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緒
1
論 梁亞文◎編著
第一節 世界老了嗎? 第二節 臺灣人口老化的原因 第三節 臺灣人口老化的衝擊 第四節 結語
2
老人服務事業概論
了解全球人口老化的現況。 了解臺灣人口老化原因及人口老化造成的衝擊。
世界人口持續增加中,但老年人口也越來越多,世界正在老 化中。當年輕人扶養老人的負擔加重時,那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當家庭人口減少,家中的老年人如何照顧?國家面對勞動力的減 少,但在國內遍尋不著時,該如何處理?企業如何爭取年輕員工 加入?如何善用高齡員工?人口變遷如何影響產業?
第一節
世界老了嗎?
1889 年,俾 斯 麥(Otto von Bismarck)制 訂 了《老 年 殘 廢 保 險 法》,後於 1891 年施行;另於 1911 年增訂遺族年金,統稱為老年殘廢 遺屬保險。初創之時,老年年金的退休給付年齡訂為 70 歲,依規定, 被保險勞工加入保險滿 30 年、年滿 70 歲退休時,發給老年年金。嗣於 1913 年將白領階級勞工(職員年金保險)的退休年齡降為 65 歲,1923 年復將藍領階級勞工(勞工年金保險)降為 65 歲。當今多數國家因行 政制度考量,多以 65 歲為界定老人的標準。Seccombe 與 Ishii-Kuntz (1991)把 65 歲以上人口分成:初老期老人(young-old),指年齡介 於 65 ~ 74 歲者;中老期老人(middle-old),指年齡介於 75 ~ 84 歲; 及老老期老人(oldest-old),指年齡在 85 歲以上者。
CHAPTER 緒論
受到已發展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低出生率(low birth rates) 及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少子化(birth rate declines)的影 響,預期到 2050 年時,全球 65 歲以上人口將達到約 15 億人,約占 2050 年時全球人口的 16 %,是同一時期 0 ~ 4 歲人口的 2.5 倍,此一情況 與 1950 年時的情形相反(圖 1-1)(WHO, 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2011)。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2011).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 Retrived from http://esa.un.org/unpd/wpp
圖
1-1
1950 ~ 2050 年全球 5 歲以下人口比與 65 歲以上人口比趨勢圖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世界人口 正在快速的老化中,2000 ~ 2050 年,全球 60 歲以上人口將由 11 %成 長到 22 %,60 歲以上人口數預期將由 6.5 億人成長到 20 億人。2050 年 時,若將中國 60 歲以上的老人自行組成一個國家,其人數將僅次於印 度和中國本身,成為世界第三大人口國(Fishman, 2011)。
1
3
4
老人服務事業概論
美國普查局(Census of Bureau)2008 年推估,2010 ~ 2050 年,美 國 65 歲以上人口數,將由 40,229 千人增加到 88,547 千人,65 歲以上人 口比,將自 13.0 %增加到 20.2 %(Vincent & Velkoff, 2010)。戰後嬰兒潮 世代(baby boomers),指出生於 1946 ~ 1964 年間者,在 2011 年正式 進入 65 歲年齡層,是美國 65 歲以上人數快速大量增加的主因。2026 年 起,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將逐漸成為「老老人」,構成美國歷史上人數 最多的 85 歲以上年齡層。這個年齡層之所以人數眾多,不只是因為戰 後嬰兒潮的數量龐大,更因為這些人比他們的父母與祖先活得更久。在 美國,1900 年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約 49 歲,但到了 2000 年,預期 壽命約為 77 歲(Vincent & Velkoff, 2010)。 日本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隨著人口結構改變,估計到 2050 年, 日本總人口將減少 4,100 萬人,但其中 65 歲以上的老人將達 8,500 萬 人,約占日本人口的四成。屆時,有可能東京都充斥著老人,慢性病亦 將如影隨形,隨著老人增加,日益普遍(Fishman, 2011)。 西班牙與日本皆以長壽國家齊名,西班牙女性出生時的預期壽命是 84.4 歲,在歐盟中排名第一位。2050 年,預期 65 歲或以上的西班牙人 將占總人口的 37 %。令人訝異的是,三、四十年前,當時的西班牙年 輕人,多到可以輸出至其他國家工作,但現在,西班牙卻是最年老且最 不願意生育的國家。老人增加,導致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而需要照顧的人 口增加,換言之,即是每 6 ~ 8 個西班牙人中,就有一人需要另一個人 協助他行走、如廁。難怪泰德•費雪曼說:「西班牙看起來就像個『殘 障國家』(Fishman, 2011)。」 綜觀二十世紀,預期平均壽命每 10 年增加 1.5 ~ 2.7 歲,嬰兒死亡 率降低是主要但非唯一的原因。從一般壽命中任取一段年齡,這段年齡 的人比過去同年齡的人活得更久的機會也提高了。今日,20 歲的人與 80 歲的人都能合理預期,自己會比過去同年齡的人更長壽 (Fishman, 2011)。
CHAPTER 緒論
