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941-7878
二○一六年八月廿七日至九月二日 August 27 ∼ September 2 , 2016.每逢星期六出版
美東版 www.chinesebiznews.com
中華商報傳媒集團出版
零售 $25¢
二零一六年 第三十五期 ISSN 1941-7878
主辦:中華商報美東分社 電話 718.888.1183 地址:39-15 Main Street, Suite #403E, Flushing, NY 11354
馬雲:杭州有顏值更靠實力 【本報綜合報導】近日,一段馬 雲為 G20 主辦城市杭州代言的視頻 發佈在網絡上,他穿紅色 T 恤,背 襯著杭州特有的西溪濕地風光,對 著鏡頭用一口很溜的英文歷數家鄉 杭州的各種“好”。網友調侃歸納 為一句話:杭州明明可以靠顏值吃 飯,但是偏偏要靠實力。 這是一段近五分鐘的視頻,8 月 25 日發佈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在 馬雲這個土生土長的杭州人眼裡, 杭州有太多理由成為 G20 的主辦城 市 : 一個城市這麼有顏值和歷史底 蘊本來就很少見了,但偏偏還是創 業者的天堂、新經濟的中心、最有 活力的地方。在中國很難找到第二 個把歷史和未來,東方和西方,人 文和科技兼容一身,又渾然天成的 城市。 提到杭州,人們總是想到西湖, 想到詩意。早在 1000 年前的宋朝, 杭州曾是中國的首都。當時,杭州 就是中國甚至是世界上最輝煌、最 繁榮的城市之一。但馬雲在視頻中 沒有提到那段遙遠的歷史,而是在 一開始就追溯了 1972 年的中美建
交。毛澤東與尼克松歷史性的握手, 杭州是重要一站,最終的《聯合公 報》據說也是在杭州確定,最後在 上海發布。 尼克松訪問杭州時,馬雲只有八 歲。 但 是 他 對 當 時 的 景 象 記 憶 猶 新,不僅因為中美建交是當時世界 上最重大的外交事件,而且杭州此 後成為中國首批向世界開放的城市 之一,有了第一個涉外賓館,來了 許多外賓,馬雲的自學英語之路也 從此開啟。這段經歷,不僅僅是學 英語,而是打開了眼界,看到了世 界,改變了馬雲的人生。 “44 年前,中美建交的破冰之 旅,我的家鄉杭州承擔了歷史性的 使命;44 後的今天,G20 也是一樣。 很少有城市能夠有機會見證這麼重 要的歷史,為了 G20 杭州人民其實 付出很多,但是我相信杭州是個有 福報的城市。”這位杭州超級代言 人在視頻中說。 “中國和美國的握手,本來就是 歷史不可阻擋的潮流,而我們誰不 是在滾滾潮流的大勢之下,被浪潮 沖向這里或那裡的微不足道的個
體?我相信如果沒有 1972 年的外交 努力和後來的改革開放,這個世界 上無數人的人生軌跡都可能完全不 同,至少我的人生肯定會被沖向完 全不一樣的地方。”馬雲在接受錢 江晚報採訪時說。 馬雲身上有著深刻的東方與西方 共存的烙印,他有著中國式的聰明 和美國式的傻硬,這或許也是他能 把《阿甘正傳》看不下十遍的原因。 在他眼裡,未來不是東方贏,也不 是西方贏,而是東西方融合者贏。 而杭州最重要的特質,就是開放。 這是一個包容並蓄,東方和西方可 以相遇的地方。 “阿里巴巴為什麼不將總部放在 北京或者上海,而是放在杭州?” 直到今天,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馬 雲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不僅僅因為是我的家鄉”,馬 雲在視頻中說,“阿里總部落戶杭 州,因為杭州擁有創業精神,包容
民營企業的發展,更聚集了大量的 優秀人才。當時的北京,人們更追 捧國有企業;在上海,跨國公司更 受青睞;而杭州,喜歡創業精神, 尊重白手起家的人。這裡有優秀的 人才,有良好的環境,更有為未來 拼搏的偉大文化。” 馬雲此前曾發微博說,他“出生
在 杭 州, 唸 書 在 杭 州, 工 作 在 杭 州,家人朋友在杭州,到現在還是 杭州戶口”,他自己就是一個“杭 州佬”。 “這是一個無論我走到世界的哪 個角落,我都會想念的城市。如果我 出去了 10 多天,我就會想回家。” 馬雲在視頻中說。 “更重要的是, 杭州是一個神奇 的地方。如果你想 只去一個城市,但 是卻要發現中國 的自然、人文、歷 史之美,和中國最 強勁的經濟脈搏 與現代精神,那個 唯一的城市就是 杭州。” 杭州在新技術 上的進取之心,新 商業模式上的創 造力,杭州日夜不
