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醫學資訊管理學
25
目
錄
醫療資訊系統概論
第一篇 CHAPTER
1
1
醫院之組織與功能
第一節
醫院之組織分類
第二節
醫院之組織型態與功能
CHAPTER
2
11
變遷中的醫療資訊管理 醫療服務的趨勢
23
第二節
醫療資訊的發展
32
3
邱文達……3
5
第一節
CHAPTER
外部環境分析
45
第二節
內在環境分析
50
第三節
使命、價值觀及願景
第四節
建構健康資訊發展策略地圖
4
醫療資訊的革新
第二節
醫療資訊系統的領域
醫療資訊技術
CHAPTER
5
徐嫦娥……41
55 58
醫院資訊系統架構總覽
第一節
第二篇
莊逸洲……21
醫療資訊推動與政策面發展
第一節
CHAPTER
CHAPTER 住院醫令系統及臨床路徑
顏志展、唐大鈿……65
66 68
77
醫療資訊標準 李友專、王博彥……79
第一節
標準之發展
第二節
標準之相關組織
第三節
重要之醫療資訊標準
第四節
臺灣醫療資訊標準發展現況
第五節
醫療資訊標準的未來展望
81 82 84 90 93
1
2 醫學資訊管理學
CHAPTER
6
醫療資訊資料庫管理系統 劉建財、張顯洋……97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資料庫系統
第三節
資料庫三層綱要架構
第四節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交易特性
第五節
資料庫系統的用途
第六節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分類
第七節
關聯式資料庫設計
第八節
異動操作問題
第九節
正規化
98 99 100 103
104 106
109
113
115
第十節 進階案例研究:Oracle 資料庫管理系統效能調校方法與實務 123
CHAPTER
7
醫院網路規劃 劉 立……133
第一節
以服務為導向的網路設計
第二節
網路使用者需求分析
第三節
網路架構簡介
第四節
網路布線
148
第五節
網路管理
150
CHAPTER
8
134
138
142
醫療訊號處理、設計及評估
徐建業、邱泓文……155
第一節
生理訊號相關的醫療儀器
156
第二節
訊號處理在醫學上的應用
158
第三節
醫院常用的醫療設備及其所使用的訊號處理方法
第四節
數學運算式
164
163
25
CHAPTER 住院醫令系統及臨床路徑
CHAPTER
9
醫療資訊安全 劉 立……167
第一節
安全管理的定義
第二節
安全考量
169
第三節
安全目標
170
第四節
安全評量
171
第五節
防禦
173
第六節
認證
185
第七節
醫療憑證
第八節
角色與存取控制
CHAPTER
10
169
194 195
醫療資訊揭露及隱私保障技術
第一節
隱私權概述
第二節
隱私之法律規範
第三節
隱私保護技術
第四節
結語
202 204 205
208
第三篇
醫療資訊系統開發
CHAPTER
11
開發方式
第二節
專案團隊成員組織與職掌
第三節
需求訪談
12
211
資訊系統分析 顏志展……213
第一節
CHAPTER
王大為……201
214 221
資訊系統設計流程
第一節
專案進度規劃
第二節
系統設計
230
第三節
程式開發
237
第四節
結語
239
218
226
顏志展……225
3
4 醫學資訊管理學
CHAPTER
13
資訊系統測試及驗收
第一節
系統測試
244
第二節
教育訓練
249
第三節
驗收
CHAPTER
14
254
資訊系統維護 顏志展……261
第一節
系統上線
262
第二節
系統維護
265
第三節
品質控制
269
第四篇
醫療資訊系統個論
CHAPTER
15
醫療事務
279
第二節
醫療照護
289
第三節
經營管理
301
16
急診作業流程
第二節
急診計價系統的相關規則
第三節
急診資訊系統介紹
第四節
急診醫令系統的未來工作
17
劉 立……277
急診醫令系統 龍安靖……313
第一節
CHAPTER
275
醫院行政及財務系統
第一節
CHAPTER
顏志展……243
314 316
318 333
病歷管理系統 范碧玉……337
第一節
掛號系統
第二節
查詢與檢索系統
342
第三節
審查與分析系統
345
第四節
作業電腦化
第五節
病歷管理電腦化之效益
339
347 348
CHAPTER
25
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
