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研究月刊
丨 2016年01月 丨The Glocal 丨
「一帶一路」︰ 中國海權發展新旗艦?
總編的話
昨天談及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時,得到古代護照「通關文牒」為禮物,引申到一個很有趣的題目,便是中國古代國 際關係。雖然「主權國家」的概念源自近代歐洲,到了晚清才輸入中國,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古代就沒有國際關 係,儘管概念與今日的大不一樣。唐代長安的「國際化」程度,在當時世界便是首屈一指。 雖然今日中國老是宣傳「大唐盛世」,「一帶一路」也教人想到古代絲路,但唐代的國際交流並非長年開放,假 如認真對應現今中國的外交,不一定能予外人好印象。 以「通關文牒」為例,《西遊記》依據唐三藏法師往天竺取經的正史創作,虛構了各國妖怪的故事,但其實當時 大唐並不鼓勵民間隨便西進,因為當時的「G2」格局是大唐對突厥,不少隋末唐初的軍閥都接受突厥冊封,大 唐憂慮國民出國後會成為突厥間諜,故此不會像今天那樣大興土木搞絲路基建。 強調盛世 適得其反
「路是人走出來的」,三藏為了他的理想,惟有突破當時國際格局,混入難民堆中偷渡走出長安。他途經西域各 國時,據小說是正式以「通關文牒」過境,但其實只是不斷自我介紹是「來自大唐的高僧」便足以被通融。所 以嚴格而言,《西遊記》強調的「通關文牒」,也是劇情需要的道具而已。這反映西域小國與大唐的國際關係, 並不能簡單以今天的主權國家概念閱讀,但也不能單純以朝貢概念看待。對那些小國來說,奉行的只是「侍奉大 國」政策,無論是大唐、突厥還是天竺,都待之如上國,但不等於願意放棄自身獨立性。今天塔吉克、尼泊爾、 阿富汗等小國,行的依然是此外交政策。中國外交講「中國夢」,不斷提醒國民「漢唐盛世」,其實是容易有反 效果。漢也好、唐也好,縱然有呼風喚雨的時代,但始終未能超越「二元」或「三元」國際格局。面對匈奴、突 厥等主要對手時,時而和親,時而征討,只要自身實力強大,便傾向對外擴張。 中國學者以「和平崛起」回應歷史,認為中國強大時基本上都是「和平」的,但其他鄰國恐怕不會有同樣想法。 例如朝鮮人會否忘記隋煬帝的侵略,似乎就不可能。鄭和下西洋那「三擒番王」的經歷,完全無視其他國家「主 權」與「領土完整」(當然當時無這些概念),也足以反映「海上絲路」的另一面。中國與土庫曼外交常以「汗 血寶馬」為「友誼信物」,但其實漢代為了汗血寶馬發動的戰爭極不人道,對西域帶來的絕非友誼。 訴諸歷史借代當代外交自是無可厚非,但也得適可而止,如果外國學者認真起來,就反而麻煩了。
2
目錄
「一帶一路」簡介
一帶一路的地緣想像與香港的地緣角色 陳偉信丨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講師
由「韜光養晦」到「中國夢」- 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 李克賢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
亞洲想像與想像亞洲︰對讀汪暉與王賡武的想像 陳偉信、鍾樂偉丨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講師
「綠色城市」:踏入新世代城市 陳衍希 丨倫敦政經學院環境政策及規範碩士
南韓︰光州事件的另一個面向 李用斌丨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為何歐盟無法妥善處理? 難民、恐怖攻擊 尹子軒 丨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
中俄天然氣合作與全球能源地緣政治 白根旭丨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兼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余家豪丨 美國哈佛大學甘乃迪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拉丁美洲「一帶一路」: 能做不能說
向駿(Antonio C. Hsiang) 丨 台灣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兼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國際關係研究月 刊》編委會顧問及美國Fairfield Consulting Group拉美事務顧問
3
「 一 帶 一 路 」 簡 介
「一帶一路」是中國近年積極發展的跨國經濟戰略。隨著中國經濟放緩,產能及外匯資產過剩,製造業的原材料 和勞動成本上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透過區域合作,擴大外需,解決地區發展不 均的問題,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共有三個走向,以帶動中國西北及西南部的開發:一是經東亞、俄羅斯到達歐 洲;二是經東亞、西亞到達波斯灣和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而「一路」則是指21世紀海上 絲綢之路,主要途經沿海省份,兩個走向分別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及從中國沿海港口 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雖然「一帶一路」廣受關注,並獲國內不同省市和部門配合,但中國仍需面對不少挑戰,特別是環境污染和地緣 政治。中國的空氣和水污染嚴重,將工業向西移,恐令各國產生疑慮。另一方面,中國在過去數年與多個鄰近國 家發生領海爭議。對周邊區域而言,中國經濟影響力加大,只會加劇內的緊張局勢。
4
一帶一路的地緣想像 與香港的地緣角色 陳偉信丨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講師
繼多謝Shell後香港社會多了一個新的hashtag:一帶
的政策選項;對外而言,中美10年的反恐蜜月期完結,
彈的督導委員會加獎助學金建議,在普通反數字情意
開始在經濟合作同時限制中國影響力的對外擴張。然
一路。冗長而沉悶的施政報告中近50次的tag,老調重 結下自然不被看好。但在謾罵以外,又有幾多人了解這 個被網民戲謔為「比雷曼更大的騙局」 ?甚至正是因為
不了解,因此才主觀地希望與此切割,然後想當然認為 它是「支爆」前的最後一根蘆葦。另一方面,曾聽到內地 政界對於「一帶一路」的說法,認為即使它今天是虛幻 的政策概念,但當一些國家推動的大型基建如鐵路及
港口成功落地,硬件將推動其他軟件發展及合作空間, 因此也樂意在爭政績以外推動相關企業先行到埗,以 免日後落後於人。
「走向民族國家化的帝國」與帝國的地緣想像
要了解「一帶一路」的象徵性及實際問題,我們先得從 中國近代國際關係學說及政治現實說起。改革開放以
前, 北京一直以共產主義維持政權的認受性及社會向 心力,具體的內政外交例子如文化大革命及韓戰與中
非關係的拓展,不贅。1978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修 正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及經濟結構,並提出「四個現代
化」為中國發展的綱領。香港社會多討論中國在經濟層 面的現代化,卻忽視北京在政治層面的現代化,即由共 產主義國家走到民族國家及中央體制集權,以愛國主
義取代共產教條作為政權與社會的聯繫。在外而言,民 族國家的身份令中國的國際關係走向西方社會的正常 化。正如學者陳智宏(Gerald
Chan)等指出,中國內部
的學術共識是以西方的(新)現實主義來理順中國外交 政策方略及改革,當中的路線分歧不過是以防守現實 主義或進攻現實主義主導國策。
然而,國家外交政策在2011/2012年出現了重大的轉 變,宏觀的說法是回應兩個內政及國際格局問題︰在
內而言,30年的經濟及政治現代化催生了中國民族主
義/愛國思潮,它既是北京維持認受性的維穩機器,同 時亦是民眾及知識份子的抽水機器,反過來限制北京
中國的經濟崛起及民族主義思潮改變西方對華政策, 而,客觀的現實是中國並未(或不想)完成西方理論下 的經濟及政治現代化,包括經濟全面自由化及最終建 立一個多元民主的民族國家,因此終極必然會挑戰西 方的遊戲規則;但同時是北京需要在國際社會一展拳 腳以滿足國民的民族主義心理,令維穩機器得以維持 運作。上述的內政外交現實催生了中國內部對外交理
論的範式轉移,防守現實主義退場的同時,進攻現實主 義需要作出修正。假如有了解中國近年外交政策研究
的話,這樣的修正最終衍生了閻學通教授提倡的「清華 學派」 ,即道義現實主義(moral realism)的崛起。討論 道義現實主義也許要花上另一篇文章,但它的學術結 構卻嘗試將先秦時代的王霸之辨與中美角力結合,認
為中國要擊敗美國便要行「王道」 ,以「王」制「霸」並取
而代之。當中如何行「王道」閻學通教授自有一些看法, 但本人看到的是假如中國外交政策是「古今並行」 ,回 復自秦漢為的儒學外交政策, 「一帶一路」的操作及地
緣想像便有一定的具體意義︰它象徵著中國外交政策
希望走上中華帝國之路(Chinese National Empire), 並由傳統陸權為重的發展方向轉為陸權海權並行 – 特 別是著重後者的發展。
先要釐清一點,這裡指的帝國並不代表它必然是一個
殘暴不仁、霸權至上的政體,而是它是相對於民族國家 而言的政治體制。研究帝國體制的學者賀維(Stephen Howe)提出帝國是一種特定的政治結構,而積遜(Ashley Jackson)則指帝國的特質包括它是一個自給自足
的經濟體、一個文化/文明世界、一個獨特的知識系統、 一個跨民族的建構、一個軍事戰略系統、一個力量足以 改變世界及環境的政體,以及一個不穩定的體制。中國 古代自漢後儒學有內外兩個面向︰對內將既有的仁義
轉為忠君愛國,對外則以王道制蠻夷,經濟擴張同時以 文化作為扶助「教化」萬民,藉此建立一個以華文化係
5
中心的中華帝國系統。因此,漢唐後先多次以絲綢之路通
出,元代成型的「歐亞中國」(Eurasia China)及「歐亞 – 印
亞市場,而蒙古帝國則結合蒙古陸權及南宋海權,成為首
海禁政策更直接打擊民間海權的建立。美漢學家費正清
西域並接納西域社會來朝,宋明則已海上力量開拓東南
個壟斷世界島的歐亞帝國。當中的管治細節或有不同,但 中華帝國的對外擴將本來就不是經濟掛帥,特別是朝貢
制度本是「厚去薄來」 ,明代最後取消朝貢原因之一正是
體制為國庫所帶來的負擔驚人,因此絲路本身是以建立(
民間)貿易網絡及帝國版圖而非全面的經濟剝削,是一個 建構中華與外族故事的引子而已。難道宋代在抗金抗蒙
的路上還有餘力提出經濟政策支援越南?明代七下西洋 除帶來寶物及朝貢文書外,難道會向非洲及阿拉伯諸地
興建港口?這些建設及關係從來都只是絲綢之路的後話 而非前傳,唯有透過絲路改變中華帝國本土與周邊國家
的地緣想像,建立一個有序但鬆散的中華帝國,才是先秦
至明初中華帝國的外交政策。因此,今天國內閻學通教授
要求由先秦時代找到中華文明的「道義」 ,以「一帶一路」 重新描繪中國與周邊國家及地區的關係,正正是將當代 中國外交政策再「帝國化」 。
(John King Fairbank)亦指,清外交重點在於西藏、新疆
及中亞,及帝俄在滿州本土的挑戰;明清時期儒官社會傾 向閉關自守,令明中葉後政府及民間均失去對海洋的興 趣。
因此要重建中華海權,如何重建失去的中華海洋文化最
為關鍵。上世紀80年代內地曾製作紀錄片《河殤》 ,批評「 黃土中國」及探討海洋中國的可能性,但因其政治敏感成
為絕響。近年,北京開始修復中華海洋文化, 《大國崛起》 首集便是「海洋時代」 ,暗示大國復興之路的起點是走上
海洋時代;以「鄭和下西洋」印證中華海上盛世及重提「海
洋絲綢之路」 ,強調中華海權是「互聯互通」 , 「深化互信」 、
「加強對接」 ,是經濟主導的合作計劃,希望打造與西方 不同的海洋文明及海權發展。
然而,西方社會對這些「中國特色」毀多於譽,如「海洋絲
具中國特色的海權與香港的角色
綢之路」被解讀為軍事味極濃的「珍珠鏈」 。撇開其他國家
以西方國際關係學說分析及歷史的教訓,當陸權國家希
點,引導民族主義建立符合西方學說「民族國家」 ,是否符
望獲得海權或挑戰當時的海權國家,最終結果只會是一
場戰爭。但北京的回應往往指中國海權擴張不會重覆西
方海權擴張的問題,包括殖民主義、軍事霸權、經濟剝削
等。邏輯上要避免這場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是中國未能轉 型因而無法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二是具中國特色
的海權與西方海權有所不同。前者涉及實然問題,例如不
對中國的不信任,但北京以海權擴張作為民族復興的起
合「內聖外王」的中國傳統外交思想成疑。另一方面,舊中 國的朝貢體系與西方海洋貿易及國際體系格格不入,當
代中國以海權所建立的「新型大國關係」及「新朝貢制度」 如何平衡中華文明及西方文明,亦是另一個建立「具中國 特色的海權」的思考重點。
少西方學者借用海權理論權威馬漢(Alfred Mahan)的框
