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桃園(第2輯)

Page 1

T

A

O

Y

U

A

N

S

T

O

R

Y

尋訪城事 桃園城市故事館不只是翻新的歷史館舍, 它在過去記錄了前人生活的樣貌, 在未來將留下今人生活的滋味, 串聯起這塊土地上人們生活的軌跡。


生活之味

故 事 正在城市發生

c o n t e n t s

館藏桃園

楔子 記錄前人生活樣貌 串聯故事軌跡

複寫時空 從第七堂課出發 讓老房子說故事 保存歷史空間 延續教育生命力

觀點筆記

澗仔壢的大時代印記

源古本舖的轉型與光榮

文化種籽 市民學藝員讓桃園變得更好

開館啟事 與在地交流 將文化作為一種生活 盤據虎頭山 神領域的完美場景 閱讀臺三線文學地景 寫下文化新起點 水鄉米都 百年穀倉的地方故事 凝聚移工交流 舊桃園分局活化展新顏

故事未完 待續

刊物索取點(依筆畫排序) 中平路故事館.中壢藝術館.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埔心眷村故事館.桃園 77 藝文町.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 博物館.桃園市立圖書館各分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桃園市新住民文化會館.桃園光 影文化館.桃園光影電影館.桃園展演中心.新屋稻米故事館.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龜山眷村故事館


楔 子

TAOYUA TAO YUAN N STOR T Y

記錄前人生活樣貌  串聯故事軌跡 桃

園是六都成長最快速的城市,除了建構優質的城市生活,市府亦積極修復歷史 建築,活化為城市故事館。老屋蘊藏豐富的歷史故事,從時代更迭到建築風貌,

讓我們窺見先民的生活軌跡,保存城市的記憶,打造地方文化特色。而在地多元與眾 聲喧嘩,是形塑桃園這個城市的文化價值,故事館既是社區的文化客廳,也是歷史記 憶的保存中心。館藏桃園,沿著記憶刻痕,館藏屬於桃園人的大小事。 我們以「生活的軌跡」為主題,看社區居民、原住戶、建築專業者與學藝員的回 憶、故事與熱情,交織出館舍內涵與在地文化的精彩繽紛。10 年前回到大溪經營源 古本舖的古正君,見證了私有文化資產再利用的艱辛與甘甜,「不老職人」的社區講 古,再現老屋的風華。「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曾居住過的龍潭國小宿舍,規劃為「鍾 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保存鍾肇政寫作的生活場域,成為浪漫臺三線重要的文化地標。 此外,已經邁入第二屆的桃園市民學藝員,作為市民參與文化發展的路徑,也是極具 創造性的參考範例。

2018 年《館藏桃園》收錄了各個故事館典藏的過去與未來,並從故事館與眷村 兩條敘事線,重現土地與人民的記憶。歡迎市民走訪文化館舍,按圖索驥,尋訪這塊 土地的精彩故事與歷史軌跡。

桃園市長

001 00 1


觀點筆記 1

桃園第一波私立博物館潛力點

源古本舖 的轉型與光榮

於大溪老街和平路上的源古本舖,美麗 的外觀彷彿是熱鬧人潮中的歷史礁石,

平靜卻深沉的守護著大溪的歷史與故事。「玩 『真』的、如『實』做,是源古本舖能夠走到 今天的唯一法則。」源古本舖經營者古正君這 麼說道。

10 年前回到大溪經營源古本舖至今,古正君 見證了私有文化資產活化之路的艱辛與甘甜, 也為臺灣文化資產法令規範的最後一片荒原, 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與故事,創造私有文資保存 的典範。

繁華落盡 一心只想逃離 「源古本舖的空間相當特別,乍看之下 他是由兩間店面共構而成,但是中間的中庭其 實是共享的。糕餅是當時許多人返鄉時會購買

撰文

董昱 圖片提供

古正君

的伴手禮,再加上特別的建築格局,讓源古本 舖在日治時期就成為一個人潮的集散地。」古 正君分享到,古家家族是糕餅舖的經營者,世 居於此,可以說是大溪的老在地人。然而,隨 著開發重心的轉移,大溪逐漸失去地理上的優 002


TAOYUAN STORY

勢,產業與青年人口出走的同時,也讓源古本 舖不如過往般熱鬧。

在某一趟的飛行中,古正君翻開了飛機 上的商旅雜誌,意外的在一段關於大溪的介紹

古正君出生之後,「繁華落盡」成為她

中,看見了老家的身影,「看著當時攝影師拍

對大溪的唯一印象,各種老房子在生活上的不

的照片,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我家也能成為

便、乃至於破敗、落後的樣貌,深深留在她的

他人眼中的寶貝。」1996 年 2 月間,當時對

腦海之中。「看著同學家裡的熱水器,和自己

大溪社造有著卓越貢獻,由曾梓峰教授創立的

家裡的灶口相比的落差,年幼的我心中只覺得

「草店尾工作室」,向古正君家人承租源古本

這是一個不進步的地方。」於是成年之後,她

舖為辦公室,進行長時間的田野工作。當這些

逃離了大溪、來到大城市的廣告公司展開職業

社造的成果被報章雜誌介紹時,意外的刺激她

生涯。優渥的薪水、時常出國的經驗,似乎讓

對於家鄉的回憶。

她將不愉快的大溪回憶,遠遠甩在腦後。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除了報導之外,古正 君也在上海的研討會上,意外的聽見了以自己

他人之眼 重新肯定自我

家園為主題的報告。「這些種種的刺激改變了

然而,大城市的經驗只是命運對古正君的

我的看法,原來在外人的眼中,那些被我摒棄

磨練。就在她往來國際各大城市的同時,臺灣

的回憶和空間,原來具有如此深厚的價值和意

正掀起了社區總體營造的旋風。1990 年代,

義。」從上海回國之後,她向父親表白了自己

文建會在臺灣推行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在許多

想要回來接手老家的心志。這份心意不再是想

人前仆後繼地努力之下,大溪也在這千禧的前

要捨去那些舊有的遺憾,而是以保存和再利用

夕,逐漸成為國人家喻戶曉的歷史懷舊景點。

的思維,重新讓老家發出屬於大溪的光芒。

2 「源古本舖」現正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未來將化身藝術基地。古舞團 紅磚砌成的圓形拱門呈顯質樸古意。 古正君回鄉接手源古本舖,並帶動附近社區。

3 週年紀念舞作《回來》,就在這裡起舞。

003


觀點筆記

只要不看輕自己的價值, 老屋也能發出撼動當代的力量。

鄰居講古 社區再次擾動

一邊享受大溪在地的豐富故事與歷史情懷。

「回到老家之後,最急迫的問題就是結構

「講古不只是能夠讓人了解大溪、了解源

上的補強。」一如大部分年久失修的老房子,

古本舖。更重要的,是給社區的老人家一個重

源古本舖的樑柱正在逐漸塌陷,急需整修的資

新發光的舞臺、一個重新被看見的機會。」古

源投入。完全沒有經驗的古正君,想到的唯一

正君說到,除了講古之外,接著又舉辦了「不

方法便是主動登錄歷史建築,期待政府伸出援

老職人」系列講座,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來分享

手。當時,她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說服家族和左

自己的故事。在這些經驗中,鄰居開始期待成

右鄰居,讓他們相信登錄歷史建築的好處,就

為下一期的講師,社區重新被源古本舖的策略

是政府資源的引入,幫大家一起解決老房子存

給擾動。

續的問題。 「可是,當時政府尚未編列足夠的預算,

侘寂之美 再造歷史光輝

排在大溪前面的古蹟不知道有多少。這時我才

隨著「不老職人」講座的成功,政府也開

發現,我闖禍了。」回憶起當時的處境,古正

始重視大溪老屋群的修繕工作,源古本舖已完

君語氣上仍顯得無比消沈。登錄歷史建築之後 不僅沒有資源,使用人還要面對文資法的規 範,處境可說是雪上加霜;面對家族、鄰居的 期待,她一時之間手足無措,就在不知如何是 好的時候,回顧過去的職場歷練,古正君有了 新的想法。 「如果政府沒有錢,那就自己找資源;如 果大家什麼都不做,我就來做我會的事情。」 古正君重拾自己在廣告公司多年磨練的經驗, 開始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邀請有潛力的藝術 家駐點,一步一步改變當前的處境。她首先做 的,是邀請在地的鄰居厝邊擔任講師,專門給 來源古本舖的觀光客、學生「講古」。有興趣 的人們來到這裡,能夠一邊在源古本舖用餐、 004

1


TAOYUAN STORY

成第一進的修繕,第二、第三進的修復工程也 正在進行。此外,源古本舖也成為知名現代舞 團表演的場地,許多藝術家也因為駐點而被看 見。大溪的藝文復興,因為源古本舖,正如雪 球般逐漸加速的滾動。 「老屋是資產和機會、而不是負債。」古 正君認為,老屋因為使用功能低落,在許多人

2

的眼中是負擔;指定為文化資產後,還要被文 化工作者、媒體、政府給指指點點,心理上更 是讓人不舒服。身為一個過來人,她強調,站 在一個稍微客觀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房子,聽 聽其他人的觀點和說法,產權所有人其實不用 對老屋有著如此深厚的敵意。 「在日文的語境中,侘寂(Wabisabi)是 一種美學的意境,意思是,經過歲月雕蝕的物

3 講古讓社區的老人家重新發光、找到舞台。 愈來愈多社區居民與遊客在源古本舖活動。 店舖裡的嬰兒抓週時的虎帽、虎鞋、布老虎獨具特色。

品,因為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反而顯得更有 價值。」古正君鼓勵所有老屋的擁有者,能夠

藝術歸鄉 建造私立博物館

以更為正面的態度看待自己的房屋。事實上,

源古本舖現正朝桃園第一座私立博物館努

除了政府逐漸積極之外,民間也有越來越多團

力,老屋進行修復工程的同時,也正盤點整理

隊和工作者,以更有創意的方式投入私有文化

文物和老物件,未來將以「常民生活」為主

資產的活化與再利用。「玩『真』的、如『實』

題,透過「人」為中心的參與式、互動展示,

做,是源古本舖能夠走到今天的唯一法則。」

並延續過去源古本舖累積的豐富能量,讓空間

古正君說到,只要不看輕自己的價值,老屋也

成為新與舊、藝術與美學跨界對話的場域。從

能發出撼動當代的力量,秉持一顆簡單的真

源古本舖出發,期待未來桃園私人博物館的蓬

心,人們眼中的危機其實正是轉機之所在。

勃發展。

為老房子,找到文化價值與新生命!

• 個人或團體如發現具文化資產價值的建築,可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進行提報。 • 如果你想爭取老房子的活化、再利用,可以參考「桃園市老屋再生活化補助計 畫」、「桃園市老建築(潛在文化資產)輔導提案計畫」。

• 如果你想設立私人博物館,可以參考「桃園市政府私立博物館設立登記標準作 業流程說明」。

老屋再生 補助計畫

私博申設 流程說明

005


開館啟事

生活之味

故 事 正在城市  發生 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

你的、我的、他的

與豐富的主題館舍互相交乘出不同的故事 桃園故事館,各自精彩!

006


TAOYUAN STORY

歷經五年精心復舊,前身為日本警察宿舍的桃園

藝文町成為桃園的文化新亮點。

桃園 77 藝文町

與在地交流  將文化作為一種生活 前身為日本警察宿舍的桃園 77 藝文町,保留了 20 世紀初日式建築的巧思,不論是白灰泥牆、障子 門、貓道等空間結構,都是難得一見且彌足珍貴的建築結構,現正透過修復工程和活動,一步一步 打開這個為人所忽略的文化寶盒。 撰文、攝影

董昱 圖片提供

桃園 77 藝文町

於中正路巷弄中的桃園 77 藝文町,是

了戰爭時期,才改為警察宿舍使用。這樣的用

一個鬧區中的文化園地。目前所保留下

途還延續到戰後,在國民政府來台之後,這裡

來的 4 幢日式木造房屋,過去是日本警察宿

都一直是桃園警察的宿舍。直到 2011 年,其

舍。興建於 1920 年,當時的規劃者建造了 6

中一棟宿舍因火災倒榻之後,相關的保存才獲

幢木造房屋,作為公務人員宿舍使用。一直到

得官方的重視。

007


開館啟事

希望來到這裡的人,不僅僅以遊客的身分參觀, 而是成為桃園地區的文化傳遞者。

2013 年,僅存的 4 幢警察宿舍登錄為歷

汁原味的帶入其中。

史建築,從此展開了調查、修復與活化的後續

除了「大正九年」以外,其他空間規劃為

工作。為了讓民眾也能參與活化的工作,桃園

手作坊、展覽區、戶外表演區等方向,分別是

文化局也舉辦了命名投票活動,讓民眾一起來

「警本部」、「六藝展覽坊」、「小亮手作」、

為這批宿舍群命名。因位於中正路 77 巷,最

「成真咖啡」、「祈福亭」。

後「桃園 77 藝文町」的名字獲得民眾青睞。

「我們預留了一些教室的空間,希望能夠 和社區或是桃園在地團體有合作的機會。」蔡

文化傳遞的深度培力

志龍繼續說到,在活動場地相當稀有的市中心

桃園 77 藝文町團隊營運長蔡志龍分享,

中,桃園 77 藝文町保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空間,

進駐的經營團隊不僅負責硬體的維護,未來也

不論是工作坊、演講活動甚至展覽,都能夠向

將藉由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工作,串聯桃園市的 文化地景,讓文化活動可以更深入民眾的日常 生活,產生更多的連結。 「我們希望來到這邊的人,不僅僅以遊 客的身分參觀,而是成為桃園地區的文化傳遞 者。」蔡志龍分享到,經過了長時間的趕工和 計畫,77 藝文町相關的工程在 2018 年陸續 完工。雖然位於鬧區中,77 藝文町四周卻為 集合住宅和公家單位的大樓環繞,如果想要號

