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 Academic Selected Projects (2016-21)|ES Arch. Portfolio(zh-CHT繁中)

Page 1

建築作品集

沈奕呈 |ELTON

P

2021.10 SELECTED ACADEMICWORKS & WORKPROJECTS
CW C -11 W-12e W-13 -1 F120B/60A+S S 20B/60A 0 D-04A S 0A+S +S F120B/60A+ 0A 20B/60A D-04A A 4A F120B/60A 120B/60A
O R T F O L I O 2 0 1 32 0 2 1

再生時代

科技大樓捷運站

社福複合停車場

大安區, 臺北市, 臺灣 基地面積 1,825 平方公尺 地上六層地下四層

2019- 興建中 BIM 協同 , 基本設計 , 細部設計 專案建築設計師|楊天柱建築師事務所

#TOD#轉乘公園

臺北捷運發展已超過二十年,雙 北都會捷運生活圈已趨近成熟完 善,進入所謂後捷運都會再生時

代,都市計畫與都市更新將隨著 基礎建設的完善而有所提升。

90年代Peter Calthorpe提出「大 眾運輸導向發展(TOD)」提倡複 合、效率的開發利用。對當今臺 北捷運多數周邊已開發街區的站 體而言,無非將面臨都市計畫檢 討和都市更新的挑戰,因此自 2014年起臺北逐步針對不論是新 站體開發亦或是舊站體周邊用地 做出盤點與規劃,希望整合都市

的資源形塑可居性、可及性及有效率 的永續都市型態與土地利用模式。

捷運科技大樓站位處臺北第一條營運 路線-文湖線上,站體周遭擁有多處 教育、國宅等民生與教育設施,通車 以來多數居民與學生透過步行、自行 車銜接捷運使用已成日常。

故位處站體西側待開發用地將連同民 間投資開發,結合地區通勤與社福需 求,擘劃汽機車停車、自行車租賃站 點、捷運天橋出口新增等,整合各層 級交通轉乘方式,並以站體為中心設 置地區老人日間照護、幼兒托育、里 民集會等社福設施。

/
TOD概念圖
/ 設計摘要
後捷運
南側公園人行單車通路

7MINSWALKINGDISTANCE

SCHOOL SCHOOL SCHOOL LIBRARY PARK UNIVERSITY MRT STATION HOUSING COMMUNITY 連結捷運站體鳥瞰透視 基地位置與環境分析 N

/ 轉乘公園 /

本案東側為主要幹道復興南路與高架 捷運站體,於地面規劃地下停車出入 口,另外三樓設置天橋連接原有捷運 站;北側則連結他案開發大樓。

西側因鄰近住宅區,以退縮4米人行 道與腹地後,以佈設景觀方式塑造友 善人行空間;南側緊鄰公園坐擁良好 景觀視野,依都市計畫退縮6米東西 向人行通道後,於一二層設置半戶外 公共單車租賃,以開放式單車樓梯, 串聯地面公園、二層單車場站、三樓 捷運站,形成友善轉乘動線。