歷史的偶然令香港發展成一個良港,華洋雜處的社會文
蘇聯一樣的結局。後者涉及本質問題,即何謂具中國特色
港發展「具中國特色的海權」既可維持香港在中華文明的
架,認為中國沒有充分條件發展海權,最終落入與法國及 的海權。借用學者Basil
Germond分析歐洲海權發展的
框架,兩個問題實為一體,關鍵在於民間及政府對海洋的 態度及世界觀。
對於當代中國能否成為海權帝國,研究海權的學者有著
頗大的分歧︰比較研究者會認為中國欠缺海洋文化,即 使建立強大海軍也不一定讓成為縱橫七海的海權;專研
中國海權史的學者如羅榮邦(Lo Jung-pang)及美國海軍 上尉Benjamin Amstrong卻指出,中國在南宋至明中葉 時一度稱霸海洋,前英國海軍軍官孟席斯(Gavin
Men-
zies)更直言是中華船隊來歐燃起西方文藝復興之火,暗 示中華海權才是西方海權的源頭。
但誠如台灣學者孫隆基及日本學者四日市康博分別指 6
度洋貿易網絡」在明成祖後無以為繼,外貿朝貢不分及
化建立了東西方文明認可的經濟及法律制度,因此以香
獨特性,亦可在國際政經轉變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正如 前新加坡外長楊榮文日前接受《明報》訪問時指出,當今
航線一如以往,改變的不過是主導者而已。假如舊日的香 港可以成為歐美社會從海洋走到中國大陸的跳板,為何
今天的香港就不能成為中國走向海洋的旗艦?箇中關鍵 似乎在於北京及本地社會視野而非能力。
本文原載於信報。
由「韜光養晦」到「中國夢」-
中國外交政 策的演變 李克賢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
「韜光養晦」不再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旋風式外交十分受人注目。自今年4月起習
西歐及抗衡蘇聯,經濟上則有佈雷頓
森林體系 (Bretton Woods System),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關稅
暨貿易總協定 (現時為世界貿易組織) 以鼓勵自由貿易,而價值觀則有賴聯
合國及不同類型的國際條約規範其他 國家的行為。這亦是為什麼美國總統
奧巴馬開腔主動回應中國近期的外交 舉措,先是今年4月對中國於南海展示
「肌肉」的擔憂
,繼而是10月揚言不
能讓一些國家如中國去制定全球經濟 秩序,這應該是由美國來做 。可見美 國擔憂的不只是中國的軍事力量,而
是中國會否改變現時由美國主導的世 界秩序。
近平外訪不斷,先是訪問巴基斯坦討論「中巴經濟走廊」 ,然後到印尼出
從「韜光養晦」到「中國夢」 ,中國外交
遇,成立中國 ─ 亞非合作中心。9月習近平訪問美國重提構建新型大國
因素考量促使中國領導人改變既有的
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公佈新的援助計劃,如給予最不發達國家的零關稅待
關係,10月則獲英國安排極高規格的接待,相信大家還記得習近平下榻
白金漢宮的場面。11月習近平的步伐沒有絲毫慢下來,南下到訪越南後 就在新加坡舉行「習馬會」 ,然後到土耳其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及菲
律賓的亞太經合組織 (APEC) 會議。這年還有總理李克強於5月到訪巴西 投資若530億美元的鐵路及能源等基礎設施,11月參與中日韓復辦的三
方會議及東盟峰會。而國際社會對中日矛盾、中國於南中國海填海造陸及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 設施投資建設銀行 (亞投行)既成立都是高度關注。
以至亞洲基礎
不論是中國領導人出訪的次數及會談內容,或是中國政府的主張,鄧小
從被動低調轉變為主動積極,是什麼
外交政策呢?現時中國的政治體制有 別於西方的民主政制,西方的政黨輪
替隨時為國家的外交政策帶來新的方 向,如美國的共和黨及民主黨對華政 策一硬一軟,日本自民黨和民主黨如
是。而中國在一個政黨長期執政下,政
策既穩定性相對較高及延續性亦較 長。所以看中國外交的轉變主要是領 導人及國際環境因素。
平的「韜光養晦」好明顯已不適合形容今日的中國外交。什麼原因促使中
「韜光養晦」其實是中國外交的策略,
是壞?而習近平所講的「中國夢」又到底是什麼?但這是否代表中國外交
顧過去的發展。中國外交大概可分為
國外交有如此改變?這些改變對於中國或其他國家什至國際社會是好 已有根本性改變?
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
一個大國的外交可以對周邊國家甚至是國際社會及世界秩序影響深遠。 基辛格在《外交》一書中就指出17世紀時法國的民族國家概念、18世紀時 英國的權力均勢及自由貿易、19世界時德國倡導的權力政治及20世紀美
國提倡的民主、人權與自由貿易都主導了國際關係的發展及方向 。他認 為沒有國家像美國一樣積極地干涉別國的內部事務,務求美國的價值觀
可以普世通行。現時的世界秩序是由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創建、主導及 經營。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涉取一次世界大戰後自己置身事外的失敗經
驗,決定擔當世界領袖的角色。軍事上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約) 保護
要全面瞭解中國外交的主張不得不回
三個時期。第一個是新中國的成立,從
1949年至1976年大部份時間都是毛 澤東與周恩來主政。中國外交主張和
平共處五項原則,講的是「互相尊重主 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 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 。這是基於
中國過去的百年屈辱是西方現實主義 的權力政治所導致,中國希望提倡新
的世界秩序。從1955年的萬隆會議到 中國60及70年代援助非洲,所希望的
都是拒絕其他大國操控或幹預別國內 政,以非權力政治去處理國與國之間
7
的關係,只是一切都被冷戰蓋過了。其間中國外交受到文化大 革命的影響,中國鄰近國家都擔憂中國會否輸出共產革命,但 中國外交部在周恩來的調整下很快就回復正常。
由1978年至2001年可說是中國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國外交的 穩固時期。鄧小平成功從華國鋒手上奪回政權,開始中國對外 開放的經濟改革道路,沒有什麼比鄧小平訪美帶上牛仔帽的 舉動更具說服力。然而經濟改革帶來的社會問題令中國的改
革步伐放慢,六四事件更使國際社會孤立中國,再加上蘇聯解
體的警示。鄧小平於1992年4月28日提到「我們再韜光養晦地 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 言的分量就會不同。」這是一個策略,中國外交既主張與內容
其實沒有改變,90年代起中國與不同國家簽訂的戰略夥伴關 係亦是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但沒有實力又那來話語
權,誰會聽中國的主張呢?其次,鄧小平希望有一個更穩定的 國際環境,這樣才有利中國繼續發展經濟。江澤民大致上是跟 從鄧小平的外交策略。於中美關係,江澤民的「增加信任、減少
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就是「韜光養晦」的延伸。看看1999
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誤炸」 ,中美軍機於2001年 在南中國海上空碰撞,中國雖然一開始高度批評美國及要求
道歉,但最終還是忍氣吞聲淡化事件。可見中國當時認為時機 未到,還是不當頭挑動美國神經的好。
現時正是第三時期,從2002年到現在,由胡錦濤交棒到習近
平,正好是中國外交的崛起期。經過差不多20年的開放改革,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好多現實主義的學者開始問一個
問題,中國的經濟實力會何時轉變為軍事實力?大家都留意到
中國既軍事開支差不多每年都是以雙位數字的百分比增長。 胡錦濤主政時就有「和平崛起」的說法 ,只是後來崛起一詞又 惹來西方猜忌,於是修訂為「和平發展」 。但這並不意味中國的
外交有重大改變,這大概是中國用以回應當時流行的中國威 脅論。如果大家有留意《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就會看到和
平共處五項原則還是中國外交發展的主軸。另一方面,隨著中
國的實力與日俱增,國際社會亦期盼中國可以分擔一些責任, 如2005年當時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鼓勵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
的大國。當中國開始強大的時候,好多時就算中國不想理,好
多事情都會自然地找上門。看看西方批評中國對非洲的「新殖 民主義」 ,要求中國運用影響力改善蘇丹達爾富爾的問題,法
國更一度倡議杯葛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緬甸與北韓的問題 亦自動成為中國的問題。這當中實在是考驗中國領導人的智
慧,是繼續堅守一如以往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幹預別國內 政,還是順應西方要求更積極地介入別國事務
?可見中國外
交或多或少都是被逼改變以回應各方批評及訴求。
那習近平的外交方針與胡錦濤相比又如何呢?從南海造陸, 「 8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圖:維基百科
一帶一路」至亞投行,相信大家都認為習近平的外交政策是別具一格,更有野心,甚至是中國主動出 擊的時候,世界秩序會因此而改變。習近平談論「中國夢」時提到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沒有 詳細說明如何達成或者是什麼樣的復興。中國會否再次主導世界秩序的聲音不脛而走。及後習近平
詳細解釋「中國夢」其實有五個含義,包括國家富強、兩岸統一、和平發展、尊重不同價值觀及與世界 緊密地連在一起。不過習近平還特別指出「中國夢」不是「帝國夢」 ,不是「一國夢」 ,不是「排他夢」 ,更 不是「霸權夢」 。這似乎是煞有介事的向國際社會解釋中國還是會和平發展,不會威脅到其他國家。中
國在南海造陸之餘不忘向其他區內國家及美國表明中國會維護區內的國際航行權,更與巡航至中國
人工島礁的美國軍艦有良性互動,而不是大家預期劍拔弩張的情景。再看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外交部及商務部聯合發表有關「一帶一路」的正式文件,共建原則依然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李克強
今年4月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就明言亞投行是對國際金融體系的補充,而不是要另起爐灶,中國無
意挑戰現時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國外交看似主動,但其實依然十分克制。早於習近平正式主政之前, 亞太地區的環境有所改變。美國宣佈重返亞太策略,加上美日同盟越來越鞏固,奧巴馬甚至明言美日
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台區域。這些都無形中限制了中國的外交政策,若中國真的想在區內大展拳腳, 恐怕只會促使區內更多國家倒向美國一方。 新瓶舊酒
中國歷來不同領導人的主張雖有不同,但其實只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上加些枝葉修飾一下。中國
有什麼價值觀可以與現時美國提倡的民主、自由、人權及市場經濟爭逐?儒家文化好明顯沒有如此
號召力,而「一帶一路」似是一個概念多於一個嚴謹而有凝聚力的價值觀。一個新加坡的外交官員告 訴筆者,中國的外交辭令多,但大多是有名無實。好多國家出於外交友好的考量分分表示對「一帶一
路」的興趣或支持,大家實際運作時還得看當時有什麼實質利益。正當「一帶一路」被炒作得全球熱 議,中國亦不見得特別受惠。例如孟加拉的深水港項目由日本奪得,中日將繼續爭奪印度的高鐵發展 計劃。很多評論已指出「一帶一路」途經的部份區域政局不穩,充滿變數。
既然中國外交的內容沒有什麼大轉變,那為什麼中國近年給人的印象總是急速崛起,比過去更主動, 更有野心?這大概是現實主義作祟,國際關係的本質是無政府狀態,講的是零和遊戲。中國的得益或 影響力擴大了自然就是其他國家,特別是大國的損失。所以隨著國力上升,中國就特別受人關注,很 多主張少不免被放大但以現實主義的角度過份解讀。從「韜光養晦」 , 「和平崛起」到「一帶一路」都是
同一個情況。這可能是習近平為何要為「中國夢」特別地解畫。有學者亦留意到有關問題 ,焦點放錯 了少不免未能真正評估中國外交的真正影響力。
