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版 ISSN 1941-7878
二○一七年十月七日至十月十三日 總 508 期 October 7 ~ October 13 , 2017.每逢星期六發行
00
中華商報傳媒集團(美國)出版 9 771941 787008
www.chinesebiznews.com
零售 $25¢
二零一七年 第四十期 ISSN 1941-7878
主辦:美中貿易投資促進會 電話 888.598.1688 承辦:中華商報傳媒集團 ( 美國 ) 傳真 888.272.8858
一演再演的美國悲劇主題—槍患 【編者按】10 月 1 日, 拉斯維加斯發生美國歷史 上最嚴重的槍擊案,造成 59 人死亡、500 多人受傷, 雖然現在警方還沒有認定 兇手犯罪動機,但一個槍支 能被兇手輕易獲取的制度 下,無疑可以增加行兇者 的犯罪便利。還記得 2016 年 6 月 12 日佛州奧蘭多市 (Orlando) 夜店槍擊案嗎?一 名全副武裝槍手在夜店開 槍並挾持人質,造成 50 死 53 傷。在美國社會再次陷 入悲痛與反思之際,特此刊 登復旦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范勇鵬教授的一篇文章,原 標題為《槍患——一個美 國的悲劇》,略有編輯。 美國是槍的王國。全球 6.5 億支私有槍支,近一半 在美國人手裡。 美國社會飽受“槍害”之 苦,特別是 21 世紀以來, 槍擊事件頻發,已經損害到 普通市民的安全感。 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 曾說,自然狀態下的人時刻 面臨“橫死”的危險,所以 才要組成國家。一個國家的 首要任務,就是為國民提供 安全的生存環境。在槍患橫 行之下,美國顯然未能充分 履行其國家使命。 基於自由主義價值觀, 一些人喜歡強調槍支是公 民抵抗政府暴政的工具,並 以 2014 年美國內華州的牛 仔武裝抗法事件為例。實際 上,作為個人權利的持槍權 背後,既有歷史的真實,也 有觀念的虛構。美國憲法原 義並未明確保障個人本位 的持槍權,這種觀念的興 起,其實是利益集團推動和 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建構的 結果。 民兵:從義務到權利 現在,人們通常在“權 利”的意義上談論持槍權。 殊不知持槍權源自古老的
英 國 民 兵 (citizen army) 傳 統,而這意味著持有武器在 開始必然是一種義務而非 權利。 民兵是英國一種古老的 習 俗。 據 Abels Richard 考 證,阿爾弗雷德大帝時期 (871-901 年 在 位 ) 確 立 了 “子民皆兵”的原則。民兵 要自帶武器裝備,是名符其 實的“自幹五”。此後,歷 代國王都頒佈法令要求民 眾擁有武器參加民兵,例如 亨利二世 (1154-1189 年在 位 ) 有《武器法》,亨利八 世 (1509-1547 年在位 ) 則 頒法禁止遊戲,要求父親必 須為 7 至 14 歲的男孩購買 弓箭,每位男性公民在 14 至 40 歲期間,都被要求擁 有長弓。 到了伊莉莎白一世 (1558-1603 年在位 ) 時期, 現 代 民 兵 (militia) 概 念 產 生 , 用來描述“全民皆兵, 保護國家”的概念。這種全 民皆兵的軍事體制幫助英 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同 時也對王權形成了制約,由 此促進了個人自由的發展, 對英國憲政影響深遠。 進入 16、17 世紀,英國 議會與王權鬥爭激化。貴族 與國王之間不斷內戰,各種 勢力都企圖控制民兵,並不 時解除對方的武裝。在這個 過程中,武器管制日趨嚴 格,持有和攜帶武器越來越 變成一種權利意識。 1642-1645 年 的 第 一 次 英國內戰,就直接與民兵 有關。1642 年,議會提出 《權利法令》以任命軍官控 制民兵,遭到查理一世的反 對,國王認為民兵應該歸他 管。內戰爆發後,查理一世 為打擊議會及其控制的民 兵,曾試圖沒收公共彈藥庫 並解除民兵武裝。內戰雖然 以國王的失敗而告終,但這 段經歷使民眾意識到使用
