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EDITORIAL DEPARTMENT
ISSUE 328 JULY 2014 相機測試
Sony A77 II 追焦連拍脫胎換骨
http://photo.popart.hk
62
EXECUTIVE EDITOR 執行編輯 Ben Keung 姜榮杰 EDITOR 編輯 Cheryl Yuen 袁文靜 CORRESPONDENTS 駐外聯絡員 Frank Huom 黃培智 (歐洲)
ADMINISTRATION & ADVERTISING PUBLISHER 出版人 Pop Art Group Ltd 博藝集團有限公司 CIRCULATION 發行部 POP ART CIRCULATION & DISTRIBUTION AGENT E-mail: distribution@popart.hk
鏡頭比拼
EF-S 10-18mm vs EF-S 10-22mm APS-C超廣角變焦點揀好?
APS-C用家由於片幅問題,如果要拍攝廣角 相片,就需要用到超廣角鏡頭,以往Canon用家 原廠鏡頭就只有EF-S 10-22mm f/3.5-4.5 USM 一支選擇,而早前Canon就推出了新鏡EF-S 1018mm f/4.5-5.6 IS STM,體型細小輕便,價錢 更是抵玩,但是質素又如何呢?我們一於將兩支 鏡頭同場比較,看看應該如何選擇!
攝影技術
壓光玩變天
EXECUTIVE CHIEF EDITOR 執行總編輯 Raymond Wu 胡民煒 DEPUTY CHIEF EDITOR 副總編輯 Dennis Lai 黎韶琪
Sony最近推出A系列數碼單反新成員:A77的 後繼機A77 II!新機的賣點是強化了對焦系統,而 且亦提升了它的連拍能力,影像質素、拍片規格 及LCD顯示屏等都有改良,當然不少得無線遙控功 能,進一步增強A77 II的機能,想知道它的實際表 現究竟如何?就不要錯過今期的詳細測試了!
72
CHIEF EDITOR 總編輯 Alex Ng 伍振榮
96
DESIGN & PRODUCTION 博藝製作公司 Pop Art Production Co.
PHOTO MAGAZINE 攝影雜誌 每月由博藝集團有限公司 POP ART GROUP LTD. 出版 九龍荔枝角永明街 1號恒昌大廈8樓B室 Tel: 2815 4284 Fax: 2815 1521 ADVERTISING DEPARTMENT 廣告部 Tel: 2815 4284 Fax: 2744 7837 EDITORIAL DEPARTMENT 編輯部 Tel: 2815 3476 Fax: 2815 1521 Email: photo@popart.hk
DISTRIBUTION AGENTS 發行代理 同德(興記)書報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POLYSPRING COMPANY LTD. 中國發行代理 PRINTER 承印 POP ART GROUP LTD. 博藝集團有限公司 Flat B, 8/F, Hang Cheong Bldg., 1 Wing Ming Street, Lai Chi Kok, Kln.
攝影人利用閃光燈拍攝的時候,都希望可以做 到閃光和環境光的平衡,令相片效果更自然,而所謂 「壓光」,就是利用閃光燈壓過現場光拍攝,讓閃光 燈成為相片中的主光源照亮主體,其實原理不難理 解,做法亦一點都不複雜,但使用這個技巧就可以拍 攝一些十分有戲劇感的相片,以下《攝影雜誌》就為 大家示範這個很多專業攝影師都會用到的技巧!
微攝世界
設計及製作
SUBSCRIPTION DEPARTMENT 訂閱部 Tel: 2542 3231 Fax: 2815 1521 Email: sub@popart.hk
Overpowering Ambient Light
攝影技術
ADVERTISING TEAM 廣告組 Golia Ng 伍妙琼 Email: goliang@popart.hk Miranda Cheng 鄭嘉明 Email: miranda@popart.hk Suki Fan 樊婉儀 Email: phadv@popart.hk
本刊已向香港政府註冊 DC PHOTO:1609 8471 PHOTO MAGAZINE:1010 0784
100
技巧及採光入門
微距攝影作品總是極具魅力,讓大家有機 會欣賞平常肉眼很難看到的事物景象,進入微觀 的世界,所以很多攝影人都對微距攝影有興趣, 但拍攝微距攝影作品又應該有甚麼技巧呢?困難 又會在哪呢?快點打開今期的微距攝影速成課, 看看我們由器材選擇、拍攝技巧到打燈取光等方 向,示範如何拍攝漂亮微距攝影作品!
本刊保留一切版權 ALL RIGHTS RESERVED PRINTED AND PUBLISHED IN HONG KONG A PUBLICATION OF POP ART Group Ltd. 攝影雜誌為本港最暢銷的綜合性攝影期刊,每月一 日出版,歡迎各界提供任何攝影消息及資料,亦歡 迎讀者來稿。本刊對任何來稿或約稿均保留刪節 權,並保留在本機構任何屬下刊物再刊出之版權。 任何來稿如需退稿,請在文末說明及自備回郵信 封。本刊所刊載任何字,除編者的話外,不一定代 表本刊立場。內容提及的產品或服務資料及價錢僅 供參考,如有更新,恕不另行通知。本刊由博藝集 團有限公司 (POP ART GROUP LTD) 發行,經已 向香港政府註冊,任何人士如未向出版人取得書面 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或轉載本刊全部或部份 圖文。讀者任何關於本刊的查詢,請於辦公時間內 撥電2542 3231,廣告查詢請電:2815 4284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博藝集團屬下刊物 售價: HK$38 本刊網址:http://photo.popart.hk
ISSUE 328 JULY 2014
http://photo.popart.hk
78
PRODUCTS 最新產品 Sony A77 II 追焦連拍脫胎換骨 Sony A7S 超低光4K無反 EF-S 10-18mm vs EF-S 10-22mm APS-C超廣角變焦點揀好?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A7系最正遠攝! Samsung 16-50mm f/2-2.8 S ED OIS 「S」級皇牌鏡 現代x經典 Leica T玩盡M鏡
062 相機測試 068 相機測試 072 鏡頭比拼 078 鏡頭測試 082 鏡頭測試 086 攝影配件
▌FOCUS 焦點所在 慢活Pinhole Benjamin Postlewait
088 攝影會客室
▌FEATURE 攝影專題 030 096 100 104 108 110 114
攝影技術
Cory Richards走出Comfort Zone拍攝 壓光玩變天 Overpowering Ambient Light
攝影技術
微攝技巧及採光入門
攝影技術
網上攝影教學錯誤解讀 焦距與景深的謬誤
攝影技術
正確用腳8式
數碼黑房
事後加光
網片推介
攝影好去處
Leica有源遠流長的歷史,造就了獨一無二的經典和傳 統,早前就推出了全新革命性的Leica T相機,機身和操作都 充滿了時代感,更完美融合了現代與經典的形象和概念,因 為Leica T也可配M鏡,我們立即為大家示範! 在數碼年代, 大家可以即時預覽相 片,不滿意可以刪除 立即再拍,但是菲林 拍攝就一定要考慮清 楚,因為菲林又貴又 不能即看效果,更何 況是需要長時間曝光 的針孔攝影,就需要 攝影人的無比耐性, 今期我們就為大家 帶來攝影師Benjamin Postlewait恬靜的菲 林針孔攝影作品!
腳架是攝影人必用的器材之 一,不論是拍攝人像、星空、流 水等都會用到,不過很多攝影人 都只會記得要小心選擇穩固的腳 架,但就忽略了使用上也有很多 攝影人需要留意的地方,今期就 教大家小心用腳8式,立即打開看 看吧!
香港有個千島湖 大欖涌水塘
▌VIEWFINDER 攝影角度 032 050 056 058 060
公子講嘢
是月也:藝術品一地都係
攝影隨筆
菲林攝影的日子
觀點角度
勿讓攝影有壓力
觀點角度
製作相片實在貴!
觀點角度
享受攝影
108
▌DEPARTMENTS 每月資訊 018 020 024 034 039 107 118 120 124 126
編者話Editorial 今月焦點InFocus 攝影博文 專家評相 相機講壇 訂閱資訊Subscription 名作書架Book Review
Model自薦區 產品快訊Product Express 市場消息New & News
88
攝影一分鐘
模鑄非球面鏡片
鏡頭是由多片鏡頭元件組成的,為了大量生產鏡頭,一般鏡片 為球面,如要生產非球面鏡片仍需要繁複的工序和技術,成本自然 會上升,但是球面鏡片不能把所有光線都準確聚焦於一點,於是就 造成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的問題,如果把影像作高倍 放大,會看到小光點被擴大成較大的圈,如果攝影人要減輕這個像 差問題,可以收細光圈拍攝,但隨著模鑄的非球面片生產技術研究 成功,減低生產成本,可以有愈來愈多鏡頭採用非球面鏡片,令這 一種像差被大大改善了,另外,最近網上亦流傳Sony有一曲面感應 元件的專利,據指就可以解決多種像差問題。
© Benjamin Postlewait
▌NEW
86
相信Sony A7及A7R的用 家都十分期待這支長焦距鏡 頭,它就是Sony全片幅格式 FE 70-200mm f/4 G OSS鏡 頭,公布已久,最近終於來到 香港,不知這支鏡頭的光學質 素及操作表現是如何呢?立刻 看看我們的詳細測試!
[綜合書刊館]
1B-D24 (約於中央位置)
香港書展2014
本社書籍全部特價
品
加送贈
購買攝影書滿HK$100即送Sigma Flash Bounce Reflector一件(價 值 HK$90 ),送完即止。(鳴謝: Sigma Optical (H.K.) Ltd.) ‧ 即場領取禮品先到先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 以現場安排為準,本公司保留最終決定權。
展覽日期及開放時間 16-17JUL 10:00-22:00 18-19JUL 10:00-00:00
20-21JUL 10:00-22:00 22JUL 09:00-17:00
[ EDITORIAL編| 者話
ISSUE 328╱JUL 2014
Keep in touch!
]
細
心的讀者應會留意到,今期雜誌的封面同時有《攝影雜誌》和《DC Photo》兩個Logo,標誌著由今期開始是兩刊的正式 合併,但到底是哪一本拼入另一半,這點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兩刊其實是互相拼入,又或者是兩刊回歸成一刊,因為《DC Photo》其實衍生自《攝影雜誌》,以滿足攝影數碼化初期的需要,現在正是時候回歸到一本刊物,但以後我們紙版雜誌只有 這一冊,但由於iPad版需要較長時間過渡,因此電子版本則仍維持兩個獨立平台,以兩個獨立封面,但相同內容繼續在iPad出版一段日 子,為了解決兩刊期數不同的問題,由今期起會以月份來區分。 從此,我們編輯部的人力除集中於單一雜誌的出版上,整個團隊也會兼顧我們Facebook的專頁平台,把這個以往只視之為「附設 窗口」的電子介面定位為另一個主打的平台。其實一直留意我們動向的讀者都會知道,其實兩冊雜誌的合併早在今年初已經部署,在 《DC Photo》的封面上早就見到《攝影雜誌》的Logo,如今只是進一步更改封面的Logo設計,《DC Photo》的原讀者在今期合併後的 雜誌仍然可以看到親切而熟悉的內容和專欄,例如每期與讀者互動的麥Sir專欄「專家評相」、Photoshop執相的「數碼黑房」、不同技 術分析的技術欄目,以至攝影師的訪問、模特兒自薦、詳盡的產品測試等等,至於《攝影雜誌》一貫的受歡迎內容也統統保留,所以無 論對以往是《DC Photo》抑或《攝影雜誌》的讀者,今期合併版會比以往更加充實、更加精采!用現在普遍的講法,就是我們由本月 開始會有更闊的光譜,適合更多的讀者,內容更多、資訊更多。 至於Facebook專頁,是我們今年起主打的網絡出版形式,雖不能等同我們的紙版,但會派出我們團隊的編輯長駐,再配合I.T.網編 團隊與讀者們交流互動,帶來簡短的話題,希望引起讀者的關注。當然網絡有其語言和習慣,要睇「認真」和詳盡的內容還是要看我們 的紙版雜誌,如要與我們Keep in touch的話,那當然要看我們的Facebook專頁。 談到Keep in touch,每月我們都會有大量新的讀者加入,當中更有不少是攝影新手,所以今年我們也特別加開更多攝影班,例如不 停舉辦數碼攝影新手速成班,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短時間駕馭攝影,想知道我們攝影班的內容詳情,可測覽網址:http://img.hk。 另一個快與大家緊密Keep in touch的機會又來了,一年一度的書展在7月16-22日於會展舉行,屆時我們會一如以往,除有新書出 版外,各種攝影圖書大減價,更有大量禮品附送,記得到時來捧場,我們的攤位是1B-D24。 此外,《DC Photo》獨立出版的最後一期內已附印花,只要連同今期編者話左下角的印花,便可換取我們送給大家的禮物,包括 民族風相機帶或減壓相機帶,又或加$40換領價值$160超強光電筒。集齊兩個印花後(影印本無效),須在網上登記選取禮品,稍後獲通 知後便可到我們出版社換領,並於現場填寫抽獎卡和答一條簡單問題參加抽獎,其中一位答中而又被抽中的讀者可獲iPAD Mini16GB乙 部。
伍振榮 《攝影雜誌》總編輯 http://facebook.com/alexcwng
先取贈品
7
6樣本
JUL
樣本
JUN
DC Photo
六月號印花
換購 民族風或減震 相機帶
or
DC Photo攝影雜誌 七月合併號印花
7
JUL
網上登記後須憑印花到本公司領取禮品,成功領取即可參加大抽獎,有機會獲得iPad mini 一部(名額一位)#!(附送《Photoshop數碼執相天書》iPad版,隨時隨地隨身睇!)
﹒ 憑六月號DC Photo及七月合併 號印花登記,即可免費換領有關 禮品一份及參加抽獎。 ﹒ 領取禮品必須出示印花正本。 ﹒ 如 有任何爭議,博藝集團及《攝影雜誌》 保留最終決定權。
登記編號:pf24675
超強 電筒
或可加HK$40換購CREE L2超勁強光電筒 (價值HK$160)
再參加大抽獎**
登記網址:http://popart.hk/combo 登記限期:2014年7月1日至31日 *此為示範圖片,並非禮品實物。禮品為饋贈性質,並非購買條件,如有爭議等同放棄禮品。 **截止登記後將有電郵通知領取禮品詳情,領取時須出示通知電郵及印花正本,如未能出示者有可能會被取消換領禮品及抽獎資格。 #
抽獎結果將另行以電郵通知得獎者,領獎時須回答一條簡單問題。
攝必備
野外夜
攝影師在公眾地方拍攝被途人襲擊
]
現今攝影非常普及的年代,在街上拿著相 機、手機拍攝絕對不是新鮮事,不過總有不喜 歡被拍攝的途人覺得十分滋擾,而以下事件中 的途人就採取了非常激動的手段,竟然因不滿 攝影師拍攝而出口阻止之餘,繼而動武,動手 襲擊攝影師!事源美國一位攝影師在康涅狄格 州(Connecticut)一公眾沙灘附近,利用專 門拍攝高空相片的遙控四軸直升機拍攝,接著 一位女士懷疑因為覺得拍攝非常滋擾,而且認 為是違法,於是跟著遙控機找到攝影師,她阻 止攝影師拍攝和離開後,報警要求警察立即到 場處理,當警察還未有到場的時候,這位女士 竟然開始動手襲擊攝影師,把他推倒在地, 更把他的上衣都扯破,期間亦有出言侮辱,幸 好攝影師覺得女士神色帶侵略性,於是就開始 以手機偷偷拍片,那位女士的行為就因為短片 而公開,亦被警方拘捕正式起訴,攝影師則可 離開,因為在公眾地方拍攝 手機睇文 是沒有違法的,當然這亦視 乎不同國家的法律和攝影師 所拍攝的相片,攝影人要留 意!
1
2
3
4
5
6
1 在攝影師的短片中可以見到他用作拍攝的遙控機。 2 女士報警後,竟突然動手襲擊 攝影師,把他推倒在地。 3 看到女士不停用手抓住攝影師。 4 攝影師的上衣都被扯 破! 5 6 攝影師上載了當日以遙控機高空拍攝的短片到網上,並在討論區分享。
網址:http://photographyisnotacrime. com/2014/06/07/crazed-woman-attacksman-flying-camera-drone-public-beachconnecticut/
2
3
4
1 經過一輪策劃後,攀石運動員和攝影師決定的路線。 2 攝影師正在組裝自備用作拍攝的支架。 3 支架令攝影 師和石壁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攝影師就凌空吊在半空拍攝。 4 攝影師所拍攝的成果。
手機睇片
網址:http://vimeo.com/95803204
020
PHOTO MAGAZINE 07-2014
手機睇片
網址:http://youtu.be/Z6R5HrpGB2s
網上影片
1
網上影片
[ IN FOCUS今| 月焦點
Text Cheryl Yuen ╱Design Sunny Leung
驚險攀石攝影幕後短片 攝影其實不難,簡單來說只是設定好曝 光,舉機就可以拍攝,如果使用自動曝光模 式,就連光圈快門,相機都自動決定好,不 用攝影人費神,但要拍攝一張好的作品就絕 對不是一件易事,要當一名專業的攝影師就 更加困難,有時為了拍攝一張看似很簡單的 作品,其實背後不知用了多少時間去籌備, 拍攝的時候又是何等困難。既愛好攀石運 動,又愛好拍攝的攝影師Stijn Van Hulle就連 同兩名攀石好手到比利時的弗雷(Rochers de Freyr, Belgium),為當地一本攀石指南 拍攝相片,那裡是一個攀石的熱門地點,有 高達100米的石壁和超過600條不同路線, 最近他就把一段長達4分鐘的幕後短片分享 至網上,片中看到Stijn Van Hulle背著兩袋 包括攝影器材和攀石工具上山,接著當攀石 運動員快到達預定的地方時,他就把組裝好 的支架放到石壁,自己也跟著爬下石壁,把 自己固定在支架的頂端後就開始拍攝,整個 過程,Stijn Van Hulle都是吊在半空拍攝, 100米的腳下就是樹林和河流,沒有其他安 全措施,十分驚險!
[ IN FOCUS | 今月焦點 ]
Canon推出全新攝影交流網站 攝影愛好者都喜歡緊貼著攝影潮流, 不論是器材或攝影技術,都希望有最新的 資訊可以參考,如果有專業攝影師的創作 心得和作品就更加好,香港Canon日前宣 佈推出全新的Canon Professional eXchange 專頁,為攝影人提供專業影像產品相關的 資訊,而且亦有Canon不同專業影像產品 的功能剖析和應用建議,不時更新資料帶 來最新資訊,讓用家拍攝更得心應手,更
特別邀請了8位專於不同範疇的專業攝影 師及團隊在專頁建立網誌,不時分享最新 攝影作品和創作心得,他們包括擁有近20 年新聞攝影經驗的程詩詠、HKPPN創辦人 之一的Raymond Ng、香港唯一得到國際汽 車聯盟(FIA)發出一級方程式賽車全年採 訪證的攝影團隊Create Images等等,其實 在外國,Canon早已有Canon Professional Network網站,內容一樣精彩,相信今次
在香港推出類似的計劃會吸引不少用家的 注意,專頁裡亦會有很多用家實用資訊, 有興趣不妨一看! 手機睇文
網址:http://www.canon.com.hk/cpx/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2015開鑼 參加國際的攝影比賽,可以看到更多更 高質素的作品,與其他攝影師進行交流, 贏了比賽當然是件好事,不過就算輸了, 都可以累積寶貴的經驗,學到更多知識! 最近,其中一個國際攝影比賽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2015宣佈正式開鑼 了,歡迎攝影人立即投相參加比賽,比賽分 為3個組別,分別是公開組、青年組和專業 組,公開組歡迎20歲或以上人士參加,分為 10個不同攝影題材,包括全景、自然生態、 建築、人像等;青年組就歡迎19歲或以下人 士參加,分為3個題材組別,分別是文化、 環境和人像;而專業組當然是為專業攝影師 而設,題材亦會較廣泛,共多達15個不同攝 影題材,專業組別參賽者更會有機會爭奪年 度專業攝影師和 L'Iris d'Or獎項,公開組和 青年組將會於2015年1月5日截止投相,而 專業組則於2015年1月8日截止,勝出者將 會得到現金獎和出席頒發典禮的機會,而得 獎作品將會於倫敦作展覽,並會集結成作品 集,有興趣的攝影人不要 手機睇文 錯過了!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2015已經開始招募作品了,有興趣的攝影人不要錯過了!
網址:http://worldphoto.org/
022
PHOTO MAGAZINE 07-2014
網上圖片
[PHOTO BLOG攝| 影博文
Text Cheryl Yuen╱Design Sunny Leung
Photo:Camille Lepage
] ▲法國女自由攝影師Camille Lepage生前在社交網站上一直有上傳自己的近況,網民紛紛留言悼念。
手機睇文
文章:周一消息樹:不要相信任何關於戰地攝影的浪漫 網址:http://1416.me/16426.html
攝影師工作不浪漫 還記得早前一套荷里活電影《發夢王大 歷險》(The Sce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嗎?裡面的主角Walter Mitty為了找回失去的 菲林,不惜展開完全沒有計劃的旅程尋找攝 影師Sean O'Connell,戲中除了看到Mitty驚 險的旅程情節,也可看到戲中的攝影師裝扮 非常有型,為了拍攝行為大膽,但實情又是 否這樣呢?對於大部份攝影人來說,不論是 戰地攝影記者、戶外極限運動攝影師等等, 或者都只能透過新聞、電影、宣傳短片等媒 體才會偶爾接觸到,所以對於他們的工作並 沒有太深入了解,以為拍攝工作充滿新意、 刺激,甚至是很有型的工作,但就忽略了他 們實際生活上會遇到的危險和不方便,就以 戰地攝影記者為例,分分鐘都有生命威脅, 平時的日常生活更是和以往安逸的城市生活 有極大分別和差距,對心理和生理無疑會造 成相當大的壓力,文章中提及最近一位年僅 26歲的法國女自由攝影師Camille Lepage就 在中非被殺害,她近年都為了拍攝關於中非 的人民而留在中非生活,曾和她一起工作的 法新社攝影師Fred Dufour就撰寫了一篇文 章追憶這位女攝影師,亦寫了一點攝影師在 當地生活的實質情況,絕對不像是電影裡的 情節,攝影師的工作一點都不浪漫!
Sun-Times被裁攝影師的去向 去年年中的時候,美國一家報社《Chicago Sun-Times》裁掉整個攝影部門,此舉引起了攝 影界的嘩然和熱烈討論,不少攝影師都表示強烈 不滿,擔心新聞攝影的質素會隨著媒體起用更多 平民記者的相片而降低,後來亦有其他新聞媒體 傳出裁減攝影部門職位,說回《Sun-Times》, 自這批攝影師被裁掉後,大家都很留意他們的去 向,而此文章的作者Sam Kirkland亦曾經在該報 社工作過,他特地以電郵或電話訪問了其中部份 攝影師,看看一年後他們的去向,發現28名被裁 攝影師中,只有4名被報社重新聘用為「多媒體 記者」,亦只有他們是重新投入全職報業工作; 4名攝影師需提早退休,包括61歲已為報社服務 超過40年的 Ernie Torres,不過他亦因為生活問 題,有意再重新找尋工作;4名被搜尋網站聘用 為「搜尋編輯」;3名在大專院校裡找到關於攝 影的工作;最少3名轉到其他行業工作,例如消 防員;1名較為年輕的就重返大學校園修讀新聞 系,而其他的成員則轉為自由攝影師拍攝婚禮 等,文章中亦節錄了和一些受 手機睇文 訪者的對談,談論他們現在的 生活。 ▲在Twitter上,有為了關注這28名攝影師而建立的帳戶,不時會推出關於他們的文章。
文章:One year after 28 Sun-Times photojournalists were laid off, where are they now? 網址:http://www.poynter.org/latest-news/mediawire/254014/
024
PHOTO MAGAZINE 07-2014
h tt p ://y o u t u .b e /pv X JE5_TWmw
閃光燈完美打出自然光 網上影片
[ PHOTO TUBE網| 片推介
Text Cheryl Yuen ╱Design Sunny Leung
] ▲攝影師Kenneth Volpe混合多支閃光燈打出非常柔和的效果。 網上影片
現在相機的科技愈來愈強,在高ISO感光 度拍攝時,依然可以保持訊噪較低,提升了相 機低光拍攝的能力,就算只用上自然光拍攝, 對畫質的影響也不會太大,又可以保留現場氣 氛,對於專業商業攝影師而言,他們對畫質有 更高的要求,拍攝就必須配合閃光燈,而為了 有更強的閃光輸出,使用影樓閃燈拍攝是非常 常見的選擇,不過要有效把強勁的閃光燈與自 然光完美混合,就很考驗攝影師的功夫了。 影片中的專業攝影師Kenneth Volpe認為 一位好的攝影師要有能力把閃光混合自然光, 拍攝出效果自然的相片,而他就喜愛使用便攜 式的影樓閃光燈,因為攝影師可以把影樓用的 燈具都用在戶外,不用另外購買而且打燈效果 亦有更大彈性,他在影片中就示範如何利用不 同輸出閃光燈配合各種閃光燈配件,完美混合 自然光,拍攝出有氣氛的相片。拍攝第一輯相 時,模特兒因為背光而曝光不足, Volpe就利 用多支影樓閃光燈配合柔光罩和集光罩在不 同角度分別為模特兒補光,最神奇的是雖然 Volpe用到多支閃光燈,但拍攝出來的效果相 當自然,在相片中很難察覺到人造光源,完美 混合自然光保留現場氣氛;而在第二張相片, Volpe就用到一支閃光燈作主光源,另外配合 兩支閃光燈作補光,打出非常柔和的光線。相 信影片會有很多攝影人可以 手機睇片 借鏡的地方,不妨看看,學 習Kenneth Volpe的打燈技 巧!
▲要完美混合閃光燈和自然光拍攝,就要好好調校多支閃燈的位置及用上柔光配件。
為頭髮打光
網上影片
為背景補光
網上影片
網上影片
加上主光源
網上影片
沒有閃光燈
▲
攝影師Kenneth Volpe利用 了多達6支閃光燈為模特兒打 燈,完美混合了自然光。
030
PHOTO MAGAZINE 07-2014
h tt p ://v i m e o.com/ 93145428
網上影片
攝影師親身拆解潑奶「造」裙
▲Jaroslav Wieczorkiewicz所拍攝的牛奶裙相片在網上瘋 傳,引起熱烈討論。 網上影片
▲今次他想拍攝的相片風格會比上一次更加突破。
2
3
攝過程。Wieczorkiewicz在片中斬釘截鐵 的說牛奶裙是真實拍攝出來的,更透露由 準備牛奶到後期製作的過程,他會親身上 陣把冰凍的牛奶從不同角度和以不同的方 法潑向模特兒的身軀,期間模特兒要保持 靜止不動,方便後期製作,接著利用軟件 把過百張相片中的牛奶逐少逐少合拼成一 張作品,十分花時費神。除了攝影團隊的 功勞,模特兒的堅毅實在功不可沒,要忍 受不停被冰凍的牛奶拍打著身子但又同時 保持動作和表情的一致,實在是非常專 業! 手機睇片
網上影片
1
潑奶「造」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 本為液體的牛奶又怎樣以造成一條可以 穿著的裙子呢?不過當大家看到一張又一 張美麗模特兒穿著飄逸牛奶裙的相片時, 立刻嘖嘖稱奇,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 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會認為是鬼斧神工的 Photoshop執相效果,根本一點都不足為 奇,不如齊來看看攝影師親身解構如何 潑奶造裙,從中偷師學習如何拍攝吧! 現於倫敦居住及工作的攝影師Jaroslav Wieczorkiewicz於2013年時推出了一本以 傅統Pin-up風格為主的月曆,相片中漂亮 的女模特兒們穿著獨特的牛奶裙擺出性感 的姿勢,月歷一推出,相片就在網上瘋 傳,相當矚目,引起不少熱烈的討論,而 最新的2015年月歷亦即將推出,今次拍 攝難度更高,德國的一個電視節目就特地 採訪了Wieczorkiewicz,更直擊了整個拍
4
1 每一次拍攝都要準備大量冰凍牛奶,因為冰凍的牛奶更有質感。 2 Wieczorkiewicz指出潑牛奶的手法會影響牛奶呈現的效果,所以他會親身上陣潑出牛奶。 間,模特兒要忍受不停被冰凍的牛奶拍打著身子,但又要保持靜止不動。 4 接著Wieczorkiewicz就會把過百張相片合拼成一張作品!
3
潑奶拍攝期
h tt p ://v i m e o.com/ 94614809
▲Cory Richards在風雪中拍攝的身影。
▲他成功攀登喜馬拉雅山後下山時遇到雪崩幾乎喪 命,發現自己逃過一劫後,立刻舉機拍攝自己。 網上影片
封面,Richards形容這次旅程改變了他的 一身,他認為冒險就是去突破自己,走出 自己熟悉的地方和事物去嘗試新的事物, 過程雖然艱辛,但這就是生活的樂趣, Richards想把這些有趣的體驗和經歷透過 攝影分享給大家,他覺得大家可以從相片 裡感受他所感受到的。 手機睇片 Cory Richards在名為「A Tribute to Discomfort 」 的影片中就分享了他的 所得所想和大量精彩漂 亮的作品,攝影人不要 錯過!
