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千年史: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Page 1

껻度➃⼪䎃〷 껻度㕜停⛓⵹⚆➛欰

5ZQF UP FOUFS UFYU

䖛䪭䛸 衽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


⵹鎊 近⽇日臺灣教育部微調歷史課綱,其濃厚的⼤大中華意識惹起爭議,亦臺灣民眾察覺到本 ⼟土歷史⼀一直都未有在課堂上忠實呈現。︒在海峽另⼀一邊的⾹香港,教育亦是政權向學⽣生灌輸⼤大 中華價值的⼯工具。︒⾹香港當局企圖於2012年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其歌頌中共黨國體系的內 容令民眾嘩然,學⽣生、︑家長和市民於該年9⽉月發起⼤大規模抗爭,令當局不得不撤回課程。︒只 是有關當局仍繼續暗渡陳倉,或是在範⽂文引進歌頌中共的內容、︑或是在部分學校以北京話 教授中⽂文課。︒到了後來當局還建議將中國歷史訂為必修課,只是最終課程會怎樣安排,實 在啟⼈人疑竇。︒ 總⽽而⾔言之,⾹香港⼈人既有的⽂文化、︑獨特的歷史,在⾹香港的課堂都不受重視,⽽而且⽇日益受 ⼤大中華意識排擠。︒ 本⼈人撰寫《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這本以⾹香港本⼟土觀點撰寫的⾹香港通史,旨 在抗衡主流教育「去⾹香港化」的⼤大勢。︒縱然這本書必然會遭既得利益者斥為「偏激」,肯 定不會成為歷史課的教科書。︒但本⼈人希望拙著能成為年青學⼦子的課外讀物,⾃自⼰己國家⾃自⼰己 救、︑⾃自⼰己歷史⾃自讀。︒ 下⽂文為《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的撮要⼤大綱,部份內容曾收錄於《⾹香港民族 論》及《⾹香港本⼟土論述2013~∼2014》。︒

䎃껻度⿾㼩㕜字來肬涸䫒昰㕮8JLJNFEJB $PNNPOT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


嵳峕螠⽂爢剚莅껻度䠑陏涸涮鮲 ⾹香港之主權移交予中國已逾⼗〸十六載。︒但⾹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本⼟土意識,卻有增 無已。︒2006年保衛中環天星碼頭之社會運動,為⾹香港本⼟土社會運動揭開序幕,之後⾹香港出現 了⼀一連串包括保衛皇后碼頭、︑保衛菜園村等以本⼟土及地區認同為出發點的社會運動。︒民俗 學者陳雲的《⾹香港城邦論》(陳雲2011)主張⾹香港為有獨特身份與歷史的城邦,並抗拒中國 的政權、︑旅客及移民的入侵。︒此論使本⼟土派與⼤大中華派之爭成為公共討論的焦點。︒研究國 族主義的台灣學者吳叡⼈人甚至⼤大膽指出,⾹香港國族主義經已形成。︒ 只是⽬目前的討論,往往流於情感上之宣洩。︒比如城邦論中指斥中國遊客及移民為蝗蟲, 已經淪為逞⼜⼝口⾆舌之勇之躁動。︒吳叡⼈人認為⾹香港國族主義若要進⼀一步發展下去,就必須要省 察⾹香港的歷史,那⽅方能為⾹香港本⼟土運動找到出路(袁偉熙、︑何雪瑩2013)。︒ 本⽂文旨在探討⾹香港身份認同,⾃自開埠之前到主權移交後的發展史。︒筆者希望能透過梳 理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讓本⼟土派與⼤大中華派之間的論爭,可以由情緒化的⼈人身攻擊,回 到理性的辯證之上。︒ 社會科學在探討國族主義時,多視之為近數百年的現代過程。︒比如葛爾納(Ernest Gellner)認為國族主義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工業⾰革命令近代國家須確保有充⾜足的⼈人⼒力資 源,令國家須定劃疆界,並促進界內民眾的向⼼心⼒力(Gellner 1983)。︒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則認為近代傳媒的發展、︑以及殖民主義的制度安排等,令不同社群原先互不相識 的社會精英產⽣生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想像。︒這些精英之後發起國族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建 ⽴立國族國家(Anderson 2006)。︒ 史安東(Anthony Smith)卻指出國族主義雖為現代產物,其誕⽣生卻不是⼀一個由無到有 的過程。︒猶太⼈人的身份認同、︑以及中國華夷之辨的思想均有逾千年的歷史。︒縱然兩者嚴格 上並稱不上是國族主義(前者乃宗教身份、︑後者乃⽂文化認同),這些前現代的族群歷史卻 對之後國族主義之發展影響深遠(Smith 1987)。︒簡要⽽而⾔言,國族主義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國族主義卻會從前現代的族群史中有意無意地汲取養分。︒ 那麼⾹香港前現代的族群史又是甚麼呢︖?坊間普遍會將新界史視為⾹香港史前史。︒這些說 法⼤大多會輕輕帶過從百越到唐代的歷史,然後提及五⼤大氏族如何於宋元之交遷居新界,客 家⼈人如何隨五⼤大氏族遷入,這些族群之後如何開拓新界,然後⾯面對清初遷界、︑復界的挑戰。︒ 但是,⾹香港開埠時有本地(廣府)、︑客家、︑福佬及蜑家等四⼤大族群,主流版本的新界史卻 ⼤大多是本地與客家這兩⼤大陸上族群的歷史,比較少著墨於福佬及蜑家這些海洋族群的歷史 此外,新界其實要到1898年才成為⾹香港的⼀一部份,那時候⾹香港已開埠五⼗〸十七年。︒當時 新界社會與⾹香港社會存在着極⼤大差異,令英國決定要以間接管治的⽅方式,將新界與市區分 開管治。︒要到六、︑七⼗〸十年代,隨着⾹香港政府開拓新市鎮,新界才逐漸融合為⾹香港的⼀一部份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


(Hayes 2006)。︒⾹香港開埠時,新界⼤大氏族並沒有擔當太重要的角⾊色,早期⾹香港華⼈人精英亦 多為海洋族群的成員。︒ 那麼說,⾹香港史前史就必然是福佬及蜑家等海洋族群的歷史。︒這些族群並非如陸上族 群那樣忠實遵從儒家價值,他們在由陸上族群主導的中華帝國體系中被邊緣化,多為陸上 族群所歧視,甚至被視為未開化的化外之民。︒ 在華南沿岸的海洋族群又是從那裡來的呢︖?我們知道嶺南本非中華帝國的⼀一部份,其 原住民被中原⼈人⼠士稱為百越。︒到秦代,中華帝國才⾸首次對嶺南實⾏行管治,⽽而且管得不久。︒ 秦末天下⼤大亂,龍川縣令趙佗據嶺南⾃自⽴立,成⽴立南越國。︒雖然南越國為漢⼈人稱王的外來政 權,其屬民卻主要是原住民,是以朝廷亦以百越風俗管治,執政階層的舉⽌止⽂文化亦漸百越 化。︒ 要到漢武帝年間,漢帝國才能夠開始長期佔領嶺南地區。︒但當中的⼈人⼜⼝口始終以原住民 為主,他們直到宋朝仍然拒絕漢化,⽽而直到唐初嶺南每⼗〸十數年就會有⼀一次叛亂(黎明釗, 林淑娟 2013)。︒⽽而駐防嶺南的將領,偶然會煽動原住民叛亂,令形勢更為複雜。︒東晉末 年,盧循興兵叛亂,號召華南的原全民起事。︒ 叛軍攻佔廣州後,欲北伐⾸首都建康,卻被劉 裕率軍擊潰。︒部份原住民事後被押往⼤大嶼山, 淪為替朝廷產鹽的奴隸。︒有研究指這場叛亂, 很可能是華南地區盧亭傳說之起源(孔誥烽 1997)。︒南朝陳開國君主陳霸先亦為駐嶺南 將領,他得到粵西原住民⾸首領冼夫⼈人襄助, 得以北伐登基。︒ 直到唐代,嶺南⼀一帶仍然未⼤大規模漢化,漢 ⼈人之活動範圍,亦只限於廣州和粵北(曾華 滿 1973)。︒到了宋代,因北⽅方受遼、︑⾦金、︑西 夏等國威脅,中國的發展重⼼心南移。︒珠江⼜⼝口 ⼀一帶開始修築河堤發展農地,並在近岸地區 引沙填海造地。︒今⽇日的南海、︑番禺、︑順德、︑ 中山等地,有很⼤大部份是宋、︑明、︑清三代填 出來的。︒修堤、︑填海均需要⼤大量投資,亦有 ⼀一定風險,⽽而爭奪新填地亦會帶來紛爭。︒最 倞歲涸娜〷㓂呔⢵铞⚛♶僽껻度Ꟛ㚗⵹涸娜〷
 㕮8JLJNFEJB $PNNPOT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初只有南遷漢⼈人,靠考取功名的族⼈人取得官 ⽅方庇蔭,⽅方能參與填海造地的⼯工程。︒

4


㣐䉞㿋銯鿈㣐慍涸啟㾋⫄窡♳蹁㹻停纈搂奚⡥㖒䒊㾋➮⦛〫㥪㼟欽莍涸菻萜佞㖈넞惐箁⟃♴涸幏抂欽 加勞丑饱㽠僽痧♧➿啟㾋ⵌ✫鵜➿⵱佖⟃ꍙ꘮䵩䧭㕮8JLJNFEJB $PNNPOT

但填海造地的潛在回報實在豐厚,令嶺南原住民禁不住誘惑,不惜放棄逾千年的堅 持,要令⾃自⼰己成為漢⼈人。︒畢竟只有漢⼈人,才能考取功名、︑買賣⼟土地。︒原住民的漢化在明代 中業尢其普遍,他們的做法通常是修撰族譜,聲稱⾃自已是宋代南遷漢⼈人之後⼈人。︒為了證明 家族的⼟土地擁有權,這些族譜⼤大都會畫蛇添⾜足地指出祖先當年是取得官⽅方批⽂文,獲准遷居 嶺南:儘管這其實是明代才有的制度。︒ ⽽而族譜亦會攀附鄰近已考取功名的同姓⼈人,聲稱他們與⼰己族同根。︒他們根據《朱⼦子家 禮》的規定,修建宗祠,以定期祭祠儀式凝聚族⼈人。︒這樣,新興的宗族於明清的嶺南展開 了圈地競賽。︒較遲漢化的原住民,以及圈地運動的失敗者,便只有兩條出路。︒⼀一是遷居荒 山,成為瑤⼈人。︒另⼀一個選擇是逃到江河⼤大海,以⾈舟為居。︒這群⽔水上⼈人便成為了蜑家族群 (Faure 2007)。︒ 閩南族群亦是在⾹香港附近⽣生活的海上族群。︒他們源⾃自福建南部,故被稱為福佬⼈人。︒閩 南族群在⾹香港為少數族群,分佈卻是眾族群之中最廣的。︒他們原聚居於福建泉州、︑漳州及 廣東潮汕,後隨貿易航線遷居至廣東沿岸、︑雷州半島及海南島。︒不少閩南⼈人遷出中華帝國 的勢⼒力範圍,植根於台灣及南洋諸國,成為這些國家的重要組成族群。︒ 閩南族群的祖先,為漢族遺民及福建原住民的後代。︒戰國初年,越為楚所滅,部份越 國遺民遷居當時尚未漢化的福建中部,並與原住民融合為閩越族。︒閩越⼀一度⾃自⽴立為國,到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5