最後中國外交還是擺脫不了國際環境的影響,攻勢現實主義者早釘上中國崛起 ,而中國鄰近的國家 都是經濟上站在中國的一方,而在安全問題上倒向美國的一方。中國外交在美國與區內國家長期監
視下,雖未至於寸步難行,但亦不能隨心所慾,制定政策及主張亦要瞻前顧後。再加上融入現時的國 際體系易,創立及主導新的國際價值觀成本及代價不菲。
每次新的大國崛起主導世界格局都是乘戰後重建國際秩序而起,中國現時的情況與往日的例子大大 不同。根據習近平及李克強的講法,中國外交還是「韜光養晦」為主,有時「適度有為」 。
9
亞洲想像與想像亞洲︰
對讀汪暉與王 賡武的想像 陳偉信、鍾樂偉丨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講師
前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系主任王紹光教授曾直言,中國國情 並不適合以西方政治學的框架及概念來分析,研究中國的學者應建立 一套不屬於西方的視角來審視東亞各國的國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 信會議亦提出「亞洲安全亞洲處理」 ,似乎希望建立一套由中國建立的
新亞洲價值觀。在探討中國未來的外交政策,我們不妨回顧兩位學者對 亞洲及中國的分析︰汪暉的《亞洲視野︰中國歷史的敘述》以及黃基明 (Ooi Kee Beng)所紀錄他與王賡武的《The Eurasian Core and its Edges: Dialogues with Wang Gungwu o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
陸的影響,強調世界歷史的理解應以
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為主軸,以西
方及中華文明是回應這些遊牧民族 所帶來的挑戰的結果,例如羅馬帝國
之於斯基泰人(Scythian)及匈人(the Huns),中華帝國之於匈奴及蒙古人。
因此,汪暉認為亞洲是回應歐洲「現代
化」的一個政治概念,任何「現代化」改
革均可被視為「脫歐入亞」︰日本的 明治維新固然是一個典型,中國1978
年的改革開放也可被詮釋為另一種 形式的「脫歐入亞」 。另一方面,汪暉
亦指亞洲可以是一個「跨體系社會」 (trans-systemic society)來形容,因此 視當下歐洲所處的政治格局如「去國
家化」及「去民族化」並以文化及功能
體系劃分「社會邊界」為「亞洲體系」的
演繹,可以說是「脫歐入亞」的表現。 而按汪暉的說法,中國今天在東亞及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 院中文系教授
汪暉(右)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 所所長、香港大學前校長
王賡武(左)
圖:維基百科
如何詮釋中國外交政策?汪暉的脫歐入亞與脫亞入歐論
東南亞所建立的新遊戲規則,包括以「
明的對談就以歷史分析探討世界政治經濟發展史如何影響東南亞在國
嘗試建立以中國為主導「互聯互通」體
汪暉的分析重點在於分析「如何詮釋中國及其現代」 ,而王賡武與黃基
際政治的特色以及中國如何回應西方挑戰及今後國際政治格局的演 變。然而,兩位學者的分析有相同之處,則強調歐亞大陸的政經格局如
何影響中國的國際觀。汪暉分析不同歐洲學派的藍本如康德、黑格爾、 馬克思等對於歐洲及亞洲的概念指出,所謂歐洲的概念是衍生並相對
系,似乎是將中國由 「脫亞入歐」 回歸到
「脫歐入亞」的過程,在國際政治而言 是相當超前的一步。
於亞洲︰近代民族國家相對於與多民族帝國、民主的法律及政治體制
由陸權走向陸海權︰王賡武的歷史地
比對參照的語境下,亞洲不再是一個地理概念, 「而是一種文明的形式,
至於王賡武與黃基明的對談的重點,
相對於政治專制主義、城邦及貿易生活相對於遊牧農耕社會等,在這些
它代表著一種與歐洲民族–國家相對立的政治形式,一種與歐洲資本主 義相對立的社會形態…」 。而王賡武則強調歐洲及東方文明源於歐亞大 10
一帶一路」建設一個經濟文化複合帶,
緣政治學
在於東亞及東南亞如何回應歐洲的 影響。王賡武強調西方的政經改革源
於歐亞大陸的阻礙︰當時被鄂圖曼及蒙古帝國控制了麥金德爵士(Sir Halford J. Mackinder)所認 為的世界島(Heartland),令西方天主教及基督教文明須要發展海權來回應當時的陸權帝國,才出
現了非洲 – 印度 – 遠東航線、也因此發現了美洲大陸。而美國作為歐洲系統的延伸,成功將結合
地中海系統(歐洲國家)所孕育的海權及美洲大陸所孕育的陸權,因而成為美國得以稱霸全球的基 礎。這些可以解釋到為何知名的美國外交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的《大
棋盤》內嘗試歸納美國的利益既以陸權駐軍的方式回應歐洲與中東問題,卻同時以海權的方式強 調對太平洋的控制。
回到亞洲,王賡武直言東南亞是否亞洲的地中海言之尚早,因為他認為從來東南亞都是中華帝國
及西方帝國爭逐的邊緣而非核心,因此不如歐洲歷史般以地中海控制權為角力的場所。另一方面, 中華帝國既有的朝貢制度亦沒有將東南亞海域地中海化,反而以香港在內的南洋貿易圈成為當時
中華帝國重要的資產,民間海權成為中華帝國海權的另一面向。但正如王賡武預言,今後世界將屬
於海洋的(The Global is Maritime)。而王賡武強調歷史的教訓表示,只有海權的大英帝國最終難逃 日落的厄運,控制世界島的俄國也因為欠缺海洋最終難與美國抗衡。 「一帶一路」建設是否回應中
國近年經濟崛起及西進政策有所起色,由傳統陸權走向陸海權混合的重要一步。而東南亞各國近 年走向整合,美國亦借泛太平洋戰略夥伴計劃(TPP)來建立美國與東南亞諸國的聯繫,新的兩強系 統(G2)會否將東南亞打造成亞洲的地中海系統,這將是衡量中國未來外交政策及亞洲區域政經角 力的關鍵。
11
「綠色城市」:
踏入新世代城市 陳衍希 丨倫敦政經學院環境政策及規範碩士
城市記錄并反映着社會的演化,展現了人們在某一時 期對自身需求與環境的看法。二次大戰結束後,人們以
征服自然的角度開發城市,認為環境因素不應對發展 造成限制,令城市急速擴展,引致了種種社會和環境問 題。各地的城市人口急速上升,造成了貧民窟及住屋等
問題,並對能源、水資源、廢物管理、污水處理系統以及 交通網絡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漸漸,人們意識到城市的健康發展,是建基於與自然環
境的和諧關係。因此,國際社會自七十年代起提出以社
會共融、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的原則下規劃及發展城市。
以此概念規劃並發展的城市可被統稱為「綠色城市」 (green city)。
「綠色城市」的概念
整合性、非組件式的發展
可是,要成為真正的環保城市絕不是符合幾個綠色指 標,或是靠先進的技術便可達成。有學者就提出以整合 性(holistic)的方式規劃城市,例如理查德•瑞杰斯特
(Richard Register)在八十年代為「生態城市」 (eco-city) 定義,將城市比喻為有機體,闡述兩者皆擁有運動(運輸)
、呼吸(能量獲取) 、成長(演變) 、繁殖(教育、建設)以及 排泄(廢物)等特徵。
簡單來說,要發展健康的城市不能只着重中某一部分(器 官) ,而是要採用生態價值觀去做整體規劃。發展「生態城
市」必須要以整合性的思維出發,各部門亦須相互協調, 從不同層面推進「生態城市」 。
無論是「綠色城市」 、 「生態城市」 、 「永續都市」或「低碳城 市」 ,都是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只是規劃內容稍有差異,需
「綠色城市」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但一般包括以下範疇: 要注意的是如何評估城市是否真有其可持續性。舉例,一 (一)以可再生能源作為主要的能源供應,並設有高效 些城市的經濟支柱以服務行業為主,同時進口污染工業 率的電力輸送及分配網絡; (二)建築物達到能源自主, 的產品。雖然那些城市或擁有良好的環境質素,但其實只 從電力消耗者轉為生產者,並與鄰近建築物進行電力 是把環境成本轉移至其他地區,間接剝削環境資源和產 輸送; (三)覆蓋全面的綠色交通網絡,以步行、自行車
或大眾運輸作為主要的通勤模式; (四)全面的資源回 收系統,以「零廢物」 (zero-waste)為目標; (五)水資源
生污染。所以,要達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便需要把這些「 外在可持續性」(external sustainability)列入考量。
循環,確保淡水供應持續; (六)發展本地農業,達致自
城市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
設生態網絡,為公眾提供綠色公共空間。
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基本宗旨。經濟、社
績,包括擁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具有高度協調性
雖然城市人口密集、污染度高,更產生全球百分之七十的
給自足的糧食供應; (七)有效率的空間利用,在城內建 「綠色城市」反映着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以人與 哥本哈根在實現「綠色城市」的道路上便有著不錯的成
會、環境三者應互惠共生,而不是互相競爭、剝削。
的環保政策、以及棕地在新發展時的充分利用等等。 碳排放,但城市亦同時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條件去作出 但城市改革之路不只局限於發達國家,巴西的庫里奇
改變。 「綠色城市」將會是一個契機,引領我們進入一個與
環境問題的困擾,但如今卻成為世界最高綠地比例之
奇巴的前市長傑米.雷勒(Jaime
巴(Curitiba)便是其中一個例子。雖然庫里奇巴曾飽受 一的城市,擁有面積龐大的公園與行人專用區,以及世 界聞名的家居廢物回收計劃。 12
大自然緊密聯繫、社會和諧及以人為本的時代,正如庫里 Lerner)所說, 「城市本
身不是問題,城市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City is not a problem, city is the solution) 。
南韓︰光州事件 的另一個面向 李用斌丨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一、序言:沒有民主化就沒有新韓國?
綜觀20世紀韓國現代史,一般認為1910年到了1945年是日本帝國主義 殖民地時期,1945年8月15日被美國和前蘇聯光復之後,以冷戰起步為
轉捩點韓半島漸漸分為南韓(韓國,即大韓民國)和北韓(北朝鮮,即朝鮮 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經過1950年韓國戰爭到現在韓國在停戰體系之
下努力奮鬥同時爭取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 韓國的現代政治史大體上 可分為三個時期:(1)民主國家建國時期(1947~1961:第一及第二共和國)
,(2)現代國家建國時期(1961~1987:弟三到第五共和國),(3)民主國家 再建時期(1987~:第六共和國)。 從韓國與北韓政治對決歷史的角度,研 究1980年5/18事件(即光州事件)為期長達12年的韓國系統俱樂部(Sys-
tem Club)議長池萬元博士主張, 韓國的現代史大體上也可分為三個時
期:(1)李承晚總統的建國歷史,(2)朴正熙總統的富國歷史,(3)南北韓共 產主義者所推行的「(人民)民主化歷史」 。
從政治民主化過程的角度來說,文人國父李承晚「建國總統」在形式上
已經實現了所謂「(國民)民主化」 ,但是經濟產業化方面力不從心。 通過 1961年5月16日的軍事政變,文武雙全的朴正熙總統開始了國家現代化 和經濟產業化進程,以軍人集團的犧牲精神為基礎實現了高度發展的
根基。 朴正熙總統不僅維護國家安全,也繼續維持民主制度。 所以有人
民主化運動被稱為「光州搔搖」 、 「光州 暴動」 、 「光州事態」等,因為1980年韓 國最高法院宣佈「5/18光州事件是反
政府暴動以及內亂陰謀事件」 。 1981 年到1997年為止,這是當時在韓國被
公認的,特別要注意的是1987年憲法
制定之後相當長的時間這個看法一般 被認為是合法判斷。 但是1997年韓國 文民總統金泳三提出「清算第五共和
國」和「正確地樹立歷史」 ,基於韓國檢
察院和國家安全計畫部(現在韓國國
家情報院的前身)的搜查記錄和資料, 把以前5/18「光州暴動」稱為「5/18民
主化運動」 。 這樣一來,韓國在法理上
就存在兩個完全不同的「5/18事件」 。 一個是的1980~1995年的5/18「光州 暴動」 ,另外一個是1995年以後到現
在的「5/18民主化運動」 。 除了還生存
的第六共和國首任前任總統廬泰愚以
外,第五共和國主張5/18事件就是「光
州暴動」 ,反而第六共和國強調5/18事
件不是「光州暴動」而是「民主化運動」
,光州是「民主化聖地」 。
那麼5/18光州事件是到底什麼? 一個 事件,兩種觀點,孰是孰非?
