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護理學──理論篇

Page 1



第 1 章

緒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靜娟 第一節

3 健康之基本概念

3

疾病之基本概念

5

1

健康與疾病

7

健康與疾病的關係

7 護理的範圍及工作模式 壓力與調適

第二節

9

9 護理工作模式 9 護理理念之變遷 12 護理人員應有的基本認識 14 護理的範圍

第三節 第四節

第2章

護理技術概念與醫療環境之簡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淑真、呂麗卿、潘美蓉 第一節

23 執行護理技術之目標

護理技術之概念

23 執行護理技術的學理考量

第二節

23 執行護理技術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 23 醫療環境的概述 26 醫療環境的定義

26

26 醫療環境的類別

27

醫院的分類

醫療環境的特性 28 第三節

醫療環境的控制 舒適

29

36 病人的環境──病人單位 44 基本設備 44 安全

第四節

29

21


各種鋪床法

第 3 章

46

觀察與溝通 ________________ 陳明莉、羅筱芬 第一節

55 觀察的定義

55

觀察之目的

55

53

觀察

56 正確觀察的特性(條件) 觀察的種類 觀察的方法

56

57

59 護理人員於觀察之角色要點 觀察的範圍 第二節

64 溝通的範圍

65

溝通之目的

65

治療性溝通

65

60

溝通

66 溝通的途徑(方法) 溝通模式

影響溝通的因素

71

72 專業性人際關係

81

69

會談

第三節

81 建立的要素 特性

82 建立的過程及護理要點

第 4 章

82

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淑琍 第二節

93 護理記錄的方法

第三節

病歷的內容及保存

第一節

記錄

96 102

91


102

病歷的內容

122

電子病歷 病歷的保存 第四節

127

128 醫學常用縮寫字

醫囑

128

醫囑的分類及處理 第五節 第六節

第 5 章

136

138 行為過程記錄簡介 138 護理交班報告

感染控制 ____________ 第一節

林淑燕、葉秀珍、歐倫君

145

感染的基本概念 147 感染控制相關之名詞解釋

147

149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院內感染) 疾病傳染的模式

第二節

154

154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種類及判定標準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基本概念

155

157 控制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方法 158 管制感染原 158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預防

第三節

176 控制離開感染窩的門戶 176 切斷傳染途徑 177 清除或控制感染窩

控制進入易感性宿主的門戶 增加個體的抵抗力

第6章

187

188

護理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麗智 第一節

問題解決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護理過程

198

197

195


理過程的基本概念

198

第三節

201 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具備的條件 225 護理計畫表 226

第四節

護理過程記錄範例

護理過程的步驟

第 7 章

227

舒適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劉波兒 第一節

舒適的概念

第二節

身體清潔

241

242 身體清潔的重要性及目的 身體清潔之護理過程

第三節

239

242

243

270 維持各種姿勢的基本原則 270

舒適姿勢

病人的舒適臥姿 271 常見的檢查臥式 276 維持良好姿勢的防護性設備 277

第 8 章

活動及運動的需要 ______________ 李淑琍 第一節

287 活動及運動的基本概念

287

287 促進及維持適宜的活動

307

活動及運動

活動的種類 第二節

身體對制動的反應

313

313 制動對人體的影響 定義及原因

第三節

314 滿足活動及運動需要的護理過程 護理評估

324

護理問題

327

324

285


第 9 章

護理目標

327

護理措施

328

護理評值

333

休息與睡眠的需要 ______________ 劉波兒 第一節

休息與睡眠 休息

339

341

341

341 睡眠紊亂常見的型態 睡眠

第二節 第三節

第 10 章

347 滿足睡眠需要的護理過程 349 護理評估 349 護理問題

351

護理目標

351

護理措施

351

護理評值

354

生命徵象 _________________ 蘇惠珍、賴秋絨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366 體溫的定義

366

體溫的調節

366

體溫的特性

368

體溫的測量

378

387 脈搏的定義

387

脈搏的特性

387

脈搏的測量

390

393 呼吸的定義

393

體溫

脈搏

呼吸

363


第四節

第 11 章

呼吸的調節

393

呼吸的特性

395

呼吸的測量

397

401 血壓的定義

401

血壓的特性

401

血壓的測量

405

血壓

冷熱療法的護理 ___________ 邱淑玲、謝珮琳 第一節

第二節

用冷用熱的生理變化 生理機轉

421

生理反應

422

419

421

425 影響冷熱效用的因素

冷熱應用

425 冷熱應用之目的及適應症 427 冷熱應用之禁忌症及合併症 429 第三節

第 12 章

冷熱應用之注意事項

431

冷熱療法的護理過程

431

護理評估

431

護理問題

432

護理目標

432

護理措施

432

護理評值

445

營養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蘇麗智 第一節

453 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 453

人體對營養的需求

營養素的種類、功用及來源

453

451


第二節

飲食治療 目的

458

458

458 滿足個體營養需要的護理過程 種類

第三節

第 13 章

護理評估

461

護理問題

472

護理目標

472

護理措施

473

護理評值

482

461

給藥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波兒 第一節

491 給藥之目的 491

給藥概述

491

藥物動力學 藥物作用 496

497 藥物管理原則 498 給藥者的角色與職責 藥物常識

503 給藥的護理過程 504 護理評估 504 預防給錯藥

第二節

護理問題

507

護理目標

508

護理措施

508

護理評值

534

501

489


第 14 章

體液供給 _________________ 蘇惠珍、賴秋絨 第一節

543 電解質的意義及功能

電解質

543

545 酸鹼平衡的意義與調節機轉 電解質平衡

酸鹼不平衡的常見問題 第二節

549 體液在人體內的含量

545

547

體液

549

550 體液的輸入及輸出

體液的種類 第三節

550 體液和電解質輸送的方法 552 擴散 552 553 主動運輸 553 過濾 554 滲透

第四節

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的協調機轉 555 555 體液和電解質不平衡的常見問題 各系統層面的協調機轉