1

召更多人能夠走入其中,再利用的規劃和巧思 將是其中的關鍵。 桃園 77 藝文町的第一個巧思,是透過命 名來加深民眾對於建築歷史背景的了解。「我 們希望保留這些建築興建的年代,所以其中一 棟的餐廳就取名為『大正九年』。」蔡志龍說 到。在這間食堂中,經營團隊與桃園在地的青 年農夫合作,將「自產自銷自食」的精神,原 008

2


TAOYUAN STORY

3 遊客可以拿著「戶口調查簿」前往戶外草皮與館內蒐集戳章。 六藝展覽坊內部展示了日治時期的編竹夾泥牆跟當時文物。 藝文町有文史導覽與警察文物常設展,遊客亦可到警本部看看是否能遇到穿著舊警察制服的人。

經營團隊提出申請。此外,戶外的草皮區也是

除了讓大家留下心願之外,經營團隊也與

適合舉辦戶外電影院或音樂會的小型展演空

周圍的大樓洽談合作計畫,希望和這些辦公室

間。透過這些開放式的空間,經營團隊希望能

達成協議,可以借用他們的外牆,用光雕把民

和地方產生更為有機的互動和連結。

眾的希望投影上去。77 藝文町周遭還有大廟、 劍道故事館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空間。也因

正向能量的集結擴張

此,未來期望能夠以導覽或是地圖等方式串

「我們也試圖用一些創意的機制,建立民

聯,整體提升桃園的文化生活品質。只要大家

眾、空間、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蔡志龍特

都習慣了生活中的文化元素,古蹟和歷史就不

別分享到,經營團隊目前已經完成了導覽小卡

會是人們口中的負擔;希望民眾可以多多走進

─戶口調查簿的設計,設計概念主要是希望與

77 藝文町,一起成為桃園文化傳遞的推手。

日治時期警察的職能彼此呼應。拿著這張「戶 口調查簿」,民眾可以前往戶外草皮與館內蒐 集戳章,完成之後就能在卡片上寫下願望,懸 掛在祈福亭上。

桃園 77 藝文町

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 77 巷 5 號 03-332-1969 週二∼週日 11 : 00-22 : 00

桃園 藝文町

009


開館啟事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盤據虎頭山  神領域的完美場景 忠烈祠,往往予人旗海飄揚、衛兵交接的印象,而在虎頭山上的忠烈 祠,卻是一座日本境外最完整的日本神社,見證了日治時期以及國民政 府來台的歷史。歷經整修,集文化、歷史與藝術於一身,回復原有風華 樣貌。 撰文

廖靜清 照片提供

2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年 4、5 月,桃園虎頭山上的油桐花漫

建於 1938 年(昭和 13 年),由春田直信設

天盛開,登山步道如白色雪毯。整修過

計監造,建築工藝嚴謹、樣式格局恢宏,風格

的園區以嶄新面貌示人,除了一窺日式建築之

融合中國唐代、日式和風和臺灣近代建築等特

美,也見證臺灣被日本統治的歷史。這座日本

色元素,而且使用臺灣檜木,材料和施工手法

境外最完整的日本神社,歷經興建、毀損、修

皆屬上乘。

復,曾一度面臨要拆除的命運,在輿論及學界

桃 園 神 社 於 1946 年 改 為「 新 竹 縣 忠 烈

的奔走疾呼下,保留神社原貌並修繕,幽幽小

祠」,1950 年桃園設縣後,更名為「桃園縣

徑迴廊和建物讓人彷彿步入時光隧道。

忠烈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退出臺 灣、國民政府來臺,開始清除日方遺留的建築

走進昭和時期風華古韻 電影《K A N O》中,近藤教練與高校球員 初次見面的集合地點,真實場景在嘉義神社, 拍攝地點卻是桃園神社!因為嘉義神社已遭燒 毀,劇組以完整性高的桃園神社重現 1930 年 代棒球故事。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在臺大力推 動「皇民化運動」,展開「一街庄一社」,建 造神社做為各地的社會教化中心,當時共有近

200 座大大小小的神社,遍布全臺。桃園神社 010

1


TAOYUAN STORY

3 眾神明在人間與神域之間往返的 銅馬,以及昔日神職人員處理事 務與休息的社務所。 中門與鳥居的象徵意義相近,現 為忠烈祠祭祀空間與神社文化園 區的分界點。 在進入拜殿前先在手水社用木勺 子舀水洗手、漱口,清淨身心以 示對神明的尊敬。

物與各種圖騰符號,「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

統神社式樣,嚴謹設計工法造就完美細節,每

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

座殿舍的風格統一,建築配置順應地形,從參

點」,全面拆除日本建築。已年久失修的桃園

道到本殿依序拾階而上,逐層發現不同驚喜。

忠烈祠將夷為平地重建,李政隆建築師獲得設

參道兩旁的石燈籠依舊照片重建,鋼筋

計忠烈祠重建資格,卻呼籲各界保存,終於

混凝土材質表層以仿石材處理,質感和色彩樸

使桃園神社得以保持原有木造建築之形式,

素自然。入口的大鳥居為兩柱單間「明神造」

1986 年縣政府再委託李重耀建築師修復神

樣式,雖然不是傳統日式鳥居,卻是真實的歷

社,歷時一年才整修完畢。

史產物、代表時空的標誌。接著經過手水舍及 社務所,昔日神職人員處理事務與休息的社務

嚴謹工法造就完美建築

所,現在是主要展覽區域及服務中心。「這棟

桃園神社被保存下來,按原設計及施工

建築非常有看頭。包括屋頂、屋瓦及木造結

方法加以整修,1994 年正式指定為國家三級

構,為一典型合式住宅,散發生活禪意。」李

古蹟。從拆除到修復歷經許多波折,讓民眾得

彩華所長敘述社務所的「寄棟式」屋頂,入口

以從建築外觀一覽日治時期的歷史文化。坐落

處上方設計弧狀博風板,另以銅質金具裝飾,

於虎頭山麓的桃園神社,建築座東北朝西南,

表現東洋風情。

空間規劃縝密,鳥居外的石階參道可連通到火

穿越中門,拜殿前的廣場環繞著瑞垣圍

車站前,神社中軸線則通過市中心的景福宮一

籬,屋頂的銅瓦經過時間氧化後,慢慢變成青

帶,象徵居高臨下庇佑居民。春田直信依循傳

銅色,融入四周盎然青綠。拜殿是全區面積最 011


開館啟事

未來將陸續舉辦四季祭典、藝文展覽及影像資料, 有朝一日將成為「桃園的文化客廳」。

大的殿宇,主建物以圓木柱及蔀建造,充滿中

頭山風景區的一環,經常上山運動遊憩的民眾

國唐式風格概念,前後八扇門皆各由一完整板

看到嶄新面貌,都會停下腳步駐足欣賞。這裡

唐戶製成,非常珍貴。來到本殿,樓梯梯面狹

不只是嚴肅的宗教場域,未來將陸續舉辦四季

窄,又稱「半步梯」,不時低頭注意腳步是否

祭典、藝文展覽及影像資料,有朝一日將成為

踩穩,代表敬畏、謙卑的朝拜心情。仔細看屋

「桃園的文化客廳」。

頂的「切妻造」樣式,一樣包覆銅皮瓦,氧化

灣生後代跨海捐款修繕

後綠跡斑然、色澤古樸。館員提醒,本殿內與 拜殿兩側之朵殿,皆祭拜烈士英靈,民眾拍照

神社設計者春田直信於 80 年前來臺監造

時記得要迴避;一般參拜者也只能在拜殿外祭

施工,80 年後,兒子春田直明、孫子春田直

拜,主祭者才能進到本殿內。

人來臺參訪園區,熱心捐款供市府修繕。春田 直明從小在中壢長大,也就是「灣生」,年輕

活化再利用文化資產

時常回臺探訪,回憶父親擔任桃園郡役所庶務

建築是歷史的鏡子。桃園忠烈祠因應日本

員的生活。「春田直信的後代開心參訪園區和

皇民化運動而建,珍貴史蹟又因輿論及學界陳

社務所設施,看到當年建造的神社依舊完好,

情而保留重建,2017 年整修完畢後,成為虎

感到欣喜讚嘆!」館員分享桃園神社與灣生的

1

012

2


TAOYUAN STORY

3

故事。另外,桃園市與日本加賀市締結友好協 定,透過日本育櫻會捐贈了 77 棵河津櫻,全 數種在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裡,櫻花與神社 建築相映襯,再現傳統場域的文化風情。 復 古 又 和 風 的 場 景, 經 常 吸 引 熱 愛

Cosplay 的動漫迷前來攝影拍照,動漫迷、布 袋戲迷以及穿著和服的民眾,在園區留下綺麗 畫面。來訪遊客還可以逐步參觀虎頭山風景 區,包含孔廟、奧爾森林學堂、森林步道等。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串起歷史、文化、

4 年張燈結綵春櫻祭由何智仁學童著和服進行開場表演。 神社設計者春田直信的兒子春田直明夫婦以春田家族名義捐款給 桃園市府,並與鄭文燦市長一同翻閱歷史照片。 本殿又稱神殿,主祭者才能進到裡面,一般參拜者禁止進入。 復古又和風的場景,經常吸引熱愛 的動漫迷前來攝影 拍照。

親子、健行等主軸,未來四季,爛漫春櫻祭、 仲夏祝福祭、暮秋稻禾祭、臘冬燈籠祭等活動 輪番舉行,古蹟活化再利用,將為神社歷史建 築注入新活力。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 200 號 03-332-5215 09 : 00-17 : 00(除農曆除夕休館一日,

其餘例假日照常開放)

桃園忠烈祠暨 神社文化園區

013


開館啟事 1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閱讀臺三線文學地景  寫下文化新起點 被喻為「臺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是戰後開 啟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作品《魯冰花》為鍾 肇政第一部長篇小說,奠定鍾老在臺灣戰後文 壇的地位。曾居住的龍潭國小宿舍,修繕為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將是浪漫臺三線的文 化新地標。

煦初春,龍潭區大北坑、三水與三和社 區茶園,共有超過 13 公頃的魯冰花海

爭妍盛開,綻放花姿點綴農村景致,重現早年 茶鄉風光。文學大老鍾肇政的著作《魯冰花》 改編成電影,劇中人物刻劃生動寫實,展現美 麗如畫的山水。而由龍潭國小宿舍整修而成的

撰文

廖靜清 攝影

張致遠、林峻宇 圖片提供

鍾延威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未來將啟動客家文藝復 興運動。 龍潭國小創立於 1898 年,原校名為「龍

014


TAOYUAN STORY

劃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保留昔日建築 樣貌。 鍾肇政有許多重要作品都是居住在龍潭國 小宿舍(南龍路 5 號,後因門牌整編為目前的

11 號)期間完成。1957 年創辦了《文友通 訊》,曾有許多藝文界人士來訪請益。「小學 時,曾看過林懷民來宿舍拜訪父親,還有好多 2

文壇前輩……。」鍾延威用「往來無白丁」形 容當時盛況。1967 年,全家人搬離宿舍,在

元公學校」,橫跨 3 個世紀,教育鄉梓占有

龍華路上建蓋平房。住了 12 年的校舍的時光,

舉足輕重的地位。鍾肇政居住於龍潭國小教職

不僅是鍾家人的回憶,更代表了臺灣文學蓬勃

員宿舍期間,醞釀創作了重要的《魯冰花》、 《濁流三部曲》等,張良澤教授譽為「戰後臺 灣文學發祥地」。園區由校內的日式宿舍修復 而成,自 2017 年 2 月開工,期以文學意象塑 造整體景觀,廣納專業人士與地方文史工作者 的建議,再現鍾肇政作品中的文學氛圍,引領 民眾實際體驗字裡行間的地景風采,讓龍潭成 為臺灣的文學故鄉。

宿舍舊居的文學深耕 鍾肇政的兒子鍾延威回憶兒時生活,一家

9 口擠在 8 坪大的宿舍裡,常見父親伏案寫作 的背影,那個年代的老師薪水微薄,靠稿費外 快養活全家人,寫下一篇又一篇世代地域的故 事。「2011 年學校規劃改建時,原本要把舊 宿舍都拆除,但這個地方有許多父親創作的回 憶、家人生活點滴,包括重要作品也是在校園 裡筆耕,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鍾延威回憶, 當時文資總處籌備處王壽來主任協助保留日式 宿舍建築群,以及許多人奔走響應,市府遂規

