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建築與我

Page 1


緣 起

01

A - 1 慈 濟桃園 靜思 堂

04

A - 2 慈 濟玉里 分會

08

A - 3 慈 濟台東 靜思 堂

10

A - 4 慈 濟鹽埔 分會

12

A - 5 慈 濟蘆洲 靜思 堂

14

A - 6 慈 濟屏東 分會 、 慈濟 善化聯 絡處 、 三義 慈濟社 福及門 診中 心

18

A - 7 慈 濟新店 靜思 堂

22

A - 8 靜 思精舍 新大 殿

26

A - 9 慈 濟蘇州 園區

28

A - 1 0 慈 濟印 尼 雅加 達靜思 堂

30

A - 1 1 慈 濟印 尼 泗水 分會、 慈濟 印 尼萬 隆分會

34

B - 1 慈 濟八八 專案

26

A - 1 2 慈 濟台 北 潮州 街靜思 堂

38

A - 1 3 慈 濟關 渡 靜思 堂

42

A - 1 4 慈 濟桃 園 八德 分會

46

A - 1 5 慈 濟高 雄 靜思 堂、慈 濟鳳 山 分會

48

A - 1 6 高 雄新 興 區共 修處

54


緣起 宗教是連繫人與超自然界的文化與心靈活動,藉此,宗 教成為人們相互凝聚共識與信仰的途徑。

Introduction Religion is a spiritual activity and culture that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the supernatural. A path that guided people's belief and consensus.

1


台灣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度,隨著台灣經濟日 益發展、新興宗教更是發展蓬勃,從中各教派 也衍生其建築的自明度與辨識度。 除了宗教聚會活動的多重機能需求,同時也為 展現同一宗教之理念與共識及崇敬目標,新興 與宗教為求其自明性而形成獨特之建築語彙與 風格,頗值得另立學門加以探討品味。 宗教是人類活動很重要的文化軌跡,亦因領導 人而產生群體的共同信念,漸而形成一種文化 力量,延伸到建築、生活、作息等等。 新興宗教裡面包含了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回教等世界知名之宗教延伸發展之新型教派, 宗旨相同但作法不同的宗教,均可稱為現在新 興宗教,目前台灣佛教發展有各種不同的認 知。本人有機會接觸慈濟分會的機緣是在 921地震之前因接觸慈濟分會營建案件;而真 正認識、了解慈濟則是在921地震後,因學校 重建的機緣而進一步與慈濟宗教建築有後續的 接觸與討論。年輕時對宗教缺乏深入認識,經 過一段時間接觸佛教相關團體,開始陸續對慈 濟建築之形式進行一些研究與理解。 以佛教而言,慈濟宗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團體。 慈濟在一般大眾認知上是一個行善的團體,事 實上也是一個志工慈善團體。慈濟是以佛教佛 法為根基之團體,一直存有佛教的精神,也吸 收其他宗教行善方面的組織作為,歸類方面屬 於新興宗教之一。主要信眾為基於人類大愛精 神: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為其四大志向, 整個中心思想還是圍繞在佛教慈悲為主軸。以 慈悲喜捨為內涵,推廣慈善、醫療、教育、人 文的實際作為,以證嚴法師為精神導師,發展 以台灣為起點、進而到全球各地推廣慈濟精 神,多年來獲得世界各地的認可與推崇。

Taiwan is a religious country. As the economy progresses and prosper, different religious architecture in Taiwan has made its fame and identity. Religion is embedded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and different cultural, which impact on other aspect of the society includes lifestyle, work schedule and architecture. There are many emerging religions in Taiwan, which includes Buddhism, Christian, Catholic, Islam and many more. These practicing religions has the same objective with different approach can all be categorised as emerging church.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is one of the emerging church in Taiwan. The initial contact with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started all from the revitalisation project of 1999 Jiji earthquake. The Jiji earthquake revitalisation projects involve rebuilding several collaps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ther Tzu Chi projects was introduced later on after this event. Over the years, collaborating with Tzu Chi foundation has been a search for a new architectural typology and language to redefine religious architecture. Tzu Chi architectural style has evolve and progress through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Tzu Chi foundation is a branch of Buddhism belief, but also a volunteering association. The foundation follows the root of the buddhism belief and build its foundation mission on top of it. Tzu Chi foundation work includes, charity, medical aid, disaster relief, education and Humanism, four categorise. The foundation was founded by Master Cheng Yen in 1966, It is an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NGO) with over 10 million members worldwide throughout 47 countries. It is operated by a worldwide network of volunteers and employees and has been awarded a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at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2


921希望工程:

1999 Jiji earthquake

延 續 緣起, 在 希望工 程 期間 本 所設計 了 包括北 港 國 小 、南投 中 興國中 、 嘉義 大 吉國中…等 援建工 程 ; 在希望 工 程完成 之 後設 計 了玉里 醫 院。此 為 本 所 接觸第 一 個慈濟 基 金會 本 身使用 的 建築案 , 在 此 之前個 人 對慈濟 基 金會 的 運作尚 未 明瞭。

The revitalisation projects includes several educational and medical institution across the country; Beigang elementary school, Zhongxing Junior High School, Chiayi County Da Ji Junior High School and Yuli Hospital. The revitalisation projects are the very first few

在 接 觸到玉 里 醫院設 計 案之 前 ,並無 醫 院相關 設 計 背 景,為 此 自願先 到 慈濟 醫 院進行 參 訪與做 一 個 禮 拜時間 的 志工, 藉 由深 入 醫院後 方 支援, 有 助 於 實際體 會 對醫院 的 運作 及 整體配 置 方向做 深 入 了 解。

commissioned projects by the Tzu Chi foundation. Moving forward, Tzu Chi has developed its ow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and design approach with a wide spectrum of projects.

