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

Page 1


目 錄 PART

1

Chapter 1

衛生行政 臺灣公共衛生概況 公共衛生的內涵、範疇與歷史沿革

2

第二節

公共衛生組織與行政機關

4

全球公衛組織 我國衛生行政組織

4 5

公共衛生重要議題

5

平均餘命

5

十大死因 自殺

6 7

孕產婦與嬰兒死亡率

8

全民健康保險

8

第四節

Chapter 3

1

第一節

第三節

Chapter 2

許怡欣、楊雅婷

高齡化社會 公共衛生的未來與挑戰

8 11

互聯網與物聯網時代網路成癮

11

世界傳染疾病防疫

11

國際參與健康增值 巨量資料探勘分析

12 12

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落實

12

社會變遷與公共衛生

黃耀輝

17

第一節 第二節

社會變遷觀察 前公共衛生時期

18 19

第三節

公共衛生萌芽時期

21

第四節

公共衛生專業興起

23

第五節 第六節

二次大戰後公共衛生發展 二十世紀後期公共衛生發展

26 29

第七節

當前社會特性與公共衛生

32

人口學與人口問題 第一節

薛承泰

43

人口學概述 定義

44 44

人口學資料

44

常用人口學專有名詞

45


第二節

第三節

PART

2

Chapter 4

49

人口的數量與成長 人口的組成與特性

49 52

人口的分布與遷移

57

生命表

59

當前臺灣地區人口問題 少子女化與高齡化

63 63

家庭型態多樣化

64

遲婚與離婚

65

人口多元化 第四節 人口政策及發展

65 66

臺灣的家庭計畫

66

當前臺灣地區人口政策

67

近年來面對少子女化的具體措施

68

流行病學與生命統計學 流行病學緒論

宋鴻樟

73

第一節

流行病學概述

74

第二節

流行病學的人口學研究 人口年齡校正

77 77

人口統計資料收集

78

人口資料之應用

79

生命統計之應用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項

79 82

第三節

Chapter 5

人口學的範疇

營養流行病學 第一節

潘文涵

95

營養流行病學

96

營養流行病學的定義 營養流行病學的歷史沿革

96 97

第二節

臺灣地區的營養狀況變遷

97

第三節

飲食營養狀況評估

103

飲食營養狀況 飲食營養評估

103 105

營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與實例

108


觀察性營養流行病學之資料分析

111

飲食營養在公共衛生上的重要性 第四節 營養流行病學發現運用於健康教育

Chapter 6

生物統計學

楊奕馨

生物統計學概述

120

第二節

資料的型態及測量尺度 定性方式描述的資料型態

121 121

定量方式描述的資料型態

122

定性與定量資料型態的變項互換

122

基本統計量 定性資料型態

123 123

定量資料型態 124 機率分配 126 第四節

檢定方法 假設檢定 135 Z 檢定 136 單樣本 t 檢定 140 配對 t 檢定 141

第五節

3

Chapter 7

119

第一節

第三節

PART

113 114

常態分配

127

中央極限定理 估計 132

132 135

雙樣本 t 檢定 比較百分比 卡方檢定

141 143

143

相關係數

146

疾病防治 傳染病偵測

金傳春

149

第一節 第二節

偵測系統的定義與傳染病偵測系統的特質 偵測的目的與用途

150 155

第三節

偵測系統的種類

164

報告病例系統

164

實驗室為基準的系統 醫院為基準的系統

165 166

學童缺席與病假記錄系統

167

社區人群為基準的系統

167

環境偵測系統 人口偵測

167 168

藥物偵測系統

168

其他傳染病的國際偵測網

168


第四節

Chapter 8

如何建立偵測系統

170

偵測的病例定義 數據搜集

170 171

定期受偵測的族群

172

偵測的實務流程

172

傳染病偵測的倫理考量與法律 提升偵測參與者的動力

175 175

臺灣地區法定傳染病與報告傳染病

175

第五節

偵測系統的評鑑

177

第六節

新興傳染病

178

傳染流行病學原理及防治

金傳春

185

第一節

傳染流行病學鐵三角

186

第二節

傳染病自然發生史與疾病譜

192

第三節 第四節

病原微生物 傳染鏈

195 197

傳播原理

198

傳染途徑

198

空間流行病學 傳染病的防治與管理

205 205

管理傳染源

206

截斷傳染途徑

210

增加宿主抵抗力 其他考量

210 210

傳染病的數理模式

211

新興/再滋生傳染病 SARS 病毒

213

第五節

第六節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人流感、禽流感 H5N1、H9N2、H7N9、H10N8、 H5N6 四亞型人病例與新型豬源 H1N1 流感

