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3
泌尿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李和惠•黃鈺雯•林麗秋
第一節 泌尿系統之解剖生理
4
壹. 腎臟 4 一. 腎臟之解剖生理 4 二. 腎臟的血液循環 7 三. 腎臟的神經分布 8 四. 腎臟的功能
8
貳. 輸尿管 12 參. 膀胱 13 肆. 尿道 15
第二節 泌尿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15
壹. 健康史 15 貳. 身心狀況
16
一. 身體檢查
16
二. 診斷檢查
19
第三節 常見泌尿系統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壹. 泌尿道感染
39
一. 膀胱炎
40
二. 尿道炎
43
三. 腎膿瘍及腎周圍膿瘍 44 四. 泌尿道寄生蟲感染 五. 腎盂腎炎
46
六. 腎結核病
48
45
貳. 尿失禁 50 參. 尿石症 57 肆. 腎臟疾病
67
一. 急性腎絲球腎炎
67
二. 慢性腎絲球腎炎
71
三. 腎病症候群
72
四. 多囊性腎病
75
39
1
五. 腎硬化
78
六. 腎盂積水
79
七. 腎動脈狹窄
80
八. 糖尿病腎病變 九. 腎臟創傷
81
82
伍. 泌尿系統腫瘤
83
一. 腎臟腫瘤
83
二. 膀胱腫瘤
87
陸. 腎衰竭 96 一. 急性腎衰竭
96
二. 慢性腎衰竭
105
第四節 特殊處置──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 壹. 透析治療
CHAPTER
14
116
116
一. 血液透析
118
二. 腹膜透析
128
貳. 腎臟移植
134
第五節 護理計畫表
139
生殖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李和惠•林麗秋
第一節 生殖系統之解剖生理
144
一. 女性 144 二. 男性 153 三. 性反應週期
157
第二節 生殖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壹. 健康史 159 貳. 診斷檢查
161
一. 女性 161 二. 男性 169
159
141
第三節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壹. 月經相關問題
173
一. 月經失調 二. 痛經
173
174
三. 經前症候群 四. 停經
175
178
貳. 感染性疾病
180
一. 陰道感染
180
二. 中毒休克症候群 三. 骨盆腔炎 肆. 子宮移位
187
190
一. 子宮異位
190
二. 子宮脫垂
192
伍. 子宮肌瘤
183
184
參. 子宮內膜異位症
194
陸. 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 一. 子宮頸癌 三. 卵巢癌
197
197
二. 子宮內膜癌
202
206
第四節 男性生殖系統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壹. 陽萎 208 貳. 前列腺炎
211
參. 良性前列腺肥大
213
肆. 男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 一. 前列腺癌
221
221
二. 睪丸癌
224
三. 陰莖癌
228
第五節 性傳染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一. 梅毒 233 二. 淋病 234
173
232
208
三. 生殖器疱疹
236
四. 軟性下疳
237
五. 尖型溼疣
240
六. 花柳性淋巴肉芽腫 241
第六節 乳房疾病病人之護理 壹. 乳房之解剖生理
243
243
貳. 乳房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參. 常見乳頭與乳房疾病 一. 粉刺狀乳頭炎 二. 乳腺炎
四. 乳房纖維囊腫
249
五. 乳房纖維腺瘤
250
251
252
第七節 護理計畫表
15
248
249
六. 護理處置
CHAPTER
248
248
三. 乳頭狀瘤
肆. 乳癌
244
272
皮膚疾病病人之護理
林貴滿•林素戎
第一節 皮膚之解剖生理
280
一. 皮膚的構造
280
二. 皮膚的功能
284
第二節 皮膚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277
