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稜 傑
ARCHITECTURE
PORTFOLIO
About
me
高稜傑
KAO Leng-Chieh Edison born \ 1992/12/26 台灣省台中市
school \ 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 國立大里高中 市立中平國中 市立太平國小 phone \ 0988083161
mail \ edison811226@gmail.com fb \ Edison Kao
interest \ 展覽.閱讀.繪畫.散步.游泳
competition\
About
千塘之介-公營社會住宅設計競賽 -入選-
2015台灣國際建築室內設計建材展學生競圖 未來屋設計-建築設計組 -入選台北市公辦都更公共住宅規劃競圖 -參賽水岸花都台中市葫蘆墩圳水岸景觀競圖 -參賽2015年智慧綠建築設計創意競賽 -參賽第四屆金櫻獎整體廚房設計大賽 -參賽第一屆MOMA時裝櫥窗設計競賽 -參賽-
internship\ NUU日本國際實習工作坊 skills\
-3D&Render-
-Animation-
advanced
Lumion
-Graphic-
advanced
good
advanced
After affects
Photoshop
beginner
Illustrstor advanced
beginner
PowerDirector InDesign good
beginner
advanced
advanced
advanced
SketchUP AutoCad
Rhinoceros Lumion
Visualizer advanced
MovieMaker
Office
me
關 於 //
作 品 集
講 述 的 是 妥協
整理
矛盾
對話
分析
掙扎
沉淪
反思
衝突
突破
有 意識地 紀錄 與自己對話的 語錄
Content
穿梭 ‘13
4x4x4 follies
滲透 二元對立衝擊下的交流場域 ’14
桃園屋老人集合住宅
弱皮層之家 ‘14
台中大坑未來屋住宅
PLAY- Water Route ’15 Between Future & Past ‘15 Warm Housing° ’15
苗栗中興國小水環境規劃 日本山梨縣笛吹市大窪老屋再生 台北市信義區陸保地公共住宅街區規劃
Circle Village ‘15
台北市信義區社會住宅
故事的進行式 ’16
台中市豐原葫蘆墩圳水岸規畫
LIFE Montage ‘16
台中市豐原葫蘆墩圳景觀設計
Everyone’s Kitchen ’16 無間 ‘16
Happiness Kitchen廚房設計 時裝品牌櫥窗設計
穿梭
4X4X4
follies
skin
3D
model
量體發展
對角關係
設計概念
切割
基本單元
開口延展
整體形式
校園的紋理平板切割明確,學生缺少交流.停留.發呆.思考的場域,基地介於中庭綠地與教學大樓之間,做為一 個自然與人工的中介,我希望透過指向性的量體,與變動的皮層開口,在這個人來人往的校園軸線中創造一 個充滿趣味性的停留點,在這裡光影.人流.視覺都隨著時間與參與者變化
model
開孔 變形方體對角處重 複言對角線進行視 覺引導,並增加虛實 呼應關係
互動皮層 以皮層與人互動的 開合,呈現穿透與遮 蔽的曖昧介面
視線 藉由量體外皮層傾 斜角引導視覺角度
停留 在單調且人流快速 的基地上,試圖應 加一個令人願意停 留的休憩點
材料 選用木料便於施工, 單元接合處則使用 門板五金相接
滲
透
二 元 對 立 衝 擊 下 的 交 流 場 域
