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破繭-企劃書

Page 1


01 基地分析

05 設計圖面

02 設計議題與策略

06 展區介紹

03 設計概念/轉換手法

附錄/ 展品文本

04 空間敘事軸線/動線規劃

07 空間影片連結


CONTENTS



01

基地分析

/關於科教館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七八樓樓高約400公分,3-6樓為常設展, 由入口購票進入,7-8樓為科教館設定之特展區。

/科教館經營模式 透過展覽、演示、實驗及動手做等方式,實現公民教育。 科教館、科教巡迴車下鄉(行動科教館)、網路科教館,因應不同需求。 設立機構,培育科學人才、提升科教服務品質。

/使用者分析 參觀者身分:國內博物館研究結果則顯示,多為中小學生族群,教師屬第二大族群。 時間性:寒暑假與節假日觀眾人數多於其他時段。 地域性:博物館觀眾來源,以博物館所在地及附近縣市為主 主要參觀團體類型:團體參觀的觀眾所佔比例都在 10%以上,學期中的比例可達 50%。

/展場限制 地板高低差:通用設計 空間尺度高低差反映在天花 環境光線:基地沒有自然光,在光線的置放和環境氛圍塑造


02

設計議題與策略

設計議題/ 何謂仿生 探討仿生行為與生態的關係,探尋仿生真相。 仿生行為真的有順應自然並與自然共處嗎?

展覽目的/ 透過展覽使觀者重新反思仿生的意義


03

設計概念/轉換手法

空間概念與轉化手法/ 透過正負空間的轉換 翻轉視角

強化正負空間關係 / 讓觀者透過新的觀點去檢視自身 轉換視角 打破固化思維 重組解構觀念


04

空間敘事軸線/動線規劃

繭之於空間/

形塑

打破

重組

空間敘事軸向/

CH1 何謂仿生

CH2 仿生物介紹

CH3 空間體驗

CH4 “破繭” ,視角轉換點

CH5 負空間觀察區

仿生的定義與動機

基本科普 仿生運用

利用空間感呈現仿生態中的關係 以共生中的”寄生、競爭 、捕食” 作為區域主題 講述仿生態

發現自己也是仿生態中的一環 (提醒觀者自己身在其中)

在負空間重新檢視路程 翻轉舊思維形式 ,重構仿生定義

空間動線規劃/

空間動線/ 展覽動線順應敘事軸線,動線的安排回應 設計中重新檢視的概念,單一動線和出入 口的安排在機能上也方便管理。

空間建構方式/

以兩種對立元素形塑空間,透過結構體的扭曲和變形去呼應空間概念。 人工結構與自然結構變化融合,訴說仿生態中的共生關係。

寄生

對立

捕食

仿生藝術


CH3-2 競爭 CH3-2 使用發光量體堆疊錯落製造競爭對立感, 材質選用霧面玻璃使觀者和觀者在空間中 相互交錯製造不同的視覺感受。

CH3末 仿生藝術 CH3末 仿生藝術 結構體扭曲去形塑空間,入口處壓低天 花高度,在空間上由較壓迫上升開擴強 化進入新區域感受,曲型螢幕貼合機能 和作為引導動線作用。

CH3-1 寄生 CH5 3-1 以依附扭曲的結構體配合人因形塑體驗空 間,弧形切分樓梯過道讓使用者在動線上 能任意選擇。

CH3-3 捕食

CH3-3 捕食 此區使用曲過道和燈光光影營造不安的 空間氛圍。

CH5 負空間觀察區

CH5 負空間 梯上繭型量體強化正空間,使負空間的區域 更能更明確被界定,觀者能在負空間重新檢 視和省思。在展覽流程上此區也是觀展過後 的回饋區,曲型的螢幕牆紀錄觀者看展過程 ,弧形延伸機能賦予親子休憩區的空間。

概念爆炸圖


05

設計圖面/材質計畫

C

A

14

13

11

15

5

5

7

1.CH1 何謂仿生 介紹區 2.CH2 天空展物區

D

3.CH2 海洋展物區 影音區 互動區

D’ 1

4.CH2 陸地展物區 影音區

9

5.CH3-1 「寄生」 空間體驗區 6.CH3-2 「競爭」 空間體驗區 7.CH3-3 「捕食」 空間體驗區

4

8.CH3末 仿生世界

B

B’ 2

8

10

9.CH4 轉折點 俯視區 10.CH4 影音與行為藝術展區 11.員工休息室 12.影像迴廊

3

13.觀察回顧區 14.回饋區 15.親子休憩區 16.紀念品商店

C’

