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冷熱療法的護理/邱淑玲、謝珮琳 第一節 用冷用熱的生理變化
3
生理反應
4
第二節 冷熱應用
8 8
冷熱應用之目的及適應症
11
冷熱應用之禁忌症
12
冷熱應用之合併症
14
冷熱應用之注意事項
14
第三節 冷熱療法的護理過程
16
冷熱應用的評估
16
護理診斷
16
護理目標
17
護理措施
17
護理評值
29
營養的需要/蘇麗智 第一節 人體對營養的需求
13
3
生理機轉
影響冷熱效用的因素
12
1
59 61
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
61
營養素的種類、功用及來源
61
第二節 飲食治療
67
第三節 滿足個體營養需要的護理過程
70
護理評估
70
護理診斷
83
護理目標
83
護理措施
84
護理評值
96
給藥法/劉波兒、邱淑玲、謝珮琳 第一節 給藥概述 給藥的目的
131 133 133
給藥動力學
133
藥物作用
138
藥物常識
139
給藥系統
141
藥櫃及藥物的管理
144
給藥者的角色與職責
147
預防給錯藥
149
第二節 給藥的護理過程
14
護理評估
151
護理診斷
155
護理目標
155
護理措施
156
護理評值
188
體液供給/蘇惠珍、賴秋絨
231
第一節 體液與電解質
233
體液
233
電解質
237
體液和電解質輸送的方法
241
第二節 體液與電解質的平衡
15
151
244
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的協調機轉
244
體液和電解質不平衡的常見問題
249
第三節 酸鹼平衡的意義與調節機轉
253
第四節 體液供給的護理過程
259
護理評估
259
護理診斷
270
護理目標
270
護理措施
271
護理評值
297
排泄需要/陳淑齡
339
第一節 排泄的定義及途徑
341
第二節 腸道的解剖生理
341
解剖位置
341
生理功能
343
第三節 腸道排泄需要的護理過程 護理評估
348
護理診斷
354
護理目標
355
護理措施
355
護理評值
365
第四節 泌尿道的解剖生理
367
解剖位置
367
正常的排尿作用
369
第五節 泌尿道排泄需要的護理過程
16
370
護理評估
370
護理診斷
381
護理目標
382
護理措施
382
護理評值
394
繃帶束帶的運用/簡淑真、謝珮琳、林玉惠 第一節 繃帶的運用
17
348
439 441
繃帶的定義及目的
441
繃帶的種類
441
第二節 束帶的應用
446
第三節 繃帶、束帶包紮的護理過程應用
448
臨終病人的護理/李淑琍
479
第一節 死亡與臨終的定義
481
第二節 臨終病人的生理及心理變化
483
第三節 臨終病人的護理
488
護理過程
488
安寧與緩和療護
491
第四節 護理人員本身對死亡的反應
493
第五節 遺體護理
495
18
出入院病人護理/邱淑玲 第一節 入院病人護理
19
505 507
入院方式
507
入院程序
508
病人入院時的心理狀況
508
病房護理人員的職責
510
第二節 轉出
515
第三節 出院病人護理
516
出院方式
516
病人出院時的情緒反應
516
出院計畫
518
病房護理人員的職責
519
第四節 入院之常規檢體收集
521
傷口護理/黃月芳
555
第一節 傷口的分類
557
第二節 傷口的癒合
560
傷口癒合的方法
560
傷口癒合的類型
560
傷口癒合的過程
560
第三節 傷口癒合的護理過程
564
護理評估
564
常見處置
577
護理診斷
589
護理目標
589
護理措施
590
護理評值
594
13 給 藥 法 劉波兒、邱淑玲、謝珮琳 劉波兒、邱淑玲
1. 認識給藥的目的。 2. 了解藥物動力學及作用。 3. 描述給藥者之角色與職責。 4. 描述常見之給藥系統。 5. 評估影響用藥劑量之因素。 6. 認識藥物及藥櫃之管理規則。 7. 了解備藥及給藥之原則。 8. 認識並執行各種不同之給藥途徑。 9. 討論運用有關給藥的護理過程。
編著 修訂
132
給藥概述
給藥的目的 給藥動力學
吸收 分布 生物轉換 排泄
藥物作用
作用目的 作用部位 交互作用 依賴性 過敏反應
藥物常識
藥物名稱 藥物來源 劑量之單位與換算法 治療劑量 藥物原文與縮寫