設計概念
概念發展模型
從老人安養為出發點, 我開始思考當年輕人 離開家鄉後留下了長 者,所謂的在地安養、 在地老化在這樣的狀 態下它是年長者的被 拋棄還是年長者的獨 立?而這個銀髮生態 永續社區又是以什麼 樣的姿態介入基地? 於是我提出了以下幾 個相對立的二元項: 獨處 生活
家族 陪伴
照顧 者
被照 顧者
潮濕 湖水
乾燥 路面
柔和 介面
銳利 切面
拋棄 長者
自然 天際
集中的端點 與些許的散 落
集中的端點漸 漸侵入
相互衝擊中 彼此滲透
相互衝擊中 平滑介面
遠距 互動
人工 天際
以上的二元討論,綜合 建築介入的姿態與長 者的議題,這每一種的 二元端點不應該是一 分為二的,而是一種彼 此互相影響.交錯.連接 .相容的狀態,獨立與 拋棄.照顧與被照顧, 這之間的關係就像不 均質的溶液,是一種濃 度不同的狀態
均質分配之後些許彼此 散落
濃度高低彼此交融
量體發展模型
初步碎化量體
製造出了較大的孔洞, 雖然有了穿透性但是失 去了濃度高低的流動感
整合發展模型透過縫隙 之間製造沒有直接穿透 的虛空間,但是每個大 孔洞引道進入的縫隙都 可以在水平或垂直面穿 透而出
平滑介面 彼此滲透 同時存在
進一步將板狀量體切割 並試圖使虛空間產生指 向性
持續碎化量體,但是虛 空間縫與縫隙隙之間交 流性仍不足
加入空間量需求,但是遠 超過建蔽率
完成調整後符合容積建 蔽的概念量體模型
量體關係
陽光的滲透
氣流進出口
VIEW VIEW
立面孔洞與封閉立面
開口陽台與湖面關係
東向立面
二樓平面
一樓平面
四樓平面
照顧者
長者 UnitA-1
UnitA-2
龍潭鄉適宜作物 蔬菜.蘿蔔.辣椒.花卉
副產品
作物 鄰居
鄰居 單元組成之簇群交流
UnitB-1
UnitB-2
elevator,stairs UnitA-1 UnitA-2 UnitB-1 UnitB-2 UnitC-1
UnitC-2
UnitC-1 UnitC-2
長向剖面
弱 皮 層 之 家
Future ? 我認為的未來住屋 應該是反轉科技的負面影響 加深思考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 與在地性及永續性的住宅
以永續的竹材質型塑介面,用弱化的皮層築起家 人與人.與心.與自然,距離將會更加親密
人類住居發展 草屋
穴居 無介面
呼吸的皮層
土角厝
呼吸的皮層
街屋
制式且切割性強烈
集合住宅
與土地關係疏遠
模矩化的住宅 宅化的互動 加深彼此之間的隔閡
QUESTIONS 未來的改變 1.人的住居行為 (1)3C產品影響 (2)宅化現象 (3)人與人的關係疏離 2.與環境的關係 (1)與自然接觸機率減低 (2)破壞自然環境的建設
建築弱化與建築的生命週期 建成
居住使用
自然動植物的侵入建築
ANSWER
人與自然的交流
耗損回歸塵土
1.私密空間與開放空間的交流 2.增加室內與戶外互動機會 3.客餐廚與私密臥室的交流機 會 4.友善環境 5.永續或者重複使用的材料 6.與在地相關 7.與自然共生 RESPONSES 1.弱化的介面 2.運用竹結構
介面型態概念 第三組 \ 切割面做三軸的旋轉,在切割的線條中兩個兩體有了十分 不同的形態:包被.交錯.分離 第二組 \ 切割面做兩軸的旋轉,在切割的線條中嘗試不同型態的切 分關係 第一組 \ 直線切割出清楚介面,試圖嘗試明確切割的介面形式
介面材料與弱皮層
HOUSE OLD
封閉介面
呼吸介面
穿透介面
竹結構與混凝 土複合牆面
編竹夾泥牆
單純的竹編結 構或者竹結構
虛介面
KIDS ADULT
SKIN
LIVING
竹編結構
竹編結構
石灰泥土混和
石灰泥土混和