嘉義大吉國中

南投中興國中

慈濟玉里醫院 3


A- 1 慈 濟 桃園 靜思 堂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Taoyuan, Taiwan

地點:桃園市桃園區大業路一段307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3年 在此設計之前慈濟的靜思堂只有花蓮本會、台南與彰化共三處之靜思堂。 至於桃園靜思堂規劃,當時與另一位建築師進行比圖程序後而得到此規劃機會。桃園靜思堂基地位於:桃園市桃 園區大業路一段307號,基地本身分為南北兩處,經討論後決定將南區作為靜思堂主要設計的區域,北區則留作 廣場與停車場等設計配置。靜思堂整體座向為座南朝西北方向,此靜思堂比較特別在中間部分有一條8米計畫道 路橫越,為保持基地於完整性,故在此基地上方申請一座橋梁設計,作為橫跨至北區廣場與停車場的方式,讓 本園區自成一完整脈絡。

4


此基地為不規則型態,屬於社區發展的區域,附近多 為新興高樓住宅區、人口密度稠密。

本分會除具備聚會功能,也具有培訓委員、志工及慈 善教育,相關課程等功能。整棟建築物的精神還是在 於小功能空間環繞著大講堂為主,大講堂部分主要配 置於建築整體中間之位置,此乃考量大型活動人潮出 入及疏散等問題。 全區平面配置圖

地下二層平面圖

草模量體側視角

地下層平面圖

草模量體正視角

5


桃園靜思堂之大講台位於三樓,稱之為「大愛堂」。 此大愛堂出入口左右兩邊共4座樓梯供垂直動線移動, 前面廣場可銜接至對面北區之大廣場與停車場,此大 愛堂也提供平日與假日一些較大量的人潮聚會活動。

大愛堂整體空間氛圍介於傳統佛教堂與西方基督、天 主堂等宗教文化之間,並無傳統佛教類型的大型木雕 佛像於禮堂前方;反之,僅以示意之佛圖像取代之。 四~五層部分主要規劃為寮房(大通舖)、彈性隔間及衛 浴設備。此空間乃提供參加課程或培訓人員結束之後 短期暫駐或長期住宿功能,在進行小組會議時彈性功 能空間也能成為短暫性會議室或教室功能使用。六層 空間主要為套房、和室及書房等,作為幹部或講師居 住之空間。屋頂屋架方面則以慈濟強調之「人字形」 呈現。

一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結構量體模

二層平面圖 6


六層平面圖

桃園分會現況圖 屋突一層平面圖

此案歷經十多個設計方案後,業主網羅所有案例之優點 元素融入至最後的方案設計中。

四層平面圖

現況圖

五層平面圖 7


A- 2 慈 濟 玉里 分會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Yuli, Hualien, Taiwan

地點:花蓮縣玉里鎮民權街56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3年 玉里分會在花蓮中部、屬於較大之中途據點。本案利 用此基地原玉里慈濟舊址作為慈濟玉里分會之場所, 基地形狀呈L型,位於三角窗之位置。相對於桃園靜思 堂為較小案子,基地位置於:花蓮縣玉里鎮民權街56 號。

二層平面圖

在過程中發展出多種形式,人字形屋頂之人字在屋頂 設計方面為慈濟一重要元素。東方建築屋頂為曲線屋 面,以人字朝向正面之作法,對於多數人印象為唐朝 位置圖

或日本傳統式建築之正面入口;然在中國的建築體系 是少見斜屋頂面朝向正面。人字屋頂是在民國五十年

一層主要為大廳與靜思書軒,書軒主要為靜思文化與

初出現於花蓮精舍的小靜思堂,證嚴法師在設計第一

文書等相關產品提供民眾能到此空間閱讀、採購等, 書籍主要以證嚴法師之論述及相關人文、醫療、教育 等文書,同時也作為接待客廳之場所及輕食茶飲、咖 啡區。

座靜思堂時所發想出類似日式和風韻味,演變成今日 在設立慈濟建築形象上之依據。

此案樓層不高,主講堂在二層,屬於社區型小靜思 堂,在分會組織方面屬於聯絡處。

日式傳統建築

地下一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8


之前在花蓮靜思堂之設計是依據證嚴法師小靜思造型所衍生, 後續發展各分會設計時也多秉持著「人字形」入口意象設計, 慈濟宗在無形中亦演練出自己在建築語彙上特有之專業與自明 性;建材顏色方面採用洗石子之石灰色,石灰色又採接近於大 自然中石頭中的自然灰。以往常有大眾請教證嚴法師為為何不 用磁磚等相關建材?證嚴法師回答很簡單:「台灣早期房屋就 是用此石材,很自然」。

分會與街景關係

人字形屋頂

三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屋突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歷次模型照 9


A- 3 慈 濟 台東 靜思 堂 Tzu Chi Community Centre - Taitung, Taiwan

地點:台東市四維路二段606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3年 因台東慈濟人相較其他縣市少,此屬小型案約1~2層樓,造型採單純室內合院樣式,屬於慈濟環保站或社區 聯絡處之場所,標準型格局。中間為大佛堂,兩側為兩層教室、會議空間。基本上社區民眾除了平日於中間 大佛堂聚會之外,日、夜間活動也會利用此空間。一般上課或培訓課程則是在兩側教室進行,另外也具備一 些機能空間如廚房、茶水間等等,屬於較典型之分會案例。

位置圖

一層平面圖

10


屋頂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施工現場

11


A- 4 慈 濟 鹽埔 分會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Yanpu, Pingtung, Taiwan