給 藥 給藥系統 藥櫃及藥物的管理
法
給藥者的角色與職責
醫師的角色與職責 藥劑師的角色與職責 護理人員的角色與職責
預防給錯藥 給藥的 護理過程
技術
護理評估 護理診斷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護理評值 技術 13-1 技術 13-2 技術 13-3 技術 13-4 技術 13-5 技術 13-6 技術 13-7
行為評估 影響用藥劑量的因素
口服給藥法 肌肉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 皮內注射法 栓塞法 滴入法 蒸氣吸入法
備藥及給藥的原則 口服法 給藥的途徑 注射法 各種常用的注射法 吸入法 栓塞法 滴入法 皮膚塗擦法 舌下含服法 經由鼻胃管給藥法
13 給藥法
給藥是護理人員最重要的護理職責之一,屬於非獨立性的護理功能,護理 人員應了解藥物治療的目的、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正確執行給藥技術,並給予 病人用藥的衛教,且必須與健康小組成員共同合作,以確保安全給藥。
第一節
壹
給藥的目的
預防疾病:如注射血清及各種疫苗(如白喉、小兒麻痺、肝炎等疫苗), 以增加對疾病之抵抗力。 治療疾病:如盤尼西林、毛地黃、胰島素等的使用,可達到特定的作用。 減輕症狀:如嗎啡、鴉片、阿斯匹靈的使用,可減輕病人的疼痛或不適。 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如脫水時,可補充液體和電解質。 協助診斷:如腸胃道 X 光攝影就是利用鋇劑的不透光照射協助診斷腸胃狀況。
貳
藥物動力學 了解藥物動力學可增加護理人員對藥物劑量、給藥間隔及選擇給藥方法
之認識,有助於安全的給藥。藥物之吸收程度與藥效產生的快慢有關,而分 布、代謝與排泄之速率可決定藥物 作用時間之長短(圖 13-1),作為 服藥次數之參考。
吸收 Absorption 藥物分子進入身體,循環至血 流之過程,稱為吸收。除了局部作 用外,所有藥物都會進入循環系統 產生作用,其吸收速率或方式皆不 同,下列因素會影響藥物的吸收:
圖
13-1 藥物動力學──藥物的吸收、分 布、代謝及排泄的過程
133
134
藥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和解離度。 給藥方式可決定吸收部位,進而影響吸收速率,如注射法較口服法吸收速 率快。 藥物劑型:溶解快慢之順序為溶液比懸浮劑快,硬膠囊最慢。常見藥物劑 型見表 13-1。 生理狀況:如酸鹼值(鹼性藥物在到達小腸前不被吸收)、血流量(肌肉 注射比皮下注射吸收快)、疾病狀況(腹瀉會影響口服藥效)、藥物的共 同使用(抗結核藥 PAS 會降低抗生素 Rifampicin® 之吸收)、體質等(老人 吸收較慢)。其他如肝功能異常者若使用經肝臟解毒作用的藥物會減低藥 效,腸蠕動狀況、胃排空時間的長短皆會影響藥物吸收。
分布 Distribution 分布是藥物被人體吸收後,經由血循在體內分布到組織器官和特定部位 之過程。與藥物之理化性質及細胞膜之特性有關,大多數能均勻分布,其分 布之範圍及速率仍受下列因素之影響: 血流循環狀況:藥物分布於血流量高之部位(心、腎、肝、腦)較多;而 分布於肌肉、皮膚與脂肪之速率較慢。 血漿蛋白結合率:藥物分子可與血液中之白蛋白結合,此結合物往往無藥 理作用。但血漿蛋白有時可當做儲藏所,當游離態之藥物被排泄或代謝 後,結合態之藥物就陸續放出游離態藥物發生作用,以延長藥物在體內的 藥效。 聚集於脂肪組織:以脂溶性藥物較易分布於脂肪組織,使藥物作用較慢。 倘若連續服用,體內濃度漸增,則有蓄積性中毒之危險。
代謝 Metabolism 代謝又稱為生物轉換(biotransformation),是藥物在體內所進行的一種 化學性轉換,主要在肝臟進行。其目的有二: 使藥物失去活性,毒性降低,但也有例外。 促進排泄,減少藥物蓄積於體內而造成毒性反應。
13 給藥法
表
13-1 常見藥物劑型
途徑
劑
型
膠囊劑 (capsule)
形狀 固
體 錠劑 (tablet)
固
口
體
服 粉劑 (powders) 固
體
說
明
圖
式
將粉狀或顆粒狀藥物裝入明膠製成 的空膠殼,分為硬及軟兩種。如止 瀉藥 Imodium®、抗生素 ampicillin 硬膠囊、魚油軟膠囊 F.S.
