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二十一世纪大巴黎计划 reading the grand pari(s) of the 21 century

Page 1

城市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 阅读二十一世纪大巴黎计划 撰文 / 司敏劼 张道铭


城市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 ——阅读二十一世纪大巴黎计划

撰文 / 司敏劼 张道铭 采访 / 张道铭 编辑 / 司敏劼

A.引子

大巴黎的城市探索是对于全球变暖,能源危机,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面对 1929 年之后 又一次的周期性金融危机的深度觉醒。

大约四十五年前,新城建设的激进运动开始在巴黎城郊蔓延,城市建设一时间超越巴黎本 身的控制能力。多中心的卫星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前大都市结构。巴黎卫星 城运动的发起人 Paul Delouvier 提议的政府项目,诸如公路,机场,拉德芳斯及其新城, RER 郊区铁路的建设,曾经推动过城市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个计划的后续推 动力却受到了阻碍,它留给我们一个地域的边界,一个东西失衡的状态,尽管政府已经最 大程度上去减少这个差异,但还是形成了一个过分拉伸的大都市结构。

最大的困难在于发现并且理解巴黎大都市今天的现实,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复杂性,并且 利用现存的事实的长处创造新的空间和新的生活模式。

1


十支设计团队被要求针对后京都宪章的大都市。制造的都市是个面包团,制造面包团的酵 母是在新城中的新城市项目,而这些项目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能看见它们的缺点而不是品 质,或者未来的潜力。举个例子,在空旷农村中建设的购物中心,在田野中心的停车场地, 如果这些项目不被公众认可,那么是否还应当在城市建设中推进同样的建筑功能类型?

巴黎大都会不是一个理想的城市,一个乌托邦,而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现实。规划的目标是 明确的,就是一个基于现实存在的规划。不仅仅看到存在的,而是,能不能通过这些存在 的创造一些新的,不是毫无文脉可言的,不是激进的。巴黎,巴黎大都会区域今天是个具 有历史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被清晰地定义法发现。21 世纪的城市问题就是社会的问 题。

B.十个共同的关键词

在宏观的都市型态上,十支团队的方式各不相同,十个不同的方案的最后呈现方式和侧重 点也各不一样,但倘若进行归纳,有十个与城市和社会文化相关的关键词出现几率最高。

1. 城市的自我组织 urban self-organization 巴黎面对一个主要问题是政府缺乏对城市组织的有效管理。巴黎如今的城市系统更加象是 自我组织,而非被控制和规范化。于是,我们遇到一个的是一个空间和社会层面上的复杂 体,一方面是建造城市并且多多少少意图去控制它的政府,另外一方面是从草根层面来看, 这些政府项目的后续效果很难掌控,而由这些大项目带来的地方性的小项目反倒蓬勃发展。

2


所以,此时的城市系统变成了同时是自我组织,同时又是被不同尺度掌控的,从地方政府, 城市机构,到全球经济。

十支团队在设计中也提出了关于如何组织规范城市空间的设想。所有的设想都谈到应当从 现有的空间出发,不去否认现实的丑陋性,而是去认同它的特性和潜力。所有的提议都认 能为,在规划中居民不能被忽略。

2. 城市的集中性 centrality 当人流聚集于一起,形成空间的高密度和社会的多样化的时候,城市的核心由此形成,往 往,一个城市的性格是由那个“核”带来的。现在的“集中性”不仅仅是巴黎的城市历史 中心,而更加多元化,比如说,小城镇的中心,地域上因为机场和购物中心而形成的中心。 如何利用并且营建集中性,这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3. 城市内部的交换 urban exchange 交通与通讯科技的发展,使得城市的规划逻辑发生了变化,Co-spatiality 协和空间讲述的 是两个成本等同,利益一致的点,通过交换网络的联系出现的新的战略格局。从这一点上, 地方性的空间在产业链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

4. 城市的蔓延 urban sprawl 巴黎的城市蔓延是无处不在的,生活是蔓延的,工作场所是蔓延的,交通设施是蔓延的, 服务设施也是蔓延的。因此,城市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可以说是消失。城市针 对边缘地带的扩张,以及空间的不连续性造就了当代地域的特性,这打破了传统的城乡规 3


