在规划 方面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昔日“中山路”及河北新市区开发的盛景仍然令人满目饕餮,它释放着城 市对文明的渴望,它跨越了建筑、人文、环境和财富的象征,它生发着文化对 城市精神的感悟,时光续写在本世纪初,这条百年大道将以它独具特者的文化 硕藏迎来它永续的复兴。

第一节 昔日中山路 中华百年看天津,天津百年看中山路。这条通衢大路,风云际会,文脉传 承,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美丽无穷,历久不衰。中山路上的潮起潮落在 一定意义上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诗说:经纵纬横扫锦工,金梁高跨海向 东。津城远瞩高瞻处,宫阙京华一脉通。

图 6.1 中山路范围

6.1.1 中山路的缘起 天津卫过去没有很宽敞的街道,例如“古文化街”未建以前的宫南、宫北大 街,名虽曰:“大”,其实窄小狭隘得很。而天津最宽的街道当属河北大经路。 37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大经路全长 2.4 公里,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袁世凯为开发河北新区而 修建的。路名“大经”,经者何义?这须看到:此路的走向是纵的,而其两侧 有许多横的“支道”,则以“纬”为名,分别以 “天、地、元、黄、宇、宙、 日、月、辰、宿、律、吕、调、阳、昆、冈”等命名,是按千字文的字向来排 次的。1928 年,北伐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北上天津时的革命活动,大经路更 名为中山路。

6.1.2 中山路的记忆评价 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浓缩了中国近代百年风 云的深厚文化底蕴。一个世纪之前的百年更替之时,正式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 历史大转折时期,以中山路为主线的河北新区正是在那个时期兴盛起来的,独 特的历史背景与区域优势使之成为了当时天津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当时河北新区的城市建设也受到了中西两种设计思潮的 影响,百年的跨文化特质也就是从此开始凝聚在了中山路区域的建筑当中,透 过中山路的建筑我们便可领略这里百年沧桑的历史变迁。 堪称天津古建筑之冠的李公祠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安徽庭院式建筑,整个祠 堂规模宏敞,建筑华丽,布置严谨。

图 6.2 李公祠

当初被钦定为全国造币中心的“造币总厂”,厚重端庄的青砖拱门,青灰 色的建筑遗存作为天津金融业曾经辉煌的见证,在车水马龙,繁华喧嚣之侧依 然沉静矗立着。 38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3 造币总厂

青石砌垒,宏伟壮观的石头楼――扶轮中学, 青砖木结构平房式宅院的觉悟社、女星社、同许多 重大历史意义活动举行地的中山公园一样都是天 津近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 直隶总督衙门(今金钢公园及第二医院处)原 建筑是带有花园的中式多组和“四合院”,毁后重 图 6.4 扶轮中学

建时,建筑外形仍然是宫 殿式,但在后花园又建起 了西式的二层小洋楼。

富有传奇色彩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居十四套呈 “田”字排列的四合院建 筑,宅院规模宏大,更有一 西式书房名“意园”,1990 年为纪念李叔同诞辰 110 周年所建的李叔同书法碑林也是依照传统园林所建的。 在极具特色的公家园林——劝业会场(今中山公 园),是天津最早的公园,总体设计充分体现“振兴实

图 6.5 李叔同故居

业,提倡国货”的思想,建设布局上以“西学东渐, 中西合璧”为理念,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西方建筑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既 有花园又有公共设施,在园林格局上前所未有,令人耳目一新。中山公园(原 劝业会公园)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园林,内有亭台楼阁,假山喷泉, 部分为西式建筑。 坐落于北站以北的北宁公园是在种植园的基础上建成的,是天津最早的一 所大型公园。山水相连,花木亭阁错杂期间,并由名家高手撰写的楹联匾额数 39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十幅,诗情画意,和谐雅致,颇具古今园林之特色。

图 6.6 北宁公园

私家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曹家花园(今二五四医院),房屋建筑形式中西结 合,既有我国古代建筑的飞檐、明柱、格窗、游廊的典雅豪华气派。

图 6.7 曹家后花园 已不存

寺庙园林中较著名的有世界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佛教重点寺庙之一的大悲 院,乾隆皇帝曾六次拈香礼佛的望海寺,400 余年历史的金家窑清真寺等。 此外,中山路上还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和跨文化特质的古风貌建筑, 诸如,有 56 间房屋的西式楼房的直隶图书馆,颇具艺术性白色西式建筑的天津 美术馆,城堡式门墙、红色砖雕大门的中州会馆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应该说,中山路独具魅力且不可复制的跨文化特质,既不尊崇传统旧理, 亦不应侍与西学新法,这种特质也赋予了中山路极具飞升潜质的区域发展愿景。 40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百年文化遗存的重生和新文化遗存的打造将同义并举,这种时期复兴和永续繁 盛之道。 最近,欣闻历经风雨、退却浮华、饱览了岁月沧桑的中山路即将进行全面 开发改造和修复,本文作者借此大好时机,以中山路为案例,从现有的历史遗 迹和图文记载的消逝了的风貌挖掘,可以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忆起鼎盛时期中山 路的文化色彩。