韓國現在
5/18光州事件是1979年10月26日朴
愚總統到現任朴槿惠總統都是按照1987年憲法領導國家的,所以韓國
雙十二日事變」發生後在韓國宣佈戒
把他當做「獨裁者」難免失之偏頗,倒不如認為是「獨走者」 。
是第六共和國,此乃基於1987年最後改正的「憲法」為基準,從前任廬泰 政治體制被稱為民主化的「87年體制」 。 這個「87年體制」與1980年5月
18日在韓國全羅南道光州爆發的所謂」光州事變「密不可分。 韓國前任 總統金泳三在開始其「文民政府」的時候公開揚言, 「我們文民政府基於
1980年5月18日光州民主化運動」 ,以此作為領導國家的法寶,因為沒有
光州5/18民主化運動就沒有民主文人總統。 按照這個邏輯,沒有所謂「 三金時代」(即金大中、金鐘泌、金泳三)所領導的民主化就沒有87年體制
的新韓國。 那麼,真的只有文人民主化才能領導國家嗎? 創造新韓國的 5/18光州民主化運動究竟是怎麼回事?
二、你所完全不知道的所謂韓國光州5/18民主化運動的真實情況
在介紹和分析有關1980年5月18日在韓國全羅南道爆發的所謂「光州
5/18民主化運動(民運)」的學術研究取得新突破之前,我們應當注意對 該事件的稱呼不相一致的顯著事實。 在韓國第五共和國時期,這個所謂
正熙總統逝世及同年12月12日所謂「 嚴令之下於光州發生的一次出人意料 的武裝衝突。 5/18事件發生的時間是
1980年5月18日早上9點30分至27日 淩晨5點23分。 具體而言,按照池萬元 博士的看法,該事件可分為如下三個
階段:(1)5月18~21日(所謂「鬼子部隊」 出現),(2)5月22~25日(光州收拾對策 委員會運作期間),(3)5月26~27日(非
理性的光州年輕人的決死抗戰蠻行)
。 (1)為4天,(2)和(3)一共為6天,總共 10天。 (1)這段時期是關鍵,來自首爾 的600個所謂的「大學生」攻擊了行動
中的政府戒嚴軍現役部隊,從軍用車 13
輛專門製造廠「亞細亞汽車」搶奪裝甲車4輛和軍用卡車 374輛,同時迅速席捲全羅南道的44個武器庫,4個小時 內就搶了5200枝槍,開槍打死光州市民85人,然後將罪 名轉嫁給韓國政府戒嚴軍。 之後,戒嚴軍被「大學生」驅
逐到光州市郊,在光州市內便沒有政府戒嚴軍了,所謂「 大學生」則隱身地下。 隨後,一些光州市民聚集在戒嚴軍
所放棄的光州全羅南道道廳裡,圍繞收拾方案進行(2)和 (3)階段為期6天的空虛論爭。 所謂的光州事件告終了之 後,韓國軍處罰了232個人,但是在(1)的階段發起武裝行
動的600個所謂「大學生」卻連1個也沒有被抓住了。
此外,按照韓國國家安全計畫部在1985年5月提出的報
告,5/18事件的民間死亡者總數為164人;而按照1995年 韓國檢查院提出的報告,民間死亡者總數為166人。 其中 百分之六十九的民間死亡者不是死於戒嚴軍的槍下,而
是在死於從44個武器庫非法搶奪槍支的所謂光州市民軍 之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不是戒嚴軍向市民射擊,那 麼用武器庫搶來的槍支射擊光州市民的又是什麼人呢?
所謂光州5/18民運「烈士」 ,從首爾來 到光州的「大學生」之一,據悉他名叫「 狂秀」音譯:광수),2010年5月17日在北 韓平壤市中央工人會館所推行的<光 州人民蜂起三十周年紀念平壤市報告 會>以有功貴賓的資格參加了。 資料來源:韓聯社等。作者提供圖片。
兵書常言: 「兵不厭詐」 。 韓國5/18事件研究專家、歷史學 家、系統工學博士、韓國系統俱樂部(System
Club)池萬
元議長在他的最近專著裡,科學地主張5/18光州事件的 第一個階段,即從5月18到5月21日是關鍵時刻,大約600
個北韓特攻隊軍人,作為一種鬼子部隊,得力於金大中為
首的反國家政治勢力而展開具有離間性質的武裝衝突, 先要以解放「光州」為突破口而實現其「人民民主化」的政 治意圖(池萬元, 《5/18分析最終報告書:12年研究的結果 物》(首爾:圖書出版系統,2014年10月),第22~45頁) 。
其核心根據是600個來自首爾的所謂「大學生」(此乃光
州對北韓特工部隊的暗號名稱)確實存在,但是到目前 為止,連一個人也沒有亮過相。 1995年韓國國會通過了
「5/18特別法」 ,國家對所謂光州民主化運動有功者應該
提供金錢報償和各種特別待遇,因而這600個來自首爾 的莫名其妙的「大學生」 ,非北韓特攻隊軍人不可。 這不
所謂光州5/18民運烈士「狂秀」(音譯:광수),第二個「狂 秀」和第三個「狂秀」不僅1980年5月在光州一起指揮他
們的手下而且2010年5月在北韓平壤一起受到貴賓待
遇,不言而喻這三個烈士在北韓功不可沒。 (圖片文字: 광수 =狂秀;제2의 광수 =第二狂秀;제3의 광수=第三狂 秀) 。 資料來源:韓聯社等。作者提供圖片。 14
是推測,而是有從北韓逃走進入韓國的所謂「脫北者」提
供的不少證言: 「當我知道了5/18光州暴動的殺人蠻行系 北韓特工部隊故意所為,禁不住目瞪口呆。 」 (池萬元《在
所羅門面前的5/18》(首爾:圖書出版系統,2010年8月), 第114頁) 。 更為重要的發現是,所謂5/18光州民主化運
動在第一個階段連一個以光州市民為核心的民主運動指 揮人員都沒有,只有從首爾到光州來的600個所謂「大學
生」本著離間政府戒嚴軍和光州市民的策略而發動的武 「在大韓民國的歷史中,只有民主化的歷史,沒有建國的 裝衝突,他們功成身退,以退保身!(池萬元《12/12與5/18
歷史,沒有產業(化)的歷史。 …… 如果不改正這種狀況,
統,2009年10月),第469~473頁) 。 通過池萬元博士的研
池萬元, 《就開始歷史戰爭》(首爾:2015年3月17日), 第2
:通過搜查記錄看的歷史壓縮本》上卷(首爾:圖書出版系
究,1980年以後又過了35年才證明了所謂「光州民主化 運動」其實是「北韓特工部隊對南韓開展的特務工作」這
一駭人的事實。 以上述分析與內容為基礎,在某種意義 上,5/18事件既不是什麼「光州暴動」 ,也不是什麼「光州
民運」 ,而是以北韓特工部隊周密策劃的政治離間計為主 的「光州軍亂」 。 如果不是,怎能有任何光州市民在其全
羅南道道廳裡設置大規模TNT炸藥,以策劃殺傷全體光 州市民?反正,光州人是愛光州人的。 5/18光州事件的政 治目的何在,實為不言而喻!
三、結論:問天,愛國有罪還是愛國無罪?
1987年韓國第六共和國首位新任總統盧泰愚向5/18事件 全體受害者家屬致公開信,認同「光州事件應被視為民主
化過程的一部份」 。 此話有道理,因為「光州事件」不是「 民主化運動」而是北韓(即北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 特工部隊精心策劃開展的「人民民主主義化運動」 ,所以
可以說是「(失敗的)民主化過程的一部分」 ,但不能說是「
民主化過程的一切」 。 韓國第五共和國的核心人物之一, 許和平前任總統府秘書官也對5/18翻案能耐地指出,(這 是)政治性審判,孰是孰非,未有定論(池萬元《12/12與
5/18:通過搜查記錄看的歷史》第4卷(首爾:圖書出版系 統,2008年),第295-296頁) 。 就第三者的立場而言,5/18
光州事件只不過是一個「歷史事件」 。 但是從韓國這樣一 個分化嚴重的國家的角度來說,這不僅是「歷史事件」 ,而 且是現在還進行著的「政治事件」 ,更是決定國家命運的
一種「歷史戰爭」 。 如序言所論及的那樣,韓國的當代政
治歷史階段為(3)南北韓共產主義者推行「民主化」的歷 史時期,因而在韓國現在,作為正當的歷史,只有推崇南 韓共產主義者的「民主化」歷史,規定1980年以前的歷史
(即建國之後長達32年的歷史)為獨裁歷史而對此進行降 格運動。 在1945年8月15日解放之後,南北韓的共產主義 者主導了歷史學界,推行如上所述的洗腦工作。 被洗腦 的人們否定李承晚總統和朴正熙總統的歷史功績,卻信
俸南韓共產主義者所注入的北韓史觀。 也就是說,人們
大韓民國就永遠淪為沒有生日的生而被拋棄的國家了」 ( 頁) 。 本著這樣的歷史邏輯,為了恢復(1)李承晚總統的建
國歷史貢獻和(2)朴正熙富國歷史功勞的正面歷史觀,理
應展開「歷史戰爭」 ,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愛國心的消滅, 恢復國家的正當性。 這是與韓國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事 情。 每個國家的歷史都有正面和負面,兩者是共存而混 合的,所以對過去歷史的全面否定就是「歷史獨裁」 ,也可
能抹煞愛國心和忠誠心,歷史不是打倒的物件,理應肯定 歷史的延續性,只有這樣才能恢復愛國心,達到國泰民
安,有利於擴大包容性,實現和平發展。 很遺憾的是,今
年3月19日在韓國開始「歷史戰爭」之際,收到公開信被
邀請參加討論「5/18光州事件真相」的所謂有關「民主化」 人士連一個也沒有來參加,就證明他們是在搞「歷史獨 裁」 。
有關5/18光州事件,21世紀初以池萬元博士和金大領(音
譯:Dainiel Kim)教授(其專著為《作為歷史的5/18》全4卷
(首兒:飛風出版社,2013年5月))為首的「修正主義史觀」 出現之前,一般認為5/18光州事件是國家暴力所導致的
惡劣行為,因此軍人(武人)有罪,文人(文民)無罪;軍人獨 裁,文人民主。 但是最近的研究成果指出,一直被認為是
反映5/18民主化運動的經典力作的《超越死亡超越黑暗》 一書,竟然主張自己是其作者的人一共有4個人,而且有
不少內容與北韓出版的關於光州事件的書籍相同之處頗
多。 (池萬元, 《5/18分析最終報告書:12年研究的結果》( 首爾:圖書出版系統,2014年10月),第156~第163頁) 。特 別重要的是, 《5/18分析最終報告書:12年研究的結果》一
書是在美國海軍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的韓國池萬
元博士12年來通過研究18萬頁的搜查記錄、北韓資料、 統一部資料等百分之百的政府文獻而得出的科學證明
(Q.E.D.),其中不依賴於黃張葉、金德洪等身為前任北韓 高官的脫北者的相關資料。
問天,愛國有罪還是愛國無罪?
在韓國圍繞著5/18光州
事件現在進行著刻不容緩的歷史戰爭,最後勝利者為是, 最後敗北者為非。 雙方一比一,基於最近研究成果和科
的靈魂被北韓控制了。 所以池萬元博士展開「歷史戰爭」 學性發現,我堅信歸根結底還是「愛國無罪」!
