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cm 40 economic prospects final

Page 1

40 期:千禧世代專輯 【M 世代經濟趨勢】 普世經濟前景對千禧世代的挑戰

文/溫英幹

本文擬簡單預測二十一世紀末葉的國際經濟趨勢以供讀者參考,特別是對千禧世代。千禧世 代(millennials)指 1980 至 1999 年間出生的 一代,在美國估計八千萬,佔美國總人口 (2015 年 6 月約三億三千萬)的四分之一。到了 2030 年代,千禧世代正處於卅至五十歲之 間,為世界各地的中堅領 導人物,及至 2050 年代,千禧世代已經大部分交棒給下一代了。 2030 至 2050 這廿年間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見將發生不少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及 環 境危機,需要千禧世代來領導、解決。其實許多年輕世代正在思考解決方式,包括發展替代 能源來代替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 過去我們已經看見過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例如 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1970 年代初期和 1980 年代初期的能源危機,及最近 2008 至 2009 年的金融海 嘯,也看到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區域 性金融危機,例如 1976 年東亞危機。本文將提到未來如果還是因循苟且,不改變現狀,不放 下各自利益,通力合作,世界可 能陷入更深層的危機中。如何在各種危機中尋求解決之道, 「拯救」人類免於崩潰,需要千禧世代深謀遠慮並提出解決方案,否則世界經濟體系有可能


一夕之間土崩 瓦解。探討經濟危機也可將注意力放在聖經的末世論,了解神一直在掌權,也 相信基督信仰永遠帶給世人最大的盼望。 由於相關文獻眾多,在有限篇幅中未克仔細討論各種危機,這裡僅提出幾個重點:

一、過去兩世紀經濟繁榮導致未來經濟危機 這是一種矛盾現象──未來有許多經濟及環境問題竟然是來自過去兩百年前所未見的經濟迅速 發展,特別是二次大戰之後,全球經驗到前所未有的繁榮。

1.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興起 現代經濟發展約於 1760 年代,與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1776)同時代,也與從英國開 始、蔓延到歐洲及北美的工業革命同步(1760-1840),也是資本主義時代的開始。 工業革命是從紡織業開始,以機器代替手工,然後開始發展新的化學製造業及其他製造業, 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這些新興產業不僅創造就業機會,也大量增加生產量。1(因篇幅所 限,所有註釋在此省略,留待網路版刊登) 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轉捩點,影響人類日常生活的每一層面。平均收入、生活水準及人口 開始出現史無前例的增長。在工業革命之下的國家在資本主義早期,人口曾短暫下跌,但從 十九世紀末葉到二十世紀,由於生育率增加及死亡率減少,人口呈現大幅增長。 2

2.生活水平的增長史無前例 經濟史家麥可斯基(Deirdre McCloskey)稱為十六倍增(factor of 16)─西方社會目前的消費 水平是十八世紀初期倫敦住民的十六倍:包括食物、衣服、住房及教育等。學者估計,全世 界每人國民所得(以國內生產毛額 GDP 來 衡量)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前幾乎沒有增加過。經過 數千年的停滯,資本主義約在 1750 年開始增長,首先在北歐及美國,後來分佈到世界各角 落。3 根據聯合國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三十年來,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也大幅上升。該則報告主 筆馬立克(Khalid Malik)說:「工業革命是攸關一億人口(工業國家)的故事,但這(發展 中國家)卻是牽涉數十億人口的故事。」4 這也預表未來國際政治與經濟勢力將從先進國家 (北方)逐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南方)。