285
壹. 健康史 285 貳. 身體評估
286
參. 診斷檢查
292
第三節 皮膚病變之治療
295
一. 局部外用藥之說明、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項 二. 皮膚病常用的外用藥物
296
三. 皮膚病常用的內服藥物
300
295
四. 紫外線光療法
301
五. 其他治療方法
302
第四節 常見皮膚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壹. 皮脂腺異常
303
303
一. 痤瘡 303 二. 脂漏性皮膚炎 貳. 過敏性皮膚炎 一. 溼疹
305
306
306
二. 藥物疹
307
三. 光敏感症
307
四. 接觸性皮膚炎
308
五. 異位性皮膚炎
310
六. 蕁麻疹
311
參. 非感染之炎性皮膚病 313 牛皮癬
313
肆. 寄生蟲與昆蟲引起之皮膚疾患 316 一. 疥瘡
316
二. 蝨病
318
伍. 細菌感染之皮膚疾患 319 一. 膿疱疹
319
二. 毛囊炎、癤和癰 三. 蜂窩組織炎 四. 丹毒
320
322
323
陸. 病毒感染之皮膚疾患 一. 單純性疱疹 二. 帶狀疱疹 三. 疣
323
323 325
328
柒. 黴菌感染之皮膚疾患 328 一. 癬病
328
二. 念珠菌病
330
捌. 皮膚腫瘤
330
一. 囊腫 330 二. 良性腫瘤
331
三. 惡性腫瘤
333
第五節 燒傷及壓瘡病人之護理
338
壹. 燒傷 338 一. 分類及處理措施 338 二. 燒傷病人的評估 348 三. 診斷檢查
352
四. 醫療處置
354
五. 護理處置
374
貳. 壓瘡
381
第六節 護理計畫表
CHAPTER
16
387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第一節 心臟血管系統之解剖生理
方妙君•杜玲
396
壹. 心臟 396 貳. 血管 404
第二節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壹. 健康史 409 貳. 身體評估
412
參. 診斷檢查
417
一. 實驗室檢查 二. 心電圖
417
419
三. 血液動力學監測 四. 心導管檢查
430
五. 放射線檢查
432
六. 超音波檢查
433
424
七. 心臟電氣生理檢查 433
409
393
第三節 常見心臟血管系統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壹. 充血性心衰竭 貳. 心律不整
434
450
參. 冠狀動脈心臟病 一. 心絞痛
470
472
二. 心肌梗塞
479
肆. 發炎性心臟疾病 490 一. 風溼熱及風溼性心臟病 二. 感染性心內膜炎 三. 心肌炎
496
四. 心包膜炎 伍. 心臟填塞
498
500
陸. 瓣膜性心臟病 柒. 心肌病變 捌. 高血壓
493
501
508 510
玖. 動脈瘤與周圍血管疾病 一. 動脈瘤
520
520
二. 動脈硬化阻塞
523
三. 阻塞性血栓血管炎 四. 雷諾氏病
527
五. 靜脈曲張
528
六. 血栓性靜脈炎
532
七.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八. 淋巴腺炎
536
九. 淋巴水腫
537
第四節 心臟手術及心臟移植 一. 心臟手術
538
二. 心臟移植
543
第五節 護理計畫表
551
527
534
538
490
434
CHAPTER
17
血液疾病病人之護理
陳麗華
第一節 血液學基本概念
558
壹. 血液的功能
558
貳. 血液的組成
558
555
一. 血漿 559 二. 血球 559 參. 止血作用
564
肆. 抗凝血作用
567
第二節 血液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568
壹. 健康史 568 貳. 身體評估
571
參. 診斷檢查
572
第三節 常見血液疾病之醫療及護理處置 壹. 紅血球疾病
583
一. 貧血 583 二. 紅血球過多症
611
貳. 白血球及淋巴疾病 613 一. 白血病
613
二. 惡性淋巴瘤
632
三. 多發性骨髓瘤
637
參. 血小板及凝血異常疾病
640
一. 血小板減少之疾病 640 二. 血友病
643
三.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645 四. 維生素 K 缺乏症
第四節 輸血 648 第五節 護理計畫表
655
647
583
CHAPTER
18