臺灣呢? 1993 年,臺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 7 %,成為聯 合國定義的「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一紀之後,2007 年時 65 歲以上人口比率達到 10.1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的「中華民國 2012 年至 2060 年人口推計」顯示,我國高齡化時程,預計在 2018 年 間老年人口將突破 14 %,正式邁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並 在 2025 年突破 20 %,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由其他高齡化程度指標來看,老化指數(或稱老少比)方面,2012 年臺灣老化指數為 76.3 %,即老年人口與幼年人口之比約為 1:1.3; 2016 年老年人口數將超過幼年人口數,老化指數亦將超過 100 %;至 2060 年,老化指數將高達 401.5 %,老年人口約為幼年人口之 4 倍(表 1-1)(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 2012 年,年齡中位數為 38.4 歲,2060 年時將提高至 57.4 歲,即全
表
1-1
老化指數與年齡中位數──中推估
年別
老化指數 1(%)
老年人口與幼年人口之比 2
年齡中位數(歲)
2012
76.3
1:1.3
39.4
2016
101.1
1:1.0
40.6
2020
129.2
1:0.8
42.7
2030
199.4
1:0.5
48.0
2040
274.5
1:0.4
52.3
2050
380.2
1:0.3
55.6
2060
401.5
1:0.2
57.4
註:
老化指數= 65 歲以上人口 0 ~ 14 歲人口 100。 老年人口係指 65 歲以上人口,幼年人口係指 0 ~ 14 歲人口。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 自 http://www.ndc.gov.tw/m1.aspx? sNo=0000455。
•取
1
5
6
老人服務事業概論
國約有一半的人為 57.4 歲以上之中高齡者。老年人口方面,2060 年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將大幅增加為 2012 年之 2.9 倍,占總人口比率將由 2012 年之 11.2 %,增加為 2060 年 39.4 %。其中,80 歲以上人口占老 年人口之比率,亦將由 2012 年之 25.4 %,大幅上升為 2060 年之 41.4 %(表 1-2)(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 扶養比方面,受到少子化影響,生產者對幼年人口之依賴負擔將逐 漸減緩;但隨著高齡化趨勢,對老年人口之依賴負擔則將逐漸加重。前 述人口推估結果顯示,每百位 15 ~ 64 歲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之總依 表
1-2
老年人口年齡結構──中推估 年底老年人口數(千人)
年別 合計
65 ~ 69 歲
70 ~ 74 歲
75 ~ 79 歲
80 ~ 84 歲
85 歲以上
2012
2,602
747
682
510
379
283
2020
3,808
1,450
903
586
444
425
2030
5,639
1,713
1,510
1,194
651
571
2040
6,844
1,608
1,573
1,447
1,125
1,090
2050
7,659
1,719
1,737
1,388
1,209
1,606
2060
7,461
1,475
1,394
1,503
1,367
1,723
年別
年齡分配百分比(%)
2012
100.0
28.7
26.2
19.6
14.6
10.9
2020
100.0
38.1
23.7
15.4
11.7
11.2
2030
100.0
30.4
26.8
21.2
11.6
10.1
2040
100.0
23.5
23.0
21.1
16.4
15.9
2050
100.0
22.4
22.7
18.1
15.8
21.0
2060
100.0
19.8
18.7
20.1
18.3
23.1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 自 http://www.ndc.gov.tw/m1.aspx? sNo=0000455
•取
CHAPTER 緒論
賴人口,由 2012 年之最低點 34.7 人,到了 2060 年將為 97.1 人,增加 1.8 倍。若僅觀察老年人口對青壯年人口之扶養負擔,2012 年約每 6.7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至 2060 年將成為每 1.3 個青壯年人 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圖 1-2)(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但是,無論是 老年人口比、老幼比或是中位年齡,都是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 pyramid)所表現的年齡組成建構數據指標(陳寬政,2009)。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 •取自 http://www.ndc.gov.tw/m1.aspx? sNo=0000455
圖
1-2
扶養比變動趨勢──中推估
觀察臺灣人口的變遷速度,臺灣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估計約 25 年左右(目前剩下 10 年左右),與日本相當(1970 ~ 1994 年), 但較法國所經歷的 115 年( 1865 ~ 1980 年)快速很多。且由高齡社會 到超高齡社會只有 8 年的時間,比日本還短,僅次於韓國的 7 年。臺 灣、日本、南韓、義大利及西班牙,目前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群。歐美
1
7
8
老人服務事業概論
其他先進國家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都至少經過約 75 ~ 150 年(圖 1-3),其因應人口老化的時間相對較長,顯示臺灣對人口老化議題的 迫切性更高,可提出因應對策的時間更加短促。
資料來源:Kinsella, K., & He, W. (2009, June). An Aging World: 2008. Washington, DC: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and U.S. Census Bureau.