網上影片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裡精彩的風光和人像作 品,不知道這些漂亮的作品會否吸引攝影 人立刻走到戶外拍攝呢?不過在欣賞這些 作品的同時,又有否想過鏡頭背後攝影師 的辛酸呢?Cory Richards是攝影界的當代 傳奇,他非常熱衷於攀山運動,既是一位 運動員,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極具冒險 精神拍攝的攝影師之一,曾經被National Geographic選為2012年年度National Geographic冒險家,2011年,Richards就 成功和團隊在冬季的時候攀登至高達8千米 的喜馬拉雅山山峰,成為第一位亦暫時是 唯一一位成功攀登的美國人,他沿途以相 機記錄低整個過程。Richards年少時曾經輟 學和無家可歸,攝影成為他把經歷分享給 大家的媒界,Richards憑著勇氣和信念登 上人生的高峰,在喜馬拉雅山下山時遇到 雪崩,他和團隊幾乎葬身於冰雪之中,他 當時也以為自己會一命嗚呼,但當發現自 己逃過一劫,就立刻舉機拍攝自己,後來 這張相片成為了《National Geographic》的
網上影片
Cory Richards走出Comfort Zone拍攝
▲Richards認為冒險就是去突破自己,走出自己熟悉的 地方和事物去嘗試新的事物,而攝影就成為他把經歷 分享給大家的媒界。
PHOTO MAGAZINE 07-2014
031
[ HOT GOSSIP公| 子講嘢
Text 鄺公子╱Email masterkwong@popart.hk╱Design Sunny Leung
Photo: Dennis Lai
]
是月也:藝術品一地都係 ‧ 話 說上月世界杯開鑼,有晚公子同幾個 波友去一個住獨立屋嘅老友度講波經, 入到去主人家屋企,經個條比較窄嘅走 廊,有個老友見到牆上面有幅大相幾靚 下,就多口問一句:幅相好正喎,係邊 個Gallery買?唔平喎……。老友即刻笑 笑口咁話:呢張邊係相啫,係宜X買之 嘛! ‧ 因 為呢位老友一向有收藏藝術品,所以 朋友先咁問,但聽到答案之後即刻嚇一 跳,公子講笑咁講:使乜大驚小怪,藝 術品嘅嘢,買得嚟收藏梗係收埋嚟藏 啦,又點會隨便放係度又曬又受潮影響 佢嘅價值呢? ‧ 但 老友話唔係,佢話其實自己都唔知算 唔算收藏藝術品,有時買咗都係就咁放 係儲物房,一地都係,而且佢又唔會捨 得畀好貴價錢競投啲一線大師真跡,所 以從來冇諗過點樣收藏,反而相機防潮 箱就有四五個。佢更話,藝唔藝術,唔 係睇件藝術品本身,而係好睇想擁有佢 嘅人,不過佢都話自己有時都懷疑自己 係咪有收集癖好。 032
PHOTO MAGAZINE 07-2014
‧ 大 家哈哈笑咗一輪,忽然記起早前有單 新聞話有個酒店拍賣會,有張已經被投 了千萬嘅名畫竟然唔見咗,報道又話可 能係清潔工人當垃圾掉咗。所以我地就 同老友講,唔好咁複雜啦,一於咁定 義啦,掛係度就係藝術品,放係地下 就甚麼都稱不上了,佢依家更一地都 係……。
台灣假粉撇唔甩? ‧ 最 近 公 子 聽 人 講 有 一 位 做 產 品 網 購 嘅 人同人呻,話為咗盤生意,特登係 Facebook開咗個專頁,諗住可以吸客, 剛開始做時,Fan Page粉絲數目上咗 幾百,但當人氣貨品賣咗一輪後就後勁 不斷,生意麻麻,粉絲數目成個月唔見 上,於是心急起嚟就索性買假粉,即刻 變咗幾千。佢話嗰時諗住都係用繁體中 文實無壞,睇唔出,點知……。 ‧ 生 意會唔會好咗就唔知,但當佢以為粉 絲多人氣夠,實無走雞時,發現原來連 帶個Fan Page專頁都即刻變得好台灣
Feel,原來啲假粉大多嚟自台灣,公子 即刻諗起珍珠奶茶、鳳梨酥、雞排妹嗰 啲……。 ‧ 佢 話依家想剷晒啲台粉,但又真係唔知 點搞先得,最怕錯手Cut埋啲客,計落港 粉依然只係得一千幾百,突然剷咗就會 好現,所以舉棋不定,唯有堅持落去, 繼續忍受。不過,公子就真係見過唔少 粉絲專頁,可以由台粉多變番港粉,叫 佢既然台粉撇唔甩,睇下有冇港粉揀, 平衡番。
影黑白要用舊鏡? ‧ 最 近有個朋友同公子茶聚,講到影黑白 相,佢都算係一個幾捨得使錢玩攝影嘅 人,最近公子見佢不停買舊款鏡,甚至 上世紀中期嘅鏡頭,就好奇問下佢:呢 支鏡好舊下喎,啲Coating同今時今日 嘅靚鏡真係差好遠,你用咁高像素嘅相 機,係咪會嘥咗啲呢?朋友就回應:我 影黑白吖嘛,聽講話黑白年代出嘅鏡 頭,係專為當時黑白攝影而設,用現今
‧ 嗱 ,數碼年代都一樣,早期好多人搞唔 掂數碼相機嘅高感光性能,影夜景或長 時間曝光時好易過度曝光,所以有人想 到用ND減光濾鏡,一般ND4、ND8都唔 夠,就去到可變ND,玩到ND1000。事 實上ND呢種Filter一早就有,菲林年代少 人用啫,依家成為一種某類拍攝題材必 不可少的工具啫。 ‧ 一 種技術或器材之所以普及得快,唔單 止因為數碼年代多咗人影相,而係因為 社交網站的分享文化,絕對係好事。就 好似流行嘅人像用逆光同壓光呢兩種方 法,如果回帶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簡直係垃圾相,因為壓光就係閃光曝光 同背景曝光不平衡,而逆光就係唔小心 入心或穿崩,都係兩大罪。唔知點解, 大量人話好正,就咁成為咗「正規」技 術,也成為搵食技倆,依家就好多人都 識玩,甚至教人玩。
夏天保養器材 ‧ 又 到炎夏,香港係雨季風季,打風落雨 隨時都會,細侄問公子有乜保養Tips, 如果係鍾意水上活動,如去沙灘或者出 海,咁就要特別留意,水氣、海水的鹽 份,以至海灘的砂粒,都是攝影器材的 大敵,入水固之然唔得,海水有侵蝕 性,亦不能讓之沾到相機上,就算意外 沾到,應即用乾淨的布加清水來抹拭。 不用時就要用防潮用品或防潮箱放好, 以免受潮發霉。 ‧ 而 另 外 很 多 人 忽 略 的 夏 日 大 敵 還 有 太
鄺公子 早於《攝影雜誌》創刊前已開始寫稿,至 今已曾經歷過幾代,就如著名日本動畫機動 戰士高達,多年來都不知轉了多少款,但仍 然叫高達,公子依然是公子。不要當他只是 一個人,甚至不要當他是人。
陽,器材切勿長時間被太陽照射,也不 要放在被曬著的車廂內,高溫會損害相 機和鏡頭,另外就是Live view時勿長時 間對著太陽,雖然你望著個LCD不會覺 得特別刺眼,但如你曾經用過放大鏡在 陽光下聚焦,就知道可把東西燒著,鏡 頭聚焦到感應器,一樣會有機會燒焦感 應器,切忌! ‧ 講 開 保 養 , 最 近 美 國 C a n o n 就 上 咗 條 片,教用家點養保養相機,佢地話識得 保養好,就可以避免要找CS,又話可以 延長器材的壽命,更教人清潔鏡片,可 以用Isopropyl Alcohol(91%),即係一種 酒精,大家自己諗下用唔用啦,但佢就 講明CMOS就掂都唔好掂,一定要入廠 整! ‧ 想 了 解 多 啲 佢 教 嘅 方 法 , 可 以 睇 片 : http://youtu.be/KhdJyBucqrk
今月影片:Laser秒殺相機感應器 網上影片
嘅鏡頭係影唔到當年嗰種黑白味道。 ‧ 佢 又話新鏡影嘅散焦太實,唔夠虛,影 出嚟好假,但舊鏡就可以柔好多,啲嘢 無咁數碼……。公子真係好想問,用數 碼相機又點會唔數碼呢?不過,玩攝影 有時又唔使太認真,前面都講過,呢位 朋友又唔係話冇能力又唔會唔捨得,如 果佢間唔中試到一兩支效果奇特嘅鏡 頭,話比公子聽,公子一定會同大家 Share下。 ‧ 不 過,如果說後來為了彩色攝影而改良 鏡頭,咁就肯定的,理論上,無論黑白 定彩色,其實如果純講畫質,要求都是 一致的,因為就算黑白,其實一樣係全 色感應,即感光上也盡量要對所有顏色 的光有反應,所以鏡頭在物理上與拍攝 彩色其實又點會有分別。反而現在數 碼,如果你成日覺得支鏡唔夠靚,唔夠 Sharp,又或好色邊瑕疵,你試下影黑白 或者之後轉黑白啦,可能你他會話:呢 支鏡影黑白啱啲喎。 ‧ 數 碼 黑 白 同 傳 統 菲 林 嘅 黑 白 唔 同 嘅 地 方,就係好多影彩色嘅數碼相機其實都 唔係影到真實的顏色,應說很接近真 實,只是還未算,所以有些牌子會獨立 推出黑白專用數碼相機,甚至有些用 RGB三層感應器技術,做到每個像素所 獲得的數碼都是最接近直實的色彩,就 算係黑白,也會因為這種感應能力,會 較如實地反映它應有的灰度。所以家下 數碼年代,與其說買黑白專用鏡頭,不 如搵部黑白相機。 ‧ 姑 勿論點樣,其實攝影都係一種餘閑趣 味,唔好太認真,但凡係興趣,又涉及 工具,自然就會有「秘方」,例如近期 Lomo推一隻仿古設計嘅鏡頭,貪佢個 Outfocus會有旋轉效果,呢樣嘢其實唔 係新嘢,就好似有段時間啲人追求國產 雙鏡機某個型號,都有類似嘅拍攝果。 當一種「秘方」公開了,開頭一定好多 人追捧,但熱潮一過,大家又好似忘記 咗,但隔一段時間又會興番。
手機睇片
數碼年代邊有秘密! ‧ 講 起秘方,無論係祖傳抑或自創,係數 碼年代,其實好快就會被拆解,尤其嗰 啲用器材或加補品、配件嘅拍攝效果就 最易。舉個例,記得以前菲林年代, 根本唔係個個都識得用PL(現在多數用 C-PL)偏光濾鏡,用嚟隔走反光、加深藍 天同輕微強化本身有反光嘅物件色彩, 真係好使好用,早期未必人人用,甚至 係唔少Pro嘅商業搵食秘技,後來先至普 及,各位新一代讀者聽完都可能覺得唔 可能。
▲片中可見一部EOS 5D II如何被強勁的鐳射光射了兩條花痕。
除咗話唔好用相機Live View對住太陽,以防燒著,其實以往都有唔少情況 係會秒殺相機嘅CMOS!原來舞台燈光的Laser也可以一照即殺掉感應器,無一倖 免!有人話相機拍片先會因為Laser出事,影相唔怕,其實用Live View一樣出事, 總之要小心! http://youtu.be/qzyKLoEDb64
PHOTO MAGAZINE 07-2014 033
[ EXPERT’S COMMENT專| 家評相
Text 麥柱發╱Design Sunny Leung
讚
]
早上 作者:Cooney Lai ■Fujifilm X-E1■光圈:f/1.4■快門:1/110秒■感光度:ISO 200
7.5分
1 簡單的生活道具變成有 趣的圖案,概念真的不錯。 2 構圖上留空左邊的空間 是非常合理的安排。
專家評相:從這張相片看得出作者的攝影功力,其攝影思想相當成熟,畫面只有圓盤、方 包、雙手和小刀,但作者就利用道具組合出鮮明的圖案,相比起一些有「影」無「藝」的 相片,此相片值得一讚,作者只用簡單東西,拍出趣味作品,光線也處理得不錯,構圖上 保留了畫面左邊的空白,也是合理的做法,整張相片的概念真的不錯!
2
1
生活成衣展 作者:Leung William ■相機:Canon EOS 50D■光圈:f/8■快門:1/200秒■感光度:ISO 160 專家評相:人生處處是畫面,這張相片本來是平凡一刻。白髮老伯在曬衣服,衣 服排成上下兩排,上面是彩色外衣,下面是白襪長褲,看似簡單,但正正構成了 一些圖案,讓平凡一刻也能入鏡,作者將老伯放在畫面最邊緣,留出空間展示衣 服的圖案。而相片也給人一種充實的生活感,即使是老人家也在踏實生活,代表 無論何人都需要好好生活,才能活得開心。
今晚加料 作者:陳艾倫 ■相機:Sony A77■光圈:f/4■快門:1/200秒■感光度:ISO 1250 專家評相:這張相片很明顯是用現場光拍攝,畫面是個燒臘檔,相片的主角應 該就是燒臘師傅,但更值得留意的是相片左邊的客人,作者將他一併拍攝,提 升了畫面的完整性,如果只拍攝燒臘師傅,就只是單一的內容,現在則有了故 事性。這張相片能夠充分保留現場感,拍得不錯。
034
PHOTO MAGAZINE 07-2014
脫穎而出 作者:Shum Shan Kwan ■Canon EOS 7D■光圈:f/7.1■ 快門:1/800秒■感光度:ISO 400 專家評相:這張巨浪的相片應該不是在香 港拍攝的,畫面有幾個遊人在滑浪,白色 的海浪非常奪目,作者利用對角線構圖來 安排巨浪,處理恰當,滑浪的遊人也有主 有次,最前的一個較為完整,自然成為主 角,整張相片也拍得不錯。
幸福可以好簡單 作者:Shum Shan Kwan ■ Canon EOS 7D■光圈:f/6.3■快門: 1/80秒■感光度:ISO 200 專家評相:一張充滿深秋紅葉味道的相片,金黃 色的樹葉,樹下坐著一對情侶,畫面充滿詩意, 構圖也做得不錯,畫面上方有大片樹葉,人物只 佔下面三份之一。光線很舒服,看似強烈,但仍 然是斜斜照射,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
讚
快樂人生 作者:賈洪生 ■Nikon D300S■光圈:f/25■快門:1/10秒■感光度:ISO 200 專家評相:這張稱為「快樂人生」,在畫面上方是一條小橋,上方有六 位坐著輪椅的人士,排列得相當整齊,最有趣的就是右邊的朋友正在拍 攝。在攝影的角度來看,這是拍得很好的相片,作者不但把握了這個瞬 間,而且拍得很有心思,很多人會把小橋放在畫面中央,但作者放在上 方,畫面下方是水面,還保留畫面最底的植物,既有現場感,又有故事 性,相片值得一讚!
7.5分
1 六位坐著輪椅的人士, 排列得相當整齊 1 右邊的 朋友正在拍攝是畫面趣味所 在 1 主體人物放在畫面上 方,下方是水面和植物,構 圖很好。
1
2
3 PHOTO MAGAZINE 07-2014 035
[ EXPERT’S COMMENT | 專家評相 ]
8分
讚
和諧鄰居 作者:賈洪生 ■Nikon D300S■光圈:f/5■快 門:1/500秒■感光度:ISO 200
專家評相:相片拍得好,大大一個 「樓」字,好看的不是這個字,而是字 裡面有兩隻小鳥,正好佔據左右空格, 相互對著,畫面拍攝得不錯,小鳥放在 構圖的明顯位置,又將整個樓字佔滿畫 面,並特意拍得不完整,這是很重要的 技巧。整張相片好像表示小鳥也要住樓 一樣,畫面生動有趣。
3
1 2
1 大大的「樓」字,充滿整個畫面, 既有意思又不干擾主體 2 字裡面有兩 隻小鳥,正好佔據左右空格,相互對 著,很有意思 3 「樓」字沒有完整拍 攝是很重要的技巧。
金色的收成 作者:賈洪生 ■ 相機:Nikon D300S■光圈:f/8■快門: 1/320秒■感光度:ISO 200 專家評相:從這張相片就能看出作者對色、光處理非常到家,由前面的屋簷 到下面的玉米,相當有層次,屋簷是灰暗的,玉米是金黃的,還有工人在掃 平玉米,帶著動感。畫面的色彩對比相當強烈,光線非常生動,而且光線正 好照射在玉米上,突出了畫面的重點,構圖上也有安排,把玉米放在靠右的 位置,一旦放在正中央就顯得呆板了,現在處理也不錯,如果能略微減少左 邊的空間就更好了。
DO THE BEST 作者:Alex Chen
■相機:Sony■光圈:--■快門:1/400秒■感光 度:ISO 160 專家評相:這很明顯是街頭表演的相片,表演者非常 落力,擺好馬步,展開雙臂,充滿動感,最有趣的當 然是他的表情,非常「肉緊」,而背後是一群路人看 著表演,作者用淺景深減低路人的影響,讓焦點保持 在表演者身上。作者能夠在雜亂的街頭捕捉了表演者 的動感一刻,又保留現場氣氛,也是拍得不錯的。
036
PHOTO MAGAZINE 07-2014
溫馨
守伴
作者:Shum Shan Kwan
作者:Leung William
■ 相機:Canon EOS 7D■光 圈:f/8■快門:1/320秒■感 光度:ISO 200
■相機:Panasonic GX7■光圈:f/3.5■快門:1/80 秒■感光度:ISO 200 專家評相:這張相片裡面的應該是專賣漁農用具的店鋪,店 中有位女士,最有趣的就是畫面前面有隻小貓,應該是在陪 伴女士。畫面帶著小品的味道,小店雖然貨物雜亂,但沒有 干擾人物和小貓,這是非常重要的,而小貓和女士都朝著一 個方向,具有互相呼應的意思,是生動的相片。
專家評相:這些應該是微紅櫻花,一 大片很美麗,好像下雪一樣,兩位女 士坐在樹下,一位舉著傘,而且光線 散落於兩人身上,又清晰地表現出櫻 花的美麗,整個畫面就像繪畫一樣美 麗,畫意濃郁,非常美麗。
讚
賞景 作者:ngwc2002 ■Nikon D700■光圈:f/8■快門:1/1000秒■感光度:ISO 200
8分
專家評相:這張相片叫「賞景」,坦白說,此相真是難得遇到,遠景是層層 山峰,天上雲層片片,近處有兩人舉傘看著遠方,難得的是右上角的樹枝, 伸出來填補了畫面空白。這種畫面很難遇上,看見而又能拍到就更難得,如 果相片沒有人物,就會顯得單調,如果只有人物而沒有遠山厚雲,畫面不值 得拍攝,作者保留了右邊的樹枝,證明其功力。人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享受 大自然,真是難得,相片值得一讚!
1 遠景是層層山峰,天上 雲層片片,非常有氣勢 2 近處有兩人舉傘看著遠方, 保留了相片的趣味 3 難得 的是右上角的樹枝,伸出來 填補了畫面空白。
1
3 2
PHOTO MAGAZINE 07-2014 037
[ EXPERT’S COMMENT | 專家評相 ]
讚
悠閒自得的大澳棚屋生活 作者:Mandy Fung ■Nikon D800■光圈:f/9■快門:1/5秒■感光度:ISO 100
8分
專家評相:這位老伯真是無憂無慮,這樣做人真開心,遠處的木屋是大澳的 特色,畫面右邊的老伯非常寫意,舒服地靠在木欄桿上,悠閒地伸展著雙 腳,看著遠方,正在享受人生。這個畫面真是人生難得有幾回,也意味著大 家對安樂日子的嚮往。相片拍得很好,整個畫面沒有甚麼瑕疵,間隔構圖和 光線都和畫面的意思相當配合,是拍得不錯的相片。 1 老伯無憂無慮,滿足地享受 人生 2 遠處的木屋是大澳的 特色,保留了現場環境 3 構圖 和光線都和畫面的意思相當配 合,很不錯的畫面。
2
有誰比他走得更多 作者:陳艾倫 ■相機:Sony A77■光圈:f/5.6■快門:1/800秒■感光度:ISO 640 專家評相:此相令人不開心,無論相中人還是看相人,都會感到一陣人生的欷歔,那位 老伯坐著輪椅,艱難前行,骨瘦如豺,沒有上衣,看來應該是個窮困人士,但無論如何 困難,生活還是要繼續,這張屬於紀實攝影,紀實是攝影的重要組成部份,能夠記錄和 反映社會現實,作者利用攝影把社會真實一面拍攝下來,正是攝影的一種力量。
成為粉絲參加 「攝影月賽」 「攝影月賽」每月於《攝影雜誌》facebook專頁展開,歡 迎各位參加!先登入http://www.facebook.com/Photo.Mag.hk 讚好,即可得知每月比賽最新動態!月賽設 有「BEST SHOT」及「至LIKE作品」兩項大 獎,得獎者將獲得該月獎品乙份,並可同時 參與「專家評相」。記得成為我們facebook 專頁的粉絲啦! 038
PHOTO MAGAZINE 07-2014
麥柱發 Mak Chu-Fa's Profile ˙香港著名攝影藝術教育工作者及 影評人 ˙香港35米厘攝影研究會永遠名 譽會長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士 ˙香港攝影學會高級會士 ˙香港沙龍影友協會高級會士 ˙香港大眾攝影會高級會士 ˙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 <攝影課程導師>(1983-1997) ˙FRPS(1963), FPSHK(1962), FPSEA, FHKCC
3 1
Canon X Gundam印21米紅渣古 ──Peter Chan (Canon資深用家)
▲呢個高達模型其實只係一張紙,印出來的。
▲其實效果做得咁似,係因為現場影完實物再用PS執 變形,再印出來。
▲製作巨型渣古時,用同樣是紅色的打印機。
EOS-1風雨25載 ‧ 今 年原來係EOS-1面世25年,所以日本 Canon方面都有公布呢個消息,人生有 幾多個十年,25年真係唔簡單。EOS-1 係第一部旗艦級EOS單反,發展到今日 仍屹立不倒,現役的機身有EOS-1D X或 EOS-1D C,已經成為性能超強的相機。 ‧ 說到EOS-1,筆者初初加入C記行列都以 為佢係第一部EOS相機,睇番《攝影雜 誌》伍Sir寫嘅歷史,原來EOS-1絕非第 一部EOS,最早係EOS 650,時為1987 年,亦標誌著Canon單反進入自動對焦 年代,緊隨其後的是EOS 620,之後還
]
‧ 最 近 日 本 C a n o n 推 旗 下 嘅 P I X U S 噴 墨 相片打印機,諗到同Gundam合作玩 Crossover,更誇張到用A4嘅打印機, 將一個紅色的渣古印成1:1原大,即係1 米高、11.3米闊,其實係用咗3,824張 A4照片砌成,真係揼本,畀我地自己 Print,一年都未必Print到一百張。 ‧ 佢 地更加用打印機印出經矯正變形效果 嘅高達照片,放在枱面上,看起來像立 體一樣,原理就如外國流行在地面畫的 立體畫。點整法?Canon已經將啲Make of嘅片擺上網任人睇,大家不妨參考。 ‧ 話 時話,影相、執相,然後印相,其實 係好應該,家下得Canon係有埋Printer嘅 相機品牌。
[ CAMERA TALK相| 機講壇
Canon Talk
▲日本Canon動員大量人手和多部打印機,印三千幾張A4相片,拼成七層樓高的巨型相片。
有EOS 750(1988年)、EOS 850(1988 年)、EOS 630(1989年),然後就是 EOS-1正式登場,為專業AFSLR單反市 場掀起戰幔。 ‧ 菲 林年代的EOS-1系不同於數碼年代, 多年才出一部新一代機身,後來到EOS1N,也有固定反光鏡的EOS-1N RS,直 至EOS-1V,就沒再出菲林的1系型號。 專注造數碼單反之後,EOS-1系DSLR不 是順風順水,早期技術上,分成1Ds同 1D兩個機身,前者高像素,後者則是高 速,即是說,高速就不能用高像素,用 高像素就快不了。 ‧ 直至EOS-1D Mark IV後,就出了EOS-1D X,像素用低一些,但高速,而高像素的 機型則由EOS 5D III頂上,可避免型號的 性能重疊。 ‧ 雖 然有1Ds嘅用家希望C記出番1系機身 嘅高畫質機,但1D X已推出兩年,仍然 未見,今年適逢世界杯舉行,大家也寄 望會有新機上場,但Canon則在年頭為 1D X推出新Firmware,集中改善AF表 現。又係嘅,1D X已登峰造極,再出新 型號,究竟可超越多少?
16-35超廣角變相平幾千 ‧ 最 近Canon嘅攝影新產品,就包括了兩 支超廣角變焦鏡,EF-S 10-18同EF 1635 f/4L IS USM,筆者同好多C記用家就 對支新嘅EF 16-35mm f/4L IS USM好感 與趣,非單因為價錢會平啲,而係佢真 係細啲輕啲。
▲EOS-1D X源自EOS-1,緊守Canon旗艦單反的崗位。
‧ 你 知啦,出去影相一機三鏡起碼,負擔 唔細,光圈係細一級,但數碼機有時用 ISO 400都已經好靚,夠光嘅話f/4根本 又唔係問題,最重要佢係L鏡,近年C記 出嘅L鏡全開光圈都有唔錯表現,一於等 呢支16-35 f/4L出咗,睇下畫質如何。 ‧ f/4L呢支有埋IS,其實Superwide真係無 乜幾何要用到IS防震,有人話抵消番細 咗嘅一級光圈,不過Canon話有成4級防 震,唔止一級啦! ‧ 更 實際嘅係,f/4L價錢比f/2.8L平,平 幾多?本文截稿時此鏡已開賣,香港嘅 價錢係$9,080,嘩!咪平過f/2.8幾千 元,係美國網站公布嘅價錢,的確又係 相差咗大約500美元,都係差唔多四千 元,換言之慳咗支600EX-RT有凸。 ‧ 當 16到200mm都用恆定f/4,質素又 有保證,去行山影相,就唔怕腰脊受損 啦! PHOTO MAGAZINE 07-2014 039
[ CAMERA TALK | 相機講壇 ]
Sony Talk
A7S出奇制勝:無聲拍攝! ──Arthur Koon (Sony資深用家)
本身已經係一部超強嘅連拍相機,真係 冇咩擔心。
玩多幾支Zeiss鏡
040
PHOTO MAGAZINE 07-2014
RX新機用彎曲CMOS嗎? ‧ 早排已傳出Sony會推出RX1/RX1R嘅新 型號,更有消息指會係今年九月出,而 戲肉係話會用一個嶄新設計嘅感應器, 而且係一個大家聽完都覺得幾不可思議 嘅Sensor。因為呢個CMOS感應器係孿 的! ‧ 曲 面嘅理由係話要模擬世上最佳嘅光學 系統──人眼,皆因人眼視網膜也是曲
的,而鏡片嘅光學成像其實也是曲的, 如能互相配合就可以有更佳的畫質。講 就咁講,當大家以為係啲專利申請,但 十年後先見到嘅嘢,竟然好快就係一 個國際會議中公布咗,還有張疑似實 物照,可見到個CMOS個反光面係彎曲 嘅,真係令人振奮。 ‧ 而 計據資料所講,Sony研發人員話呢種 技術嘅好處係令光學可以更簡單(咁唔知 係咪可以平啲),而又有更高嘅感光度, 有關報道又話將會係有兩個尺寸,分別 對角線為43mm和11mm,照咁睇,如屬 實的話,都真係會有135全片幅嘅Size, 咁咪有機會係新一代嘅RX1上用到? ‧ 有 關嘅報道網址 :http://spectrum. ieee.org/tech-talk/semiconductors/ devices/sony-creates-curved-cmossensors-that-mimic-the-eye 網上圖片
‧ A 7S終於有得賣了,差唔多萬八元,貴 嗎?但佢有嘅嘢就真係人地無,所以好 難比較和評價,雖然可以4K拍片,但就 要外加配件,唔係直接錄入卡,之但係 就135全片幅Sensor,呢下就夠殺食, 個價錢都係超抵! ‧ 雖 然再比較可4K拍片嘅無反相機,A7S 拍片上未必係最好最齊全,但全片幅 Sensor始終無得輸,而且感光度可以去 到ISO 409600,同級少有咁高,實際未 必用到咁高,但係ISO 6400-12800嗰啲 位置,就真係靚過其他機好多。 ‧ 唯 一就係,1200萬像素好似影硬照方 面唔係幾夠,但始終係定位問題,因為 還有A7同A7R兩個選擇。不過,A7S都 不斷咁有改良,最近網上都有人討論有 關A7系無反相機嘅快門運作方式,原來 A7S係可以全用電子快門的!即是說, 它的快門可以完全無聲操作,連對焦的 Beep聲都可以關埋,用嚟影Snapshot或 不想驚動主體嘅相就Perfect。呢種性能 係一定唔少攝影師需要的,雖然已經有 其他牌子嘅可換鏡無反做到,但呢部係 135全片幅,畫質高好多。 ‧ 講到電子快門,其實A7都有一個電子前 簾選項,可關可開,而A7R則沒有這種 模式,是最傳統包含前、後簾機械式的 快門,所以之前都好多人評論過,A7R 雖係36MP機皇,但它的快門聲響比A7 特別大。其實這跟傳統的單反一樣,但 就少了反光鏡的回彈聲。所以,大家都 會諗到Sony A系的單反,早就採用固定 式反光鏡設計,其實跟無反一樣。剛剛 出嘅A77 II就好似A7一樣,可以選擇前 簾電子快門。 ‧ 筆 者試過呢種電子前簾快門,係A77 II 上嘅好處就係畫面變黑的時滯會明顯短 一些,逐幀單張拍可能你會覺得無咩所 謂,但連拍時就知有幾唔同,不過A77 II
Photo: Sony
http://youtu.be/XrabQQRN6WQ ▲網上有用家示範使用A7S全電子快門拍攝,全無快門 噪音。
‧ 最 近 S o n y 發 力 推 A6000,可見都唔會因 為已有135全片幅無反而 放棄APS-C,事實上市場 還有很多人用緊APS-C片 嘅相機,用家當然是睇價 錢,135貴啲,APS-C平 啲,叫有得揀。事實上 A6000以24MP來說,又 的確幾抵玩,對焦又快咗 好多。 ‧ 未打算上全片幅嘅A7,用A6000一樣有 好多鏡頭選擇,皆因NEX已經出咗一段 時間,鏡頭都好齊全,甚至有蔡司鏡選 擇,好似支E 16-70mm f/4 ZA OSS,平 過全片幅嗰支24-70 f/4千幾元,又可以 慳少少,所以玩APS-C都係慳Budget。 ‧ 而 Sony嘅E接環不嬲有個優點,就係特 別多嘢玩,尤其可以加唔同嘅第三方 Adapter,玩到其他鏡,你可能話其他機 都得啦!不過,E Mount就唔知點解連 AF鏡都可以玩埋,真係玩過界! ‧ 最近又有新嘢出,就係一隻DEO-Tech出 嘅Contax G to Sony E嘅配接環,佢可以 用Contax G系鏡頭,唔知Contax係乜? 即係你好後生,佢都係「無反」系統, 係上世紀九十年代嘅可換鏡頭相機,可 以話係RF相機,但就有AF囉,最緊要係 佢支支鏡都係Zeiss。當年買落呢個系統 嘅朋友,唔玩菲林就會嘥晒啲鏡,依家 可以用係NEX同A系無反度,更有AF, 雖然唔可以Expect佢個AF同現有新鏡咁 正咁快,但都唔慢。
▲網上流傳一個表面彎曲嘅CMOS感應器。
[ PHOTO COLUMN攝| 影隨筆
Text、Photo Alex Ng╱Design K.M.Fong
]
用菲林拍攝的日子 早幾個月,雜誌的FB Fan Page出現過一次關於菲林攝影與數碼攝影的爭議,事緣 微軟Windows XP落幕,它的Wallpaper照片再被炒作話題,把該照片賣給微軟的攝影師 當年用6x7幻燈片拍攝,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假如今日用數碼相機重新拍攝,肯定會 「much better」,我們的網編引申成今時今日用任何一幅135全片幅DSLR拍攝也會比 當年用6x7幻燈片拍更好,雖然說的只是彩色幻燈片,但卻被引申為菲林與數碼之爭, 確實,在網絡談攝影,數碼vs菲林仍是一個炸彈,弄不好,肯定會遍體鱗傷! 050
PHOTO MAGAZINE 07-2014
© Alex Ng
菲林數碼各有特點
▲筆者初學攝影時拍幻燈片比較多,原因是要方便出版 印刷使用,為了要獲得更多細節,曝光都要格外小心。
筆者當時本也想撰文說說自己的菲林 經驗,但因事忙沒有動筆,幾個月之後, 也覺得再沒有必要為這個話題花筆墨,總 之,當年由菲林走過來的攝影人、真正對 菲林和數碼也用得透徹的人,對菲林或數 碼的選擇心中其實早已有答案。 去年,筆者外出參加一個攝影交流活 動,遇到一位資深的香港商業攝影師,他 正是那種在菲林時代已開始當攝影助手的 實力派人物,跟著當年著名商業攝影大師 學藝,正宗「紅褲子」出身,各種感光質 材沒可能難到他,因為職業需要,他很早 就開始採用數碼影像,絕對是同時精通菲 林和數碼的攝影人,我們交流期間也討論 過菲林與數碼的話題,他說:「難以明白 為何至今仍有人會說數碼影像仍遠遜於菲 林。」我說,提出這觀念的人,通常都是 那些數碼時代才接觸攝影的人,至於真正 了解菲林表現的攝影師,都會明白菲林與 數碼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記錄影像媒體,代 表兩個不同的時代,如今選擇使用菲林或 數碼可以有不同的理由,這些理由可以是 個人的喜歡、商業的要求、金錢的考慮、 流程的需要、藝術的原則,但絕對沒有必 要把它簡化為「哪一種比哪一種好」來作 結論,因為個人的選擇很多時並不是基於 「好」與「不好」,而是因為喜歡與不喜 歡,亦因為菲林與數碼在不同的方面有不 同的特點,不同的攝影師根本可以各有各 方面的考慮。 確實,菲林和數碼各有特點,而且, 要評價兩者的「優」、「劣」,大概應該 先了解它們各方面的特點。筆者由上世紀 80年代開始寫攝影時閱讀外國遙不可及的 資料得知有電子影像,然後這種劃時代的 產品在90年代「突然」到來,雖然價錢高 不可攀,但總算在90年代中開始接觸到, 由近乎不堪入目的畫質開始,看著它們的 改良和進化,知道數碼和菲林在概念上其 實有很大的分別,絕非把菲林換上「數 碼」這樣簡單,我們用菲林開始的攝影人 都花了很多時間去認識數碼,去適應它的 特質,如今數碼時代才開始拍攝的朋友, 如要中肯評論菲林,也應該多了解一下菲 林的特點,以及它和數碼影像的分別,才 能明白這兩者其實各有特點。
菲林規格:不一定的概念 菲林是一種化學記錄影像的形式,自 1839年攝影發明以來,人們一直用化學形 式記錄影像,當然,具體的配方或所用的 材料都一直在改變,而且變得愈來愈好, 但大致上都是在「片基」(Base)上塗上感
光的藥層;如今所說的菲林,是英文Film的 音譯,就是指使用膠片作片基的底片。 以膠片為片基的現代菲林主要有彩色 負片、彩色正片及黑白負片三大類,各有 不同的尺碼以適用於不同片幅的相機,例 如135及120用卷式菲林,4x5片及8x10則 是單張的大片幅菲林;同一種菲林的不同 片幅的影像品質和特性完全相同,只是面 積大小不同,大片幅菲林可以以較細的放 大率放曬相同大小的照片,影像因而更細 緻,如把較大片幅的菲林裁切成135菲林 的大小再與135片幅的相同菲林比較,畫 質肯定是完全相同的。 此外,菲林也有多種感光度適用於不 同的拍攝情況,但菲林的感光度是固定 的,攝影師購買甚麼ISO的菲林就必須先以 該ISO值測光及拍攝,不能中途改變,如用 了其他ISO值測光及拍攝,沖洗菲林時就要 作出調整,畫質就會大幅下降,不同品牌 或不同系列的彩色菲林又會有不同的色彩 表現,例如一些品種會較鮮艷、一些較適 宜拍人像,選購不同的菲林時其實已決定 了影像的色彩風格表現,這與數碼影像在 後期製作時才調校影像的色光風格在概念 上有很明顯的不同。 數碼影像的感光與色彩是另一回事, 數碼影像沒有固定的化學反應,不像菲林 要分為彩色正像、彩色負像及黑白,拍攝 數碼影像其實可以完全不用在事先選擇色 彩表現,例如拍攝RAW格式,便可以在後 期製作時才選擇彩色或黑白,甚至在後期 製作時才調校影像的色彩風格表現。 拍攝菲林的攝影師當他手中拿著一卷 菲林時,他的腦海中就已「看到」未拍的 影像的大致色光風格,因為菲林在出廠時 早已「預設」了對色光的反應,但數碼卻 是另一回事,影像感應器記錄曝光資料是 完全「客觀」的,RAW檔案內的曝光數據 只是「素材」,需要後期處理,因此數碼 攝影師會十分重視後期處理,因此拍攝菲 林和拍攝數碼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流程, 兩種不同的心態。
數碼「片幅」的另一種概念 雖然菲林相機和數碼相機也有不同的 「片幅」,菲林相機有135、有120中幅、 有4x5或8x10等,而數碼相機也有M4/3、 APS-C、135全片幅,以及有中幅的後背 式數碼相機,但數碼相機的片幅概念和菲 林的片幅概念亦有很大的分別,在菲林時 代,若需要攝製較大的照片,攝影師就需 要選用較大片幅的相機,例如120格式或 4x5相機,甚至8x10相機,目的就是採用 較大面積的菲林去拍攝,讓放曬大照片時 可以用比較低的放大率就能夠放曬出所要 PHOTO MAGAZINE 07-2014 051
© Alex Ng
[ PHOTO COLUMN | 攝影隨筆 ]
© Alex Ng
▲荔枝角在1980年代仍有焚化爐,綠色的天空不是污染,而是幻燈片的「倒易率失效」導致的偏色現象。
▲為了要把幻燈片的色彩顯得鮮艷一些,通常會降低1/3EV曝光,但陰影的細節就沒有了,當時沒有考慮這個缺 點。
的大照片,影像自然比細片幅(例如135 格式)有較高的品質,例如一張8x10吋 的大菲林就等如4張4x5吋底片那樣大, 因此8x10菲林可以放曬出比4x5底片大4 倍的照片而維持相同的品質,又例如135 菲林(24x36mm)大約是6x7底片(實際 56x68mm)的1/4面積左右,因此用6x7 片幅拍攝就大約可以放曬出比135菲林大 四倍的照片而維持相若精確度的影像。 由此可知,在菲林時代,片幅的大小 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使用那一種片幅 的相機決定了攝影師能夠放曬多大的影 像,因此拍攝廣告或建築的攝影師需要用 052
PHOTO MAGAZINE 07-2014
至少4x5吋的景式相機,拍人像廣告或桌 面商品的攝影師,可能會用120格式(例 如6x7或6x6),至於拍新聞攝影或公關攝 影通常無需放太大的照片,常用的片幅的 就是135格式。 數碼相機的片幅卻是完全的另一回 事,由於物理面積相同的數碼感應器可以 有不同的像素值,而且差異可以很大,因 此,物理片幅的大小與影像的放大率已經 沒有絕對性的關係,10年前的中片幅數碼 後背可能只有6百萬像素,今日任何一部 135全片幅相機所拍的數碼影像肯定可以 打印更大的照片,事實上,有些菲林時代
要用120或4x5拍攝的工作,如今可以用 36MP的135全幅相機已經能夠應付,當然 這只是說影像的放大率而言,135機身與 View Camera的操作是完全兩回事。 由於同一片幅的相機隨著科技進步, 新機身會不停提升像素值,使用同一片幅 的相機也能拍出更高像素的影像,對慣用 菲林攝影師而言,這是全新的概念,與過 往菲林的片幅概念已經完全不同;倒過來 說,數碼時代才接觸攝影的朋友,如今看 到那些大片幅菲林也不用感到太過特別, 因為那只不過是為了放曬更大照片或更細 緻照片而選用的大菲林,與如今選用高像
© Alex Ng ▲拍攝夜景是筆者學習在菲林時代練習曝光的「指定動作」,天星小輪由尖沙咀拍到中環,用ISO 100幻燈片曝光 一轉船剛剛好,但如今日用數碼拍攝,就算海港窄了,時間應該短了,但也會過曝。
素數碼相機,在大致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分 別。
動態範圍概念的差異 記得我在1990年接觸第一部Kodak的 DSLR時(那時還未有DSLR這個名詞), Kodak公司的朋友花了很多唇舌向我解釋 135機身內的影像感應器比135菲林細小而 導致的「遠攝效果」的「新概念」,但我 當時更不明白的,是為何當時所拍攝的數 碼影像經常是晦晦暗暗的,後來才知道當 時的相機公司會把專業級數碼相機的曝光
調低,以避免影像的亮部過曝,原因是當 時數碼影像的「動態範圍」其實極窄,連 彩色幻燈片也不如。 由菲林過渡到數碼另一個要學的新概 念就是「動態範圍」,菲林時代沒有使用 動態範圍這個詞,也沒有這一個概念;當 年談菲林處理光暗範圍會用「曝光寬容 度」(Exposure Latitude),數碼攝影時代才 用到動態範圍這個名詞,有不少人把他們 相提並論,這兩者其實是不同的概念;曝 光寬容度是指菲林能有多少曝光誤差的範 圍仍能整體地放曬出優質的照片;至於數 碼的動態範圍指在同一個曝光的影像中,
可以記錄最光到最暗的光暗範圍,較近 期的全片幅DSLR可以記錄超過14EV的光 暗,過往就算攝影大師Ansel Adams提出 的Zone System也「只能」把黑白照片重 現的曝光分為11個區,扣除全黑及全白的 兩個Zone,「只有」9個Zone,再減去餘 下兩端,仍是暗得和光得沒有細節的兩個 Zone,可見的只有7個Zone,但放曬出有 7EV曝光的黑白照片,其實已不錯。 究竟菲林可以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多 少呢?彩色幻燈片因為曝光寬容度太狹窄 就不說了,黑白菲林的寬容度在不同類 型菲林當中是最高,例如Kodak T-MAX PHOTO MAGAZINE 07-2014 053
© Alex Ng
[ PHOTO COLUMN | 攝影隨筆 ]
▲黑白菲林的動態範圍極闊?拍攝這樣大的光差,如按照標準程序沖曬,極佳的黑白菲林的亮部細節一樣會全失, 如要局部減薄底片或雙重曝光疊放,那和用Photoshop有何分別?