神經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陳敏麗•方妙君
第一節 神經系統之解剖生理
662
壹. 神經系統之基本組成 貳. 中樞神經系統 一. 腦
659
662
664
664
二. 脊髓 670 參. 周邊神經系統
671
肆. 自主神經系統
673
第二節 神經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675
壹. 健康史 675 貳. 身心狀況
676
參. 顱內壓的監測 肆. 診斷檢查
698
701
一. 放射線檢查
701
二. 核子醫學檢查
707
三. 電氣生理檢查
708
四. 超音波檢查
711
五. 腦脊髓液檢查
712
第三節 常見神經系統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壹. 頭部外傷
716
一. 作用力與機轉 二. 分類與臨床症狀
716 716
三. 頭部外傷的合併症與後遺症 722 四. 診斷檢查
724
五. 醫療處置
726
六. 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729 七. 護理處置 貳. 腦血管意外
729 732
一. 病因(危險因素) 733
716
二. 分類
733
三. 臨床表徵
736
四. 診斷檢查
741
五. 醫療處置
745
六. 預後
750
七. 護理處置
750
參. 顱內動脈瘤 肆. 顱內腫瘤
761 765
伍. 癲癇 770 陸. 神經系統的感染
780
一. 蛋白性感染微粒疾病 二. 腦膜炎
780
782
三. 腦炎 785 四. 顱內膿瘍
786
柒. 退化性及自體免疫性疾病 一. 巴金森氏病
788
788
二. 漢汀頓氏舞蹈症 795 三. 重症肌無力
797
四. 多發性硬化症 捌. 格巴二氏症候群
805 811
玖.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拾. 脊椎疾病
814
817
一. 脊髓損傷
817
二. 椎間盤突出 拾壹. 三叉神經痛
843
拾貳. 貝爾氏麻痺
845
835
第四節 神經系統疾病手術之護理
847
一. 腦部及其相關構造之手術
847
二. 脊椎及其相關構造之手術
850
第五節 護理計畫表
853
CHAPTER
19
骨骼、肌肉、關節疾病病人之護理 林笑•吳翠娥•李和惠•邱飄逸
第一節 骨骼、肌肉、關節之解剖生理
860
一. 骨骼 860 二. 關節 864 三. 肌肉 866 四. 相關的結締組織
869
第二節 骨骼、肌肉、關節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870
壹. 健康史 870 貳. 身心狀況
872
一. 身體檢查
872
二. 診斷檢查
877
第三節 常用醫療措施與護理 一. 限制活動及休息 二. 物理療法
885
885
885
三. 行動輔具之應用
889
四. 石膏 894 五. 牽引 903 六. 高壓氧治療
908
七. 骨震波治療
909
第四節 常見骨骼、肌肉、關節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壹. 運動傷害
911
一. 軟組織的傷害
911
二. 脫位 914 三. 過度使用症候群 貳. 骨折
916
參. 軟骨症
917 930
肆. 脊椎骨常見的疾病 931 一. 脊柱側彎 二. 椎體狹窄症
931 934
911
857
三. 脊椎椎關節粘連 935 伍. 關節骨缺血性壞死
936
陸. 感染及發炎性疾病
936
一. 骨髓炎
936
二. 關節炎
941
柒. 器質性病變
951
一. 骨質疏鬆症
951
二. 佩吉特氏病
960
捌. 骨腫瘤
962
玖. 下背痛
969
拾. 橫紋肌溶解症
977
拾壹. 上肢常見問題
978
一. 網球肘
978
二. 腱鞘囊腫
979
三. 腕隧道症候群 拾貳. 足部常見問題
980
983
一. 雞眼 983 二. 扁平足 983 拾參. 骨科手術
984
一. 全關節置換術 二. 截肢術
第五節 護理計畫表
CHAPTER
20
986
994
1003
眼、耳、鼻、喉疾病病人之護理 第一節 眼部疾病病人之護理 壹. 眼部之解剖生理 一. 眼睛的構造
1010 1010
二. 視覺傳導路徑 三. 眼睛的屈光
1010
1015 1015
蔡麗絲•黃士滋
1007
貳. 眼部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一. 健康史
1018
1018
二. 身體檢查
1020
三. 診斷檢查
1025