漢武帝時才被納入中華帝國體系。︒即或如此,福建⼀一帶處於帝國邊陲,仍遺有閩越遺風。︒ 到西晉末年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漢⼈人世家開始遷入福建。︒閩越⼈人終採納漢⽂文化,並以漢 ⼈人世家⾃自居,形成了閩南族群。︒ 由於福建缺乏農地,閩南族群遂遷往泉州、︑漳州,打算出海謀⽣生。︒初時海上絲路的貿 易均為廣州所壟斷,到唐末⿈黃巢之亂,叛軍攻入廣州,屠殺港⼜⼝口內的回教商⼈人,以泉州為 基地的閩南⼈人隨即成為叱吒南海的海洋族群(湯錦台2013)。︒ 與陸上族群相比,海洋族群比較不看重儒家的倫常規範。︒能透過科舉作上向社會流動, 是陸上族群忠於儒家倫常的動機,亦為陸上族群融入中華帝國體系的國本,但蜑家⼀一直被 視為化外之民,到清代雍正期間才獲平權。︒縱使有權考科舉,其⼦子弟卻無法與陸上⼤大宗族 所辦的書院教育出來的⼦子弟競爭。︒ 閩南族群以航海貿易為⽣生,亦不擅於科舉。︒是以在⼈人倫的問題上,海洋族群遠比陸上 族群開放:同性戀是海洋族群的成⼈人禮,船上男女關係少繁⽂文褥節,女性亦能憑實⼒力得到 認同。︒儒家倫理少求鬼神,多堅持克⼰己復禮。︒祭神卻是海洋族群⽣生活的核⼼心,他們多⽣生活 禁忌,宗教活動極其華麗,凡事問⼘卜神明,只求神明協助他們出海冒險,少祈求神明保守 倫理社會秩序。︒簡⽽而⾔言之,海洋族群及價值觀與中華帝國體系格格不入(Anthony 2003)。︒ 縱然海洋族群在中華帝國體系中被邊緣化,但海上絲綢之路頻繁的貿易,令海洋族群 有機會謀⽣生甚至致富。︒宋代西域貿易路線斷絕,令當時中國倚靠海上絲路作對外貿易。︒到 南宋失去華北⼤大⽚片⼟土地,令朝廷須從海外貿易徵收稅項,令南宋中國具有海洋性格。︒蒙古 滅宋後,元代亦承襲了宋代的貿易網絡,海洋貿易仍然興盛(Lo 2012)。︒ 元末民變,中華帝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張⼠士誠及⽅方國珍都曾從海外貿易獲得經費。︒ 朱元璋擺平其競爭對⼿手後,決意要將所有海外貿易納入朝貢體系,以免貿易滋長競爭勢⼒力 明代⽴立國不久,仍效忠於⽅方國珍的⾈舟山群島居民叛亂,最終朝廷下令⾈舟山居民內徙並 頒佈海禁令。︒海洋族群倚靠海洋貿易為⽣生,朝廷的禁令意味着他們無法合法營⽣生。︒他們有 的遷居南洋諸國,以外國使臣的身份參與朝貢貿易。︒但為數更多的海洋族群被迫從事非法 活動,比如是從事⾛走私貿易,有些甚至還當上海盜(曹永和2000)。︒他們包括了明代中葉由 江浙、︑閩南海商與⽇日本浪⼈人所組成的倭寇,鄭芝龍、︑鄭成功等明末清初的閩南海上武裝勢 ⼒力,以及於乾隆、︑嘉慶年間活躍於華南的蜑家及閩南籍海盜(Anthony 2003)。︒ 海上族群的⽂文化與陸上族群格格不入,反倒令他們易與外國⼈人合作。︒葡萄牙⼈人在⽴立⾜足 澳⾨門之前,⼀一度於浙江外海的雙嶼島與倭寇從事⾛走私貿易(Chin 2010)。︒鄭芝龍興起前, 曾任荷蘭⼈人的通譯,借荷⼈人之勢⼒力嶄露頭角。︒其孫的東寧王國,則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有業 務以至軍事上的合作(曹永和2000)。︒ 清代中葉的蜑家籍海盜⼀一度成為越南西山朝的⽔水師,透過劫掠閩粵⽔水域⽀支援越南財政, 張保仔則倚靠西⼈人俘虜替海盜練習使⽤用⽕火器(Murray 1987)。︒到後期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 辦學,修習西學的⼤大多是沿海海洋族群,或是南洋華僑(Smith 2005)。︒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6


⼧⛰⚆私ⴲ䑞䊝⼧♲遤㼩ⴀ⛓棟寐㕮8JLJNFEJB $PNNPOT

這些海上非法活動,卻製造了⼀一條涵蓋沿岸各地的產業鏈。︒轉售賊贓、︑提供糧⽔水、︑供 海盜消遣的酒館、︑賭館及妓院,以及探路獲取情報等產業,令沿海貧民亦能從海上貿易中 獲益(Anthony 2003)。︒雖然清代中葉華南海盜因郭婆帶及張保仔相繼接受招安⽽而瓦解,但 華南沿海的地下經濟依然健在。︒沿海居民曾參與英國⼈人的⾛走私貿易,如怡和等英商將鴉⽚片 置於公海上的躉船,讓沿海居民接應(Greenberg 1969)。︒ 英清戰爭期間,不少沿岸海洋族群都為英軍服務,提供糧⽔水,清廷多次上奏斥之為奸 民,可⾒見海洋族群與英⼈人合作是為常態(蔡榮芳2001)。︒英法聯軍戰爭期間,新安縣⼠士紳發 起反英運動,荃灣有⼀一條村卻堅持與⾹香港交易,反過來綁架他們(Munn 2008)。︒⾹香港開埠 後,與英國⼈人合作的海洋族群,獲⾹香港政府批出⼟土地,獲利後成為了⾹香港⾸首批華⼈人精英。︒ 他們包括了新加坡歸僑譚亞才,蜑族的郭亞祥及盧亞貴。︒郭亞祥後來成為了鐵⾏行船務 (P&O)的買辦。︒盧亞貴為現今蘇杭街⼀一代下市場的⼤大業主,曾⼀一度是⾹香港⾸首富。︒只是後 來下市場⼤大⽕火,令盧最終破產(Carroll 2007, Munn 2008)。︒ 英國開始管治⾹香港後,最終決定在⾹香港⾏行英式普通法。︒⾹香港成為⼀一個在中國之旁,卻 在中國以外的城邦。︒中國那套靠科舉作上向社會流動的做法並不適⽤用於⾹香港。︒原先被排拒 於科舉以外的海洋族群,卻能靠營商⽽而得到社會地位,有些則接受西⽅方教育,畢業後擔當 洋⾏行的買辦。︒他們取得⾹香港的名利,又會到中國捐官,回港後再以華民代表⾃自居,從⽽而得 到政治上的影響⼒力(Carroll 2007)。︒於是海洋族群便巧妙地利⽤用中國與英國之間的角⼒力, 將⾹香港建設成東亞海洋族群的第⼀一座城邦。︒ 可是海洋族群的連繫多靠恩庇侍從關係(Patron-Clientism)中的利益交換。︒這些建基 於對恩庇者忠⼼心的連繫,卻令海洋族群有⼈人亡政息之虞。︒他們亦缺乏社會組織的傳統。︒明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7


鄭建⽴立東寧王國後,連年政爭。︒華南海盜之間常有跳船之事,海盜聯盟又會因個⼈人恩怨⽽而 ⼟土崩瓦解。︒海洋族群缺乏結社能⼒力,令早期政府難尋合作伙伴。︒講求⼈人際裙帶關係的海洋 族群,往往帶來貪污腐敗。︒海洋族群結社⽂文化之不⾜足,使⾹香港開埠初期陷入難以管治且吏 治敗壞之局⾯面(Munn 2008)。︒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8


䎃➿涸껻度㕮8JLJNFEJB $PNNPOT

⼧⛰⚆私劣涸礶薊劥㕼䠑陏 ⾹香港的管治之所以能夠於⼗〸十九世紀末漸入佳境,其中⼀一個因素乃外來⽂文化之傳入,為 本來以海洋族群為主的⾹香港華⼈人⽂文化注入新元素。︒⼀一⽅方⾯面⾃自英清戰爭以來,西⽅方⽂文化逐漸 傳入清帝國,不少西化華⼈人因被故鄉排擠⽽而選擇於英國管治下的⾹香港定居。︒另⼀一⽅方⾯面清帝 國政治動蕩,令不少商⼈人及遺民遷居⾹香港。︒ 前者將陸上族群的結社傳統引入⾹香港,使⾹香港華⼈人精英能組織起來治理社區事務,並 成為⾹香港政府的管治伙伴(Sinn 2003)。︒後者則因政⾒見與中國政府不合,選擇避居⾹香港。︒太 平天國遺民王韜即屬此類。︒他們以⾹香港為基地宣揚政⾒見,同時使⾹香港社會接觸到種種新思 潮(Cohen 1974)。︒ 英清戰爭前⼣夕,基督教宣教⼠士已於澳⾨門開辦西式學堂,提供免費寄宿教育,希望能替 教會培育⼀一批華⼈人宣教⼠士。︒華⼈人⼠士紳及精英階層卻希望⼦子弟能參加科舉,對西⽅方教育缺乏 興趣。︒第⼀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多來⾃自珠江⼜⼝口的海洋族群。︒他們被陸上族群排擠,⼀一直 與科舉無緣,西⽅方教育為他們提供前所未⾒見的機遇。︒ 此外,⾹香山縣(今廣東省中山市)的居民常與澳⾨門的葡萄牙⼈人打交道,對西⽅方⽂文化及 洋⾏行的⼯工作機遇略有所聞,亦樂於讓⼦子弟接受免費的基督教教育。︒英清戰爭後,西⽅方於中 國的活動⽇日趨頻繁,華⼈人接受西⽅方教育的情況⽇日趨普遍。︒不少華⼈人接受西⽅方⽂文化、︑歸信基 督教,卻令他們無法再參與各種維繫華⼈人社會的祭祀活動,很多時只能遷往租界⽣生活,或 是選擇移居⾹香港。︒ 西⽅方教育培育了⼀一群處於中西之間的買辦階層。︒他們熟悉西⽅方的⽂文化及禮儀,能夠與 西⽅方⼈人打交道,使他們畢業後多受聘於洋⾏行,擔任西⽅方⼈人⽼老闆與華⼈人員⼯工及客⼾戶的中介⼈人。︒ 基督教教育使他們受到新教倫理的薰陶,放棄儒家重農輕商的倫理,產⽣生進取的企業家精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9


神。︒買辦們引入了西⽅方的科技及管理技術,令他們能在進⾏行現代化的中國創⼀一番事業 (Smith 2005)。︒ 在政治上,買辦階層善⽤用其處於中西之間的特性,不論中國官府及西⽅方殖民者均能合 作。︒英法聯軍戰爭後,清廷展開洋務運動。︒買辦們憑着對西⽅方技術的認識,在中國現代化 的嘗試中擔當重要的角⾊色,有部份甚至成為洋務派官員重要的幕僚(胡波2009)。︒他們亦憑 着與西⽅方⼈人的關係,得以避過腐敗官僚的敲詐,能較順利在中國商場⼤大展拳腳。︒ 居港的買辦階層由於懂得⽤用英語溝通,因⽽而得到⾹香港政府青睞,納入其⾏行政吸納政治 的體制中較⾼高的位置,比如太平紳⼠士及⽴立法局等(Chan 1991)。︒他們⾯面對清帝國官僚時, 會強調他們的西⽅方連繫︔;⾯面對⾹香港政府時,則會強調他們的華⼈人身份,以華民代表的姿態 於⾏行政吸納政治的體系中⼒力爭上游。︒這樣他們就能夠在英清兩個帝國的夾縫中,為⾃自⼰己謀 求最⼤大的福祉(Carroll 2007)。︒不少西化華⼈人就在這種時代背景中,成為第⼀一批視⾹香港為 家的華⼈人(Smith 2005)。︒ 1850年代,清廷與太平天國爆發內戰,歷時14年的戰事蹂躪了清帝國最繁盛的地區, 使這場戰事成為⼈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血腥的戰爭。︒與此同時,廣東的客家族群與本地族 群之間亦爆發械⾾鬥。︒不少從事沿岸南北⾏行貿易的商⼈人紛紛到⾹香港避難。︒ 1860年代美國廢奴,⾹香港因其⾃自由港地位⽽而成為旅美華⼯工出入境的中⼼心,隨即⽽而來的 貿易及匯款⽣生意(⾦金山莊貿易)吸引不少商⼈人來港尋找商機(Sinn 2013)。︒這些華商在清帝

䧭用倴 䎃涸⚥㣜剅ꤎ➛涽➋剅ꤎ⛇螠➃㶩䓍䱺「銯䒭來肬⛓㸽用㷸吥 㕮8JLJNFEJB $PNNPOT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0