混凝土與鋼筋 動線無法穿透 水分.氣流.聲響.光線皆可些許穿透 植物也可攀附生長
BED BED
BED
DINING
KITCHEN
水分.氣流.光線.動線皆無法穿透 也有不錯的隔音性
GARDEN
光線與動線無法穿透 水分.氣流.聲響皆可些許穿透
LIVING
BED BED
BED
多孔隙竹編牆介面
DINING
KITCHEN
封閉
穿透
虛
穿透
呼吸
開放空間
室內動線
封閉
GARDEN
封閉 穿透
A-A’ SECTION
B-B’ SECTION
基地位置 台中市北屯區大 學段地號641號 鄰近大坑圓環 現況為緩坡 植被豐富
A
B
B’
A’ 穿透介面 呼吸介面
一樓平面圖
封閉介面
Route Moving Stay Speed Surface
我們
PLAY
自然的遊戲
water route
學習之後更懂得
自然的學習 珍惜
設計概念 消防池
地面水逕流 +0
生態池
引集水雨遮
-30
+0
因應校園用水問題與需求 1.儲水量不足 2.系統不連貫:雨水需機器抽取.基地保水浪費透水鋪面未被利用 3.成為水利用教育示範點 提出將雨水回收機能作為造型雨遮,解決遮陽需求,並且將雨水從收集.過 濾.儲存到使用的流程結合孩童的遊戲行為,運用機構與配置完成校園裡 富有教育意義的戲水場域
雨水過濾示範機構裝置
+250 +300
+40
示範水池與機構裝置
植栽.動植物.生態循環
流水坡
金屬+玻璃 清澈水 觀賞.洗滌.玩耍,灌溉
金屬+鐵絲網+碎石+有機土 觀賞植栽 利用毛細現象灌溉
流水路徑
滯水池
暫時儲水
50cm
金屬+活性碳濾網 植栽水源 第二道濾雜質
全區平面
生態池
50cm
金屬+鐵絲網+碎石 雨水停留 初步過濾雜質
儲水箱 與雨水過濾設備
農田
側面材質代換
儲水箱
過濾機構
物理過濾.植栽
機動裝置運作
引集水雨遮
氣曝.引水.集水
長向剖面
B E T W E E N
F
U
T
U
R
E
& P
A
S
T
大窪百年老屋再生計畫
SITE \ 日本 400-0855 山梨県笛吹市境川町大窪945
一棟位於距離東京三小時車程的百年老屋,她 展現了與自然共存的最佳生活模式,就地取材 的材料在彼此的不完美的曲度中取得完美的平 衡;牆面在反覆層疊七次的工法中呼吸,並且能 夠不斷的自我更新。 我們細細的品味老屋的精華,運用所能讓過去 的美好能夠以現在的需求繼續在未來發光。
於是我們運用傳統工法修復清潔,重新分配空 間調性,透過挑空.引光.燈光與動線,賦予荒廢 的倉庫間一個嶄新的空間調性,讓老屋的美與 當代的展品;讓人與自然;讓歷史與當代產生最 直接的對話。
Original
更 新
修 復
材 質
測 繪
清 理
呈 現
完 工
家 具
燈 光
空 間
裝設竹製扶手
裝設燈光 挑除木地板 更新後空間透視
更新土壁
翻新木地板
總工作時間從前期籌備到完成第一階段改造時間約兩個月,從初步的材質研究與了解到測 繪,緊接著著手設計與定義空間需求,再透過動手施工的過程中透過一次次的開會討論逐步 修正,最後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造計畫。 透過材質可重複利用的特色,我們盡最大所能保留原始素材與屋內老物,並解透過挑空引入 天光讓一樓空間改轉換為開闊明亮,作為良好的展場氛圍使用,展覽空間序列為專注->漫步 ->開闊的序列安排,接著到二樓的休憩與欣賞老屋。 希望能夠呈現新設計與老屋的對話,讓老屋的結構與細部材質得以呈現,本身即是一個大 展品,並且與展場內的設計提案產生最直接的連結。
庭院的土壁試體
入口意象
現場手繪版面呈現
工作人員牆
基地環境模型
簡報與導覽
設計展品區
5
6
4
3
1
2 一樓平面
設計展品區