將藥物壓製成一定形狀之片體藥 劑,可外加糖衣或腸衣: •口含錠、舌下錠:直接由口腔黏 膜吸收,如喉片、硝化甘油劑 •咀嚼錠:咀嚼後主要是由口腔黏 膜吸收,如尼古丁口嚼錠、制酸 劑 •糖 衣 錠(sugar-coated tablet): 藥物外以糖衣包覆以掩飾苦味, 不易變質,如感冒藥 •腸衣錠(enteric-coated tablet): 不會被胃液溶解但可溶於腸液, 主要於小腸吸收,可使分解藥物 時間延長、藥效慢慢釋出、降低 投藥次數;使用時,勿磨粉或壓 碎,如 Danzen® •層錠(layered tablet):兩層藥 錠間分別含有藥物,如胃乳片 粉狀藥物包裝,服用時需拆開包 裝: •化痰劑(acetylcysteine) •排鉀劑(kalimate):需先溶於 30 ~ 50 c.c.溫開水後服用 •降血脂劑(cholestyramine):不 可直接服用,需先溶於 120 ~ 180 c.c.溫開水或果汁中,配成懸 濁液服用
F.S.
F.S.
F.S.
F.S.
F.S.
135
136
表
13-1 常見藥物劑型(續)
途徑
口
劑
型
乳劑 (emulsion)
形狀 液
說
明
圖
式
如魚肝油乳劑,將油與水藉乳化劑 之作用形成均勻的乳狀乳化液,使 用前需先搖勻
體 糖漿劑 (syrup)
液
F.S.
如咳嗽糖漿,為減少苦味,將藥物 溶於飽和之蔗糖溶液,亦可含水果 味
體 F.S.
F.S.
(
服
懸浮劑 (suspension) 液
如氫氧化鋁胃乳劑,將不溶性微粒 藥粉溶於液體製劑,使用前需先搖 勻
續
)
體 F.S.
膠漿液 (gel)
液 體
如氫氧化鋁凝膠液,一種含有膠狀 沉澱的黏稠水懸液,如為罐裝使用 前需先搖勻
F.S.
皮
膚
栓劑 (suppositories)
固
體 黏 溶液劑 (solution)
液
膜
將藥物製成錐形或卵圓形的固體, 可塞入人體的腔道,如尿道、陰道 或直腸等,藉體溫融化而吸收。如 陰道栓劑、阿斯匹靈肛門栓劑、軟 便劑(Ducolax®)、肛門栓劑,用 於局部殺菌劑、兒科或昏迷病人
F.S.
如優碘,是一種毒性小,對皮膚及 黏膜組織無刺激性,亦無過敏性之 殺菌劑
體 F.S.