概念以立體跳躍式露臺,將公園綠帶 延伸至建築高程,藉此連結各層室內 活動和創造舒適景觀視野。

轉乘公園概念 各層動線與機能關係圖

UP DN UP DN 476 300 ø150 ø150 D-06 D-01b W-04 W-06e W-05c W-08 W-08 W-06e A2-07 3 DW-07 D-08b F60A+S D-08a F60A+S D-02 199.5 D-03c F60A D-01b W-02f D-08a F60A+S D-01b D-03c F60A D-02 D-07b D-08a F60A+S D-04c F60A+S F60B+S F60B+S D-08a F60A+S D-04b F60A+S W-09 300 CW-21 CW-22 80 SD-01b TOF 50 TOS 45 DW-05 CW-23 SD-04b SD-04a SD-01e SD-02a F180B SD-01a SD-01a A2-07 4 A2-07 5 A2-07 6 F60B+S F60B+S RW-09 H1b G H1a H1a G G A7 E1 DW-17 E1 G 3FL 930 4FL 1380 A6-13 8 A6-13 7 A6-13 7 A11-09A11-10A2-27 2 地面層平面圖 空橋剖面與透視詳圖 捷運空橋透視 N
GL 0 1FL 50 2FL 550 3FL 930 4FL 1380 5FL 1765 90 370 90 360 658 218 A4-04 4 A4-04 6 A4-04 5
南側立面環境透視 捷運二號出口銜接長向剖面
900 2790 1650 290 280 290~330 625~665 400 385 450 380 500 430 340 340 340 250 430 515 340 340 75 GL 0 1FL 50 B1FL -380 B2FL -720 B3FL -1060 B4FL -1400 MAT -1650 2FL 550 3FL 930 4FL 1380 5FL 1765 6FL 2165 PH1FL 2790 PH2FL 3120 PH3FL 3400 RFL 3690 B4MFL -1575 B3MFL -1235 B2MFL -895
藝文展演空間延伸露台 老人照護中心室內透視
南北向剖面圖

南側外牆露台剖面透視詳圖 南側外牆露台剖面詳圖

全區鳥瞰透視

GL 0 1FL 50 2FL 550 3FL 930 4FL 1380 5FL 1765 6FL 2165 PH1FL 2790 PH2FL 3120 CW-11 W-12e DW-12 W-13 CW-12 W-01a D-07a A7 W-09 G G E1 GL FL 0 FL 50 FL 30 FL 380 FL 765 FL 165 PH1FL 790 W11 W6 W11 W11 W11

崗石位元 網路電信機房

內湖區, 臺北市, 臺灣 基地面積 4,298.97 平方公尺 地上七層地下二層 2020- 興建中

, BIM 管理 , 基本設計 , 細部設計 專案建築設計師|楊天柱建築師事務所

#數據中心#都市機房

/ 設計摘要 /

隨著近年IT產業大量資料儲存的需 求,雲端資料中心這類型「無人建築」 逐步在全球各地開展,除特定如膠囊 形式沉放於海底的伺服器外,產業大 量資金逐步挹注到郊區與都市空間 中,並以具高機能與資料保全的形式 存在於生活周遭。

本案基地位於內湖大灣南段重劃區, 屬於電信專用地,面前道路為30米主 要計畫道路-舊宗路一段,街廓內鄰 接舊宗郵局與台北市舊宗社會住宅, 屬於計畫下區政中心生活圈,而周遭 多為私人企業辦公、大型商場等,時 段性使用的科技與商業園區,於平日 通勤與假日午後會湧入大量交通潮。

外觀設計依都市細部計畫規範採中高 明度、中低彩度色彩計畫,以崗石質 感量體碎形化方式,來降低機房量體 集中時可能帶來的壓迫感,並藉此表 達資訊位元的意象。

本案團隊內部於設計過程均全面使用 REVIT操作,以分配建模圖說協同作 業下完成都市設計審議、建造執照、 細部設計等圖說產出,同時為事務所 內建置以BIM為架構下的專案管理方 法與流程。

建造執照

舊宗路南側傍晚透視

基地區位分析

/ 規劃策略 /

基地所在街廓內,鄰接舊宗 郵局與台北市舊宗社會住宅 等民眾出入公共場所,屬於 細部計畫中區政中心生活 圈,西南側為舊宗路連續綠 帶提供良好視野。

量體配置策略

因此規劃策略上,將量體集 中配置,退縮與臨棟社宅、 郵局間腹地距離,在長向立 面以陽台與凹窗等深遮陽形 式減緩室內輻射熱;辦公會 議空間配置連結良好綠帶視 野,同時以外觀設計旋轉鑲 嵌量體,作為在舊宗路上視 覺主要意象。