1:主入口 2:庭園入口 3:設計展品區 4:細部模型區 5:工作人員牆
二樓視角
6:樓梯 7:古物展示 8:品茶區 9:座椅區 10:挑空空間
7
庭園次入口
8
品茶區
9
10
6
二樓平面
挑空與天窗
休憩座椅
Warm Housing ° 台北市信義區陸保地公共住宅規劃設計案
人的活動範圍
綠地消失
建物介入
安逸與休閒
社會溫度降低
不安與不滿
基地原為附近居民做 休憩空間使用 (遛狗、運動、散步)
房價降低 原有休憩空間消 失 居住人口增加影響生活 素質
隨著居住環境的變 遷,附近居民原有 活動綠地遭受建物 介入而失去休憩空 間社區氛圍變差, 社會溫度降低,環 境氛圍不活躍
Concept °
Warm ° 外部環境的升溫
都市溫度 Warm housing
考慮到周遭居民的需求與住宅內居民的適應心 理。 從人的需求出發,思考如何提供機能完 善的環境與機能,營造出都市中人與人能夠自 然、隨意互動的地方,提升居民都市日常生活 滿足感與歸屬感。 因此我們提出溫度的概念,將社區與周遭的關 係與居民的生活氛圍溫度的方式類比,利用設 計手法的轉化讓都市氛圍變得溫暖舒適。
安逸的休憩
居民凝聚社區意識
綠地的保留 完善的設施 與自然的互動
居民回歸綠地,周邊商業 的介入,活化社區
去標籤化
回應山系與城 區交界的空間 特質
歸屬與滿足
不滿與不安
建物介入,綠地消失
對周遭居民友 善的區內道路
地平線通透,保留開放給附 近居民
成為溫暖的社區
天際線與開放 空間
社會住宅內部與周遭環境 的互動性
Warm ° 一般 民眾
弱勢 族群
弱勢居民
內部氛圍的升溫
提供心理及技術協助 獲得成就感及價值回報 完善的居民交流空間 對外界有更佳的付出
老人、身障 低收入戶 單親 看 護
無 障 礙
福 利 機 輔 構 導
協 助 就 托 業 幼
青年
創 業 基 資 地 金
Site ° Plan
門廳 1.警衛室 2.辦公室 3.會客空間(信箱) 4.廁所 5.梯廳- (4個電梯2樓梯) 6.設備儲藏間 7.停車出入口 商業空間 8.超商 9.書局 10.洗衣間 11.郵局 12.派出所 13.咖啡廳 14.早餐店 15.創業基地
公共設施 16.保健護理站 17.社區守望相助會 18.托兒設備 19.兒童遊戲場 20.圖書室 21.會議室 22.垃圾處理空間
戶外設施 23.中庭 24.戶外展演平台、木棧平台 25.溜冰場
連接橋
腳踏車道 人行步道 綠地
建築量體 停車入口 主要入口 次要入口
1.配置動線上保持對基地 周遭最大的開放性,希望 創造包容力與多元性強的 社區 2.公共設施與商業行為交 互配置,並提供居民就近 就業創業的空間 3.庭園氛圍內外庭,同時 思考開放性及隱私需求 4.希望透過順暢的綠帶串 聯,創造吸引人的戶外場 域
System °
Ubike 連接入綠地及庭園,與人 行分離提供完整的自行車 使用環境
Diagram
入口位置 以大眾交通及綠帶配置依 歸,力求開放交流性與方 便性 Ubike
入口位置與人行動線
公車路線
公車站 影響著房型的配置,單身 及小家庭房型多元公車站 節點附近 綠帶串聯 完整串聯永久綠帶,形成 社區內的綠色園區,
車行路線 人車分離並且停車道入口 避開交通節點,保持車流 順暢
綠帶串連
車行路線
通學動線
通學動線 影響著小家庭房型配置, 提供學區孩童安全方便的 上學路線
小家庭居多 設置托育設施及 兒童遊樂場 基地核心,多為管理會議守 望相助會 單人套房居多 設置洗衣間、 交誼空間公共設施居多
單元A為主 南面大眾交通行徑
東面基地均值,混居性高
聯外道路較為封閉,設置個 人工作室
交通節點及公園綠地周遭設 置保健醫護站、便利商店