第二节 中山路色彩规划指南 前文中提到过欧美一些国家在城市建设和色彩规划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究 其原因是他们本国以切实有效的色彩标准来指导和控制城市规划。发达国家城 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色彩标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依据。正是由于他们坚 持一板一眼地严格按照色彩标准操作执行,才使得从城市的规划到设计,从建 材生产到建设施工,最终色彩效果都有高质量保证。因此,中山路有必要建立 一套相应的色彩检测标准和规划指南,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街区改造规划中色彩 应用上的混乱现状。

6.3.1 中山路色彩规划重心 中山路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具有相当数目的历史建筑。为了 对这些进行保护和延续,并且有利于街区的发展,在街道改造中就应注意到以 下几点:首先应从街道自身的风貌着眼;第二,应该从经济的合理性着眼,但不 能急于“破旧立新”;第三, 应该勤“洗脸”,慎“整容”。 中山路的改造,具体从色彩走向上来讲, 改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加以控制: 第一,控制好老建筑和建筑文物保护区的色彩范围。 在做改造规划时,就先 进行详细的文物普查,把那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区域保护下来,拂去尘垢, 精心修葺。比如,造币总厂区和北站邮局。要保持原先色彩的真实性,并使其 与周边环境有最佳的过渡、衔接关系。 第二,控制好城市改建与整建的中间区带,要强调色彩“新”与“旧”的互补 关系,强调“镶嵌式”的规划与设计,强调该城市中间区带的整体色彩的和谐与 整体美。 41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第三, 保存完整的城市记忆,难点在于控制好城市保护区和改造区之外的全 新开发区,全新开发区的建筑景观应与中山路整体色彩风貌统筹考虑,建成一片, 完整一片、成熟一片,以形成街道中的新篇章。

6.3.2 中山路色彩调查 中山路的色彩调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接到色彩调查,笔者如同对中上路 进行了一次“扫描”,以中山路沿街的风貌建筑为拍摄对象,实地勘察、实景拍 摄,并用色卡对诸多建筑的立面、屋顶和门窗等构件进行靠色,以现场取色的 方式进行色彩提取。 6.3.2.1 中山路街道色彩调查 调查方式:实地勘察、实景拍摄 调查范围:中山路、中山北路沿线 调查范围:沿街建筑楼、车站、公共构筑物、商业广告牌 调查时间:在 2008 年夏秋冬三季分别做了 8 次拍照,具体时间段为 9:00 到 16:00。 注意事项:拍照时,尽量选在小阴天的日子,这样图像中呈现出来的色彩 最自然。或在晴天时拍照,镜头尽量与太阳光保持 45 度角的位置,这样照片呈 现出来的建筑色彩也最真实和准确。 照片数量:1897 张

42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8 中山路沿街实景照片简要分布图

43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根据勘察,笔者发现中山路的色彩现状的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实景拍摄的照片, 从色彩角度对历史遗产和现有街区建筑色彩进行分析。 第一,历史遗迹所剩无几。中山路仅存的一些历史风貌建筑,除了少数知 名遗址被保护起来,很多老旧建筑被用于民宅或者商业用途,私搭乱盖的现象 时有发生。 第二,街道建筑缺乏主题。不同时期的建筑混迹在一起,不论从建筑形态、 从建筑风格或是从建筑色彩上看,沿街建筑都没有一条明显的主线,在视觉上 和没有很好的识别效果。作为河北区的主干道,中山路的车流量比较大大,交 通管理状况不尽良好,因此经常出现混杂的交通状况。出来乍到,交通拥挤和 声音嘈杂的中山路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缺乏秩序,缺乏统一感。如果整条街道 的建筑主题性更突出,则可以在减少人们对于动态杂乱的烦躁感。

图 6.9 现有建筑外立面色彩归纳

第三,建筑附加物繁多。中山路沿街的居民楼和办公楼窗口,私自安装的 空调机和防护栏等比比皆是,而形态和色彩上各行其道,对建筑的外立面产生 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商业牌匾色彩杂乱。在街道的一侧,一排排大小不一,体量不一致 44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的商业广告和招牌,各自都为了突出自己的特点,为了达到醒目的效果,往往 使用很鲜艳的色彩,而红、黄、绿、蓝多种色彩排不在一起,反而却削弱了色 彩的表现力。