13 給藥法
表
13-1 常見藥物劑型(續)
途徑
劑
型
眼滴劑 (eyedrops)
形狀 液
說
明
圖
式
滴眼用之滅菌水溶液。如 Sinomin®眼用溶液
皮 體 F.S.
膚 洗劑 (lotion)
液
黏
將不溶性藥物用助懸劑製成外用的 懸液或乳劑,使用前需先搖勻,如 痱子水(calamine lotion)
體 F.S.
膜 ( )
續
軟膏 (ointment)
膏 狀
注射劑 (injection)
液
注
如 neomycin 等外用軟膏,將一種 或數種藥物用軟膏基劑稀釋製成細 膩狀的外用製劑
F.S.
將藥物經滅菌後所製成之等滲壓溶 液,貯 存 於 藥 瓿(vial)或 安 瓿 (ampule),以 供 注 射 使 用,如 vitamin B12 注射液
體 F.S.
懸浮劑 (suspension) 液 射
將滅菌不溶性微粒藥粉溶於滅菌懸 液劑,使用前需先搖勻,如:procaine penicillin G、insulin、SoluMedrol®等注射液
體 F.S.
吸
入
吸入劑 (inhalant)
液
利用適當器具如噴霧器,將藥液由 口腔或鼻腔吸入,以達局部或全身 藥 效。如 治 療 過 敏 性 鼻 炎 的 Flixonase®吸入劑
體 F.S.
137
138
排泄 Secretion 排泄是藥物失去活性後,送到排泄器官,而被排出體外之過程。腎臟是 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其他則經由膽汁、糞便、乳汁、淚水、唾液、呼氣(肺) 和汗液等處排出。
參
藥物作用
作用目的 治療作用:有治療目的且符合病人利益的作用。 副作用:治療以外對組織產生的不良作用。
作用部位 因給藥方式及部位不同,有些藥物使用後,經吸收而隨血液循環達到 全身的作用,稱之為全身性作用(systemic effect)。而藥物僅限於施用部 位,產 生 局 部 性 的 效 果,則 為 局 部 作 用(local effect),例 如 塗 抹 氧 化 鋅 (zinc oxide)軟膏,可止癢收斂。
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之藥物時,可能會增加或減弱預期的藥效,而對身 體有益或有害。常見之情況有: 相加作用(addition)、加合作用(summation):兩種相同作用之藥物共 同使用後,其藥效為兩者之和。例如:A = 1,B = 2,則 A + B = 3。 協同作用(synergism):兩種不同藥效之藥物,同時使用後,可互相增加 其原來之作用。例如:A = 1,B = 2,則 A + B > 3。 拮抗作用(antagonism):兩種不同藥效之藥物同時使用可相互對抗,使 藥效降低或消失。例如:A = 1,B = 2,則 A + B < 3。
13 給藥法
依賴性 Dependent 耐受性(tolerance):藥物連續長期服用後,必須逐漸增加劑量,才能維 持藥效。 習慣性(habituation):長期服用某藥物,一旦停藥後,會產生焦慮、心 虛等心理上之不適,例如咖啡因、巴比妥類安眠藥。 成癮性(addiction):長期服用某藥物,一旦停藥後,有生理上的依賴, 出現身心的障礙,其所呈現特異之症狀,稱為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ndrome),如以嗎啡止痛易使病人上癮,因此使用時,劑量應謹慎。
過敏反應 Anaphylactic Reactions 個體曾接觸過某致敏物,當第二次使用、接觸時,會出現黏膜、氣管變 化的過敏反應,例如盤尼西林藥物。
肆
藥物常識