100 Professional就是較高曝光寬容度的品 種,但據生產商Kodak的公布指出,由於 T-MAX有高的寬容度(Great Latitude),因 此用正常沖洗程序處理「曝光不足一級」 的菲林仍可放曬出粒子情況相當的照片, 只是影像反差降了半級,Kodak這一個說 法就是說明菲林年代「較高寬容度」的 T-MAX 100 Professional可接受的曝光誤 差僅是1EV,由此可見,菲林曝光及沖曬 是必需極準確及依足程序才能有滿意的照 片,一旦曝光誤差太大,例如曝光不足或 過度2EV,如以正常程序沖洗,得出的底 片基本上已無法放曬出滿意的照片,如今 說甚麼黑白菲林可以記錄甚麼15級或17級 動態範圍的,只是一種極不實際的說法, 因為對菲林來說,能記錄多少級曝光也 好,它必須盡量曝光準確,因為曝光的誤 差不單帶來品質下降問題,也極花時間及 心機處理。
倒易率不再失效 由菲林過渡到數碼,另一項要適應的 054
PHOTO MAGAZINE 07-2014
是拍攝夜景的曝光,由於一直用菲林拍 攝,對夜景曝光的掌握一直十分有信心, 但當改用數碼相機後,發現真的不懂如何 評估曝光了,因為若以過往拍攝菲林的曝 光時間拍攝,數碼的夜景影像必然過曝, 後來才明白這是數碼曝光和菲林曝光特性 的不同,但我必須說明,這只是特性的不 同而非優劣的問題。 菲林的曝光有所謂「倒易率失效」的 問題,以長時間曝光而言,當曝光時間超 過某個水平,例如1秒,菲林的曝光反應 就會出現遲鈍,原因是菲林的曝光是「非 線性」的,但數碼的曝光卻是「線性」 的,數碼曝光會一直以相同的比例變化, 長時間曝光沒有菲林長時間曝光的遲鈍問 題,因此如用數碼相機拍攝夜景仍以菲林 曝光的思維去推算曝光時間,曝光便過度 了(我在《曝光天書》中有比較詳細的說 明)。 由於菲林有曝光遲鈍的特質,菲林的 高光位及暗位的曝光反應亦與如今的數碼 有分別,當菲林曝光極高或極低時,仍沒 有按比例改變「立即」完全過曝,總是仍
然有些微細節,但那只是一些不足以放曬 出理想畫質的細節,嚴格來說有等於冇, 如以底片放曬照片,由於相紙曝光是整體 性的,而相紙的「動態範圍」比菲林更 低,能重現的亮部及陰影的細節比菲林可 見的更少,所以,無論底片上有多少細 節,在現實操作上,都是無法或難以完全 重現的,但數碼攝影由於可以利用軟件按 不同亮度作個別處理,局部調節的能力非 常強大,因此,往往能輸出更多的細節, 這正是時下數碼影像普遍可以輸出極豐富 細節照片的原因。
知識不足造成誤解 最近,有攝影師炒作「Crop Factor」 指M4/3相機生產商在光圈值上沒有向顧客 說出「真相」,筆者對這觀點並不同意, 但我同意數碼相機生產商有很多關於數碼 影像的事實沒有告訴消費者,包括以上菲 林和數碼不同的特性,而這一些菲林和數 碼的差異,往往就是造成不同攝影人對菲 林與數碼優劣的誤解,這是非常可惜的。
[ LIVE VIEW觀| 點角度
Text﹑Photo Raymond Wu╱Design K.M.Fong
上
]
月端午,初夏到臨,適逢天朗氣清,夜幕低垂,香 港東邊的上空上演宏大的銀河絕景,吸引大量天文 和攝影愛好者蜂湧至各觀星熱點拍攝。很不幸,一 位攝影愛好者在西貢萬宜水庫東壩位置拍攝時,不慎失足墜 落堤壩受重傷,留醫一周後終告不治,實在令人惋惜。 據報章報道,那時現場有多 達300人在拍攝,後來Facebook流 傳,指當時很多人仍只顧拍攝,未 有施以援手,惹人非議。由於現場 是香港數一數二光害最少的地方, 即光線非常不足,本來已容易發生 意外,發生事故後自然也令救援困 難,實屬不幸。筆者不在現場,難 作評論,但也希望當局留意這些事 故,不妨嘗試開發多一些光害少、 路易走的安全地方,讓天文和攝影 愛好者更易到達,觀星也好、拍攝 也好,都應安全第一。 事件也令筆者想起數碼攝影普 及後的一些現象,如今手機都有非 常棒的拍攝功能,令攝影行為幾乎 已融入人類生活的每個細節,吃 飯拍也、穿衣裝扮拍也、旅行拍 也……,打破地域界限,隨時用影 像與他人互動。不知是否攝影太容 易,一張Instagram照片隨時可賺 數以萬計的Like,或因如此,全民 皆攝的今天,使用相機認真拍攝的 人,追求拍得更好的動力也大增, 甚至變成了壓力!令更多人追逐潮 流,甚至選擇向高難度挑戰,結果 誤入歧途。 例如外國有人冒生命危險, 爬到高處拍所謂「Selfie」,稱之 「Roof topping」,結果爭相仿效 者眾,有人喪命。之前也曾有過 「飄浮」、「趴地」等拍攝風潮, 那些危險性雖沒那麼高,但最終仍有意外傷亡事故。這些以 行為為主的攝影題材,前仆後繼,其實都是拜數碼攝影的科 技進步所賜,因為攝影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所以凡有一些 特別或合時的題材時,大家都會爭相跟風拍攝,就如早前長 洲有擱淺的船隻,也吸引大量攝影人攀山去拍,結果也有影 友跌傷。 其實有好題材,爭相去拍攝,無論是練習或比拼技藝, 都是好事,但當拍攝一些可能隱藏著或明顯是危險的題材 時,一旦發展成行為比攝影本身重要、照片只屬有拍和沒拍 之分時,那就真的要思考為甚麼還要跟風拍攝。筆者認為, 如果只因為「人有我有」的壓力,實在非常不值!相機科技 進步,感光能力又好,好照片垂手可得,不要太介意一時未 有像別人的好照片,先不要著急,不妨在最佳的準備和安全 情況下再拍,下次總有更好的,新手也應多向經驗豐富的人 請教,相反,有經驗者也不妨多分享多交流。無論是餘閑、 是職業,攝影都應充滿樂趣,大家都應享受創作過程。
勿讓攝影有壓力
056
PHOTO MAGAZINE 07-2014
Photo:Raymond Wu
Raymond Wu Executive Chief Editor
[ LIVE VIEW觀| 點角度
Text、Photo Dennis Lai╱Design K.M.Fong
玩
]
攝影多年,一直覺得製作相片很貴,以前黑房年 代,自己沖曬黑白相片,成本一點也不便宜,相 紙、藥水,各樣耗材都要成本。當年可以製作「頗 大」的相片,8x10吋也能做到,可惜8x10吋比現在的A4打 印還要細小,但當年對普遍人來說,8x10吋已相當滿足。 如果想沖曬更大的相片,就要有更 大的黑房,以香港居住環境,這絕 非容易的事。如你想製作彩色相 片,家中更難做到,唯有去沖曬店 或Lab,而相片的大小也受到資金 限制,當年8x10彩色相片也要接近 一百元,兩三張相對初學者來說已 很貴了,於是費用較低的3R、4R 相就大行其道,不過也只算細相而 已。 在數碼年代,大家減少了曬 相,習慣在電腦直接觀看,但每當 拍攝了重要相片,還是要製作出 來,特別是包含著全家人歡樂的相 片,一定會掛在廳堂,讓全家人感 受喜悅,無論是全家人旅行、小孩 子出生、兒女的大學畢業,都是非 常重要的畫面,但到了製成相片的 時候,我們又要擔心花費。 數碼年代的初期興起打印相 片,但相片級打印機非常昂貴,墨 水、相紙更是難以負擔,直到2000 年過後,A4、A3的相片級打印機 開始流行,才令大家擁有自行打印 大相的空間。可是近年打印機的熱 潮又降低了,原因是打印成本從來 沒有下降,打印機本身不算貴了, A4相片級打印機也只是一千多元, 大一點的A3 Size才兩千多元,可 惜,墨水太貴,打印機用5色、6色 墨水,每支墨水一百元,一套墨水 已接近機價,5色、6色還只算基本 規格,高級A3相片級打印機用到8色、10色墨水,那麼換幾 套墨水已等於新機了。 而打印的相紙也一樣貴價,一些優質相紙10張要二百 元,每張要二十元,打印幾張已有不少開支。何況不會一次 打印完成,總有打印出錯、浪費紙張的情況,又要多花一 些。結果每次打印相片都會小心奕奕,害怕失手,於是大家 印得愈來愈少。 不製作成相片可以嗎?可以,但總是不夠滿足,當你把 拍得成功作品印製出來,拿著實物觀看,是頗為滿足的。而 且現代科技沒有十全十美的備份,電腦一死,相片就玩完, 而實實在在打印出來的相片,只要小心保存就不會突然消 失,大家應該還保留著自己小時候的相片,就是一種證明。 愈重要的相片愈不能依賴數碼檔案,要製作為相片,好好保 存。對製造商來說,製造打印的耗材有環保風險,大家都知 道墨水是化學產品,製造過程會產生有毒廢料,需花費成本 清理,令墨水的成本增加了。我們或者只能期待新一代環保 墨水出現,減低大家的成本,即使這個想法有點渺茫,但對 攝影人來說,製作相片是完成作品的重要一環,我們現在正 是缺少了這一步。
製作相片實在貴!
058
PHOTO MAGAZINE 07-2014
Photo:Dennis Lai
Dennis Lai Deputy Chief Editor
[ LIVE VIEW觀| 點角度
Text﹑Photo Ben Keung╱Design K.M.Fong
有
]
時會有人問,攝影到底有甚麼吸引力?有些愛上攝 影的朋友,投入的程度可以很驚人,例如願意豪花 數十萬購買器材、也可以放棄高薪厚職投身攝影工 作等等,但說到底為甚麼會喜歡攝影?攝影有甚麼吸引力? 這真是難以簡單說明,因為原因有很多,每個人喜歡攝影的 理由也可以不同。 但無論任何原因,筆者覺得懂 得享受攝影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你 只是喜歡購買昂貴的器材,以至純 粹愛用針孔相機拍攝街頭,只要懂 得享受就可以了,不用管別人怎麼 看。就像愛賽車、愛足球、愛籃 球、愛登山等等,他們都有自己喜 歡的理由,愛攝影也是一樣,理由 由自己決定。 也有人有時會迷失,不知如何 拍得好的影像,其中或者攝影技術 是重要的,少部分情況攝影器材也 重要,不過猶如任何其他運動、興 趣活動一樣,享受不了其中,自己 也不覺得有趣或開心時,筆者認為 這樣就不會拍到別人也覺得有趣的 作品。因為,說到底攝影是一種影 像的創作,也是一種能夠進行溝通 的渠道,能夠傳遞拍攝者的感情和 感覺的媒體,這就像文字和繪畫一 樣,但有時我們用影像來代替了文 字和語言。 懂得享受和投入,攝影就變得 單純得多,很多麻煩事我們也可能 變得不介意,隨心而行,即使是個 人創作或商業工作,過度的嚴肅和 緊張感,都難以拍攝到令人容易感 受的影像,當然,那種緊張感也可 能會從影像中反映出來。 攝影是會傳達感情的,在怎樣 的心情下拍攝創作,就會表達出怎 樣感覺的作品。在攝影創作的過程中,攝影師的感覺是很重 要的,這是常有大師這樣說,問他如何拍到好作品,他們也 未必可以說得出個實在來,簡單說就是依從自己的感覺來創 作和思考。其實,那也是因為他們十分享受攝影,甚至也有 一種衝動和心情希望拍攝到甚麼、表達到甚麼。這是藝術家 的境界,很難觸摸?那是因為你還未去到那個層次而已。其 實,追求攝影並不需要強迫自己追求甚麼大師的層次,我們 要的,是學習而已。 其實,攝影真有那麼明確的分明好與不好的嗎?在筆者 的想法是沒有甚麼一定好不好的,都是一種溝通、感覺和表 達而已,這不是一條科學方程式,沒有必然拍攝到好作品的 方法,拿起相同的相機,用相同的設定,在相同的環境中拍 攝相同的主體,但兩個人必然拍攝到兩個感覺不同的影像, 不可能相同,這是攝影創作必然的事,就和繪畫一樣,兩個 人不可能畫出相同的畫像,因為我們不是機械。或者,能夠 享受攝影的一方,會拍到較吸引的作品。你,享受攝影嗎?
享受攝影
060
PHOTO MAGAZINE 07-2014
Photo:Ben Keung
Ben Keung Executive Editor
[ CAMERA TEST相| 機測試
Text Ben Keung╱Photo Billy Chow╱Design Sunny Leung
I I 7 7 A Sony
]
連拍 骨 換 胎 脫 焦 追 ▌
Sony在5月初公布了A系列數碼單反新成員A77 II,新機以A77為基礎而 作改良,大幅度地強化對焦系統,當時試用已令人很驚喜。而A77 II在6月初 正式推出,我們也正式拿上手詳細試用了!新機當然不只強化了對焦系統, 同時它在連拍能力也不可忽視,另外其影像質素、拍片規格及LCD顯示屏等 都有改良,甚至加入了無線遙控功能,A77 II幾乎是脫胎換骨!接下來就為 大家詳細測試A77 II! 售價:A77 II淨機身 $8,990
A77 II連16-50mm鏡頭 $13,990
查詢:2345 2966 Sony
Sony A77 II
Sony A77 062
PHOTO MAGAZINE 07-2014
Sony A77 II
接下來再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A77 II的 對焦系統,全新的對焦系統大幅度地提高 對焦點的數量,從上一代A77的19點一口 氣增加至79點之多,多了60點!增幅逾4 倍!這是在數碼單反市場上比較少見的大 幅度提升,更超越現時市場上61點或51點 比較多對焦點的對焦系統,躍升為現時最 多對焦點的數碼單反了!對焦點多的好處 是甚麼?例如,我們可以更細緻地選擇對 焦點的位置,包括在固定相機於腳架時, 可直接以對焦點選擇對焦位置,而不用移 動腳架或相機。 對焦點多的另一個優勢是,由於是 APS-C格式片幅,所以對焦點能夠更大面 積地覆蓋畫面,當利用鎖定式的追蹤對焦 功能時,對焦點有更靈活的位置變動。基 於這個特點,A77 II加入了全新的「擴充 彈性定點」鎖定追焦功能,此功能的運作
A77 II
A77
104mm
正面
142.6mm
142.6mm
從機身的正面來看,兩者的機身尺寸極為接近,基本上看不出分別,不過在 設計上,大家不難發現新機A77 II沒有了輔助對焦燈的設計呢!
機背
D
D
LC
LC
3吋
3吋
A77 II差不多是完全沿用A77的機身設計的,在機背來看也可知道,無論設計 及按鈕的舖排方面也沒有大分別,連三軸設計的3吋LCD也相同。不過,LCD的像 素規格不一樣,A77 II的規格是122.8萬像素,而A77是92.1萬像素。
機頂
80.9mm
79點全新自動對焦系統
▌ 機身比較
104mm
乍看之下,新機A77 II和上一代A77在 機身設計幾乎毫無分別,大家可以看看我 們將兩部機作機身比較時,兩者大細尺寸 極之接近,而且重量也差不多。在外形設 計上,新機A77 II並沒有大改動,但在一些 細節之處,我們可以漸漸發掘到兩者的分 別,也一步步揭開了新機的強化之處! 例如,當我們細心地看著A77 II和A77 的機身設計時,留意正面機身的比較,居 然發現新機A77 II沒有了輔助對焦燈的設 計!對很多攝影人來說,這是一個很有用 和很好用的功能,因為不少時候,當我們 處於一個光線不足、昏暗的環境時,可能 影響對焦系統的反應和速度,甚至是對不 到焦,所以有輔助對焦燈的話,就可以在 這種情況下提供臨時燈源以協助成功對 焦,是非常實用的功能,很多數碼相機都 有。而為甚麼Sony會在A77 II取消了此設 計呢?我們估計,是和新機的對焦系統有 關。 前文我們都提及過,A77 II最大最重 要的強化之處,就是大幅度地提升了對 焦系統的能力,當中當然包括了對焦偵 測範圍。上一代A77的最低對焦偵測亮 度是-1EV,而今次A77 II就再低一級, 達-2EV,也就是說比起A77,A77 II能夠 在更暗的環境下進行自動對焦。但筆者認 為,-2EV還未算足夠至可以取代輔助對 焦燈的效果,除非有得-3、-4EV就差不多 了。或者這也說明,Sony對新的對焦系 統極有信心,給人一種「破釜沉舟」的印 象,但到底是不是因為這原因而取消了輔 助對焦燈的設計就不得而知了。
80.9mm
新機飛走對焦輔助燈?
在機頂來看,也能夠發現它們的差異,最明顯的地方包括熱靴設計及曝光模 式轉盤。A77用的是承繼自以前Konica Minolta的iISO熱靴,而A77 II用的是新式的 MI熱靴。而曝光模式轉盤上,主要是模式的內容不同了,A77 II沒有了3D一掃全 景模式,取而代之加入了三個個人化的自訂模式。
▲因為對焦系統大幅增加了對焦點數量,所以新機加入 了「擴充彈性定點」的追焦模式,在此模式時,相機會 同時自動運用已選的對焦點旁的另外8個對焦點作為輔 助對焦點。
▲A77 II的全新對焦系統,擁有多達79個AF點,而且 中央15個為十字型對焦點。但留意,據Sony指出現時 並非所有鏡頭都能用盡79個對焦點的。 PHOTO MAGAZINE 07-2014 063
[ CAMERA TEST | 相機測試 ] 原理是,當用家選定一個對焦點後,相機 會同時運用該對焦點旁的另外8個對焦點作 為輔助對焦,這個鎖定追焦的模式概念正 是需要大量的對焦點來解決。認識Sony單 反的朋友可能也有些概念,較高級一些的 A99都有類似的功能,它在使用追焦時, 會自動使用隱藏了的102個輔助對焦點協 助追焦,與A77 II分別是,新機的輔助對焦 點不是隱藏的,全部都是可真正選用的對 焦點。
強化的畫質處理能力 另一方面,如果比較A77 II和A77的機 背設計時,也會發現基本上新機是沒有甚 麼改動的,在整體設計及按鈕舖排等也差 不多,而兩者都沿用了一個三軸反芒設計 的LCD,除可上下反揭之外,還可以左右旋 轉,令取景角度更多更靈活。不過,該LCD 顯示屏的規格就略略不同,A77 II稍為升級 了,仍然是3吋大,不過像素就由92.1萬像 素升級至122.8萬,在重播瀏覽影像或Live View取景拍攝時,畫面都更加細緻清晰。
此外,大家應該都很關心新機的影像 質素如何,據Sony指出A77 II是沿用了A77 的APS-C格式CMOS,擁有2,430萬有效 像素,因此,兩者的影像質素表現理論上 是相同?不,雖然是相同的感應器,不過 Sony加強了A77 II的影像數據處理能力, 以獲取更佳的影像質素,大家看看我們的 解像度測試及比較就可以十分清楚,在相 同的像素、鏡頭、設定及各拍攝條件一樣 下,A77 II測試出來的結果其影像的解像度 明顯高於A77。 除解像度外,同時A77 II也改變了感光 度範圍規格,上一代A77的感光度範圍為 ISO 50-16000,而今次A77 II就提升了最 高感光度,其範圍可有ISO 50-25600。至 於在高ISO時的訊噪抑制能力,新機A77 II 也稍為改變了,在相同設定與環境下,我 們試過將A77 II及A77的拍攝結果作比較, 發現效果和特性略有不同,在看高ISO的測 試結果時,見到A77 II的表現是比較清晰銳 利的,但訊噪雜色也較明顯。而A77的效 果是,清晰度與銳利度沒有那麼高,不過 訊噪及雜色等現象就沒有那麼明顯。
A77 II
A77
▲A77 II的賣點之一是加入了WiFi無線遙控功能,而已 支援NFC連接,上一代A77沒有此功能,不過就備有內 置GPS。
A77
A77 II
▲同時在快捷操作介面上,A77 II和A77也有不同,但 使用時感覺分別不大,不覺得那個比較方便。
▌ 追焦及連拍測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測試評論:我們也當然試用了A77 II的追焦連拍能力,新機在最快的12fps及一般8fps連拍模式時,都提供追焦功能。追焦模式上,我們當然是試用新加入的「追蹤AF: 擴充彈性定點」的追焦模式了!坦白說,感覺上這功能的反應是很快的,而因為有79個自動對焦點覆蓋畫面,所以就算大幅度的移動,焦點也會自動追蹤。不過,在實 際試用過後發現,此模式的追焦反應是快,不過在準確度上可以再提升,對於一般用家而言應該是夠用的!
064
PHOTO MAGAZINE 07-2014
▌ A77 II vs A77連拍量測試
JPEG(12fps):A77 II連拍逾5秒超60張
0
A77 II
10秒
JPEG(8fps):A77 II連拍量大勝4倍
0
A77
0
10秒
短評:在最快的12fps連拍下,A77僅拍攝了一秒左右就停下來了,然而A77 II差 不多拍了逾5秒後才停下來,甚至已超過官方所指的60張連拍量呢!
A77 II
10秒
A77
0
10秒
短評:在8fps的速度下表現又如何?我們見到差距也是頗大的,A77 II一口氣拍 了約8秒才減慢速度,但A77拍了不到2秒就停下來,然後速度也變得十分慢。
▲測試相機:Sony A77 II■光圈:f/4■快門:1/40秒■感光度:ISO 1600■鏡頭:DT 16-50mm f/2.8 SSM PHOTO MAGAZINE 07-2014 065
[ CAMERA TEST | 相機測試 ]
▌ A77 II
A77
ISO 50
ISO 3200
ISO 50
ISO 3200
ISO 100
ISO 6400
ISO 100
ISO 6400
ISO 200
ISO 12800
ISO 200
ISO 12800
ISO 400
ISO 16000
ISO 400
ISO 16000
ISO 800
ISO 25600
不設此 ISO ISO 800
ISO 25600
不設此 ISO ISO 1600
066
PHOTO MAGAZINE 07-2014
測試評論:A77 II的感光度範圍與A77 不同,為ISO 50-25600,從測試結果 來看,它在ISO50-800都理想的,沒有 明顯的訊噪,大概用到ISO 1600時才 開始可察覺訊噪,ISO 3200或以上時 變得頗明顯。比較A77的測試結果, 可見A77 II的表現較為清晰與銳利,不 過粗粒和雜色也較為明顯。
ISO 1600
測試評論:與A77 II比較的話,我們 見到A77的測試結果也是於ISO 50800時比較理想的,在ISO 1600時開 始變明顯,從ISO 6400左右開始變得 嚴重。然而對比A77 II的結果,我們發 現A77的特性是粗燈及雜色沒那麼明 顯,然而銳利度及清晰度就不及A77 II 了。
改用新設計熱靴及曝光轉盤 之後再來看看A77 II和A77的機頂 設計,這裡我們會發現到兩個較大的改 變,第一個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其熱靴設 計!上一代A77所沿用的是當年Sony收購 Konica Minolta所用的iISO熱靴(intelligent ISO Flash Shoe),但此設計的熱靴對於市場上 其他配件的兼容性不足,能夠用的配件不 夠多,而且Sony也為了可開發新功能及日 後的發展,於2012年推出A99時終於改用 了新設計的MI熱靴(Multi Interface Shoe), 及後推出的數碼單反都改用了MI熱靴,如 今次的A77 II也一樣,令一些比較普及的閃 燈、閃燈引發配件或拍片收音咪等等常用 的配件都可以選擇了。 另一個重要改變,大家可留意一下兩 者的曝光模式轉盤,在模式上的選擇內容 不同了,它們相同的地方包括自動模式、 場景模式、一掃全景、12fps連拍模式、一 般PASM及拍片模式等,不過在A77上有的 3D一掃全景模式在新機上取消了,取而代 之的是加入了個人自訂模式,這在一些高 階相機上也常見的,用家按自己的拍攝習 慣或需要,設定好後相機能夠貯存起來, 當下次再撥到自訂時,相機就可以自動 回復到當時的設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A77 II的曝光模式轉盤加了一個鎖鍵,用家 需要按著此鍵才可以轉動轉盤,A77沒有 此設計的,所以相比之下較大機會誤撥轉 盤,改變了曝光模式。
▌
*鏡頭:DT 16-50mm f/2.8 SSM
16mm
A77 II
光圈:f/5.6
16mm
A77
34
32
測試結果:3400 LW/PH 測試評論:雖然A77 II和A77是使用相同的CMOS, 不過解像度測試結果很大不同,A77 II的解像度明顯 高很多呢!