划的秩序,城市肌体将直接和乡村接壤。这是新的空间和社会应当研究的课题。

5. 物流运输 logistic 关于世界经济的产业链。物流行业因为其功能上的特殊性,在城市空间层面和社会经济层 面上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些功能空间可以将商业,交通,人流都整合到一起。

6. 后京都协议时期的大都市 post-kyoto metropolis 京都协议提倡的是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可是如何将这样的精神运用到巴黎,这样一个超 级大都市?如何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何去保护自然资源,如何给发展中的提供一个 理想的空间模型?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7. 城市交通 mobility 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当城市不断蔓延,公路交通,上下班的公共交通,物流,信息 流交通都变得举足轻重。个人通过交通的网络可以到达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因此,空间 和时间观念对规划理念上将产生新的影响。

8. 未发展的地块(休耕地,废弃地,空地,农村) undeveloped sites( fallow, abandoned, empty land, countryside…) 在城市为发展的地块中, “虚”和“实”的比例与城区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考虑 如何把少量的“实体”建筑放到大量的“虚体”旷野中,如何去延续“虚体”的逻辑?这 些考量是的我们必须去关注自然的树林,湿地,农业空间,水路和水体等等。然而在现实 中,绝大部分的紧急项目并没有整合到虚体空间之中,把乡村,自然,农业加入到城市化 4


的思考中去。

9. 接近 proximity 如何提高空间的可达性?如何尽最大的可能在交通动线上布置最多的点,换而言之,让开 发的区域尽可能的接近交通动线。巴黎不是只有豪斯曼的大街廓,今天的巴黎范围已经远 超出 19 世纪的规画区域,成为所谓的郊区,或是都市边陲地带。

10. 隔离 separation 巴黎在空间,功能和社会族群上都存在隔离的现象,如何整合多元化的空间,这是问题所 在。

C. 大巴黎的都市型态

这十个关键词衍生出十个不同的方案,各有千秋。

1.罗杰斯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ARUP Rogers Stirk Harbour and Partners /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 ARUP “紧凑,联结的城市” “The Compact, Connected City”

理查德·罗杰斯对巴黎如是评价“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象巴黎一样的大城市,心脏和四肢如此 地分裂” 。在他们设计队伍中对巴黎的勾画是一个模范城市,同时具有小的生态足迹结构, 5


这保证了空间的可达性,就业,住房,交通,城市美化等等。一个城市的心脏不再汲取资 源,而是分享资源。城市的骨架是由大型的电力枢纽组成,它的轴线顺着没有充分利用的 现存铁路线。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梳理这些轴线,2030 年将会有六大轴线,利用现今的铁 路轴线,再开发,更高密度的利用,形成更多线型的绿色走廊和公园。

在都市型态上罗杰斯也提出多核心的概念,重新划分行政区,然而巴黎仍是一个无法取代 的最大核心。其它的核心就像同心圆一样向外发展,高速的公共运输系统连结所有在圆周 上的次核心。罗杰斯的具体设计案仍然在巴黎市中心内。连结巴黎与外地的主要铁路轴线 将成为都市再开发的区域。这个想法可以说延续了巴黎百年以来的规划概念:放射向心 (radio-concentrique)。新的巴黎将诞生在现今的铁路之上。大巴黎的绿带将成环状围绕 在都市的外围,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罗杰斯团队的背景,知名的伦敦外环绿带将被复制在巴 黎。

2. L’AUC 设计事务所 L’AUC “激发大巴黎——从城市遗产到当代巴黎现状” “ Greater Paris Stimulated, from urban legacy to contemporary Parisian situations”

AUC 是唯一没有画出大巴黎的地图的团队,与平常的规划逻辑相反,AUC 先分析场域的 状态,拒绝在定义项目之前做地图分析。从 18 个大都会的特色地点入手,描述大巴黎未 来的样子。因为不同的角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都市现象(主题)(空间)与地点,然后以大 6


量的手工模型来叙述各类空间形态,不同的都市型态有不同的设计策略。

他们通过重振被遗忘的地域来来改变城市,而这改变城市的 7 种方式塑造了巴黎大都会城 市规划的“母体(matrix) ”。连接传统的城市碎片,比如说大的高层建筑,蔓延的郊区独 立式别墅;对于巴黎的历史中心,则通过对建筑簇群的更新和增加新的价值,比如说在居 住区中插入科研和商业机构;将交通改造成更加与人友善的空间形式。每一个地点都根据 它自身的历史和地理条件进行设计。这 18 个场所将成为“大都会的加速器” ,通过局部改 变城市的密度和城市功能混合性的厚度,来达到刺激整个大都会的交互发展。