參. 常見眼部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1029 一. 眼瞼疾病
1029
二. 發炎和傳染性疾病 1030 三. 角膜疾病
1034
四. 白內障
1039
五. 青光眼
1045
六. 視網膜病變
1049
七. 眼睛創傷
1055
八. 視覺障礙
1056
第二節 耳部疾病病人之護理 壹. 耳部之解剖生理
1057
1057
貳. 耳部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一. 健康史
1060
1060
二. 診斷檢查
1062
參. 常見耳部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1066 一. 中耳炎 1066 二. 耳硬化症
1071
三. 美尼爾氏症 四. 聽力喪失
1073 1076
第三節 鼻部疾病病人之護理 壹. 鼻部之解剖生理
1080
1080
貳. 鼻部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一. 健康史
1082
1082
二. 診斷檢查
1083
參. 常見鼻部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1084 一. 鼻中隔彎曲
1084
二. 鼻竇炎 三. 鼻炎
1086 1090
四. 鼻息肉
1091
五. 鼻咽癌
1092
第四節 咽喉部疾病病人之護理 壹. 咽喉部之解剖生理
1097
1097
一. 咽 1097 二. 喉 1097 貳. 咽喉部疾病病人之護理評估 1099 一. 健康史
1099
二. 診斷檢查
1100
參. 常見咽喉部疾病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1100 一. 扁桃腺炎
1100
二. 急性咽炎
1103
三. 喉炎 1104 四. 喉癌 1105
第五節 護理計畫表
CHAPTER
21
老年人之護理
1111
陳學凌•陳雪•林麗秋
第一節 老年及老化
1118
一. 老年 1118 二. 老化 1119
第二節 老年人之身心變化
1120
一. 老年人之生理變化
1120
二. 老年人之心理變化
1127
第三節 老年人之相關護理評估
1129
壹. 老年護理評估注意事項 貳. 老年護理評估指引 一. 健康史
1130
1130
1129
1115
二. 身體狀況
1130
三. 診斷檢查
1135
四. 認知狀態評估
1135
五. 心理狀態評估
1137
六. 功能性評估
1138
第四節 常見的老年人問題及一般護理原則 壹. 老年人生理健康問題 一. 營養的需要
1140
1141
二. 睡眠型態的改變
1142
貳. 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 1144 一. 憂鬱症
1144
二. 阿茲海默氏病
1146
三. 譫妄 1153 參. 老年人用藥問題 1155 肆. 老年人安全問題 1161 伍. 老年人自殺問題 1162 陸. 其他老人相關議題 1162
第五節 老年人的保健
1166
一. 老年人的預防保健
1166
二. 臺灣現有的老人福利 三. 老人居住空間設計 四. 老人護理專業
第六節 護理計畫表
CHAPTER
22
瀕死病人之護理
1167 1168
1170
1173
陳學凌•羅筱芬
第一節 死亡與瀕死之定義 一. 死亡的定義
1183
二. 瀕死的定義
1185
1183
1181
1140
第二節 面對死亡的心理衝擊 一. 死亡概念
1186
1186
二. 死亡對病人及家屬的衝擊
第三節 瀕死病人之護理評估
1192
第四節 瀕死病人之醫療與護理處置
CHAPTER
23
一. 醫療處置
1194
二. 護理處置
1196
第五節 護理計畫表
1203
災難護理
胡月娟•蘇淑芳
第一節 災難之簡介
1187
1194
1207
1209
第二節 災難救護各期準備規劃
1213
第三節 護理人員應有之認知及專業能力 一. 災難護理應有的概念 二. 災難護理照護措施
1215
1215 1217
三. 災難護理的專業核心能力
1219
四. 團隊合作的溝通協調能力
1220
第四節 災後防疫 1221 附錄 APPENDIX
附錄
A-1
附錄一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A-2
附錄二 芬蘭之旅──參與災難解除護理模擬訓練 紀實 胡月娟 A-4 附錄三 臺灣「莫拉克颱風」災難心理衛生護理之 經驗分享 蘇淑芳 A-6 INDEX
索引
I-1
CHAPTER
16
心臟血管系統 疾病病人之護理 方妙君•杜玲 編著 杜玲
修訂
