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年全國高職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報告書】
題目:塾諺 指導老師:高淑芬老師 參賽學生:王子菁 王玟涵 林佳蕙 林芷妤 林瑋婷
學校名稱:台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群別:設計群 科別:廣告設計科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
1
月
日
目錄 壹、摘要---------------------------------------P.02 貳、研究動機及目的-----------------------------P.03 一、網路問卷調查------------------------P.03-04 Ⅰ、結論-------------------------------P.05 參、研究方法與過程-----------------------------P.06 一、名稱設計-------------------------------P.07 二、草圖發想-------------------------------P.07 三、角色設定----------------------------P.07-09 四、內頁草圖-------------------------------P.09 五、製作過程-------------------------------P.10 肆、研究結果-----------------------------------P.11 一、裝訂方式-------------------------------P.11 二、內頁設計----------------------------P.11-12 三、書本內容----------------------------P.13-15 四、木盒設計-------------------------------P.16 肆、周邊設計-----------------------------------P.17 伍、成果發表-----------------------------------P.18 陸、結論---------------------------------------P.18 柒、參考資料-----------------------------------P.18 2
壹、摘要 「有時星光,有時月明。」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 這句話意思是「有時是星光閃亮,有時是月亮很皎潔。」表示人的運勢有時好 有時差。 在台灣,台灣傳統閩南語的使用率逐年下降,先不提這些寓意深遠的俗 語,可能很多日常用語及對話...等等,對於時下的年輕人來說根本就是火星 文,甚至還會認為講台語是一件俗氣或是老一輩才需要的用語,現在根本派不 上什麼用場,就算會了也沒有太大益處。在沒有使用台灣閩南語的人家中,或 許不懂台語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可是在那些家中有爺爺奶奶還在使用台語 當主要語言的家裡,不會台語反而成了一種溝通障礙。 小學國民義務教育的這六年中有所謂的閩南語課程,但其中的成效又有多 顯著呢?一篇網路文章提到:有位家長看到孩子的台灣閩南語課本後不能理解學 台語的目的,激動地上網發文引發網友爭相討論,他很疑惑為什麼學校有這種 時間上台語課何不拿來上更國際化更廣為流通的英文來的實在。文章一發,很 多網友的評論都類似「想學外文就自己送出國學啊」、「很多傳統產業還是在用 台語的,不會的話就會非常吃虧」、「身為台灣人不會說台灣閩南語?」這種積 極力挺台灣鄉土語言的回應。的確,我們認為,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在這 充滿人情味的土地上成長的我們,卻連本身的鄉土文化都如此陌生及排斥這樣 真的好嗎? 台灣閩南語不只是小學課本上硬生生的課文、單詞及圖片;它是一個有溫 度的文字和語言,不能讓台灣鄉土語言文化斷在我們這一代,所以我們這組才 發想了此企劃。
3
貳、研究動機及目的 身為台灣人應該了解台灣語,而台灣語中—原住民語、客家語…等等包含 眾多語言,閩南語最為大多數人使用,因此我們想推廣台灣閩南語,也就是我 們常說的台語;其中俗語就是慣用語,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於某時某地的口 語。俗語的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 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所以選擇透過俗語為主軸,推動台灣閩南語文化。 在眾多傳播媒介當中,書籍在廣為流通的媒體裡,屬刊物及廣告文宣最能 讓人吸收資訊、容易取得及閱讀,讓人沉醉其中。藉由刊物結合多媒體的形 式,比起單單的紙本刊物更容易吸引讀者注意。 推廣台灣本土文化,刊物的視覺表現使用插畫手法製作。 我們希望能吸引大眾目光,傳達講台灣閩南語並不是件很俗氣的事情。
一、網路問卷調查(共 145 人填寫) 性別
年齡
10↓ 11~20 女 男
21~30 31~40 40↑
平時家裡會有人說台語嗎?
對台語不熟悉的原因?
