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概要

Page 1



錄 Chapter

1

心理衛生的概念與意義

第一節

心理衛生的概念與意義

第二節

心理衛生的工作原則

Chapter

2

第一節

挫折與衝突

13

1

•劉若蘭、藍茜茹

3 7

•劉若蘭、藍茜茹

挫折 15 壹. 挫折的意義

15

貳. 挫折的來源

16

參. 挫折的分類

17

肆. 挫折容忍力

18

伍. 挫折—攻擊假說 19 陸. 挫折後的反應 20

第二節

衝突 21 壹. 衝突的意義

21

貳. 衝突的主要形式 21 參. 趨避衝突的強度 23

第三節

Chapter

3

第一節

肆. 衝突的結果

24

伍. 衝突的解決

25

有效的解決問題 27

壓力與健康

33

•劉若蘭、藍茜茹

壓力的基本概念 35 壹. 壓力的定義

35

貳. 統整的壓力模式介紹 36 參. 壓力源

37


第二節

壓力的反應與影響

43

壹. 自主性心理反應 43

第三節

Chapter

4

貳. 生理反應

45

參. 情緒反應

47

肆. 行為反應

51

伍. 社會支持

53

壓力的因應與管理

適應的意義

69

55

•劉若蘭

第一節

適應的定義 71

第二節

良好與不良適應 72 壹. 心理分析論的觀點 73 貳. 行為理論的觀點 74 參. 人本論的觀點 77

第三節

適應的過程 79

第四節

適應的增進 83

Chapter

5

防衛機轉

89

•劉若蘭、藍茜茹

第一節

因應壓力的防衛機轉

91

第二節

防衛方式與生活適應

100

壹. 防衛機轉的積極效用 100 貳. 防衛機轉的負面影響 101


Chapter

6

第一節

自我概念

107

•劉若蘭、藍茜茹

自我的定義 110 自我的組成部分 110

第二節

與自我概念相關的重要概念 壹. 自尊

116 118

貳. 自我效能 參. 一致性

第三節

116

119

自我概念的影響層面

124

壹. 自我概念與身心適應 124 貳. 自我概念與歸因模式 126 參. 自我概念與社會支持 127

第四節

如何增進自我概念 如何自我改變

第五節

127

128

自我實現 130 壹. 自我實現的意義與特徵

130

貳. 尋求自我實現的方法 131

Chapter

7

第一節

第二節

人際關係

139

•劉若蘭、藍茜茹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141

壹. 人際關係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141

貳. 人際關係與心理需求的滿足

142

人際關係的特性 143 壹. 變動性

143

貳. 階段性

143


第三節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壹. 時空的接近

148

貳. 外在吸引力

148

147

參. 愉悅的人格特質 149 150

肆. 態度、價值觀的相似性 150

伍. 需求互補 陸. 能力

第四節

151

害羞與寂寞 151 壹. 害羞

151

貳. 克服害羞的方法 152 參. 寂寞

154

肆. 克服寂寞的方法 156

第五節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157

壹. 培養良好行為特質 158 貳. 增進人際溝通的能力 161 Chapter

8

第一節

性別角色

169

•藍茜茹

性別、性別角色與性別刻板印象 壹. 性與性別

172

貳. 性別角色

172

參. 性別刻板印象 173

第二節

性別角色發展的相關理論

第三節

性別角色的轉變與展望 壹. 兩性的差異

174 177

177

貳. 性別角色之臺灣現況 178 參. 女性的壓抑與男性的壓力

179

肆. 發展剛柔並濟的性別角色

180

172


Chapter

9

第一節

健康的愛,圓融的情

187

•劉若蘭、藍茜茹

愛的本質 189 壹. 愛情可以測量嗎? 190 貳. 愛情三角理論 190 參. 喜歡等於愛嗎? 192

第二節

談哪一種情,說哪一類愛

193

193

壹. 愛情類型論

貳. 愛情依附理論 196

第三節

愛情發展的過程 199 愛情的發展階段 200

第四節

婚姻關係 208 208

壹. 婚姻的意義

貳. 婚姻的維繫與適應 209

Chapter

10

第一節

性與心理衛生

219

性心理與行為的發展

•藍茜茹 222

壹. 生理親密關係的發展 222 貳. 「性的意義」與「性心理」於兩性的差異 參. 臺灣地區青少年性態度與性行為現況