開放平台 透過平台連接量體, 開放空間做為綠帶之 上的景觀連接,視線 的互動與高層避難空 間
北面近學校,單元BC為主, 方便學童通學
每棟量體都保有至少 兩面取景面,同時量 體開口皆以擋冬風引 夏風配置
平台
Volume °
Unit °
居住單元
量體圍塑
公共設施機能
轉換連接平台
外部空間所形成的四角留有一 定空間,形成鬆散的不緊湊感
社區內庭
人行步道
綠地
A:1~2人單元
B:3~4人單元 C:4~5人單元
垂直配置分成一樓開放性庭園及店鋪,次高為連 結平台配置以服務居民機構及社福機構,之上為 居民居住單元
單元配置
Green ° Plan
2F ° Plan
平台
3-20F梯間
中央的開敞空間由四周的建築 群所形成的中央開敞空間,對 其周圍的物體有向心力的作用
2F公共層配置 1.圖書室 2.視聽室 3.健身房 4.桌撞桌球室 5.心理諮詢中心 6.就業輔導中心 7.社區發展委員會 8.居住單元
由量體圍朔出庭院,營 造社區公共空間(向心力)
公共綠帶串連整體社區 (開放性)
永久綠地上地景起伏做為 商業空間及藝文活動使用
型態上與山城間做呼應 串連
PERSPECTIVE ° 綠帶上的步道及涼亭提供舒 適的戶外環境
公園裡的覆土商店,作為出 租的創業基地,提供綠帶活 動更多可能
連接平台下的內庭空間,提 供住戶開放綠帶之外的休憩 空間
平台間的天橋,配置於通學 動線第一個路口除了增加社 區間交流也提供安全的人車 分離動線
北面入口意象,量體間的開 口為孩童上下課路線添加趣 味
社區間連接平台,周遭配置 社福機構及服務居民之服務 空間,提供交流與關懷的場 域
Circle
Village
台北市信義區社會住宅設計 透過建置完善機構,提供 社會住宅住戶能夠學習 技能.發揮專長,運用社區 的交流做為分享練習管 道,並在街區內提供實習 至開業之機構,建立完整 的良性循環,並且結合信 義區生活圈,達到社區與 外界良性互動,除了良好 的住居關係外更有實現 自我最終直接提升物質 生活品質的目標。
內部居民的升溫 弱勢居民
提供心理及技術協助 完善的居民交流空間
SITE
友善的與周遭環境交流
PLAN
對外界有更佳的付出 3
1
獲得成就感及價值回報
1
1
1
2
1 1
1 1
4
1 一樓梯廳與包裹收發處 2 警衛室 3 多功能聚落空間 4 平面機車停車場
Unit
Plan
綠帶上多功能量體 UP
DN
DN
UP
二樓開放平台
A
B
一房一廳
二房二廳
C 三房二廳
中央庭園
Elevation
South
West
North
East
故事的 進行式
童趣的共遊
大眾交通的節點之一,國 小的周邊是親水的廣場, 小朋友的嬉鬧聲與風聲 與水聲,這是我們給來客 的童趣印象
A
歡迎的序曲
在大眾交通的重要節點, 開放的平台友善的歡迎 來客,居民的廟埕生活感 與觀光者隔岸相望,用視 覺用聽覺,開始了第一場 豐原印象的交流
學生們的嘻鬧聲.市場的叫賣聲.熙來攘往的 引擎聲交織著百年來的虔誠飄香 這是一場上演中的歷史劇 蜿蜒的水岸渠道,串起時間軸的過去現在未 來,串起居民與旅客 在每個時刻,人們與流動的水流以時間為軸 一起寫著一段段故事的段落
B 交流的饗宴
兩旁林立的餐廳,多元的 飲食文化在此展現,開放 多元的藍帶扮演串連的 腳色,或是居民或是來客, 飽餐之後是散步與談天 的時刻
parking lot
豐原國小
bus stop
信
Ritual 中
平
街
街
正
富
Market
新
中
路
eating
路
新 北
豐原國小
信
和
義
平
街
街
Market
Vendors 府
前
街
興
和
信 義
Ritual
街
正
路
街
復
興
前
街
路
街
eating
Ritual Restaurant
正
Market
街