3. 波赞巴克工作室 / 巴黎城市学院 Atelier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 Institut d’Urbanisme de Paris “从数码空间到物质世界:大都会的挑战” “From Cyberspace to the Physical World: the Challenge for the Metropolis”

在波赞巴克的方案中,城市被看作是一个半生物系统,大都会尺度的功能空间和地方性的 物质空间都需要进行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快速交通如今将地域分裂,并且产生一些空地, 这些交通边缘的用地给紧凑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此,以交通轴线为基本概念,波 兹坦巴克将轴线的概念发展为根茎城市(rhizome),就像竹子的根部一样,空间串在线形结 构上,而并不是单一的主干。这些空间相对独立,成为了城市新的肌体,但是包含了必要 的大都会功能,比如说交通转换点,连接城市各地以及全球其他地方。

在根茎城市系统中,设计师通过“项目窗口”发掘了六种多样性——相同尺度 7


(5km*10km) ,不同的地点。这些节点需要更快捷的连结,城市的肌理和通路因此被重 新组织。在巴黎的北,南,东北方将有许多区块以这样的模式发展。在这些节点的空间策 略上,波兹坦巴克引用岛链的概念( archipel),建筑物与开放空间有将近一比一的平衡, 他并引用中国阴阳的概念来解释这种空间韵律。

4. Antoine Grumbach 事务所 Antoine Grumbach & Associes “塞纳河大都会” “Seine Metropole”

大部分的国际城市都是港口城市,位于河口处,国际化很大程度上是被海运驱动的。为了 减少巴黎位于内陆的缺憾,设计师设想如何将巴黎大都会的建设结合 Rouen 和 Le Havre 这两个城市,将巴黎引向海域,成为塞纳-马恩省河都会区。大都会的结构因此从放射状变 成了线形,沿河的景观,自然资源,农业结构变成了可持续绿色能源的发展基点。设计构 想提供了一个不同的交通概念,将河流,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结合在一起。

5. [AJN]让·努维尔 / [AREP]让-马力·杜蒂乐 / [ACD] 米歇尔·康塔尔-杜邦 [AJN] Jean Nouvel / [AREP] Jean-Marie Duthilleul / [ACD] Michel Cantal-Dupart “关于一千个和一个巴黎人快乐的生和再生” “Birth and Rebirth of a Thousand and One Parisian Joys”

增加,不仅仅是建筑替换,密度增加,高度增加,还有更多的内涵——这是设计团队的核 8


心思想,呼唤场所精神的回归,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场所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大巴 黎密度的增加还包括如何被生态族群,景观和艺术的渗透;将规划地带从政府规划系统中 脱离,让当地的权威和民众参与,将他们所想要的填入到需建的空间中去。以大量的合成 影像来叙述不同空间:居住在绿带的边缘,新型集合住宅,高地和山谷,充满高塔的市中 心……

6. Studio 09_伯纳多·赛奇和包拉·维加诺 Studio 09_ Bernardo Secchi e Paola Vigano “多孔城市” “The Porous City”

在众多团队中,意大利的赛奇维加诺事务所的切入角度较为特别,他们从分析巴黎的地形 与水文出发,强调在与自然生态共存的概念下建构大巴黎。相较于传统巴黎的紧凑城市, 他们提出多孔城市的概念。多孔城市在空间上强调了流通性与渗透性,大量的公共空间, 绿带与植栽在城市中相互连结与穿梭,塞纳河流域生态路径与都市活动共存。更进一步的, 他们更提出巴黎东侧的纵走绿带概念,这个极有实验性的计划提供了一个可以从东南方的 塞纳-马恩省尔森林一直到东北方的戴高乐机场,从南到北无障碍的步行空间。

多孔城市也颠覆了巴黎自古以来向心状的公共运输系统,大巴黎将拥有一个网格状公共运 输系统,以不同的速度如服务不同需求的市民,从 TGV 到人行步道,只要都会区涵盖的范 围都能够以公共运输系统抵达。赛奇维加诺在郊区的都市问题上着墨甚多。巴黎郊区的都 市型态最典型的即为两两相邻的独栋住宅(pavillonaire),二战后大量兴建的高密度集合住 9