鏤倴䑞螠ꄴꤎ涸匌螠♲ꤎ俒暟긭匌螠ꄴꤎ僽匌螠♲ꤎ⛓⚥剓傍ⶾ鳵涸♧꟦罜䑞螠ꄴꤎ⵱僽㖈 䎃 剢 傈鳟❞ꬠㄐ⵹㢨Ꟛ䍌㕮8JLJNFEJB $PNNPOT

國本來就有結社的傳統。︒他們成⽴立⾏行會、︑商會,透過成⽴立⾃自治組織訂⽴立⾏行規、︑調解同業紛 爭,甚至會籌款管理所屬社區的民⽣生福利事宜(喬素玲2008)。︒ 移居⾹香港的華商很快便成⽴立了⼀一批商會、︑⾏行會,到1868年,⾹香港的南北⾏行商⼈人組成了 南北⾏行公所,除了負責協調業內各種事宜,還着⼒力解決華⼈人社區的種種問題。︒公所⾃自⾏行籌 辦了⼀一⽀支現代消防隊,部份商會亦⾃自⾏行聘請保安,維持社區治安。︒後者顯著改善困擾⾹香港 的治安問題,最終政府於1866年合併各治安隊為華商籌款、︑政府管理的團防局。︒ 華⼈人精英在1870年,成⽴立了由政府撥地撥款、︑由華商籌募經常性開⽀支、︑並由選舉產⽣生 的董事局所管理的之東華醫院。︒該院為⾹香港⾸首個獲政府確認的華⼈人⾃自治組織,其職能很快 超越醫療的範疇,成為華⼈人社區⾃自治機關、︑華民議事之廟堂、︑以及⾹香港政府與普羅華民之 間的非正式橋樑(Chan 1991, Sinn 2003)。︒ 新來港的華商很快便學會遊⾛走帝國邊緣的本領。︒他們會在中國捐官,亦會⿎鼓勵⼦子弟參 加科舉考取功名。︒他們⾯面對⾹香港政府時,常身穿官服,⾃自詡為朝廷及華民的代表。︒⾹香港普 羅華⼈人亦常誤將他們視為朝廷命官。︒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1


然⽽而當華商在清帝國遭到不公對待,其⾹香港殖民地⼦子民的身份又會成為救命草。︒1886 年2⽉月,東華醫院主席到廣州公幹時,遭到廣東司庫威嚇。︒事關早前東華替廣東⽔水災籌款賑 災後尚有三萬両餘款,官府認為東華總理們已被朝廷視為縉紳,應當識趣地上繳餘款予官 府,⽤用於⽔水利⼯工程。︒英國駐華⼤大使向清廷總理衙⾨門投訴,指東華醫院為英屬⾹香港的慈善組 織,只須遵守⾹香港法律,廣東司庫之舉有侵犯英國在港主權之虞。︒最終兩廣總督張之洞責 成廣東司庫莫要再犯,風波⽅方告平息(Sinn 2003)。︒ ⾹香港的精英處於帝國間的夾縫,其身份認同亦遊⾛走於⾹香港與清帝國之間。︒何啟的政治 ⽣生涯正好反映這種時⽽而⾃自相⽭矛盾的身份認同。︒ 何啟乃何福堂牧師之⼦子,曾負笈英倫修讀醫學及法律,乃典型的西化華⼈人。︒他踏⾜足政 壇後,先後擔任潔淨局及⽴立法局的議員,期間成為⾹香港華商階層利益的代⾔言⼈人。︒他反對政 府增加福利開⽀支,亦反對改善罪犯的待遇。︒這固然反映他的階級偏⾒見,但他亦表⽰示擔⼼心⾹香 港的福利會吸引清帝國的遊民到⾹香港⽩白吃⽩白住,對植根⾹香港的納稅⼈人不公平。︒ 在何啟眼中,定居⾹香港的華⼈人精英已經是有別於其他中國⼈人的命運共同體,有權優先 享⽤用⾹香港政府的服務。︒來⾃自清帝國的移民,則是這座城市的他者,是本⼟土利益的潛在掠奪 者。︒除此以外,何啟亦與華⼈人精英爭取建⽴立華⼈人永遠墳場。︒當時華⼈人普遍堅持落葉歸根, ⼤大多會將靈柩運返家鄉安葬。︒建⽴立永遠墳場的訴求,反映當時已經有⼀一批華⼈人精英視⾹香港 為⾃自⼰己的家鄉(Carroll 2007)。︒ 縱使何啟視⾹香港為家,但始終對清帝國未能忘懷,曾經撰寫多本評論清帝國時政的著 作,包括批評曾國藩之⼦子曾紀澤的《曾論書後》及回應甲午敗戰的《新政論議》。︒在1896或 1897年,他⼀一度前往上海,很可能是要在洋務派官員底下謀求⼀一官半職(Choa 2000)。︒他 希望清帝國能夠成功現代化,⾛走上富強之路,卻⽭矛盾地同時⽀支持英國擴展其在華勢⼒力。︒他 認為清帝國有強⼤大的保守勢⼒力堅拒現代化的世界潮流,⽽而英國的帝國主義有⾜足夠⼒力量打開 清帝國的⾨門⼾戶,引進英式的⽴立憲政治。︒ 何啟這種對仁慈帝國主義的幻想,未免流於天真,卻側⾯面反映其身份認同。︒他⾃自覺是 ⽣生於英國殖民地,接受西⽅方現代化⽂文明薰陶的中國⼈人,因為⾒見識過天下⼤大勢,所以比其他 ⼈人更懂得中國應該怎樣繼續⾛走。︒何啟與同期的華⼈人精英⾃自視為中國⼈人,卻不是界限街以北 的那種中國⼈人:他們都是⾛走在現代化潮流尖端上的中國⼈人(Carroll 2007, Law 2009)。︒ 何啟的政治評論,出版時沒有引起太⼤大迴響。︒但是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全軍覆沒後, 中國掀起了⼀一場國族主義風潮。︒⾹香港本身亦為風暴的風眼,把包括何啟在內的⾹香港華⼈人精 英捲入其中。︒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2


껻度㷟⚥㿋私䙂긭Ⰹ涸㝖⫹䖰䊩荛歋ⴕⴽ捀嘥떻룲㷟俒꤫㼱涯ꡠ兞葻㽊⴪㕮8JLJNFEJB $PNNPOT

⚥㕜㕜停⚺纏괐惐♴涸劥㕼䠑陏 縱然中國很早就有華夷之辨的傳統,但嚴格⽽而⾔言並不是現代意義的中國國族主義。︒韓 愈《原道》有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中華帝 國歷史上的漢族族群意識,歸根究底乃建基於對儒家⽂文明的認同,⽽而不是基於共同經歷⽽而 有的命運共同體想像。︒是以這種漢族族群意識,只⾒見於熟讀儒家經典以備戰科舉的⼠士⼤大夫 階層,⼀一般百姓只以宗族及村莊為效忠對象,並無中華民族的概念。︒嶺南並非儒家⽂文明的 核⼼心地區,當中的海洋族群更是與科舉無緣,是以當年嶺南沿海居民⽀支援英國⼈人攻打清軍 時,並沒有很沉重的⼼心理負擔(蔡榮芳2001)。︒ 英清戰爭後,嶺南及南洋的華⼈人比以往更能接觸到西⽅方政治思想。︒他們看到民族主義 如何能夠團結各列強之民,凝聚⼒力量⾛走向富強。︒他們對西⽅方殖民主義亦有更貼身的經歷, 在南洋諸國⽣生活的華⼈人亦⽬目睹殖民主義如何令這些國家淪為落後地區。︒這些經歷使他們覺 得中國要有⾃自⼰己的國族主義,⽅方能避免淪為列強的殖民地(Karl 2002)。︒ 中國第⼀一批國族主義者,多為嶺南歸僑或者是曾經留學外國,也有些是⾹香港居民。︒比 如說孫⽂文是曾經留學⾹香港的檀⾹香山歸僑、︑謝纘泰是澳洲四⾢邑歸僑、︑楊衢雲⾃自⼩小即在⾹香港⽣生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3


活、︑⿈黃興是⽇日本留學⽣生、︑⽽而宋教仁則長期旅居⽇日本。︒他們都是身處中國之外時產⽣生中國國 族主義的觀念。︒海洋族群、︑華僑及南⽅方⼈人乃催⽣生中國民族主義的主⼒力,有論者甚至指當時 國族主義風潮乃海洋中國的北伐(梁⽂文道2011)。︒ ⼗〸十九世紀末,美國、︑澳洲等地均爆發排華風潮,不少四⾢邑籍華僑決定到⾹香港發展。︒他 們接觸過西⽅方⽂文化,有部份已成為基督徒,因⽽而比較能理解西⽅方的⾃自由主義及國族主義思 潮,同情⾰革命黨的國族主義,來到⾹香港後積極推動共和⾰革命(Chung 1998)。︒ 1905年,清帝國因美國⽴立法禁⽌止華⼯工移民入境⽽而爆發杯葛美國貨運動。︒同情⾰革命黨的 四⾢邑派商⼈人迅速響應,並將焦點放在清廷軟弱的反應上,藉此騎劫反美運動為反清運動。︒ 1908年,⽇日本商船⼆二辰丸因偷運軍⽕火⽽而遭扣押,⽇日本卻反過來要求清廷賠償道歉。︒事件激起 反⽇日情緒,⾰革命黨卻因是該批軍⽕火的潛在買家⽽而陷入⽭矛盾的境地。︒保守華商亦乘機於⾹香港 推動杯葛⽇日貨的運動,為保皇黨增添聲勢。︒反⽇日運動持續至1909年初,因釀成流⾎血衝突⽽而遭 ⾹香港政府鎮壓,無疾⽽而終(Tsai 1993)。︒ ⾹香港在⼗〸十九世紀末、︑⼆二⼗〸十世紀初,演變成各種中國國族主義運動的角⼒力場。︒⾹香港的華 ⼈人精英亦參與了中國的政治角⼒力,並慫恿⾹香港政府參與其中。︒早至1900年,何啟及韋⽟玉聯同 港督⼘卜⼒力趁義和團之亂的權⼒力真空,意圖拉攏李鴻章及孫⽂文,推動兩廣獨⽴立,最終此計劃 因地緣政治的急速轉變⽽而未能成事。︒ ⾟辛亥⾰革命後,四⾢邑派商⼈人於廣東得勢,獲得廣州⾰革命黨政府的利益輸送。︒粵幣因廣州 政府理財不善⽽而貶值,⾹香港政府禁⽌止粵幣流通,卻令遵從法令拒收粵幣的電⾞車公司遭港⼈人 罷搭抗議。︒⾹香港政府擔⼼心中國共和國族主義損害英國在華利益,亦不願⾒見到四⾢邑派商⼈人坐 ⼤大。︒與⾰革命黨關係友好的何啟⾃自此不再獲得信任。︒⾹香港政府決定在1914年不再延續其⽴立法局 議員任期,並建議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讓他體⾯面地下台。︒ ⾹香港政府亦扶植像何東、︑劉鑄伯等保守華商與四⾢邑派抗衡。︒不少華商⾒見四⾢邑派與廣州 ⾰革命黨政府官商勾結,深感不滿⽽而加入此反⾰革命黨的⾏行列。︒這派⼈人⼠士當中有好幾位中西混 ⾎血兒,遂以⾹香港開埠前所屬的新安(寶安)縣為名,⾃自稱為寶安派,另組華⼈人總商會,並 ⽀支援袁世凱的北京政府與廣州⾰革命黨政府對抗。︒⼆二次⾰革命失敗後,⾰革命黨⼈人多流亡海外, 廣州政府則落入親袁的龍濟光之⼿手。︒寶安派商⼈人趁機發展廣東如供⽔水、︑⽔水泥等的基建項⽬目 但1916年袁世凱稱帝失敗⽽而鬱鬱⽽而終後,中國四分五裂。︒孫⽂文得滇桂軍閥⽀支持重返廣 州任⼤大元帥,卻無⼒力獨攬⼤大權。︒1918年,陳炯明組織粵軍反攻廣州助孫⽂文⼀一臂之⼒力,並於11 ⽉月出任廣東省長。︒不過,⾃自此廣東政治呈現孫陳相爭之局。︒ 陳炯明主張親商政策,提出要將發展廣東列為優先事項,以「粵⼈人治粵、︑聯省⾃自治」 為政策⽅方針,贏得寶安派的⽀支持。︒但孫⽂文及其國民黨黨⽻羽卻執意北伐,並得到四⾢邑派的⽀支 持。︒國民黨左派的廖仲愷,則推出⼀一連串不受華商歡迎的政策。︒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4