215 220 223

登革熱 腸病毒

235 243

日本腦炎

246

茲卡病毒感染症

248

狂犬病 傳播性海綿樣腦症

250 254


Chapter 9

Chapter 10

PART

4

Chapter 11

慢性病防治

263

第一節

我國及世界慢性病流行現況

264

第二節 第三節

重要的危險因子 防治的策略

270 272

第四節

政府對慢性病防治的策略

277

國際衛生

張武修

287

第一節

國際衛生的定義與工作範疇

288

第二節 第三節

國際衛生組織發展與角色任務 國際衛生健康議題及挑戰

291 294

美國國家衛生局的優先清單

294

全球衛生關鍵報告

295

未來國際衛生焦點

295

社區衛生 健康社區評估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Chapter 12

邱弘毅

胡淑貞

299

健康社區評估的理念

300

傳統社區健康評估的問題 健康社區評估的發展

300 301

理想的健康社區

301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

302

健康社區評估的面向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之發展

302 304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

307

如何開始推動健康城市/健康社區

308

健康社區營造 健康社區的營造原則

309 309

健康社區的營造步驟

310

健康社區營造實例:臺南市的社區參與計畫

314

口腔衛生

姚振華、陳秀賢

321

第一節

口腔解剖及生理

323

第二節

預防牙醫學

329

齲齒

329


第三節

牙周病

331

咬合不正 口腔癌

332 333

口腔其他病變

334

社區牙醫學

335

口腔健康監測與實施 氟化物之應用

335 336

牙面裂溝封填

336

牙菌斑之控制

336

感染控制 孕婦之口腔保健

336 337

嬰幼兒之口腔保健

337

學齡兒童及青少年人口之口腔保健

337

中老年人口之口腔保健 第四節 家庭牙醫學

Chapter 13

Chapter 14

337 338

口腔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相關性

338

牙科感染控制、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338

老人牙醫學 牙科住院病人之口腔照護

339 342

身心障礙及特殊人口之口腔保健

342

精神疾病病人之牙科治療

343

牙科倫理及相關法規(常識) 第五節 口腔衛生計畫

343 345

第六節

臨床各科簡介與就醫準備(牙科最新發展)

348

臨床分科

348

牙科最新發展 新時代的口腔保健觀

349 349

婦幼衛生保健

侯嘉玲

353

第一節

婦幼衛生保健範圍

354

第二節

婦幼衛生工作

354

高齡照顧與長期照護

黃璉華、陳惠姿

359

第一節

國內外人口的變遷

360

第二節

高齡照顧與健康老化

360

相關國家高齡者照顧政策

361


Chapter 15

我國高齡者照顧政策

362

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 健康平均餘命

363 364

銀浪究竟是為負擔抑或是機會

364

第三節

長期照護概說

366

第四節

國內長期照護的發展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370 370

長期照顧服務法

374

社區化服務發展趨勢

376

整合式服務輸送發展趨勢 長期照護在國內的困境

376 379

國內長期照護未來政策發展

380

第五節

長期照護的服務品質管理

380

第六節

長期照護的倫理議題

381

消費者保護 第一節

邱清華、姜志俊

387

消費者保護運動的興起

388

消費者五大基本權利

389

消費者保護法立法之必要性 各國消費者保護活動

390 391

歐美早期的措施

391

亞洲消費者運動

392

第三節

各國的消費組織 臺灣地區消費者保護崛起於民間

392 392

第四節

臺灣民間消費者保護活動

394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

394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台灣消保會) 中華婦女消費者協會(婦消會)

398 399

中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網消會)

399

臺灣官方消費者保護活動

399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消保會)/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消保處)

400

各縣市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

400

第二節

第五節


PART

5

Chapter 16

食品與營養 食品安全與衛生 第一節

405

食品中之有害物質

406

因食品含過敏源或具藥理作用之分子所引起的反應

406

因天然食品中含有之毒性物質所引起的反應 食品汙染物

407 408

生物性汙染

408

化學性汙染物

411

食品添加物 食品管理及其架構

413 415

以產品之特質來區分

415

以風險架構來區分

417

第五節

以政策法規制定及執行來區分 食品相關法規

417 419

第六節

臺灣食品安全事件之回顧

422

因環境汙染所造成

422

因原料或添加物(含飼料添加物)、 農業藥物使用不當所造成

422

因生產、製造過程疏失所造成

424

因攙偽假冒等經濟犯罪行為所造成

424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Chapter 17

康照洲

藥物管理與物質濫用

黃文鴻

427

第一節

藥物濫用的定義、種類與範圍

429

第二節

常見之各級毒品及濫用藥物

432

管制藥品與毒品之管理區別

432

第三節

藥物濫用者常見之術語 管制藥品管理法立法沿革

434 434

第四節

管制藥品使用相關規定

436

第五節

我國藥物濫用之回顧、現況與防制

437

藥物濫用歷史回顧 藥物濫用現況

437 438

藥物濫用策略

439

反毒現況與防制

439

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藥物濫用預防觀念

441


Chapter 18

公共衛生營養學 常見營養問題

444

第二節

營養狀況之評估 營養調查

445 445

生命統計

445

其他相關飲食、營養資料收集

446

營養改善方案 營養改善方案的目標

447 447

社區營養改善方案

447

公共衛生營養方案

449

營養問題的對策與政策 營養問題的對策

455 455

美國的營養改善對策

456

聯合國的非傳染性疾病全球監督框架

457

我國營養相關政策

458

第四節

6

Chapter 19

443

第一節

第三節

PART

章樂綺

社會科學與行為科學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

黃松元

461

第一節

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與健康素養

462

第二節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策略的發展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466 467

創造支持性環境

467

強化社區行動

467

發展個人技能 調整健康服務方向

468 468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常用的理論或模式

468

健康信念模式

468

理性行動論 計畫行為理論 PRECEDE-PROCEED 模式(健康教育計畫模式)

471 472

社會學習理論/社會認知理論 跨理論模式

475 476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計畫之規劃、執行與評價

479

第三節

第四節

473


第五節

第六節

Chapter 20

484

學校 社區

484 486

醫療院所

487

工作場所

488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培育

490

健康傳播 第一節

呂淑妤

497

健康傳播的定義、範圍及重要性

498

健康傳播的定義與範圍

498

健康傳播的重要性 健康傳播的行動架構

499 500

第二節

健康傳播的歷史起源、發展與挑戰

501

第三節

健康傳播的相關理論

503

健康傳播的傳遞層級 健康行為與傳播相關理論

503 504

健康傳播與媒體策略應用

505

臺灣媒體種類與特性

505

臺灣媒體產製流程 新聞稿撰寫與健康傳播議題宣導策略

507 507

風險溝通與危機溝通處理原則

510

風險溝通之目的與重要性

510

影響風險認知的因素 危機溝通處理原則

512 513

第四節

第五節

Chapter 21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實施場所與工作內容

醫療社會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蔡友月

521

病人角色、汙名與醫病關係

523

病人角色 汙名

523 524

疾病與病痛

524

醫病關係模式

525

健康/疾病的社會建構 健康/疾病的社會因素

526 526

健康/疾病的社會建構

528

專業、醫療化與照顧組織

530

職業/專業區別

530


醫療化

Chapter 22

530

醫療照護組織 第四節 健康社會運動、另類醫療與挑戰醫療霸權

532 533

實證科學的醫療模式與另類醫療

533

健康社會運動、去醫療化

534

公共心理衛生 第一節

鄭其嘉

心理健康與心理疾患

539 541

除去心理健康,就沒有健康──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習習相關 心理健康 vs 心理疾患 第二節