停的新經濟的脈搏,一天比一天不 容小視。 “這座城市已經成為靈感 中心、創新中心和新經濟中心,已 經成為中國新經濟的推動力量。” 馬雲在視頻中這樣評價杭州。 G20 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 壇,對於 2016 年 G20 峰會的主辦城 市——杭州的宣傳都是需要面向國 際的,也就是說需要拿給外國人看 的。所以為杭州代言自然要找一張 “國際臉”,那在杭州境內誰最合 適呢?當然是馬雲。相比於其他的 企業家,馬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比 較高,加上那口流利的英語以及激 勵年輕人堅持夢想的“馬雲精神” ,杭州超級代言人非他莫屬。 “我希望我的家鄉杭州,在東方 和西方,過去和未來,科技和人文, 在杭州的再一次相遇,擁有自己的 福報。”馬雲給即將迎來 G20 峰會 的家鄉送上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美國房屋擁有率創51年來新低 過去幾個月在美國大選中大肆宣 傳的數據之一就是美國房屋擁有率 刷新了 51 年來的新低。甚至來共和 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也開始使用這 一數據來攻擊美國總統奧巴馬。然 而這並不一定是個壞消息。 引用這一數據指出經濟增長疲軟 的問題在於,人們忽略了一個簡單 的事實:千禧一代(年輕一代)的 美國人希望獲得教育。 或者至少如第一美國集團首席經 濟學家 Mark Fleming 指出的,過去 30 年房屋庫存的累計超過了年輕人 整體的房屋需求。
Fleming 表示,千禧一代是受教育 程度最高的一代人。 36% 的 25-34 歲美國年輕人擁有本科學歷。 65 歲 以上的人群中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僅 佔 26.7%。在 Fleming 看來,這降低 了美國的房屋需求。 Fleming 表示,“如果一個人接受 更長時間的教育,那麼他就需要推 遲結婚,購房或是生孩子的計劃。因 此相比父母一代更早的購置房產, 年輕人的需求更多,因此不得不推 遲購房的計劃。” 與此同時,房屋庫存的增加的速 度要超過新家庭組建的速度。根據
中華商報傳媒集團 洛杉磯總社 15713 Valley Blvd., CitySuite of Industry, 91744NY廣告刊登熱線 626-215-0179 888-588-3431 editor@chinesebiznews.com 中華商報美東分社 地址:39-15 Main Street, #403E, CA Flushing, 11354 電話 718.888.1183傳真新聞線索提供:cbneast@gmail.com
美國統計局的美國家庭和房屋建造 數據,房屋庫存是在不斷增長的。 1973 年,全美有 5128.7 萬間獨 房棟屋可供給 6825 萬戶家庭,或每 一間房子容納 1.33 個家庭。 2013 年,全美有 9117.3 萬間獨棟房屋供 給 1.2246 億家庭,或是每一間房子 可以容納 1.34 個家庭。因此房屋供 應與家庭增長在過去 40 年是保持 一致的。 即使當前新屋供應不足,但是自 1970 年以來獨棟房屋建造的繁榮 使得美國房產市場長時間保持供應 過剩的局面,房屋擁有率持續下跌,
特別是美國年輕人購買首套房產的 時間變得更長。 因此,美國獨棟房屋的供應與家 庭數量增長的保持一致。這些家庭 通常會做出推遲購入房產的決定。 因此,市場中出現了更多的空置 房屋,但是年輕人卻沒有購入這些 房產。因為美國房屋擁有率被定義 為房屋購買者住在自己購入的房屋 內,因此隨著房屋供應的不斷增長, 而年輕人購入房產數量沒有增加, 美國房屋擁有率持續下跌。 編譯:Oscar,華爾街情報
專業的美國房地產搜索平台 美國手機房產網:http://m.fangch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