讀完本章後,期盼您能: 1.了解每一心動週期中,心臟的結構及生理變化。 2.確認心臟血管系統疾病常見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 3.了解心臟手術病人從術前到恢復期的調適過程,及其護理措施。 4.了解心臟血管系統疾病常見診斷檢查方法、目的、步驟及護理措施。 5.了解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的高危險群及預防保健的方法。 6.了解心臟血管系統疾病常用藥物之作用及副作用。 7.認識體液電解質平衡與心血管功能恆定的關係。
心臟血管系統之解剖生理 396
心臟血管系統 疾病病人之 護理評估
健康史 409
常見心臟血管 系統疾病之 醫療與護理 處置
充血性心衰竭 434
心 臟 血 管 系 統 疾 病 病 人 之 護 理
身體評估 412 診斷檢查 417
心律不整 450 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絞痛 472 心肌梗塞 479
發炎性心臟疾病
風溼熱及風溼性心臟病 490 感染性心內膜炎 493 心肌炎 496 心包膜炎 498
心臟填塞 500 瓣膜性心臟病 501 心肌病變 508 高血壓 510 動脈瘤與周圍血管疾病
心臟手術及心臟移植
心臟手術 538 心臟移植 543
護理計畫表 551
動脈瘤 520 動脈硬化阻塞 523 阻塞性血栓血管炎 527 雷諾氏病 527 靜脈曲張 528 血栓性靜脈炎 532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534 淋巴腺炎 536 淋巴水腫 537
CHAPTER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重 要 疾 病 概 述
395
心衰竭(heart failure):指心臟無法搏出足夠的血液來滿足身體組織代謝所需,導致組 織灌流不足,以及肺臟與周邊血管充血。 心律不整(arrhythmias):心臟搏動之速率(或節律)發生異常改變,或是心音強度產 生變化。 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當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無法有效供 應心肌養分及氧氣,致使心肌缺氧、損傷,甚至壞死。常見有心絞痛及心肌梗塞。 心絞痛(angina pectoris):因冠狀動脈硬化,引起血管狹窄,使心肌缺血,繼而產生暫 陣發性疼痛,但尚未造成心肌永久性傷害。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乃冠狀動脈阻塞使心肌形成局部缺氧、受傷, 繼之壞死的變化,會對心肌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風溼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因感染了 A 群 β 型溶血性鏈球菌,致 使心瓣膜發生結痂鈣化而葉瓣粘連,或發炎增厚而使葉瓣萎縮。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為心內膜感染,特徵是: 在心臟瓣膜形成 贅生物; 致病菌的轉移性擴散。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心肌細胞產生局部或瀰漫性的發炎反應,若受侵犯的心肌 範圍擴大且病程持續,將導致心肌纖維性病變。 心包膜炎(pericarditis):指心包膜的臟層或壁層或兩層心包膜都發炎。 心臟填塞(cardiac tamponade):是一種致命的合併症,主發生於當心包滲出的血液、 膿或心包囊內空氣積聚的速度及量,足以壓迫到心臟時。 高血壓(hypertension):連續兩次血壓值皆顯示收縮壓高於 140 mmhg 以上或舒張壓高 於 90 mmhg 以上稱之。 動脈瘤(aneurysm):動脈壓力過大使動脈壁脆弱,伸張擴張而形成囊狀,甚而內膜撕 裂,血液進入形成腔囊,即為動脈瘤。 動脈硬化阻塞(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O):是因動脈管壁粥狀硬化,造成動脈管 腔變窄,導致動脈血管的供應組織血流不足。 阻塞性血栓血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又稱為柏格氏病(Buerger's disease), 為動脈、靜脈皆發炎而導致缺血或形成血栓的疾病。通常戒菸後症狀能大幅改善。 雷諾氏病(Raynaud's disease):由於小動脈血管間歇性收縮而導致肢體的組織血流變 少,病因不明,通常是由風溼免疫疾病所引起。 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是一種表淺靜脈管壁結構性之疾病,因血液滯留、靜脈管 壁失去彈性或靜脈瓣功能不良,造成血液無法完全回流而引起靜脈管壁擴張、扭曲。 血栓性靜脈炎(thrombophlebitis):靜脈常因血管壁受損、血液滯流和凝血等問題,造 成靜脈先形成血栓而後發炎。