第三節

Chapter 23

心理健康與心理疾患的多重影響因子

543 545

公共心理衛生及其內涵

546

何謂公共心理衛生 WHO 2013 ~ 2020 年心理衛生行動計畫

546

心理健康促進

548 548

正向心理健康與幸福安適感

552

我國公共心理衛生發展概況

554

臺灣心理衛生行政與法案發展 學校心理衛生教育

554 559

婦女研究與健康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541

張珏

563

社會性別主流化

564

國際發展 釐清觀念

565 567

我國發展

570

性別平等與健康:國際發展

571

「性別主流化的婦女健康」政策架構 案例:創建具有性別敏感度健康服務的參考

572 573

聯合國提出「婦女與健康」的涵蓋面 WHO 婦女健康相關組織變遷

574 574

婦女研究 婦女運動

575 578

婦女運動國際潮流

578

臺灣的婦女運動發展

580

婦女健康運動

581


PART

7

Chapter 24

第六節

女性主義與健康照顧

584

第七節

我國婦女健康的發展 我國婦女健康運動

586 586

性別觀點的婦女健康議題

587

我國婦女健康組織機制

588

我國婦女健康政策的發展 性別主流化在健康實務上的落實

588 590

實踐女性主義觀點婦女健康的策略

593

職業與環境衛生 職業安全衛生

597

第一節

職業安全衛生定義及發展

598

第二節

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601

第三節

職業安全衛生類型及實務

602

工業衛生學之範疇 作業環境中之危害因子

602 603

職業衛生的基本觀念

611

職場健康促進

617

健康促進簡介 職場健康促進實施步驟

617 618

職場健康促進實務

620

職場健康服務與職場健康促進

620

職場健康促進之前景

621

第四節

Chapter 25

郭育良

環境和人體健康──水篇

宋鴻樟

625

第一節

汙染的產生及分類

626

第二節

水的需求量

627

第三節 第四節

和水相關的傳染病 飲水的化學性汙染──無機化學性

630 633

633

石綿、氡、氟

633

硝酸鹽 飲水的化學性汙染──有機化學性

634 634

農業用藥

634

第五節


有毒廢棄物的地下水汙染

Chapter 26

飲水的氯化衍生物和癌 第六節 飲用水的處理

635 636

都市供水處理

636

飲用水的水質

638

第七節 第八節

飲水水質標準 廢水及汙水處理

639 640

第九節

其他環境汙染問題與健康 鉛 641

641 鎘

多氯聯苯

642

643 643

空氣污染防制

王秋森

649

第一節

空氣污染的定義與污染源

650

第二節

氣狀污染物

652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有害空氣污染物 654 放射性氣體 655

652 653

一氧化碳 653 臭氧 653 揮發性有機物 第三節 粒狀污染物

Chapter 27

634

惡臭污染物 654

655

臭氧消耗物質 655 溫室氣體 656 656

氣膠微粒的物理特性

657

周邊空氣中粒狀物的粒徑分布

657

周邊空氣中粒狀物的化學特性 微粒在呼吸道中的沉積現象

658 659

第四節

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662

第五節

空氣品質標準與管理

665

噪音防制 第一節

陳秋蓉

671

聲音之特性

672

聲音在空氣中傳送的速度(音速)及相關函數

672

聲音大小之定義

672

噪音傳播之距離衰減 聲音合成

675 675

聲音相減

676

第二節

噪音類型及相關法令標準

676

第三節

噪音對人的影響

683


Chapter 28

第四節

噪音監測與暴露評估

685

第五節

聽力保護措施 噪音危害控制

690 691

防音防護具之選用及佩戴

693

健康檢查及管理

696

循環性資源與廢棄物 第一節

Chapter 29

施百鴻

699

概述

700

廢棄物之定義與分類

700

廢棄物與環境相關問題

700

第二節 第三節

都市垃圾特性與處理 事業廢棄物特性與循環再利用

702 713

第四節

循環資源與零廢棄

717

能資源耗竭問題

717

建構能資源永續循環型社會架構

718

環境病與職業病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鄭尊仁

721

環境及職業的健康危害因子

722

物理性健康危害

722

化學性健康危害 生物性健康危害

725 727

環境及職業相關疾病

728

呼吸系統疾病

728

肝臟疾病 皮膚疾病

728 729

肌肉骨骼疾病

729

心臟血管系統疾病

730

神經系統疾病 癌症

731 732

職業傷病保護

733

環境病或職業病的診斷與鑑定

733

職業病的處置 職業病防治網路

734 734


PART

8

Chapter 30

醫療體系與機構經營管理 醫療機構管理緒論 第一節

737

現代醫院的社會特質

738

醫院是公益性的服務機構

738

醫院為專業集合、寡頭獨占的服務事業 醫院為社會的公器

739 739

醫療機構的分類及醫院的任務

740

醫療體系與醫療機構

740

醫院的任務 醫療費用支付制度對醫院的影響

745 745

論量計酬或論項計酬制

745

診斷組合或診斷關聯群制

746

健康維護會員制及市場折扣制 總額支付制

747 747

第四節

醫院管理工作

748

第五節

醫師與行政人員之專業異質

752

第六節

臺灣醫院當前問題及展望

755

第二節

第三節

Chapter 31

韓揆

健康照護體系與人力政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石崇良

761

健康照護體系的定義與架構

762

健康服務輸送

762

健康照護人力 財務

763 763

基本藥物之可近性

764

健康資訊系統

764

領導與治理 臺灣健康照護體系

765 765