第五節

體液供給的護理過程 護理評估

562

護理問題

569

護理目標

569

護理措施

569

護理評值

594

562

559

541


第 15 章

排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淑齡 第一節

排泄的定義及途徑

第二節

腸道的解剖生理 解剖位置

599

601 601

601

603 腸道排泄需要的護理過程 606 護理評估 606 生理功能

第三節

護理問題

612

護理目標

613

護理措施

613

620 泌尿道的解剖生理 護理評值

第四節

621

621 正常的排尿作用 解剖位置

第五節

第 16 章

623 泌尿道排泄需要的護理過程 護理評估

624

護理問題

633

護理目標

634

護理措施

634

護理評值

644

繃帶束帶的應用 ______ 第一節

651 繃帶的定義及目的

繃帶的應用

繃帶的種類 第二節

651

651

656 束帶的定義及目的

束帶的應用

束帶的種類

656

656

624

簡淑真、謝珮琳、林玉惠

649


第三節

繃帶、束帶包紮的護理過程 658 護理評估 658 護理問題 658

第 17 章

659

護理措施

659

護理評值

660

臨終病人的護理 ________________ 李淑琍 第一節

死亡、臨終與安樂死的定義

667

第二節

臨終病人的生理及心理變化

668

第三節

臨終病人的護理過程

第四節 第五節

第 18 章

護理目標

護理評估

673

護理問題

673

護理目標

673

護理措施

674

673

677 護理人員本身對死亡的反應 遺體護理

678

出入院病人護理 ________________ 邱淑玲 第一節

入院病人護理 入院方式

687

687

688 病人入院時的心理狀況 入院程序

病房護理人員的職責 第二節 第三節

665

693 出院病人護理

688 689

轉出

694

694 病人出院時的情緒反應 出院方式

695

685


696 病房護理人員的職責

696

入院之常規檢體收集

698

出院計畫 第四節

定義與目的

第 19 章

尿液檢查

699

糞便檢查

700

痰液檢查

701

血液檢查

702

傷口護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月芳 第一節

傷口的分類

第二節

傷口的癒合

第三節

698

711

712 傷口癒合的護理過程 護理評估

715

常見處置

725

護理問題

748

護理目標

749

護理措施

749

護理評值

752

715

錄 附錄一

護理人員法與施行細則

附錄二

特殊記錄單

A-12

A-1

709



給藥法 劉波兒 編著/修訂

1.認識給藥之目的。 2.了解藥物動力學及作用。 3.描述給藥者之角色與職責。 4.描述常見之給藥系統。 5.評估影響用藥劑量之因素。 6.認識藥物及藥櫃之管理規則。 7.了解備藥及給藥之原則。 8.認識並執行各種不同之給藥途徑。 9.討論運用有關給藥的護理過程。


490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給藥概述

給藥之目的

藥物動力學

藥物作用 藥物常識 藥物管理原則 給藥者的角色與職責 預防給錯藥

給藥的護理 過程

護理評估

行為評估 影響用藥劑量的因素

護理問題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備藥及給藥的原則 口服給藥法 注射法

肌肉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 皮內注射法 靜脈注射

其他給藥途徑

吸入法 栓塞法 滴入法 皮膚塗擦法 舌下含服法

護理評值


Chapter

13

給藥法

491

藥是護理人員最重要的護理職責之一,屬於非獨立性的護理功能,護理人員應

了解藥物治療的目的、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並正確執行給藥技術,及給予病人 用藥的衛教,且必須與健康小組成員共同合作,以確保病人用藥的安全。

第一節

給藥概述

一 給藥之目的 使用藥物之目的總歸來說就是促進及維持個體健康(表 13-1)。以治療的角度來 說,只要是有治療目的且符合病人利益的,皆可稱為此藥物的治療作用;若治療以外 對組織產生的不良作用,則稱之為藥物的副作用。

表 13-1 給藥之目的及說明 目 預防疾病

如注射血清及各種疫苗(如白喉、小兒麻痺、肝炎等疫苗),以增加對 疾病之抵抗力

治療疾病 減輕症狀

如盤尼西林、毛地黃、胰島素等的使用,可達到特定的作用 如嗎啡、鴉片、阿斯匹靈(aspirin)的使用,可減輕病人的疼痛或不適 症狀

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如脫水時,可補充液體和電解質 協助診斷

如腸胃道 X 光攝影就是利用鋇劑的不透光照射協助診斷腸胃狀況

二 藥物動力學 了解藥物動力學可增加護理人員對藥物劑量、給藥間隔及選擇給藥方法之認識, 有助於安全的給藥。藥物之吸收程度與藥效產生的快慢有關,而分布、代謝與排除之 速率可決定藥物作用時間的長短,作為服藥次數之參考。