基地位置與都市環境
N
初步量體規劃策略外型發展方案 南側鳥瞰透視圖

/ 都市機房 /

西側建築線退縮四米人行綠帶,除塑 造友善人行動線外,以景觀柔性邊界 作為第一層機房設施安全維護。

南側集中人行、車流、停等相關動線, 與原有郵局共用車道,提供監管良好 視野作為第二層安全維護。

垂直管線集中北側隔柵,並與立面設 計整合;南側腹地設置機房地下備用 發電油槽,以車道區隔與臨地距離; 車道挑空為地下層帶入採光與通風。

UP DN A B C E F G 120.00° D 200 cm 200 cm 200 cm 200 cm 200 cm 120 cm 120 cm 120 cm 120 cm 120 cm 120 cm 120 cm 120 cm 120 cm 24 cm 52 cm
地面層平面圖
N
退縮延續舊宗路人行綠帶

舊宗路北側透視

舊宗路退縮人行綠帶景觀細部剖面

夜間燈光計畫透視

崗石外牆剖面與施工細部

120 cm 750 cm 1350 cm 1950 cm 2550 cm 3150 cm 4350 cm 4670 cm 0 cm -730 cm -1130 cm 4950 cm 3 2 -180 cm MAT -1480 cm 3750 cm CW-02 CW-01 W13 W13 A1 B1 A3 600 cm 120 cm 750 cm 1350 cm 1950 cm 2550 cm 3150 cm 4350 cm 4670 cm 0 cm -730 cm -1130 cm 4950 cm -180 cm MAT-1480 cm 3750 cm m

免震結構與機房降溫機制

南北向剖面圖

/ 設計摘要 /

本案位於竹北市高鐵特區內的邊 陲地帶,緊鄰頭前溪河堤與通勤 要道經國大橋旁,是進出竹北的 重要意象。近年因竹科產業而遷 入竹北的人口聚集,特區內的公 共設施需求開始成為地方課題。

市場作為民生飲食和採買需求設 施,在充斥小家庭的竹北東區一 帶相當缺乏,而多數的家庭因而 仰賴汽車代步,以尋求地區外資 源與活動場所。

/ 設計概念 /

以「竹科地區小家庭的新型態傳統市 場」作為命題思考,試圖塑造出地方 生活與環境緊密結合的場所。

「好市之丘,與大地共食」

好:1. 美 2. 善 3. 親愛、和睦

4. 容易 5. 宜於、便於。

美麗潔淨的空間 / 兢兢業業的店舖主 / 共享食光的居民 / 便利採買的快速窗 口 / 並存動與靜、食與思。

好市,集於此,納為丘。

吸吐竹風,與地與河共食。

基地面積 4,906 平方公尺 地上四層地下二層
競圖規劃,
專案設計師|全聯建築技術機構 空間計畫
竹北市, 新竹縣, 臺灣
2019-
興建中 基本設計 , 細部設計
#竹科小家庭#新傳統市場
好市之丘 竹北東區市場