圖
第二節
1-3
人口老化速度
臺灣人口老化的原因
人口老化(或人口老齡化、人口高齡化)是指某地區在某段時間 內,總人口中老年人口比率增長的動態過程,多見於發達國家,特別是 歐洲國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年齡結構往往隨著人口的出生、死亡 和遷移等因素不斷的變化。若老年人口比率不斷提高,而其他年齡組別 人口比率不斷下降,就形成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問題則是指群體在人口 老化過程中為社會、經濟所帶來的種種問題(Gavrilov & Heuveline, 2003)。 人口老化的原因,一般多由生育率(fertility)、死亡率(mortal-
CHAPTER 緒論
ity)及老人平均壽命延長予以討論。現代生活的節奏快、生活壓力大, 育兒費用提高,年輕夫婦不敢生育而成為頂客族(double income no kids; DINKs),部分國家或地區則受到計畫生育等政策限制,生育率下降; 另因醫療技術進步,公共衛生水平提高,人均壽命延長,人口因而老 化。 臺灣的人口經過日治時期的死亡率下降與戰後生育率下降過程的影 響,人口結構產生變化。日治時期的傳染病控制降低了死亡率,嬰幼兒 是主要受益者,導致嬰幼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提高,人口平均年齡因而下 降,趨向年輕化;戰後生育率持續下降,嬰幼人口比例降低,使得人口 平均年齡上漲,人口趨向老化(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1986)。許多人 以為人口老化的原因為壽命延長,使得老年人口相對增加;然而,壽命 延長指的是死亡率下降,其主要受益者為容易受環境影響的嬰幼人口, 不是經過淘汰剩餘的中老年人口。所以日治時期的死亡率下降使得人口 趨向年輕化,戰後生育率下降才是人口老化的主因,且生育率下降愈顯 著,人口老化愈快(陳寬政、林子瑜、邱毅潔、紀筱涵,2009)。 臺灣的人口老化從 1960 年代中期便已開始發展,主因為前述日治 時期的死亡率下跌,嬰幼兒人數大幅增加,而這些嬰幼兒於戰後進入生 育年齡,採行低生育率的行為,使得生育率從 1951 年開始長期下降; 另外,由於新生嬰兒人數為育齡婦女人數與育齡婦女年齡別生育率的乘 積和,嬰兒人數在生育率下降的初期持續增加,後期才因動量減退受到 限制以至減少,再加上新生人口陸續成年,使得人口因而老化(陳寬政 等,2009)。
爾後,由於臺灣高等教育制度於 1980 年代中期開始大幅擴張,愈 來愈多年輕育齡婦女進入大專院校就讀,畢業後大量進入職場,使得 1951 年以來,原來以 30 歲以上育齡婦女才停止生育的生育率下降轉 向,轉變為 30 歲以下育齡婦女停止生育所取代,以致生育水準跌落至 替換水準以下,難以恢復(陳寬政,2009)。另一方面,死亡率持續下跌
1
9
10
老人服務事業概論
的動力從幼年端移入老年端,老年人的存活率上升,老年人口死亡率的 持續下跌與年輕育齡婦女停止生育這兩個力量合起來,使得人口老化速 度更加一發不可遏抑。2000 年代中期以後,由於青壯年人口隨著之前 嬰幼兒與少年人口數量之衰退而衰退,不只人口老化加速發展,人口依 賴比也一反 1960 年代以來的長期下跌而逆轉回升(陳寬政等,2009)。 臺灣人晚婚、晚育、不婚,也導致新生兒人數為全球最低。