,其開頭是2015年3月19日揭開1980年5/18暴動真相的
《5/18的歷史真相: 對國民報告會》 。
韓國5/18光州事件研究專家池萬元博士在2015年3月19
日宣佈有關5/18事件的「歷史戰爭」開始之時,特別強調: 15
南韓︰光州事件的 另一個面向(二) 李用斌丨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1997年韓國電影<華麗的休假(화려한휴가)>上市,引起了
一、從<華麗的休假>到<26年>
一部電影的影響力源源不斷,其傳播的廣度與深度大 於口傳聲色和書籍文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念甚至 改變一個國家的政治命運。所以電影作為文化藝術的 一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功能,政治角色以及教
韓國國內的關注,一般被認為基於1980年5月18日在韓
國全羅南道光州發生的「5/18光州事件」的實際事實和歷 史人物展開象徵性內容和提高所謂「民主化運動(民運)
」和民運勢力的政治立場。從韓國國內政治的角度看,該
部電影發佈在2007年韓國總統選舉之前,其政治含義事
育效果。特別南韓(韓國,即大韓民國)和北韓(北朝鮮, 半功倍,歸功於民運勢力的政治勝利,但是結果是「民運 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至今繼續激烈對決的韓
之子」鄭東泳敗於李明博總統候補,以告一段落。被評為
為」的認同分裂和政治鬥爭。戰爭是政治的連續,藝術
國總統選舉之前也是同樣基於「5/18光州事件」的邏輯上
半島的角度,一部電影的是非曲直就難免發生「無為之
也是政治的連續,可以說藝術在政治和戰爭之間反映 國家社會的總體發展方向或者一些政治勢力的某種意 圖。
第二<華麗的休假>之韓國電影<26年(26년)>在2012年韓 市。
有關「5/18光州事件」在韓國公開的第一部電影是1989年
<華麗的休假(
<哦! 夢中之國(오! 꿈의
(1997).kore-
indiespace.tistory.com
화려한
휴가)>
a fo c u s .o r. k r 資料圖片。
나라)>(1989)。 資料圖片。
<哦! 夢中之國(오! 꿈의나라)>,該部電影的主人翁「終
但是,1997年<華麗的休假>和2012年<26年>只是介紹
秀」(音譯:종수)從光州事件現場脫身就到首爾近郊的 「5/18光州事件」的片面,以利隱蔽「5/18光州事件」的真
美軍基地所在地,期間看過韓國戒嚴軍毆打光州市民; 相。首先,<華麗的休假>的主人翁之一「樸興洙」 特別預 駐韓美軍毆打韓國市民,就感到無能為力,其政治含義
備軍的前任上校不是實際上存在的人物[池萬元, 《5/18
民,沒有政治正當性。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既是當時20
統,2014年10月), 第92-93頁]。但是, 他以前任韓國高級軍
為韓國政府跟美國帝國主義一起毆打自己國家的國 代年輕人,又是對「5/18光州事件」的真相一無所知,可 以算是當時韓國內部年輕人的「憤情」電影。 16
分析最終報告書:12年研究的結果》(首爾:圖書出版系 官出面,如上圖所示,對韓國政府和韓國愛國將校進行激 烈批判,就難免帶有韓國政府(韓國愛國將領)跟善良光
<華麗的休假>中「 朴興洙」 的說話內
容,不是歷史真相,
<26年>(2012)。 作者提供圖片。
實為「秀假之最」 。 作者提供圖片。
州市民施展一種政治「離間計」[池萬元,《12/12與5/18:通
現誰是最怕而且是最討厭全頭煥的,此乃北韓政權和軍
年),第119~129頁; 池萬元,《12/12與5/18:通過搜查記錄
殺掉全頭煥)」 ,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二個<華麗的休假>之
過搜查記錄看的歷史》第3卷(首爾:圖書出版系統,2008 看的歷史壓縮本》下卷(首爾:圖書出版系統,2009年10月)
,第69~77頁]。
加之,1980年「光州事件」發生之後出現的第一個政治口
號,既不是「把全頭煥撕開!」(전두환을찢어죽이라!),也不 是「把金大中釋放!」(김대중을석방하라 !),更不是「確立民
主化!(민주화를확립하라!)」 ,而是「建立全南國!(전남국을 만들자!)」 。當時全頭煥既不是韓國總統,也不是戒嚴軍總 司令,只不過是當時愛國將領的代表人物,所以就不難發
部莫屬。 2012年<26年>的核心內容是「就殺掉那個人(就 <26年>也對以全頭煥為代表的愛國將領宣戰,同時隱蔽
北韓600名特攻隊搞了光州軍亂的「華麗的秀假」[李用斌,
「北韓600名特攻隊搞了南韓」5/18光州內亂:對於韓國「 5/18光州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政治含義」]。 二、從<光州在呼喚>到<為君交響詩>
北韓的黨(朝鮮勞動黨),政(內閣),軍(朝鮮人民軍)每年隆
重紀年<5/18光州事件(北韓名稱:5/18光州人民蜂起)>,
<光州在呼喚>
金正日。
圖片。
圖片。
(1986)。作者提供
dprk-cn.com資料
也有不少紀年電影和文藝創作。生於前蘇聯的金正日(本
部門幹部確保接班人地位的金正日格外重視該部電影的
勞作(로작)」 ,即<南朝鮮人民的反美自主化鬥爭是高級階
正日相似的年輕人對光州的呼喚舉手答應,後面寫著「獨
名為金正一)曾經寫過有關「5/18光州事件」的一篇所謂「 段的愛國鬥爭(남조선인민들의반미자주화투쟁은높은단계 의애국투쟁이다)>,其發佈時點為1984年5月18日。從某種
意義上說,金正日得力於「5/18光州事件」可以確保和鞏
固接班人的地位,所以1980年10月朝鮮勞動黨確定金正 日為「金氏朝鮮」的太子。
有關「5/18光州事件」 ,北韓的第一部電影是1986年出品 的<光州在呼喚(광주는부른다)>,理應從朝鮮勞動黨宣傳
所謂「黨性」和「政治性」 。所以,上面圖裡,不難發現與金
立萬歲!(독립만세!)」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日本帝國殖民統 治時期的1929年在光州發生的學生義舉,表面上與1980 年發生的「5/18光州事件」毫無相關。但是,其政治含義是 1929年的光州學生義本著反日精神追求獨立萬歲,同樣
1980年的「5/18光州事件」也是本著反美精神追求獨立自
主。因此,從北韓的角度看,光州是反日反美革命根據地, 永遠的解放口。
17
1991年北韓出品的<為君交響詩>(1991)是金日成和金正日
「狂秀」[音譯:광수]是所謂
家尹伊桑的幫助而問世。基本上,其內容是與歷史真相大
是從北韓派來的600名特攻
的積極指導下,特別得力於韓國小說家黃晳暎和韓國音樂 不相同,一邊辯護當時韓國全南大學學生會長在「5/18光州
事件」之中的無能為力,一邊批判以全頭煥為首的韓國愛
國將領[池萬元,《在所羅門面前的5/18》(首爾:圖書出版系 統,2010年8月),第241~246頁]。如上圖所示,電影裡也出現
一個莫名其妙的政治口號: 「把金大中釋放!」 。 1978年1月, 按照金正日的指示,韓國演員崔銀姬於香港淺水灣被北韓 特務非法綁架,利用商船運至平壤。同年7月,她的丈夫著名
導演申相玉也被綁至平壤。北韓政府強迫他們為金氏王朝
拍攝不少電影,其中包括<不歸的密使>,為北韓進行宣傳。 從某種意義上,<為君交響詩>是第二個<不歸的密使>。其含
義是1980年5月光州呼喚之際,北韓派了他們的密使(即北 韓600名特攻隊),結果其中不少人未能歸還。 三、從<光州的憤怒>到<華麗的秀假>
1985年北韓出版了一本有關「5/18光州事件」的書籍,<光州
的憤怒(광주의분노)>,這是北韓的朝鮮勞動黨宣傳煽動部門 策劃之下完成的。其內容的具體性令人深思,不能不說這是
當時在光州現場所記錄的一種報告,其含義是這本書實際 上是北韓600名特攻隊在「5/18光州事件」的活動記錄。當時
活動的北韓特攻隊隊員之一名叫「狂秀」(音譯:광수),經過 科學證明,如下圖所示,最近發現了一共20個從北韓派來的
「狂秀」 。
20個「狂秀」不僅1980年在韓國光州一起搞了軍亂,而且是 2010年代在北韓平壤一起度過華麗的「休假」 。其中不難發
現,第四「狂秀」是前任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金格
植(김격식),第五「狂秀」是前任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第一副 局長金正閣(김정각,朝鮮人民軍次帥),第7「狂秀」是人民保 安部部長崔富日(최부일),
第8「狂秀」是朝鮮勞動黨中央軍
事委員會委員崔京城(최경성),
第9「狂秀」是前任人民保安
部部長李明洙(리명수), 第11「狂秀」是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 李永吉(리영길), 第12「狂秀」是前任武裝力量部部長張正男 (장정남) , 第13「狂秀」是前任人民軍總參謀部作戰局局長邊 仁善(변인선), 第14「狂秀」是人民武力部偵查總局局長金英 徹(김영철), 第15「狂秀」是前任人民軍總參謀部作戰局局長 金明國(김명국), 第16「狂秀」是國家安全保衛部部長金元弘 (김원홍), 第17「狂秀」是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金 鎰喆(김일철, 朝鮮人民軍次帥), 第18「狂秀」是朝鮮勞動黨中
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玄哲海(현철해, 朝鮮人民軍次帥), 第19「 狂秀」是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李勇武(리용무, 朝鮮人民軍次
帥),第20「狂秀」是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李河日 18
「光 州 5 / 1 8 民 運 烈 士」 ,也
隊隊員的代稱。20個「狂秀」 不僅1980年5月在光州一起 搞軍亂而且2010年代在北
韓平壤一起受到貴賓待遇, 甚至現在成為北韓「先軍政
治」的核心勢力,不言而喻20
個「狂秀」[在北韓功不可沒( 圖片文字:광수=狂秀;제
2
의광수=第二狂秀;제3의광 수=第三狂秀; 제4의광수=第 四狂秀; 제5의광수=第五狂
秀; 제6의광수=第六狂秀; 제 7의광수=第七狂秀; 제8의광
수=第八狂秀; 제9의광수=第
九狂秀; 제10의광수=第十狂 秀; 제11 광수=第十一狂秀; 제 12의광수=第十二狂秀; 제
13 광수=第十三狂秀; 제14 광수=第十四狂秀; 제15 광수
=第十五狂秀; 제16 광수=第 十六狂秀; 제17 광수=第十 七狂秀; 제18 광수=第十八 狂秀; 제19 광수=第十九狂 秀; 제20 광수=第二十狂秀; 1980년5월광주=1980年5月
光州; 2010년5월평양=2010 年5月平壤; 34년전=34年前;
34년후=34年後; 2014년4월 평양=2014年4月平壤) 。資 料來源:韓聯社等。作者提
供圖片。(資料:韓聯社, 韓國 系統俱樂部(System Club) 等)。
(音譯: 리하일, 朝鮮人民軍次帥)。因為這20個「狂秀」1980年5月在韓國光州建立大功,以
利金正日成為金氏王朝的接班人。他們是「歸還的密使」 ,一邊在平壤度過華麗的「休假」
,一邊在歷史捏造了華麗的「秀假」 。可是,手大捂不過天來! 而且,物極必反,2011年金正
日與世長辭之後,這些不知其數的「狂秀」在平壤包圍著金正日之三男金正恩,令人難以 預測北韓內情最後向何方發展。
19
為何歐盟無法妥善處理?
難民、恐怖攻擊 尹子軒 丨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
為何歐盟無法妥善處理難民議題跟恐怖攻擊?