路
Ritual
慈濟宮
春
慈濟宮
Market
Vendors
府
復
興
前
街
路
路
Brunch 博
中
興
路
愛
街
博 愛 街
居民生活軸線
觀光活動軸線
中
興
中 路
路
平
富 中
春
府
中
路
中
富
復
路
豐原火車站
Ritual
路
豐原國小
中
豐原火車站
街
興
北
生
慈濟宮
春
bus stop 生
豐
路
Ritual Restaurant 和
義
parking lot 豐
豐
新
生
北
路
Brunch 博
愛
街
觀光與居民的交織
豐原火車站
C
觀光環線公車提案 人行徒步區起點 僅供進貨與消防使用 塔狀停車 約100 輛
心鎖橋
翁明公園
慈濟公園
豐原火車站
葫蘆墩文化中心
葫蘆墩夜市
葫蘆墩公園
豐洲路水岸公園 豐原停車場
豐東國中
葫蘆墩觀光環線
慈濟宮廟東夜市
人行徒步區終點 僅供進貨與消防使用
人行區設置
停車塔設置
第4區停車場
葫蘆墩水岸 (沿岸隨停)
周 邊 景 點 與 停 車 空 間 串 聯 的 環 狀 公 車 路 線 圖
文化生活的交織
充滿生活感的一個街區, 居民在公園休憩,在彼此 的屋前,觀光者們也漫步 其中,若有似無的參予屬 於豐原的生活軸
E 居民的傳統市集與廟宇 的祭祀,這是屬於豐原的 歷史與生活軸,在這裡與 來客分享,專屬於葫蘆墩 的風景
停車機能 觀光景點
透過綠能接駁車以環 狀形式串聯觀光景點 與周遭停車場,達到空 間利用的經濟化
目的 解決停車量不足問題, 同時串聯豐原市區一 日旅遊圈
實務細項 服務時段:9:00~22:00 假日每10分鐘一班 平日每20分鐘一班 廟會活動及大型活動 時視情況加開 營運經費:搭乘免費,從 停車規費中抽取
設計需求
生活感的分享
太平洋百貨 (停車場)
公共運輸提案 停車問題解決
地下停車 約100 輛
D
南陽國小
F 新舊的交流
住宅的兩岸,藍帶扮演著 接引的腳色,引進的多元 產業市集,居民與觀光者 與攤商的互動在此交織
我們希望將當地居民的需 求活動做保留,讓外地前來 觀光客,不論只是經過或是 特地前來,都是可以在此做 停留並和當地產生活動交 流,更融入豐原淳樸的氛圍 ,感到舒適不壓迫,也不會 因為人潮的聚集而打擾到 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 目的 配合當地現有活動分佈、延 伸行為而產生機能回饋,營 造專屬於當地的空間氛圍, 體驗當地的生活感
童趣的共遊
歡迎的序曲
國小大門 客運站 親水廣場
交流的饗宴
公車站牌 開放平台
餐廳街 福德祠 寬闊景觀
Restaurant 高
parking lot
eating
熱度 居民 低 觀光
Ritual
Ritual
bus stop
C
A
B
開放的親水環境
餐後的開放景觀
水岸兩端的交流
回應鄰近國小及客運站, 與原有的散步機能我們 提出以下設計細部: 1.在最北端設置景觀停 車塔,運用立面型式作為 端景 2.在國小與活動中心區 間設置親水廣場 3.以密集的植栽綠帶串 聯長向動線
兩岸是密集的餐廳街,在 此我們將藍帶景觀設置 為交流性強的親水公園, 讓餐後的人們與散步的 遊客與居民在這個開放 的藍綠帶串聯彼此
鄰近居民使用為主的福 德祠我們運用藍帶做為 動線切割,讓居民的廟埕 與觀光者動線隔岸相望, 彼此都是彼此眼中上映 中的紀錄片
A
SECTION
B
SECTION
文化生活的交織
生活感的分享
社區公園 服飾街 親切尺度
住宅區 休憩空間 招商市集
福德祠 傳統市集 廟東夜市
Vendors
Market
新舊的交流
Ritual
Ritual
Brunch
Market
parking lot
D
交織互動的動線