图 6.10 现有商业门脸色彩归纳

6.3.2.2 中山路色彩形象群众普查 每座城市,因历史和风情的不同而对颜色偏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风格独 特的城市色彩。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北欧的厚重和温暖等,这是不同城市 的居民千百年来民族审美的结晶。因此,城市的现代化扩展显然应该尊重其色 彩传统。中山路的色彩设计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那么这里的居民对于街道的传 统色彩的认知和未来色彩的倾向又如何呢?笔者运用色彩形象坐标的方法,制 定了一份中山路色彩形象调查表,通过调查分析大众心目中的中山路街区色彩。 中山路色彩形象调查方法:采取从 180 个词语列表中,“请选出您认为与中 山路一带相符合的词语”这种极其简单的调查手法。 表 6.1 数据库形象词语调查表 1 进取的

37 精致的

73 乡土气息的

109 清澈的

145 男子汉的

2 快乐的

38 有品位的

74 正统的

110 肃穆的

146 庄重的

3 开放的

39 清冷的

75 优美的

111 刺激的

147 活跃的

45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4 可爱的

40 洗练的

76 朦胧的

112 厚重的

148 丰润的

5 严谨的

41 淡泊的

77 优雅的

113 新鲜的

149 安宁的

6 高尚的

42 和睦的

78 朝气蓬勃的

114 奢华的

150 粗旷的

7 有亲和力的

43 含蓄的

79 精美的

115 坚韧的

151 鲜活的

8 有情趣的

44 温和的

80 高贵的

116 都市气息的

152 温文尔雅的

9 清新的

45 丰满的

81 古风的

117 柔软的

153 家居的

10 细致的

46 稚嫩的

82 深沉的

118 和平的

154 伶俐的

11 潜心的

47 大方的

83 女性化的

119 温柔的

155 坚实的

12 融洽的

48 闲适的

84 潇洒的

120 浪漫的

156 清爽的

13 绚丽的

49 轻松的

85 大胆的

121 怀旧的

157 潇洒的

14 正宗的

50 勤快的

86 谨慎的

122 温顺的

158 神圣的

15 快乐的

51 孩子气的

87 悠闲自得的

123 充满活力的

159 清纯的

16 娇媚的

52 柔美的

88 风流的

124 细腻的

160 高兴的

17 成熟的

53 抒情的

89 现代化的

125 健康的

161 传统的

18 不加修饰的

54 运动的

90 力动的

126 随意的

162 激烈的

19 甜美的

55 朴素的

91 安稳的

127 敏锐的

163 文化气息的

20 清爽的

56 致密的

92 阳刚的

128 绅士的

164 跃动的

21 浓郁的

57 柔和的

93 坚定的

129 青春的

165 冷静的

22 端庄的

58 独道的

94 机敏的

130 健壮的

166 秀丽的

23 热烈的

59 魅惑的

95 有生气的

131 田园的

167 惬意的

24 迅捷的

60 阳光的

96 清雅的

132 悠闲的

168 楚楚动人的

25 装饰性的

61 深邃的

97 素雅的

133 正式的

169 无忧无虑的

26 知性的

62 雅致的

98 人工的

134 现代的

170 豪华的

27 热闹的

63 有格调的

99 清净的

135 凛然的

171 自然的

28 微妙的

64 娴静的

100 动感的

29 水灵灵的

65 古典的

101 娇艳的

137 快活的

173 清冽的

30 风趣的

66 合理的

102 自由自在的

138 萧瑟的

174 性感的

31 鲜艳的

67 质朴的

103 娇美的

139 强烈的

175 考究的

32 精力旺盛的

68 锤炼的

104 童话般的

140 高雅的

176 华美的

33 革新的

69 坦诚的

105 理性的

141 安静的

177 灿烂的

34 简朴的

70 庄严的

106 舒适的

142 充实的

178 开朗的

35 放松的

71 强劲的

107 温和的

143 进步的

179 优雅的

46

136 纯净的

172 纯真的


第六章 36 主动的

72 怀恋的

“再现大径路”