測試結果:3250 LW/PH 測試評論:同樣是2,430萬像素,不過兩者測試結果 相當明顯的分別,原因是A77 II有更佳的影像處理能 力。
▌ A77 II vs A77規格比較 A77 II
A77
感光元件
23.5x15.6mm APS-C格式CMOS
有效像素
2,430萬
影像尺寸
6000x4000
檔案類型
RAW、JPEG、RAW+JPEG
感光度範圍
ISO 50-25600
ISO 50-16000
電子觀景器 最高連拍速度 對焦系統 對焦偵測範圍 曝光模式
0.5吋235.9萬 8fps,在進階連拍AE優先模式時為 12fps
8fps,在連續快拍模式時為12fps
TTL相位偵測,79個AF點,15點為十 字型對焦點
TTL相位偵測,19個AF點,11點為 十字型對焦點
-2至18EV
-1至18EV
自動、場景模式、一掃全景、進階連拍 AE優先、PASM、影片、自訂
自動、場景模式、一掃全景、3D一 掃全景、連續快拍模式、PASM、 影片
曝光補償
+/-5EV,以1/3或1/2EV增減
測光系統
1200區域測量
快門速度
1/8000至30秒,支援B快門
閃光同步速度
1/250秒
內置閃光燈
備有,GN12(ISO 100‧m)
LCD顯示屏
3吋122.8萬像素,可三軸調校(向上150 3吋92.1萬像素,可三軸調校(向上 度及向下180度,順時針180度及逆時 150度及向下180度,順時針180度 及逆時針90度旋轉) 針90度旋轉)
影片攝錄
1920x1080(60p/60i)
1920x1080(50p/50i)
影片格式
AVCHD ver 2.0 / MP4
AVCHD 2.0(Progressive) / MP4
影片壓縮 WiFi功能 ▲A77 II的曝光模式上,沒有了3D一掃全景模式,取而 代之是加入了三個個人化自訂模式。另外留意,相機 的12fps連拍模式也在這麼開啟,以及轉盤加入了新設 計,是一個鎖鍵,用家需按著中央的鎖鍵才可以轉盤 曝光模式。
光圈:f/5.6
MPEG-4 AVC (H.264) 備有WiFi無線遙控及NFC
貯存媒體
SD/SDHC/SDXC及MS卡
體積 重量 定價(淨機身)
沒有
142.6x104.2x80.9mm 約726g(連電池及記憶卡)
約732g(連電池及記憶卡)
$8,990
$7,990
▌ 總結:連拍量大提升令人驚喜
PHOTO MAGAZINE 07-2014 067
[ CAMERA TEST相| 機測試
Text Ben Keung╱Photo Billy Chow╱Design Sunny Leung
售價:A7S淨機身 $17,990 查詢:2345 2966 Sony
]
超高ISO夜攝 4K拍片機皇
Sony A7S
Sony全新的E接環全片幅無反相機A7系列新成員A7S,在6 月中已開始正式發售,它是近期十分受注目的無反相機之一, 當然啦,作為首部支援4K拍片的全片幅無反相機,肯定極受關 注!新機主力以4K拍片能力作招徠,但同時,它又具備了非一 般的低光拍攝能力,即使不用來拍片,作為一部靜態拍攝的無反 相機,它一樣有過人之處!事不宜遲,立即為大家介紹和測試!
超低光4K無反 定價抵玩的全片幅4K相機
▌ A7S
068
PHOTO MAGAZINE 07-2014
雖然A7S是A7系列的新成員,不過它 和之前的A7和A7R在定位上並不同,A7S 基本上是以4K拍片為主要賣點。所以, 雖然我們可以見到三部機的外形設計也極 為相似,而且A7S也沿用了全片幅格式, 不過實際上用的是一枚完全不同性能的 CMOS感應器。A7S所用的是一枚1,220萬 有效像素的全片幅CMOS,而A7是2,430萬 像素,A7R就是3,640萬像素,A7和A7R 是針對拍攝極高質素影像而來。同時, A7S不採用高素的其中一個原因,我們估 計是避免與A7或A7R的定位重疊,而且畢
竟它主要是為拍片而設,沒有高像素也是 可以理解的。 A7S的定價為$17,990,與A7R的 $16,990定價接近,另外A7的定價為 $11,990。雖然A7S的定價比起擁有39MP 高像素的A7R還要高,但以市場上能夠支 援4K拍片的全片幅格式相機動輒以十萬 元來比較,以及選擇不多的情況下,相信 A7S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而市場上現時 確實也有其他售價接近的4K拍片無反相 機,但在價錢相近的前題下,A7S擁有全 片幅格式感光元件的特點,在營造淺景深 及高ISO時的訊噪抑制能力上的優勢是不容 忽視的!
正面
機背
機頂
3吋
LC
D
48.2mm
94.4mm
126.9mm
▲在機身設計上,A7S基本上和之前的A7和A7R沒有 大分別。
▲機背設計也差不多,按鈕舖排也沒明顯變化,並沿用 了相同規格的3吋LCD。
▲機頂設計繼續保持曝光模式轉盤及曝光補償轉盤。
需配合外置記錄器拍4K
之外,另外還能夠減低失真、摩爾紋人造 偽色等問題。而在拍攝4K影片時,輸出幀率 為24p/30p,更為了配合專業拍攝要求, A7S不但加入時間碼功能,更支援S-Log2 珈瑪,能提升影像的動態範圍至1300%, 有利後製時減少細節流失。此外,A7S除支 援AVCHD及MP4解碼外,更加入了XAVC S錄製格式,壓縮度更低,能以50 Mbps 的數據流量攝錄更高質素的影片,常用的
AVCHD的數據流量為28 Mbps。 但要注意一點,現時A7S暫時並不能 直接訪問記憶卡進行4K影片貯存,必須透 過HDMI輸出連接另購的第三方4K影片外置 記錄器「SHOGUN 4K Recorder」才能夠 拍4K影片,但據了解,這款外置記錄器抵 港日期未定,所以玩時A7S的用家暫時並 未能夠使用4K影片攝錄功能,需要再等候 一段時間了。
A7S能攝錄QFHD(3,840x2,160)格式 4K影片,能提供極高的影片質素,但就 要注意需用上相容4K影片播放的產品。另 外,A7S兼備了「全像素讀取」新功能,其 4K影片是在無損像素的情況下,擷取感光 元件上所有像素的數據來輸出4K影片。據 Sony指出,「全像素讀取」的好處除高質素
■測試相機:Sony A7S■光圈:f/5.6■快門:1/2000秒■感光度:ISO 200 PHOTO MAGAZINE 07-2014 069
[ CAMERA TEST | 相機測試 ]
▌ A7S平均訊噪測試及比較 為更深入了解A7S的高ISO表現,我們特別做了一個測試,同場用上一部EOS 5D III相機來比較,雖然像素不同,不過大家都 是全片幅格式感光元件。另外,在感光度範圍是不一樣的,A7S最高達ISO 409600,而5D III為ISO 102400,所以我們故然用 5D III時再提高兩級快門,令相機曝光不足,然後再利用軟件將影像推光,以模糊ISO 204800及ISO 409600,從而比較A7S的ISO 204800和ISO 409600。 A7S (NR:On)
EOS 5D III (NR:On)
ISO 50
ISO 100
ISO 50
ISO 100
ISO ISO 200 50
ISO 400
ISO ISO 200 50
ISO 400
ISO ISO 800 50
ISO 1600
ISO ISO 800 50
ISO 1600
ISO ISO3200 50
ISO 6400
ISO ISO3200 5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50
ISO 25600
ISO 12800 ISO 50
ISO 25600
ISO 51200 ISO 50
ISO 102400
ISO 51200 ISO 50
ISO 102400
ISOISO 204800 50
ISO 409600
ISO 204800 ISO 50(模擬)
ISO 409600 (模擬)
測試評論:在這個測試中,我們可以見到A7S的高ISO訊噪抑制能力的確不錯, 就算用到ISO 3200時也不見明顯訊噪,需用到ISO 6400才可察覺一些,大約用到 ISO 12800就會開始變得明顯,但甚至用到ISO 25600時我們覺得仍可接受,不過 用到ISO 51200或以上時,訊噪粗粒就變得嚴重了,已開始建議如非必要應盡量 避免使用。
070
PHOTO MAGAZINE 07-2014
測試評論:5D III的ISO訊噪表現我們也不太多說了,就集中比較一下在高ISO時的 表現吧!結果顯示5D III也大約在ISO 12800時開始訊噪變得明顯,於ISO 51200 開始變嚴重。另外我們用5D III模擬了ISO 204800及ISO 409600來與A7S比較一 下,發現在ISO 204800時,5D III的影像稍為清晰一些,表現好一點點,不過用 ISO 409600時就相反,5D III不及A7S清晰呢!
超高ISO及優化對焦能力 A7S另一個很強的賣點就是低光拍 攝能力!可能是因為有較低像素及針對 攝錄需要,A7S的最高感光度可達ISO 409600,最低感光度為ISO 50,共有14 級之多!在高ISO時所帶來的訊噪粗粒問 題,通常在愈高像素的相機上情況愈明 顯,不過A7S的有效像素並不高,我們從 測試結果中發覺,就算用到ISO 3200也不 覺很明顯的訊噪問題,起碼用到ISO 6400 時才較易察覺到! 在實際試用的感覺中,我們更能夠清 楚感受到A7S的對焦能力比之前的A7和 A7R都有所提升,反應更快更準,尤其在 低光環境中的對焦能力也不簡單,常見的 數單反或無反的最低對焦偵測亮度為-1EV 左右,較佳的可做到-2至-3EV,而A7S可 做到-4EV,與A7R相同!但整體來說, A7S是A7系列三部機中,我們認為是對焦 表現最佳的。同時,過往有些用家覺得A7 和A7R的快門組件的運作聲音比較大,今 次A7S也改良了這問題,一般情況下快門 聲比之前更輕更細,而且它加入了寧靜模 式,令相機以電子快門模式來拍攝,可實 行超寧靜零噪音拍攝!
▲要使用A7S的4K拍片功能,就要配合另購的第三方4K影片外置記錄器「SHOGUN 4K Recorder」,但暫時仍未 抵港發售。
▲
A7S的LCD 也是採用反芒 設計的。
▲A7S採用SD/SDHC/SDXC記憶卡為貯存媒體,不過 可惜的是,現時它並不可透過直接貯存至記憶卡來拍攝 4K影片。
▲A7S也配備了WiFi及NFC無線遙控功能。
▌ 總結:值得投資的全片幅4K相機
▌ *鏡頭:Sonnar T* FE 55mm f/1.8 ZA
55mm
光圈:f/5.6
22 測試結果:2300 LW/PH 測試評論: A 7 S 配 備 的 是 1 , 2 2 0 萬 有 效 像 素 CMOS,解像度測試結果也不俗,令 人滿意。
PHOTO MAGAZINE 07-2014 071
[ LENS COMPARE鏡| 頭比拼
Text Ben Keung╱Photo Billy Chow╱Design Sunny Leung
vs
EF-S 10-22mm
]
EF-S 10-18mm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新
舊 EF-S 10-22mm f/3.5-4.5 USM
APS-C超廣角變焦 ▌ 鏡頭規格及比較 焦距 最大光圈 最小光圈 鏡頭結構 特殊鏡片 光圈葉 最近對焦距離 畫角 最高效大率 濾鏡直徑 體積 重量 定價
072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EF-S 10-22mm f/3.5-4.5 USM
10-18mm (相當於135格式16-29mm) f/4.5-5.6 f/22-29 11組14片 1片UD、2片非球面 7片 0.22m 107°30' - 74°20' 0.15x 67mm 72x74.6mm 240g $2,480
10-22mm (相當於135格式16-35.2mm) f/3.5-4.5 f/22-29 10組13片 1片UD、3片非球面 6片 0.24m 107°10' - 63°30' 0.17x 77mm 89.8x83.5mm 385g $5,600
PHOTO MAGAZINE 07-2014
點揀好?
Canon的L系鏡當然是品質的保證,但近年 很多L鏡以外的新鏡都把質素提升不少,像早前 才發布的APS-C格式鏡頭EF-S 10-18mm f/4.55.6 IS STM,價錢抵玩之餘光學質素也令人喜出 望外,是支非常抵玩的超廣角變焦鏡!對於一眾 APS-C數碼單反的用家而言,這支新鏡是一個驚 喜,想再詳細認識這支鏡頭,就不要錯過以下的 測試及介紹,而我們更找來同門另一支超廣角變 焦鏡EF-S 10-22mm f/3.5-4.5 USM同場比較一 下,看看應該如何選擇!
EF-S 10-22mm f/3.5-4.5 USM
新
舊 83.5mm
74.6mm
全新的EF-S 10-18mm f/4.5-5.6 IS STM是Canon APS-C格式數碼單反的超廣 角變焦鏡頭,其實在同系列中用家還有另 一支選擇,就是EF-S 10-22mm f/3.5-4.5 USM,在本質上兩支都是超廣角變焦鏡, 應該是十分接近的,不過當正式把兩支鏡 頭拿上手試用時,就會察覺到感覺是完全 另一回事! 在焦距上兩者都算接近,新鏡為1018mm焦距,相當於135格式16-29mm焦 距的視角,而舊鏡為10-22mm焦距範圍, 即擁有相當於135格式16-35.2mm焦距的 視角。在實際應用上,兩支鏡頭的遠攝端 給人的感覺分別並不大,選擇這類鏡頭的 用家,主要也是追求其超廣角的誇張視角 吧!一般來說,這類超廣角視角不算常 用,原因是超廣角會造成明顯的變形或十 分誇張的透視感覺,所以不容易駕馭。那 甚麼時候會用?較常見的情況是,風景攝 影是其中之一,因為視角極廣闊,可拍攝 晴空萬里的感覺,又或拍攝震撼的雲海效 果等等。另一較常用之處是在室內拍攝, 尤其是在一些拍攝距離受限制的條件下仍 要拍攝到廣闊環境的,這類超廣角鏡就可 派上用場!甚至,在室內室外拍攝一大群 人的合照,這種超廣角鏡都有用,以至有 時有些人像攝影也會利用這種鏡頭的誇張 的透視感特性,來把Model拍得更修長!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新鏡EF-S 1018mm比舊鏡EF-S 10-22mm輕量化 達38%,前者約 重240g,後者約 重385g。
▲
超廣角鏡的用處
38﹪輕量化! 72mm
89.8mm
鏡頭結構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新
1片UD
2片非球面
EF-S 10-22mm f/3.5-4.5 USM
舊
1片UD
3片非球面
▲
測試鏡頭:EF-S 10-18mm f/4.5-5.6 IS STM■光圈:f/5.6■快門:1/1000秒 ■感光度:ISO 400■焦距:10mm(相當 於135格式16mm)■相機:EOS 70D PHOTO MAGAZINE 07-2014 073
[ LENS COMPARE | 鏡頭比拼 ]
新鏡輕量化達38%! 說回測試的EF-S 10-18mm及同場比較 的EF-S 10-22mm鏡頭,它們正式放在一起 時,給人首先的印象就是體積差異很大,新 鏡的鏡身尺寸為72x74.6mm,約重240g, 而舊鏡尺寸為89.8x83.5mm,約重385g。 新鏡的體積及重量都大幅輕量化,據Canon 的資料所指,新鏡比舊鏡起碼輕巧了38%! 這個差距是相當明顯的,因為一用上手就 知道,新鏡的確感覺輕便很多,又更易於攜 帶,如果是一些用入門級APS-C單反的話, 輕便的機身就和這支新鏡很配合了!
不過,EF-S 10-18mm鏡頭的大幅 度輕量化當然不是無原無故的,較 明顯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新鏡的 鏡身用料不同了,塑料鏡身的感覺 比較重,以至鏡頭接環也是用塑料 的。舊鏡EF-S 10-22mm就不同, 鏡身還算比較有金屬手感,而且 鏡頭接環也是採用金屬物料製造 的。另一個原因,我們相信是因 為最大光圈規格的不同,新鏡採 用了比較細的光圈規格,為f/4.55.6,而舊鏡是f/3.5-4.5,相差大 約是三分二級左右的光圈。
▲輕便小巧是新鏡的重要賣點, 相信不少入門用家會喜歡。
▌
新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中央解像度 10mm
全開光圈:f/4.5
10mm
邊緣解像度 最佳光圈:f/8
10mm
全開光圈:f/4.5
10mm
最佳光圈:f/8
28
28
16
16
測試結果:2850 LW/PH 測試評論:此鏡在10mm全開光圈 時,中央解像度表現已十分高。
測試結果:2900 LW/PH 測試評論:使用最佳光圈f/8時,中央 解像度有少許提升。
測試評論:新鏡在10mm時全開光圈 下,邊緣位置的質素也算合理。
測試評論:於最佳光圈時,邊緣位置 的銳利度及反差表現再有提升。
18mm
全開光圈:f/5.6
18mm
最佳光圈:f/8
18mm
全開光圈:f/5.6
18mm
最佳光圈:f/8
28
28
16
16
測試結果:2700 LW/PH 測試評論:新鏡在遠攝端時全開光圈 下都有不俗的解像度表現。
測試結果:2750 LW/PH 測試評論:遠攝端最佳光圈也是f/8, 中央解像度有輕微提升。
測試評論:18mm時全開光圈下影像 邊緣的光圈質素也算不錯。
測試評論:在最佳光圈時可見到邊緣 的銳利度及反差表現更理想。
舊
EF-S 10-22mm f/3.5-4.5 USM 中央解像度 10mm
全開光圈:f/3.5
10mm
邊緣解像度 最佳光圈:f/8
10mm
全開光圈:f/3.5
10mm
最佳光圈:f/8
28
28
16
16
測試結果:2800 LW/PH 測試評論:舊鏡在廣角端全開光圈 時,解像度輕微不及新鏡。
測試結果:2850 LW/PH 測試評論:最佳光圈f/8時,解像度結 果比新鏡稍為低一些而已。
測試評論:舊鏡10mm全開光圈時邊 緣位置影像質素可接受。
測試評論:使用最佳光圈時邊緣位置 的表現也提升了,但輕微不及新鏡。
18mm
全開光圈:f/4
18mm
最佳光圈:f/8
18mm
全開光圈:f/4
18mm
最佳光圈:f/8
28
28
16
16
測試結果:2700 LW/PH 測試評論:18mm全開光圈時,中央 解像度也是輕微不及新鏡。
測試結果:2750 LW/PH 測試評論:但用最佳光圈時,銳利度 及反差表現比新鏡略高。
測試評論:舊鏡在18mm全開光圈 時,邊緣位置光學質素理想,略勝新 鏡。
測試評論:最佳光圈時邊緣位置質素 再提升,而且稍勝於新鏡。
* 由於新鏡焦距為10mm-18mm,此測試將利用EF-S10mm-22mm的18mm焦距作比較。
074
PHOTO MAGAZINE 07-2014
新鏡添IS防震系統
10mm
較細的光圈規格的確比較容易製作到輕便 一些的鏡頭,不過有經驗的朋友第一時間就會 想到,這不就影響到鏡頭的入光量減少了嗎? 不是更容易造成曝光的困難嗎?尤其在光線不 充足的環境下,細光圈的鏡頭可能較難應付。 的而且確,新鏡的最大光圈只有f/4.5-5.6,確 實不太夠大,所以Canon為新鏡加入IS防震! 過往來說,市場上普遍廣角或超廣角鏡頭都不 常見配備防震系統,原因之一是廣角鏡對安全 快門的要求不太高,所以用盡最大光圈或提高 一些ISO就可以達到安全快門的要求了。 但如果光圈太細,就往往不容易達到安全 快門的要求,因此這支鏡頭的確有需要透過防 震系統來提高拍攝的穩定性,此鏡大約能提供 4級防震效果,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鏡加 入了IS防震後也沒有令體積變得累贅,仍然保 持輕巧。如果與EF-S 10-22mm比較,這方面 就明顯見到兩者分別,因為後者剛剛相反,擁 有稍大一點的光圈規格,鏡身也明顯大些,並 且沒有內置IS防震功能。 如此一來應該如何考慮?純粹以拍攝的穩 定性方面來選擇,我們覺得新的EF-S 10-18mm 還是比較有優勢,畢竟在最大光圈值上的差距 不是太大,還不到一級的差異,也就是說曝光 速度上EF-S 10-22mm也只是可提升一級不夠 的快門速度。然而,新鏡擁有IS防震系統,能 提供最大4級防震效果,也就是快門速度不用提 升,並且慢兩三級也不用擔心。除此之外,防 震功能也為我們使用時提供收細光圈來拍攝的 空間,因為收細光圈後雖然令快門速度變慢, 但可以獲得較佳的光學質素,亦可以拍攝到較 闊的景深,而防震系統可在這時發揮作用,增 加穩定性讓我們放心收細光圈來拍攝。
18mm
EF-S 10-18mm
EF-S 10-22mm
新
▲新鏡在變焦時鏡管會稍為伸縮移動,舊鏡EF-S 10-22mm沒有此問題。
舊
▲EF-S 10-18mm和EF-S 10-22mm鏡頭其中一個重要 的分別,就是鏡身造工,新鏡塑料鏡身及接環在使用感 覺上會不及舊鏡扎實。
▌ 新鏡內置IS防震 內置IS防震功能是EF-S 1018mm的重要賣點之一,原因是 同門的另一支超廣角變焦鏡EF-S 10-22mm並沒有防震功能,而防 震功能對提升拍攝的穩定性成效 是非常高的,相信用過的朋友都 會認同。而EF-S 10-18mm鏡頭的 防震系統提供最高4級的效能,其 效果不錯,起動反應也快,像我 們晚上在街頭以手持拍攝,也不 算太難!
原相
▲光圈:f/5.6■快門:1/15秒■感光度:ISO 800■焦距:18mm(相當於135格式29mm)
IS防震:Off
IS防震:On
▌ 10-18mm焦距示範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新
10mm (相當於135格式16mm)
18mm (相當於135格式29mm)
EF-S 10-22mm f/3.5-4.5 USM
舊
▲新舊兩代在鏡身上的按鈕,因為新鏡EF-S 10-18mm加入 了IS防震系統,所以鏡身上多了一個IS的開關鍵。 PHOTO MAGAZINE 07-2014 075
[ LENS COMPARE | 鏡頭比拼 ]
▌
新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10mm
全開光圈:f/4.5
10mm
光圈:f/5.6
18mm
光圈:f/4.5
18mm
全開光圈:f/5.6
不設此光圈
10mm
光圈:f/8
10mm
光圈:f/11
18mm
光圈:f/8
18mm
光圈:f/11
10mm
光圈:f/16
10mm
光圈:f/22
18mm
光圈:f/16
18mm
光圈:f/22
測試評論:廣角端在全開光圈時有明顯的四角失光情況,但收細一級光圈後已 可大為改善,至f/11時就察覺不到失光問題了。
測試評論:於遠攝端時,也是在全開光圈f/5.6下可察覺到比較明顯的失光現 象,但收細至f/8光圈時,已經輕微得難以察覺了。
舊
EF-S 10-22mm f/3.5-4.5 USM 10mm
全開光圈:f/3.5
10mm
光圈:f/4
18mm
光圈:f/3.5
18mm
全開光圈:f/4
不設此光圈
10mm
光圈:f/5.6
10mm
光圈:f/8
18mm
光圈:f/5.6
18mm
光圈:f/8
10mm
光圈:f/11
10mm
光圈:f/16
18mm
光圈:f/11
18mm
光圈:f/16
10mm
光圈:f/22
18mm
光圈:f/22
076
PHOTO MAGAZINE 07-2014
測試評論:此鏡的失光問題與EF-S 10-18mm接近,同樣在全開光圈 時有十分明顯的四角失光問題,當 然,大家也可透過收細光圈來改善 失光情況。
測試評論:為比較EF-S 10-18mm鏡 頭,此鏡遠攝端我們繼續用18mm 焦距來測試。結果可見,它在全開 光圈時有明顯的四角失光情況,但 收細光圈後即時有大幅改善呢!
▌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10mm
新
18mm
▲新鏡採用STM馬達,好處是對焦極寧靜,追焦時也 是,所以特別適合拍片使用。
配備STM馬達對焦更寧靜 新舊鏡的另一個分別,是使用了不同 的驅動馬達,新鏡用上STM馬達(Stepping Motor步進馬達),而舊鏡用的是傳統的 USM馬達(Ultrasonic Motor超聲波馬達), 兩者性能有點不同,STM馬達雖然也讓鏡 頭的對焦速度加快,但同時更著重對焦時 的寧靜,尤其是連續對焦時,因而特別適 合拍片時使用。而USM馬達Canon已用多 年,首支使用USM馬達的是1987年的EF 300mm f/2.8L USM鏡頭,優點是驅動鏡 頭對焦更快速和精準。而STM和USM馬達 的定位也略有不同,據Canon指出,STM 馬達主要應用於入門級鏡頭(過往很多入門 級鏡頭是沒有內置驅動馬達的)或針對拍片 而設的鏡頭,而USM馬達則常用於中階至 專業級鏡頭。
新鏡光學質素略勝一籌 在級數定位上,舊鏡EF-S 10-22mm比 新鏡EF-S 10-18mm高一些的,定價方面也 有明顯分別,所以相信大家都會認為論光 學質素的話,EF-S 10-22mm應該比較高。 不過,事實真是這樣嗎?在光學結構上兩 者很不同,新鏡為11組14片,擁有1片UD 鏡片及2片非球面鏡片,光圈葉數為7片, 而舊鏡是10組13片,擁有1片UD鏡片及3 片非球面鏡片,光圈葉數為6片。從規格 上可看見分別,不過並不能夠了解實際差 異,所以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詳細一些測 試它們! 兩支鏡頭均配上EOS 70D來拍攝,而 留意,因為新鏡焦距範圍是10-18mm,所 以利用EF-S 10-22mm鏡頭作比較時,我 們也只用此鏡的10mm和18mm的焦距。先 看看解像度測試,綜合來說我們覺得新鏡
測試結果:水平差異約0.90%,垂直差異約0.58% 測試評論:桶狀變形情況可察
測試結果:水平差異約0.45%,垂直差異約0.08% 測試評論:枕狀變形情況極輕微
EF-S 10-22mm f/3.5-4.5 USM 10mm
測試結果:水平差異約0.39%,垂直差異約0.25% 測試評論:桶狀變形情況極輕微
EF-S 10-18mm是略勝少許,因為論10mm 廣角端時,新鏡在全開光圈及最佳光圈的 比較下,中央及邊緣影像銳利度都略高於 EF-S 10-22mm鏡頭。至於在18mm焦距 時,新鏡在全開光圈情況之下,中央銳 利度仍較佳,但邊緣銳利度就由EF-S 1022mm鏡頭反勝,而在18mm的最佳光圈下 比較,舊鏡於中央及邊緣銳利度都稍勝於 新鏡。所以,集中以10mm超廣角拍攝的 話,光學質素以新鏡佔優。 接著我們是測試四角失光問題。結果 顯示在10mm廣角端時,兩支鏡於全開光 圈情況下都有明顯可察的失光,如不想有 失光問題,可收細一些光圈,情況會有明 顯改善,而兩支的表現也接近,不過嚴格 來說我們覺得新鏡表現較佳。至於18mm 時可見兩支鏡的表現不同了,EF-S 1018mm鏡頭在全開光圈情況下,失光問題 較EF-S 10-22mm輕微少許,而且收細光圈 後失光問題的改善幅度也更大,如此可見
舊
18mm
測試結果:水平差異約0.35%,垂直差異約0.09% 測試評論:枕狀變形情況極輕微
四角失光的控制能力上新鏡是稍勝的。至 於線性失真測試的情況就相反,可以見到 EF-S 10-22mm鏡頭無論在10mm或18mm 時,變形情況都稍為比EF-S 10-18mm鏡頭 輕微一些!
EF-S 10-18mm f/4.5-5.6 IS STM
新
EF-S 10-22mm f/3.5-4.5 USM
舊
▲兩代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略有不同,新鏡為0.22m, 舊鏡為0.24m。
▌ 總結:入門超廣角選擇新寵
PHOTO MAGAZINE 07-2014 077
[ LENS TEST鏡| 頭測試
Text Ben Keung╱Photo Billy Chow、Ben Keung╱Design Sunny Leung
] 售價:$11,690 查詢:2345 2966 Sony
Sony FE 70-200mm f/4 G OSS
A7系最正遠攝!
全片幅格式無反A7及A7R的用家不想用APS-C格式的長鏡,但又苦無長 鏡可玩?現在大家終於等到了!Sony全片幅格式FE 70-200mm f/4 G OSS鏡 頭早前正式抵港,回應全片幅無反用家對長鏡的訴求!今期即為大家詳細測試 此鏡,到底其光學質素及操作感覺上如何?A7系用家絕對不要錯過!