最終兩派於1921年6⽉月決裂,陳炯明向總統府鳴炮⽰示警,孫⽂文先乘軍艦敗⾛走上海,再靠 滇桂軍閥之⼒力反攻。︒翌年1⽉月陳敗⾛走惠州,孫⽂文在廣州站穩陣腳,四⾢邑派亦獲得暫時勝利, 藉官⽅方關係參與房地產炒賣,獲利頗豐。︒ 但⼀一連串事件令孫⽂文失去對歐美國家的信⼼心,逐漸倒向蘇聯。︒⾹香港政府拉攏孫⽂文的嘗 試,則因陰差陽錯⽽而失諸交臂。︒1923年10⽉月,廣州政府已由第三國際鮑羅廷、︑國民黨左派廖 仲愷及蔣中正共同把持,政策全⾯面左 傾,組織農民及⼯工⼈人,批判包括寶安 派及四⾢邑派在內的華商。︒華商則成⽴立 商團,武裝⾃自衛。︒ 商團代表曾與匯豐銀⾏行及⾹香港政府接 觸,計劃⾛走私軍⽕火予商團以抗衡孫⽂文, 但事情在1924年8⽉月敗露。︒商團在廣 州發起罷市,武⼒力抗爭,⼀一度令孫⽂文 考慮避⾛走韶關。︒但⿈黃埔軍校得到蘇聯 軍援,其師⽣生10⽉月進攻廣州,向商團 根據地西關放⽕火。︒商團事敗後,⼤大批 廣東華商逃亡⾹香港,留在廣東的華商 亦遭政治迫害。︒寶安派與四⾢邑派兩敗 俱傷,港督司徒拔亦因處理不當,最 終遭倫敦撤換(Chung 1998,蔡榮芳 2001)。︒ 1925年5⽉月30⽇日,上海⼀一群⼯工⼈人發起 罷⼯工抗議⽇日資僱主虐待員⼯工,卻在公 共租界與英國巡捕爆發衝突,多名⼯工 չ礡➃屛礡耢溁荈屛պ涸⦸㼬罏꤫挬僈 㕮8JLJNFEJB $PNNPOT

⼈人被捕。︒其餘⼯工⼈人遊⾏行至⽼老閘捕房要 求放⼈人,英籍捕頭下令開⽕火鎮壓,釀 成⼗〸十三死四⼗〸十傷。︒事件震動全中國,

⾹香港⼯工⼈人亦發起罷⼯工聲援。︒他們的動機既是出於中國國族主義情緒,亦是寄望能透過反殖 抗爭促進勞⼯工權益。︒罷⼯工⼯工⼈人陸續離開⾹香港前往廣州,並獲得左傾的廣州政府資助接濟。︒ ⾹香港的華⼈人精英以及旅港廣東華商在前⼀一年才被廣州政府⾾鬥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才 能於⾹香港休養⽣生息。︒如今廣州政府又⽀支援省港⼤大罷⼯工,彷彿要這群精英再無⽴立⾜足之地。︒⽽而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華⼈人精英,則認定事件為廣州政府對⾹香港的侵略。︒是以,當⾹香港政府徵 召他們與罷⼯工⼯工⼈人抗衡時,他們並不只是消極的配合,⽽而是盡⼼心盡⼒力積極參與。︒⾹香港華⼈人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5


精英在同仇敵慨抵抗外侮的過程中,建⽴立起效忠本⼟土的身份認同,並向⾹香港政府證明了他 們對殖民地體系的忠誠(Chan Lau 1990, Carroll 2007)。︒ 省港⼤大罷⼯工初期,⾹香港流失⼤大批勞動⼒力,令百業蕭條,社會⼈人⼼心浮動、︑治安不靖。︒何 啟⽣生前的友⼈人及合伙⼈人曹善允臨危受命,義務擔任臨時⼯工務處長,善⽤用華商階層的結社網 絡,透過各⼤大商會及街坊組織動員未參與罷⼯工的市民。︒這些組織成⽴立多⽀支⾃自衛團,維持社 會秩序,防⽌止罷⼯工搞⼿手搗亂、︑或以恐嚇⼿手段威逼他⼈人罷⼯工。︒ 除此以外,這些社會組織亦四出尋找義⼯工及希望復⼯工的⼯工⼈人,填補因罷⼯工⽽而出缺的崗 位。︒部份勇敢的華⼈人精英與陳炯明舊部梁永燊將軍合作,成⽴立特務組織⼯工業維持會,⼀一⽅方 ⾯面暗中調查罷⼯工領袖,另⼀一⽅方⾯面則⽤用武⼒力對付罷⼯工⼯工⼈人。︒部份未有參與罷⼯工的基層華⼈人,則 ⾃自告奮勇加入輔助警察及皇家⾹香港軍團,同時⾃自⾏行組織義務消防隊。︒經各⽅方努⼒力,⾹香港⼤大 部份經濟活動到7⽉月逐漸恢復。︒雖市況未如昔⽇日繁華,至少⾹香港經濟能持續運作下去。︒華⼈人 精英的本⼟土保衛戰,至此先勝⼀一仗。︒ ⾹香港華⼈人精英亦發起輿論戰,爭取普羅⼤大眾⽀支持,以抗衡罷⼯工領袖們的論述。︒他們運 ⽤用其社會組織動員⾹香港中學⽣生派發傳單、︑張貼街招,宣傳反對罷⼯工的訊息。︒學海書樓等前 清御史則獲得⼤大筆資助,讓他們制定學校教材,以傳統⽂文化抗衡⾃自五四起的新思潮,強調 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性。︒華⼈人精英亦在罷⼯工期間創辦《⼯工商⽇日報》,成為反對罷⼯工的輿論 平台。︒罷⼯工結束後,該報繼續擔當公共領域的角⾊色,讓華⼈人精英討論政治及社會事務。︒ 1925年11⽉月,漢學家出身的⾦金⽂文泰接任港督,決定與廣州政府談判,周壽臣和羅旭龢 擔任⾹香港代表,負責北上與廣州政府及⼯工⼈人代表談判。︒⼯工⼈人代表質疑周羅兩⼈人之代表性, 令談判破裂。︒華⼈人精英鍥⽽而不捨地繼續聯絡蔣介⽯石和汪精衛,雖未能達成協議,但談判氣 氛比之前有所改善。︒ 1926年3⽉月,廣州發⽣生企圖劫持蔣中正的中山艦事件。︒蔣中正及其國民黨右派乘勢發動 政變,汪兆銘等國民黨左派以及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員失勢。︒省港⼤大罷⼯工亦因此失去其幕後 ⽀支持者。︒到6⽉月蔣中正主導的廣州政府決定北伐,遂決定修補與⾹香港的關係,9⽉月18⽇日單⽅方⾯面 宣佈於雙⼗〸十節結束罷⼯工。︒⾹香港罷⼯工⼯工⼈人的民族主義熱情遭廣州政府出賣,亦未能爭取到任 何本⼟土勞⼯工權益,下場⼗〸十分悲慘(蔡榮芳 2001)。︒ 省港⼤大罷⼯工發⽣生前,⾹香港政府並不完全信任華⼈人精英,⾏行政吸納政治的體系中最⾼高的 ⾏行政局內⼀一直都沒有華⼈人代表。︒華⼈人精英在省港⼤大罷⼯工期間積極抵抗廣州政府的⼲干預,令 ⾹香港政府意識到他們對殖民地體系的忠誠。︒罷⼯工期間負責與廣州⽅方⾯面談判的周壽臣在1926年 獲委任為⾏行政局議員,勞苦功⾼高的曹善允亦於1929年成為⽴立法局議員。︒⾃自此⾹香港本⼟土華⼈人精 英成為了⾹香港政府主要管治伙伴。︒ 與此同時,華⼈人精英合作對抗廣州政府的經歷,使他們產⽣生命運共同體的想像。︒在中 國國族主義代表着政治正確的年代,華⼈人精英會辯稱他們是要以更務實的⽅方式愛國,但他 們⼼心⽬目中已經視⾹香港為⾃自⼰己的家鄉、︑為⾃自⼰己⾸首要的效忠對象。︒他們為了⾹香港,可以與原為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6


母國的中國對着幹,與⾹香港政府的殖民地體系合作無間。︒精英本⼟土意識⾃自此成形(Carroll 2007)。︒ 這種精英本⼟土意識,看似是⼀一⼩小撮⼈人的獨特思維,其實際影響卻可以極為深遠。︒安德 森指出作為國族主義先鋒的南美獨⽴立運動,參與者多來⾃自佔⼈人⼜⼝口少數的奴隸主階層。︒比如 說創⽴立⼤大哥倫比亞的玻利維(Simon Bolivar),本身乃委內瑞拉的貴族,家族擁有多座由奴 隸開採的礦場。︒ 東南亞諸國的獨⽴立運動領袖,則多為曾加入殖民地體系的⽂文化精英:他們在同⼀一晉升 階梯中共同升遷的過程中,產⽣生了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當這些意識透過⽂文化傳播或是制度 安排滲透到普羅⼤大眾那邊,便可能催⽣生新⼀一輪的國族主義運動(Anderson 2006)。︒ ⾹香港華⼈人精英的本⼟土意識成形後,亦會透過各種可⾒見的制度及隱藏的習慣,潛移默化 ⾹香港社會。︒當社會條件成熟,這種原屬於精英的⼩小眾意識將演化為普及的族群本⼟土意識。︒ 中國⾚赤化後,⾹香港與中國的邊界比以往遠為封閉,為本⼟土意識的開花結果提供理想的⼟土壤。︒

䎃➿涸껻度㕮8JLJNFEJB $PNNPOT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7


䎃➿涸껻度㕮8JLJNFEJB $PNNPOT

䨞䖕껻度⛓兜繏劥㕼䠑陏 有異於定居⾹香港的華⼈人精英,開埠初期的華⼈人勞動階層不少都只視⾹香港為暫居之地, ⼤大多希望賺夠⼀一定積蓄後返回在中國的故鄉。︒不過隨着⾹香港經濟⽇日趨⼯工業化,臨時的外判 ⼯工種逐漸為長期僱⽤用的⼯工作所取代,勞動階層居港的年期亦越來越長。︒他們不再只視⾹香港 為旅居之地,不再認為⾹香港社會的種種問題與⼰己無關,漸漸學會為此時此刻的社會議題勇 敢抗爭。︒ 早於1887年中法戰爭爆發時,華⼈人勞⼯工已經懂得在發起反法運動時,順道提出勞⼯工權 益的訴求。︒1920年的機器⼯工⼈人罷⼯工以及1922年的海員⼤大罷⼯工,華⼈人勞⼯工階層亦為本⼟土的權益 團結⼀一致。︒這兩次⼯工潮的論述,均與中國國族主義無關,訴求亦只限於⾹香港內部的社會公 益(Chan 1991)。︒ 戰前華⼈人勞⼯工階層之所以仍未有本⼟土意識,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仍然留有退路、︑在於他 們仍然有衣錦還鄉的盼望。︒即或如此,觀乎他們為本⼟土議題⽽而進⾏行的⼀一連串抗爭,他們已 經習慣⾹香港特有的⽣生活⽅方式,至少會視⾹香港為第⼆二家鄉。︒⽽而他們集體抗爭時,亦容易產⽣生 命運共同體的意識。︒這與完全的本⼟土意識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1949年中共奪權後,港中邊界已不再如昔⽇日般開放。︒中共政權按照社會主義理想,從 上⽽而下改造中國社會,共產黨的科層架構取代了昔⽇日的⼠士紳及宗族體系,維繫中國社會的 傳統⽂文化及宗教都遭到否定。︒華⼈人勞⼯工階層的家鄉,已經不是那曾經令他們朝思暮想的家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8


歋⽂⢵㣐⚥螠俒⻋⚺纏罏倴 䎃ⶾ鳵涸껻度⚥俒㣐㷸㕮8JLJNFEJB $PNNPOT

鄉。︒他們回鄉的路斷了,⾃自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只剩下唯⼀一⼀一個選擇:成為⼀一個 完完全全的⾹香港⼈人。︒ 中國⾚赤化前後,不少研究國學的知識分⼦子既抗拒中共對傳統⽂文化的摧殘,又不願接受 國民黨政權的⾼高壓統治,決定遷居至相對⾃自由的⾹香港。︒這群南來⽂文⼈人視中國⾚赤化為中華⽂文 明的淪喪,⽽而受到英國保護的⾹香港則是中華⽂文化的最後堡壘。︒他們寄望能在⾹香港靈根⾃自植, 在中共那墮落的「新中國」以外,重新建⽴立華夏⽂文明。︒如此則成為⼀一種⼤大中華⽂文化主義, 即是⼀一種熱愛中華⽂文化卻抗拒中共的國族主義(羅永⽣生 2012)。︒ 這種中華遺民⼼心態,或能與⽇日本學者林春勝、︑林信篤1732年撰寫的《華夷變態》之意 識形態相比。︒林氏⽗父⼦子認為清兵入關後,中原只剩下蠻夷,令⽇日本成為獨⼀一華夏正統。︒南 來⽂文⼈人則寄望華夏⽂文化能在殖民地的庇蔭下,免受中國的⽂文化浩劫,於⾹香港傳承下去。︒ 在冷戰的氛圍下,⾹香港政府擔⼼心親共勢⼒力滲入⾹香港的教育體系,煽動青年⼈人衝擊政府 管治。︒政府於是像戰前與學海書樓的前清御史合作那般,拉攏南來⽂文⼈人加入⾹香港的教育體 系,期望他們反共的⽂文化保守主義能令莘莘學⼦子免受激進思潮影響。︒新儒家學⼈人創辦的新 亞書院之所以能壯⼤大,並且⽇日後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的創始成員,乃是這種冷戰思維教育政 策的結果(周愛靈 2010)。︒南來⽂文⼈人那套熱愛⽂文化中國卻抗拒政治中國的⼤大中華⽂文化意識, 成為了⾹香港學校中的主流論述。︒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19