家裡沒有人說
會 不會
用不到 我很會說台語! 其他
「其他」其中一則回覆是 「國高中未納入課程」 4
對於台語的程度 120 100 80
60 40 20 0 聽
說 可以
讀
勉強可以
寫
完全不行
假設出了有關台語的書籍,會希望內容有甚麼呢? 其他 QRcode(聲音檔) 圖案 羅馬拼音 俗語/諺語 0
20
40 人數
5
60
80
100
Ⅰ、結論 由以上的統計圖表可知,對此問卷做出回覆的年齡層 為 11~20 歲者回答居多,因此將現代年輕人作為回答代表。 從「台語的程度」那道問題中,可以發現現在年輕人都不太 會讀台語及寫台語文字;「對台語不熟悉的原因」其中一則回 應是:「國高中未納入課程」,因此我們希望傳統台灣台語文 化不應斷在國小就結束,即使國小畢業也應了解自已出生地 的本土文化並納入課程教學並學以致用才對,雖然台語並不 光是透過課程教學就能理解和感受其中溫度的,但要是因為 國高中未納入教學課綱而讓傳統台灣語言文化走向傳統是我 們想避免的。所以想透過輕鬆隨手可讀的刊物來介紹台灣台 語中爺爺奶奶口耳相傳的台語俗諺。
6
參、研究方法與過程 這是一個外籍配偶家庭,由身為台灣人的奶奶為首,她的兒子是這個主角家 庭中的爸爸,同樣也是台灣人,而爸爸娶了外國人媽媽生了兩個混血小孩。從媽 媽嫁來台灣為了入境隨俗,透過奶奶了解各式各樣的臺灣俗諺。我們認為很多在 地的台灣人其實對於自己的文化並不是這麼的熟悉,或許從外來人的方面著手的 話會覺得更加新奇、有趣,而進一步產生想學習或深入了解的想法。
一、 名稱設計 塾諺的「塾」是指私塾的塾,帶有教學的意思; 「諺」則是俗諺 的諺,形成「塾諺」即是俗諺的諧音。
因俗諺傳統樸實的特性而選擇書法字做為字架基礎。由於內 容是給兒童、青少年閱讀,加上為了讓文字不會太嚴肅,因此運 用較可愛的字型結合書法筆法帶出生動卻不失古樸的字型。內的 口改成張開的嘴,用意是希望除了了解俗諺外,讀者們也能透過 「開口」練習台語並運用在生活中,讓這些俗諺成為「帶的走的 東西」。
二、 草圖發想
左起:弟弟、姐姐、奶奶、爸爸、媽媽 7
三、角色設定 弟弟 年齡:5
關鍵字:雀斑、 橘髮、棒棒糖
個性:喜歡吃糖果,最喜歡棒棒糖、爸爸媽媽和姐姐
姐姐
年齡:17
關鍵字:雀斑、大 眼、活潑、弟控
個性:活潑開朗善良,喜歡結識新朋友,熱愛探險,寵弟弟。
8
奶奶 年齡:65
關鍵字:慈祥、 老花眼鏡、矮小
個性:溫柔,總是能給大家慈祥的感覺,喜歡縫紉。
爸爸 年齡:45
關鍵字:鬍子、 肌肉
個性:勇敢、直率,喜歡帶著家人一起出門玩
9
媽媽 年齡:40
關鍵字:雀斑、橘 髮、聊天、精明
個性:精明能幹,幫助大家找到東西,常和隔壁的奶奶聊天練習臺灣話
四、內頁草圖
10
五、製作過程
11
肆、 研究結果 一、裝訂方式
塾諺中的「塾」指的是私塾的塾,帶有教學的意思。我們把這 想法延伸到裝訂書本上,不是以騎馬釘或是膠裝的方式呈現,而是 親自一針一線的手縫線裝書,跟常見的裝訂方式相較之下更顯特色 也能增添風味。
二、內頁設計
內頁編排方式是左邊附上精美的插畫,右邊附上該圖的俗諺、羅 馬拼音、解釋,右下角的 QRcode 掃描後會是我們親自錄的語音 發音。內頁編排上特別加入窗花,增添台灣味。 12
部分內頁會設計機關,圖中很明顯地能看出有「掀開」這個機關, 旁邊有個「日曆」卻能掀開的感覺,是因為我們還增添了「貼紙」這 個機關。我還有其他的機關—紙娃娃、紙飛機……,製作不同機關, 除了能學習俗諺外,也能學習日常生活用品,替學習增加趣味,讀者 也會更加願意學習。
13