108 华丽的

144 精确的

180 青春洋溢的

虽然被调查的人员不是同一人,但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山路街区的人们对于自 己的居住地,持有共同的印象。说到印象,有人认为它不是实体、由于本身的 不安定性而难于把握,但像这样的,将其置换为词语,就有可能发现其连贯性 了。 在形象语一栏中,可以发现厚重的、简朴的、传统的、清雅的、有格调的、 有亲和力的这些词语居于前几名的相似性。多数被调人员脑海中都浮现出了相 同的词语。尤其是传统的和厚重的这种词语, 在调查中得到了 50%以上的支持 率,另外有亲和力的、清雅的分别占 30%以上,有格调的占 30%以上。如表 5.2 所示。 表 6.2 词语百分比显示表

100.0% 简朴的

80.0% 60.0%

清雅的

40.0% 20.0% 有亲和力的

传统的

温和的

厚重的

浓郁的

古风的

有格调的

清雅的

简朴的

0.0%

有格调 的 古风的 浓郁的

运用 NCD 语言形象坐标的方式,将以上词语进行对应,得出如下色彩分布 区域。

47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11 上述形象词分布区域

如上图看出,呈现传统、厚重、有格调的色彩与清雅的色才分布区域截然 不同,而这些词语表现出的色彩形象也呈相反的感知特色。不排除,在普查中 会出现误差。但认真排查,发现与清雅相匹配的色彩在中山路的新建筑建设中 使用率很高。由于笔者对于中山路历史的研究,认为大众色彩形象普查的结果 与设想中的色彩感觉是总体一致的,说明普查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6.3.3 中山路的用色范围 色彩规划应以尊重原有现状立面为主,在传统建筑基辅色总谱里选出能代 表传统建筑的用色范围,作为恢复和翻新建筑外立面的用色依据。每个城市或 片区都绝非只有一种颜色,而是有一套独特视觉特征的色彩谱系的。中山路的 建筑外观的色彩、街区的色彩,乃至整个街道标志的色调也是在一定色彩范围 内的,根据前文所做色彩调查的结果以及现有的色彩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我 们就可得知中山路的主色和辅色,并根据配色技巧反映在不同建筑和构筑物上, 48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体现每一处细节的美感和街道整体的色彩形象气质。 6.3.3.1 主基调 色彩规划要求城市在规划自己的发展时在一定区域内确定一种主色调,该 区域内新建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建筑、商业、文体娱乐设施的色彩要尽可能与 这种主色调相协调、和谐,以彰显城市特有的文化品位和个性,使城市在整体 上更美,更适宜人居。6 本案把灰色系定为中山路的主基调,灰色并不是设想出来的颜色,而是城 市街区本来的颜色,现在的工作只是发现它而已。坐落于中山路的许多古建都 尉灰色外沿,要体现了中山路的历史文脉,灰色可以说是对传统色彩还原的最 好选择。同时,对于整个天津市的总体灰色调来讲,这也是宏观中的微观色调 统一的体现。

图 6.12 中山路现存历史建筑外立面色彩

不难发现,不少城市是以灰色系为基调,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 城市。这和这些城市的地理区域、历史沿袭、文化背景、发展过程等方面因素 存在很大关系。城市以灰色为主色调并不意味着城市将来都是灰蒙蒙一片,也 不意味着今后城市就一种颜色一统天下了。一般人认为的灰,就是砖头的颜色。 但其实灰有很多种,暖灰、冷灰、中性灰、暗灰、明灰等等。从色彩学来说, 像蟹青、褚红、暗绿、奶黄等都属灰色,只是色相、明亮度存在差别。 6

49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13 南北城市的灰调色差

从城市建筑的角度来看,我国北方许多城市是偏亮的灰,南方城市是偏深 的灰。像北京的灰色,是传统的北京四合院那种灰砖青瓦淡雅古朴的色调,它 透露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凝重和幽远,但相对比较单调;杭州的灰更细 腻,传统的白墙灰瓦像一幅水墨画,带着浓浓的江南味道。由图 6.13, 我们便 可直观南北城市不同调色的灰色。 灰色本身就千差万别,再加上许多丰富配色,将使不同的城市展现出各自 不同的特色。 6.3.3.2 基辅配色 在已经得知与中山路相匹配的一些词语形象,又由于我们所使用色彩形象 坐标理论以词语和色彩的对应为基础,因此能够表示与该词语相应的色彩的色 相和色调的倾向。

50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14 中山路常用色调色相倾向分析

这个调查显示的结果呈现出与低彩度的明亮的浊色色调最为相应的结果。 无彩色的适用频率较高,每种色相都笼罩着一层灰朦朦的感觉,整体感觉稳而 扎实。 我们已知中山路的色彩词语,那么从色彩形象坐标的角度来寻找属于中山 路的独特基辅配色就有了技巧上的支持。适合于厚重、格调、传统的色彩以暗 色调为中心,常用色相配色,统调的方法来表现色彩搭配的和谐效果,适合浊 色和稳重的配色。。