CHAPTER
18
檢驗資訊系統 林秀真……353
第一節
檢驗系統的分類及作業流程
354
第二節
檢驗資訊系統的構成及需求
359
第三節
檢驗資訊系統選用
CHAPTER
19
365
藥局、藥庫及藥物資訊系統
第一節
醫院門診作業系統
第二節
住院單一劑量配送制度
第三節
藥品庫存管理系統
第四節
藥物資訊服務及預防系統
第五節
社區藥局資訊系統
CHAPTER
20
374
392
394
放射科資訊及影像管理系統 影像的產生
402
第二節
影像的分析
403
第三節
影像的管理
404
第四節
其他相關資訊的處理
21
381
386
第一節
CHAPTER
加護病房資訊系統
許明暉……413
早期電腦於加護病房之應用
第二節
加護病房生理監視系統
第三節
專家系統於加護病房之應用
第四節
加護病房空床電子布告欄
22
王高倫……401
409
第一節
CHAPTER
萬序恬……373
414
416 419 419
護理資訊系統 楊麗珠、陳秀枝……423
第一節
護理資訊的定義
第二節
資訊系統管理過程
第三節
護理資訊系統應用實例介紹
第四節
護理資訊系統發展的效益與障礙
第五節
結語
435
425 426 430 433
5
6 醫學資訊管理學
CHAPTER
23
營養資訊系統 劉 立……439
第一節
營養核心小組架構
第二節
營養系統範圍及工作分配
第三節
營養照護程序
第四節
營養評估的種類及方法
第五節
營養評估實施步驟
第六節
營養評估系統
CHAPTER
24
440 441
442 444
445
446
診間醫令系統 徐建業……453
第一節
診間醫令系統簡介
第二節
建置電腦化診間醫令系統考慮的方向
第三節
診間醫令系統範例
第四節
病人安全機制與診間醫令系統
CHAPTER
25
455 456
459 463
住院醫令系統及臨床路徑 張慧朗……467
第一節
住院醫令系統
第二節
臨床路徑
470
480
第五篇
醫療資訊發展趨勢
505
CHAPTER
26
李友專、王博彥、葉明莉……507
病人安全資訊系統
第一節
病人安全的基本概念
509
第二節
資訊科技與病人安全
510
第三節
病人安全資訊系統發展趨勢
512
疾病監測與資訊科技
莊人祥、黃婉婷……525
CHAPTER
27
第一節
疾病監測的定義與目的
第二節
疾病監測資訊系統的現況
第三節
疾病監測資訊系統的發展趨勢
527 527 531
25
CHAPTER 住院醫令系統及臨床路徑
CHAPTER
28
電子病歷
簡文山、徐建業……535
第一節
電子病歷的特質及目標
536
第二節
電子病歷的發展及沿革
538
第三節
電子病歷相關法令規定
543
第四節
TMT 電子病歷格式與內容
CHAPTER
29
549
醫療品質管理 楊哲銘、龍安靖……559
第一節
品質管理的定義
第二節
醫療品質管理的定義
第三節
全面品質管理
564
第四節
醫療品質指標
565
第五節
醫療資訊於醫療品質管理之應用
CHAPTER
30
560 562
569
醫學教育資訊 吳昭新……575
第一節
醫學教育資訊的功效
第二節
醫學資訊的種類
第三節
一般性衛生教育資訊網站應有的準則與規範
第四節
一般衛生教育資訊網站應注意的事項
CHAPTER
31
577
579 582
585
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研究與應用 萬序恬、顏永泰、林明錦……595
第一節
健保資料庫之申請
第二節
利用健保資料庫進行之研究
第三節
使用健保資料庫所需之軟體與硬體
第四節
應用健保資料庫
第五節
健保資料庫研究之未來展望
597 605
608 614
606
7
8 醫學資訊管理學
CHAPTER
生物資訊
邱泓文、李元綺……617
第一節
基因序列分析演算法
第二節
生物資料庫
第三節
生物資訊工具及資料探勘
CHAPTER
33
遠距醫療
620
624
遠距醫療的重要性
第二節
臺灣遠距醫療的發展
641
第三節
遠距醫療的未來展望
646
34
634
陳恆順……639
第一節
CHAPTER
640
醫療管理決策支援系統
顏志展……651
第一節
醫療管理決策支援系統之概念與發展
第二節
商業智慧系統的發展內容
654
第三節
商業智慧系統的建置架構
658
第四節
平衡計分卡系統
CHAPTER
索引
32
35
659
健康資訊產業整合
黃衍文、劉德明、張啟明……665
第一節
健康資訊產業整合標準簡介
第二節
健康資訊產業整合的技術架構
669
第三節
健康資訊產業整合的整合規範
675