這是在近年歐洲經歷大批難民潮和上個月巴黎恐怖攻
擊之後,許多人心中的疑問。這兩件事將歐盟幾個深層 的缺漏一一引爆開來。
歐盟作爲世界其中一個規範性權力(Normative Power) ,此地位將於短期內進一步被歐洲統合幾個長期的
爭議削弱,如身份認同、資源分配,以及缺乏對外一致 的共同外交政策選項等三個問題。所謂規範性權力的
概念描述的不僅是歐盟民事上,處理如難民問題等國 際議題的能力,實際上亦包含維和部隊的派遣,以及軍
事威懾等等非公民手段所展示的影響力。如果歐盟因
爲缺乏有效持續處理國際事務的行政及立法能力,歐 盟則無法維持規範性權威,而後續所影響的,不單只是
無法將歐盟超前於民族主義的政治體系傳揚,更有可 能面臨權威旁落的存亡危機。而現今的歐盟,顯然卻因 爲種種因素對難民問題和恐怖攻擊束手無策。
首先,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作爲一個
不具具權威性及強制力,因而無法有效分配歐洲資源、 人力以及市場的政體,想去解決難民潮短期衍生問題 已經非常困難。
其次,歐盟結構上發展的不均導致了會員國與歐盟之 間的方針一旦相左,會員國單方面尋求解決方法,從而 對其他會員國造成影響的機會亦大大提高。
最後,作爲一個超國家(supranational)組織,由於歷
史緣故,歐盟本身是僅具有民事力量而不具軍事力量
的,在外交政策選項上因此大爲受限;無法有效展現 危機處理的能力時,歐盟的權威性將被大打折扣。換 言之,法國雖然在受攻擊後史無前例地援引《里斯本條
約》 (Lisbon Treaty)第四十二條「歐盟共同防禦條款 」
(Mutual Assistance Clause) ,並且在獲得歐盟會員國
全體支持後出兵轟炸伊斯蘭國,但這不過聊具象徵意
20
義,讓歐盟盟國賦予歐蘭德政府的軍事行動合法性而已。 事實上,對歐盟權威的建立,以及歐洲統合至關重要的行 政跟執政主導性其實弊多於利。
歐盟結構性資源分配難題:有限的預算、有限的權力
雖然現今執委會在監督歐盟法案,比如歐盟規條(Regulations) ,以及由會員國制定執行方法的歐盟指令(Directives)等會員國有法律義務跟有依賴性的立法和執行有 相當全面的掌控,讓歐盟在貿易和經濟統合層面上有相
對大的超國家權力,但在分配資源這一層面,歐盟則往往 受制於會員國。
在 難 民 議 題 上,歐 盟 能 仰賴的仰賴的只有會員
國 間 的 協 調 力 度,和 公 民社會提供的互助而
已:紅 十 字 會 在 連 接 斯 洛維尼亞跟克羅地亞邊 境的小鎮布雷日采發放 食物給難民營的難民 們。作者提供資料圖片。
就算是在歐元區,歐盟作為一個經濟政治實體也僅只有 來自歐洲央行控制貨幣供給的權力,歐盟對於歐元區以 外會員國,可以受歐盟直接或間接由政策跨國調配的空
間更是有限。相對應主權國家執行機關的歐盟執委會,於
是嚴重缺乏主導泛歐洲策略資源分配政策的權力。此外, 整個歐盟依賴會員國提供的預算更是少得可憐,完全屬
於歐盟調配的預算在2016年為1550億歐元,僅占約歐盟 會員國1%的國民生產總值。資源上的缺乏讓歐盟無法爲 一些至關重要的歐盟指令法案,提供足夠的政策配套支 援。
近期最明顯的一個實例,就是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提出的「難民名額制度」 。
碰撞的「難民名額制度」
法國空襲失過於得
歐洲邊陲國家無法馬上承受如潮水湧至的難民衝擊亦是
明確的願景和藍圖,更缺乏在此區共同執行更大規模軍
雖然歐洲國家的排外右翼主義的確有抬頭之勢,但一些 事實。執委會在這一點上可以仰賴的卻只有會員國間的
協調力度,和公民社會提供的互助而已,但在迫于眉睫的 難民潮前,會員國領袖之間合作的態度則非常冷峻。更有
甚者,斯洛伐克已發出消息,將於12月中在歐洲法院向難
歐盟對中東的關注向來少之又少,不但缺乏對該地區的
事行動的意願。在歐盟會員國們沒有興趣,歐盟亦沒有統 一軍事力量的情況下,這一個訊息註定只是背景噪音而
已。退一步說,就算有更多國家參與空襲伊斯蘭國,在缺 乏一個中央協調機制,以及無可避免的地面部隊增援的
民名額法案發出挑戰——儘管和其他的東歐國家一樣, 情況下,伊斯蘭國的據點和領土不會因此而被根除。事實 它被授予的難民名額(12萬)大大多於實際接受的數字。 上,除非在出兵後直接進行殖民,不然在歷史上外國力量 然而要奢望斯洛伐克協助減輕義大利、希臘跟德國三個「 重災區」國家的負擔顯然不切實際。
目前法國和德國的經濟部長馬克宏(Emmanuel
Ma-
cron)及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正研究設立一個總值 約一百億歐元(10 billion)的基金去照顧難民,但若無法 活用整個歐盟的資源,這類自發性的政策依舊不是長久
之計,也無法覆蓋整個歐盟。此外更有可能再一次觸發會 員國之間的矛盾,反而提供了右翼分子藉此攻擊歐盟人
道主義方針贏得選票、上臺執政的機會。若發展於此不僅 將令難民問題更爲激化,在無法有效解決歐洲政府的壓 力之餘,亦是爲伊斯蘭國徒增死士而已。
短期之内,除非歐盟在《里斯本條約》後短短十數年之間 再度修憲,否則這樣的結構性分配難題將一次又一次地 出現,直至歐盟機關有足夠權力作出分配資源的決定爲 止。
很少有在國外成功改變當地政局的例子。大規模的空襲, 必須跟隨著歐盟對中東地區有計劃地重新定位,以及建
立歐盟宣揚的西方民主自由政體;然而歐盟也好、會員國 也罷,誰也沒有意願去挑戰這個連軍力及影響力強如美 國都無法成功,且尾大不掉的戰略目標。
當年小布希出兵,首先援引的就事是相等於「歐盟共同防 禦條款」的北約「第五條約」 (Article Five) ,但後來中東局
勢十幾年來的亂局,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法國自己出動 空襲的後果,一則是成效未必如理想,甚至可能更鼓勵極 端分子加入伊斯蘭國。二來,另一個較爲難以在短期内看 到的後果是,因爲歐盟並非以一個整體參與軍事行動,在 敘利亞以單一國家活動的法國,其立場可能導致消弱歐
盟在中東的影響力。譬如:克里姆林宮雖然同樣口頭上同 樣是在轟炸伊斯蘭國,但根據西方媒體報導,俄羅斯目前
轟炸的目標更多的是其盟友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對手反 抗軍,不論是美國總統歐巴馬還是歐蘭德都表明任何有
關平定敘利亞内戰的談判均必須撇除阿薩德,但假如俄 羅斯能夠吸引到支持克里姆林宮立場的歐盟盟友,比如
利用「北溪線」 (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計劃與德國、東
歐各國,或者是已經被切斷能源供應的烏克蘭進行談判, 如此一來恐怕會將歐盟更加推向分裂。
歐蘭德政府雖然在從歐洲各地響起的馬賽曲中宣告,將 歷史性地引用《里斯本條約》第四十二條七節:[1]
「若任何會員國受到任何武裝襲擊,其他會員國有義務『 今年11月3日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格里 妮與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秘書長阿拉比(Nabil
al-Arabi)在埃及開羅會晤。然而歐盟對中東的關注向 來不多,不但缺乏對該地區的明確的願景和藍圖,更缺
乏在此區域共同執行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的意願。作 者提供資料圖片。
盡其所能』給予協助…..(並且)不予考慮襲擊的性質以 及會員國的國防政策爲何」
但是他得到的實際支持恐怕不會比歌聲的回音多。
正如歐洲最高外交首長——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 表(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下稱高級代表)莫格里妮( Federica Mogherini )所講,這次法國援引並且受歐盟各國一致同 21
意的「歐盟共同防禦條款」 ,不過就是要「傳達政治訊息」而已,而該怎樣由歐盟去實行及 支持這樣的一個訊息,就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歐盟缺乏政策選項解決外交危機
自二戰完結伊始,歐洲統合的大前提離不開冷戰背景之餘,也離不開歐洲各國尋找戰後 自我認同的因素。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便是一例。他支持的歐洲統合必須由歐洲國家主 導,所以他支持歐洲能源統合,但又反對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歐盟前身)擁有超國家主
權;在更敏感的軍事問題上戴高樂則又更爲保守。1954年,由於戴高樂對美國的猜忌以及
其個人强烈的國家主義意識,加深了他本身認為超國家組織會導致獨立國家主權喪失的
恐懼,因此否決賦權建立超國家的「歐洲防禦共同體」 (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 。 該方案提議聯合歐洲各國的軍事力量,包含西德的軍力予以一支由北約指揮的歐洲聯合 軍事力量,此方案如果成真的話,今天的歐盟也許會是個更爲團結的政體。
擁有具廣泛代表的武力未必代表歐盟必然擁有比現今更爲有效解決恐攻、摧毀伊斯蘭國 的能力,但是現在的歐盟僅只擁有一個完整主權國家外交政策選項的一部分的權力,明 顯不足以應付所有的外交狀況。在可以運用人文主義、執行國際法以及多邊關係的外交 問題上,歐盟當然可以作爲規範性權威向外施加影響力,但當這些政策選項無助於提供
迫切解決方案時,便顯得非常無力了。實際上,擁有代表歐盟的軍事威懾力,其實亦無損 歐盟作爲國際人道主義標杆的地位;空談無法執行的法例和虛浮的願景,不論目標是人 道主義救援,還是制止恐怖主義,都不可能奏效。
自從2008年的歐債危機起,這七年間的各種災禍已明顯表露了歐盟所需要的,是會員國 更具規模地授予歐盟作爲會員國間的仲裁者,以及管理者的權力。這一年來歐洲經歷兩 次大規模的恐怖攻擊,會員國之間的間隙被史無前例地放大,而會員國各自爲政只會爲
歐洲帶來更多的恐懼和黑暗,而非先進、平等、自由的歐盟——而這恰恰是伊斯蘭國最渴 望見到的歐洲。
註 : [1] 此條約原文如下:If a member state is the victim of armed aggression on its territory, the other member states shall have towards it an obligation of aid and assistance by all the means in their power…..This shall not prejudice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the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 of certain member states….