A’

七樓平面配置圖

八樓平面配置圖


材料與色彩計畫

投影布幕 霧面玻璃 杜邦紙 不鏽鋼結構

八樓天花燈具圖

七樓天花燈具圖

白色藝術漆 亮光淋油板


CH3-1 寄生

CH3-2 競爭

CH3-3 捕食


CH3末 仿生藝術



06

展區介紹

展品 文本

CH3 仿生藝術 當仿生機械昇華為藝術_崔旴嵐

CH4 行為藝術/影音展

紀念品販售區

影音介紹 中英文本-何謂仿生

CH1 何謂仿生

CH5 互動休息區

影音介紹 展品陳列 展物互動 中英文本-仿生展品與應用 入口剪票

CH2 仿生展品介紹


附錄/ 展品文本 什麼是仿生 What is Biomimicry 深入觀察自然,你就會理解更多的事物。--愛因斯坦 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 --Albert Einstein 仿生意指生物靈感,簡單而言即是從大自然學習並找出解決辦法。 國際知名仿生學家珍妮. 班亞斯 (Janine Benyus) 在 1997 年提出「仿生學」(Biomimicry) 一詞,在希臘文中, bio 代表「生命」,mimesis 則是「模仿」。 她提倡仿生觀念,出版《人類的出路》(Biomimicry: Innovation Inspired by Nature) 一書,並於世界各地演講,獲得許多共鳴,推動了「仿生 學」在全球的快速發展。「仿生學」是一 門跨領域的科學,生物、材料、工程、醫學、機械、農業等皆涵蓋在內。它並 非僅僅複製大自然的設計,而是充分了解、辨識、分析、應用大自然的解決方案, 來改善、彌補或挽救人類所面臨的 問題。 – Biomimicry refers to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nature and the organisms that in habitit, and using that insight to innovate solutions for human progress. Simply put,biomimicry is an approach to developing solutions by learning from nature. In 1997, internationally-renowned biomimicry expert Janine Benyus connected the meaning of sustainable life to bionics and coined the term “biomimicry.” This term is derived from ancient Greek,in which“bio”means “life” and“mimesis” means “imitation.”Benyus promoted the concept of biomimicry and published a book titled Biomimicry: Innovation In spired by Nature. She gave speech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resonated with many who saw nature as an endless source of ideas. Benyus’ efforts propell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mimicry around the globe. Biomimicry is a cross-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encompasses biology, material science, engineering, medicine, mechanics, and agriculture. Biomimicry involves identifying, analyzing, and employing strategies found in nature and translating them into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Rather than simply replicating Mother Nature’s designs as they are, biomimicry is focused on gain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nature’s solutions and subsequently mitigating or eliminating obstacles that human beings face through unique nature inspired creations.