臺灣男 女的初婚年齡,1989 年新郎是 28.8 歲,1999 年增長到 30 歲,2009 年 為 31.6 歲,近 10 年來新郎初婚年齡「老了 1.6 歲」;1989 年新娘的初 婚年齡為 25.6 歲,10 年後為 26.1 歲,再 10 年 2009 年為 28.9 歲,近 10 年來女性晚婚狀況更加明顯,提高了 2.8 歲(內政部,2011),男女初婚 年齡的延後,證實了晚婚現象的存在。有偶比率,20 年前為 59 %,現 在僅剩 51 %;育齡女性生產第一胎的平均年齡,20 年前為 25 歲,現 在則提高到 30 歲,20 年間遞延了 5 歲,也說明了晚育的現象。晚婚、 晚育直接導致婦女生育期的縮短,並可能間接影響生育數量與生育品 質。 除了上述原因,加上女性大量投入勞動市場,生育子女不只花費增 加,且需付出時間,更使女性遲疑是否要生兒育女(Kurtz, 2005),導致 臺灣少子化現象相當明顯。我國總生育率在五○年代初便逐步下滑, 七○年為 2.5 人,1973 年起開始低於替代水準,1995 年為 1.1 人。2000 年臺灣的出生人口為 305,312 人,2010 年更創新低,只有 166,486 名新 生兒,該年生育率也是全球最低,僅有 0.895,顯著低於維持替代人口 水準的 2.1 個子女數。社會中每一代的出生數若少於上一代,人口就會 逐漸老化,我國自 1972 年起,就呈現此一現象,雖然政府早已於 1981 年將人口政策方向由「緩和人口成長」調整為「維持人口合理成長」, 但預期未來總生育率仍可能繼續下降。 如果生育率與死亡率均維持 2005 年水準不變(粗出生率= 9.06 粗死亡率= 6.13
、
),臺灣人口將於 2018 年左右發生負成長;老人比
CHAPTER 緒論
例將於 2028 年前後超過 20 %,於 2065 年前後達到高峰約 37 %,此後 則大致維持水平。但是不幸地,生育率仍有下降的空間,雖然淨繁殖率 已達 0.5245,等於平均每兩位育齡婦女一生生育約一個子女,是世界各 主要國家中最低的水平;生育率續降,人口衰退愈早,老化水準愈高 (陳寬政等,2009)。死亡水準也有續降的空間,死亡率雖自 1980 年代後
期已因人口老化而持續上漲,我們相信出生時平均餘命將因死亡率續降 而上升到 85 歲附近(陳寬政、劉正、涂肇慶,1999;王德睦、李大正,2009; Coale, 1996)。
第三節
臺灣人口老化的衝擊
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在其著作《下一個社會》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Beyo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中指 出,社會將出現新人口結構,老年人口會快速成長、年輕人口迅速萎 縮、退休年齡將會延伸至 75 歲、後中年期就業人口勞動力會轉型、新 型態雇用關係會出現,企業需吸引及維持日漸增加的高齡高教育背景人 力,職場上「三代同堂」將出現。政治上將會爭取高齡人口支持、健康 退休者福利會減少、取消身心健全者固定退休年齡、外來移民會增加、 市場趨勢決定者會轉為中年人市場,或是轉變為年輕人及中年人兩個市 場;單一市場會消失,投資市場將變為 45 歲以下與 50 歲以上二個市 場。進修市場將變為年輕人進修及受過良好教育的成人進修市場;年輕 高貴市場對抗大眾市場;勞動力變為 60 歲以下勞工,以及 60 歲以上勞 工兩大族群;女性就業分為哺育前就業及二度就業;生涯規劃會有第一 個生涯及第二個生涯的區分。他更大膽預言,最晚到 2030 年,所有已 開發國家領取完整的退休給付年齡將會提高到 75 歲,而且只要健康許 可,以後大家必須工作到 75 歲左右。
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