3 鍾肇政舊居啟用為籌備工作站。 鍾肇政有許多重要作品都是居住在龍潭國小宿舍期間完成。 鍾肇政的兒子鍾延威侃侃而談兒時記憶及與父親之間的情感。

015


開館啟事 發展史。 未來整體園區朝多功能方向發展,持續 推廣文藝活動、邀請藝術家進駐,帶動地方社 區參與力,鍾肇政曾居住的南龍路,也將規劃 展示作家日常情景,包括復刻版書桌、書寫文 具、生活照片、手稿、刊物等。鍾肇政描述: 「文學是人類靈魂的故鄉」,文學園區成為孵 育地方故事的空間,讓龍潭成為可被想像,形 塑臺灣文學的品牌特色。

在地青年力量的發動與串聯

1 菱潭街興創基地結合周邊學校、社區,舉辦各式導覽與講座,活 絡龍潭地區人與人的互動。 文學生活園區將會展示鍾肇政手稿。 修復中的桃園市龍潭國小日式宿舍,將活化為鍾肇政文學生活 園區。

近幾年來,龍潭市景、地貌、建物改變,

一步理解文學與社會空間發展的對話與魅力,

除了大環境因素,還有一群青年回鄉深耕,為

而成為龍潭地區的青年動能,在此期間更認識

客庄注入活力。龍潭囝仔張智宇就是重要的青

了另一位桃園青年蔡濟民;兩位從一份工作開

年力量,土生土長、畢業於中原大學景觀系研

始,彼此協助、互補,工作之餘找來更多夥伴,

究所,關注家鄉事務,還成立了「我是龍潭人」

展現對於文化資產持續努力的決心,而成為地

臉書社團,讓故鄉人有互相交流的平台。從大

方文化持續轉動深耕的新契機。

三時參與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籌備處實習,進

2

016 16

距離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不到 3 分鐘路


TAOYUAN STORY

3

連結龍潭文學與藝文空間, 文學園區成為孵育地方故事的空間。

程的菱潭街,是張智宇和蔡濟民延續文化事業

鄰里密切互動、蒐集資料,連結龍潭文學與藝

的新基地,將閒置 15 年的龍潭舊市場轉型為

文空間,找回龍潭最核心的溫暖。

實驗場域,以「微型創業」主軸,吸引年輕人 與文創產業進駐。菱潭街興創基地結合周邊學

龍潭文藝復興運動

校、社區,舉辦各式導覽與講座,或是串聯園

文學地景的爬梳、青年力量的進駐,將逐

區、武德殿、龍潭大池、聖蹟亭等景點;張智

步帶動客家聚落的發展,串聯龍潭市街,回顧

宇還與學長申請推動「故事龍潭庄」計畫,與

龍潭故事與文化場域,再次豐富地方生活。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修復工程中,預計 2019 年開放營運) 1. 龍潭國小日式宿舍群: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 3、5、7、9、11、15、17 號 2. 龍潭武德殿:桃園市龍潭區東龍路 196 號 菱潭街興創基地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 44 號旁 週六∼週日 12 : 00-18 : 00

菱潭街 興創基地

017


開館啟事 新屋稻米故事館

水鄉米都 百年穀倉的地方故事 新屋稻米故事館自 2008 年開館以來,致力於農業文化的推廣。近年來,透過桃園市民學藝員以及 在地資源的挹注,稻米館以親子活動、食農教育等特色,讓館內充滿孩童笑聲。 撰文、攝影

董昱 圖片提供

新屋稻米故事館

米故事館的前身,是一棟興建於 1939

然而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轉變,工廠開始

年的穀倉。新屋因為水利、氣候等因素,

取代農田,再加上新技術的引入,使得穀倉的

成為當時北臺灣稻米栽植面積最大的區域。日

功能逐漸與時代脫節。2004 年,新屋農會商

本殖民政府在此興建碾米廠,以及能夠儲放大

議拆除之際,出生新屋的羅文嘉與當地住民攜

量稻米的穀倉;近 80 年的穀倉和碾米廠,成

手合作,將穀倉申請為歷史建築,以文化資產

為新屋農業的見證者。

保存的角度重新思考穀倉對於地方的意義。

1 新屋稻米故事館的課程與體驗活動炙手可熱,逗米食光 • 假趣系列活動有許多民眾參與。 年的穀倉轉型成現今的稻米故事館,民眾參觀後可至對面的新屋區農會生鮮超市選購相關產品。 館內保留了三層樓高的碾米機,目前看到的是一樓的部分,透過輸送帶的孔洞可以看到二樓。

018


TAOYUAN STORY

憶,當時的新屋稻農在收成之後,都必須把米 運來米倉秤重;新屋米倉記錄的農民辛苦路, 其實也就是羅瑞亮的童年回憶。 在機械力取代人力以前,碾米機的運作需 要大量的勞動力,稻米故事館保留了三層樓高 的碾米機,這是北部地區少見的大型木造碾米 機械,原控制機械運作的皮帶軸修護不易而改

2

以小馬達帶動。除了碾米機,故事館還具體保 存了米倉的建築結構,也陳列了客家米食,大 灶、紅粄印、米缸等傳統器具,讓大小朋友能 從這些展示與導覽中更了解以前的農村生活。 近年受到食安事件的影響,國人對於農業 的看法也開始有所轉變。徐瑋隆與羅瑞亮決定 以食農教育為目標,期望從米食和農作體驗, 讓民眾近身了解傳統農作,對於農業有更深的

3

認識。故事館首先推出以親子為客群的 DIY 體 驗活動,結合具知識涵養、認識新屋在地之美 「歷史建築的再利用是一門全新的學 問。」新屋農會供銷部徐瑋隆說道,登錄為歷 史建築之後,經過了多年的討論、研究與修 繕,穀倉在 2008 年轉型為今日所見的稻米故 事館,除了文物展覽外,有許多推廣米文化的 活動、食農教育吸引小孩及大人一同參與。

的文化講座與實境巡禮,從故事館出發,走訪 水巷、范姜老屋與在地美食街,展開「新屋」 的文化巡禮。 故事館對於未來還有更多的期待,「我 們希望可以導入『文化生活圈』的概念,以小 旅行的方式串聯更多景點,讓有興趣的民眾可 以深入認識新屋。」徐瑋隆分享,文化工作需

繼往開來 深耕米食文化 2017 年,透過桃園市民學藝員計畫,故 事館吸引了一群對文化工作有興趣的市民,以

要不同面向的努力,從單點擴散到新屋的線與 面,故事館如今也成為文化土壤的犁,耕耘出 屬於在地的豐收故事。

自己的專業回饋在地的文化資產。「我一直希 望能夠用自己的力量,關心自己的家鄉。」身 為第一屆學藝員的羅瑞亮眼神堅定地說。對他 來說,新屋米倉是他小時候與父親種田的回

新屋稻米故事館 桃園市新屋區中華路 242 號 03-477-2124(參觀導覽請於一週前預約) 週二∼週五 08 : 00-17 : 00

新屋 稻米故事館

019


開館啟事 1

桃園市新住民文化會館

凝聚移工交流  舊桃園分局活化展新顏 車水馬龍的復興路上,一棟新舊交融的建築佇立在馬路一隅,原為舊桃園縣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活 化變身「新住民文化會館」,是新住民及移工朋友的「第二個家」。 撰文

廖靜清 攝影

游家桓

日來到桃園火車站,不論前站或後站商

駐,包括移工中心、法律諮詢室、親子空間、

圈, 總 是 可 以 看 到 國 際 移 工 聚 集 的 身

穆斯林祈禱室、文化展覽空間,提供最完善全

影,蕞爾寶島,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

面的服務,成為移工與新住民的聚會據點,活

的異鄉人,形塑多元族群面貌,目前全臺移工

絡交流情感;新住民及移工朋友只要來這裡,

總數逾 67 萬人,桃園的移工多達 11 萬,占

就可以把所有事情搞定。

全國第一。 由舊桃園縣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改建的新 住民文化會館,目前由新住民聯合服務中心進 020

文化雙向溝通乘法效果 拾階步上 3 樓,新住民會館寬敞展覽空間


TAOYUAN STORY

取名「House

135」,是桃園首處以新住民、

移工為對象的文化場域。「這裡不只有靜態展 覽,我們以限地創作的概念,鼓勵新住民和移 工用各種方式傳達主題理念。」策展人陳玟晴 述說桃園新文化交流基地,呈現參展創作者在 臺灣的逐夢人生。首檔展覽邀請知名泰式餐廳 詠順小吃店老闆趙秀蘭以及越南籍移工裴刻 和,分享來臺打拚故事,感受新住民、移工、 留學生的豐沛生命力。 「House

135」將發展為高互動性的文化

交流空間,除了展覽空間外,展場也規劃出一

3

半空間,留給桃園在地新住民、移工團隊進行

「桃園市新住民文化會館」的招牌字體,是由多次獲得桃園全國 春聯書法比賽特優的越南籍書法家武玉賢所寫。 會館設有六大功能,建立雙向溝通管道,協助新住民家庭更快融 入臺灣社會,也提供移工適當的輔導與協助。 將發展為高互動性的文化交流空間。

現地創作,包括新住民劇場工作坊、親子手繪 課程、手機攝影工作坊等,各種活動在此進 行、發生,進一步與所有觀眾產生鏈結、直接 互動!

輕鬆無隔閡的空間。「有這樣的起頭是第一階 段,期待公部門擴大服務能量,讓桃園成為夢

打造當代文化學習客廳 新住民文化會館借重「望見書間」創辦人 林周熙的人際資源,以及社團法人臺灣外籍工

想生根的好所在。」林周熙以文化學習客廳比 喻新住民文化會館,可以交流學習臺灣和家鄉 文化。

作者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瑞希的經驗,為會館注

多元族群的文化交融是桃園魅力所在,而

入多元面向,了解新住民、移工的需求,打造

新住民文化會館啟用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將 利用館前的廣場腹地辦理印、泰、越、菲四國 文化節,以及假日市集、美食交流等,體驗東 南亞四國的特色與文化魅力;還可以到桃園後 站與望見書間走走,近身感受多元文化魅力, 盡情體驗東南亞文化豐富的面貌與生命故事。

2

桃園市新住民文化會館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 135 號 0800-019-780 週二∼週日 08 : 00-17 : 00

桃園市新住民 文化會館

021


複寫時空 1

楊梅故事園區

從第七堂課出發  讓老房子說故事 在那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楊梅中學張芳杰校長號召地方鄉親出錢出力,每天的第七堂課,全校師 生都到荖坑溪搬石頭、到火車站搬磚頭,老師帶著學生一磚一瓦慢慢地打造出一所學校。這一段即 將被遺忘的故事,在楊梅故事園區重新開放啟用後,將會持續的流傳下去。 撰文╱張煥鵬 照片提供╱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樹下的磚石構造平房,距今已有 70 年

的教育家。出生於楊梅書香世家的張芳杰,

的歷史。這棟建築物曾經是楊梅中學創

1948 年回到家鄉籌建楊梅中學,讓偏鄉客家

校校長張芳杰的宿舍。在老楊梅人的心目中, 一生奉獻給教育的張校長,是他們心目中尊敬 022

子弟有機會透過教育改變命運。 「一手拿一塊磚,從火車站走到學校的校


TAOYUAN STORY

地,對小學生來說真的很吃力。」楊梅中學第

「從 70 年的老建築,可以發現許多工匠

二屆校友傅標榮,回憶著超過半世紀之久的往

的巧思與細節。」負責園區修復工程的承熙建

事。光復初期,楊梅的教育資源不足,想要念

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師詹益榮說,楊梅故事園區

書的孩子必須要走上好長一段路到鄰近的鄉鎮

的三棟建築物,分別是 40 年代至 70 年代所

求學。創校初期,六甲的山坡地什麼都沒有,

建的;從建築物的外觀和工法,就可以看見臺

在那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張芳杰校長親自帶

灣近代的建築史,是相當有趣的一件事。「校

領全校師生一起搬磚頭,從無到有慢慢蓋出校

長宿舍 A 棟外觀是磚石構造,室內部分空間仍

舍,成功創建楊梅中學。

有木結構和木地板,校長宿舍 B 棟則是二層樓 的磚石結構,完全沒有木結構。」詹益榮介紹

改造計畫 尋回往日美好記憶 刻劃著歲月痕跡的校長宿舍,是楊梅人珍

著兩棟不同時期興建的校長宿舍,從建築外觀 到內部空間,反映著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

貴的歷史記憶。這棟閒置的建築物 10 年前被 學校申請報廢拆除,在鄉親的熱心奔走下,老

發現楊梅魅力 一起譜寫新故事

建築被縣政府接管,並且登錄為歷史建築。為

楊梅是個純樸的客家庄,老街旁百年歷

了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民間興學、自力建校的地

史的錫福宮,每到節慶戲台上都會演出客家大

方故事,文化局重新整合校長宿舍和周邊教職

戲;金星戲院曾是楊梅最大的戲院,看完電

員宿舍,打造成為「楊梅故事園區」,重新找

影再去冰果室吃冰,是許多老楊梅人的青春記

回屬於楊梅的在地文化價值。

憶……。耗時 3 年重新整修完工的楊梅故事園 區,融合歷史記憶、在地參與、藝文推廣,在 楊梅故事園區裡,可以重新尋回楊梅的舊聞軼 事,發現楊梅的獨特魅力。 詹益榮表示,楊梅故事館具有文化和歷史 意義,所以在修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修復 如舊。修復完工的校長宿舍,重現當年的空間 樣貌,在欣賞建築的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重 新認識屬於楊梅的地方故事與客家文化。預定