藥物名稱 中華藥典是臨床應用藥物治療的最佳參考,並供給政府管理藥物及藥廠 製造藥物的參考。護理人員應該認識一種藥物通常會有幾種不同名稱: 化學名(chemical name):依藥品的化學組成來命名,為最正確、獨立的 命名,但過於複雜不易記憶,例如嗎啡(morphine)的化學名是 7, 8-didehydro-4, 5α-epoxy-17-methylmorphinan-3, 6α-diol。 學名或公定名(general name; nonproprietary):由製藥公司命名,經法定 單位認可後,於世界各地流通的名稱。 商品名(brand name):藥廠對新藥的商品命名,其第一字母為大寫,字 尾右上方標註 ®。同一藥物由不同藥廠製造,而有數種不同的商品名,例 如四環素 Tetracycline 的商品名有力達藥廠製造的 Achromycln®、派德藥廠 製造的 Cyclopar® 等。 編號名:針對新興藥物,以實驗室或化學家名稱簡稱,例如墮胎藥 mifepristone,稱為 RU-486。
139
140
藥物來源 合成來源:占 50 %,由人工合成大量生產,可降低成本,如安眠藥、磺 胺劑及類固醇等。 植物來源:占 25 %,天然藥物為主要的來源,如毛地黃的葉片(如 digitoxin)、低等植物代謝物質(如抗生素)、金雞納的樹皮(如 quinine)、 罌粟的果實(如 morphine)及大黃的根莖(如 amphetamine)等。 微生物來源:占 12 %,如胰島素是利用大腸桿菌製造、抗生素是利用黴 菌產生等。 礦物來源:占 7 %,多屬無機藥物,如鈣、氫氧化鎂、氯化鈉及 10 %氯 化鉀等。 動物來源:占 6 %,取自動物內臟或油脂,目前已逐漸改以其他方法,如 卵巢、睪丸(性激素)、肝臟(維生素 B12)、油脂(魚肝油)及甲狀腺 體(甲狀腺素)等。
劑量之單位與換算法 公制與英美制常用之單位換算: 容量方面: 1 加侖(gallon)= 4,000 ml = 4 L 1 毫升(c.c.)= 15 滴(gtt) 重量方面: 1 公斤(kg)= 2.2 英磅(lb) 1 盎司(oz)= 31.1 公克(gm) 1 英磅(lb)= 454 公克(gm) 公制單位之換算: 容量: 1 公升(L)= 1,000 毫升(c.c.) 重量: 1 公斤(kg)= 1,000 公克(gm) 1 公克(gm)= 1,000 毫克(mg)= 1 106 微克(µg)
13 給藥法
家庭常用之量器: 1 茶匙(t)= 5 c.c.= 5 公克
1 量杯(C)= 240 c.c.
1 湯匙(T)= 15 c.c.= 15 公克 滴管:用量少的液體藥物常以滴數表示,標準滴管是於 15℃時,以 3 毫米 直徑之滴管,直立滴出蒸餾水 20 滴為 1 c.c.。
治療劑量 護理人員應了解適合一般人的常用量及有效劑量,即能期待其治療效 果時之劑量,稱之「治療劑量(therapeutic dose)」。治療指數(therapeutic index; TI)為半數致死劑量(50 % lethal dose; LD50)與半數有效劑量(50 % effect dose; ED50)的比值;TI 愈大,表示藥物的安全範圍愈大。若 LD50 和 ED50 的劑量非常接近,則表示該藥物易中毒。劑量越高,達到最大劑量之 後,既使再增加劑量,其治療效果也不會增強,但毒性卻相對增加。但劑量 太少時,既不能發揮預期療效,且可能誘導抗藥性。
藥物原文與縮寫 護理人員應熟悉有關給藥的英文名稱與縮寫,以避免給錯藥的發生,常 用的縮寫見表 13-2。
伍
給藥系統 給藥系統之設立,主要是為了減少給藥錯誤,節省給藥者之時間和精
力。每一種系統各有其優點,各醫院可配合政策自行訂出自己需要的系統。 以下介紹四種系統: 庫存給藥系統(stock supply system):是指在單位(病房)內貯存相當量 之藥物,護理人員每天按醫囑在藥櫃前備藥,然後再給藥。 單一劑量系統(unit dose system)(圖 13-2):由藥局每天依醫師處方將 各個病人 24 小時的用藥劑量以個別包裝方式備妥,由專人送到護理站, 再由護理人員核對發給病人。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