第四節
健康資訊產業整合的實機連測
688
第五節
健康資訊產業整合的發展現況
690
I-1
652
667
CHAPTER
5
作者 李友專、王博彥
醫療資訊標準 本章大綱 第一節
標準之發展
第二節
標準之相關組織
第三節
重要之醫療資訊標準
第四節
臺灣醫療資訊標準發展現況
第五節
醫療資訊標準的未來展望
80 醫學資訊管理學
學習 目標 1. 了解國際間「標準」的發展歷程。 2. 了解重要的相關醫療資訊標準及其內涵。 3. 了解醫療資訊標準的限制及未來發展的空間。
前言 在各種科學領域之中,醫學可說是專有名詞最多、最深奧,卻也是最不 明確、最不一致的領域之一。在實施全民健保之前,臺灣的醫院多半各自發 展醫院資訊系統,因為當時的醫院並沒有太多與外界溝通的必要。但隨著資 訊科技之更新、醫療體制及保險制度改變,這些自行開發的「非標準」「院 內碼」及「院內資訊規格」便成了日後發展的一大包袱,並使醫學資訊產生 了幾個主要的問題: 編碼系統缺乏一致性及臨床表達能力:由於缺乏專責單位有效的管理,院 內碼常發生同一項目有數個不同代碼,或同一代碼代表數個不同項目的情 形;再者,因為整個系統是以計價及健保申報設計為目的,這些代碼往往 無法符合臨床資訊記錄之需求。 缺乏一致的資料交換格式:由於之前對標準之忽視,醫療院所不但沒有一 致的對外資料交換格式,許多醫院連院內資料交換格式也並不一致,進而 導致醫院系統維護及升級上的困難。 上述的問題在醫院資訊系統逐漸納入臨床資訊的今天顯得更形複雜化, 編碼系統的表達能力不足使得醫院在發展電子病歷的過程中捉襟見肘;資料 交換格式的不一致,也增加了新系統開發及與舊有系統(legacy system)整合 的成本;軟體工程師所開發的程式碼其可再用性(reusability)更是大打折 扣。這些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今天我國醫療資訊系統的困境及市場的紊 亂,因此,發展及制定適用的醫療資訊標準並將之導入市場,已成為我國目 前醫療資訊發展的當務之急。
5
CHAPTER 醫療資訊標準
第一節
標準之發展 「標準」一般是因應需求而產生,但是有需求未必能有適用之標準。從 需求的確認到標準的產生,通常會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不過標準的產生, 並不只有一種方式,大致可歸納成下列四種:
任務導向標準 由一群有共同目標的人員或組織在互利的情況下達到對某些資訊規格認 同及同意,例如由美國放射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及國家電器製造協會(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NEMA) 共同起草制定之醫療數位影像傳輸(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DICOM)標準便是一個例子。
實質標準 因強大的市場占有率或多數人的使用而自然形成的標準,例如 Microsoft Windows 由於 PC 作業系統的市場占有率極高,便成為作業系統之實質標準。
政府強制型標準 所有的「國家標準」皆屬此類,例如在臺灣,由經濟部所屬的「中央標 準局」負責制定及公告各種國家標準。但醫療界有許多醫療給付標準是由中 央健保署所制定,幾乎所有的醫療院所皆為了健保申報而需遵守此類標準。
共識型標準 由一群各相關領域之志願者在自由開放的方式下進行會議討論及標準制 定程序所產生的共識型標準。大多數的醫學資訊標準皆屬此類,如國際健康 資訊第七層協定(Health Level 7; HL7)便是一例。此類標準產生過程所需時 間較長,但亦較能符合各種不同組織,甚至不同國家的需求。
81
82 醫學資訊管理學
第二節
標準之相關組織 許多廣為應用的標準是由所謂標準發展組織(standard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SDO)所推廣及授信,此類組織多半並不直接制定標準,而是選 擇或育成各領域中最適用的標準加以授信並推廣。類似的組織在國際上不勝 枚舉,其中較積極開發醫學資訊標準者,茲列舉如下:
ANSI 有別於一般人的認知,美國國家標準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並不是美國的政府單位,而是一個私立、非營利的會員組織, 類似臺灣的財團法人。但目前美國的官方國家標準仍是委由 ANSI 來核准與 頒布;ANSI 也是美國在其他世界標準組織[如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中的正式代表。ANSI 自從 1918 年成 立以來,會員已涵蓋 1,100 家公司、30 個政府單位及 250 個各式協會或學 會。ANSI 在各種領域的標準訂定上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主流之醫 療資訊標準組織,如 HL7 便已成為 ANSI 授信的組織。
CEN TC251 即歐洲標準委員會(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CEN)之第 251 號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251; TC251)。有鑑於醫療資訊標準 的重要性,歐洲標準委員會在 1991 年成立了第 251 號技術委員會,以專門 發展各個臨床資訊系統間通訊、交換資料的標準。TC251 與許多發展醫療資 訊標準的組織一樣,也致力於資料交換標準、電子病歷標準、醫學代碼、醫 學詞彙、影像標準、安全、隱私及保密標準之開發。但為了不與美國之標準 脫節,TC251 下有許多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皆與美國之標準組織有著 密切的合作關係。
5
CHAPTER 醫療資訊標準
ISO TC215 即國際標準組織(ISO)之第 215 號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215; TC215)。為避免世界其他國家的需求被忽略,動作較慢的 ISO 也終於 在 1998 年成立了專門發展醫療資訊標準的第 215 號技術委員會,除了有著 類似 CEN TC251 的工作目標外,ISO TC215 也強調建立各國衛生統計資訊 之標準,以利全世界的比較性統計數據的取得。
ASTM 美國測試與材料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是目前美國最大之非政府標準組織,創設時間超過百年。會員逾三萬名的 ASTM 原來著重在測試方法之標準化,後來也開始制定資訊標準,其中以 ASTM Committee E31 涉入最深,在 E31 中的 Subcommittee E31.01、E31.11 E31.23 皆與醫療資訊標準的發展有直接的關係。
CPRI 電子病歷推動組織(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Institute; CPRI)自從 在 1992 年成立後便積極推動電子病歷的標準化。CPRI 並不主動開發標準, 但其研究成果及出版物對電子病歷的內容、安全、隱私、保密、病人辨識號 碼及醫學詞彙皆有卓著的貢獻。 除了上述組織外,世界上仍有許多其他與醫療資訊標準相關之組織,甚 至於法案的通過有時也能對資訊標準的訂定造成重大之衝擊。如 1996 年美 國國會所通過之醫療保險可攜性及歸責性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便對電子式的醫療資訊傳送標準及其安全 保障有明確之要求及規範。目前,所有美國的醫療院所皆需符合 HIPAA 之 要求,而臺灣也以 HIPAA 為基礎來建立醫療資訊標準與安全管理制度。此 為醫資標準化的一大契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各醫療院所自從 Y2K 危機以來所面臨最大的資訊系統挑戰。
83
84 醫學資訊管理學
第三節
重要之醫療資訊標準 資訊標準有許多不同的層面,在醫療資訊上大致可分為兩種標準:一是 醫學詞彙及代碼標準,一是資料交換標準。前者定義了各個醫學專有名詞的 代表碼,後者則是資訊交換時的格式與規則。
一 醫學詞彙及代碼標準的選擇 選擇上的主要考量 使用目的 需 要區分 使用 此代碼 之目的,是為了 資料 的扼要 記載(data abstraction),或是為了資料的詳細記錄及完整表達(data representation)。
應用領域 應用此代碼之領域為何?例如同樣是臨床診斷代碼,針對醫療給付者與 為電子病歷而設計的代碼在精細度(granularity)上便有極大的差異。