有權徵召和調動民兵,國會 手中武器的重要性。 此後,英國又經過斯圖亞 掌握民兵的組織訓練權, 但各州擁有民兵的人事任 特王朝的復辟和反對斯圖 亞特王朝的“光榮革命”, 免權。民兵的權利被一分為 最終確立君主立憲體制。 二,充分體現了在聯邦制 “外人”威廉與瑪麗受邀登 下,聯邦權與州權的妥協和 陸英國,即位國王並接受 制衡。 但還是有人不放心。於 《權利法案》的約束。該 法案第二部分第 6 條—— 是,在《憲法》通過之後又 “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 加入了第二條修正案,明確 衛起見,得酌量情形,並在 保障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 法律許可範圍內,置備武 的權利。由於當時在該修 器”——對美國憲法第二 正案的內容和措辭上發生 了激烈辯論,最後只好用 修正案影響很大。 至此,起源於日爾曼部落 了一種十分模糊的語言 : 的持有武器的風俗,在英國 “一支紀律優良的民兵對 演變成比較成熟的民兵權, 自由州的安全是必要的,人 從一種“義務”,逐漸發展 民持有並攜帶武器的權利 不受侵犯”(A well regulated 成為一種“權利”。 持槍:集體權還是個人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state, the 權? 英國人到北美殖民後,武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器成了生存所需。他們需要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用槍來狩獵、自衛、攻擊印 infringed)。 這種語言模糊性為日後 第安人,與其他國家的殖民 者爭奪資源。佛吉尼亞、麻 的分歧爭議留下了巨大空 間,而最大的爭議就是,它 塞諸塞等殖民地政府都明 是否保障個人的持槍權? 確要求公民擁有和攜帶武 首 先, 圍 繞 修 正 案 兩 器,組建民兵。民兵體制在 句話之間的關係產生了爭 北美殖民地得到了長足發 展,各地區相繼建立起民兵 論——如果兩者是並列的, 組織。槍和早期美國人的生 那麼第二句就可以獨立解 釋,自然有可能被解釋為包 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美國“獨立戰爭”的第 含個人權利。如果前者限制 後者,那麼,後者只應在 一槍就是因為英軍試圖收 繳民兵的軍火庫而打響的。 “自由州的安全”這一前提 戰爭中,民兵發揮了重大 下解釋。( 美國《憲法》的 不少中文譯本在兩句話之 作用,由於長期持槍,不 間加了“所以”或“故”等 少殖民者都是百步穿楊的 “老槍”,讓英國正規軍十 連接詞,顯然沒有嚴格尊重 憲法文本的原貌。) 分頭疼。他們亦兵亦民, 其次,後一句中的“人 集結迅速,被稱為“分鐘 人”(Minuteman)( 美國多部 民”是一般意義上的人民, 還是特指前款中所提到的 關於獨立戰爭的史學名著 都以《分鐘人》為標題 )。 “民兵”。如果是前者,個 “獨立戰爭”強化了攜帶和 人基於自衛需要而存在的 自然權利不受侵犯 ; 如果是 持有武器與個人權利和自 由之間的聯繫,持槍甚至被 後者,“民兵”這個集體所 一些人視為一項自然權利。 享有的權利與個人無關。 再次,“人民”這個詞本 在 1787 年費城制憲會議 上,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 身指的是什麼?是自由州 在 民 兵 人民的整體,還是也包括個 可 以 制 人?如果嚴格作字面解釋, 衡 常 備 筆者更傾向於認為,作為集 軍 這 一 體概念的“人民”不應該包 點 上 達 括個人。 在這些分歧上,形成了 成 了 共 識。最後 “個人權利說”與“集體權 通 過 的 利說”兩種解釋學說,後來 《 憲 法 》 成為持槍派與控槍派的主 文 本 規 要理論依據。“個人權利 定,在需 說”與“集體權利說”折射 要 鎮 壓 出古典自由主義和公民共 叛亂、擊 和主義思想淵源。古典自由 退 入 侵 主義強調個人的權利、私有 時,國會 財產,認為持有和攜帶武器
