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曾說:「一個城市,並不等於就是一堆建築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築所圍圈,所劃分的空間構成。」一句話說明了建築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我們都生活在建築物之中,但卻鮮少有人去思考過為自己遮風避雨之處,它被創造出來的原先設計理念為何。進入大銀幕的世界,從紀錄片觀點和劇情片視角來看,或許是一個顛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良機。
本月的「經典回顧單元」則將焦點擺在1960至1980年代影響影壇甚鉅的德國新電影。在這段期間,德國名導如施隆多夫、荷索、法斯賓達都拍出了顛覆德國傳統之作,以對社會和政治的批判為創作主軸。其中文.溫德斯(Wim Wenders)便在這段時期推出幾部重要代表作,其中兩部作品包括改編自暢銷小說《雷普利的遊戲》的《美國朋友》和《公路之王》都談及了美國文化對德國傳統的侵蝕。其作品直接改寫了世人對德國的印象,也讓世人認識了諸多優秀的歐洲演員,包括於今年初逝世的德國演員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透過此次放映也讓影迷能夠在大銀幕再次懷念他的風采。
最後,本月的「駐館導師單元」邀請到以《河北臺北》榮獲多項國際榮譽的紀錄片導演李念修,推薦的電影是曾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大同》。該片講述了中國大同市市長耿彥波厲行「名城復興工程」的過程,為了重現他口中的古時風華,他大肆拆遷舊居,引發兩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