图 6.15 配色技巧归纳

6.3.4 中山路色彩形象体现 天津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形成了不同建筑形式 与风格,林林总总汇聚在这条百年老街上。整治与 规划应该牢牢抓住“百年”这个历史遗韵上,尽可 51

图 6.16 形象等价交换与关联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能还历史的本来面貌,打造出中山路的品牌效应。色彩规划分别从建筑尺度、 建筑形式与材料等方面与色彩的配合,规范历史建筑,以加强保护与在开发利 用。 以语言为媒介的色彩形象坐标、用形象这一标准分析素材、形态,设计甚 至社会现象等广泛领域。笔者运用形象坐标的方法,对中山路的建筑景观形象 设计做以如下倾向分析。 表 6.2 中山路建筑景观形象倾向分析 形象

整体倾向

色彩

形状

素材

优雅的

抒情的风景、令 人倍感优美的 包含曲线的风 景

中明·彩度稳定 的色调

柔和的曲线、椭 圆

大理石、加工后 的铁

风雅的

适度享受时间 的风情漫溢的 空间、令人倍感 情景的景观

含灰度的色调、 若无其事地变 渐变的变化 化的造型

砂、砾石、天然 石、古竹、久经 年月的素材

传统的

怀旧的景观、令 人感到历史的 悠久、深邃的景 观

有深色的浓色 调、褪色的色调

严整的、稳重 的、沉重的形 状、复杂的装饰

令人感到古韵 的素材、砖瓦和 安山岩等石材

有格调的

有规矩的空间、 感受到沉着的 令人倍感庄严 深暗色色调 气息的景观

四方形、严整度 高的形状

花岗岩等石材、 粗大的木材、 铁、青铜

6.4.2.1 建筑形态与色彩的呼应 中山路形成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建筑风格运用了大量的西方建筑词汇,形 成了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因此,在街道改造中会延用这种风格。 从建筑形态来说,以铁艺护栏为例,示意形态与色彩形象的对应性。

52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柔和型

厚重型 图 6.17 铁艺造型形象坐标

6.4.2.2 建筑材料对色彩的体现 6.4.2.2.1 建筑外延材料使用 从中山路色彩群众普查中得出的几个高频词语,我们得知中山路给人以传 统和厚重的印象,传统的材料便是倾向自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金属、原 木,而非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为恢复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引用大量的灰色仿古 砖作外立面,采用一些荔枝面砖材以营造斑驳的历史痕迹。石材也是主要被引 用的建筑材料,石材的色彩更为丰富,在色彩上要做好严格的帅选,主要选用 灰色、驼色和砖红等稳重而传统的色调。质感上会使用具有很好肌理效果的诗 石材,如蘑菇石,而减少抛光表面的大理石的使用。

53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18 石材形象坐标

6.4.2.2.2 应回避的建材 白瓷面砖是一度代表中国特色的流行建筑材料。曾经作为南方暴发户文化 的象征,很快普及全国成为时髦,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 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 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夏日阳光下,白色刺目,萧瑟冬天里,白色寒心, 从不给人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以与其它城市色彩协调,所造成的创伤又永远不 能恢复——因为它的一个致命特点是永远不会变“旧”,甚至无法通过立体绿 色遮掩其丑陋色彩。因此,这种白色污染到哪里,传统城市风貌就被破坏到那 里。中山路沿线上许多建筑采用了这种白瓷面砖,这与我们所要打造的具有历 史文化气息的街区风格格格不入。因此,改造中将用选用材质覆盖住建筑外沿 上的白色瓷砖。 街区改造中的色彩设计, 要从环境整体的色彩给予人的视觉效果着手。因 54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此,色彩规划不可只考虑建筑本身的色彩,还包括街道地面铺装的色彩。地面 铺装的材料以及他的色彩效果也应加以考虑。彩色人行道,常常会破坏了城市 色彩的和谐,而且,因保洁困难很快变成大花脸,又脏又丑,恰恰给城市脸上 抹了黑。彩色地砖似乎是从日本学来,在欧洲,我没发现有城市人行道或广场 是铺彩色地砖的,他们的人行道和广场,要么保持几百年历史的蘑菇石,要么 是最简单的水泥地砖。改造后为了使街道整体色彩统一和谐,并具有历史风格, 地面铺装应回避彩色地砖的大量使用。