醫療網之佈建

765

健康服務輸送體系之現況

766

緊急醫療網之建置 健康照護人力政策

768 771

醫事人力培育政策

771

醫事人員臨床培訓計畫

772

醫事人員繼續教育制度 專科醫師制度

776 777


第四節

Chapter 32

Chapter 33

778

挑戰與展望 偏遠地區之醫療與醫事人力問題

780 780

醫療環境惡化、醫事糾紛與工作負荷問題

782

專科醫師人力發展失衡及五大皆空問題

782

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費用問題 分工過細對於醫療連續性作業之潛在影響問題

783 783

醫院經營

蘇喜

785

第一節

因應外界變革

787

第二節 第三節

滿足外部顧客期望 強化內部管理

789 790

第四節

強化組織與內部顧客聯結

792

醫院評鑑 第一節 第二節

第四節

第四節

Chapter 34

醫事人員管理法規

韓揆

795

醫院評鑑概說 臺灣醫院評鑑歷程

796 800

從督考到評鑑

800

評鑑體制之禪替 2015 年新制評鑑

801

申請評鑑類別

803 803

醫院評鑑

804

教學醫院評鑑

807

醫學中心評鑑 評鑑委員之遴聘分組,評鑑合格效期及其他

808 811

臺灣醫院評鑑之成效及展望

812

醫院財務管理

張睿詒

817

第一節

醫院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

818

第二節

財務報表與分析 財務報表的意義及使用者

819 819

基本財務報表

819

財務報表分析

824

管理會計的應用 管理會計的意義及重要性

829 829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差異

829

第三節


醫院成本制度

830

醫院管理會計之應用 第四節 營運資金與長期投資、融資的管理

PART

9

Chapter 35

營運資金的管理

836

長期投資管理

838

長期融資管理

840

健康照護政策及健康保險 全民健康保險

李丞華

843

第一節

健康保險沿革

844

第二節 第三節

投保及保險費 醫療給付、部分負擔

845 847

醫療給付

848

部分負擔

848

免部分負擔規定 藥品給付

849 851

現況與展望

852

第四節

Chapter 36

832 836

健康保險支付制度 第一節

李玉春、陳珮青

855

支付基準 論項計酬(論量計酬)

857 857

論日計酬

858

論病例計酬

858

機構總額預算 論人計酬

860 860

論質計酬

862

其他支付基準

862

支付標準 支付基準發展趨勢

863 863

支付標準如何訂定

863

支付標準訂定之依據

864

第三節

支付標準訂定之時辰 總額支付制度與醫療費用控制

865 865

第四節

臺灣全民健保支付制度與改革

867

第二節


Chapter 37

PART

全民健康保險法 立法背景與基本原理

880

第二節 第三節

全民健康保險相關法令 中央健康保險署與保險對象間之關係

881 882

第四節

中央健康保險署與特約醫事服務機構間之關係

884

第五節

常見健保爭議

885

特約關係中核付費用之爭議 健保特約關係中健保署管理特約醫事機構之爭議

885 885

保險對象對健保給付之爭議

886

法規與倫理

醫事衛生法規概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Chapter 39

879

第一節

10

Chapter 38

陳怡安

887

醫事衛生法規之內涵與立法原則 臨床醫事衛生法規精要

888 891

醫療法

891

醫事人員法規

892

醫事業務法規 公共衛生醫事法規精要

894 895

疾病管制法規

895

職業衛生法規

897

環境衛生法規 常見醫事衛生法規案例介析

899 901

毒奶粉事件 RCA 公害汙染事件

901

食品安全及毒油事件 醫護人員感染肺結核事件

902 902

其他判決

903

醫療糾紛 第一節 第二節

曾育裕

901

陳鋕雄、江浣翠

909

醫療糾紛在公共衛生體系之意義 臺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社會影響

910 911

臺灣醫療糾紛現況

911

民事訴訟的發展

912


刑事訴訟的發展 醫療訴訟的影響 第三節 醫療糾紛的預防與應對

913 914

第四節

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

914

民事上的和解

915

醫事審議委員會的調處 鄉鎮市調解委員會

916 916

法院強制調解程序

916

仲裁

916

醫療糾紛爭訟 刑事程序

917 917

民事程序

920

因果關係

920

過失與注意義務之判斷 醫療場所暴力

921 922

第六節

告知後同意法則

922

第七節

建立醫療糾紛鑑定的公信力

926

我國目前醫療鑑定的需求與問題 機關鑑定與對質詰問權行使之例外

926 927

醫事審議委員會的特色與爭議

927

醫療鑑定的解決方案

929

結論:醫療糾紛改革方案

931

第五節

第八節

Chapter 40

912

衛生倫理學

林明薇

935

第一節

衛生倫理之發展背景

936

第二節

公共衛生倫理的內涵及原則

940

公共衛生倫理的定義及範疇 公共衛生倫理相關的基本原則

940 941

公共衛生倫理的架構

942

第三節

衛生倫理相關法規

943

第四節

衛生倫理之現況 人體試驗相關倫理現況

945 945

生物醫學研究相關的倫理現況

945

社會行為科學研究相關的倫理現況

949

衛生政策推動之倫理原則及訓練

951

第五節


健康社區評估 胡淑貞 編著/修訂

第一節

健康社區評估的理念

第二節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

第三節

健康社區營造


300 公 共 衛 生 學

前言

「健康社區評估」與「社區健康評估」是兩個不同意涵的名詞, 其背後的理念及不同的實踐取向,反映了不同時代對於健康的概念;