3.自然資源因經濟增長而耗竭 現代經濟增長需要大量自然資源及勞動力的投入。現在已開發國家(先進國家,或稱工業國 家)在十九世紀率先開採自然資源,以促進工業革命;在二十世紀能源消 費隨著經濟發展迅 速增長。今天世界能源消費的 80%靠石化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此外還有地下礦 物如稀有金屬,主要用來生產工業原料。此外深耕農 業也會加速自然資源的耗竭,造成森林 減少及水源污染。當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加及經濟增長快速時,長期且無限制大量開採不 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所造成的問題, 引發普世未來各種危機。5 最重要的自然資源是石油。人類發現石油好幾千年之久,卻到十九世紀中葉,石油才被大量 開採及使用。1910 年之前在幾個國家發現大量儲油─包括加拿大、印 尼(荷蘭統治)、波 斯、祕魯、委內瑞拉及墨西哥。那時殖民帝國開始開採石油,但直到 1950 年代中葉,煤炭仍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之後石油才迅速取代煤 炭。今天 90%的車輛燃料使用石油,在美國 石油也佔能源總消費的 40%,但石油只佔發電的 2%。石油用途廣泛,除了車輛外,也成為工 業化學產品的基礎材 料,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料來源。6 然而大量開採自然資源也產生許多問題,包括森林減少及土壤沙漠化、物種流失、強迫遷移 (人民與動物)、土壤流失、石油耗竭、溫室效應及地球暖化、水質污染 及天然災害等。7 因此現代經濟增長伴隨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加及長期無限制的大量開採不可再生的自然資 源,將引發普世未來各種危機。

表 1 全球超過 6.99 級的大地震(1863-2014)

資料來源一:http://www.earth.webecs.co.uk 資料來源二:http://www.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qinthenews/2014/

二、經濟異常導致未來的不穩定及危機


在過去兩世紀史無前例的經濟迅速增長以後,目前已經有幾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將對未來世界 經濟增長帶來限制條件,包括氣候變遷、地球生態面積負荷過重、環境危機、資源耗竭及世 界政經權力的重新分配。這些趨勢都互相關聯。

圖 1 南極臭氧層最低值消長趨勢(1980-2015)

資料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Min_ozone.jpg

1.氣候變遷─地震及自然災害的增加 研究顯示,氣候變遷主要是人為因素,也是造成許多天災的原因。8 聯合國前祕書長安南說: 「世界各地歷來都一直面對天災,但今日的天災大都是人類活動所引起,至少是人類使之更 加嚴重。」9


地震。1990 年以來,大地震發生頻率大幅上升,特別是過去廿五年。10(見表 1)有些地震 與地球暖化有關,例如冰山溶解造成更多地震,特別在格陵蘭。11 天災。當經濟增長而利用自然資源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引發溫室效應,造成氣候異 常,例如美國及世界各地發生強大暴風雨、氣候冷凍及洪水。12 南極臭氧層最低量從 1970 年代長期下滑,平均每十年減少 4%。13(圖 1)其次,各地天災頻率有長期上升的趨勢,也 引起產物保險的重大損失。14(圖 2)

圖 2 世界自然災害趨勢(1980-2010)

2.生態面積的估量─已經超過地球的負荷能力 「生態面積」(ecological footprint)是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的需求量標準化的衡量方式,足 以提供各地人口所需的陸地與海洋面積以生產所消費的資源,及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15


全球生態面積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GFN)為國際組織,專門從事估計世界超過 100 個國家的生態面積,GFN 最近報告稱:我們需要的自然服務─利用資源及產生二氧化碳─ 比 自然能再生及再吸收的速度加快 44%。也就是說,人類每年使用的資源需要近一個半地球 才能滿足所需;或者說,地球需要花十八個月來生產人類一年所需的生態 服務。 如果人類繼續用目前的速度使用自然資源及產生廢棄物,則到 2030 年代初期,人類需要兩個 地球的資源才能滿足所需。這種生態消耗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的崩潰。16 1961 年之前,全世界只使用半個地球的生物容量(biocapacty),但今天 80%的國家使用超 過國境內所能提供的生物容量。美國人平均需要 23 公 頃的生態面積,約達 17 個美式足球場 (按 2009 年估計)。如果地球上每個人都像美國人一般過活,則全世界需要 4.1 個地球的面 積才夠滿足所需。17(圖 3)