第三节 主要节点色彩设计方案 在改造过程中,要通过保留原有的街区空间,融会旧街区的空间组织规律, 重塑中山路的物质环境,以建设易读的,人们熟知的街区意象为己任,充分挖 掘这里的城市记忆。对现存历史资源开发利用,在功能组织、空间组织、建筑 形式上突出文化性、地域性,充分体现百年中山路的历史品味。对原有历史风 貌建筑予以保留与维护,在新建筑立面上体现历史符号,将传统色彩进行扩大, 创造文化特色,打造有文化品位的环境形象。下面提出一些典型建筑群体的色 彩运用方案并进行详细配色技巧说明。

6.3.1 普乐照相馆旧楼 位于金纬路、中山路交口的原普乐照相馆旧楼,原有建筑较为陈旧,橙色 和绿色的外立面色彩搭配不尽协调。上采用欧式沿街立面,屋顶改造,立面材 料贴饰,打造美观的视觉效果。材料上,以红色砖墙为主,搭配驼色和灰色围 栏和长柱,运用浊色配色、色调配色的方法营造韵律感。

55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19 普乐照相馆大楼色彩效果图

6.3.2 造币总厂 中山路端东侧,原造币总厂旧址,保留原有建筑形式与风格,规范商业门 面的形式与尺度,使历史积淀的文化气息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中山路的亮点之 一。色彩和形态上尽量还原老建筑的风貌,对原商业门脸进行打造,形成色彩 和风格上的协调统一。利用色调配色和统调的方式展现不同层次的灰基调。

图 6.20 造币总厂门帘色彩效果图

56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6.3.3 中医宣传栏 中山路中医宣传展示,原有色彩过于跳跃,为体现中山路的整体品味与气 质,设计内容上保留中医宣传的内容形式,对构筑物的整体面貌进行较大的完 善,采用中式风格,灰砖灰瓦,含蓄而沉稳,突出文化内涵。

图 6.21 中医宣传栏改造前后对比

6.3.4 达仁堂 中山路端西侧的达仁堂,对原建筑色彩进行较大的变化,恢复历史的气息, 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让达仁堂建筑融入中山路的整体历史表现手法当中。

57


第六章

图 6.22

“再现大径路”

达仁堂药厂改造前后对比

6.3.5 宇纬路与宙纬路以西的中山路段 原有建筑体系较为混乱,基本形式沿街为商业小门面,后缀住宅楼为主。 原有的建筑轮廓基本没有,突出表现的只是大而杂乱的沿街广告牌匾。随着时 间的推移,部分已经破败,色彩也不尽协调。 建筑的轮廓上,突出沿街商业店面建筑的细节尺度,从细着手,中西合璧, 局部采用西式建筑线条手法,局部体现中式的风格,增加建筑的轮廓层次。从 建筑材料的选择到空间的尺度进行全面的改造与整修,在此基础之上将商业标 志融入其中。既不破坏原有的商业气氛,也让该地段的品味提成档次。 58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23 整体路段建筑色彩展示

在这一路段的色彩设计上,重点要考虑前商业门面与后身民居建筑楼的和 谐统一,色调上不能太灰暗,这样不符合消费者与民居的心理倾向性。因此采 用偏暖色亮度偏高的浊色色调,在暖灰色中添加驼色,建筑形式上以欧式风格 为主。商业门面强调洋气、大方的设计元素,利用近乎黑色的深灰橱窗介入达 到的稳中求异的效果。 店面标示的字体色彩也以无彩色为主,这里与中山路其他传统建筑的风格 有所差异,但色彩上可以达到总体的和谐统一。

59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24 商铺门帘人视效果图

6.3.6 中山路食街 中国人自己的第一个公园是 1907 年 6 月在“新河北”建成的劝业会所,就 是今天的中山公园。如今,当你深入中山食街,就能看到中山公园的大门。中 山食街是曾经劝业会所牌楼后身的延伸,不过独特的会所牌楼早已杳无痕迹。 中山路改造工程,要挖掘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恢复原先的劝业会所牌楼。色 彩尽量做到还原。

图 6.25 劝业会所牌楼复原图 60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中山食街的设计上,对劝业会所牌楼的风格进行提炼、深化、再放大,材 料上采用灰色真实浅砖墙浮贴,并运用同时期的砖体线条与欧式宝瓶柱手法表 现天津民国时期历史风貌。商业标识以简单的式样和单体字为主,色彩上可使 用比较醒目的鲜艳色,但是纯度不要过高,而是在明度和色相上体现出与灰色 砖墙的差异。根据不同店面的标志色,使用红、黄、黑等各色作为标识色彩。 而为了提亮整个街道的色彩,让其具有餐饮街的食色概念,在在建筑立面 和地面铺装上的灰色基调上,介入色相差异,让街道睁开眼,更具有商业吸引 力。比如,店面门窗的遮光罩采用亮度较高的白色,门窗则采用深色金属材质。 街道整体效果在中式传统风格上作了进一步延伸,和国际风尚进行一定程 度的接轨。这也是考虑到功能和特色的需求。

