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總校閱序
我國助產教育於1991年停辦後,終於在1998年重新恢復學士級助產教育,而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於1999年成立護理助產研究所,成立之初,我們遍尋國內書籍,皆無助產方面的教科書,只好沿用英美國家的助產書籍,但這些書籍在實務運用上,仍有差距。2000年我在國際研習會中看到Penny Simkin女士發表此書,相當開心,因為內容不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促進正常分娩的實證措施,且與助產強調以家庭為中心、賦權婦女能力吻合,在實務上也容易運用,於是我們將此書列為本所的必要參考書。於2003與2007年,我邀請Penny來臺灣分別進行生產教育研習營及促進正常分娩研習營,對此書的內容更能掌握與運用在教學與臨床上,多年來的教學,學生們運用此書的技能於臨床,嘉惠許多周產期婦女與其家人。以下簡單列舉本書特色及應用之實例:
一.強調生產是正常與自然的過程
生產是正常與自然的過程,近年來隨著微生物群(microbiome)知識的增進,更是證明陰道分娩對新生兒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應該盡量減少干擾以促進正常分娩。環境的氛圍(人、事、物)會影響產程的進展,因此我們開始學習布置產房的環境,除了讓產房盡量「像家」外(例如:隱藏醫療器材、加大床的寬度),也將產房的燈光從日光燈修正為暗黃色。近年來,甚至有助產所用四面投影機在牆面投射婦女所喜愛的風景(例如:森林、海邊、山脈等),讓婦女彷如處身在自然界中分娩。
不僅如此,疼痛也是正常過程,因此Penny強調產科應該評估婦女對「疼痛因應的程度」,而不是「疼痛程度」,因為適度的疼痛對母親是好的,過度的干預,反而會影響正常分娩過程。
二.自由體位與活動
Penny是物理治療師,因此在解剖構造與體位的配合上特有其專長,書中也列舉許多體位、策略以預防或校正胎位不正,並以圖片進行說明。筆者透過Penny的書籍,研發孕產期生產球運動並進行臨床研究,發現這些活動與體位不僅能減少孕產期下背疼痛,降低日常生活活動之干擾,也能促進產程、減少生產疼痛,並增進生產滿意度。更令人興奮的是,一次我在臨床帶學生實習時,一位產婦子宮頸口全開進產房,但卻因宮縮變緩、且胎頭高,內診為右枕後位(ROP),而打算施行真空吸引,我建議醫師讓我嘗試進行體位的改變,在進行右側臥加上側臥雙邊髖骨加壓(double hip squeeze),三次宮縮後,胎頭轉位並下降,宮縮也明顯增強,個案因此免於真空吸引的介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