圖 3 人類生態面積(1961-2001)

資料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Ecological_footprint

3.人口增長、饑荒與貧窮頻繁


人口大幅增加。世界人口在 1990 年為十六億,1950 年增加到廿五億,2000 年到六十一億, 2015 年初約為七十二億。人口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石化燃料 的使用、工業化、農業技術及醫療 的進步、歐洲人口移民到美洲等。特別是石油的使用是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推動力。18 根據聯合國的估計,2050 年時,世界人口將達九十億。(圖 4)其中有三十億新增的中產階 級,主要來自新興的大國,如中國與印度。這些人將增加對肉類、消 費品及都市基礎建設的 需求(最近中國發起籌設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聲稱有八兆美元的資金需求就是一例)。 因應這些新需求,對能源的需求將更加高升。麥肯 錫預期全世界汽車產量在 2030 年將比目 前增加一倍。19 如果沒有適量的自然資源來支持現有經濟增長,人口增加在未來幾個十年將 緩慢下來,到 2050 年時可能只達八十億人。20 饑荒。雖然發展中國家近幾十年來生活水平大幅進步,但還是有少數貧困國家經歷饑荒。據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估計,2010 年全世界饑荒人口共有 9.25 億,其中 98%發生在低收入的 發展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地區,2012 年降低到 8.7 億,縮減數主要來自經濟迅速發 展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特別是中 國。饑荒人口四分之一來自非洲,不過發達國家也開始看 到饑荒人數的增加,從 2004 至 2006 的一千三百萬,上升到 2010 至 2012 的一千六百萬;而 1990 至 1992 饑荒人口高達兩千萬。將來如果糧食越來越短缺,饑荒人口可能會增加,特別 是貧困地區。21 貧窮。聯合國千禧年高峰會(UN Millennium Summit)在 2000 年採用聯合國千禧年宣言(UN Millennium Declaration),有 189 個國家及廿三個國際組織簽署承諾協助貧窮國家在 2015 年 達到八項千禧年發展目標,主要目的在減少貧窮程度。 第一個目標最重要,消除極度貧窮及饑餓。其中有三種可衡量的指標:在 1990 至 2015 這廿 五年內,原先生活在 1.25 美元(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以下的人 口比率減少一半;達到男女及 青年人適當的就業水平;以及遭受饑荒的人口數減半。22 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從 2000 年 以來發展中國家已經將極度貧窮人口減半,第一個目標比原先進程提早五年達成。 但這里程碑的提早達陣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較為迅速的發展,在非洲及南亞洲經濟增長較為 緩慢的地區還沒有在限期前達成減半目標,仍有十億以上人口處於極度貧 窮中,更多人經歷 到飢餓及遭受環境惡化及物價飆升的苦果。此外,收入與財富分配高度不均也會造成貧窮人 口增加,以及饑荒人口上升的現象(因此發達國家也有 饑荒人口)。23

圖 4 世界人口趨勢及未來預估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4.其他環境危機 除了以上一些危機外,還有幾種影響全球的環境危機,有些已經影響全球生態及人類的日常 生活及健康;如果假以時日沒有解決,將使人類陷入空前的災難中。 這些危機歸根結底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也是過去二世紀現代經濟發展的結果。其中包括人 口增加,糧食需求益增;由於二氧化碳排放,空氣污染,造成溫室效應及 氣候變遷;為工業 化及經濟增長而砍伐森林,使可耕地面積減少;使用農藥,使蜜蜂減少;綜合效果為熱帶雨 林迅速消失,生物多樣化的損失是許多生物頻臨絕種, 水源缺乏,乾旱面積增加,土地沙漠 化,可耕地面積減少;每人糧食產量減少;以及廢棄物的增加。每一種環境危機如果全球不 通力合作解決,對經濟及生態系統的 維護將有大害(有關各種危機的簡述,因為篇幅限制, 將刊登在網頁中)。