一層生鮮蔬果攤商

/ 竹科通勤小家庭 /

作為竹北生活圈的關鍵字,我們 認為新型態市場需滿足平日民生 時段與消費習慣,同時成為假日 家庭休憩去處。

都市策略以半開放性的公園型態 串聯生活鄰里與河岸廊帶;空間 定性上結合通勤智慧與傳統兩種 採買方式思維,以重新詮釋市場 採買聯繫人的場所本質。

全區鳥瞰透視 竹北地區公有設施分析
設計策略 N 基地位置與環境分析

/

設計策略

將量體邊角收圓,使臨興隆路三段形 塑友善正面與河岸對話。

考量人流、通風路徑,地面攤位呈南 北向街廓式配置,以串聯鄰里步行圈, 並為市場內部帶來良好通風品質。

臨東側經國橋下規劃為後場作業區, 得因應時段需求管制,提供攤商裝卸 作業,以及通勤族領取預購商品。

東側後場作業區動線規劃

N
地面層平面圖
/
攤位單元細部設計 () 街廓轉角景觀塔 ( 垂直動線) 透視

/ 空間配置 / 設計以自由採買經驗為出發 點,希望創造顧客與建築之間 互動性。

社福設施機能配置上方樓層, 使其坐擁良好河岸視野外,也 為市場的體驗路徑提供使用目 的,引導民眾至各樓層駐足, 以不同角度、高度共享河景。

內外交雜的挑空帶入採光及自 然通風,為市場內部空間增添 視覺綠意,並以此將綠帶沿量 體外圍延伸至開放屋頂。

從都市空間與市場空間的對 話,動態市場與靜態圖書館的 連結,不同空間機能的互動, 動線的交錯、視覺的交會、垂 直與水平,讓不同層次的空間 型態交匯、聚集、連結,是我 們對於此案設計的想像。

N
二層平面圖
挑空南北長向剖面圖
N 西側通風格柵立面圖 三層平面圖

影格之埕

文化部

臺灣漫畫基地

/ 設計摘要 /

臺灣文化產業近年在文化部推動下, 開始朝在地特色加值的方向發展,經 營屬於在地文化產業品牌。對台灣漫 畫界來說,本案作為空間據點已然成 為象徵性的漫畫之家,為臺漫產業提 供創作舞台與傳播媒介。

#光影天井#建物再生

在文化部出版人文司的努力下,考察 香港及南韓等鄰近國家漫畫產業帶的 經營現況,以及多次徵詢資深及年輕 漫畫家、相關產業人士的意見,選定 臺北後站華陰商圈內36及38號兩連 棟公有四層舊有騎樓建物,希望將此 作為西區門戶的特色節點,藉此串聯 臺北地下街與舊城後站批發產業,形 成文化活動結合產業的廊帶,讓漫畫 的光景點綴舊城的街景。

「埕」作為本次設計理念,透過漫畫 元素中時間、影格、動線、光線作為 手法,以垂直動線將內部空間由動態 至靜態,從下而上規劃臺漫書店、展 演空間、策展空間、漫畫工作室、創 作者天台,型塑成漫畫垂直聚落。

本案為聯合承攬,與春輝營造協作現 場施工對接,能進一步於現場將設計 細節反應給施工單位,同時設計單位 也能獲得現場施工細節回饋。

地上四層 2017-2018 細部設計 , 施工圖 助理設計師|全聯建築技術機構
中山區, 臺北市, 臺灣 樓地板面積 1,282.4 平方公尺
華陰街視角實景 漫畫基地竣工實景 修建前原有建物實景

漫畫基地立面圖

三樓策展空間竣工實景

/ 空間配置 /

本棟原為商圈辦公室,與側 邊連排街屋為早期整體開發 住商混和建物,設計考量華 陰街商圈街口意象,以現代 的風格元素點亮街道。

立面設計納入了影格錯動構 想與舊街區街景呼應,側面 因側院法規限制以及未來將 有大樓興建,僅在前側開窗 以形塑立面量體感。

影格樓梯與垂直挑空為設計 亮點,順著天井採光向上, 從樓梯兩側24公分模矩跳 動開口中,玩味窺探各層活 動、挑空光影、空間變化。 由於是舊建物再生,施工單 位進場需要特別謹慎,包含 舊有樓梯和挑空區樓板敲 除、鋼梯安裝、天橋與採光 罩施作、造型牆施作、造型 扶手鐵作、天橋結構施作。

影格樓梯設計剖面透視
290 ( ) 110 110 75 130 ( ) 50 110
PL-12 M20*3 PL-12 M20*6 H-200x100x5.5x8 PL-12 M20*6 PL-10 M20*6
樓臺漫書店室內設計透視 一樓臺漫書店平面圖 N

三樓策展空間展覽實景 / 室內構想 /

本案室內裝修,以木紋 人字拼作為地坪主視 覺,灰階平整乳膠漆牆 面與黑色金屬框物件 (門窗展架),以及裸天 花的金屬管整體走線, 配合3500K軌道燈的 點綴,使整體實驗性室 內展覽空間中帶有材料 質地感。