第二節

性與社會價值的衝突 225

壹. 婚前性行為 貳. 同性戀

第三節

225

228

健康的性 230 壹. 自我負責與身體自主權 貳. 性與法律

231

231

224

223


Chapter

11

第一節

家庭互動與自我成長

239

•劉若蘭、藍茜茹

家庭是一個系統 242 影響家庭系統的因素 243

第二節

家庭規則 248 壹. 人性化或非人性化的規則

249

貳. 有彈性或僵硬的規則 249 參. 開放或封閉的系統 250

第三節

家庭系統運作的功能

251

健全的家庭功能 251

第四節

Chapter

12

第一節

在家庭中學習成長

256

工作與休閒

•藍茜茹

263

工作選擇與生涯發展

266

生涯發展 266

第二節

工作與心理健康 272 壹. 工作的意義

272

貳. 工作壓力的調適 272

第三節

休閒生活與心理健康

274

壹. 休閒的意義與功能 274 貳. 休閒活動的種類 275 參. 休閒生活的安排 277


13

異常行為及心理治療

285

第一節

異常行為之定義與分類

288

Chapter

•劉若蘭、藍茜茹

壹. 適應不良的行為 288 貳. 正常與異常的意義 288 參. 異常行為的分類 289

第二節

異常行為的治療 296 不同學派對心理治療的取向

索引 中文索引 I-1 英文索引 I-4

296



Chapter

3

壓力與健康 劉若蘭 編著 藍茜茹 修訂

本章大綱 第一節

壓力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壓力的反應與影響

第三節

壓力的因應與管理


心理衛生概要

34

1. 能了解壓力的定義與來源。 2. 能從個人生活狀況、內心狀況與身心調適決 策過程,了解壓力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3. 能從統整的壓力模式,了解個人與環境互動 而產生的壓力源與身心反應。 4. 了解壓力因應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5. 能採取行動有效因應壓力並增進自我健康。


Chapter

3

壓力與健康

35

前言 你是否曾經在某段時間內,出現過這樣的情形,如:很容易發脾 氣、焦慮不安或憂鬱沮喪、常忘記預先要做的事或要攜帶的物品、腸 胃不舒服或腰酸背痛等,卻找不出原因;腦中不停出現批評自己或他 人的想法,甚至不經意聽到一首歌或一句話就會掉眼淚等。如果有, 也許在那段時間內,你正處於面對壓力的狀態。你可曾稍微停下來想 想,是哪些原因使自己產生這些壓力反應?要如何做才會使自己更好、 更健康呢?

第一節

壓力的基本概念

「壓力」是現代生活經常要面對的挑戰,也可以說是人類存在這 世界上的一個必然現象,只要人活著,就必然要面對壓力。故壓力研 究之父──雪耶(Hans Selye)曾說過:「壓力是生命的調味品,沒 有壓力就是死亡。」適度的壓力,是促使人們進步與成長的動力來 源;過度的壓力,則會使人們產生身心方面的疾病。因此,對壓力有 正確的認識,並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因應壓力的能力,是現代人們的重 要課題。

壹 壓力的定義 就心理學家的觀點,壓力(stress)通常可從三個層面來定義(周 文欽,2011;Comer, 2012;Lazarus & Folkman, 1984):

視壓力為外在的刺激變項:指環境中客觀存在的某種具威脅性的刺


心理衛生概要

36

激,如期末考、面試、失業、自然和人為的災害等,意即壓力源 (stressor)。 視壓力為有機體內的反應狀態:指個體因壓力事件所產生的身、心 不適狀態,如心跳加速、口乾舌燥、手腳發抖、緊張、焦慮、憂 鬱、害怕等反應,意即壓力反應(stress response)。 視壓力為個體與環境間的互動歷程:對於環境中具有威脅性的刺 激,經個體認知與評估為具有挑戰性、威脅或傷害時,才會產生壓 力反應。 互動模式的觀點認為,個體對於壓力源的反應,受到個體對於事 件及其能有效反應事件能力的評估所影響(Folkman & Moskowitz, 2004; Lazarus & Folkman, 1984),所以互動取向,是目前最被認同的一種解

釋。因為,即使刺激具有威脅性,如果個體不認為它是威脅的話,自 然也就不會造成壓力;或個體知道情境具有威脅性,但如果他的能力 與經驗足以克服困難,對他也不會構成壓力。相同的壓力源卻不一定 產生一樣的壓力反應,這是因為個人的認知與評估,以及脆弱性與抗 壓性具有個別差異所致。 例如:學生感冒發燒請病假,有的學生可能會高興賺到一天假期 或是逃過一場考試,但有些同學則會擔心跟不上老師的授課進度;或 是坐飛機飛行,可能引起某些人恐懼,而另一些人只是覺得無聊而 已。