解決對遠攝鏡的需求 Sony A7及A7R全片幅無反相機推出 也有一段時間,不過在支援的全片幅格式 鏡頭上,之前一直未有長焦距選擇,對用 家來說,如有需要唯有選擇同是E接環的 APS-C格式長鏡,例如E 55-210mm f/4.56.3 OSS,而又或者利用轉接環把單反系統 A接環的長鏡用在A7或A7R上。坦白說, 對於A7或A7R的用家而言肯定不是最理想 的選擇,例如APS-C格式的 55-210mm鏡 頭,為入門級長鏡(其實在APS-C格式系統 中也沒有更高級的選擇了),光學質素未必 能夠滿足全片幅格式相機的用家,另外選 擇用轉接環配上A接環的長鏡也是比較麻 煩的,畢竟要多用上一件配件,也增加了 整體的重量。所以,Sony推出這支全片幅 格式的FE 70-200mm f/4 G OSS是明顯有 很大的市場需要,解決了需求問題。
採用f/4光圈設計更理想 說回這支FE 70-200mm f/4,在整 體的設計概念上我們覺得是正確的決定, 078
PHOTO MAGAZINE 07-2014
Sony沒有用上常見的f/2.8規格,而是採用 f/4最大光圈設計,好處是令鏡頭體積細小 輕便一些,而這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於 選用A7或A7R這類無反相機的用家而言, 對於輕便性的追求是顯而易見的,始終無反 相機的概念也需要小巧輕便。反而如果採用 了f/2.8設計,令鏡身體積變得更大,用家 可能未必歡迎。 f/2.8和f/4的最大光圈規格上雖然有些 差異,但是在現代數碼相機上的差異已經變 得愈來愈少。以前在數碼相機的影像技術未 夠成熟或甚至更之前的菲林相機年代,由 於未有防震技術(或防震技術效能不高)及高 ISO的影像質素未如理想時,用家對於 提高拍攝的穩定性要求,多少都是 依賴鏡頭的最大光圈設計上,大得 一級得一級,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新一代的數碼相機的數碼 影像處理技術已有很大的進步,用 家已可放心用高ISO拍攝,提高快門 速度。而且近年的防震技術愈來愈成 熟,防震效果很強,也同時大大提升了 拍攝的穩定性。因此,現在很多用家都已不 再執著於那一級光圈的大小差異。
▌ 鏡頭規格 FE 70-200mm f/4 G OSS 焦距 最大光圈 最小光圈 鏡頭結構
70-200mm f/4 f/22 15組21片 1片非球面、2片ED、1片超 特殊鏡片 級ED、2片高度非球面 光圈葉 9片 最近對焦距離 1m 畫角 34°-12° 最高放大率 0.13x 濾鏡直徑 72mm 體積 80x175mm 重量 840m
▲鏡頭採用f/4最大光圈設計,令體積不太大,在配合 A7時使用,整體的操作平衡感也不俗。
OSS防震功能效果佳
▲使用鏡頭上的腳架座,當裝在三腳架時是很方便隨時 使用直度拍攝的。
▲鏡身設有腳架座,但留意它不可拆除。如果能夠在不 需要時可拆除,使用上應該更輕便更靈活。
▌ 70mm
200mm
鏡頭結構
像專業級鏡頭般, 鏡身上設有對焦模 式、對焦距離範圍、 防震開關及防震模式 等設定鍵。
▲
非球面鏡片 ED鏡片 高度非球面鏡片
超級ED鏡片
測試鏡頭:FE 70-200mm f/4 G OSS■光圈:f/4■快 門:1/80秒■感光度:ISO 200■焦距:200mm■相機: Sony A7
▲
說到穩定性,Sony無反相機系統是採 用鏡頭防震設計的(A接環數碼單反系統是 採用機身防震設計的),這支FE 70-200mm f/4內置了OSS防震系統,雖然在官方的資 料上暫時未有提供它的防震效果級數,不過 據我們試用時,防震表現是相當不錯的,在 半按快門後防震的起動反應亦十分之快,亦 不難做到3至4級的防震效能,像筆者試過 在一個略為昏暗的陰影底下用盡200mm焦 距拍攝一隻小鳥,開盡最大光圈f/4及使用 ISO 800,獲得的快門速度為1/15秒,在防 震效能的幫助下都成功拍攝到清晰的影像, 可靠度很高。 此鏡的整體操作感覺令人滿意,其重量 和體積都合理,像我們配合A7來使用時, 整體平衡感還算不俗,所以使用的感覺也舒 服,不覺辛苦,但可惜附在鏡身上的腳架座 不能夠拆走,如果能夠拆走的話,不需要用 時就更靈活了,而且可進一步減輕重量。 另一方面,鏡頭採用內對焦設計,所以在進 行對焦時鏡管不會轉動,而且鏡頭操作寧靜 呢!同時,鏡頭前方為手動對焦環,對焦環 設計得很闊,使用時更加輕易。但比起對焦 環,變焦環的設計更闊,目的當然是方便用 家更靈活快捷地控制變焦。除此之外,鏡身 上也設有多種功能按鈕,就猶如一些專業級 鏡頭,包括可設定AF及MF切換、對焦距離 範圍選擇、防震開關及防震模式,令鏡頭的 實用性更高。不過留意一點,此鏡接環處未 設有防水膠邊,不過鏡身的造工已很不錯, 手感也相當扎實。
PHOTO MAGAZINE 07-2014 079
[ LENS TEST | 鏡頭測試 ]
▌ 70mm
*測試相機:Sony A7
全開光圈:f/4
70mm
最佳光圈:f/11
200mm
全開光圈:f/4
200mm
最佳光圈:f/11
30
32
30
30
測試結果:3100 LW/PH 測試評論:70mm時全開光圈也有相 當不錯的解像度表現。
測試結果:3200 LW/PH 測試評論:70mm時最佳光圈為f/8, 解像度有明顯提升。
測試結果:3000 LW/PH 測試評論:200mm全開光圈時的解像 度表現亦很理想。
測試結果:3100 LW/PH 測試評論:200mm時的最佳光圈也是 f/11,解像度表現再有提升。
▌ 70mm
*測試相機:Sony A7
全開光圈:f/4
200mm
全開光圈:f/4
▲隨鏡附送圓形遮光罩。
中央解像度表現令人滿意 在實用性上我們對此鏡的評價也很 高,那麼在光學質素上又是否令人滿意 呢?以下立即為大家測試!今次我們會配 合全片幅格式A7相機來測試,首先看的是 解像度結果,從結果中我們可以見到,鏡 頭在70mm廣角端時,全開光圈f/4之下中 央解像度表現也是非常之高,但我們發現 影像的邊緣位置表現不夠高。要提升邊緣 的影像質素,大家需要收細一些光圈,我 們試用發覺其實收細一級光圈已經有相當 明顯的提升,而且中央解像度也會更高, 在我們的測試結果中見到,70mm時的最 佳光圈為f/11。至於200mm遠攝端時整體 情況和70mm時是相似的,於f/4光圈下中 央解像度也理想,不過同樣是邊緣位置略 為不夠高,也需要收細光圈來提升銳利度 及反差表現,而200mm時的最佳光圈也是 f/11,中央及邊緣影像的解像度表現都有 明顯改善。 至於四角失光測試方面,結果顯示此
▌ 總結:真正實力未發揮?
080
PHOTO MAGAZINE 07-2014
測試評論:四角失光情況可察
測試評論:四角失光情況可察
▌ 70mm
測試結果:水平差異約0.20%,垂直差異約0.08% 測試評論:桶狀變形情況極輕微
鏡於70mm全開光圈f/4時,有可察的失光 情況,但只需收細光圈至f/5.6,失光情況 就會大大改善,幾乎已察覺不到有失光。 而於200mm時也差不多,用家只會在全 開光圈時才會較容易察覺失光問題,f/5.6
*測試相機:Sony A7
200mm
測試結果: 水平差異約0.82%,垂直差異約0.51% 測試評論:枕狀變形情況輕微
時也沒有明顯的失光。最後是線性失真測 試,整體來說我們覺得也可以接受,它在 70mm時變形問題是極輕微的,並不容易 察覺,而如果使用到200mm時就會有稍為 可察的枕狀變形情況。
學 教 班 小 全新
。
或同時報讀
,可先後 內容不重疊
兩班
班 燈 + 閃 成 ! 速
閃光
一向極受 技術,除了 攝 拍 光 閃 經驗豐富 階的 ,想學習進 入門班,由 燈 像 閃 人 支 燈 一 閃 有不止 ! 小班教學的 多攝影人擁 ,報名從速 現加開同樣 們 我 隨著愈來愈 , P ,名額有限 O H 習 S K l實 e R d O o M 閃燈W 多支閃燈及 歡迎的單反 範,並提供 示 學 教 師 的攝影導
玩 好 幾 有 燈 閃 道! 知 就 下 學 來
課程編號:LFW-140705(9人班)
課程編號:FE-140816 (8-12人班)
單反閃燈速成
閃燈人像入門
純技術密集實戰︰壓光飛燈速成
基礎閃燈技術全面掌握
日期: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時間:2:00-6:00pm (4小時) 地點: MAG都市視藝空間 收費:特價$980 (定價$1,200) 只限9人,師生比例1:3,增加實習時間。
日期:2014年8月16日起共4課 (逢星期六) 時間:2:00-4:30pm(2.5小時) 地點:MAG都市視藝空間 收費:$2,400 (定價$3,000)
*學員需自備相機及閃燈作配合上課
*四課均提供模特兒及閃燈器材實習,附講義。
WORKSHOP
特色:
SHORT COURSE
課堂
‧對準入門攝影人的需要 ‧快速學會無線飛燈及多燈技術 ‧提供多支閃燈和大型柔光配件 ‧現場模特兒示範,即場實習 ‧導師比例1:3,講解及實習時間充足。
內容: ‧最新TTL閃燈系統運作 ‧反射閃光配件及技術 ‧閃光燈控光配件及技術 ‧無線飛燈及多燈人像攝影實戰 ‧閃光燈曝光和照明效果評估 ‧閃光色溫控制及創意 ‧戶外日光壓光拍攝技術 7月已滿
8月加開
1 2 3 4
內容 閃燈原理及操作 閃光燈的原理及操作方 式,學習引發工具,掌握 基本閃光曝光技術。
認識光線 了解光質和光向,利用不 同的燈具營造不同的柔、 硬光照效果。
影樓多燈拍攝 燈光拍攝實習,嘗試以多 燈配合模特兒造型練習, 學習多燈拍攝技術。
戶外閃燈拍攝 戶外環境進行閃光拍攝, 無線多燈同步,不同燈具 和色彩濾鏡。
日期 FE-140816
16 AUG
23 AUG
30 AUG
6 SEP
更多課程詳情可參閱網址:
http://img.hk 特別說明: * 學員需自備相機及閃燈作配合上課。 * 一個月內完成4課,導師可因應情況改動上課日期和時間。 * 課 程參考並非絕對,導師會視乎學員整體程度、進度, 以及發問互動情況,具體安排每課的內容及作出編排。
[ LENS TEST鏡| 頭測試
Text Ben Keung╱Photo Billy Chow╱Design Sunny Leung
Samsung 16-50mm f/2-2.8 S ED OIS
]
「S」級皇牌鏡 Samsung的NX無反相機系統, 於市場上的認受性在一步步地提升, 而其鏡頭系統其實也十分充裕及完 整,不過原來一直都未有一支能夠 「壓場」的頂級鏡!每個換鏡相機 系統都應該有這類皇牌級的鏡頭作 為「鎮山之寶」,而Samsung這支皇 牌鏡終於登場了,它就是16-50mm f/2-2.8 S ED OIS!單看規格已知這 支鏡頭並不簡單,到底它的實用性如 何?光學質素表現又如何?現在立即 來看看!
S系列鏡頭重視質素 這支16-50mm f/2-2.8 S ED OIS是 Samsung NX無反相機系統中首支頂級鏡 頭,Samsung將此系列稱為Premium S鏡 頭。一看鏡頭型號上的「S」字就不禁令人 想起Samsung在數碼單反GX年代時,其鏡 頭系統中有過不少打正名廠「Schneider」 名號的鏡頭,賣點就是優質的光學質素, 那16-50mm f/2-2.8 S ED OIS這支的「S」 也是代表「Schneider」嗎?意思接近,但 不是。據Samsung所指,Premium S鏡頭也 是十分重視光學質素的表現,包括解像度 高、清晰對比度及色彩表現豐富等,「S」 一字有「Superior」、「Supreme」和 「Summit」等意思,在質素上不會妥協, 為求打造一支令大家滿意的頂級鏡。
售價:$10,390 查詢:3698 4698 Samsung
f/2-2.8特大浮動光圈設計
▌ 鏡頭規格
對於有經驗的攝影人來說,有些鏡頭 是一看就知道是否高級鏡,例如全片幅格 式相機常見的24-70mm f/2.8,常用的3倍 光學變焦及f/2.8恆定大光圈,一看就知龍 與鳳。Samsung這支16-50mm f/2-2.8 S ED OIS也是,一看也知不簡單,雖然它是 APS-C格式鏡頭,不過其16-50mm焦距就 相當於135格式24-75mm焦距的視角,然 後其最大光圈規格雖然不是恆定光圈,不 過比f/2.8恆定光圈更強,採用f/2-2.8浮動 光圈設計,在16mm廣角端時擁有的是f/2 大光圈,比f/2.8更大呢! 而大光圈的設計好處是相當多的,最 重要的是可有利用家在昏暗的環境中拍攝 時,可提升快門速度,有更高的穩定性,
Samsung 16-50mm f/2-2.8 S ED OIS 焦距
16-50mm(相當於135格式2475mm)
最大光圈
f/2-2.8
最小光圈
f/22
鏡頭結構
12組18片
特殊鏡片
3片非球面、2片ED、2片XHR
光圈葉
--
最近對焦距離
0.3m
畫角
82.6°-31.4°
最高放大率
0.19x
濾鏡直徑
72mm
體積
81x96.5mm
重量
622g
▌ 16-50mm焦距示範 16mm(相當於135格式24mm)
▲此鏡的鏡身尺寸比較大的, 所以也較重,像我們用於NX30 時,也覺得鏡頭略大呢!
082
PHOTO MAGAZINE 07-2014
50mm(相當於135格式75mm)
也因此用家可稍為避免用太高ISO,以獲得 更佳的影像質素。而大光圈可拍攝到比較 淺的景深效果,不過當然,在16mm廣角端 時,因為廣角焦距比較闊的景深特性, 就 算用盡f/2大光圈也未必可有太淺的景深效 果,如要獲得比較淺景深,使用50mm遠攝 端時開盡f/2.8,會較易獲得淺景深效果。
兼備防震及全天候功能 此鏡不但有大光圈設計,大家同時也 不要忽略了它亦兼備OIS光學防震功能,最 高可提供約4級防震效果。因此令我們在試 用此鏡時覺得實用性很高,因為其防震效 果不俗,基本上適合長開使用,尤其在光 線不足的環境時,可能用盡最大光圈也不 夠穩定,這防震功能就能強化穩定性,甚 至現在的相機的高ISO時影像質素也不差, 稍為開高一點ISO,就算在晚上手持作街頭 拍攝也並非不可能了!
除此之外,此鏡在鏡身設計和造工上 也有特色,雖然它變焦時鏡管會伸縮,不 過鏡頭仍然備有防塵防水滴的全天候設 計,在鏡頭接環位置上也設有防水膠邊。 而鏡頭的造工亦非常扎實,擁有金屬鏡身 手感,用料十足。但是,此鏡的體積並不 細,而且也較沉重,就算我們配上機身尺 寸已算比較大的NX30來使用時,平衡感上 仍然傾向鏡頭方面,所以相信如配上其他 尺寸更輕便的NX相機時問題會更加明顯。 畢竟此鏡也有f/2-2.8大光圈、防塵防水滴 設計及OIS防震功能等等,要同時造成一支 輕便的鏡頭,相信極為困難吧!
16mm
50mm
▲雖然在變焦時鏡管會作伸縮,不過此鏡仍能提供防塵 防水滴的效果!
▌ OIS防震功能示範
原相
鏡頭結構
OIS防震:Off
ED鏡片
XHR鏡片
測試鏡頭:Samsung 1650mm f/2-2.8 S ED OIS■ 光圈:f/8■快門:1/500 秒■感光度:ISO 100■焦 距:16mm(相當於135格式 24mm)
▲
非球面鏡片
OIS防震:On
PHOTO MAGAZINE 07-2014 083
[ LENS TEST | 鏡頭測試 ]
▌ 16mm
*相機:Samsung NX30
全開光圈:f/2
16mm
最佳光圈:f/8
50mm
全開光圈:f/2.8
50mm
最佳光圈:f/8
28
28
28
28
測試結果:2900 LW/PH 測試評論: 此 鏡 的 光 學 質 素 頗 高 , 16mm全開光圈時也有理 想的解像度表現。
測試結果:2900 LW/PH 測試評論: 1 6 m m 時 的 最 佳 光 圈 為 f/8,中央解像度與f/2時 接近,但影像邊位更佳。
測試結果:2800 LW/PH 測試評論: 於 5 0 m m 全 開 光 圈 f / 2 . 8 時,中央影像銳利度表現 也十分之高。
測試結果:2800 LW/PH 測試評論: 5 0mm最佳光圈也是f/8, 中央解像度沒大提升,改 善之處也是影像的四邊。
▌ 16mm
*相機:Samsung NX30
全開光圈:f/2
50mm
全開光圈:f/2.8
▲在鏡頭接環上設計防水膠邊,提高防水能力。
測試評論:四角失光情況極輕微
測試評論:四角失光情況極輕微
▌
▲在鏡頭上設有「i-Function」 多功能鍵,可說是NX系統鏡頭 的特色之一,按下此鏡後就有 多款功能可作設定,原意是協 助用家就算眼睛不離開觀景器 也可作一些重要的功能設定。
16mm
*相機:Samsung NX30
50mm
解像度及失光測試表現佳 最後來看一看此鏡的光學質素表現, 今次我們會配以2,030萬像素的NX30相機 進行測試。整體來說此鏡的光學質素確實 有令人驚喜的地方,看過其測試結果後, 也會稍為明白此鏡的「S」字背後是有一 定理由的!首先看看解像度測試方面,我 們能夠見到它在多級光圈時的中央影像銳 利度表現很穩定,16mm廣角端時全開光 圈f/2時也有頗高的銳利度,而最佳光圈為 f/8,但可見到中央解像度結果極接近,其 實測試結果中,用到f/11時也差不多,可 見解像度的穩定性高,分別在於影像四邊 的銳利度和反差,大光圈時表現較低,需
測試結果:水平差異約0.78%,垂直差異約0.10% 測試評論:桶狀變形情況輕微
要收細光圈來提升表現。另外,在50mm 遠攝端時也相似的,全開光圈f/2.8和最佳 光圈f/8時,中央解像度結果極接近,差異 亦在於影像的四邊。 至於其他測試,我們可見到於四角失 光測試方面,此鏡的整理控制失光的能力 相當不錯,結果顯示無論在16mm廣角端
▌ 總結:打破故有的平民形象
084
PHOTO MAGAZINE 07-2014
測試結果:水平差異約0.36%,垂直差異約0.14% 測試評論:枕狀變形情況極輕微
或50mm遠攝端時,於全開光圈的情況下 四角失光情況也相當輕微,再收細一級 光圈基本上已接近不可以察覺失光了!另 外,在線性失真測試上,變形問題的控制 也造得很好,我們發現於16mm時也只可 見輕微的桶狀變形現象,而於50mm時, 枕狀變形情況少得幾乎察覺不到呢!
讀者的選擇,說明一切 第7版半年售罄,第8版火速上市
全書208頁 超過256項執相精技 70必學範疇 230個貼士 攝影人的選擇說明一切,《PHOTOSHOP數碼執相天書》是學習數碼執相的精明選擇。
網上訂購:http://shop.popart.hk
[ ACCESSORY攝| 影配件
Text Ben Keung╱Photo Billy Chow╱Design Sunny Leung
現代
經典
]
Leica早前推出了全新革命性的 產品Leica T相機,時代感強烈的機 身加上全面的輕觸式操作,令Leica T相機與Leica這品牌的傳統經典的形 象造成強烈的對比,吸引了不少人的 目光。但現代與經典融合的形象和概 念,不但在相機上呈現出來,甚至 在實際使用上一樣體驗得到!因為 Leica T都可以玩M鏡!到底點玩法? 今期即為大家示範! 售價:295歐元(約$3,100港元) 查詢:3650 0668 興華拓展
Leica T玩盡M鏡 讓經典M鏡重生!
Leica T是Leica的全新數碼相機產品, 是可換鏡頭的相機,像無反相機一樣。同 時,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在鏡頭系 統上也是新的,接環也不同了,之前的 Leica鏡頭都不能夠直接裝上使用。不過, 作為Leica粉絲和用家,家中又怎會沒有收 藏一兩支Leica M鏡,而為了增加Leica T的 玩味性及實用性,Leica特意為它推出了一 個M鏡轉接環,讓用家可用回收藏的珍貴 M鏡之外,其實也暫時解決了Leica T系統 未有足夠鏡頭選擇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Leica T相機採用革新 的設計,一體式的機身,而且簡潔的外 形,沒有太多按鍵,而是集中改用輕觸 式操作,整體都很有時尚的味道,與M機 M鏡系統的傳統及經典形象可說是大相逕 庭。不過,可能也因為這種形象上的落差 感覺,反而令Leica T推出時已引起不少人 注意到它可玩M鏡的特色。當然,M鏡本 身的魅力已是無與倫比的,相信絕大部分 Leica粉絲都是M機M鏡的用家,所以Leica T能夠透過轉接環用上M鏡,自然成為矚 目的賣點!而且,有不少擁有M鏡的用家 未必有數碼M機,一些M鏡以往可能變成 「純粹收藏」,但自從數碼無反相機流行 086
PHOTO MAGAZINE 07-2014
▌ 玩M鏡小Tips:放大輔助對焦
▲Leica T機身上有兩個轉盤,其中一個可用來開關 控制放大對焦輔助功能。
之後,很多用家都利用轉接環配件使相機 可配上M鏡而令這些沉睡了的名鏡重生!
為何要玩原廠轉接環? 利用轉接環玩M鏡,這個玩法是有一 定的市場,而今次Leica T這個轉接環的玩 法,正是針對這種需要,而且識玩當然用 原廠配套玩,為甚麼?其實其他廠商的無 反相機都可以玩到,為何要玩原廠相機配
▲放大對焦輔助功能提供3倍及6倍放大。
件?這當然有原因!說到這裡可能有些讀 者已大致想到原因了,其實理由很簡單, 就是相機與鏡頭的配合問題。 Leica T的這個M鏡轉接環,其中一個 最大的好處,就是提供原廠的電子接點技 術,令相機與鏡頭有更佳的配合!大家看 一看這個轉接環,它在接駁相機的一面上 擁有電子接點,能與Leica T作訊號交流, 但M鏡不是沒有電子接點的嗎?是的,雖 然它沒有電子接點,不過它仍有辨識鏡頭
▌ 安裝步驟 1
2
▲Leica T用的M鏡轉接環,與一般轉接 環設計並沒有大分別。
▲留意,轉接環上有電子接點的一邊是對上相機的電子接點 的,讓轉接環辨認鏡頭後提供訊息給相機。
6
近代 M鏡
舊式 M鏡
▲從兩代的M鏡接環中就可以見到有沒 有黑白點編碼的設計。
3
4
5
▲轉接環的另一邊的感應裝置,能從鏡頭上的黑白點編碼知 道屬於那一支鏡頭。但注意,這是比較近代的設計,用來應 付現代的數碼相機,再舊一些的M鏡未必有此設計。
7
8
▲而轉接環的安裝方法和普通轉接環並 沒有大分別,例如可選擇先將它安裝到 相機上,注意對準轉接環及機身上的紅 點,裝入後轉動並卡好轉接環。
▲然後再裝鏡頭,同樣要注意轉接環與 鏡頭上的紅點對準。安裝非常簡單,十 秒八秒可以搞掂,熟手的話一瞬間就可 以完成了!
的鏡頭編碼設於接環處,這是近代的設 計,目的是方便數碼年代的M機能夠辨認 鏡頭,如是再舊一點年代的M鏡尚未有此 編碼設計。同時,透過辨識鏡頭的功能, 通常也能提供較佳較準確的測光與曝光結 果,讓鏡頭的資料記錄在影像的EXIF上。 以上種種的功能,利用其他品牌無反相機 以非原廠轉接環玩M鏡時,一律沒有。
▌
完成!
▌
35mm
35mm
全開光圈:f/2.5
鏡頭光學質素未受影響 而我們也做了一些基本測試,看一看 使用這轉接環後的結果。在Leica T上, 我們配合了一支Summarit-M 35mm f/2.5 鏡頭做測試,分別測試一下解像度、四角 失光及線性失真等表現。從整體的測試來 看,Leica T都能夠順利發揮鏡頭的光學 質素,在解像度方面十分高,全開光圈時 也很理想,在收細光圈後中央及邊緣位置 的銳利度都很高。此外,四角失光測試也 是,我們見到在全開光圈下幾乎都不見明 顯的失光問題,收細至f/2.8光圈時已差不 多察覺不到。而於線性失真測試上也是, 相機的變形控制能力很高,我們只察覺到 輕微的桶狀變形問題。我們相信,這支M 35mm f/2.5鏡頭本身的光學質素已經很 好,在配合轉接環用在Leica T身上時,也 充分發揮出來,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再加 上辨認鏡頭的能力,想差都難!
測試評論:桶狀變形極輕微
測試評論:四角失光情況極輕微
▌ 35mm
全開光圈:f/2.5
26
測試結果:2600 LW/PH 測試評論:在全開光時解像度表現也很高。
35mm
最佳光圈:f/8
26
測試結果:2650 LW/PH 測試評論:收細光圈後解像度再有提升。
PHOTO MAGAZINE 07-2014 087
[ INTERVIEW攝| 影會客室
Text Cheryl Yuen╱Photo Benjamin Postlewait╱Design Sunny Leung
]
慢活Pinhole
Benjamin Postlewait
© Benjamin Postlewait
在數碼攝影普及年代,攝影似乎變得簡單和垂手可得,只要用隨身有相 機功能的智能手機,已經可以拍攝一張「人人Like」的相片,好像不用太多 的思考和觀察,只要懂得舉機拍攝就可以了,然後立刻在相機上預覽相片, 不滿意可以刪除再拍,或者在後期製作的時候執到滿意為止,但若使用菲林 拍攝就另當別論了,每一格菲林都是金錢,更何況是需要長時間曝光的針孔 攝影?攝影師Benjamin Postlewait就在今期把他恬靜的菲林針孔攝影作品和 心得分享給大家!
© Benjamin Postlewait
喜愛拍攝風光 認識Benjamin Postlewait是因為他精彩 的針孔攝影作品,把動人景致恬靜的一面 捕捉下來,最特別的是他並非以數碼相機 拍攝,而是利用一台木製菲林針孔相機拍 攝!Benjamin接觸攝影已有10年之久,不 過他的第一部相機並非菲林相機,而是一 部數碼傻瓜機,是Benjamin的媽媽在他往 愛爾蘭旅行前送給他作為慶祝大學畢業的 禮物,其實小時候的Benjamin一直對攝影 都沒有抱太大興趣,不過身為攝影師的媽 媽就總是想讓Benjamin接觸攝影,想不到 當Benjamin完成愛爾蘭的旅程後,亦愛上 攝影了,自此就沒有放棄過,開始以菲林 拍攝其實只是約3年前的事,而針孔攝影則 是1年前才開始的,並不算久,但是他非常 享受針孔攝影的拍攝過程,而Benjamin十
分喜愛拍攝風光,所以他的針孔攝影作品 也以風光相片為主,作為一個風光攝影愛 好者,攝影讓他有機會到不同的地方欣賞 美景並製造美好回憶。
慢下來享受攝影 數碼相機讓攝影人在拍下相片後,可 以立即預覽相片的效果以調較拍攝設定, 加上愈來愈先進的相機科技,不論操作和 拍攝,數碼相機都輕易超越菲林相機,攝 影人大可以利用高速連拍拍攝一連串動作 的相片,再選擇心頭好,不喜歡的則可以 刪除再拍,但是利用菲林拍攝就完全不 同了,問到Benjamin菲林攝影吸引他的地 方,他就說利用菲林拍攝會讓他步伐慢下 來,並仔細考慮清楚要如何拍攝,因為菲 林數量有限,每拍攝一張就減少一次拍攝 PHOTO MAGAZINE 07-2014 089
© Benjamin Postlewait
[ INTERVIEW | 攝影會客室 ]
機會,每一格菲林都是金錢,攝影師可能 只準備了幾筒菲林,數量有限,菲林攝影 讓Benjamin學懂如何有耐性地細心觀察並 選擇適當時機拍攝,而不是草草拍攝,他 認為透過這樣的轉變會讓他所拍攝出來的 相片,比以往的有更高質素、更漂亮。
花更多時間在拍攝上 數碼年代還帶來了另一個優點,就是 後期製作的彈性和便利,只要攝影師拍攝 貯存了更多資訊的RAW檔案,在強勁後製 090
PHOTO MAGAZINE 07-2014
軟件的協助下,執相可能只要按幾個按鈕 已經可以,一定比執菲林更簡單易做,但 是Benjamin就認為利用菲林拍攝,可以減 少他花在後期製作軟件的時間,他個人並 不喜歡使用如Photoshop和Lightroom等軟 件,因為實在太費神了,而且利用RAW 檔執相時,他總是有種揮之不去的感覺, 覺得相片還未有執好,最後在電腦前坐了 幾個小時,Benjamin寧願把時間花在戶外 拍攝上,也不願花太多時間躲在電腦後執 相,現在他以菲林拍攝,就只需要於拍攝 後把菲林掃瞄到電腦裡,以Lightroom作簡
單的調整就可以了,讓Benjamin感到更輕 鬆。現時Benjamin主要以Zero Image的Zero 2000:一部木製菲林針孔相機,配合120 菲林拍攝6x6的正方度相片,他覺得這部 相機很耐用和可靠,外觀亦很漂亮,很多 針孔攝影師都有用這部相機拍攝,而出來 的相片效果也不錯,所以一直使用至今。
最愛陰天有雲的日子拍攝 針孔相機的原理其實一點都不複雜,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密不透光的盒子,在盒
© Benjamin Postlewait
子的一方有一個極細小的針孔透入光線, 由於沒有鏡頭設計,光圈又極之細少,所 以需要長時間作曝光,利用數碼相機拍 攝,簡單試拍幾張就可以知道大約需要曝 光的時間,但是菲林就不一樣了,而且針 孔相機沒有取景器,究竟Benjamin是如何 拍攝的呢? Benjamin就說其實整個過程比想像的 簡單,攝影人可以在網上找到一些曝光指 示表,只要知道所用針孔相機的光圈大 小,就可以大約計算出所需曝光時間,而 他所用的Zero Image相機背後亦已經附有
這樣的曝光比例,方便攝影人拍攝,每次 拍攝,Benjamin更會帶備一部135菲林機用 作測光之用,當他找到想拍攝的景點時, 便會利用135菲林機測光,他會把相機由 地下一路慢慢往上移動至天空的位置,這 樣就可以得出前景和天空相差多少級曝 光,而通常Benjamin會找尋相差較少曝光 的地方拍攝,這樣就可以避免相片有過大 反差,層次就會更豐富,一般來說最適合 拍攝的時間就是剛日出或接近日落,陽光 不會太猛烈的時分拍攝,而且此時的光線 亦較有戲劇性,有助增加相片的趣味,一
般Benjamin都會以順光或側光拍攝,不過 有時都會以背光拍攝。Benjamin說如果在 多雲的日子,他會稍為減低曝光拍攝以保 留雲層的層次,雲層讓相片變得更特別, 所以Benjamin也很喜歡選擇在陰天有雲的 日子裡拍攝。
器材少減煩惱 到戶外拍攝,攝影人都會希望盡量帶 少點器材以保持行動輕便,對Benjamin來 說,帶少點器材除為了活動可以更輕便 PHOTO MAGAZINE 07-2014 091
© Benjamin Postlewait
[ INTERVIEW | 攝影會客室 ]
外,他覺得太多器材有時反而會增加了攝 影師拍攝時的考慮,不知道甚麼時候用甚 麼器材,所以Benjamin寧願把多餘的器材 留在車內或甚至不帶!不過拍攝風光又怎 少得一支穩固三腳架呢?Benjamin出外拍 攝時就會帶備一支穩固的三腳架,配上多 作拍片用有手柄的球型雲台,亦會帶上較 輕便的八爪魚腳架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就 是一袋菲林和Benjamin用作測光用的135菲 林機,還有用作固定針孔菲林機的膠卷, 共約5件器材。
從相片網站找更多拍攝地點 很多風光攝影愛好者都會是喜愛戶 外活動、周圍去的人,而Benjamin亦不例 外,他現在居住的地方俄勒岡州是一個被 不同自然景色包圍的地方,Benjamin說這 裡的地理位置相當獨特,有茂密的森林、 瀑布和山脈,一邊是無窮無盡的大海,另 一邊則是沙漠,所有不同景點都只需幾小 時的車程就可以到達,所以Benjamin覺得 自己非常幸運,就算不用出門到離家太遠 的地方,已經有很多漂亮獨特的自然景色 092
PHOTO MAGAZINE 07-2014
讓他欣賞、感受和拍攝,不過他也經常在 網上或書本上找尋一些特別的行山或遊覽 景點作拍攝參考,而且更常到一些相片網 站,例如Flickr和Instagram等,欣賞其他人 的相片以找尋下一個欣賞和拍攝的地方。
專注創作不要被比賽限制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隨 著攝影的普及,攝影師之間的競爭愈來愈 大,攝影師有時就會相當留意其他攝影師 的作品和動向,問到Benjamin對於比賽的 看法,他就覺得身為一個攝影藝術家,如 果太在意同行之間的競爭、比賽,不停關 注其他人所做的東西,很容易會限制了自 己的創作,甚至乎影響自己的觀點立場, 所以Benjamin覺得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創 作,多點拍攝,順其自然,Benjamin最初 愛上攝影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他可以 自己拍攝漂亮的田園風光相片,然後用作 電腦的桌布,直到現在,Benjamin也仍然 是以這個概念拍攝,不過對於他來說,現 在最大的困難就是拍攝地點問題,他希望 可以到更多其他地方拍攝,不只是在自己
Š Benjamin Postlewait
[ INTERVIEW | 攝影會客室 ]
094
PHOTO MAGAZINE 07-2014
© Benjamin Postlewait © Benjamin Postlewait
居住地方的附近,而是去更遠的地方,但這不單 是體能的問題,還是財政的問題,Benjamin希望 他可以兼顧這兩方面的壓力,因為他發現自己最 近在攝影上似乎有惰性的出現,會選擇一些較容 易的方法拍攝,Benjamin希望可改變這個現狀, 未來,他會繼續創作,而且會花多點時間在個人 網站上,以分享更多精彩的相片。 對針孔攝影有興趣的攝影人,Benjamin就說 千萬不要被針孔攝影嚇到,其實針孔攝影非常簡 單,而且容易學會,就算是攝影新手都一樣可以 試玩,而且網上也有不少非常熱衷於針孔攝影的 攝影師,他們都會很樂意分享經驗和心得,不過 大前提就是攝影人必須多點拍攝,買一部或者自 己製造一部針孔相機拍攝,從中摸索拍攝技巧! 在Benjamin的Flickr頁面內除了有很多針孔攝 影作品,亦有很多用其他菲林相機和不同類型菲 林拍攝的相片,更有使用數碼相機拍攝的漂亮風 光相片,有興趣的攝影人不要錯過了。
PHOTOGRAPHER'S PROFILE
BENJAMIN POSTLEWAIT Benjamin Postlewait來自美國,現居於俄勒岡州的波 特蘭市(Portland, Oregon),有超過10年的拍攝經驗,不 過直到最近才接觸針孔攝影,一開始就停不下來,完完全 全愛上了針孔攝影,現時也以創作針孔攝影作品為主,他 認為針孔攝影令他 的生活慢下來,讓 他有機會享受簡單 的拍攝過程和這個 漂亮奇妙的世界, 並把相片分享給大 家。
網址:http://www.benjaminpostlewait.com/ Flickr:Bennypost PHOTO MAGAZINE 07-2014 095
[ PHOTO TECHNIQUE攝| 影技術
Text Cheryl Yuen╱Photo Billy Chow╱Design K.M.Fong
■光圈:f/4■快門:1/8000秒■感光度:ISO 1600
]
壓光玩變天 O v e r p o w e r i n g
A m b i e n t
L i g h t
攝影人利用閃光燈拍攝的時候,都希望可以做到閃光和環境光的平衡,令相片效果更自然,而所謂「壓光」, 就是利用閃光燈壓過現場光拍攝,讓閃光燈成為相片中的主光源照亮主體,其實原理不難理解,做法亦一點都不複 雜,但使用這個技巧就可以拍攝一些十分有戲劇感的相片,以下《攝影雜誌》就為大家示範這個很多專業攝影師都 會用到的技巧!