一樓書店量體堆疊的櫃 台,賦予其諮詢與營收 的功能外,同時也是擺 放漫畫商品焦點。

二樓展演空間展覽實景

後書本時代

都市時間公冊

/專題摘要/

「書」的概念正以更多元的形態轉變 我們當代生活的閱讀習慣。

#時間轉乘#閱讀場所

經歷兩千多年「手抄」形式發展後, 「書」已然成為人類文明符號。而在 電子產品迅速大量地取代其傳播資訊 的功能下,「紙本書」作為媒體最後 的實體,正在流失與人親密接觸的機 會與客群,並可能在未來被動地成為 須珍藏的實體物,進而轉變意義。

反觀我們手上的「書」在科技進展下, 有了更多元的閱聽選擇,速成的閱讀 習慣,使零碎時間感、倏忽地角落場 景填充我們的生活日常。

閱讀是陪伴時間的過程,是快是慢, 或長或短,有時分心有時投入,選擇 那些閱讀的情境( 圖書館、車上、樹 下),藉此從這些的角落裡得到的不同 層次的抽離。

因此未來閱讀的所在會是容納零碎等 待的容器,將都市瑣碎的通勤等待時 間匯集,在不同性質的時間等待區段 置入相關Program 組合,使自由閱讀 成為人們在「第三空間」的都市風景。

若過去書本時代是閱讀在空間中的時 間經歷,那麼後書本時代則是再定義 當今時間感的閱讀經驗。

中壢區, 桃園市, 臺灣 2017 畢業設計專題 EA5 |淡江建築
"The time experience redefine in the city" 關於當代與未來中 ⼈們被城市步調劃分的 時間感知、短暫閱讀感受 公共圖書廊道 -入口大階梯

媒 媒體載具與資訊量發展進程

/閱讀之境/

閱讀行為會基於人們的生活型態,而 平衡於「閱讀的欲求」-對知的需求、 對物的溫度。

當開始進行閱讀行為時,當下有其情 境空間的客觀條件,進而凝聚成時間 陪伴向度的過程,人們以不同姿態、 行為進入意識流中。

閱讀過程,得以讓我們從現實的狀態 裡暫時地抽離,隱身於個人狀態中。

/當代閱讀/

荼毒人性的敵人不再是滿臉可疑、可 恨的神情,反而往往是面帶微笑。

—Aldous Leonard Huxley

觀察當代媒體閱聽行為,我們大多是 在日常時間縫隙中閱讀,隨著不同個 人與情境,適性的融入身體尺度而棲 息於不同公共空間之中。

而媒體載具的更新,讓閱讀習性轉變、 資訊量的遽增,進而讓我們所習慣和 看見的公共空間運作開始有所不同。

閱讀之境

/時間轉乘-中壢市區/ 中壢是桃園市交通網中重要匯流點。

這個從火車站向外擴的城市,同時也 匯集了周邊郊區放射狀公車系統,加 上近來開通的機場捷運,市區壅塞著 不同等待公車通勤的族群。

設計以桃園鐵路地下化為前提,整合 舊有轉乘系統和都市街廓,將轉運站 地面停等、交通動線改善後,以立體 空橋串聯新站、轉運站、公園、街區。

/ 交通轉乘關係/ 轉乘等待空間配置 使用與空間機能分配 桃園公車路網系統 桃園地區圖書館資源 中壢車站周邊公車轉乘現況 時間公冊轉運站改善策略和範圍 時間公冊轉運站地面層改善

Waiting Reading Layer

Flow Commuting Layer

DESIGN EXPLODE D

時間公冊 書 通勤流動暫留層
等待圖書閱讀層
城市屋頂層
皮層結構系統 Skin & Structure D E S I G N EXPL O DE 都市公冊概念構想 屋頂層與通廊 公共圖書廊道 街廓搭乘入口 都市公冊書廊構成圖
Urban Roof Layer
公共圖書書廊入口大廳
南側轉乘連接書店通廊 流通
二樓
轉乘連接空橋 夾層小書店
流 層( ( 層
)與與周邊邊關係關係示意示意圖