從動物來的靈感 Inspired by Animals: 向鳥兒學飛翔 Learning about Flight from Birds 智能飛鳥 SmartBird 鳥類翅膀由複雜的骨骼及肌肉帶動,在飛行時不只能上下拍動,也能扭轉特定的角度。 著名自動化科技的全球領導供應商飛斯妥公司受到銀鷗飛行啟發,在 2011 年研發 出名 為「智能飛鳥」的仿生機械鳥,透過操控翅膀動作,能像真實鳥兒般定點起飛、翱翔及降 落,具備極佳的敏捷性及飛行操控能力。飛斯妥公司因著智能飛鳥的發明解開鳥類如何在 大自然中 有效飛行的秘密。 Thecomplexboneandmusclecompositionofbirds’wingsenablethemtonotonlyflaptheir wings but also rotate their wings at specific angles. The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at Festo – a global leaderin the distribution of automationtechnologies –was inspired by theflight patterns of the European herring gull, prompting them to develop a bionic robot bird, SmartBird,launchedin2011.Bycontrollingwingmovementatanincrediblefinelevel, SmartBirddemonstratesexcellentagilityandflightcontrollability.Itisabletorealistically mimic the vertical takeoff, soaring, and descent of a bird. The invention of SmartBird allowed Festotobethefirstcompanytouncoverthesecretoftheflightmechanicsandefficiencyof birds. 空中巴士 Airbus A380 空中巴士 A380-800 飛機全長 72.7 米、機翼長 79.8 米、高 24.1 米,重量約 560 噸。 這麼巨大的機身需要足夠升力才能托起。傳統機翼產生升力的原理,在 於機翼上方空氣流 動速度比下方快,上方的氣壓低於下方氣壓,因而將機翼向上推托起飛機。但傳統機翼在 氣流通過翼尖時,會產生螺旋狀的旋轉空氣,稱為「翼尖渦流」,機翼下方的高壓空氣 從 翼尖四周向上流動,形成誘導氣流,降低機翼與氣流之間的相對角度,升力隨之減少。 A380 的原型機在測試時發現其翼尖會產生巨大的渦旋,如要補償飛機喪失的升力, 機翼 必須變得更長 ,比機場規定機翼的長度限制超過 3 公尺。 TheAirbusA380-800jetairlinerhasanoverall lengthof 72.7m,awingspanof79.8m,a heightof24.1m,andaweightof560t(tons).Whilesignificant liftisrequiredtosustainthe flightofsuchalargeandheavyobject,airportsalsomaintainstrictregulationsonthesizeof aircraft.ThedesignersoftheAirbusA380-800tookapageoutthethesteppeeagle’sflight method to account for both the need for lift and minimal size. Conventional wing lift is producedwhentheairspeedabovethewing is higherthanthatunderneaththewing, or specifically,theairpressureabove thewing is lowerthanthatunderneaththewing.The differenceinpressureproducesliftforceasthelowerpressureregionbelowanairplane wingtriestobalanceoutwiththehigherpressureregionabovethewing,allowingtheairline to rise intothe air and remain flying. However, circular patterns ofrotating airform at the 附件B tipsofconventionalwingsasairpasses.Thesepocketsofrotatingairareknownaswingtip vortices.Theyareformedwhenthehighairpressurebeneaththewingflowoutandaround thetiptothetop,whichcreatesaninducedairflow,reducestherelativeanglebetweenthe wing and airflow and decreases the lift needed while flying. Immense vortices were recorded at thewingtips oftheA380prototype in thetrial phase.Tocompensatefortheloss of lift, thewingspanoftheA380hadtoextendpasttheregulatedlimitoflessthan3-mlongerthan the overall length of the aircraft. 找尋大海裡的寶藏 Searching for Treasures in the Sea 海底的探勘高手—龍蝦 Lobsters: The Best Undersea Explorers 美國東北大學海洋科學中心研發出一款模仿龍蝦型態的機器龍蝦,它有 8 條腿可朝任意 一個方向移動,爪子和尾巴則有 助於保持身體穩定性,還有能感知障礙物的觸鬚,如真龍 蝦般有著高度靈活性,能在勘查時適應沿海地區環境,避免湍急水流造成機體損壞。機器 龍蝦發明人約瑟夫·艾爾斯過去 30 年來,一 直潛心研發仿生機器人,也曾撰寫多部龍蝦 食譜。他說,當機器龍蝦行經岩石附近時,可用這些外型如螯的感知器來決定是否要越過 岩石、或是繞道而行,就像真龍蝦一樣能在險峻環境中生存。 