吸收(Absorption) 藥物分子進入身體循環至血流之過程,稱為吸收。因給藥方式及部位不同,除僅 限於施用部位才會產生效果之局部作用(local effect)藥物外,所有藥物都會進入循 環系統產生作用,有些則會隨血液循環達到全身性作用(systemic effect)。下列為影


492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響藥物的吸收速率之因素: 藥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和解離度。 給藥方式可決定吸收部位,進而影響吸收速率,如注射法較口服法吸收速率快。 藥物劑型:溶解快慢之順序為溶液比懸浮劑快,硬膠囊最慢。常見藥物劑型見表 13-2。 生理狀況:如酸鹼值(鹼性藥物在到達小腸前不被吸收)、血流量(肌肉注射比皮 下注射吸收快)、疾病狀況(腹瀉會影響口服藥效)、藥物的共同使用(抗結核劑 PAS 會降低抗生素 Rifampicin®之吸收)、體質(老人吸收較慢)等。其他如肝功 能異常者,受肝臟解毒作用的藥物會減低藥效,腸蠕動狀況、胃排空時間的長短皆 會影響藥物吸收。

表 13-2 常見藥物劑型 途徑

形狀

膠囊劑 (capsule)

將粉狀或顆粒狀藥物裝入明膠製 固

體 口

成的空膠殼,分為硬及軟兩種。 如止瀉藥 Imodium®、抗生素 ampicillin 硬膠囊、魚油軟膠囊

錠劑

將藥物壓製成一定形狀之片體藥

(tablet)

劑,可外加糖衣或腸衣: •口含錠、舌下錠:直接由口腔黏 膜吸收,如喉片、硝化甘油劑 固

•咀嚼錠:咀嚼後主要是由口腔 黏膜吸收,如尼古丁口嚼錠、 制酸劑 •糖衣錠(sugar-coated tablet): 藥物外以糖衣包覆以掩飾苦 味,不易變質,如感冒藥 •腸衣錠(enteric-coated tablet): 不會被胃液溶解但可溶於腸 液,主要於小腸吸收,可使分

服 體

解藥物時間延長、藥效慢慢釋 出、降低投藥次數;使用時, 勿磨粉或壓碎,如 Danzen® •層錠(layered tablet):兩層藥 錠間分別含有藥物,如胃乳片


Chapter

13

給藥法

表 13-2 常見藥物劑型(續) 途徑

形狀

粉劑

粉狀藥物包裝,服用時需拆開包

(powders)

裝: 固

•化痰劑(acetylcysteine) •排鉀劑(kalimate):需先溶於 30 ~ 50 c.c.溫開水後服用 • 降 血 脂 劑(cholestyramine):

體 口

不可直接服用,需先溶於 120 ~ 180 c.c.溫開水或果汁中 ,配成懸濁液服用 如魚肝油乳劑,將油與水藉乳化

乳劑 (emulsion)

劑之作用形成均勻的乳狀乳化 液,使用前需先搖勻

體 糖漿劑 (syrup) 服

如咳嗽糖漿,為減少苦味,將藥 液

物溶於飽和之蔗糖溶液,亦可含 水果味

( 續 ) 如氫氧化鋁胃乳劑,將不溶性微

懸浮劑 (suspension)

粒藥粉溶於液體製劑,使用前需 先搖勻

皮 膚 黏 膜

膠漿液 (gel)

如氫氧化鋁凝膠液,一種含有膠 液

狀沉澱的黏稠水懸液,如為罐裝

使用前需先搖勻

493


494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表 13-2 常見藥物劑型(續) 途徑

形狀

栓劑 (suppositories)

將藥物製成錐形或卵圓形的固體 ,可塞入人體的腔道,如尿道、 固

陰道或直腸等,藉體溫融化而吸 收。如陰道栓劑、阿斯匹靈肛門

栓 劑、軟 便 劑(Ducolax®)、肛 門栓劑,用於局部殺菌劑、兒科 或昏迷病人

皮 溶液劑

如優碘,是一種毒性小,對皮膚

(solution)

及黏膜組織無刺激性,亦無過敏 液

性之殺菌劑

滴眼用之滅菌水溶液。如

眼滴劑 (eyedrops) 黏

Sinomin®眼用溶液

洗劑 (lotion)

將不溶性藥物用助懸劑製成外用 液

的 懸 液 或 乳 劑,使 用 前 需 先 搖 勻,如痱子水(calamine lotion)

續 )

軟膏 (ointment)

膏 狀

如 neomycin 等外用軟膏,將一種 或數種藥物用軟膏基劑稀釋製成 細膩狀的外用製劑


Chapter

13

給藥法

495

表 13-2 常見藥物劑型(續) 途徑

形狀

注射劑 (injection)

將藥物經滅菌後所製成之等滲壓 液

溶液,貯存於藥瓿(vial)或安瓿 (ampule),以 供 注 射 使 用,如 vitamin B12 注射液

注 體

懸浮劑

將滅菌不溶性微粒藥粉溶於滅菌

(suspension) 液

懸液劑,使用前需先搖勻,如: procaine penicillin G、insulin、

Solu-Medrol®等注射液 體

吸入劑 吸

(inhalant)