亦即從十九世紀強調環境改善、預防醫學,到二十世紀中強調健康促進的改變。 1978 年 Alma-Ata 宣言及 1986 年渥太華憲章(Ottawa Charter)是促成「社區健 康」模式向前邁進為「健康社區」模式的主要推手。Alma-Ata 宣言指出醫療照護的侷 限,同時指出社會及經濟對健康的影響,呼籲各個部門應該要共同促進健康,因此促使 當時的社區健康評估從末段醫療邁向初級預防。渥太華憲章更指出健康的前提包括:和 平、穩定的生態系統、教育、食物、收入、永續資源、社會正義和公平等。若要積極的 促進全民健康,必須是跨部門合作,包括公部門、私人企業和社區一起努力。 本文主要目的是闡述健康社區的發展理念及其評估指標,並提供營造健康社區的原 則與策略,最後以臺南市為例,說明社區參與計畫之執行實例。

第一節

健康社區評估的理念

一. 傳統社區健康評估的問題 所謂「社區健康評估(community health assessment)」是指有系統地檢視社區的健 康狀態及健康問題,使衛生單位能了解社區的健康需求,進而規劃相關衛生計畫及分配 醫療資源的工具(Cibula et al., 2003; Stafford-Alewine & Land, 2002)。因此,社區健康評估主 要以找出社區問題及了解社區需求為出發點,例如評估社區內是否有癌症、慢性病、抽 菸、酗酒、藥物濫用、事故傷害、未成年懷孕等健康問題,是以「缺乏與需求導向(deficiency and need oriented)」的模式來規劃社區健康計畫。 這種模式雖可描述出社區的特徵圖像,但卻容易使社區被標籤化為「低收入」、 「弱勢」、「殘障」或「高犯罪」的社區等(Sharpe et al., 2000)。尤其社區健康評估通常 是由政府及專業人員規劃,主要是教導人們健康問題的嚴重性(McNight & Kertzmann, 1999),可說是一種由上而下(top-down)的操作方式。這種操作方式雖可促使社區有

正面的改變,但卻易導致社區領導人為了吸引外部資源的投入,而積極強調社區最差勁 的一面或社區的缺點,因此容易造成社區居民的低自尊、低認同、依賴及無力感(Sharpe et al., 2000)。


11 二. 健康社區評估的發展 促成「社區健康(community health)」模式向前邁進為「健康社區(healthy community)」模式的主要推手是 Alma-Ata 宣言及渥太華憲章(Ottawa Charter)。1978 年,Alma-Ata 宣言指出醫療照護的侷限,並提出社會及經濟對健康的影響,呼籲政府 各個部門應該要共同促進健康,因此促使當時的社區健康評估從末段醫療邁向初級預 防,以積極地促進全民的健康。1986 年,渥太華憲章更指出除了衛生政策外,安全、 和平、居住、教育、飲食、收入、穩定的生態系統、永續資源,及社會公平正義等其他 非健康領域的公共政策也會深刻影響健康,因此強調社區應透過增強自身能力去改善其 社會及物質環境,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以創造支持健康的環境。 「健康社區評估(healthy community assessment)」因此應運而生,不僅包括居民 健康問題的評估,也包括市民參與及社區支持等評估;也就是說,健康社區評估主要是 關切社區居民參與計畫的程度、社區組織動員內在及外在資源的能力,以及社區在決策 過程中的自主程度(Laverack & Labonte, 2000)。因此,健康社區評估的重點不再只是了解 社區的問題與需求,而是評估社區的資源,如何將這些資源作為促進社區改變的工具, 以提升社區的意識與覺醒、培養社區的領導及組織能力,幫助社區做決定,降低對外的 依賴(Byrne et al., 2002; Hancock & Minkler, 1999; Stafford-Alewine & Land, 2002)。

三. 理想的健康社區 「健康社區」與「社區健康」在理念與策略上有極大的不同(表 11-1),健康社區 除了以充權及合作為推動原則外,也體認到影響健康的因子不只是衛生醫療體系和個人 生活型態,還包括社區整體的社會及物理環境。 1986 年 Hancock 與 Duhl 定義一個「健康社區」是指:「能不斷地改善社區的物理 及社會環境,擴大社區資源,使社區居民可以互相支持,以發揮最大的潛能的社區」 (胡淑貞、蔡詩薏,2004;Hancock & Minkler, 1999)。他們也指出理想的健康社區應至少包括

下列 11 項條件(Hancock & Minkler, 1999): 乾淨、安全、高品質的物理環境(包含居住品質)。 穩定且永續的生態系統。 強而有力相互支持且非唯利是圖的社區。 對於影響生活、健康和福利的決策,居民有高度的參與和控制權。 能滿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避難所、收入、安全與工作)。 居民能藉多元管道獲得各種不同的經驗和資源,亦即有各種不同的機會互相接觸、互 動與溝通。 具多元、活力且創新的經濟活動。

301 健 康 社 區 評 估


302 公 共 衛 生 學

11-1

目標

「社區健康評估」與「健康社區評估」的差異 社區健康評估 (community health assessment)

健康社區評估 (healthy community assessment)

促進社區健康狀態(promoting community 建立健康的社區 health status) (building healthy community)

影響健康 醫療相關因素(medical related factors)、 非醫療因素,而是社會因素 的因素 行為相關因素(behavioral related factors) (social determinants) 導向