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那⼀一代⾹香港⼈人,⾃自⼩小就成長在⼀一個與中國相對隔絕的城邦,既不像 上⼀一代那般有衣錦還鄉的選項,對中國的歸屬感亦不如上⼀一代那般⾃自然⽽而有。︒他們接受的 教育主張⼤大中華⽂文化主義,這令他們易於認同中華⽂文化,卻又使他們同時視政治中國為陌 ⽣生的他者。︒到六⼗〸十年代,這群本⼟土⼀一代長⼤大成⼈人,開始思考身份認同的問題。︒ 1966年因天星⼩小輪加價⽽而誘發的九龍暴動,正好標誌着青年本⼟土運動的開始。︒他們對 ⾹香港的殖民地體系感到不滿,不再願意成為被殖民的⼆二等公民。︒青年團體在六、︑七⼗〸十年代 之交的中⽂文運動中積極發聲,着重本⼟土⽂文化的身份政治成為⾹香港社會運動的主要議題。︒ 嬰兒潮⼀一代對中國國族主義有着⾃自相⽭矛盾的表現。︒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令他們難 以對中國國族主義說不。︒在六⼗〸十年代末的⽕火紅年代,西⽅方社會的⼤大學⽣生對左翼思潮趨之若 鶩,對⽂文化⼤大⾰革命期間反美抗蘇的中共政權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西化的⾹香港⼤大學⽣生亦受 此風潮影響。︒與此同時他們亦⽬目賭中共國⼒力⽇日漸強⼤大,部份⼤大學⽣生因此投入親共中國國族 主義的⾏行列,主張唯有中共能使中國現代化成功,被後⼈人稱為國粹派。︒ 1971年美國決定將釣⿂魚台連同琉球群島撥歸⽇日本,掀起全球華⼈人⼤大學⽣生的反⽇日國族主 義風潮。︒⾹香港的⼤大學⽣生亦有響應,發起多場⽰示威集會。︒1972年7⽉月5⽇日,保釣學⽣生在維多利亞 公園和平集會時遭武⼒力鎮壓,威利警司瘋狂棍打⽰示威者的畫⾯面被傳媒廣泛刊載。︒是次集會 使市民對學⽣生起了憐憫之⼼心,開始認同市民應當享有和平⽰示威的權利,長遠⽽而⾔言令⾹香港社 會運動的氣氛熾熱起來(Lam 2004)。︒ 不過,我們絕對不應該過份⾼高估當年⼤大學⽣生對中國國族主義的⽀支持。︒這群⼤大學⽣生所謂 的愛國熱情,不過建基於左翼思潮在頭腦上的認知,以及對中共宣傳⼀一廂情願的盲信。︒他 們與同期的中國⼈人有着不⼀一樣的⽣生命歷程,即使部份⼈人曾經造訪中國,⾒見聞亦不過是預先 安排好的樣版。︒1976年四⼈人幫被捕,這群學⽣生的中國想像不攻⾃自破,國粹派的學⽣生運動無以 為繼,迅速崩潰。︒ 此外,國粹派學⽣生對中國國族主義的追求,並未能代表所有⼤大學⽣生的想法。︒1969年⼀一 篇刊登在⾹香港⼤大學學⽣生刊物《學苑》的⽂文章,即批評國粹派「⾃自⼰己⽣生於斯、︑長於斯,在⾹香 港⼤大學念書,⽤用⾹香港納稅⼈人的錢,卻只空談愛國。︒對於⾹香港的不平等、︑不合理的現象,孰 視無睹︔;(對)⾹香港四百萬同胞,漠不關⼼心,其實又談什麼愛國︖?」不少⼤大學⽣生的焦點, 亦放在本⼟土的社會公義問題,羅湖橋以北之事反⽽而比較次要。︒他們同樣受左翼思潮影響, 批判⾹香港政府的殖民統治,卻堅持反殖必須由本⼟土開始(羅永⽣生 2012)。︒ 於全⾹香港的層次,這群學⽣生參與了反貪污、︑捉葛柏的運動。︒此運動催⽣生了廉政公署, ⾃自此⾹香港政府逐漸由壓在港⼈人頭上的殖民者,演化為替市民服務的公僕(Lam 2004)。︒⽽而 在地區的層次,⼀一群被稱為社會派的學運⼈人⼠士則⾛走到各基層社區做社會服務,並組織基層 市民為種種社會問題發起抗爭。︒這些遍地開花的本⼟土抗爭⽇日趨政治化,演變為八⼗〸十年代的 民主運動(So 1999)。︒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0


䎃➿涸涽た㣐麥⚥㕮8JLJNFEJB $PNNPOT

對於無緣參與學運的⼀一般市民,六七暴動乃他們本⼟土意識的轉捩點。︒由於當時親共勢 ⼒力的恐怖主義⾏行為,街上遍佈⼟土製炸彈、︑電台名嘴慘遭殘酷燒死、︑連街上嬉戲的兒童亦遭 炸彈炸死。︒⾹香港⼈人雖然不滿殖民統治,但更不能容忍中共及其在港黨⽻羽的暴⾏行。︒在中共與 ⾹香港政府之間,⾹香港⼈人⼤大多選擇後者(張家偉 2012)。︒ 此後⾹香港政府痛定思痛,擴展了對社會基層的⾏行政吸納政治制度,令政府回應民意能 更有效率(King 1975)。︒英國⽅方⾯面亦察覺主權前途談判在即,需要以經濟發展及社會改⾰革 ⼤大幅改善市民的⽣生活,提⾼高政治認受性作為談判籌碼。︒港督⿆麥理浩便在英國⽀支援下推出⼀一 連串改⾰革(李彭廣 2012)。︒社會派等社運⼈人⼠士於各社區的抗爭,反倒為改⾰革中的政府提供 表現機會,弔詭地令市民產⽣生政府聆聽民意的假象。︒⾹香港普羅⼤大眾開始將殖民地政府視為 服務⾃自⼰己的公僕,北⽅方那政治中國與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 與此同時,⾹香港亦已發展成⼀一個以粵語為主的社會。︒粵語的潮流⽂文化於七⼗〸十年代興起, 為⾹香港⼈人帶來不少⽂文化⾃自豪感。︒到七、︑八⼗〸十年代之交,⾹香港⼈人在政治上、︑⽂文化上,都確⽴立 了⼀一種有異於中國的本⼟土國族身份(Matthews et al 2007)。︒只可惜⾹香港國族⽅方才正式成形, 早已變得陌⽣生的中國已經決定要將⾹香港併入版圖。︒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1


字⚺㔐娝涸劍劆莅ㅶ䟶 七、︑八⼗〸十年代之交,曾投身社會派學運的⼤大學⽣生畢業後,不少選擇參與和社會福利相 關的⾏行業。︒⿆麥理浩時代的社會改⾰革,產⽣生了不少與社會福利有關的⼯工作機會。︒這些前學運 ⼈人⼠士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繼續推動社會運動,動員服務區域的市民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他 們關注的議題很快便不限於民⽣生福利,轉向要求政府施政更有透明度,這很⾃自然便會演化 為政制民主化的訴求。︒⽽而在傳媒⼯工作的前學運⼈人⼠士亦互相配合,營造爭取民主的社會輿論。︒ 八⼗〸十年代初,政府成⽴立區議會,當中部份議席由直接選舉產⽣生,這群社運⼈人⼠士便運⽤用學運 時代建⽴立的網絡,⾛走上從政之路(So 1999)。︒他們植根於本⼟土的社會運動,終於帶來了⼼心 繫本⼟土權益的本⼟土政治運動。︒ 可是他們的本⼟土認同,很⼤大程度建基於對殖民地體系的否定。︒縱然⿆麥理浩時代的改⾰革 令他們的社會運動得以發展,他們卻無法⾼高呼⽀支持保留英國管治的現狀。︒學運期間與國粹 派爭論的經驗,加上⾃自⼩小就接受⼤大中華⽂文化主義的教育,使他們縱然不願意受到中共政權 的牽制,卻始終對中國抱有微妙的感情。︒當時英國與中國將要就⾹香港的前途問題展開談判, 中共便針對此弱點統戰社運、︑學運及政界⼈人⼠士。︒根據當年的學運⼈人⼠士羅永⽣生教授之⼜⼝口述歷 史,當時中共的統戰⼈人員曾經接觸他們,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互信。︒如此令學運⼈人⼠士相信若 由中國管治⾹香港,⾹香港會得到民主⾃自治的機會。︒⼤大學⽣生其實對統戰⼈人員的⼜⼝口頭承諾有所顧 慮,卻未有揚聲。︒當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路經⾹香港到北京談判時,學運⼈人⼠士囿於⼤大中華情 意結,向她抗議不平等條約(⾺馬嶽 2011)。︒

շ薊⚥耢ざ耫僈ո⛓砞鎎㕮8JLJNFEJB $PNNPOT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2


當時⼤大部份⾹香港市民都希望英國能延續在⾹香港的管治,根據⾰革新會1982年的⼀一項民意 調查,超過八成受訪者希望英國能繼續管治⾹香港,只有4%受訪者希望將⾹香港主權移交予中 國(林鴻達 2014,原⽂文附民調報告之連結)。︒社運及政界⼈人⼠士相信中共讓⾹香港民主⾃自治的 承諾,加上認為殖民地體系背負着原罪,便在社區組織及傳媒宣揚民主回歸的願景。︒我們 不應過份誇⼤大這群社運⼈人⼠士的作⽤用,畢竟他們並未在談判過程中擔當任何角⾊色(⾙貝加爾 2014)。︒不過社運⼈人⼠士卻能把民情略為逆轉。︒1983年的⼀一項調查中,只有四成受訪者堅持維 持現狀,亦有24%的受訪者⽀支持將⾹香港主權交予中國(So 1999)。︒雖然⾹香港主流民意仍是抗 拒中國統治,卻已有所動搖,這樣英國再難以在談判中打民意牌,社會亦缺乏⾜足夠民氣發 起爭取維持現狀的運動。︒不論如何,英中聯合聲明簽訂前,開明派的中國總理趙紫陽公開 承諾主權移交後的民主發展,令社運⼈人⼠士⼀一度以為⾃自⼰己已經取得勝利。︒ 但事實上聯合聲明中,只列明⽴立法會由選舉產⽣生,⾏行政長官由選舉或協商產⽣生,並指 出⾏行政長官要向⽴立法會問責,何謂協商、︑選舉及問責,則落入灰⾊色地帶。︒⾹香港政府及英國 當局將之稱為談判的成果,並藉此爭取⾹香港市民及英國國會⽀支持。︒社運⼈人⼠士以為⾹香港的代 議政制將會順利發展,但中國⽅方⾯面似乎另有打算。︒ 聯合聲明簽訂前,⾹香港政府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當中建議⽴立法局引入功能組別間接 選舉,亦不排除引入直選的可能。︒⽀支持民主發展的社運⼈人⼠士之後發起爭取1988年直選⽴立法局

⸆侁㘍䧭涸昰《ⰔⰔ湬鼇麌⹛㕮껻度莍撑晚 IUUQ XXX PMEILQIPUP DPN 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3