閃光燈曝光和環境曝光 相信攝影人都有試過在日光底下以明 亮的天空作背景拍攝人像,但由於天空和 主體的反差大,就會很容易拍到主體曝光 正常而背景天空卻一片白茫茫、過度曝光 的相片,或者是天空曝光正常,但是主體 就會曝光不足,變成只有一個黑影,形成 Silhouette剪影的效果。若攝影人想同時拍 攝到層次豐富的天空和曝光正常的主體, 就要有閃光燈的幫助,情形就好像拍攝夜 景人像的時候,攝影人會利用閃光燈為主 體曝光,再以慢快門控制環境的曝光,其 實壓光的原理也一樣。當配合閃光燈拍攝 時,由於背景一般距離主體非常遠,閃光 燈的光線根本不會影響背景的曝光,所以 就有兩種曝光,分別是影響主體的閃光燈 曝光和環境曝光,而壓光就是透過控制這 兩種曝光,令閃光燈的光線可以壓過現場 環境光,這種方法在時尚攝影上非常普 096
PHOTO MAGAZINE 07-2014
遍,尤其是沙灘人像,以壓光拍攝可保留 背景細節外,讓相片更有戲劇性和時尚 感,專業攝影師甚至會用到影樓燈拍攝,
因為影樓燈可以提供更強更穩定的輸出, 讓拍攝更有彈性。
▌ 注意快門同步速度的影響
1/160秒
▲快門速度在安全閃光燈同步範圍內,相片正常 曝光。
1/320秒
▲當快門速度太快,閃光燈未能同步,相片就會 出現黑色陰影,原因是有部份閃光被快門簾遮 蓋。
PORTRAIT
兩種主要壓光方法 控制曝光離不開ISO感光度、光圈和快門3個設定,在日光底下拍攝,由於光線足夠,攝影人會以較低ISO拍攝,而拍攝壓光需要配 合閃光燈,所以就主要利用收細光圈和高速閃光同步兩種方法拍攝,兩種方法各有好處,以下我們就為大家示範。
一般使用閃光燈拍攝時,快門速 度都會受相機的最高閃燈同步 速度(X-Sync)所限制,同步速度則視乎 相機設定,大部份的閃光同步速度限制都 是約1/180秒或1/250秒,這個閃燈同步 速度其實只會影響環境曝光,並不會影響 閃光燈的曝光,而在日光下拍攝,若ISO 和光圈保持不變,就必須有更高快門速 度,此時攝影人就必須要用到高速閃光同 步(High Speed Sync)的功能,那麼同步 速度就可以超越X-同步快門,為拍攝提供 更大彈性。高速閃光同步的好處是由於可 以使用更高速快門同步閃光拍攝,就算在 日光下,攝影人都可以使用大光圈拍攝, 製造淺景深散景的效果,突出模特兒的同 時保留天空的層次,不過要留意的是,如 果要使用高速閃光同步玩飛燈,即無線遙 控閃光燈拍攝,不論是原廠或獨立牌子閃 燈,都必須使用支援相應TTL系統的閃光 燈或引發器,使用高速閃光燈同步亦要留 意輸出可能會因而減弱,攝影人就要調校 閃光燈的輸出,甚至使用多燈同步拍攝, 增加拍攝的彈性。
1
過度曝光
2
增加曝光
正常測光
▲沒有使用閃光燈拍攝,天空顯得白茫茫一片。■光 圈:f/2.8■快門:1/125秒■感光度:ISO 800
1/400壓光
▲為了保留天空的層次,先為環境測光並以此作基礎, 再以閃光燈為模特兒補光。
曝光不足
3
閃燈加光
4
▲利用高速閃光同步進行壓光拍攝,令天空的顏色更 深,層次更豐富。■光圈:f/2.2■快門:1/4000秒■ 感光度:ISO 800
要使用高速閃光同步玩飛 燈,就必須使用支援相應TTL 系統的閃光燈或引發器。
收細光圈
方法 簡單
另一種壓光的方法就是直接利用收細 光圈來控制曝光率,這個方法比使用 高速閃光同步更簡單容易,閃光燈不一定要支 援高速閃燈同步,只須用上正常的快門同步速 2
▲想保留天空的層次,模特兒就會變得曝光不足,形成 剪影一樣的效果。■光圈:f/5.6■快門:1/125秒■ 感光度:ISO 800
▲
1
高速閃光同步
可大 光圈
度,亦不必一定要支援TTL模式,直接手動調 校閃光燈的輸出都可以,無線遙控閃光燈拍攝 的時候,也不需用上特別的引發器,不過收細 光圈作壓光拍攝,就意味著攝影人不能使用大 光圈形造淺景深的效果了。
收細光圈壓光
1 沒有使用閃光燈拍攝時,天空 會顯得沒有層次,只有白色一片。 2 想保留天空的層次,模特兒就 會變得曝光不足,形成剪影一樣的 效果。 3 先為環境測光並以此作 基礎,然後以閃光燈為模特兒補 光。 4 接著以收細光圈來調整壓 光的效果。■光圈:f/8■快門: 1/160秒■感光度:ISO 400
PHOTO MAGAZINE 07-2014 097
[ PHOTO TECHNIQUE | 攝影技術 ]
▌ 高速閃光同步VS收細光圈壓光 1 大光圈高速同步
2 收光圈正常同步
沒有使用閃光燈
1/250秒
f/2.8
f/4
1/500秒
1/1000秒
f/5.6
f/8
1/2000秒
1/4000秒
f/11
f/16
1/8000秒
▲我們固定以f/2.8、ISO 200配合高速 閃光同步壓光拍攝,當快門速度愈快, 可見天空的顏色亦愈來愈深,更可看到 雲朵。
f/22
▲收細光圈作壓光拍攝,就只須用上正 常的快門同步速度,隨著光圈收細,可 以看到天空的顏色變得愈來愈深,但是 收細光圈就意味著攝影人不能使用大光 圈形造淺景深的效果了,比較兩種方法 所拍攝的相片,就會明顯看到使用高速 閃光同步拍攝的相片有較淺的景深。
▌ 小心閃光燈Overheat!
視乎攝影人喜 好,甚至可以讓在 日光下拍攝的相 片,有在夜裡拍攝 的效果!
使用高速閃光同步,閃光燈的輸出有可能因而減弱,攝影人就要調校閃 光燈的輸出,例如在烈日當空下拍攝,閃光燈有可能要用上全輸出才能達至 理想的壓光效果,但這樣就會影響閃光燈回電的速度,攝影人可以考慮配合 Power Pack使用,提供額外電源,不過也要小心閃光燈可能會出現過熱的情 況,此時就可能需要暫停拍攝,加上全輸出或會減短閃光燈的壽命,攝影人 可考慮使用多燈同步拍攝,或甚至用上影樓閃光燈等的器材,所以出外拍攝 壓光相片前要小心考慮這個問題。
▲
▌ 壓光:白晝變黑夜!
■光圈:f/2■快 門:1/4000秒■ 感光度:ISO 800
▌ 善用ND、CPL濾鏡
ND CPL
098
PHOTO MAGAZINE 07-2014
PORTRAIT
閃光燈濾色片玩變天
原影像:色彩平凡
閃光燈的的色溫一般是約5500K, 即較接近日光的色溫,一閃就是白色,在 烈日下拍攝完全沒有問題,不過在Magic Hour拍攝,由於天空是黃調,色溫一般較 低,閃光燈的白光會讓模特兒與周圍環境 有點不夾,其實攝影人可以利用閃燈濾色 片來控制閃光的色溫,例如使用橙色的濾 色片,模擬黃昏太陽的光線照亮模特兒, 效果會更自然;攝影人亦可選擇適當地調 校相機的白色平衡,保留模特兒皮膚的顏 色,但天空則會變成其他的顏色,以橙色 閃光燈濾色片為例,把白色平衡設定至較 低色溫,天空就會變得更藍了,當然除了 橙色,攝影人亦可嘗試利用其他色溫的閃 光燈濾色片大玩不同天色!
橙色Gel,白色平衡:自動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色溫的閃光燈濾色片,上面會標明 色溫值(K)和使用後減光多少。
橙色Gel,白色平衡:鎢絲燈泡
▲只要把閃光燈濾色片直接置到閃光燈前方即可以使 用。
▲
我們使用橙色的閃光燈濾色片, 再調校相機的白色平衡至鎢絲燈 泡,天空立即變得更藍! PHOTO MAGAZINE 07-2014 099
[ PHOTO TECHNIQUE攝| 影技術
Text Ben Keung╱Photo Billy Chow╱Design Calvin Kang
Macro Photography 速成 微攝技巧及採光入門
]
微距攝影,對很多攝影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具魅力和令人著迷的拍攝題材,因為這會我 們進入一個人眼去不到的微觀世界,一些平時看不見的事物都一一呈現眼前了!而學習攝 影的話,微距拍攝技術是必學的課題,其實這有甚麼困難和技巧呢?今期,我們就從器材 選擇、拍攝技巧及打燈取光等方向講解,為一眾攝影新手上一堂微距攝影速成入門課!
正統微距鏡最簡單易用 我們先從鏡頭說起,因為在微距拍攝 上,器材的選擇是佔極重要的位置,也主 宰了你能夠拍甚麼。對一般初學者,最簡 單直接的就是買一支擁有微距拍攝能力的 鏡頭,但有些人時常誤會了甚麼是真正的 微距鏡頭,常有初學者以為,對焦距離夠 近的就是微距鏡,其實這不一定的,因為 也有些長焦距的微距鏡需要用較長的距離 才可以拍攝。而所謂微距鏡,最重要是看 鏡頭的放大率。
有些鏡頭可以提供近距離的對焦能 力,但它們未必是微距鏡頭,它們的近距 離對焦能力可能只是為了配合需要,讓用 家可在近距離拍攝主體,但它們可能沒有 高放大率,例如不少廣角鏡頭都有近攝能 力。而常見的微距鏡,其特性未必一定要 超近距離,例如有些長焦距的微距鏡,就 可能需要離開主體半米距離才能夠拍攝, 常有攝影人選擇長焦距的微距鏡來拍攝昆 蟲,原因是保持距離,避免嚇走牠們。 最高放大率意思是主體的放大比率, 在看鏡頭的規格時,我們會見到微距鏡頭
的最高放大率為1:1,意思是能夠將主 體的實物原大的比例拍下來。簡單說明就 是,如果我們用135全片幅格式相機拍攝 微距,相機的感光元件是36x24mm尺寸, 如用1:1放大率的鏡頭,理論上就能夠 100%地將一個36x24mm尺寸的物件完全 覆蓋在整個畫面,而使用APS-C或4/3等 其他片幅相機時,雖然感光元件尺寸不同 了,但放大率的理論也是相同。
85mm 1:1微距鏡頭拍攝
微距鏡拍攝
▲用微距鏡頭的最大好處,是簡單直接,因為有自動對 焦和自動曝光。而圖中是1:1放大率的拍攝效果。
▲選擇微距鏡頭時,需留意它的焦距、最近對焦距離及 最高放大率。
▌ 如何選擇微距鏡頭
▌ 常用微距鏡頭選擇例子
焦距 最近對焦距 離 最高放大率 最大光圈 最小光圈 視角 濾鏡直徑 體積 重量
100
Canon EF 100mm f/2.8L Macro IS USM
Nikon 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
Sony 100mm f/2.8 Macro
Sigma Macro 105mm f/2.8 EX DG OS HSM
100mm
105mm
100mm
105mm
0.3m
0.314m
0.35m
0.312m
24° 55mm 75x98.5mm 505g
f/22 23.3° 62mm 78.3x126.4mm 725g
1:1 f/2.8 24° 67mm 123x77.7mm 625g
PHOTO MAGAZINE 07-2014
f/32 23°20' 62mm 83x116mm 790g
倒接環玩微距價錢最平 倒接環是一種比較舊式的微距拍攝手 法,有種說法是因為以前的微距鏡頭昂 貴,所以有些攝影師創造了這種手法,而 且漸漸流傳開來。其實玩法是十分簡單, 就是將鏡頭前後倒轉就是了!由於這種方 法簡單且快捷,而且相宜得多,一般來說 一個倒接環數十元就有交易,又能夠獲得 高質素的微距拍攝效果,所以曾經很多人 使用這種手法。以前有人會嘗試DIY的方 式將鏡頭前後倒接在相機上,而後來市面 上推出了合適的倒接環配件。倒接環一邊 是螺絲式接上鏡頭的前方濾鏡螺絲口,另 一邊就是配上相機接環的正式卡口,因 為有不少的卡口選擇,大家也可盡情玩
Crossover了! 使用倒接環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是選用甚麼鏡頭,不是所有鏡頭都適 合的,在鏡頭方面是有選擇的限制。例如 焦距,首選定焦鏡,而且愈廣角的話微距 效果愈好,常用的有24mm至35mm,使用 標準鏡或更遠攝的難以獲得微距效果,並 且避免選擇體積太大的鏡頭,否則裝上相 機時就更不方便。另外鏡頭最好能手動控 制光圈,因為倒接後相機無法控制光圈, 曝光要手動控制,所以那些靠電子控制光 圈的鏡頭就難於使用了,所以比較常見攝 影人選擇舊式的手動鏡頭來玩,因為可手 動控制光圈。至於對焦控制,就主要靠前 後移動相機了。不過提提大家,將鏡頭倒 轉之後,鏡尾的鏡片就赤裸裸地曝露在
外,而鏡尾不能加濾鏡保護,所以大家要 有心理準備如果不慎傷到鏡尾的鏡片是不 可能維修的,如在戶外使用就要加倍小心 了!
倒接環拍攝
24mm鏡頭加倒接環拍攝
50mm鏡頭加倒接環拍攝
▲玩倒接環拍微距,應選舉舊式可手動調校光圈的廣角定焦鏡,用廣角鏡有更高的放大率,要超越1:1也不困 難。
延伸管及蛇腹裝置玩超微距 1:1都唔夠微距?想玩更近更微距? 甚至倒接環仍未能夠滿足你的話,那你可 能就要選擇使用延伸管(Extension Tube)或 俗稱蛇腹裝置(Macro Bellows)的配件了。 這些都不是很貴重的器材(起碼比起微距鏡 不算貴),甚至延伸管算是便宜的配件。玩 法是,利用這些配件增加鏡頭與相機之間 的距離,就可以從光學上影響放大率,達 到微距效果,而增加的距離愈長,微距效 果愈大。 延伸管或蛇腹裝置都不是甚麼困難使 用的配件,只不過一般來說使用時有點麻
煩而已,所以通常很少會在戶外使用,主 要是在室內使用的,尤其是蛇腹裝置。而 使用它們後,操作上和使用倒接環差不 多,一邊裝鏡頭,一邊裝相機,而且曝光 及對焦都是靠手動的了。兩者實際上只是 一個增加距離的配件而已,而當中延伸管 多數是固定一個距離的,按需要甚至可同 時加裝多個延伸管。至於蛇腹裝置,是一 個風琴式的設計,可隨意控制距離,也能 控制對焦,由於控制距離容易,穩定性又 高,不少微距攝影愛好者都會選用。有些 更誇張的玩法是,玩家會在蛇腹裝置結合 倒接環來玩,雙劍合壁,玩盡超級微距效 果!
蛇腹拍攝
50mm鏡頭加蛇腹裝置拍攝
▲利用蛇腹裝置很簡單就可以進行超越1:1的微距了!
▲倒接環玩微距,稱得上價廉物美,但留意選擇合適的 鏡頭。
▲如選擇標準或更遠攝的定焦鏡來玩倒接環,放大率不 高,所以拍不到微距效果了。
▲蛇腹(Macro Bellows)微距拍攝配件不算常用,除非要 玩超微距效果。
▲更有人會將蛇腹與倒接環結合,玩盡超級微距!但這 更難玩,包括對焦及曝光控制都變得更困難。 PHOTO MAGAZINE 07-2014 101
[ PHOTO TECHNIQUE | 攝影技術 ]
注意超淺景深的控制 在微距拍攝時,景深的控制很重要, 因為按影響景深的三大因素包括光圈、焦 距和距離,距離因素就是微距拍攝時會造 成相當淺的景深結果,而如果鏡頭焦距愈 長,情況愈明顯,所以我們在拍攝微距 時,常會拍攝到超淺拍景深的結果,甚至
f/8
我們收細光圈也未必能獲得闊景深。所以 當大家選擇鏡頭時,不要以為常見有些鏡 頭會配上大光圈,但實際拍攝時很少用, 我們多數要收細一些光圈才能夠獲得足夠 的景深,例如可能要用到f/8、f/11也不出 奇的。不過我們也應盡量避免使用太細光 圈,因為太細光圈的話就會因繞射的光學 現象令影像質素下降。
▌ 1cm DC超微距掂唔掂?
f/16
▲微距拍攝會製造出十分淺的景深效果,像我們示範以1:1的85mm微距鏡頭拍攝,就算收至f/16光圈時,景深也 不是很闊!
▲近年愈來愈多DC加入了1cm的近攝能力,但留 意,這有機會只是指相機的近距離拍攝能力,並不 一定代表具備高放大率,這樣就不是真正的微距。
▌ 光線篇:微距閃燈及飛燈技巧
1
自然光 / 連續光
2
微距閃燈
3
飛燈(無線或有線遙控)
使用自然光是很正常的方式, 不過有些情況是,因為在極近 對焦距離下,我們或相機有機會遮擋了光 線,這時我們可考慮使用人造連續光。在 戶外,我們可考慮使用電筒,又或者有些 閃光燈能提供連續光源的效果,包括內置 LED照明等等。如果是室內就更方便,由 枱燈、影樓燈、LED燈至電筒,基本上任 何可照明的工作都可以使用呢!
利用微距閃燈來拍攝是非常普遍 的,因為這種閃燈安裝在鏡頭前 方,直接為主體提供一個正面的光源,設 計上有些是左右兩邊光,有些是環形光線 的。甚至有些微距閃燈也加入LED照明設 計,閃燈不用閃,直接用連續光源來照明 拍攝。同時注意,一般來就這類微距閃燈 的輸出來不算太高,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微 距拍攝時,因為距離比較近,閃光燈輸出 很容易造成太光,也因為閃光燈容易出現 曝光過度,所以不少攝影師都不用自動閃 光,而用手動輸出閃光,更易於控制。
微距閃燈是提供一個正面光 源,不過有些攝影師可能並不 喜歡,因為這方法拍攝的效果感覺平淡, 沒有多少光影效果,不夠有趣和吸引。 那麼大家可考慮選擇飛燈(離機閃光)的方 法,透過飛燈技術,就可以製造出側光、 頂光或背光等,又或者玩多燈同步,就可 獲得更多元化的光源效果了!要創作比較 有趣味性的作品的話,我們建議這個閃光 方法比較好。而在操作方面,和平時玩無 線多燈同步沒分別,但同樣建議大家以手 動輸出會較易控制曝光。
▲在戶外我們可以利用陽光拍攝微距,但如果在室 內,我們可改以枱燈、影樓燈、LED燈及電筒等等 人造光源作為連續光來進行拍攝。
▲利用閃燈進行微距攝影創作,多數會利無線閃光, 甚至用上多燈同步的玩法。
▲在微距拍攝時,在機頂位置的閃燈會因為角度問題 而未必能夠照明到主體,而我們可以選擇微距閃燈, 安裝於鏡頭前方,為主體提供一個正面的閃光,是常 用的微距拍攝光源。
102
PHOTO MAGAZINE 07-2014
手動與自動曝光的控制 如果你是正常地使用自動對焦微距鏡 頭,無特別的曝光要求,基本上用自動曝 光模式都已足夠應付。但是,如果你用到 倒接環或延伸管時,又或者玩到閃光燈的 話,就會選擇手動曝光較為合適,而且不 難應付,因為就算沒有了自動曝光,相機 的測光系統仍能然運作,只要善用相機的 測光系統來調節曝光就不困難了。
細片幅、高像素有無著數? 近年流行一種說法是,玩微距及遠攝 題材的話,用APS-C格式或M4/3格式等較 細片幅的相機更為著數,真的嗎?其實這 說法並沒有確切的根據,因為每支微距鏡 頭上的焦距,都是光學上相當於135格式 實際的焦距,而當它們用到APS-C或M4/3 相機上時,因為相機的片幅較細,而影響 了鏡頭的視角而已,並不是影響了鏡頭
的光學表現真的變成更遠攝的焦距。情況 就像是,我們用全片幅格式相機拍攝後, 在事後於軟件上進行裁切,這屬於後期製 作,然而用APS-C或M4/3相機時,就像是 前期「偷步」完成了裁切罷了。但高像素 相機多少都的確有幫助,於後期處理時提 供更大幅度的裁切空間,讓我們在前期的 拍攝過程不用太強求拍攝距離有多近或尋 求更高的放大倍率。而使用後期裁切這手 法的話,更多少為我們爭取了更闊的景深 效果(如果需要闊景深),因為拍攝距離遠 了,也會加闊一點點景深。
但絕不容易。為甚麼?例如,你想用大光 圈來提升快門速度,但前文提及過在微距 拍攝時如果用大光圈,就會拍出超淺景深 的結果了。又或者用高ISO來提升快門速 度,但這方法可能會大幅度增加了訊噪粗 粒,降低影像質素。那麼防震功能有用 嗎?在拍攝靜態影像時,防震功能是非常 有用的,可是要留意,不少擁有防震功能 的微距鏡頭,在進行微距拍攝時防震系統 效能有機會下降。
三腳架、防震有無用? 要拍攝穩定的微距作品,三腳架極之 重要,因為微距攝影是將主體在視覺極度 放大來觀看,所以受少許的震動影響也會 變得極明顯。但當然有些情況是不能夠用 腳架的,這就需要手持拍攝,所以微距攝 影也是很重視曝光速度,快門愈快愈好,
▲微距攝影對於拍攝的穩定性要求很高,能用腳架是最 好的,而有些微距鏡頭也具備防震功能,加強在手持拍 攝時的穩定性,不過留意,以前有些鏡頭在微距拍攝 時,防震功能的效能有機會下降。
▌ 常見的微距題材
Photo:Nicolas Raymond (CC 2.0 License) Photo:Guy Sie (CC 2.0 License)
2
Photo:Sam Droege (CC 2.0 License)
3
1
1 花卉攝影是最常見的微距拍攝題材,很多人都喜歡,已經不難玩,很多地方都可以 拍到,甚至買些鮮花回家慢慢拍也可以! 2 有不少人喜歡拍攝昆蟲,這是對攝影人 在微距攝影技術上的一個考驗,包括會用到1:1放大率以上的超級微距,另外主體控 制及燈光佈置也考功夫,但多數是室內拍攝暈倒的或已死的昆蟲,所以如果在戶外拍 攝昆蟲,就沒這麼多考慮了。 3 不少產品拍攝都會進行微距拍攝,所以很多商業攝 影師都十分熟識微距攝影技巧。
PHOTO MAGAZINE 07-2014 103
網上攝影教學錯誤解讀
焦距與光圈的 網上影片
[ PHOTO TECHNIQUE攝| 影技術
Text 本刊編輯╱Design Sunny Leung
不同片幅,相同焦距
謬誤
]
相信不少數碼攝影人對「鏡頭轉換因素」(Crop Factor)的概念並不陌生,其實它是因為不同片幅時同一 焦距鏡頭視角出現差異而出現的叫法,在討論鏡頭時會較 常用到,早前外國一名專業攝影師Tony Northrup拍攝了 一段關於Crop Factor、ISO感光度和光圈關係的短片,指 出Crop factor除了可應用於轉換鏡頭焦距外,其實也應同 時用作轉換不同片幅鏡頭的光圈值,短片一出隨即引來攝 影界的熱烈討論,我們覺得有需要釐清當中的一些謬誤。
▲Northrup先以(左)135全片幅相機配合100mm全片幅鏡頭於拍攝,再以 (右)一樣焦距鏡頭以M4/3系統相機拍攝,發現M4/3系統相機拍攝的相片比全 片幅更近。 網上影片
不同片幅,不同焦距
▲接著以(左)135全片幅相機配合200mm焦距鏡頭拍攝,此時人像大小和 (右)使用100mm鏡頭、M4/3系統相機拍攝的相片相近。 網上影片
相同光圈,景深不同
Northrup:Crop Factor也應用在光圈值 Tony Northrup是一位專業攝影師,不時會出版攝影教學書 籍,亦在Youtube建立了自己的個人頻道,時常會錄製短片示 範和教授不同攝影技巧,最近他就上傳了一條長達37分鐘的短 片題為《Crop Factor with ISO & Aperture: How Sony, Olympus, Panasonic, Canon, Nikon & Fuji Cheat You》,片段直指一些相機 廠商為了銷售攝影產品,只利用Crop Factor轉換非全片幅鏡頭焦 距,但不轉換其最大光圈值,誤導消費者,接著圖文並茂的解釋 Crop Factor除了用作轉換不同片幅鏡頭的焦距外,也會影響ISO感 光度,更用了很長的篇幅解釋Crop Factor對光圈值的影響,就著 這點,他拍攝了一套人像相片作示範,分別以135全片幅相機和 M4/3系統相機配合全片幅鏡頭以不同焦距及不同光圈值拍攝,然 後藉著分析相片的景深,得出一支適用於M4/3系統的12-35mm f/2.8鏡頭,由於2x的Crop Factor關係,便應該等於一支24-70mm f/5.6鏡頭!
Crop Factor是誤導
▲後來 Northrup再以(左)135全片幅相機以f/2.8光圈拍攝,發現景深比(右) M4/3系統相機以f/2.8光圈拍攝的相片更淺。
▲Northrup把(左)135全片幅相機的光圈調至f/5.6,這時景深就和(右)M4/3 系統相機以f/2.8光圈拍攝的相片相近了。
104
PHOTO MAGAZINE 07-2014
網上影片
收細光圈,景深相同
心水清的攝影人應該也察覺到片中所示範的例子其中一個非常 大的過失,就是拍攝距離了!的確當一支全片幅鏡頭配合片幅較小 的相機拍攝時,如果兩者使用相同的焦距拍攝,較小片幅相機拍 攝出來的相片裡,主體會顯得比全片幅相機拍攝為大,但要留意, 這除了是因為片幅大小的影響外,其實是因為攝影師拍攝兩張相 片時,保持兩部不同片幅相機和主體的距離一樣,較小片幅相機所 拍攝的影像就被「拉近」了,一支50mm全片幅鏡頭配合APS-C相 機拍攝,以Canon的1.6x APS-C格式為例,所拍攝出來的影像就會 有相當於一支80mm鏡頭放在全片幅鏡頭所拍攝的視角一樣,亦即 APS-C相機的影像會顯得近一點,有些攝影新手可能為了易理解, 就一直都有人把這情況理解成影像被裁掉,外國多用Crop Factor 一英文詞其實有誤導,根本沒有影像被裁掉,只是視角(Angle of View)窄了,因為這樣漸漸就讓Crop Factor這個詞語流行起來, 其實現時一些主流相機品牌的官方網站上,根本就不會用上這個 詞,如Nikon就會使用「有效畫角」,Canon也不會直接用上Crop Factor,亦有些品牌會使用「相等於135片幅的」等等,由於大家 需要一個標準,而135片幅為主流,可以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DEPTH OF VIEW 網上影片
Nikon
Canon
▲Northrup更自製了一個使用不同片幅相機拍攝,為了得到相同景深和他所稱的總 入光率(Total Light)的光圈值和ISO感光度轉換表。 網上影片
▲主流相機品牌的官方網站上,根本就不會用上這個詞,如Nikon就會使用「有效畫 角」,而Canon也不會直接用上Crop Factor一詞。
距離對景深的影響
▲最後,Northrup得出結論:一支適用於M4/3系統的12-35 f/2.8鏡頭,由於2x的 Crop Factor關係,相當於一支24-70 f/5.6鏡頭,光圈已不是f/2.8! 網站截圖 Youtube
回到景深和拍攝距離的問題,景深除了主要受光圈值和焦 距影響外,其實也受和主體的距離影響,這是光學的定律,非 常重要,剛才亦有提及一支50mm全片幅鏡頭配合Canon的1.6x APS-C格式相機拍攝時,會有相當於一支80mm鏡頭放在全片幅 鏡頭所拍攝的視角一樣,影像就被會拉近了,背景的壓縮感和景 深自然有不同,但若攝影師保持一樣的拍攝設定和焦距,但是向 後移動,拉遠與主體之間的距離,此時再使用 APS-C相機拍攝, 就會得出一張和全片幅相機以50mm焦距拍攝一樣的相片,主體 會有相同的大小,而由於距離拉遠了,景深亦會比之前闊,效果 會和全片幅相機以50mm焦距拍攝相近!
光圈不會因Crop Factor而改變
網站截圖 Youtube
光圈F-number來自於一輪數學算式,它並不是一個實際數 字,而是一個相對值,其計算方法是「光圈數值=鏡頭焦距/光 圈直徑」,舉個例,一支50mm的鏡頭,當開至f/2光圈時,光 圈直徑就是50mm除以2,即是25mm了,換個角度,假若一支 100mm的鏡頭,同樣要有f/2光圈一樣的入光率,光圈直徑就需 要100mm除以2,即是50mm了,從這個例子看到,兩支鏡頭一 樣是f/2光圈,有一樣的入光率,只是焦距愈長,就需要愈大通光 口,亦可以看到光圈值其實根本不會受感光元件的大小影響,另 外雖然光圈大小會影響景深變化,但是絕不能用作量度景深深淺 的工具。
▲短片一出,網民立刻作出回應,引發不少的討論。
▌ 專業攝影師回應
手機睇文
網址:http://bobyip.blogspot.hk/2014/05/blog-post.html
PHOTO MAGAZINE 07-2014 105
[ PHOTO TECHNIQUE | 攝影技術 ]
實際拍攝驗證 如果根據Northrup的講法去進行拍攝,當使用不同片幅時,連鏡頭光圈也要改變,那麼實際拍攝時又是否真的可行呢?如按他的方 法,一支用於M4/3的25mm f/1.4鏡頭,因為有「2X Crop」,那便會是一支50mm f/2.8鏡頭,所以我們一於以一部135片幅相機配合 一支50mm鏡頭來與一部M4/3相機配25mm作比較,看看拍攝效果如何。 拍攝現場
測光數值
光圈:f/2.8 快門:1/15秒 感光度:ISO 200
135全片幅
50mm, f/2.8
135mm全片幅
焦距:50mm
曝光 正常
光圈:f/2.8
▲使用135片幅拍攝時,我們按測光錶的讀數進行曝光,拍攝效果曝光準確。
M4/3
25mm, f/1.4
M4/3片幅
相當135的50mm視角
!