2019 年開放的園區,未來將會串聯楊梅街區, 成為楊梅全新的文創新景點與客家文化廊道。 2 楊梅國中第一任校長張芳杰與第二任校長葉國光曾在校長宿舍 棟居住,後續則做為教職員宿舍,透過修復重現原貌。 棟屋頂材料採用日式黑瓦修復。

楊梅故事園區 桃園市楊梅區校前路 49 號(已完工,預定 2019 年開放參觀。)

023


複寫時空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

保存歷史空間 延續教育生命力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群,修復工程即將完成,變身為故事館 中壢 壢 國小 國 日式 日 宿舍 宿舍群 群 以及親子遊憩空間。老房子蘊藏各種驚喜,漫步庭院、廊 以及 以 及親 親子 子遊 遊憩 憩 空間 空 間。老 老 道,從建築格局一窺舊時風貌,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生 道 道, 從 築格 從建 格 局一 局 一 窺舊 窺舊 活的 活的軌跡 的軌 軌跡 跡。 撰文

廖靜清 攝影 廖靜清 攝影 游家桓 圖片提供 攝影 游 桓 游家 桓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孫仁鍵

壢國小自 1898 年設校迄今,將屆雙甲

修復工程由黃天浩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

子,教育無數莘莘學子。校園西側有一

造,潤昶有限公司承造。黃天浩多年深耕古蹟

處宿舍群,原為日治時期的教師宿舍,戰後作

修復領域,曾負責北投溫泉博物館、臺北市市

為學校宿舍使用,不僅是學校珍貴的史蹟,也

定古蹟紀州庵等專案工程,實務經驗豐富。黃

是見證中壢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建築。藉文化

天浩說「中壢國小日式宿舍的構造、工法其實

資產修復再利用計畫,將於 2019 年開放營運。

和紀州庵有許多相似之處,只是承接之初,發 現建築毀壞嚴重,缺少相關參考資料,必須從

修復重生 探尋歷史軌跡 翻閱中壢國小的創校歷史,最早命名為「中 壢公學校」,在南桃園陸續設立分校,是中壢

零開始。」修復過程中,從中壢國小校長、老 師和宿舍原住戶所提供的資料,還原了舊時的 生活動線。

新式教育的起點。1917 年左右,學校興建宿 舍建築,提供校長及教職員入住;後期宿舍雖

溝通再現舊貌 重生為城市故事館

已不再使用,但老建築烙印的歷史痕跡,令人

宿舍群共有 3 棟,根據調查研究報告,A、

回味。2015 年日式宿舍登錄為歷史建築後,

B 棟日式宿舍的興建年代應為 1917 年左右, C 棟連棟磚造建築則是於 1959 年間增建。宿 舍群曾有 8 戶人家居住,分別為李、江、陳、

隨即啟動「歷史建築中壢國小日式宿舍修復再 利用計畫」,修復歷史建築,探尋生活軌跡。 024


TAOYUAN STORY

葉、林、盧、李、張,搬遷後偶有聯絡,經過

推演舊時日常。除了著重歷史建築外觀舊貌的

中壢國小也會駐足回味過往生活。江家人曾經

保存外,修復工作亦搭配現代工法與材料,期

在宿舍後院養豬,補貼當時公教人員的微薄

許達到良好的再利用成效。

薪水;住戶也回憶,時常到附近的老街溪玩水 消暑。修復團隊以保存原宿舍形式及格局為原

修復過程像尋寶 發現許多大驚喜

則,更對過往的生活史進行一番調查研究,以

木構件的榫接工法是木造建築一大重要特

利在修復再利用的成果上,窺見以前校長、老

色,而一般的日式宿舍都配置有竿緣天井,故

師住宿的脈絡紋理,從留下的生活雜物及畫作

屋架為隱蔽處。為了呈現榫接構造,特意在 A

1

單棟宿舍

磚造宿舍

雙併宿舍

2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不僅是學校珍貴的史蹟,也是見證中壢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建築,此為修復後、前樣貌。 年中壢國小日式宿舍復原情境圖。

025


複寫時空 1

棟右戶打開一處天花板,作為「投掛榫」展示

刷,讓民眾回味古早生活。

區;另在 A 棟左戶則設有一處「編竹夾泥牆」

在調查研究階段發現 B 棟屋頂有別於一

展示區,這種特殊工法取之於自然,用竹篾編

般日式建築的煙燻黑瓦,而是傳統閩南式仰合

成網狀,抹上泥土作牆體,最外層塗上灰泥粉

瓦,一排圓弧向上、一排圓弧向下,形成不同 風格特色。B 棟除了屋頂特色外,在修復過程 中發現舊式便所,亦規劃為展示資源,以解說 早期生活型態。B 棟雨淋板原無「押緣」,工 法較為粗略,經木作匠師修復,木造外牆及雨 庇非常精緻,值得細細品味。

C 棟宿舍因應再利用規劃,打通作為食育 及多功能空間,以提供更多元的藝文消費,室 2

026

內保留一處原有地磚,與紅磚牆搭配,別有復


TAOYUAN STORY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鄰近中平路故事館、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未來將串聯成文化聚落。

古情調。另外,C 棟特別設計 2 樓景觀平台, 登上平台可以看到整個園區的樣貌。園區中最 得天獨厚的是綠意盎然的大樹群,與質樸的木 造建築相映成趣,再搭配昏黃燈光,呈現溫暖 的氛圍。

保存當地的記憶 重塑文化傳承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群預計 2019 年開放營 運,集結眾多單位的力量,從調查研究、規劃 設計、施工作業及工程監造,讓歷史建築重啟 新生機。工地主任林新偉笑說修復過程中,當

3 棟為雙併宿舍,與 棟間有一平台連通, 棟特別設計 景觀平台。 年 月 日壢小師生至修復完成的宿舍裡參觀。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空間俯視圖。

地耆老親臨觀看,熱心給予建議,感念老房子 被保留下來。宿舍群走過 3 個世紀,百年宿 舍經過一番整修,將變身為親子教育空間,呈 現早期的生活影像、活動資料等。館舍規劃展 覽、親子閱讀、親子互動、手作等遊程,延續 百年的教育精神。

手寫紀錄 修復工程由孫仁鍵建築師負責工作報告書紀錄,除 施工過程文字及照片紀錄外,也以手稿描繪許多建 築細節。「建築隱蔽處經解體下架調查作業,可能 與原設計不盡相同,需依實際狀況評估再利用適宜 性,回饋到施工作業,進行滾動式修正。」

來到日式宿舍群,別忘了觀察左右對稱的 雙併式格局,閩南式仰合瓦、編竹夾泥牆等元 素,還有木作匠師的精湛手藝所隱藏的古老技 藝美學。漫步緣側、庭園,宛如走進時光隧道。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鄰近中平路故事館、中壢警 察局日式宿舍群,未來將串聯成文化聚落,訴 說 仔壢的城市故事。

中壢國小日式宿舍 中壢國小對面,德育路及康樂路交叉口(已完工,預定 2019 年開放參觀。)

027


複寫時空 1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

仔壢的大時代印記 中壢市區街角的警察局日式宿舍群,自 1941 年建造迄今,走過七十多個年頭,現正進行修 繕工程,未來將與中平路故事館、中壢國小日 式宿舍連成一線,成為中壢的文化亮點。重現 建築格局,喚起最美的「街角回憶」。 撰文

廖靜清 圖片提供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熙攘攘的中壢中和路、延平路口,警察

中壢老宿舍與歷史場景

局日式宿舍靜靜地佇立在一角,昔日

中壢警察局宿舍建於日治時期,1941 年

作為警眷居住使用,因閒置多年漸成廢墟。

由日本殖民政府透過保甲聯合會向居民募款興

2014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後,規劃啟動修繕工

建,作為「中壢郡役所」警察官舍;日治時期,

程,特別彙整重現原住戶的生活樣貌,讓文

全臺各地陸續建造日式建築,中壢行政機關與

化資產變身為藝文展演空間,再現昔日蓬勃

官舍建築群,為中壢市街的土地發展與都市計

生氣。

畫,帶來決定性影響。光復後,移由桃園市警

028


TAOYUAN STORY

察局中壢分局管理,提供警眷居住使用。 宿舍陸續進駐了不同背景的警察與眷屬,

鄉,還是經常想起當 時的生活點滴。

包括戰後來臺的外省籍警察和退休員警等。警

B 棟宿舍的原住

局宿舍也是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者,1927、

戶鄭懷峰先生當年因

1977 年發生「中壢事件」,為了爭取農民權

工作調派到臺灣,卻

益與民主選舉,事發現場就緊鄰著宿舍群,可

遇國共內戰無法返

說是臺灣社會運動與民主自由的重要歷史場

鄉, 於 是 以 一 紙「 見

景。然而隨著住戶陸續遷出,建物因無人居住

字即來」的字條通知

漸漸殘破;2014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展開一

妻子來臺,千鈞一髮

連串的修繕工程,為老建築物注入新生命。

之際成功會合,跨海

3

續前緣。前院原本種了一棵臺灣山櫻花,由鄭

重溫昔日原住戶故事

懷峰親手栽種,自拉拉山取櫻花苗培植,盛開

宿舍在調查研究期間,也收集了不少原住 戶與昔日的空間回憶。莊傅玉惠女士 1965 年

時引人駐足觀賞,而附近居民也已習慣等待每 年 3 月的春櫻綻放。

剛入住 A 棟分局長宿舍時,宿舍前的停車場都

「宿舍群鄰近市區公車行駛的路線,春

是稻田,偶爾種些青菜、番薯 。B 棟住戶利用

天經過警察局日式宿舍前,那一片粉紅花姿仍

空地養豬,彼此交換心得預防豬隻生病;以「養

是老中壢人難忘的畫面。」已經高齡九十幾

豬為副業」是當時中壢警察宿舍住戶的共同回

歲的鄭老奶奶,經常和鄰居、路人分享櫻花勝

憶,收入幾乎都拿來當作小孩子的學雜費,以

景,帶著福州家鄉口音,她述說戰後來臺,於

及貼補家用。雖然當時生活清苦、物資有限,

1964 年搬進日式宿舍,住了逾半世紀,裡頭

但曾居住在此的住戶都十分懷念當時氛圍,住

充滿大半輩子的回憶。庭院有先生親手種植的

戶間彼此交流包容、互相學習,即使搬遷至他

櫻花,也有大兒子種的桂花,再加上一整排杜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盛 開的春櫻,乘載著中壢居 民的往日記憶。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將 規劃為展覽室、複合式餐 飲空間及遊客中心。 棟宿舍的鄭先生當年以 一紙「見字即來」的字條 與妻子跨海續情緣。 此 非鄭先生原始字跡

2

029 02 9


複寫時空 鵑,四季花景更迭。隨著舊宿舍群改建,大時

添園區人文氣息。木構造樑柱部分保留、部分

代的故事仍在繼續,隨著前人留下的足跡一探

新作,水泥瓦屋頂,依調查研究的訪談,恢復

建築風華,想像昔日此地的景況。

黑燻瓦的屋瓦材質,還有日式雨淋板外牆、寬 敞的大庭園。

日警舊建築修繕再造

在拆解過程中,發現 B 棟區域地層土壤

老房子閒置一段時間,牆面斑駁掉漆、

有掏空現象,由施忠賢結構技師進行透地雷達

屋瓦長滿青苔,彷彿停留在那段歷史歲月。

掃描,執行地質改良及穩固地基,鑽孔後灌注

2017 年正式啟動修繕工程,張瑞芬建築師團

泥漿補強。A 棟結構無太大毀壞,主要修復原

隊,經過嚴謹考證,以「真實性」為保存最高

貌,室內部分調整高層差,並於建築物後側增

原則。原本警察人員使用的宿舍建築,經過修

設一座無障礙坡道及景觀木作平臺。B 棟雙拼

繕改造後,以木材特有的溫度與厚實質感,增

建築也是大致修復原貌,為了配合未來餐飲利

1

2

3

4 今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與日式宿舍群。 中和路 號分局長甲種獨棟宿舍舊貌。 中和路 號判任官乙種雙併宿舍舊貌,當年住的是鄭警官一家人。 中和路 號判任官乙種雙併宿舍舊貌,當年住的是林警官一家人。 棟宿舍的前院有一棵臺灣山櫻花,盛開的粉紅身姿總令人不禁駐足。

030


TAOYUAN STORY

5

街巷轉角、數棵櫻花樹、三棟宿舍群, 牽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用需求,設置一座明火廚房。除了建築結構整

設展示中壢事件,呈現當時的影像、文字等

修,外部空間也將種植櫻花樹,形塑粉紅櫻花

資料,珍貴歷史照片重現,引領遊人從歷史、

盛景。

住戶故事了解老屋的人文風貌。除了固定的展 演,還會結合桃園在地藝術家,開辦攝影、書

變身藝文園區新亮點 警察局日式宿舍群未來將由雅鴿文創團隊 承接營運,預定於 2019 年對外開放。

法、演講等活動。 未來宿舍園區的開放,將凝聚社區力量、 讓更多人參與互動。街巷轉角、數棵櫻花樹、

文化局將園區規劃如下:A 棟為展覽室,

3 棟宿舍群,牽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經

展出各式藝文、影像主題。整建後的 B 棟則

過修整重建後,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將再度活

作為複合式餐飲空間,春天櫻花盛開時,可望

化重生,創造地方記憶的情感認同,再現中壢

向窗外爛漫花景。C 棟則是遊客服務中心,常

最美的街角。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桃園市中壢區中和路 287 號、291 號、293 號及延平路 627 號(修繕中,預定 2019 下半年開放參觀。) 031