缺乏與需求導向 (deficiency and need oriented)

社區資產與社區能力導向 (asset and capacity oriented)

策略

提供健康服務(providing health services) 社區發展(community development)、 、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社區營造(community building)

評估的 面向

健康狀況(health outcome)、健康行為( 支 持 性 環 境(supportive environment) health behavior)、環 境 危 險 因 素(envi- 、社區能力(community capacity)、 ronmental risk factors) 健康的公共政策(healthy public policy)

執行者

衛生部門(department of health)

所有部門(all sectors)

評估者

專業人員(professionals)

社區(communities)

資料來源:陳淑眉、胡淑貞(2005)•社區健康評估與健康社區評估之異同•

,1-8。

鼓勵保留歷史、文化與種族遺跡,並尊重城市中的其他團體與個人。 可融合且能提升上述各項特色的城市規劃。 居民皆能獲得高水準的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 居民有良好的健康狀態(高健康、低疾病)。 從這 11 項條件中我們可以發現,健康的概念已經從過去的消極維持健康,到積極 促進健康的機會與環境。「健康社區評估」不僅評估居民的健康問題、社區的醫療服務 系統,以及影響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包括了市民的參與及社區的支持等面向。健康 不再只是衛生部門的範疇,它更需要社區本身及政府各部門的合作。

第二節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

一. 健康社區評估的面向 「社區健康評估」與「健康社區評估」兩個名詞的背後邏輯,反映了不同時代對於 健康的概念。從 1980 年代~ 2000 年以後,健康促進從過去的「社區健康」邁向「健康 社區」的推動。基於這樣的理念,McKnight 與 Kertzmann(1999)認為健康社區評估應


11 以社區能力或社區資產為指標,取代過去社區需求評估以死亡率、罹病率、醫療服務利 用率,或個人健康行為等傳統健康結果為指標。 所謂社區資產評估是透過確認、支持及動員社區現有的資源及能力,以創造及達到 社區的共同願景。這樣的評估方式並不是認為社區問題及需求不重要,而是為了要到達 理想的健康社區,社區必須學習確認及解決自身的問題或障礙(Sharpe et al., 2000)。 社區資產評估與過去社區需求評估最大的差別是: 強調評估社區的能力面而非需 求面; 評估的過程應該是有助於人們及社區能力的建立(Hancock & Minkler, 1999)。根 據社區能力建立的過程中,各種資源的可獲得性,McKnight 與 Kertzmann(1999)將社 區資產分為三級: 第一級:社區內的資產,且在社區的控制範圍內,包括: 個人的資產:如居民的技能、才藝、經驗、自營商、家族企業、個人收入、民眾的 天賦。 組織的資產:如營業公會、市民團體、文化組織、溝通組織、宗教組織。 第二級:社區內的資產,但多由外在者控制,包括: 私人及非營利組織:高中以上的教育機構、醫院、社會服務機關、公共機構及服 務、公立學校、警政單位、圖書館、消防單位。 空間資源:公園、空地、廢棄的工業用地及房屋。 能源及廢物資源。 第三級:社區外的資源,且由外在者控制,包括: 社會福利與支出。 公共發展支出。 公共資訊。 2001 年 Hancock 進一步指出過去社 區發展著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 社區發展應以人為本,故而提出「社區資 本」的概念(圖 11-1)。Hancock 認為在 推動社區發展時,應該要注意四大資本之 建立,如下: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意指健康

資料來源:Hancock, T. (2001). People, partnerships

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有技能且具有創

and human progress: Building community

新能力的居民從事社區工作,並且參與

capital.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16(3) , 275-280.

社區的治理。 生態資本(ecological capital):意指

圖 11-1

社區資本模式

303 健 康 社 區 評 估


304 公 共 衛 生 學

高品質的社區環境、健全的生態系統、資源永續及保育,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是連結社區內部的潤滑劑,促使社區凝聚在一起,包括 非正式的社會網絡以及正式的社會發展計畫,強調整個社會投資主要是確保人人都有 公平的機會去獲得和平、安全、食物、教育、收入及工作等;也就是說改變健康影響 因子的社會發展計畫是較正式的社會資本取向。 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是促使我們得以達成社會目標的工具,基本上社區需 要某種程度的經濟繁榮,使每個人可以溫飽、不致流離顛沛、有乾淨的飲用水、良好 的環境衛生、公民教育及社會服務等,以維持健康生活所需。經濟資本應該是讓這些 基本的生活條件公平地分配,以確保每個人的基本需求都被滿足,並且,在提升經濟 資本的同時不應該犧牲人力資本、生態資本或是社會資本(Hancock, 2001)。

二.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之發展 過去「社區健康」主要以議題為介入方式,二十一世紀的健康促進則以「場域(setting)」為重點,發展「健康城市計畫」(Goumans & Springett, 1997),結合各部門共同合 作,負責監測城市與社區所有活動及負起政治責任(Goldstein, 2000),這樣的改變目的是 刺激地方政府的介入,以確保城市計畫的推動及對健康的影響,並且承諾改善社區的健 康(Hancock & Minkler, 1999)。 為了建立健康城市及評估其對健康的影響,WHO 歐洲辦公室與歐洲 47 個城市,共 同設計了一份健康城市指標(表 11-2),目的是透過指標的收集,分析城市可能的健康 問題,以作為城市計畫的參考,並比較不同城市間的差異,相互刺激及學習(Sanderson & Webster, 2003)。