機器龍蝦目前用於探測水下 礦藏、搜尋漂浮在淺海的水雷或埋藏在沙灘底下的地雷等。 Marine Science Center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eveloped the robot lobster, a mechanical scouter whose design was inspired by ability of a lobster to navigate rugged environments. The robot lobster, used for scouting or exploration purposes, can adapt to coastal environmentsandissafefromdamagecausedbyrapidwaterflows,thereby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balance. The robot lobster is extremely agile, much like a real lobster. This small robotisbuiltwithantennaethatcansenseobstacles,eightlegsthatenableittomoveinany direction,andpincersandatailforenhancedstabilityin rapidcurrentsandotherharsh environments.JosephAyers,theinventoroftherobotlobster,hasdedicatedthepast30 yearsofhislifetoresearchinganddevelopingbionicrobots.Hehasalsowrittennumerous lobsterrecipes.Ayersstatedthatwhentherobot lobsterapproaches arock,ituses its pincer-like sensors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travel over the rock or around it, similar the behavior of a real lobster in a treacherous environment. The robot lobster is currently used forprobingunderwatermines searchingfortorpedoesfloatinginshallowwaters,and landmines buried onbeaches. 魚群與風力發電 Schooling Fish and Wind Turbine Power Generation 魚類經常以緊密、成群結隊的方式在海底移動,隊伍前方的魚隻游動時尾巴後方產生渦 流,後方的魚隻就能利 用渦流能量,輕鬆跟上隊伍。 傳統風力發電機因為扇葉巨大,需要佔用大片土地,其巨大體積也對自然景觀造成破壞。加 州理工學院受魚群游動啟發,設計出一種可節省空間的風力發電機—高 30 呎,外形為緊 密排列的直筒狀,前方發電機轉動產生的氣流能吹動後方,有效節省空間並提升效率。 Fish often move closely together in large groups called schools. The fish that leads the school createvorticeswiththeirtailfins,whichgenerateenergythatenablesthefollowingfishto keep up with the school easily. Traditionalwindturbines;thus,largeareasoflandareoftennecessaryforinstallingthem. Wind turbines often disrupt natural landscapes in the process of trying to provide renewable energy. Inspired by how schools of fish swim,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signed a wind turbine power generatorthat saves space by utilizing a lead turbine.These cylindrical-shapedwindturbinepowergeneratorsare30feetinheightandarrangednear eachother.Thewindturbinesinthefrontgenerateairflow,whichpropelsthewindturbines in the back. This invention saves space and offers a more efficient approach to generating power while preserving more of surrounding natural landscape. 向大象老鼠學靈巧 LearningfromtheAgilityofElephantsandMice B3-1 象鼻像手一樣靈巧?Trunksas agile ashumanhands 大象的長鼻長度可達 3 公尺,鼻子末端能直接接觸 地面、摘取喜愛的果實枝葉,精準地 把食物送入口中,宛如靈活精巧的手。象鼻由 15 萬條肌肉束構成,並沒有任何骨頭或 軟骨構造,所以能夠靈活轉動、撐起重量;末端也有豐富的微血管和 敏感的神經,像人的 手指般具備觸感,更有類似雷達的功能,可偵測外界環境訊號傳回大腦。 