文化種籽 以社造精神落實公民參與

市民學藝員讓桃園變得更好 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一群人,參與全臺首創的市民學藝員培訓計畫,成為桃園在地文化生力 軍。經過專業訓練的桃園市民學藝員,未來將會發揮所學,投入家鄉文化再造,在遍布桃園各地的 城市故事館,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撰文

張煥鵬 圖片提供

第二屆桃園市民學藝員

桃園市民學藝員

月至

月進行培訓,於

日結訓授證及頒發結業證書。

藝員一詞源自於日本博物館界,代表的

這項培訓計畫今年已經邁入第二屆,總計

是專業的博物館人員。桃園市政府文化

有 63 位學藝員完成課程獲頒結業證書。他們

局藉由「桃園市民學藝員培訓計畫」,鼓勵民

學習博物館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與展覽規畫和

眾參與社區與地方再造、重視文化資產的守護

教育推廣,文化局未來也將與學藝員合作,鼓

與管理。

勵學藝員策劃對桃園的文化想像。

03 32


TAOYUA TAO YUAN N STOR T Y

培訓課程扎實 發掘優秀人才

員的招募訊息,對於什麼是市民學藝員?廖細

為了培育館舍人才,落實公民參與社會公

雲充滿疑問與好奇,隨著上課時數增加,發現

共事務,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 2015 年籌劃,

自己對於博物館和故事館非常有興趣,所以她

向文化部爭取經費,2016 年創辦第一屆學藝

在培訓課程結束之後仍然持續進修「博物館

員培訓計畫,經嚴謹的面試在近 80 位報名者

學」相關課程,藉著不斷地學習,也更了解自

中徵選出 35 位學藝員,有 25 位完成培訓;

己的家鄉。廖細雲希望未來能夠發揮所學,為

第二屆學藝員有近 70 位報名,徵選出 43 位

桃園的在地文化盡一份心力。

學藝員,有 39 位完成培訓。

喜愛文字和攝影,對於文化與古蹟也非常

學藝員是市民參與館舍經營的重要途徑,

有興趣的蔡曉慧也是第一屆市民學藝員,她上

在共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所產出的認識與知

網大約了解學藝員的概念之後,就馬上報名參

識,有助開啟公共事務的新領域。整個計畫包

加徵選。「上完培訓課程之後,發現桃園和臺

括理論課程與館舍實習,以在地的文化資源作

灣五大家族的起源有密切的關聯,桃園也有很

為知識內涵,透過培訓課程發掘各行各業的優

多古戰場遺址。但還有史料無

秀人才,輔導學員從田野調查、活動規劃與展

法從官方資料中取

示設計,一步步學習館舍經營的核心,進而支

得,所以需要持續

援文化館舍所需的各項人才。

查詢更多的文獻。」

「做中學」是第二屆學藝員的課程主軸。

蔡曉慧說,所以她在工

學員共分為 4 組,除了上課之外,也需要去

作之餘經常到臺北上課,學習

執行專題任務。培訓課程的後半段,4 組學員

臺語羅馬拼音,為的就是要看

分別負責新屋農會稻米故事館以及中平路故

懂更多古老的文獻資料,進而

事館,執行不同的任務,像是策劃「逗米食 光 • FUN 假趣」活動、拍攝網路影片等,透過 實際執行的過程,讓學員將課堂理論付諸實踐。

重新認識家鄉 桃園原來這麼美 參加學藝員課程的學員來自桃園各區及外 縣市,涵蓋各年齡層與職業。他們透過培訓課 程重新學習,一步步參與地方文化建構工作。 現任客語薪傳師的廖細雲是第一屆桃園市 民學藝員,完成培訓課程、獲授證,目前擔任 第二屆學藝員的導師。初次看見桃園市民學藝

如果你對於桃園城市 故事館有興趣、有想 法,參加學藝員是很 棒的路徑。 ─廖細雲


文化種籽 1

2

「老頭擺的阿婆菜—家裡的味道」是學藝員去年在中平路故事館舉辦的活動,邀請民眾從手作體驗客家人的飲食文化。 「逗米食光 • 假趣」是學藝員今年在新屋稻米故事館舉辦的活動,帶領大家認識常見的染料植物,在手巾渲染出色彩。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我發現自己可以做的事

希望精進自己的文化藝術涵養,回饋給美術館

情, 比原來想像得還要多。」蔡曉慧持續充

和博物館。

實自己,希望投入更多家鄉文化再造工作。

「族群學的課程,讓我訝異原來臺灣有這

從事電子業的李建宏,因為工作關係從

麼多的族群。」李建宏說,培訓課程邀請了多

臺北移居到桃園。5 年前退休的他,現在是北

位學者與博物館館長擔任講師,從他們的口中

美館的工作人員。「我從小就喜歡美術和勞

得知以往所不知道的珍貴歷史和知識。

作,可是那一個年代的父母都希望小孩專心讀 書。」退休後,李建宏參加市民學藝員培訓,

在地知識耕耘 說自己的文化故事 「老頭擺的阿婆菜─家裡的味道」,這是 學藝員去年在中平路故事館舉辦的一場活動, 邀請民眾從手作體驗客家人的飲食文化。被稱 為醬菜達人的廖細雲,在活動中親自示範如何

上完課後,發現自己可 以做的事情,比原來想 像得還要多。 ─蔡曉慧

醃漬醬菜,配合飲食節氣,糖漬蘿蔔、醬鳳梨 和芥菜,教你從飲食認識客家文化與習俗。 「戀戀老街區 ˙ 情繫六椰屋」是今年第 二屆學藝員與中平路故事館合作的展覽,展覽 以故事館老房子前身的「六椰屋」冰店出發, 介紹活躍於民國五○至六○年代中壢的知名老 店家,例如新珍香花生酥糖、中壢鈕扣店、林

034 03 034


TAOYUAN STORY

3

4

「 桃園」是今年學藝員為故事館拍的行銷影片,圖為影片組學員討論劇情腳本。 「戀戀老街區,情繫六椰屋」是今年學藝員與中平路故事館合作的展覽,介紹活躍於民國五○至六○年代中壢的知名老店家。

元嫁妝棉被行等,述說其創業歷史,以及大時

桂雅文表示,桃園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文化藝

代變遷下小人物為生計奔波的堅毅面容。展覽

術的翻轉需要靠每一個桃園人共同參與。

由學員一手包辦,從田野調查、主視覺設計到

桃園市民學藝員每兩年招募一次,文化局

開幕主持;展覽廣獲好評,懷舊文物與平易近

歡迎更多有志青年踴躍報名,一

人的解說文字,深深打動人心。

起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守護珍 貴的文化資產。

落實公民參與 投入家鄉文化再造 「今年的學員都非常優秀。」學藝員計 畫主持人桂雅文說,經過第一屆學藝員 培訓課程之後,已經有更多人知道什麼 是學藝員,所以報名的每一個人都有 強烈的動機和學習心,每次上課的出

培訓可提升自己的文 化藝術涵養,回饋給 美術館和博物館。

席率幾乎都是百分之百。「對於一座

─李建宏

城市來說,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桃園市民學藝員 只要年滿 18 歲,對文化、藝術、社區工作及藝文館所經營等事務有無比熱情,想要並願意投身現 場參與實務,都可以報名成為桃園市民學藝員培訓生,接受完整培訓與實習,實現對文化場館經營 的想像! 桃園城市故事館

035




眷村記憶庫

的故事蒐集站,車子開往桃園各個大

街小巷,到每個偏鄉進行數位掃描,

拜訪行動不便的眷村老伯伯,透過錄

影和錄音的方式,記錄眷村的珍貴故

事,再將蒐集到的眷村故事建檔並上

傳到資料庫,每個故事會輸出門牌展

供來訪者 QR Code

示在眷村故事蒐集站內,在上方加入

故事檔案連結的

,在傾聽的過程中了解一

掃描聽取錄製的故事。一個句子、一 段經歷

個又一個故事;泛黃的老照片和塵封

已久的老舊文物,也都有著屬於它們

的歷史和過往。

故事蒐集車承載桃園各地眷村

的回憶,保存至電腦資料庫,透過轉

譯再運用推廣至大街小巷,巡迴桃園

各地眷村社區,繼續訴說著眷村時代

的故事。除了故事蒐集車之外,馬祖

新村文創園區、龜山眷村故事館、太

武新村等館舍與園區,將分別透過不

同的計畫和徵集方式,邀請您一同參

與,匯集眷村文史資料,留住更多精

彩的故事。後續徵集計畫,請密切鎖

定文化局官網。

027

未來,每一位市民對於土地、文化和生活的記憶,都將被記錄在眷村故事蒐集站中。 每一張照片都代表著眷村的歷史,透過徵集計畫,將讓更多人能看見彼此的故事。 2


TAOYUAN STORY

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

啟動桃園眷村學

圖片提供

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

即將啟動﹁桃園眷村故事蒐集站﹂,

施純泰

灣眷村的形成,有著特殊歷史

邀請您,共同保存桃園的文化瑰寶。

攝影

背景,每一戶眷村家庭,都有

張劃文

眷村是桃園重要的文化資產。文史工作者與社區努力以文字和影像記錄眷村,保存 回憶,建構眷村學。面對急遽變遷的眷村風貌,市民的參與更顯重要,故事與文物 的蒐集,將累積更豐富的資源,補上眷村版塊的拼圖。 撰文

臺 一段和戰爭、遷徙有關的悲歡離合。

共同記憶。

故事蒐集站將會是長期蒐集眷村

故事的場域,也為憲光二村﹁移民博

物館﹂奠定基礎。未來,每一位市民

老舊房舍逐漸消失,關於眷村的記憶

化保存已有十八年歷史,藉著田野調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推動眷村文

在地生活的點點滴滴,讓在地知識學

寫歷史的主角,透過市民的角度訴說

被記錄在眷村故事蒐集站中,成為書

對於土地、文化和生活的記憶,都將

和歷史,也慢慢地淹沒在時間的河流

查、蒐集相關文件、照片、物件等,

故事蒐集站 結合歷史與生活

之中。

一八年底於憲光二村揭幕的﹁桃園眷

八 ○ 年 代 開 始, 隨 著 都 市 建 設 和 開 發,全臺各地的眷村陸續拆除改建。

二 ○○ 一年起,許多眷舍在推土 機前被搶救回來,眷村人的記憶,也

村故事蒐集站﹂,透過錄影、錄音的

故事蒐集車就像是一個會移動

故事蒐集車 記錄珍貴的眷村大小事

的面向更多元化且貼近日常生活。

跟隨著眷村文化節、眷村鐵三角等計

方式將過往的故事建檔,並上傳至資

畫,持續耕耘記錄,讓屬於桃園的眷

料庫,讓更多人能看見彼此的故事和

累計豐富資源和文化網絡。預計二

村歷史和文化,獲得妥善保護。今年,

1

026


我們的秘密基地

志工心得分享

愈來愈多人願意走進故事館,了解眷

術進駐計畫、文化講堂等活動,也讓

識眷村的歷史和文化。此外,藉著藝

集﹂,邀請藝術家與臺北藝術大學的

在去年的眷村文化節舉辦了﹁藝術市

非常熱鬧,千萬不要錯過。﹂故事館

街、學生手作巧思的工作車,透過多

學 生 來 擺 攤, 栩 栩 如 生 的 擬 真 小 吃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龜山有

樣化的活動,為眷村注入更多新的活

村的歷史與文化。

九個眷村,但是其實還有一個黑貓中

力與思維。

淑姿花了七年的時間,進行臺灣眷村

最後會什麼都留不下來。﹂藝術家侯

術改變什麼,但我知道如果我不拍,

一位來自彰化的訪客,聊到過去在陸

的活歷史,什麼問題都難不倒;曾有

也說不完,每位志工媽媽就如同眷村

和龜山眷村故事館有關的故事說

一起來說故事 凝聚社區情感

隊居住的神祕眷村。﹂故事館舉辦的 首場眷村文化講堂,邀請繆正西博士 分享這一個鮮少人知道的神秘單位。

的訪談和影像紀錄。﹁眷村文化講堂﹂

光三村出生時為自己接生的產婆,也

﹁我沒有那麼天真,以為可以透過藝

至今已舉辦五場,每次都邀請對眷村

透過志工媽媽的協助,找到其鄰居。

傳下去。

村故事館想要把這一份美好,持續地

村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龜山眷

村的故事和文化。﹂張淑貞認為,眷

更多年輕朋友來到這裡,認識屬於眷

光,細數過往回憶與故事。﹁希望讓

地點,軍眷子女在故事館重溫年少時

故事館還是眷村同學會的最佳

有深入研究的講師,分享他們和眷村 之間的故事。 ﹁每年十月舉辦的眷村文化節

張燕菁:在這裡認識很多的朋友,每一次舉辦的活動都非常精彩、好玩。 簡嘉惠:每一位志工的相處都像是家人一般,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志工的行列。 陳麗文:每次舉辦市集的時候最開心,喜歡看見大家開心的模樣。 王素玲:因為擔任志工,有機會認識更多和眷村有關的歷史與文化,收穫豐富。