回顧上述 WHO 所訂立的 32 項指標可以發現:健康城市計畫的規劃方向不再只是 個人危險因子的介入,而是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不過,由於城市內的社區異質性大,城 市計畫未必符合社區需求(Hancock, 1993),社區也難以體會健康城市計畫對社區的意 義,因此許多城市開始發展社區層級的指標,以同時評估城市及社區兩種層級指標的關 係,例如 Champan(2003)在英國 South West 及 Yorkshire,收集社區層級資料以與城 市層級指標做連接,分析城市指標與社區資料的相關性,期望能進一步發展由社區自行 定義健康問題的工作手冊。另外,Walsh(2003)在蘇格蘭 Paisley 則透過官方行政系 統,要求地方衛生單位及社區照護機構收集社區相關資料,以發展鄉鎮級地方概況資 料。中國上海則是先由專家學者及相關官員文獻回顧國內所有指標,並選出可作為健康 社區的指標,由社區民眾排定優先次序(Yuan et al., 2003)。 簡而言之,健康社區指標不再只是用以評估社區不足的地方,以規劃相關的介入計 畫,而是進一步幫助社區確認其可獲得的資源及策略,作為提升社區健康的策略。


11 表

11-2

WHO 健康城市指標(共 32 項)

指標種類 健康指標

總死亡率:所有死因 死因統計 低出生體重比率

健康服務指標

現行衛生教育計畫數量 兒童完成預防接種的比例 每位基層醫療照護者(西醫師)服務的居民數 每位護理人員服務的居民數 有健康保險的人口比例 基層健康照護提供弱勢語言服務之便利性 市議會每年檢視健康相關問題的數量

環境指標

空氣汙染

閒置之工業用地

水質

運動休閒設施

汙水處理率

徒步區

家庭廢棄物收集品質

腳踏車專用道

家庭廢棄物處理品質

大眾運輸座位數

綠覆率

大眾運輸服務範圍

綠地之可及性

生存空間

住處在不合住屋標準的人口百分比

社經指標

遊民人數 失業率 收入低於平均所得之比例 可照顧學齡前兒童之機構比例 小於 20 週、20 ~ 34 週、35 週以上活產兒的比例 墮胎率(相對於每一活產數) 殘障者受雇之比例 資料來源:Doyle, Y. G., Tsouros, A. D., Cryer, P. C., Hedley, S., & Russel-Hodgson, C. (1999). Practical lessons in using indicators of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cross 47 European cities.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14 (4) , 289-299.

在臺灣,國立成功大學與台灣健康城市聯盟的專家學者在國民健康署及各健康城市 推動縣市的協助下,以 WHO 健康城市指標為基礎,研擬規劃出全國性健康城市指標。 全國性健康城市指標(表 11-3)依城市屬性分為兩類: 共同核心指標:健康組共有 13 項(其中 9 項為國際指標),環境組共有 7 項(其中 5 項為國際指標),社會組共有 13 項(其中 4 項為國際指標),合計共 33 項(其中 18 項為國際指標)。

305 健 康 社 區 評 估


306 公 共 衛 生 學

11-3

全國性健康城市指標一覽表 健

康 指

國際指標 A1 死亡率(標準化)(※) A2 死因統計(標準化)(※) A3 低出生體重比例 B2 兒童完成預防接種的比例 B3 每位醫師服務的居民數 B4 每位護理人員服務的居民數 B5 健康保險的人口百分比 (※) B6 醫療院所弱勢語言服務 D6 小於 20 週、20 ~ 34 週、 35 週以上活產兒的百分比 本土指標: TH1 18 歲以上成人吸菸率 (#) TH2 18 歲以上成人嚼檳榔率 (#) TH3 規律運動人口比例 TH4 長期照護受照顧率

國際指標 C1 空氣汙染 C2 水質 C3-1 汙水處理率 C4 家庭廢棄物收集品質 C5 家庭廢棄物處理品質 本土指標: TE1 河川品質 TE2 公廁檢查通過率

國際指標 D3 失業率 D4 收入低於平均所得之比例 D5 可照顧學齡前兒童機構比例 D8-1 身心障礙者受雇之比例 本土指標: TS1 犯罪發生率 TS2 犯罪破獲率 TS3 機動車肇事比例 TS4 酒醉駕車肇事比例 TS5 每萬人火災發生次數 TS6 獨居老人受關懷比例 TS7 社會福利支出比例 TS8 居民擔任志工比例 TS9 參與社區營造單位

共 13 項

共7項

共 13 項

省直轄市、縣轄市類增加的項目 省直轄市、縣轄市類增加 省直轄市、縣轄市類增加的項目 B1 衛生教育計畫數量 TS10 終身學習 的項目 TH6 無菸環境數量 C6 綠覆率 TS11 文化設施數量與成長率 C7 公園綠地可及性 C9 運動休閒設施 C10 徒步區 C11 腳踏車專用道 C12 大眾運輸座位數 C13 大眾運輸服務範圍 TE3 空地整理百分比 TE4 人行道空間比率 TE5 人行道與騎樓無障礙 改善率 共2項 共 10 項 共2項 代號說明:A、B、C、D 皆為 WHO 建議的 32 項指標。臺灣新增的指標,以 TH1、TH2、TH3……代表健康 指標,以 TE1、TE2、TE3……代表環境指標,以 TS1、TS2、TS3……代表社會指標。 ※中央有資料,可由聯盟辦公室統一分析各縣市資料。 #需透過國民健康局 NHIS 調查資料或各縣市自行進行電訪資料獲得。 •取自 http://www.hpa.gov.tw/ 資料來源:孔憲法、胡淑貞主編(2010,10 月)• 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spx? id=201109300005


11 省直轄市、縣轄市新增指標:健康組共有 2 項,環境組共有 10 項,社會組共有 2 項, 合計新增 14 項。若加上上述共同核心指標,則省直轄市、縣轄市健康城市指標共 47 項(其中 26 項為國際指標)。