地點:屏東縣鹽埔鄉德協路100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3年 鹽埔地區師兄姐在環保區域推動積極,因此基地之鄰地釋出、正好購入以利整體規劃。本案以環保為主概念進 行:基地前方留設一處大廣場,塑造傳統形式之三合院之空間造型,因有兩層樓之空間需求,故左側為環保站 與展示空間,右側為員工餐廳,後方是廚房,中間則為擴大空間的佛堂。二樓主要為大講堂,左右兩側為辦公 室與教室,屋頂呈歇山形式,仿慈濟小精舍造型之三合院,欄杆形式也有慈濟精舍元素。

位置圖

一層平面圖

12


歷次模型照

二層平面圖

後續發展以空地裡之老鳳凰木做為地景發展, 左邊空地購入後作為環保站擴大之規劃。

鹽埔分會現況圖

鹽埔分會模擬圖 13


A- 5 慈 濟 蘆洲 靜思 堂 Tzu Chi Community Centre - Luzhou, New Taipei City, Taiwan

地點:新北市蘆洲區長樂路12 5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 2 0 0 5年 本基地位於新開發型區域,位於重劃區、基地完整,所以地下空間盡量 開挖使用完畢。故地下室開挖三層,地下二、三層規畫以停車場為主的 空間。大講台空間配置於地下一層。 主體規劃以四合院形式呈現。建物越後面越高,進入一樓映入眼簾為開 放式中庭,再往入口推進則為分會前廳,左右方為迴廊延伸至兩側之餐 廳、廚房空間及展示空間,後方配置小型佛堂。

位置圖

地下三層平面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地下二層平面圖 14


一層以玄關呈現入口意象,再以迴廊銜接形成整體建 築物之主要架構,中庭以開方式空間,大跨距形成地 下室大講堂之空間。此格局形式在靜思堂建築已多有 前例可循,包括早期之彰化、花蓮、台南等分會;較 大型之空間主要都配置於地下一層或二層位置,兩側 以開放式空間形成有效採光面,將自然光導入至地下 室。因此將大講堂配置於地下室往往令整體分會在配 置上有更多的彈性使用。

一層平面圖

歷次模型照

二層平面圖

二層主要格局為挑高形式。

15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四層以上部分以寮房空間為主。

五層平面圖

大多數寮房規劃於五層平面。

以上為屋頂層,因此整體樓高並不高,主要空間配置 於地下層位置,地面層上量體採層層退縮方式呈現。

屋頂層平面圖

外牆現況圖 16


外牆現況圖

蘆洲分會模擬圖 17


A-6 慈濟屏東分會、慈濟善化聯絡處、三義慈濟社福及門診中心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Pingtung, Taiwan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Shanhua, Tainan, Taiwan Tzu Chi Community & ClinicCentre - Sanyi, Miaoli, Taiwan 地點:屏東縣長治鄉中興路83之1號/善化區/苗栗縣三義鄉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屏東長治分會: 擴建規劃早在2005年左右即開始進 行,是全省最早成立的會所。原屏東分會在較偏北邊 的長治鄉,當時整體規劃是將大講堂配置在建築物後 半,經歷三年土地變更也接近完成階段,但後來慈濟 希望重心能放到市區民生路位於目前屏東演藝廳後 方。至今本案尚未實現。

位置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18


四層平面圖

現況照片

模擬圖 19


善化分會: 屬於區域性之聯絡處,慈濟設聯絡處希望 慈濟人社區化,社區慈濟人也因平常會舉辦大小活 動,需要有一處適合場所發展。善化聯絡處屬於較大 之集合點,因附近有台南科學園區、附近也有工廠和 醫院,帶動善化人口增加;也因本處在台一線旁,規 劃以合院方式,較接近鄉下田園式計劃。

位置圖

透視模擬

一層平面圖

大講堂位於二樓位置,左右兩側各為辦公室與書軒空間,後方則為教室與餐廳廚房;前方為小佛堂,一樓方面 主要為多功能教室與一般教室為主。善化聯絡處接近合院形式現況也屬寧靜的空間。目前2018年也已完工。

二層平面圖

校況照片 20


三義慈濟社福及門診中心基地屬於茶園山坡地範圍。 基地位於苗栗,在三義木雕博物館的入口處有一處較 平坦區域,社區需要此區域備有診所功能需求,所以 此建案為社福及門診中心結合之方案,目前因水保申 請問題因此還沒進行施工程序。

一層平面圖

三義慈濟茶軒基地

位置圖

整體規劃上左半邊為社福中心,右半邊為門診區域及 大廳,因基地為山坡地左高右低,因此基礎開挖設計 為右邊地下室左邊為基礎,一樓部分為整個主要入口 設計。二樓部分主要為辦公室及教室空間,右半邊預 留了洗腎中心,此區域較缺乏醫療設施,將由台中慈

二層平面圖

濟醫院進行支援。

三樓部分主要為大講堂,整體因開發施作水保設施 尚未進行。 三層平面圖 21


A- 7 慈 濟 新店 靜思 堂 Tzu Chi Community Centre - Xindian, New Taipei City, Taiwan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79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6年 新店靜思堂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79號,本案於 2006年開始規劃,此區早期為工業區,經多年快速發 展演變至今大樓住宅區。台北慈濟醫院於建設期間, 也預留一塊基地做為新店靜思堂之規畫使用。此案特 別之處在於與鄰地台北慈濟醫院互通連結。在靜思堂 正立面和迴廊上與醫院側邊有步道作為連結,基地在 都市計畫規劃上屬於社會福利專用區,透過都市計畫 變更再進行審議,前後經過了3~4年之興建時間,大約 105年3月完工。 位置圖

整體規劃: 地下二樓為停 車空間,地下一樓以階梯 式演藝廳為主,左半邊為 會議室,右半邊為停車空 間。一樓主要為展示廳, 右邊為幼兒園,左邊為辦 公室與書軒空間,通往地 下停車空間之車道規劃在 側邊的六米道路,一樓同 地下二層平面圖