宅(grand ensemble),以及与运输系统相邻的大型工业区。赛奇维加诺的设计团队针对这 些典型建筑型态提出空间策略诸如混合使用,提高居住密度,增加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公 共空间与步道等等,藉以处理今天都市边陲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在多孔城市的概念之中, 城市中心与边陲的分野可以被打破。

7. LIN / Finn Geipel + Giulia Andi “强中心,轻城市和宽景观” “Centrs of Intensity, Light City and Wide Landscape”

LINN 的设计理念是最少的触碰。并不是强迫空间的产出,而是激发当地的活力,允许事 件随机地在可变化和多功能的空间发生,而创造大都市。LINN 的大巴黎由两层叠加的城 市肌理形式。通过密城市与轻城市,让城市空间形成某种韵律。首先是加密的城市核心, 这产生了大都会尺度的地标。这些地标被一个快速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联系。其次,是紧 密核心发散出去的松散网络结构,这些松散网络形成了“轻城市”,它们的作用不是为了建 设,而是为了形成一种基本的结构。在轻城市中,还有一些核心,提供小尺度的交通和服 务设施,半私密但同时又可以连接到高一层次的公共服务系统之中,快速巴士系统(PRT) 可 在 45 分钟之内达到大巴黎的任一角落。在轻城市中,不同的地景——树林,农田,湿地 或者城市废弃地——成为提供不同功能的元素:娱乐休闲空间,食物和能源生产,空气和 水资源净化,生物多样性的避难地,以及气候的调节器……河流网络成为连接这一切诗意 和技术层面上的集中系统——塞纳河公园,在芦苇的后面,矗立的风车正在生产能源。

8. MVRDV / ACS+AAF 10


“大巴黎小城市多容量” “Paris More small [CAPA-City]”

是否后京都协议时代就意味着更少的城市?与之相反的是,MVRDV 对巴黎的设想是更加 多:更加多的乐观情绪,更加多的生态,更加高的密度,更加高的效率以及更加多的“小” 。 杜绝巴黎丑陋的城市蔓延,设计团队提出了如何在 30 平方公里的地块中有效提高巴黎的 密度。这个策略基于叫做“城市计算器”的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对世界不同大城市进行比 较。计算的结论是,巴黎的经济,污染,可达性,失业率,生活质量以及能源生产等都可 以在一个集中紧凑的地带得到改善。

设计的手段是,从豪斯曼的城市肌理入手,重新设计南北和东西轴线直到边界。同时重新 整合建成区,加密独立式别墅区,以及加高公寓楼。大巴黎的自身能源通过利用塞纳河的 河流动力,将屋顶盖上太阳能板,以及风力发电,形成了新的地景和城市天际线。可持续 性城市还包括重新给城市以森林,尤其是环境糟糕的机场周边区域。

MVRDV 以动画将各种 scenario 以超炫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在命题上面做文章(Grand

Paris Plus Petit: 更”小”的大巴黎)。对于其它的设计团队而言,这个标题同样很有意义。 如何让”大巴黎”容纳更高密度的使用但却减少土地的占据与资源的消耗是一个共通的议 题。

D.专访 Studio 09 伯纳多·赛奇教授和包拉·维加诺教授

11


巴黎有着深厚的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次的大巴黎规划?每 一次的巴黎规划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次的大巴黎规划对城市学和社会学可能产生怎 样的深远的意义?作为还处在崇拜现代化的东方城市,我们可以从大巴黎案中学习到什 么?为此,我们采访了 Studio 09 的意大利著名城市学家伯纳多·赛奇教授和包拉·维加诺教 授。

赛: 赛奇 ,威尼斯建筑学院教授 维: 维加诺,威尼斯建筑学院教授 采访人:张道铭,前赛奇和维加诺事务所设计师

1.如何看待巴黎的历史?