025

2 3


TAOYUAN STORY

延續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的本質,

場服務,美麗的裝扮讓她們成為館內

把龜山眷村故事館打造成人與人互動的平台。

﹁我們都是舞蹈社團的好朋友。﹂張

的焦點,還被民眾取了一個﹁九仙女﹂

﹁我不是眷村子弟,可是當了志

淑貞有一群喜歡跳舞的好姊妹,她們

利用週休假日從事志工服務。今年農

工之後,讓我更了解眷村文化。﹂王

的稱號。

曆春節,龜山眷村故事館推出應景的

素玲參與志工活動,還把先生和兒子

工作之餘,就是以行動支持故事館,

﹁剪春﹂特展,張淑貞和八個姊妹淘

一同拉進志工的行列。﹁眷村媽媽就 像是自己的媽媽一樣親切。﹂簡嘉惠 幾乎每個假日都會到故事館服務,志 工與眷村媽媽間的相處,就像是家人 一般。

透過多元活動 引導大家走進社區 為了讓更多人走進社區,了解眷 村文化,故事館經常舉辦各種活動。 例如暑假舉辦的﹁眷村故事館 小 ─小 導覽營﹂,將學校和在地社區做串聯, 藉著有趣的方式讓小朋友從遊戲中認

大師級藝術家李銘盛 參與 年藝術市 集,到藝術家唐唐發 的「豬肉攤」光顧。 故事館志工鹿媽媽, 是陸光三村的原住 戶,就如同眷村的活 歷史。 故事館 年首場 眷村文化講堂,邀請 繆正西博士分享鮮為 人知的黑貓中隊居住 的神祕眷村。 故事館不定期舉辦活 動,讓社區居民和外 界互通和交流。

4

特別穿上與剪春相同圖案的洋裝在現

1

024


六 ○ 年代。﹁我的他,穿著一件黃顏 色的襯衫 。﹂黑膠唱片機播放的 歌曲,是五十年前的流行金曲;空間 裡擺放的家具、電視機、電話,還有 偉士牌摩托車,猶如懷舊電影中的場 景,真實地出現在眼前。﹁以前眷村 的大門就是這個樣子。﹂鹿媽媽指著

從前的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修復為龜山眷村故事館, 年正式開館。 龜山眷村故事館參加 社區藝術踩街嘉年華,榮獲社會組第一組的殊榮。 故事館今年過年推出「剪春」特展,展現傳統窗花藝術,並留下美麗的館名剪紙。 龜山眷村故事館的志工及眷村媽媽們以旗袍與曼妙舞姿在社區藝術踩街嘉年華舞台上表演。

空間一隅的木牆,利用撿拾而來的舊 紗門及木板釘成的牆面,呈現當年的 眷村住家門面。 館內陳列展示的老照片、黑膠唱 片、以及文物,都是志工媽媽所提供 的。目前在大學任教的涂維政,特別 邀請藝術系學生和年輕的藝術家,參 與故事館的布置,有些藝術家以眷村 媽媽的故事為主題,盡情發揮創意和 想像,眷村的故事得以更多樣化的方 式呈現。

眷村媽媽 與愛跳舞的九仙女 目前故事館約有三十多名志工,

023

有一半來自於陸光三村原住戶,有一 半 則 是 龜 山 和 桃 園 等 地 區 的 居 民。

我們的秘密基地

4


TAOYUAN STORY

山眷村故事館

感受眷村媽媽濃厚人情味

圖片提供

龜山眷村故事館

隨著老舊眷村拆除改建為社區大樓,屬於眷村的歷史和故事漸漸地被遺忘。走進龜山眷村故事館, 熟悉的景物彷彿回到眷村時光,聽著志工媽媽訴說以前住在眷村的點點滴滴,那些消失的記憶拼圖 重新被拾回。 賴建宏

讓社區居民和外界擁有一個互通和交

攝影

原住戶而言有著特殊的情感。﹁延續

流的空間。

張煥鵬

光三村拆除至今已超過二十年

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的本質,把這

撰文

了, 當 時 唯 一 保 留 下 來 的 建 築

裡打造成為人與人互動的平台。﹂藝

陸 物, 是 村 子 裡 的 文 康 活 動 中 心 ; 如

術家涂維政與張淑貞參與經營龜山眷

活化舊館舍 培養年輕藝術家

今, 活 動 中 心 修 復 為 龜 山 眷 村 故 事

踏 進 故 事 館, 時 空 彷 彿 回 到 了

3

村故事館,藉著舉辦展覽、講座、市 集等活動,讓更多人走進故事館,也

住了超過五十年。﹁這裡以前是草屋 搭 建 的 菜 市 場, 市 場 後 來 遷 移 到 對 面 後, 原 址 建 了 陸 光 三 村 文 康 活 動 中 心。﹂鹿媽媽分享著故事館的前世與 今生。 從前的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 是眷村住戶交流聯誼的重要場地,對

2

媽媽,是陸光三村的原住戶,在這裡

館,二 一 ○五年正式開館。﹁我每天 都會來這裡當志工。﹂故事館志工鹿

1

022


提供一些織繡、做手套的打工機會。 江中興說,埔心軍眷子弟都是出身於 窮苦家庭,慶幸的是,背後都有偉大 的媽媽和溫暖的眷舍支持著。

保存盪漾於心頭的記憶 眷 村 建 築 結 構 為 木 樑 柱, 水 泥 瓦,以竹網骨架糊泥的竹編牆作為隔 間,外牆則是木魚鱗板。埔心眷村經 過數十載歲月的風雨摧殘,多數眷舍 都 顯 露 出 疲 態。 於 是, 政 府 開 始 推 動 老 舊 眷 村 改 建 工 作。 光 華 二 村 及

你說村裡有什麼

頭的記憶能夠保存下來,江中興二

一三年八月在金龍社區活動中心,籌

設﹁埔心眷村故事館﹂,開始蒐集眷

村文物資料,藉由二千多張舊照片,

重現眷村時期的景象,期望能保存更

多眷村的記憶。

建構帶狀休憩與文藝區

臺灣眷村是否有其歷史價值與文

化意涵?江中興說,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它承載戰亂移民與臺灣社會及其

這段歷史共同成長,眷村文化也在有

他族群交融互動的軌跡。眷村伴隨著 五 守 新 村 列 為 第 一 批 改 建 的 眷 村,

入了臺灣本土。

形、無形中,豐富了臺灣文化,並融 光華及五守新村國宅。二

與社會結構的改變,眷村文化逐漸流

近 年 來, 隨 著 生 活 環 境 的 變 遷 五年,成功、四維、三龍、金門 ○○ 新村相繼拆除,前後五十一年的悲歡

號 236-1

︵假日休館︶ 09 : 00-12 : 00

聆賞或緬懷昔日的生活情趣。

人可以從休閒中,認識眷村故事館,

當地的帶狀休憩、文藝園區,讓更多

失,未來埔心眷村故事館有機會納入

眷村拆除了,記憶仍在、故事仍

了記憶。

離合及相思懷念的日子,自此也成為

四至二 ○○

一九九六年九月,分別在原址改建為

3

在。為了讓這份曾經盪漾於軍眷們心

埔心眷村故事館 桃園市楊梅區中興路

021

2


TAOYUAN STORY

讓更多人可以從休閒中,認識眷村故事館, 聆賞或緬懷昔日的生活情趣,感受這片土地的過往歡喜!

縮衣節食克勤克儉生活 當年埔心八個眷村各自設立了自 治會,協調馬路、年節清潔消毒等工 作;而埔心沒有設立軍公教福利品供 應中心,為滿足眷屬生活採購需要, 軍方會定期派出福利車,載運各類福 利品到眷村銷售。回憶起那段暖意無 限的歲月,江中興說,在週末的晚上, 部 隊 派 出 放 映 隊, 來 到 眷 村 播 放 影 片,蚊子電影院的免費電影,是眷村 二代難忘的記憶。 年 代 以 前, 軍 公 教 的 薪 資 八 ○ 低,單是縮衣節食解決不了問題,克 勤克儉的眷村媽媽拚命做手工,貼補 家用。婦聯會捐建金門新村的同時, 還蓋了﹁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行政院 分會附設埔心軍眷職業訓練班﹂,開 設了各種鈎織繡的手工技能訓練班,

1

楊梅曾經坐落 個眷 村,從空拍圖中可以 看到這 個眷村互相 連接, 江中興籌設埔心眷村 故事館,期望能保存 更多眷村的記憶。 從館內保留旗袍可見 過往眷村媽媽的織繡 手工。

020


你說村裡有什麼

2

各奔東西的愁緒,難免有些許落寞,

也離開這片廝守過的土地,為生活而

的古樸,如今,眷村拆除了,這群人

向等各種背景因素,形成了特殊的族

語言、生活風俗、國家認同及政治傾

子內,凝聚成團體聚落,居民因軍職、

﹁埔心眷村的特色是在地理上

群文化。

鄰居們重回到埔心眷村﹂的牆上,貼

村村相連接,各村之間的情感密不可

卻也在彼此間留下牽掛。在﹁歡迎老

滿了藍底白字的門牌,久遠的歲月似

分。﹂一手籌建埔心眷村故事館,謙

役後,曾在學校任職。如今,全心投

虛自詡為聯絡人的江中興,自軍中退

乎又回到了眼前。

先後緊密興建八個眷村

埔心眷村故事館收藏了過去埔心眷村的照片與故事。 在牆上貼滿了藍底白字的門牌,久遠的歲月似乎又回到了眼前。 從故事館裡的展示文物可看見過往人物蒞臨眷村的關懷。

入眷村故事館的經營,從畫草圖、與

美 編 設 計 人 員 研 議, 以 及 展 間 的 布

置、文物呈現,全程投入其中。

江 中 興 表 示, 楊 梅 埔 心 地 區 在

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五年間,依序改

建或興建了光華二村、四維新村、三

龍新村、敬軍新村、金門新村、成功

新村、五守新村、北功新村等八個眷

村。眷村屋舍以純手工打造,舉凡挖

溝、擔磚、挑砂、濾砂、攪拌泥砂、

砌磚、糊牆、上樑、釘板、排瓦,都

是靠人力一點一滴的進行。長期做工

的阿兵哥手指都磨破了,偶爾軍中幹

部來發手指套,往往要三個只能夠發

一個,非常辛苦。

019

眷村是同軍種單位分配住一個村

3


TAOYUAN STORY

1

埔心眷村故事館

眷村 物質貧乏年代的暖窩

館, 之 前 是 金 龍 里 活 動 中 心,

身於中興路旁的埔心眷村故事

少軍眷們的鄉愁?而立於展間一旁的

岸未開放探親的年代,映照了當年多

八 十 八 個 字 組 合 的 鄉 愁, 在 兩

賴建宏

在社區的積極奔走下,記錄了這片土

﹁埔心眷村願望郵筒﹂,恰與這首詩

攝影

地感人的故事,眷村的風華影像與珍

相呼應,鄉愁的故事在這裡一直被書

鄧榮坤

楊梅這塊土地上,曾坐落八個眷村,前後約有一萬位村民,居住在這一千二百餘戶 眷宅中。埔心眷村故事館,則收藏了這塊土地半世紀的記憶,寫下歲月的生活故事。 撰文

貴記憶,在這裡呼喚著八個眷村的繽

寫著。

紛往事。

從 館 內 放 大 的 空 拍 圖 中, 我 們

生的作品︽鄉愁︾裝裱掛在一牆上,

樓展示間,看到了知名詩人余光中先

緩步走進埔心眷村故事館,在二

的記憶。當年在眷村裡留下身影的孩

生蒞臨眷村的關懷,也看到逐漸褪色

我們看到了蔣宋美齡女士、蔣經國先

逐漸遠去的悲愴。從展示的文物中,

看到曾經在這裡聚集的歡樂,也看到

淺顯易懂的詩句,彰顯的卻是兩岸間

童,透過黑白照片完整呈現那段生活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難忍的牽掛。

018


居民都跑出來了,才發現原來社區住

人。學生們開始美化圍籬之後,很多

一些曬太陽的棉被,路上幾乎看不到

以 前 經 過 圍 籬 時, 只 看 見 圍 籬 上 有

區居民參與最多的一次。﹂王湘婷說,

﹁進行裝飾作業的那幾天,是社

二村興建完工之後,過了幾年又有增

現眷村改變的痕跡。﹂葉誠說,憲光

村有個更多的認識。﹁從窗戶可以發

學們,做了很多的資料蒐集,也對眷

二村圍籬美化計畫,葉誠和同組的同

村也沒有太多的印象。因為參與憲光

03-3197132週三至週六

09 : 00-17 : 00

在地文化新視野。

了實際的接觸機會,也為學生們開啟

畫踏入村子裡,用創作和當地居民有

銘傳大學的師生因為圍籬美化計

最大的成就感。

說,把設計模型變成真實的作品,是

的成品順利完成,非常感動。﹂葉誠

都還是在製作模型的階段。看見自己

是一個家庭。﹁通常大一的新鮮人,

憲光二村的意象,每個窗框代表的就

大大小小的窗框,在鐵絲網上營造出

景﹂的設計構想。他和組員們採買了

因為窗戶,讓葉誠有了﹁時光框

差異性。

建工程,所以窗戶的大小有很明顯的

巷 138

了這麼多人,因為圍籬美化讓社區民 眾多了話題和互動,這也是圍籬美化 計畫的目的之一。

用創作拉近社區與民眾 之間距離 ﹁我停車的時候,會把你們的裝 飾品撞壞掉吧 !﹂一位阿伯看著正在 美化圍籬的學生說。﹁以後不能在這 裡曬棉被了。﹂有人嘀咕著。葉誠說, 在進行裝飾作業時,有許多的社區居 民都會圍在旁邊看,有些人會擔心以 後不可以停車和曬棉被了,但是大多 數的人都給予同學正面鼓勵,他們最 常聽到的就是:﹁滿好看的啊 !﹂ ﹁以前只有在電視劇裡面看過眷 憲光二村 桃園市龜山區大同路

