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cbn

Page 1

美西版 ISSN 1941-7878

二○一八年一月廿日至二○一八年一月廿六日 總 523 期 Janurary 20 ~ Janurary 26 , 2018.每逢星期六發行

00

www.chinesebiznews.com

中華商報傳媒集團(美國)出版   9 771941 787008

零售 $25¢

二零一八年 第三期 ISSN 1941-7878

主辦:美中貿易投資促進會 電話 888.598.1688 承辦:中華商報傳媒集團 ( 美國 ) 傳真 888.272.8858

大陸多個地方政府面臨財政困境 【本報記者倪麗虹綜合報道】1 月 15 日,天津濱海新區官方媒體《濱海時 報》刊發評論員文章《放下 GDP 規模 與增速的包袱 》,首次承認了濱海新 區存在追求 GDP 數字增速的“光環效 應”,采用了有利於 GDP 規模的註冊 統計方式,並強調要主動放下單純追求 GDP 規模和增速的包袱。 天津:繼遼寧、內蒙古後第三個展開 GDP“擠水分“的省份 成 立 23 年 的 天 津 濱 海 新 區, 宣 布 2016 年的萬億 GDP 調減 3000 多億, 成為繼遼寧、內蒙古後,第三個展開 GDP“擠水分”行動的省級單位。1 月 11 日,據天津廣播微博透露,當天舉行的 天津市濱海新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宣布,在更改統計口徑、擠 掉水分後,濱海新區 2016 年的地區生 產總值由 10002.31 億調整為 6654 億。 這次《濱海時報》評論員文章進一步揭 示了 GDP“擠水分“的各中原因。此前 透露的原因是將統計口徑由“註冊”改 為“在地”。 “GDP 作為經濟活動統計 指標,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 曾一度被扭曲,背離其原本意義。濱海 新區實施開發開放戰略以來,地區生產 總值(GDP)連年增長,在反映地區經濟 總量增長的同時,也產生了追求數字增 速的光環效應,采用有利於 GDP 規模的 註冊統計方式。”天津成為繼遼寧、內 蒙古之後第三個展開 GDP“擠水分“行 動的省級行政單位。2017 年初,在遼 寧省人大會議上,政府公開承認此前數 年經濟數據連續造假,一直到 2015 年 才開始夯實數據。 政府報告的原文如下:“遼寧省所轄 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 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 等特點。虛增金額和比例從 2011 年至 2014 年,呈逐年上升趨勢。財政數據 造假問題,不但影響中央對遼寧省經濟 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還影響到中央對遼 寧省轉移支付規模,降低了市縣政府的 可用財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財政數據 外,其他經濟數據也存在不實的問題。 2018 年 1 月 3 日,同樣是在內蒙古經 濟工作會議上,區黨委公開承認:“經

審計部門核算後,內蒙古調減 2016 年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530 億元人民幣,占 總量的 26.3%;核減 2016 年規模以上工 業增加值 2900 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 值的 40%。”與遼寧的情況一模一樣, 依然是直指財政收入。而內蒙古之所以 要承認財政數據造假的原因,當然也與 遼寧一樣,財政收入越來越惡化。根據 內蒙古財政廳的數據,“2017 年,全 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703.4 億元,比 2016 年下降 14.4%,剔除 2016 年虛增 因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 14.6%。2017 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 出 4523.1 億元,比 2016 年增加 10.4 億元,增長 0.2%。” 原因:財政赤字,亟需中央補貼 財政收入開始出現顯著下降,但財政 支出依然在維持微弱增長。、內蒙古承 認虛構的 530 億元財政收入,就是它 要從中央財政拿到的新增補貼額。而要 拿到這筆錢,就必須承認自己的財政數 據造假。2016 年 1-11 月份,天津財政 局公布的財政收入數據為 2555.8 億, 2017 年的財政收入絕對值萎縮幅度高 達 12.4% !這種萎縮幅度是財政壓力日 益膨脹的城市政府絕對不可能承受得 起的。經濟數據繼續造假下去,天津政 府就破產了。 中國 31 個省級行政單位,只有 6 個