利用適當器具如噴霧器,將藥液 液

由口腔或鼻腔吸入,以達局部或 全身藥效。如治療過敏性鼻炎的 Flixonase®吸入劑

分布(Distribution) 分布是藥物被人體吸收後,經由血循在體內分布到組織器官和特定部位之過程。 與藥物之理化性質及細胞膜之特性有關,大多數能均勻分布,其分布範圍及速率受下 列因素之影響: 血流循環狀況:藥物分布於血流量高之部位(心、腎、肝、腦)較多;而分布於肌 肉、皮膚與脂肪之速率較慢。 血漿蛋白結合率:藥物分子可與血液中之白蛋白結合,此結合物往往無藥理作用。 但血漿蛋白有時可當做儲藏所,當游離態之藥物被排泄或代謝後,結合態之藥物就 陸續放出游離態藥物發生作用,以延長藥物在體內的藥效。 聚集於脂肪組織:以脂溶性藥物較易分布於脂肪組織,使藥物作用較慢。倘若連續 服用,體內濃度漸增,則有蓄積性中毒之危險。


496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生物轉換(Biotransformation) 所謂生物轉換是藥物在體內所進行的一種化學性轉換,主要在肝臟進行。其目的 有二: 使藥物失去活性,毒性降低,但也有例外。 促進排泄,減少藥物蓄積於體內而造成毒性反應。

排泄 排泄是藥物失去活性後,送到排泄器官,而被排出體外之過程。腎臟是最主要的 排泄器官,其他則經由膽汁、糞便、乳汁、淚水、唾液、呼氣(肺)和汗液等處排出。

三 藥物作用 交互作用: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之藥物時,可能會增加或減弱預期的藥效,而對身 體有益或有害。常見之情況如表 13-3。 依賴性(dependent) 耐受性(tolerance):藥物連續長期服用後,必須逐漸增加劑量,才能維持藥 效。 習慣性(habituation):長期服用某藥物,一旦停藥後,會產生焦慮、心虛等心 理上之不適,例如:咖啡因、巴比妥類安眠藥。 成癮性(addiction):長期服用某藥物,一旦停藥後,有生理上的依賴,出現身 心的障礙,其所呈現特異之症狀,稱為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ndrome),例 如:嗎啡止痛易使病人上癮,因此使用時,劑量應謹慎。 過敏反應(hyperactivity):個體曾接觸過某致敏物,當第二次使用、接觸時,會 出現黏膜、氣管變化的全身或局部過敏反應,例如:盤尼西林藥物。

表 13-3 藥物之交互作用 作

相加作用(addition)、 兩種相同作用之藥物同時使用後,其藥效為兩 加合作用(summation) 者之和 協同作用(synergism) 拮抗作用(antagonism)

兩種不同藥效之藥物同時使用後,可互相增加 其原來之作用 兩種不同藥效之藥物同時使用後,可相互對 抗,使藥效降低或消失

舉 例 (A = 1,B = 2) A+B=3 A+B>3 A+B<3


Chapter

13

給藥法

497

四 藥物常識 藥物名稱 中華藥典是臨床應用藥物治療的最佳參考,並供給政府管理藥物及藥廠製造藥物 的參考。一種藥物通常會有幾種不同名稱: 化學名(chemical name):依藥品的化學組成來命名,為最正確、獨立的命名,但 過於複雜不易記憶,例如:嗎啡(morphine)的化學名是 7, 8-didehydro-4, 5αepoxy-17-methylmorphinan-3, 6α-diol。 學名或公定名(general name; nonproprietary):由製藥公司命名,經法定單位認可 後,於世界各地流通的名稱。 商品名(brand name):藥廠對新藥的商品命名,其第一字母為大寫,字尾右上方 標註®。同一藥物由不同藥廠製造,而有數種不同的商品名,例如:四環素 tetracycline 的商品名有力達藥廠製造的 Achromycln®、派德藥廠製造的 Cyclopar®等。 編號名:針對新興藥物,以實驗室或化學家名稱簡稱,例如:墮胎藥 mifepristone, 稱為 RU-486。

藥物來源 合成來源:占 50 %,由人工合成大量生產,可降低成本,如安眠藥、磺胺劑及類 固醇等。 植物來源:占 25 %,天然藥物為主要的來源,如毛地黃的葉片(如 digitoxin)、低 等植物代謝物質(如抗生素)、金雞納的樹皮(如 quinine)、罌粟的果實(如 morphine)及大黃的根莖(如 amphetamine)等。 微生物來源:占 12 %,如胰島素是利用大腸桿菌製造、抗生素是利用黴菌產生等。 礦物來源:占 7 %,多屬無機藥物,如鈣、氫氧化鎂、氯化鈉及氯化鉀等。 動物來源:占 6 %,取自動物內臟或油脂,目前已逐漸改以其他方法,如卵巢、睪 丸(性激素)、肝臟(維生素 B12)、油脂(魚肝油)及甲狀腺體(甲狀腺素)等。

治療劑量 護理人員應了解適合一般人的常用量及有效劑量,即能期待其治療效果時之劑 量,稱之「治療劑量(therapeutic dose)」。治療指數(therapeutic index; TI)為半數 致死劑量(50 % lethal dose; LD50)與半數有效劑量(50 % effect dose; ED50)的比值; TI 愈大,表示藥物的安全範圍愈大。若 LD50 和 ED50 的劑量非常接近,則表示該藥物 易中毒。


498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表 13-4 常見容量之單位換算

當藥物使用達到最大劑量之後,即使再

英美制

增加劑量,其治療效果也不會增強,但毒性

加侖(gallon) 公升(L) 毫升(c.c.)