三、 書本內容 《食衣篇》 .愛美不驚流鼻水 Ài-suí m̄ kiann lâu phīnn-tsuí :為了愛美,衣服穿得再少,也不怕感冒。 .食飯皇帝大 Tsia̍h pn̄g hông-tè tuā. :吃飯是最重要的,比皇帝還大。 .一人吃一半,感情恰未散 Tsi ̍t lâng tsia̍h tsi ̍t‑puànn kám‑tsîng tsiah buē suánn :食物一人吃一半,感情不會散。 .食緊弄破碗 Tsia̍h-kín lòng-phuà uánn :吃東西為了求快,反而弄破碗。比喻欲速則不達。 .一樣米飼百樣人 Tsi ̍t iūnn bí tshī pah‑iūnn lâng :比喻人我之間思想與行為各有不同 .人在食米粉,替人喊燒 lâng leh tsia̍h bí‑hún teh huà sio :人在吃米粉,你在喊燒。比喻事情管很多。 .三分人,七分妝 Sann hun lâng tshit hun tsng :一個人三分是自己的本色,七分需靠裝扮。 比喻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神愛扛,人愛妝 sîn ài kng lâng ài tsng :神明過年過節時要抬出去巡視,神威才會顯赫; 人則要裝扮,才會有亮麗的外表。 .衫著新,人著舊 Sann tio̍h sin lâng tio̍h kū :衣服是新的好,朋友則是舊的好。 .一日剃頭,三日緣投 Tsi ̍t ji ̍t thì-thâu, sann ji ̍t iân-tâu :自己理了頭髮,就會漂亮三天。指理髮後會使人清爽有神。
14
《住行篇》 .一個好厝邊卡三個好親成 tsi ̍t leh hó tshù‑pinn kah iânn sann ê tshin‑tshik :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形容鄰居守望相助的重要。 .行無好步緊 Kín kiânn bô hó pōo :快走沒有好步伐。比喻凡事不宜太急躁。 .出門看天色,入門看面色 tshut-m^ng khàn thinn-sik jíp-m^ng khàn bīn sik :要出門之前必須看天色,要進入人家家裡則必須會看臉色。 比喻人要能隨時觀察環境,了解切身的人事物。懂得察言觀色。 .洋裝獻領,厝內吊鼎,說話沒影 iûnn tsong hiàn niá tshù lāi iàu tiánn kóng uē bô iánn :洋裝領人穿著體面,家裡卻破舊。 比喻愛說大話,實際上生活很困難。 .未曾學行先學飛,未曾掖種想挽瓜 Buē-tsîng o̍ h kiânn sing o̍h pue, buē-tsîng iā-tsíng siūnn bán kue :未學走路就先學飛,未曾播種就想有收成。 指學習是要一步步漸進的,絕無一步登天的道理。 .草厝內有躲大蜈蚣 tsháu-tshù-laī-ū-bih-tuā-giâ-kang :看似平凡的草屋裡卻躲著大蜈蚣,比喻不要看不起人。 .上轎才欲放尿 Tsiūnn kiō tsiah beh pàng jiō :以前迎娶新娘是用轎子,路途遠的話,若尿急也忍,所以新 娘上轎前總先方便。若途中出轎方便,會延誤迎娶時間,增 加麻煩。形容人只得做事未能瞻前顧後。 .船過水無痕 Tsûn kuè tsuíbô hûn :用來指一個人的忘恩負義。 .一步棋,一步著 Tsi ̍t pōo kî, tsi ̍t pōo tio̍h :意謂按部就班,做事有計畫。 .插松恰勇龍,插艾恰勇健 tshah-siông Qià-ióng lîng , tshah-hiānn Qià-ióng kiānn :農曆五月五日,家家戶戶在門口插榕樹枝與艾草以求避邪。
15