5.資源耗竭


石化燃料的儲存量。世界已經過度使用自然資源,尤其是石化燃料。按照目前使用的速度, 石油可以使用四十六年,天然氣五十八年,煤炭一一八年。預計在 2025 年時,石油及天然氣 仍然是主要能源。24 石油。全世界的經濟都倚靠石油及其他石化燃料。在 2010 年左右,世界儲油量一半已被使用 掉。在 2030 年,石油產量可能下降到目前的一半。對於何時是世界石油產量的高峰仍有許多 爭議。多數分析師認為石油產量高峰會在 2010 至 2020 年間發生。 煤炭和天然氣。煤炭和天然氣也在消失中。在石油用完後,煤炭還可支撐一段時間,但其污 染性極高,無法用來作為大部分車輛的燃料。天然氣不易運輸,也不適宜 作為大部分設備使 用。美國發現大量頁岩氣(shale gas,蘊藏在頁岩層中的天然氣),過去十年已經成為美國 日益重要的天然氣能源。2010 年提供 20%的天然氣供應量,預計 2035 年提供 46%。但專家 說,單是應用現行技術使用目前石化燃料就足夠將地球燒滾數次。25 其他礦物質。除了石油外,在美國大部分礦物質及非再生能源早已超過生產高峰,包括鋁 (高峰期 1943)、銅(1998)、鐵礦(1951)、錳 (1966)、磷鈣土(1980)、鉀 (1967)、稀有金屬(1984)、錫(1945)、鈦(1964)及鋅(1969)。即使回收,這些資 源存量將 繼續迅速下滑。 太陽能及其他可再生替代能源。2012 年全球能源消費量約為 567EJ(exajoule,能量單位,約 278 terawatt-hours TWH)。據估計每年可使用的再生替代能源最具潛力的有太陽能 1575EJ、 風力 640EJ、地熱能 5000EJ。全世界沙漠面積約 3 千 6 百萬平方公里, 可以吸收 30 萬 EJ 的 太陽能,經過電力轉換後可以得到 33,000EJ 的能源。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太陽能及風力都需要 極大片土地才能產出所需能量,需要繼續 研究。例如產生 500EJ 的太陽能需要 55 萬平方公里 的土地來架設太陽能板,相當於法國面積,很難控管,可以預見未來投資在替代能源的費用 將相對提高許 多。26

圖 5 基督教重心的轉移(30-2100)


資料來源:http://www.lausanneworldpulse.com/pdfs/tj_2.pdf

三、國際權勢之盛衰 基督教重心的轉移。過去一世紀,基督徒總數佔世界總人口比率維持在三分之一。1910 年時 歐洲及美國基督徒人口佔世界基督徒人口 80%以上,那時基督教重 心在歐洲,也就是代表先 進國家的「北方」,但最近幾十年,基督教重心已經逐漸從歐洲移向非洲,代表福音在世界 「南方」的興旺,以及在「北方」的衰微。 1910 年歐洲仍是基督教重心,那時基督徒佔總人口比率約 66%,到 2010 年下降到只有 25%;而非洲基督徒人口比率同期間從只有 2%提高到 21.6%。 從 1981 年起,「南方」基督徒已經成為多數─基督徒人口在 1910 年少於 10%,今天已上升到 50%。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基督徒人口超過 70%,從 1910 年一千兩百萬上升到今天的五 億。亞洲基督徒人口也大幅上升─一百年前約兩千五百萬提高到今天約三億六千萬。歐洲基督 徒人口則大幅下降。預計在 2050 年時,除了美國仍然有三億以上的基督徒,其他基督徒人口 眾多的國家都是今天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與巴西。27 從經濟發展歷史的觀點,神特別賜福 以基督信仰為主的國家,基督教重心南移也意味著神的賜福可能轉移。(圖 5)