議席的運動。︒這群社運⼈人⼠士於1986年成⽴立民主政制促進聯會,並於同年11⽉月2⽇日召開⾼高山⼤大 會。︒⾹香港的民主派就此成形。︒ 可是中共政權卻認為⾹香港政府推⾏行政制改⾰革之嘗試,乃企圖架空中國1997年後在港主 權之陰謀。︒他們對聯合聲明的灰⾊色地帶另有詮釋:聲明所應許的選舉,並不必然是西⽅方那 種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原先⽴立場親英的華⼈人精英,既想討好未來的宗主國,又顧慮民主政 制會損害其政治特權,便與中共組成反民主的不神聖同盟。︒1987年⾹香港政府重啟政制改⾰革諮 詢,中共動員中資企業及親共⼯工會的成員提交反民主的意⾒見,華⼈人精英則發動抹⿊黑民主政 制的宣傳,⽚片⾯面地將民主描述為動蕩之源。︒⾹香港政府⾯面對中共的壓⼒力下屈服,於諮詢過程 中出術,⼀一⽅方⾯面將⽀支持八八直選的廿⼆二萬聯署歸類為單⼀一意⾒見,另⼀一⽅方⾯面以誘導性的民調 蓄意減低八八直選的⽀支持度。︒事件令⾹香港政府陷入認受性危機,港府淪為市民眼中的跛腳 鴨政府(So 1999, Scott 1989)。︒ 中共亦操控了基本法的起草過程。︒負責起草基本法的委員會中,中國代表佔三份之⼆二, ⾹香港代表只佔三份之⼀一。︒⾹香港代表又以保守親共的商⼈人及⼯工商專業⼈人員為主,只有司徒華 及李柱銘兩位民主派。︒在草委之下則另設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縱然該委員會並無實權,中 共仍然盡⼒力排除諮委中的反對聲⾳音。︒在勞⼯工界諮委的推選過程中,親共⼯工會⼯工聯會的譚耀 宗向民主派⼯工會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後發展為職⼯工會聯盟)的劉千⽯石施壓,要求後者退出 競逐。︒⼆二⼗〸十餘間獨⽴立⼯工會憤⽽而杯葛是次選舉,令親共勢⼒力盡攬勞⼯工界諮委席位(So 1999, 潘 ⽂文瀚等 2012)。︒⾹香港的主權尚未移交,英國殖民體系尚未完結,中國殖民主義卻早已⼀一改 八⼗〸十年代的開放姿態,斷然否定1997年後⾹香港⼈人的民主權利。︒ 就在⾹香港民主運動陷入低⾕谷之際,開明派的中國前總理胡耀邦於1989年4⽉月病逝。︒北京 的⼤大學⽣生⾃自發悼念,之後留守天安⾨門廣場,要求中國實⾏行民主改⾰革。︒⾹香港市民受到感動, ⾃自覺⾹香港的命運已經和未來宗主國的民主運動連結起來。︒北京民運成為⾹香港市民最關注的 事件,⾹香港的民主派亦作出聲援,數以百萬計的市民上街集會⽀支持民運。︒這種由下⽽而上, 遍及全港各界的政治動員,乃⾹香港歷史上⾸首次。︒可惜事與願違,趙紫陽等開明派於權⼒力⾾鬥 爭中失敗,鄧⼩小平⼤大權在握,決定鐵腕鎮壓。︒6⽉月3⽇日晚中國解放軍在北京開始⾎血腥鎮壓,到 4⽇日凌晨⾎血洗天安⾨門廣場,⾹香港市民徹夜觀看新聞直播。︒那⼀一夜,⾹香港成了亞細亞的孤兒。︒ 他們被英國遺棄,即將要接受那慘無⼈人道的屠夫政權所統治(So 1999, Tsang 2007)。︒ 六四⾎血案後,民主回歸論早已破產,市民普遍抗拒中共政權。︒他們已不能夠指望中國 會⾃自⾏行民主化,只望能守住⾹香港,令⾹香港的⾃自由不會為中共所毀。︒他們的⾹香港身份認同再 次得到穩固,期待能夠民主抗共:即是透過本⼟土的民主化,抵抗中共對⾹香港的侵略。︒因應 六四慘案後⼈人⼼心虛怯,中共不得已讓步,容許1991年直選⼗〸十八個⽴立法局議席。︒提出民主抗共 論的民主派組織⾹香港民主同盟,並在1991年直選⼤大獲全勝。︒在那幾年不論是以本⼟土為先的政 治⾏行動,還是非牟利組織在各本⼟土社區的擴展,民主派均取得⼀一定成果。︒1992年彭定康就任 港督後,對中共採取強硬政策,⽤用盡基本法的灰⾊色地帶推⾏行民主化改⾰革,民主派亦趁勢得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4


以壯⼤大。︒在九⼗〸十年代,⾹香港的身份 政治⽇日趨成熟,⾹香港市民越來越強 調他們獨特的⾹香港身份,希望能透 過民主化,保障本⼟土權益免受中國 ⼲干預(So 1999)。︒ ⾹香港的民主派陷入了⼀一種⾃自相⽭矛盾 的境地。︒他們⼀一⽅方⾯面受益於市民本 ⼟土身份認同之壯⼤大,市民相信民主 派敢於與中共對抗,因此才投票予 他們守護本⼟土。︒民主派在那幾年對 本⼟土公民社會的建⽴立亦建設良多。︒ 可是,民主派⽬目睹在北京抗爭的同 胞慘遭毒⼿手,⾃自⼰己卻因身處英國屬 地⽽而倖免於難,使他們產⽣生倖存者 的罪疚感(Tsang 2007)。︒縱然他 們的政治根基都在⾹香港,但他們始 終堅持要參與建設民主中國。︒這種 堅持起初並未引起太多問題,卻為 近年民主派內部的本⼟土論爭留下伏 筆。︒ ⚥Ⱏ倴 䎃 剢 傈過ꄁꔩ㠺㷸欰麌⹛ 㕮8JLJNFEJB $PNNPOT

此外,八⼗〸十年代之後⾹香港⼤大眾的 本⼟土意識,有⼀一部份為因經濟繁 榮⽽而有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或

能促進本⼟土意識,但能否帶來本⼟土政治運動,卻頗成疑問。︒主權移交前的⼀一項民調,發現 本⼟土意識越強烈的受訪者,越傾向選擇移民他⽅方(Lau 2000)。︒這反映了⾹香港⼈人當時的身份 意識,可能只是⼀一種消費者的選擇(Matthews et al 2007)。︒若果港中兩地的經濟發展此消 彼長,那麼⾹香港⼈人再不能以經濟成就⾃自恃,屆時他們會比較難以保持與中國有異的獨特國 族身份。︒ 除此之外,當時⾹香港的本⼟土認同亦有其保守的⼀一⾯面。︒八⼗〸十年代中的⼀一項民調,有55.1% ⾃自視為⾹香港⼈人的受訪者認為諮詢就是民主,只有22.2%認為有選舉才算是民主。︒⽽而⾃自視為中 國⼈人的,其比率分別為44.6%及35.7%(Lau and Kuan 1998)。︒這顯⽰示了有着本⼟土意識的,很 多都是政治⽴立場保守的⼈人。︒縱然在八九民運之後,⾹香港本⼟土的公民社會有⼀一定的發展,但 仍有為數不少的⾹香港⼈人不願意為其本⼟土身份與政府對着幹。︒即使他們⽀支持民主抗共,骨⼦子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5


裏卻只是希望維持現狀。︒過渡期的種種安排,都只求保守地維持現狀,「五⼗〸十年不變」。︒ 但這種「雪藏⾹香港」的做法令⾹香港無法⾯面對主權移交後的變局(呂⼤大樂 2007a)。︒ 主權移交後,中國未有⾼高調⼲干預⾹香港事務,⾹香港⼈人最擔⼼心的場⾯面暫時未有出現。︒中國 經濟持續起⾶飛,令受亞太⾦金融風暴影響的⾹香港⾃自慚形愧。︒縱使特區政府的民望⼀一直未如理 想,但⾹香港⼈人⼀一直都未有遷怒於中共政權。︒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亦促進了⾹香港⼈人對中 國的認同。︒倘若我們觀察由⾹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的⾹香港⼈人身份調查,於1997年下半年至 2008年上半年之間⾃自認是純粹⾹香港⼈人或廣義⾹香港⼈人的受訪者比率持續下降,⽽而⾃自認是廣義中 國⼈人的受訪者比率,則由不⾜足四成升至逾半(表⼀一)。︒如果2008年是歷史的終結,那我們或 會說⾹香港認同最終會由中國認同所取代。︒ 只是歷史還未終結。︒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6


껻度㕜停⚺纏⛓㥅莇 ⾹香港在主權移交後,即接連遇上禽流感、︑亞太⾦金融風暴及非典型肺炎疫潮等危機。︒特 區政府的表現差強⼈人意,使其陷入認受性危機。︒可是董建華的特區政府卻無視民怨,企圖 於2003年強推關乎國家安全的廿三條⽴立法。︒輿論普遍質疑該法案將損害⾹香港⼈人既有⾔言論及結 社⾃自由。︒ 在九⼗〸十年代末、︑廿⼀一世紀初,互聯網在⾹香港開始普及。︒對政治現狀不滿的⾹香港⼈人漸習 慣於個⼈人網站、︑網上討論區、︑新聞組(Usenet Newsgroup)、︑及網上電台等空間⽉月旦時事。︒ 他們在網絡上動員市民參與由民間⼈人權陣線於2003年7⽉月1⽇日舉辦的遊⾏行,要求特區政府撤回 廿三條⽴立法、︑宣⽰示對當局管治失誤的不滿、︑甚至進⽽而要求⾏行政長官董建華下台。︒這次網民 的動員出乎意料地成功,最終有五⼗〸十萬⼈人參與七⼀一遊⾏行,聲勢謹次於八九民運期間的百萬 ⼈人⼤大遊⾏行。︒親商親建制的⾃自由 黨⾒見群情洶湧,便收回對廿三 條⽴立法的⽀支持,最終令特區政 府擱置⽴立法程序。︒此時針對廿 三條⽴立法的民間抗爭,亦轉化 為爭取⾏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全⾯面 普選的民主運動(Chan 2005)。︒ 2003年民間網絡政治動員的成 功,促成⾹香港⼈人政治主體性的 覺醒。︒他們覺得⾹香港群眾有能 ⼒力改變⾹香港社會的現狀,亦覺 得⾹香港政治該當由⾹香港⼈人作主。︒ 這種當家作主的意識令⾹香港⼈人 思考關乎本⼟土身份認同的問題。︒ 2004年至2006年市區重建局收 回喜帖印坊林⽴立的利東街重建、︑ 2006年⼟土⽊木⼯工程拓展處清拆中 環天星碼頭及其鐘樓、︑2007年 皇后碼頭又被拆卸,⼀一連串事 件令年輕抗爭者珍惜本⼟土歷史 䎃鹬❀⼧蠝➃⿮莅涸♬♧㣐麉遤僽鵜➿껻度Ⱇ字䠑陏涮㾝涸 ꅽ玑烵㕮8JLJNFEJB $PNNPOT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身份的記憶。︒他們投入了本⼟土 運動,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抗爭

27


爭取保育本⼟土社區⽂文化(朱凱迪 2007,陳景輝 2007)。︒ 特區政府在2009年推動建設廣深 港⾼高速鐵路。︒該計劃所費不菲, 造價逾650億港元,並且需要清 拆菜園村以建設側綫及救援站。︒ 此時抗爭者關注的重點,亦由守 護記憶擴展至港中融合對本⼟土社 區⽣生活的侵蝕(陳景輝 2009)。︒ 在2003年七⼀一遊⾏行後,中共政權 打經濟牌以攏絡⼈人⼼心,推出了讓 中國遊客不隨旅遊團⾃自由⾏行的政 策,以及促進港中貿易的《建⽴立 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這些政策無疑令⾹香 港經濟重獲活⼒力,可這也是港中 之間不對稱的融合(曾樹基 2012)。︒這種模式的港中經濟互 動令⾹香港極其依賴中國的資⾦金, 擠壓本⼟土經濟發展的空間,令⾹香 倴 䎃ⴲ⿾넞꘮麌⹛儘蕲遤涸䫒昰罏⿾넞꘮麌⹛䖕度⚥濨 湽恸䧭捀껻度佟屛涸ꅾ銴陾겗㕮8JLJNFEJB $PNNPOT