图 6.26 中山食街外沿与地面铺装人视效果图

6.3.7 十月影院 十月影院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一代代河北区百姓的公众记忆载体。随 着新影院概念的传入,由于形式的老旧和建筑破败,这里早已改成了东北二人 转演艺舞台。因此在设计中,要拆除多余的附加建筑。色彩设计上没有过多新 的元素介入,旨在对原建筑色彩的还原和修缮。

61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27 十月影院人视效果图

6.3.8 北站建筑群 从历史的遗存中充分发掘,利用现代的方法表现文化。原日本侵华时期宪 兵队旧址,建筑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北 站建筑群也是较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用欧式风格对它进行完善,整体面貌将焕 然一新。 6.3.8.1 北站邮局(原日本宪兵队) 改造工程中将原先的北站邮局废除,改为北站博物馆。对北站邮局原有的 粉色墙体进行覆盖。配色技巧上上采用色彩分隔的手法,利用明暗相间的方式, 在深灰与褐色之间加入淡淡的驼色,注意每一种材料体现出来的色彩都是暖的, 配色上运用一定的色调配色和色彩分隔的效果,建筑在平衡的暖色调和原建筑 的简洁粗线条形式中体现稳重、考究的形象。

62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28 北站博物馆整体色彩

图 6.29 日光下博物馆人视效果图

博物馆后身对于原先的老建筑形式和色彩上保留较完整,改造工程以保护 和修缮的方式,在原有建筑外沿上贴层,掩盖年久失修的破败景象。色彩整治 方面无需费功夫,对于原有的色彩和材料进行复原,保持建筑外延的灰砖色, 门窗仍采用暗紫红油漆涂料,金色铜制门把手保留原位。

63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30 原日本宪兵队宿舍色彩复原

6.3.8.2 天津北站

图 6.31 天津北站候车台 64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32 北站广场人视效果图

6.3.9 城市家具及商业标识 城市家具对提高环境的品质,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 方案充分考虑这一要素,设计了符合整体环境要求的照明路灯、美观的沿街围 栏,整齐化一的标识牌等。 为与中山路整体建筑色彩与风格协调,形态上依照第四章关于中山路色彩 形象的分析,展现中山路特色,体现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管理水平。色彩上三 使用稳重深厚的墨绿、黑色、深褐色,城市的家具主要以金属材质铸造,体现 历史的厚重感。

65


第六章

“再现大径路”

图 6.33 路灯形态及色彩设计

图 6.34 沿街围栏形态及色彩设计

综上所述,对中山路建筑色彩的设计依托历史,尊重历史,与该地区独特 的文化特色相统一,彰显中山路的品质与特点。方案充分保留与体现百年中山 路的历史风貌,打造独特的城市环境氛围,体现河北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风貌, 体现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体现天津历史的标签。

66


第七章

综述

第七章 综述 色彩与城市记忆的关系密不可分,尤其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和地区, 城市记忆造就出了具有强烈地标性质的归属色彩。利用色彩规划及设计挖掘城 市有色记忆,从历史层次来看是对文脉的传承,从文化角度来看是对人性的进 一步关照。应用到城市建设的角度,城市记忆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溯源和根 本,忽略了城市记忆的留存,城市建设也便失去了深层的价值。中山路有着如 此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一条前有古人、后见来者的历史名街,绝不能在当前 流行的明星建筑时代中失去自我。 对于老旧城区未来的期待,不仅包括记忆价值体现和重塑,也包括更符合现 代人生活的需求,要从美化实用角度去规范新的建设。色彩规划也是规范城市 建设无序状态的一种直接、廉价而有效的手段。 色彩作为一种相对感性的视觉要素,对它的把握是不唯一的。在进行色彩规 划和设计时需要丰富的经验,通过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经验的本质和意义, 并把它们变成可触知的东西。由于色彩的非刚性特质,在设计中要求每一块色 彩的具体数值显得吹毛求疵,要从总体着手,把握形态、材料、环境等各要素 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和总体协调。 本课题将城市记忆的概念作为色彩规划的主线,考虑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 护,考虑到新生活环境的特色文化的体现,可以说是对这二者关联性研究。为 在具体色彩规划的实施中具有依据,特提出色彩的规划原则和方法,进而根据 已有的色彩理论提出适合于标的物——中山路的色彩规划指南。不能说是一个 全新的视角,但作为色彩应用性研究,却颇具实用价值和指导性。本论文研究 至此,只做了简要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方法探悉,尚有不深刻、不详尽之处,但 本着探索试验的态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需要在更多的应用实践中不断 完善和扩充,需要更多专家和设计者的不懈努力。