16
396
心臟血管(cardiovascular)系統疾病自 1974 年起,一直高居臺灣地區十大死亡 原因的前幾位,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最新統計結果,2010 年臺灣地區十 大死因之中,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分居第二、三順位;同年男性與女性所有死因 中,心臟疾病均居第二名(行政院衛生署,2011)。又由於平均餘命延長,老年人口增 加,慢性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臺灣地區民眾之主要死亡原因。任何一種心臟疾病所引 發心動週期的容積、壓力或節律的變化,皆容易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因此造成組織灌 流不足與體液容積過量,而使病人疲倦、活動無耐力,深深影響著病人日常的自我照 顧及生活品質。 心臟在許多國人的心中被認為是生命的泉源,相當重要的器官,因此心臟疾病也 容易被認為是非同小可的。事實上,醫療科技的進展,已使醫療人員可以對心臟疾患 的病理生理變化有更明確的了解和掌握,也發展出越能縮短住院日數、安全簡便的治 療方式,而能早期診斷、治療,且協助維護高水準的生活品質。 心血管疾病無論是預防或治療過程,病人的認知及自我照顧行為都是相當重要 的。所以在健康的宣導或疾病歷程的照顧方面,護理指導對病人而言都擔任著舉足輕 重的角色。
第 一節
心臟血管系統之解剖生理
壹 心臟 心臟為中空肌肉唧筒,位於兩肺 之間,胸骨與肋骨之後,食道與胸主 動脈之前,橫膈的上方。心臟的 1/3 位於胸骨正中線的右邊,2/3 位於左 邊。心底(base)位於第二肋骨,由 此往橫膈方向呈左前方前傾;心尖 (apex)一般在第五肋間和左側鎖骨 中線的交會處(圖 16-1)。 外圍覆著由壁層心包膜(parietal pericardium)與臟層心包膜(visceral pericardium)形成之心包腔(pericar-
圖
16-1
心臟之位置
dial cavity)(圖 16-2),腔內有心 包液,具潤滑作用,可避免心跳時造成心包膜間的摩擦。
CHAPTER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圖
16-2
心包與心臟壁的構造
心臟的腔室與瓣膜 心臟肌肉是不隨意肌,內部被隔為兩個上腔室(心房)與兩個下腔室(心室),心房 中隔分開左右心房,心室中隔分開左右心室(圖 16-3)。
圖
16-3
心臟腔室及血流方向
397
16
398
右心房:為一薄壁腔室,共有三條血管注入右心房,即上腔靜脈(superior vena cava) 將身體上部缺氧血注入後壁上部分,下腔靜脈(inferior vena cava)將身體下部缺氧血 送回後壁下部分,冠狀竇(coronary sinus)將心肌缺氧血送回,注入介於房室瓣與下腔 靜脈開口間。 右心室:右心室比右心房壁厚。右心室收縮,血液注入肺動脈,進入肺循環行氣體交 換。 左心房:左心房為一薄壁腔室,內為光滑面,四條肺靜脈將來自肺臟的含氧血送回,注 入左心房後壁。 左心室:左心室為右心室壁三倍的厚度,這是因為左心室經由主動脈(aorta)推送血液 至全身循環(體循環)比右心室只限於肺循環的路徑更為廣泛,故為心臟四個腔室中最 厚的一個腔室。 此外,心臟還有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valves)構造,可分為房室瓣與半月瓣兩種, 分別介紹如表 16-1。
表 16-1
心臟瓣膜及其功能
三尖瓣 (tricuspid valve) 房 室
•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間 •調整流入右心室的血液,因有三個三角形瓣,故謂三尖瓣 •當心室收縮時可防止血液逆流至心房 •每一瓣膜尖端靠著腱索連接在心室內壁突起的乳頭肌上, 以防止瓣膜逆向
瓣 二 尖 瓣〔bicuspid valve;又 •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間