港產業單⼀一化。︒⽽而這些經濟活動 的收益,⼤大多落入⼤大財團及地產 商之⼿手,⼀一般市民特別是年輕⼈人

獲益不多(呂⼤大樂 2013)。︒⽽而⼤大批⾃自由⾏行旅客到港,既令遊客區、︑購物區及公共交通超出 負荷,⽽而⾹香港⼈人與中國遊客長時間接觸,亦使⾹香港⼈人近距離觀察到兩個國族之間的⽂文化差 異。︒部份中國遊客缺乏公德,且抱著有錢便是娘的恩主⼼心態(張春續 2014),令港中⽂文化 差異偶爾演化為種種⽂文化衝突。︒除此以外,⼤大批中國旅客籍⾃自由⾏行之便,⾒見⾹香港零售業品 質管理比中國優勝,便於⾹香港搶購民⽣生⽤用品,甚為擾民。︒部份中國孕婦更利⽤用基本法的漏 洞,籍⾃自由⾏行到⾹香港產⼦子,這樣他們那些與⾹香港毫無瓜葛⼦子女便能取得⾹香港居留權,能得 享⾹香港的公共資源和社會福利。︒這⼀一切都令關懷本⼟土的⾹香港⼈人意識到⾹香港正受到中國的全 ⽅方位侵略,港中⽭矛盾因⽽而逐漸成為民怨的主要來源之⼀一。︒ 中國北京於2008年8⽉月舉⾏行奧運會,⾹香港⼈人的中國認同在同年年初攀至歷史⾼高位。︒可是 同年五⽉月,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多座校舍疑為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令⼤大批學童遇害。︒ ⿈黃琦及譚作⼈人致⼒力調查,卻被中共政權拘捕控告。︒同年⼤大批中國兒童在進食國產奶製品後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8


껻度荈屛麌⹛涸偫䍜㕮8JLJNFEJB $PNNPOT

罹患腎結⽯石,揭發中國奶製品廣受三聚氰胺污染。︒趙連海組織病童家長維權後,遭當局拘 禁。︒中國在那幾年⼀一改早前韜光養晦的作風,盡顯⼤大國崛起、︑以我為主的本⾊色,對國內的 ⼈人權、︑公義置若罔聞。︒⾹香港⼈人看在眼裏,不免想起⾹香港那挫折重重的民主進程、︑以及岌岌 可危的⾃自由。︒ 對於部分⾹香港⼈人來說,港中融合代表著中國強權對⾹香港的欺壓、︑亦是中國⽂文化對⾹香港 本⼟土⽣生活⽅方式的入侵。︒年輕⼀一代沒有上⼀一代的⼤大中華意識,令他們對中國尤其反感。︒⾃自2008 年下半年起,認同⾃自⼰己為廣義中國⼈人的受訪者比率持續下降,這在三⼗〸十歲以下的受訪者中 特別明顯。︒到2014年下半年,只有不⾜足兩成的年輕受訪者認同⾃自⼰己為廣義中國⼈人。︒認同⾃自⼰己 為廣義⾹香港⼈人或純粹⾹香港⼈人的比率亦顯著上升。︒在2014年下半年,有近七成受訪者認為⾃自⼰己 是廣義⾹香港⼈人,在三⼗〸十歲以下受訪者中的比率則逾八成。︒年輕⼀一代愈來愈不願與中國扯上 任何關係,在2014年下半年,有近六成年輕受訪者只肯承認⾃自⼰己是純粹的⾹香港⼈人(表⼆二)。︒ 這種情況與戰後初期的台灣頗為相似。︒在⽇日治時期,反⽇日社會運動對中國仍然存有盼 望,他們寄望中國能協助他們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吳濁流、︑鍾理和等知識份⼦子到中國遊 歷時,縱被台中兩地的⽂文化差異嚇倒,最終仍然像⾹香港的民主回歸論者那般,⼀一廂情願地 繼續效忠於他們⼼心⽬目中那理想化的中國。︒但在⼤大戰結束後,中國軍隊進駐台灣,兩地軍民 的⽂文化差異造成於⽇日常⽣生活中無⽇日無之的衝突。︒中國亦沒有給予台灣⼈人⾃自治的空間,全省 政治體制均向外省⼈人的利益傾斜。︒種種切身問題令台灣⼈人再沒有幻想中國的空間,並種下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29


族群⽭矛盾的種⼦子。︒在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人員欺壓販賣私煙的孤兒寡婦,激起民憤,民 眾於翌⽇日衝擊專賣局。︒最後陳儀以引蛇出洞的⽅方式肅清台灣本⼟土精英,中國軍隊則⾎血腥鎮 壓民眾運動。︒中國⾃自此由台灣⼈人朝思暮想的祖國,淪為外來的殖民政權(陳翠蓮 2012)。︒ ⾹香港與中國,在近年正好經歷這種因相識⽽而相分的階段。︒ 在政治主體意識出現後,隨著爭取公民權利的社會運動⽽而來的,就是如何界定誰是公 民的問題。︒西諺有云: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urs,沒有好籬笆、︑就不會有好鄰舍。︒ 但在界定公民資格的過程中,卻很容易會釀成族群間的衝突,甚至會流⾎血收場(Mann 2005)。︒在之前的討論中,我們曾提及⾹香港國族之發展,受惠於新移入的遺民、︑難民所引入 的新元素。︒⾹香港需要⼀一套既能吸納遺民、︑難民,卻又能阻⽌止⾹香港中國化的歸化制度。︒但觀 乎⽬目前的討論,關懷本⼟土的⼈人⼠士出於義憤,時有較為激烈之⾔言辭(如蝗蟲論,參陳雲 2011)。︒第⼀一批參與本⼟土運動的年輕⼈人基於左翼⽴立場,始終不肯承認港中之間有劃界的需要。︒ 他們無視⾹香港⼈人正⾯面對中國全⽅方位的侵蝕,未能理解憤怒絕非無緣無故,⼀一⽵竹篙的把激烈 ⾔言辭矮化為⽋欠缺包容的仇外思想。︒如此那批將本⼟土議程帶進政治的先驅,與本⼟土漸⾏行漸遠, 吊詭地被後來者斥責對本⼟土不夠忠誠,雙⽅方互相展開⼈人身攻擊。︒如是者整場討論⽇日漸淪為 各⽅方抗爭者之間的內訌。︒ 新⼀一輪的本⼟土運動風潮,亦可能催化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代際衝突。︒嬰兒潮⼀一代的⾹香港 ⼈人受益於六、︑七⼗〸十年代的經濟起⾶飛,能夠憑著⾹香港地產升浪致富,並佔據各⾏行各業中較⾼高 層的職位。︒他們因曾經歷過物質匱乏的童年,使他們覺得⾃自⼰己純粹是靠個⼈人努⼒力⽩白⼿手興家, 並因⽽而看不起其未能上位的後輩。︒年輕⼀一代在出道時則已錯過⾹香港經濟的⾼高速增長,其晉 升階梯又被遲遲不肯退下來的前輩堵塞,⼤大⼤大減少他們作上向社會流動的機會(呂⼤大樂 2007b)。︒這種代際⽭矛盾亦⾒見於港中之間的經濟活動。︒港中經濟融合所帶來的機遇,⼤大多由 年長的⼀一輩所掌握(呂⼤大樂 2013)。︒如此再加上嬰兒潮⼀一代深受⼤大中華⽂文化主義薰陶,令 兩代⾹香港⼈人在本⼟土意識的問題出現分岐。︒縱然⾹香港認同上升、︑中國認同下降的情況⾒見諸於 所有年齡層,年輕⼀一代認同⾹香港、︑抗拒中國的情緒遠比上⼀一代強烈(表⼆二)。︒ 不同世代對本⼟土認同的差異,亦進⼀一步激化⾹香港民主運動的內部⽭矛盾。︒在2013年,⽀支 聯會計劃以「愛國愛民、︑⾹香港精神」作為悼念六四慘案的燭光晚會⼜⼝口號。︒不少年輕⼈人對此 甚為不滿:他們悼念六四,只因那是標誌著⾹香港遭世界遺棄的⼀一天、︑只因他們出於普世關 懷⽽而⽀支援鄰近國家的民主運動,他們並不⼀一定視⾃自⼰己為中國⼈人。︒年輕⼀一代認為主導⽀支聯會 的嬰兒潮⼀一代及民主回歸論者騎劫了這次晚會,以主辦者的身份強迫他們認同中國。︒他們 有的呼籲杯葛該年的燭光晚會,有的甚至對⽀支聯會成員作⼈人身攻擊(徐承恩 2013)。︒⽀支聯 會中的前輩在這場意氣之爭中亦不⽢甘⽰示弱。︒六四慘案遇難者親屬、︑天安⾨門母親成員丁⼦子霖 為⾹香港年輕⼈人說公道說話,批評「愛國愛民」的⼜⼝口號易惹起國家主義的聯想,卻遭⽀支聯會 常委徐漢光辱罵她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最後⽀支聯會⾒見群情洶湧,淡化了該句惹起爭議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0


䎃佅耢剚涸Ⱉ㔋斧⯕䞄䙂꧌剚㕮8JLJNFEJB $PNNPOT

的⼜⼝口號。︒⽽而縱然2013年6⽉月4⽇日晚下著滂沱⼤大⾬雨,參與悼念的市民依舊擠滿維多利亞公園。︒雖 然之後爭議暫告⼀一段落,但那已為民主運動埋下⼀一段難以磨滅的傷痕。︒ 倘若新興的本⼟土運動真的有能⼒力取代既有的民主運動,這種內部⽭矛盾也未必會對民主 運動造成太⼤大的傷害。︒然⽽而,2003年七⼀一⼤大遊⾏行以來的社會運動,卻有過份注重網上動員、︑ 輕視社區組織的傾向(Chan 2005),部分⼈人⼠士甚至樂觀地預⾔言網絡政治最終會取代傳統社 會組織(⿈黃世澤 2003)。︒近年本⼟土意識的興起,亦很⼤大程度是源於網上討論的社會運動。︒ 他們的影響卻很多時只局限於網上世界,其組織能⼒力與傳統民主派相比,仍是相當薄弱。︒ 這問題在受《⾹香港城邦論》影響才參與本⼟土運動的⼀一群特別明顯,令他們常被對本⼟土運動 有成⾒見的對⼿手譏諷為「鍵盤戰⼠士」。︒ 互聯網固然是有效的傳播媒介,但那終究未能完全取代社會組織。︒在組織社會抗爭以 至是社會動員時,均需要社會組織有計劃地透過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以⼈人情進⾏行遊說、︑ 並調動⼈人⼒力和物質上的資源。︒中共政權在這⽅方⾯面早有充⾜足的準備,成⽴立社區組織以滲透入 各⼤大少社區,透過街坊鄰⾥里的關係搜集社區情報,亦有完善的層級組織分享情報、︑調動資 源(Kwong 2004)。︒在這些組織的幫助下,親中共政團在近年的選舉得到愈來愈多的⽀支持, 並威脅到民主派既有根基(費臣 2007)。︒中共政權在近幾⼗〸十年,對⾹香港各⽅方勢⼒力奉⾏行分⽽而 治之的策略,並趁機扶植親中共的嫡系勢⼒力,增強對⾹香港政治的影響(徐承恩等 2012)。︒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1


⾯面對中共政權絲絲入扣的進擊,對⽬目前仍然只活躍於網上⽽而的本⼟土派來說,基本上是無⼒力 招架。︒ 本⼟土運動如欲成功開展,溫和的本⼟土派應考慮與較開明的民主派合作,以後者的社會 組織藉本⼟土意識興起的⼤大勢加以發展,與推動港中政治融合的親中共政權抗衡。︒然⽽而民主 派中的⽼老⼀一輩始終懷著⼤大中華意識,與部分本⼟土派素有積怨。︒本⼟土派如欲正式⾛走上⾹香港的 政治舞台,勢必舉步為艱。︒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2


籏穡 ⾹香港本⼟土意識的發展,並非近年才有的新興事物,其發展軌跡甚至可追溯至⾹香港開埠 之前。︒在⾹香港附近的華南地區⼀一直住着⼀一群長期被中華帝國體系排斥的海洋族群。︒西⽅方殖 民主義的來臨,反倒為這個族群提供上向流動的機遇。︒他們在⾹香港開埠後,成為了第⼀一批 華⼈人精英。︒⾹香港⾃自此成為東亞海洋族群的⼀一座城邦。︒ ⾹香港的殖民地體系,使其倖免於中國的政治動亂,從⽽而能夠吸納逃離中國的遺民及難 民。︒他們為⾹香港注入海洋族群⽋欠缺的元素,或是太平天國遺民的⾰革新思想、︑或是華商難民 的結社傳統、︑或是前清御史的傳統經典、︑或是民國遺民的精緻⽂文化。︒與此同時西學東漸, 各種西⽅方現代思潮亦能在⾹香港發揮影響。︒⾹香港⼈人⾃自此在⼤大英帝國及中華帝國的夾縫中,建 ⽴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建⽴立起以⾹香港為家的本⼟土國族認同。︒ 在中國⾚赤化後,中國的急速轉變及港中邊界的相對封閉,再加上本⼟土社會及⽂文化的發 展,令⾹香港本⼟土意識成為普及的全民意識。︒縱然⾹香港的主權在⾹香港⼈人不情願的情況下被移 交予中國,⽇日益密切的港中關係卻未有消除⾹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年青⼀一代未有受惠於不對 稱的港中經濟融合,⽽而中國在政治上對⾹香港的壓制以及港中兩地的⽂文化差異,均令他們對 中國產⽣生抗拒感。︒⾹香港的年青⼀一代就像戰後初期的台灣⼈人那樣,因為與中國⼈人及中國政權 的衝突,逐漸建⽴立起抗拒中國的獨特國族認同。︒ 身份認同從來是糾纏不清的⼀一回事。︒上⼀一代⾹香港⼈人縱然確定⾃自⼰己的本⼟土身份,卻始終 有着⼤大中華情結,他們相信⾃自⼰己是⼀一群特別的中國⼈人。︒他們的獨特,除了令他們有異於深