6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赵云川.北京城市色彩规划的困境及可能性:城市发展研究:第 13 卷,第 6 期. 2006 [2] 唐军.城市记忆—— 城市规划中传统与现代的思考:见:工程建设与档案:第19卷, 第3期.2005 [3] 党全红.探索城市色彩的意义及原则:见:云南建筑:第 1 期.2005 [4] 闰士杰.关于城市记忆的思考:见:经济论坛:第8期.2005 [5] 陈剑,王姣姣,史保钢.谈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色彩规划:见:山西建筑:第 33 卷,第 24 期.2007 年 8 月 [6] 杨茂川.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城市记忆:见:城市发展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2006 [7]

李中扬,夏晋.文脉— — 城市记忆的延续:见:包装工程:总第 118 期.2003 年 4 月

[8] 唐碧云.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见:科技咨询导报. 第 15 期.2007 [9] 老姜.关于城市记忆的一种文化解读:见:新上海档案.第 12 期.2005 [10] 王静.城市标准色与城市形象的塑造:见:美与时代.第7期下.2004 [11] 陈明明.城市色彩与城市特色初探:见:广告大观:标识版.第 3 期.2007 [12] 曾焱.色彩的历史:见:三联生活周刊.第 35 期,2004 [13] 日本城市色彩规划经验谈:见:城市规划通讯.第 21 期.2006 [14] 赵志国编著.色彩构成:第 15 版.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 [15] 孟兆国. 从规划的角度谈城市的色彩设计:见:山西建筑.第 34 卷,第 4 期.2 0 0 8 年2月 [16] 汪耀斌,彭韬.中国当代城市设计中“文化观"的创新与传承——论城市文化空间的传 统性与现代性:见: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第22卷,第6期. 2007年12月 [17] 宗禾.城市色彩何时不再千篇一律:见:申州建设.第 1 期, 2007 年 [18] 小林重顺著. 色彩心理探析:第 1 版.李军总编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19] 小林重顺著. 色彩形象坐标:第 1 版.李军总编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0] 小林重顺著. 色彩配色艺术:第 1 版.李军总编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1] 卢春霞,汤浩.城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 以苏州古城街景城市设计为例:见:规划师. 第 19 卷,第 20 期刊.2003 [22] 曾迪来. 历史名城的文化色彩定位:见:求索.第 3 期,2004 年 [23] 万敏,吴新华.城市色彩规划中的若干问题:见:规划师.第 20 卷,第 7 期.2004 [24] 涂欣. 经营“城市的记忆”:见: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四川建筑.第 25 卷,第一期.2005 [25] 孙淼. 当代中国建筑环境色彩的研究与探索:见: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2004 年第 1 期 [26] 陈小辉.穿越时空的城市记忆——探访福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历史地段:见:福建建 筑.总第 104 期,2007 年第 2 期. [27] 施森.唤醒“城市记忆”,服务现实需求:见:上海档案.2007 年第 6 期 68


致谢

致谢 本文的研究与写作是在李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提 纲的确立,论文的框架到最后定稿,李老师督促我进行毕业论文及设计,并对 我写作过程中的疑问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李老师将我引入了色彩的美妙殿堂,并在两年的时间里以其儒雅而独具特色的 教学品格影响着我,使我终身难忘。在此,我谨向李军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感谢艺术设计系的全体老师们,两年间,正是你们专业的授课过程使我从 一个跨专业的外行学生渐渐步入设计行业的正规。其中,高迎进老师严谨的治 学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给我很大的启迪和影响,令我受益匪浅。系主任薛 义老师严格的教学作风,使我在基础课程中得到了大量练习,这为我的毕业设 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论文开题时,杜森、谢昭等老师也给予了非常宝贵的 意见,使我后续的写作和设计工作得以更顺利地进行。我要对从事南开艺术设 计教学工作,并在学生论文开题到最终答辩过程中一直为指导学生付出汗水的 老师们说一声:您们,辛苦啦! 感谢色彩应用方向的几位同仁,在毕业设计中,你们给予我精神的动力并 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感谢 2007 级艺术设计系全体研究生,和你们共同学习和生 活的研究生生活令我难忘,希望大家在研究生生活尾声中共度愉快,并在今后 各自的人生道路中越走越好。 最后,预祝南开 2009 届艺术设计系毕业答辩圆满成功!

6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