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心中的國家輪廓應該是什麼樣子?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像。理想中 的國家應該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遠離貧窮與苦難。此外,它應該要凝聚我 們對身份、土地、文化的認同,給予我們對外的保護。然而,國家機器的運 作是否始終維持人民優先的理想狀態?或者,利益跟欲望的誘惑使得當權者 選擇背叛當初對全民的宣誓,讓國家變成巨大的壓迫陰影。本月主題「消失 的理想國」,從對國家的懷疑、抗爭、與迷惘中,探究社會正義、民族身 份、歷史創傷等等議題。正因為對當下理想國家想像的幻滅,才能為更好的 未來踏出更實際的第一步。 這幾年臺灣、香港都掀起了人民起身對抗當權者的巨浪;本月有三部紀錄片 以社運青年為主角,看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如何為了國家的未來在街頭 努力。《未夠秤》的黃之鋒與馬雲祺是最年輕的代表,他們參與香港「反國 教」運動當時還僅是未成年的中學生,卻掀起了香港史上第一次政治抗 爭。《暴民》則是周世倫導演從太陽花運動開始到馬習會為止,追蹤記錄臺 灣學運青年對政治啟蒙與覺醒的過程。時間拉回1991年,《末代叛亂犯》重 新檢視當年「獨立臺灣會案」引起的軒然大波,解開思想箝制的最後一道枷 鎖。不同地區、不同世代的年輕人,都為了民主與自由的價值而奮鬥著。 愛國主義總是將國家、民族擺在第一位,但在政治之外,其他一切是否都可 退讓?《少年小趙》以中國青年小趙的心路歷程解構這樣的心理矛盾,從愛 國談到文化,談貪官,談拆遷,生活的現實讓他一步步開始重新思考國家的 意義。而另一部中國紀錄片《昨日狂想曲》的主角老劉,卻持續活在國家塑 造的英雄正能量中,如同一場美好的幻夢教人持續沉睡不醒。《無處為家》 是另一個發生在中國北京城內角落,卻截然不同的故事,美國記者方家麟巧 遇在北京的西藏婦女贊塔,為了孩子的教育她甘願忍受北京人對藏人的歧 視,也讓我們隱隱看出西藏人與漢人之間的衝突所帶來的困境。 本月特別挑選三部跟當代臺灣有關,卻是截然不同歷史切面紀錄片。《阿罩 霧風雲》上、下兩集以戲劇重現的方式,精細的解剖還原臺灣歷史的原 貌,故事以臺中霧峰林家的家族人物為脈絡,從清代到民國,再現大部分人 總是片段認識的臺灣近代史;這次同時放映尹昭德的國語旁白版,及蔡振南 配音的臺語版,觀眾可藉此感受語言帶來的不同體會與韻味。《 冲 天》則是 以中華民國對日抗戰期間的空軍為背景,透過大量史料影片、照片,以及動 畫的重現,看見空軍健兒為保衛國家所展現的英勇氣魄,以及兒女之間真摯 動人的情感。三部片都是面對臺灣與中華民國歷史時,不可遺漏的作品。 除了主題紀錄片之外,本月同樣精選多部精彩劇情片作為主題延伸,其中攝 影師杜可風所執導的《香港三部曲》在紀實與虛構之間,混合出香港本土最 真實的影像韻味。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獎項的《索爾之子》也是值得一 看的優秀作品。此外,6月是美國「石牆事件」47週年,改編電影《石牆風 暴》看酷兒為人權發聲的紀念日。本月經典之夜特別放映波蘭名導奇士勞斯 基的數位修復版《雙面薇若妮卡》、《不絕之路》,影迷們不要再錯過大銀 幕放映的機會喔!
因故喪夫的藏族婦女贊塔排除萬難,從西藏來到 北京,只為讓孩子能夠有好的教育環境。然而大 城市的環境對他並不是那麼友善,漢人對藏人的 刻板印象使得她生活處處碰壁,連尋找住處都困 難重重。美國駐華記者方家麟在偶然之中遇見贊 塔,她的境遇引起了方家麟的興趣,兩個來自不 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女性,能為彼此的人生際遇 帶來什麼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