時也規劃了機車、腳踏車 停車空間。前面部分廣場 為倒梁結構,版上之樓板 形成植栽槽作為植栽綠化 空間。

地下一層平面圖

22

一層平面圖


二層主要為中型講堂空間。此空間是平日或周末聚會之場所,左右 兩側為小型會議空間約容納200人左右,前面大廳為與一樓結合之挑 空處。 三層部分為大講堂,此大講堂為主要佛廳。因常有大型演藝活動或 培訓活動,規劃可移動式桌椅,配合不定時活動作調整搭配。

二層平面圖

新店靜思堂模擬圖

三層平面圖 23


四層~六層主要為寮房區,左半邊為慈濟部,右半部為寮房空間,中間為大挑空之三層部分大講堂,挑高二十 幾米左右,三至六樓為一排高大講堂空間。

四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六層平面圖

屋頂層中間兩個採光井為中庭,提供兩側空間 採光,整體結構為同一個屋面延伸上來,此屋 面相當大但結構形式採用層層退縮相當省;在立 面上就達到一層一層漸進式挑簷效果。

新店靜思堂模擬圖 24


此靜思堂特別之處在於與醫院功能結合,提供醫療志工在此培訓,社區慈善長年之培養,另 外配合社區教育推廣,慈濟大學在人文課程上也是在此特訓,此外也提供插花等文藝氣息之 活動使用,同時也是救災演練課程之訓練場所。

新店靜思堂模擬圖

25


A- 8 靜 思 精舍 新大 殿 Tzu Chi monastery

地點:花蓮縣新城鄉精舍街88巷1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3年 民國92年開始接觸靜思精舍整體規劃與設計,靜思精 舍之小靜思是證嚴法師出家最早開發之建築物,大約 32坪,原先土地大約只有幾千平方米上下。精舍為出 家師父自食其力到之後人員擴充所陸續築建出來,整 個發展過程緩慢,在2002年逐年擴增。第一次到花蓮 精舍時之中庭屬於較小之鐵皮屋、較簡陋,下雨時有 漏水之隱憂。

一層平面圖

另外在地下層方面也規劃一處次要講堂,在建築 形式方面以原有小靜思精舍歇山屋頂型式作呼 應,在靜思精舍前方具有一紀念性廣場,後方則 有中央山脈作為背景,所以在一整個軸線上不希 望大殿高度壓過小靜思精舍,所以在高度方面也 做了相當多的專業探討,從視覺模擬上作了屋脊 壓縮、退縮之調整,讓在廣場上大殿建築不至於 太壓迫與暴露太多;另外因希望讓較多人員使 用,除了兩側迴廊空間外,中間為大跨距空間, 所以屋架為較特別之鋼構造,在屋架上也設計了

接到此案之時空因緣: 信眾與師兄姊等相關人員人數

閣樓,除了此主殿外,左右兩側為辦公室及會客

漸多,使用空間與居住空間相對不足,因此有了將中

室空間,兩側空間形式上呈相互對稱。

庭改建為主要大殿,可容納約250人左右之構想。

在平面上四周ㄇ字型部分是在早期民國70~80年

接到本案時本所以相當嚴謹的態度面對,因為花蓮靜

就已經興建完成的RC建物,也利用這一次機會作

思精舍相較於其他靜思堂而言,相對也受社會大眾關

結構之補強,讓整體耐震度提高到921地震之後

注,故希望整個過程中能達到完美的狀態,也因此在

的法規標準。

推動過程中相當緩慢。從2006年開始規劃設計,整個 設計過程分成3~4個步驟,因新建一部分之後仍需讓人 員操作使用機能上的調整,再興建它棟。整個新大殿 大約五千多平方米,一層規劃上主要為大講堂。

地下一層平面圖 26


大殿之屋脊斜率也配合小靜思精舍,因靜思精舍是屬於出家人修行道場,故配合小靜思精舍的歇山型式屋頂,屋 頂結構跟鋼構結合,屋頂面則利用金屬銅瓦作包覆,是以永久性建築物之精神設計。 本案因需特別的物理環境控制考量,整棟建築無任何機械空 調,因此通風設計需特別強調。設計地下室時,因考量增加 地下室之自然通風、採光,於是在四面迴廊進行下挖工程, 讓自然風與光線滲透至地下室;至於地下室地板也是採用浮 式地板增加地板透氣空間,讓空氣藉由送風方式將新鮮空氣 送入到地板。 一樓佛廳方面,屬於大多數民眾長時間聚集之空間,所以地 板為下方透空之木座高架地板,讓內部空氣從中產生對流。

二層平面圖

地下室之講堂空間,挑高約五米六,寬度二十五米,長度約 為二十七米左右,可容納較多人數。利用一層兩邊中庭可將 光線打入地下室,使光照度均勻,除了後棟餐廳廚房持續更 新外,後中庭部分迴廊的設計也持續進行中,此案乃維持著 持續使用及持續成長的態勢,預計未來人數及需求若再增 加,仍會有其他的更新規劃。

三層平面圖/屋頂層平面圖

27


A- 9 慈 濟 蘇州 園區 SuZhou Tzu Chi Park

地點:中國蘇州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5年 慈濟蘇州園區在2004年做了初步規劃,由於筆者2002~2005年在上海同濟大學就讀博士班,常在上海、蘇州 一帶來往,因此有此機緣規劃慈濟蘇州園區方案。 此設計案筆者當時只做初步方案規劃,同時也跟蘇州當地的設計院規劃了方案後半部擴充初步設計及審圖的 申請,施工圖方面也由蘇州設計院擴充初步設計及執行繪製。