今年年初《查理週刊事件》後,世界、 歐洲以及歐盟領袖們齊聚巴黎哀
悼,展現一致對抗暴力的團結精神, 然自歐債危機起,這些年的各種災 禍已經明顯表露了歐盟所需要的是
一個更爲團結的政體。作者提供資 料圖片。
22
中俄天然氣合作與 全球能源地緣政治 白根旭丨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兼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余家豪丨 美國哈佛大學甘乃迪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氣西線合作備忘錄(阿爾泰管線)
,承 諾 在 未 來 的 幾 十 年 內 加 強 雙方的戰略關係,初步協議設想
連續30年每年對華供應300億立 方米天然氣。值得注意的是,與
2014年5月簽訂的協議不同,11 月簽訂的諒解備忘錄並不具有 法律約束力。
過去一年,在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互訪的同時,中俄雙方簽訂了兩大天
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
的背景下,兩大協議開拓了中俄油氣合作的道路。雖然油價的驟跌令這些
以“西線”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
然氣交易協議,在俄羅斯經濟低迷和烏克蘭危機之後接踵而至的西方制裁
有助於長期降低東北亞油價的協議黯然失色,但是總體而言,這兩份協議 預示著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向,也將影響中國和亞洲的供需平衡,直接威脅
到全世界已經提出的LNG(液化天然氣)項目,甚至改變歐亞能源地緣政治 的格局,更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不可缺少的一環。 回顧一:西伯利亞力量的時機與氣價
中俄天然氣東線合同(西伯利亞力量)簽訂於2014年5月21日,當時油價下
跌還不到50%,西方對俄製裁也未給俄羅斯造成明顯的損失。這一歷史性的 交易總價值達4000億美元,預計每年將從東西伯利亞地區經由中國東三省 向渤海灣地區市場供應380億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氣。
雙方的需求是這次歷史性交易的驅動力,俄羅斯需要向外界表明其並沒有
因為烏克蘭危機而被完全孤立,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開放式股份 公司)也需要多樣化經營,開發遠東地區的能源資源,從不景氣的歐洲市場 中脫身。中國面對天然氣消費的指數增長,則需要找到方法降低亞洲的天 然氣供應溢價。中俄天然氣交易的達成對於雙方而言可謂各取所需。
多年來,中俄天然氣東線談判中一個主要障礙是邊境價格上的分歧,這份 合同的簽訂可以說是雙方能源合作上的巨大突破。俄羅斯能源部長亞力山
大·諾瓦克(Alexander Novak)表示, Gazprom與中石油所簽合同中規定的
天然氣價格接近350美元/千立方米,以合同價值4000億美元計算,假設30 年的貿易量是380億立方米,相當於9.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mmbtu) 。據俄
羅斯官員透露,Gazprom向中國供應燃料的價格接近德國的購買價,中石 油的基本價格360美元/千立方米(10.24美元/mmbtu)亦接近2013年Gaz-
prom向德國報出的平均價格。在歐洲,德國是支付最低價格的國家之一。 Poten & Partners的一個研究報告表明,俄羅斯與中國簽訂的協議中使用的 定價公式結構和其與歐洲簽訂的傳統管道天然氣合同相似,也將會與新加 坡的一攬子原油和石油產品有關聯。 回顧二:快速推進阿爾泰管線
東線合同簽訂6個月後,中俄於2014年11月再次簽訂了一個大規模的天然
羅斯期間,Gazprom與中石化就 氣簽署協議,建造一條通往中國 的天然氣管道,每年出售300億
立方米的天然氣。這份協議可以
看作去年11月阿爾泰協議諒解 備忘錄的更新版,儘管形式意義
多於實際內容,這份協議還是代 表了雙方對推進中俄西線合作 的意願。
Gazprom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 米勒(Alexei Miller)認為,中長期
而言,俄羅斯向中國供應的天然
氣有可能會超過其對歐出口量。 樂觀預期下,阿爾泰天然氣將在 2020到2024年之間開始供氣,阿 爾泰線路諒解備忘錄的簽訂意 味著俄羅斯進一步提高對中國
出口的興趣。最近,王毅外長也
指出,中國將會有巨大的內驅力 和空間來擴展合作,擴展油氣領
域的合作,並會全面開始建設東 部天然氣線路、簽訂西線合作協 議。總體來看,在中俄雙方的共
同推動下,阿爾泰天然氣交易即 將成為現實,如果阿爾泰諒解備 忘錄變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其 影響甚至會超過東線協議。
東線先行是中俄天然氣合作關鍵
作為世界油氣生產和出口大國, 俄羅斯在2000年至2010年間一
23
直保持著石油天然氣產量和出口量的增長。石油和天然
因此,應當強調的重要一點是,東線的實際進展是阿爾泰
到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可以說,俄羅斯能源出口對於俄
看,東線已經容不得任何拖延了。俄羅斯方面也了解東線
氣出口的收益占到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達 羅斯經濟相當重要,因此在俄羅斯與西方日漸疏遠的當
前,尋找新的市場是俄羅斯的當務之急,亞洲(尤其是中 國)已成為其主要的出口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兩
國達成的天然氣大單無疑對俄羅斯具有格外重要的戰略 意義。
對俄羅斯而言,如果不開拓中國市場,俄羅斯過剩的天
然氣將無路可走。更直接地說,恰揚達氣田(Chayanda) 和科維克塔(Kovykta)氣田就會陷入較大的困境。 Gazprom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Alexei
Miller)曾反復
強調,該公司每年可生產6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未來
十年內,唯一能夠利用這些產能的機會就是阿爾泰協議。 對中國來說,與俄羅斯合作的動因也有很多。一方面,由 於沿海省份與內陸省份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東北三省經
濟亟需提振。同時,空氣質量惡化時刻警示著中國領導人 有必要降低中國對煤炭的嚴重依賴,因此增加天然氣的
使用變得非常迫切。此外,能源安全方面的需求也使得管 道油氣成為必須。當然,領導人的決策也是中國接受俄羅
斯邀請的關鍵原因。習近平主席上台後,提出了能源革命 的號召,要求降低煤炭的使用,並希望減輕中國對海上油 氣供應的依賴,這些都離不開中俄兩國進一步的天然氣
合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同樣需 要俄羅斯的配合。
問題是東西兩條管線推進的次序。 Gazprom傾向於在東 線項目之前啟動阿爾泰線的建設,這也引起了不少的討
項目取得突破的前提條件,也是底線。從北京的角度來 先行的重要性,因此普京在習近平出訪前最終同意了東
線項目,這寬慰了中方的情緒,也使得阿爾泰計劃被推 遲。
展望:中國將成阿爾泰管線最大的受益者
無論如何,中俄東線天然氣合同不僅將改變亞歐大陸的
能源流向,也將對全球能源地緣政治產生巨大影響。早在
2012年,普京就宣布俄羅斯的“亞洲核心”戰略,並提出 能源戰略重心東移,而中國正是此戰略的關鍵。隨著西方 加緊對俄羅斯的製裁,這種戰略正變得越來越明顯,雙方 最近簽訂的天然氣協議很有可能在未來擴展,從而在一 定程度上化解俄羅斯所面臨的險境。中俄日漸緊密的能 源關係可以視為中國的一種保險策略,保障能源供應安
全的同時,降低能源進口的成本。另外,儘管步伐緩慢,只 要中俄步調一致,中俄天然氣貿易對美元的依賴也將逐
步減少。為此,俄羅斯在關鍵的節點著手兩條天然氣管線 計劃,先建設東線,再推進亞爾泰管線,東西二線如果均 開始運作,將對歐亞能源地緣政治產生巨大的衝擊。
第一,俄羅斯有機會實現成為亞歐天然氣“搖擺國”的夢
想,或者至少擺脫對歐洲能源市場的過分依賴。當然,對 俄羅斯來說,以亞洲來牽制歐洲比較困難。一方面,由歐
洲天然氣供需狀況決定的歐洲價格將越來越成為中心價 格,另一方面,上海氣價(中心)會對中國的天然氣定價起 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歐洲和中國市場都處於供不
應求的狀況,迫切需要從俄羅斯進口更多天然氣的話,俄
論,因為此線路更短,而且必要的設施都已經準備就緒, 羅斯在兩個市場之間的套利政策可能會奏效,但目前的 為了促進地區經濟增長,普京亦希望在東西伯利亞地區
情況則恰恰相反,俄羅斯迫切地想出售更多的天然氣。因
西二線建設,但由於耗資巨大,此想法並不現實。阿爾泰
在任何一個市場中控制價格。當然,俄羅斯還是會抓住一
開發新的油氣田。也有說法指出俄羅斯希望同時進行東
此,除非當前的形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否則俄羅斯無法
線的命運最終將取決於Gazprom在東線項目上的進展, 切在歐洲和亞洲市場之間套利的機會。 因為俄羅斯對天然氣的壟斷將同時影響到這兩個項目。
但雙方的目標其實有所矛盾,中國方面希望在污染嚴重
第二,俄羅斯與其他LNG開發商已經在利潤豐厚的亞太
市場開始了一場無形的競爭。美國向亞洲供應LNG的潛
的東北地區推廣天然氣的使用,所以偏向先建設東線。 力將在未來幾年成為其北太平洋能源貿易擴張的基礎, 東線的天然氣供應將以布拉戈維申斯克(Blagovesh-
這對於俄羅斯的“亞洲核心”戰略是最大的挑戰與威脅。
意義上說,中國東北從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地區進口的天
LNG項目來說,阿爾泰協議則有可能是一場噩夢,因為阿
chensk)為俄羅斯的邊界點,通往中國的哈爾濱。從某種 然氣的東線項目正體現了西線東輸的概念。中方希望東
三省建設的天然氣管道能和西線東輸工程一樣有效地加 速中國的經濟發展。 24
另一方面,對於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新開展的 爾泰協議將在未來每年滿足中國2100萬噸潛在的LNG需 求,因此上海中心價格的天然氣定價將直接決定來自哪 裡的天然氣更加暢銷。
綜上所述,未來幾年內,中國將會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亞洲核心”戰略的拉攏者,這正好對接
中國的“一帶一路”規劃,中國可以說是阿爾泰協議最大的受益者。同時,加強與俄羅斯,尤其是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聯繫,是進一步擴展“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一環,阿爾泰協議正是實現中國 夢的關鍵之一。
25
拉丁美洲「一帶一路」:
能做不能說
向駿(Antonio C. Hsiang) 丨 台灣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兼拉丁
美洲經貿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國際關係研究月刊》編委會顧問及美國 Fairfield Consulting Group拉美事務顧問 前言
自從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概念後,李克
開闢古絲綢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 又洋溢著滌蕩冷戰殘餘、探索全球治理 新模式的志向。」4
其次是成敗沒有把握。2014年11月中國 鐵道公司標得墨西哥首條高速鐵路之後 兩天,墨西哥總統裴尼亞(Enrique
Peña
Nieto)親自要求撤銷招標結果,充分顯示
雙邊關係進入「深水區」的挑戰。社科院 拉美所長吳白乙認為中國企業走向遙遠
的拉丁美洲時面臨以下多重問題:第一是
資訊的嚴重不對稱,原因是長期以來對 拉丁美洲的瞭解不夠以及對媒體和政府
發佈的資訊信任度不足。第二是企業「走 出去」後,因對拉美地區的文化和社會環
強將其寫進「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中國對外的主要經濟戰略。 境不夠瞭解而無法適應。第三是制度問 但基於以下兩個原因拉丁美洲的「一帶一路」能做不能說。
首先是美中互信不足。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
凱碩認為, 「中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第一要務是避免與美國直接競爭。
」1想要進入被美國視為「後院」 、不容外人染指的拉丁美洲當然不宜高
調以免橫生枝節。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 主任薛力認為拉丁美洲在中國大戰略中的重要性不僅不及歐洲,甚至
是在非洲之後。他認為傳統上美國對拉丁美洲的重視和對這個區域長 期的主導控制,以及拉丁美洲在安全上對美國的依賴,因此中國不值
得在這個區域投入過多的資源,否則可能造成美國與中國的對立或衝 突。2
以「一帶一路」為例,儘管「中共認為屬『互利共贏』的發展戰略,在美國
眼裡,卻充滿疑慮,擔心中共在關鍵的地緣位置布下棋子,美國若無相
題。拉美社會結構,特別是勞工制度給中
國企業出了很多難題。第四是政府與企 業間關係仍有待磨合,亦即產、官、學之 間需進一步整合才能為企業提供強有力 的智力和政策支援。5
拉美「一帶一路」戰略浮現
2015年1月隨同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Ra-
fael Vicente Correa)訪華的科技部部長 拉米雷斯(Rene
Ramirez)曾訪問中關村
科技公司億贊普,並與該集團簽署「拉美
自貿產業園」戰略合作協定。 《中國日報》 認為該協定的簽署, 「標誌著中拉之間基
應動作,等中共成了氣候,往後更難約制。」3因此當有人把「一帶一路」 於大資料、跨境電子商務、綜合保稅、跨 喻為「馬歇爾計畫」時, 《人民日報》及時提出強烈反駁,認為「馬歇爾計
境結算等方式的新型跨境貿易時代的開
爾計畫的時代侷限。一帶一路奉行平等自願參與原則,沿線各國依自
丁美洲總算和「一帶一路」沾上了邊。
畫出現在冷戰時代,帶著意識形態的濃厚色彩和對立氣氛,顯示馬歇
身利益參與進來,不強加於人。」並謂「『一帶一路』在當今世界和平、發 展、合作、共贏的大趨勢中應運而生,是時代的新生兒,既遺傳了古人 1 Kishore Mahbubani, Are the British or Chinese more cunning? The Financial Times, Oct. 29, 2015 http://blogs.ft.com/the-exchange/2015/10/29/are-the-british-or-chinese-more-cunning/ 2 Xue Li and Xu Yanzhuo,“Why China Shouldn’t Get Too Invested in Latin America,”The Diplomat, March 31, 2015. http://thediplomat. com/2015/03/why-china-shouldnt-get-too-invested-in-latin-america 薛 力, 「中國不要高估拉美的戰略意義」 , 《金融時報》中文網,2015年1月21 日。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0237 3 高朗, 「『一帶一路』與大國博弈」 , 《聯合報》 ,2015年11月2日,A15 版。http://udn.com/news/story/7340/1287044