能實現財政盈余,能輸血給中央,其它 25 個,都是靠從中央乞討活著。廣東福 建浙江江蘇上海北京養活了全中國,連 山東天津都處於財政凈虧損狀態,需要 這六省的財政轉移支付輸血。 現在“窮省們“紛紛自曝數據造假, 這也是因為省政府財政已經不堪重負, 只能靠認錯來爭取更多的補貼,而越早 認錯的地區,就越能搶到更多的補貼。 中國大陸的稅收制度 中國大陸實施分稅制,也就是區分國 稅與地稅。國稅中的大部分上繳中央, 地稅中的大部分留給地方。同時,地稅 部門往往還承擔了非稅收入(主要是各 種規費)的征繳任務,地方政府將稅款 上繳中央之後,中央會根據地方政府的 申請和其實際財政狀況,將收繳上來的 稅款,再次轉移支付給財政收支不平 衡,存在財政缺口的地方政府。“財政 轉移支付“實現了金錢和資本上的”南 水北調“工程,把稅收充裕的富有省份 正受到的國稅補貼到其他省份中去。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現代財 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 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中 央 - 地方財政關系無疑又到了一個新的 轉折點和歷史關口。在財政管理上探索 地方自治、擴大地方政府自主發債的權 利、提高地方政府收入與支出的匹配度、 探索地方財政破產和追責制度,建立財 稅事權相匹配的“一級政府、一級財政、 一級預算、一級稅收、一級舉債”的財 政管理體系,借鑒了發達市場的成功經 驗、切中時弊,當成為改革方向。 同樣老大難:地方政府債務多輪快速 增長 近日,江蘇、貴州兩省 20 個市縣違 法違規舉債擔保問責情況公布後,審計 署又公布了《財政部關於堅決遏制地方 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情況的報告》,疾呼打消地方債中央買 單和政府兜底的“幻覺”,再次凸顯問 題的嚴峻。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提到

“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隱性負債迅速 增長,其規模遠遠超過顯性負債。融資 平臺、城投債等是地方隱性負債的主要 方式,在統計上往往被算做企業部門負 債,這不利於準確判斷我國各部門的杠 桿率風險。出現這些問題,與我國分級 政府間財政關系不順、財政和金融責任 邊界不清有關。 從國際經驗來看,大國經濟體對地方 財政管理都有比較完備的激勵約束制 度框架,地方政府的自我約束、中央政 府 ( 聯邦政府 ) 法律和行政約束以及金 融市場約束共同發揮作用。對於少數地 方政府財政管理不善的情形,也有相對 合理的風險處置和責任分擔機制。對比 大國經濟體的經驗,我國地方財政管理 的激勵約束機制還很不完善,需要抓緊 改進。” 財政部:打消中央“兜底”錯覺,建 立地方政府破產制度 近日財政部整改報告提出,堅持中央 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 的地方政府自治制度,實現政府財政公 司化、明朗化,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 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堅決 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 覺”。對於下一步地方債監管的工作計 劃,也將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放到了第一 位。 整改報告中還總結了地方政府違法 違規舉債問題的成因: 1)一些地方黨政領導急於超前發展, 只管舉債建設、不考慮還錢; 2)一些金融機構推波助瀾; 3)問責不到位。 對於下一步工作,報告提出: 1)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堅決打消地 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 覺”,堅決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 底的“幻覺”; 2)開好地方政府規範舉債融資的 “前門”; 3)穩步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 型; 4)研究出臺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制 度辦法

中華商報傳媒集團 洛杉磯總社 15713 Valley Blvd., City of Industry, CA 91744 廣告刊登熱線 888-598-1688 626-215-0179 傳真 888-272-8858 888-588-3431 editor@chinesebiznews.com

專業的美國房地產搜索平台 美國手機房產網:http://m.fangchan.us/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