䎃黬䩧ꬠㄐ6NCSFMMB 3FWPMVUJPO劍꟦㖈傢錬遳걧翹꧌涸䫒昰罏㕮8JLJNFEJB $PNNPOT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3


圳河以北的中國⼈人,有時也意味着他們對中國有特殊的使命。︒這會使他們與⾃自視為純粹⾹香 港⼈人的晚輩產⽣生衝突,正如在2013年六四悼念晚會的論爭那般。︒兩代⼈人對本⼟土認同的不同詮 釋,已發展為頗情緒化的意氣之爭。︒當親中共勢⼒力已透過良好的組織動員取得政治影響⼒力, 以促進抗拒西式⾃自由民主的港中政治融合,這場世代之爭對本⼟土⾃自治以及⾹香港的民主發展 恐怕會有不良影響。︒ 身為重視本⼟土的⼀一群,筆者只能寄望在⾹香港國族認同的形成過程中,能容得下對話的 空間。︒畢竟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香港⼈人求同存異,共同為本⼟土的⾃自由、︑民主、︑尊嚴和福 祉奮⾾鬥,建⽴立屬於⾹香港⼈人的⾃自由國度,⽅方為正事。︒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4


邍呔 表⼀一、︑199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香港⼈人之身份認同 純粹⾹香港⼈人

廣義⾹香港⼈人

廣義中國⼈人

1997年下半年

35.9%

59.5%

37.9%

2003年下半年

24.9%

48.3%

48.1%

2008年上半年

18.1%

47.3%

51.9%

2014年下半年

42.3%

66.6%

32.8%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 http://www.hkupop.hku.hk 表⼆二、︑2008年上半年至2013年下半年⾹香港各年齡階層之身份認同 純粹⾹香港⼈人

廣義⾹香港⼈人

廣義中國⼈人

18-29歲

30歲以上

18-29歲

30歲以上

18-29歲

30歲以上

2008年上半年

22.9%

16.6%

58.3%

44.6%

41.2%

54.5%

2014年下半年

59.8%

37.9%

81.6%

62.9%

17.5%

36.5%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 http://www.hkupop.hku.hk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5


⿮罌剅湡 薊俒劍ⴚ⿻剅硃 Anderson, Benedict (2006).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Rev. Ed.). London: Verso. Anthony, Robert J (2003). Like Froth Floating on the Sea: The World of Pirates and Seafarers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_______________(2010). “Piracy and the Shadow Econom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1780-1810,” in Robert J. Anthony (ed.), Elusive Pirates, Pervasive Smugglers: Violence and Clandestine Trade in the Greater China Sea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99-114. Carroll, John M (2007).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Chan, Kin-man (2005). “Civil Society and the Democracy Movement in Hong Kong: Mass Mobilization with Limited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Korean Observer 36(1):167-183. Chan, Wai-kwan (1991).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Society: Three Studies of Class Formation in Early Hong Kong. Oxford: Clarendon Press. Chan Lau, Kit-ching (1990). China, Britain and Hong Kong, 1895-1945.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Chin, James K (2010). “Merchants, Smugglers and Pirates: Multinational Clandestine Trade on the South China Coast, 1520-50,” in Robert J. Anthony (ed.), op cit., pp.43-58. Choa, G. H (2000). The Life and Times of Sir Kai Ho Kai.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Chung, Po-yin Stephanie (1998). Chinese Business Groups in Hong Kong and Political Changes in South China, 1900-1925. London: Macmillan. Cohen, Paul A (1974).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Wang Tao and Reform in Late Ching China.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aure, David (2007).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ellner, Ernest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Oxford: Blackwell. Greenberg, Michael (1969). British Trade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1800-4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yes, James (2006). The Great Difference: Hong Kong's New Territories and its People, 1898-2004.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Karl, Rebecca E (2002). Staging the World: Chinese Nationalism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King, Yeo-chi Ambrose (1975).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Politics in Hong Kong: Emphasis on the Grass Roots Level,” Asian Survey 15(5):422-439. Kwong, Hoi-ying (2004). “Party-group Relations in Hong Kong: Comparing the DAB and the DP,” M.Phil thesis, Division of Social Scie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m, Wai-man (2004).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Hong Kong: The Paradox of Activism and Depoliticization. New York: M.E. Sharpe.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6


Lau, Siu-kai (2000). “Hongkongese or Chinese: The Problem of Identity on the Eve of Resumption of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in Lau, Siu-kai (e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Lau, Siu-kai and Hsin-chi Kuan (1988). The Ethos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Law, Wing-sang (2009). 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Lo, Jung-pang (2012). China as a Sea Power, 1127-1368: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Maritime Expansion and Naval Exploi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and Yuan Period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Mann, Michael (2005). The Dark Side of Democracy: Explaining Ethnic Cleans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tthews, Gordon, Eric Kit-wai Ma and Tai-lok Lui (2007). 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 London: Routledge. Munn, Christopher (2008). Anglo-China: Chinese People and British Rule in Hong Kong, 1841-1880.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Murray, Dian (1987). Pirates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 1790-181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cott, Ian (1989). Political change and the crisis of legitimacy in Hong Ko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Sing, Ming (2004). Hong Kong's Tortuous Democratiz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 Routledge. Sinn, Elizabeth (2003). Power and Charity: A Chinese Merchant Elite in Colonial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_____________ (2013). Pacific Crossing: California Gold, Chinese Migration, and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Smith, Antony D (1987). The Ethnic Origin of Nations. Oxford: Blackwell. Smith, Carl T (2005). Chinese Christians: Elites, Middlemen, and the Church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So, Alvin Y (1999). Hong Kong's Embattled Democracy: A Societal Analysi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Tsai, Jung-fang (1993). Hong Kong in Chinese History: Community and Social Unrest in the British Colony, 1842–1913.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sang, Steve (2007). A Modern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俒劍ⴚ⿻剅硃 李彭廣(2012)。︒《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呂⼤大樂(2007a)。︒《唔該,埋單:⼀一個社會學家的⾹香港筆記》。︒⾹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___(2007b)。︒《四代⾹香港⼈人》。︒⾹香港:進⼀一步多媒體。︒ 周愛靈(2010)。︒《花果飄零——冷戰時期殖民地的新亞書院》。︒⾹香港:商務印書館。︒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7


胡波(2009)。︒〈買辦與社會轉型——以⾹香山買辦為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 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編,《買辦與現代中國》。︒⾹香港:三聯書店。︒ ⾺馬嶽(2012)。︒《⾹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張家偉(2012)。︒《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陳雲(2011)。︒《⾹香港城邦論》。︒⾹香港:天窗出版。︒ 陳翠蓮(2012)。︒《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台北:遠流出版。︒ 徐承恩、︑伍⼦子豐、︑易汶健(2012)。︒《精英惡⾾鬥——⾹香港官商霸權興衰史》。︒⾹香港:東宝製 作。︒ 曾華滿(1973)。︒《唐代嶺南發展的核⼼心性》。︒⾹香港:⾹香港中⽂文⼤大學。︒s 曹永和(2000)。︒《中國海洋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 喬素玲(2008)。︒〈晚清以來廣東商業團體研究〉,邱海雄、︑陳健民編,《⾏行業組織與社會 資本——廣東的歷史與現狀》。︒北京:商務印書館。︒ 湯錦台(2013)。︒《閩南海上帝國——閩南⼈人與南海⽂文明的興起》。︒台北:如果出版。︒ 蔡榮芳(2001)。︒《⾹香港⼈人之⾹香港史1841-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潘⽂文瀚、︑⿈黃靜⽂文、︑陳曙峰、︑陳敬慈、︑蒙兆達(2012)。︒《團結不折彎:⾹香港獨⽴立⼯工運尋索40 年》。︒⾹香港:進⼀一步多媒體。︒ 羅永⽣生(2012年8⽉月)。︒〈六、︑七○年代⾹香港的回歸論述〉,《⼈人間思想》,第⼀一期。︒⾴頁191209。︒ 黎明釗,林淑娟(2013)。︒《漢越和集——漢唐嶺南⽂文化與⽣生活》。︒⾹香港:三聯書店。︒

⚥俒㜡畎㜡㼬⿻鐱锸 孔誥烽(1997年7⽉月30/31⽇日)。︒〈⼤大嶼山屠殺八百年——蛋族的1197至1997年〉,《明報》 呂⼤大樂(2013年9⽉月30⽇日)。︒〈這麼近,那麼遠——機會結構之轉變與期望的落差〉,《明 報》 袁偉熙、︑何雪瑩(2013年8⽉月11⽇日)。︒〈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台灣本⼟土與民主發展之路〉, 《明報》 陳景輝(2007年2⽉月15⽇日)。︒〈維多利亞港・利東街・天星碼頭〉,《明報》 ___(2009年12⽉月2⽇日)。︒〈坐⾼高鐵迎接新⼀一輪地換山移︖?——從融合說起〉,《明報》 曾樹基(2012年2⽉月5⽇日)。︒〈光暗時空:從歷史看⾹香港本⼟土⾃自主〉,《明報》 費臣(2007年11⽉月25⽇日)。︒〈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區選無間道〉,《明報》 梁⽂文道(2011年10⽉月9⽇日)。︒〈⾟辛亥百周年——去南⽅方〉,《明報》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8


⚥俒笪♳㜡㼬⿻鐱锸 朱凱迪(2007年1⽉月31⽇日)。︒〈由保衛天星到皇后碼頭的運動論述(回顧及前瞻)〉,《⾹香 港獨⽴立媒體網》。︒2014年2⽉月15⽇日,取⾃自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92051 ⾙貝加爾(2014年1⽉月12⽇日)。︒〈對⾹香港前途談判過程瞎⼦子摸象、︑倒果為的謬誤〉,《致知| Spark》。︒2014年2⽉月12⽇日,取⾃自 https://sparkpost.wordpress.com/2014/01/12/uk-prc-talks/ 林鴻達(2014年1⽉月10⽇日)。︒〈82年⾹香港⾰革新會民調:只有4%港⼈人希望回歸中國〉,《輔仁 媒體》。︒2014年2⽉月12⽇日,取⾃自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1/10/59941 張春續(2014年2⽉月19⽇日)。︒〈⼤大陸⼈人的「恩主⼼心態」從何來〉,《騰訊評論》。︒2014年2⽉月 21⽇日,取⾃自 http://view.inews.qq.com/a/NEW2014021901222202 徐承恩(2013年5⽉月23⽇日)。︒〈本⼟土論戰與世代之爭〉,《主場新聞》。︒2014年2⽉月15⽇日,取 ⾃自 http://thehousenews.com(連結已經消失,備份網址為:https://sytsui.wordpress.com/ 2013/05/23/local_id_and_generation_gap/) ⿈黃 世 澤 ( 2 0 0 3 年 8 ⽉月 2 7 ⽇日 ) 。︒ 〈 組 織 時 代 的 終 結 〉 。︒ 2 0 1 4 年 2 ⽉月 1 2 ⽇日 , 取 ⾃自 h t t p : / / martinoeiarchive.blogspot.hk/2003/08/blog-post_27.html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39


⡲罏Ⱖ➮衽⡲ 뇓鬒涸㙹齦껻度字停彂崩〷 定價:港幣 $108,新臺幣 $430 ⾴頁數:456 出版社:紅出版 (圓桌⽂文化) 國際書號:9789881438867 出版⽇日期:2015年6⽉月28⽇日 尺⼨寸:17cm x 23cm 釘裝:平裝/膠裝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nationalhistory

㙹齦莍✲⼧✳劥剅溏껻度劥㕼〷 定價:美元 $3.99 ⾴頁數:268 出版社:紅出版 (青森⽂文化) 國際書號:9789888270279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在 Google Play 購買: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 id=TteOAwAAQBAJ

⾹香港⼈人千年史 - ⾹香港國族之前世今⽣生

4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