卻相對增加。但劑量太少時,既不能發揮預 期療效,且可能誘導抗藥性。一般臨床劑量

1

常以公制與英美制單位表示,包含容量(表

4

4,000

1

1,000

13-4)及重量(表 13-5)兩種。

表 13-5 常見重量之單位換算 英

英磅(lb)

盎司(oz)

公斤(kg)

公克(gm)

毫克(mg)

微克(µg)

1

0.45

454

1

31.1

— —

2.2

1

1

103

1

106

1

109

給藥原文與縮寫 護理人員應熟悉有關給藥的英文名稱與縮寫,以避免給錯藥的發生,常用的縮寫 見第 4 章第 4 節

與藥物治療有關的縮寫。。

五 藥物管理原則 給藥系統 給藥系統之設立,主要是為了減少給藥錯誤,節省給藥者之時間和精力。每一種 系統各有其優點,各醫院可配合政策自行訂出自己需要的系統。以下介紹四種系統: 庫存給藥系統(stock supply system):是指在單位(病房)內貯存相當量之藥物, 護理人員每天按醫囑在藥櫃前備藥,然後再給藥。 單一劑量系統(unit dose system):由藥局每天依醫師處方將各個病人 24 小時的用 藥劑量以個別包裝方式備妥(圖 13-1),由專人送到護理站,再由護理人員核對發 給病人。 個人藥櫃系統(individual cubicle system):通常由藥劑師準備一段時間的藥(如 三天的藥量),分別存放於病房藥櫃,再由護理人員按處方給藥。 自我給藥系統(self-medication system):常用於出院後或需長期服藥的病人,允 許病人自我給藥,可增加病人的獨立性。如糖尿病病人自我注射胰島素。市售有週 藥盒供慢性病人方便服藥(圖 13-2)。


Chapter

13

給藥法

圖 13-1 單一劑量系統

圖 13-2 週藥盒

499


500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藥櫃管理 藥櫃應設置於辦公室內,且在視線範圍內。附近有自來水設備,以便清潔用具。 藥櫃大小應以足夠存放常備藥物的容量為原則。有充足光線,以便看清楚藥物標 籤。 櫃內存藥應定期檢查,勿存放太多,以免藥物過期或變質。 櫃內保持整齊清潔並上鎖,防止藥物上癮者、企圖自殺者、好奇者或不誠實者自行 取藥。 管制藥品如鴉片類或麻醉劑等,應有專人保管鑰匙,並另置雙層專用櫃內,內外櫃 分別上鎖,每班都必須進行雙重核對、清點總量,數量與記錄不符時,應報告單位 主管。 不同類的藥物應區隔歸放。如外用藥、內服藥應以不同顏色標籤標示且分開放置, 並依錠劑(tablets)、膠囊劑(capsules)、粉劑(powders)、水劑(liquid)、油 劑(oil)等英文字母排列,以方便取用。 高危險藥品應於外觀或放置處特別標示。

管制藥品係指成癮性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及其他認為有必要加強管理之藥品, 以上管制藥品限供醫藥及科學上之需求使用,並須遵守「管制藥品管理條例」的規 範。因此,在藥物使用上除了須憑醫師開立之處方箋方外,還需要在藥品外盒或標 籤上作分級標示如下: 管制藥品級別標示:管制藥品依其習慣性、依賴性、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之程度, 分為四級管理(級數越低,代表成癮性越高),標示如: 管4 低

管3

管2

管1

成癮性與濫用性

麻醉藥品標示:管制藥品若為麻醉藥品,應增加標示 麻 第一~四級管制藥品注意事項:在領取第一~三級管制藥品時,需醫師開立「管 制藥品專用處方箋」;病人需出示身分證明並簽名;且藥品外盒上須註明標示「調 劑本藥應依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為之」等防範措施,都是為了防止藥物被濫用。 另外,較不會引起成癮現象的第四級管制藥品,常見於鎮靜劑或精神安定劑等藥 品,這類管制藥品則無強迫規定(一般處方箋即可),但會在藥袋上特別標示「本 藥屬於第四級管制藥品」。


Chapter

13

給藥法

501

藥物管理 裝藥容器必須有蓋且外貼正確明顯的標籤。標籤若有模糊不清或破損時,應請藥劑 師檢查後,重貼新標籤。 發現藥物變色、變味或有雜質,應不可再使用,經藥劑師檢查後棄之,或退還藥局 交換新品。 易受光線破壞之藥物、應置於深色容器內。 一般藥物、抗生素置於室溫下(15 ~ 30 ℃)保存;油質藥物、胰島素、疫苗、肝 素、稀釋後的抗生素、栓劑應置於藥物專用冰箱中,一般需冷藏藥物置於 2 ~ 8 ℃, 胰島素保存溫度為 1 ~ 15 ℃,疫苗保存溫度為 2 ~ 10 ℃,卡介苗在 2 ~ 5 ℃,肝素 存於 20 ℃以下。 急救藥物需注意其有效日期,並置於急救車上以便緊急使用時可隨時拿到。 病人出院回家服用之藥,應註明服用方法、劑量及相關注意事項。