代碼結構及組合法 不同用途之代碼有不同的結構及組合方式;代碼結構可分為「串列式」、 「樹狀」、「網路狀」等;有些代碼只能單獨使用,有些則可以組合數個代 碼來表達一個較複雜的概念。組合式的代碼又可分為「先組型(pre-coordination)」及「後組型(post-coordination)」兩種組合法,前者在代碼表中 已事先組合好,後者則允許使用者在應用代碼時自行組合產生新詞。
代碼的維護更新 選擇醫學詞彙及代碼的標準時,需考慮負責代碼更新的單位;更新時又 如何保持向後相容(backward compatibility),及代碼的使用是否需要付費 等事項。
5
CHAPTER 醫療資訊標準
常用的醫學詞彙及代碼標準 以下茲列舉醫療資訊領域中較常被使用的詞彙及代碼標準並加以說明:
ICD-9-CM 從 1900 年出版 ICD-1(僅列出 192 種疾病類別)開始,國際疾病分類碼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可能是最為全世界所熟知之疾 病代碼系統。之後大約每 10 年再版一次,目前已出到 ICD-10[1992 年由世 界衛生組織(WHO)出版,共列出 14,400 種疾病類別]。 ICD 的用途原本在於統計全世界疾病之罹病率及死亡率,因此雖然使用 廣泛卻不夠詳盡。故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在 ICD-9 於 1977 年出版後,將 其編碼由原來的 3 碼擴張到 5 碼(從約 1,300 個代碼增加到約 17,000 個), 以作為美國國內疾病統計及醫療保險給付之疾病代碼標準,這套修改過的 ICD-9 便稱作 ICD-9-CM(CM 代表 clinical modification)。 臺灣則由於健保署也使用 ICD-9-CM 作為保險給付之疾病代碼標準,故 絕大多數之醫療院所皆使用 ICD-9-CM,也極少有升級到 ICD-10 之計畫。 ICD-9-CM 作為給付標準碼似乎相當足夠,但若將其當作病歷記載的唯一疾 病代碼則仍嫌不足,不僅因為其臨床表達能力有限(無法清楚記錄疾病之解 剖位置、嚴重程度及臨床表現等),且因其扮演給付代碼的角色,在編碼時 常為求多給付額而有偏差之情形。一般認為,ICD-9-CM 並不能滿足電子病 歷對診斷代碼之要求,因此健保署也已開始積極推動 ICD-10-CM 的升級工 作。
DRGs 另一個與醫療保險給付有密切關係的代碼便是 DRGs。DRGs 是由耶魯 大學為了美國 Medicare 醫療保險而在 1970 年代開發的疾病群代碼系統;由 於以醫療費用及住院天數為主要編碼考量,因此總共只有約 500 個代碼,用 以代表住院病人的診斷類別。國內一般稱此代碼為「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健保署近年並發展出 Tw-DRGs(Taiwan DRGs) 的支付通則來控制日漸惡化的健保財務問題。
85
86 醫學資訊管理學
SNOMED SNOMED 可說是醫學詞彙系統中完整性、彈性及表達力之首選,其源 自於 New York Academy of Medicine 在 1960 年代所出版之 SNDO(Standard Nomenclature of Diseases and Operations),後來又由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 衍生出 SNOP(Standard Nomenclature of Pathology ),在病理醫學 界中被廣泛使用。1975 年時更將其擴大到整個醫學領域,而改名為 SNOMED (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醫學系統命名法)。SNOMED 目 前已出到第三版(SNOMED 3),又稱為 SNOMED International,其中包含 320,000 個以上之醫學名詞及代碼,並使用 post-coordination 的方式允許使用 者自行利用其多軸組合的機制,來描述複雜的症狀及診斷。
LOINC 由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及猶他大學所提出的 LOINC(Logical Observations,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觀測指標邏輯命名與代碼系統)對於臨床檢驗 檢查項目的代碼統一有相當大的助益。含有約 28,000 個字詞的 LOINC 2.01 是目前美國檢驗檢查編碼系統的主流,目前由 HL7 標準組織負責維護。類 似的代碼在歐洲則為 CEN 所維護之 EUCLIDES 編碼系統。