017

村的樣子。﹂在臺北長大的葉誠,從 小到大都沒有機會接觸眷村,對於眷

你說村裡有什麼

憲光二村移民 的光陰故事

2 3


圍籬美化計畫用創作和當地居民有了實際的接觸機會, 也為學生們開啟在地文化新視野。

1

志工一同清理居民堆置在圍籬及駁坎間的雜物。 「時光框景」 以老房子的舊木框營造出時光氛圍。 銘傳大學的師生因為圍籬美化計畫踏入村子裡,用創作和當地居民有了實際的接觸機會。

十五件作品 訴說著十五個故事

以 寶 特 瓶 為 主 要 媒 材 的﹁ 凝

聚﹂;用毛線、鈴鐺和水珠墜子組成

﹂; Gathering

的﹁海﹂;運用麻繩和盛水盤製作出

的仿樹木年輪,名為﹁

﹁圈圈﹂運用木板、鋁罐、鐵絲,表

現出眷村的多元與融合;藉著彩色膠

帶與鐵絲的纏繞和搭配,每個框框內

,此次的圍籬美化

都是﹁回憶﹂;用電話卡拼貼出了的

﹁近來可好﹂

總共有十五組作品,每個作品都有一

個主題和故事,年輕的建築系學生充

分發揮他們的專業與創意。

﹁ 黑 色 布 條 代 表 的 是 戰 爭, 紅

色象徵著血脈和遷徙,竹子代表的是

眷村的房子。﹂王湘婷和組員一起完

成的﹁網說﹂,描述因為戰爭從大陸

各地來臺的國軍和眷屬,在克難的環

境之下以竹子和木材搭建出簡易的房

舍。王湘婷說,圍籬不單只是美化,

還要將眷村的文化和故事融入設計

中,這是創作過程的挑戰和樂趣。

016


許多路過的居民都會好奇的觀看和詢 問,這一個過程更能夠讓學生與社區 有更深的互動。 裝置活動的第一天,原本氣象預 報午後有大雷雨,所幸老天作美,僅 僅下了一陣小雨,接下來的時間都是 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學生們開始盡情 地創作,三不五時就有社區居民前來 探視,和學生們聊天,也帶來礦泉水 慰勞學生,還不忘給予這群年輕人鼓 勵和讚許。 ﹁不知道眷村為何會出現在臺 灣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一年級學生 王湘婷,來自臺南。她對於眷村很陌

「長保和之村」集結了可愛的房舍和貓咪構成村子。 同學們用白色童軍繩綁成大樹幹完成「抗戰」。

生,參加這項計畫之後,才從老師的 口中開始認識憲光二村的歷史背景, 也開始研究眷村的文化。﹁我第一次 主動開口和陌生人聊天。﹂王湘婷說, 工作時有一群蜜蜂在身旁飛來飛去, 後來她才發現原來是圍籬對面的一戶 人家在家裡養了蜜蜂。王湘婷開始和 養蜂人聊天,後來養蜂人家還請同學

015

們品嘗蜂蜜。漸漸地,同學和社區居 民彼此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和交流。

你說村裡有什麼

2


TAOYUAN STORY

1

鐵絲網卻也阻隔村子和居民之間的距

圍 籬 確 保 了 公 共 安 全, 但 是 冰 冷 的

限權屬以及維護公共安全所搭建的。

的圍籬。這一面圍籬原是為了區隔界

巷的外圍,有一整排鐵絲網搭建而成

多外地的遊客也被這一面改造後的圍

作完成後,社區有了嶄新的風貌,許

眷村的故事。為期三天的圍籬美化工

設計出不同的主題,用裝置藝術說出

算下,利用環保素材加工美化,各組

一年級的學生參與,他們在有限的預

建築系學生 走出教室參與社區活動

籬所吸引。

離,彷彿一道難以觸碰的牆。 ﹁很開心看見學生們用自己的話 語,呈現出多樣化的設計作品。﹂銘 傳大學建築學系梁銘剛副教授表示,

﹁這不只是學生的作業,也是他

憲光二村就位在龜山校區的山腳下, 透過這項美化計畫,學生將腦中的想

們參與社區營造的難得機會。﹂梁銘

區活動,並在真實生活環境中思考設

法真正落實,同時也藉著美化圍籬的

此次的圍籬美化計畫有三個主

計及動手製作,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

剛認為,讓大一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

題,分別是﹁戰爭﹂、﹁移民﹂、﹁眷

驗。當學生在製作圍籬裝飾的同時,

過程,更了解臺灣的眷村文化。

村﹂。總共有六十位銘傳大學建築系

014


鐵絲網上的奇蹟

憲光二村 圍籬美化打破隔閡 圖片提供

王湘婷、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

入憲光二村,彷彿回到那一個

張煥鵬

一群年輕的大學生,運用巧思和環保材料,美化憲光二村的圍籬,使原本冰冷的鐵絲網,有了溫度和故事,拉近村裡和村外的距 離。圍籬經過美化之後,社區有了新面貌,許多路過的人停下腳步,觀賞這些裝置藝術,試著踏入圍籬內的世界。 撰文

走 單純、樸實的六 年 ○代。 憲光二村是北部唯一保留的憲

兵眷村。興建於一九六八年的憲光二 村,主要的眷戶以尉士官為主。初期 只建一百戶,後來村內陸續增建四十 戶公寓式房舍。二 ○○ 六年眷村住戶 遷移後,這裡荒廢近十年。二年前, 文化局在此設置駐地工作站,推動空

三 ○

間整備、文史調查與社區營造行動, 讓眷村重生。

沿著憲光二村靠近明德路二

013

改造冰冷鐵絲網 創造社區新風貌

你說村裡有什麼

「網說」以紅黑布條延伸出分隔的國界,鑲嵌在竹節裡的燈泡象徵著對和平祈求。


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打造多功能文化創意園區 眷村的形成,有著特殊的時代背 景和歷史意義,使得眷村文化的保存 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重整後的馬祖 新村將以眷村文化保存園區的型態經 營,並且將整座園區打造為多功能的 文創基地,從眷村文化的保存、活化, 以及協助影視劇組拍攝和推廣等多元

可能,也笑著說出自己天馬行空的想

化發展。 如今,馬祖活動中心已經變身為

﹁桃園的觀光資源很充足,可以

法,就是蓋一座超大型的溜滑梯讓大

覽;曾經伴隨著許多孩子成長的馬祖

好好地利用。﹂柯一正說,逛軍用品

桃園光影電影館,定期播放國內外精

幼兒園,場地已經規劃為親子休憩藝

店、品嘗眷村菜、雲南料理,都是很

合當地的觀光、美食等元素,相信可

文空間,空間配置為多功能場域,成

重 回 昔 日 拍 片 的 場 景, 多 了 一

以規劃一系列具有深度和文化內涵的

有趣的體驗。若是能夠將眷村文化結

個電影館,柯一正覺得很開心。他認

桃園 光影電影館

旅遊行程,為眷村創造更多新意。

為適合親子同樂的休閒場所。

人和小孩一起玩樂。

柯一正導演曾經在馬祖新村拍攝電視劇《逆 女》,多年後在桃園光影電影館開幕時到訪。 馬祖活動中心已經變身為桃園光影電影館, 定期播放國內外精選影片,也會舉辦電影講 座和相關展覽。

選影片,也會舉辦電影講座和相關展

2

為電影和藝術可以為眷村帶來更多的

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 155 號 ︵週一休館︶ 03-2841866 09 : 00 17 : 00 桃園光影電影館 ︵週一休館︶ 03-4581598 13 : 00 21 : 00

馬祖新村 眷村文創園區

1

012


你說村裡有什麼

4

的電影、電視以及廣告,都曾經在馬

除 了︽ 逆 女 ︾ 之 外, 還 有 許 多

起吃飯,成為拍戲以外最開心的回憶。

木扶疏,在六十年前,可說是非常舒

中心和幼兒園,三米寬的街道兩旁花

完善。馬祖新村擁有社區專屬的活動

盤式道路系統,整體環境規劃的十分

馬祖新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有個小

祖新村拍攝取景,例如:︽真愛黑白

王的誕生︾、︽溺境︾、︽那個年代︾、

庭院,院子外頭的圍牆只有及腰的高

視真辛苦︾等。透過鏡頭的呈現,讓

隔著圍牆分享食物,這是眷村特有的

度,鄰居們經常靠在矮牆上聊天或是

文化。每一戶之間的關係緊密連結,

鑲了許多星星,被譽為﹁星星滿天飛﹂

共蓋了兩百一十戶,且因為眷舍屋頂

師部隊在臺灣的眷屬而建造的,當時

是為了安置駐守馬祖列島的第八十四

興建於一九五七年的馬祖新村,

舍規劃為美式花園洋房風格,顛覆了

將軍,因為其留美的背景,於是將屋

時主導馬祖新村建築的指揮官華心權

素。有別於其他眷村的建築風格,當

間的大門,是馬祖新村的主要建築元

法,紅磚牆、灰瓦屋頂以及紅白條相

就 像 是 家 人 一 樣。 全 磚 造 的 建 築 工

的眷村。馬祖新村的空間以中央圓環

一般人對於眷村的竹籬笆印象。

重整後的馬祖新村為多功能的文創基地,

為中心,呈現放射狀的眷舍配置與棋

美式花園洋房風格獨樹一格

人們看見眷村的風情與懷舊魅力。

︽阿罩霧風雲

落子︾、︽想看電

適的高級住宅區。

3

配︾、︽一把青︾、︽雨後驕陽︾、︽女

1

保存、活化眷村文化,也協助影視劇組拍攝和推廣。

011

II :


2 年古鯨製作有限公司 《女王的誕生》取景拍攝。 全磚造的建築工法,紅磚牆、灰瓦屋頂以及紅白條相間的大門,是馬祖新村的主要建築元素。 年好風光創意製作公司《想看電視真辛苦》取景拍攝。 馬祖新村是桃園第一個以文化資產保存的眷村,吸引許多劇組前往拍攝取景。

010


你說村裡有什麼

3

人文風情受導演青睞

﹁我覺得馬祖新村被維持的很

好。﹂柯一正說,當年為了尋找拍攝

場地,製片到處尋訪,後來發現馬祖

新村是最合適的選擇。勘景時,柯一

正看見眷村房舍和屋外的大樹,讓他

想起五、六 年 ○代熟悉的畫面,好比 說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晚餐,或是傍

晚時分,一群人聚在大樹下聊天的情

景。馬祖新村散發的懷舊氛圍和人文

風情,讓它獲得柯一正的青睞,成為

︽逆女︾的主要拍攝場景。

拍戲時,工作時間不固定,常常

拍到深夜才收工,隔天一大早又要繼

續拍攝工作,因此柯一正經常和工作

人員住在馬祖新村裡。﹁我的拿手菜

是咖哩料理。﹂柯一正說,劇組同仁

都不愛吃便當,所以都會買一大堆菜

回來煮。他也經常展現廚藝,煮一鍋

美味的咖哩慰勞劇組人員。﹁眷村媽

媽也常常煮菜給我們吃 !﹂放飯時,

劇中的雜貨店就變成了餐廳,煮好的

菜放在店裡的玻璃櫃上,大家圍著一

009

電影生活節」。 年中天電視台《那個年代》取景拍攝。 年虹豆傳播事業有限公司《阿母》取景拍攝。 桃園光影電影館以「電影中有生活,生活中有電影」為主題,於馬祖新村舉辦「


TAOYUAN STORY

尋訪消失的馬祖新村舊時光

2

撰文

張煥鵬

攝影

施純泰、林峻宇

圖片提供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馬祖新村是桃園第一個以文化資產保存的眷村,這一座興建超過半世紀的聚 落, 有 著 特 殊 的 歷 史 背 景 和 文 化 ; 在 歲 月 洗 禮 下, 處 處 流 露 濃 厚 的 懷 舊 色 彩,吸引許多劇組前往拍攝取景。鏡頭下的馬祖新村,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