模擬配置圖

慈濟蘇州園區位於原有蘇州古城裡,基地位於蘇州西 北邊位置,基地旁以一外城運河圍繞,形成護城河概 念,蘇州在西元2000年,當地政府就對蘇州城市規劃 並朝向具有永久紀念價值之古城都市發展,除了古城 外,另有新區的規劃,以提高城市發展的腹地。

基地位 置

古城保護計畫計畫當時由知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協助 推動、主持,在古城範圍內建築中對建築物的樓高、 立面、色彩、道路退縮等等,限制非常嚴格。 在蘇州中幾件較重要的古城建築包括寒山寺、虎丘以 及幾座佛寺具有紀念價值的塔,這些高塔在以前乃為 蘇州舊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因此後來興建的建築物高 度,就以上述所提到之建築物的高度軸線作為基準, 並對基地面前道路作退縮建築限高的規定。

蘇州古城地圖 28


建築語彙方面,主要以灰瓦配合白牆為主的江南風情;在蘇州古城的都市紋理當中,大多以水道比喻為人體血 脈中之連結,再加上此基地旁以護城運河方式圍繞,在視覺上形成特別之地理景觀。 蘇州城市觀光特別有設置運河環城的觀光船,亦行程 園區西側河段;沿河岸在整體立面及入口配置上,也 形成一很重要匯集點,因此在規劃上也將此地帶作為 觀光性景點為設計發展。

蘇州園區主入口設置位置為位於北邊的主要道路上, 此基地早期屬於第21中學的學校用地,當中一部分為 教職員宿舍,開發前並有兩棟完整的洋房已列為保護 建築及保護老樹數株,後來的整體規劃將其作了遷移 的工程,並做適當的配置位置。 隨著台商陸續往中國拓展,慈濟在大陸會員的發展多 在上海、崑山及蘇州地帶。藉由志工,及當地會員慈 善活動匯集力量,慢慢的人力資源發展茁壯。 蘇州園區現況圖

整體樓層規劃上屬於中低層建築,地面層為4~5層樓, 地下層為停車場及相關機房為連貫一體的樓盤,地面 建築(小靜思)以簇群做為發想,佐以靜思精舍為整體規 劃中心點位置,同心圓向外擴展的建築簇群的概念, 即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慈濟組織精神意象。 蘇州地區傳統建築語彙形式恰巧與慈濟精舍人字形屋 頂建築皮層具相似之處,因此筆者將兩種建築精神融 會,以灰瓦白牆形式呈現蘇州園區整體簇群形象。白 牆方面以洗石子、抿石子作為表皮設計;瓦屋方面,則 以較粉淡色之灰瓦呈現,與蘇州傳統建築語彙唱和。

一層全區配置圖

在規模上,慈濟蘇州園區在整個大陸地區屬於完整良 好的基地,與其他地區相較面積小且人力資源少;進行 蘇州園區規劃時,是以四大志業包括慈善、醫療、人 文、教育為主題。慈善方面配置於基地西北區,醫療 方面配置於基地東北方,即為後來興建之健檢中心, 西南及東南方則以人文與教育之培訓教室及宿舍為 主,西邊之外城河也成了當地熱門的觀光景點。

29

屋頂立面形式

上圖兩種屋頂形式是以江南式傳統建築語彙及慈濟建築 精神所衍發,再以中國傳統山牆、雲牆及花窗作為整體 造型搭配。


A- 1 0 慈 濟 印尼 雅加 達靜 思堂 Tzu Chi Community Centre - Jakarta, Indonesia

地點:印尼雅加達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8年 因參與慈濟海外賑災的關係,於2003年到過斯里蘭卡、2006年泰國、2008年緬甸,後來在2009年時之因緣到 印尼協助做慈濟雅加達靜思堂規劃。 此基地園區面積約為10公頃左右,由當地師兄提供,屬於雅加達北邊鄰海之新生社區。當時經董事協會同意 後,有機會做一個全區整體規劃設計。 園區整體包括了靜思堂、電視台、幼稚園、中小學及醫院等建設規模。印尼是回教為主國家,華人佔比例頗 高,許多當地華人支持建立此會所,因此雅加達跟台灣慈濟有因緣之連結,當地大企業家投入許多金援協助 建造本靜思堂。此靜思堂規模號稱全球最大,希望容納當地會眾並預留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以當地華人而 言,幾乎以汽車代步為主,相對在汽車停車空間規劃上需求較多,整體靜思堂規劃乃依據花蓮靜思堂本會為 範本,再加入印尼當地的機能需求。

全區配置地面層方面主要將靜思堂配置在中間位置,左半邊 為小學,右半邊為大愛台入口,各自為三個入口,基地左半 邊部分後來成立小學及幼稚園,與靜思堂右翼樓下的教室群 互相呼應。 主樓上主要空間為辦公室與寮房,大愛台部分為獨立一棟, 因基地較大故前方預留一大範圍開放式廣場,此廣場供每年 印尼主要慶典活動使用。 背面區域屬於填海造陸之社區,因此留設一處供滯洪使用區 域,為海水引流出去之功能,順帶將此成為一自然景觀,一 方面跟後面中學做出區隔。 機能方面,此案屬於較大之案例,因此機房配置於河邊位 全區配置圖

置,避免噪音影響建築物使用人員。 印尼大愛台相當受當地民眾支持,有些節目與台灣慈濟方面 互動,當地華人接受度也高,感恩堂主要有一門廳與容納 300人之階梯講堂,兩側為斜坡道,又稱為法華坡道。提供 了加強人員疏散兼具展覽的功能。

地下一層平面圖 雅加達靜思堂現況 30


三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四樓部分主要為平面式大講堂,五樓主要空間為 辦公室,六樓為寮房。此講堂可容納1500人包括 樓上前廳與側廳大約可容納3000人左右,以規模 而言,本案目前號稱為全世界最大之靜思堂,。