曝光 過度
∵ 25mm f/1.4 X 2 = 50mm f/2.8 :-( ▲如按外國網站所提倡的說法,焦距和光圈都乘以2,那麼25mm f/1.4便變了50mm f/2.8,如用這個妄想出來的「50mm f/2.8」,便曝光過度了。
M4/3
25mm, f/2.8?
光圈:f/1.4(x2= f/2.8) M4/3片幅
相當135的50mm視角
曝光 正常
25mm f/1.4 x 2= 50mm f/2.8? 25mm x 2 = 50mm,f/2.8 = f/2.8! Always!
光圈:f/2.8
總結:「Crop Factor」只適用於焦距視角的換算,光圈是常數,不會轉換!但外國網站以景深效果,來強調轉換光圈值的需要,但 這種說法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解讀。片幅不同,的確會令人在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時,獲得不同的視角,這也影響了拍攝的距離,自然也 影響了景深,但以上的驗證,就說明了不可能就此說光圈也要乘以「Crop Factor」。 106
PHOTO MAGAZINE 07-2014
訂閱大抽獎 訂閱優惠
2014年7月至9月
凡於 7 月至 9 月期間,訂閱《攝影雜誌》 12 期可參加大抽獎一 次,中獎者需答中簡單問題後,可獲今季禮品。
原價HK$38
29
每期只需
抽獎日期:2014年10月3日 * 凡於2014年9月30日或之前已完成付款訂閱手續者均可參加抽獎,參加大抽獎的訂 戶,領獎時須答中一條簡單問題。 * 禮品只屬饋贈性質,不構成交易條件,所有禮品的總值,並非個人可獲得的貨 品價值。
80
節省$8.20(21.5%)
只限郵寄,此價錢未包郵資
2
1
必送 只限6月30日前
3
禮物
1
64GB
800倍速CF記憶卡($807)
2
64GB
SDXC UHS-I U3X記憶卡($685)
3
128GB
SDXC UHS-I U3記憶卡($738)
節省約21.5%
勁慳HK$98!! 訂閱《攝影雜誌》十二期連郵費只需HK$478 (原價HK$576)
贈書必須親到本公司領取,若需 郵寄請另付掛號郵費 $ 40 ,數量 有限,送完即止。
*本價錢包括$120本地郵資(一本雜誌十二期費用)。
網上訂閱:http://shop.popart.hk 有關訂閱的一切條件,博藝集團保留唯一、絕對及不可約束的最終解釋及決定權。 本廣告僅提供資料,不構成邀約,一切以正式書面合約為準。●如欲以傳真索取訂閱表格,請致電本公司向訂閱部查詢。 禮品由客戶提供,博藝不對其品質及狀態負任何責任。抽獎及禮品安排,博藝有最終解釋及決定權。 得獎者領獎時必須拍照存檔及交回贊助商,如有任何爭議,等同放棄任何訂閱禮品或獎品。
本月訂閱《攝影雜誌》均獲贈 《曝光天書》第一版。
查詢電話:2815 4284
[ PHOTO TECHNIQUE攝| 影技術
Text Raymond Wu╱Design Sunny Leung
很多拍攝題材都不能不使用腳架,就如近期十分流行的星空攝影、一 般夜景和繁華的街道上的車軌,就算是日間,有時用減光鏡拍攝如流水、 海浪等的優美效果,都需要使用腳架。腳架除了要穩陣,不要選擇「軟 腳」外,使用上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不妨參考以下8式,小心駛得萬 年船,人、機都會更安全!
]
正確用腳
1
最忌叉錯腳
8式
大部分的腳架都是三腳的,這種傳統的設 計理應已提供了攝影上所需的穩定性,不過當 打開腳枝撐開,其實一樣危機四伏,也不能馬 虎。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隨時因為叉錯腳 就鑄成一個本可避免的大錯,輕則要重新取景 構圖,重則機毁人傷! 一般來講,人應站在操作相機的位置,所 以三支腳枝的位置應擺放到攝影師仍可以有充
叉錯腳 - 重心向前易失衡
容易絆倒
足位置站前控制相機,換言之,應將一支腳向 前,另外兩枝則會在你的雙腳旁,這樣做不但 可防止因為匆忙中自己誤踢到腳架,亦能讓攝 影師不用把身體過分挨前,避免因重心向前而 推倒腳架。另外,有時拍攝也難免要換景,如 果只是稍移一兩步路,雙手可以同時握著兩隻 腳輕易和快速移動,若方向不對,自然就會被 腳枝頂著自己,造成危險。但也順道一提,無 論甚麼情況下,一旦需要移動腳架,把相機先 拆下來放好,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穩健步法 - 重心正常
不易絆倒
正確的腳架擺放位置
有時因為環 境位置所限,把 腳架的兩支腳向 前,一支則向著 自己,其實很易 造成危險,如可 以應盡量在前方 預留空間擺放腳 枝。 ▲一支腳應向前
未撐實
撐實 ▲這個角度調節扣,在現今很多腳架都設有,就算是低角度拍 攝,腳架要要撐盡不留虛位,都會較穩。 ▲
現今大部分腳架都有一個角度調整扣或機關,一 般情況下,最窄角度時為最高的操作高度,當撐實 時理應是最穩陣,如留有虛位,就不夠穩了。
108
PHOTO MAGAZINE 07-2014
2
撐到實至夠穩
現今很多腳架都有多角度調節功能,但不是 自由角度,而是有限制的多個大小角度,基本拍 攝時的角度是最窄,亦是腳架最高的位置,如要 拍攝非常低角度則可有調節至最大的角度,無論 那一個角度,在三支腳枝的頂部都會有一個角度 固定扣,用以固定腳枝,只要把腳枝開盡和撐 實,就是最隱固的狀態。有些時候因為環境不夠 闊,腳架無法打開到角度的盡處,勉強地用自然 就會失去了最佳的穩定作用,如角度太窄,分分 鐘整台腳架連相機翻下來,損失慘重!
3
借位要保重心
因為現場環境位置不足,所以不能 把腳撐盡,這是常會發生的,有時會利 用現場的物件,包括石頭、階級或闊欄 河等等,但要留意,千萬勿貪方便,隨 便卸力就算,正確的做法是盡量把借位 的腳枝長度盡量調整到雲台可以成水平
易失平衡
位置,這樣仍然可能將相機的重量平均 地分布到三支腳枝上,確保有最佳的穩 定性。要知是否水平,當然可以借助水 平珠,所以設有水平儀的雲台或腳架是 較佳的。當然,因地制宜永遠是攝影人 的最佳策略,就算真的不能完全水平, 也要適當地獲得最佳的穩固度。
TRIPOD
4
先粗後幼
想用盡腳架的穩定性,其實還有一些 小技巧,例如有時不須要用盡腳架的高 度,可能只須拉出一、兩節的腳枝便夠 高,但就應避免從底部最幼的先拉出,因 為愈幼自然也愈軟弱,話雖實際拍攝其實 沒太大問題(全開時其實都一樣要用到),但 既然先用粗的就愈穩固,又何不連那些微 的穩定性都用盡呢!
保持水平
幼腳不應先出
應先用粗腳
軟
實
▲現在很多腳架和雲台都有水 平儀,宜多使用。
5
6
快拆要習慣鎖好
雲台要上緊
一般腳架雲台和腳架是分開的,所以 裝嵌時要小心,應完全扭緊方可使用,因 為雲台上有水平轉動的功能,經常會扭 動,如安裝時扭不緊,便有機會在拍攝途 中扭鬆了,若不為意,分分鐘整個掉下 來。如打算一支腳架跟一個雲台,也不打 算更換,最好是有多緊扭多緊,有些品牌 設計會在雲台下設有螺絲,作進一步的鎖 緊,那便更安全。
未扭緊
▲腳架的粗幼腳哪先伸出,可能對整體的影響不明 顯,但幼腳定必較軟弱。
▲應調整腳枝長度來保持平衡。
扭緊後
很多雲台都用快拆式相機片(Quick Release),方便裝拆相機,但這設計也有一個危 機,因為太容易鬆下來,偶一不慎碰到鎖扣就會令相機掉下來。所以,記得使用安全 鎖掣,一般是一個小小的金屬扣,設在鎖掣旁,有些則在鎖掣後方,視乎設計而定。
▲快拆板只要一拉鎖掣就會彈起, 雖方便,但意外發生機會也大。
▲如有安全鎖掣記得每次安裝相機後扭一下,它會阻著鎖扣不能打開, 以防意外撞到而出事。
7
波頭切勿用單手
8
腳架高度很重要
買腳架時當然是開盡來試,試下承重和腳枝的力量是 否夠好,其實更重要是高度是否適合自己,如果太低,當 要把中軸升高,穩定性降低不好,若然太高,又難取景, 但下下又要逐支腳調低,花時間又難調節水平,各有各 煩。所以最好是求穩陣之餘又適合自己的高度,當然這 只是說一般拍攝時所需,而那是常用的高度,平時其 實還是可高可低吧!
▲一鬆即掉!
有些腳架以高度 取勝,但一般拍 攝你可能會嫌麻 煩,因為每次開盡 又要再調低。
▲
▲雲台和腳架之間理應沒有虛位的,上緊後應十分穩 陣,如未能完全上緊,這可能螺絲有問題,有些可能 是底座的螺絲太長,可以拆下來修正,但太短也不 適宜,否則當上不緊時,轉數圈便會掉下來,相當危 險。
如果是使用球形雲台,即俗稱的波 頭,要留意操作上必須雙手配合,切勿 單手鬆鎖,永遠要先用一隻手握著相 機,才好扭動任何鎖掣,尤其一些有雙 向設計的鎖,以為鎖緊其實是鬆開,相 反亦然,一不留神,相機、鏡頭就會掉 下來,那是最常見的意外,輕則刮花機 身和夾傷手,重則是把鏡頭弄凹。
切勿單手
必須雙手
▲波頭不能用單手操作, 一定要用雙手,切記!
如是一般拍攝,如風景 或旅行拍攝等,其實最好 是選一些一開即切合自己 身高的型號,方便省時, 有些高度又特別適合東方 人的,不妨考慮。
▲
▲如果現場有障礙物,若躲懶不調節 腳枝長度,相機易失平衡掉下來。
PHOTO MAGAZINE 07-2014 109
[ DIGITAL DARKROOM數| 碼黑房
Text、Photo Dennis Lai╱Design K.M.Fong
]
攝影講求光影處理, 一般大家都在拍攝期間做 足功夫,控制光影效果, 以求最理想的畫面。那麼在 事後處理階段,能否再次加 上照明光線呢?當然可以! Photoshop有個「光源效果」 的濾鏡,可以增添照明,效果 就像直接打燈一樣,雖然不及 現實中的光線那麼好用,但有時 也能增加相片味道。
光
事後加 為相片增光
大家平時拍攝一定會留意現場光線, 如果是熟練的攝影人,還會用閃光燈來調 和現場光,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我們這次 介紹的「光源效果」就好像事後添加的閃 光燈一樣,為相片加上一道光線,甚至能 夠改變照明效果,讓相片看起來更加特 別。此項「光源效果」的濾鏡,很早已在 Photoshop上出現,但近年的版本更加先 進,使用了立體演算的方式來模擬光照效 果,讓畫面更為真實。不過坦白說,即使 很多人認識這個濾鏡,但它一點都不易 用,Photoshop始終不知道畫面有甚麼景 物,不能自動化地達到最理想效果,需要 由我們小心控制,才能做到較佳表現。 這個濾鏡有三個不同類型的光源,包 括「聚光」、「點光」和「無限光」。 「聚光」就像用閃光燈斜向照明一樣,畫
面會有一個橢圓形的照明範圍,可以設定 光源的方向和角度,也能控制照明範圍。 而「點光」就是直射的重點照明,就像用 手電筒直接照向主體一樣,會製造一個圓 形的重點光。至於「無限光」則是將整個 畫面照亮,就像是遠處照射過來的太陽一 樣。這三個類型光可以在一張相片中同時
▌
出現,而最常用的應該是「聚光」和「點 光」,它們比較接近人造光照明,大家應 該比較容易掌握。 另外我們建議大家學用時,應該留意 畫面真的有重點光源,例如太陽、街燈之 類,再利用「光源效果」強化光線,而不 是憑空在畫面增添光源,因為這項濾鏡始 終是「勉強」為相片加上強光,但我們不 會在現實中看到空中、牆壁上出現光源, 因此製作時,要有合適的相片。
示範一 聚光
▲在畫面投射出橢圓形的光線,我 們可設定光源的方向和角度,也能 控制照明範圍。
110
PHOTO MAGAZINE 07-2014
點光
▲在畫面出現一個圓形的照明範 圍,就像用電筒照射一樣,我們可 以控制其位置和強度。
無限光
▲這是向整個平面照射光線,就 像太陽光照射一樣,不過用起來 一點都不容易。
聚光燈效果 我們可以在「濾鏡>演算上色>光源效 果」中,開啟這項功能,它會顯示一個獨 立面板,包括各種調整工具,無論你選擇 「聚光」、「點光」還是「無限光」,畫 面都能看到光源位置,也能控制光線強 度,而光源大小也可設定。而面板還有其 他功能,我們首先要學會使用「強度」、 「上色」和「環境光」等,這幾項都是相 當重要的。
我們用這張相片來示範「聚光」, 原相的環境比較光亮,雖然有美麗 的小燈製造一定側光,但不算很強 烈,我們為相片添加新的光照。方法很簡 單,就是在小燈上使用「光源效果」,讓 小燈更亮,背景更黑,側光更明顯。
1
我們在「濾鏡>演算上色>光源效 果」開啟功能,畫面會顯示一個新 面板,這裡會顯示照明效果,剛開 始的時候,軟件會自動顯示一些預設的照 明效果,例如「泛光燈」、「柔性平行 光」、「三盞燈向下」等。
2
不過我們建議自己調控,不要使用 這些預設的項目,大家可以直接選 擇「光源」,我們這裡會用「聚 光」,並把光點設置在小燈上,並把光線 照射的方向,順著小燈向下照明,更為自 然。
3
▌ 設定背景光 我們首先就是要設定「環境光」,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打開「光源效果」功能時,軟件一般會將畫面調得很 黑,只有新增的光線是光亮的,需要用「環境光」來控制 整個環境,保持畫面的亮度。不過我們建議不要將環境變 回原本的光度,而是要維持一定的昏暗,既能提升氣氛, 又能強調新增光源的效果。 當我們使用這個「光源效果」時,軟件會自動降低畫 面的光度,變得相當黑暗,只有主光源才是明亮的。軟件 這樣做可能是為清晰顯示光源範圍和強度等,我們需要自 行降低一些。 我們將「環境光」提高一些,增加畫面的光度,背景 變得明亮,其實更容易判斷新增光源是否適合,也能添加 相片氣氛。
環境光昏暗
環境光較亮
▌ 設定光源強度 在設定光源強度 時,不妨依照整個畫面 的感覺來著手,太強烈 的光線會很不自然,原 相只是一盞小燈,不可 能發出強光,而太弱的 光線也沒有效果。我們 這裡分別示範了由低至 高的亮度,大家很容易 判斷那個最好。在調整 時也要留意人物的受光 情況,由於希望製造側 光,Model面上的光線就 要自然些,切勿過份強 烈。
PHOTO MAGAZINE 07-2014 111
[ DIGITAL DARKROOM | 數碼黑房 ]
▌ 設定光源範圍 除了光度之外,我們也能設定光線 的集中度,這張相片用的光線類型是 「聚光」,因此畫面有裡外兩個圓圈, 裡面的圓圈就是控制光線的集中度。如 果聚光數值低,光線就集中於小燈中, 不會延伸到Model身上,而數值高則會連 Model也被照亮。我們建議設定時,要留 意主體的光度變化,不要被照得太亮, 看起來就不會自然。
▌ 設定光線顏色
黃色光線
藍色光線
這項「光源效果」最特別之處就 是可以設定光線的顏色,光線顯得更 為自然,此相片原本屬於正常色溫, 我們為了讓相片更有氣氛,改為黃色 光線,讓Model置身於溫暖室內,整 體感覺和原相有了很大不同。另外, 我們也改做了一個藍色 光線的,整體氣氛又有 了很大改變。
示範二
原相
重點光改變氣氛 我們再來試用「點光」照明,這項照 明很接近手電筒的光線,在畫面有個照亮 主體的圓圈,可設定其大小及光度,雖然 看似單調,但也能製造特別效果。此功能 會將畫面其他部分弄暗,畫面看起來就有 完全不同的感覺。而在設定時要留意光度 不要太強,要恰到好處,因為光度強會令 周圍變得昏暗,反差太強,感覺很奇怪。
112
PHOTO MAGAZINE 07-2014
原相是在光線比較平均的地方拍 攝,這裡原本就沒有真正的重點光 源,不適合添加「聚光」濾鏡,我 們改為「點光」,直接照亮Model的面孔, 好像為Model補光一樣。
1
同樣是在「濾鏡>演算上色>光源效 果」開啟功能,不過我們在工具列 中改為「點光」,畫面就出現一個 圓圈,能夠任意設定位置,我們拉到Model 面孔,好像補光一樣,四周就會變得昏 暗。
2
強光
平時這個「點光」的圓圈是綠色 的,如果滑鼠指著圓圈,就會變為 黃色,代表可以拉動圓圈,控制大 小。這張相片我們不需使用太細小的圓 圈,大約設定到半身左右。
3
示範三
弱光
完成
在「點光」的圓圈中央,可以設定 其光度,我們示範一下增加光度的 效果,光度一旦提高整張相片都顯 得不自然,當然大家都不會這樣做,但能 夠看到「光源效果」真的能夠製造強光感 覺。
4 原相
這張相片是特意在背光環境拍攝, 拍攝時用了輕微補光,Model的面 孔還是有點昏暗,既然背景已經十 分光亮,我們索性放棄背景,直接在背景 放置四個「點光」,背景雖然變得過份光 亮,但也沒有所謂。
1
完成
「點光」的位置包括面孔、左右手 臂和腰部,我們不直接放在Model 面部,因為這樣會令面部十分光 亮,反而不自然,而「點光」放在Model身 邊,強化側光,也保持畫面感覺。
2
完成之後可以看到相片的氣氛有了 不同,雖然仍然是背光,Model的 面孔也不是很光亮,但我們捨棄了 背景,為身體添上了側光的效果。每個 「點光」在設定時,都是非常微弱的光 度,完全是為了微調光度而設。
3
5
▌ 功能選項
增添多個光源 其實這個「光源效果」不止增加一個 光源,能夠同時添加多個光源,而且可以 將「點光」、「聚光」、「無限光」放在 一起,組合出多種光線。我們這裡是在一 張相片中,添加四個「點光」,全是用來 調節畫面光度,就好像是在畫面不同位置 加上閃燈補光一樣。但是我們建議初學者 慢慢學習使用,不要胡亂將多個光線類型 放到相片中,最好還是使用同類型的光 線,以免混亂。
製作完成之後,相片已經沒有原相 的平靜感覺,我們製造了明顯的重 點光,照亮了Model的面孔,突出 了Model,另外周圍環境變得昏暗,也帶出 了全新的氣氛,相片更添味道。
在面板還有多個項目,包括「上 色」,這是控制整體光線的顏色。而 「曝光度」,就是用來設定畫面的亮 部和陰影,最有趣的是「光澤」和 「金屬」,「光澤」是用來設定畫面 表面有多少反光,而「金屬」則是控 制光源或光源投射到的物件有多少反 光,這兩項設定結合起來就更為容易 製造反光效果。而「環境光」非常重 要,能夠增加相片原本的光度,保持 畫面自然。另外「紋理」是為光線套 上紋理,一般較少使用。其實「光源 效果」有「預設集」選單,裡面包含 了17種光源預設樣式。雖然不是全部 都能直接使用,但我們也可製造一些 獨特的光源,並建立建立自己的預設 集。
上色:可以調整畫面整體光源的色調 光度:用來調節光位和暗位的亮度 光澤: 可 以決定景物表面反射多少光 線 金屬: 用 來決定光源或光源投射到的 物件有多少反射 環境光: 增 加光源以外的畫面光度, 非常重要的設定 紋理: 在 單色相片中特別有用,為相 片添加紋理 PHOTO MAGAZINE 07-2014 113
[ A PLACE TO SHOOT攝| 影好去處
Text、Photo Jeffrey Poon╱Design Sunny Leung
]
香港有個千島湖
大欖涌水塘 114
PHOTO MAGAZINE 07-2014
景點介紹及前往方法 大欖涌水塘,位於香港西面新界部 份,座落於大欖郊野公園。連接著麥理浩 徑第10段及大欖自然教育徑,元荃古道 亦會途經於此,可謂四通八達。而水塘主 壩下為大欖懲教所,由於水塘在建成後, 在湖面露出一些以往高高低低谷中的小山 丘,在附近山頭看來就像很多小島突出於 湖面,因此大家也喜歡叫它做千島湖。要 拍攝它的美態,便需要登上附近的山頭, 但在此一帶的山頭都是無名荒山,難以辯 認,最好有熟路朋友帶同前往。 這段路程有少許難度,所以登至山頂 後應稍作休息,而其實這裡已經可以看到 山下的千島湖景象,但這裡前方仍有很多 高高低低的植物阻擋,不是拍攝好位置, 因此開始繼續前行靠左慢慢開始向下行。 雖然已接近拍攝點,但這時請特別小心, 因為這裡一帶的山坡經多年風吹雨打,大 多鬆散,要小心而行,否則易生意外。其 實,再前行不到10分鐘便會到達一個無名 的開揚位置,大家亦會發現這裡就是拍攝 的好地方了!
Photo:Jeffrey Poon
不宜拍日出日落或星空
▲光圈:f/9■快門:1/250秒■感光度:ISO 400■焦距:35mm
風光攝影在香港很盛行,因為它的題材極之廣泛,不論任何天氣、日出 日落也是拍攝的時機,找對題材就能拍出吸引的作品,而近年除數碼攝影流 行外,大家也喜歡邊郊遊邊拍照,因為攝影和遠足也是城市人減低生活壓力 的好方法。今次所介紹的地方,就最適合喜歡遠足的朋友,這個地方最好拍 攝的時份亦是需要陽光普照的時份,例如中下午,它就是有「香港千島湖」 之稱的大欖涌水塘。
今次所介紹的大欖涌水塘,由於它被 附近山巒包圍,所以日出或日落也不太適 合,而入夜後在山巒後方均是大城市的光 害,加上入夜後山路難行,所以亦不適合 作星夜拍攝,筆者建議在中午陽光普照時 份拍攝,因為太陽在上空照耀,不會偏在 一方,造成山影落在湖上,如時間太早或 太晚,只要山影在湖上,便會令湖上有部 份變得漆黑,影響美感。在這裡雖然是最 佳拍攝的無名位置,但亦用不上超廣角鏡 頭,最佳鏡頭為24mm,加上可以用全景 手法拍攝,拍出大欖涌水塘全景圖。另外 大家亦絕對有機會用上遠攝鏡,將湖上小 島美態及水壩美景記錄下來。
極適合玩全景拍攝 在大欖涌水塘拍攝千島湖,有些人認 為日光下,快門絕對夠快,可以不用腳 架,其實筆者認為,只要你對攝影夠認 真,體力足夠,並且知道是定點拍攝,最 好還是帶上腳架,因為將相機安放於腳架 上,可讓你慢慢構圖,尤以長鏡為例,愈 遠攝愈需要穩定的拍攝方式,拍攝時配合 偏光鏡更能將空氣中少許的灰塵影響減 去。而且在這種環境,實在非常適合作全 景拍攝,有腳架輔助就更易拍出完美的全 景圖。
PHOTO MAGAZINE 07-2014 115
Photo:Jeffrey Poon
[ A PLACE TO SHOOT | 攝影好去處 ]
▲光圈:f/11■快門:1/20秒■感光度:ISO 100■焦距:42mm
▌ 大欖涌水塘拍攝位置及路線
目的地
大欖涌水塘
麥理浩徑
掃管笏村 掃管笏村路
116
PHOTO MAGAZINE 07-2014
起點
下載路線
Photo:Jeffrey Poon
▌ 大欖涌水塘前往方法
Photo:Jeffrey Poon
▲光圈:f/5.6■快門:1/1250秒■感光度:ISO 400■焦距:300mm
▲光圈:f/11■快門:1/10秒■感光度:ISO 100■焦距:35mm
▌
說起全景圖,筆者認為只要是構圖需 要以16:9 或以上的長度構圖就可以用合 拼方法拍攝並製作全景圖。以這裡為例, 由於在拍攝點所看的水塘是長方形,我們 可以以直度方式,由左至右從觀景器觀看 橫掃時上下有否足夠空間,如足夠了,便 將環境內光暗位測光,找出中位數據,將 相機以M mode 手動模式曝光,並將對焦 鎖定,便可以由左至右拍下多張相片,筆 者亦建議影像與影像之間的位置約佔1/3闊 度的畫面,便可以足夠讓軟件合拼相片。 回家後以各種軟件合拼相片便能得出全景 圖,筆者覺得最簡單就是用 Photoshop 的AUTOMATE >PHOTOMERGE來合拼, 簡單易造,或者其他更專門的軟件如 Panorama Maker,Panorama Factory等 等,均能容易造出理想的全景作品。
PHOTOGRAPHER'S PROFILE
Jeffrey Poon 網名Specialteam,業餘 攝影愛好者,自2000 年開始踏上攝影之路, 曾多次於公開比賽獲獎 及接受雜誌訪問。最愛 風景攝影,多年來醉心於尋找及拍攝香港「隱世 秘景」,致力宣揚香港美麗而獨特的風光。如有 興趣了解更多Jeffrey的作品,可瀏覽以下網頁: http://www.jeffreypoonphotography.com/ https://www.facebook.com/ JeffreyPoonPhotography PHOTO MAGAZINE 07-2014 117
[ BOOK REVIEW名| 作書架
Text Cheryl Yuen ╱Design Sunny Leung
回顧二次世界大戰 500張珍貴歷史照片
編輯推薦
]
登陸諾曼底的一天
118
PHOTO MAGAZINE 07-2014
TIME-LIFE World War II in 500 Photographs
推薦
作者:TIME/LIFE BOOKS 出版:TIME-LIFE 頁數:272
戰爭對於勝利的一方還是敗北的一 方,都會帶來很大的損失和無比的傷 害,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全球的影響都非 常深遠,就算事隔75年一切都已變成 歷史,但到現在仍然可以看到不少戰爭 遺留下來的痕跡,而對於住在香港沒有 經歷過戰爭的年輕一代來說,戰爭就像 是很遙遠的事,不過透過攝影把一幕幕 的歷史時刻記載下來,就可以讓後人好 好觀察當中發生的事,有如親歷其境一 樣。最近出版商TIME-LIFE就在二次世界 大戰75週年後,把共500張由不同官方 攝影師或報章媒體攝影記者,在1939年 至1945年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拍攝 的珍貴黑白和彩色相片集結成書,相片 清楚記錄了大戰期間重要的歷史時刻, 包括希特勒在納粹軍前發言到日本正式 宣佈投降都有,書中除了珍貴相片,更 有清晰描述每張相片的資料和背後的故 事,亦有示意圖、圖表、地圖等詳述世 界大戰中一些重要事件、戰役、英雄人 物、國家領導的事跡等。文章和相片都 以時間順序排列,讓讀者一邊欣賞相片 的同時,了解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收 藏價值高,價錢亦都不貴,有興趣的攝 影人不要錯過了。
D-Day 70周年
DATA
語言:英文 ISBN:978-1603209939 售價:約$88(Amazon) 相片水準 版面設計
抵買度
收藏價值
1940年5月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 納粹軍正式攻打法國,經過長達1個月的 戰事,法國隨著在巴黎的親德國政府成立 而淪陷,於法國的西方盟軍都紛紛逃到英 國,經過4年的籌備,於1944年6月6日, 盟軍終於展開大規模的登陸反擊戰,而當 日大舉登陸的地方就是位於法國的諾曼底 (Normandy, France),盟軍把軍力分成5 支隊伍分別於諾曼底長灘不同位置進攻, 不過由於德軍在沙灘部署了強勁的防守, 盟軍第一天的戰況損失慘重,但是就是這 一場戰事,為後來盟軍反攻建立了根基, 而6月6日這一天就被稱為「D-Day」,事至 今日已經70周年,世界各地都有慶祝紀念 活動,其中就有這本詳述D-Day當日情況的 書本了。此書分為8個單元,主要圍繞諾曼 底的戰事,在前段先介紹D-Day前的各國戰 況和形勢,接著就以很大篇幅講述「最長 的一天」,後段則是接下來的戰事,書本 由著名的《Life》雜誌編輯撰寫,當年很多
印刷水準
DATA
推薦
LIFE D-Day: Remembering the Battle that Won the War - 70 Years Later 作者:LIFE編輯 出版:Life 頁數:144 語言:英文 ISBN:978-1618931023 售價:約$124(Amazon) 相片水準 版面設計
收藏價值
抵買度
印刷水準
攝影記者都有為《Life》雜誌拍攝相片,所 以此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敘述,還有很多 精彩的黑白或彩色相片,封面正正就是由 Robert Capa所拍攝盟軍當天登陸的畫面。
全面認識Robert Capa 罕有彩色相片作品集
大家一直以來認識的Robert Capa 都是以拍攝黑白戰地相片為主,其實 Robert Capa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對彩色攝影就愈來愈感興趣,一方面 是因為攝影科技的蓬勃發展,很多報 章雜誌都開始採用彩色相片,Robert Capa需要滿足市場上的需要,一方 面亦因為他身為圖片社Magnum的創 辦人和話事人之一,需要緊貼攝影科 技的走向,所以Robert Capa其實在 後期拍攝了不少彩色相片,有很多相 片都未曾公開發布,最近這些珍貴的 彩色相片就被結集成相片集《Capa in Color》,顧名思義,相片集中有很 多Robert Capa拍攝的彩色相片,當 中有很多都未有公開發布,除了相片 外,更有收藏了很多Capa的攝影作品 的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的館長Cynthia Young撰寫關於Robert Capa相片的文章、由Capa和工作上合
推薦
作的人所撰寫的旅行日誌、當日採用 了Capa彩色相片的雜誌、書本等,讓 讀者對Robert Capa的攝影有更全面的 認識,欣賞他同樣動人罕見、十分珍 貴的彩色作品,是Capa迷不可錯過的 一本相片集。 DATA
Capa in Color 作者:Cynthia Young 出版:Prestel 頁數:208 語言:英文 ISBN:978-3791353500 售價:約$314(Amazon) 相片水準 版面設計
收藏價值
抵買度
印刷水準
啟發人像攝影師的靈感 利用道具增加相片趣味 拍攝人像作品,主角固之然重要,化 妝、服裝一樣都不能少,其次就是拍攝環 境了,一個切合拍攝主題的環境,會令 相片的效果更好,如果準備一些適合的道 具,就可以令相片更加有趣,尤其是拍 攝嬰兒、小朋友,或者一些意思抽象的相 片,道具就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整
張相片的效果,不過要適當有效地利用道 具來布置環境,其實也相當考驗攝影師的 功夫。《Set the Scene》這本書就專門分 析和示範如何利用道具去令攝影師的相片 更突出,作者Tracy Dorr本身是一位有超 過10年人像拍攝經驗的攝影師,她的婚紗 攝影作品就多次獲得國際攝影比賽獎,她
的相片被用作出版攝影書,自己亦曾經出 版兩本教授婚紗攝影技巧的書籍,而今次 這本書就透過10位不同人像攝影師的作 品,以淺白的文字,解構道具在相片中的 作用和用法,相信會有 很多攝影師可以借鏡的 地方! 推薦 DATA
Set the Scene: Use Props to Create Memorable Portrait Photography 作者:Tracy Dorr 出版:Amherst Media 頁數:128 語言:英文 ISBN:978-1608956975 售價:約$105(Amazon) 相片水準 版面設計
抵買度
收藏價值
印刷水準
PHOTO MAGAZINE 07-2014 119
自薦區 [ BE YOUR MODEL | MODEL
Text Cheryl Yuen╱Photo 受訪者提供╱Design K.M.Fong
Peggy Yau 心態戰勝一切
] 甫士
8
髮型
8
經驗
推薦度
化妝
8.5
8.5
8.5
雖然Peggy年紀細細,只有21歲,不過已有3年的模特兒經驗,面對Model競爭大而 且繁忙的工作心態相當成熟!算算手指,Peggy入行的時候只有18歲,其實她是在姐姐 的婚禮上,認識了姐夫的妹妹,後來她介紹Peggy到雜誌社拍攝,一拍就拍了幾期,從此 就正式入行了,而Peggy都很喜歡Model的工作,因為十分有新鮮感,不會太過沉悶,工 作亦十分有挑戰性,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若稍為懶惰就很容易被別人追上。Peggy當上 模特兒後,學懂要調整自己的心理質素,因為Model很多時候都要試鏡,她明白不可能所 有的客人都會選中她,每個工作都有不同的需要,其實沒有選中自己並不代表自己不夠 好,所以不用質疑自己的能力,反之Peggy對自己就更加肯定,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 甚麼工作適合她,當Model亦讓她認識了很多朋友,擴闊生活圈子,接觸更多不同的事 物!Peggy一直都喜歡High-end時尚,未來更希望可以一試水底拍攝,而她亦毫不怕水, Peggy亦希望未來有機會自組Model公司,繼續和大家保持友好的關係!