發達國家的衰落及發展中國家的興起。發達國家都是深受基督信仰影響的國家,但隨著基督 信仰衰微,其政經勢力也逐漸下滑。在國際機構及國際場合,新興的發展 中國家已經逐漸與 先進國家平起平坐,並參與國際政治及經濟的決策權。歐美國家人口老化的情況日益嚴重, 社會福利支出也相應增加,影響大多數國家的財政情 況,國債增加也快,經濟增長平緩,要 解決債務問題,情況並不樂觀。 反觀許多新興發展中國家過去幾十年經濟迅速增長(部分原因也是國際機構及先進國家長期 以外援及貿易的方式支援貧窮國家,使後者逐漸富強),使很大部分人口 脫離貧困,產生數 以千萬計的中產階級,購買力旺盛,成為可以和發達國家相抗衡的經濟大國─例如新興七國 (中國、印度、巴西、印尼、土耳其、墨西哥、俄羅 斯)或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 度、中國及南非)。 經濟力量也轉化成政治力量,使得國際政經決策權已經由原來的七國集團 G-7(美、加、英、 法、德、義、日)移轉到二十國集團 G-20(1999 年成立,即 除 G-7 之外再加上其他十三個國 家)。根據預測,2030 年新興七國的國民總生產(GNP)將開始超越七國集團。如果用購買 力平價的方式(各國當地物價用 美國物價來換算成為美元總數),中國的國民總生產在 2016 年就會超過美國。28 歐美國家的政治及經濟勢力的下滑,及原先發展中國家勢力相對興起,從信仰角度來看,似 乎與基督信仰的下滑與上升有關。一向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經過半世紀, 基督教在亞洲、非 洲、及拉丁美洲大大復興,也同時見證其經濟及政治勢力的興起。可看見基督信仰興起的地 方也是蒙神賜福的地方。我們隱約可見到神的手在掌 權,正如詩篇三十三篇 12 節所說: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29

四、結論:世界經濟前景對千禧世代者的省思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未及提到聖經對經濟前景的預測,但聖經在幾處經文都提到末後的日子 有戰爭、饑荒與地震,還暗示有高度通貨膨脹的發生(例如馬太福音 24:6-8;路加福音 14:38-39;啟示錄 6:5-6)。 過去兩百年經濟快速發展,的確使先進國家蒙福。但約翰衛斯理早就預言,當基督教散佈時 會引起努力工作及節儉的好習慣,因此富裕起來,但富裕就會產生愛世界 的心,反而摧毀基 督教。避免這種下場的方法就是不但要盡量賺錢、盡量儲蓄,還要盡量給出去,以免遭受地 獄的咒詛(講道 116 篇)30。 深受基督信仰洗禮的先進國家有如當年以色列人,開始背叛使他們富裕的神,開始愛世界而 不愛神,逐漸離開基督信仰,後果堪虞。反觀原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開 始歸信基督,也蒙


神賜福開始富裕起來,並在國際舞臺上與先進國家相抗衡,猶如摩西在申命記二十八章宣告 「以色列人遵守神的誡命就蒙福,違背則遭咒詛」一 般。 有些未來學學者也已經提出預警,世界經濟體系可能因為承受不了各種危機同時來到,以及 世界各國為了自身利益不肯攜手合作,以致世界經濟體系一夕崩潰,有如聖經所提的末日徵 兆。

不管世局如何變化,未來幾十年剛好是千禧世代接班領導的時代。因此,筆者建議千禧世代:首 先要堅固信仰,信靠耶穌基督的救恩,將自己委身於基督,承認耶穌 對我們生命及所有錢財、事 業及家庭的主權,矢志作忠心、良善及有見識及的智慧好管家。其次要預備心迎接未來許多危 機,相信主會賜下智慧來解決。即或不然, 也要信靠神的帶領,內心懷抱平安喜樂走向未來。

作者小檔案 溫英幹,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美國及臺灣董事會主席。本刊人才單元企編。臺灣東華大學經濟系 及財務金融系榮譽教授,冠冕財務事工美國華人外展事工主任,基督使者協會董事。

註釋

1.

en.wikipedia.org/wiki/Industrial_Revolution

2.

en.wikipedia.org/wiki/Industrial_Revolution

3.

www.cato.org/blog/great-fact-economic-growth-three-images.