六 給藥者的角色與職責 醫師的角色與職責 醫師為病人診斷與醫療是一種履行契約的行為。依藥事法規定,病人經醫師診斷 後,由醫師按病情需要將所需藥品開列於處方箋上,並註明劑型、劑量、時間和用 法、病人姓名、藥名、日期、簽名等,交給藥劑師從事調配。並監測療效,教育病人 及家屬有關藥物治療事宜;視需要修正醫囑;與藥劑師、護理人員配合,確保病人可 得到安全的給藥;提供有關藥物療法之資料。由上所述,醫師的職責大致如下: 收集病史及執行身體檢查,確立疾病診斷。 開立可治癒疾病或改善症狀的處方藥物: 書面醫囑: a. 長期醫囑:從開立時間開始,持續給藥至醫囑停止,包括了「需要時(p.r.n.) 給藥」的醫囑。 b. 臨時醫囑:視病人突發狀況所開立的醫囑,在 12 小時內給藥一次即停止此項 醫囑,包括了「如有需要給予一次(S.O.S.)」、「即時給予(St.)」的醫 囑。 c. 單次醫囑:只於特殊情況時執行一次的醫囑。 口頭醫囑、電話醫囑:為病情需要,在病人面臨緊急狀況(如急救)時,護理人 員可接受非書面的醫囑,必須當場複誦口頭(電話)醫囑內容,包含藥物名稱、


502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劑量、途徑、病人姓名、床號,事後請醫師盡速補寫醫囑並簽名。需注意的是, 護生因經驗不足,故不能接受口頭、電話醫囑。 監測治療之反應,視需要修改醫囑藥物。

藥劑師的角色與職責 藥劑師是病人的諮詢者,指導有關服藥之事宜,也是其他健康專業人員有關藥物資 料來源的提供者。 負責藥物之選擇、取得、供應及貯存,並鑑定藥品,確定其有效日期及成分。 按處方調配藥物並計算安全劑量。 監督藥物之使用,確保藥物之安全性、時效性及正確使用方法。 與醫師、護理人員配合,原則上不得更改處方,如有疑問時,應向醫師討論更改處 方;但調劑學上認為當然的措施,則不在此限制內。

護理人員的角色與職責 熟悉醫院有關給藥之業務規則,熟習藥物儲存與藥櫃管理,注意藥物有效期限,確 實執行藥品管理規則。 核對醫囑正確,清楚執行內容且已完全了解的醫囑。 對存疑的醫囑或藥物應立即發問,拒絕給予不安全的藥物。監督安全用藥,避免非 法配藥或轉賣之現象。 了解給藥原因、所給藥物之種類、作用、副作用、配伍禁忌、毒性、用量。明瞭給 藥前的準備、給藥法、劑量計算方法、解毒法,且正確執行給藥技術。 指導病人與家屬正確使用藥物,是用藥者及其家屬的教育者和代言者。 評估用藥者狀況,觀察用藥者的反應,計畫與執行護理措施與評值效果;需要時藉 由各種護理方法增進或維持藥效,與醫師共同評值藥物治療效果。 給藥錯誤時,在職責、道義、倫理與法律上應立即向相關人員報告,隨時監測生命 徵象,依醫囑給予適當處理,減低藥物作用;同時檢討錯誤發生原因,以免再次發 生。依院方規定填寫意外事件報告書。 維護用藥者權利,為滿足病人需要與預防潛在危險,應注意與維護病人有以下之權 利: 有醫師或護理人員評估服藥史(含過敏史); 知道藥名、作用與合併症; 接受安全標籤的藥物; 護理人員給藥時能確實三讀五對; 接受與治療有關的 支持療法;

不接受不必要治療; 可拒服效果不好之藥物。


Chapter

13

給藥法

503

七 預防給錯藥 加強藥櫃、藥品管理:如盡量「藥品原品上架」,直接以藥廠原有的裝箱、藥罐上 架,避免分裝後再上架,以免分裝過程中發生錯誤。 確實嚴格執行「三讀五對」,護理人員應加強藥物相關知識;病房應針對此病房內 常用藥物與易混淆的藥物進行教育訓練、宣導。 為確保民眾用藥的權益與安全,行政院衛生署於 2002 年 5 月 8 日發布一項行政命 令,重新訂定藥品容器包裝標示項目,經醫師處方調劑之藥品,於交付病人時,請 於藥品包裝容器標示以下項目,包括: 十三項必須標示項目:病人姓名、性別、藥品商品名、藥品單位含量與數量、用 法與用量、調劑地點(醫療機構或藥局)之名稱、地址、電話號碼、調劑者姓 名、調劑(或交付)日期、警語。 三項建議標示項目:主要適應症、主要副作用、其他用藥指示(例如部分藥品有 特殊保存方式、服用抗組織胺藥物不適合開車等事項)。三項建議項目可標示於 藥品容器包裝上,或列為醫師、藥師人員諮詢事項(圖 13-3)。 ※ 請 遵 守 醫 囑 服 藥 , 若 未 使 用 完 畢 , 請 丟 棄 。