赛: 在巴黎的都市发展过程中,每个时代有不同的领导阶层与社会型态,有几个代表性的 族群曾在巴黎留下痕迹。第一个是中世纪时的旧秩序(ancient régime)时期的中世纪城市, 第二个是十九世纪时的布尔乔亚(bougeoisie),巴黎成了全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布尔乔亚城 市。蓬勃的工商业让新兴的资产阶级大量集中在巴黎,欧斯曼大刀阔斧的都市计划此时让 巴黎进入现代化的大城,旧秩序时代的巴黎城几乎已不复见。第三个是二次大战之后的大 量的劳动阶级,为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巴黎的郊区(banlieue)于是出现了许多大型集 合住宅,这些高密度的集合住宅小区星罗棋布的散落在郊区。然而,当年的郊区美梦并没 有实现。今天的 Grand Ensemble 并没有吸引到巴黎市区的受薪阶级,反而成了这个都会 区内穷人与移民的聚集地。

12


今天的时局与过往已经有迥然的差异。我们无法准确的描述这个社会与城市。因此为了了 解巴黎现今的社会,我们试着画出巴黎的贫富分布图。我想富裕与贫穷是我们唯一可以准 确了解一个城市的依据。当然,界定贫穷的指标有许多种,著名的法国社会学者布迪厄 (Piere Bourdieu) 曾提出的指标有: 经济贫穷,文化贫穷,社会贫穷等等。对于都市设计 家而言,我们认为还需加入”空间贫穷”的概念。巴黎的有需多贫穷的区域在空间上也同 样的受到限制,这些贫穷的区域通常夹在铁公路,工业区,墓园之间,如同 enclave 一般, 交通可及性很低,公共空间缺乏维护,这些城市区块就是我们定义的空间贫穷。

维: 关于巴黎的历史,我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层面来解读。第一个层面是”HISTORY”,大 写的历史。巴黎在欧洲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份量。法国大革命揭橥的三个普世价值”自由, 平等,博爱”在当时席卷世界,直到今日这三个价值观仍存在法国的规划理念中,看着他 们如何相互影响并反映在都市空间上是一件令人玩味的事。在多孔城市的概念里,一个高 度的等向性与可及性的城市其实也呼应到平等的精神。第二个层面是”history”,小写的 历史,即巴黎城本身的历史。阅读巴黎的文献与文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从这些书籍中 你可以发现巴黎在这些作家的心目中是什么模样。在莫泊桑(Maupassant)的书中,对于十 九世纪的巴黎人而言,巴黎城郊外的田园景观,就是大自然,巴黎人已经无法想象真正荒 野的自然是什么模样,广大的郊区因此成了巴黎人休闲的去处。这个态度影响了许多的都 市规划,也就是历史的第三个层面,都市规画史。在许多的案子中,将巴黎外的绿地引入 巴黎永远是主题之一,不论是用林荫大道或是沿河绿带等等都是操作手法。

2.关于城市模型的态度? 今天的都市规画需要什么?

13


赛: 我们认为这些城市模型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我们最需要的是重新检讨都市型态,以 及他与自然的关系。在过往的都市规划中,都市设计师常常提出非常人工的都市型态,例 如意大利的西耶纳,这个在文艺复兴时代规划的城市成一个圆形,但是今天在规划外环道 路的时候却还继续坚持圆形,忽略了在旧城区外密布的丘陵,因此让驾驶人不断的在外环 道上坡下坡,造成交通问题。今天的城市型态应该要与水文,地势,原生植被互相呼应。 第二个要件是多孔性,如同我们对巴黎提出的概念,今天的城市需要更加的开放,不同的 区域应该要相互连通,提高可及性与多样性。第三个要件是对环境议题的关注。

维: 我们在进行这个案子的时候,专注在中低尺度的网络系统,如水文,地景,地形,植 被,甚至步道,自行车道,公共运输系统等等。这些网络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累积逐渐形, 也是每一个地域不可或缺的基础,只是他们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我想我们需要仔细阅读 这一些 layer 以做为一个引导设计的方向。事务所目前正在进行的还有 Val de Durance, Rennes 的规划,每个城市的故事或许不同,但是从这一个方法来解读对我们来是说是一 个共通的途径。

3.怎么会想到要用剖面来分析巴黎?纵走绿带的位置与概念又是怎么来的?