在社區公園旁的水岸尺 度較為狹窄,因此我們運 用交織的動線與平台,令 居民與來客產生焦點,共 享這一片水岸景觀
C
SECTION
文化與生活
外來與在地激盪
在廟宇的前院是傳統市 集,也是生活感最濃厚的 區域 我們希望川連起廟東夜 市商圈,與兩端祭祀文化 ,在水面上的端點產生一 段段新的豐原故事
MARKET
PROGRAM
在景觀的尾端,回應周遭 的住宅區,我們希望在此 規畫為平日休憩的平台, 在特定時段舉辦招商市 集,提供外來特色店鋪, 不僅是光光亮點也能夠 讓居民有新的文化刺激
D
SECTION
LIFE Montage SITE
接駁車站
火車站
B
A 慈濟宮
C D 接駁車站
喚回豐原在地生活感
豐原水岸景觀設計
水泥遮掩了葫蘆墩圳的美麗水岸,也遮斷了許久以前的熱 鬧生活情景。掀起水泥生硬的地景,讓土地得以呼吸,也讓 水岸的生活感重新回歸,讓傳統的豐原印象在此時此再重 新上演,讓來客、居民、當代、歷史與水岸在此交織一段段新 的故事。
概念說明 第一河段的區位需求有附近的公車站.國小以及停車需求, 此外第一段仍有使用率較低與較無觀光特色的問題結合以 上考量,以蒙太奇為景觀規畫概念提案 1.創造多元的立面景觀 2.空間關係碎化卻又互相聯繫 3.開放空間多元利用,補充其他段河段不足的大型開放空間 4.校園活動的開放空間補充 5.友善的親水空間 6.運用鏡面材質與螢幕交織不一樣的時態與行為樣態
B
A
水岸兩端的交流
鄰近居民使用為主的福 德祠我們運用藍帶做為 動線切割,讓居民的廟埕 與觀光者動線隔岸相望, 彼此都是彼此眼中上映 中的紀錄片
餐後的開放景觀
兩岸是密集的餐廳街,在 此我們將藍帶景觀設置 為交流性強的親水公園, 讓餐後的人們與散步的 遊客與居民在這個開放 的藍綠帶串聯彼此
C
D
文化與生活
在廟宇的前院是傳統市 集,也是生活感最濃厚的 區域 我們希望川連起廟東夜 市商圈,與兩端祭祀文化, 在水面上的端點產生一 段段新的豐原故事
外來與在地激盪
在景觀的尾端,回應周遭 的住宅區,我們希望在此 規畫為平日休憩的平台, 在特定時段舉辦招商市 集,提供外來特色店鋪,不 僅是光光亮點也能夠讓 居民有新的文化刺激
太陽能板
景觀塔
塔頂綠化
運用鏡面材質、螢幕牆 面與大幅圖像輸出,切 割視野並ˋ重新拼貼 視覺感受,在每個角落 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每 一個參與者、現場活動 、螢幕投影與歷史圖像, 即是過去現在在此交 之下一刻的未來。
拋光不鏽鋼
拋光不鏽鋼
視野拼貼運作機制
圖像輸出螢幕牆
系統規劃
BUS
PARKING STUDENT STAY
觀光親水廊道
GROUND
景觀綠化塔
雙向車道 觀光動線 腳踏車道 通學散步
BUS
故事橋
SITE
PLAN ZONE1
ZONE2
ZONE1
ZONE1
ZONE1
ZONE2
ZONE2
ZONE2
ZONE3
ZONE3
ZONE3
ZONE1
結合接駁車站,運用下沉的廊道,讓視線與水面 平行,以緩慢的步調作為景觀帶的序曲,廊道 上方則提供停車機能。
ZONE2
塔狀結構結合鏡面、螢幕、輸出圖像,運用蒙太奇的手法拼貼景觀,每一位 置身於此都是風景的一部份,螢幕與圖像與每一刻的當下都是"當代與過 去與未來"的交流。 塔間廣場能夠提供多元使用,例如:戶外表演、宗教活動、普渡、建醮。 牆面能作為展覽及廣告出租,可望成為地標性的存在。 屋頂此用綠化及太陽能板,減低對於環境的衝擊性。
SECTION SECTION LOCAL VIEW TOUR
MODERN
ROAD
GREEN
GROUND
LIFE
ZONE3