重溫 鏡頭下的眷村故事

1

多第一次造訪馬祖新村的民

眾, 對 它 有 一 種 似 曾 相 似 的 親

切感。這是因為有多部影視作品在此

取景,藉著電視和電影的傳播,讓從

未到過馬祖新村的人,也有機會透過

鏡頭認識它。曾經獲得金鐘獎、休士

頓國際影展銀雷米獎和芝加哥國際影

展迷你影集銀徽章獎等獎項的電視劇

︽逆女︾,就是眾多在馬祖新村取景

的影視作品之一。

﹁ 每 一 次 拍 片 的 時 候, 眷 村 媽

媽們都會打扮得很漂亮,在附近走來

走去。﹂回想起將近二十年前的拍片

往事,導演柯一正的記憶猶新。拍攝

電視劇︽逆女︾的時候,馬祖新村的

住戶已經遷移大半以上,社區裡的居

民 已 不 太 多, 平 日 也 鮮 少 有 外 地 人

造 訪。︽ 逆 女 ︾ 的 劇 組 進 駐 眷 村 之

後,讓安靜的社區突然熱鬧了起來。

﹁很多眷村媽媽都被我找來當臨時演

員。﹂柯一正說,眷村的居民都很有

趣,有些媽媽還會燉牛肉湯讓工作人

員飽食一頓。眷村特有的人情味,讓

他印象深刻。

008


你說村裡有什麼

太武新村沉寂後重生

大溪文 新聚落成形

呈現太武新村的原樣貌,修復過程維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前 正 在 整 修 的 太 武 新 村, 興 建

持建築物的紅磚外牆、蘋果綠窗櫺等

圖片提供

於 一 九 六 四 年。 這 個 以 金 門 地

初始樣貌。七棟建築物的內部空間,

張侑文

太武新村是五 ○ 年 代 將 官 眷 舍 的 代 表, 家 家 戶 戶 都 有 寬 廣 的 庭 院, 院 子 裡 老 樹 成 蔭、綠影婆娑。超過半世紀的老舊眷村即將重生,成為大溪文創聚落新亮點。 撰文

標 太 武 山 命 名 的 眷 村, 住 戶 皆 是 曾

未來將規劃為八二三砲戰紀念館、藝

經駐防金門,並參與過八二三炮戰的

未來,太武新村空間修復計畫完

術家駐村工作室、故事屋、文創商店、

局,是很具代表性的眷村建築,也是

工後,將與憲光二村、馬祖新村,共

陸軍將校級軍眷。以紅磚、鋼筋水泥

桃園地區少數遺留下來的甲種眷舍。

同發展為桃園三大眷村文化園區,作

餐飲商店和社區空間。

太武新村總共興建了二十五棟

為文化觀光景點之外,更重要的是保

砌造的二層樓房舍,美式獨門獨戶格

一百戶,而今保留七棟共二十八戶。

以更多元的方式傳承下去。

存眷村珍貴的歷史資產,讓眷村文化 一 ○七年展開修復計畫。為了忠實

眷村住戶搬遷之後,歷經多年閒置, 二

太武新村 桃園市大溪區慈光街與慈光一街轉角 ︵修繕中,未來將規劃為眷村文創園區。︶

007


TAOYUAN STORY

匯聚感動

把眷村故事 找回來 眷村最令人回味無窮的,是人與人間緊密相繫的情誼, 在這有限的樸實場域裡,交織出無限動人的小步舞曲, 漾成一份恆常的念想,裝禎共度的美好時光。

006


這些人那些事

3

氣中有著許多的不捨與遺憾。

狗經驗,寫成一篇︿我們家老五﹀,

程中,很多和童年有關的往事都湧上

的過程中,學員們重新體會生命的意

在 說 故 事、 寫 故 事 和 分 享 故 事

寫完之後,他便開始對寫作產生興趣,

心頭,那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他是

義, 藉 由 文 字 留 下 寶 貴 的 社 會 生 活

﹁每一次回到憲光二村的時候,

家裡排行最小的男生,有三個姊姊,

史,並將其延伸至家族與兩代之間。

後來又陸續寫了好幾篇,發布在寫作

一直渴望有個弟弟或妹妹,後來媽媽

家族史的書寫,以家為出發點,寫作

就會想起無憂無慮的小時候。﹂在憲

讓他養了一條狗,﹁媽媽總是說,你

的同時也是對於家庭與自我的認同,

坊的群組上,獲得很熱烈的回響。

要好好照顧達維,雖然他不會說話,

對家鄉產生一份歸屬感,進而關注土

光二村長大的王立華說,在書寫的過

但是很善解人意。就當作你的弟弟,

地與人之間的連結。

DNA

我們家老五。﹂王立華把小時候的養

用微電影追尋家族故事

﹁移光故事﹂家族史微電影,用影像發掘自身獨特的家族故事,徵件 成果將於二 ○ 一八年桃園眷村文化節於憲光二村放映,相關訊息請見 ﹁憲光二村移民的光陰故事﹂臉書專頁。 動手寫作吧! →

005

先和家族親人訪談蒐集資料 仔細閱讀資料 擬定寫作大綱 開始下 筆書寫,訪談通常是一開始最為困難的部分,鄭美里老師分享一些破 冰小技巧,可以順利開啟話題:

尋找相同和差異:邀請訪談者聊聊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生命經驗。 名字的故事:誰幫你取的名字的、名字有什麼意義呢 等。 分享一個物件的故事。 分享五官特色或身體上一個印記、疤痕的故事。

• • • •


TAOYUAN STORY

生命書寫像是自我探索的旅程, 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重新檢視生命的軌 跡, 釋 放 出 隱 藏 在 內 心 深 處 裡 的 快 樂、悲傷與痛苦。生命書寫的種類包 含家族書寫、兩代書寫、地方書寫、 自我書寫、生命史和口述史等。﹁藉 由生命書寫,可以幫助我們豐富對世 界的認識。﹂鄭美里說,生命書寫反 映 出 任 何 時 代 的 人 類, 具 有 尋 找 意 義、認識自我,並表達人性的渴望。 課程中,鄭美里透過接龍遊戲、 閱讀書寫、老照片和家族故事分享等 內容,讓學員了解什麼是家族書寫。 汪文昌拿著父親從軍的照片說著童年 往事;牛廉最難忘的人,是村子裡那

家族史的書寫,以家為出發點,

念的乾爹。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喚

媽;終生未娶的方伯伯,是王立華懷

試著將過往和父親之間的點點滴滴化

章。在書寫工作坊的老師帶領下,他

本身是工科背景,所以不太擅長寫文

後期搬入憲光二村的鍾世傑說,因為

的關係緊張,一直到了鍾爸爸從軍中

肅,對小孩也很嚴厲,兩人彼此之間

就會跑到房間躲起來。他父親非常嚴

鍾 世 傑 只 要 看 到 父 親 在 客 廳,

寫作的同時也是對於家庭與自我的認同。

起大家塵封已久的回憶。聊著照片中

為文字。﹁我的父親同時擁有二張身

退休之後才有所改善。﹁想要多了解

從不談論和工作有關的種種。

的人和事,話匣子打開之後就停不了。

分證,而且都是合法的。﹂鍾世傑的

父親、多和他聊聊的時候,他卻因為 ﹁ 要 寫 我 的 父 親 真 的 很 難 !﹂

書寫過程 重新找回生命意義

父親曾任憲兵調查組組長,因為工作

牛廉拿著照片與大家分享在村子裡最會照顧人和做事勤奮有智 慧的眷村媽媽。 王立華講的是方伯伯的故事,也是村子裡他最懷念的乾爹。 在說故事、寫故事和分享故事的過程中,學員們重新體會生命 的意義。

生病無法開口說話了。﹂鍾世傑的語

2

性質特殊,所以必須隱藏身分,而且

些 最 會 照 顧 人、 也 最 勤 奮 的 眷 村 媽

1

004


這些人那些事

2

憲光二村原住戶透過「家族史寫作工作坊」相聚並回憶眷村生活。 雖然人事已非,但老眷村承載的生活回憶還在,並已透過各種活動有了新生命。 年「移光故事」微電影徵件,透過文字和影像,探尋眷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為主題,鼓勵桃園市高中職學生,發

揮自身創意與感性,以影像為工具深

度探訪與記錄,從日常生活中平凡卻

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找尋自身、

家族與這塊土地的連結。

探索自我 用生命故事發聲

無論是大時代的英雄人物或是現

實生活裡的平凡百姓,每個人的生命

中都有一段段動人故事。指導生命書

寫課程多年的鄭美里老師引用一本書

名說:﹁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三月下旬,她受邀擔任憲光二村家族

史寫作工作坊的指導老師,帶領學員

透過書寫,記錄家族的故事。

00 03

3


TAOYUA TAO YUAN N STOR T Y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書寫眷村記憶 追尋家族故事

施純泰

圖片提供

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

憲光二村的原住戶於二

攝影

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獲得一九八三

張煥鵬

那些眷村美好的歲月和難忘的人、事、物,在書寫的過程一一浮現。打開記憶的盒子、走進 老照片的時光,一字一句記述家族故事,書寫不只是文字堆砌,而是一段生命故事的發聲, 自我探索和內在療癒的過程。 撰文

年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數搬遷,歷經十年沉潛,二 一 ○六年 起 駐 地 工 作 站 進 駐, 推 出 一 系 列 活

六年已全 ○○

年 代, 眷 村 陸 續 拆 除 改 建, ○ 在 眷 村 成 長 的 作 家, 例 如 : 朱

﹁最佳編劇﹂等獎項,被譽為臺灣最

八 天 心、 朱 天 文、 張 大 軍、 張 啟 疆、 蘇

動,展覽、課程體驗、下課時光屋、

微電影徵件,則以﹁尋根﹂和﹁遷移﹂

那些事,用文字記錄下來;移光故事

口耳相傳的方式,把眷村的那些人、

二代彼此對談,再藉由書寫取代以往

家族史寫作工作坊,邀請眷村第

眷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微電影徵件,透過文字和影像,探尋

﹁家族史寫作工作坊﹂與﹁移光故事﹂

為 老 眷 村 創 造 新 生 命。 今 年 推 出 的

藝術創作和假日慢聊咖啡日等活動,

具代表性的眷村文學作品之一。

於 眷 村 的 生 活 經 驗 與 記 憶。︿ 小 畢 的 故 事 ﹀、︿ 方 舟 上 的 日 子 ﹀、︿ 想 我

眷村拆除,改建國宅新城,關於

都 是 十 分 膾 炙 人 口 的 作 品。 其 中, 朱

眷村的歷史也似乎漸漸被大眾遺忘。

眷村的兄弟們﹀、︿消失的球﹀

天文所寫的短篇小說︿小畢的故事﹀,

讓文字和影像 與這塊土地連結

偉 貞 等 人, 紛 紛 以 小 說 或 散 文 寫 下 關

1

002 00 2


村長的話

重要的文化資產與歷史記憶,文化局除積極保存馬祖新村、憲光二村與太武新村,形成眷村鐵三

村是多元文化匯聚共生的場域,桃園境內曾多達八十六個眷村,造就桃園眷舍密布。眷村是我們

拉近 村裡和村外的距離 眷

角,還推動龜山眷村故事館和周圍眷村聚落的發展;今年是文化局第十八年舉辦眷村文化節,連結社區, 展現豐富的眷村資源與多元創意。

桃園,一直是臺灣眷村文化保存的領頭羊。眷村文化的延續,除了硬體的保存,更需要你我提供記

憶、故事或文物,豐富桃園的歷史軌跡。中壢馬祖新村,以影視基地為發展核心,保留鏡頭下眷村的美

好時光,今年也首度開放文創產業進駐發展。龜山憲光二村今年啟動﹁門牌計畫﹂,透過家族史和影像

紀錄,找回每戶門牌的家庭記憶,並鼓勵學生與青年投入眷村文化資產的保存。楊梅埔心眷村故事館,

讓我們看見社區秉持熱情,記錄楊梅八個眷村的豐富故事。在桃園,歷史與記憶的堆疊,為眷村空間帶 來無限的可能。

我們以﹁那時此刻﹂為主題,展現眷村多元融合的文化樣貌與人情溫度,並邀請柯一正導演,與我

們分享在馬祖新村拍片的經歷和有趣故事。期望市民能與我們一同走進眷村,細讀每一戶門牌上的溫暖 ,,,,,,在 在在在在在在不 在在 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 不不不同的的的 故事, 的時空抽屜裡,發現眷村的豐富文化底蘊。

桃園市文化局局長

001


06

匯聚感動

把眷村故事 找回來

追尋家族故事

電 話 03-332-2592 網 址 http://culture.tycg.gov.tw 設計製作 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 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 141 號 6 樓 電 話 02-2505-6789 傳 真 02-2500-1932 執行團隊 黃怡蒨、蔡逸群、廖珮君、何靜宜 插 畫 李信慧

村長的話

01

拉近村裡和村外的距離

這些人那些事

02

書寫眷村記憶

你說村裡有什麼

大溪文創新聚落成形

圍籬美化打破隔閡

指導單位 文化部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 承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發 行 人 鄭文燦 總 編 輯 莊秀美 副總編輯 唐連成、王麗娟、張至敏 執行策劃 黃蘭燕、董俊仁、沈瑋鴻 出 版 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地 址 33053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 21 號

重溫鏡頭下的眷村故事

憲光二村

物質貧乏年代的暖窩

ISBN 978-986-05-6861-5 GPN 1010701587

18 13 08 07 眷村

相關圖文,非經本局同意,不得轉載

我們的秘密基地

2018 年館藏桃園 眷村鐵三角 發行日期 中華民國 107 年 10 月

22

感受眷村媽媽濃厚人情味

眷村記憶庫

26

啟動桃園眷村學

故事未完待續

28


那時此刻

眷村是一款複合的存在,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匯聚於此,

在如昨日般的純真回憶上,

不斷堆疊新的感動。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