Anelephant’strunkcanreachalengthofthreemeters;thusallowingthetipofanelephant’s trunktotouchtheground.Theelephant’strunkisalsosimilartoanagilehandandiscapable ofadeptlypickingelephants’favoritefood–fruitsandleaves–andaccuratelyplacingitinto theirownmouth.Theelephant’strunkdoesnotcontainanybonesorcartilage,rather,itis comprised of 150,000 strands of muscle, enabling agile rotation and weight bearing. The tip of the elephant’s trunk contains many microvessels and sensitive nerves, giving them tactile sense and feedback much like human fingers possess. Similar to radar, the trunk can detect extern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send this information to the brain. 靈感來自大象的長鼻,德國飛斯妥公司與歐洲最大科學應用研究機構共同開發一款仿生機 械手臂,能自由彎曲、拿東西,輕巧、靈活且準確性 高。 此外,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研究大象的叫聲時發現,大象的叫聲是由兩個不同 的聲音組成的,一個是透過空氣傳送,另一個像地震波一樣,是從地面傳送。從地面 傳送的震動可 以傳兩倍遠;此外,大象跺腳所產生的震波能傳到 32 公里外,大象可以 藉此震波有效溝通,此研究可能促成助聽器設計上的突破。 Inspired by the elephant’s trunk, Festo, a German company, collaborated with the largest scientificapplicationresearchinstitutioninEuropeanddevelopedabionicarmthatis lightweight and flexible and capable of bending freely and grabbing items. When studying elephants’ calls,researchers at Stanford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 found thatelephants’callsarecomprisedoftwodifferentsounds,onetransmittedthroughtheair andonethroughtheground,similartoseismicwaves.Thepartofthecallthatistransmitted through the ground via vibrations reaches twice as far as the call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air. Furthermore, the shock wave caused by an elephant's thump can travel up to 32 kilometers. Therefore, elephants cancommunicate efficiently through these shockwaves.This research might contribute to a breakthrough in designing hearing aids. 輕巧又堅固的構造 A Structure so Light yet Incredibly Strong 骨骼由不規則的孔狀海綿組織構成,其間無數的小孔具有避震緩衝功能,能增強骨骼堅 韌度,使骨骼能同時承受強大的 「拉應力」和「壓應力」。 物理學家克勞斯.馬迭克及德國卡爾斯魯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參考骨骼和樹木生長模式發展 出一套計算公式-「進化式結構優化」(SKO,Soft kill option)—是一種 基於仿生學的結構優 化設計及分析方法,針對最脆弱的應力部位進行模擬計算,減少所需建構元素質量,讓其後 的科學家也能透過這種研究方法研發讓應力停留在物體表面、結構又輕盈的物質。 Bones are made up of irregular, porous sponge-like tissue, which enables bones to simultaneouslyendurestrongtensilestressandcompressivestress.Themanyporesinbones actasshockabsorbersorbuffers,whichenhancebonestrengthandpreventexcessive damage. Physicist Clausmattock andresearchers from theKarlsruhe Institute ofTechnology observed growth bones and trees and developed a formula- soft kill option (SKO), 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 that is based on bionics. Simulations and calculations are conducted on parts of an object that aremost vulnerable to stress. Subsequently, the mass of the nee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s reduced in the vulnerable areas. Hence, future scientists can utilize this research method to develop material that is capable of resisting surface stress while having a light structure. 註: 拉應力:一 個物體兩端受外力拉伸所產生的反作用力 壓應力:一個物體兩端受壓,抵抗壓縮趨勢的應力 Note: Tensile stress: A counterforce created by stretching an object on two opposite ends Compressivestress:Atypeof stress thatresists compressionwhenanobjectiscompressed on two oppositeends