※ 請 核 對 姓 名 、 藥 袋 總 數 、 藥 品 名 與 外 觀 及 數 量 ; 並 注 意 效 期 , 未 標 示 者 為 一 個 月 。

○○醫院 電話: 姓

網址: 102/2/26 日期/時間: 13:05:50

名:○○○

病歷號:98888

性別/年齡:男

56 歲

數:6-3

Famotidine 20mg/tab 蓋舒泰 D 口溶錠

處方天數:7 天

1 天 2 粒,飯前 每次 1 粒;口服

藥品名稱:

用法/量:

量:14 粒

藥品外觀:白色、圓形、錠劑、有圖案及 121 字樣 適 應 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可能副作用:頭痛、頭暈、便祕、腹瀉、皮疹 注意事項:置於舌上以唾液浸潤,崩散後吞下

就診科別:肝膽腸胃科 處方醫師:許○○

調劑藥師:李○○ 102/2/26

圖 13-3 藥袋標示範例

核對藥師:王○○


504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在部分歐美國家實施有「藥瓶給藥」、「原廠包裝藥瓶給藥」,藥物在藥廠包裝時 即以三天份、一週份的小包裝分裝,藥品出廠時包裝上即有印製藥品名稱與作用, 醫療院所直接以藥瓶給藥,除可減少分裝過程中發生錯誤,亦可避免開關藥瓶、藥 袋造成藥物潮溼變質。

第二節

給藥的護理過程

一 護理評估 行為評估 醫藥史(medical history):病人的醫藥史有助於醫療和護理的診斷。護理人員應 收集病人完整的醫藥史,同時需了解藥物治療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常被忽略的藥物 如:制酸劑、避孕藥、酒精、咖啡因,以及非法的大麻菸等迷幻藥品應特別注意。 另外應隨時觀察病人反應,以免副作用及毒性反應產生時未能及時處理,影響病 情。 過敏史(history of allergies):護理人員應於病人入院時,評估有無藥物、食物或 其他過敏史並記錄於入院記錄單上。如有過敏狀況,病歷、病床或病人身上應掛識 別牌,且通知醫療小組其他成員。如對貝類過敏者,可能會對任何含碘成分之藥物 過敏。 飲食史狀況(diet history):由病人之飲食史可了解其營養狀況,提供用藥計畫之 參考,如糖尿病人使用胰島素時,應考慮其飲食狀況,以作為調整有效劑量計畫之 參考。 服藥史(medication history):包括長期、現在或最近曾經服用有關藥物的名稱、 劑量、服用次數、服用原因及使用期的長短;有無服用成藥之習慣;是否能遵照醫 師之處方服藥。這些可能是出現症狀及徵象之原因,也可能影響治療反應。故護理 人員隨時應注意觀察記錄,並隨機教育。 對服藥的態度的認知:可由以下資料之收集來了解病人是否明白用藥之目的、常規 劑量之重要性及正確服藥法、可能的副作用等;如:為什麼要吃藥?如何服用?何 時服用?可能有何副作用?曾停止服用否?並可由觀察病人之行為表現(如厭惡表 達對藥物之感覺)了解病人是否有藥物依賴之情況。


Chapter

13

給藥法

505

自我服藥能力方面:使用藥物者也是健康小組的一員,護理人員應評估病人之情 況、認知、合作能力及用藥經驗,遵循治療之障礙、正確備藥或服藥之能力,以確 定病人是否能自行服藥。對於長期臥床之病人,也應評估照顧者是否能協助病人服 藥,確保藥物能有效的作用於病人身上。

影響用藥劑量的因素 年齡 一般藥典所記載之劑量是指 20 ~ 60 歲之成年人。 60 ~ 80 歲之老人用藥劑量通常為成人劑量之 4/5。 80 歲以上老人之用藥劑量為成人之 1/2。 12 ~ 13 歲以上兒童可服用成人劑量。 嬰幼兒因對藥物敏感,需按一定公式計算之。護理人員應了解病人用藥劑量範圍, 以安全給藥。 1 歲以內: 嬰兒體重(磅) 150 嬰兒出生月數 150

a. 克拉克氏法則(Clark's rule):嬰兒劑量=成人劑量 b. 佛氏法則(Fried's rule):嬰兒劑量=成人劑量 1 歲以上,14 歲以下:

兒童年齡(足歲) 兒童年齡+ 12 1 +兒童年齡 b.考林氏法則(Cowling's rule):兒童劑量=成人劑量 24

a. 楊氏法則(Young's rule):兒童劑量=成人劑量

體表面積(body surface area)法(圖 13-4),為最準確的計算式。 兒童體表面積(m2) 兒童劑量= 成人劑量 1.73(成人體表面積)

性別 性別不同,對藥物反應也不同。女性較男性敏感,故一般用量較小,尤其在懷孕 期及哺乳期,更應顧及胎兒及嬰兒之安全而謹慎使用藥物。

體重 有許多藥物的劑量是依照體重為標準,藥物的劑量與體重成正比,即體重較重者 所需藥物劑量較大。


506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圖 13-4 體表面積圖解表

排泄率 藥物服用後,經由吸收、分布及代謝後,可由腎、膽汁、乳汁、肺、唾液及汗腺 等排出。如服用 ampicillin 後,部分由尿排出而使小便有 ampicillin 之特殊氣味;鐵劑 經作用後,會由糞便排出,使糞便呈黑色,若排泄慢又經常使用,可能有中毒危險。

