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院到小区到超级街区 | From Big to Small to Mega-zone

Page 1

28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9/3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9/3 29

布雷泽 范凌 林达 Cressica BRAZIER, FAN Ling, Tat LAM

1 引子

开放这个复杂系统意味着暴露真实存在的冲突和问

居住“小区”开发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

题,而不是过于简化地达到和谐的目的。换言之, “超

大约每天 10 个的速度增加。小区大面积占据并控制

级街区”城市学作为另一种新的阅读视角引发了一种

着中国当代城市的空间结构,但因其本身的空间尺度

开放的批判性,从而尝试获得真实的和谐而不是通过

跨越城市和建筑的光谱,所以它不是一个单一专业的

蓄意忽视社会分化而获得表面的和谐。

课题 ;而且它在 30 年来不断演化,其所呈现的明显

从大院到小区到超级街区

层面的社会分化 :例如封闭街区是社会分化的空间再

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分化 现象。 (social fragmentation)

现,所以不同的社会阶层占据不同的大型街区社区。

本文受 2009 年 3 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所 [1]

通过社会和空间结构阅读中国城市的大规模开发

From Big to Small to Mega-zone Reading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es through Social and Spatial Structures

我们所关注的社会分化包括三个方面 :1)实际

空间差异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化,

[2]

举行的“超级街区” 城市学座谈会启发 ,试图以“小

他们之间没有联系,也无法联系。2)社会层面的社 会分化 :住房和社会资源的不公,有钱人可以买奢

区”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交接点,对中国

侈的别墅享受自身的特权。“SOHO 中国”开发北京

城市大规模开发项目的意义进行承上(改革开放前)

CBD 土地,为地价上涨推波助澜,一般的民众并没有

启下(经济危机后)的阅读 ;同时,以北京的“建外

办法享受他们的开发项目。“MOMA”在住宅开发中

SOHO”和“MOMA 万国城”项目为例,探讨“小区”

加入奢侈的设施,虽然建筑师设计的初衷是开放社区,

的概念以及这个概念对于演变中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但是穷人根本无法负担。3)意识形态层面的社会分化:

态的局限性 ;最后,试探性地提出另一种动态性的城

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市阅读模型——“超级街区”(megablock)。若公有

和三个代表(把共产党代表的利益从无产阶级的利益

制时代的单位“大院”,改革开放以后的居住“小区”

转为中国绝大多数的集体利益),存在两个 ( 或多个 )

和后经济危机时代的“超级街区”针对的是同一个客

中心 :新的市场经济和旧的社会主义遗留物。三个层

体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交织下的不同表述,那么这

面的社会分化相互联系和交织,差异在于对“分化”

篇文章将讨论“大”、“小”和“超级”作用于同一客

概念的抽象程度。

1 1. 超级街区城市学研讨会 1. Megablock Urbanism Symposium

体的相对性,其所对应的参照系以及这个蒙太奇式的

摘要

居住“小区”开发项目是中国在改革开放 30

Following this debate, we will describe the xiaoqu as

年来在城市肌理上最明显的特征。文章受 2009 年 3

the intersec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月由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structure, and will conduct a connective reading of

共同举办的“超级街区”城市学座谈会启发,试图以

China's large-scale urban development projects, from

“小区”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交接点,对

pre-Opening and Reform to post-financial crisis. At

中国城市大规模开发项目的意义进行承上(改革开放

the same time, by challeng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视角切换所具备的批判性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去认识社

3 “小区”: 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的“分化”

闭社区和公有的单位社区作为自主的超大社区同时存

会和空间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中国特有的城市演进。

3.1 改革开放前

在。小区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变得动态 :可以在国有领

1976 年以前,居住“小区”基于“单位”,成为 2 方法 本文将从“历时性” (diachronicity)和“共时性” (synchronicity)两方面探讨“小区”及社会在意识层 面上形成的“分化”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批判性的阅读。

域和私有社区之间任意切换。

被高度制度化空间组织下的居住基本区域。单位负责

邓小平时代的“城市分化”——“有中国特色的

每个职工的工作、住宅和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城市空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二元体(duality),一部分社