半
稱僧帽瓣(mitral valve)〕
•控制血流入左心室,此為兩片三角形瓣膜,稱為「二尖瓣」
肺動脈瓣
•半月瓣之開口是由三個杯狀結構物所組成,位於心室與大 血管(肺動脈及主動脈)之間 •肺動脈瓣位於肺動脈與右心室之間,主動脈瓣位於主動脈 與左心室之間 •當心室收縮時,半月瓣隨之開展,使血液流入大血管,而 心室舒張時,主動脈瓣與肺動脈瓣即關閉起來,防止血液 逆流至心室
(pulmonic valve)
月 瓣
主動脈瓣 (aortic valve)
心肌的血液供給 冠狀動脈 Coronary Artery 心肌的血液灌注來自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源自於升主動脈根部(圖 16-4)。 左冠狀動脈:分為左前降支及左迴旋支: 左前降支:順著中隔而下,提供左心室前壁、中隔前方的血流。
CHAPTER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399
左迴旋支:負責左心房及左心室側壁和後壁之血流供給。 右冠狀動脈:提供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流,以及左心室下壁之血流。 冠狀動脈自主動脈根部發出,分布於心外膜上,再往下往內伸入心肌,形成心肌內血 管網,最後到達心內膜。由於血管深入心肌,在心收縮時會得到較少的灌流,因此心肌的 血液灌流主要發生在心臟的舒張期(75 %的灌流發生在心舒期),此點與身體其他組織 之情形不同。因此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與主動脈的舒張壓成正相關。
16
圖
16-4
冠狀動脈
400
冠狀靜脈 Coronary Vein 冠狀靜脈的分布經常與冠狀動脈平行,冠狀靜脈血匯集至靜脈竇,排入右心房,再加 入肺循環。
心動週期變化 每一個心動週期(cardiac cycle)包含心室舒張及心室收縮: 心室舒張(diastole):半月瓣關閉至房室瓣開啟為等張舒張期,又稱為等容積舒張期, 為心室舒張期的開始。即半月瓣關閉且心室肌纖維拉長;之後心室壓力下降到低於心房 壓力時,房室瓣自動開啟,讓血液迅速由心房流入心室進行快速充填;充填血量急速增 加使心室壓力上升,致血流變慢而進入慢速充填期,而後心房收縮使心室完成充填。 心室收縮(systole):又稱為等容積收縮期,心室充填完成後,使心室內壓力迅速上升 而大於心房壓力,促使僧帽瓣(左心之房室瓣)與三尖瓣關閉,心室開始等張收縮,當 收縮的壓力大於主動脈壓時,半月瓣開啟,心室將血液射出到主動脈。如此周而復始的 心動週期,使心臟一次又一次搏出血量(圖 16-5)。
心輸出量 Cardiac Output; CO 心輸出量是指每分鐘由心室收縮射出的血量,心臟為了維持足夠的心輸出量,需賴每 次的心搏出量(stroke volume; SV)及每分鐘心跳次數(heart rate; HR)的調節。 心輸出量(CO)=心搏出量(SV) (ml/min)
(ml /次)
每分鐘心跳次數(HR) (次/ min)
正常成人之心輸出量約 4 ~ 8 公升/每分鐘。以下將心搏出量及心跳速率如何影響心 輸出量之機轉加以說明。
Ⅰ. 心搏出量的控制 心搏出量的控制主要與前負荷、後負荷、心肌收縮力三個因素有關:
前負荷 Preload 定義: 前負荷是心臟收縮之前,心肌纖維伸長的程度,心肌纖維伸得越長,心室內容積與壓 力越大。前負荷的大小與靜脈回流血量及心臟射出分率(ejection fraction; EF)有關。 臨床上可定義前負荷為「舒張末期容積(end-diastolic volume; EDV)」或「舒張末期 壓力(end-diastolic pressure; EDP)」。 心肌纖維與心搏出量的關係:依據史達林定律(Starling law),在生理限度之內,當心 肌纖維拉得越長,心搏出的血量越多;但此定律有一定的限制,當心肌纖維超過一限
CHAPTER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401
16
圖
16-5
心動週期
度,如超過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正常值 為 12 mmHg),即使心室內回填血增加,心搏出量不增反減。 前負荷的指標: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是右心室前負荷的指標,肺 微血管楔壓(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則是左心室前負荷的指標。 造成前負荷增加的病變:瓣膜逆流、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血容積過多等。