《育樂篇》 .有狀元學生,無狀元先生 Ū tsiōng-guân ha̍k-sing, bô tsiōng-guân sian-sinn :有考上狀元的學生,卻沒有會考上狀元的老師。 指老師教出更優秀的學生,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思。 .一理通,百理同 it li tong bà li dǒng :指精通了一方面的道理後,其他各方面的也就都能觸類旁通了。 .學生 戲仔猴 ihak sing hìá kâu :戲仔猴是指做戲的小搗蛋,小頑皮猴。 形容學生們大多都是調皮搗蛋。 .生一個子 豪潲三年 senn tsit ê kiánn hau siâu sann nî :指孩子的任何成長變化做父母的都會很興奮地向人訴說。 .也著棰 也著糜 Iā tioh tshuê iā tioh muê :應該用得著稀飯,也應該用得著教鞭。意指養育他並且教導他。 .讀冊讀半死 出業做苦力没 thak tsheh thak puànn sí tshut giap tsò khóo la :讀書讀得半死,畢業了卻還要做苦力。 表示死讀書不能學以致用的話,讀書其實也沒有什麼用。 .三日無餾爬上樹 Sann ji ̍t bô liū, peh-tsiūnn tshiū :餾,是溫習練習的意思。「爬上樹」是比喻所讀所學的東西, 如不像餾粿那樣常加溫習練習,就會像那些松鼠猴子的飛爬上 樹,很快就逃走不見一樣,不到三天即會全忘光。 .秀才堵到兵 有理講不清 siù tsâi gū tioh ping ū líkóng bē tshing :讀書人最怕遇到不講理的人,因為對這種人,即使跟他講道理, 也扯不清。 .食到老 學到老 tsiah kàu láu oh kàu láu :指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公 毋敢收人隔暝帖 Khóng-tsú-kong, m̄ kánn siu lâng keh-mê thiap :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也因不敢預測明天將發生的事,而不接受 隔夜的請帖。與「天有不測風雲」同喻。
16
四、 書盒設計
為了顯現出古早味的風格,特別採用木盒設計,散發出淡淡木 頭香味。上蓋採簡約風格,上頭放的是我們的 LOGO 及窗花設計。 電子書網址: 《食衣篇》https://ppt.cc/fcmojx 《住行篇》https://ppt.cc/fA4aCx 《育樂篇》https://ppt.cc/fttvLx
17
肆、周邊設計
恐龍束口袋
育樂側背包
塾諺零錢包
全家福筆帶
住行小提包
一家酷卡
18
伍、成果發表
19
陸、結論 透過三本不同主題書中的諺語、所附的插畫及我們組員親自錄音的台語俗諺 聲音檔,能清楚地聽到如果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較口語的說法會是如何讀出來,以 輕鬆的口吻讓閱聽人下意識也會開口跟著發音學習。 經過這次的專題製作,讓我們了解其實自己在台語的這方面也有相當大的 不足。即便組員們對台語並不陌生,卻也不清楚其正確的用法及眾多俗語內涵 的故事及意義。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看到沒見過的句子或不確定意思的都會再各 自查解釋或背後的故事,發現有些俗語根本來自己所想的涵意有出入時,是最 有趣的部分因為在驚訝「為什麼這和我本來想像的不一樣?!」時,會去試著 理解俗語的原意,而在錯誤中學習是最有成效的。
柒、參考資料 俗諺語 https://ppt.cc/fGaRWx 台灣俗語 https://ppt.cc/fjhvzx 臺語萌典 https://ppt.cc/fhbtMx 維基百科 https://ppt.cc/fUMd1x 常用的閩南語諺語 https://ppt.cc/fK8Z9x 臺灣民俗文化研究室 https://ppt.cc/fXqa2x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https://ppt.cc/fXo3rx Yahoo 知識+ https://ppt.cc/fU5QJx https://ppt.cc/fTjOJx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