MeSH MeSH(Medical Subject Headings,醫學主題詞表)是一套專為醫學文獻 分類所設計的樹狀詞彙系統,由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所設計及維護。所有列在 MEDLINE 醫學文獻資料庫中的 數百萬篇論文皆用 MeSH 分類過。雖然 MeSH 不常被作為臨床資訊系統中的 醫學詞彙,但卻在另一套重量級的醫學詞彙系統──UMLS 中扮演重要的角 色。
UMLS 為了建立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醫學詞彙標準,NLM 在 1986 年開始了一 項巨大的資訊標準化工程──UMLS(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統 一醫學語言系統)。此工程中最主要之計畫,乃是負責編碼的「詞彙總集 (metathesaurus)」;此計畫嘗試將 40 餘種不同的醫學詞彙系統整合為一,
5
CHAPTER 醫療資訊標準
並同時處理相似詞、相反詞、拼錯字及多國語言,而字詞間的關係再由另外 一語意網路(semantic network)來表達;所以使用者除了可以直接使用 metathesaurus 中的 331,000 個醫學名詞及代碼外,亦可使用 post-coordination 的方 式另組新詞。
二 資料交換標準 電腦間通訊的基本原則是由 ISO 所制定的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ISO 7498-1)。在此 reference model 下通訊協定分 為七層;由下而上分別是: port;
session;
physical;
presentation;及
data link;
network;
trans-
application 層。由於現代的電腦作業
系統對第一層到第五層多半已經有相當標準的建置,醫療資訊交換標準多半 只著重在第七層(application level)的定義,再加上一點第六層(presentation level)的簡單規則。 有些應用於商業電腦系統間的資訊交換標準由於行之有年,在醫療領域 中亦有相當高的接受度,例如美國 ANSI 的 ASC(Accredited Standard Committee)X12、WEDI(Workgroup for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以及歐洲 的 EDIFACT(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已經在歐美成為醫療產業之商業交易、保險申報及給付的標準, 在此不另行討論。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醫療資訊交換標準有兩套,分別為 HL7 及 DICOM; 前者定義了醫院管理及臨床資訊的訊息交換格式,後者則是針對醫療診斷用 的影像及影片等多媒體物件的交換而設計。茲分別說明如下:
HL7 HL7 的興起 國際健康資訊第七層協定協會(Health Level Seven International; HL7 International)創始於 1987 年,從一個任務導向小組演變至今已成為 ANSI 認可的標準發展組織;在 1996 年,HL7 更成為了美國第一個醫療資訊交換 的國家標準。HL7 標準鉅細靡遺地規定了絕大部分醫療院所可能使用的行政 管理及臨床訊息交換格式、觸發事件(trigger event)、資料型態及交換法則
87
88 醫學資訊管理學
等,是一個相當實用的訊息交換標準。目前全世界已有 10 幾個國家的數千 家醫療院所使用 HL7;臺灣目前也由台灣健康資訊交換第七層協定協會(HL7 Taiwan)(http://www.hl7.org.tw)代表加入 HL7 International Affiliates,成為 第 11 個會員國,積極參與 HL7 標準之未來發展。