402
造成前負荷減少的病變:敗血症、靜脈回流血量過少。
後負荷 Afterload 定義:後負荷是指心肌收縮之後,血液流出心室時所遭遇的阻力或壓力。 影響因素:影響後負荷的因素是主動脈或肺動脈出口的阻力與血液的黏稠度。左心室後 負荷主要的來源是動脈血壓,當血壓高時,左心室必須更費力才能打出足夠的血量,因 此當瓣膜狹窄,周邊血管收縮或彈性變差,或血比容增多時,均使後負荷增加。心臟負 荷增加的情況下,其氧氣需求量也將增加。 造成後負荷增加的病變:主動脈瓣狹窄、高血壓會造成左心室後負荷增加;肺動脈狹 窄、肺高壓則造成右心室後負荷增加。 造成後負荷減少的病變:如血液黏稠度降低、使用血管擴張劑等。
心收縮力 Contractility 定義:心收縮力係指心肌纖維縮短的能力,心肌纖維縮短的程度將影響心輸出量,亦即 心臟壓縮血液的功能與心肌收縮力有關。當心肌受損或產生病變,影響到心肌收縮力 時,推送血液的能力也會受損。 影響心肌收縮力的病變:如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肌病變;另外當心臟填塞時,因心肌 不能得到充分的舒張,使上、下腔靜脈血不易回流到心臟,造成回心血量減少導致心輸 出量隨之降低。
Ⅱ. 心跳速率的控制 心跳速率主要是由自主神經之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來加以控制的,交感神經興奮會使心 跳速率加快;而副交感神經會使心跳速率減緩。其他影響心跳速率之因素尚包括: 增加心跳速率之因素:疼痛、血壓下降、體溫上升、運動、腎上腺素(epinephrine)分 泌增加。 降低心跳速率之因素:頸動脈竇(carotic sinus)或主動脈弓(aortic arch)之壓力接收 器(baroreceptors)受到刺激、體溫下降、服用過量毛地黃(Digitalis)及使用 β 阻斷劑 (β-blockers)。
心臟指數 Cardiac Index; CI 心臟指數與心輸出量及體表面積(body surface area; BSA)有關,能代表心臟的功能 (即心輸出量能否供給全身組織之所需)。正常值為 2.5 ~ 4.0 公升/分鐘/平方公尺。 心臟指數(CI)=心輸出量(CO)
體表面積(BSA)
CHAPTER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
403
心臟傳導系統 心肌細胞的特性 心臟能夠由刺激-反應的過程(stimulus-response process)產生收縮,是因為心肌細 胞具備了多種的特性,請參考表 16-2。
表 16-2
心肌的特性
心肌的特性
說
明
•心肌可以不需神經、荷爾蒙的刺激,就能不停地收縮與舒張,這種自動產生去極 化的能力稱為自律性 自律性
•正常情形下,心肌組織中自律性最高的是竇房結(SA node),每分鐘可發出 60 ~ 100 次的衝動來帶動心跳,因此稱竇房結為天然的節律點 •任何心肌組織若能形成比竇房結更快的電衝動,則可取代竇房結成為該次心跳的 節律點 •指心肌細胞對刺激能產生去極化的能力 •心肌有自主神經分布其間,心肌興奮是受到荷爾蒙、電解質、氧氣供給、藥物等
興奮性
影響 •如交感神經刺激增強了心肌的興奮性,最強的刺激可使心跳速率增加三倍,收縮 力也大增 •心肌細胞具有將電衝動傳導到另一個心肌細胞的能力
傳導性
•間盤使電衝動能在相鄰細胞間快速傳送,如此可使整個心臟如同一個個體似地一 起動作 •指在心動週期的某一時段,心肌對任何刺激均不反應。通常當心肌仍處於前一個
不反應性
刺激的收縮狀態下時,則無法對新的刺激產生反應,這是心肌保護自身的一種機制 •在絕對不反應期(ARP)時,無論刺激多強,心肌均無反應 •在相對不反應期(RRP)時,一個較強的刺激,則可能引發心肌去極化
內在傳導系統 心動週期能順利進行,端賴心臟傳導系統(conduction system)之控制使心臟能自動 且規律的跳動,醫護人員可由心電圖取得心臟電氣衝動的圖像。正常的心臟電氣傳導途徑 是由竇房結發出衝動,經過結間徑(internodal tract),至房室結再由希氏束傳往心室的左 右束支(bundle branch),再傳至普金吉氏纖維(圖 16-6)。 竇房結(sinoatrial node; SA node):位於右心房及上腔靜脈之入口近右側處,發生電氣 衝動頻率為 60 ~ 100 次/分,為心臟搏動之動作電位的起源,亦稱為天然的節律點 (pacemaker)。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