給藥途徑 給藥方法不同,劑量大小亦有差異。通常吸收速度愈快,效率愈好之方法,劑量 應愈低。最安全最常用之給藥法為口服法,其用量差異依序為:靜脈注射<肌肉注射


Chapter

13

給藥法

507

<皮下注射<口服給藥<肛門給藥,即靜脈注射劑量最小,肛門給藥劑量最大。通常 肛門給藥劑量是口服劑量的兩倍,而皮下注射之劑量是口服劑量的一半,肌肉注射劑 量是口服劑量的 1/3。

給藥時間 定時服用:為維持藥效,病人必須服用到一定劑量才有藥效,而藥效產生有一定的 時間,故給藥時應遵守時間及給法,否則藥物無法在血中維持一定的濃度劑量,甚 至導致病人產生抗藥性,如抗生素、磺胺類、持續性藥物(如胰島素)。 飯後服用:如對胃黏膜有刺激性之藥物(阿斯匹靈、抗生素、鐵劑等)。 飯前服用:有些口服藥為增加效果,利於吸收,可空腹服用,如止吐劑、整腸劑宜 飯前 30 分鐘用;驅蟲劑則在飯前或睡前服用。

給藥目的 目的不同,劑量大小也有差異。如氫氧化鎂[Mg(OH)2]之使用,做為制酸劑 時,口服劑量為 5 mg,當瀉劑時則為 15 ~ 30 mg。

身心狀況 心臟病、腎臟病及水腫病人由於排泄藥物能力差,用藥劑量宜小,否則易產生藥 物蓄積作用。而神經質及較易激動之病人往往較敏感,劑量宜小。

特異性與敏感性 個體對某些藥物、蛋白質或其他物質有特別之感受性,因其本身之敏感度增加, 雖服用少量藥物,仍會有不正常之反應或中毒的危險而致命。如阿斯匹靈及盤尼西林 藥物會使部分特異體質患者產生嚴重過敏反應。

二 護理問題 常見的護理問題: 身體活動功能障礙(impaired wheelchair mobility)。 知識缺失(特定的)[deficient knowledge(specify)]。 不遵從(noncompliance)。 焦慮(anxiety)。 吞嚥障礙(impaired swallowing)。 相關的護理問題:皮膚完整性受損(impaired skin integrity)。


508 基本護理學 理論篇

三 護理目標 護理計畫應配合目標,以確實安全有效地給藥。最好病人能參與計畫,以增加藥 物治療之安全性。茲列舉有關給藥之護理目標如下: 防止有關給藥途徑之合併症。

供給病人及家屬有關藥物治療之教育。

促進藥物治療效果。

病人自我給藥治療之準備。

維持病人之安全及舒適。

四 護理措施 備藥及給藥的原則 備藥前 護理人員應先評估病人身心狀況、疾病診斷、護理診斷及用藥情況等。 必須要有醫囑,完整醫囑包括病人床號、姓名、病歷號、年齡、藥名、劑量、給藥 時間、給藥方法及開始日期、停止日期等,並由醫師簽名方能生效。 護理人員應將醫囑謄寫到給藥記錄單、成組護理計畫卡(kardex)(表 13-6)及小 藥牌(圖 13-5)上,每次備藥時先以護理計畫卡或給藥記錄單(表 13-7)核對醫囑 (此電腦給藥記錄單係國內某大教學醫院使用之格式),然後根據小藥牌取藥。口 服藥小藥牌為白色,而注射用藥之小藥牌為紅色。現醫院多實施電腦化單一劑量給 藥,則省略書寫小藥牌步驟。 將藥物的俗名也同時寫在標籤上。 熟悉給藥的「三讀五對」: 三讀:核對藥牌,進行「五對」。 a. 第一讀:由藥櫃(藥車)取出藥瓶(藥袋)時。 b. 第二讀:從藥瓶(藥袋)取出藥物時。 c. 第三讀:把藥瓶(藥袋)收回藥櫃(藥車)時。 五對: a. 病人對:閱讀醫囑,仔細核對小藥牌、醫囑單或給藥記錄單上之名字與床頭 卡之姓名是否符合,並應核對病室號碼與床號,發藥時應詢問病人姓名及呼 叫病人全名,對耳聾或啞巴者更應小心確認。 b. 藥物對:謄寫藥物時,切忌抄錯。取藥時應再三核對,並認識藥物之簡寫及 外表、顏色等,及注意相似名字的藥物。


Chapter

13

給藥法

509

c. 劑量對:仔細核對醫囑、考慮影響藥物劑量之因素,精確計算應給予之劑量, 如有疑問應隨時提出,並注意標籤所標示之藥物劑量。 d. 途徑對:保持藥物與小藥牌在一起,熟悉各種給藥的方法及其縮寫字。 e. 時間對:熟悉表示時間之縮寫法;根據醫囑配合方便的時間;為保持血中藥 物濃度,應在一定間隔時間內服藥;熟悉醫院規定的服藥時間(表 13-8)。

表 13-6 護理計畫卡(Kardex) 床號:9701-4

病歷號碼:23308

姓名:林又菁

診斷:

性別:女

年齡:30 入院日期:102.1.5 醫師:黃○○

手術:

月/日

各類留置管

起迄日期

月/日

注射藥物(I.M.)

給予時間

月/日

注射藥物(I.V.)

給予時間

月/日

月/日

圖 13-5 小藥牌

給予時間

給予時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