貳 統整的壓力模式介紹 壓力的來源主要是生活上各種規律性的、預期的或突發性的變 動。當壓力訊息傳入個人知覺系統後,會產生連續的心理反應與生理 反應,壓力狀態的形成則是個人與壓力源互動的結果。談到健康時,


Chapter

3

壓力與健康

37

大多會討論到壓力模式,這個模式主要是在說明壓力如何發生、壓力 狀態是什麼、壓力狀態會對個人產生什麼影響,以及在何種條件下, 壓力狀態會導致疾病。 壓力模式是生物社會心理模式的衍生(參見圖 3-1),主要是在 整合五類變項(吳英璋,1994): 個人所處的社會物理環境變項(圖 3-1 的 A.)。 個人對其社會物理環境的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圖 3-1 的 B1.、 C1.)。 個人對於其社會物理環境中的因應(圖 3-1 的 B2.、C2.)。 與以上相關的個人因素,如心理需要、性格、過去經驗等,以及社 會因素,如社會支援系統的作用。 前述四者與健康或疾病的關係。 以下即就各變項逐一說明。

參 壓力源 日常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會形成壓力的來源,壓力源大致可包 含:重要的生活變動、日常瑣事及與性格特徵等,茲說明如下:

一. 生活變動 所謂「生活變動(life change)」(參見圖 3-1 的 A.)是指個人 日常生活秩序發生重要的改變。精神科醫師霍姆茲與雷(Holmes & Rahe, 1967)指出,不管生活改變的來源是什麼,也不論人們喜歡或不喜歡,

它都會干擾人們的生活,產生壓力。霍姆茲與雷廣泛收集一般人對生 活中最關心的事,列為一百個項目,然後再讓 400 位年齡、職業不同 者,判斷其可能使人產生心理壓力的大小,並逐項給予評分,評分愈


心理衛生概要

38

3-1

壓力模式示意圖


Chapter

3

壓力與健康

39

高,表示該項目給人的壓力感愈重,並據此編製了「社會再適應評估 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壓力感的分數亦可稱為生活 改變單位(life change unit; LCU),表 3-1 中的左欄:配偶死亡是 100 LCUs,離婚是 73 LCUs,個人受傷或生病是 53 LCUs,如果把一個人 在某段時間內遭遇的生活事件所產生的 LCUs 加起來,便可預測出他 在這段期間所承受的壓力嚴重程度(Holmes & Rahe, 1989, 1967);若是 一個人生活變化總量,一年中超過 300 LCUs,則此人特別易於發展 出嚴重的健康問題(Comer, 2012)。 因中西國情不同,跨文化的比較結果發現,不同族群間的壓力感 受與觀點是相似的,但中國人對家庭、財務等有關事件的反應較強 些,而對夫妻之間的關係與退休等事件比較淡然(繆敏志,1994)。此 外,大學生面對的壓力源,也與成人略有不同,大學生的困擾來源是 課業、愛情、人際、家庭、未來生涯等,可參考表 3-1 的右欄(Comer, 2012;Crandall et al., 1992)。一項針對臺灣大學生的研究也發現,大學

生生活壓力以學業壓力最高,其次為家庭壓力與人際壓力(王春展、 潘婉瑜,2006)。

二. 日常瑣事(Daily Hassles) 日常瑣事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從逃避的瑣事。拉則若 斯與狄龍吉(Lazarus & DeLongis)將「日常瑣事」定義為:「能夠 引發挫折及煩惱,以及具有麻煩的人、事、物關係,每日均能感受其 折磨的痛苦事物。」而這些日常生活中成為壓力的瑣碎事件約略可歸 類為以下六個方面(張春興,2001;Lazarus et al., 1985): 面; 工作職業(課業)方面; 身心健康方面; 生活環境方面;

家用支出方

時間分配方面;

生活保障方面。

富克蘭(1984)發現每日的生活困擾事件,對身心症狀的發生有


心理衛生概要

40

表 3-1

最有壓力的生活事件

成人:「社會再適應評估表」* 衝擊量 事

學生:「大學生壓力問卷」**

(LCUs)

配偶死亡

100

死亡(家庭成員或朋友)