31


整個量體主要分為三棟,屋架部分採用雙層屋頂效果,因此屋架裡也有一些設備,整個屋頂也以前面提到人 字形屋頂做為代表性,以宏偉角度看,此屋頂達到了預定的效果。

六層平面圖

七層平面圖 32


在興建期間由當地工程隊執行,本人約二個月左右前 往當地執行勘查與指導,此國外合作經驗相當難得, 當地營建單位相當尊重原始設計師之構想,對設計師 所畫出來的設計圖再轉換成施工圖,非常仔細並遵守 原設計細部,不會局部性或大規模的更改;相較其他 國家這是令人確幸之處。之前在中國的經歷是常遇到 施工圖都會出一些零星狀況,這是在東南亞感受到特 別不一樣之處。本案在當地從教育體系到專業體系上 均執行相當良好。 屋突一層平面圖

正向俯視角

屋突二層平面圖

背向俯視角

屋突三層平面圖

33


A- 1 1 慈 濟 印尼 泗水 分會 、慈 濟印 尼萬 隆分 會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Surabaya, Indonesia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Kota Bandung, Indonesia 地點:印尼(泗水、萬隆)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1 1年 印尼慈濟以雅加達靜思堂為中心,東西邊各有幾所主要分會。泗水分會較靠近峇厘島東邊,萬隆分會則靠近 新加坡位置。建築造型方面,總會則希望將分會塑造成不亞於主靜思堂慈濟精神之建築語彙。泗水分會基地 為當地師兄的企業所提供,屬於小規模,因使用人員及需求較少,泗水與萬隆兩分會雖基地位置不同,但整 體構造與建築形式相仿,為五層樓建築物。 泗水分會:與主靜思堂方面一致,較大跨距空間配置於整體建築中間位置,左右兩邊為教室也做彈性空間利 用。勘察泗水時,該處以環保站為主,其分會原設在一大賣場辦公室裏,缺獨立空間,因此設計了慈濟泗水 分會。

位置圖

一層平面圖

泗水分會模擬圖 34


萬隆分會:萬隆方面,基地在市區,地形偏長,萬 隆分會配置格局與泗水分會相仿,目前此分會也 興建完成。

位置圖

全區配置圖

一層平面圖

35


B - 1 慈 濟 八 八專 案 Tzu Chi Revitalisation Project - Shanlin, Kaohsiung City, Taiwan

地點:高雄市杉林區高雄市杉林區大愛路3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1 0年 讓台灣人民甚至世界各地媒體記憶猶新的八八水災,發生在2009年8月6號~8月10號在台灣中南部與東南部的 一起嚴重水災,此專案為與慈濟建案當中之轉捩點。在2009年前有機會到其他國家做援助與重建之規劃,但 從未想過在自己的家園也會發生如此嚴重之天災,八八水災的河水暴漲與山崩造成南部山區民眾喪失家園甚 至性命,因此慈濟也投入了一系列的救災與重建工作。 當時由政府協調在杉林台糖農場位置,提供出約60公頃土地,成為了大愛村。那年8月21開始結合了2~3位建 築師,開始規劃大愛村,當時動員了大批人力與慈濟救災相關人員開始勘查,同時安撫社區民眾。經調查約 需要一千多戶的居住空間,第一批興建約700戶,從9月動工到過年前完工入住,前後不到三個月;在一個時 間緊密壓縮的狀況下成立,在建築的歷史上絕無僅有。並非誇稱此快速設計與興建有多優良,而是在當時緊 急狀況下迅速安頓災民的想法,進而卯足了自己所能。

下圖為最早完成之配置圖面。原始配置圖為手稿,經過與相關專業人員討論之後,因基金會急迫需與當時行 政院長詳談細節,只能盡全力在一個晚上趕出來一張總配置圖。此配置完成,規模也就定案了。

36


上圖為完成第一期之空照圖。在此社區裡面有一處小杉林靜思堂,定位為社區活動中心,此靜思堂不像一般靜思 堂,一般為社區聯絡處與提供居民們舉辦活動之場所,由戴育澤建築師設計,在此因緣之後也陸陸續續幫慈濟設計 了幾個靜思堂建案,雖然此建案與宗教較無關係,能幫助自己國家民眾興建此案,倍感欣慰與榮幸。

大愛園區教堂

大愛屋

大愛園區施工現場

37


A- 1 2 慈 濟 台北 潮州 街靜 思堂 Tzu Chi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Chaozhou Street, Taipei, Taiwan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潮州街5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3年 中正分會: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潮州街5號。基地位於國語日報大 樓正對面,與羅斯福路呈約45度角的12層樓建築,基地約400 坪,高度大小皆有限從羅斯福路角度看此建築物為一窗口形式, 因此計畫用佛龕的概念型塑此分會;一般角度來看可能建築物立 面配置面向於潮州街,但此案選擇了45度角面對羅斯福路,是一 較大之展開面。

位置圖

因基地不大,故盡量增取地下開挖空間, 基地左半部位置因與地面層樹木配合調 整,因此預留一處空地。基地左邊為台大 日式宿舍,目前做為古蹟建築仍保留原始 樣貌,但台大未進行維護工作,該建物飽 受日曬雨淋,為輕微傾倒損害狀況。

基地雖為正方形樣式,但整體量體以弧形之概念呈現。因面向關 係,把弧形面朝向羅斯福路之45度角位置,整體規劃2年,103年 9月發包施工,此基地雖不大,但因幾棵現有老樹:7株喬木,5株 為環保樹,為文化局所有,約花了一年時間辦理樹木移植保護等 相關作業,保留前面與中間三棵,其他樹木則移植他處。