台北建國酒廠 居酒屋 再生青年旅館

中山區, 臺北市, 臺灣 2016 Syenergy Studio

EA4 |淡江建築

#歷史空間再生#工業開箱

/ 設計摘要 /

議題發想起自關注都市具有文化與歷 史意義的工業遺址,面臨時空變化下 去留的公平正義。

透過前置研究過程,著手調查被都市 圍困的歷史文化空間,從中尋找仍未 被當今價值忽視,並有機會成為都市 節點的場所,藉此探討台北市僅存幾 處的工業資產再造的可能,使這些過 去不開放的製程,但具文化歷史意義 的空間得以新面貌,一同分享過往場 所精神,並和將來都市生活連結。

建國啤酒廠於1920日治時期的台北 郊區設立,直至近年產線遷址前仍有 部份生產製程,是台灣近代民生工業 發展重要一環,如今廠區已成為市中 心精華地段,部分重要建物也已列為 重點古蹟,然廣大廠區內附屬建物也 將因開發需求而重新評估甚是拆除。

如何使人們重新經驗酒廠製程,在不 同活動空間感受到如客棧般生動的場 景 ?設計將旅社的空間與既有工廠結 構每 6 米間隔做結合,不影響既有桁 架結構下,以切片的方式將動線帶入 包裝工廠製程,從進深不同縫隙中窺 看、穿越、迴盪、感受後工業時代下, 製程與享用融合的場景。

晚間酒廠空橋意象

/ 都市活古蹟再生 /

二十世紀初工業發展初期的台北,鐵 路沿線設立許多以引進現代化設備的 工業廠區,從民生到軍事均遠離城區 以減少干擾,在經歷九十幾年發展後 的鐵路工業資產已被都市包圍,面臨 重新思考於都市中開發價值。

建國啤酒廠部分設施已列為古蹟及歷 史建物,在剩下腹地重新開發前,我 們透過分析廠區重要設施機能來發想 再生的可能;包裝工場是啤酒製程的 最後階段,在設想供應轉型需求下部 分機組重新運轉,藉由開箱包裝製程 現場將啤酒文化開放給大眾。

建國啤酒廠全區現況 工業文化遺產都市定位 1920廠區發展區位

建國啤酒廠都市現況配置

廠區機能與啤酒製程流程

廠區空間機能分析

再生機能使用族群定性 包裝工廠機能與再生建築計畫結合

設計系統爆炸圖

/ 設計概念 /

設計概念與策略

空間概念原型

東方客棧,是旅人停留與江湖俠客會 面的停留空間,當黃湯下肚,這裡總 充滿著居住者和四海旅者的故事。

當代飯店,是由西方管理經營細分服 務後的產物,我們可以我們可以各自 選擇舒適的服務。

台北城建國啤酒坊,透過介入層層窺 看工業內部,由不同高程體驗酒的製 程,並在喝下一口暢快尚青後

沉睡歷史的微醺中。

一層包裝工廠平面圖 窺看天橋通廊 旅社住宿室內 三層空橋與青年旅舍平面圖 青年旅舍住宿單元 N N

日間酒廠空橋行旅意象

包裝工廠運作僅剩6 公升

裝的玻璃瓶生產線,分成

檢瓶,洗瓶,裝酒,壓蓋, 殺菌,貼標,分裝,儲藏等

八個流程,平面由左至右,

再由末端出口配送。

設計從3、6、9、12、15

米的爬升中,在大廳與戶

外廣場裡直視酒廠內部活

動,跨越公私領域的橋後

一覽包裝流程,進住房裡

享受如包廂般看酒製程與

人們活動的分享空間。

天橋/住宿單元剖面圖 設計概念剖面圖
ISSUU | Elton Shang SELECTED ACADEMICWORKS & WORKPROJECTS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