4. The Rise of the South: Human Progress in a Diverse World,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3, United Nations, 報告下載: hdr.undp.org/sites/default/files/reports/14/hdr2013_en_complete.pdf ,新聞說明 www.un.org/apps/news/story.asp?NewsID=44371#.VRxuL-GunL4 5.

en.wikipedia.org/wiki/Exploitation_of_natural_resources

6.

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petroleum

7.

en.wikipedia.org/wiki/Exploitation_of_natural_resources


8. www.nytimes.com/roomfordebate/2013/11/18/natural-disasters-or-acts-of-god/humansare-disrupting-the-climate; www.worldwatch.org/human-actions-worsen-natural-disasters; www.nytimes.com/2007/02/03/science/earth/03climate.html?pagewanted=all&_r=0 . 9. Requoted from Ebru A. Gencer, The Interplay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Vulner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Istanbul Metropolitan Area, Springer, 2013, Chapter 2. 10.

earthquake.usgs.gov/regional/world/historical.php

11.

www.small-farm-permaculture-and-sustainable-living.com/earthquake_predictions.html

12. Our Year of Extremes: Did Climate Change Just Hit Home? Ann Curry’s report, NBC, 4/07/2014, www.nbcnews.com/news/video/our-year-extremes-did-climate-change-just-hit-homepart-n73936. 13.

en.wikipedia.org/wiki/Ozone_depletion).

14. www.wunderground.com/blog/JeffMasters/comment.html?entrynum=2009&page=5, and, www.intechopen.com/books/climate-change-research-and-technology-for-adaptation-andmitigation/mainstreaming-climate-change-for-extreme-weather-events-management-of-disasters-anengineering-chall, Source: Munich Re. 2010. 15.

en.wikipedia.org/wiki/Ecological_footprint.

16. www.independent.co.uk/environment/mankind-using-earths-resources-faster-thanreplenished-1827047.html 17. www.popsci.com/environment/article/2012-10/daily-infographic-if-everyone-livedamerican-how-many-earths-would-we-need. 18.

www.culturechange.org/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97&Itemid=1

19.

www.bbc.com/news/business-16391040.

20. According to projections and explanations in Jorgen Randers, 2052, A Global Forecast for the Next Forty Years,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2012, pp62-63. (To be discussed later in this article.) 21.

www.worldhunger.org/articles/Learn/world%20hunger%20facts%202002.htm.

22.

en.wikipedia.org/wiki/Millennium_Development_Goals.

23.

www.worldbank.org/mdgs/poverty_hunger.html.

24.

www.culturechange.org/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97&Itemid=1.

25.

www.bbc.com/news/business-16391040; 美國頁岩氣,見 en.wikipedia.org/wiki/Shale_gas.

26. www.culturechange.org/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97&Itemid=1; en.wikipedia.org/wiki/World_energy_consumption 27. www.ecumenicalnews.com/article/shift-of-center-of-christian-gravity-to-global-south-mostdramatic-in-history-22528; www.lausanneworldpulse.com/766/08-2007?pg=all.


28.

www.un.org/apps/news/story.asp?NewsID=44371#.U29Qy8c2b-Y, 3/14/2013.

29. 關於基督信仰與經濟發展及債務危機,參見溫英幹兩篇文章:「普世債務危機」及「基 督教信仰與經濟展」,收在《普世債務危機與信仰》,財團法人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編著, 台北,2012,頁 5-45。 30. wesley.nnu.edu/john-wesley/the-sermons-of-john-wesley-1872-edition/sermon-116-causesof-the-inefficacy-of-christianity/ 原載神國雜誌 40 期,2015 年夏季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