38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本案在構想上一樓除了人行道之延伸,視覺上希望可以與鄰房日式宿舍景觀結合,入口意象是從45度角進 入,車道從潮州街方向的汽車升降機出入。 本案獨特之處為大跨距空間持續到頂樓層,也因面臨道路較小, 建築物需逐層退縮,六~七樓高度則有轉換。在結構設計上呈現一筒狀結構,六樓則以桁架形式為主,以便懸 吊五樓以下之大樓版,也成了七樓以上之支架結構。

39


在平面上,樓梯退縮,到了七、八樓退了4~5米,讓屋頂部分能夠更往內縮,但又需要呈現出簷的效果,本 案在結構設計方面是較費心思的。 預計在108年能夠把整體外形完成,取得使用執照,期待未來可提供中正區每年慈濟舉辦大型活動及提供訓 練開會使用。在最小基地創造出最大的使用機能,也形成大台北支援動線上的指揮中心點。

三層平面圖

現場施工照片

四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40


中正分會模擬圖

六層平面圖

七層平面圖

八層平面圖 41


A- 1 3 慈 濟 關渡 靜思 堂 Tzu Chi Community Centre - Guandu, Taipei, Taiwan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大廈路三段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0 3年 在2012年之前,本案已經兩位建築師提案, 之後筆者 才接受此建案,關渡靜思堂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大廈路 三段大愛台旁,也是慈濟的關渡園區,在2005年關渡 園區在靠近大度路角落已興建原有大愛台,大約為 5000平方米土地,剩餘園區一直維持原有舊建築物使 用,考量目前大愛台攝影棚擴充與提升問題,加上志 工培訓場地不足,因此才有此靜思堂開發計畫,稱為 關渡第二期計畫,目前已在施工中。關渡為比較低凹 之河道沖積平原,前面之立德路高度高於基地,所以 規劃從立德路為入口,進來後是一座大平台,在法定 上屬於二樓,欲利用此高低差創造出比較大的開放空 間,同時也希望保留原有老樹。 全區配置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從配置圖來看,東邊為整個關渡大平原,屬於未來保 護區,對面部分包括幾間大規模公司、像賓士汽車, 台電、華碩總部、零星工業住宅等。在規劃上以整合 原有大愛台方式進行,把高畫質攝影棚規劃在低樓層 之位置,較大型之演講廳配置在一樓及地下室位置, 地下二樓整體作為停車使用,此規劃保留三座滯洪 池,做為開發後以保留自然雨水並做日後使用及排 放。

42


關渡平原地勢軟弱,因此基礎方面為深基礎、樁基礎補 強之,本案設計除有樁基礎,另一部分為地中壁結合筏 基設計之概念,整體做為大型筏基支撐整棟建築,建築 層數九層高度約30米。

筏基施工照

地下一層平面前面為機車停車空間,三個中型空間為攝 影棚,中間大型空間為階梯式靜思堂,一層平面道路在 第一層位置車道由此層進入,中間部分為大平台作為彈 性使用;後半部主要為音控室,前半部為辦公室、招待 室、書軒等,二層平面為前面所提到之入口大平台,三 層平面主要為攝影棚以及設備存放空間,正中間為大廳 挑空。

一層全區配置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43


四層平面主要為寮房、會客室,中間部分為主要之大講堂及兩側次要講堂。五層平面以不同性能教室呈現, 前半部為一大平台,大講堂為從4樓延伸至6樓,講堂座位席則為4樓至5樓部分。六層平面部分為彈性教室、 寮房使用。七層平面全區分為五大區域,為辦公空間、大愛台及人文中心使用。

五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六層平面圖

七層平面圖

44


八層平面圖

九層平面圖

八層平面為彈性寮房及宿舍空間。從透視圖部分可看出地面跟二樓平台之關係,平台上以完整綠化為標準, 平台配置在三個位置,除二樓平台外,五樓也有一處大平台,四樓及六樓部分也有小型平台,屋頂方面也以 慈濟精神之人字型屋頂呈現。九層平面為設備層,屋架上除作斜屋頂設計外,另有採光罩及太陽能板設計。

45


A- 1 4 慈 濟 桃園 八德 分會 Tzu Chi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Bade, Taoyuan, Taiwan

地點: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1 5年

P.C

(國防大學率真校區)

.65m

141

EL=

屋⾼

P.C FAC03

物資物流角色。基地本計畫於內湖,由於內湖開發受

八德分會: 位於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扮演援救災區 .90m

142

.65m

141

EL=

FAC01

豐 米 FAC02

(空) (空)

A.C

1895

(八德安養中心)

水池

(八德安養中心)

FAC07

1M

(空)

P.C

1913 FAC06

1896

貨 櫃

在救災物資物流倉庫方面也需要一處整合場所,在考 慮交通與空間因素之後成立了八德分會。

基地概況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本基地環境位於郊區,交通狀況良好。一樓與開挖一 層之地下室作為倉庫所需,儲存國內外救災物資;二 樓主要作為靜思堂空間,包括講堂、培訓教室及寮房 等。三樓主要為大講堂,前半部為一小講堂、其他空 間則為教室,四樓五樓部分後半主要為寮房。本案地 形是由兩個略呈正方形連結成一塊長方形的基地。最 後定案則以兩大屋頂及前方一處平台,屋頂花園再配 合前、中庭延伸至前廣場,整體園區以四米寬之道路 做為環繞整體基地,使交通及運輸機能達到理想效 果。

46

P.C

FAC04

1912

(空)

A.C

FAC05

課程,人數達好幾千人,因此需要較大之場地之外,

A.C

八德當地志工需求及每年都有慈濟舉辦之年會、培訓

P.C

(八德安養中心)