關於展覽 Anima Machine靈魂機械 「牠呼吸。牠顫動。牠閃爍。牠竊竊私語。」 飛舞的蝴蝶,群聚成樹,美麗的翅膀此起彼落的開闔伸展,象徵脫繭而出的臺灣人民,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和無限驚奇。 顛覆既定美學框架以及跨領域創意,韓國藝術家崔旴嵐的作品,源於美學、雕塑、自然科學、工程學及文明發展史的綜合性思想脈絡,以堅硬的不鏽鋼、精緻的金屬、電動馬達、光熱 感應器、LED燈等,創作出謎樣奇想的機械動態藝術,以一種生命呼吸的擬態,將機械進化成有機生物,每一件作品都猶如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以不可思議的姿態出現,卻又帶著詭 異的熟悉感,被喻 'Anima Machine'「靈魂機械」,打開了藝術與科學新紀元,開啓嶄新的機械動態美學新境界。 紐約亞洲社會博物館副館長Miwako Tezuka說,「崔旴嵐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擬生物的機械雕塑,緩緩地律動節奏,像在空中漂動,又像在水底泅泳。」澳洲伯斯現代美術館董事 、Daily Serving撰稿人Thea Costantino則認為,「崔旴嵐的作品激發了廣大觀者的幻想,卻又絲毫不在藝術上讓步。」韓國三星美術館總策展人Hyesoo Woo所說,「他的 作品不僅只是會動或因全新形式而令人振奮,更重要的是,他透過作品邀請觀眾反思人類的未來。」美國彭博財經頻道「卓越觀點」節目則指出:「崔旴嵐是南韓快速崛起的藝術家之 一。如果您還沒聽說過他,那麼這次,您一定會記得他的名字。自學機器人裝置的天才,崔旴嵐將動力藝術,或是動態雕塑,帶進一個全新的層次和高度。」 2006年,日本東京森美術館名為〈城市能量〉"City Energy" 的個展,崔旴嵐嘗試演繹一個藝術家對於東京城市的想像,為東京量身創造了一組擬生物的機械動態作品〈城市浮游 體〉"Urbanus",這虛擬的有機生物家族,具有類光合作用的機制。雌性體有著類似花朵的身形,會直接吸收城市能量,並展開如葉片般的身體釋放能量之光,雄性體徘徊在雌性體 四周,張開自身的葉片吸取光子。這個賴城市能量維生的有機生物,棲息於城市上空約200公尺的高空,是可以和人類並存的共生關係。 「城市能量」,是崔旴嵐對於特定城市的想像與演繹,所創作出的謎樣奇想的機械藝術裝置,兼具美學、自然科學、工程學以及神話寓言,形像結構精緻繁複且無比優美,成功地讓堅 硬的金屬,展現了優雅的律動與人性的溫度。為台灣量身創作的城市能量--蝶舞,歷經時間的沙漏,群聚飛舞的蝴蝶,美麗的翅膀此起彼落的開闔伸展,象徵臺灣人民源源不斷的生命 力和無限希望。相信「蝶舞」將會是繼東京和利物浦之後,國際藝壇另一個璀璨的矚目焦點。 1970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韓國中央大學美術系雕塑研究所。崔旴嵐父母都是藝術家,祖父更是韓國第一輛汽車 Sibal 的設計者。許是淵源家學,崔旴嵐夢想著有一天可以成為製 造機器人的工程師。「當我第一次作雕塑,雙手接觸到泥土的那一刻,我就忘了想當機械工程師的夢想了。我看著泥土還有捏出的形象,我想,就是它了,這就是我這輩子要做的事。 」(大三那年,教授要求他們讓雕塑動起來,不管是用手工、風力、或是機械裝置都可。於是,崔旴嵐買了一部二手發動機,做成平生第一件會動的雕塑,雖然那件作品只動了5分鐘就 壞掉了,然而內心的澎湃悸動卻也註定了他對動態藝術追求的不歸路。) 對崔旴嵐而言,「動態」毫無疑問就是生命的證明,他進行科技的實驗,同時也把他對現代社會的省思,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反映在作品上。1998年碩士畢業個展「文明宿主」裡 ,所有創作都以動態藝術呈現,如名為 "A-life laboratory" 「一個生命實驗室」的作品,是一個幼蟲在試管裡成長的生命實驗,可說是 'Anima Machine' (靈魂機械)的早期版 本,揭開了崔旴嵐長期以來的創作脈絡與思想核心,並逐步發展成為今日仿生命擬態的超動態雕塑藝術形式。 〈Anmoropral Delphinus delphis Uram〉 崔旴嵐 2002 金屬機械、亞克力、CPU板、傳感器、馬達、燈泡 165.1 × 381 × 139.7 mm ------------------------從城市逃脫出來的微型機器人所演化而成,牠們從人類製作的工廠中 陸續逃脫,在具有大量電磁波的地下世界中相會、結合、複製,擷取 人類文明中被拋棄的無用數據資料,成為生長的生命能量。牠們會在 城市底下漫遊,偶爾在地鐵隧道中快速移動,偶爾被人類的紅外線攝 影機拍到片段蹤跡,成為人類社會中的謎團之一。 〈 IMAGO 〉 崔旴嵐 2014 金屬材料、機械、磁鐵、電子器件 它是一心二意的生物,它會不斷地與自己發生衝突。如同幼蟲進化出一對壯麗的翅膀, 圓形的身體在兩隻巨大的翅膀之間劃出一條通道,畫著一個圓圈,不斷轉動的心臟閃耀 著光芒。吸引力和排斥力並存,創造出一種既驚人又迷人的神秘視覺質感。類比二元對 立論,是陰陽的概念,或正負。