三.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 根據社區資本理論,社區應發展支持健康的物理與社會環境指標。由於健康是維持 人力資本的基本所需,因此: 在人力資本方面:主要是期望社區有一個可以促進居民健康的環境,透過社區完整的 健康服務體系及符合居民需求的健康促進活動來完成。 在生態資本方面:包括高品質的生活環境,並且將其區分為: 空間環境,即是硬體建設與環境綠美化。 交通環境,指與居民行動相關的環境。 整體環境,指針對空間環境的整理,意即環境乾淨的維持。 在社會資本方面:簡而言之就是有助於社區發展與社會互動,因此我們從三個層次來 看社會資本: 社區組織:意指社區互動的機制及結構。 社區活力:即在這互動機制或結構之下,社區互動的頻率及成效。 社區支持:社區對弱勢族群的照護或對社區是否公平及正義感。 在經濟資本方面:考慮居民賴以維生的職業、社區的產業發展、低收入戶數等。 因此,健康社區評估的初步問卷可包括下列內容:

基本資料 受訪者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職業及教育程度。 社區基本資料:村里別、鄰數、人口數、居民的主要職業。

健康社區評估指標 社區環境:包括: 空間環境:如公園綠地、教育單位、運動場及藝文場所等。 交通環境:如機慢車道、公車路線、腳踏車道、停車場、人行道及騎樓是否通暢 等。 整體環境:如空地管理、公園清理、街道清理、資源回收及自覺環境是否乾淨等。 社區組織:包括社區有哪些運動、舞蹈/體操及藝文相關組織;社區是否有成立志工 團體,如環保義工隊、救護隊及社區巡守隊、病友會(三高、癌症、戒菸)等。

307 健 康 社 區 評 估


308 公 共 衛 生 學

社區活力:包括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與里長之關係,社區發展協會與里辦公室合辦活 動的情形,里長與鄰長的聚會頻率,活動中心的功能,社區是否有舉辦年節、藝文或 聚餐活動,過去三年是否曾入選為示範點或得獎等。 社會支持:包括是否有成立安親班、臨時托嬰/托幼場所,對獨居老人、遊民、低收 入戶、家庭糾紛的事件、喝酒鬧事、刑事或竊盜案件及自殺事件的處理等。 經濟資本:如低收入戶數、是否有地方產業發展、社區營造是否採雇工購料等方式。 社區健康服務:包括社區內的醫療設施,如醫院、衛生所、診所、藥房、老人照護機 構及健康促進活動,如預防保健、社區救護訓練、健康體能、健康促進課程及社區菸 害規勸等。

四. 如何開始推動健康城市/健康社區 為協助各國推動健康城市,WHO(1997)研擬了一份「發展健康城市計畫的二十 個步驟」,建議健康城市計畫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開始期、組織期及行動期(圖 11-2、表 11-4)。開始期共有七個步驟,約需 3 ~ 6 個月來完成;組織期也有七個步 驟,大約也需要 3 ~ 6 個月來完成;最後是行動期,此六個步驟,需要 2 ~ 3 年來完 成,因此全部共需時 3 ~ 4 年左右完成所謂健康城市計畫的 20 個步驟。

資料來源:WHO (1997). Twenty steps for developing a healthy city project. Copenhagen,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11-2

發展健康城市計畫的二十個步驟


11 表

11-4 階

健康城市計畫的發展階段 段

開始期

•計畫發展的非正式階段,包含 7 個步驟

(getting started)

•計畫的發展緣自於一些關心社區問題者,如市議員、資深行政官員、 專家學者、健康照護提供者或社區推動者。他們希望城市能成為更健 康的居住地,因此開始聽取健康城市相關資訊並確信對關注的事物有 所覺悟 •當這些關心社區的人決定共同為更健康的城市而努力,就開始發起改 善計畫,再經市府或議會同意此計畫提案,包括了解及接受計畫的概 念並能轉換成實務的提議,以滿足城市生活的現況,該城市之公共衛 生將因健康城市計畫的促進而獲益

組織期 (getting organized)

•開始於市府或議會贊同此計畫提案且持續至此計畫有實際提倡公共衛 生的能力,此階段亦包含 7 個步驟 •在此階段,健康城市組織架構及執行機制將被提出,以作為市府領導 人員、跨部門行動及社區參與的基礎 •計畫需要的人力、財源及資訊也於此階段開始籌措,包括負責領導和 協調的推動委員會及提供支持與追蹤評價的計畫辦公室 •此時期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將健康城市計畫未來所需的人員、金錢和資 訊確定下來

行動期 (taking action)

•當計畫已具備足夠的領導與組織能力,則開始進入行動期 •此時期包括 6 個重要步驟,且各有其主要的結果,例如透過城市健康 部門中積極建立伙伴關係、支持新的公共衛生方向及活動。最重要的 結果是市府及計畫的其他伙伴採用健康的公共政策 •健康城市計畫並非一定要依照系統化的方式來發展,其經常藉由試驗 及錯誤來實驗及成長。由於城市環境的複雜及矛盾,計畫有時發展快 速,有時成長緩慢,每個健康城市計畫必須透過改變其混亂的運作情 況來找出方向,這需要經由持續的評估來修正

資料來源:葉莉莉、黃暖晴譯(2004)•發展健康城市的二十個步驟,第三版(1997)• ,141-164。

第三節

健康社區營造

一. 健康社區的營造原則 1996 年由 Tyler Norris, Mary Pittman, Len Duhl 領導的健康城市與社區聯盟(Coalition for Healthier Cities and Communities; CHCC)彙整了大約 300 場共 4,000 人次的對談與討 論後發現,營造健康社區需注意下列 7 項重要原則:

309 健 康 社 區 評 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