HL7 的發展 HL7 最早是依據 ASTM 1238 號標準而來,經 10 幾年的改版,目前已發 展到 2.41 版,並在 2002 年投票表決通過 3.0 版;3.0 版採用全新的物件導向 式(object-oriented)設計,並支援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及 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的物件存取及 共享模式。在訊息傳送格式上除了原有的 ASCII 格式外,3.0 版將直接支援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以利在網際網路與區域網路(internet/intranet)的環境中交換訊息。 以資訊交換標準的角度而言,並不需特別限制使用者對於詞彙及代碼的 選擇,只要確定各種標準代碼系統皆能正常運作便可;但由於許多使用者要 求 HL7 建議適用之詞彙及代碼標準,HL7 已正式推薦 LOINC 及 SNOMED 為詞彙及代碼之首選,但並不限定採用。 新版的 HL7 也將醫療決策支援(medical decision support)的標準── Arden Syntax 以及新開發的電子病歷結構標準──臨床文檔架構(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CDA)納入其中,種種跡象都顯示了 HL7 在醫療資訊 標準的發展上,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醫療資訊交換標準為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所 開 發 維 護 之 MEDIX 標 準 (Medical Data Interchange Standard),又稱為 IEEE P1157。MEDIX 的設計 完全依照 ISO 之 OSI 標準架構分為七層,似乎在理論上較為優越,但由於種 種因素,推廣成效則大大不如 HL7。唯一較受人注目的是其中的 IEEE 1073Standard for Medical Device Communications,此標準被用於醫療監測儀器的 資料傳輸。
5
CHAPTER 醫療資訊標準
DICOM DICOM 的興起 醫療數位影像傳輸(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DICOM)由美國放射科醫學會(ACR)及國家電機製造協會(NEMA)於 1983 年共同起草開發而成的醫療影像資料交換標準,一開始只是稱為 ACR/ NEMA 標準,此標準直到 1992 年的 3.0 版才正式稱作 DICOM 3。DICOM 3 也使用物件導向式設計,2000 年版的內容分為 15 個部分: Part 1:介紹與全覽(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Part 2:標準符合度(conformance)。 Part 3:資訊物件定義(information object definitions)。 Part 4:服務類別規格(service class specifications)。 Part 5:資料結構與編碼(data structures and encoding)。 Part 6:資料字典(data dictionary)。 Part 7:訊息交換(message exchange)。 Part 8:訊息交換之網路通訊支援(network communication support for message exchange)。 Part 9:訊息交換之點對點通訊支援(point to point communication for message exchange)。 Part 10:資料交換的媒體儲存與檔案格式(media storage and file format for data interchange)。 Part 11:媒體儲存之應用規範(media storage application profiles)。 Part 12:資料交換的媒體格式及實體媒體(media formats and physical media for data interchange)。 Part 13:點對點通訊的列印管理(print management point to point communication support)。 Part 14:標準灰階顯示功能(grayscale standard display function)。 Part 15:安全規範(security profiles)。 最新的 2011 年版其內容已增為 20 個部分,詳細的內容可至 ftp://medical. nema.org/medical/Dicom/下載取得。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