做為銜接後端景觀帶與商圈的起點,設置尺度較為寬敞的玻璃橋 面,結構頂端配置燈箱,可作為展示豐原故事的故事橋,漫步於橋 面除了欣賞腳邊的展覽,植栽生長尺度也與視線平行,在橋上漫步 於綠海與藍帶之上。 一個個的燈箱訴說著的豐原故事,讓來客在參拜媽祖廟與福德祠 之前,看看前人留下的痕跡,進一步一起寫下豐原水岸的新故事。
SECTION
GREEN
STORY
GREEN
Everyone’s Kitchen 幸福就是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曾幾何時家人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少,忙碌總成為 我們彼此冷漠以對的藉口。 而家,必須是一個溫暖的所在。 給每一位成員的幸福廚房,在這裡我們相處交流、 一起成長、一同編織每個美好回憶。 這是一個伴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溫暖場域。
Requirement
Surface
Form
Equipment
無油煙工作台 平台提供備料水煮及 沙拉製作 下方以櫃體配置做為 收納
核心交流平台 家庭成員各自有屬於 自己的空間,同時圍繞 著核心,共同交流編織 回憶 用餐區 提供家長或訪客用餐 的空間 洗手台 配置於家用吧檯,提供 孩童遊戲洗滌及青少 年幫忙備料烹飪工作 Handling 孩童遊戲區 孩子幼童時期作為遊 戲區,吧檯高度可令小 朋友易於拿取
Wash Eat
Handle
青 孩少壯中老 童年年年年
工作設備區 游離於平台外的設備 工作區,提供設備放置 及油煙烹飪工作 上下方櫃體提供完整 收納機能
吧台區 孩子長大後轉變為吧 台區域,家人一同烹飪 .小酌的空間
Cook Store
Children Play Relaxi
Parent Cook Communicate Prapare
Family Visitor Eat
每個家庭成員的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其需求,透過時間軸的思考空間機能與全家一起成長 孩童的遊戲區可以轉變成小哥哥幫忙媽媽的小工作檯,更能夠搖身一變成為父子小酌的 吧檯 提供訪客拜訪的用餐桌面可以是夫妻談天說地的角落,也可以作為年長後烹飪間累了的 小憩區 每一個人生階段,我們在這裡不忘記彼此 用溫暖交流,交集成一個溫暖的家。
時間在此刻停止流轉
溫度靜止在恆溫 美也靜止在此刻
無間 不界定的空間 光線交織的是冷暖 線條反射的 是你 是我 交織的美麗
設計說明
兩個球體靜止象徵著時間停滯 左右球體內含一暖一冷的色光 撒在牆面交織成一片光譜 在中央聚焦成最適宜的溫度 曲面鏡面反射模特與觀者 MOMA提出美的觀點 過客映射不同的思維 用美的角度停滯在此 無間 凝視
夜間投光示意圖
材質說明
木質板
拋光不鏽鋼 反射面 反映時裝美 反映觀者美 拋光不鏽鋼
LED燈條
白色漆面
左暖 右冷 色光 交織溫度光譜
色 光 木板刷漆 白色
視覺在瞬間交流
較面的曲面球體格柵讓展示時裝與行者展生最直接的交流,視覺看 見了品牌,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其他行者感官後刺激,對於美學的思 考就在步行中產生 透過自身與品牌的比較,留下強烈的感官印象,因為自己的身影曾經 參與櫥窗其中
LED光條 純淨白光
仍太長 未來的路 太短 走過的路 關 於 建 築
//
下一段旅程即將開始 在自我檢視後 作為逗號 以此
KAO LENG-CHIEH 201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