樣貌
8.5
身型
9
MODEL簡
介
約3年
拍攝經驗:
Peggy Yau XS/S 衣服尺寸: 39/40 鞋子尺碼: 深啡色 頭髮顏色: 黑色 眼珠顏色:
info
120
年齡 身高 體重 三圍
21 173cm
53kg
32 24 34
https://www.facebook.com/peggy.yau1
PHOTO MAGAZINE 07-2014
peggyyau1122@gmail.com
Ling Ling給筆者的感覺很樂天很平易 近人,而且像個小妹妹一樣,讓人想疼惜 一番,只有19歲的Ling Ling,入行只有約 年半,她形容她的入行經過很滑稽,但筆 者就覺得她相當大膽,事緣她在Facebook 上看到其他Model的靚相,於是就主動傳 訊息給攝影師相約拍攝,後來攝影師也在 Facebook上發布她的相片,漸漸就開始 有人找她拍攝了。Ling ling覺得做Model可 以拍攝很多靚相,尤其是私影工作,會比 show girl等工作可以收到更多作品,所以 Ling Ling非常喜歡私影的工作,她覺得攝 影是一種記錄的方式,可以記錄低她的成 長,由未成年一直拍攝到成年的時候,未 來老了就可以重溫相片。Model的工作令 Ling Ling認識了很多值得信任的朋友,而 且人際網絡擴大了,有難題的時候會有很 多朋友伸出援手,給予支持,Ling Ling亦 可以在別人身上學到很多人生道理,避免 犯下別人的過錯,不過做Model最難的就是 要常常保持最佳狀態,不同的工作又有不 同的要求,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希望被 拍攝的心!Ling Ling特別喜歡日系造型, 像和服、日本校服等,更希望有機會試到 天使或仙子等有一雙翅膀的造型,未來亦 希望嘗試更多不同的拍攝工作,例如拍攝 宣傳片、影Demo等。
Ling Lingbabe 希望被拍攝的心 MODEL簡
介
Join
私影MODEL
拍攝經驗
Ling Lingb abe
衣服尺寸 :XS/S 鞋子尺碼 :36 頭髮顏色 :啡色 眼珠顏色 :啡色
info
年齡 身高 體重 三圍
:約1.5年
8
http://www.facebook.com/linglingbabe
樣貌
攝影師如果影過一些靚Model、好Model, 想向讀者親自推薦,立即與我們聯絡,把 你的作品給我們,即有機會刊登。
8
髮型
19 156cm 40kg 30B 24 3 2
8
想做Model影靚相?想更多影友認識你, 增加你的影圈人氣,就不要錯失良機,歡 迎將個人資料連同你的人氣作品電郵至 facebook.popart@gmail.com參加自薦Model 試鏡行動,即有機會刊登你的相片。
甫士 經驗
推薦度
化妝
8.2
8.5
8.5
身型
8
ImageGirl.hk
ling520b@gmail.com PHOTO MAGAZINE 07-2014 121
數碼攝影課程
2014
夏季課程
最佳 課程 數碼攝影入門課程Level 1
數碼攝影進階課程Level 2
課程簡介:
課程簡介:
Level 1雖然適合完全的攝影新手,但已對攝影有初步認識的,也可以透過Level 1幫 助他們強化攝影的興趣和認識,拍攝到更有水平的照片,引導學員進一步學習攝影。 於本課程中,學員可以學到基本相機操作、實際拍攝技巧如曝光和景深控制、構圖基 本學問、閃光燈拍攝技巧,以至基本Photoshop影像處理技術等。課程著重有系統地 學習,並有拍攝作業、學員的成果評估及分析。
Level 2適合已完成Level 1入門課程或已摸索攝影一段時間的學員,本課程志在為對 攝影已有基礎認識的攝影人開闢攝影眼界,了解不同的攝影風格。本課程也採用專題 單元設計,有系統地講授各種攝影理論及方法,完成後學員能從不同方面了解攝影, 開始建立自己的攝影風格。
日期: 2014年8月12日起逢星期二晚 時間:7pm-9pm(2小時) 地點:MAG都市視藝空間
課程
1
NEW
日期: 2014年8月18日起逢星期一 時間:7pm-9pm(2小時) 收費:$1,600 (共8課)
內容 基礎數碼攝影 認識攝影的由來和其發展方向,了解數碼攝 影的原理及各種選擇相機所需的各種知識。
基本相機操作
2
學習相機的實際操作,重要的控制按鍵教 學,並了解對焦、白色平衡、影像格式、 ISO等各種拍攝重要設定。
測光與曝光
3
認識光線的各種特性如何影響照片的表達, 學習控制曝光的要訣,以及各種曝光模式的 實際拍攝應用。
攝影構圖基礎(實習課)
4
學習構圖基本知識及畫面處理,了解畫面的 構成和各種構圖的技巧,進行實習及作品評 析。
基本閃光燈應用(實習課)
5
各種閃光燈的基本應用技巧,包括柔化光 線、反射閃光、高速同步、慢速同步、前後 簾同步,及多燈同步等。
夜景拍攝(實習課)
6
多位導師現場教學,進行長時間曝光拍攝實 習,了解各種影響畫質的設定,如感光度和減 雜訊功能等,並掌握ND減光濾鏡的拍攝竅門。
專題攝影實習
7
本課以工作坊形式,提供有趣的專題式拍 攝,教導學員利用構圖、相機操作、曝光、 測光、焦距等控制學習拍攝技巧。
Photoshop及數碼影像管理
8 *
Photoshop各種主要功能教學,讓學員了解 使用Photoshop主要的執相工具和使用方 法,迅速掌握後期處理影像的技巧。
共3班可選,分別於6月10日晚上,7月7日上午或下午開班。
L1-140812
L1-140818
晚上
晚上
12 AUG
19 AUG
26 AUG
2
SEP
16 SEP
18 AUG
25 AUG
01 SEP
08 SEP
15 SEP
23
22
30
29
SEP
SEP
7
OCT
SEP
SEP
06 OCT
補堂保證**
日期:2014年8月15日起逢星期五 (戶外實習班將另行通知) 時間:7-9pm(2小時)
課程
NEW
地點:MAG都市視藝空間 收費:$1,600 (共8課)
內容 攝影風格及專題攝影
1
講解攝影如何透過視覺傳播訊息,分辨不同攝影風格 和類型,從而讓學員定立自己的拍攝目標,並嘗作專 題拍攝。
Snapshot街頭攝影
2
教授學員Snapshot街頭攝影的技巧和其應用,並解構 街拍大師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引導學員以快而準的 方式進行獵攝。
進階Photoshop處理
3
進一步講解Photoshop的影像處理功能,包括Camera Raw的功能示範,以及各種進階的Photoshop處理技 術。
觀察與發現(實習課)
4
引導學員進一步學會細心觀察,從而發挖不同角度進行 拍攝,訓練自己透過各種元素,包括顏色、光線、構圖 等,透過攝影表達想說的故事。
影樓閃燈攝影(實習課)
5
教授使用影樓閃燈拍攝,包括基本的引發閃光同步的 方法、各種基本的燈位擺法,以及不同的燈光配件運 用。
數碼黑白攝影
6 7
包括認識傳統黑白攝影及各種黑白攝影題材、如何利用 數碼相機拍攝黑白照片、傳統黑白顏色濾鏡的應用,以 及Photoshop處理黑白影像的教學等。
戶外攝影實習(實習課) 於戶外現場實習拍攝,多位導師會親自即時解答學員 問題,並引導學員實踐各種攝影技巧。
人像攝影(實習課)
8
導師會以模特兒示範各種人像拍攝技巧,包括淺景深的營 造、無線閃光拍攝,以及不同焦距鏡頭拍攝的效果示範,並 會教授指示模特兒擺甫士的溝通技巧。
L2-140815 晚上
15 AUG
22 AUG
29 SEP
5
SEP
12 SEP
19 SEP
待定
3
OCT 補堂保證**
數碼攝影基礎課程
網上報名 最多可減
我們開設的基礎數碼攝影課程有Level 1及Level 2兩個班,分別為入門及 進階的數碼攝影課程,最主要的特色是有系統的單元性教學,課程內容是由大 學學位、證書課程的攝影教材改編而成,並由大學攝影老師及富經驗的攝影導 師親自教授;與一般攝影班不同,本課程是以單元制有系統地進行,目的是令 學員能更有系統地逐步學習傳統攝影的基本功,而且理論與實踐並重!
PHOTOSHOP 講座+示範
入門:10 Basic
日期: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時間:3:30-5:30pm (2小時) 或 7-9pm (2小時) 地點:MAG都市視藝空間 內容簡介: 1. 究竟Photoshop對攝影有何好處? 2. Photoshop各種工具及面板 3. 影像光暗調控:再曝光 4. 簡易顏色調控:重訂白平衡 5. 影像剪裁:重新構圖
New PSP-140730A PSP-140730B
收費:$200 $100
(費用HK$200,輸入折扣號即減$100)
折扣編號: 140625 減價名額有限
6. 尺寸調整與影像壓縮 7. 調控影像反差與後製「補光」 8. 執走影像瑕疵話咁易 9. 銳利影像,改善唔sharp鏡頭 10. 數碼黑白轉換:專業級效果
* 即場報名參加「Photoshop數碼後製Level 1」課程可獲優惠。
PHOTOSHOP
Level 1、2現正接受網上報名,學員於 7月30日或之前到http://img.hk登記,
折扣編號 140815 即享優惠,並可特價購買教科書。
Jetso!!
限量優惠 New
數碼攝影新手速成班 內容簡介: 1. 基礎相機操作 2. 相機設定建議 (AF、ISO及白平衡) 3. P、A、S、M模式選用 4. 掌握曝光(曝光鎖、曝光補償應用) 5. 攝影構圖精技 特色 由資深攝影雜誌編輯任教,熟悉各種 相機操作,能即時解答學員各種常見 難題,學員可帶備相機即場練習。
上課日期: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時間: A 3:00-5:00pm (2小時) B 7:00-9:00pm (2小時) 收費: A $50 (輸入折扣編號減$150) B $100 (輸入折扣編號減$100)
原價$200,限量優惠
地點:MAG都市視藝空間 * 現 場指定教科書半價,其他攝影書優 惠價發售。
合 單反/無反都適
New
數碼後製課程Level 1
基礎課程
數碼攝影後制
課程簡介:
並非一般Photoshop班,這是特別為攝影人而設的PS執相課程!由樹仁大學攝影課程 高級講師、《Photoshop數碼執相天書》作者伍振榮策劃,和坊間一般Photoshop課 程不同,這系列整個課程完全對準攝影執相的理念和需要,絕非只講技術上的「點樣 做」,會教曉藝術上的「點解做」,讓學員最終有能力製作出可供展示的影像。課堂 提供電腦及Photoshop CC軟件供現場實習。
日期:2014年8月6日起(逢星期三) 時間:3-6pm 或 7-10pm (每課3小時) 地點:MAG都市視藝空間
內容 掌握Photoshop及基本執相
由安裝、設定、優化Photoshop CC,到打開數碼相 機拍攝的Jpeg檔案進行色光調節優化,完成一幅色 光表現均優質的照片。 影像畫面編修速成
2
按照攝影師的要求,準確調控影像的表現,包括影像 透視控制、重組影像的水平視點、校正鏡頭的變形, 去除相機雜訊,以至銳化影像。 優化影像的視覺表現
3
操控影像的色彩變化作影像的藝術加工,黑白影像製 作,雙色調影像處理;此外,還會講解影像污點或瑕 疵的完美修飾。 RAW影像基理基本流程
4
聰明的攝影師一定要拍攝Raw格式,這一課講述ACR 的處理影像流程和特點,學會利用Photoshop ACR完 成高級的編輯影像技巧。
日期 PS-140806
6
AUG
13 AUG
20 AUG
27 AUG
學員要求:
特別說明:
˙有基本攝影知識和經驗。 ‧ 須懂得使用電腦 (課堂可提供Windows 8 作業系統的電腦),歡迎自備電腦參加。
˙一個月內完成4課,導師可因應情況改動上課日期和時間。 ˙ 課程參考並非絕對,導師會視乎學員整體程度、進度,以及發問互 動情況,具體安排每課的內容及作出編排。更多課程詳情可參閱網 址:http://img.hk/hksdptalkmain3/。
*網上報名購教科書有優惠
上課地點:MAG都市視藝空間(JCCAC藝術村L8-07) 地址: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石硤尾港鐵站C出口) 課程策劃:伍振榮 MA in Journalism(Vis. Comm.)
資深攝影講師及著名攝影創作人,具豐富攝影創作、策展及教學經 驗,包括大學攝影課程及中學攝影班,並曾獲多個攝影獎項。
課程導師:胡民煒、黎韶琪、姜榮杰
▲
1
1人1機 8-12人
http://img.hk
▲
課程
收費:$1,900 (1人1機) , 自備電腦減$300 (4課共12小時) 人數:每班上限12人
現正接受網上報名:
由資深攝影師兼《攝影雜誌》、《DC Photo》編輯擔任。 * 凡參加任何連續的課程,會自動加入MAG攝影同學會,並將會收到活動通知。 * 如課堂受天氣、場地、課程安排或其他原因影響,有可能順延一至兩星期完成。 * 課程內容設計、導師及其他安排等,香港數碼攝影學會保留唯一、絕對及不 可約束的最終解釋及決定權。 * * 報讀Level 1或Level 2的學員,如期間因事缺課,如我們下一次舉行相同的課 堂,保證可安排缺課同學旁聽相若的單元作補堂,但最多只限補兩課,但課 堂單元會有可能更改及調動,或取消,如出現此等情況,則無法安排補堂, 此外,學員必須自行留意日程及報名。此保證只限於2014年開辦的Level 1 及Level 2攝影班,並不包括任何其他攝影班或講座活動。
電話查詢:2815
4284
Photocourse www.facebook.com/photomagazine.hk www.facebook.com/photobeginner www.facebook.com/photocourse
附註:在上課地點MAG以外進行的拍攝活動並不包括任何保險,參加者於MAG 以外的場地或其他戶外地方進行上課及拍攝活動時所引致的任何損失,包括人 身傷亡、財物損失,本會、本會僱員及代理概不負責,參加者必須清楚明白及 同意自行承擔責任方可參加。
Leica 100年誌慶 徠卡精品收藏選擇多
]
今年可說是德國Leica相機 歷史的重要一年,皆因她發展 的135片幅相機已100年,所 以連同新的位於Wetzlar的LeitzPark總部開幕一同慶祝,更連 續地推出多件100年誌慶產品, 部份更是限量產品,相信會大 受收藏家歡迎。之前Leica已推 出了新的LEICA MACRO ELMAR-M 90 mm f/4鏡頭和銀色版的Leica M Monochrom,其實還有Leica S Edition 100及Leica D-Lux 6 Edition 100兩個紀念版本,以及極珍貴的Leica M Edition 100套裝,包括了以 MP作基礎的純機械Leica M-A相機和數碼Leica M Monochrom相機,機 身外殼用工藝更高的不銹鋼製作,連三支焦距分別為28、35 和50mm 的Summilux-M f/1.4 鏡頭,全球限量101套,機身編號尾部用19142014。 而為了慶賀Leitz-Park新總部開幕,也推出了6款刻有LEITZPARK的 產品,包括四款相機,分別是Leica S、銀色版Leica M Monochrom、 Leica X Vario和Leica X2 a la carte版本;兩款徠卡運動光學雙筒望遠鏡 型號Leica Ultravid 8x42 BL和10x42 BL,配搭特製的紅色皮革裝飾。 若嫌相機還不夠特別,今次Leica還推出一些收藏精品,包括 了這款與瑞士洛桑Valbray手錶品牌合作的「100 Years of Leica Photography」EL1 Chronograph腕錶,這時尚外型的手錶特別加入了一 個有趣的16片光圈葉片錶盤開關,錶殼採用第5級鈦金屬,四時半位置 有金屬的4.5數字,反映第一部Leica相機的鏡頭採用的f/4.5光圈。此紀 念版腕錶全球限量100隻,50隻為鈦金屬打磨版,另外50隻為DLC類 鑽碳黑色 (diamond-like carbon)鍍膜版本,均收藏於珠寶盒及配備兩款 錶帶自行更換。 此外,Leica也推出了另外兩種較相宜的紀念產品,包括7款相機快 門按鈕(襟針),除可加裝在相機快門掣上外,也可用作為襟針。另亦推 出一張徠卡百週年32GB 紀念版SD記憶卡,為Class 10 32GB SD記憶 卡,有17MB/秒寫入及24MB/秒讀取速度。限量1,000張,隨記憶卡付 有徠卡相機的歷史簡訊。
▲「100 Years of Leica Photography」EL1 Chronograph腕錶限量版有鈦和碳黑色兩種,各限量50 隻,售價為HK$183,000。
▲Leica M Edition 100套裝包括兩機,左為Leica M Monochrom,右為 Leica M-A,套裝更還包括Rimowa特製的黑色電鍍鋁外殼保護箱,內裡 間隔均度身訂製,還有一卷Kodak TRI-X 400黑白菲林,建議零售價為 HK$432,000。
▲6款Leitz-Park開幕特別紀念版產品
Leica S : HK$205,000(限量25套) Leica M Monochrom銀色版 : HK$71,400(限量100套) Leica X Vario : HK$25,700(限量200套) Leica X2 a la carte : HK$18,400至HK$22,000 Leica Ultravid 8x42 BL紅色皮革: HK$18,500(限量20套) Leica Ultravid 10x42 BL紅色皮革: HK$18,900(限量20套)
▲快門按鈕(襟針)共有7款,主要是8mm和12mm兩個 大小,"100"12 mm黑色快門按鈕限量1,000個,全部 每個只售HK$400。
▲可用作為快門按鈕。
也可用作為襟針。
▲
[ PRODUCT EXPRESS產| 品快訊
Text 本刊編輯╱Design Calvin Kang
▲腕錶與相機都是精密的機械結晶,這限量版手錶加入 了光圈設計。
124
PHOTO MAGAZINE 07-2014
查詢:3650 0668 興華拓展有限公司
Freefly MōVI M10穩定器 拍動作片一氣呵成超穩定 拍攝包含動作的影片時,如想一個鏡位完成連貫又流暢的效果,就需 要一個靈活易用的平衡架,穩定相機或攝錄器拍攝,而這個Freefly MōVI M10穩定器,不單可以安裝器材方便手持拍攝,更有先進的電動控制功 能,自動作3軸的修正,消除移動時產生的抖動,拍到穩定而清晰的畫 面。這種輕便得可手持式的數碼3軸穩定架,採用的是高性能IMU和無刷馬 達(Brushless direct drive system),不單能作出精細穩定效果,而且沒有噪 音影響拍片的收音。MōVI M10還有多種專利功能,包括能就著拍攝者操 作時的左右或上下擺動趨勢自動切換為流暢Pan鏡或Tilt鏡效果的Majestic 模式,另外也有一個保持景物位置的補償系統,就算所追拍的動作快到 拍攝時跟不上,MōVI M10會自動以每秒以百計的修正動作來使畫面準確 不變,當然還提供了遙控器,讓另一位拍攝人員操控相機的位置拍攝。 而所提供的實時藍牙連接,可透過易用的介面,對MōVI M10作多種功能 設定,而系統也有位置記錄功能,包括相機位置、高度、擺鏡和轉動角度 等,方便後期製作之用。購買這個穩定器,包括了可供兩個操作員使用的 遙控器、電池、充電器和支撐架。網上也有不少短片是介紹MōVI M10和 它的使用示範,不妨參考。 網上睇片
售價:$116,961 查詢:2773 6883 KS Model
▲網上一段使用MōVI M10的拍攝示範,踩著Roller blades一樣咁定。
組合式UNICODE H1N1F1 軍用規格用料相機袋
▲除黑色外,也有迷彩和駝棕色。
今時今日,相機袋的選擇的確十分多,不乏美觀耐用,但說到底攝 影人始終想器材得到最佳保護,所以相機袋用料更為重要,於是有幾 位攝影師和設計從業員走在一起,打造了更適切需要的相機袋,現在 以品牌UNICODE推出市場。這一個相機袋設計在於實用和用料講究, 目的就是要讓器材得到最佳保護。為了這個目的,廠方指這袋用上了 真正軍備品質的材料來製作,例如布料是更耐磨的杜邦1000 Denier尼 龍,而織帶為拉力測試比一般PP織帶強韌3倍的尼龍,車線就用上軍 用級的尼龍線,以一英吋48針車縫,而扣具則用YKK軍用塑鋼和金屬 扣。最精采則是主袋身採用了共6片德國拜耳防撞緩衝物料,其頂蓋下 也有一片,就算體重100kg的人站在其上,其結構仍不變形。所謂軍用 規格是貫徹內外的,因為外在的設計也加有軍用的組合彈性,所以除 了H-1的袋身,前後可加兩個N-1側袋,前方則可加F-1前袋,前者可裝 配件,後者更可裝平板電腦,由於這是預設配備,現售的型號就稱為 H1N1F1。如有需要更可另購背囊式肩帶或腰帶等,擴展性高。 售價:$1,950 (迷彩)
$1,700 (棕色、黑色)
查詢:2388 1178 MX Camera
可另購X2 Harness System,以 背囊方式攜帶。
▲
▲H1N1F1所包含的組件,包括兩個側袋N-1,一個前 袋F-1、肩帶、雨套、證件套、軍用鈎環。
PHOTO MAGAZINE 07-2014 125
[ NEW & NEWS 市| 場消息
Text 本刊編輯╱Design Sunny Leung
Sunwayfoto腳架配件重工藝 雙凹位高負重波頭雲台
]
腳架固然重要,但也得選合適的雲台和相關的配 件,才能發揮到最佳效果。而腳架品牌Sunwayfoto就 有多款著重生產工藝的配件,提供靈活和實用的選擇。 XB-52雲台是XB系列其中一款,適合較專業的單反或中 型相機使用,球形組件採用橢圓設計,縱軸比橫軸長, 配合鎖定系統,令相機仰俯時會有阻力,用熟了掌握了 鬆緊程度,就能減少一下子掉到底的情況,令操作重型 相機或鏡頭時更有信心,加上低重心設計,無論上鎖或 調節位置時都能穩固和快速,不易有虛位,負重更高達 60kg。其鎂鋁合金物料也十分輕巧,雲台僅重683g。此 外,不能不提的是它的雙凹位設計,向前的凹槽方便相 機俯仰,旁邊的則可方便直度拍攝,不用每次都轉動底 盤。
1
2
4
橫度
▲XB-52採用流行的插片快拆板,在上 有水平儀。
▲XB-52採用低重心設計,而且工藝十 分細緻,其鎖定系統設計亦顧合實際拍 攝所需,設於旁邊,上有一個細旋鈕用 以調節摩擦力。
3
直度
1 PCL-5DIII除了附有裝在相機腳架孔的螺絲外,還有4顆安全螺絲,可安裝在底座上,在快拆板中不易滑掉。 2 只要將螺絲裝在底部鎖緊。 3 專為5D III而設,安裝後會非常fit,不易走位。而機旁的插座均沒有給遮擋。 4 標準 的滑入式快拆設計。
▲設有雙凹槽的XB-52球形雲台,能負重60kg。
PCL-5DIII橫直兩用L形架 用腳架拍攝,當想使用直度時,自然 會把相機打側來設定,但無論你用三軸抑 或球形雲台,相機的重心便會偏側了一 方,當然會大大減弱穩定性,Sunwayfoto 這個L形架就可以解決這問題。它是一種 專為直度拍攝而設,而當中更有專為指定 型號而設的,就如這個專為EOS 5D Mark III而設的PCL-5DIII,特點就是它能緊貼機 身,而且特別為快門遙控線的插座預留位 置,物料為航空級鋁金屬。它的兩邊底部 都是流行的滑入式快拆設計,所以不用再 加任何配件都能直接安裝到腳架上,有最 佳的穩定性。
TLS-01長鏡支架 當使用超遠攝鏡時,就算用的雲台多 穩都好,由於鏡頭的腳架座與相機有一段 較長距離,令相機有如半天吊,感覺總不 夠安全和穩固。那麼可利用這個TLS-01 座,把相機和鏡頭加多一個支撐物,拍攝 時相機和鏡頭就更一體化。
▲
TLS-01其實是一個有長短調校的 金屬架,前方可安裝鏡頭的腳架座, 其他是Acra-Swiss相容的快拆底座, 而後面則可安裝相機(須另加快拆 Clamp),使用上基本不難,而且可搭 配不同焦距的長鏡。
126
PHOTO MAGAZINE 07-2014
售價:球形雲台XB-52 $3,310
L形架PCL-5DIII $708
長鏡支架TLS-01 $1,058
查詢:3528 0766 Alpha Distrubution 網址:www.sunwayfoto.com
[ NEW & NEWS | 市場消息 ]
DEO-Tech全新Contax G轉Sony E接環 Contax G鏡跨進數碼年代?
▲Sony A7的高解像無反光鏡數碼相機,可以玩到 不同鏡頭,連菲林年代的AF鏡頭都可以使用。
▲DEO-Tech Contax G to Sony E 第三代自動對 焦轉接環。
▲接環配備電子接環。
Sony E環相機選擇多就人人都知, 就如最近A7系列全片幅機身已成為市場 的焦點,由於沒有反光鏡,接環與感光 平面距離夠短,所以帶來多種鏡頭配搭 的可塑性,包括可以使用過去和現在的 Rangefinder相機的鏡頭,而這一個由DEOTech全新的Contax G轉Sony E接環已經是 第三代,除了能用回上世紀九十年代推出 的Contax G系鏡頭外,還能用到鏡頭本身 的自動對焦。這第三代DEO-Tech Contax G to Sony E轉接環可支援多種機身的對 焦區域模式,建議可用較大對焦區域,以 換取更高對焦速度,據廠方指,對焦速 度已比上代Contax G to Sony E第二代轉 接環快一倍。如已有第一、二代的DEOTech Contax G to Sony E接環的用家,可 享有MX Camera提供的Trade-in升級計劃, 欲升級者可攜帶第一、二代接環親臨MX Camera荔枝角陳列室、旺角門市或以郵寄
形式寄回MX Camera荔枝角陳列室,即可 以HK$1,200換購全新第 手機睇片 三代DEO-Tech Contax G to Sony E自動對焦轉接 環。 http://www.youtube.com/ watch?v=UpxM2NR628E
▲Sony A6000裝上工程版接環的對焦效果。
售價:$2,280 查詢:2388 1178 MX Camera 網址:http://www.facebook.com/mxcamera
Tokina AT-X 70-200mm F4 PRO FX VCM-S 中距變焦防震f/4新選擇 日本Tokina早前宣布推出的新全片幅鏡頭AT-X 70-200mm F4 PRO FX VCM-S的Nikon鏡頭將在月底正式抵港發售。這是一支專為 輕便手持拍攝的70-200mm中長距變焦鏡頭,採用f/4恆定光圈,光 學結構為19片14組,除高透光率玻璃鏡片外,也包括3片多層鍍膜 SD超低色散鏡片,消除色差和達至高解像清晰表現,並採用9片光圈 葉。特別之處是最近拍攝距離縮短至1米,最高放大率達1:3.57。它 還採用了最新研發的VCM 光學防震補償模組﹐鏡頭內藏Gyro sensor 感應器偵測震動,同時用三個精密的驅動器來糾正震動,獲得相當於 最高3.8級快門速度的防震,而且備有全新技術的Ultra sound高速環 型馬達,對焦寧靜快速。鏡頭附專用花瓣型遮光罩(BH-672),可 另購活動式三腳架接環 (TM-705)。 售價:$8,980
▲鏡頭除了新的光學和優質鏡片外,還有先進的 VCM防震和超聲波對焦馬達。
▲附有一個專用遮光 罩(BH-672)。
查詢:2292 5111 麗確攝影器材
▲可另購的活動式三腳 架接環 (TM-705)‧
LEICA DG SUMMILUX 15mm / F1.7 ASPH. M4/3廣角大光圈鏡頭
售價:$5,290 (淨鏡頭)
$8,590 (GM1 L Kit)
查詢:2833 0955 Panasonic
128
PHOTO MAGAZINE 07-2014
這是一支專為M4/3統推出的高 級廣角大光圈鏡頭,匹配Panasonic GM1,相當於135的30mm焦距,加上 輕巧和大光圈的特點,最適合作隨拍之 用。這支LEICA DG SUMMILUX 15mm / F1.7 ASPH.(H-X015)是達至LEICA認 可的光學標準,影像清晰銳利同時營造 自然柔和散景,採用7組9片鏡片光學 結構,含3枚非球面鏡片,減少視場彎 曲及鏡頭像差。鏡片上加上針對數碼影
像需要的納米塗層,大幅度抑制可見 光範圍內(380nm-780nm)的鬼影及眩 光,提升影像質素。鏡頭採用步進式摩 打,配合LUMIX G系列相機的對比度感 測自動對焦系統,可以最大每秒240幀 刷新速度達致快速的自動對焦,寧靜和 準確。鏡頭以金屬製造,並特別設有光 圈環,可直接用手轉換光圈,體驗不一 樣的拍攝感覺。此新鏡除獨立發售外, 也備有DMC-GM1套裝(GM1L)。
[ NEW & NEWS | 市場消息 ]
Gigabyte BRIX s和BRIX 匹配家居的準系統電腦 作為攝影愛好者,看相片和處理相片是經常 做的事,一般家居要多添置電腦,總會受空間不 足的困擾,這種以細小和外型漂亮為要的超微型 電腦或會是一個選擇。它是一種「準系統」電 腦,而這裡介紹的Gigabyte BRIX s和BRIX則是採 用了VESA支援的設計,可安裝到VESA規格的顯 示器或電視後,均有HDMI及DisplayPort雙數位 顯示介面,可裝配mSATA固態硬碟,有兩個SODIMM DDR3L 1600/1333(1.35V)低電壓記憶體 槽,BRIX s可加額外2.5" 7.0/9.5mm SATA硬碟, 以提升數據貯存空間,內設IEEE 802.11 b/g/n Wi-F i、藍牙4.0和Gigabit LAN,此外設有mini-PCIe 擴充卡、4個USB3.0和前置的SPDIF音訊接口,功 能齊備。BRIX s可用處理器包括第4代Intel® Core™ i7-4500U / i5-4200U / i3-4010U / Celeron, 而BRIX則用第4代 Intel ® Core™ i5-4200U / i34010U。
▲Gigabyte BRIX s,尺寸: 114.4(長)×107.6(闊)×42.8(高)
售價: BRIXs $2,099(Celeron)、$3,099(i3-4010U)、
$4,099(i5-4200U )、$5,099(i7-4500U)
BRIX $2,899(i3-4010U)、$3,899( i5-4200U)
查詢 : 2753 1668 聯強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130
PHOTO MAGAZINE 07-2014
▲Gigabyte BRIX,尺寸: 114.4(長)×107.6(闊)×29.9(高)
iPad睇又得,Android睇又得
http://apps.popart.hk
博藝集團 旗下雜誌iPad版
全面登場!!
平價,可低至免費
攝影書流動睇 iPad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