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
P12
COMMUNITY 生命之舞
MONEY NS&I的新储蓄债券
www.euchinese.co.uk
FREE!
eu chINeSe JoUrnal
Every thursday 周四出版 2011 年 5 月 26 日 26 MAY 2011
英国华人的生活导报 weekly Newspaper for all chinese
Issue 239 本报记者
林楠
这
读者来信曝光诈骗伎俩 华人切勿贪便宜 本报近日收到一封来自Surrey署名为Mr Munns的读者来信,曝光一个通过邮寄信件的骗局, 希望提醒华人,以免无辜人群受骗。
份邮件来自Tang Wei Leng,他自称是中国China Everbright Bank的财政总监。希望和Munns先生 讨论遗产继承的问题。这位Tang Wei Leng表示,2002 年Henry Munns先生成为他所在银行的客户,希望利用 自己950万美元的财产投资,由于该银行投资有方,短 短几个月内Henry Munns先生的资产就增长至1200万美 元。2003年8月,他要求银行将最初的950万美元资产变现 用以其他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投资,于是Tang Wei Leng 安排,将这笔现金存进“广东发展银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Tang Wei Leng去年接到“广东 发展银行”通知,表示这笔现金至今无人认领,其后才知 道原来Henry Munns在中国大陆遭遇意外,不幸身亡,并 没有直属亲属。 邮件中,Tang Wei Leng表示自己有权查看Henry Munns先生的私密资料,可以改动,让Munns先生成为 Henry Munns的亲属,让China Everbright Bank发函证 明其是Henry Munns遗产继承人,事成之后,Tang Wei Leng将和Munns将这份巨额财政对半分。 记者按照邮件右上角开头为香港国际区号852的电话 打过去,接听电话的是一名英语不标准的中年男子。记者 表明,自己是Munns先生的朋友,希望帮他探听这件事情 的来龙去脉。该男子警惕性甚高,一再表示,由于事关机 密,需要Munns先生直接回电子邮件和他详谈细节。记者 随后在www.whocallsme.com 网站查询这个香港电话号 码,发现就在今年4月28日,一名叫Irene的网友接到从该 号码打来的电话,却没有留言。 这位读者特别注明此信投寄处为英国利兹,希望读者 能够留心。这种比较低级、容易一眼识破的诈骗邮件,只 要读者不贪小便宜,知道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通常不会 上当。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诈骗集团也魔高一丈,衍 生出许多 “技高一筹”的网络诈骗,令你防不胜防。本报 在此罗列几种常见的骗局,希望读者不要上当受骗。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