離婚

73

有許多考試

分居

65

期末考週

入獄

63

申請研究所

近親死亡

63

違法行為的受害者

個人受傷或生病

53

所有科目指定作業在同一天到期

結婚

50

與男友或女友分手

失業

47

發現男友或女友欺騙你

婚姻諮商

45

碰上許多截止期限

退休

45

財物被偷

家庭成員健康問題

44

辛苦的一週即將來臨

懷孕

40

參加未準備的測驗

性困擾

39

遺失東西(特別是錢包)

家庭有新成員加入

39

寵物死亡

職業改變與再適應

38

考試比預期糟糕

經濟狀況改變

38

面試

親密朋友死亡

37

計畫、研究報告到期

更換不同的職業

36

考試考壞

與配偶爭吵加劇

35

父母離婚

抵押借款超過 10,000 美元

31

依賴他人

抵押物被沒收

30

與室友衝突

工作職位改變

29

汽車或腳踏車故障,如輪胎漏氣等

註:*全部量表 43 項(資料來源:Holmes & Rahe, 1967) **全部量表 83 項(資料來源:Crandall et al., 1992)


Chapter

3

壓力與健康

41

較強的預測力,並確認每日的生活困擾事件對身體健康狀況有衝擊性 之影響。漢姆與拉森(Ham & Larsen)研究發現: 年有較多對日常生活困擾處理的經驗;

年齡較大的青少

如果青少年預期某些生活壓

力是無法控制的,那種壓力的衝擊就無法獲得改善(Ham & Larsen, 1990)。例如:青少年面對學業壓力,如果目標訂得太高,反而會放

棄去挑戰的勇氣。這一項研究說明透過壓力事件的預期心理分析,青 少年如果事先被告知生活壓力較少時,則可發揮較大的能力去控制壓 力的衝擊。亦即讓青少年了解壓力可以如何克服時,則壓力的衝擊會 變小。 研究顯示,每天所發生的事情會影響情緒,若是發生的負向事件 增加、正向事件減少,可能會讓一個人處於負向的情緒當中。這種負 向的情緒會由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 抗體的數量減少反映出來。假如個體暴露於病毒或其他病源體時,這 些抗體數量減少的情況,可能會使他們受到感染的風險增加。許多研 究也證實,壓力和呼吸系統感染確實具有相關性(Kring, Davison, Nealo, & Johnson, 2011)。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壓力與健康、疾病之間有複雜的

相互影響關係。

三. 性格特徵 屬於個人內在心理上的困難,也是形成人們生活壓力的重要原 因。在生活壓力的心理因素方面,挫折、衝突與個人的性格特徵是其 中最重要的三項。個人的性格特徵雖可視為壓力源,但也有許多學者 將其視為中介變項。性格特徵,例如挫折容忍力、具有堅韌(hardiness)性格、制控信念(內控、外控)和 A 型性格等,都會影響到我 們面對生活事件時,所產生的壓力強度。由於挫折與衝突已於第 2 章


心理衛生概要

42

詳細說明,以下就性格特徵說明之。 性格特徵會影響個人壓力因應與健康嗎?這個問題可從兩方面來 看:

個人特質可能會經由不健康的習慣導致生病 例如:容易焦慮的人又習慣以暴飲暴食來平衡情緒,長期下來可 能超重,甚至引發糖尿病。

性格特徵可能促使某些疾病產生 許多研究主張氣喘、偏頭痛、消化性潰瘍、風溼性關節炎與冠狀 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等的發生與某些性格特徵 有關,甚至有偏頭痛性格、關節炎性格等說法,但並未獲得有力的證 據支持,唯有 CHD 與 A 型特質的關係得到較多實證研究的支持。 所謂 A 型性格(type A personality)的特質包括:個性急躁、很 難放鬆或休閒、求好心切、好競爭、常擔心自己沒有足夠時間完成工 作、對別人沒耐心等。一項追蹤三年的研究發現,持續做減少 A 型 行為特質心理輔導的心肌梗塞患者,復發率顯著低於未作輔導的患者 (Fredman et al., 1984)。

相反的,所謂 B 型性格(type B personality)的特質則是個性隨 和、悠閒、有耐心、能容忍、較少感受到時間的壓力。但也有人批評 此類型的人較不易有效解決問題、完成目標。因此,所謂健康的行為 特質,應是了解自己的反應傾向,調整身心狀況,尋求最有效的因應 方式來面對壓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近年來心理學家也重視「復原力(resilience)」的概念,意指個 人從壓力、挫折、和其他種種逆境中復原的能力(李俊良,2000)。復 原力是個人具有的特質或能力,使個人處於危機或壓力情境中時,能 發展出健康的因應策略,而有成功適應與正向能力的表現。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