间组织策略,单位也意味着是一种以围墙和大门所界

会成员追求物质化的生活,而另一部分则仍然保留社

定的空间区域,其内包含着集合的工作区、居住区和

会主义的生活。由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

[3]48

前)启下(经济危机后)的阅读;同时,以北京的“建

xiaoqu concept and its evolution within different social

“历时性”的角度将分析“小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社

外 SOHO”和“MOMA 万国城”项目为例,探讨“小

systems and ideologies (such as Beijing Jianwai SOHO

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社会分化的过程——从

区域,但它的混合功能和现今的金融区、经济区、行

境的差异拉大,所以变得更为封闭。

区”的概念以及这个概念对于演变中的社会制度和意

and the Wanguocheng MOMA projects), we will make

“大院”到“楼盘”,从“封闭”到“开放”……这些

政区、工业区分离的典型现代城市存在巨大的差异。

3.3 三个代表

识形态的局限性 ;最后,试探性地提出另一种动态性

an exploratory proposal for a more dynamic mode of

出现于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居住结构同时共存于同一

单位内部的小区具有明显的分级性 :一个“小区”包

的城市阅读模型——“超级街区”。若公有制时代的

reading the city: the concept of the ‘megablock’. In

个城市中,反映了一系列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构成了

括数个“街道办事处”,共负责 2000~10000 户居民。

产党党章中的代表无产阶级先锋,扩大为为代表中国

单位“大院”,改革开放以后的居住“小区”和后经

other words, if the ‘big compound’ of the era of public

另一种“共时性”的分化。“小区”所具有的批判性

街道办事处是最基层的政府办公室,大约负责 800 户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换言之,这一重新定位是对

济危机时代的“超级街区”针对的是同一个客体在社

ownership, the ‘(small) residential community’ (xiaoqu)

源于同时置入的时间深度和空间广度 : 对具有特殊性

居民 [3]55。在这个时期,通过这一制度系统的实施,

市场导向的整体制度的认可。然而,由于经济的高速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交织下的不同表述,那么这篇文章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and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理论化,再用于

中国的城市建设尺度巨大、维度单一,社会的和谐通

发展和对于市场回报的过度强调,加之各种制度也一

将讨论“大”、“小”和“超级”作用于同一客体的相

‘megablock’ all address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the

城市中一般性案例及完善理论,以达到理论的广普性。

过单位的强有力的空间组织和小区系统获得。

味强调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的一致性受到了国内外

对性,其所对应的参照系以及这个蒙太奇式的视角切

same issue through the intertwining of social and

换所具备的批判性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去认识社会和空 间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中国特有的城市演进。 关键词

超级街区 ;大型街区 ;小区 ;社区 ;社会分

其它社会服务设施等

。单位内是一个自治的城市

这“一部分人”的私家“城市”由于物质上与周围环

2002 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并把中国共

本文第一部分以中国四位领导人倡导的社会观

此时的单位社区由于安全及便于管理的考虑向

私有企业的分化。空间塑造的权利被下放到私有封闭

ideological systems, the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为出发点,探讨小区的演变过程,以及其与政治和

市政府及规划部门提出围墙修建的申请,实际上拉开

社区的发展商手中。小区成为独立私有领域和社会实

‘big’, ‘small’ and ‘mega’ are relatively utilized towards

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并提出“小区”概念导

了中国现代封闭式小区的序幕。

体分化的代名词。移民人口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小区内

the same subject.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vity and this

致社会分化的问题。本文第二部分将具体阅读“建外

3.2 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原因导致了由社会分

montage-style shift of perspective produces the critical

SOHO”和“当代 MOMA 万国城”这两个案例。这两

1978 年开放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引入改变了城市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xiaoqu) have

productivity to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者都是对当代北京城市发展和社会分化的激进反应 :

的空间组织。邓小平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江泽民时代的“城市分化”: “三个代表”试图

become the most conspicuous developments within

evolution of Chinese cities brought on by changes in

既是开发商和建筑师对“小区”空间结构的修正,又

义”一方面保持以前的以无产阶级为中心和中央集权

将中央政府的位置向大多数中国人更关注的市场经济

化 ;危机 ABSTRACT

[4]

层和社会不公带来的诸多问题。

China’s urban fabric in the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societal and spatial structure.

是“小区”空间的最新变种。此部分尝试用实例证明

( 及分权 ) 制度化的社会观 ,另一方面,也为社会

偏移。但此时的社会凝聚力由于市场经济而产生的物

and Opening. This phenomenon inspired the debate

KEY WORDS

对分化的质疑。最后,我们提出“超级街区”城市学

提供了以市场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另一种可能性。城

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变得比之前毛邓时的强制度化方

at the “Megablock Urbanisms” symposium, recently

Community; Social Fragmentation; Crisis

作为“小区”概念的对照命题(antithesis)和进一步

市发展方面,国内外的私有开发商开始把“单位”转

法更弱,城市也更具有动态。这一新的动态性打破了

organized by 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中图分类号:C912.81(2); TU984.12(2)

理论化的方法。此方法试图对抗“小区”“小”的固

化为私有化的“城市孤岛”。中国的城市在这种双重

原来制度化规划给城市带来的僵硬及单一,但中国城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Preservation and the

文献标识码:A

有概念,从而打开“小区”这个城市系统在规模上的

社会焦点中分化和重组。国有单位私有化和国外的开

市也转而变得更混杂和多元。历史遗留的发展规划方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文章编号:1005-684X(2009)03-0028-10

“大”(bigness)和关系上的“复杂”(complexity)。

发商对中国城市变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私有的封

式在制度上没有改变,导致开发商各自为政,空间分

Megablock; Superblock; "Xiaoqu";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从大院到小区到超级街区 | From Big to Small to Mega-zone by Ling Fan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