這既是我們的人生和成長的過程,也是人類的歷史,我 們自己的寫照,波瀾壯闊,耐人尋味。 “當我創作這件作品時,我想講述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我對人性特別感興趣。當我想到 人類與其他物種的區別時,其他物種不會繼續殺死成千上萬的同類。我一直在問自己,為 什麼在人類歷史上,人類總是殺戮、戰鬥、剝削、征服他人?” 於是,崔創建了IMGO, 一個矛盾的生物,一顆心,兩顆心;它的兩個頭被鎖定在無休止的對立循環中,象徵著人 類內部的某種內在衝突。 (“這是所有人類凝視世界時都會有的問題。所以我開始研究政治和社會問題。 我相信是藝術讓人們更加人性化。通過藝術表達問題和思想是我作為一個藝術家。 我相信藝術能讓人更人性化。”) 〈Anmorosta Cetorhinus maximus Uram〉 崔旴嵐 2004 鋼鐵、壓克力、機械、人造樹脂、壓克力顏料、電子器件 (中央處理器板、LED燈、馬達) 88(h) x 222(w) x 85(d) cm ----------------------------------天空的鮭魚。 最早是在莫哈韋沙漠的飛機廢棄場發現的,被視為一種無機生物, 從煤氣渦輪引擎裡的微型機械突變而來,外形上和客機的引擎非常相似。 ( 據報導,〈Anmorosta Cetorhinus maximus Uram〉出現在大約4萬英呎高空,夏天北緯50度,冬天北緯25度,穿透上流氣層,逆著噴射氣流飛行。)很多目擊者也聲稱, 他們發現〈Anmorosta Cetorhinus maximus Uram〉降落在飛機廢棄場和引擎裝配的集散地附近。科學家經常把這個生命機械比喻為逆行的鮭魚。 〈Anmorosta Cetorhinus maximus Uram〉藉著控制氣流層間的距離,來確保牠空中推進的安全。目前,科學研究正進行測定,牠是如何能逆著極強大噴射氣流飛行,且達到 足夠的推進力,在沒有任何音爆下,移動得比音速還快?報告指出,〈Anmorosta Cetorhinus maximus Uram〉的最大尺寸約20英尺,最小大約是一隻鴿子的尺寸。牠的呼 吸器讓人聯想到巨大白鯨的嘴巴,是用來收集推進能量。 生物機械聯合研究室以完整的研究報告為基礎再造模型,持續探討這個生物到底可以移動多快?當牠們低飛時,常常會被誤認為幽浮,而引起精神能量湧入身體的轉化機制。 〈洞口的守護者 Custos Cavum〉 崔旴嵐 2011 金屬材料、樹脂、馬達、傳動裝置、特製中央處理器板 220(h) x 360(w) x 260(d) cm 很久以前,有兩個世界,它們經由一些小小的洞彼此連接,彷彿這兩個世界是經由這些洞呼吸存在。 然而,這些洞會日趨閉合,所以洞口旁都會有個監護者來保持洞口暢開,這些監護者名〈洞口守護者〉。牠們有海豹的形體,有很大的門牙可以嚙咬,以防止洞口閉合起來。每當洞口 守護者覺得某處有新的洞產生時,牠們便會進入沉睡。靜靜沉睡的洞口守護者身上,會長出有翅膀的孢子,叫做 Unicuses,這些孢子會各自飛到新的洞,然後在那裡誕生新的〈洞 口守護者〉。 時光荏苒,兩個世界的人們漸漸忘了彼此,守護者因失去了原本的職責,而逐一死亡。當最後一個洞口守護者死亡,最後一個洞口也就閉合了,兩個世界自此分開,對於另一個世界的 存在,便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 昨晚,在我的小花園裡,我看見孢子從〈洞口守護者〉的最後一根骨頭開始生長了。根據古老的傳說,當另一個世界的洞口再一次打開時,孢子就會再生長。 「我對人性特別有興趣,我在想人類和其他物種有甚麼差別時,發現其他物種不會去殘殺成千上萬的同類。我一直問自己這是為什麼,在人類的歷史裡,人類總是在殘殺、鬥爭、掠奪 ,想要征服其他人?」人類作為唯一的一種會相互矛盾、拉扯的生物,就像〈 IMAGO 〉中兩個心智被鎖在一個互相對立的無盡迴圈裡,吸引力和排斥力同時存在,形成一種永無止 盡的輪迴感,也帶給觀者更多自我解讀與拆解的空間。 崔旴嵐是活躍於國際當代動態力學雕塑藝術極受矚目的代表,擅長創作出謎樣奇想的機械藝術裝置。謎一般的視覺衝擊,神秘、驚悸、華麗、魅惑,帶給觀者的各種感受,傳達他對人 類世界的觀察與預言。紐約亞洲社會博物館副館長Miwako Tezuka曾說:「崔旴嵐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擬生物的機械雕塑,緩緩地律動節奏,像在空中漂動,又像在水底泅泳。」 在一系列「類科學觀察報告」中發表一系列的故事創作,讓作品彷彿擁有自己的身世,存在於人類世界的平行時空中。〈Anmoropral Delphinus delphis Uram〉是從城市逃 脫出來的微型機器人所演化而成,牠們從人類製作的工廠中陸續逃脫,在具有大量電磁波的地下世界中相會、結合、複製,擷取人類文明中被拋棄的無用數據資料,成為生長的生命能 量。牠們會在城市底下漫遊,偶爾在地鐵隧道中快速移動,偶爾被人類的紅外線攝影機拍到片段蹤跡,成為人類社會中的謎團之一。藝術家對於生命的概念十分曖昧,當機器被賦予動 力,內建驅動的能量,是否也可以成為一個生命的存在?



07

空間影片連結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