屋⾼

阻,所以選擇原來靠近桃園機場附近之八德基地。因

P.C

1M

EL=

屋⾼


四層平面圖

從俯視角望向整體建築物猶如一艘前進中的筏船,屋頂似乎菩 提葉,配合如意造型伸手,為環抱、接納、歡迎等意含。

五層平面圖

此為入口進入中庭之視角。

現場施工照

初期規劃傳統造型模擬圖 47


A- 1 5 慈 濟 高雄 靜思 堂、 慈濟 鳳山 分會 Tzu Chi Community Centre - Kaohsiung, Taiwan Tzu Chi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Fangshan, Kaohsiung, Taiwan 地點:高雄市鳳山區自由路417之6號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1 4年 高雄靜思堂為筆者最早接觸慈濟之建築因緣,位於大

鳳山靜思堂基地經多年努力與土地變更,在高雄縣時

順路與自由路區域,從1996~1997年就開始做土地變 更,當時由杜俊源師兄所捐贈。該區早期為工業區, 剛開始慈濟曾構想將此地規劃設計為學校,間接找了 在高雄以設計學校為主之建築師,因緣際會下找到本 事務所。因設計尚未啟動且仍需土地變更程序,因此 由本所協助此土地之基本規劃,前後也歷經三年時 光。

代就已變更成福利專用區,地點在衛武營旁,國泰路 與自由路交叉口,目前已準備開始動工。此案也經過 許多建築師的努力與提案,從2014年8月開始接觸,那 年在高雄發生了一起嚴重氣爆案件,當時剛好做志工 服務而經由師姐推薦鼓勵下,筆者也主動提一方案。

2002年此筆土地變更完畢開始興建,當時慈濟安排筆 者與台中沈建築師合作規劃此案,但本人認為以分工 形式較能達到最佳規劃效果,故僅於後續協助了本案 前方的道路廣場景觀規劃。

本案最終決定出入口朝向國泰路方向規畫設計,好處 為面向衛武營之三角形公園的空地。此案也經過都市 設計審議,屋頂也以慈濟人字形屋頂風格出現,但整 體量體設計因靜思堂為社會福利設施較屬文人氣息之 建設,故以鳳山書院建築之意念衍生設計發想,在都 市審議過程中也得到認可。廣場方面也做了大幅度退 縮並與衛武營廣場呈現相互呼應的效果。自由路方面 有一處18米帶狀廣場,因此規劃出一人行道銜接至捷 運鳳西站與前面台糖土地以配合未來發展。

此靜思堂為高雄最具代表性慈濟會所,在規模與需求 量上較大。大講堂容納人數約1500人,整體規劃一層 為階梯式大講堂,特別之處為三樓之大佛堂,從兩側 垂直通道達三樓部分,此格局與花蓮靜思堂相仿,結 構形式為大跨距空間,以流線型曲線作為主要結構, 此結構為鋼結構。高雄靜思堂與桃園靜思堂均是在同 一時間設計,沈建築師負責高雄靜思堂,桃園則由本 人設計。

歷次設計案例圖 48


鳳山案整體配置形式類似彰化靜思堂初期構想,大講堂配置於廣場下方之地下層位置,為較保守傳統方式,後 棟部分主要為寮房及住宿空間,前半部合院為辦公及培訓教室為主。 一層平面進入合院先接觸到入口廣場再銜接至中庭,後面部分則為小佛堂,容納約300人左右,兩側為不同大 小培訓教室,四邊角落配置了垂直動線規劃。 二層平面主要以教室為主,三層平面仍以教室為主,同時亦可做為臨時培訓寮房使用。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49


四樓部分也是以教室與寮房為主,五樓、六樓為標準寮房空間為主,屋突層為設備層。

四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六層平面圖

屋突層平面圖

50


地下二層平面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地下一層中間部分為大佛堂,兩側為展示空間與多功能會議室,前半部則為大型展示空間,再一層平面上有 自然採光罩,因此地下室兩側空間部分空氣達到對流效果,自然採光部分也具優良品質,地下二層為停車空 間。

本案容積使用不多,考慮未來如有更大空間需求之 際,可再進行第二期改建、 增建。希望鳳山分會能達 到輔佐高雄靜思堂不足之效果。鳳山靜思堂交通動線 目前侷限在捷運橘線鳳西站、技擊館站、衛武營站等 區域,期待鳳山分會以其優越地理位置提供更優化的

另外在B棟部分規劃為環保教室,鳳山分會長期以來以 環保站為主,故規劃上也維持此構想。

都市空間與效果。

51


A- 1 6 高 雄 新興 區共 修處 Tzu Chi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 SinSing, Kaohsiung, Taiwan

地點:高雄市新興區 主要用途:社會福利場所 年分:2 0 1 6年 高雄新興區共修處: 委員人數已達二百位左右。初期 的分會會所多為慈濟人所提供之房舍空間,作為平日 聚會場所。 原有新興共修處主要性能為環保站,在新興市場附近 的夜市、周邊商場等地所製造出可回收物品數量相當 可觀。雖然目前新興共修處容納人數約100~200人,但 在高雄市中心區,環保、聚會、培訓等方面也扮演了 重要的角色,因此才有需求設立一處社區型的道場, 後來購地於二號運河南側、錦田路與河南路口,即為 本案基地所在。

本基地面積約200坪,建蔽率只有50%與容積率 300%,因此樓層設計規劃為七層,地下二層;地下層 為空間較大之活動會議室兼防空避難室,一層為停 車空間兼具臨時環保工作站性能,二層為主要環保 教育場所,三層為辦公室空間,四、五層為培訓教 室、會議室,六層方面則為小講堂,屋頂方面以慈 濟建築語彙之人字形屋頂做為整體造型,以簡潔且 容易辨識性的功能取向。 期待本案完成後,提供一處新興區(火車站以南)的 社區道場,同時也是急難救助機能的重要據點。

基地位置圖

地下二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共修處模擬圖 52


共修處模擬圖

空間性能剖透圖 5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