赛: 坦白说,刚开始在进行这个案子的时候,我们就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才能深入的了解 巴黎。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东西是存在的,但不知道在哪里( We know there is something there but we don’t know where)。然后我们发觉了解巴黎的过程就是像人类学家的考 古过程,以及采矿工程师寻找矿脉的过程一样,是一个挖掘的过程。于是我们也用同样的 方法,利用剖 面去仔细了解这个城市。在巴黎的东南 边,从 juvisy-sur-orgé 经由 14


choisy-le-roi, peripherique, 等等直到 parc de la courneuve。其实我们不是第一个使用 这个概念的人。苏格兰学者”Geddes Patrick”最先开始探讨城市与地域的关系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个法国的地理学家 Jean Bastié也曾经在我们的剖面附近 做过一个 20 公里的剖面,这也说明这个区域在巴黎历史上的意义。

维: 我认为剖面也是专属于建筑师的工具。身为一个建筑师,当我们能用剖面的概念来解 读一个地域的时候,其实也代表着这个地域是可以被设计的。我们所选的剖面范围是巴黎 地理上重要的一条经线。这条经线的南半部是塞纳-马恩省河谷,充满洪泛区与湿地,往北 经过巴黎的东外环道(peripherique)再往北直到运河与墓园,这条线就落在巴黎最贫穷的 区域,充满工业区与低收入住宅。简而言之,这条剖面上的都市状况正好符合我们在大巴 黎计划中所宽切的主题,因此纵走绿带(Traversée Verde)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4.你们是少数有提到社会议题的团队之一,为什么会想要画出巴黎的纪念地标地图?

维: 我们利用这个地图来了解巴黎的郊区(Banlieue)。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巴黎古迹与地标之 外,对于 banlieue 而言新的纪念性地标正在出现: 诸如在一片 pavillionaire 中拔地而起的 grand ensemble,市场,犹太会堂,清真寺等等。我曾读过一个来自美国关于多元文化 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研究。Banlieue 正是拥有丰富多元文化的地方,例如我们的摄影 师在市场拍到的土耳其老人。但是这些东西都被封闭在 enclave 里面。因此我们想用这张 地图讲述 banlieue 的丰富与多元。也希望藉由都市设计让他们走出 enclave。

5.对于亚洲城市的想法? 15


赛: 我们去过许多亚洲城市,如北京,东京,台北,香港等等,但是没有很深入的了解。 不过我们非常有兴趣。如果要去研究,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会从历史着手,中国的历 史极长,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需要面对,但我们不会先从了解历史开始。

维: 我对亚洲城市很感兴趣也很想去研究。尤其在接触过来自亚洲学生后,我发觉我们跟 亚洲并没有很大的距离,因为在地景与水文上的脉络我可以读得出来。所以我还是会从我 前面所说的从阅读中低尺度的网络下手。

E.反思

大巴黎计划从字面上看来是当代欧洲都市规划与设计者对巴黎的检讨与想象,但随着气候 变迁,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的全球性议题逐渐发烧,参与的十个团队藉由这个机会,提 出来的构想或许可以看成是对二十一世纪都市规画的初探, 足以作为世界其它城市的参考。

与其说这是一场规划,不如说这是一次政府,专家和民众之间关于城市未来的争论。21 世 纪城市设计方式已经改变,在对于未来的咨询和现实之间,这关于另外一个世界,是另外 一种看世界和发展世界的方式。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当做什么呢?如何在都市建设中囊括 新城,还有关于大型社会住宅以及传统民居的问题更加严重。你可以想象全部拆除它们, 但是这并不能回答关于如何让转化它们的功能的问题,以及未来谁会住在里面。我们应当 选择什么,这是个问题。

16


大巴黎规划过程中,西方的城市学家说, “巴黎大都市必须要有很强的理由,而不是复制根 源于其他历史,其他文化的设计;迪拜和上海的环境,对巴黎并没有帮助。 ”那么作为上海 的出产地中国,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审视我们自己的城市?一位城市学家说,可持续性 设计在于从变化中找出什么是相对长久存在的,并且重新运用它。城市肌体的持续年限不 是永恒的,而是记忆的接力棒,事物的,男人的,女人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什么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个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生态意义上的,也是文化和社会 意义上的。

中国的城市设计应该用怎样的手法?郊区新城的圈地运动将带来怎样的社会问题?我们的 城市需要怎样的密度,新城什么密度,旧城什么密度?我们应当如何创新地管理城市?面 对城市的历史,我们应当如何去营建新的场所精神,如何发展新的模式语言?当市政交通 投资成为政府最大的支出,我们应当如何运用网络的发展带给地方机会?诸如此类,等等。

总而言之,城市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制造城市的公式是一场社会的加法,它已经超出 了空间的范畴。

1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