憑藉強大的遊說能力,全 是一項個人權利。而共和主 美步槍協會左右選舉,影響 義則認為國家治理是所有 公民的共同事業,民兵有責 立法。它為會員出版了《投 任與義務抵抗暴政,抵禦外 票指南》,鼓勵會員給反控 來侵略,因而持槍不是一項 槍的候選人投票。在美國的 反槍控活動中,該協會提供 個人權利。 利益和制度:槍支政治 了近 90% 的經費。希歐多 爾•羅斯福、艾森豪、尼克 的死結 雖然有上述爭論,但在 森、雷根、老布希、小布希 漫長的歲月中,持槍權歸屬 等共和黨總統都曾受惠于 全美步槍協會。協會還通過 於個人還是集體從來就不 是一個問題。直到現代,持 金錢捐贈,拉攏國會議員, 槍權才成為熱點。持槍派與 從而影響立法。例如 1994 年《暴力犯罪控制法案》, 控槍派圍繞第二修正案兩 種權利學說展開激烈爭論, 就由於全美步槍協會的壓 展開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 力而未被排入國會議程,導 兩派都無法說服對方。直 致 2004 年未能延期,自動 到 2008 年的赫勒案,聯邦 廢止。 當然,全美步槍協會這 最高法院才第一次宣佈持 槍權是一項個人權利 ;2010 樣的利益集團,雖然能量巨 年的麥克唐納案,聯邦最高 大,畢竟只是眾多因素之 一。讓全美步槍協會能夠如 法院宣佈持槍權適用於全 魚得水的,是美國的政治制 美。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 18 度和政治文化。美國的國父 們明確表示,他們建立的 世紀末通過的一項憲法權 利,近幾年才成為爭論的焦 是一個足夠複雜以避免頻 點?為何持續 200 多年的權 繁變化的制度。他們成功 利爭議,到了 2010 年才被 了——複雜的分權和制衡 裁定為個人權利呢?一方 設計,使制度和政策的重大 面,當然是由於美國社會槍 變革十分困難。美國民主理 論宗師羅伯特•達爾曾批評 支氾濫帶來的挑戰空前突 出,另一方面,顯然是有巨 美國制度中有太多的“否 大的利益集團在背後推動。 決點”,可以使少數意見阻 中國俗話說“無利不起 礙多數意見,美國學者福山 早”,英語中也有諺語叫 則乾脆稱這種現象為“否 “ 按 錢 索 驥 ”(follow the 決政體”(vetocracy) 。 美國的兩黨制度也常常 money)。槍支產業背後的利 益鏈條包括槍支生產企業、 阻礙好政策的實施——兩 銷售商、槍支愛好者、部分 黨的首要任務是贏得選舉, 於是逐漸形成了“為反而 保守主義者以及政客等多 元群體,而“全美步槍協會 反”的傳統,特別是在歷次 ”恰巧處於所有相關者的 “政黨極化”時期。今年的 利益交匯點上,成了“槍支 大選中,兩黨表現出的不僅 是極化,而且是分裂,這意 政治”的主要代言人。 味著短期內美國政治觀念 1871 年 成 立 的 全 美 步 槍 協 會 (National Rifle 更加碎片化,對於下一屆政 Association) 原 本 只 是 為 了 府推行政策改革不是福音。 此外,美國的政治文化也 提高成員射擊水準的俱樂 部,二戰後大量退伍士兵加 難辭其咎,代議制所帶來的 入,使其會員人數劇增。隨 遊說活動使商業利益集團 著控槍的呼聲在 1960 年代 大量介入、俘獲政府,損害 高漲,步槍協會也開始變得 了政策的公共性。 不幸的是,人們看不到 政治化。1968 年《槍支管 制法》出臺後,越來越多的 美國有解決槍支問題的任 何希望。中國人愛談論“美 會員對協會缺乏政治參與 感到不滿。於是,該協會在 國政治制度的自我糾錯能 力”,幾成老生常談。可是 1975 年成立了立法行動研 槍患困局顯示,在日常政治 究所,之後為了應付 1976 年的大選,又成立了政治行 狀態下,美國制度恰恰缺乏 動研究所。從這時候開始, 改革和糾錯的能力。作為世 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應 全美步槍協會將更多的精 該致力於讓國內人民免於 力與資源投入到政治事務 當中。目前,該協會會員超 “橫死”的危險、真正享受 過 400 萬,潛在會員估計超 到政客們誇誇其談的“免 過千萬,成為美國最大單一 於恐懼的自由”。 圖片源自:CNN 等網站 議題利益集團。
中華商報傳媒集團 洛杉磯總社 15713 Valley Blvd., City of Industry, CA 91744 廣告刊登熱線 888-598-1688 626-215-0179 傳真 888-272-8858 888-588-3431 editor@chinesebiznews.com
專業的美國房地產搜索平台 美國手機房產網:http://m.fangch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