26
啟,拉開了『拉美絲路驛站』的序幕。」6拉 2 0 1 5 年 3 月 由「 國 家 發 展 和 4 鐘聲, 「為共同發展添磚加瓦」 , 《人 民日報》 ,2015年2月13日,3版。http://paper. people.com.cn/rmrb/html/2015-02/13/ nw.D110000renmrb_20150213_2-03.htm 5 Kate Shea Baird, 「中國對拉美的投 資需要注意的問題」 ,2015年10月5日。http:// www.glocal.org.hk/archives/43955 6 王素娟, 「億贊普落實國家『一帶一 路』戰略拉開『拉美絲路驛站』序幕」 , 《中國日 報》 ,2015年1月10日。http://www.chinadaily. com.cn/dfpd/bj/bwzg/2015-01/10/content_19288506.htm
改 革 委 員 會 」發 佈 的《 推 動 共 建 絲 綢 之 路 經
rency Swap Agreement)以及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
濟 帶 和 2 1 世 紀 海 上 絲 綢 之 路 的 願 景 與 行 動 》 者(Renminb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也 出 現 多 處 和 中 拉 合 作 相 關 的 內 容,例 如, 。11 中國繼2009年4月和阿根廷簽署700億元人民幣雙 「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
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又如「
邊本幣互換協議後,又於2013年3月和巴西簽署1900
億 元 人 民 幣 的 互 換 協 議。由 於 智 利 是 拉 美 金 融 紀 律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 最嚴謹的國家,因此李克強5月出訪期間不僅提供人民幣
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 220億元融資額度,更使智利成為人民幣在南美的清算 該文件更提出了「為臺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
7 妥善安排。」 《金融時報》 甚至認為該文件「透露了一些線
索…比如『一帶一路』將包括哪些國家。秘魯、斯里蘭卡, 甚至英國出現在一些半官方的路線圖上。」8
今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拉美四國, 《環球時報》的評論更 明確的指出, 「擴展南南合作,推進南北合作,是中國全方
位外交的一大亮點。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拉美是發 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之一,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的生動
體現。中拉關係走近,反映了中國積極發展同拉美關係的 願望,也是對拉美渴望同中國友好的回應。中國提出『一 帶一路』戰略,意在促進亞歐國家的經濟發展,在此背景 下,如何讓中拉關係深化拓展,更上層樓,是李總理這次 訪問拉美的重要使命。」 9
中國對拉美大戰略有以下三個目標。其一是強化南南合 作,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員孫洪波認為中國與委內瑞
拉和巴西等國的石油合作,在實現能源自足的同時,還能 為中國能源安全爭取到「機動地緣空間」 。 其二是確保 10
糧食安全,2005~2013年拉美向中國借貸最多的前三名
分別是委內瑞拉的130億美元、阿根廷的80億及巴西的
70億。委內瑞拉和巴西均以長期供油折抵,阿根廷則以提 供糧食為主,這不僅避免倒債危機更可緩解中國對能源 及糧食日益增加的需求。
其三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外交三寶是透過經
貿活動時達成人民幣相關的國際協議,以加強與另一 國或地區的關係,包括人民幣清算協議(RMB
Clearing
Agreement)、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Bilateral Local Cur7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的願景與行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5年3月。http:// www.ndrc.gov.cn/gzdt/201503/t20150328_669091.html 8 Charles Clover and Lucy Hornby,“China’s Great Game: Road to a new empire,”The Financial Times, Oct. 12, 2015 http://www.ft.com/intl/cms/s/2/6e098274-587a-11e5a28b-50226830d644.html 9 勞木, 「總理出訪拉美落實中拉全方位合作」 , 《環球時 報》 ,2015年5月18日。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505/6461342.html 10 王海霞, 「孫洪波:中委合作要積極、謹慎」 , 《中國能源 報》 ,2012年5月28日,8 版。
中心。此舉不僅有利於雙方貿易清算,更可加速人民幣的 國際化。
「尼加拉瓜運河」和「兩洋鐵路」應可視為中國在中美 洲和南美洲的「一帶一路」 。先看計畫總預算高達500億 美元運河。儘管開工典禮於去年12月22日由「尼加拉瓜 運河開集團」(HKND
Group)董事長王靖主持,但根據該
公司委託英國「環境資源管理公司」(Environmen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ERM)今年5月
31日提出的環評報告,建議進一步研究工程帶來的地震 風險、尼加拉瓜湖疏浚造成的風險、海水進入尼加拉瓜湖 造成的風險、湖水進入聖胡安河的水量減少風險等。基
於該環評報告及國際專家的建議,尼加拉瓜湖組織於10 月26日遞交陳情書給尼國總統請求撤回運河興建相關
法令。HKND宣布將以維持原計畫為出發點做進一步研 究。12
次看「兩洋鐵路」 。2014年7月16日,習近平在巴西會見秘 魯總統時明確表示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將就開展連接大 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鐵路」合作共同發表聲明,並建議
三國組建聯合工作組。11月16日習近平在20國集團(G20) 峰會期間又對巴西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表示, 「
我們要再接再厲,推動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促進貿易便利 化、自由化,推動巴方貨運鐵路、高鐵、 『兩洋鐵路』建設盡 早取得實質進展。」13
如果把習近平去年出訪比喻成「踩線之旅」 ,李克強今年5 月訪問四國則可視為「實踐之旅」 ,其主要任務在為中國 修建鐵路背書。 「兩洋鐵路」橫跨南美洲大陸及安地斯山
脈連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全長4544公里,其中2000 公里鐵路線為既有線路。承建這條橫跨安第斯山脈的鐵
路有「一箭三鵰」效果:由於中國經濟放緩,兩洋鐵路可舒
11 陳鳳翔, 「 『新常態』下的人民幣外交三寶」 , 《灼見名家》 ,2015年1月19日。http://www.master-insight.com/content/ article/3044 12 鄒敏惠, 「地表最大工程案 尼加拉瓜運河環評直指環 境風險」 ,環境資訊中心2015年11月5日。 13 「習近平會羅賽芙 再倡兩洋鐵路」 ,中央社,2014年 11月16日。
27
緩國內鋼鐵、鐵路、建築等領域出現嚴重的過剩產能,此其一;巴西的鐵礦石和黃豆
將通過秘魯在太平洋的口岸運往亞洲,可突破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對國際物流的 壟斷地位,此其二; 「兩洋鐵路」可改變亞太周邊的地緣經濟態勢,中國可和太平洋聯 盟中的智利、哥倫比亞和秘魯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此其三。 「走出去」政策待更新
本世紀以來中拉關係不斷強化,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策略功不可沒。但拉美
的經濟發展也讓中國成為拉美的重要債主。以今年為例,1月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Nicolás Maduro)獲貸款200億美元,3月厄瓜多爾政府宣稱中國將在2015年提供42
億美元的貸款。144月和9月馬杜羅兩度表示已和中國簽署協議獲得50億美元貸款,分 別用於「發展用途」和提高石油產量。9月哥斯達黎加希望向中國出售10億美元的低 息債券;10月18日玻利維亞副總統利尼拉(Álvaro García Linera)表示玻國將從中國獲 得7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用於水電能源、公路、鐵路基礎設施的融資。15
然而大量貸款也隱藏具大風險。以委內瑞拉為例,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主任Ricardo Hausmann就指出, 「誰給了委內瑞拉上吊
自盡的繩子?主要是中國。」16因此中國的「走出去」政策不再以意識型態為主要考量, 更新版「走出去」戰略的特色有三點。其一是確認優先合作的國家,如拉美唯一加入「 亞投行」的南美龍頭巴西;其二是確認優先合作的項目,如具高度地緣經濟戰略價值
的「兩洋鐵路」;其三是考慮風險控制,國際金融信譽不良者如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宜列 為觀察名單。17 結語
美國外交史學者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在2014年5~6月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題為「重返地緣政治」(The Return of Geopolitics)的文章指出, 「2014年迄今紛紛
擾擾,許多地緣政治上的宿敵重新回到舞台上…西方不應該期待那些老套的地緣政 治會消逝。」18儘管中、美在拉美並非地緣政治上的宿敵,但不可否認的是自2013年11
月凱瑞宣告「門羅主義時代已結束」後,中國地緣經濟戰略對拉美的影響力已逐漸增 加。為免橫生枝節,拉丁美洲的「一帶一路」能做不能說。
對台灣而言,好消息是10月28日國台辦新任發言人安峰山強調「國台辦、海協會將
繼續幫助廣大台商朋友更好地了解『一帶一路』戰略,共尋轉型商機、共享發展機遇。
」11月7日新加坡「馬習會」後更傳出大陸歡迎台灣以適當名義加入「亞投行」 ,台灣如 能參加「一帶一路」對兩岸關係應有積極正面效應。
14 Mercedes Alvaro,“Ecuador Expects $4 Billion in Loans From China in 2015,”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23, 2015. http://www.wsj.com/articles/ecuador-expects-4-billion-in-loans-from-china-in-2015-1427144435 15 「中國正成為拉美國家『救命金主』」 ,2015年10月20日。http://theinitium.com/article/20151020-dailynews-Bolivia/ 16 Ricardo Hausmann,“Venezuela’s economic collapse owes a debt to China,”The Financial Times, Jan 20, 2015. http://www.ft.com/intl/cms/s/0/6f6436a2-a0ae-11e4-8ad800144feab7de.html 17 Xue Li and Xu Yanzhuo,“Why China Shouldn’t Get Too Invested in Latin America,” The Diplomat, March 31, 2015. http://thediplomat.com/2015/03/why-china-shouldnt-gettoo-invested-in-latin-america/ 18 Walter Russell Mead,“The Return of Geopolitics,”Foreign Affairs, May/June, 2014, pp.69-79.
28
國際關係研究月刊 總編輯:
沈旭暉
執行編輯:
Gloria, Regina
副總編輯:
尹子軒
編輯工作組:
封面設計及排版: 封面圖片:
余家豪 陳偉信 鍾樂偉 馮南樓 馮嘉誠 (排名按筆劃順) 廖珈媛
Ahmed Rabea(Creative Common)
圓桌精英出版社委員會 主 席:沈旭暉
副 主 席:黃培烽 社 長:鮑偉聰 總 編 輯:許煜
發展總監:吳凱霖
贊助人: 保華基金會有限公司 主 席: 沈旭暉
助理主席及研究員:馮智政 秘書長: 陳偉信
九龍新蒲崗大有街 2 至 4 號 旺景工業大廈 8 樓 D09 室 策劃及編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 Global Studies Institute
電 話: (852)2111-5882
傳 真: (852) 2111-5883
《國際關係研究月刊》及The Glocal全球新聞頻道著作版權聲明
茲聲明作者授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及The Glocal全球新聞頻道印刷、出版、發 放、轉載及數碼化文章之繁體中文 版本及簡體中文版本。
文章之繁體中文版權,繁簡體中文印刷品版權,及繁簡體中文文章網上版版 權為《國際關係研究月刊》及The Glocal 全球新聞頻道所有。
作者亦可向其它出版社及媒體發佈該繁體及簡體中文文章,而香港國際問題 研究所及The Glocal全球新聞頻道不另 收版稅。
作者需保證文章內容並無侵客他人著作權、出版權等一切相關事宜。作者需保證文章並沒有任何侵客他人著作權、 出版權、違反香港特別行政區法例。
邀請供稿時,本刊編輯會向作者諮詢對是聲明之同意。諮詢後,若作者提供文章 將視為同意是聲明。 如對以上聲明有任何查詢,可致電+852 2111 5890 查詢。
《國際關係研究月刊》及 The Glocal 全球新聞頻道 Unit 2107, 21/F, Midas Plaza, No.1 Tai Ya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Tel: (852) 2111 5890 | Fax: (852) 2111 5883 |www.glocal.org.hk
29